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实名

2024-11-19

网站实名(精选5篇)

网站实名 篇1

日前, 由江苏省互联网协会主办、江苏移动承办的移动物联网应用专题研讨会暨网站实名认证网站安全认证活动在浙江湖州召开, 来自相关会员单位和各市互联网协会的9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省互联网协会正式启动开展网站实名认证网站安全认证活动, 并对会员单位的申请进行了现场受理, 35家省内互联网企事业单位成为首批签约实施单位。省通信管理局党组成员、省互联网协会常务副理事长许继金号召广大会员单位为建设安全、健康、文明、和谐的互联网而努力。

网站实名认证和网站安全认证是省互联网协会面向会员单位新推出的认证服务, 这两项服务基于认证技术平台, 通过对网站主办者身份、网站备案信息、企业注册信息等资料的审核, 认证网站主办者的真实信息, 并监督和发现网站挂马、网页篡改、网页仿冒等网络安全隐患。取得江苏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或非经营性网站备案的企业可以申请获得认证。

网站实名 篇2

二、本市市区范围内的建设工程,应当按本办法实施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实名制管理。本办法所称建设工程是指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项目。

本办法所称实名制管理是指通过完善用工手续、建立个人台账,实现工程现场施工作业人员有关信息的动态监管,以市民卡为载体,建立施工作为人员实名制监管系统。

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建筑业施工作业人员实名制管理工作。市建设工程社会保障费征收管理处(以下简称市征管处)负责日常工作。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公安局等相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做好实名制管理工作。

四、施工企业对工程项目使用的施工作业人员实名制管理负总责,应当明确专人负责施工作业人员实名登记、申报等管理工作。

工程项目实行总承包的,分包企业应服从施工总承包企业的管理,并指定专人负责。

五、工程施工现场项目部应当指定专人具体负责本工程项目施工作业人员的实名登记、申报工作,劳务经理应当配合。

六、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应当督促施工企业做好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实名制管理的实施工作。施工企业未按规定实施的,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应当及时予以督促整改。

七、工程项目开工前,施工企业应当到市征管处办理工程项目施工作业人员实名制管理登记手续,领取申报软件及加密锁,配备身份证阅读器等申报设备。

八、施工企业应当在施工作业人员进场三日内将其实名信息通过网络上报至市征管处,申请办理市民卡。在本市办理过市民卡的,不再重复办理。

施工作业人员实名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户口性质、身份证号码、电子照片、家庭住址、在本市的暂住地址、联系电话、用工主体、直属劳务经理及其联系电话、进场及撤场时间、工种、持证情况、文化程度、培训记录、政治面貌、婚姻状况、身高、工资、考勤、个人信用等。

施工作业人员上述信息发生变化的,施工企业应当在三日内通过监管系统进行更新。

九、市征管处收到施工企业办理市民卡的申请后,为符合要求的施工作业人员办理市民卡,并将有关施工作业人员身份信息传至市实有人口基础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

十、市民卡由施工企业到市征管处领取并负责发放,由施工作业人员本人保管。施工作业人员首次申办市民卡的,免交制卡工本费;遗失或损坏的,由施工企业或个人申报补办,并按规定交纳制卡工本费。

十一、持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有效职业资格证书的施工作业人员可直接申领市民卡。

其他施工作业人员应当参加施工企业组织的安全生产、施工质量、权益保障及市民素质等基本知识的培训后申领市民卡。

十二、施工作业人员进入工程项目施工现场作业时,应当随身携带市民卡,接受施工企业的管理和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督检查。

十三、施工企业应当在施工作业人员撤离工程项目的三日内将撤离信息通过网络上报至市征管处,市征管处应当及时将上述信息传至市实有人口基础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

十四、施工企业申报施工作业人员实名制信息时,应当明确施工作业人员的实际用工单位,并注明用工合同期限。

十五、施工企业应当将工资发放到施工作业人员所持市民卡的银行账号。

十六、按规定参加工程项目工伤、大病医疗等保险的施工作业人员,在工程项目工作期间发生工伤事故或生病就医的,可凭本人市民卡按有关规定享受工伤或大病医疗保险待遇。

十七、施工作业人员可凭市民卡查询本人工作记录、工资发放、参加保险等情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施工企业及工程项目部、分包企业和相关管理部门应当予以配合。

十八、施工企业应当在施工现场配备市民卡读卡器,实施对施工作业人员的考勤。

十九、施工企业的实名制管理人员应当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实名制管理业务知识培训。

二十、施工企业未按本办法规定组织实施实名制管理的、监理单位未按本办法规定对施工企业实施实名制管理工作进行督促检查的,责令限期整改;拒不整改的,予以信用扣分,并取消施工企业、工地现场、项目经理、项目总监参加我市相关先进的评选资格。

