传统经济

2024-09-20

传统经济(精选12篇)

传统经济 篇1

一、引言

微博为各种行业和个人所运用, 来达到各自的营运和消费目的。从明星微博到企业微博, 主动关注满足了民众对一些信息的渴求心态。在很短的时间内, 它又成为民众参与的通道, 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自下而上的基层表达渠道, 官方机构微博有着信息发布的实效性、服务性, 也因此成为政府机构宣讲政策、形象营销和即时进行社会公共管理的新平台。

(一) ICTs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的三个单词首要字母组成了ICT, 通常翻译做信息、通信、技术。ICT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展, 已经涉猎到政府、商业、医疗、网络通信、教育等领域。经过数字化的信息, 包括文字、声音和动态影像等数据, 利用ICTs并通过铺设网络可以直接传递。

ICTs这项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范围, 这项技术有着无限量的应用功能, 在未来, 它可以融合各行各业多种服务。所以对于各国的信息科技, ICTs技术是一个新的竞争力量。

(二) 传统经济微博

传统经济对微博这种新型媒体形式与价值的高度关注和尝试利用, 传统经济微博在互联网微博世界开始兴起, 同时也形成了新兴媒介。

对于本文所指的传统经济微博, 它其实是由传统媒体本身组织的名义在门户网站开设的微博服务, 就是传统媒体本身利用微博来发布有关于组织自身的经济新闻和经济节目等内容。

传统经济媒体微博就是指在经济领域, 对于微博属性的现实应用。它不仅有微博的灵活形式, 又有关于经济媒体的丰富信息。

二、传统经济微博的特征分析与比较

(一) 与传统媒体网站、传统媒体博客比较

我国传统媒体网站受到网络技术的限制, 处于一个相对简单的状态。在2002年以后才逐渐走向成熟。与此同时, 信息的互动、多媒体化、超文本检索、即时性、全球化等优势和特点也是传统媒体得以更好地推广。由于新型传播方式微博在2006年的诞生, 使得传统媒体又以新的方式投入新的经济竞争当中。

(二) 传统媒体微博与媒体从业人员微博的比较

对于个人微博来说, 在微博重视最常见的。因为微博的发布不需要苛刻的条件, 所以普通网民、名人明星也都相继开通了个人微博。对于草根微博、名人微博等等称谓也是屡见不鲜。同时因为微博的流行趋势, 有些在媒体机构工作的人员也开通了微博, 对于这些以个人名义开通微博的我们统称为媒体从业人员微博。但是这些开通的微博的媒体从业人员同样也会有名人、知名记者等, 他们发布的微博有可能关于工作, 或者有一些对生活的感悟。所以对于媒体从业人员的微博来说, 就是“草根微博”“和名人微博”的综合体。

三、传统经济微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一是微博内容的同质化。在一件经济新闻发生之后, 传统经济微博蜂拥的对此事件报道, 但是信息多是源自于一些权威经济媒体的信息或者直接发布标题和网址链接便完成了“转发”。因为对于越重大的经济新闻, 受众比较会关注权威的传统经济媒体的报道。所以传统经济微博再作如此的“转发”, 对于受众来说就是信息的重复阅读。二是把关作用的缺失。面对网络海量的信息源, 传统经济微博要对微博的内容严格把关。但是许多传统经济微博多转发个人微博, 虽然其中微博内容多和经济工作有关, 但也会有掺杂个人情感的表达。虽然个人微博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并且都使用了实名认证, 但是个人微博毕竟代表的个人言论, 且内容也是多次转发来的, 微博的真实性和权威性都不能保证。

对于一个有营养的微博, 它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内容个性化的传播。因此, 传统经济微博在保持所属母经济微博立场、价值判断, 服务于传统母经济微博新闻报道的同时, 也要清晰自己的定位, 有自己特定的微博风格。

对于传统经济微博的内容来讲, 有着图片、视频等大量信息来吸引受众的注意, 同时为了让受众能对于微博内容的印象深刻, 对于内容编辑所述事实需要更为犀利。微博可以选取一些与流行文化、网络文化相关的新闻, 这些新闻更容易影响到受众, 使他们产生分享、讨论这些行为的冲动。所以编辑写作上对于事实关键的细节, 同时也是影响受众对与微博内容态度的关键。

四、结语

传统经济微博要谋求长远的发展, 要依赖于微博实践。在依据传统母经济媒体的原资源, 利用微博灵活的特性和形式, 让传统经济微博得以快速发展。发现和获取第一手的新闻线索、灵活运用新闻素材、权威的信息传播渠道, 经过各方互动, 判断微博的价值, 改善传播的效果来实现经济新闻信息最大的传播价值, 对传统经济媒体的新闻传播都产生了积极作用和影响。

传统经济微博作为一种新生的新闻媒介形态, 传统经济微博更多的开发和使用还多停留在比较直观的层面上, 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今后的微博实践中, 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化管理来不断完善和解决。

摘要:随着我国向电子网络型政府迈进, 在技术的支持下, 政府愿意并尝试运用新型媒体来进行社会管理方式的创新。多渠道的沟通平台让民众参与的热度升温, 公共空间进一步发展扩大, 民众的话语权也开始提升。面对传统政民沟通模式滞后的现实, 传统经济微博的出现弥补了一定的缺陷, 公共服务的意识体现都让政民间的沟通开始了一种新的走向。

关键词:ICTs,传统经济微博,沟通功能

参考文献

[1]胡泳.微革命:从推特到新浪微博[J].新周刊, 2010 (02) .

[2]喻国明.微博:一种蕴含巨大能量的新型传播形态[J].新闻与写作, 2011 (02) .

传统经济 篇2

今年寒假,我终于完整的阅读了由王询所著的《文化传统与经济组织》这一书。很早以前就已听说过这本书的大名,这次读过后,我对这经典之作可谓感悟颇深,它不仅丰富了我的专业课知识,而且让我更深入全面的了解文化传统对经济组织形式的影响。

《文化传统与经济组织》此书以跨学科的视野考察了文化传统对经济组织形式的影响,特别是人际关系以及两种不同人际关系模式对市场交易及企业组织的组建过程、内部关系、组织规模结构的影响。从新的角度阐述了市场交易和企业组织的历史发展过程,特别是分析了人际关系对市场形成和企业组织发展的作用;比较了东西方以及一些有关国家和地区的人际关系模式;深入探讨了不同人际关系模式在东西方市场形成和企业组织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不同人际关系模式在这些国家和地区间形成的组织形式上的一些重要差异,并从经济效率的角度作出了评价;最后分析了这些国家和地区在企业、市场与政府关系上的差异。、、《文化传统与经济组织》这本书有十三部分构成,着重描述了人际关系以及两种不同人际关系模式对市场交易及企业组织的组建过程、内部关系、组织规模结构的影响。

传统经济 篇3

关键词:供求平衡;市场失灵;委托代理问题

二战以后,人类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这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

一、网络经济学的定义

西方网络经济学家给网络的定义为:“网络是互补的结和链构成的。网络重要而鲜明的特征是不同的结和链之间的互补性。网络提供的服务需要两个或更多的组成部分”[2]。在国内,项怀诚认为网络经济的实质是通过不断进步的技术创新手段,连接全球生产、消费网络,改进生产要素组合方式,扩展市场作用范围,降低交易成本,促进结构调整和生产率提高,逐步实现以信息科技进步为主要推动力的经济增长方式。国家开发银行前副行长王益认为所谓网络经济是指以信息技术尤其是以互联网技术为主要动力的经济,它是社会经济的未来发展模式。

二、网络经济对传统经济理论的挑战

(一)对供求理论的挑战

马克思认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正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因商品价格虽然时升时降,但商品价格的变动总是以其价值为轴心。传统西方经济理论认为供给与需求同时决定价格,供给和需求的均衡点就是价格。而在网络经济时代,供给与需求在信息上传递失真的现象极为严重。在某一个时点上,供给需求都是一定的,按传统经济理论,价格应该是固定的。而且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价格应该是唯一的。但是网络中由于信息失真问题的存在,价格的决定,只在被关注的产品买卖双方讨价还价中决定,因此价格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价格,除了受商品本身成本的影响外,双方讨价还价的能力,心理预期,以及交易过程中的心情等都会对价格的形成产生很大的影响。同质的产品在同一地点(网络)却出现几个截然不同的价格存在。因此这种现象的存在,对传统经济理论是一个很大挑战。

(二)对边际收益理论的挑战

传统西方经济的生产理论认为厂商生产在初期是边际收益递增,但在后期,由于资本、劳动、土地等要素的边际收益是递减的,容易导致决策的高成本和效率的低下。因此边际收益曲线在初期斜率大于零,在达到一个高点后就是斜率小于零。于此对应的边际成本相反,初期斜率小于零,在一个低点后,斜率大于零。但在网络经济时代——卖家,没有以上说的由于生产的问题导致的边际成本上升,而只有边际成本递减的存在。当然这里的网络经济主要是作为营销手段,是在马克思资本产生利润最关键的一次跳跃的流通阶段,而传统生产企业边际成本问题主要停留在生产阶段。这有一点不同,但确实是对边际收益理论产生了影响。

(三)对市场失灵原因之一的信息不对称构成挑战

传统经济学认为,市场参与双方由于信息掌握维度的原因,导致信息优势一方很可能在交易中出于有利地位,而信息的劣势一方可能在交易过程中利益受损。但网络经济时代,这种信息优势表现不是那么明显,交易要成交,是建立在信息非优势一方对信息掌握达到自己认为的满意程度,才会确认交易。如果信息优势一方,在网络中尽量隐瞒自己的信息,由于非优势一方收集信息的成本相当低,甚至接近于零,会对优势信息的一方信誉,承诺,售后服务等的可信程度产生怀疑。因此交易会受到极大的影响。由此建立在"第三方监管"下的卖家为了交易的进行,必须公开自己所有信息,以便顾客能够顺利的实现信息甄别。由此信息优势方为了达成交易,必须放弃自己对保留信息维度说拥有的“所有权”。如果信息优势一方想继续保持自己的优势,只能在竞争中被淘汰。如想壮大公司规模,实现销售量增加,必须在“第三方监管”下,使自己成为掌握信息维度的“弱势群体”。

(四)对信息非对称产生的委托代理问题构成挑战

传统企业存在类似于家族企业的双重三层代理问题。第一重是业主和经理人之间的代理问题,尽管业主权威能降低代理成本,但家族内部的利他主义加剧了业主和家族经理人之间的代理问题。第二重代理问题——控制性家族和分散的社会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控制性家族通过隧道行为侵占外部股东利益的情况已经比较严重[3]。管理层与经营层的利益不一致,导致很多的效率损失。另一方面也由于缺乏时时刻刻的监督,导致员工和管理者之间有利益不一致。如何处理这种关系是用的股票,股票期权激励来统一利益。但是,这种方法缺乏主动性,成本很高,而且很难形成一种大家对企业的归宿感和认同感为基础的企业文化。但在网络经济时代,这种委托代理问题可以说很多时候几乎不存在,关键在于设计一种制度,来保证员工时时刻刻为企业辛勤劳动,甚至非员工,也不计报酬的为企业效力。尤其是让非员工零成本的为企业效力,在网络经济时代下有的公司却做到了,比如北京酷我科技的成功就是如此。

三、结束语

在网络经济时代,西方经济学的供求模型,市场失灵原因等收到挑战,怎样在现实的环境探索出一套适合网络经济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分析手段等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总体而言,网络经济是一个不同于传统经济的经济形态。

参考文献:

[1]张炜.社会经济学框架与现实社会经济问题研究[M].成都:西南财大出版社,2010.

