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路面裂缝

2024-07-28

混凝土路面裂缝(共11篇)

混凝土路面裂缝 篇1

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是一种极易发生的常见病害。它可造成板块断裂,致使地表水下渗而导致路面基层承载力降低,进而引起错板、唧泥和混凝土面板破碎,严重影响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年限,增加了行车的不安全因素。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后,修复难度大、养生期长、影响交通,而且维修费用高。因此,防止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的出现有着重要意义。导致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也比较复杂, 这里就几个主要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1 路面自身原因导致面板开裂

1.1 原材料因素

施工中严格把住材料关,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前提。材料是构成混凝土路面的主体,如果原材料不合格,混凝土路面面板的弯拉应力就达不到设计要求,很容易在施工期间产生不规则断裂,或在使用过程出现更多的病害。因此水泥采用强度高、收缩性小、耐磨性强、抗冻性好,其物理性能和化学成分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定;碎石应由坚硬岩石加工而成,针片状含量小于12%,洁净、干燥、无分化、不含土块及植物等杂质;砂应采用洁净、坚硬,符合规定级配,细度模数在2.5以上的粗、中砂;水采用清洁的饮用水,如果使用非应用水时,应经过化验,其中硫酸盐含量不得超过2700mg/L,含盐量不得超过5000mg/L, PH值不得小于4。

1.2 混凝土配合比因素

严格控制混合料组成配合比,在施工中要经常检查骨料的级配是否与原试验级配相符,并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同时还要检查含泥量,使其不能超标。水泥混凝土的强度主要取决于其内部起胶结作用的水泥石的质量,水泥石的质量取决于水泥的特性和水灰比,水灰比对强度的影响是很大的,因此在施工中最应注意的是水灰比的控制。如果水灰比忽大忽小,在摊铺时又不注意摊铺的均匀性,在其交界结合处由于收缩率或受热膨胀率不同,容易形成裂缝和断板的情况;如果水灰比过大,混合料便偏稀,在其凝固成型时,收缩率就大,一旦缩缝设置和施工仍按正常进行,就会造成缩缝间距相对过长,从而易在较大的收缩应变作用下形成裂缝,如果进一步发展,还可以形成贯通的混凝土路面断板。

1.3 施工工艺因素

施工现场温度差、湿度差较大时,水泥混凝土易产生收缩裂缝。因此合理地安排作业时间,尽量避免在中午气温高峰时间进行施工,尽可能地把施工时间安排在早上或傍晚。这样水泥进行水解固化反应时,不会因周围环境的气温骤变而产生较大的影响。

搅拌时间不够,混凝土拌和不均匀,振捣不密实,有漏振或过振情况都将形成承受应力薄弱部位或区域,在温度应力和车辆荷载的重复作用下易使面板产生断板,因此在施工中水泥混凝土必须振捣均匀密实。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施工作业的连续性,一旦出现间断作业,必须设置一道施工缝,并布置传力杆,以防止因不设施工缝而出现断板的现象。在施工中突然遇到雷阵雨气候的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对已形成强度的混凝土板应加快切缝进度,减少冷收缩裂缝现象的产生。

正确安装传力杆可以防止断板。传力杆的安装必须遵照规范要求,按设计进行,使传力杆与道路中心线及路面平行。如果传力杆安装偏斜,则在传力过程中会将混凝土顶破,从而形成裂缝造成断板。正确地在纵坡变化处、平曲线及构造物结合部设置胀缝,是预防断板的有力措施。纵坡变化处、平曲线及构造物结合部都是应力应变集中的位置,在此处设置胀缝,是减少或释放应力应变的最佳方案,它可以大大降低此处的断板率。

施工中及时正确地切缝是预防断板的有力措施。因混凝土拌和后水化热较高、初凝早、收缩大,在夏季施工时,热量散失慢,会形成较大的温度应力,此应力会迅速集中于薄弱环节,当水泥达到终凝后,水泥混凝土即告凝固成型,这时水泥混凝土体收缩变形也在不断进行,并产生了较大的拉应力,当混凝土路面面板与基层之间的摩擦力大于这个成型凝固产生的收缩拉应力时,混凝土面板承受拉应力最薄弱的位置就会被拉断而产生断板。一旦强度允许,及时切缝能有效地引导裂缝在预定的切缝位置上断裂,故避免了不规则的断板。

1.4 养生不规范

夏季气温高,风力大使水分损失较快,加上洒水不及时、不均匀,造成混凝土强度降低,水析出速度过快造成拉应力迅速增加,在未到切缝时间时,产生断板。所以在养生期间防止混凝土的水分蒸发和风干,采取措施减少温度变化以免混凝土产生过大的温度应力。开始用草帘或养生毯在混凝土终凝后覆盖顶板表面,每天均匀洒水,使混凝土的表面始终保持潮湿,阳光强烈时需采用遮阳措施,确保混凝土温度变化不至太大,以预防面板产生裂缝。

严格控制开放交通的时间,加强养生和养护。交通管制对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有很大的关系,交通管制不到位而使车辆驶入养护期未到的面板,就会使混凝土面板产生裂缝。

2 基层方面的原因

路面基层材料拌和不均匀会使路面基层的强度差异较大,沉降大小不一,极易造成路面面板开裂。基层平整度不符合要求,必然使水泥混凝土路面厚度不等,达不到设计厚度的地方为薄弱点,在荷载作用下该处很容易开裂。路基软弱或路面基层强度不足,沉降量过大和在构造物与路堤衔接处、新旧路结合部位的较大沉降差都会使水泥混凝土路面出现裂缝。

养生条件差,早期通车,致使基层强度降低,基层产生裂缝。在车辆荷载的重复作用下这种裂缝会反射到面层,从而导致混凝土面板产生裂缝,因此路面基层的施工质量同样要严格控制。

其它情况如车辆增长速度过快,超载和超限车增多使混凝土路面在使用期内超过规范要求,从而导致断板。这就需要设计部门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各方面不利因素对使用期道路的影响,建设部门加大资金投入,提高道路等级,各职能部门加大公路运营综合治理力度。

3 道路排水系统方面的原因

“百害水为先”,对水泥混凝土道路来说,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对水的防治。路基及基层排水不良,长期受水浸泡,引起路基及基层失稳或强度不足,就使路面产生不规则的断裂。如果排水系统存在缺陷,使本应及时排走的水大量滞留在路上无法外排,势必造成路面积水下渗至路基,导致路基强度的局部软弱,从而出现大面积的严重病害。

4 结束语

为了减少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的产生,应从施工材料选择、基层强度、施工及道路排水等多方面控制,严把质量关,控制好每个环节每道工序,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范、技术标准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邓学钧.路基路面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0.1.

[2]符芳.建筑材料[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1.1.

[3]杨玉淮.道路桥梁施工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成因分析 篇2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原因

0前言

随着道路工程建设的不断深入,道路建设材料质量越来越高,施工技术越来越先进,工程项目管理水平也在不断地提升。在道路施工过程中,与普通的混凝土材料相比,沥青混凝土材料的质量无论是在防水性上还是在强度上都更加优越,因此,近年来,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量越来越大。然而,沥青混凝土路面也会常常出现裂缝问题,影响到交通运输水平。因此,加强对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的分析和研究就成为相关工作人员面临的紧迫问题。

1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成因分析

造成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早期病害(如裂缝、水破坏、松散、泛油、推移等)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可以总结为结构设计不合理、现场施工质量控制不严、投入运营后超载车辆管理不严、气候条件影响等。而沥青路面裂缝的产生主要与路面基层质量劣化、结构完整性差、集料离析和不均匀过大等因素息息相关。

1.1软土地基处理不到位

路面裂缝主要是由地基和填土在横向不可避免的不均匀性而造成的路面基层开裂。软土性质差、变形复杂,且容易发生沉陷,在该软土层上进行工程建设前,应对其采用换填、抛填、旋喷桩、挤密碎石桩、浇筑桩等手段进行处理。若原软土地基的处理采用填筑中粗砂的方式,填筑較少会造成处理不彻底和不完全,原地基的软土从两侧挤出,在地基处的位置会冒出地下渗水,在其上建成的路面由于公路填方路基大部分路段位于软土地基上,因而通车后都会因软土地基工后固结沉降导致路面上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

1.2路基强度不够导致沉降变形

如果路基填土压实度不够,且未进行分层填筑,会造成路基填筑不均匀。如未预先采取措施防止表面水渗入路基或者地基和填土之间的压实不均匀,当有表面水渗入时,会使铺筑在其上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在通车一段时间后,出现明显的局部沉陷,或产生一些细而短的纵向裂缝。

1.3道路基层劣化导致路面早期开裂

在道路的使用过程中,影响基层质量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沥青混凝土路面基层材料的强度(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和刚度(回弹模量)达不到要求;基层材料的水稳性不够,则很难抵抗水的冲刷作用;基层材料的收缩性小,是半刚性材料,一点小的变形即会引发断裂;与面层结合不好等。基层作为沥青混凝土路面最重要的承重层,其施工工艺水平关系其质量好坏,其质量好坏则会直接影响路面的破损程度和使用寿命。如果基层铺筑质量不好、厚度不足,当有车辆通过时会产生变形,使路面出现网裂、下沉变形和块状裂缝。