手机实名制的终点是“名义”实名 篇3

快销品模式之花实名制泥沼之果

让新用户实名登记不是一件难事, 反正是在工信部强制要求下各运营商统一行动, 不实名就不可开户, 困难的是让老用户实名, 这几乎让运营商陷入泥沼之中。

其实最早一批移动用户都是实名的, 当时可称为“安装移动电话”, 毕竟模拟手机都是要烧号的, 离不开运营商的服务。但是从机卡分离的数字手机上市之后, 运营商们发现手机卡可以很方便地被做成快销品在各种渠道销售, 用户买到手机卡即插即用, 销售模式能够快速扩张。而让用户提供资料基础之上的实名认证, 无疑将极大削减快销品模式的优势, 在没有法律明文禁止的情况下, 神州行、如意通等大量非实名制卡纷纷涌现。

快销品模式无疑能极大程度促进手机卡的销售, 当政府、运营商高层发现负面影响开始显现且扩大的时候 (如电信诈骗等) , 市场已经接受了这个规则, 买卖双方都觉得实名制是很麻烦的事情。于是, 即便有了实名制的要求 (如2013年下发的《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规定》) , 市场也能想出对策, 例如仅登记部分信息, 又如社会渠道将所销售的众多手机卡登记在少数几个人的名下 (这几个人还未必知晓) 。

上述面向个人用户的快销品模式构成了非实名卡的3种形式:首先是完全无用户资料登记;其次是用户资料登记不全;最后是使用他人身份登记。除此之外, 还有一种形式是集团卡, 即整个单位内所有手机卡的用户名都是公司, 只留下了经办人的信息, 难以查找具体使用者信息。另外, 由于集团卡往往有较大优惠且深受市场欢迎, 于是一些集团卡流入社会渠道当中, 以快销品方式销售, 更加无法追溯使用者。

由此来看, 快销品模式之花却结出了实名制泥沼之果, 这是谁也无法预料的。

实名制的数据盛宴“互联网+”的基础设施

如果所有的手机用户都能够实名, 理论上, 电信运营商能够知道每位用户一天的行为, 例如去过哪里、行走的路径、访问过哪些网站、看了哪些内容、与哪些人沟通过……毕竟所有的比特流都会流经运营商的管道 (当然, 比特流中的每一段0和1数字代表的具体含义, 取决于运营商同各互联网公司的合作) 。

一场数据盛宴即将展开, 这也构建了“互联网+”的基础。政府部门可以对虚拟世界进行有效治理, 并可反作用于真实世界;各个割裂的互联网生态圈, 可以借助于手机号码所代表的真实个人而实现贯通, 也可实现整个互联网世界的实名制;社会信用体系借助贯通生态圈的数据而逐步构建;企业可以更有效地面向真实的个人开展营销等, 而这些都必须仰仗代表真实用户的手机号码, 互联网公司虚拟的账号是无法实现这一切的。

实名制的终点:“名义”实名

新用户的实名制中, 如果完全不填写或者填写一部分用户信息, 目前在各个运营商的后台系统中基本无法通过, 运营商也采用了一些技术手段方便各社会渠道进行实名制办理, 高级一点的提供身份证扫描硬件, 低端一点的提供手机APP, 通过APP拍摄身份证后进行查询。但目前仍然有部分社会渠道销售用其他人身份证开户的手机卡, 这也是媒体关注的焦点。

而老用户的实名制更是一件麻烦的事情。对于无用户信息、用户信息残缺、集团卡用户, 运营商可以较为容易地发现非实名制用户, 也可以冒着用户流失的风险, 采用停机“一刀切”的手段, 倒逼用户实名制, 但这样是否公平?他们的非实名在当年是符合规则的, 现在却要他们来承担实名制的部分成本。举一个极端的案例, 一个住在山村中的老人, 距离最近的营业厅有10公里的山路, 10年前他的子女在集镇上为他购买了一张手机卡, 现在却需要他来实名, 这是否可行?另外, 一些用户也确实抱怨为了实名制在营业厅里排了一个下午的队, 而他们当年是在合规情况下购买了非实名制卡。