[2]周朝民.网络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知识经济与传统经济学理论之战 篇4

一、知识经济的时代意义

按照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的定义:知识经济即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 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 建立在知识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从我们所看到的不少资料表明:人们在强调知识经济这一概念时, 主要是区别于物质、资本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的物质经济和资本经济而言的。但不能由此就认为知识经济仅仅是区别于所谓的物质经济或资本经济。其一, 人类经济时代的划分有自然经济、工业经济, 但没有物质经济或资本经济的提法。其二, 一个经济时代的划分重要的不是生产什么而是用什么生产, 这里包含一个重大的区别, 即一定社会的主导生产工具及由此形成的产业, 这显然不是物质经济或资本经济所能反映的。而知识经济不但从知识在生产中的核心作用表明自身的存在, 更重要的是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主导经济增长的知识性产业已经形成。

因此OECD定义知识经济即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 正是揭示了知识对现代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 并准确地反映了知识经济的现实。所以, 我们从经济时代的角度来认识知识经济, 才能切实地反映社会财富创造形式的历史性变化和人类社会已进入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这一伟大现实。

二、知识经济对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冲击

知识经济对经济理论的冲击首先是基础理论。知识经济的出现使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必然要合理解释和反映这种社会经济生活的新本质, 从而在更新的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基石上构建指导人类新的经济实践的经济学。事实证明, 经济学的一些研究领域已经初步自觉或不自觉地反映着这种新经济的冲击。这里我们的研究主要是针对第一个问题, 形成这一问题的核心内容是社会的财富是什么?如何实现这种财富的增长?对这两个问题的认识集中地形成了经济学基础理论即价值理论以及增长理论。

我们从经济学角度考察一定社会所追求的新的社会财富是什么, 如何创造出来。不能不看到, 新的社会财富的创造总是受制于当时社会的生产方式。从古代社会的钱物积累表现出的社会财富, 及与之相应的注重农牧和战争掠夺的财富增长形式, 到威廉·配第实质性地揭示出农业经济条件下的社会财富创造中“劳动是财富之父, 土地是财富之母”。这里的劳动成果是直接地表现为社会所认可的社会财富。随着自由资本主义萌芽的到来, 重商主义坚定地认为商业贸易创造价值、增进社会财富。事实上商业贸易只是转移现实的社会财富, 并不能在根本上创造新的社会财富。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第一次真正深入到人类经济的核心, 揭示了生产创造价值这一人类社会财富增长的实质。新增加的社会财富完全是表现为满足人们各种各样生活需要的商品, 商品价值的大小及其得到社会认可的多少都直接地决定于生产它们所使用的技术的先进性。这使工业经济时代的劳动价值论典型地表现为价值的技术决定论。

当人类进入后工业化社会的知识经济时代, 反映工业经济时代社会财富创造的劳动价值理论在新的生产方式中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首先, 在现代化的企业生产中, 人们认识到外在于劳动过程的知识性的管理也成为创造商品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 经济学界也提出了管理是创造价值的第四个要素。而管理正是随着人们对企业自身性质认识不断深化所形成的知识和信息, 管理人员正是运用这些知识和信息, 服务于生产过程而现实地增加产品的价值。其次, 在市场自由竞争中企业所投入非生产性领域的大量广告费、赞助费及各类社会投入, 都不是用于直接生产领域, 按劳动价值理论是不会创造价值的。现在恐怕没有企业界的朋友会否认这方面投入的丰厚回报, 在这些非生产性领域的投入极大地提高了处于自由竞争市场中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这些知识和信息是如此深刻地影响着消费者的选择, 对商品无论在价值大小以及实现多少上都起着关键的作用。第三, 现在主要让我们来看使工业经济时代跃升到知识经济时代的先导产业——信息产业。美国人不无自豪地指出信息产业已成为美国经济最大的新的经济增长源, 约占近年美国经济增长的40%。如果你对这个数字还缺乏敏感的认识, 那么你对这组数字肯定会感兴趣:一个发展才十几年但已拥有资产2600亿美元的微软电脑公司和已经发展一百多年才拥有400亿美元资产的通用汽车公司, 后者曾是美国工业经济时代的象征之一。在这里已完全失去了工业经济时代社会财富的生产和实现形式, 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财富已直接地与人类最宝贵的知识挂钩, 这不但突破着旧的社会财富观, 而且直接使人类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创造新的社会财富。

综上所述, 知识存在于当今源源不断被创造出来的新的社会财富中, 深刻地改变着经济学的基本范畴的内涵及基本理论。正如我们分析的, 一定经济时代新创造的社会财富, 总是最深刻地反映着一定经济时代的社会生产的实质, 并通过这个实质使一定时代的社会生产方式向更高级转化。因此, 我们可以说一切都是财富, 一切都不是财富, 对新增社会财富的考察必须和一定的生产方式相结合。如果说工业经济时代商品的价值主要指一定技术条件下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价值的大小体现出在劳动时间多少上的竞争, 那么知识时代的商品价值则主要是指在无差别人类劳动中所蕴含的知识和信息, 价值的大小体现在劳动中对知识和信息的竞争。我们创造的新财富是未知的, 但我们通过当前的劳动却现实地改变着已经形成的社会财富的再分配。在这个循环上升的怪圈里, 由于人们在现实消费需求中所消耗的社会财富总是有限的, 因此大量的社会财富是以数字指标表明社会生产的创造能力, 由于形成新的社会财富增长的途径是唯一的, 因此对一定生产方式下新形成价值的那种核心要素的竞争便是社会经济增长的实质。而这种核心要素的分割、占有和积累, 也就是对新增的社会财富的分割、占有和积累。因此, 在知识经济时代, 与工业时代相适应建立起来的经济学劳动价值理论亟待发展。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 我们才能说明知识经济是存在的, 使知识经济有合理的理论基础, 把我们看到的现实和我们用于解决现实问题的理论有机地统一起来。

三、知识经济对社会财富创造形式的改变必然意味着传统经济学的增长理论、货币理论、周期理论及其他一些理论都必须重构

知识经济正以其在现实中的迅猛发展向我们展示出现代经济新的生产方式和增长形式, 使传统经济学理论所揭示的内涵式增长、外延式增长、规模经济增长、投入产出等增长理论都表现出严重不足。首先, 知识在现代经济中的基础性作用已彻底改变了传统人、财、物要素配置所带来的增长。其次, 知识作为驱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它投入和参与生产的形式完全不同于传统要素, 并形成新兴的主导产业。再次, 同传统工业经济的规模相比较, 依赖知识创造效益的增长正表现出同一产业的分散组合和不同行业间的技术融合, 很难从规模化的投入和产出上进行分析。

最后, 知识在当今社会新财富创造中的独特性和基础性, 使我们对形成社会财富增长的途径并不能直接地从生产领域或某一产业中去寻求, 增长的因素或动力也许是直接地存在于生产领域之外。知识经济条件下, 也许真正导致增长的投入在一些非生产领域而并非生产领域。只有我们把上述问题研究清楚, 我们才能找到知识经济条件下促进主导产业形成、推动经济增长的有效作法。发展经济学家罗斯托曾明确指出主导产业对一个时代的经济起飞具有决定意义。曾因煤、铁为主导产业相互推动而促成战后经济奇迹的日本在这一方面更有心得, 日本工业调查会总经理志村幸雄撰文指出:“信息通讯产业可以说是21世纪最典型的主导产业。如果说20世纪基本上是发动机和电动机占主导地位的‘动力的世纪’, 那么21世纪将是通信、广播和电子计算机技术三位一体的‘信息的世纪’”。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在这样产业巨变的经济时代, 最能代表知识经济特征的产业是主导产业但不可能是唯一的, 甚至这一产业在根本上只是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其他产业提供生产手段。而各国在此基础上所可能形成的主导产业仍然是要和国际分工、本国经济现实相结合。

由于知识经济的发展深刻地改变着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增长理论, 尤其知识经济所表现出的经济数字化、虚拟化、一体化、全球化、消费与生产的融合等等特征, 使我们必须重新思考传统经济学的货币理论和周期理论。随着知识成为新增社会价值的决定力量, 使社会财富价值的代表货币, 在更加虚拟化的数字经济中运行, 使工业经济时期所表现出的通货膨胀, 进一步发展为泡沫经济。在全球化、一体化、货币自由汇兑、金融衍生品大量存在和信息空前通畅的情形下, 原有的货币理论和周期理论已明显地不能指导现实。

传统经济 篇5

摘要:当前,更多中外企业在企业管理中对传统经济管理理念有着一定程度的认识,并在应用中,对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文在对现代经济管理意义及特点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传统经济管理理念对现代经济管理产生的影响加以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传统;现代;经济管理;影响探究

一、现代经济管理的意义

(一)能够对科学技术进行有效运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于传统经济管理理念来说,其一般是把国家治理当做主题。

要把国家治理妥当,则需要人们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而管理是在经济活动当中,以劳动者为主体,包含了劳动工具、技术、对象等一系列的生产要素,这些生产要素在经济活动中往往被有机结合起来,进而形成生产力动态系统,并在运行时,做到对经济活动开展的促进。

管理水平越高,技术进步越迅速,经济活动产能也就越高。

(二)能够提高与整合生产力要素

管理的实行,能将互不相干的生产力要素集中起来,从而形成生产力系统。

人们的经济管理水平及劳动技能得到提高时,能够对自然做到一定程度的改造,因此经济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生产力系统人和物、人和人、物和物之间科学性的高低。

