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合同风险管理(精选12篇)
企业合同风险管理 篇1
在社会发展的今天, 我国已经从计划经济时代进入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企业也随着经济的繁荣蓬勃发展起来, 企业要生存和发展, 必须开拓市场获取利润, 但在盈利时如何保证自己的应有权益不受侵害, 让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应有的保障, 必须有一种契约或者一种法律制度来保证企业的合法权益, 于是就出现了合同。合同, 在百度百科上被定义为“是当事人或当事人双方之间设立, 变更, 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企业是一种以盈利为目的的机构, 在盈利中虽然要求每个企业都要合法经营、诚信交易, 不干损人利己的事, 但是企业最终第一目的还是为了赚钱, 经营企业是有风险存在的, 风险的存在是客观的, 人们不可能完全避免风险, 但是风险是可以减小的, 合同就是企业家为了减少营业风险而设立的一种协议。那么在企业合同风险管理中, 风险又是什么风险呢?1901年, 美国的威雷物在他的博士论文《风险与保险的经济理论》中阐述了“风险”的内涵:风险是关于不愿发生的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之客观体现。这是他给风险第一次下的定义, 从这个定义里面看, 明确了风险一是具有不确定性的特征, 二来风险又是客观存在的, 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们不可能完全避免风险, 但是可以改变对待风险的方式和应对风险的方法, 降低风险发生率。合同风险可以分为合同管理风险和合同法律风险, 合同管理风险也可以说是商业风险, 它是无可回避的, 而企业的合同法律风险则是可以防范的。我国的企业合同包含很多个方面, 虽然企业利用合同使自己的权益得到了保障, 但是在合同签订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
一、企业合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企业合同签订主体间缺乏诚信, 存在欺诈现象
在合同签订之后, 重要的还是要双方当事人认真履行, 遵守合同里面的约定和条文履历, 否则合同最终还是变成一纸空文。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便存在着诚信缺失、欺诈盛行的现象。有的员工在和企业签订合同时隐瞒实情, 比如公司一般禁止一个企业的员工谈恋爱甚至结婚, 可有的员工在公司里面隐婚, 并不以实情告知。有一些员工与用人单位本来签署约定工作两年期满才可以辞职, 但是任期未满两年的时候就辞职不干, 企业如果合同没有签署清楚就会受到很大的损失。还有的企业在和员工签署合同时隐瞒实情, 不告知公司的真实情况, 对员工构成欺骗。
2.企业制度不完善, 信息传递不透明
在一个群体中, 上面发出的命令只有及时并且准确的到达下层才能算是一条信息的传播成功, 可是在很多时候信息传播并不及时也不准确, 虽然有些情况无法避免, 但还是和企业制度不完善、上下级之间缺乏有效地沟通等有关, 上级传达命令仅仅用口耳相传是不够的, 还需要面对面的交流。企业制度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制度安排应该有层次, 分工应该明晰, 在企业和员工等签订好合同后, 遇到情况知道该找谁来处理, 谁来调解, 给双方当事者一个明确的责任对象。
3.重视文本而轻对象
文本就是一种书面语言的表达形式, 合同文本是以合同的形式出现的双方交易的法律文件, 作为交易文件, 它对合同双方都关系重大, 但是合同只有履行了才能为双方交易伙伴带来盈利。企业如果只重视合同本身而不注重合作伙伴, 将会把自己置于困难的地步。但是我国很多企业在合作的时候并不仔细了解该合作伙伴的来历, 如果合作伙伴是民营企业等, 也不注重查询它的资金状况、经济实力、社会信誉度、知名度、产品合格标准等等。如果合作对象是员工本人, 不注重该从业人员的知识或者社交能力, 也不管上班之后对工作的要求, 而是看重合同这样一纸合约。合同的运行程序应该包括签订合约、审查工作、履行义务、互相监督等一系列流程, 而不仅仅是签订合约, 如果只重视文本本身而忽略了具体操作, 合同只会变成一纸空文。
二、企业合同风险管理的解决方案
1.企业加强诚信的思想道德建设
从古至今, 我国都流传着诚信做人诚信立业的故事, 可是在当今时代, 有的企业为了盈利而丢失了诚信, 企业间合作不诚信, 企业与员工合作不诚信, 即使一方坚持诚信的美德, 另一方使用了欺诈, 这条合同也是失败的合同。诚信思想文化建设要两方面来进行, 一要让各大企业家从精神上接受诚信, 把诚信意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观念。另外还要使用大众传播媒体进行传播, 还有进行集体活动, 企业形象设计等活动, 对广大员工和工作人员进行思想教育, 提高工作人员的行为素养。
2.利用各种新媒体提高信息传播透明度
在新媒体时代, 信息的传播是广泛化的, 既快速又便捷, 人们可以用手机、电脑等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 不再是用书信传播的时代, 所以各大企业要好好利用新媒体组织传播。在社会发展的今天, 信息传达的有效性和准确度严重影响到企业经营的好坏, 企业信息通畅快速, 合同的履行也就有了相应的保障, 信息准确度高, 各大部门参与度高, 大家心里都知道合同是怎样签署的时候, 大众就像一个监视器一样对合同签约双方构成隐形的监督, 这样就会避免合同履行过程中的种种误解和矛盾。
3.重视合同的对象, 选择有利的合作伙伴
企业要和对方签合同, 双方必须都有所需求。企业在与对方签订合同的时候, 要确定它有稳定的收入、技术精湛、设备先进、产品质量好、有保障的企业是不错的选择。并且在签合同的过程中确保它有一定的履约能力, 信誉度高方可与之签约。
三、小结
本文通过对企业合同风险管理的问题以及方法的探讨, 简要分析了企业合同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解决对策, 有企业就要盈利, 有合同就要有诚信, 好的企业是在诚信中盈利, 在盈利中也坚守诚信的职业道德。有的企业在合同信息公开不透明的情况下或者是法律措施不严密的情况下与合同对方发生资金纠纷导致财产损失惨重的例子不计其数, 企业应该加强自身的监督体系的同时, 也要加强各大部门之间的合作, 加强信息交流和提高透明度, 以期在与他人签署合同时少一些风险, 多一点放心。
参考文献
[1]姜达洋.构建高校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实验课程体系[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4, 12 (2) :114-117.
[2]任明.企业合同风险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 2007.
[3]邓江凌.企业法律风险及其防范[J].理论导刊, 2010, (7) :99-101.
企业合同风险管理 篇2
第二条 公司各部门及下属公司、企业对外签订的各类招标代理合同一律适用本制度。第三条 招标代理合同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搞好招标代理合同管理,对于公司经济活动的开展和经济利益的取得,都有积极的意义。各级领导干部、法人委托人以及其他有关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守、切实执行本制度。各有关部门必须互相配合,共同努力,搞好公司以“重合同、守信誉”为核心的招标代理合同管理工作。第二节 招标代理合同的签订第四条 签订招标代理合同,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政策及公司有关规定。第五条 对外签订招标代理合同,除法定代表人外,必须是持有法人委托书的法人委托人。法人委托人必须对本企业负责,对本职工作负责,在授权范围内行使签约权。超越代理权限和非法委托人均无对外签约权,但经法定代表人特别授权并发给委托证明书的例外。第六条 签约人在签订招标代理合同之前,必须认真了解对方当事人的情况。包括:对方单位是否具有法人主体资格、有否合同标的经营权、有否履约能力及其资信情况,对方签约人是否法定代表人或法人委托人及其代理权限。做到既要考虑本方的经济利益,又要考虑对方的条件和实际能力,防止合同欺诈,防止签订无效招标代理合同,确保所签合同合法、有效、有利。第七条 签订招标代理合同,必须贯彻“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等价有偿”的原则和“性价比择优签约”的原则。第八条 签订招标代理合同,如涉及公司内部其他单位的,应事先在内部进行协商,统一平衡,然后签约。第九条 招标代理合同除即时清结者,一律采用书面形式,并采用公司统一的招标代理合同文本。第十条 合同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规定必须明确、具体、文字表达要清楚、准确。合同内容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是:1.部首部分,注意:写明供需双方的全称、签约时间和签约地点。2.正文部分,注意:要求要明确、具体。内容清晰。3.结尾部分,注意:双方都必须使用合格的印章------公章或合同专用章,不得使用财务章或业务章等不合格印章;注明合同有效期限。第十一条 签订招标代理合同应按公司规定的按我国《合同法》有关规定办理。签订招标代理合同如需采用现款方式付款,在5 万元以下的由下属公司、企业经理审批,5万元至10 万元的由总公司主管副总经理审批,万元以上的由总公司总经理审批。签订招标代理合同如需分期付款方式结算,则须事先按本制度第十七条规定的和批准程序报公司批准,分期付款额最高不得超过合同总额的30%。第十二条 任何人对外签订合同,都必须以维护本公司合法权益和提高经济效益为宗旨,决不允许在签订招标代理合同时假公济私、损公肥私、谋取私利,违者依法严惩。第三节 招标代理合同的审查批准第十三条 招标代理合同的正式签订前,必须按规定上报领导审查批准后,方能正式签订。第十四条 招标代理合同审批权限同第十三条。第十五条 招标代理合同审查的要点是: 1.合同的合法性。包括:当事人有无签订、履行该合同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合同内容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政策和本《制度》规定;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是否真实、一致,权利、义务是否平等;订约程序是否符合法律规定。2.合同的严密性。包括:合同应具备的条款是否齐全;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义务是否具体、明确;文字表述是否确切无误。3.合同的可行性。包括:当事人双方特别是对方是否具备履行合同的能力、条件;预计取得的经济效益和可能承担的风险;合同非正常履行时可能受到的经济损失。第十六条 根据法律规定或实际需要,招标代理合同应当呈报上级主管机关批准,或需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鉴证,或需由公证处公证的合同,则需经过批准、鉴证或公证等程序。第十七条 招标代理合同的审批程序如下:1.申报。企业的法人委托人在授权范围内对外签订合同,应事先填写“招标代理合同签约申报表”(一式二份),报本企业的领导审查批准。(凡先经领导口头同意签约的,签约后需补办手续)。需报总经理、董事长审批的,应由该企业领导签署意见,随同合同初稿及有关资料、附件等,一并上报。
2.审核。对送审的招标代理合同,应按本《制度》第十四条规定的审批权限,由主管人或有关人认真审阅,必要时可进行调查研究,最后作出:批准、不批准;通知申报单位补报材料或进一步谈判。(应提出谈判的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主管人在“申报表”上批写意见后,“申报表”一份及合同初稿留底,另一份“申报表”连同其他材料发还申报单位,由承办人按批准的意见办理。上述审批程序,一般为1至2天。特殊情况经批准或授权的可不受审批程序的约束。第四节 招标代理合同的履行
第十八条 招标代理合同依法成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一切与合同有关的部门、人员都必须本着“重合同、守信誉”的原则,严格执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确保合同的实际履行或全面履行。第十九条 合同履行完毕的标准,应经合同条款或法律规定为准。没有合同条款或法律规定的,一般应以物资交清,工程竣工并验收合格、价款结清、无遗留交涉手续为准。第二十条 企业领导及签约人应随时了解、掌握招标代理合同的履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汇报。否则,造成招标代理合同不能履行、不能完全履行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第五节 招标代理合同的变更、解除第二十一条 在招标代理合同履行过程中碰到困难的,各部门首先应尽一切努力克服困难的,尽力保障合同的履行。如实际履行或适当履行确有不可克服的困难而需要变更、解除合同时,应在法律规定或合理期限内与对方当事人进行协商。第二十二条 对方当事人提出变更、解除合同的,应从维护本企业合法权益出发,从严控制。第二十三条 变更、解除招标代理合同,必须符合我国《合同法》和本制度的规定,并应在公司内办理有关手续。第二十四条 变更、解除合同的手续,应按本《制度》第十四条及第十七条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执行。经上报主管机关批准的合同,在达成变更、解除协议前,应报原机关批准。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鉴证的合同,在达成变更、解除协议后,应报原机关备案。经公证机关公证的合同,在达成变更、解除协议后,必须报公证机关重新公证,才具有法律效力。第二十五条 变更、解除招标代理合同,一律采用书面形式(包括当事人双方的信件、函电、电传等),口头形式一律不许。第二十六条 变更、解除招标代理合同的协议在未达成或未批准之前,原合同仍有效,仍应履行。但特殊情况经双方一致同意中止或终止履行的例外。第二十七条 因变更、解除合同而使当事人的利益遭受损失的,除法律允许免责的以外,均应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并须在变更、解除合同的协议中明确规定。第二十八条 以变更、解除合同为名,行以权谋私、假公济私之实,损公肥私的,一经发现,从严惩处。第六节 招标代理合同纠份的处理第二十九条 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如与对方当事人发生纠纷的,应按我国《合同法》等有关法规及本《制度》规定妥善处理。