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编程技术》课程论文

2024-10-14

《网络编程技术》课程论文(精选12篇)

《网络编程技术》课程论文 篇1

《网络设备配置技术》课程作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之一, 它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能力关系图 (如图1) 。

1、课程目标设计

课程教学内容以项目为载体, 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具体包括:掌握必备的网络知识;具备网络项目规划、实施、管理能力;具备网络工程的职业素养;具备再学习的能力;具备团队合作能力。

2、教学策略

2.1 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根据网络工程师职业岗位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类型确定所必需的职业岗位能力, 坚持"理论够用"为度, 结合对学习者的分析、现有实训条件及环境, 按照先进的职业教育观念对课程整体进行设计, 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基本原则是:职业活动导向;突出能力目标;项目载体;用任务训练职业岗位能力;以学生为主体;理论和实践一体化。

2.2 学习者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的二年级下学期高职学生,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 已经学习过《计算机网络基础》、《服务器配置与管理技术》以及《网络综合布线设计与施工》等课程, 具备学习《网络设备配置技术》的基础。

2.3 课程教学方法及实施

教学过程中使用项目教学法、师生互动法、协作学习法、任务驱动法。课程教学内容以项目为载体, 以任务进行驱动, 培养综合职业能力。

教学内容以5个项目为载体, 25个任务进行驱动, 且5个项目难度不一, 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安排项目, 难度要从小到大、有一渐进的过程, 同时要快速引导学生进入项目的角色。对5个项目做如下安排:项目一为网络设备选型, 以现有的、学生熟悉的校园网络为题材进行网络设备选型的对比, 难度比较小;项目二为组建部门级交换式网络, 项目简单、典型, 围绕当前学习的知识点, 能将所学知识快速迁移到项目中, 可选定本项目作为操作示范项目, 主要由教师进行操作演示, 引导学生快速进入项目角色;项目三组建小型企业网、项目四组建中型企业网, 难度逐渐加深, 由项目组协作完成;项目五组建集团企业网, 项目比较复杂, 完成的难度比较高, 可由教师引导项目组完成。

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堂学习与网络学习相结合;自主学习、小组协作学习与集体教学相结合;综合性的学习、工作任务 (教学项目) 。实现"教、学、做"一体教学方法, 强化学生能力培养。

2.4 学习方法

(1) 组员独立探索:

独立探索, 培养独立进行项目的能力;让学生独立思考, 对知识点进行理解, 消化项目的解决要点;

(2) 项目组合作:

学生开展小组交流、讨论, 组员分工协作 (项目协作、协作学习) ;

(3) 各项目组交流:

项目组自我评价、各项目组交替评价、教师总体评价、作品对照反思、集体交流、完善项目作品及团队协作。

2.5 教学手段

在本门课程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手段有:多媒体、网络实验室、一体化教学、课程网站、校企合作。

引进企业、校企合作, 共同建设网络实验室;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编写课程教材及实训指导手册;以满足企业岗位能力为目标, 精心制作多媒体电子课件, 使课程教学内容更好满足岗位能力需求。

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 以项目为导向, 实现"教、学、做"一体教学, 强化学生能力培养;架设课程网站, 有了课程网站平台, 极大地方便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时课程网站资料的丰富性, 为正常的教学、学习提供了极好的辅助, 也为学生的自学及再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3、建立多重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方法

3.1 建立规范的项目评价机制

在实际项目中, 项目目标的实现是衡量项目完成的标准, 但在使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过程中, 它不是衡量项目教学的唯一要素, 还包括团队协作等要素。因此在项目教学中进行评价应包括以下几个环节:项目组自我评价、各项目组交替评价、教师总体评价、集体交流反思、团队协作, 做到了阶段性评价与终极性评价的结合、自我评价与交替评价的结合、小组评价与教师评价的结合, 既要评价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要评价学生相互间的协助能力。

3.2 课程考核方式

本门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 在课程考核时要侧重实际操作考核。对学生的考核: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 常规作业 (含在线测试, 占25%) ;5个协作任务 (项目, 占50%) ;期末考试成绩占 (含理论与实践, 25%) 。

4、教学效果

课程教学效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价: (1) 目标达成情况:完成项目要求、达到验收标准; (2) 教学情境创设:模拟工作流程、工作环境, 实施具体项目; (3) 教学过程优化:以项目为导向, 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4) 师生、生生的互动:学生主体、教师引导、小组合作; (5) 评价方式的有效性: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 (6) 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激励:项目引导、激励教学; (7) 学生反映:学以致用、能解决实际问题、满足岗位需求。

5、结束语

进行《网络设备配置技术》课程教学多年, 对课程的设计方案逐渐进行完善, 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得到教师和师生的好评, 同时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但毕竟是个人设计的思路,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需集中广大专业教师及企业技术人员的设计思路进行完善, 还需要时间及企业岗位进行检验。同时以这门课程的课程设计带动其他专业课程的改革。

参考文献

[1].张雪芳.以项目教学活动为载体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职业教育研究, 2008.10.

[2].孔庆涛.行为引导教学法及其在项目教学中的应用.职业教育研究, 2008.7.

[3].姜大源.职业教育教育思想的适配说.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年 (34) .

[4].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2月.

《网络编程技术》课程论文 篇2

1当前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存的问题

1.1构建网络实训室成本高

常规网络实验室需要配备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所使用的网络设备一般会选用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厂商,如思科、华三、锐捷等。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IDS、IPS、SAN网络存储等这些网络设备厂商由于竞争压力以及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设备的更新非常快。实训室需要每隔3-4年更新网络设备。客观上造成网络实训室建设成本过高。

1.2网络实训室利用率不高

一般网络实训室都仅仅是采购几台样机,学生以分组实验的方式进行实践使用。实训室并不能保证每个学生人手一台设备,学生的实训实践效果会打一个大大的折扣,实际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在日常的实训操作过程中,频繁对设备进行通电、插拔等操作,也会加速设备的损耗。设备一旦损坏,将严重影响教学。再加上网络实训室只能为计算机网络专业所使用,综合利用率非常低。综上所述,为了减低网络实训室建设成本,充分提高实训室的利用率,提升实践教学的效果,可以考虑引入网络模拟器等虚拟仿真技术构建虚拟网络实验室,改进网络实验教学。

2虚拟仿真技术

2.1虚拟仿真技术概念

IBM对虚拟化作出了定义,“虚拟化是资源的逻辑表示,可以是各种硬件资源,也可以是各种软件环境,如网络虚拟化、桌面虚拟化”。仿真技术主要是应用于网络协议的构建,计算机是仿真技术主要的工具和载体。综合运用虚拟化和仿真技术,可以称为虚拟仿真技术,是用计算机创建一个可视化实验操作环境,通过操作这些虚拟实验仪器或设备,即可进行各种实验,达到与真实实验相一致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2.2虚拟仿真软件

(1)网络仿真软件比较常用的网络仿真软件有BosonNetSim、PacketTracer、RouterSim等。RouterSim是完全按照CCNA的实验设计的,非常适合学习CCNA的实验内容。最大的不足是RouterSim仅局限于实验,不能自定义网络拓扑结构。PacketTracer是Cisco公司设计的产品,对Cisco公司自身的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兼容性最好。BosonNetSim由网络拓扑设计器和网络仿真模拟组成。BosonNetSim可以模拟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并可自定义网络拓扑结构,可以模拟局域网环境以及广域网环境。BosonNetSim软件对PC运行环境要求不高,实验环境的配置较为简单,适合要求不高的实验场合。

(2)虚拟主机及云桌面VMware和VirtualPC是当前使用率非常高的两款虚拟主机软件,能在真实的物理主机上运行多个虚拟主机,并安装Windows/Linux等多种类型的操作系统。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桌面虚拟化,将计算机终端系统(也称作桌面)进行虚拟化,可以通过任何设备,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通过网络访问桌面系统。