正是由于生产力效率的提升,才使得经济效益及工作效益得到有效提升,企业对管理的投入也会得到提升,进而在经济管理中形成良性循环。

二、现代经济管理中所具备的特点

(一)重视效率

现代经济管理中最明显的特征便是对高效率的注重。

早在1913年,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首次在汽车组装中,运用了创新及反向思维,完成汽车生产的流水线组装。

从底盘、发动机、车厢、方向盘、车轮、车骑,汽车生产中整个配件的安装,都是在一条流水线上完成组装,通过流水线生产的福特汽车,原先需要12小时的组装,在这条流水线上只要10秒钟,大大提高了汽车生产的效率,从而使得福特公司的`生产成本得到有效降低。

从此以后,对效率的追求,便成为了现代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重视科技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类文明得以前进的动力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将科学技术当做为第一次生产力。

因此在企业的管理当中,往往追求对其核心科技的把握。

欧美等国对科技发展更是有着极大推崇,早在20世纪80年代,微软便凭借着其技术优势,将比尔盖茨推向世界财富的顶端,同时也使得微软在软件市场上占据了巨大份额。

如今,苹果公司也凭借着其先进的科技创造力,使得苹果公司的市值不断上升,在智能手机及电脑等科技产品的竞争当中,苹果公司一直占据先机。

(三)重视民主及合作

传统管理讲究的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然而人类进入现代化社会以来,信息化流通速度的加快,使得人们在管理当中,更加对合作、民族有着进一步的关注。

在当前社会中,一个人的力量及所做的事情是十分有限的,在工作开展时,很难将各类工作都做的面面俱到。

因此,在现代经济管理当中,往往会将团队协作这一概念运用到企业的管理的方方面面上,并做到对其作用的有效发挥。

三、现代经济管理受传统经济管理理念的影响

(一)和谐理念对现代经济管理的影响

1.企业需与客观规律协调

企业在经营当中,不能为了利益而不顾市场规律,不能不择手段的来对企业进行管理与经营,更不能在市场竞争中产生不正当行为。

企业为了获得利益,占据市场份额,有时往往会抛弃诚信来换取,然而万物的生长皆有其内在规律,因此在经济管理中,也应当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理念,在现代经济管理中,不能为了生存与发展而采取短期投机行为,企业要从长远出发,做到对长远目标的树立。

因此,企业需要在符合市场规律的前提条件下,做到对未来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从而在为社会、大众创造价值的同时,做到对企业自身利益的获取。

2.企业应担当社会责任

市场经济管理中,对于企业来说,应当奉行诚信、奉献的理念,不能将利益当成企业生存的全部追求。

因此在现代经济管理当中,应当树立传统的“仁爱”理念,做到企业管理的和谐发展。

另外在企业管理中,还应当以社会需求为根本,以公众支持为基础,从而能够使企业在发展当中获得社会的更大认可。

同时,企业在经营管理当中,对社会、环境及经济所造成的影响,企业也要具备负责任的态度,需要企业在对利益追求的同时,将这种负责任的态度融入经济管理当中,并能够得到真正的应用与执行,进而做到对社会有效服务。

(二)传统经济管理理念对现代企业个体管理的影响

1.管理者需提升自身修养

传统经济管理讲究的是“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因此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做到对正确取舍观的确立,做到对明辨是非个体的形成。

一家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都受制于管理者的管理理念,管理者若是能够努力学习、总结经验、体恤员工、选贤举能,便能够在经济管理中,做到对企业文化有效拓展,对团队思路及发展方向的明确,进而做到对良好人际关系及企业氛围的营造。

2.企业能做到对人才的培养

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企业经济管理理念有着强烈的冲击,而对于企业管理来说,其核心内容便是做到对人本主义思想的确立。

越来越多企业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开始做到对人性化管理理念的确立及对人才管理战略的实施,将人才当做成企业最宝贵的资源。

因此在人性化管理时,努力发展人才及留住人才,增强人才培养,使企业管理效益得到有效提升。

(三)传统经济管理理念对现代企业发展战略的影响

1.有舍方有得

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要想真正的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就需要企业做到对“舍得”观念的树立。

在企业经营管理当中,企业的所拥有的资源是十分有限的,然而企业可以采取有效的经济管理方法,来对资源做到合理配置,从而帮助企业获得效益最大化。

企业一味的、盲目的发展与扩大规模,最终造成的是企业变得散乱无序。

企业只有拥有传统经济管理的“舍得”智慧,才能够握紧拳头办大事,将企业拥有的资源做到最有效配置。

2.谋而后动、顺势而为

谋而后动需要企业在拥有坚实基础的前提下,在对市场发展趋势明确基础上,对当前业绩的不满足,对市场环境变化的有效观察,从而在企业经济管理中,做到灵活应变,集思广益的对现状分析与决策,从而使得企业能够长期发展。

顺势而为能够使企业在经营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当前市场环境多变的环境中,企业应对外界有所警惕,在经济管理中,需对其策略做到及时修正,从而使得企业能够朝向有利方向发展。

总结: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变革,使得传统经济管理理念在现代经济管理中有着其独特的影响。

对于传统经济管理理念来说,其在我国深化改革、和谐发展、中国梦实现当中,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丰富的内涵及文化,对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有着巨大的借鉴意义。

因此,在当代经济管理中,我们要学会从传统经济管理中学习与总结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到对富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文化创建。

参考文献:

[1] 闫博,郭旭. 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实践的启发[J]. 现代经济信息. 2014(24)

[2]李家龙. 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实践的启示[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4(03)

[3] 董克兰. 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的影响[J]. 科技视界. 2013(34)

[4] 江海洋. 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现代经济管理的影响研究[J]. 中国科技投资. 2012(24)

★ 经济管理-英文简历

★ 经济复杂性对宏观经济管理的影响论文

★ 加强我国的经济管理

★ 建筑工程经济管理探讨论文

★ 求职简历-经济管理

★ 经济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 农村经济管理论文

★ 卫生院经济管理方案

★ 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论文

传统经济 篇6

关键词:传统经济管理 当代经济管理 社会资源管理 企业经济管理

作为一种综合性的管理学科,经济管理学综合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于一体,并侧重于总结实践经验。在经济学领域,传统的经济学对当代经济管理实践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启示作用,本文通过对传统经济学内涵的阐述,探讨了其对当代经济管理实践的启示作用。

1 中国传统经济管理思想

中国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受传统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主要包含了社会资源管理和自然资源管理。中国传统经济管理思想主要偏重于对政治的影响。

1.1 家国同构思想 在我国的封建社会,国家的经济基础就是农业。自给自足是封建社会所强调和倡导的,靠天吃饭是这个时期的经济特点。由于封建等级制度的影响,封建社会形成了金字塔式的管理体系,是父系氏族社会不断演变,通过血缘关系的维护,逐渐形成的家国同构的具有宗法君主制的帝制社会。家国同构就是中国历代上演了一两千年的社会制度,在这个制度下,基本就是以亲缘作为核心,以此形成一个大家族。家族中的公共财产包括了教育、宗族制度等,这一起构成了一個政治管理系统,宗族中按照宗族、宗子、族长的顺序进行排列,中央集权政治意识和家族意志就共同构成了封建社会特有的家国同构的统治形态。

1.2 重农抑商的传统管理思想 这种管理思想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重农抑商也是古代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古代,儒家和法家虽然持有不同的价值观,但在重农抑商这一点上,两大家却持有共同的观念。孟子认为“为富不仁”,他又将谋富强者视为民贱,荀子强调富强,但却不放弃“工商众则国贫”这一思想理念,这二人虽然是著名的思想家,但二人的思想显然被当时农业社会的经济现实禁锢。而儒家思想的权威性使得古代这种经济政策有了更加牢固的思想基础,严重阻碍了古代经济的发展进程。

1.3 儒家和墨家思想的影响 儒家思想注重教化,通过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的伦理教化,对家族关系进行了严格的界定,这也为当时经济社会的稳定打下了基础。早在前秦时期,由于中国古代社会存在较大的贫富差距,因此很多思想家不断努力,来改变这种境况。墨家和儒家都认为,经济生活要人人平等,孔子就是最早提出均平原则的,“不患寡而患不均”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显然这种思想是错误的,这也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之一,“均平富”的经济指导方针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

2 传统经济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实践的启示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进入社会主义之后,传统经济思想已经难以适应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但是传统经济的思想仍然值得我们分析和探讨。

2.1 对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启示 纵观历史,我国当代企业经济管理的理论与方法除了来自于西方以外,就是从古代经验理论逐步发展而来的。“实践出真知”,“摸着石头过河”这是这种理论的形象表达。在经济管理过程中,任凭出现再多的学派,但这个基础从来不变。这也是东方传统管理与西方传统管理区别之所在。

2.2 对现代农业经济的启示 农业是中国传统经济的命脉。发展农业也是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精髓所在,在现代社会,虽然出现了工业和第三产业这两大产业,但是国家对农业的发展要求依然是十分依赖,农业不仅是国民生产的重要内容之一,更关系着国计民生,因此现在社会重视农业经济的指导方针和传统经济管理的思想是相统一的。

古代中国农业社会虽然是分散的、小规模的、靠天吃饭状况,但提高农产品产量的探索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自先秦以来,中国社会的管理者不仅在思想上重视农业,在实践中也不断对农业的区域结构、水利设施、收储政策等方面进行不断的探索与改进,目的是力求使农业的发展能够长期稳定,这和当代中国对农业的管理思想上是一致的。为了使当前农业经济能够长期稳定发展,国家不断进行“三农”改革,不断打牢农业基础。这也是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现代农业管理的启示,只有农业结构能够稳定长久发展,社会才能安定,民生才会和谐。

2.3 对货币金融管理的启示 我国传统货币金融管理体系中,人们最关注的就是商品的价格,并始终按照谷米价格作为定价的基准,避免“谷贱伤农”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政策。从奴隶社会到现代社会,人们一直在对货币的管理进行改革,从秦始皇统一货币一直到两宋、元朝、明朝、清朝直至当代,货币的形式与内容都发生很大的变化,但以农业丰、欠作为考量货币发行多少的基础一直没有变。虽然在当代金融界,出现了诸如基金、保险、股票、国债等多种金融形式,政府对金融管理的方式也多种多样,但整个金融界对农业的依赖程度有增无减。这样才能保证金融市场的稳定,才能够让我国平稳健康的发展。

3 结语

当然中国传统经济管理思想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也有值得我们慎重思考的,因此传统经济思想对我国当代经济管理实践有着深刻的启发作用。作为当代人,我们要不断汲取古代的经验并进行创新,以促进我国经济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尊旺.历史现代价值体例方法创新——评方宝璋著《宋代经济管理思想与当代经济管理》[J].当代财经,2009,25(3):56-57.

