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月亮(精选12篇)
中国的月亮 篇1
意象是古诗词中的一个重要范畴, 从艺术的角度来说, 古诗词就是由意象有规律有目的的组合而成的。所谓意象, 即表意之象, 表情之象, 它是融合形象与情感意蕴的“合金”。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有很多, 它们都各有自己的独特的象征意义和情感内涵, 比如兰花代表高雅, 梅花表现傲骨, 杨柳寄寓离情或愁绪等等。“月亮”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最典型的意象之一。月亮本是自然界的一个纯客观的物体, 但自从人类意识到它的存在, 它便成为原始神话或传说的内容之一, 如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由此可见, 月亮这一物象早已进入了人的审美视野, 当诗人将月亮作为寄寓诗人主观感情的载体后, “月亮”这一意象便有了复杂的思想内蕴, 起到了一般词语难以替代的传情达意的作用。
一、魂牵梦绕、羁旅愁思的乡思意象
由于月亮有阴晴圆缺的变化, 在中国人传统的思想观念中, 以月之圆象征人之团圆。且以每年八月十五月圆之日为中秋节, 要求这一天, 身处异地的游子一定要回到故乡, 就像天上的明月一样, 和亲人一起团团圆圆, 一起把酒话桑麻。但由于种种的缘故, 许多客居他乡的游子却不能及时回到家里与亲人团聚。于是他们只好对月咏叹, 吟咏出了无数思乡怀亲的佳句。如李白的《静夜思》一诗,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抒发夜晚思念家乡的情怀。诗中以明月为意象, 写他独依床前, 四周一片寂静。仰望天宇, 明月当空皎皎, 此时才知道自己身在外乡, 因而触发起思念故乡的客子情怀。温庭筠《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一句, 也是以月与鸡声、茅店、人迹、板桥等意象一起, 既给人画了一幅诗人在荒山野店早起赴路的“荒山早行图”, 而且将途中的“道路辛苦, 羁旅愁思”都见于言外。又如王昌龄《从军行》“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撩乱边愁听不进, 高高秋月照长城”, 以月等夜的意象, 景动情, 情映景, 写尽边愁苦态, 更将思乡之情写得激越悲凉。再如唐末隐逸诗人唐求《晓发》“几处晓钟断, 半桥残月明”以残月半桥意象勾画出了一幅清寂的画面和一位饱经风霜、憔悴天涯的倦客形象, 更是将思乡之情写得情真意切。
二、闲适清淡, 幽静宜人的隐逸形象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王维晚年态度消极, 且受佛学的影响, 在辋川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从山水景物中寻求乐趣。上面这两首诗歌正是王维这一时期的作品。诗人以悄上山头覆照深林的宜人的月亮这一意象, 营构出一幅清风徐徐, 桂花飘香, 飞鸟昵昵和鸣, 嘤嘤成韵, 空谷独自抚琴的恬淡闲适的颇似桃花源中人悠然自在的生活境界。又如“古刹疏钟度, 遥岚破月悬”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十三) 以明月渔火这一意象在夜幕中分外明亮的情景, 配以古刹钟声, 将自然美景与人间烟火和谐地统一在画面中, 颇有世外桃源之美。由此也写出了诗人弃官归乡, 息隐田园的和平、恬淡、闲雅的心境。再如“松际露微月, 清光犹为君。” (常建《宿王昌龄隐居》) 写在王昌龄隐居的地方, 连松枝间露脸的月亮也为他洒下清光。清幽闲适, 隐逸山水, 溢于言表。总之, 月亮这一意象以其皎洁、清幽、静谧、超然无求的形象特征历来被许多诗人借以写幽静安逸的心境和追求隐逸的志向。
三、哀婉凄切、缠绵难舍的别离意象
在唐代诗人笔下, 有许多借月写离别的诗, 如“乱烟笼碧砌, 飞月向南端。寂寂离亭掩, 江山此夜寒。” (王勃《江亭月夜送别》) 全诗写离人去后, 冷落凄清的情景。人去之后, 江岸上只留下门已掩了的“寂寂离亭”, 离亭四周, 除了笼罩碧色台阶的“乱烟”和高高的、孤零零的照着离亭的“飞月”而外, 还有什么呢?一种强烈的孤独感油然而生, 使人产生一种难以忍受的瑟缩, 顿感寒气逼人。孤照离亭的“飞月”这一意象正是诗人在离去后孤独寂寞心境的体现。又如李白《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半圆的秋月照在峨眉山头, 把清凉的光影投入平羌江中。夜里, 诗人从清溪出发, 乘船向三峡飘去, 再也看不到故乡和友人, 在淡淡的愁思中, 蕴含着温馨的乡思别情。由峨眉山上的月写到平羌江水中的月, 空间距离的跨度很大, 但因明月常在诗人心头, 又因江水长流, 伴诗人远游, 所以能够统一起来, 谱成一曲人与月无限亲近的月光曲。寄寓了诗人初次离乡时的深深眷恋之情。再如唐末隐逸诗人唐求《邛州水亭夜宴送顾非熊之官》中有“不堪分袂后, 残月正如钩”句, 更是将残月如钩的秋夜中, 诗人黯淡的心情和殷殷惜别之情写得凄婉刻骨。
四、凄惨伤恻、绵绵无尽的相思眷怀意象
自古多情伤离别。有情人一旦分别, 一寸相思一寸灰。寸寸相思全会化作绵绵无尽的千万愁思。每每夜阑人静, 月上中天之际, 更是“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 于是, 高悬中天的月亮便又成了他们倾诉相思之情的对象。借月以寄托相思的诗作便吟咏而出。如“谁知含愁独不见, 使妾明月照流黄。” (沈期《独不见》) 《乐府解题》说:“独不见, 伤思而不得见也。”此题历来多写闺中伤离别恨之情。这句诗便是如此。它以明月映照流黄制的帷帐为意象, 写出了闺中少妇思念征夫而长夜不寐的幽怨和对丈夫久戍边地, 音信不通的担心和思念。又如“日色已尽花含烟, 月明欲素愁不眠。” (李白《长相思》) 以含烟春花、如素明月等意象反衬出思妇春夜怀念远戍的丈夫, 难以为情、不能入眠的心情。“家住秦城邻汉苑, 心随明月到胡天。” (皇甫冉《春思》) 以眼前的明月想到远戍不归的丈夫, 表达了这一长安少妇对出征边塞的丈夫的怀念。“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阑干南斗斜。” (刘方平《夜月》) 夜深人静, 月光只照着半个庭院, 诗人艺术家特有的敏感, 通过写绿纱窗里一个闺妇对物候细微的观察来写出其落寞之情, 极富韵味。除此之外, 月亮有时用以指“美玉”, 比喻高尚的品质, 纯洁的人品。如屈原《楚辞·九章·涉江》中有“被明月兮佩宝璐”句。有时又用以表达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抱负。如屈原《楚辞·九章·涉江》“登昆仑兮食玉英, 与天地兮同寿, 与日月兮齐光”句。有时也用以写少女的美丽。如“长干吴儿女, 眉目艳星月” (李白《越女词》之一) 。
有关月亮的诗文还有很多很多, 由此, 我们也可以看出, 中华民族对于月亮是有着特殊的感情的。它是恋人们旧梦重温的情思, 是游子凝然不动的乡愁, 是迁客骚人孤独寂寞的心态, 也是士大夫逃避现实、飘逸脱俗的人格化身, 它的永恒常唤起诗人们浩渺悲壮的天问意识。而它诸多的象征意义, 将决定了它永远在中国文坛上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7.
[2]刘洁.唐诗审美十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2.
[3]张福庆.唐诗美学探索[M].北京华文出版社, 2000.
[4]张中莉.中国古代咏月诗探幽[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1996 (05) .
