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权缺陷

2025-01-18

产权缺陷(通用4篇)

产权缺陷 篇1

摘要:产权归属不明确、产权界限划分不清晰、产权证明残缺不全是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存在主要问题, 也是导致农民利益无法得到有效保护的最直接原因, 特别是当农地被开发商或者企事业单位征用的时候, 农民的利益更可能会受到严重的损害, 而农民则会因此而遭遇生存危机, 为社会的安定团结和繁荣发展留下巨大的安全隐患。

关键词: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缺陷

产权是公民最基本权益获得保障的主要证明, 从法律角度来分析, 产权内容通常是指土地、房屋等个人财产的使用权、处置权、所有权和收益权。一般来讲, 产权的控制、使用和所有都是需要付出相应代价的, 并非是无偿的, 产权付出代价的大小通常取决于其本身资源可利用度的大小, 在经济价值、环境以及相关条件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 取决于控制成本的多少, 同时要对其可能的用途进行估算、监督和保护。国家颁布的政策、法规以及政府推行的各项规范条例能够实现对产权成本的有效控制和提高资源获利的功能。

1.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缺陷

1.1 农村土地产权主体不清

实际上并没有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的存在。自从国家将政社合一体制废除之后, 不管从法律规定角度出发, 还是从客观事实出发, 都不存在人们常说的农民合作社, 因此也就是说, 不存在任何一个组织或机构能够代表农民集体, 更没有所谓的农村土地所有权代表。由此可见, 法律所规定的乡农民集体所有其实就是无人所有, 而乡政府作为国家的一级行政机关更不可能成为法律上的集体土地所有人, 获得集体土地的产权。但是因为无人所有的土地产权缺陷, 所以乡政府将其管理范围内的土地所有权和管理职责融合在一起, 也就是说, 集体土地的产权主体其实是国家。

通过刚刚谈到的集体土地的产权归属问题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到, 村民委员会事实上也不肯成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代表, 它并不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而是管理农民的自治组织, 所以它更不可能获得农村集体土地的产权。

1.2 国家土地与集体土地界线不清

根据《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3条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中依法没收、征用、征收、征购收归国有的土地, 国家未确定为集体所有的林地、草地、山岭、荒地、滩涂、沙滩以及其他土地属于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我们清晰地认识到, 农村土地的产权归属人不是集体就是国家, 但目前国家所颁布的立法没有任何一项是能够界定集体土地产权那一部分是国家的, 哪一部分是集体的, 更没有对集体中的各个个体进行产权划分, 所以这种界定法规的模糊性导致农村土地产权划分不明确, 没有统一的界定方式, 其结果必然会造成土地资源利用率的降低以及经济效益的减少, 为社会安定埋下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1.3 土地收益权受限

土地收地是指土地本身的贬值或增值、土地收获物以及土地租赁、转让等所获得的经济效益, 收益权是否完整主要是根据产权人所签署的土地合约条例、土地相关法规制度以及非强制性制度的限制来进行判断。因为我国农村土地产权界定问题长时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致使很多村政干部的寻租行为越来越明目张胆, 农民权益长期受到侵害, 进一步加剧了农民的经济负担。尽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规定:满足国家的、交够集体的、剩下的就是自己的, 但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却很难实现土地收益的有效分配, 制定合理的分配计划。

2.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创新思考

2.1 从根本上改革城乡二元经济制度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并不是孤军奋战, 而是一种整体性的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就目前的社会形势和发展形势来看, 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制度是影响和限制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主要因素, 所以, 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制度的限制问题是促进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基础和急需处理的改革内容。首先, 政府应当创建完备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 加大对农村土地和农民经济效益的保障力度, 由于我国目前的农村土地保障制度的确实, 使土地本身应该具备的保障功能得不到进一步的发挥, 因此导致土地资源的使用率和经济效益持续下降。国家应在当农村实施覆盖面广、低水平控制的最低生活保障机制、养老保险机制、医疗保险机制等具有社会保障功能的法律机制, 确保土地经济效益最大化。其次, 对户籍制度和就业制度进行全面的改革, 并加以深化, 使农民享受国民身份待遇, 我国现行的城乡划分户籍制度和就业制度使农民极大限度的遭到土地束缚和限制,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价值很难被真正的利用起来, 导致农地之间的失衡现象越来越明显, 所以对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制度以及就业制度实施改革是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 也是农村经济制度改革的重中之重, 只有从根本上对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制度实施改革, 才能进一步推动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 才能使农民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2.2 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权益法律保护体系