[2]陈勇勤.经济经典文献与当代青年了解传统经济思想[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2(4):118-119.

[3]徐广文,徐晟.论孔子的经济管理思想及其现代意义[J].作家,2011,58(8):46-47.

传统经济 篇7

一、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应用

企业管理学形成于二十世纪初期, 在经过不断的研究和创新的基础上, 逐渐形成了管理思想, 为人们进行企业的管理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在之后的工业管理中, 经济管理逐渐形成了系统化的理论, 由此, 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形成, 醉着后来人的不断的研究和实践, 一些新的学派应运而生。因此, 企业经济管理的基础科学就是传统的经济管理学。在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 逐步形成了现代管理。伴随着企业管理制度的不断发展和逐步完善, 在经济管理中逐步具备了结构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企业管理学具有较强的学科性, 因此, 就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辅助管理, 保证管理实践的有效性。依赖传统的经济管理发展而来的方法, 和传统的管理方法不谋而合。在进行经济管理的活动中, 要充分利用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 实现企业管理的全面发展。随着全球经济快速的发展, 经济格局正在于产生着变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广, 经济竞争的局势更加激烈, 而企业要想获得自身的发展, 就需要通过对自身的管理进行不断地改进, 以适应不断出现的经济变化形式。

二、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农业活动的影响

农业是国民生存的根本, 在我国由于人口众多, 因此就需要将农业的发展作为最基本的政策之一, 农业进行的生产活动是保证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基本保障。在我国的农业中, 小型的村庄城镇是农业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进行长期的稳定发展过程中就需要将经济管理作为总的指导思想, 保证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在实践的应用过程中, 对于经济管理方法的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产中得出的经验和理性的认识要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 并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再通过一系列的应用和实验的基础上, 逐渐寻找出一种适合农业经济管理活动的新思路、新方法, 进而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的生产活动具有明显的循环性的特点, 采用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促进经济管理的稳步发展, 减少因产生的问题对管理活动造成的影响使得农业经济获得平衡的发展。在我国, 农业是立国之本, 在进行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的实践过程中, 需要进行不断的分析和总结, 同时进行更高的思想的研究和应用, 促进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

三、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货币金融管理的影响

在金融中, 货币的使用将需要、供给和管理进行了有效的结合, 从而产生了与之相应的经济活动。在金融的管理过程中, 人们对于存在的供求关系和相应的管理活动的展开进行了研究, 得出二者之间既是相互独立的, 同时又存在一定的联系。在货币金融的管理中, 人们将其价格作为第一考虑的要素, 并以官方确定的价格作为参考。在过去的发展历史中, 农业和商业的重要性主要依据农业生产出的产品的价格决定。在进行经济管理的过程中, 对于货币的管理有着十分丰富的涵义, 早在我国的春秋时代, 实行货币贬值, 以官方的管理作为重要内容严重缺乏可行性, 在进行货币的统一之后, 渐渐禁止了私铸行为, 但在之后随着朝代的兴替, 私铸开始循环往复, 直至后来纸币的形成通过对历史中的货币管理进行总结, 我们能够得出货币金融的正确的理论体系。在当代的社会环境中, 由于货币的存在, 影响到了经济活动中的借贷和利息, 对于在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高利贷的形式, 需要国家采取相应的法律和政策手段进行严格控制, 实现与之相关的问题的有效解决。

四、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企业经济管理的影响

随着企业管理学的提出, 人们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便获得了有效的参考依据, 开始遵循科学的管理方法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在之后的时间中, 各种管理理论在保持原有的基础的程度上得到了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对其进行概括和总结, 就是企业的管理理论逐渐由原来的古典理论发展为科学理论, 并转变为了今天的现代管理理论。经济管理的科学性是由其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经过不断的吸收精华和改革创新形成的。在二十世纪的九十年代, 世界中的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信息技术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为经济管理创造出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只有在保证其原有的内容基础上进行创新, 才能够满足不断进步的社会的需要。

五、传统经济思想对国政经济管理的影响

在政府对国家进行管理时, 需要有效利用社会资源之间的联系, 从而提高社会的管理效率。在政府的管理工作中, 主要包括:人口资源、经济资源和军力资源的管理, 使其能够发挥自身的良好作用, 推动社会整体的发展。在我国古代的经济管理活动中坚持“量入为出”的管理原则, 这一原则的使用对后世产生着较为积极的影响。经济的收入形式主要要来自于税收, 是对生产活动进行分配的重要活动。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经济收入的实现, 同时也要对经济的支出进行严格的控制, 实现财政的“开源节流”, 促进国家使用经费的增长, 保证经济生产活动的持续、稳定进行。

随着传统的经济管理理论的不断进步, 以其为基础思维邓小平经济管理思想逐渐形成。其对于传统的经济管理理论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有效的总结, 在经过不断的实践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具有传创新精神的思想理论, 发展成为了具有时代特色的经济管理思想, 其最主要的特点在于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在我国古代时期的经济管理理论中, 已经具备了系统的特点, 在一些进行国家管理的理论中对于管理思想进行了充分的阐释, 对于新的决策的实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邓小平同志根据这一思想的特性进行了新的发展, 赋予了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科学化的管理特征。只有在对人类的文化进行吸收的基础上才能够实现现代经济管理制度的发展, 并对于经济管理制度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邓小平提出的经济管理理论的指导下, 我国的经济管理改革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农业生产活动和经济管理活动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在国家对经济的管理活动中, 逐渐由直接管理转变为间接管理, 逐步形成以市场经济为基础, 综合使用各种有效的经济手段进行管理, 实现社会发展的总目标。

由此可见, 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在对当代经济的影响中, 既有积极的一面, 又有消极的一面。因此就需要我们以正确的心态去对待, 积极利用其中存在的有利之处, 并对于其中存在的缺点进行改进, 促进社会经济管理理论和思想的形成, 从而实现社会经济的的长足发展。只有这样, 才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要求, 实现生活水平的真正提高, 最终达到国富民强的目的。

摘要:经济管理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较大, 在当代的经济发展中, 经济管理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叙述了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对于当代的经济管理产生的影响, 并对其应用进行了了探讨。

关键词: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当代经济管理,影响

参考文献

[1]李皆染.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实践的启示[J].经济论坛, 2011 (07) .

[2]陈勇勤.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实践的启示[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8 (04) .

[3]陈勇勤.需供管演进假说—探索经济史研究新体系[J].南都学坛, 2006 (1) .

[4]何梦笔.正确把握和理解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制度安排[J].经济研究, 2007 (25)

传统经济 篇8

一、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简介

对于经济的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具备很多方面的综合性的能力。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 是在以前的社会经济经济体制发展下不断形成的, 所管理的内容主要可以将其分为两个大类, 即自然资源的管理与社会资源的管理。经济所涉及的范围领域比较广, 大致包含了农业、金融、企业等不同的领域。当代很多经济管理思想的形成同样需要得益于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 只不过是需要在原有思想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改变, 并将最终形成的管理思想渗透到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之中, 例如农业、金融行业、国民经济行业、企业等。万变不离其宗, 万变不离根本, 不管经济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如何成熟而完整的管理体系, 都不能够阻隔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带来的影响, 就像直到我国目前的现代化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高度, 拥有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人才也越来越多, 但是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 对于孔子的儒家经典文化, 对于传统国学文化同样是必须学习的, 并且同样对各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经济的有效管理不仅需要科学的理论作为支撑, 同时还需要的良好的实践经验提供强有力的实践指导, 只有充分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 才能更好地实现理论对实践的影响作用。尽管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 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看上去似乎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落后于现代的经济管理, 但是它的, 某些管理思想下作用的管理方式、管力模式, 同样对现代经济管理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二、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现代经济管理的影响

由于受到当时的社会环境、文化、制度、社会风俗、思想习惯等多方面的综合影响, 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往往会带有很强的那个时代的烙印。它在发展过程中所不断形成的理论、观念、模式等, 都与实际经济的管理是不可分开的。社会的发展带来的具体的社会环境、文化、制度等的变化与发展, 很多管理方面的思想观念同样受到很深的影响, 不断形成了新的经济管理制度与发展体系。

1. 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现代农业经济管理的影响

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型的大国, 农业也是重要的立国之本, 是国之根基, 农业经济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经济的总体发展。农业最主要的发展特点就是分散, 对自然的依赖性特别强。传统的经济管理方式, 特别重视对农业生产实践活动中的经验积累, 特别重视农业生产管理人员对于农业生产有序进行所使用的管理手段, 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社会结构的稳定。以前传统的农业发展具有自给自足的鲜明特点, 强调对于土地资源的循环利用, 由此也形成了传统意义上的中庸思想。在实际的农业生产活动中讲求平稳发展, 严格按照时令、气候、季节条件安排农业生产, 特别注意遵循农作物的自然生长规律。什么样的土壤适合种什么样的农作物, 什么样的时间和气候应该怎样合理安排农业生产, 甚至还要结合当地农业生产的具体条件来合理安排农作物的种植计划, 避免出现“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的情况的发生。因为不同生态环境中的气候、水文、地理、土壤、水质、生物链等, 是可以孕育出不同的物种, 只有真正做到遵循客观上的自然规律, 才能更好地促进农业生产质量, 更好地完善对于农业生产活动的管理, 更有效地提升农业经济的发展。经过的不断的生产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总结, 对于农业经济方面的管理已经形成了很多有效地管理思想, 对于农业生产实践起到了巨大的指导作用。农业经济的快速稳步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民的安居乐业, 实现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实现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形成了科学规范的管理思想, 从而可以有效地指导和安排农业生产, 转变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对于农业经济的管理主要表现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 始终坚持保持农业生产以平稳增长的方式来进行, 在相关农业政策的制定上, 也主要是围绕农业生产的核心, 运用平衡、协调的方法过渡。