[5]肖体仁.古代游子诗人与月亮[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1994 (04) .
[6]梁德林.古代诗词中的月亮意象[J].广西师院学报, 1991 (02) .
中国的月亮 篇2
人类最初对月亮有情,大概是由月亮的“会偷看”。在静夜,在孤独的时候,一抬头,月亮在那边看着你。许多夜间的秘密,只有月亮知道。月亮慢慢成为人人的“自己人”。人类学会对月亮倾诉,有声的,无声的,月亮就成为人人的“密友”。
太空中那块“离地球很近的”、寂寞的大石头,一跟多情的人类接触,它的生命就开始丰富起来。本来是“无情的月“,却成了“有情的人”。世界上许多民族,文明的,野蛮的,都有着古老的关于月亮的神话。这些神话,从现代观点看起来,不幸的是不但没有使月亮不朽,反而证明月亮已“朽”。那些“月亮故事”使现代的教育家紧张,在讲述的时候忘不了补充一句:“那是假的,从现代科学的观点看,月亮……”,这一声“那是假的”,就足以使月亮全“朽”。现代那种“科学月亮”实在太要命,太不可爱了。
不过月亮所交的朋友当中,也不是全都冷面无情。它运气很好,交上了一个真正爱月的民族,那就是我们这些黄帝的子孙。我们这个民族,在我们的文学作品中,赋予月亮不朽的生命,主要的不是靠着神话,而是从心灵的深处,从日常生活中,从感觉中,真挚的爱上了月亮。我们赋予月亮一种永恒不朽的诗趣。月亮照着汉朝的宫殿,照着唐朝的长安,也照着统一饭店,照着违章建筑,从古代到现代,一直在安慰那些屋子里的人。
我们这个民族,认为只有靠月亮,才能完成一幅“文学上不朽的图画”。那些图画,不只是画面美,而且含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唐朝夜里的长安城,必须靠月光来装饰才够美,最好是整座城都映着月光。这种“染月光”的意念,使李白写出“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有名的诗句。这种“文学上的不朽名画”,诗人李白会画,杜甫画的则是“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想想那滔滔滚滚的大江,那波浪上跳动的月光!田园诗人王维也画得不错,他在《桃源行》里画松树,画房子,不够,再添一个月亮就使全盘美化起来:“月明松下房拢静”。松树本身不够美,加上月光就美极了。王维运用月亮的天然光,就像现代室内装饰艺术家运用灯光那么棒。“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如果把柔和的月光去掉,不是味道全没了吗?白居易在有名的《琵琶行》里,有三幅文学上的“月亮图画”杰作。第一幅是“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第二幅是“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第三幅是“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张九龄所画的壮丽大幅文学图画,也很使人动心,“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对中国人来说,月亮就是“美的化身”,月亮就是“美”。
中国人喜欢跟月亮交往,文学作品上常常有“跟月亮在一起”的记述。李白有一次下山,月亮送他回家:“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老人家做人豪迈痛快,心情激动的时候怕人说他是疯子,所以只找月亮喝酒去,说过要到天上去找月亮玩儿的傻话:“欲上青天揽明月”。他常常请月亮喝酒,“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亮、影子,多热闹,三个知心朋友;但又多寂寞。老人家主张“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杜甫也是“月友”,也说过“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他爱月,跟月对酌。王维弹琴的时候,月亮伴着他:“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月亮是中国人永恒的朋友,真挚的朋友。
中国人相信月亮是有情的,通人性的。所以诗人张泌甚至说月亮会关怀人,是一个纯情痴心的朋友:“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因为这样,中国人面对明月的时候,往往情绪波动,好像躺在现代心理治疗师诊所的大皮椅上,童年,故乡,远地的亲人,自己的身世,都涌上了心头。中国儿童都会朗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和下面那有名的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李白的,杜甫呢?“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老杜之心,千万人之心。王昌龄想得远,“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卢纶,也有“万里归心对明月”的感触。
跟“月”有关的诗句,中国人爱记,“月落乌啼霜满天”呀,“烟笼寒水月笼沙”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呀,念起来津津有味,因为它跟月有关,因为它是美的。
八月十五是我们中国人的“月亮节”。在这一天,我们应该为我们是爱月的民族觉得自负,因为我们靠着历代作家和诗人的努力,已经赋予那块作太空流浪的大石头不朽的生命。我们的文学,使月亮从古代到现代,一直活在人类的精神生活里。只有中国人,对“月亮”这个词语才有那么丰富的“语感”。中国人把月亮迎接到现代,并且使它不露一丝儿的“矿石味儿”。
(选自《当代散文鉴赏》新疆人民出版社)
1 “中国的月亮”作为题目,在“月亮”前加一定语“中国”,有什么好处?
2 只有中国人,对“月亮”这个词语才有那么丰富的“语感”。这句话在文章之中的含义是什么?
3 文章引用了中国的大量诗文,其作用是什么?
4 综观全文,作者重点写了中国的月亮的哪些特点?
5 作者在文中说道:月亮慢慢成为人人的“自己人”。你是怎样理解的?你认为月亮是“自己人”吗?
16.我们这个民族,赋予月亮不朽的生命,主要靠的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3分)
17.从意趣或内容上看,第③节中有一个诗句与材料一相似,第⑥节中有一个诗句与材料二相似,把它们找出来写在横线上。(4分)
材料一:“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材料二:”明月别枝惊鹊”。(辛弃疾《西江月》)
18.你认为文中划线的句子。中固人在面对明月的时候,好像躺上现代心理治疗诊所的大皮椅”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4分)
19.读了本文后,相信你对月亮的认识会有所加深。面对明月,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感受,课文《月迹》(贾平凹),中有这样一段话:“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我们就又仰起头采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你一定也有过望月的经历,请你写出你当时独特的感受。如果你以前望月时没能进入境界,那就写下你此刻思月的感受。有了今天的感受,也许你今后会比贾平凹写得更好呢!(5分)
答案:
16、我们这个民族从心灵深处,从日常生活中,从感觉中,真挚地爱上了月亮,赋予月亮一种永恒不朽的诗趣。
17、月明松下房栊静;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18、月亮是通人性的,月亮能关怀人,孤独的人、寂寞的人、忧伤的人,痛苦的人.而对月亮的时候,都能获得心理的慰藉。(意思对即可)
国外的月亮比中国圆吗 篇3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深圳特区,学生的思想和意识形态领域也发生着急剧变化。作为高二文科班班主任,当我班政治成绩迟迟不见起色时,我很着急,说:“政治与我们的经济、文化和政治生活息息相关。如果你们天天关心国家大事,天天看新闻联播,多关注评论,政治成绩自然而然就提高了。在生活中学政治是最好的学习策略……”
话一说完,就遭到了学生们的质疑:“老师,你也太幼稚了吧。中国的政治和历史就没有真的。”“老师,新闻联播就是喜闻联播!”“老师,你相信社会主义吗?”“老师,你是共产党员吗?你信仰共产主义吗?”
为什么?
为什么我们培养的孩子对国家、对政府会透露出种种不满和不信任呢?我及时召开了班干部和学生代表座谈会,并且咨询和调查了身边的一些老师、朋友和家长,最后大致总结如下。
1. 在互联网环境下,好人、好事、好景不再吸引人的眼球,一些不幸、灾难才能耸人听闻,迅速传播。一些别有用心的个人或团体甚至利用网络虚构事实扰乱秩序,编造一些夺人眼球的所谓“真相”,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单纯的孩子们身边充斥着这些信息,他们怎么会热爱和信任我们的国家和政府呢?
2. 随着中国的经济崛起,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我国的意识形态攻势,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尤其是新媒体的高速发展,使煽动性强、真假莫辨的不可控信息对学生价值观进行着无形的渗透和影响,思想政治课中倡导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3. 极个别人的某些腐败面被一些网络、媒体不断传播和扩大,使得学生丧失了对政府的信任,从而影响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怎么办?