1.4地面和地下水的侵蚀导致路面开裂

所谓的水破坏是指降水渗入路面结构层使路面产生早期破坏的现象,是最常见且影响最严重、破坏力最大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沥青混凝土水破坏如图1所示。其破坏形式主要表现为:网裂、坑洞、唧浆、辙槽等,主要是由于施工中沥青混凝土配合比控制不严、沥青混合料拌合不均、碾压效果不良等导致的沥青路面空隙率过大所造成的。水破坏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4.1表面层产生裂缝

降雨渗入并滞留在表面层沥青混凝土的空隙中,在车辆的反复作用下,孔隙水压力剥落碎石表面沥青,使表面局部沥青混凝土变松散,碎石被车轮甩出,使路面出现坑洞,其中采用半开式沥青混凝土表面层产生的坑洞破坏最为严重。

1.4.2道路局部表面产生网裂

自由水渗入并滞留在表面层和中面层中,在快速车辆的反复作用下,会使得两层沥青混凝土中的部分碎石间的沥青发生剥落,导致表面产生网裂、形变和向外侧推挤,进而产生坑洞。坑洞的出现使得道路自然而然地产生裂缝,而且裂缝会随着坑洞的增大而不断地变大。

1.5其他原因

路基帮宽处理不当引起的裂缝,在部分道路施工升级改造过程中,由于既有道路宽度往往不足,需要对道路进行帮宽处理。如果帮宽度路基基地处理不规范,未按设计要求进行台阶施工,往往造成既有路基和新建路基发生沉降不均匀,造成帮宽位置产生纵向裂缝。

2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的处理措施

2.1灌油修补方法

将裂缝处清扫干净,用喷灯将裂缝壁加热到粘性状态,然后用油壶或专用灌缝设备直接向裂缝内灌入加热的沥青,最后在缝口表面撒布热砂或石屑进行养护。也可用炒拌好的沥青砂或细粒式混合料填充,捣实并用烙铁封口,最后撒砂扫匀,对于较宽的裂缝,可用铣刀扩宽,再按上述程序处理。

2.2 采用道路裂缝贴缝带

随着裂缝处理技术的不断进步,沥青面层裂缝处理技术也逐步在发展,裂缝带逐步在道路裂缝处理中发挥较大作用。贴缝带是由2-3mm厚的原生橡胶改性沥青、高强粘结材料、高强纤维、抗老化剂、抗剥落剂等多种材料,经特殊工艺复合在一起。具有操作简单、施工速度快、质量可靠、美观耐用、成本低廉、效益明显等特点,在公路预防性养护、裂缝处理中较多采用便捷、经济的处理方案。

2.3沥青表面处治

表面处治技术在我国应用比较早,在一般公路上经常使用,该种方法的特点是防水性能好,表面粗糙度大、抗滑性能较好、施工方便、速度快、造价低。表面处治技术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选用好的沥青洒布车和石屑撒铺设备。二是要有合格的石料。采用薄层封面,选用开级配混合料,要求最大颗粒不大于10mm,2.5mm筛通过量为5~15%,0.75mm筛通过量为2~5%,含土量不超过3%。三是要选择合适的施工季节,在北方应选择夏季少雨且地表温度较高时节。四是施工工艺控制要严格控制洒油量,石料用量,胶轮压路机碾压等工艺。薄层封面中,初期养护是关键,首先要在路面两端起讫点设置限速标志,将车速控制在15km/h以内,根据表面成型情况逐步提高,要按先边后中的原则控制行车碾压。其次是当路面泛油后,即撒初期养护料,撒料时应顺行车方向少撒、勤撒、撒匀,同时控制行车碾压,防止出现粘连和搓板等病害。

2.4乳化沥青稀浆封层

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是一种用级配良好的细骨料、矿质填料与稀释沥青乳液的混合物,最初只是在一般公路上使用,现在逐步扩展到高速公路上应用。

结束语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日常出现的时间越来越多,对于交通道路的使用也越来越频繁。在此状况下,拥有优质的交通运输系统就成为每一个人都关注的问题。然而,在实际的生活中,却经常能够看到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裂缝的情况,使得车辆以及行人不得不绕道行驶,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同时也给人们的出现带来不好的心情。因此,加强对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以及其他问题的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重点对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为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孔国永,王法亮.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裂缝成因及处理措施[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9(07)

[2]林青山.关于国道G224线屯昌段沥青路面病害防治及养护的探讨[J].科技资讯.2009(27)

[3]邓绍玉.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防治研究[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2)

混凝土路面裂缝原因及防治 篇3

1 混凝土路面产生裂缝的原因

混凝土路面产生裂缝的原因很多, 也比较复杂。

1.1 路面基层的影响

(1) 路基软弱或路面基层强度不足, 造成沉降量过大, 新旧路结合部位处理不到位出现较大沉降差都会造成混凝土路面裂缝。

(2) 用石灰做基层的路面, 石灰在路基处理时没有完全消解, 未消解的石灰在路面完成后一段时间内吸水消解, 体积膨胀, 造成混凝土路面开裂。

(3) 路面基层材料拌和欠佳。无论是稳定碎石料还是石灰土基层, 只要混和料不均匀就会使路面基层强度差别较大, 沉降量大小不一, 从而造成裂缝。

(4) 基层平整度不符合要求。由于基层平整度差, 必然使顶面平整的混凝土面板厚度不均, 造成板内荷载应力分布不均匀, 存在应力集中现象, 在重复荷载作用下, 裂缝是必然的。

1.2 水泥的影响

(1) 水泥的标号影响:

水泥标号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混疑土的强度。一般来说, 水泥的标号低, 水泥的早期强度就差, 水泥混凝土的早期裂缝容易产生。

(2) 水泥的化学成分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

有的水泥硅酸二钙和铝酸三钙含量过多, 或含有较高的有害杂质, 会使水泥稳定性降低, 产生过大的收缩, 从而导致混凝土路面裂缝产生。

(3) 水灰比的影响:

混凝土是一个密实体。通过对混凝土破裂断面的分析, 我们会发现大部分破坏界面是从碎石表面剥开, 原因是水泥石的干缩会在集料界面上产生拉应力和剪应力, 并且一般随着集料粒径的增大而增大, 如果它们超过水泥石和集料的粘结强度则会产生细小裂缝。因此, 如果水灰比控制不好, 用水量过大, 水泥浆过多, 混凝土强度必然下降, 早期再养护不好, 容易产生干缩裂缝。

1.3 施工影响

(1) 在昼夜温差较大的季节, 浇筑的混凝土在凝结过程中, 水份快速蒸发, 产生干缩;到夜间温度低时, 混凝土内产生拉应力, 很快混凝土表面即出现裂缝。

(2) 混凝土混合料拌和不充分, 选用的搅拌设备不合适, 拌和时间不足等都可能会使混合料不均匀。这种拌和欠佳的混合料铺筑混凝土路面, 造成路面强度相差过大而导致裂缝产生。

(3) 混凝土在振捣过程中如出现振捣时间不足或漏振等现象, 易使路面产生薄弱环节, 而导致混凝土路面裂缝产生。

(4) 施工中, 使用不同批号生产的水泥, 特别是不同标号的水泥混用, 必然导致混凝土强度大幅度降低, 在这种情况下, 混凝土路面产生裂缝可能性相当大。

(5) 混凝土配合比不良, 由于集料等材料供应不能满足要求, 为达到强度要求一般采用提高水泥用量, 然而这样做必然造成混凝土内部塑性变形增大而使混凝土路面形成裂缝。

(6) 切缝的影响。一般收缩裂缝发生在混凝土内最薄弱处, 当前施工中一般采取单幅整体长线作业, 经过一定时间后再切缝, 如果切缝不及时, 混凝土收缩产生的拉应力大于混凝土的容许值, 混凝土板就会在薄弱处开裂。

(7) 混凝土路面板厚度不均匀, 结构应力过于集中某个部位, 导致早期裂缝的产生。

(8) 混凝土养生的影响。混凝土路面浇筑完毕后, 养护不及时, 顶面水分散失快, 收缩迅速, 板底水分散失得慢, 收缩也较慢, 造成混凝土板顶面和底面收缩不一致, 翘曲后则可能使板产生裂缝。

(9) 开放交通早。混凝土的强度尚低, 不足以承受效能荷载时, 即开放通车, 在车辆作用下, 混凝土路面就会产生裂缝。

2 混凝土路面裂缝的防治措施

以上分析了混凝土路面产生裂缝的三种原因, 针对这三种原因, 采取的防治措施是:

2.1 路基防治措施

(1) 视情况对软弱路基进行分层换填处理, 增加路基的压实密度, 增强路基强度;对个别路基薄弱环节, 采取在基层内用石灰、水泥做部分稳定处理或加设混凝土垫层予以解决。

(2) 在石灰土基层施工时, 应选用块灰或原窑灰, 加大石灰的消解时间, 过筛后再用, 严禁随消解随使用。

(3) 加强拌合的均匀性, 减少拌合时间。

(4) 严格控制基层的平整度, 确保混凝土面板的厚度一致。

2.2 水泥防治措施

(1) 应严格选用水泥, 在条件许可时, 尽量使用较高标号的水泥。

(2) 应采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 水泥标号不应低于425号, 及时做试验, 以保证水泥的合格率。

(3) 严格控制好水灰比, 适当延长拌合时间, 加强早期养护。

2.3 施工防治措施

(1) 夜间施工时, 要注意做好保温措施。

(2) 在材料拌合过程中要选用合适的搅拌机, 控制拌合时间, 使混合料拌合均匀。

(3) 在振捣时要控制好时间, 采用快插慢拨, 纵横式振捣 (应重叠10-20 cm) , 确保无漏振现象。

(4) 在路面完成后, 达到设计强度的25-30%时要及时切缝, 如来不及切缝, 可先隔段切, 后再补切。

(5) 尽量采用不低于425号水泥, 如不能满足可采用325号普通水泥, 但应采取掺外加剂或采取真空吸水措施。

(6) 加强混凝土的养生, 保证面层湿润, 养生期不少于14天。

(7) 不能过早通车, 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以上再通车。

3 结束语

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的成因及防治 篇4

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的成因及防治

重点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横向裂缝和纵向裂缝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从裂缝对道路的危害出发,提出了道路裂缝在设计、施工、养护方面的治理措施,从而减少或防治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的产生.