2. 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现代金融业经济管理的影响

金融经济活动涉及的范围比较广, 而且由于在实际的过程中对于资金的使用比较频繁, 因而必须加强对经济的有效管理, 才能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损失。金融行业中常常被提及的话题就是供需关系, 供需关系必须严格遵循市场运行的规律, 供大于需或者需大于供, 都会在很大程度上给市场经济带来一定的影响。市场作为经济活动中最大的调节杠杆, 如果供需关系长期不能得到有效地控制与管理, 就会带来资金的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恶果, 严重阻碍市场经济的正常有序发展, 严重制约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 造成货币升值或者贬值情况的发生。在实际的金融管理过程中, 通过一系列不同的经济活动中, 人们经过反复的研究、分析与总结, 才发现了供需关系也市场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即二者之间既互相影响又相互独立, 而整个金融管理过程中的价格是非常重要的元素, 必须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进行参考。我们也可以很贴切地将实际的金融活动, 概括为货币的使用与管理活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对货币实行了严格的统一管理, 严格禁止百姓私自铸造钱币, 以更好的防止货币贬值, 带来社会生活的混乱, 并且也对货币的管理进行了明确的法律、法规方面的要求。经过不同年代、不同时期的货币的发展, 到现在统一使用人民币作为金融活动中的货币来管理。在实际的金融活动中常常会涉及到货币的借贷和周转情况, 现在所具有的金融交易活动在古代也已经有了, 只是具体的名称和交易规则不同而已。因而传统金融经济方面所形成的法律、法规等有效地管控措施, 对于现代的金融经济活动同样适用, 只是需要一定程度上的变革和创新才行。

3. 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影响

企业的发展受到多方面综合因素的制约, 要想保证企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必, 须有科学有效地管理手段, 应用创新性的科学管理思想。企业经济的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的高低,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的管理。管理作为的企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元素, 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为现代企业经济的管理提供了有效地依据。我国的企业经济发展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 因而各种企业经济管理的方法和措施完全可以在原有的传统企业管理思想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结合现代化企业经济发展社会环境与实际的特点, 经过分析、概括、总结, 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适用于当代经济发展的理论体系, 从而更好地知道现代企业经济的发展。现代经济发展背景形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调整, 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得到普遍的应用, 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这对于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来说, 既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也是一项重要的挑战。由于现代企业不再以往企业发展的环境那样单一而纯粹, 需要面临的形势也更加复杂, 因而必须大幅度的提升实际的管理策略。只有在传统企业经济管理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创新, 才能更好地满足=现代企业经济的发展要求。

4. 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现代国家政府经济管理的影响

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有效管理, 离不开国家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参与管理。国民经济的收入形式主要是依靠政府的税收, 而实际经济活动过程中的生产活动, 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依赖于对政府的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 国家政治与经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二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政府加强对社会资源的有效管理, 才能更好地实现对于经济的有效管理, 提高经济管理效率。只有加强对经济活动的有效管理, 才能更好地实现开源节流, 保证经济活动的可持续发展。例如, 自从邓小平果断实行改革开放后, 在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经济管理思想的指导下, 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各项经济建设事业都取得了突破性的重大成就, 尤其是政府对于各项公共事业的管理也更加的规范和科学, 而且直到今天邓小平同志的改革开放理论同样继续指导着实际的经济管理生活。

三、结语

对于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应用, 我们既应该看到它所存在的巨大优势, 也应该充分地重视的它的不足之处, 要用辩证的眼光去对待,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从而更好地促进传统的经济思想为现代经济管理所利用。现代经济要想获得长远的稳定发展, 必须进行管理思想上的革新以及管理方式上的巨大变革, 要充分重视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对现代经济管理的巨大影响作用。

摘要:经济管理是一门融合了多种学科知识的综合性管理方式, 也是促成和推进经济不断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要素, 当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科学合理的经济管理思想是不可分割的。本文主要探讨的是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含义, 着重分析了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现代经济管理的在各个方面的不同影响。

关键词:传统经济管理,现代经济管理,经济管理思想,影响

参考文献

[1]李皆染.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实践的启示[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1, (7) :49, 51.

[2]贾成泽.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的影响研究[J].改革与开放, 2013, (10) :59-60.

[3]李莉.试析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的影响[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4, (12) :108.

[4]杨琳.浅议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影响[J].现代商业, 2014, (23) :74-75.

[5]赵秀平.传统企业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实践的启示[J].商场现代化, 2014, (6) :104.

传统经济 篇9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年度经济平均增长率超过了9% ,到2013年年底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达到56. 6万亿元,工业增加值21. 06万亿元,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经济增长主要是依赖大量的要素投入,经济的快速增长导致了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这种以资源环境为代价的粗放低效经济增长方式虽然使我国取得了惊人的经济成就但同时也使我国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

我国相关统计资料表明,2013年我国工业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三废”排放量分别达到了209. 8亿t、63. 6亿m3、32. 8亿t,这种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严重破坏了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文献评述

20世纪20年代,自柯布道格拉斯提出生产函数之后国内外学术界开始对经济效率进行了诸多研究。目前国外学者对经济效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1资源环境对经济效率的影响。Perkins R[1]以世界上114个国家1980—2000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将单位CO2与SO2排放量作为环境指标,对环境效率进行研究,发现通过向环境好的国家学习先进的环境政策、管理方式、先进技术等措施,相对较差的国家可快速、低成本地提升本国的环境效率; Reinhard S[2]等利用随机生产前沿方法,将过量投入的N、P作为环境投入,对荷兰奶牛牧场进行了环境效率分析,认为集约化的奶牛牧场比普通牧场在技术和环境方面的效率更高。2经济效率增长的影响因素。Sveikauskas[3]通过对美国城市的研究指出,城市规模的增长将引起生产率的上升; Fujita、Krugman[4]通过研究企业经济效率与市场集聚的关系,指出经济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互相强化的内生性关系; Brulhart、Mathys[5]分析了欧洲各地区1920—2003年就业密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指出经济增长相对于经济集聚的弹性为13% 。

国内学者对经济效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1在不同的宏观层面对经济效率进行测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如吴旭晓[6]基于2001—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 运用超效率DEA视窗分析法测算了河南省、广东省和湖北省的绿色经济效率,并建立灰色综合关联度模型分析了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因素; 李艳军[7]采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DEA - SBM模型,测算考虑环境污染条件下中国275个地级市及以上城市2011年的经济效率。2在县域层面对不同行业或资源利用进行效率测度,分析其影响因素。李胜文[8]基于1985—2005年中国34个工业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运用三投入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别测算了工业及其细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增长率; 张潆文[9]以江苏省204国道样本区为研究区域,选取1980年、1990年、2000年和2007年四期农业生产投入和产出类指标,运用DEA模型方法开展了农业生产效率的实证研究。3在能源方面的研究。马海良[10]选取超效率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出三大经济区域的能源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 并回归分析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的各指标对能源效率的影响。

尽管学者们对经济效率进行了诸多研究,但多是单一的对经济效率的测度及其对影响因素进行的分析,缺乏对传统经济效率与绿色经济效率差异与演变趋势的对比分析,不能清晰地体现环境因素对我国经济效率产生的影响。因此,本研究借助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综合考虑各决策单元的投入与产出,剔除传统经济效率测量方法上存在的松弛变量问题,同时考虑到了环境约束对经济效率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将劳动力、资本存量作为投入要素,将GDP作为产出要素进行测量。

为了更能体现环境因素对经济效率的影响,本文统筹考虑了工业“三废”,对工业“三废”施以同样权重, 加权后作为非期望的产出条件,分别测度了2000— 2013年我国各省市考虑非期望产出的绿色经济效率与不考虑非期望产出的传统经济效率,分析其演变特征, 然后通过Moran's I指数研究各地区传统经济效率与绿色经济效率在空间上的自相关规律与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我国传统经济效率与绿色经济效率的差异与时空演变特征,深入研究和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因素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通过对我国传统经济效率与绿色经济效率时空演变的对比分析,进一步加深并拓宽了对我国经济效率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更能体现出环境因素对我国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也为进一步深化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的环境保护,提升各地区的经济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提供重要的参考与借鉴。

3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3. 1带有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

本研究构建固定规模报酬并考虑环境约束的SBM模型[11,12,13]为:

式中,ρ 为经济效率值; N、M、I分别为投入、期望产出、环境约束条件个数; ( Snx、Sym、Sib) 为投入产出的松弛向量,( xkt''n,ykt''m,bkt''i) 为第k' 个生产单元在t时期的投入—产出值; z、t、k表示决策单元的权重。目标函数为Snx,Sym,Sib严格的单调递减,且0 < ρ≤1。当 ρ = 1时,生产单元完全有效; 当 ρ < 1时,生产单元存在效率损失。 去掉式( 1) 中的Sib、bkt'',即成为一般不考虑环境约束条i件下产出的SBM模型。

3. 2指标选取与数据处理

由于香港与澳门特区、台湾省的数据较难获取,本研究仅以中国大陆其他31个省市区作为研究对象。 经济效率的测度主要依赖投入与产出,考虑到指标的可比性、科学性和可获得性,选取资本存量及劳动力数量作为投入要素,各地区GDP作为产出要素。由于环境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排放,因此以各地区“三废”排放量作为非期望产出。

资本存量K: 本文采用张军对我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计算的方法进行资本存量估算,公式为: Kt= Kt - 1( 1 - δ) + It。式中,Kt为第t年的资本存量,δ 为折旧率,It为第t年的固定资产投资。

劳动力L: 本研究以各地区年末就业人员数表示劳动力。地区生产总值GDP以2000年为基期,并通过GDP平减指数将各地区各年份GDP进行调整。“三废”排放量是将各地区的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分别赋予同样的权重,并将加总后的值作为非期望产出。所有数据均来源于各省相关年份的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

4对我国各地区经济效率的实证分析

4. 1对我国各地区经济效率的测算

基于2000—2013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软件DEA - SOLVER Pro 5. 0计算传统经济效率与绿色经济效率结果见表1。

注: 受页面宽度所限,本表只列出部分年份的结果; “/”左右两边分别表示传统经济效率与绿色经济效率。

4. 2对我国整体经济效率变化趋势的分析

2000—2013年我国传统经济效率整体水平相对较高( 图1) ,平均值为0. 619,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 2000—2004年我国处于经济迅速发展时期,传统经济效率显著提升,由0. 61提升到0. 63。2005—2007年为了抑制经济过热,我国政府实施了稳健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导致我国传统经济效率微弱下降后再次提升。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引起了国际性的金融危机,导致我国消费萎靡不振,出口量大幅下降,大批企业出现倒闭,传统经济效率持续下降,直到2013年才有所回升。

样本期内我国绿色经济效率整体水平相对较低( 图1) ,平均值仅为0. 494,远低于传统经济效率的平均值,表明我国经济发展仍以大量的资源环境投入为代价,相对于传统经济效率,我国绿色经济效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钱争鸣[14]、杨龙[15]的研究结果与本文基本一致。自2000年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十二五”全国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经济政策建设规划》等一系列法律法规, 有力推动了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促进了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环境代价逐渐降低。2000—2002年我国绿色经济效率水平相对平稳,2002—2007年绿色经济效率水平整体上呈现上升态势。这表明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对环境保护力度及污染治理力度不断加强,对环境污染的重视、环境政策的相继出台、绿色产业的发展等, 引起经济增长过程中环境代价降低。2008年在我国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的淘汰升级,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等造成了严重影响的背景下,我国绿色经济效率在短暂降低后进一步得到提升,表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及绿色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的淘汰升级成果显著,环境污染治理取得了良好进展。