我首先采取了最直接有效的办法,让学生阅读《竞选州长》《小公务员之死》《驿站长》等讽刺西方官场的文章,并引导学生对比中西方的官场文化。其次,“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正好利用移动教育环境下信息传播的便捷性和实效性,全方位展开“国外的月亮比中国圆吗”的热论。
我建立了班级家长、学生和老师三方共同的QQ群、微信朋友圈、微博朋友圈。在这些社交媒体上展开针对西方对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扩张的讨论,并辅以文章的佐证。
如《美国中央情报局专门对付中国的“十·诫”》:
(1)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公开反对他们所受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教育……毁掉他们一直强调的刻苦耐劳精神。”
(2)“要让他们向往我们的衣食住行、娱乐和教育方式。”
(3)“把青年的注意力从关心政治引导到追求享乐、色情和宗教迷信上来。”
(4)“种下分裂的种子”,“制造一些无事之事。”
(5)“制造新闻,丑化他们的领导。”
(6)“不断对他们的政府要求民主和人权。”
(7)“鼓励他们向我们借款……摧毁他们的信任。”
(8)“以我们的经济和技术优势……打击他们的工业……在不知不觉中瘫痪下去。”
(9)“破坏他们的传统价值……毁灭他们的道德人心。”
(10)“暗地运送各种武器,装备他们的一切敌人。”
学生们已经有一定的明辨是非的能力,通过以上文字,让他们认识到什么叫意识领域扩张并明白其危害。教师和家长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发起讨论,给予正面引导。
周小平先生传播正能量的文章《请不要辜负这个时代》也成为我推荐给学生的必读篇目。我在网上发起论坛,要求学生每人热议,家长和老师及时跟帖,并利用网络转载类似的好文章共享,让这些小愤青学习怎样做一个理性睿智的青年。文章说:“年轻的时候也一直傻乎乎地觉得我们国家有体制问题,经济不自由。因此成年之后我在互联网上一直很活跃,并且主要是以批判政府为主。那时候我是真心地认为我在拯救这个世界,我是在唤醒被欺骗的国人,我是在散播普世主义和西方先进思想。”文章列举了大量的事实和事例,说明了这样一个观点: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西方很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也依然存在或曾经存在过,不能以偏概全地认为西方国家各方面都比中国优越,不能盲目地全盘否定当今时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每个中国人都应该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相信党,相信政府,共同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最后,作者提出希望:“请不要辜负了这个时代,不要让子孙后代责怪我们今天的愚钝。”
同学们读完后感到热血沸腾,一致以为,自己之前的价值观被颠覆了,现在对我们的国家和政府不仅充满希望,更充满信任,对学习政治投入了空前的热情。
我趁热打铁,联系了一些在国外的学生,建立了一个海外学子和班级同学QQ群,再次以“国外的月亮比中国圆吗”为主题,让他们以自己亲身经历和见证,说说他们眼中真实的美国、英国等。当然,他们不仅说出了我们应该学习国外哪些优秀经验,更指出了亲眼所见的国外的腐朽、堕落、人权保障等等。QQ群上的热议,最后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是王者之道”收官。
经过以上几个回合的教育,班级学生不仅政治成绩得到了提高,而且学习热情也迅速高涨,班级正能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这么办!
中国的月亮 篇4
关键词:月亮,诗词,意象
在我国古代诗词中, 每一个人都会记得月亮这个意象。当千古明月穿越了不同民族文化视野的时候, 它就具有了特定的文化意蕴。每一个民族都有关于月亮的神话, 都有他自己关于月亮的解读。李白有诗“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把酒问月》) , 苏轼有诗“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水调歌头》) 他们或停杯相问或举杯相问, 其实, 我们对天上有明月有过多少发问呢?作为中国人, 我们心中的明月到底可以从哪些角度了解呢?它在我们的生命中仅仅是一个点缀吗?仅仅是一些风花雪月的传说吗?还是说它有更深刻的意味呢?
一、太阴之象——月亮的哲学意象
大家知道一个名字“太阳”, 但大家不知道, 跟太阳相对的月亮还有一个学名叫“太阴”。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平衡是阴阳的平衡, 那么熟悉了阳光下生活的我们, 应该去看看太阴之象能给我们哪些启发。
在中国的哲学里, 月亮的这种变化是一个主题。在大地之上的天空, 黑夜的月亮与白昼的太阳形成平衡, 它们的形象被远古的中国人提炼为“阴”和“阳”。中国人讲究阴阳平衡, 《周易》说“一阴一阳之谓道”, 说明道是一种平衡。“道是有物混成, 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 独立不改, 周行而不殆。”这是《老子》中的描述, 它可以为天下母。但是, 道呈现的状态, 这种周行不殆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平衡。《吕氏春秋》中说“月也者, 群阴之本也。”可以看出月亮属阴, 这是我们约定俗成的一种心理投射, 因此它成为我们内心的文化默契。“广大配天地, 变通配四时, 阴阳之义配日月。”月亮盈极而亏, 亏极而盈, 形成周而复始的循环。
太阳圆满而热烈, 它充满了光明。它代表着我们在社会人格中的进取心。月亮却是阴晴圆缺永远变化, 它代表着我们自然人格中的平常心。今天, 什么是最大最好的教育?应该是你穿越万古山川, 天地江河, 你体会到这种变化, 大自然对人是最深刻的教育。比如说太阳和月亮的教育, 它让你知道一阴一阳之间, 完成的一种平衡。进取心让我们拿得起, 平常心是让我们放得下。
现在, 我们在月亮下的思考越来越少了, 月亮能教给我们的道理却是太多了。中国佛家说什么叫做圆满呢?最好的境界是七个字:“花未全开月未圆”。一个人在有所期待的时候是最美好的。然而, 我们今天太追求圆满了。比如媒体上常说“什么样的人生才是完美的人生?”其实还不如说“什么样的人生才是真实的人生呢?”就是那种不掩饰自己的弱点痛处, 抱着一种坦率的勇敢, 在这个世界上真实走过的一生。它不一定完美, 但很踏实。所谓完美, 就是方方面面绷到了花已全开, 月已全圆。《老子》说:“物或损之而益, 或益之而损”, 是说这世界上一切都是在圆转之中, 即是说所有的东西都是在变换着它的形态而不会最终停顿。
二、轮回永生
月亮就在望朔之间周而复始, 这就是中国的农历, 为什么要以一个月、一个月来相计算, 它是一种循环, 他是一种不死的精神, 大家最经常知道的关于月亮的神话就是嫦娥, 嫦娥正是因为吃了长生不死之药所以奔月。在月亮上有一棵婆娑的桂树, 吴刚一斧子一斧子地砍着这棵树, 砍而复合, 砍而复合, 所以, 整个在月亮上面代表的这种精神, 其实都是一种周而复始、流转之中, 精神的那种长久, 精神的那种轮情。因此, 月亮还有一个意象, 就是月亮的年华是在轮回中永生的。因为它在盈极的时候, 它又最后亏损, 就在这样的潮起潮落, 月盈月亏之间, 它获得了真正的永生, 这也是一种哲学的意味。