作 者:高欣华 作者单位:河北省武强县交通局公路管理站,河北,武强,053300刊 名:山西建筑英文刊名:SHANXI ARCHITECTURE年,卷(期):201036(19)分类号:U416.217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 裂缝 成因 治理措施

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的分析及处理 篇5

【关键词】沥青;路面;裂缝;灌缝

随着我国高等级公路的大量修建,以沥青混凝土为代表的半刚性类材料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它以其优越的工程性能和经济效益在公路建设中占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是矛盾随之而来,由于半刚性材料抗压变形能力低,对温度和湿度较为敏感,变化较大时容易形成反射裂缝,沥青混凝土路面一旦出现裂缝,将导致路面无法正常使用,严重情况下将破坏路面结构性,造成安全隐患。如不及时处理,在交通荷载的长期作用下会造成路面的大面积损坏。

1.常见的裂缝分类

1.1横向裂缝

由于温湿度的变化、路面产生收缩和路面应力不能均匀分布而引起的;裂缝与路面中心线基本垂直,缝宽不一,缝长有的贯穿整个路幅的,也有的贯穿部分路幅的,在桥涵中最为常见。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①施工过程中施工缝不紧,结合不好②沥青未达本地区要求的质量标准③混合料中使用的沥青配合比不同造成材料收缩变形④温差气候发生大幅度的变化造成路面收缩,收缩拉力大于沥青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产生开裂。

1.2纵向裂缝

由于沥青面层分层摊铺前后接缝未认真处理;新旧路面拓宽处路面不均匀沉陷;路基长期受水浸泡或软基处理不当引起的,裂缝方向与形成方向一直,长宽不一。另外在车辆长期超重荷载的情况下,车辙边缘也多出现。

1.3块状裂缝

路面以多边形块状开裂,多由于路基填料塌陷或车辆超载造成,使路面的强度达到一定的极限从而影响到路面的通行安全。

1.4网状裂缝

多为单条裂缝产生后未及时处理又出现了横向或者是斜向裂缝,交错起来形成网状造成更为严重的破坏性。网状裂缝一般是由于路面材料配合比不当,路基压实度不足以及施工过程中填缝不及时引起的。沥青路面使用的长时间老化也会引起网裂现象。

2.施工中填缝的最佳时机

裂缝产生后应及时修复,修复的过程中除了填缝的材料以外,填缝的时机选择也比较重要,不同的填缝时机所产生的填缝效果差别很大。

2.1春季

春季填缝时间应在4月左右,温度在7~10℃左右效果为最佳,这个时候裂缝宽度为最大宽度的一半,填缝的过程中材料很容易入缝,而且在材料凝结的过程中裂缝不会有过度的拉伸和压缩应力。填缝材料在此期间可以很好地与裂缝壁面结合,不会被拉脱和挤出裂缝。

2.2夏季

夏季对于我国南北方填缝时机不同,南方虽然气温干燥,填补料与壁面结合较快,但是由于热胀冷缩的原理裂缝此时较小填料不易入缝,即时是填入了裂缝中也处于长时间的拉应力状态,这样填料很容易脱落。北方部分夏季温度较为凉爽的地区可以采取小规模的修补,但是总体来说填料时机不是最佳选择。

2.3秋季

秋季虽然温度和气候较为合适,但是裂缝多处于拉应力状态,且裂缝开口也不大,相对于春季填缝来说时间较为滞后,延迟了修补时间导致水分渗入侵泡较多,加速了路面的破损。

2.4冬季

冬季由于气温最低,裂缝宽度也达到了一年之中的最大值。此期间较为理想的填缝时机是当裂缝处于最大值的时候填入封料,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水渗入,但是此方法的弊病就在于此时环境温度太低,填料的粘结性较差,且裂缝处于最大值时时间较短,往往就是那么几天,然后又处于压缩应力状态,若填料强度不够的话又会被挤压出来,所以此方法虽可行但需慎用。

3.灌封的方法

下面我们结合开凿机,灌缝机的使用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灌封的大致方法。

3.1半幅局部封闭交通

在施工处和施工前1~3公里处放置施工标志牌,并根据施工进展移动标志牌。

3.2施工放样

根据技术人员的现场测量和指导,进行施工放样,对开槽的长度,宽度和深度进行控制。

3.3路面开槽

按照设置好的开槽深度,调节好开槽机按照设计的开槽尺寸进行作业,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裂缝种类及时调节开槽尺寸深度,对准裂缝的中线切割出均匀的u型凹槽。

3.4清缝

对于在缝宽6mm以内的裂缝,在缝隙扫刷干净后应用空压机及时清理灰尘杂物,而缝宽大于6mm时应先踢出周边松动的裂缝边缘然后扫刷干净,最后用空压机清理干净。(注意裂缝周围10cm处也应清扫干净,开槽宽度不宜超过1.5cm)。

3.5灌缝

若气温较低,先用预热设备对开槽部位进行预热除去开槽边缘的潮气提高粘结性能,若气温较高则不需要。在预热过后用灌缝机把道路密封胶灌入裂缝(密封胶温度在190℃最为适宜),若裂缝有坡度,应从高处开始往下灌,灌缝的过程中应用细沙铺洒在密封胶的表面,加速其吸附并控制流淌速度。灌缝完成后在上面轻洒少量细沙20min之后即可开放交通。裂缝开槽宽度在6mm以上灌缝一次即可,而宽度在6mm以下的裂缝由于较窄需有间隔的分多次灌入,灌入间隔时间不宜太长,方可将裂缝有效地灌满。

3.6后续工作

灌缝完成后应将路面杂物清理干净,待密封胶冷却20min后开放交通。(具体开放时间可根据气温和环境进行适当调节)。

4.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1)施工环境的选择:经过多年施工试验验证应按照本文第2部分所讨论的方法,更为行之有效。

(2)填缝材料的选择:市场上的填缝材料较多,购买时应注意看清材料使用说明,选择适宜本地区气候的填缝材料。

(3)开槽机的深度和宽度控制好,走向应沿着裂缝方向除去裂缝口的破碎老化沥青,以达到最佳粘合效果。

(4)控制好开槽的宽度和深度,比例控制在1:1.5最为适宜,通常为(8mm,12mm;10mm,15mm;12mm,18mm)。若深宽比太小,则不能给填缝料提供太多的接触面积,造成填缝料脱落,使用一段时间后被挤压出裂缝。若深宽比太大,则又会造成填缝料的浪费,造价成本偏高。

(5)灌缝外形应美观,表面平整,无凸凹不平的现象。灌缝粘结效果要好,经车辆荷载碾压无变形。

5.结语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裂缝多出现于通车3年后,随着路龄的增加会逐渐增多。因此,裂缝的修补应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它直接关系到道路的使用寿命和质量。随着我国逐渐引进国外先进施工设备和材料,裂缝填补技术也在不断的成熟,但在施工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例如裂缝填补后周围会出现不规则的细纹,填补后局部开裂脱胶和平整度无法掌握等种种问题,这些都有待在以后的施工中细心处理。因此,广大公路修建人员应着眼与未来,严把质量关,提倡预防性养护,用安全经济的方法处理公路使用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确保道路使用寿命,为车辆提供安全舒适的行车环境。实践证明在整个道路使用周期内进行几次大的预防性养护能够有效增长道路使用寿命15年,节约养护费用50%,重要性不言而喻,以此促进道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董现阳.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成因分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2).

[2]梁锋.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的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J].科学之友,2013(08).