我国在土地立法方面先后颁布和实施了诸多能保障农民土地权获益的法律条例, 但事实上保护农民权益的立法工作仍然不能适应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效益发展, 因此, 国家政府要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权益法律保护体系, 以保证我国现代化发展步伐的持续加快。

总而言之, 我国现阶段实施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存在很多漏洞和不足, 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性日益降低, 因此, 建立科学、现代、适用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对于加快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保障农民经济效益和推动我国现代化进程都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环.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策略[J].农业经济问题, 2013 (7)

[2]杨遂.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基本特征[J].农村经济, 2013 (6)

产权缺陷 篇2

关键词: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缺陷;对策

当前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通过一系列的有效方法,维护自身的知識产权,尽量减少因知识产权问题产生的经济纠纷,避免陷入困境。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知识产权管理能够产生巨大的效益,一项创新、可行的技术或产品,能够带动企业走向更好的未来,同时也会成为行业的觊觎对象,维护工作并不简单。现下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想要在整体上获得更好的成就,企业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为此,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进行完善是一项必要性的工作。

一、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存在的缺陷分析

企业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多方面都发挥着突出的作用。当前的企业类型众多,丰富了社会体制和国家建设,但在知识产权的管理上也表现出了较多的问题,并不能在短时间内解决。通过对知识产权管理的缺陷进行分析,能够找出具体工作的方向,从而减少系列因素的影响。

(一)知识产权管理意识淡薄

对于大型企业而言,其针对知识产权的关注度较高,采取的相应保护措施也比较多。但我国在现阶段的发展中,比较注重中小企业的培养、发展,由此作为今后的成绩巩固基础。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有很多的潜力企业,他们掌握了很多的科技及产品,但由于在知识产权管理意识上非常淡薄,因此最终导致各种混乱情况及案件的发生。首先,当下的众多企业,在“金钱至上”的观点下,将知识产权随意的出售,着眼于短期的利益,并没有展开维护,导致后期的技术发展方向、产品链条违背初衷,又无法通过正常的手段来解决。其次,相关研究人员并没有高度的知识产权意识。部分核心研究人员,为了片面的实现自我价值,将自身的利益抬高,私自将关键资料、数据、信息等泄漏,从而造成了多家企业在知识产权的纠纷局面,无异于给其他的企业可乘之机,最终造成十分严重的恶劣影响,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难以挽回。

(二)知识产权流失严重

当前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对的内部压力和外部压力都比较大,想要在短期内获得较快的成长,知识产权管理,是一种捷径,也是一条错误的通道。从主观层面来讲,巩固知识产权,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合作伙伴,逐步的帮助企业走向富强的道路,逐步获得稳固的行业地位,但这过程中,需要付出的努力特别多。从客观层面来讲,知识产权的出售、转让等等,可以在瞬间让企业获得大批的启动资金,既可以开展其他方面的研究,也可以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困境。所以,当前的很多企业在研究项目当中,表现出知识产权流失严重的问题。专利流失是我国知识产权流失中最严重的一个部分,突出表现为不申请专利、只申请中国专利、中途放弃专利等等。

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对策

相对而言,知识产权是一种半虚拟、半实际的产物。随着社会科技发展的不断进步,知识产权对企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对某些领域起到致命的影响。所以,每一个企业都要特别重视知识产权的管理,只有充分掌握核心内容,未来才会有更多的机会发展。仅仅着眼于当前的利益,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迟早的。