第三十条 合同纠纷由签约单位负责处理。涉及内部几个单位的,可以协商或由公司确定一个单位为主负责处理。签约人对纠纷的处理必须具体负责到纠纷处理终结时止。第三十一条 处理合同纠纷的原则是:1.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法律没规定的,以国家政策或合同条款为准。2.以双方协商解决为基本办法。纠纷发生后,应及时与对方当事人友好协商,在维护本企业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公平合理,互谅互让,达成协议,解决纠纷。3.因对方责任引起的纠纷,应坚持原则,切实保障我方合法权益;因我方责任引起的纠纷,应尊重对方的合法权益,主动承担责任,并尽量采取补救措施,尽量减少我方损失;因双方责任引起的纠纷,应实事求是,分清主次,合情合理解决。第三十二条 各单位在处理纠纷时,应加强联系,及时沟通,积极主动地做好纠纷处理工作,不应互相推诿、指责、埋怨,统一意见,统一行动,一致对外。第三十三条 企业法律顾问处理合同纠纷的范围是:1.董事会、总经理交办的;2.经企业处理解决不了的;3.其他应由法律顾问室处理的。第三十四条 提请处理合同纠纷的程序是:1.承办人填写“对外招标代理合同纠纷申报表(一式二份),按本《制度》第十七条的规定报批。2.审批单位可依据情况,在1天内作出:由上报单位负责处理;由企业法律顾问负责处理。3.企业法律顾问对经协商仍无法解决或认为有必要的合同纠纷,经主管领导同意,可提交上级主管机关、仲裁部门或人民法院依法处理。第三十五条 合同纠纷的提出,加上由我方与对方当事人协商处理纠纷的时间,应在法律规定的时效内进行,并必须考虑有申请仲裁或诉讼的足够时间。第三十六条 凡由法律顾问处理的招标代理合同纠纷,有关单位必须主动提供下列证据材料(原件或影印件):1.招标代理合同的文本(包括变更、解除合同的协议),以及与合同有关的附件、文书、电报、图表等;2.交货、提货、托运、验收、发票等有关凭证;3.货款的承付、托收凭证,有关财务帐目及凭证;4.产品的质量标准、封样、样品或鉴定报告;5.有关违约的证据材料;6.其他与处理纠纷有关的材料。第三十七条 对于招标代理合同纠纷经双方协商达成一致意见的,应签订书面协议,由双方代表签字并加盖双方单位公章或合同专用章。第三十八条 企业对双方已经签署的解决合同纠纷的协议书,上级主管机关或仲裁机关的调解书、仲裁书,在正式生效后,应复印若干份,分别送与该纠
纷处理及履行有关的部门收执,各部门应由专人负责该文书执行。对于对方当事人在规定期限届满时没有执行上述文书中有关规定的,承办人应及时向主管领导和法律顾问汇报。第三十九条 对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仲裁决定书或判决书的,由法律顾问配合各单位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第四十条 在向人民法院提交申请执行书之前,有关单位应认真检查对方的执行情况,防止差错。执行中若达成和解协议的,应制作协议书并按协议书规定办理。第四十一条 合同纠纷处理或执行完毕的,应及时通知有关单位,并将有关资料汇总、归档,以备查考。第七节 招标代理合同的管理第四十二条 本公司对招标代理合同实行二级管理、专业归口制度,法人委托书制度,合同专用章制度及基础管理制度。第四十三条 本公司招标代理合同的二级管理具体是:公司由总经理总负责,主管副总经理具体负责,归口管理管理部门为公司办公室。下属公司一级由经理、副总经理负责,归口管理人为办公室主任或秘书;各法人委托人具体负责各自授权范围的合同签订、履行工作。第四十三条 公司主管销售的副总经理负责审批招标代理合同。公司主管生产采购的副总经理负责审批采购合同。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负责审批企业房地产建设、对外投资、合资、合作合同。公司主管技术的副总经理负责审批技术引进、技术贸易、技术合作、技术改造合同。第四十四条 企业法律顾问的主要职责是:1.负责指导公司各类合同的管理;
2.负责审查各类合同的合法性,提供法律论证意见;对公司审批或签订的合同负责把关,对下属企业审批的合同负责抽查,提供法律帮助;3.负责对法人委托人和有关人员进行法律培训、以提高法人委托人的法律素质;4.负责考评企业的合同管理工作,总结交流经验教训,提高合同管理水平;
企业合同风险管理 篇3
关键词:建筑企业;合同管理
当前,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发展支柱,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不言而喻。建筑业的有序发展,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建筑市场的对外开放,合同、合同管理和索赔在我国工程管理界,特别是在建筑企业受到普遍重视,其原因是,我国建筑业正面临市场经济和与国际接轨的挑战。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制经济。在工程建设领域中,要加强建筑市场法制建设,健全建筑市场法制体系,从而保证建筑市场依法有序地正常运行,要达到此目的,必须加强对工程合同的法律调整和管理,贯彻落实《合同法》及有关法规和推行建设工程类合同示范文本等。目前,我国建筑市场属于买方市场,竞争激烈,工程合同价格中包含的利润逐步减少,合同风险加大,合同条件苛刻。企业必须通过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来提高企业的素质和竞争能力,而合同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进行有效的合同管理,才能避免亏损,取得工程盈利。
一、合同管理在建筑企业中的作用
1.合同确定了工程实施和工程管理的主要目标
(1)工期。包括工程的总工期、工程开始、结束的具体日期以及工程中的一些主要活动的持续时间,它们是由合同协议书、总工期计划、双方一致同意的进度计划规定。
(2)工程质量 、规模和范围。详细而具体的质量、技术和功能等方面的要求。例如建筑面积、项目要达到的生产能力、建筑材料、设计、施工等。它们由合同条件、图纸、规范、工程量清单等定义。
(3)价格。包括工程总价格、各分项工程的单价和总价等,它们由中标函、合同协议书等定义。
2.合同是双方责任、利益和权力的纽带
(1)承包方的期望是。尽可能多的取得工程利润,增加收益,降低成本。
(2)业主方的期望是。以尽可能少的费用完成尽可能多、质量尽可能高的工程。
由于双方的期望不一致,将导致工程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并造成工程实施和管理中双方行为的不一致、不协调和矛盾。合同双方常常都从各自利益出发考虑和分析问题,采用一些策略、手段和措施达到自己的目的。但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是互为条件的,这一切又必然影响和损害对方利益,妨碍工程顺利实施。合同是调节这种关系的主要手段。双方都可以利用合同来保护自身的利益,限制和制约双方。所以合同应该体现双方经济责权利关系的平衡,如果不能保持这种均势,则导致合同一方的失败,甚至整个工程的失败。
3.合同是工程过程中双方的最高行为准则
工程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履行合同,都必须按合同办事,双方的行为主要靠合同来约束,所以,工程管理以合同为核心。在市 场 经 济中,合同是当事人双方经过协商一致达成的协议,在合同所定义的经济活动中,合同限定和调节着双方的义务和权利,作为双方的最高行为准则,任何工程纠纷问题首先都要按合同解决,合同具有法律上的最高优先地位。合同 一 经 签订,只要合同合法,则成为一个法律文件。双方按合同内容各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享有相应的法律权利,都必须用合同规范自己的行为。如果不能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甚至单方撕毁合同,则必须接受经济的、甚至法律的处罚。除特殊情况(如不可抗力)外,合同当事人不能摆脱这种法律约束力。
4.合同体系是决定项目管理机制的重要因素
业主通过合同分解和委托项目任务,实施对项目的控制。所以一个项目的合同体系反映了同时也决定了项目的管理机制。合同将工程所涉及到的生产、材料和设备供应、运输、各专业设计和施工的分工协作关系联系起来,协调并统一工程各参加者的行为。
5.合同是工程过程中双方解决争端的依据
由于合同双方利益的不一致,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争端是难免的,争端是经济利益冲突的表现,常常起因于双方对合同理解的不一致、合同实施环境的变化、一方未履行或未正确履行合同等。
二、我国建筑企业合同管理现状
1.我国法律体系尚不健全,合同实施的法律环境恶劣
人们不习惯用法律手段和合同措施解决问题。合同签订和实施问题很多,合同管理的成效不显著,水平也很难提高。
2.我国目前建设市场竞争激烈,合同双方地位不平等,合同约束力不强
由于建筑市场的激烈竞争,业主在合同中经常提出苛刻的合同条件,而承包商迫于生计,只能接受这样的合同条件。在工程中,承包商处于被动地位,常常为了搞好关系,而不能严格认真地执行合同,不敢向业主提出合理的索赔要求。在合同的签 订和执行过程中,双方的非理性行为恶化着工程承包市场环境。
3.我国目前工程管理整体水平低,合同管理效果不显著
无论业主、承包商、甚至监理工程师合同管理水平都很低,合同意识薄弱,缺乏合同管理人才,很难严格履行合同,通常合同双方都 有违约行为。因此在我国推行严格的合同管理十分困难。
4.建筑市场对外开放,市场竞争愈加激烈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的建筑业将面临一次重大的挑战,更多的外国工程设计和承包商将进入中国市场,他们凭借强大的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将对国内企业造成很大的压力,使国内竞争更加激烈,这也使我们必须加强合同管理,在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
由此可见,合同意识的淡薄、合同管理水平低仍是我国建设工程中的普遍现象。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我国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对工程经济效益和工程质量产生严重的损害。由此看来,就需要我国建筑企业强化合同管理,使得建筑市场法律化、规范化,从而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使得我国建筑市场走向高效、科学、规范之路。
三、强化建筑企业合同管理的对策
1.加强合同管理意识,普及合同管理知识,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
施工企业必须加强合同意识,重视合同管理,要从思想上真正意识到合同的重要性,强调按合同要求施工,而不仅仅是按图施工。合同管理不仅是合同管理人员的职责,合同涉及面广,整个管理层,特别是企业负责人,都应有合同管理的观念和意识,营造一个人人都重视合同管理的氛围,强化全员合同管理意识,通过强化理论学习,总结合同管理的经验和教训,提高合同管理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
2.建立合同管理工作的组织机构,健全和完善合同管理网络
目前不少建筑企业合同管理比较随意,没有专门的合同管理机构,也没有专人管理。合同管理是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合同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影响很大,因此,企业必须结合实际建立完善合同管理的组织机构。
3.培养高素质合同管理人才,引进先进管理模式
(1)要重视选人,要选调素质高、学习能力强、知识面广、责任心强的人员充实合同管理队伍。
(2)要加强理论学习。经常组织在职培训,组织专题学习和讨论,学习《合同法)、《建筑法》、《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最高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千问题的解释》等。鼓励合同管理人员参加法律和经济管理方面的考试及相关的执业资格考试,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
(3)要创造同业交流的渠道,引导同业交流。真知灼见往往在交流中产生,可以适当组织业余活动,建立有效交流渠道,以达到互相促进、互补不足的目的。
(4)要以机制激励人。明确合同管理人员的责、权、利,建立完善岗位竞争机制和奖惩机制,以机制激励人。
(5)在实践中培养、锻炼、造就人。实践培养是关键,应该把合同管理与项目管理结合起来,把合同管理人员放到施工项目部去从事合同管理的具体工作,在工作中实践合同管理的理论、方法,以完善能力结构。
4.建立、健全完善合同管理制度
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长期性和稳定性。合同管理制度的建立在合同管理中起着至关 重要的作用。企业要做好合同管理工作,必须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严格的规章 制度和可操作的作业制度,用制度堵塞漏洞,规范管理。
四、结论
由于我国刚从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我国的建筑企业与发达国家的国际公司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国建筑企业要提高承包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加快与国际接轨,必须提高合同管理与索赔水平。
目前主要应解决以下几方面问题:
第一,必须建立和健全项目管理的法律、法规,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第二,深化建设行业管理体制的改革,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第三,增强合同与索赔意识。
第四,要逐步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合同管理和索赔专家。
第五,全面学习研究国际先进的合同管理与索赔的组织结构、方法、措施、手段和经验,重构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建立更为科学的,包括合同管理与索赔职能的项目管理组织结构、工作流程和信息流程。
参考文献:
[1]王兆俊:国际工程承包合同知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
[2]减军昌:季小弟等译.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条件应用指南(FJDIC第四版,1988年).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1.