浅议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 篇6

1 混凝土路面裂缝产生的原因

1.1 温差影响

混凝土属于堆聚结构的复合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温差效应过大或突变,容易造成混凝土面板强度形成的不同步。当气温高时,上部强度的形成比下部要慢。在这样的情况下,面板强度的形成不同步,容易出现翘曲变形,一旦有不规则裂缝发生就会使强度较低部位拉断开裂,形成不规则断板,所以在施工中要注意尽量避免在温差大天气或大风天气施工,或者当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立即采用遮阳、洒水、喷洒养护剂等措施,使混凝土体的表面始终保持潮湿,确保昼夜温差不至太大,以预防面板断裂。

1.2 混凝土配合比的影响

严格控制混合料组成配合比,使施工配合比与设计配合比相符合。在施工中要经常检查骨料的级配和杂质,发现所购进的骨料级配与原试验级配不符时,必须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同时还要检查含泥量,使其不得超标。而在施工中最应注意的是水灰比的控制,如果水灰比忽大忽小,在摊铺时又不注意摊铺的均匀性,就会造成水灰比的不同片块,在其交界结合部,由于凝固收缩率或受热膨胀率不同,在结合部位形成裂缝和断板的情况;如果水灰比过大,混合料便偏稀,在其凝固成型时,收缩率就大,一旦缩缝设置和施工仍按正常进行,就会造成缩缝间距相对过长,从而易在较大的收缩应变作用下形成裂缝,如果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形成贯通的混凝土路面断板,因此,在施工中要严格把住混合料的配比关,特别是水灰比这一关。

1.3 水泥的影响

伴随着我国交通事业尤其是公路事业的快速发展,车辆荷载不断增加以及轴次不断作用于路面,对于路面结构往往要求采取高级或者较高级的路面形式,这就要求设计或者施工单位应用较高型号的水泥;对于路基结构,在满足强度和稳定性的前提下,往往采用低水化热且型号较低的水泥。如果路面层或者基层应用水泥不能满足强度要求或者水泥水化热过大,不仅会造成面层、基层容易产生裂缝,而且由于物理反射作用,还会把基层的裂缝反射到面层,加重对道路的破坏程度,从而影响混凝土路面的使用性能。

1.4 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因素

搅拌时间不够,材料拌和不均匀;振捣不密实,有漏振或过振情况都将导致混凝土整体强度不一致,因此在施工中水泥混凝土必须振捣均匀密实。如果水泥混凝土振捣不均匀,将造成水泥混凝土的密实度不均匀。在密度小的区域内混凝土面板下部多呈蜂窝和空洞状,形成了承受应力的薄弱部位或区域,从而易使面板产生断板。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施工作业的连续性,一旦出现间断作业,必须设置一道施工缝,并布置传力杆,以防止因不设施工缝而出现断板的现象。在施工中突然遇到雷阵雨气候的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对已形成强度的混凝土板应加快切缝进度,减少冷收缩。

1.5 水灰比的影响

当采用同一品种与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时,混凝土的强度取决于水灰比的大小。水灰比过小,会影响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和施工操作,从而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水灰比过大,不仅会加大混凝土离析、流浆与分层程度,而且会导致混凝土硬化后产生过大的徐变,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以致混凝土板作为承力结构时,会由于强度不足而产生裂缝。

1.6 外加剂的影响

外加剂不仅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而且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节约水泥和拌合用水,降低工程造价。对于有快凝或者早强要求的混凝土,在混凝土中掺入早强剂,可以使混凝土的3 d养护强度达到混凝土28 d标准养护强度的80%。但是,混凝土在水化与硬化过程中也释放出了大量的热量,而板体内部的热量没有及时散发出去,从而导致内外温差梯度,使混凝土板产生裂缝。

1.7 施工的影响

由于混凝土是水泥、水、砂子与石子的非均质复合体,易产生分层、离析现象,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强度。比如拌和不均匀,运输中产生离析,浇筑自由倾落高度过大,振捣时漏振或者过振,会影响混凝土的密实度,那么板体受力时,有效受压面积减小,导致应力集中现象,会引发混凝土板体产生裂缝。基层施工中,施工放样不够准确,使得基层的高程大于其设计标高,在面层施工中,往往会导致混凝土面层过薄,道路通车后,会由于面层过薄强度不足而导致混凝土面层产生裂缝。混凝土路面结构中,传力杆的作用是在胀缝或者缩缝位置板下更好地传递荷载,以利于板的收缩和车辆能够顺利通过路面。如果施工中,传力杆设置倾斜或者自由端失效,会使混凝土板受到限制产生断裂。切缝的影响:切缝是混凝土达到足够强度时,我们在混凝土的表面采用切割机械切缝,以使混凝土面层产生的裂缝有规则地沿着此薄弱环节展开,同时释放混凝土表面由于各种作用积聚的应力。如果切缝时机掌握不当或者切割深度掌握不准,都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养护不当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混凝土浇筑完毕12 h内,应进行洒水覆盖养护。由于大风或者高温天气,往往会使混凝土板体表面水分过度蒸发而产生干缩裂缝。

2 防治措施

我们可以通过调节集料级配,减少水泥浆用量,采用低水化热水泥,减少水泥用量或者采取降温措施。水泥混凝土的集料既要质地坚硬,保证强度,同时又要保持集料的洁净性,尽量采用低热低碳水泥,防止发生膨胀反应。将混凝土中水泥浆和集料的比值适当控制,尽量采用最优浆集比,而不是采取过大或者过小的水灰比。外加剂的选取一定要恰当,而且其用量一般不应超过5%。

施工中,必须严把质量关,提高责任观念。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操作;测量要准确,严格遵照设计要求放样,保证混凝土基层与面层厚度;同时,切缝要准确,一般情况下,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25%~30%时切缝;混凝土的切割厚度一般为5 cm~6 cm深。传力杆的设置一定要恰当,应与路面中线或者路面平行,传力杆的一端固定在混凝土内,另一端涂以沥青,套上套筒,并用木屑与弹性材料填充筒底与杆端的空隙,以利于板的自由收缩。采取恰当的方法处理地基,增大地基的承载能力,或者提高路基的压实度,以减小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具体措施如下:1)原材料的质量;2)混凝土混合料的振捣;3)施工中混合料含水量的控制;4)混凝土的养生;5)混凝土板的切缝;6)避免产生较大的温差效应;7)严格控制开放交通的时间;8)严禁偷工减料和使用不合格的材料浇筑混凝土;9)严格按设计及《公路施工规范》进行施工。

3 结语

混凝土产生裂缝是很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裂缝会影响混凝土路面的使用性能与使用质量。只要从设计和施工方面注意相关的问题,并能够真正地给予重视,水泥混凝土板早期裂缝出现的几率就会大大地减小,裂缝的严重程度也会相应地降低。

参考文献

[1]邓学钧.路基路面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9.

[2]姜志青.道路建筑材料[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9.

[3]JTG F30-200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

[4]李建.水泥混凝土路面初期裂缝的成因与预防[J].山西建筑,2008,34(6):284-285.

预防混凝土路面裂缝与分析处理 篇7

一、混凝土裂缝的分类

混凝土裂缝是混凝土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 可分为以下几种:

(1) 收缩裂缝:在施工阶段因水泥水化热及外部气温的作用引起砼收缩而产生的裂缝。多为规则的条状, 很少交叉。常发生在结构变截面处, 往往与受力钢筋平行。收缩裂缝多发生在大体积砼中, 梁、板、柱等小块体构件, 特别是预应力构件极少产生收缩裂缝。砼收缩裂缝危害较大, 尤其是暴露在大气中的构筑物, 影响更大。如不加以防止, 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

(2) 超载裂缝:砼构件超荷载使用时, 造成变形、失稳或因疲劳等原因产生裂缝。一般均发生在构件受弯矩最大的部位, 成条状, 但分布不象收缩裂缝那样均匀, 扩展方向也相反, 一般沿受力钢筋垂直方向或斜向发展。产生超载裂缝的原因, 往往是施工阶段在构件上不适当地施加施工荷载或者是上部建筑过早施工。另外, 温度应力影响也是原因之一。

(3) 沉降裂缝:因地基差异沉降或构件接合不良、剪应力超过设计强度而产生的一种砼裂缝, 多见于填土地基、桩基沉降不均匀各种基础与墙体。这种裂缝一般与地面垂直, 或成30°~40°角方向发展, 宽度因荷载大小而异, 与成降值成比例。沉降裂缝危害极大, 并且极难处理。因此必须在设计上采取有效措施, 施工、使用中也要加强观测、监视。

(4) 龟裂裂缝:施工阶段因配料、搅拌、浇筑、养护等各环节的操作不当均能产生, 其中以养护环节为关键。裂缝成龟壳状或散射状, 无规律, 长度、宽度也不一致。

(5) 疏松裂缝:砼浇筑时因下料不均, 致使砼材料离析, 或因漏振、过振而产生的疏松状态裂缝。如果它延续到砼表面, 当然容易发现, 如果只产生在砼内部, 则不能直接表现出来。这种疏松带长度不等, 视下料或振捣情况而异。

二、裂缝的成因

砼裂缝成因很多, 但可以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1) 砼的收缩

收缩是砼的一个主要特性, 对砼的性能有很大影响。由于收缩而产生的微观裂缝一旦发展, 则有可能引起结构物的开裂、变形甚至破坏。

(2) 温度应力

砼内的水泥在水化反应中散出大量热量, 使砼升温, 并与外部气温形成一定的温差, 从而产生温度应力。其大小与温差有关, 并直接影响到砼的开裂及裂缝宽度。

(3) 砼材料及配合比

配合比设计不当直接影响砼的抗拉强度, 是造成砼开裂不可忽视的原因。配合比不当指水泥用量过大, 水灰比大, 含砂率不适当, 骨料种类不佳, 选用外加剂不当等, 这几个因素是互相关联的。

