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信通虚拟运营业务遇实名制
迪信通虚拟运营业务遇实名制 篇1
迪信通虚拟运营业务遇实名制
迪信通虚拟运营业务遇实名制
2016-05-10 01:25 每日经济新闻
0 收藏
被工信部约谈 迪信通虚拟运营业务遭遇“实名制”考验
每经记者 蒋佩芳 孙嘉夏
即将到来的517电信日,原本按照业内预期,首批获得虚拟运营试点牌照的虚拟运营商有望迎来正式牌照。但试运行期间电信诈骗扎堆使用虚拟号段的情况,导致工信部针对这一现象进行专项治理,也让这一预期出现了较大变数。
作为首批获得虚拟运营牌照的企业之一,迪信通这个中国最大通讯设备连锁销售企业也曾因“虚拟运营商”的光环而获得资本市场青睐,但今年以来,其股价却节节下挫。
5月5日,迪信通(06188,HK)股价盘中最低下探至2.780港元,创下自2014年7月8日上市以来新低。5月9日,迪信通报收于2.840港元,较公司股价最高点时,仅剩约三分之一。而且,年报数据显示,迪信通的银行贷款已经达到31.99亿元,支付银行利息达到1.68亿元,当零售铺面大肆扩张之际,迪信通却又深受电商冲击与营业成本上升之苦,以致净利率甚至常年低于3%,成为一家为银行打工,跑不过余额宝的公司。
这家中国最大的移动通讯连锁行业巨擘,究竟怎么了?
迪信通最近发布的年报显示,2015年迪信通营业收入为158.3亿元,同比增长10.25%,同时,迪信通净利润也实现12.24%的同比增长。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迪信通的靓丽数据背后是银行贷款已经从2014年上市招股时的18亿元左右突破30亿元,流动负债突破40亿元,每股现金流-0.18元,资产负债率从2014年底的39.31%上升到49.64%。而被外界一直看好的“虚拟运营商”业务,在迪信通董事长刘东海的报告中一字未提。
实名制落实不到位遭约谈
2014年迪信通在香港上市,彼时迪信通的一个概念就是转型“虚拟运营商”。
事实上,2013年开始迪信通布局虚拟运营业务,作为最早一批获得移动通信转售业务牌照、也是为数不多的同时获得三家基础运营商转售业务牌照的品牌,其虚拟运营商业务品牌名为“迪加”。
2015年年底的迪信通通信合作伙伴大会上,迪信通通信公司总经理赵枫曾表示,截至2015年11月底,迪信通通信用户发展量已经突破200万,今年1月19日,迪信通通信宣布其用户发展量已经突破300万,2016年,迪信通通信将在产品研发、渠道精耕、市场推广、服务支撑等方面持续发力,用3个亿的资金将迪信通的虚拟运营商业务“迪加”打造成为拥有1000万用户的国内虚商第一品牌。
不过,虚拟运营商暂时未成就迪信通。由于虚拟运营商目前还只是初级阶段,行业也没有完全做起来,这令迪信通拥有的线下门店资源价值尚未很好释放出来,加上行业出现“实名制”漏洞,这多少令虚拟运营商的未来前景有些堪忧。
不久前,央视新闻频道以“失控的170号段”为题报道了虚拟运营商实名登记制度落实不到位,170号段成为通讯信息诈骗重灾区的有关情况。工信部于4月7日紧急约谈实名制落实不到位的三家虚拟运营商:蜗牛移动、分享通信和迪信通,责成三家立即进行整改。据悉,今年以来工信部已向类似16家违规企业下发了整改通知。
至于迪信通目前实名制工作落实上采取了哪些措施,记者致电迪信通通信公司董事长黄建辉得知,迪信通实际上也做了很多具体的工作,由于他正在外出差开会,具体做的工作可向赵枫咨询。同样,赵枫因开会中无法接受采访,他随即表示安排迪信通通信公司市场部方面联系记者。
很快,迪信通通信公司市场部工作人员联系了记者,但该工作人员称“目前并不方便透露做了哪些工作”。她说,“我们肯定在做一系列的动作,但实际上说得越多,一旦碰到比如抽查什么的时候,谁也说不好会出现什么状况,现在我们只能说得越少越好,越低调越好。如果真的做好了,那个时候再说也是真正有效果的时候,而现在说自己做了什么没有意义。”
上述工作人员还称,“工信部在下月月中将会有其他的动作或是抽查,等迪信通拿到正式牌照之后再说做了哪些工作,现在说只会对自己不利。”