[3]成 虎: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与索赔.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企业合同风险管理研究 篇4
1 合同风险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
1.1 出现企业合同风险的原因分析
1.1.1 企业对合同法律认识不足
企业是指依靠经营活动获得利润以促进自身发展与获取资源的团体。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 需要签订合同或相关协议, 并遵守合同的规定进行经营活动。我国的合同制度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 相应的法律法规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正式成立[1]。这中间的时间跨度较长, 使得20世纪80年代建立的企业普遍忽视合同的签订, 对合同不够重视, 也不重视合同可能存在的风险, 完全没有合同风险防范意识, 使得企业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1.1.2 专业合同风险管理人才稀缺
在企业建立初期, 由于合同管理人才匮乏, 无法使合同发挥最大的效益。与此同时, 企业在人员培养方面, 更注重行政类与技术类人才的培养, 对于合同管理人才的培养不够重视, 使得合同管理人才日渐凋零。在企业现有的合同风险管理人员中, 管理人员普遍存在专业知识水平低, 合同管理能力与经验不足。
1.1.3 企业合同管理制度不完善
企业在合同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还包括合同管理制度不完善[2]。企业合同风险管理牵涉的范围非常大, 并且对企业的对外经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如果企业的合同管理制度存在较多的漏洞, 无法使企业的合同管理得到有效的引导, 就可能给企业的利益带来严重的损害。
1.2 企业合同风险管理在航天企业中的作用
在航天企业中, 航天设备的生产涉及非常多的方面, 企业合同风险管理是保障企业安全保密生产必不缺少的部分。航天设备在生产过程中, 对航天技术、仪器采购等方面, 要进行严格的保密, 在这些环节中, 签订严格的合同保密协议, 是保障企业安全生产与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因此, 合同风险管理是航天企业管理的核心。如果在航天企业的生产过程中, 参与人员合同风险意识不足, 造成企业生产泄密, 或者合同管理存在漏洞, 无法系统的发挥航天企业的生产作用, 这将影响航天企业的生产效率, 甚至无法顺利完成原定的生产目标。
2 航天企业合同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航天企业相关管理人员认识不足
当前, 航天企业的合同管理人员一般较少参与合同的制定, 对合同制定的细节问题了解不够, 在合同的制定过程中, 合同制定人员基本上是依赖自身多年的合同制定经验进行合同的签订, 而不是对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考虑之后完成合同的签订。一些合同制定人员对实际情况不了解, 对合同的重要性又缺乏认识, 这就很容易提高合同的风险[3]。除此之外, 在签订合同时, 较少人能接触到合同, 即便是合同管理人员也无法直接阅读合同, 这就使得企业内部人员不清楚合同的具体流程, 在开展具体工作时, 工作人员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 因此在合同执行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在一些航天企业中并没有设立相应的合同管理部门, 无法对合同进行妥善的管理, 还有一些企业没有建立完整的合同管理体系, 使得合同无法得到执行, 无法给企业的实际工作提供相应的参考。
2.2 航天企业涉外合同存在的风险
在航天企业与国外企业的合作中, 会牵涉到一些仪器以及设备的采购, 在采购过程中, 航天企业往往会忽视对专业人士的咨询, 从而使得一些风险因素被忽视, 缺乏对交易风险的评估。航天企业对于外贸合同的签订往往会忽视双方对合同的认知度, 从而产生盲目签订合同的风险。
3 企业对合同风险的防范
3.1 推广合同文本
在企业的生产与管理中, 需要有合同对人员的生产进行指导与规范。企业内部需要对合同有深入的了解, 要重视合同的推广, 让企业的每一位员工认识到按照合同生产的重要性, 从而避免企业人员违反合同的行为, 保证企业内部方向与目标的一致。在推广合同文本的同时, 还需要完善合同管理制度, 保证企业生产满足合同的规定。
3.2 设置合同管理人员
企业在对外贸易中, 合同制定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 企业不论大小, 都需要建立合同管理部门, 并安排专门的合同管理人员。对现有的合同管理人员, 要安排其进行专门的合同管理知识培训, 提升人员的合同管理能力, 提高合同管理部门的整体水平。
还需积极引进专业的合同管理人才, 建设一支专业水平高的合同管理队伍。此外, 需要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与淘汰机制, 让合同管理人员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加强合同管理人员责任心的培养以及对合同管理的认真态度, 保障每一份合同的安全管理。
3.3 建立健全合同签署与保密机制
在对外贸易企业中, 存在合同签订时盲目信任对方以及双方对缺乏认知的情况, 完没有考虑到可能存在的合同风险。针对这些情况, 企业需要联合其他企业, 建立健全外协合同签署管理制度, 企业内部应该建立以合同为中心, 依靠外协合同签署管理制度, 熟知外国企业合同签订规则, 从而保障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 规避合同中存在的风险, 并及时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制定相关的预防措施。
在合同签订过程中, 企业需要时刻以客观角度审查企业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尽量提高对合同的认知程度, 从而避免盲目相信对方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 降低合同的风险。在合同的制定过程中, 需要尽可能多的为己方争取合理的利益。合同制定双方需要按照合同采取适当的行为, 严格防止泄露合同内容的情况出现。合同委托方要按照规定对双方的行为进行检查, 保证双方行为符合合同上的规定。
4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并且随着市场制度的完善, 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企业要生存下去, 就需要重视对风险的规避。企业对市场风险的规避, 主要体现在重视合同风险管理的作用, 建立健全合同风险管理制度, 培养专业的合同风险管理人才, 通过这些方式, 可以帮助企业降低风险, 使企业获得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志.集团企业合同风险管控信息化初探---以某集团“合同管理信息化项目”为视角[J].法制与社会, 2013, 13:209-211.
[2]崔泽庆.论石油企业合同管理中的风险识别---以大港油田公司为例[J].经济师, 2011, 09:244-246.