3应用虚拟仿真技术改进网络实验教学

3.1构建虚拟网络实训室

使用普通机房就可以构建网络实训室,并不需要专门的网络实训室。普通机房中每台学生机都安装网络仿真软件(如BosonNetSim)及虚拟化软件(如VMware)。通过BosonNetSim的模拟能力,能仿真模拟教学中所用到的常见的网络交换设备,如路由器、防火墙、交换机等。利用BosonNetSim灵活搭建各种网络结构,并模拟网络故障,可进行便捷快速部署,节省人力及硬件环境,为网络实验教学节省额外的环境部署时间。在学生物理机上安装虚拟主机软件(如VMware),虚拟多个主机并安装所需的操作系统。这样可以大大节省物理主机的数量,而且可以快速激活实训所需的操作系统,进行网络实验,提高网络实践的效果。

3.2设计实训任务,开展实训教学

教师可以设置众多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都是基于实际问题而设立,把学生置身于真实场景中,学生需要独立解决工作任务。在任务教学中,学生需要了解真实场景的需求,在网络仿真软件中绘制相应的网络拓补结构图,部署相应的防火墙、路由器、交换机、主机等网络设备,配置各网络设备的IP、链路、路由、网络协议等,搭建模拟实验环境。通过对网络的反复配置、试验和分析,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网络技术,巩固知识和提高水平。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入下一个递进的任务,实施分层教学,充分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基础,利用BosonNetSim或RouterSim开展CCNA、CCNP认证考试训练。这些试验包内置了进行CCNA、CCNP所需的进阶实验,教师通过软件的实验导航器可以有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实验练习,为学生将来进行思科认证考试提供一个平台。作为一个网络管理员,要使网络保持平稳运行,还必须及时排除故障,这需要非常丰富的经验。这就要求日常教学中,学生不能仅仅照着葫芦画瓢,还应能排除网络故障。教师在模拟器的帮助下,可以设置一些网络故障点并以记录配置形式保存后打包发给学生,让学生分析,边做边学,积累排除故障的经验。

3.3应用虚拟桌面实现随时随地进行网络实训

当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建设新一代、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虚拟机房。在虚拟机房中,学生机不再是物理机,而仅仅是一个终端。各个终端通过网络连接至中心主机,对应中心主机内的各个主机实例。学生可在普通PC端,甚至移动端,安装客户端,实现连接至中心主机的虚拟桌面,可以像操作本地物理机一样操作云端主机。云端主机装有网络实验所需的所有仿真软件及环境,可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网络实验操作,打破传统网络实验室的时空和人力限制,更好地提升实训教学效果。

4结束语

《网络编程技术》课程论文 篇3

关键词:综合布线;教学方法;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06-0182-01

《网络综合布线技术与工程》课程紧密结合工程实践,针对岗位要求,以真实项目为导向,将典型工作任务分解为具体能力,通过理论讲授与实训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带领学生完成网络综合布线工程中主要的工作内容。课程建设是一个不断丰富和提升的过程,应当根据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不断推动课程内容与形式的发展。

一、教学内容的设计

《网络综合布线技术与工程》是一门实践课与理论课紧密结合的课程,在教学内容设计上有效的做好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学时分配,其内容上主要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是理论课授课阶段,通过课堂教学和现场教学完成,使学生掌握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的基础知识,它包括了网络系统结构和综合布线系统结构,综合布线产品,综合布线的相关标准,综合布线设计方式和规范,综合布线系统安装规范和技术,综合布线从设计到施工安装到测试验收的工作流程。

第二是实践教学阶段,通过在实验室动手操作完成,使学生得到操作技能的基本训练。包括参观综合布线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图和布线图的绘制,双绞线跳线制作与测试,数据和信息模块的端接,机柜安装与线缆管理,配线架端接,常用布线工具的使用,光纤熔接与端接,铜缆光缆的测试。

第三是工程项目教学阶段。通过实际工程项目的引入,按照施工企业的组织模式和管理模式来运行,在学生中产生各职能部门负责人,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在实际工程中如何处理、解决问题,把理论内容有效的与工程项目结合在一起,加深理解、巩固课堂所学内容,使同学们掌握布线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技术的教学要求,实现了课堂教学与职场岗位间的“零距离对接”。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为培养学生网络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施工管理、测试与运行维护岗位职业能力,实现与企业岗位工作“零距离对接”,本课程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设计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第一节课上,将学生分成若干组,一般3-4个人一组。首先提出问题,引出本次课要做的项目,然后将任务布置下去。同时,给学生讲授一些相关的基础知识,让学生带着问题和目的自主来听课。然后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查找相关资料,设计方案,完成项目,最后撰写项目报告并答辩。在整个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对学生的设计学习过程进行监控、验收评价设计项目、对共性问题进行总结和归纳、展示和点评优秀作品。在此过程中,学生对课程的知识和应用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得到有效的锻炼,并积累项目方案设计经验。整个教学主要围绕着这一方法进行。

(二)案例法:教学中根据所讲授的内容尽量选择有代表性、实用性的案例来进行分析讲评,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参与讨论,教师起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问题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学习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知道所学习的知识在实际工程中可用在那些方面。这种教学方法旨在从特殊到一般,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能力。在教学中采用案例分析,可以让学生结合熟悉的各种设备的故障检修方法。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更有兴趣,相应的对内容的理解就更为深刻。

(三)直观教学法:通过电子教案、电子课件、动画演示、投影、录像、图片等现在教育技术手段展开理论教学,将复杂的原理用简单的、感性的方法展现出来,并选取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讲解,有效地使难以理解的概念简单化、形象化,充分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四)讨论交流法:课程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将网络与综合布线工程中关键性或不确定性的技术问题拿出与学生讨论,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给学生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知识、集体解决问题。

(五)激励教学法:实训过程中,经常采用小组之间竞赛的方法,竞赛的结果记入形成性考核成绩。鼓励团队合作精神和培养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做”三位一体教学法: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都广泛常采用这种方法,即边教边学,边学边做,边讲解边实践的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的直观性,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达到了教学做合一,无论是理论学习,还是操作能力训练都收到很好效果。

在教学方法采用多种形式的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老师与学生角色互换、学生上讲台与老师一起讲、企业工程师讲授等形式,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单向灌输为师生良性互动。既传授了知识又教会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独自思考的方法。

三、在教学上,建立的过程考核的方法,注重对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的方面的考核

根据课程的特点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考核;考核以能力考核为核心,综合考核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方法能力、职业素质、团队合作等方面。课程的教学评价采用学生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效果评价。

教学评价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对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能力的评价。(2)对学生劳动过程组织能力适当评价。(3)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及职业道德进行评价。

(一)学习过程评价:学生是否完成了活动任务,有无抄袭现象发生,是否及时完成了作业,对学生应具备的能力要定期检查,可以采用提问、撰写分析报告等形式。

《网络设备互联技术》课程浅析 篇4

《网络互联技术》是计算机课程体系中实践性强、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的、面向社会实际需求的应用型课程,其主要研究对象是防火墙、交换机、路由器等核心网络设备。网络核心设备的工作原理和配置技术是网络专业学生和从业管理者必须具备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因此,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将知识体系很好的贯彻到实践教学中去,是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和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1《网络设备互联技术》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针对学科的新发展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要求,笔者结合我校学生教学中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实践教学的改革与调整。对于践行实践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更新实践考核体系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并很好地实施到网络互联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去,提高了教学效果,学生普遍反映良好。

当前,很多高校都开设了计算机网络相关课程体系。计算机是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操作性强、实践性强的学科。学生要学好计算机网络相关课程,除了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程序设计的知识技能外,还必须很好的掌握网络软硬件设备的组装、调试、运行和管理等方面的技能。所有高校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中建立了若干个计算机实验机房,在程序设学生的学习需求,但高校中很少能建立专业的网络设备互联技术实验室,学生在计算机网络相关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很难适应复杂的软硬件设备的教学全流程,不能够较好的完成计算机网络相关课程中网络搭建和运行的相关实验,达不到教学内容的需求。学生在毕业后完成学业,走上工作岗位后,需要经过很长的一段岗前培训,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网络设备互联技术》课程也往往受到实验条件的限制,理论与实践较难以进行结合,教学效果比较差。因此,要在教材更新、实践教学改革、师资等方面进行相关的调整,解决好突出的矛盾问题。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加大《网络设备互联技术》的课程体系建设。