对于以他人身份办理的手机卡则更加麻烦。运营商可以发现某个人的名下有多个手机号, 也能通过大数据的方法分析出这些手机号的使用者之间并无关联, 但又能怎样?它们只能“高度怀疑”这些号码未实名, 只能通过短信等方法提醒用户, 而无法像对待无登记信息的用户那样采用强制性手段。至于想把登记在他人名下的手机号转到自己名下, 按理说属于过户业务, 需要用户双方的身份证明, 毕竟没有绝对的证据证明当前登记的信息就是虚假的, 尤其对于一些靓号, 本来就已经形成了租用的产业链。这势必导致各地处理模式的不同, 有的地方是让用户提供3个月自我缴费记录, 有的单独设立单方用户过户业务 (明确这是最后一次单方过户) , 有的分号码处理 (靓号不可单方过户) 。总之既不会强迫, 也为单方过户留有通道。

因此, 以笔者的理解, 在一系列强令政策的推动下, 每个手机号都会与一个具体的个人挂钩 (物联网卡号除外) , 但这个具体的人可以是实际上的, 也可是“名义”上的, 毕竟对借他人身份开卡的情况, 尚难有彻底的解决方法。

网站实名 篇4

微信实名制的事情之前闹过一阵,然而并没有得到太好的落实。然而现在面对着微信红包热潮的崛起引发的一系列事情,微信对红包又采取了新的措施。但凡对微信没有实名的用户,在红包活动方面将会采取一定的显示。为什么微信要实名制呢?微信不实名制能发红包吗?带着这些问题,安软小编下面就来为大家做一个科普吧。

微信为什么需要实名制?

之所以需要实名制,是因为去年12月底,人民银行于发布《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办法》明确了建立“支付机构分类监管指标体系”。自2016年7月1日起实施。《办法》将个人支付账户分为三类,不同支付账户对应不同的功能,如果用户不及时完善账户信息,将无法正常使用网络支付功能:比如不能发红包。

安软市场

微信不实名制会有哪些影响?

由于规定已经正式实施了,我们的支付账户如果不进行实名制将在功能上受到一些限制。首先影响最大的是收钱功能,比如好不容易手快抢了个大红包,可安软市场 是因为你的账户没有实名导致红包里的钱无法入账。

根据微信方面的介绍,如果不实名,通过微信收钱、使用零钱发红包等功能会受到限制;支付宝方面也提示用户,“如果您的账户不进行实名,将无法接收来自他人的红包、打赏、转账等,需要先补全身份信息才能收款。

其次就是余额消费会受到限制。从7月1日开始算,I 类账户的余额付款终身累计不能超过 1000 元,II、III 类账户的年限额分别为 10 万和 20 万元。也就是说,如果不完善账户资料,你连花钱的额度都要变小,考虑到我们现在出门打车、网上订外卖、甚至出门买水果基本都用微信支付或支付宝,还是赶紧去完善账户信息吧。

不实名能不能发微信红包大家看完之后是不是应该在心里有答案了呢?其实实名的好处很多,不但可以防止骗子,还能有效的保护自己的财产。至于大家担心的隐私,那纯粹是杞人忧天啦。

网站实名 篇5

随着网络社会的发展,现实社会中的一些负面现象也出现在网络上。网络的匿名性造成对信息来源的追究存在很大困难。与此同时,近年来兴起的电子商务等诸多新兴网络应用和服务,都需要对用户的真实身份进行有效标识和认证才能保证其安全性。然而,现有的用户实名体系模型中,对于用户真实身份的标识和区分缺乏较为完善的方法,且往往无法有效地依据用户的网络行为而动态地变化,从而无法为用户提供准确的标识。

本文以实名体系模型中用于动态区分用户真实身份的非线性算法作为主要研究内容。

1实名体系模型中用户信息的分类及特征

1.1实名体系模型

互联网正处在从匿名时代向实名时代转变的过渡阶段,实名和非实名用户将并存于互联网中。因此,本文将所要研究的实名体系模型定义为广义的,包括实名和非实名用户,以更切合实际情况。并且,按照用户是否经过严格的身份认证,作为区分实名、非实名用户的标准。

1.2实名体系模型中用户信息的分类

模型中用户信息的采集包括以下两类:能标识用户实名身份的信息、能为实现个性化服务提供依据的信息。

根据模型中用户身份标识及验证的需要,结合目前互联网用户对于网络应用及服务的使用情况,将用户信息作以下分类:

(1) Virtual ID

User Name、Password、Digital Certificate/Digital Signature

(2) Key ID

Name、Sex、Country、Citizen ID、Social Insurance ID

(3) Important ID

Home Address、Home Phone、Office Address、Office Phone、Mobile Phone

(4) Communication ID

Emails、BBS Nickname、Personal Website、IM Passport

(5) Personal Info

Job、Title、Degree、Incoming、Interests、Habits

(6) Record Info

Grade of Credit、Grade of Activity

1.3实名体系模型中用户信息的特征

根据各类信息的不同特点和应用要求,可作进一步划分:

(1) Virtual ID、Key ID 均为用户核心数据,是实现实名用户身份认证的依据。注册时,需核对其真实性。只需常规静态维护,并做好数据备份。

(2) Important ID、Communication ID、Personal Info 是实现网络个性化服务的基本依据,可以根据用户职业、兴趣爱好等数据进行网络个性化服务推荐。主要进行静态维护,动态维护的工作量相对较小。

(3) Record Info 通过用户网络行为记录该类数据,可以进行数据挖掘、分析,不断对推荐给用户的个性化服务进行修正。需要进行动态更新、维护。

2实名体系模型中用户身份的标识

2.1用户实名度概念

用户在注册过程中,需要提供个人基本信息。对于实名用户而言,其中的核心数据需要经过严格审核才能注册成功。然而,除此之外的大量数据无法在注册时对其真实性进行检查。也就是说,同样是实名用户,但其所提供的注册信息在真实性方面存在差别。为了区分这种差别,更好地标识用户信息的真实程度以及网络表现,提出用户实名度概念。

图1为实名体系模型系统结构图。

如图1所示,用户实名度功能模块在系统中发挥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用户登录时为用户提供其身份及网络表现的准确标识;另一方面,为实现网络个性化服务推荐提供参考依据。

2.2用户信息的真实性判断

计算前,要对用户信息的真实性进行判断,主要从两方面进行:

(1) 合理性分析 比如:邮政编码是否与所提供地理位置相符。合理性分析很粗浅,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信息的真实性。

(2) 网络活动记录 诸如Email地址、移动电话号码等信息,可以通过用户网络行为记录进行验证。假若用户通过所提供的Email地址或移动电话号码完成了网上交易,则可判定该信息真实有效。

2.3用户信息的相关性研究

不同信息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对于实名度计算,相关性大的两个信息要远比相关性小的两个信息的价值小。由此,用户的各类信息对于实名度运算的贡献显然不同。

相关性研究要达到的目标是:通过分析用户不同信息间的相关程度,为计算中采样对象的选择提供依据。将距离相近的信息作合理的忽略,达到简化算法模型的目的,也减轻了系统用于计算的负担。

2.4实名度计算中采样对象权重的确定

基于各类信息对于计算的不同贡献,在确定了采样对象之后,需要进一步对每个采样对象在计算中的权重值进行确定。这是一个多准则决策问题,其系统的评价方法按照指标权重的确定方式,可分为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两大类。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实现对采样对象权重的确定。该方法是广泛采用的将定性问题定量化的一种系统分析技术。它将问题的各个组成因素划分为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对各个层次组成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给予数量标定,然后运用数学方法对标定值进行处理,求取各因素重要程度的定量结果,即权重值。

表1所示为根据采样对象选择原则并运用层次分析法所得到的在计算中的采样对象及相应权重值。

2.5实名度生成算法设计

(1) 算法的适用对象

算法将实名和非实名用户一起纳入算法中进行计算。这样设计,是因为如果仅仅将用户是否实名注册,作为判断用户网络行为可信程度的标准,存在很多弊端。一方面,实名注册的用户不一定会提供真实的个人信息;另一方面,非实名注册的用户可能会提供非常详实且真实的个人信息用于网上交易等行为。到底是相信实名注册,但不一定活跃且不一定诚信的用户;还是相信有着良好网络诚信记录的非实名用户,这是每个网络用户个人的选择。而本算法要实现的正是将这种客观存在的情况如实地提供给广大网络用户,供他们参考、选择。

(2) 算法期望达到的主要指标

算法应该实现以下一些主要指标:

第一,计算结果能在实名度方面对不同用户有较好的区分度,对大量的用户样本进行计算后,不同类型用户群的实名度计算值分布曲线应该以各自的中心点呈近似的正态分布。

第二,由于用户的信息和网络行为具有可变更性,为了更好地表征用户信息的动态变化情况,需要在非线性的算法中引入时间变量,从而使计算结果同样具有动态性。

(3) 算法设计

鉴于以上指标,对算法作如下设计:

首先,在用户基本信息真实性验证方面,引入“强认证”和“弱认证”概念。两者的含义及对应情况分别为:

“强认证”:通过网络行为记录,用户基本信息库中某项信息的真实性得到准确确认。比如:用户通过所注册的手机号码完成了一笔网上交易,则该手机号码得到了“强认证”。

“弱认证”:用户初始注册的基本信息,或使用过程中对原有注册信息进行修改、更新,且尚未通过用户网络行为记录,使该信息的真实性得到准确的确认。

在算法中,对于得到“强认证”和“弱认证”的基本信息分别赋以不同的运算基值,以标识其在信息真实性方面的差别。

其次,在算法中引入衰减函数,对运算中需要进行衰减的采样对象实现动态变化。

图2为本算法中所采用的衰减曲线。

对图2所示的衰减曲线,在Matlab软件中进行曲线拟合,取指数n=6,得到所对应的衰减函数近似为:

x为某一采样对象自上次得到“强认证”或“弱认证”到此次登录所间隔的天数。f(x)为衰减因子,对应此采样对象在“强认证”或“弱认证”基值的基础之上进行衰减的程度。

以下对象不需要进行衰减:Password只要根据不同的强度赋以相应基值即可;Citizen ID在注册时进行了验证,不需要再次进行验证;Grade of Activity为用户的网络活跃度,通过相应运算引擎随每次登录实时生成。

最后,将所有采样对象经过衰减后对应的数值与其相应的权重相乘,并进行求和运算,即可得到实名度的具体数值。用户每次登录就进行一次运算,登录期间用户在网络上的操作都将通过网络行为记录功能模块实现获取、存储,以便在用户下次登录时更新各采样对象的数值后重新带入算式进行计算,求得最新的实名度数值。

将“强认证”和“弱认证”所对应的运算基值分别取为1.0和0.8。那么在理论上,通过Citizen ID认证注册的实名用户和未通过认证注册的非实名用户,其实名度数值范围如表2所示。

如表2所示,实名与非实名用户的实名度数值几乎覆盖0~100的整个取值范围。如果要严格区分实名与非实名用户,也可通过添加标志等方式实现。此外,实名用户的分布将以44.18~100.00中的某个区间为中心呈近似正态分布;而非实名用户的分布将以1.14~58.10中的某个区间为中心呈近似正态分布。从理论上讲,该算法可以达到对不同用户较好的区分度,并实现了实名度的动态变化,达到主要指标。

2.6算法在实验室环境下的模拟

要验证该算法,涉及到用户初始数据生成以及用户网络行为模拟两个重要环节。

图3、图4是在实验室环境下,对2500个样本点进行模拟实验后的实名度分布曲线图。

图3为2500个样本初始注册、登录时,各样本对应实名度数值分布图;图4为该2500个样本在365天后,各样本对应实名度数值分布图。为了便于模拟、分析,假定2500个样本每天登录一次。

可以看出,初始和一年后实名度的分布均与理论分析相一致,即:实名用户与非实名用户分别以各自的中心区间呈近似正态分布。图4较之图3,其样本所涵盖的数值区间更大,中心区间所对应的样本点数更少。一方面,这使算法运用时间衰减函数的动态特性得以体现;另一方面,证明在实验室模拟环境下,该算法使得样本点在实名度上的区分度得以增大。

然而,实验结果并没有完全像理论分析所预期的那样使实名用户与非实名用户的实名度计算数值几乎覆盖从0~100的整个取值范围。其原因在于:第一,限于实验室设备条件,样本点数量取得不够大,使得模拟过程中很难出现理论分析中的极端情况,从而没有出现各类用户实名度的最大、最小值;第二,由于模拟用户注册和行为习惯涉及到心理学、行为学等相关领域和知识,是一个较为主观的环节,实现过程中有太多不确定性,而要实现对每个样本点的准确模拟具有很大难度,有待进一步修正、完善。

3结论

本文提出了一种在实名体系模型中动态区分用户身份信息真实性以及网络行为可信度的非线性算法,即:用户实名度生成算法。通过实验模拟,验证了算法的实用性,达到了对各类用户真实身份的准确标识和有效区分。用户实名度概念的提出及其算法的实现,为解决实名体系模型中用户身份标识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在网络实名制以及网络个性化服务等领域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凌力.Proposal for Research on a Model for Authentic-Name System for Personalized Web Services.2006:1-9.

[2]刘喜华,胡宁.投资方案多属性决策组合评价法研究[J].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1,16(1):21-25.

[3]李宴喜,陶志.层次分析法中判断矩阵的群组综合构造方法[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0(2):86-90.

[4]纪秋发.网民网上行为特征简析[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11(4):37-41.

[5]杨林,茅玉蓉.个性化:定制你的网络服务[J].软件工程师,2003(7):53-54.

[6]皮勇,胡庆海.论网络实名制不应“独行”[J].信息网络安全,2006(5):22-25.

[7]黄进,赵小龙,阚宏宇.高校网络实名认证制度的可行性研究[J].科技与经济,2006,19(1):59-60.

[8]刘菁,邹大鹏.实名制能否做实[J].瞭望,2006(45):22-23.

上一篇:培养和发展能力下一篇:焦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