现代企业的合同管理 篇5
现代企业的合同管理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合同在法制的保障下逐渐成为建立经济关系和实现资源配置的重要表现形式.合同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重要的基础工作,应由法律顾问部门统一归口管理.有效的合同管理不仅为企业节约大量的.管理成本,而且有助于全面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作 者:李向青 朱延年 作者单位:白银红鹭铝业有限责任公司,甘肃,白银,730900刊 名:甘肃科技纵横英文刊名:SCIENTIFIC & TECHNICAL INFORMATION OF GANSU年,卷(期):34(3)分类号:F27关键词:机构 模式 基础
电力企业施工合同管理研究 篇6
关键词:电力 施工 合同 管理
1 电力企业合同管理特点
由于电力建设投资大、技术含量高、施工周期长等,带来施工合同管理具有如下特点:①由于电力施工合同的生命期长,受外界影响大。合同管理周期长、跨度大,受外界各种因素影响大,同时合同本身常常隐藏着许多难以预测的风险。②由于电力建设投资大,合同金额高,使得合同管理的效益显著,合同管理对工程经济效益影响很大。合同管理得好可使承包商避免亏本,赢得利润。否则,承包商要承受较大的经济损失。据相关资料统计,对于正常的工程,合同管理好坏对经济效益影响达8%的工程造价。③由于参建单位众多和项目之间接口复杂等特点,使得合同管理工作极为复杂、繁琐。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涉及到业主与承包商之间、不同承包商之间、承包商与分包商之间以及业主与材料供应商之间各种复杂关系,处理好各方关系极为重要,同时也很复杂和困难,稍有疏忽就会导致经济损失。④由于合同内外干扰事件多,合同变更频繁,要求合同的管理必须是动态的,合同实施过程中合同变更管理显得极为重要。
2 电力企业施工管理难点
2.1 合同文本不规范 业主方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往往具有更多的发言权。有些业主在签订合同时为了回避业主义务,不采用标准的合同文本,而采用不规范的文本进行签约,转嫁工程风险,成为施工合同执行过程中发生争议较多的一个原因。
2.2 “口头协议”屡禁不止 所谓“口头协议”是相对于“正规合同”而言的,正式合同用《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但双方当事人并不履行,只是用作对外检查。实际执行是以合同补充条款形式或干脆用君子协定,此类条款常常是私下合同,把中标合同部分或全部推翻,换成违法或违反国家及政府管理规定的内容。
2.3 施工合同与工程招投标管理脱节 施工企业招投标中“经济标”、“技术标”编制及管理与工程项目的施工合同管理分属公司内不同职能部门及工程项目组一旦投标中标,施工合同与甲方签订后,此“合同”只是以文件形式转给项目经理部,技术交底往往流于形式,最终使得施工合同管理与招、投标管理在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衔接导致二者严重脱节。
2.4 合同索赔工作难以实现 索赔是合同和法律赋予受损失者的权利,对于承包商来讲是一种保护自己、维护正当权益、避免损失、增加利润的手段。过度竞争、不平等合同条件等问题,给索赔工作造成了许多干扰因素,再加上承包商自我保护意识差、索赔意识淡薄,导致合同索赔难以进行,受损害者往往是承包商。
3 问题的解决措施
电力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中,既有宏观控制的问题,也有微观管理的问题;既有外部环境的问题,也有企业内部自身的问题。因此,作为承包商,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管理:
3.1 提高合同认识 要通过宣传、培训,真正认识到施工合同是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武器和工具,是其走向市场经济的道路和桥梁。要依法运用施工合同审查等手段,在事前避免或减少由于施工合同条款不完备、表述不准确而酿成的经济纠纷和损失。把合同意识和合同秩序作为约束社会经济行为的普遍准则。施工过程中加强项目管理和施工人员法制观念,真正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要的群众法律水准,从根本上保证施工合同的履行。
3.2 加强合同管理 一是领导要从思想上给予高度重视,把施工合同管理同企业的计划管理、生产管理、组织管理并列来抓;二是从制度完善入手,建立合同实施保证体系,把合同责任制落实到具体的工程和人员;三是要配备专人管理,对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合同草案及合同风险进行全面分折;四是健全合同文档管理系统,除施工合同外还要对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合同变更、会议纪要、双方信函、履约保函、预付款保函、工程保险等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存档。
3.3 加强索赔意识 开展索赔工作索赔是承包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防范合同风险的重要方法,是施工企业进入市场必须具备的市场观念和行为。首先,要敢于索赔,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其次,要学会索赔,要认真研究和合理运用合同中的索赔条款,建立有关索赔的详细档案,并按合同约定的时间及时向业主和监理工程师报送索赔文件。
3.4 实现工程造价改革 在实际施工中企业不得不放弃招、投标中的造价相关条款,重新编制施工预算,修改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单位在投标中只负责审核,并根据自身的管理水平及采购能力等报出适合自己企业的工程单项报价,在以后的施工中得以严格贯彻执行,这样就真正实现了招投标管理与施工合同管理的内在联系,并保证了管理实施的一致性。
3.5 加强合同管理,建立工程担保制度 目前在我国还存在合同管理不严,施工合同中只规定了施工单位的履约保证金的提交金额及方式,而缺少业主的履约保证金的提交金额及方式,导致业主不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工程进度款,不按照合同约定办理现场签证及竣工结算等违约行为时有发生,为此加快业主担保制度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4 结论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是电力企业市场化运作的基础,对施工合同进行有效管理则是促进双方全面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确保建设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电力工程施工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加强合同管理。因此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已越来越受到电建企业的重视。合同管理涉及企业全面管理的各个方面,做好合同管理必须从源头抓起,在各个环节都要充分重视。本文根据电力建设施工合同管理特点,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分别从合同签订、合同履行等角度,分析目前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并在分析基础上逐一提出解决问题的粗浅对策。
参考文献:
[1]叶华林等.浅谈施工企业在工程活动中的合同管理.施工企业管理.2003.
[2]李国凡.浅谈合同管理[J].内蒙古水利.2006.
[3]吴洪明.浅谈建设项目中的施工索赔[J].新疆电力.2005.
[4]李永胜.现阶段电力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管理[J].山西电力.2005.
[5]黄剑文,马建梅.试析施工索赔策略[J].建筑经济,2003.
[6]叶华林,徐迎.浅谈施工企业在工程活动中的合同管理[J].施工企业管理.2003.
企业合同风险管理的法务支持 篇7
静安烟草有限公司牢固树立“制度、程序、流程大于权力”的理念。从公司经营实际出发, 已建立起“工程投资、物资采购、宣传促销”管理委员会, 负责审批年度采购预算、计划、实施方案与重大项目采购方式等, 并设有法规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组成的监督小组, 对公司年度的预算、采购方式、公开招标、比质比价采购、资质认证、价格确定、合同签订、进度款拨付等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同时公司构建了由《合同管理规定》、《物资采购管理规定》、《装修工程招标、施工管理规定》、《装修工程验收审计管理规定》、《宣传促销活动管理规定》、《委外业务管理规定》等11项制度组成的覆盖23个方面90个要点的管理体系, 真正做到了专人负责、流程控制、落实有效、监管得力。
在扎好篱笆的同时, 公司为了充分预防对外经济交往中的法律风险, 成立了专项课题小组, 对平时分散的工作进行整合, 进一步对日常经济往来中所遇到的合同风险进行分类识别, 并对合同风险状况进行指标量化, 建构起企业合同风险评估机制与预警机制, 为切实预防、控制、解决各种因合同引起的法律风险奠定科学的基础。近年来, 在合同管理方面取得很好的成绩。
一、合同风险的类别
合同风险包括合同的管理风险和合同的法律风险。合同的管理风险是从合同管理的管理职能与业务流程出发, 以合规性的角度来审视合同, 规避程序性风险, 属于间接影响合同管理效果的隐性风险。而合同的法律风险则是从合同缔结本身所引起的法律风险出发, 以合法性与预防性的角度来审视合同, 规避实质性风险, 属于直接影响合同管理效果的显性风险。此外需要说明的是, 合同法律风险属于民事法律风险, 并不涉及到行政法律风险 (烟草专卖) 与刑事法律风险, 而企业最经常碰到的民事法律风险。
(一) 合同管理风险
合同管理风险分为“法人治理结构风险”、“人力资源保障风险”、“合同管理制度风险“三类。
1、法人治理结构风险
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是行业“两项工作”的焦点, 其优化与否虽然并不直接影响合同风险管理, 但却属于最基础的影响因素。
(1) 合同决策机构设置的适宜性
“三项业务”管理委员会作为公司“工程投资、物资采购、宣传促销”项目决策机构, 承担着公司大部分 (大额度) 经济往来业务的决策职能, 合同管理可以利用这个决策平台完善自身。
管理委员会由公司总经理及经营班子成员, 涉及工程、采购、促销项目业务管理部门人员, 法规、审计、财务及职工代表等监督人员组成, 体现“三重一大”集体决策机制的优势, 降低因决策失误造成的风险。此外, 管理委员会下设各相关工作小组, 分门别类对各项目进行统筹管理。公司充分考虑企业规模、市场环境与内部机构设置等情况设置决策机构, 对于规模较小、业务范围小、模式较单一、管理层级扁平的企业, 合同决策适合采用集中决策方式, 而对于规模较大、业务范围大、模式多样化、管理层级较多的企业适合采用授权决策方式。对于那些相对较为重大的合同, 比如涉外合同、担保合同、贷款合同、特大标的合同, 则采用集中决策方式。
(2) 合同管理部门设置的健全性
由于烟草企业的特殊性, 有限公司通常不是由法务部门, 而是由综合管理部门来担任合同管理的职责。这就牵涉到合同谈判、合同签订、合同履行、合同管理等职能的集中。这要求合同管理部门需要有明确的职能定位与完备的人员配置, 将上述职能分解到各岗位, 使各岗位各司其职, 不致出现对合同专权专断的现象。此外, 合同管理部门及时与业务部门、财务部门协调沟通, 了解业务部门的实际需求, 督促财务部门的收付款保障, 使合同管理的流程更加顺畅。
(3) 合同审核监督部门设置的合理性
法规部门负责对合同文本的合法性及严密性进行审核, 审计部门负责对合同签订程序的合规性进行审核, 财务部门负责对合同的财务收支事项是否符合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公司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审核, 纪检监察部门负责对参与重大合同决策、签订、履行等环节的人员廉政情况进行监督。各职能部门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 确保合同审核工作的高质量、高效率。
2、人力资源保障风险
公司的合同管理的整个流程是由合同管理部门和所有相关部门的人员共同支撑完成的。所以人力资源保障不仅仅指各部门涉及合同管理相关人员的配置, 重要的是人员的法律素质与责任意识。
(1) 合同管理相关人员的法律素质与业务操作能力
第一个层面是法人代表的法律素质与责任意识。从某种程度上说, 企业的经济往来业务往往取决于“一把手”的决策, 这就要求法人代表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 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 这样才能够提升整个公司对合法合规性的重视程度。