2《网络设备互联技术》课程建设

2.1 师资队伍建设

在高校的教学过程总,要着重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网络设备互联技术》课程的相关体系需要教师掌握深厚的理论知识,又要很好的动手能力和项目解决能力,在网络课程的实践过程中,带领学生解决相关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近双师型的培养卓有成效,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不断的充实和解决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在师资队伍的建设过程中,要内部挖潜,将相关教研室的教师组织起来,经常以项目为引导,不断加强学习和研讨,并和主要的网络设备企业充分开展合作,让教师取得NCNE、CCNP等认证资格证书,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另外,引进高技术人才,改善教师年龄结构和教学层次,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科研局面。

2.2 教材建设

本课程教材建设分两个方面:理论教材建设和实验教材建设。在理论教材中,尽量选用在高校中应用较为广泛,口碑较好的教材。在《网络设备互联技术》课程的实验教材中,可以参照NCNE、CCNA、CCNP等教材的精华部分,通过和本校教学实际情况的结合,进行适当的删减和调整,编成讲义,在实践项目的教学过程总通过教学和反馈情况不断的修正和完善,对实验教材不断地进行版本的微调和更新。

2.3 课程内容设置

学生在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取决于合理的课程内容设置。理论课的内容中交换技术、路由技术、TCP/IP协议技术、局域网技术、广域网技术、网络技术、访问控制列表、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等知识点应该较好的贯彻在教学中。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该能够设计、安装、配置、维护和管理各种网络设备,进行大规模、跨地域复杂的网络技能和相关的理论知识的实践。

2.4 实践教学改革

1)创新实践教学内容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能充分调动起来。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这不利于培养创新型的人才。此时,需要创新实践教学内容,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实验报告的方法,通过教学实践的反馈,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编写适合学生学习情况的实验教材。计算机知识更新快,实践教学也应具有同步的内容和新的知识,因此,每次对实验内容作一次修订,都可以使实践教学内容不断更新,不断适应新的教学要求,研究实验报告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使之适应互联网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

2)改进实践教学方法

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依赖于创新和实践教学内容。将实践教学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动手实验的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教学应该目的明确,内容简洁、操作简单。要把重点放在实验的关键点上,并留有很多问题,让学生做实验,然后在实验中解决问题。

3)改革课程实践考核方案

网络互联技术实验是教学实践中的重要环节,是教学过程中的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方式,实践教学的好坏是检验学生动手能力、知识掌握和运用的重要形式,是检验综合能力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在网络互联技术实验中,应该对实验课的全流程进行量化和评估,将理论知识很好的融入到实践教学中去,通过良好的实践评估体系,充分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和水平。因此,对网络互联技术实验的考试进行了改革,减少考核当中的主观因素,将考核结果分成两个主要部分,即通常的考试成绩和实验报告结果。前者占30%,后者占70%。通常的考核结果主要包括迟到早退率、实验完成程度、实验过程中基本操作技能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态度能力,操作规范化,按照评估体系的要求进行量化打分,分成优、良、中、差四个等级。实验报告的主要内容是检查报告的内容,无论是操作标准,是否有实验接线图,是否有完整的实验分析,是否存在抄袭现象,是否按时交付实验报告等。实践证明,该方法能客观地反映教学和学习的情况,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实验技能,并能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实践教学改革,既让学生学到了理论知识,而且加强了实践能力的培养,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计算机网络是一种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新技术。它已成为信息技术领域中最流行的技术之一。因此,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网络技术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经验,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2.5 与前导、后续课程的关联

在开设这门课程之前,我们应该完成计算机网络理论课程的教学。后续课程可以在此课程的基础上进行大项目和复杂项目的教学实践。高职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设置所有课程面向特定的就业群体,而学生在未来工作中的零距离接触,对实验课的要求也比较多,而课程内容要跟上市场的需求,与时俱进。

3 结论

计算机专业是与时俱进、与实践能力联系紧密的学科。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内容也在不断变化。当前,企事业单位对于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因此,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吸收新技术的最新成果,不断地融入到教学中来,及时反应到教学内容、教材的更新和教学手段中。在课堂授课的讲授中,将大的信息量在一节课的时间内把知识点讲通,讲透,使理论教学的作用得到直接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能准确、科学地解释书本知识,而且要结合一些最新的信息和最新的技术成果,以及互联网行业和网络事业的发展,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有好处。在《网络设备互联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了良好的应用型人才。

摘要:《网络互联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课程,实践证明,加强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对加强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意义重大。因此,必须加大课程改革的力度。该文从《网络设备互联技术》课程的现实条件、体系建设、实践教学内容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出发,从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对网络互联技术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结合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网络设备互联,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马新年.对高职院校“网络技术实验”课程建设的思考[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57-59.

[2]杨玉梅.对《网络互联技术》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3]彭祺,赵怀明,张丽玲.高职院校网络实训基地的改革与建设研究[J].科技广场,2009(12).

[4]龚涛,万钢.网络互联技术实验室建设的实践与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5).

[5]周宓.专升本计算机专业《网络互联技术》课程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8).

[6]秦秀花,石幸地.浅谈网络互联技术[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8).

[7]李新宇.校园微博应用探析[J].科技信息,2011(32).

[8]杨倩晨.仿真模拟软件在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以Packet Tracer在《网络互联技术》课程中的应用为例[J].科技信息,2010(16).

[9]徐翔.基于建构主义的网络互联技术课程教学改革[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0(2).

[10]闫海英,高燕,王晓喃.案例教学法在网络互联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时代,2013(3).

网络安全技术课程论文 篇5

目:

网络黑客 院

(部):

商学院 专

业:

电子商务 班

级:

名:

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网 络 黑 客

摘要:随着网络在人们生活与工作的各方面使用的日益普遍,网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一 个被人们强烈关注的热点。而其中黑客攻击所造成的安全问题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本文将介绍有关黑客使用的手段,造成的威胁与应对的方法。随着网络在人们生活与工作的各方面使用的日益普遍,网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一 个被人们强烈关注的热点。而其中黑客攻击所造成的安全问题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本文将介绍有关黑客使用的手段,造成的威胁与应对的方法。关键词:网络安全,黑客技术,黑客,病毒,防火墙。

一、网络安全的定义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网络安全包含网络设备安全、网络信息安全、网络软件安全。从广义来说,凡是涉及到网络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都是网络安全的研究领域。网络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学、数论、信息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二、黑客技术

2.1定义

黑客是英文“Hacker”的英文译音,它起源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计算机实验室中。早期黑客只是利用自己的智慧和特殊的技术,揭露软件和网络系统中的漏洞,以便让制造商和网络管理人员及时修补。然而,当互联网以远比人们预料快的多的速度发展的时候,黑客原有的“揭露漏洞,不进 行破坏,帮助完善系统”的信条已发生了变异,现代的黑客已经分化为三类,一是初级黑客, 这些人一般没有特殊的企图,只是出于好奇心,追求刺激,试探性地对网络进行攻击;二是 高水平黑客,这些人出于利益的驱动,为达到一定的目的,有针对性地对网络进行攻击;三 是职业黑客,这些人其本身可能就是恐怖分子,经济或政治间谍等,由于他们的水平极高, 攻击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因而造成的损失也最大。总之,从发展趋势看,黑客正在不断地走向系统化,组织化和年轻化。

2.2中国黑客的现状

如今国内黑客站点门派繁多,但整体素质不如人意,有的甚至低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叫法不一,很不正规。(2)技术功底薄弱,夸大作风。