有关试验资料显示:用水量不变时, 水泥用量每增加10%, 混凝土收缩增加5%;水泥用量不变时, 用水量每增加10%, 混凝土强度降低20%, 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力降低10%。

(4) 养护条件

养护是使砼正常硬化的重要手段。养护条件对裂缝的出现有着关键的影响。在标准养护条件下, 砼硬化正常, 不会开裂, 但只适用于试块或是工厂的预制件生产, 现场施工中不可能拥有这种条件。但是必须注意到, 现场砼养护越接近标准条件, 砼开裂可能性就越小。

(5) 施工质量

砼浇筑施工中, 振捣不均匀, 或是漏振、过振等情况, 会造成砼离析、密实度差、降低结构的整体强度。砼内部气泡不能完全排除时, 裂缝在钢筋表面泡则降低了砼与钢筋的粘结力。钢筋若受到过多振动, 则水泥浆在钢筋周围密集, 也将大大降低粘结力。这些因素都会造成砼较大的收缩, 致使砼微观裂缝迅速扩展, 形成宏观裂缝。

三、砼裂缝预防措施

根据砼裂缝成因,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适当措施进行预防:

(1) 设计

在设计上要注意到那些容易开裂的部位, 如深基与浅基、高低跨处等, 应考虑到由于地基的差异沉降或结构原因而引起的薄弱环节, 在设计中加以解决。在构件截面允许、配筋率不变而且浇筑方便的条件下, 钢筋直径越细、间距越小则对预防开裂越有利。

(2) 施工方案

良好的施工方案与预防、控制裂缝有很大的关系。施工方案主要应确定一定浇筑量、施工缝间距、位置及构造、浇筑时间、运输及振捣等。一次浇筑长度由垂直施工缝分割, 最好是设置在变截面处或承受拉、剪、弯应力较小的部位。一般来说, 因尽量留在变截面处, 或远离受拉钢筋部位而设在砼的受压区, 确定浇筑时间的原则应尽量避开炎热天气和昼夜温差大的日子。如果必须在夏季施工, 则应采取材料降温措施来控制砼入模温度。

(3) 施工质量

由于施工质量原因而产生的裂缝发生率在95%以上。如果在施工阶段控制住了裂缝, 则在使用阶段开裂的可能性就很小了。因此, 施工阶段是裂缝预防的主要阶段, 在施工阶段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砼要有合适的配合比, 选择合适的配合比, 不仅要满足强度要求、施工要求, 还要从防止产生裂缝的需要出发。适当地选择好水灰比, 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原则下, 尽可能减少水泥用量。其次钢筋的成型和模板安装位置要准确、牢固, 以免施工中变形。钢筋上的污物和氧化铁皮要清除, 以免影响粘结力。第三是浇筑、振捣操作合理, 特别是振捣操作技术, 往往不被人们重视。过分地振捣对砼均匀性有害, 振捣不足也不能保证砼应有的密实度, 要恰到好处。

(4) 养护

养护的目的是使砼正常硬化, 强度增长, 不受或少受外界影响。常规养护方法是喷水, 对一般砼结构, 减小表面收缩, 防止龟裂是可行的。大体积砼由于块体内外温度不一致, 强度增长不同, 常常是在强度增长慢的表面开裂, 其养护就不能只满足于用常规方法。具体说, 尽量晚拆模, 拆模后要立即覆盖或及时回填, 避开外界气候的影响, 养护期应以砼强度增长最快的阶段为准, 即7至28天, 最好能长些。

四、砼裂缝常见修补方法

(1) 压力注浆法修补裂缝

机械动力法:利用压送设备 (压力0.2—0.4Mpa) 将补缝浆液注入砼裂隙, 达到闭塞的目的, 该方法属传统方法, 效果很好。

b.低压注浆法:利用弹性补缝器将注缝胶注入裂缝, 不用电力, 十分方便效果也很理想。

(2) 开槽填补法修补裂缝

沿砼裂缝开凿成槽, 用聚合物水泥砂浆将其填补封闭的方法称为开槽填补修补法。适用于结构允许开槽而宽度较大但数量不多的裂缝, 如墩台或路面砼的裂缝。

(3) 涂膜封闭法修补裂缝

在砼表面涂刷防水涂膜以封闭微细裂缝的修补方法称涂膜封闭法, 适用于宽度小于0.2mm的微细裂缝的修补。

以上对混凝土的裂缝进行了理论和实践上的初步探讨, 虽然学术界对于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和计算方法有不同的理论, 但对于具体的预防和改善措施意见还是比较统一。同时, 在具体施工中要靠我们多观察、多比较, 出现问题后多分析、多总结, 结合多种预防处理措施, 混凝土的裂缝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摘要:水泥混凝土土路面裂缝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又难于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 本文根据实例对水泥混凝土路面出现的裂缝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 并针对具体情况提出了一些预防、处理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路面,裂缝,分析,处理

参考文献

[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2]《路面养护与病害防治工程技术规范》。

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及处理措施 篇8

关键词:沥青,路面,裂缝,处理

0 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级公路的大量修建, 以沥青混凝土为代表的半刚性材料也得到广泛的运用。但是矛盾随之而来, 由于半刚性材料抗压变形能力低, 对温度和湿度较为敏感, 在温差变化较大的时候比较容易形成反射裂缝问题, 沥青混凝土路面一旦出现裂缝问题, 也将导致路面无法正常使用。严重情况下将破坏路面结构性, 造成安全隐患。如不及时处理, 在交通荷载的长期作用下会造成路面的大面积损坏。

1 常见的裂缝分类

1) 横向裂缝:由于温湿度的变化、路面产生收缩和路面应力不能均匀分布而引起的;裂缝与路面中心线基本垂直, 缝宽不一, 缝长有的贯穿整个路幅的, 也有的贯穿部分路幅的, 在桥涵中最为常见。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 (1) 施工过程中施工缝不紧, 结合不好; (2) 沥青未达本地区要求的质量标准; (3) 混合料中使用的沥青配合比不同, 造成材料收缩变形; (4) 温差气候发生大幅度的变化, 造成路面收缩, 收缩拉力大于沥青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产生开裂。

2) 纵向裂缝:由于沥青面层分层摊铺前后接缝未认真处理, 新旧路面拓宽处路面不均匀沉陷, 路基长期受水浸泡或软基处理不当引起的, 裂缝方向与形成方向一直, 长宽不一。

3) 块状裂缝:路面以多边形块状开裂, 大多由于路基填料塌陷或车辆超载造成, 使路面的强度达到一定的极限从而影响到路面的通行安全。

4) 网状裂缝:多为单条裂缝产生后未及时处理又出现了横向或者是斜向裂缝, 交错起来形成网状造成更为严重的破坏性。网状裂缝一般是由于路面材料配合比不当, 路基压实度不足以及施工过程中填缝不及时引起的。沥青路面使用的长时间老化也会引起网裂现象。

2 施工中填缝的最佳时机

裂缝产生后应及时修复, 修复的过程中除了填缝的材料以外, 填缝的时机选择也比较重要, 不同的填缝时机所产生的填缝效果差别很大。

1) 春季:春季填缝时间应在4月左右, 温度在7℃~10℃左右效果为最佳, 这个时候裂缝宽度为最大宽度的一半, 填缝的过程中材料很容易入缝, 而且在材料凝结的过程中裂缝不会有过度的拉伸和压缩应力。填缝材料在此期间可以很好地与裂缝壁面结合, 不会被拉脱和挤出裂缝。

2) 夏季:夏季对于我国南北方填缝时机不同, 南方虽然气温干燥, 填补料与壁面结合较快, 但是由于热胀冷缩的原理, 裂缝此时较小, 填料不易入缝, 即时是填入了裂缝中也处于长时间的拉应力状态, 这样填料很容易脱落。北方部分夏季温度较为凉爽的地区可以采取小规模的修补。

3) 秋季:秋季虽然温度和气候较为合适, 但是裂缝多处于拉应力状态, 且裂缝开口也不大, 相对于春季填缝来说时间较为滞后, 延迟了修补时间导致水分渗入浸泡较多, 加速了路面的破损。

4) 冬季:冬季由于气温最低, 裂缝宽度也达到了一年之中的最大值。此期间较为理想的填缝时机是当裂缝处于最大值的时候填入封料, 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水渗入。但是此方法的弊病就在于此时环境温度太低, 填料的粘结性较差, 且裂缝处于最大值时时间较短, 往往就是那么几天, 然后又处于压缩应力状态, 若填料强度不够又会被挤压出来, 所以此方法虽可行但需慎用。

3 灌封的方法

1) 半幅局部封闭交通:在施工处和施工前1~3 km处放置施工标志牌, 并根据施工进展移动标志牌。

2) 施工放样:根据技术人员的现场测量和指导进行施工放样, 对开槽的长度、宽度和深度进行控制。

3) 路面开槽:按照设置好的开槽深度, 调节好开槽机, 按照设计的开槽尺寸进行作业, 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裂缝种类及时调节开槽尺寸深度, 对准裂缝的中线切割出均匀的U型凹槽。