从我国传统经济效率与绿色经济效率的差异来看,2000—2005年我国传统经济效率与绿色经济效率差值逐渐扩大( 图2) ,在此期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 我国环境污染程度也开始逐渐上升。这说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严重忽视了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环境代价。2005年后两种经济效率间的差值逐步缩小,表明我国环境污染程度在逐步减轻,这与王军[16]的研究结论相符合。他在研究我国绿色经济效率时指出,2005—2011年我国环境综合污染指数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2005年十一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2007年环境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有力促进了我国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的发展与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强,缩小了传统经济效率与绿色经济效率之间的差距。

4. 3对我国东中西部经济效率变化分析

从我国中东西部来讲,各区域传统经济效率均高于绿色经济效率( 图3) ,且两种经济效率都是东部最高,西部最低。一方面是由于环境污染衡量指标的不同,另一方面是因为作为投入指标的技术因素较难衡量,本研究并没有将技术因素列为投入指标,因此本文的研究结果与钱争鸣[14]、王军[16]的研究结果并不完全一致。东部地区作为我国最发达的区域,在早期经济发展过程中积累了非常丰富的资本与技术优势,拥有较高的经济效率。2000—2007年在新一轮的经济增长过程中,我国东部地区的传统经济效率稳定上升,由0. 72增长到0. 77 ( 图3 ) 。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东部地区传统经济效率表现出下降趋势。我国中部地区农业所占比重较大,第二和第三产业起步较晚,传统经济效率相对较低( 图3) 。2000—2004年,在新一轮的经济增长浪潮中,中部地区经济效率稳步提升,由0. 61上升到0. 66; 2003年“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进一步促进了中部地区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但受资本与技术条件限制,中部地区传统经济效率在2004— 2007年并没有显著提升。2008年后,经济增长疲软导致了以资源投入为主的中部地区传统经济效率进一步下滑。我国西部地区地域辽阔、工业化程度低、经济效率低( 图3)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虽然有效促进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但2000—2012年西部地区传统经济效率仍呈现出缓慢下降趋势。这是由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国家投资,虽然近年来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但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基础设施水平的提升并不一定会引起相关产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率的提升。

样本期内,我国东部地区绿色经济效率呈现出较稳定的提升,由2000年的0. 57提升到2013年的0. 63 ( 表1) 。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东部地区拥有较好的经济基础,较高的资本深化程度,高质量的人力资源优势及较为完善的制度环境,能更加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的不断加强,东部地区有效地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升级,引进、开发先进技术和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有效地遏制了对环境的污染,促进了东部地区绿色经济效率的不断提升。 2000—2003年,我国中部地区绿色经济效率基本保持稳定,2004年略有提升后逐渐降低。究其原因: 主要是我国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比东部地区晚,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伴随着较宽松的政策环境,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强,受资本和技术水平的制约,中部地区未能有效地降低生产过程的环境代价。同时,受东部地区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向中部地区转移的影响,进一步导致中部地区绿色经济效率的下降。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起步较晚,工业化程度较低,污染排放水平也较低,2000—2013年我国西部地区绿色经济效率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表明我国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过分追求GDP而忽视了经济发展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汪克亮[17]对此指出,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使西部地区很多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视了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牟取经济利益,盲目上马众多高耗能、高污染项目。近年来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呈现出了跨越式发展,但整体自然环境水平开始逐步恶化,再加上不少地区热衷于重复建设,大搞“政绩工程”,西部地区资源环境形势不断恶化,绿色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我国东部地区传统经济效率与绿色经济效率的差值整体呈现下降趋势( 图4) ,由2000年的0. 155下降到2013年的0. 083,表明我国东部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步重视对环境的保护,有效降低了环境污染的代价。我国中部地区传统经济效率与绿色经济效率的差值整体水平较高。相比我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更多地依赖于资源环境的投入,对环境的污染更加严重。2000—2005年我国中部地区经济效率差值呈现上升趋势,表明该期间我国中部地区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忽略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2005—2011年我国中部地区经济效率的差值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特别是2009年后下降态势更为明显。 虽然东部地区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向中部地区转移,但随着《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节能减排、“绿色信贷、 绿色保险、绿色贸易、绿色税收”等一系列环境经济政策的实施和深化,我国中部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加大了对环境的保护力度,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2011年后中部地区经济效率的差值再次扩大,这表明中部地区在崛起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仍需要进一步加大对环境的保护力度。

我国西部地区经济效率的差值低于我国东部及中部地区。相对于我国东部及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工业化程度、污染排放水平都较低,因此整体上表现出绿色经济效率与传统经济效率之间的差值较小。2000—2007年我国西部地区传统经济效率与绿色经济效率的差值呈现扩大趋势,表明我国西部地区在经济跨越式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的发展速度超过了经济发展的速度。2007年后经济效率的差值虽然有较大波动,但整体上呈现出下降趋势,表明我国在促进西部地区发展的过程中尽管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但西部地区逐渐开始关注环境保护,促使环境污染水平降低。

4. 4我国各省经济效率变化分析

我国各省份之间的经济效率也表现出显著差异, 2000—2013年我国传统经济效率较高的省份有黑龙江、辽宁、浙江、上海、福建,平均值分别为0. 80、0. 87、 0. 86、0. 85、0. 84。分析其原因: 黑龙江和辽宁省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工业基础雄厚; 而浙江、上海、福建则是我国最先对外开放的地区,在利用外资、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及管理经验方面有着天然优势,同时民间资本较为活跃。传统经济效率较低的地区为宁夏、贵州、青海、西藏、甘肃( 图5) ,平均值分别为0. 36、0. 38、 0. 40、0. 40、0. 45,主要分布于我国西部地区,受历史背景及文化因素的影响,该部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产业结构偏向于投入大、建设周期长的重型产业,进一步导致了经济效率的低下。样本期内,经济效率上升最为显著的地区有上海、北京、四川、贵州、天津、江苏( 图5) ,分别从2000年的0. 72、0. 51、0. 48、 0. 32、0. 45、0. 69、0. 67上升到2013年的1、0. 70、0. 56、 0. 45、1、0. 75,下降最显著的区域主要有辽宁、浙江、西藏、吉林、内蒙古、宁夏,分别从2000年的0. 95、1、 0. 51、0. 73、0. 76、0. 421下降到2013年的0. 74、0. 65、 0. 33、0. 67、0. 52、0. 29。上升最显著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沿海及西南内陆地区,下降最显著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及西部欠发达的地区。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拥有较为丰厚的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同时作为我国对外开放口岸有更多的机会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因此经济效率能较快地上升; 四川、贵州作为我国西南内陆地区连接东西部地区的重要纽带,其资本积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有效地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促进了经济效率的提升; 作为我国老工业基地的辽宁、吉林,由于近年来产业结构不合理、升级缓慢、基础设施落后等原因严重制约了经济效率的提升; 浙江省作为我国沿海省份,由于其产业层次低,创新能力弱,中心城市辐射能力弱,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不完善等原因导致浙江省传统经济效率逐步降低; 我国西部地区的宁夏、内蒙古、西藏等由于历史文化背景及地理特征等原因,经济发展起步较晚,发展慢。尽管有国家的大力支持,但多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而基础设施建设并不必然引起相关产业的发展。

从表1可见,2000—2013年我国绿色经济效率较高的地区分别为辽宁、上海、浙江、广东、黑龙江,平均值分别为0. 68、0. 71、0. 72、0. 85、0. 74; 绿色经济效率最低的地区是贵州、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经济效率分别为0. 28、0. 33、0. 34、0. 27、0. 24。下降最显著的区域有辽宁、浙江、福建、内蒙古、河南( 图6) ,分别从2000年的0. 74、1、0. 67、0. 49、0. 48、0. 48下降到2013年的0. 58、0. 48、0. 485、0. 38、0. 38、0. 39。上升最为显著的区域有上海、北京、天津、贵州、江苏( 图6) ,分别从2000年的0. 50、0. 36、0. 50、0. 24、0. 50上升到2013年的1、1、1、0. 35、0. 56。

从地域分布特征来看,下降最显著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及中南部地区。究其下降显著的原因,以辽宁、浙江、河南为例,辽宁省作为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近年来随着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衰落,产业升级缓慢,产能落后,环境污染逐渐严重,导致辽宁省绿色经济效率逐渐降低; 浙江省作为我国沿海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近年来工业化进程加快,重工业比例逐渐提升,经济发展带来的规模效应与产业结构变动带来的结构效应导致了浙江省环境污染逐渐严重,进而引起浙江省绿色经济效率的不断下滑; 河南省作为我国中部地区最为发达的地区,产业结构偏重工业,主要是冶金、建材、化工、煤炭、电力等高能耗和高污染产业,因此引起河南省绿色经济效率逐渐降低。绿色经济效率上升最显著的省份主要分布在我国沿海地区与西南地区。本文以北京市和贵州省为例,分析其原因。北京市作为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拥有雄厚的资本与技术支持与灵活的政策,加之近年来北京市制定了较为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加快了重型产业的转移与退出,引导绿色产业发展,从而促进了北京市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 贵州省经济发展水平与工业化程度较低,相对于其他地区,贵州省环境污染水平较低,在发展过程中该省充分发挥本地的资源禀赋,突出其水电及矿产资源优势,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并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着重考虑环境保护,进而导致贵州省绿色经济效率的不断提升。

2000—2013年北京、上海、天津、海南四省市( 图7) 经济效率的差值显著降低,这表明该区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加强了对环境的保护,有效减少了工业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贵州、湖南两地在样本期内经济效率的差值呈现出逐渐上升趋势,作为我国中部地区最重要的重工业省份,一方面由于东部地区高能耗、 高污染产业向该区域转移,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另一方面说明该区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环境保护的不重视和缺失。我国其他省份的经济效率差值基本上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经济效率差值的上升体现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自然环境保护的缺失,经济发展的背后存在严重的自然环境代价,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效率差值的降低,体现了各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对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强,同时也反映了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污染的降低,这是各地区在发展过程中依托科学发展观,提升资源配置效率,通过对先进技术和新能源的开发,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环境污染的表现。