(3)内容粗制滥造,应付了事,原创作品少,且相互抄袭。曾有某篇文章说,中国的黑客一代不如一代。

(4)效率低,更新少,可读性差,界面杂乱。有些站点很少更新,死链接,打不开,站点杂乱,经常有死链接,作品抄袭。

(5)整体技术水平不高,研究层次级别低。(6)缺少一个统一协调中国黑客界行动发展的组织。2.3黑客的危害

由于成为黑客并实施黑客攻击越来越容易,因此黑客攻击的事件越来越多,造成的危害也就越来越严重,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2.31 充当政治工具

近年来,黑客活动开始染上政治色彩,用非法入侵到国防,政府等一些机密信息系统,盗取国家的军 事和政治情报等做法危害国家安全。

2.32 用于战争

通过网络,利用黑客手段侵入敌方信息系统,获取军事信息,发布假信息,病毒,扰乱对 方系统等等。

2.33非法侵入他人的系统,获取个人隐私获得信息以便利用其进行敲诈,勒索或损害他人的名誉,炸毁电子邮箱,使系统瘫痪等。

三、黑客的攻击原理

3.1 拒绝服务攻击。拒绝服务攻击是一种利用 TCP/IP 协议的弱点和系统存在的漏洞,对网络设备进行攻击的行为。它以消耗网络带宽和系统资源为目的,对网络服务器发送大量“请求”信息,造成网络或服务器系统不堪重负,致使系统瘫痪而无法提供正常的网络服务。

3.2 恶意程序攻击

利用一些特殊的数据包传送给目标主机,使其做出相对应的响应,由于每种操作系统的响应时间和方式都是不一样的,黑客利用这种特征把得到的结果与准备好的数据库中的资料相对照,从中便可轻而易举地判断出目标主机操作系统所用的版本及其他相关信息, 尤其是对于某些系统,互联网上已发布了其安全漏洞所在,但用户由于不懂或一时疏忽未下载并安装网上发布 的该系统的“补丁”程序,那么黑客就可以自己编写一段程序进入到该系统进行破坏.还有一些黑客准备了后门程序, 即进入到目标系统后为方便下一次入侵而安装在被攻击计算机系统 内的一些程序,为该计算机埋下了无穷无尽的隐患,给用户造成了不可预测的损失。

3.3 欺骗攻击

每一台计算机都有一个IP 地址,登录时服务器可以根据这个IP 地址来判断来访者的身份。TCP/IP 协议是用 IP 地址来作为网络节点的惟一标识,因此攻击者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直接修改节点的 IP地 3

址,冒充某个可信节点的IP地址进行攻击,欺骗攻击就是一种利用假IP 地址骗取服务器的信任,实现非法登录的入侵方法。

3.4 对用户名和密码进行攻击。此种攻击方式大致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对源代码的攻击,对于网站来说,由于ASP的方便易用,越来越多的网站后台程序都使用ASP脚本语言。但是,由于ASP本身存在一些 安全漏洞,稍不小心就会给黑客提供可乘之机。第二种攻击的方法就是监听,用户输入的密码需要从用户端传送到服务器端进行系统对其的校验,黑客能在两端之间进行数据监听。一般系统在传送密码时都进行了加密处理, 即黑客所得到的数据中不会存在明文的密码, 因此, 这种手法一般运用于局域网,一旦成功,攻击者将会得到很大的操作权益。第三是解密,就是使用穷举法对已知用户名的密码进行解密。这种解密软件对尝试所有可能字符所组成的密码。这种方法十分耗时,但在密码设置简单的情况下却比较容易得手。

四、防范措施

4.1提高安全意识

(1)不要随意打开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及文件,不要随便运行不太了解的人给你的程序,比如“特洛伊”类黑客程序就需要骗你运行。

(2)避免从Internet下载不知名的软件、游戏程序。即使从知名的网站下载的软件也要及时用最新的病毒和木马查杀软件对软件和系统进行扫描。

(3)密码设置尽可能使用字母数字混排,单纯的英文或者数字很容易穷举。将常用的密码设置为不同,防止被人查出一个,连带到重要密码。重要密码最好经常更换。

(4)及时下载安装系统补丁程序。

(5)不随便运行黑客程序,不少这类程序运行时会发出你的个人信息。

(6)在支持HTML的BBS上,如发现提交警告,先看源代码,很可能是骗取密码的陷阱。

4.2 使用防毒、防黑等防火墙软件

(1)防火墙是一个用以阻止网络中的黑客访问某个机构网络的屏障,也可称之为控制进/出两个方向通信的门槛。在网络边界上通过建立起来的相应网络通信监控系统来隔离内部和外部网络,以阻档外部网络的侵入。

(2)防火墙的主要功能包括

1)、检查所有从外部网络进入内部网络的数据包;

2)、检查所有从内部网络流出到外部网络的数据包。

3)、执行安全策略,限制所有不符合安全策略要求的数据包通过。

4)、具有防攻击能力,保证自身的安全性的能力。(3)防火墙具有以下优点:

1)、防火墙对企业内部网实现了集中地安全管理,可以强化网络安全策略,比分散的主机管理更经济易行。2)、防火墙能防止非授权用户进入内部网络。3)、防火墙可以方便地监视网络安全性并报警。

4)、可以作为部署网络地址转换的地点,利用NAT技术,可以缓解地址空间的短缺,隐藏内部网的结构。

5)、由于所有的访问都经过防火墙,防火墙是审计和记录网络访问和使用的最佳地方。

五、越来越不对称的威胁

Internet上的安全是相互依赖的。每个Internet系统遭受攻击的可能性取决于连接到全球Internet上的其他系统的安全状态。由于攻击技术的进步,一个攻击者可以比较容易地利用分布式系统,对一个受害者发动破坏性的攻击。随着部署自动化程度和攻击工具管理技巧的提高,威胁的不对称性将继续增加。

总结

互联网开辟了一个新的世界,它的出现和发展如此之快,远远超出了专家的预测,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随意性,虚拟性,方便性在给人类提供了资源共享的有利条件和新的通信方式,给人们带来了一个新的创造,展示和实现自我的虚拟世界,也带来了负面影响。人们经常使用的操作系统和互联网的 TCP/IP 协议有着许多安全漏洞,使得黑客攻击互联网成为 可能.当然,黑客攻击事件的增多,破坏性增大,有系统本身不安全的因素,安全技术滞后 的因素,但同时,人的因素不容忽视。应该让所有网民知道互联网是不安全的,使网民建立 起安全防范意识,并且使其懂得保护安全,防范黑客和病毒的最基本方法,比如怎样设置一个相对安全的密码,怎样利用大众软件中一些安全设置,像 windows,outlook 等,怎样防范病毒以及使用杀毒软件等等,不要让那些因为网民对安全的无知和不警惕,但实际非常容 易避免的不安全事件发生。拒绝黑客,保障互联网的安全,需要定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和管理制度对黑客的犯罪的严厉打击。

参考文献

[1] 蔡立军.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第二版

[2] 孙华国.浅析网络黑客.中国科技信息报,2005

[3] Jerry Lee Ford Z.个人防火墙.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浅析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思考 篇6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实验教学;教学模式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生长起来的一个新的科学技术领域, 计算机网络也成为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开设的核心课程之一, 计算机网络课程在整个学科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意义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但是, 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着教学内容与现实的脱离、教学模式不适应课程特点、实验教学环节薄弱等方面的问题。因此, 对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目前计算机网络教学过程中的存在的一些问题

1.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的矛盾

传统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活动中, 多以OSI参考模型为基础, 讲述网络层次结构、协议和计算机网络原理, 而目前广泛应用的则是TCP/IP网络协议。这样在计算机网络领域中存在着理论内容与实际应用的矛盾, 即在理论方面的OSI/RM的七层协议和实际广泛应用的TCP/IP协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将学到的抽象理论知识与实际网络应用联系起来。

2.教学模式不合理

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是教师教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靠机械地重复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片面强调理论知识的灌输,在不同程度上压抑和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扩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知识体系结构陈旧.跟不上网络技术的发展

目前绝大部分的教材内容陈旧,不符合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要求,学生难以接受到较新的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知识与技术。同时教师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教师对计算机网络方面新知识、新设备缺乏必要的学习和了解,专业知识、教学观念和手段落后于技术的发展,这导致学生难以接触到较新的网络知识与软件,所学知识滞后于社会的需求,导致计算机网络教学水平难以达到教学目标。