4) 清缝:对于在缝宽6 mm以内的裂缝, 在缝隙扫刷干净后, 应用空压机及时清理灰尘杂物, 而缝宽>6 mm时应先踢出周边松动的裂缝边缘, 然后扫刷干净, 最后用空压机清理干净。

5) 灌缝:若气温较低, 先用预热设备对开槽部位进行预热, 除去开槽边缘的潮气, 以提高粘结性能, 若气温较高则不需要。在预热过后用灌缝机把道路密封胶灌入裂缝, 若裂缝有坡度, 应从高处开始往下灌, 灌缝的过程中应用细沙铺洒在密封胶的表面, 加速其吸附并控制流淌速度。灌缝完成后在上面轻洒少量细沙, 20 min之后即可开放交通。裂缝开槽宽度在6 mm以上灌缝1次即可, 而宽度在6 mm以下的裂缝由于较窄需有间隔的分多次灌入, 灌入间隔时间不宜太长, 方可将裂缝有效地灌满。

6) 后续工作:灌缝完成后应将路面杂物清理干净, 待密封胶冷却20 min后开放交通。

4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1) 填缝材料的选择:市场上的填缝材料较多, 购买时应注意看清材料使用说明, 选择适宜本地区气候的填缝材料。

2) 开槽机的深度和宽度控制好, 走向应沿着裂缝方向除去裂缝口的破碎老化沥青, 以达到最佳粘合效果。

3) 控制好开槽的宽度和深度, 比例控制在1:1.5最为适宜。若深宽比太小, 则不能给填缝料提供太多的接触面积, 造成填缝料脱落, 使用一段时间后被挤压出裂缝。若深宽比太大, 则又会造成填缝料的浪费, 造价成本偏高。

4) 灌缝外形应美观, 表面平整, 无凸凹不平的现象。灌缝粘结效果要好, 经车辆荷载碾压无变形。

5 结语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裂缝问题大多是随着道路行车时间的增多导致的, 裂缝问题不仅直接关系着道路的使用寿命, 还影响着车辆行车安全。因此, 在公路修建的过程中应严把质量关, 提高预防性养护管理办法, 及时处理一些公路使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确保公路使用寿命安全, 为车辆提供安全的行车环境。

参考文献

[1]彭凤芹, 闫锡龙.高等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原因与防治措施[J].科技信息, 2011 (25) .

[2]李涛.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产生的原因及治理[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2) .

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的处治技术 篇9

水泥混凝土路面作为公路工程的重要路面形式之一, 得到愈来愈广泛的应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强度高、经久耐用、养护费用低等优点。然而, 就全国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状况而言, 仍存在许多问题。设计理论不完善、施工经验不足及养护不规范、不重视等情况, 使许多水泥混凝土路面发生损坏, 出现了早期病害, 表现出功能性缺陷等问题, 严重影响公路使用质量。

关于混凝土路面的裂缝, 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而深入的研究, 从混凝土材料的组成机理及外界因素等各方面分析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断裂破坏, 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对混凝土路面断裂处理提供了科学依据。作者基于以上研究成果, 对混凝土路面的日常养护和病害处治等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 并应用与工程实践。

2 裂缝形成机理分析

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的过程是微小缺陷形成、缺陷的逐渐扩展, 形成裂缝贯通, 最后形成贯穿路面板的裂缝。这个过程大致可以分三个阶段:

2.1 初始损伤和初始裂缝的形成阶段

在路面板混凝土搅拌、浇筑和成型养护过程中形成孔隙, 即初始裂缝。初始裂缝的产生导致路面板在荷载的作用下出现应力集中, 使裂缝尖端附近的区域成为损伤最严重的区域。这一阶段是水泥混凝土路面板使用前阶段, 是破坏过程的初始阶段。

2.2 损伤的不均衡累积和裂缝有限度扩展的阶段

由于路面板底部已经出现裂缝, 在荷载的作用下裂缝尖端附近区域产生应力集中的现象, 使得微小裂缝萌生、扩展、汇聚, 经过荷载的反复作用, 裂缝尖端附近区域损伤不断积累, 当某一荷载在裂缝尖端产生的应力强度因子大于裂缝尖端附近区域的开裂韧度时, 裂缝就与严重损伤区域中的微小裂缝贯通而扩展, 从而穿越了导致严重损伤区域, 裂缝尖端到达新的位置。这一阶段涵盖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整个使用寿命期, 是破坏过程中最漫长的阶段。

2.3 断裂阶段

当某一荷载的在裂缝尖端产生的应力强度因子大于裂缝尖端附近区域的开裂韧度, 裂缝穿越严重损伤的区域, 尖端到达新的位置。此时, 新的裂缝尖端应力强度因子仍然大于新的尖端附近区域的开裂韧度, 所以裂缝迅速贯穿路面板的整个厚度, 使板块彻底断裂破坏。这一阶段是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过程中最短暂的阶段。

3 裂缝防治措施

针对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原因, 应采取有效的全面的预防措施, 以减少裂缝出现概率, 延长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年限, 提高行车舒适性。

3.1 减少混凝土的缺陷

减少混凝土缺陷, 就是要减少混凝土中的杂质、气孔、微孔隙和微裂缝, 降低路面板的初始损伤度。可采用添加减水剂等外加剂的办法减少用水量, 提高搅拌和震捣质量。为了减少混凝土中的水分, 尽可能采用真空吸水的施工工艺, 减少干缩裂缝;减少温度收缩裂缝的关键在于减少混凝土的内外温差, 具体的办法有三个:一是尽量避免在不利的温度环境下施工, 二是选用低水化热的水泥, 三是及时保温;加强水泥混凝土凝结期间的养护, 是减少混凝土中微裂缝的重要措施。

3.2 提高混凝土的韧度

降低初始度, 增加有效的受力面积, 是提高混凝土韧度的有效措施。除此之外, 还可以利用钢筋、纤维或聚合物等材料, 改变混凝土的受力反应模式。目前用于混凝土的纤维有钢纤维、有机纤维、无机纤维和合成纤维, 而应用比较多的钢纤维和合成纤维。与普通混凝土相比, 钢纤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提高了5~20%, 抗弯拉强度提高20~50%, 收缩裂缝的总量减少了50%左右, 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的抗裂性能提高了2~3倍。合成纤维是近年来逐渐被采用的纤维材料, 合成纤维对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有很大的作用。

3.3 减小路面板的收缩应力

路面板产生收缩应力的条件:一是板块收缩变形;二是变形受到限制。对于板块干缩变形的控制, 就是对混凝土干缩的控制;板块的冷缩变形取决于气温变化和混凝土的热膨胀性能, 工程措施对此影响很小。减少路面板变形的限制, 一是要提高基层的平整度, 减少路面板与基层之间的摩擦;二是要阻止过渡层的生成, 如在基层上铺设塑料薄膜等。

3.4 提高路基及基层施工质量

公路路基及基层应具备较高的密实度、强度及水稳性, 因此规范施工, 确保路基及基层施工质量是防止水泥混凝土面层出现裂缝的重要前提。基层的技术指标要求达到规范规定的压实度和弯沉值, 特别是桥涵构造物附近 (死角部位) 更应加强压实工作, 保证路基有足够的、均匀的强度。路基排水设施应完善, 并要充分考虑地下水对路基稳定的影响, 对半填、半挖等结合处应进行特殊处理。基层施工时要确保基层厚度一致, 强度均匀, 严格控制基层顶面高程和平整度, 以确保混凝土路面的厚度一致和减小水泥混凝土与基层的摩阻力。

3.5 施工前严格检查

在准备摊铺垫层前, 应对准备铺设段的路基恢复放样, 并检查该段的路基标高、横坡度、宽度、压实度等指标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并经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后, 方可进行施工。路面混凝土板施工要严格按规范要求选好材料及材料的级配, 保证混凝土质量并充分地密实, 搞好施工缝、缩缝、胀缝的处治, 防止路表水渗入路基。加强对基层弯沉、平整度、高程、横坡、幅宽等项检测。

4 混凝土路面裂缝病害的处治

4.1 裂缝灌缝技术

灌缝材料有环氧树脂类、聚氨脂与改性聚氨脂类、烯类及沥青橡胶类。高聚合物材料有耐热、活性高、内聚力高、粘附力强, 收缩率较低等优点。裂缝修补对于尚未凝结发生的塑性收缩裂缝, 可用抹子直接抹平或施加二次振捣。轻微断裂, 裂缝无剥落, 宽度小于3mm的裂缝, 可采用灌入环氧树脂方法修补。在施工中产生的收缩裂缝, 在未通车前可直接灌注, 如果在通车后产生, 应先清除杂物, 在加以灌注。

4.2 局部修补技术

局部修补技术对于局部板面断裂损坏, 进行小块修复, 办法是将凹槽凿至贯穿板厚, 在凹槽边缘板厚中央打洞, 深10cm, 直径4cm, 水平间距30~40cm.每个洞应先将周围湿润, 插入一根直径18~20cm, 长约20cm的钢筋, 然后用快凝砂浆填塞捣实, 待砂浆硬化后浇筑快凝混凝土振捣实, 抹平即可。