中国的禅宗是把佛教在中国本土上真正蔚为大观地发挥起来。禅宗对明月的感悟是这样的:“万古长空, 一朝风月。” (《五灯会元》) 是说真正不变的永生的循环的这轮明月, 它能够照见我们内心什么样的动静呢?还是《五灯会元》上说得好:“见山不是山, 见水何曾别?山河与大地, 都是一轮月。”这是一个饱含了禅悟的一首偈子, 讲的是佛家对生命的彻悟。对于山水的感悟, 佛家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看山是山, 看水是水。”第二个层次“看山不是山, 看水不是水。”第三个层次“看山还是山, 看水还是水。”这就是在哲学上的正反合的三个阶段, 如同大家看这个世界, 当你刚刚进入生活的时候, 觉得世界应该很美好, 人性应该很善良, 但是上大学后, 直到出去求职就业, 就觉得更难了。你对这个世界一定会有一段看山不是山, 看水不是水的时候。可是你要相信, 最后人真正走向平淡, 走到人对这世界本来认知的时候, 会发现看山还是山, 看水还是水。所以叫做山河与大地都是一轮月, 在阴晴圆缺的循环流转中, 人的认识也是以这样一种螺旋式的方式, 完成着它的前进。
三、澄澈如月的平常心
诗僧寒山曾说“吾心似秋月, 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比伦, 教我如何说?”心似朗月, 这是中国人追求的一个境界。就是因为明月清辉, 它可以去涤荡我们人间的不快, 它可以消除那些阴影, 它可以保持着我们心灵的澄澈。中国的道家也有这样的说法。庄子说“天地有在美而不言。”无论是山川还是明月清风, 这个世界上至极的美好, 只有让它与自己物我合一, 你才能够体会到心理的那份明朗, 但不可言传。这种境界, 中国道家、佛家都在追求。
寒山还说“圆满光华不磨莹, 挂在青天是我心。”他就是这样看月亮的, 为什么他说我心是秋月呢?他从来都觉得挂在天空的就是自己的内心, 天地可证, 澄澈如月, 这就是一颗人心。我们现在说人心叵测, 你能想到中国的古人在禅悟中能够远远看见自己的心就县挂在天上吗?中国的宋词说当你看见“天边一钩残月带三星”的时候, 一抬头你就撞见了自己的心。圆满有磊落透彻的情怀, 残缺有惆怅伤感的美丽, 无论残月还是满月, 只要你用心, 你会知道挂在青天是我心。这是一种境界。
佛家有偈语说“千江有水千江月, 万里无云万里天”, 这是非常有哲理的。是说一个人心中有所牵挂就心似千江水, 空中只有一轮月, 但是千江有水千江月, 在任何时候心中都有着一份投射。如果人心没有了这份牵绊呢?也有很多人说要把一些惆怅往事了断, 那个境界放下了就是万里无去万里天。一瞬间, 当牵挂远去的时候, 天空上了无一丝云痕, 这是一个生命的境界。
因此如果你肯静下心来和明月相处, 你会发现就如同《华严经》里说的万川印月, 这种澄澈的安静的中国式的智慧感悟就是以月映人心, 追求着一种空灵的虚静的生命内涵。苏东坡说“静故了群动”, 一个人只有自己的心安静了, 能够了解群体的动向。一个人的心虚静了, 就可“空故纳万境”, 自己腾空了万种境界包纳心中。现在很多人内心烦恼焦虑, 这些都是因为心里面郁结太多了。现在受太阳底下的教育多于月亮下的审美, 如果肯静下以来与月亮交流, 你会发现它跟我们的心一定是有关联的。
我们今天总觉得月亮只是我们的一个外在的天上的星球, 当阿波罗带回月亮的科学信息后, 人们开始用科学的眼光去审视月亮的时候, 我们就失去了很多童话的清莹, 其实我们在今天的科学时代中, 我们应该一方面笃信科学, 另一方面, 我们仍然喜欢童话, 我们仍然愿意自己的心, 可以与明月合一。如果说科学与神话能变成我们的一双翅膀, 那么这样的人生也许我们就会多一些月色相伴。
在太阳之下, 我们每天迎着东升旭日去学习去工作, 看见的一轮太阳永远是稳定的、热烈的、圆满的。它永远给予你光和热, 给予能量, 促使人们奋发进取, 我们从太阳那里学到了进取心, 在这个世界上可以奋发, 可以超越。人向明月学会了沉静, 可以用一种淡泊的心情看待世间的是非坎坷, 达到自己生命的一种真正的逍遥。
参考文献
[1]于丹.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M].北京联合出版社, 2012.
外国的月亮就比中国圆吗?作文 篇5
外国的月亮就比中国圆吗?作文
外国的月亮就比中国圆吗?现在有一种崇洋媚外的现象,认为外国的商品要比国产的好,汽车买宝马奔驰保时捷,数码产品购sonypanasonic;衣裤选boss、adls的。说中国的比不上外国的,认为“外国的月亮总是比中国的圆”。 自“毒奶粉”事件发生后,这种现象愈演愈烈。不可否认,我国目前经济欠发达,比如在国民素质、某种产品质量等方面的`确还不如某些发达国家。但有人只抱怨中国公民素质低下远不如他国,却没想到自己也是中国人!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树立坚强的民族自信心,对祖国充满自信非常关键,决非凡是外国的一切都好。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也应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得盲目崇拜丧失人格。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近三十年,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许多产品已经赶上甚至超过国际先进技术水平,产品威信誉满全球,不少国家与我国建立商贸经济往来。中国已具备了自主研究开发创新的智慧和能力。如温州,就出现了众多的名牌品牌,如德力西、正泰电器、奥康、吉尔达皮鞋、大虎打火机等产品,名菲中外,许多国家争相订货购货,产品远销世界各地,为温州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难道不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吗? 有崇洋媚外的思想这实在是国人的一种悲哀,是缺乏民族自信心的危险表现,非常要不得!奉劝有这种危险思想与行为的人,赶快树立民族自信心,辨证地看问题,认识到 “外国的月亮并不比中国的圆”。中国人为何钟爱月亮 篇6
月亮高挂在天上,她那皎洁的月光、优美的形状,古往今来,不知迷倒了多少人。月亮是大自然的杰作,是人类的财富、宝贝,全人类都喜爱她。但相对而言,我觉得中国人是最喜爱月亮的,具体表现是:一、中国关于月亮的美称雅号特别多,如玉兔、夜光、素娥、冰轮、玉蟾、桂魄、顾兔、婵娟、玉弓、玉桂、玉盘、玉钩、玉镜、冰镜、广寒宫、嫦娥、玉羊等,用的都是最美丽的词。二、中国的文学作品如诗、词、散文里关于月亮的描写特别多。举例来说,诗词里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李商隐《泊秦淮》),“月如钩,寂静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等等。散文里有:“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归有光《项脊轩志》),“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而现代作家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三、中国的歌曲歌谣里写到月亮的更多,这里只说歌名就可见一斑了:《十五的月亮》、《月光下的风尾竹》、《月亮惹的祸》、《彩云追月》、《月亮代表我的心》、《月亮船》、《弯弯的月亮》、《月亮妹妹》、《半个月亮爬上来》等等。神话传说则有嫦娥奔月、吴刚砍桂等,它们更富于诗情画意。四、中国还有一个专门关于月亮的节日中秋节,而大文学家苏轼的月亮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在中国几乎是人人能诵。“但愿人常久,千里共婵娟”成了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深情盼望。可以这样讲,没有哪个民族如华夏民族如此钟爱月亮。中国人为什么喜爱月亮呢?它的背后隐藏着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心灵世界,一句话,通过月亮可以探究中国文化,这里我姑且把它叫做月亮文化,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些探讨:
一、乡愁的寄托。游子在外,眼望一轮明月,竟忍不住想到千里之外的故乡,天涯共此时呀!中国人为什么特别想家?我们知道,中国在古代是农耕民族,世世代代住在一个地方,很少迁移,不像蒙古、匈奴等游牧民族,居无定所。游牧民族到处迁移,对家的概念比较淡薄,离开家是家常便饭,所以对家没有特别的留恋。我们再看西欧、南欧等临近海洋的一些国家,这些国家自古以来商业发达,船舶运输频繁,它们的国民经常漂泊出海,家的意识也不是十分强烈,像鲁滨逊那样敢于闯荡,四海为家的冒险家非常普遍,他们要是恋家,就不会出海漂流了。而中国民族安土重迁,正如《汉书》所言:“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一旦离开家乡,那对家的思恋就会特别强烈,“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一支普通的折柳笛音,全城所有的游子似乎都听到了它那凄清的、缠绵的旋律,并情不自禁地涌动起思乡之情。从中国传统文化来看,中国古代是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社会,儒家文化特别重视家庭的稳固。三纲五常说到底,主要还是稳定家庭,“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任何一个人都被社会这张大网紧紧地束缚住,而家庭是基础,是最基本的社会单位,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稳定了,社会也就稳定了。所以说,中国传统社会是非常重视家庭的稳定的。“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金山银山不如自家的狗窝”,不是为生活所迫或特殊的原因,人们是不会轻易离开自己的家去外面漂泊的。故土难离,一旦离开了,人们的心情就会特别孤寂、忧伤,“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正是游子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由于以上原因,游子在整个人群中占的比例是比较小的,看着别人家其乐融融,炊烟袅袅,而自己形单影只,自然就会孤寂难奈,忧伤不已。现代中国的社会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家乡以外的地方学习、工作的在人占相当的比例,大家彼此彼此,“同病相怜”,对家的思恋减轻了很多。比如说,深圳是一座移民城市,很多人几年不回家都不当回事,“每逢佳节倍思亲”是有,但远不如过去那样强烈,因为大家不再是“独在异乡为异客”了。总之,古代中国人对家的感情是特别深厚的,离家在外,思乡之情油然而生,而月亮是最好的寄托,它那霜雪样的清晖,溶溶的月色能自然地把你带到浓浓的思乡之情中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引起了无数中国人的共鸣。
二、圆满的寄托。中国人追求十全十美,比如年夜饭往往是十碗,元宵节吃汤圆等等,连阿Q在临死前画花押也要拼命画圆,总之,中国人是十分盼“圆”的。而月亮是圆的,尤其是十五的月亮,像刚刚脱水而出的玉轮冰盘,正好可以寄托中国人对圆满的期盼,“但愿人常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中国人的这种心理。中国人的乐观性格圆满意识在文学艺术中有比较突出的表现。王国维说:“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戏曲小说无往而不著此乐天之色彩,始于悲者终于欢,始于离者终于亨。”中国的戏曲故事,大都有一个大团圆结局,如《梁祝》、《西厢记》、《张协状元》、《玉堂春》、《锁麟囊》等,这和西方的文学艺术大不一样。西方多悲剧,正面主人公往往遭受毁灭,如《罗米欧与朱丽叶》、《奥塞罗》、《哈姆雷特》、《巴黎圣母院》、《茶花女》等,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有很多,这里我主要谈两点:1、以《易经》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哲学认为世界的发展是循环的,物极必反,所谓“否极泰来”,好坏可以互相转化。用这个观点来创作,那就没有一悲到底的艺术,“始于悲者终于欢,始于离者终于亨”。2、“中庸之道”作为中国人行为的准则之一,“中和美”作为中国人传统的审美原则,对“大团圆”的产生起着重要而直接的作用。儒家思想的中庸之道要求对一切采取“中和”的态度,一切都不要过分,主张矛盾对立面如动与静、庄与谐、情与理、悲与喜都相互渗透、达到和谐的统一,这一思想已深深融进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之中。在审美方面,主张“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形成了“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在戏剧创作上强调悲和喜因素的相互渗透,由相反到相成,达到高度和谐,这对“大团圆”结局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我们可以看到,非团圆的结局往往遭到观众的抗拒和排斥,编剧往往要“迎合”中国观众的这种特殊心理。如岳飞戏,《精忠记》里秦桧死后,被带到阴间受审。《精忠旗》里又是另外一种情节:在人间,岳飞平反昭雪,满门封赏;在天上,岳飞被玉皇大帝封为天官,他的妻子、部将也上了天宫:在冥间,秦桧被严刑拷打几百铁鞭之后,叉上铁床、刀山、剑树受刑,最后被打入“阿鼻地狱”,这已经够英雄气了,然而还不够。《救精忠》里岳飞居然没有死,死的乃是秦桧等奸臣,岳飞戏又向大团圆迈了一步,后来还有《岳飞灭金》。终于,中国历史上最震撼人心的悲剧,逐步演化成了喜剧、正剧,没有一丝一毫的缺陷,圆得像十五的月亮。
三、无为的寄托。“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是封建时代很多士大夫的行为准则。人生失意,仕途不顺者往往要寻找精神寄托,而大自然是最好的精神家园,她有碧绿的青山、蓝蓝的天空、潺潺的流水、清脆的鸟鸣……轻轻地抚慰受伤的心灵。这其中,皎洁的月亮差不多是最受人亲睐的自然物。首先,她很美。有优美的形状,或圆或弯;有柔美的光辉,如银似霜,在满天星斗的衬托下,更是美不胜收,令人陶醉。第二,她容易被看到,被欣赏。在寂静的晚上,可谓抬头即见。于是我们从隐居者、山水田园诗人那里可以发现大量的描写月亮的诗,如陶渊明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王维的“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等等,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月亮并不仅仅作为纯粹的自然物出现,而是打上了作者的主观色彩。换言之,她寄托了作者的人生理想:顺应自然,清净无为,在博大、温润、美丽的大自然里颐养天年。而在苏轼的《赤壁赋》里,月亮作为自然物,她的存在又具别样的意义。苏轼贬官黄州,心情苦闷,是清风明月使他舒展了紧锁的眉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令人心旷神怡,飘飘欲仙,然而好景不长,客人一曲哀怨的萧歌使作者悲从中来,痛感人生的苦短与渺小。最后,又是美妙的大自然使作者转悲为喜,并领悟到更高的人生境界,使作者心情变得豁达开朗起来。作者认识到,世界万物和人生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能保持不变,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类都是永久存在的。既然如此,我们就要好好享受人生,享受眼前无处不在,唾手可得的美景,比如清风,比如明月。“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在这里,月亮作为亘古不变的自然物,具有特别的意义,人类也应该和它一样永恒。
以上我们探讨了中国人喜爱月亮的原因,它的背后就是中国人的心灵世界,就是中国文化。
中国的月亮 篇7
1 月是故乡明