4.实验教学环节薄弱

对计算机网络实验的认识不足。一直以来, 人们观念中的计算机网络实验主要是验证性实验, 实验课依附于理论教学, 实验内容不系统, 随意性大, 形式松散, 结果使学生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 不少学生修完了课程, 拿到了高分, 但对于计算机网络的理论知识认识并不深刻, 尤其在实际应用中不能学以致用。

二、计算机网络教学改进探讨

1.参考先进的课程教学模式

《计算机网络技术》被列为计算机专业和信息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之一,其教学目标是培养未来的网络设计人员和高级治理、维护人员。创建一种学生可以向教师提出问题和提交作业,教师也可以在线为学生答疑和批改作业的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自主性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传送电子化作业提供了条件。

教学模式方面,以”教”为中心的”网络体系结构”,这一章的内容理论性很强,可以以生活中常见的快递这一事例类比讲解。在讲TCP 协议中,可以以平常的邮件传送事例教学。在以”学”为中心的Internet 应用方面,可以穿插请学生演示讲解,这样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和敢于展示自我的能力,又体现高等院校的培养理念。

2.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整个模式结构中总是起到导学的作用,教师的作用就是尽量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方向,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网上协作学习、上机练习,最后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评讲,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中应当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如OSI 模型中的数据流是本课的关键点,可以制作或下载多媒体教学资源,将抽象内容,形象直观地表示出来。在网络互连内容上,可采用虚拟实验软件,进行教学演示。如果能够开发网上学习系统,充分利用网上资源教学进行教学,则效果会更好。

3.创设情境

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计算机网络课程虽然都是围绕网络在进行介绍,但是课程内容概念比较多,抽象的介绍往往达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作为教师结合计算机网络知识结合实际就是很重要工作了,整个教材的内容实际上可以以网络体系结构为框架进行展开。教学中直接给学生一个概念可能是晦涩难懂的,因此需要在教学中设计一些情景将抽象的框架结构,变成学生脑海的印象和日常中相似的情境。

4.增强网络实验室的建设

实验室应有课程专用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工作站等硬件设备,以及合适的模拟实验软件、网络治理软件及不同的操作系统软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大屏幕投影、网络等先进的教育手段代替传统的粉笔和黑板,提高教学质量,建设校园网教育信息系统,全面实现学校教育技术现代化,方便教育信息的获取。通过Internet网,扩大教育信息交流。建立校园网信息系统为学校多媒体课件制作、管理、点播演示、学习、练习、考试和评价的各个教学环节提供了理想的网络信息环境。

5.考核方式上改革

建立科学、严格的课程质量控制措施。在质量监控中主要实施两个对象(学生、教师)的监控。在考核方法,建议加大过程考核,项目考核,减少期末考试份量,重在平时,重在整个教学过程,这可以改进我们的整体教学效果。调整试卷中考题的类型和分值,使课程的教学与治理规范化,知识条理化;采取课程的最终成绩由期末、实验课分数合成的办法,治理课堂教学和实验环节,如根据学生情况灵活采分,如课程设计成绩优异的学生可以免除笔试。除笔试外,还采取机试综合大作业、小组课题设计等考试形式,客观地反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把握程度。

6.实习教学扩充课堂教学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新的计算机网络概念、原理、应用不断出现,单靠书本知识远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除了结合教师科研给学生介绍本课程的前沿知识外,还需在教学中增加实习环节,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将课堂知识外延,扩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三、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融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的交叉学科, 是一门理论性、系统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另外新的技术不断涌现。在这种情况下, 如何搞好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为社会培养出既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 又具有较高的分析、设计、开发、管理与应用开发技能的网络人才,是一个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博.计算机网络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2]于鹏,丁喜纲.计算机网络技术项目化教程(计算机网络管理员级).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3]向胜军.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分类教学法.计算机教育,2011

《网络编程技术》课程论文 篇7

1 综合布线课程教学目前状况

由于网络综合布线课程教学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这与当前我国职业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教学目标吻合程度较高,因此,该专业多出现在职业院校中。该专业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熟练掌握国标、欧标、美标和国家规范,并对目前楼宇建设中应用较为普遍的综合布线材料与品牌有所了解,在综合布线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和检测等方面具备扎实的理论与实践操作能力,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但是,从当前该课程教学现状来看,教师的教学方式已经严重脱离实际工程需求,加之于缺乏相应实验器材等因素的影响,使本专业教学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学生对教师枯燥、无趣的教学方式甚至产生厌烦心理,无法形成本专业学习兴趣,学生对该课程没有兴趣,自然不会积极主动的参加到本专业的教学当中,最后,当学生走向社会,参加实际工作时,让用人单位觉得学生技能不够扎实,与用人单位实际要求不相符合,而学生也确实不了解当前工程中的实际操作要求。

2 参考企事业人才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决定职业教育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培养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人才。《网络综合布线技术》教学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造成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不强,经过详细的分析与研究,本专业教学应与其未来的岗位需求相适应,目前本专业对应的企业岗位需求有 :综合布线领域项目经理、布线工程师和工程监理、布线工程设计、管线施工、线缆安装、测试验收等岗位。学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与相关企业进行深入合作,利用企业中的技术设备、企业环境及技术人员等,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学习环境,而企业也可以直接从学校获得适应企业发展真正需要的人才,在此基础上,学校制定与企业发展相一致的实训方案、实训目标、素质目标,着眼点和终极培养目标设立在满足企事业岗位职能需求上,使学生在掌握相应的知识技术基础上,从职业规化角度为学生奠定就业基础。

3 优化教学手段

通过与企业的交流,与行业进行对接,企业对职业学校学生实际操作技能水平的要求,不仅仅是其能够准确把握综合布线的设计理念,还对学生的其他论述知识点在项目实训中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求教师能够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的创新,因此,笔者认为应对该课程的教学方式做下方向的调整。

以具体的项目为学习目标,开展项目驱动方式教学。将要讲授的知识放在项目模块中,学生通过讨论需完成的任务,明确其中有关的知识点,最终建立所学知识系统。项目教学具体包括以下几个环 :

(1)创设情境,也就是说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与现实情况相似的环境,让学生能够有一种亲临现场的感受。

(2)确定理由。在上述情境下,中心内容的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以教师的知识讲解为铺垫,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让学生去完成。

(3)自主学习,即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理由的有关线索,让学生自主完成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并非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如何解决,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协作学习。通过讨论、交流,实现不同观点的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理由的理解。

(5)效果评价,即教师通过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分析与观察,总结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总结归纳出共性理由,并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

4 加强校企合作,完善实训系统建设

由于网络综合布线设备和技术处于不断更新的过程中,学校虽投资建设了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但是其实验室建设并不容易很快实现技术设备的更新,在资金筹措方面存在一定困难,同时也不能为此造成重复建设而出现资源的浪费情况。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加强校企合作的方式,把企业引进校园、让项目走进课堂,努力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减少教学和企业经营的成本,同时还可以提高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另外在校内抓住学校发展的机会,带领学生参与学校网络与机房建设,通过校内的实践让学生体验网络综合布线的相关知识。

5 总结与反思

《网络编程技术》课程论文 篇8

物联网是一个动态的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它具有基于标准和互操作通信协议的自组织能力,其中物理的和虚拟的“物”具有身份标识、物理属性、虚拟的特性和智能的接口,并与信息网络无缝整合[1]。其用途遍及智能交通、智能电力、仓储物流、家居安防、智能消防、公共安全、环境监测、商品市场、工业监控等多个领域。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

作为一门新兴技术,物联网涵盖了诸多学科的知识,被称为第三信息技术的革命性创新。2010 年3 月,教育部发布《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申报和审批工作的通知》,全国有数百所大学申报了物联网或传感网专业,我校于2011 年被教育部审批通过设置物联网专业。