5传统经济效率与绿色经济效率的关联分析

5. 1效率全局自相关分析

表2为中国各地区传统经济效率与绿色经济效率的全局Moran's I[18]指数。从表2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无论是传统经济效率还是绿色经济效率,都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都在1% 的条件下通过检验。这说明中国各地区经济效率在空间上相似值之间存在集聚状态。即经济效率的高值与高值区域相临近,低值与低值区域相邻近。从检验的结果来看( 图8) ,两种经济效率的Moran's I指数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都是先增长后下降再增长。传统经济效率的Moran's I指数大于绿色经济效率,且两者Moran's I指数的差值逐渐缩小。这表明传统经济效率的空间集聚程度与空间关联效应比绿色经济效率更加紧密,而各地区绿色经济效率的空间集聚程度及空间关联效应变得更加显著,但仍需要进一步加强。

5. 2经济效率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

我国经济效率在空间上的显著自相关表明,我们在对经济效率进行研究的同时,考虑到在空间上分布的必要性,说明运用空间计量方法研究经济效率的可行性。由于全局空间自相关仅能说明在整体上存在集聚特性,并不能说明具体的集聚状况,因此运用局部Moran's I[19]指数来说明。同时为了便于说明,本文仅对2000—2013年我国各地区经济效率的LISA图进行列举说明( 图9) 。2000年,在传统经济效率LISA图中,我国各地区经济效率高高值集聚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如江苏、浙江、上海、福建、北京、河北、 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低低值积聚区域主要集中在我国中部及西南部地区等欠发达区域; 到2013年高高值集聚区域变得更加集中,主要是我国中东部沿海地区,如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 低低值集聚区域主要集中在中北部地区和西南部地区。从集聚区域的变化趋势看,我国高高值集聚区域向中东部沿海集中,低值区域在东北部区域扩散,中南部区域经济效率开始上升并表现出高低值集聚态势。 东北地区作为我国相对发达的地区,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近年来由于其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升级缓慢,基础设施落后等原因其经济效率逐渐落后于其他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2003年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提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加快,经济效率也在逐步提升; 另一方面我国南部地区如云南、湖南、湖北等地由于受到我国南部及北部沿海经济发达区域产业转移的影响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经济发展速度逐渐加快,经济效率逐步提升,从而导致我国南部地区由原来的低低值积聚向高低值集聚变化。2000年我国绿色经济效率的高高值集聚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北三省和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上海,低低值积聚区域主要集中在我国中部及西南部大片区域,高低值与低高值集聚区域则处于高高与低低值的区域之间。2013年高高值集聚区域缩小,只有北京、福建、江苏、浙江四省市; 低低值区域扩大,内蒙古和西藏地区由原来的高低集聚变为低高集聚,低低值积聚区域主要集中在我国西部及北部地区,高低值区域集聚区域变化较大,黑龙江、吉林、广东由原来的高高值集聚变为高低值集聚,山东、湖南、湖北、四川由原来的低值集聚变为低高值集聚。

比较传统经济效率与绿色经济效率的LISA演化图可以看出,尽管在2000年我国各地区绿色经济效率与传统经济效率的空间积聚状态差异较大,但2013年两种经济效率的空间积聚态势呈现出显著的相似,这种由较大差异向显著相似的变化趋势表明了我国各地区对环境保护的努力是一致的,绿色经济效率的高高值集聚区域显著小于传统经济效率的高高值集聚区域,这表明了部分地区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资源环境的保护力度尚有欠缺。同时,也说明了绿色经济效率在空间上的协同作用较小,应进一步加强绿色经济效率在空间上的协同作用,从而促进各地区绿色经济效率的共同提高。

6结论

本研究通过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我国各省市区绿色经济效率与传统经济效率,并对其空间变化趋势进行比较分析,然后建立空间权重矩阵对各地区经济效率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2000—2013年我国传统经济效率水平相对较高, 平均值为0. 619,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我国绿色经济效率水平相对较低,平均值为0. 464,呈现在波动中稳定上升的趋势,传统经济效率与绿色经济效率之间的差异在2000—2005年逐渐扩大,2005年后逐渐缩小。2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传统经济效率与绿色经济效率的高低依次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传统经济效率在样本期内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绿色经济效率呈现出显著上升,两者间的差异逐渐缩小; 中部地区传统经济效率与绿色经济效率变化趋势基本类似,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两者间的差值逐渐扩大; 西部地区传统经济效率与绿色经济效率都呈现下降趋势,两者间的差值先扩大后缩小。 32000—2013年我国各地区传统经济效率与绿色经济效率分布差异显著。由于各地区产业结构,环境保护政策制定与实施的差异,传统经济效率较高的地区并不必然绿色经济效率较高。样本期间内黑龙江、辽宁、 浙江、上海、福建传统经济效率较高,辽宁、上海、浙江、 广东、黑龙江绿色经济效率较高。绿色经济效率上升较快的地区有上海、北京、天津、贵州、江苏,下降较快的地区有辽宁、浙江、福建、内蒙古、河南。4我国各地区传统经济效率与绿色经济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传统经济效率的全局Moran's I指数高于绿色经济效率的全局Moran's I指数,两者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两者间的差距逐渐缩小,表明相对于传统经济效率,绿色经济效率的空间集聚状态与空间关联程度变得更加紧密。通过对两种经济效率的空间格局关联分析发现,传统经济效率与绿色经济效率的集聚分布状态基本类似,高高值集聚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低低值集聚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但绿色经济效率的高高值集聚地区比传统经济效率的高高值集聚区域少,且主要分布在我国中东部沿海地区。

传统经济 篇10

1 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农业所产生的影响

我国的立国之本就是农业, 在传统的经济管理活动中, 农业生产是进行生活活动的根本之所在。我国农业结构的稳定需要一个经济管理思想对其进行指导, 这种思想自古以来就存在于我国, 并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没有发生过大的变化;将小农经济意识和农业生产思想进行结合所形成的的就是传统的中庸精神, 这种精神在管理上所表现的是:在对经济进行管理行为时候, 自始至终都不敢有太大的改变, 始终保持平稳的姿态前行, 用中庸的思想来发展我国的农业经济, 促进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的方法上面, 我国的农业生产活动始终将实践经验看做是重中之重, 将对经济活动的管理表现在对农业实实在在的管理之上。从整体的角度而言, 对我国的农业发展进行研究, 我们可以知道, 只有这样的管理理念才能够让我国的农业获得长远平稳的发展。

2 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我国供求活动所产生的影响

在经济活动当中, 最典型的特征就是供求活动。对供求活动进行管理就需要对生产活动进行管理、对物品流通进行管理、对物品分配进行管理以及对消费活动进行管理。社会的分工不同对于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绝对不能够对某一个方面进行片面的强化使得其他的行业发展受到影响, 这样会对我国的整体经济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 造成产业结构发展的失衡。通过以往的经济政策我们知道, 在对物品流通方面进行管理的时候要把握两点, 就是均输和平均这两个方面, 这样才可以使得老百姓获得最大程度的方便。在对生产活动和物品流通进行管理的时候不能够单纯的使用模式化的管理理念和手段, 对经济活动进行干涉或者是放任经济活动发展需要在结合实际情况之下再做出具体的管理。一般而言, 对经济活动进行放任大多数都是为了让民众更加富裕才进行的, 而对经济活动进行干涉大多数则是处于富国这一考虑的角度上进行的。不过并不是富国就要政府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 而富民就要放任各种经济活动的进行。只有这两种经济管理方式交替使用, 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处理才能够让我国物品的生产和流通变得更加的顺畅。

3 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我国货币金融方面所产生的影响

从供给、需求以及管理的角度出发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 会将货币和金融这两个概念放在一处进行考虑。对货币金融进行管理, 和对供求活动进行管理是两个相互依靠又相互独立的存在。在传统的对货币进行进行管理的概念中, 人们关注的焦点是价格, 以政府所规定的官方价格作为例子, 传统观念中, 人们是将谷米作为基础进行价格定位的, 这就造成了自古以来就争论主题:农业和商业哪个更重要, 利用以谷米作为基础进行价格定位来得出答案;我国在很早就有了对货币进行管理的概念。在春秋时期, 单旗主张废轻而作重, 也就是将老百姓所有的货币进行贬值处理, 要以政府作为中心, 当然这种做法是不切实际的。后来到秦始皇时期, 统一货币、取消私自铸造货币, 不过在这之后同意和禁止私自制造货币这两种法令不断反复执行, 等到达元朝的时候, 纸币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到达明朝和清朝的时候, 主要流通的货币是银钞。我们对古代货币管理思想进行整理归纳, 完全可以得出正确的货币管理理论体系;现代社会, 借款贷款和利息的收取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货币的出现和存在就决定了借款和贷款的必然出现, 高利贷也是货币出现的必然产物, 其在中国古代社会就已经出现并存在了。一般对高利贷进行管理的机构是政府, 这是制约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于这种问题的解决, 还需要国家针对现实情况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才能够解决问题。

4 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我国政治经济管理活动所产生的影响

对任何一个政府机构来说, 在治理国家的时候都必须借助人民的力量, 必须借助与人联系来获得资源才能够对政府进行有效的管理, 比如军力资源、人口资源、财力资源等等, 而国家政治经济管理就是从对国家进行有效治理的角度上进行理解的。自西周时期考试, 量入为出这个概念对于国家财政方面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个概念强调税的征收是国家获得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也就是说税的征收是对人民的收入进行再次分配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财政收入方面应该开源, 在财政支出方面应该节流, 也就是传统的开源节流的财政观念, 增加财政收入来源, 对财政支出进行有效的控制, 这样才能够保证国家拥有充足的资金进行生产发展。在我国, 户籍管理这一活动出现的时间非常早, 这是进行税的征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依据。从北魏时期到清朝, 一直都是将户籍作为收税的基础。

5 结束语

总之, 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有其优点之所在, 也有其缺点之所在, 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泊, 对传统经济管理思想中不好的概念进行分析整理, 从中得到经验教训, 对其进行改善;而对传统经济管理思想中好的概念就应该有选择的进行传承, 使其能够更加适合现代我国的经济管理现状, 综合起来形成现代化的经济管理思想。这样, 才能够让我国的经济出现不断的发展当中,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最终达到富国强民的境界。

摘要: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已经存在了很长的一段时间, 对我国的经济管理活动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 但也有缺点的存在, 有不适合现代经济管理活动的方面, 我们应该在了解其对我国各个经济领域所产生影响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善, 使之能够更加适合现代化的经济活动。本文就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农业所产生的影响、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我国供求活动所产生的影响、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我国货币金融方面所产生的影响以及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我国政治经济管理活动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现代,影响

参考文献

[1]李皆染.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实践的启示[J].财经界:学术版, 2011 (07) .

[2]何梦笔, 王志芳.正确把握和理解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制度安排:评胡必亮教授新作《非正式制度与中国农村发展》[J].经济研究, 2007 (06) .