第二个层面是合同管理部门相关人员的法律素质与工作经验。合同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应具有良好的法律素质, 具备沟通、决策、人力资源管理等多项能力。合同管理部门人员是直接操作合同实际业务的基层人员, 他们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工作态度、对业务的熟练程度、对公司的熟悉程度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合同管理的效果。
第三个层面是其他部门的支持力度。合同管理业务需要公司各部门的沟通协作, 采购部门 (综合管理) 、营销部门、财务部门、法规部门等都是与各类合同业务密切相关的部门, 只有各个部门能够各司其职、发挥所长、相互协同配合, 合同管理的工作效率就能得到保证。
(2) 法规人员的业务素质与队伍结构
法规部门作为直接面对与处理合同法律风险的部门, 其配备的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背景、业务素质与工作经验。有条件的可以考虑配备与业务量相匹配的法规人员, 做到法规人员的知识、技能、年龄、资历各方面的合理搭配。
(3) 企业外聘法律顾问的业务能力
除了专门的法规部门以外, 囿于法规人员的年轻、经验不足以及诉讼业务的需要, 公司还应当外聘具有专业背景与社会关系网络发达的法律顾问。外聘法律顾问的业务能力与社交能力将直接影响到企业风险控制的能力。
3、合同管理制度风险
企业都会制定相应的合同管理制度, 不论是被归并入其它制度中, 还是独立或成套的制度, 都有完善的规范与较高的执行率。同时, 一旦制定了合同管理制度, 就有明晰的合同业务流程可依, 遵守业务流程的过程也正是制度得以实现的过程。
(1) 合同管理制度的健全性
合同管理制度作为公司经济往来的基本管理制度, 应当覆盖到合同洽谈、合同审批与签约、合同履行、合同保存、供应商管理等方面, 使得涉及合同管理的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 要注重制度的规范性与效率性, 在保障规范性的前提下精简程序, 提升工作效率。
(2) 合同管理制度的适用性
随着企业内外法律、政策、市场环境的变化与内部机构设置的调整, 合同管理将会碰到新的难题与瓶颈, 如果制度不及时调整与更新的话, 其适用性将无法得到保证, 制度的漏洞也会因此凸显出来。因此, 要及时对合同管理制度的适用性做出评价, 使合同管理制度能够适应现时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
(3) 合同业务流程的规范性
明确的业务流程应当确定合同管理各个环节的相关责任人与责任义务情况, 杜绝部门之间或岗位之间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 杜绝不签订书面合同的现象与合同先履行后补签的现象, 从制度层面促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合同业务流程包括公司年度业务计划的决策审批、预算的审核、采购方式的确定、竞争性谈判与询价小组成员的确定、供应商的确定、合同的草拟、谈判、审核、签约、变更或解除、履行、监督、存档的全过程。合同管理部门要与法规、审计、财务、纪检监察、法律顾问等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上下统一, 并且要保障采购人员、验收人员、廉政监督人员实现不相容职能的分离。
(4) 合同业务流程的效率性
在规范操作的基础上, 合同业务流程也应考虑工作的效率, 比如审批层级太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应急合同由于没有快速审批通道而导致企业经济利益受损;合同项目因招标程序的特殊要求而无法施行等。合同的业务流程应当平衡诸如财务部门的资金风险与预算要求、营销部门的活动效果与利润上升、采购部门的采购便捷与质量保证等管理效果, 实现各部门利益整体的最大化, 为此而设计多渠道的操作流程。
(二) 合同法律风险
合同的法律风险分为“合同签约风险”、“招投标管理风险”、“合同文本风险”与“合同履约风险”四类。
1、合同签约风险
合同的签约成立是交易双方意思表示并达成一致的状态, 依法订立合同是合同生效的前提, 是履行义务、享有权利, 解决纠纷和请求法律保护的依据。
(1) 合同签约主体风险
合同签约主体的选择对于合同风险管理来说至为重要, 它关涉到合同是否成立、生效以及能否正常履行。主体通常为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烟草企业对外经济往来对象一般都是法人, 所以重点关注法人组织的选择。
首先是签约主体资格的风险。许多合同并非是由法人代表直接签约的, 而是法人代表委派的代理人进行签约。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 以法人代表的名义开展合同相关业务, 由法人代表直接承受其法律后果。但如果代理人未经授权、超越授权范围或授权终止后擅自对外签约, 将会使企业合同的法律风险大增。
其次是签约主体资质的风险。一些法人在签约资格、资质与实际履约能力上都有欠缺, 这需要通过合同管理部门与法规部门的严格审查来控制相应的法律风险。审查的内容包括: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能力;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在劳动保护、节能减排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符合国家规定要求;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最后是签约主体变更的风险。由于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 履行合同的主体有变更的可能性, 这加大了合同的法律风险。合同一方无法履约, 向对方建议由第三方替代自己履约, 将导致对新的履约方的资格、资质与履约能力的审查, 产生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 合作方的信誉、规模与履约能力是考察签约对象最重要的因素。此外, 当签约对象发生企业分立或合并情况时, 公司也应当根据相关法律法规, 及时落实责任主体, 补签附加协议, 规避相关风险。
(2) 要约阶段风险
要约是交易一方以缔结合同为目的, 向另一方提出合同条件, 希望对方接受的意思表示。要约虽然不是合同, 但是一旦发出, 法律就赋予其一定的效力, 只要对方接受要约所提出的条件, 则合同就将成立。所以要约的内容必须清晰准确, 必须具备合同的主要条件, 能够让对方了解到即将签订的合同的真实意思表示, 所以要约在内容上存在歧义或不精确的地方, 将直接影响企业利益。
(3) 承诺阶段风险
承诺是受约人做出的同意要约以成立合同的意思表示。承诺的内容应当与要约的内容一致, 承诺只要没有对要约做出实质性变更 (合同标的、质量、数量、价款、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方法等的变更) , 除非要约人明确拒绝, 否则将构成有效的承诺, 即合同成立。因此, 承诺需要及时、准确、谨慎, 既不贻误商机, 又不损害企业利益。
2、招投标管理风险
招投标作为一种特殊的合同订立方式, 法律对其程序性的要求高于普通合同的签订程序。由于招投标引入了竞争机制, 有多个竞争对象参与该合同的订立过程, 这就要求整个确定供应商的过程必须公开、公平、公正。其审查的重点包括:
(1) 准备阶段重点:
项目是否达到了招投标要求而未实行招标, 刻意拆解、分散、取消项目以规避招标;项目立项、预算、采购方式是否经过审批;招标项目的招标代理机构是否经过招标比选;自行组织招标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招标文件的制定和审批流程是否合规;邀请招标拟邀请三家以上供方参与投标。
(2) 开标阶段重点:
开标程序是否合法, 是否公开、公平、公正;是否按照招标文件所规定的时间、地点开标, 是否邀请所有投标人参加开标;是否按规定的投标截止时间终止投标文件的接收;开标时是否按照法定程序检查投标文件的密封情况;是否按程序对投标人提交的投标文件当众拆封并宣读有关内容。
(3) 评标阶段重点:
评标委员会人数和专家组成是否合规;专家是否从评标专家库随机抽取并符合回避的有关规定;是否严肃评标纪律, 实行封闭式评标, 确保评标过程的独立性和公正性;评标结束, 评标委是否出具评标报告明确推荐合格中标候选人。
(4) 中标阶段重点:
在评标委推荐的中标候选人中确定中标人;按规定时间、方式、内容进行公示;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后, 按照投标文件与中标人签订书面合同, 同时签订廉政责任书。
3、合同文本风险
合同文本是签约双方关于权利义务约定的书面表现形式, 由各种具体的条款组成。合同文本的合法性与严密性的欠缺都会给企业带来法律风险。
(1) 合同文本内容的合法性与严密性
合同文本内容不能完整地表达出双方的意思, 不能将交易与履约过程中的各种情况考虑在内, 不能符合现行的法律法规, 都将导致合同纠纷。因此, 法规部门与法律顾问应对合同文本的合法性及严密性进行审核。审核内容包括:是否违反现行法律法规规定;是否存在可能导致合同无效或可撤销的因素;合同订立是否具备法律法规规定的形式和程序要件;合同名称与内容是否一致;合同文本是否完整;合同条款约定是否符合采购方的经济利益;合同权利和义务、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条款是否明确等。
(2) 格式化合同的依赖程度
企业为了提高合同管理效率、提升合同文本质量、降低企业合同风险, 都对外使用企业独有的格式化合同。但格式化合同的使用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因为格式化合同无法面面俱到, 当公司遇到新情况或拓展新业务时, 过度依赖格式化合同将导致无合同可依的局面以及合同管理人员习惯性操作的风险。
4、合同履约风险
合同的履约风险是指合同双方或一方没有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 或者不完全履行、延期履行等所产生的风险。此外, 合同双方或一方没有按法律或合同约定变更数量、价格、履行地点、履行时间、履行方式等, 乃至单方解除合同, 都将损害公司的实际利益。公司应当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 及时正确地行使抗辩权利, 以争取自身的利益。如若出现对方违约情况, 应立即根据争议解决方式处理, 切实维护企业权益, 如若出现己方违约情况, 应立即启动危机管理方案, 采取措施、及时补救, 避免民事法律风险。
二、合同风险评估机制
为了全面评价和反映企业合同管理状况所面临的风险, 根据合同风险的分类来确定指标体系, 按照敏感性、可测性和规范性指标的原则, 构成合同风险评估机制的两个模块, 分别是合同管理风险模块与合同法律风险模块, 并选择了25个指标组成评估系统的指标体系。需要说明的是, 这25个指标大体反映了企业合同风险管理的各个方面, 具有不错的代表性。为了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坚持“尽可能量化”的原则, 指标大多为比值形式, 方便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直接获取, 监测评估的周期可以视情况而定, 季度/年。此外, 由于合同风险分类中诸如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合同文本内容的严密性等类别, 或者定性因素较多, 静态少变化, 将不纳入到评估系统的量化指标中。具体指标见表一:
三、合同风险预警机制
1、合同风险预警机制的指标识别
合同风险预警机制的指标识别是通过对监测信息的分析, 应用评估指标对企业合同风险管理状态进行判别。在进行指标识别之前, 必须建立识别的标准, 指标高于警戒值, 就要立即发出预警信号。指标识别的三种具体情况如下:
(1) 当评估指标处于正常状态, 则继续进行监测, 不介入危机处理程序;
(2) 如果评估指标处于基本正常或警戒状态时, 预警机制提出预控对策, 并由相关部门实施, 直至评估指标恢复正常;
(3) 当评估指标进入危机状态时, 整个组织则应当立刻进入危机处理系统, 启动危机应急预案, 寻找原因与对策, 直至化解法律风险, 企业合同管理恢复正常运转。
2、合同风险预警机制的指标计算
从合同风险管理评估指标来看, 虽然25个指标都是量化的, 但关涉的范围、层级、重要程度都不尽相同, 导致这些指标难以拿来直接比较, 间接导致了结论的模糊性。因此, 我们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即选取一定的数值区域来表示一定的风险等级, 并与具体数值挂钩, 形成该指标的风险值, 确定一级风险为0.8分, 二级风险为0.5分, 三级风险为0.3分, 四级风险为0.1分。同时根据实际法律工作经验, 将各个指标的风险值都设置了相应的权重, 以便更精准地反映该指标的代表程度, 详细情况可见表二:
注: (1) 设风险隶属度, 一级为0.8, 二级为0.5, 三级为0.3, 四级为0.1; (2) 综合风险值为风险隶属度乘权重后的总和平均数; (3) 综合风险值在0.5~0.75之间为警戒状态, 综合风险值在0.75~1.0之间为危机状态; (4) 该表的指标测算周期为每季度。
3、合同风险预警机制的风险评估
合同风险预警机制在进行指标监测、计算之后, 就要对企业合同风险的安全程度进行评估, 并绘出预警系统的信号输出图。绘制信号输出图的目的就是使决策者更直观地看到企业合同风险波动的态势, 提升合同风险控制水平, 以防止新的波动现象造成企业的法律危机。
评估的方法是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分析综合风险值, 并通过与警戒区域进行比较来进行评估, 进而绘制信号输出图来报警。在此设定风险预警状态为四个档次:从0到0.25的区间为正常状态, 从0.25到0.5的区间为基本正常状态, 从0.5到0.75的区间为警戒状态, 从0.75到1的区间为危机状态。
同时, 在预警信号的输出阶段, 可用横坐标表示时间, 时间设定为日、周、旬、月、季或年 (视情况而定) , 用纵坐标表示模糊综合评判结果, 具体情况如图 (1) 所示:
国有企业合同风险管理初探 篇8
就国有企业合同法律风险管理工作而言, 既要遵循合同的流程化和阶段化管理原则、又要结合国有企业的内部管理架构和管理制度, 对合同进行全方位、全流程、无缝化的管理, 从而有效防范和化解法律风险, 提升企业管理效能。
一、强化合同全过程、动态化管理
按照全面风险管理的理论, 对合同按照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补救三个阶段进行全过程管理和动态化跟踪。
1.事前防范阶段
(1) 建立合同相对人管理库。对首次进入相对人管理库的合同对方做好尽职调查, 明晰合同对方主体身份, 了解对方资信状况, 比如查验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同时订立合同时须确认经办人的身份和资格, 以及法定代表人授权的真实性、合法性等, 防止出现无权代理、越权代理等容易不被代理人追认的情形。对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相对人进行动态化管理, 将每次履约的情况做好纪录, 并可建立相对人评分制度。对有恶意逃废合同义务的相对人拉入“黑名单”, 防止企业与资信纪录不佳的合同相对人重复交易。
(2) 慎重起草合同条款、大力推广使用标准合同
首先, 在合同谈判中, 尽力争取合同文本起草权, 在文本使用上占据主导地位。其次, 慎重起草合同条款, 合同的内容、条款要与合同目的相符, 尽力避免出现可能产生歧义和不确定的表述, 语句清晰、简练、准确;第三, 大力推广使用标准版本。大型国有企业通常经营范围较广、涉及的合同领域较多, 合同管理的难度和风险都比较大, 这就需要推广标准版本的使用。通过事前研究制定好分类的标准合同版本, 可以有效避免多头起草、多人起草的漏洞, 统一合同的起草样式和条款表述, 在合同使用前就尽量规避了大多数合同文本风险。在合同标准版本颁布后, 企业也要出台相应制度来保证标准版本的使用。比如要求对外订立合同一般情况下均应使用合同标准范本, 确因特殊原因不能使用的, 需报公司法律部门审核;在对标准版本的修改方面, 对已确定的条款原则上不能修改, 对留白的条款才可以根据不同合同目的添加或修改。
2.事中控制阶段
合同事中控制, 就是对已签署生效的合同, 在履行过程中进行持续的跟踪和管理。现实中, 企业的合同管理存在一个误区, 就是重审查, 轻履行。企业管理人员和合同管理人员的重点和精力往往都放在合同审查阶段, 以为合同签署了就万事大吉了。其实不然, 在企业法律实践中, 我们发现很多纠纷和争议都是在履行阶段发生的, 而正是因为企业工作人员不重视对合同履行的管理, 最终造成了损失。
合同管理的事中控制, 主要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 做好合同履行中的书面记录和会签资料等并妥善保存, 比如签收单、验收单、提货单等重要履约单据的保存, 为顺利执行合同条款以及如果发生诉讼后的留存证据做准备; (2) 合理、及时利用各种抗辩权, 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比如发现对方存在有可能丧失履约能力的情况, 可以主张行使不安抗辩权, 拒绝支付价款;如果对方负有先履行或同时履行义务却未予履行, 则可主张先履行抗辩或同时履行抗辩, 以防范自己履行义务却得不到对价的风险;按照《合同法》的规定, 守约方可以在对方出现根本违约情形时, 行使法定解除权, 也可依照约定行使解除权以防范风险; (3) 正确行使催告权利。如果企业作为债权人, 对于合同对方的违约行为, 要及时行使催告权利。催告不仅可以给予违约方继续履约的压力和动力, 同时也避免了债权因超过诉讼时效而无法获得司法救济的风险; (4) 提高风险意识, 把握合同履行细节。比如贸易合同, 在购买方未付款前不能提前开发票, 发票是付款的重要凭证, 一旦出现纠纷, 在没有相反证据的情况下, 将使收款方陷入难以抗辩的境地。再比如向合同对方发催款通知或者重要文书, 应使用特快专递或其他合同中约定的方式寄送, 以留存双方认可的书面凭证。
3.事后补救阶段
事后补救阶段, 就是在合同纠纷发生后的处理, 是合同管理者通过各种方式包括司法途径寻求保护自身利益的最后救济措施。合同的事后补救通常包括以下几种途径: (1) 双方和解或在法院的主持下调解。诉讼是公权力接入纠纷的处理, 诉讼时间长、程序复杂, 对合同双方而言都不是解决纠纷最便利的渠道, 如果能在相互妥协的情况下达成和解或调解成功, 也不失为纠纷处理的好方法; (2) 诉讼或仲裁。在合同中有明确约定争议解决方式的情况下, 合同双方都可依据合同条款选择对自己有利的公权力介入。合同纠纷一旦进入诉讼或仲裁, 就需要合同当事人认真研究案情, 梳理完善证据, 聘请专业的律师团队积极应诉, 科学运用诉讼技巧, 获得对己方有利的诉讼或仲裁结果。
二、建立健全国有企业合同管理组织体系和制度流程
组织体系是合同管理的基础, 而基于组织系统的制度流程是合同管理得以顺利推定的行为标准。
国有企业的合同管理体系是依托是法律工作体系而来, 主要包括企业总法律顾问、集团总部合同管理部门及所属单位合同归口管理部门组成。建立“集中统一、分级授权”的合同管理体系, 有利于企业明确合同管理主体, 并根据合同分级授权的制度, 按照职责权限对合同进行分类管理。总法律顾问作为企业法律事务的直接领导, 负责统一管理、协调和处理企业合同管理中相关工作;总部合同管理部门作为企业合同归口管理部门, 主要负责企业内部合同管理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审查;合同专用章的管理、合同信息化建设以及对所属单位合同管理工作的监督指导等;所属单位合同归口管理部门主要负责本单位合同管理相关工作及与总部合同管理部门的沟通联络等工作。
作为法律风险防范的措施之一, 制度建设是对曾经发生和可能发生的问题, 通过分析找出制度上的原因并将可能的处理方法制度化。合同管理制度化也是合同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企业合同管理制度不仅要有作为纲领文件的《合同管理办法》, 而且在合同的审查、签署、履行、评估检查方面都应设置详细的管理制度和指引, 最终形成一套合同管理的制度体系, 实现对合同全生命周期的闭环管理。
三、大力推进合同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和企业对信息化的广泛应用使企业可以借助信息化的手段来提升和优化内部管理, 对合同的风险控制当然也可以借助信息化的手段来实现和优化。合同信息化就是把企业梳理和总结的合同管理制度、流程、理念通过信息化的手段落实、固化到管理系统中, 使合同管理的制度落实的更加严密, 不因领导风格变化、人员岗位变动而变动, 并带有一定的强制性。
国有企业合同信息化建设就是用信息化手段统一合同起草、修改、审批、签订、履行的业务流程, 强化合同全过程管理, 有效控制合同风险。[2]形成合同全生命周期的闭环管理, 不仅为可以实现合同管理的专业化、网络化、信息化, 有效降低管理成本, 提高工作效率, 还可以借助信息化, 对企业的集团化管控提供一个技术和数据支撑平台, 为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提升决策精度提供支持。
四、结语
合同风险的控制贯穿于合同管理的全过程, 国有企业的合同风险管理工作, 不仅要从合同全流程管理入手, 对合同的审查、签署、履行进行风险管控, 也要不断夯实合同管理的组织体系和制度流程, 并借助信息化平台, 综合运用法律的、经济的、技术的手段, 有效控制合同风险, 发挥合同的积极作用, 推动企业管理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江水.完美的合同——合同的基本原理及审查与修改[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企业合同管理的思考 篇9
1要加强合同相关方的管理
合同相关方的管理对象包含与企业的利益相关联的团体或个人, 企业需要根据自己的评价体系及评价标准建立对相关方的信用评估模型,通过对相关方的资质水平、历史合作情况等信息的分析,对相关方的履约能力、抗风险能力等评价因素进行整体评估, 根据综合评价的结果, 将相关方分类分等级的进行管理,并作为后续合作的重要参考依据。对不同等级的相关方,执行不同的风险管控机制, 对评估不合格的相关方要建立黑名单管理机制,起到事先降低合同履行风险的作用。
2要加强合同模板的管理
合同文本作为企业与签约方之间具有法律效力的凭据,其明确了法律主体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合同模板的使用,有利于指导合同的起草、签订、提高合同审核效率、防范法律风险、控制管理成本。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管理需要及其所属行业及业务的特点,经过企业的内部审核流程,经各部门评审确认后形成企业所需的合同模板库。合同经办人依据合同模板起草合同,可大大地避免因起草人文字表述模糊导致的合同风险。合同模板的创建通常需要按不同的业务类型分别建立不同的合同模板, 这就要求对合同模板进行分类管理。合同模板可以简单地分为两类形式的管理:一种是参考模板,针对某些类型的合同可选取该类模板,在一些条款上可以起到参考的作用,并可以根据该类合同的特性对部分条款进行调整;另一种为固定格式的模板,这种模板只允许填写部分合同的关键要素, 不能对模板的内容及固定条款进行修改。
3要加强合同的分类管理
合同作为企业与签约方进行各项业务合作的法律依据,在不同的业务形态下,也将表现出不同的业务特性和管理需求。企业所涉及的合同种类繁多, 同类合同的运行方式也会存在较大差异,这就要求企业在合同的管理过程中,需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及管理要求,对所有的合同按合同所属的业务类别、合同属性、管理模式、所属的业务模式等多个维度,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并建立合同分类管理的标准及制度,将分类信息固化到企业的管理标准中,保障合同分类的准确性,便于后期合同数据的统计分析。
4要加强合同标的物的管理
合同标的物是当事人权利和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合同中应清楚地描述标的物的名称、数量、规格、质量、计量单位等,使其特定化,数量的表达要准确,计量单位要采用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计量单位,如果采用双发共同约定的计量单位,还需确认计量单的计算方法,实现对合同标的物的表单化、结构化管理,详细地描述合同标的物的型号、规格等明细,而不是简单的文本格式记录。同时,系统针对标的物的收发货情况要进行控制与跟踪,这样既能降低标的物收发货的误差,又能保障标的物的及时性。
5要加强合同文档的归档管理
合同文本及相关资料同属重要法律文件,发生之后应及时归档并妥善保存。合同的文档管理,包括对合同原稿、授权委托书、合同审批表单、合同变更文件、合同附图、项目文件、招投标文档和合同履行中的各种文书资料的管理,避免因遗失或未及时存档引发的合同风险, 要加强对合同相关文档归档情况的定期检查。对于执行周期长、涉及人员多、执行情况复杂的合同,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履行过程后,引发的很多具体问题必须依靠相应资料证明才能解决。企业应设置专门的管理人员,应用先进的管理手段,通过完善的合同文档归档管理制度,及时对合同及其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并妥善保管,提高合同的文档资料归档管理水平。
6要加强企业全员的法律意识管理
要加强企业全员的法律意识,首先要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合同管理是企业法律顾问的重点工作,法律顾问对合同的管理不能仅仅在合同起草、审核、谈判、纠纷处理等环节,而应贯穿合同履行的全过程,定期开展合同履行情况的监察,充分利用法律专业知识,对企业的合同管理进行总体规划、定期督查,及时防范法律风险,保证合同在企业中合法、有序的履行。
浅论企业合同管理 篇10
一个企业的发展, 离不开合同的管理, 企业的运营实际就是合同的履行。合同应由企业的专门机构来执行, 合同管理是生产力, 是企业不可或缺的平台, 同时, 企业的合同管理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生存、发展。合同纠纷是企业在经营过程存在法律风险的重要表现。