物联网工程专业基本的课程大致涉及两部分的内容:一部分是计算机学科的基础课程,另一部分是体现出物联网工程专业特点的专业课[2]。“传感技术及网络”就是属于我校物联网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主要讲授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相关知识,安排在大二下学期讲授。经过几年的积累,对该课程教学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是作为新开专业的一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也不少,如何激发学生对物联网专业的兴趣,让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有所收获,成为本课程教学改革探索急需解决的问题。

2“传感技术及网络”课程面临的挑战

(1)内容十分广泛,难度大

“传感技术及网络”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等多种技术交叉在一起的一门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关键技术:网络拓扑控制、网络协议、网络安全、时间同步、定位技术、数据融合、数据管理、无线通信技术、嵌入式操作系统等[3],如图2所示。

图2传感技术及网络关键技术

(2)实验环节课时少,造成学生对传感器网络理解不深

作为一门工程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纯理论的课堂教学是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尽管可以通过图文并茂的ppt和生动的讲解来弥补,但所谓百闻不如一做,所以如何设计实验环节,尽可能增加实验课时,做到“课程精,实验强”,是物联网工程专业建设成败的关键[2]29。

(3)实验设备不完善,标准不统一,开发环境多样化,给该课实验带来一定难度,如何制定既符合实验教学要求,又能最大限度发挥现有的师资力量,成为“传感技术及网络”实验课的一个探索性课题。

3 关于“传感技术及网络”课程改革的一些探索

上文分析了“传感技术及网络”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就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个方面做了以下改进的探索。

(1)由于传感技术及网络是一个新兴的研究热点,内容广泛,每个关键技术都可以展开作为一门课程来讲述,所以必须要结合系科师资的实际情况,对内容的进行选择,做到全面并有所侧重。根据我系实际情况,以及课时的安排,做出以下安排: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2学时;路由协议,6学时;MAC协议,4学时;拓扑控制,2学时;IEEE802.15.4标准,4学时;定位技术,6学时;时间同步,2学时;安全技术,2学时;数据管理,2学时;数据融合,4 学时;硬件平台,2 学时;Tiny OS操作系统,4 学时;应用系统介绍,2学时;专题交流,6学时,共计48学时。具体到课堂教学方法上,在讲解各章节内容时,要尽量结合实际的小例子,让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依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多媒体的应用应该图文并茂,绝非教材的翻版,应该紧跟当前科研的前沿,介绍无线传感器网络相关内容的最新进展,这对老师的科研要求是比较高的。

(2)传感技术及网络实验教学课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使用传感器节点如何构建一个网络,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一些小应用。笔者经过调研,采用了南京东大移动互联技术有限公司推出的Zigbee传感器网络实验箱,其硬件部分由一块控制器板和五块传感器板构成。Zigbee模块采用的是JENNIC公司生产的JN5139,该模块集成了射频组件和无线微控制器。开发平台提供了标准的UART接口以实现程序的下载和数据的传输。这组实验设备对于完成无线感器网络的数据采集、数据通信等已经足够,还提供了多组扩展性实验。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对于我校本门课程的实验部分一共安排了16 个学时(后续还将努力增加实验课时),我们安排如下:基于IEEE802.15.4 的无线单片机基本功能实验,4 学时;基于Zigbee的传感器网络数据采集实验,4学时;基于Zigbee的传感器网络控制实验,4 学时;基于Zigbee的数字型传感器扩展实验,4 学时。第一个实验属于整个实验体系的基础部分,目的是使学生熟悉并掌握无线传感器网开发实践经验,增加感性认识,促进对理论课中的知识体系的深入理解。后面三个实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深刻理解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原理、应用。通过这四个实验的训练,彻底改变学生们只会纸上谈兵的境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明显地提高教学成效。

4 总结

《网络编程技术》课程论文 篇9

1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和问题分析

1.1 职业技能教育的投入不足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已经进入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新时期,计算机网络技术也已经成为职业技能人才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但是就我国目前职业技能教育的现状来看职业技能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国家还没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投入机制,国家省、市事业单位对职业技能教育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也存在缺陷,对高等职业院校的拨款远远低于本科院校从而使各职业院校常常因为经费不足,而不能从教学设备和师资配备上进行改革和创新。最终导致职业技能教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所以我们应该重视职业院校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加大教育教学的投入。

1.2 职业技能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不足

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的教学发展,与师资力量成正相关关系,职业院校的老师普遍职业水平和技能有限,多毕业于普通高等院校,没有较强的职业技能,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很难培养出适应国家需要和社会需求的具备高技能的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这成为职业技能教育的又一大缺陷。

1.3 职业技能教育与社会需求对应分裂

职业技能教育最根本的职能就是为了向社会提供高技能,高素质的职业人才,但现今却存在着职业技能教育的定位与社会无法对接现象,我国职业技能教育的发展模式一般还较为传统,课程重复设置,分工不明的现象明显。同时也存在着对市场需求的把握不恰当等现象,职业院校与企业的深入合作程度不足,缺乏长期性和稳定性的就业保障机制从而造成学生学无所用,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的现象比比皆是。

2 如何优化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

2.1 加大职业技能教育投入

针对职业技能教育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国家应该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加大对职业技能教育的投入,引导职业技能教育健康有序的发展,充分发挥职业技能教育在社会经济、政治、教育等多方面的推动作用。同时要根据国家不同区域、不同行业培养高素质,高技术的人才。比如对于东部发达地区,对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需求较大,要充分利用这一地区的优势资源和企业设施来培养技术型人才。对于中西部地区,也不应该忽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投入,中西部地区作为职业基地空白较大更需要大量的技术型人才来填补。建议我们应该加大政府的直接投入,建立行之有效的行业规范体系,完善教育投资体制,拓宽教育投资渠道,建立以政府保障资金为主,多方面筹资的职业技能教育模式。

2.2 创新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实践

首先要优化课程设置,坚持“宽窄”相结合的战略方针,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的掌握网络知识,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并能够顾及计算机网络其它方面的各项技能,能用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容易掌握专业知识并在毕业后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其次,要有丰富的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主要是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如网络体系、设备、结构等问题。不仅要掌握纯理论的知识,也需要具备良好的网络实践能力。教师在教授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最后,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从传统教育模式来看,教学主要是以老师为主,学生是被动接受的一方,这样就容易造成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不高。所以应该采用多方面的教学手段,与学生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开展多方面的计算机网络实践互动。

2.3 注重实践,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习理论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进行社会实践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国家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也旨在通过学习使更多的人能够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所以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是职业技能型人才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首先需要国家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再者要完善职业技能教育的城乡发展一体发机制;建立统一且行之有效的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建立优良的职业技能人才奖励和津贴制度;提高技能型职业人才的工资水平;创造宽松的职业入职范围。其次国家应该注重职业技能师资水平的培养,引进不同地区的发展模式和实践经验以社会的不同需要。同时还要重视职业技能的考核方式,进行理论发展和具体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考试的多种功能,采用实践技能、项目策划、课程考核等多方面相结合。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适应不同岗位的需求,增加工作经验。

3 结语

总的来说,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作为职业技术课程的基础,在职业技能教育中起到了强大的支撑作用。我们应该总结现今职业技能教育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制定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完善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机制,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营造良好的计算机网络学习氛围。

摘要:职业技术院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是职业技术院校培养优秀的职业技能人才的基础课程,涉及到计算机软件、硬件、电子计算机等多个领域。开展职业技能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各界培养有能力的,能够掌握各方面技能的职业人才。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和普及,社会各行各业普遍都要通过计算机来进行日常的营运、管理等日常工作,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已经成为培养职业技能人才的基础。职业技术院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要根据时代的发展脉络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深入探索学科前沿,加强教学创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推动职业技能教育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

关键词:职业技能教育,计算机网络技术,现状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国华.论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的应用[D].浙江工业大学,2013

[2]刘善庭.职业学校《网络技术课》教学初探[J].教育管理,2009(4):63.