4.3 非结构性病害处治技术

大面积麻面、露骨、平整度差等结构性病害, 常采用沥青混凝土罩面处理, 处理厚度应大于2.5cm, 施工应满足《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要求。罩面前要对破碎板及整个路面进行修补和压浆处理。一般的麻面可不作处理, 只对露骨严重部分作整段处理, 可用聚合物砂浆作薄层处理, 其配合比宜为水泥:砂=1:2, 用J6型胶液拌和至均匀稠度, 在清洗干净的混凝土表面涂上IV型超早强界面剂, 待稍干后, 将聚合物砂浆均匀摊铺在路面上, 厚度在15mm以下, 抹平、整形、拉纹、养生8h即可开放交通。

4.4 旧水泥混凝土加铺沥青层修复施工技术

在隔离层 (粘层) 上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一般应分为二层, 下面层较厚 (一般4~8cm) , 采用热稳定性较好的开级配粗粒式或中粒式沥青碎石或沥青混凝土, 上面层较薄 (一般厚2~9cm) , 采用防水性能较好的密级配细粒式或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5 工程应用

S210大修工程YH-15标秦岭段, 在K128+164~K132+265、K165+455~K176+855段为水泥混凝土路段, 由于施工中产生收缩裂缝, 在通车7天后部分面板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通过技术、经济论证, 选定采用灌缝技术处理病害, 该灌缝材料由环氧树脂、二甲苯、邻苯二甲酸二丁脂、乙二胺、水泥按100:40:10:8:300的配比组成, 钻孔灌浆法施工工艺如图1所示。

结束语

对混凝土路面裂缝病害, 最关键、最根本的是预防为主, 即在设计和施工阶段, 应采取严格有效的、全面的预防措施, 严格遵守《公路工程施工标准》中的规定, 切实抓好路基及基层强度, 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施工工艺等环节, 才能保证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 避免裂缝产生, 尽量将可能出现的病害降到最低程度。

摘要:对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问题进行了研究, 通过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调查, 分析裂缝产生机理, 对混凝土路面的日常养护和病害处治等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 并应用与工程实践。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病害处治

参考文献

[1]廖国新.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及裂缝病理分析.[J].湖南交通科技.2000 (2) .

[2]交通部水泥混凝土路面推广小组.回顾混凝土路面设计、施工与养护.[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3]闰兴明.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破坏原因及预防措施.筑路机械及施工机械化.[J].2000 (7) .

浅谈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裂缝防治 篇10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路面道路裂缝超重车辆温度沉降道路施工

0 引言

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强度高、荷载能力强、维护费用低、稳定性好的特点,在我国各个等级的公路建设中被广泛应用。去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公路建设掀起了一个新的高潮,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大规模展开。在这种形势下,我们更应该注重公路路面的工程质量,尽量减少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裂缝。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一个突出缺点是损坏后修复难度大。裂缝是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的病害之一,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损坏,八成是因为裂缝引起的。但水泥混凝土的裂缝又是一个难以根除的难题,要想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我们必须在施工中提高施工质量,尽量减少裂缝(根除裂缝不可能)的产生;在道路投入使用后,控制车辆的荷载重量。笔者从事公路水泥混凝土施工多年,对减少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裂缝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在不揣冒昧,写出来与大家共享。

1 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的三个阶段

一般情况下,水泥混凝土路面在它建造之初就形成微裂缝;公路投入使用后,由于荷载作用,微裂缝变成宏观裂缝;宏观裂缝继续发展,最后造成公路断板。这个过程大致可以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浇筑和凝结过程中产生的初期损伤和开裂,形成微裂缝。第二阶段:使用期间荷载造成的损伤加剧和裂缝扩展,形成宏观裂缝。第三阶段:断裂破坏阶段。

2 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的几种类型

混凝土由外荷载作用(包括动载和静载)会引起裂缝;由变形(包括温度、不均匀沉降)会引起裂缝;由施工操作不当(制作、脱模、养护、堆放、运输、吊装)会引起裂缝;设计不当也会引起裂缝。一般来说,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是指用肉眼看得到的裂缝,这种裂缝可分为几种类型:沉降裂缝、超载裂缝、干缩裂缝、温度裂缝、施工裂缝等等,本文选择几个加以介绍。

2.1 沉降裂缝 这种裂缝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混凝土浇筑后,因材料自身沉降产生的裂缝;二是因地基沉降导致混混凝土产生的裂缝。第二种原因产生裂缝对工程质量影响巨大。混凝土浇筑后,水泥和骨料在下沉阶段,如受到钢筋和其它埋件的局部阻碍、模板移动、基础沉降,使该处混凝土产生拉应力和剪应力时,该处就会产生沉降裂缝。裂缝一般均在浇筑后1-3小时产生,属硬化前裂缝。发现后迅速进行处理,可重新加压抹平,使裂缝闭合,能达到较好效果。

2.2 温度裂缝 水泥混凝土因具有热胀冷缩性质,加上水化作用,伴随化学反应,因而产生膨胀,而板因气温板内有“差度”,造成水文养护前冷却收缩,板面就会产生裂缝。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表面引起拉应力。后期在降温过程中,由于受到基础或老混凝土的约束,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拉应力。气温的降低也会在混凝土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当这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即会出现裂缝。

2.3 干缩裂缝 水泥混凝土浇筑后,在硬化的过程中,由于水泥水化生成物的体积比原来物质的体积小,加上游离水在空气中蒸发及凝胶体失水而紧缩,随着混凝土体积收缩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大于当时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而产生干缩裂缝。干缩裂缝一般缘于养护不当。在风吹日晒下,混凝土表面水分散失过快,体积迅速收缩,而内部温度变化小,收缩小,表面收缩变形受到内混凝土的约束,也可引起表面裂缝。

2.4 超载裂缝 由于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大吨位的车辆逐年增加,单轴轴载比原设计计算轴载增加几倍,由于轴载等效换算系数f=(Pi/P0)16,即超载(Pi)与标准轴载(Po)换算成16次方关系,所以,超重车的增加是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期开裂断板的重要原因。

另外,据有关资料披露,我国公路上汽车超载情况相当普遍,超载率达到了40%-80%,有的车辆的超载甚至达到2-3倍,在京珠高速公路上,有的车载重量达到了60吨,相当于一节火车的载重量。汽车超载严重损害了公路,成为公路的第一杀手。

3 防治混凝土路面裂缝的对策

从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论断:水泥混凝土路面出现裂缝,不是由于一种原因形成的,而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防治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可以采取多种措施综合应对。

3.1 根据车辆流量进行道路设计 为了减少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裂缝,公路设计、施工、管理等相有关部门应认真及时地组织设计人员和有关专家,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设计理论及规范要求,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和讨论。根据当地的地理位置,环境、地形、沿线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特别是交通量的组成和车辆的类别以及地方材料的供应情况,提出符合实际的轴载设计参数、路面结构、材料组成、路基填料、碾压方案和要求,以设计出适宜的水泥混凝土面板以及完善的排水系统,提出合理经济的水泥混凝土配比设计及要求。

3.2 严格控制混凝土材料质量 严格做好材料管理工作,杜绝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使用不合格材料。合格的原材料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必要条件。对于安定性差,游离氧化钙(Ca0)超标及强度不足的水泥强度应禁止使用;不同标号、不同厂家、不同种类、不同批产的水泥严禁混合使用;尽量采用旋转窑生产的发热量少、收缩量小的硅酸盐道路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选择合格的含泥量较少的材料,集料(砂、碎石)含泥量超标时应更换料源或将其认真冲洗至达到要求方可使用。对有机质含量超标的集料应严格禁止使用。按试验混凝土配合比准确配料;单位水泥用量要精确称量,误差值控制在1%以内。集料的含水量要及时取得,以便控制适宜的用水量,保持水灰比准确;为减少用水量,改善和易性可使用合适的外掺剂;用水量误差不得超过1%,外加剂控制在2%以内。采用电子称或其他现代配料机械设备准确配料,尽量不采用人工手推车按车计量的配料方法;集料称量误差控制在3%以内。

3.3 施工中严把每道工序质量关 混凝土的拌和时间要根据机械性能准确掌握,最长拌和时间不应超过最短拌和时间的3倍;振捣应均匀密实,避免漏振或超振现象产生。混凝土拌和时,若集料温度过高,应采用降温措施后再配料拌和。若采用撒水降温方法,应及时测定含水量,调整拌和用水量,保证水灰比值不变。注意混凝土施工操作方法,减少从搅拌到成型之间的时间和运输路程,避免混凝土过早凝聚及泌水现象而致微裂。必须坚持做到使混凝土相互粘结密实稳定,有效消除界面裂缝和砂浆裂缝。

3.4 严格禁止超载超重车辆上路 前面已经说过,超载超重车辆已成为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第一杀手。路面板荷载拉应力的大小,取决于荷载的大小。汽车荷载是冲击荷载,其大小不但与车辆轮胎对路面的静止压力有关,而且车一路的祸合程度有关。要减小轮胎对路面的静止压力,就要对车辆实行限载管理,禁止超载的车辆上路。要削弱车一路的祸合作用,分别从车和路两方面采取措施。对于汽车方面要采取限速措施,降低车辆荷载的震动频率;对于路方面,要提高路面的平整度,降低车辆的震动幅度。

4 结语

水泥混凝土路面不可能根除裂缝,但通过努力,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裂缝的产生,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提高路况。要减少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裂缝,不外两种方法,首先,在设计施工时严格按质量要求完成每一道工序;其次,在道路養护过程中,严禁超载超重车辆上路。把握好了这两点,工程质量就会达到理想的效果,道路也会按设计寿命安全使用。

参考文献:

[1]GBJ50204—9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

[2]GBJ97—87.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S].