[3]李皆染.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实践的启示[J].财经界:学术版, 2011 (07) .

[4]陈勇勤.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实践的启示[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8 (04) .

重返经济学伦理传统的呼唤 篇11

【关键词】经济伦理 道德 商品经济 重新结合

经济学和伦理学、经济和道德之间的复杂动态关系,不仅是当前理论界的重要课题,也是涉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的现实焦点。经济伦理是指在经济活动中形成的各种伦理关系以及协调处理这些关系的伦理道德原则和规范的总和,它的本质在于将经济伦理道德的作用与经济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道德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经济学与伦理学的结合与分离经历了很长的历史。在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哲学家那里,经济学和哲学是被结合在一起来讨论的。到了中世纪,哲学家继承了希腊和罗马对货币的反对,他们把经济学看成技术的附属物,或技术的补充物。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作为一位“道德哲学”教授,在他写作《国富论》之前写作了《道德情操论》。其他伟大的经典作家如大卫·李嘉图以及马尔萨斯也是把经济科学与伦理学放在一起来讨论的。伦理学与经济学开始产生分离开始于1870年之后。代表人物是穆勒、西尼尔等人,他们主张“在把政治经济看作为一门科学方面意见是一致的,即政治经济有别于伦理的以及有害性的科学而言是属于实证范围。”20世纪中期以后,是阿马蒂亚·森把经济学与伦理学重新结合在一起,并且凭借将伦理学与经济学的有机结合而获得了1998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他构架了伦理学与经济学之间的桥梁,使经济学研究与伦理学有了有机的结合点,从理论上为经济伦理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经济伦理问题研究的对象是与经济活动相关的伦理问题,是运用伦理学的基本理论探讨社会经济领域中的具体问题的道德问题,所以,经济伦理学既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为目的,又以推动道德进步为旨归。现代经济学把人的行为动机作了及其狭隘的设定,专断地把追求自利最大化视为人的理性行为特征,以及经济学自身在极大完善了实证主义的科学手段或者实现了数学化的同时,却拒绝了对人类在财富以外的那些更基本目标的评价和关注,则使它以一种“不健全的精明和现实”表现出不自然的“无伦理特征”。“随着现代经济学与伦理学之间隔阂的不断加深,现代经济学已经出现严重的贫困现象”。 而且“由于经济学问题本身可能是极重要的伦理问题,由经济学与伦理学之间不断加深的隔阂所造成的损失具有两面性”。“经济学与伦理学的分离,对于伦理学也是非常不幸的事情”。因此,当今许多经济学家对经济学的伦理问题进行了反思,重新审视了经济研究的伦理意义,发出“回归亚当·斯密”、重返斯密经济学伦理传统的呼唤。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唯物史观的同时,阐述了商品经济与道德的关系,特别阐述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发展的影响”。当代的中国正在努力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同时建设和谐社会,我们认真学习和探讨经济伦理思想的重要性和指导性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恩格斯指出:“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马克思从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与道德关系的这一分析,奠定了自己科学的经济伦理思想。马克思说:“平等和自由不仅在以交换价值为基础的交换中受到尊重,而且交换价值的交换是一切平等和自由生产的、现实的基础。”马克思也承认商品经济的发展既推动道德的进步,同时又伴随着道德退步现象的产生。这一现象不在于人的主观意志,而在于商品经济本身。马克思说:“每个人为另一个人服务,目的是为自己服务;每一个人都把另一个当作自动的手段互相利用。”形成这种把自己当作目的、把他人当作手段的利己主义道德观念,腐蚀着人的心灵和人们之间的关系。

经济伦理学是经济学、伦理学、管理学的交叉学科,在西方己经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要求,我们必须建立有社会主义特色的经济伦理学科。在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更应该加强社会主义道德的调节作用。因为市场经济有自发性和盲目性的一面,只有用社会主义的道德加以调节,才能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而不致于迷失方向。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基础性手段,它有着诸多方面的优越性。如它有自主、互利、竟争、平等、公平和守信等方面。同时,市场经济自身也存在着诸多缺陷,并对道德伦理有关诸多负面的作用和影响,它有趋利的一面,也有自发性和盲目性的一面,更有拜物的倾向。同时,市场经济所带来的诸多消极影响也日益凸显。如消费主义,享乐主义,自我表现主义,虚无主义和无限膨胀的私欲等负面影响都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道德灾难。因此,市场经济本身日益强烈地呼唤着伦理道德的规范和调节作用。

我们人类的目标是在自由的基础上实现人类的全面发展,我们在通向目标的道路上是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马克思恩格斯说,生产力的发展是道德发展的前提,“因为如果没有这种发展,那就只会有贫穷、极端贫困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也可以理解为贫穷意味着倒退,贫穷没有社会主义,贫穷也不是道德发展的土壤。当我们在目标明确的前提下,我们能否在通向目标道路上不作为那些缺少道德伦理的牺牲品。在生产力高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同时,恢复经济与伦理的关系使之重新结合,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恰恰与亚当·斯密、阿马蒂亚·森等人合理分析的吻合。

参考文献:

[1]阿马蒂亚·森:《 伦理学与经济学》,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3]黄云明:《经济伦理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传统经济 篇12

1. 管理可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力量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传统的经济管理理论通常是以国家治理为主题。想要将国家治理好, 就要对百姓的日常生活得到提高, 正所谓民富则兵强。管理, 它指在经济活动中, 以劳动者为主体, 它包括劳动对象、工具、劳动者、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在经济活动中, 这些生产要素被管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从而形成一个生产力动态系统, 这一系统的运行, 有助于经济活动的开展。管理水平的高低, 技术的进步也就越大, 直接决定了经济活动中产能的高低。

2. 提高生产力, 管理整合生产力要素

通过管理, 将各不相干的生产力要素, 有机制结合起来, 变成现实的生产力系统。人们有着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 而这一能力来自于经济管理水平的增高、生产资料和具有一定的劳动技能的劳动者。经济管理水平越高, 越能显示出在生产力系统中, 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相结合的科学性。正是现实生产力效率增高的源头, 无形中形成了一股力量, 从而使工作效率、经济效益得到很好的提高。经济效益一提高, 管理的投入就会加大, 这样就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经济管理。

二、传统经济管理理念对现代经济管理的影响

1. 传统经济管理理念中的和谐理念对现代经济管理的影响

(1) 企业与客观规律的协调

在市场经营活动中, 企业不能一味的追求利益, 违背市场规律的投机行为, 不择手段的压榨职工坐标, 而违背协调发展的管理思路, 这些行业属于行业内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为了在市场中获得生存、发展的机会, 而背弃“诚信”是不可取的。世间万物都有着自身的运动规律, 在经济活动中, 应当以可持续发展为主, 现代经济管理不能以寻求短期投机为发展思路和主要生存目标, 要做出长远的目标。这就要求企业在适应市场规律的前提下, 制定出长远的发展战略, 为社会创造长远价值、为社会公众奉献产品、为员工提供发展路径、为合法经济利益相关方提供利益等。

(2) 企业的社会责任

在企业市场经济活动中, 企业应当以诚信、奉献为理念, 不能见利忘义, 不能将物质利益作为全部追求。在企业经济管理中, 应该具有这种“仁爱”、“有余以表天下”的奉献精神, 要和谐可持续发展。在企业的运行过程中, 要以一定的社会环境为依托, 以特定的社会需求为起点, 以一定的社会公众支持为基础, 从而使企业做强、做大, 使企业在社会中得到得到认可。

在经济管理理念中, 对于生产经营活动所造成的社会、经济、环境影响, 也应当采取负责任的态度, 企业在追求合理利润的同时, 应将这些融入经营管理行为中, 在市场生存中的本质意识和社会责任, 从而达到企业与社会、环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更好的服务社会。

2. 传统经济管理理念中对现代经济管理中个体管理的影响

(1) 管理者的自我修养

传统管理理念指出, “智者不惑, 仁者不忧, 勇者不惧”, 成功的管理者应该有着正确价值取舍, 是一个能够明辨是非的个体。企业管理者的思想, 对于企业的发展方向有很大的影响, 管理者自身不断吸取知识、经验, 不断学习, 体恤下属、培养员工, 才能在企业经济管理活动中, 拓展积极的人本主义企业文化, 明确带领团队的思路, 明确组织的发展方向, 营造出融洽的人际环境、企业氛围。

(2) 培养人才

企业的经济管理理念随着知识经济的高速发展, 发生着巨大的变革, 而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 是人本主义思想。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实施人性化企业管理理念, 人才战略管理, 正因为这些企业认识到了, 人才是最为宝贵的资源。用这些人性化的管理, 来发展人才、留住人才。从而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道路, 提高企业管理效益。

3. 传统经济管理理念中对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发展战略的影响

(1) 有舍才有得

在企业经济活动中, 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必然要做到做精而后做大, 有舍有得。在经济活动中, 企业的资源永远不是无限的, 可以利用高效的经济管理手段, 来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 从而达到实现收益最大化的目的。不切实际盲目扩大规模, 终将是一盘散沙。有舍有得, 不舍不得, 传统的舍得智慧, 集中力量才能办大事, 对于资源配置过程意义重大。

(2) 谋而后动、顺势而为

谋而后动, 以扎实的基础为先决条件, 不能固步自封, 必须看清楚市场发展的趋势, 不能沉浸在企业一时的成绩之中, 进而对环境的变化有敏锐的洞察, 对于企业经济管理活动, 作出相应的调整, 而集思广益分析决策, 企业才能保持长久的发展;逆潮流而动, 可能在市场的洪流中遭受重创, 顺势而为, 顺潮流而动, 企业发展会事半功倍。在这变化多样的现代经济活动环境下, 企业应当保持相对的高度警惕, 不断的对经济管理策略进行修正, 从而达到引导企业向积极方向发展的目的。

三、总结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的浪潮中, 传统经济管理理念在其中也占有一定的位置, 彰显出了其特有的生命力。传统经济管理理念, 在我国走特色市场、可持续发展道路上, 有着重要的意义。传统管理理念博大精深, 其有丰厚的内涵, 对现代企业管理有着借鉴的意义。我们要从传统的经济管理理念、现代管理经验、现代管理理论中找出共通的本质, 将其相结合起来, 进行协同运作, 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武器, 建设出具有民族特色的企业管理文化。

参考文献

[1]王超, 卢珂.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管理协同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 2013, (8) :77-79.

[2]陈华.浅谈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J].企业导报, 2012, (19) :40-41.

上一篇:产品责任归责原则下一篇:南岭植物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