网络技术专业课程设计与探讨 篇10

关键词:网页设计,课程,建设

1 计算机网络技术岗位需求及人才培养状况

随着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 信息技术正逐步应用于我国国民经济及社会的各个领域, 从而产生了大量需要l T专业人员从事网站维护工程师、网络维护工程师、网络安全工程师、网络架构工程师、系统架构工程师、网络开发运营工程师等工作岗位。到2020 年, 网络技术人员的数量将达到60 ~ 100 万人, 未来的网络行业将成为中国的 “金领行业”。总体来说人才需求缺口很大。

自本世纪起, 我国开始启动IT人才的全国培训工程, 以适应和满足各行各业对此类人才的需求。网络技术人才的培养总体来说有三个层次: 企业单位的岗前培训、社会培训机构的中短期培训和学校专业教育。这三类人才培养各有特色。企业培训具有较强的业务针对性, 培训后能很快进入岗位角色, 但是覆盖面较小, 并不是所有企业都愿意承担培训的负担, 他们更倾向于使用成手。而社会培训由于其能够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培训方案、内容以及极具个性化的服务而很受企业和学员的欢迎。但是由于其规模比较小且费用相对较高, 通常也只能解决一部分人才供应问题。大量人才来源于学校的专业教育培养, 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人才多是从事理论研究的人才, 而数量庞大的基层网络技术人才则由以培养 “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高专院校来培养。

2 课程作用

课程的作用, 我们从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和课程实施中进行整体分析。

2. 1 学生职业能力分析与培养

通过系列实践专家研讨会和行业、企业的调研, 对网络技术专业职业岗位工作进行整体化的分析与描述, 明确了主要就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 完成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专业课程开发。

( 1) 主要就业岗位与典型工作任务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以下职业岗位群: “网络工程与管理”岗位- 能承担计算机网络组建、计算机网络维护、计算机网络应用等工作的网络组建、系统集成、网络管理技术人员。网站建设与维护岗位能承担网页设计制作、网站开发建设等工作的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站开发与维护技术人员。为满足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与工作过程相关的一定的基础知识; 具有完成网络工程与管理、网站建设与维护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专业技术知识与专业技能; 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实践专家研讨会, 典型工作任务的确认, 明确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的建设。

( 2) 课程职业能力标准

职业能力是从事一门或若干相近职业所必备的本领, 从能力所涉及的内容范围来看, 可分为专业能力、专业素质、综合能力。专业能力、专业素质是职业业务范围内的能力, 而综合能力是跨职业的人性能力。

根据实践专家研讨会对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分析, 形成了网络技术专业课程职业能力标准。

2.2专业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1) 教学方法改革

主要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改革的重点是: 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的原则, 充分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 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 能力也得到相应的发展。针对学生的特点, 教师利用课堂教学, 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以改过去那种教师课堂 “满堂灌”, 学生被动听讲教学方法, 尽量做到课堂的师生互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观能动性, 活跃课堂气氛, 便于学生的积极参与, 尽量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 2) 教学计划改革

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专用上机时间, 对学生布置大型的网页设计作业, 实训周结束时, 对每个学生的网页逐一演示, 老师进行点评。学生根据作业撰写上机报告书。实践证明, 有助于帮助学生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 大幅提高上机操作的熟练程度。

在教学手段上, 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多媒体设备。所有教师上课都备有课件, 使课堂上的教学显得生动有趣。特别是在利用课件教学的过程中, 可以加强实例教学, 例: 在课件的教学过程中, 可以在课件中增加实例图形, 便于学生接受所学的知识, 特别是能做到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便于学生的活学活用, 尽量使学生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3 课程的特色与创新点

本课程的特色与创新点 ( 在课程建设、课程改革和课程教学上的突破及独创性成果, 对同类课程建设具有积极引导意义和实际借鉴作用。根据高职高专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指导方针, 合理整合了课程的知识体系和技能结构, 全面引入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和项目案例教学法, 统一了教学大纲、实践大纲、教学计划、教案和实验实训资料, 并对教学质量评价方式进行了改革, 引入了基于技能考核的过程质量评价方法,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技能的积极性, 教学质量获得了显著的提升。

3. 1 应用逻辑框架法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基本范式

在国内, 首次将其他领域使用较多的逻辑框架法应用到课程开发中, 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方法相结合, 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基本范式, 规范了课程建设过程, 保证了课程建设科学、有序进行。

3. 2 形成了过渡式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经过教学实践, 我们探索出了 “过渡式、多资源”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保障了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

过渡式: 即采用由教师示范操作讲授逐步过渡到学生自主学习的 “过渡式”方法, 此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为学生更深入的掌握职业技能奠定基础。

多资源: 多种资源即 “多资源”, 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保障了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中顺利实施。

3. 3 采用工作室模式,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采用工作室模式作为该课程的有力配套改革措施。工作室采用学生自愿申请、学院和集团公司指导教师聘用的双向选择机制, 学生进入工作室后, 利用课余时间, 在教师指导下参与真实商业项目开发, 工作室运行机制完全按照真实公司 ( 企业) 的运行机制进行运作。

4 教学效果

4. 1 因材施教, 层次清晰。针对不同对象, 制订了明确的目标。

4. 2 注重实践, 学以致用。该课程既注重理论教学, 更注重

实践教学, 针对不同对象, 安排不同的实践环节, 使学习的知识能很快地运用到其他课程的学习中, 也为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4. 3 教学辅导环节多样。该课程建立了丰富的网络辅导资料库, 既有教学课件、实验指导书, 又有视频资料、音频资料和演示软件, 还有学生精品作业的展示, 激励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学生创新活动和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上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 4 课程目标明确, 分别按照不同专业将课程内容的知识点描述十分清楚;

4. 5 学习内容既有理论教学又有实践环节, 完整的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原理与技能;

4. 6 课程配套立体化教学材料质量较高。

该课程已经过几轮教学实践, 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学生反映好。教师在网络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地研究, 课程定位准确, 与新建立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相配合。

参考文献

[1]王晓江.对高职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的几点思考.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12) .

[2]王晓江.对高职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的几点思考.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12) .

[3]疏靖.工程项目在高职综合实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浙江师范大学, 2007 (12) .

《网络编程技术》课程论文 篇11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02-0039-02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技术作为信息传递的主要手段在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也不例外。因此,在职业学校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显得尤为关键。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从该课程教学的发展历史入手,结合网络技术发展的形势,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网络实验室、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考试制度等作出探讨。

一、明确切合实际的课程教学目标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是当代发展最快的信息技术,是新世纪人才必须把握的基本技能。《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被列为计算机专业和信息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之一。南京中华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我校”)是在五年制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中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目标是为以后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其应用的专业学习和探究打下坚实基础,培养未来的中高级网络管理、维护人员及至网络工程师等。那么,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课程的学习,学生要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有更深入的认识,能解决网络管理中的基础问题,能选择合适的因特网接入方式,会按要求划分IP地址,会使用常用的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能用Windows Server 2003 组建符合目标的局域网等。

二、精选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

为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精心选择是必要的。以往所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材和许多专业教材一样,先理论后实验,实验总是安排在本单元理论学习之后。这样就使得课堂和实验教学内容脱节,还导致了所讲内容空洞、枯燥,不轻易被理解和把握。另外,在体系结构上也存在不妥,大都以知识点为主线,相邻章节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这就使得学生学习的主线不够明确,从而导致学习时对知识的掌握不够有条理。所以,笔者着力编写校本教材《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将其分为三大模块,主要由网络常用软件应用、网络服务器的配置及应用和网络互连基础构成,各模块又分别由计算机网络概述、通信基础、网络体系结构、局域网、以太网组建、网络操作系统应用、广域网、TCP/IP协议、因特网技术和网络安全等25个项目组成。将学生熟悉的网络常用软件放在第一模块,目的是让学生轻松掌握基础模块后能更好地学习后续两个模块。本书适合高职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在三年级第一学期学习,将理论基础与实验编在一起,以实验为主线,将基础知识融入实验项目,做实验时遇到新的知识点再及时讲解,这种方法可以充分利用实验课时,让学生在实验中吸收新知识,并清楚地认识到知识点的应用环境。