手机销售遭线上线下双重夹击
在3C零售行业,以迪信通为代表的线下渠道当时在功能机时代是相当有竞争力的。
在功能机时代,由于不同的功能机有不同的指标,消费者最终购买手机之前必须前往线下店挑选体验。可以说,功能机时代的手机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是非标准产品,消费者很难根据简单的描述来定义产品从而产生购买的欲望,这就为当时的迪信通创造了良好的机会,也是其高速成长的黄金时代。
到了智能手机时代,手机成为可贩卖的标准品,购买前体验的重要性也随之在消费者心目中越来越低,于是有了线上手机销售的风生水起。
迪信通的传统生存模式以增开门店、扩大销售规模来提升业绩显然不再符合市场的现状,持续盈利能力备受考验。
中投顾问零售行业研究员杜岩宏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迪信通目前的开店模式一方面受到苏宁、国美等综合零售巨头的同业竞争;另一方面受到迅速崛起的电商冲击,其开店模式遭到较大压力。据记者了解,以京东为代表的电商企业一步步蚕食了原本属于迪信通的市场份额,而线下的苏宁国美也是狠角色,在家电产品利润增长渐缓的形势下,很快将手机品类纳入门店体系,苏宁国美的强势插足也不断冲击着迪信通的市场份额。
不仅如此,今年3月,苏宁天猫更是联手打造手机“第一卖场”,目标直指千亿销售,而双方的渠道也是业内最广。
此外,手机厂商自身对迪信通这类移动通讯连锁企业也有一定的冲击。以苹果为例,厂商主要以官网和其品牌地面店为主,分销渠道也多集中于强势电商平台,只有极小部分留给传统的移动通讯连锁企业。在业界看来,无论是手机产品还是电子产品,随着价格的高透明度,行业竞争变得尤为激烈,而带来的影响则是利润较薄,将不断缩减着3C行业的整体利润。
迪信通向O2O转型
在销售市场遭各路对手夹击后,面临困境的迪信通向O2O转型并完成关键布局,除实体店之外,还构建了迪信通官网、手机APP,全员微店等全体系的自有互联网渠道,更进驻了天猫、一号店、京东商城等第三方平台。
而在线下,迪信通主要采取直营店和加盟店相结合的连锁经营模式进行门店扩张,加盟无疑是最简单而直接的,有利于迅速扩大规模,但风险在于加盟商的真实销售情况等难以了解,反而不利于品牌管理。杜岩宏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整体加盟传统商业连锁行业目前受到互联网冲击也是非常大,目前的潮流是线上线下融合,如苏宁发展线上业务,成为国内第三大电商平台。
不过,迪信通创始人刘东海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与各地有实力的经销商合作,与他们达成战略联盟,通过他们渗透到全国2862个行政县以及48000多个乡镇。刘东海同时希望在未来10年左右的时间里,让迪信通的门店数量扩大10倍。
互联网资深观察家、速途网副总编丁道师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实际上线下并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悲观,互联网也并非是唯一的方向,以后线下也会越来越强大。他以OPPO和VIVO为例称,“两个品牌手机基本上都是走线下,过去的几年两个品牌的增幅超过联想和小米。它们在全国有超过10万的合作店铺来帮助它们卖手机,效果也很好。所以这么来看的话,迪信通还是有很大机会的。”
丁道师同时指出,尽管模式很关键,但最终的核心还是需要有很强的管理团队。他对迪信通的担忧在于,迪信通的人员变动很快,人力管理和人才激励机制都不完善,如果“人”这方面的问题无法解决的话,任何企业都无法搞好。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分享文章到
0 0
0 0
分享我的态度到微博
我等233人 顶 了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