一、合同管理概述
(一) 合同管理概念简介
合同是一种契约, 是当事人之间依法确定、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企业的合同管理是指企业对自身作为当事人的合同依法进行订立、变更、转让、履行、终止以及监督审查、控制等一系列职能活动的总称, 是企业的一种自我管理行为, 市场经济要求公平有序地竞争, 它涉及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方方面面。
合同订立属于合同管理的前期阶段, 在这阶段, 要使合同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法律化, 合同要受到企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在合同订立后即进入履行阶段时, 企业管理者很可能就放松了对合同的管理, 甚至忽视了合同履行过程是实现双方权利义务的最重要过程, 最终可能导致合同在中期和后期的履行阶段出现种种问题。
(二) 合同管理三个阶段
依法签约、依法全面履行合同的义务, 是确保企业经济利益实现的途径和保证。结合我公司目前的情况来看, 要实现管理的提升, 就离不开完善的企业合同管理制度。
企业的合同管理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这三个阶段相对独立存在, 同时又有各自不同的内容和特点, 互不分割, 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合同管理过程, 具体为:
1、合同谈判与签订阶段的管理。
合同谈判与签订阶段是合同管理的关键阶段。合同一经依法订立, 就具有法律效力, 当事人必须严格履行。做好签订准备阶段的管理工作是签订好合同的前提和基础, 应采取严肃、认真、谨慎的态度, 努力做好签约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
2、合同履行阶段的管理。
具体是根据企业管理制度实施对合同履行中的监督检查。具体包括建立合同台帐、监督检查合同执行情况、按约定交接商品或服务和付款结算等步
3、合同归档阶段的管理。
这一阶段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管理阶段, 只有做好了该阶段工作才能在今后更好地继续履行合同, 防范风险。
以上三点, 它不仅有利于提高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 加强合同履行监督管理, 是合同履行中管理的重要环节。企业的经营者和合同管理人员对合同履行状况实施跟踪管理, 全面履行合同义务, 解决合同在履行中遇到的阻力, 及时处理。这样可以确保企业收益实现, 避免企业的潜在的经营风险及出现重大损失的发生。
二、合同管理办法
(一) 合同管理五项原则
合同管理的实践证明, 依法管理, 就会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反之, 就会对企业产生消极的负面作用。企业在实施合同管理时, 必须坚持以下五项原则:
1、依法管理原则:必须依据法律、法规管理, 而不能自作主张;
2、全程管理原则:合同管理应是全过程管理, 不能顾此失彼;
3、全员管理原则:合同管理应树立全员管理的观念, 从企业领导到一般员工, 从业务人员到管理人员, 都要重视合同管理;
4、分工管理原则:合同管理在不同的环节, 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岗位, 应各有侧重, 分工协作;
5、注重效益原则:合同管理不能为了管理而管理, 应讲究从实际出发, 讲究效益, 注重效益。
(二) 合同管理的具体办法
合同关系自始至终是一种法律关系, 所以企业的合同管理也应当是自始至终的全过程的、全方位的管理。
1、合同谈判与签订阶段
合同谈判成功, 并最终签订的目的主要是保障合同的及时有效履行, 防止违约行为的发生, 故企业法律顾问对合同的履行进行监督是十分必要的。通过监督可以知道企业各类合同的履行情况, 及时发现影响履行的原因, 以便随时向各部门反馈, 排除阻碍, 防止违约的发生。
(1) 授权指引制度
加强合同管理, 规范合同行为, 授权指引是企业根据岗位职责要求规定的各岗位人员对某一事项在决策或财务上的权限。如在合同签订、履行过程中, 应由谁负责谈判、签署, 由谁负责履行, 由谁负责督促, 由谁负责决定变更, 在制度上做一些可操作性的规定, 这一制度就是授权指引。
(2) 合同汇报
在合同管理中, 合同汇报制度是企业透明运作、防止相关人员滥用职权的有效形式。在合同起草阶段, 合同业务部门和管理部门对合同起草情况进行汇报;在合同谈判阶段, 合同业务部门和管理部门对合同谈判情况包括对合同对方主体资格审查情况进行汇报;在合同会签、审批阶段, 合同管理部门对合同审批情况进行汇报;在合同履行阶段, 合同管理部门对合同履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采取的措施进行汇报;如果在合同履行过程还会出现合同变更的情况, 对此, 应对合同变更的协商过程和协商结果进行评估和记录, 在协商不成或没有就变更结果达成一致意见时, 应继续按原合同履行, 以免出现违约的情况。在合同归档阶段, 合同管理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就合同履行情况评估和责任追究情况进行汇报。
(3) 主体资格评估及对策
在合同管理中, 规范合同, 做好对主体资格进行审查, 主要依据合同标的技术要求和合同金额。如技术资格不具备, 不能成为主体, 但如商业运营方面不具备, 可通过保证等担保形式和责任保险等手段弥补资格的不足。
(4) 合同文本的准备
在加强合同管理中, 合同分常规合同和特殊合同。常规合同是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经常使用的合同, 该类合同应力求形成格式版本, 标书准备时间和要求相对简单, 对已有交易记录的对手的主体资格审查相对简单。但要防止对手利用记录进行诈骗。特殊合同是偶尔使用的合同, 如合资协议、技术转让协议, 标书准备时间和要求相对复杂, 要求相关专业人士参与。
(5) 合同会签及审批制度
为加强合同管理, 规范合同行为, 合同会签是公司相关部门参与合同管理的有效形式, 对于杜绝违纪、维护公司利益、保证程序正当有效具有一定意义。
2、合同履行阶段
(1) 合同交付执行及履行情况确认
合同签订以后, 应依法对涉及企业的重大经济合同条款的合法性进行审查把关。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审核合同, 这是合同管理的核心环节。合同管理部门应将合同交付执行部门执行, 办理交接手续。强化合同交付执行及履行情况确认程序, 严格按照合同法规定的规范合同文本条款审查、签订合同, 做到条款完备、权利义务明确。然后根据法律规定需要履行审批、备案、登记的合同一定要履行其相关的法律手续。
(2) 合同履行情况监督及其处理
要时刻关注对方履约, 它是实现合同管理目标的有力保障。合同管理部门督促执行部门适时全面履行合同, 并根据执行部门的情况反馈做出适当反应。合同规定的义务按照职责划分并落实, 建立严格的履行过程中基础管理工作。根据企业管理制度实施对合同履行中的监督检查。对于不适应具体情况需要变更的条款要及时按程序办理变更手续, 对于存在纠纷的合同应组织相关部门做出评估, 并采取相应措施如抗辩权、担保、合同保全等。
3、合同归档阶段
(1) 合同履行情况评估
合同终止或履行完毕, 做好合同期间的履行监督管理。通过监督掌握各类合同的履行情况, 及时排除阻碍, 防止违约的发生。合同管理部门要对该合同签订和履行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是否适当进行评估, 对存在的问题应分析原因, 追究责任人。
(2) 合同责任追究
建立健全合同签订和履行基础档案, 实行合同、凭证的统一管理, 如未按程序和权限签订合同的, 追究越权人相应责任。在合同履行中或履行后, 如发现合同内容或签署程序不合法, 应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3) 合同管理制度评估和修正
根据合同履行情况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 在企业内部建立起完整的制度体系。对不适应实际情况的制度提出修订和完善意见, 经过必要地程序对制度进行修正。同时检查合同管理制度的运行情况及其效果, 形成管理层次清楚, 职责明确, 程序规范, 协调与制衡的有效机制。
三、结束语
总之, 合同关系是一种法律关系, 违约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 要承担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或强制履行等法律后果。企业合同管理已不再是简单的要约、承诺、签约等内容, 而是一种全过程、全方位、科学的管理。这就要求企业把合同管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 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充分运用现有的法律规则来管理合同, 并建立一支素质高、爱岗敬业、忠诚于企业的合同管理队伍, 为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摘要:企业合同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的关键就是运用法律手段来管理好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 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而签订的合同, 企业通过合同所确立的民事关系, 是一种受法律保护的民事法律关系, 所以通过签订合同建立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 是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不可避免的行为。搞好合同管理, 是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最基本的要求, 做好企业合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合同管理对企业的成败非常重要, 是防范企业法律风险的基础性工作。
刍议企业合同内部管理的风险识别 篇11
关键词:合同管理;合同风险;风险识别
一、组织结构风险
公司的组织结构设置是其最根本的影响因素,所以首先研究公司组织结构对于合同管理风险的影响。
(一)公司合同管理体制对业务的对应性
公司应该根据其行业性质、规模大小、市场外部环境、内部机构设置等因素设置合同管理部门,合同管理体制通常分为集中管理和授权管理。对于业务单一、规模较小、管理层级扁平的公司,可以采用合同集中管理方式,而对于规模业务复杂、规模较大、管理层级较垂直的公司,一般采用合同授权管理方式。在集团公司,性质重要的合同和合同标的重大的合同,应交付总部直接审核和管理。不同公司可以根据其不同的业务环境制定与之相对应的合同管理体制。
(二)公司专门合同管理机构设置的合理性
有些公司,会有专门的部门设置合同管理岗位,但更多的公司,并未设有合同管理岗位,这种职能由财务部门、企划部门、行政部等其他职能部门担当。一般而言,其合同管理部门设置在越高级别的部门,就越有助于公司的风险防控。
(三)合同管理部门功能的健全性
合同管理部门的功能除了对于合同提出法律意见、审查合同条款、合同标的价格审查等一些专业的法律业务和合同审核业务,同时更多的工作是与其他部门进行相互协调,比如与工程部门沟通合同中有关工程的问题,与财务部门沟通有关款项收付问题等等,而这些沟通结果都会反映在合同条款中。一旦合同签订,合同的风险就已经确定。所以合同管理部门想要对风险进行一定程度的有效控制、保障企业安全运营的目的,其功能是需要十分健全的。
二、人力资源风险
公司合同业务是由合同管理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共同协同完成的,考虑到法律的专业性,人力资源的风险不仅包括从高到低各层级管理人员的风险,还包括从横向方面其他相关部门对法律事务的支持。
(一)公司高层的法律意识
合同管理部门是公司与其他公司经济往来的纽带,很多风险都产生于此,控制好此环节,潜在风险就不一定会转变成现实风险,小风险也不一定变成大风险。公司高层对法律工作的重视程度会影响所有部门合法合规运营的态度,增强整个公司对待风险态度上的谨慎性。
(二)合同管理部门负责人的法律知识和能力
中层管理者不但处理对上和对下的关系,而且对上下级之间的信息沟通负有一定责任。合同管理部门负责人要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生产技术、财务及管理等相关知识,同时在法律业务能力、管理沟通能力、管理决策能力、人力资源管理技能等方面也要掌握。
(三)合同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
公司需要对合同管理人员有较高的业务操作能力要求。合同管理人员是直接操作实际业务的基层人员,他们对业务的判断能力、熟悉程度以及职业敏感度会受到其学历、工作经验、工作态度等一些因素的直接或间接影响。