通过学习,希望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了解局域网、广域网技术,掌握常用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与使用,会处理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与管理的相关问题,从做网线开始,最终能模拟组建一个典型的小型局域网,并熟知这些技能的综合应用。

三、准备好网络实验室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的实践教学环节非常重要。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实验室也需要不断完善。专用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工作站等硬件设备是组建局域网的必要基础设备,“纸上谈兵”的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我校自2008年构建专业网络实验室以来,教学效果就有很大提高,笔者在教学研究上也有了新的心得。因考虑相关课程(如计算机组网技术)也需要实验室,将设备分为6组,以便让学生分组完成实验,这使得分组教学得以更好地展开,学生的合作能力也得到提高。另外,考虑到学生的操作基础和设备维护,建议让学生做实验之前,先在适用的实验模拟器中完成实验。我校选择了目前较适用的模拟实验软件VM Workstation、Packet Tracer等。

四、搭建网络教学平台,激发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延伸课堂

2010年,我校在“十一五全国现代教育技术专项课题”的研究中提出:要将各类课程的电子教案、课件、各章节的要点、作业及优秀学生作品等放到校园内网上,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向教师提出问题、提交作业,教师也可以通过邮件为学生答疑和批改作业。如今,我校新改版的校园网,经过规范性、艺术性的网页设计,配合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效果,动态网页和读者独特的互动性,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的需要。校园网已成为重要的网络教学资源,也成了师生交流的重要平台。作为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被列为我校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考虑到该课程对实训的要求比较高,学生对实训设备的依赖性较强,专业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做好实训外,还应借助网络平台给学生推荐更多、更好的学习网站,如技能大赛网、服务器管理网、小型局域网搭建之类的网站,让学生的功夫下在平时的课堂内外,激发自主性、探究性学习。

五、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特征是:“协议”满篇,很空洞,不如其它课程具体,但“协议”的学习又是这门课不可或缺的,因为很多网络设备都离不开“协议”的支持。如何让学生对枯燥的协议学习产生兴趣,探究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1.整合教学资源,采取适用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有许多实训任务,虽然学生对这些操作性很强的实训感兴趣,但仅限于此,对实训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则一无所知,就更别说运用了。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找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切入点,那就是课堂的导入:情境导入——明确任务——知识点讲解——实训巩固——知识拓展。其中,“情境导入”是重点。虽然有的实训很难创设真实的情境,但可以借助多媒体、网络等教学平台,通过丰富的图片、视频等素材让情境更逼真,教学效果的改善是必然的。另外,现在的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以多媒体为主,但板书也是重要的辅助形式。对于网络设备和传输介质等内容,可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对其产生更直观、形象的认识,易于理解,也可增加内容的趣味性,同时增加信息量,提高课堂效率;对于IP地址、子网划分等公式推导需演绎的内容,则采用黑板加讲解的方式效果更好一些。

2.讲课时多用生活中的类比事件,使复杂的新题目变得易懂,同时增加趣味性。比如,讲“协议”和“层”的概念时,举“两个不同国家的商人合作(假定他们只会本国语言)”的例子,明白双方之间的通讯是需要规则的,上层的通讯需要相邻下层协议的支持才能完成。再如,讲网络层的路由选择和拥塞控制时,用城市中的交通新题目作类比,让学生容易理解。尤其是拥塞控制,通过类比很轻易就能理解“网络中的Packet包太多”(城市中的车辆太多)是导致“拥塞”的原因,然后采取一些算法来控制和解除拥塞。

3.让课堂多些“争吵”,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对于课程涉及的一些较难懂的、有争议的知识不妨抛给学生展开讨论,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要求,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优势。

六、完善评价机制,提高学生的成就感

专业实训课的评价机制已与文化课的评价机制有很大的不同,但仍需进一步完善。除学期末的笔试(也可用无纸化上机考试代替)外,还应采取单元项目考核、综合实训考核等形式,客观地反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让学生有更多体验学习成就感的机会,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如上机成绩由60%的平时单元实训和40%的期末综合实训构成。另外,还应推荐他们多参加专业类技能考试,开阔眼界。

参考文献:

[1]吴功宜等.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张玲,段标.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网络编程技术》课程论文 篇12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 如何让学生掌握实践技能, 毕业后能直接上岗, 成为高职院校教师探索的问题。网络互联技术课程中, 学生能否掌握各种网络设备的使用方法、能否构建网络, 对学生的专业水平及发展方向具有重要影响。

2 现状及问题分析

⑴课堂教学内容若偏重抽象的网络互联理论知识, 而高职学生偏爱学习技能知识, 减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⑵在教学方法的选取上, 教师过多的参与到学生学习中去,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加强。

⑶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的能力不强。教师不能很好的教给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之间的关系, 学生很难将两者有效地连接起来。

⑷实践内容之间联系性差, 与岗位对接能力较差, 学生难以通过实验提升应用操作能力、解决岗位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⑸考核方法单一, 一些实践能力强的学生得不了高分, 打消了学生学习相关技能的积极性。

3 教学内容整合

在网络互联技术的传统教学过程中, 一般是按照课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顺序实施教学活动, 但是针对目前的教科书种类繁多, 每本教科书的编排顺序差别很大。

通过对课本内容的探究, 将整个教学过程分成了网络互联基础、局域网间互联、交换网络组建、广域网接入四个学习情境, 在四个大情境的基础上又细化了十五个子任务, 让学生在循序渐进完成任务的同时, 达到能力培养的目标。

4 教学模式构建与创新

通过对网络互联技术课程及高职学生的认真分析与研究, 以实际工作岗位中所需完成的业务能力为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四个教学情境、四个典型案例来培养学生基本技能、专项技能和综合技能三个层次能力的“四四三”教学模式, 来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从学校走出去就能直接工作。

5 实践环节设计

实践环节的设计遵循了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到难的学习规律, 设计为六大环节:

⑴课堂实训:课堂教学过程中, 将网线制作、cisco模拟软件使用、CLI命令输入等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⑵综合实训:在上机实训中, 每次安排一个完整的实训任务, 让学生通过模拟软件实现网络互通后, 再用实际设备连接配置网络, 实现规划网络的互联。

⑶开放实训室:开放学校的计算机网络实训室, 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性练习, 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设想和规划方案搭建、配置网络。

⑷校内课外实践:成立了由校内专业教师带领的网络工程工作室, 参加校园网的建设与维护工作。如参与家属区网络工程项目、学院机房网络工程项目、办公室网络工程项目等。

⑸参加网络技能大赛:在学习期间, 积极组织有兴趣的学生参加各项网络技能大赛, 参加技能大赛可以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随机应变能力以及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⑹采用远程实训室:设置了远程登录平台,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登录, 完成相关实训项目。远程实训如学生亲临实训环境, 远程实训室不仅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而且还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并能得到教师的指导。

6 考核方式改革

本课程属于实践性、应用性比较强的课程, 必须加强过程性考核和应用能力考核。将考核的重点放在评价学生的网络规划能力、网络设备配置和管理能力, 以及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协作能力。采用职业能力考核与职业素质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测评。

7 结论

通过对网络互联技术课程对应的岗位进行充分的调研, 对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及学习能力的分析, 得出本门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案, 让学生在“学中做, 做中学”, 形成符合高职学生学习规律的教学情境和教学模式, 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网络互联技术课程, 掌握网络互联技能。

摘要:依据高职院校《网络互联技术》教学过程的现状, 分析职业院校网络互联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进行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创新, 设计实践环节和考核方式。通过有效教学方案的探究, 达到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目标。

关键词:网络互联,教学模式,实践,技能

参考文献

[1]姜大庆, 吴强.网络互联及路由器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2]陆魁军.计算机网络工程实践教程-基于华为路由器和交换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3]朱墨池.《网络互联技术》的教学改革方案设计[J].读写算, 2012.

[4]林莉.高职《网络互联与实现》类课程教学方式探讨[J].创新教育, 2008.

上一篇:学生粗心大意的成因下一篇:现代工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