(一)加强管理,强化知识产权意识

在知识产权的管理过程中,企业的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主观层面必须执行的工作。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当下的工作标准,本文认为知识产权的意识强化工作,可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第一,提高管理人员的产权意识。管理层所掌握的内容较多,拥有多项途径来获取信息和数据,因此要确保管理人员全部保持一致的保护态度,避免造成任何形式的泄漏和丢失。第二,加强员工对知识产权的保密意识。相对其他层面来讲,员工是最基础的操作者和执行者,虽然不会有太多的信息,但如果出现有意或者无意的泄密,也会给企业带来一定影响。第三,企业应针对员工开展培训工作、教育工作。避免在员工内部出现知识产权的流失现象,不能给其他企业带来可乘之机。

(二)统筹兼顾,谋划战略布局管理

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其存在的缺陷问题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所以,我们在从长远角度出发的同时,还必须在战略层面、战术层面开展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当前的国际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任何一项专利都要在不同国家、不同区域,采取相匹配的方法进行维护,从而避免造成不利的影响。在这一点上,国外的很多的科技公司,都走在了国际的前列,是我们需要重点借鉴的。如美国摩托罗拉(MOTOROLA)公司1992年在天津设立独资企业。第一期投资为217亿美元,但它从1987年就开始向中国申请专利,到1992年专利申请数量已近100件,使其在通讯技术领域占据了相当优势的地位,其产品在我国市场上,顶住了其他强劲竞争对手,达到了很高的占有率,这一做法也大大降低了其巨额投资的风险。海尔集团能走到所在领域的前列,与其成功的知识产权管理是分不开的,其总体思路就是“坚持以科技求发展,走名牌战略,充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制定并实施一整套专利工作管理办法,防止技术流失”。因此,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要具有超前性,就不仅要在战术上保证该项管理的实施,更要具有全局和超前的眼光。综上所述,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中存在的缺陷仍然需要不断的探索,我们应该结合自身企业的特点,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制订出适合长期发展的战略布局。

三、总结

本文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存在的缺陷、对策展开讨论,从当前我国企业发展的情况来看,多数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有所进步,能够对国家的条文、政策进行分析,针对自身的管理方案进行优化,最终获得了理想的知识产权保护。但是,我们必须要清醒的意识到我们在这方面存在的不足。今后,希望我们的企业都能够成立专业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以最专业的知识和方法,完善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巩固行业地位和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熊致伟.论现代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1,(11):99-100.

[2]许良昊.现代煤炭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10,(08):48-51.

产权缺陷 篇3

一、我国知识产权刑法保护存在的缺陷

(一) 我国著作权侵权行为猖獗

在知识产权领域的相关犯罪行为中, 我国对于其有着专门的条例进行管理, 但在现实生活中, 我国著作权侵权行为的严重却使得我国相关管理机构无从下手。在过去, 我国的著作权侵权行为的相关违法门槛设置过高, 这就使得很多著作权侵权行为的处罚力度较低。近年来我国著作权的相关处罚门槛不断降低, 但国内很多地区的著作权侵权行为不但没有得到改善, 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 这种情况的出现就很值得我们反思。在我国知识产权领域中的著作权保护中, 我国的相关法律条例一味的追求与国际接轨, 脱离我国发展实际, 相关司法机关对著作权侵权行为的相关管理较为松散, 是我国现阶段知识产权领域中的著作权保护所遇到的最主要问题[1]。

(二) 知识产权相关条例中存在刑民纠结

在我国现阶段的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条例中, 对当事人的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的区分, 是当下我国知识产权侵权领域中常面临的问题。在我国刑法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规定, 主要来自知识产权部门中相关民事保护的条款, 这种情况的出现使得相关民事保护条款中的“情节严重”、“重大损失”、“特别严重后果”出现在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中, 这些较为抽象概念的出现使得我国相关政府机构的立法与实践存在着刑民纠结的问题, 对我国知识产权刑事保护工作的展开极为不利[2]。