陈美玲自小随家人从香港移居美国, 虽然幼年对故乡的记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理位置的更迭已逐渐斑驳模糊, 但她从未忘记自己的根是在中国。或许是为了重新寻回那些丢失的记忆, 陈美玲本科就读马萨诸萨大学阿莫斯特分校时选择了中国古典文学专业, 并以头等生的优异成绩毕业。之后她又进入衣阿华大学研究生院专修诗歌写作, 并自此开始了她的诗歌翻译和创作之路。她的译著包括日本当代著名诗人吉增刚造的诗集《魔鬼的风:一千步或更多》 (1980) 以及与岭南大学欧阳桢教授共同翻译的《艾青诗选》 (1982) 。从1987年至今, 陈美玲共出版了三部诗集, 分别是《矮竹》 (1987) , 《凤去台空》 (1994) 和《纯黄色狂想曲》 (2002) 。
陈美玲在她的诗歌作品中使用了大量的中国地名、中国著名历史人物的名字, 以及中国诗词中的经典词句, 如“楼台”、“三寸金莲”等。这些华裔文化标签的使用表明了诗人“作为一位华裔诗人探索自己文化身份的立场时对中国文化特有的重视” (李贵苍, 296) , 正如她在《与汤亭亭的谈话》中曾写道:“我感到自己就是中国传统的一部分。……我们的根其实很深……我感到自己与我的中国之根紧密相连” (Chin, 94) 。与此同时陈美玲也在其诗歌作品中充分说明了她个人在文化认同问题上的基本立场, 即在抵抗主流文化同化的同时, 保留自己的文化传统。她强调了解华裔美国历史以及中国历史的重要性, 只有了解这些历史, 人们才能赋予自身的文化身份一定的历史深度和根基 (李贵苍, 298) 。
除却诗歌, 陈美玲的短篇小说也体现了她对文化认同问题的思考。《月亮》中华裔女孩月亮与金发白人双胞胎兄弟之间引诱、凌辱及最后的复仇杀戮都是边缘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关系——同化和反抗同化——的隐喻。
2 复仇的月亮女神
在人类文化中, “月亮”的意象大都与女性相关, 因其皎洁、清幽的月光, “月亮”又常象征女性的贞洁。在古希腊神话中, 月亮女神黛安娜又名阿耳忒弥斯, 而阿耳忒弥斯这个名字的含义就是“处女神”。传说中的黛安娜是贞洁月光的化身, “娇小的弧形是她的银弓, 光线则是她的箭” (盖雷, 50) 。这位少女天神“天性娴雅、温柔, 乐于给人治病, 但……谁要是伤害了她的神物或侮辱她本人, 她立即就会对那人施以报复” (51) 。当她用她的箭射向人们, 他们就会死得痛快干脆、没有痛苦。在原始社会, 月亮变大和满盈的时候象征着天威的有生命力的一面, 但这生机勃勃的时期是短暂的。随后月亮会越变越小直至消失, 黑夜重新降临。所以“下弦月”对于原始人来说就代表了破坏力和死亡 (哈婷, 25) 。所以在有些传说中, 月亮女神也会随着月亮的阴晴圆缺而变得喜怒无常, 甚至成为杀戮破坏之神。
陈美玲的《月亮》正是戏仿了希腊女神黛安娜的复仇神话。小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月亮”追求金发白人双胞胎史密斯兄弟;“月亮”受到兄弟二人引诱并惨遭凌辱;“月亮”实施复仇, 最终将二人斩首。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月亮”虽然远非月亮女神般娇小婀娜, 相反, 正如开篇所述, “是一个矮小、肥胖的华裔女孩。她有一张黄色的大脸, 正好映衬了她的名字” (Chin, 87) ;但她却与月亮女神一样保持着处女之身, 然而这并不是因为她崇尚贞洁, 而是因为她“跟1991年里所有的矮胖华裔女孩一样孤独、难过” (87) , 她的社交生活很糟糕, 已经有“几个世纪都没有约会过了” (88) 。作者在描写“月亮”这个角色时用到很多描写天上月亮的细节和词汇, 使得小说颇具魔幻现实主义色彩, 例如“月亮”总是每天晚上出来跟随着史密斯兄弟;遭受凌辱那晚, “月亮”显得很圆 (full) , 自信满满, 胖乎乎 (so fat) 、圆滚滚 (so round) 、亮闪闪 (so shiny) 地晃晃悠悠 (waddling) 地“降临” (descend) 在兄弟身边。当“月亮”开始实施复仇时, 她只在夜晚变成杀人狂, 专杀南加州的金发男子, 无论是天生金发还是后天漂染, 都无法幸免。之后的三十个日夜, “月亮”在海边搜寻金发祭品:有的在冲浪板上淹死, 有的在给汽车打蜡时倒毙, 有的熟睡在妻子或情人身边时窒息而亡。第三十一夜, 当“月亮”终于找到了开着敞篷车兜风的史密斯兄弟, 她向他们俯冲而去, 此时的“月亮”仿佛幻化为复仇的月亮女神, 以身为弓, 以光为箭, 她发出的刺眼的强光让兄弟二人暂时失明, 车也转向峡谷, 然后在车子转了十二圈后, 他们的头颅被齐齐切断, 仿佛外科医生用激光切割的一样 (90) 。
“月亮”这一疑真疑幻的角色让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华裔女孩受到金发男孩的引诱, 更是美国社会边缘族群受到来自白人主流文化的同化浪潮的侵袭。小说中的金发白人双胞胎兄弟拥有美国最普通的姓氏——史密斯, 他们金色的头发, 古铜色的肌肤, 改装的天蓝色的敞篷跑车, 夜晚在海滩上兜风, 这一切好莱坞电影和广告中的陈词滥调, 却也正是白人文化意识价值观念的具像, 吸引着处于社会边缘甚至是底层的少数族裔群体, 如同小说中的“月亮”对史密斯兄弟产生的“奇特的、无法遏制的渴望”, “每天晚上她都要在沙滩上闲逛, 希望能看到他们” (87) 。
受到史密斯兄弟引诱的当晚, “月亮”拙劣地拨动祖母从中国寄来的琵琶似的乐器, 开始用古时的假音吟唱一首不吉利的歌, 歌中描述了大雁飞越地平线, 波涛汹涌的大海潮涨潮落, 孩童迷失在新国度的无底深渊 (88) 。琵琶类的中国乐器, “月亮”仿古的假声吟唱, 歌词中的飞越千山的大雁, 潮涨潮落, 都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时常出现的意象, 象征了华裔族群虽然远离故国但仍保留了一些中国文化传统, 也反映了陈美玲希望以此作为自身的文化根基与主流文化进行抗衡的思想。然而这两个生长于“山谷”里的男孩, 没读过什么书, 小学五年级就上了两遍, 所以他们根本无法理解她唱词的内容 (88) 。这里作者对史密斯兄弟的戏谑也是她对白人文化意识价值观念的浅薄、低俗的讽刺。
虽然听不懂“月亮”的吟唱, 史密斯兄弟仍然设下圈套, 邀请“月亮”一起乘坐他们的圣诞节礼物——一艘不锈钢制的独木舟。单纯的“月亮”优雅地接受了他们的邀请, 高兴地坐进小船继续她的吟唱。然而, 突然兄弟二人开始剧烈地摇晃小船, 把“月亮”连同她的乐器甩进海里。当海水淹没了她的头顶, 他们又把她拉上来。但这次“营救”只换来了一场凌辱。他们扒光了她的衣服, 在她的脸上和肚子上撒尿, 咒骂她是“斜眼贱货”, 并嘲笑她妄想他们对她产生兴趣 (88-89) 。登上小船, 在海面上共同泛舟, 这一直是“月亮”的梦想。这里的“同舟共济”实际上也暗指华裔群体主动接受主流文化的同化, 然而同化后的结果又如何呢?迎来的却是一场羞辱。期望溶入主流社会, 享受真正的平等只是一场空。
黑夜中, “月亮”一人赤裸着身体, 骑着自行车, 一路哭嚎着回到家。“月亮”的父母仍然用“模范种族”的代表“被哈佛大学录取的表亲”和“成为工程师的兄弟”, 以及贝聿铭和马友友逼她上进。然而只有“月亮”清楚这一切只是徒劳, 就算成为这样的“楷模”仍然无法洗脱她的耻辱, 无法摆脱边缘低下的社会地位, 那么剩下的一条路就是奋起反抗, 复仇雪耻。她把手放在一摞《圣经》上发誓即使变鬼也要为今天的耻辱复仇。于是她吞下一整瓶的安眠药, 没想到十分钟后她又把药片咳了出来。虽然没有死成, 但这十分钟确实让她的大脑缺氧, 随后的一个多月她都有些疯狂, 变成了嗜血杀人狂, 专杀金发男子。故事的结局, “月亮”长大了, 变瘦了, 成了著名歌星。“月亮”的成功预示着华裔群体奋起反抗同化与主流文化相抗衡之后将会得到的胜利。
3 结束语
陈美玲在撰写《月亮》一文时一直以“讲故事的人”的身份, 时常插入故事中, 在括号内与读者进行交流, 告诫读者这只是个故事。然而在小说的最后一段, 她直面读者, 表明她的写作意图:“我的意图就是让你们停止戏弄、羞辱像我一样的矮小圆胖的华裔小姑娘。……尽管我们是友好的邻居, 你们并不真正了解我。你们不知道我的羞辱有多深。你们也不知道我能够做什么。你们不知道我做的一切背后隐藏着什么” (90) 。看似带有攻击性的话语实际是作者对美国主流文化下的战书, 陈美玲就是要将反抗同化的战斗进行到底。
参考文献
[1]Jessica H.“Introduction, ”in Charlie Chan Is Dead:An Anthol ogy of Contemporary Asian American Fiction[M].New York:Penguin Books, 1993.