三、合同管理制度风险
每个企业所制定颁布的管理制度,需要企业内每一部门、每一员工遵守,所以企业的管理制度制定的是否完善合理,会对整个企业运营的效率和效果产生重大影响。合同管理也同样需要一整套健全合理的制度去规制合同管理行为,以此实现企业合同管理的合规化。
(一)合同管理制度健全程度
企业运营中的每个部门,每个步骤和环节都要在现行的管理制度中进行。所以制度的健全性尤为重要。要做到有制度可依,其制度必依。否则企业运行中的管理就会缺乏执行标准,行为结果的合理性更无从谈起。
(二)合同管理制度调整性
制度是需要与时俱进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新业务,发现一些新问题,如果固守执行以前的制度,不但会使老问题未解决,还会使问题的产生近一步的严重性。
四、合同业务流程风险
流程作为制度的具体体现,一般企业都有相应的业务操作规定,高层制定管理制度,底层员工对流程的执行进行具体操作。所以对流程的探究不同于对制度的探究。
(一)合同业务流程规范性
公司从上到下要对其设计的流程进行统一性的执行。所以其流程要规范统一。需要明确落实流程过程中由谁经办业务,由谁财务保管,由谁审核记录。并且要充分把这些业务的不相容性及需要的效果一并考虑,进而使设计出的流程保证一定的效率效果,以规定、办法的形式下发到全企业予以执行。
(二)合同业务流程效率性
不同的企业对于合同的招投标、签订、履行、变更或解除、终止等流程有着不同的规定,公司对其业务流程的设计,要保证其公司具有高效的效率。
(三)合同业务流程可操作性
在保证规范流程的基础上,若果流程无法进行正常操作,在工作的实际操作中困难,这些流程就是不合理的,需要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1]陈通,任明,宫立新.企业合同管理风险辨识及评价分析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企业合同风险管理 篇12
一、电力企业买卖合同风险的表现形式
电力企业买卖合同风险通常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合同主体问题。在买卖合同中, 由于行为人没有代理权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的合同, 未经被代理人追认, 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 由行为人承担责任。
第二, 合同条款问题。这是决定买卖合同目的实现的最主要的合同条款。当事人应当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买卖标的物执行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标准条款。如果双方约定不明确, 将会导致严重后果。
第三, 合同履行问题。买卖合同当事人如果没有按要求履行合同义务, 必然会带来履行风险。
第四, 合同争议解决问题。买卖合同当事人如果忽视管辖法院的选择, 一旦发生诉讼将会给企业造成维权困难。
第五, 合同管理问题。做好合同管理工作可以为纠纷的处理做好证据收集等基础工作。假若丢失书面合同这—重要证据, 就会导致维权不能。
第六, 诉讼时效保全问题。超过诉讼时效将导致实体权利的丧失。
第七, 以物抵债问题。当事人一定要严格控制以物抵债的履行方式。
第八, 代为履行和债务转移问题。《合同法》第六十五条对代履行作出规定:当事人约定由第三人履行债务的, 第三人不履行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 债务人应当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合同法》第八十四条对债务转移作出规定:债务人将合同的义务全部或者部分转移给第三人的, 应当经债权人同意。
二、电力企业买卖合同风险产生的原因
1. 合同管理制度不完善, 规范管理程度不高
合同管理制度不完善, 造成企业合同管理工作无“章”可寻。首先, 买卖合同签订的规范性不够。这一方面体现在合同文字不严谨, 容易发生歧义、误解和争议。另一方面是合同条款不全面、不完整, 有缺陷、有漏洞。其次, 合同审批过程缺乏管理。同时, 缺乏专门的合同管理部门, 导致合同只能在各部门流转审核, 由于缺乏专人自始至终的跟踪和管理, 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合同的审批效率。
2. 合同风险控制体系不健全
合同管理具有风险控制环节多, 参与人员广泛等特点, 需要建立起一个全面、完善、严谨的合同风险管理体系, 才能对合同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而目前电力企业风险控制体系不够健全, 造成了买卖合同案件此起彼伏。
3. 企业对合同管理关注度不够, 风险意识不强
首先, 企业对合同管理不够关注, 致使承办人员起草的合同文本质量不高且没有被管理层审查发现, 导致合同内容存在漏洞。其次, 企业重视证据的程度不够, 导致在出现买卖合同风险的时候, 案件的败诉率较高。再次, 对买卖合同中的各类风险缺乏合理的评估, 在合同执行中, 缺乏风险预案与对策。最后, 企业对合同风险的岗位培训往往只进行业务培训, 没有进行岗位职责教育, 致使合同承办人员和合同审查人员对合同风险意识不强, 不能对订立合同引起足够的重视。
4.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 对于合同风险的防范是十分重要。首先, 合同签订过程的监控是十分必要的。其次, 合同履行中也需要监控。合同履行是当事人执行合同规定义务的行为。为保证合同的顺利履行, 实施履行监控, 建立相应合同执行的调整和控制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三、构建电力企业买卖合同风险的管理体系
1. 完善合同风险管理的流程
风险管理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包括了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处理、风险监控, 这四个环节缺一不可。因此, 电力企业应建立起一套科学的风险管理系统, 从而能够及时地对买卖合同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价, 运用合理的风险管理手段进行风险处理, 并进行实时监控已识别和未识别的风险。
(1)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 在整个风险管理中占有重要位置, 只有全面、准确地发现和识别风险, 才能衡量风险和选择管理技术。进行风险识别的方法很多, 常用的有:核对表、问卷调查、德尔菲方法、头脑风暴法等。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风险识别:第一, 合同主体风险要素。主要包括主体资格、无权代理、资信情况和履约能力。第二, 条款风险要素。主要包括质量和质量标准、标的物的检验标准和检验条款、价款的结算、违约责任。第三, 履行风险因素。第四, 争议解决风险因素。第五, 诉讼时效风险因素。
(2) 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是风险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它的重要性在于使风险分析定量化。主要是采取科学的方法将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分类, 同时根据其权重大小予以排列, 为有针对性、有重点地管理好风险提供科学依据。
(3) 风险处理
风险处理是指电力企业在充分认识到所面临风险的基础上, 结合实际, 选择合适的风险管理手段对风险进行处理的过程。风险处理包括风险回避、风险自留、风险控制、风险转移四种方式。
(4) 风险监控
风险监控是对风险处理行为的系统化的追踪和评估过程, 跟踪已经识别的风险, 监测剩余风险并不断识别新的风险, 通过对监控信息的反馈, 不断修订风险管理计划, 使其适应合同的发展, 并评估这些计划对降低合同风险的效果。
例如, 某供电公司与某化工企业签订供用电合同。化工企业因经营原因, 长期拖欠供电公司巨额电费, 于是, 供电公司考虑要采取停止供电的措施以维护自己合法权益。但是, 因为该化工企业系当地引进的重点项目, 因此政府一直协调供电公司继续供电, 希望该企业经营能好转, 再偿还电费, 哪知拖欠电费越来越多, 长期以来陷入恶性循环的矛盾之中。
对于这个供用电买卖合同引发的风险及对风险的管理, 见图3-1电力企业买卖合同案例风险管理图所示。通过运用这套风险管理流程体系, 能够使电力企业及时发现、处理已存在的风险, 实时监控、预测潜在的风险, 最大限度地降低买卖合同风险对企业所带来的损失。
2. 建立健全合同风险管理制度
首先, 设立企管法规部, 作为合同管理的综合职能部门。企管法规部的职能有:日常合同及合同风险管理、商务事务咨询、法律事务咨询。在企管法规部设立法律顾问和合同管理岗, 法律顾问、合同管理岗的人员要取得《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证》或《律师资格证》。这样由专业人员进行合同管理工作, 有利于防范合同风险的产生。其次, 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 主要包括合同管理机构与职责、合同订立审批制度、合同履行付款审批制度、合同专用章使用制度、合同档案制度, 以及合同签约率和履行率考核制度等。
3. 建立健全电力企业的合同教育与培训体系
合同教育与培训是合同管理中一项基础的工作, 具体的培训工作应考虑:首先, 培训内容方面。《合同法》是培训的主要内容, 但绝不是照本宣科, 而是结合典型案例, 通过分析纠纷产生的原因, 对照合同法的相关条款找出答案。其次, 培训对象方面。培训对象包括合同审批层、合同审查层和合同承办层, 即所有与合同订立、履行相关的人员均应接受培训。再次, 教员选择方面。对常规性培训, 可以聘请高等院校的教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律师及本企业内部的法律顾问进行与《合同法》有关的合同知识培训工作。最后, 培训方式方面。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最终培训的效果还取决于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 并且培训要制度化、经常化。
(四) 实施防范合同风险的内部控制
有效进行合同管理内部控制, 应做好签约前、签约时、签约后的控制。首先, 签约前详细了解对方当事人的履约信息应重点了解对方的企业性质、经营范围、资信状况以及近期的经营业绩、商业信誉等。其次, 审查合作方签约资格和代理人代理权限。我国法律对某些特定行业的从业资格做了限制性规定, 千万不能与没有资格的主体签订合同。再次, 合同标的符合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买卖合同必须确保标的是法律允许的转让物, 或者是对方当事人经营或业务范围内的有权处分物。最后, 合同条款应完备规范。企业应做好合同文本起草。合同文稿应当准确表达双方谈判的真实意思。同时, 加强过程管理, 及时化解履行过程中的风险。第六, 将仲裁作为解决买卖合同争议的首要方法, 明确在合同争议解决条款中进行约定。
摘要:近年来我国电力企业已发生多起买卖合同纠纷, 给企业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这与电力企业在合同管理制度与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合同风险控制体系不健全以及企业重视程度不够不无关系, 基于此, 本文提出电力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流程体系, 完善合同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健全合同教育与培训体系。从而使电力企业规避、减少合同风险, 保证生产经营的有序、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电力企业,合同风险,管理探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0版.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8.
[2]黄贤东, 陆毅.浅谈企业合同管理审计[J].财会通讯·综合 (上) , 2009, (l) .
[3]陈新文.浅谈企业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及防范[J].法学视野, 2009, (8) .
[4]王舜立, 郑学忠.浅谈工程合同管理中的风险防范.陕西水利, 2008, (6) .
【企业合同风险管理】推荐阅读:
企业合同管理12-24
企业合同管理审计11-22
建筑企业合同管理01-03
施工企业合同管理12-18
物流企业的合同管理06-05
企业公司委托管理合同08-11
国有企业合同管理10-01
化工企业合同管理制度08-26
企业委外合同管理07-01
电力企业经济合同管理论文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