(三) 知识产权刑法保护在执行中存在问题

在我国当下的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具体执行中, 常常出现相关判决结果下达, 被告企业或个人拒不执行的问题, 这种情况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我国法律机构的权威性, 对我国知识产权领域的相关刑法保护极为不利, 入选我国2009年知识产权十大案件的“武汉晶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与日本富士化水工业株式会社、华阳电业有限公司侵犯发明专利权纠纷案”就是一个很好地例子。在该案例中, 被告方在自身败诉的情况下拒不执行法院下达的赔偿判决, 对我国司法机关的权威性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值得我们进行反思[3]。

二、完善我国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构思

(一) 构建我国完整的知识产权刑事保护体系

针对我国现阶段知识产权刑法保护条例中存在的多种问题, 笔者认为为了更好的保护我国知识产权方的合法权益, 我国必须建立以刑法为主体, 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构建我国完整的知识产权刑事保护体系。在具体的知识产权刑事保护体系的建设中, 我国相关立法人员需要注意不同法律之间的一致性, 以此实现我国知识产权刑事保护体系的严肃性, 更好的为我国知识产权的相关保护做出贡献。

(二) 完善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刑罚制度

针对我国现阶段空有法律制度, 相关管理机构管理松散与执行力度不强等问题, 我国应通过完善自身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刑罚制度, 以此降低我国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发生。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与生活实际, 提出了以下三点知识产权刑罚的改革意见。

通过罚金刑的广泛应用, 从根本上降低以利益为动机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在知识产权侵权的相关处罚中, 应添加资格刑, 剥夺犯罪分子的一定权利及一定职业的就职资格。

我国相关司法机关应简易知识产权侵权的诉讼程序, 提高相关案件的诉讼效率, 以此降低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发生[4]。

(三) 通过执法资源的共享加大对知识产权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

针对我国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猖獗, 拒绝执行法院判决等行为出现频率的增加, 我国相关执法机关应进行资源共享, 以此维护我国相关知识产权方的合法权益。具体来说, 我国应建立起一套行政部门与公检法部门组成的完整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处理体系, 最大程度上保证相关违法分子的处罚速度与处罚力度, 以此保证我国知识产权领域的相关安全。

三、结论

我国知识产权的起步时间较晚, 因此相关法律条文的发展不完善属于正常现象。在面对我国现阶段知识产权领域出现的种种问题时, 我国相关法律机构人员应结合我国实际国情, 参考国际中的相关先进经验, 逐步形成我国完善的知识产权刑法保护体系, 以此保证我国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志强.我国网络知识产权犯罪制裁体系检视与未来建构[J].中国法学, 2014, 03:156-176.

[2]郑友德, 曾旻辉.我国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现存问题及完善建议[J].知识产权, 2012, 01:36-41.

[3]雷山漫, 林亚刚.论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基本原则[J].法学杂志, 2013, 10:77-83.

产权缺陷 篇4

审计定价是独立审计机制在运行中的重要环节,是弥补审计成本的重要途径,是会计师事务所收人的主要来源,也是审计人员报酬的基础。国内外有关审计定价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颇多,不少研究者对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定价之间关系进行了研究,从现有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有关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定价之间关系的研究结论不完全一致。从研究的内容和结论上,存在着在指标选取上的差异和样本上的差异。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情况

Elliott、Korpi(1978)和Wallace(1984)通过使用内部控制为外部审计提供支持,并把审计范围减少的百分比作为内部控制对外部审计所做贡献的代理变量,研究表明内部控制质量与审计费用之间呈显著负相关。Simunic(1980)研究表明内部控制有效的企业,有利于减少外部审计工作量和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投入,有助于注册会计师设置较低的审计定价。Palnirose(1986)把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审计的利用率当作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衡量维度,研究发现有效的内部控制与审计定价是显著负向关系。Gramling、Maletta和Schneider(2004)对外部独立审计师是否利用内部审计工作进行研究,用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利用率衡量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伴随着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上升,外部独立审计师会更加信赖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降低审计工作的投入成本。Hoitash等(2008)和Hogan Wilkins(2008)把是否披露内部控制的实质性缺陷来衡量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研究结论表明审计定价会随着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提高而降低。