[2]李贵苍.文化的重量:解读当代华裔美国文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296, 298.
[3]Marilyn Chin.“Writing the Other:A Conversation with Maxine Hong Kingston.”Poetry Flash:The Bay Area’s Poetry Review (Sept) :1.1989.P94.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9.
[4]查尔斯·米尔斯·盖雷.英美文学和艺术中的古典神话[M].北塔, 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50-51.
[5]M·艾瑟·哈婷.月亮神话——女性的神话[M].蒙子, 龙天, 芝子, 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2:25.
多彩的月亮 篇8
中国百姓心目中的月亮是富有神话色彩的。皎洁的月亮挂在漆黑的夜幕里, 在巨大的黑暗的映衬下犹如一颗宝石发出淡淡的光芒, 这银光点燃了人们对月亮的遐想, 嫦娥奔月、吴刚伐树、玉兔等有关月亮的传说在民间流传, 这不仅丰富了劳动人民精神生活, 也为文人的创作擦响了火花。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是历史悠久的民俗, 每到这天夜幕降临时, 各家各户坐在院子里赏月, 品尝着月饼, 向孩子讲述着有关月亮的故事, 孩子幼小的心里便开始产生了对月亮的憧憬。
文人笔下的月亮是多情的。“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李白孤独的身影在月光下若隐若现。“月是故乡明”思乡的愁绪在月光中得到寄托, “明月出天山, 苍茫云海间”豪迈的气势在月光中壮大。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月亮犹如一道清澈的溪水, 干净圣洁, 淡淡的月光洒在荷塘里, 洒在树上, 洒在作者烦闷的心间, 抹去了丝丝烦恼, 周围的景物也变得恬静了, 置身于这样和谐的环境中, 心灵与大自然贴近了, 呼吸也变得轻松起来。
音乐家指尖的月亮是恬静的。贝多芬的《月光曲》名震世界, 欢快的音符从琴键中跳出, 在空中碰撞交织在一起。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缓缓美妙的乐章流入血管, 洗涤着全身, 感觉置身于淡淡的月光中, 仿佛与其交融在一起, 只顾享受着内心的宁静恬淡而迷失了自我。
画家笔下的月亮是不张扬的。中国的水墨画往往是寥寥几笔就能勾画出各种月亮, 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影射在枫林里的月亮, 有刚露出脸的月亮, 不要小瞧月亮, 它展现了不同的意境, 表达了作者不同思想情感。静静的月亮躺着, 它毫不张扬, 甘心作为陪衬, 用它的清辉给整幅画镀了一层金。
月亮是多彩的, 它的多彩源于我们内心对月亮有不同的审美角度。
导师:刘书平
遮月亮的人 篇9
遮月亮这门职业很不寻常, 需要一个人每天晚上把宽大的布盖在月亮上, 遮住月亮的一部分光辉。这项工作非常重要, 因为遮后的月牙儿能让夜空变得更美, 还能让人感受到时间流逝的节奏。小提莫隆终于获得了遮月亮的证书, 可他居然把能让他轻得像空气一样的药丸给弄丢了!这下子, 还有什么办法能登上月亮, 去接替即将退休的老扎莫隆呢?整整一夜, 小提莫隆都在伙伴们的帮助下, 想方设法地到月亮上去……
阅读小贴士
关于月亮的绘本很多, 都是美的, 《遮月亮的人》无疑是其中的一颗夜明珠, 能在宁静的夜晚给孩子们带来温暖的光芒, 它赋予孩子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智慧。就算从纸飞机上跌下来摔得鼻青脸肿, 穿上弹簧鞋被磨出水泡, 小提莫隆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追求。伙伴们同样如此, 他们虽然只是最普通的人, 却同样竭尽所能地帮助小提莫隆去完成使命。当掀开图画书最长的那一页, 看见伙伴们高高垒起的“人梯”时, 相信孩子们的心中都会被惊喜和感动满满占据:原来, 成功需要个人的坚持, 更需要团队合作的支持!
李白的月亮世界 篇10
一、月亮中的思乡之情
在中国, 自先秦至唐, 月都被人们尊奉为神。加之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如中秋节月圆人团圆的特定文化心理。, 远在他乡的游子每逢佳节倍思亲, 看到了天上的明月, 思乡之情更加浓烈。如“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峨嵋山月歌》) , 这首诗是青年李白初次离开家乡四川时所写, 诗人写了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 渝州、月亮, 给人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诗人借写家乡的江水、山月来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 寓意深刻。再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诗人在经过一段人生的漂泊后, 面对凝霜一样的明月, 更陷入了深深的思乡愁绪之中。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意朦胧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霜。而“霜”字用得更妙, 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 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 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诗的后两句中“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 表明诗人已从迷离转为清醒, 他翘首凝望着月亮, 不禁想起作为游子的自己和故乡同在一轮明月的照耀下, 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故乡的山水树木, 以前的童年岁月……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二、月亮中的友谊之情
李白酷爱明月, 这已经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流传不息的佳话, 他在不少诗歌中往往把月亮人格化, 比如“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这首七绝是李白写给他的好友王昌龄的, 王昌龄的性格与李白的不羁有着相似之处。王昌龄贬龙标尉时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 此时正在扬州, 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 便题诗抒怀, 遥寄给远方的友人。它一开头便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杨花和子规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 烘托出哀伤的氛围。三、四句是寄情于景, 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意思是将自己对友人的一片情思寄与明月, 希望这千里共有的明月光带着自己对友人的思念去遥远的地方。再比如《哭晁卿衡》中写道:“日本晁卿辞帝都, 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 白云愁色满苍梧。”是李白听说友人晁衡回日本途中沉船, 误传晁衡已溺死, 写下这首诗来悼念他。他把晁衡比作明月, 表达了他们之间的纯洁友谊, 又把明月比喻晁衡的品德非常纯净;用白云愁色表明他对晁衡的仙去极度悲痛。他与晁衡的友谊, 不仅是盛唐文坛的佳话, 也是中日两国人民友好交往历史的美好一页。这些都说明了诗人不但把明月视为知己, 而且他也善于透过月亮, 来抒发自己与友人深如千尺桃花潭水的友谊。
三、月亮中的失意之情
李白成名在诗, 但是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思想使得他的壮志不在文坛, 而在政坛。《与韩荆州书》中他说:“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 则三千之中有毛遂, 使白得颖脱而出, 即其人焉。”急于出仕的想法显而易见。如同当时所有诗人一样, 仅把诗作为敲门砖, 以敲开朝廷的政治大门。天宝初年, 李白终于有了机会, 唐玄宗下诏征赴长安, 得以供职翰林。“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 诗人的喜悦是可以理解的。但是, 待诏翰林的李白并没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唐玄宗没有赏识到他的政治才能, 而只把他看做才华横溢的文人, 常叫他进宫写诗以供歌唱娱乐。黑暗的社会现实使诗人屡遭挫折, 以至常年浪迹天涯, 饱尝漂泊流离之苦, 更让人不堪的是内心如影随形难以排遣的孤寂和在这漫长的岁月里, 孤独苦闷的诗人, 常常对酒当歌, 借月消愁。比如《月下独酌四首 (其一) 》中的诗句:“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暂伴月将影, 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 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在花开月皎的春夜, 诗人只能独酌, 举目当世, 很难找到知音相伴。于是, 诗人通过高超的想象, 把天上的明月和身边的影子当做知心朋友,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和它们同享欢乐。在李白眼里, 明月一直是光明和纯洁的象征, 诗中用了“邀”, 而且“举杯”, 对月亮的感情是多么殷情, 多么真挚;无人可“对”, 只有对“影”, 诗人的内心又是多么孤独、多么苦恼。再比如“牛渚西江夜, 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 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 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 枫叶落纷纷。”《夜泊牛渚怀古》首句开门见山, 点明“牛渚夜泊”。次句写牛渚夜景, 大处落墨, 展现出一片碧海青天、万里无云的境界。三、四句由牛渚“望月”过渡到“怀古”。因此, “望”、“忆”之间, 虽有很大跳跃, 读来却感到非常自然合理。“望”字当中就含有诗人由今及古的联想。“空忆”的“空”字, 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 也暗示了这份回忆注定没有回应。诗人情不自禁地发出“余亦能高咏, 斯人不可闻”的感慨。尽管自己也象当年的袁宏那样, 富于文学才华, 而象谢尚那样的人物却不可复遇了。“不可闻”回应“空忆”, 寓含着世无知音的深沉感喟。“明朝挂帆席, 枫叶落纷纷。”想象明朝挂帆离去来进一步烘托出因知音难觅而引起的寂寞失意情怀。
李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诗人, 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他流传下来的诗歌更是千古绝唱, 他匠心独具地完成了月亮由自然客体向人格意志的转变。月亮这一屡见不鲜的意象在李白的笔下却变得熠熠生辉,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月亮这一主题也因其而得到提升, 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2]陶今雁.唐诗三百首详注.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09.