[3]蓝俊宇.浅谈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的成因和防治措施[J].大众科学·科学研究与实践,.008(16).

混凝土路面裂缝成因及处理措施 篇11

1 混凝土路面裂缝的危害

混凝土路面从力学性能上讲为刚性路面, 对于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和冲击不容易予以吸收, 两块路面之间的接缝处理不当可能出现小的台阶, 这就使得路面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均匀的磨损, 车辆在出现不均匀磨损的路面行驶时就会对道路产生更大的振动和冲击。已经出现断裂的路面就可能在裂缝处断裂成几块板块, 导致路面的整体性受到破坏, 进而影响混凝土路面承受振动和冲击的能力, 而且使得混凝土板与道路基层之间出现相对位移。由于混凝土路面裂缝的存在, 使得水或者腐蚀性物质易渗入到混凝土内部, 使得道路基层出现损坏, 在基层破坏以后, 就会使路面面层出现进一步的断裂。在这种循环破坏的作用下, 使得混凝土路面自身所具有的功能几近丧失。

2 混凝土路面裂缝出现的原因分析

混凝土路面在使用过程中, 由于受到外界静载和动载的作用容易出现裂缝;因路面的不均匀沉降以及温度影响而导致变形裂缝的产生;道路路面设计存在问题, 施工人员又按图施工, 因而导致裂缝的出现。这里所说的裂缝一般是可以只凭肉眼就能观测到的裂缝, 通常有施工裂缝、温度裂缝、干缩裂缝、超载裂缝以及沉降裂缝等类型, 下面简要分析混凝土路面裂缝出现的原因。

2.1 沉降作用产生裂缝

对于混凝土路面来说, 沉降裂缝的出现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在混凝土路面浇筑结束以后, 由于混凝土出现自身沉降而导致裂缝的产生;第二种是由于路基未处理好而产生不均匀沉降, 进而导致路面裂缝的出现。实际工程中第二种裂缝比较常见, 对道路的影响也最大。在路面混凝土完成浇筑作业后, 混凝土中的骨料和水泥就会出现下沉, 若下沉过程中受到预埋件、钢筋的阻碍、基础出现沉降、混凝土模板产生移动等, 就会使路面内部出现剪应力和拉应力, 这时, 路面就会出现沉降裂缝。在混凝土浇筑结束后的2 h左右容易出现裂缝, 这时出现的裂缝属于混凝土凝结硬化之前的裂缝。此时, 若采取适当的措施可以使已经出现的裂缝重新闭合, 进而获得良好的效果。

2.2 温度作用产生裂缝

浇筑结束后的混凝土会发生凝结硬化反应。反应进行时, 会产生大量的水化热, 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 在受热膨胀作用下就会在混凝土表面产生拉应力。随着时间的推移, 混凝土内部温度在不断地降低, 这时, 因受到混凝土或路基的约束, 就会导致内部混凝土受到拉应力作用。当外部气温发生变化时, 也有可能在混凝土表面产生拉应力;当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小于温度作用产生拉应力时, 就会在混凝土表面和内部产生温度裂缝。

2.3 干缩作用产生裂缝

在路面混凝土浇筑结束后就进入硬化阶段, 而混凝土发生凝结硬化后所产生的物质其体积要小于原材料的体积, 水泥水化作用时产生的凝胶体会因混凝土内的游离水蒸发而出现紧缩现象, 这就导致路面混凝土出现体积收缩, 进而使混凝土内部和表面受到拉应力作用, 当混凝土所具有的抗拉强度小于体积收缩产生的拉应力时, 就会在混凝土内部和表面产生干缩裂缝。

2.4 荷载作用产生裂缝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道路上行驶的车辆不断增多, 载重量比较大的车辆也相应地增多, 此时, 道路上行驶的车辆产生的荷载就有可能大于道路最初的设计载荷。因此, 在混凝土道路使用期间出现的裂缝与道路荷载的增加有着密切的关系。

3 防治混凝土路面出现裂缝措施

3.1 注重控制道路基层和路基的施工质量

在混凝土道路工程施工期间, 现场的施工管理人员要加强对道路路基施工的质量管理, 严格控制回填土的含水量, 按照规范和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路基的压实。单层压实的厚度应当控制在20 cm以内, 并且要保证路基的压实度符合要求。若路基碾压过程中发现“弹簧土”, 这时, 要对此部分土进行换填处理, 所换填的土要求具有较好的质量, 切不可使用垃圾土等进行换填。

3.2 配合比设计

由于不同地区的水泥原材料不同, 导致所生产出的水泥质量也存在差别, 这时在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 应对所用水泥的数据进行试验测定, 配合比设计好后应当进行试配, 进而确保混凝土的质量符合要求。

3.3 加强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在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 要严格控制水泥、粗细骨料以及添加剂的质量;当混凝土所用水泥的安定性不满足要求时, 就可能导致路面出现松动、干裂等问题;对于进入施工现场的水泥、粗细骨料等原材料要进行抽样检查, 必要时可以进行现场试验, 对于达不到要求的原材料应禁止其进入施工现场, 避免不合格的材料被用在工程施工中。

3.4 注意混凝土的搅拌

在进行路面混凝土的搅拌时, 应当严格按照配合比设计时确定的比例添加原材料, 切不可凭着感觉添加。严禁出现道路工程施工时因追赶施工进度而加大混凝土搅拌用水量的情况, 混凝土搅拌的时间要控制在规范要求范围内, 混凝土搅拌的颜色一致、材料均匀时就可停止搅拌, 避免混凝土出现泌水和离析, 拌制的混凝土要满足浇筑和振捣对于流动性的要求, 在搅拌好后要测定混凝土的塌落度。对于不满足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应禁止进入施工现场。

3.5 混凝土的养护

在路面混凝土浇筑结束后, 就应对其进行养护。可以使用薄膜覆盖的方式进行养护, 也可以使用喷洒养护剂、覆盖具有蓄水能力的草帘、草袋、麻袋等方式进行混凝土路面的养护;路面混凝土覆盖养护的时间不应当少于7 d。刚开始养护时, 应采取措施降低混凝土水分的蒸发, 尽量避免受到雨淋、风吹以及阳光的直射;当路面混凝土达到40%设计强度后就可以将覆盖物清理, 并准许自行车和行人在混凝土路面上通行。

3.6 注重路面的切缝作业

为了能够有效地避免混凝土受热膨胀而产生的应力作用, 应当对混凝土路面进行切缝处理, 此时的切缝为收缩缝, 可以使用软切割机进行作业。在路面混凝土摊铺作业结束后就可以进行切缝, 此时要求混凝土的强度值要大于1.1 MPa。

4 混凝土既有裂缝的处理措施

由于受到混凝土路面现场施工环境的影响, 施工质量出现问题时就会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因混凝土裂缝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长, 对于路面的影响也会不断增大, 这时, 就应当在裂缝出现时就查找裂缝出现的原因, 进而采取适当的措施以避免危害的扩大。

(1) 对于混凝土表面的裂缝因其并没有贯穿混凝土路面, 此时可以沿着裂缝开凿处深度为6 cm、宽度为40 cm的槽, 而且要将槽的周边进行凿毛处理;然后将槽内部进行清理, 再沿着槽的表面涂刷水泥浆, 所涂刷的水泥浆的稠度应当以不出现手指刮痕为标准。

(2) 对于裂缝已经贯穿混凝土路面的, 此时的道路基层并没有出现破坏, 可以采取与表面裂缝相同的处理措施, 但沿着裂缝扣槽的深度要以混凝土板厚为标准。在向扣槽内浇筑混凝土时, 应当在混凝土表面铺设两层钢筋网片, 沿着网片的周边设置伸缩缝, 使用沥青对缝进行填堵, 避免雨水对裂缝处的侵蚀。

(3) 当裂缝的深度已经贯穿到道路基层时, 应当将路面混凝土进行大面积的拆除, 然后对道路基层进行加固处理, 并按照道路设计要求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对于既有路面的接缝, 要按照规范对膨胀缝的要求进行处理。

5 结语

混凝土路面, 由于受到外界增大荷载、温度作用、干缩作用以及沉降作用的影响而出现裂缝, 这时应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处理, 避免裂缝加宽加大, 进而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

摘要:从混凝土路面裂缝出现的原因入手, 分析了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措施, 对相关从业人员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混凝土路面,裂缝成因,处理措施

参考文献

[1]曹永先.道路工程施工[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1.

[2]佟德增, 关晓龙.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期间产生裂缝原因及处理方法[J].吉林交通科技, 2010, (3) :176-177.

[3]刘金海.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裂缝的原因及处理方法[J].交通世界 (建养.机械) , 2011, (1) :98-99.

上一篇:廉政建设下一篇:和谐预算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