[3]余恕诚.唐诗风貌.中华书局, 2010.
外国的月亮 篇11
美国各大超市,认为顾客退货是天经地义的事。
我买了一台录像机,发现这玩艺体积太大,想换一台小巧玲珑的但已试用了近两周,有点不好意思去退货。孩子对我说:“你把中国的购货观念,带到美国来了;美国各大商店,在售后有效期内,绝不能厌烦顾客退货。”我对孩子的话半信半疑,因而在超下退录像机的时候,我有点胆怯地站在孩子的身后。他们用英语怎么交谈的,我虽然听不明白,但我看见那个营销人员,始终笑容可掬地与孩子对话。当他检查完了录像机,发现没有损伤之后,立刻带我们去找别的品牌。他说:“小型的录像机卖完了,你们到别的超市去看看;如果没有再到我们这儿来,但要等上几天时间。”孩子没有等待,到另外一家超市买了一台体积小的录像机。
孩子的邻居是一对英国老人,开春时他们买了一棵桃树种下。待枝条都钻出芽子了,这对老人忽然想换个品种,便从地里挖了出来,到花卉林木商店去换树。这在中国是不可思议的,但是他们当真把树退掉了,换成了他们喜欢的另一品种的桃树。
我能退掉使用了两周的录像机,已属稀罕事儿;把种下的树挖出来换棵新树,则是更为新奇的“天方夜谭”。此情此景,让我敏感地联想到中国商界的营销概念,距离以信誉为本的经营思路究竟还有多远!
从宏观上讲,我们的商界正在呼叫与世界接轨,到底何为与世界接轨,则恐怕不仅仅是中国加入WTO,就可以万事大吉的问题,彻底转变多年计划经济带来的经营作风和经营观念,怕才是国际化过程中不可欠缺的一条链环。不然的话,就如同一个人头上的帽子换了,而五脏六腑依然如故,等于换汤不换药。
从微观上讲,这又是关联到每个消费者利益的大事。诚然,我们一些有远见的商家,已然认知了信誉高于一切,尽一切努力在营造商业真诚,但是在中国浩翰的商每中,还属于九十一毛。更多的是虽然早就打出了顾客是上帝的口号,但真要将此承诺落到实处,怕是还有相当遥远的距离。君不见市场上假货当真货卖,坑蒙;消费者的事件屡禁不止吗,这与笔者上述的两起退货事情,形同南辕北辙的两个商界。
至于理赔,我亲身经历了这么件事:一天早上,我随同儿媳开车送孙子上学,在红灯闪亮的十字路口被后面的车追了尾。那儿没有警察,附近也没有警车,奇怪的是儿媳并没和肇事的美国姑娘多费唇舌,只记下了她的车牌号码,就匆匆回到车子里来。结果第二天早上,保险公司的人便上门来摁门铃,将被撞的车尾仔细地拍了照,又将情况记录于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之中,也不过一刻钟的光景,就挥手匆匆而去。
我说:“就这么简单?”
儿媳说:“是的。他们有责任去找肇事汽车的保险公司。”
芙国的理赔方式就是这样:汽车出了事故,不必与对方纠缠不休,只需向自己投保的保险公司言明情况,一切自有保险公司承担解决。
果然,大概也就有一周的光景,肇事姑娘投保的保险公司,就寄未了一张理赔支票。特别引起我兴趣的是,那家保险公司还特意打来电话, 问及儿媳对他们公司的服务是否满意,希望再买新车时别忘了投保他们的公司云云……
我真不知道在中国的保险行业中,有没有这么一种快捷的作风,常见到涉及理赔问题——无论是何种类的大小事故,都来来回回地扯皮不止;甚至到了对簿公堂时,还在铁嘴钢牙地相互推诿。我想,如果这起;气车追尾事故,发生在中国的什么城市,在没有警察,没有任何人证的情况下,拖上一年二载能不能得到解决,都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理赔问题,不仅仅局限于保险行业,在有信誉的超市,也执行这一条例。有一次,我和孩子购物完毕已经走出商城,孩子忽然发现买的一件标有打折30%字样的内衣,没有按减价收费。他返回商城去找收款员核实,那个收款人员连连道歉之后,按该商城的条例,向消费者返还全部费用——等于是向顾客无偿地赠送了那件内衣。试想,在车水马龙般的商城,一个收款员的工作会有多忙,偶尔计算失误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儿。但是商业信誉不原谅这种情理,这给了我很大的精神震掂。至于那偶然计算失误的收款人员,因此受到什么样的惩罚——是自己补上货款,还是商城有这项专用资金?就不得而知了。
找月亮钥匙的乌龟 篇12
这只乌龟每天很早起床,即使是倾盆大雨的天气,这只乌龟也是照常出发,只是身上多了件雨衣。它出门找月亮,它找啊找,还是找不到月亮。这只乌龟想:只要找到月亮,把月亮带回来,就可以有月亮钥匙了。乌龟仍旧每天起大早找月亮,终于有一天,乌龟找到了月亮的线索。
原来,乌龟每天晚上都待在家里,从来没有发现过月亮是在夜里出现在天上的,它绝对不懂“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道理,它苦苦地,起大早想找的月亮原来就在夜晚的天上。乌龟又一次回到了家里,这次乌龟并没有马上睡下,而是走到了院子里,它抬了抬脖子,又低了低头,疏通一下筋骨,乌龟发现天上有光,它又抬了抬头,发现月亮原来就在天上,这迷糊的乌龟原以为夜晚的光是自己窝里发出的,乌龟知道月亮在天上后,欣喜若狂,它准备……
这只乌龟准备建一艘飞船。这几天,乌龟一直在家中准备着飞船要用的东西。过了两天两夜,不打瞌睡,顾不上睡的乌龟终于建好了飞船,向月亮出发。如果你看见月亮上有个小小的身影,不要惊讶,那是坚持不懈的小乌龟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