(二)国内研究情况

(1)张国清(2008)把是否披露内部控制的鉴定报告作为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度量变量,研究结论表明审计定价会随着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提高而降低。杨德明、林斌和王彦超(2009)使用的衡量指标为是否披露内部控制的评价意见,研究结论表明外部独立审计师的审计收费伴随着内部控制环境有效性的提高而降低。张敏、朱小平(2010)研究结论表明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与审计费用间是正向关系。

(2)还有部分学者研究表明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与审计定价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田利军(2010)把内部控制有效性作为内部控制缺陷的一个衡量维度,研究表明审计师的审计定价与内部控制有效性是负向关系。张旺峰、张兆国、杨清香(2012)基于内部控制的实现目标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研究结论表明外部独立审计师的审计收费与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有效性也是负向关系。

(三)文献述评

综上所述,形成以下认识:

关于审计定价的界定与衡量,目前国内外将审计费用一般界定为审计定价。已有文献通常使用的衡量审计定价的方法有两种,如今研究中研究者们广泛采用的是对审计师的审计收费取自然对数,因为在研究中资产对审计定价的影响过大,容易混入噪音,影响其他变量与审计费用间的相关性。

关于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定价的关系研究,国内外的研究有正相关和不相关两种不同的结论。比较内部控制缺陷衡量指标,发现在研究时所选取的指标存在差异。在现有相关研究中,衡量内部控制缺陷的衡量指标主要有外部审计范围减少百分比、对内部控制的依赖程度、对内部审计的利用程度、是否披露实质性漏洞、内部审计师的从业经验、专业资格证书、每年接受的培训时间和内部审计师为财务报表审计所花费的时间、内部控制审计鉴证意见、内部控制实现目标等。实际研究中常用的衡量指标还有中国上市公司内控指数的自然对数、内部审计师的专业能力、内部审计委员会的职能权限、内部控制失效风险、内部控制问题、采用Linkert表的方式打分构建多维度的内部控制目标实现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等。

三、理论分析

根据风险导向审计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应该了解评估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缺陷,以此来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根据风险导向审计的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制定审计计划时,应该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缺陷,有效地设计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确定应该收集的审计证据的质量和数量。通过理论推导可得:审计师可接受的诉讼风险和声誉风险伴随着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提高而减少,伴随着内部控制缺陷程度的提高而增加。总之,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有效性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注册会计师制定审计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最终影响注册会计师的外部审计工作投入成本和其决定的审计收费。

如果内部控制缺陷越大,内部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和可利用程度也就越低。结合“深口袋”理论,会计师事务所会因为较高的审计失败风险,确定较高的审计定价。即外部独立审计师需要调整审计程序的性质和时间,扩大审计程序的范围,以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低水平。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定价存在显著正向关系。

在产权性质视角下进一步考虑内部控制缺陷对审计定价的影响。蔡吉甫(2007)发现控制权性质影响公司治理结构的选择,公司治理与审计定价的关系受到公司控制权性质的显著影响,指出内部控制与产权关系密切。本文尝试进一步研究不同产权性质企业中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定价的变化情况。郭梦岚、李明辉(2009)认为由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不同,其与监管机构的关系有较大差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性质对审计定价本身以及公司治理与审计定价之间的关系也有一定的影响,指出终极控制人为政府的上市公司审计定价较低。综上所述,本文得出的进一步结论为:上市公司的国有产权性质会增强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定价的负相关关系。

四、结论建议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得出结论,企业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直接影响着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的投入程度,进而影响到其审计风险和审计收费水平。研究结论表明,由于国有控股公司承载着多重使命和其与政府间的多重关联性,注册会计师对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收取较少的审计费用;即上市公司的国有产权性质会增强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定价的负相关关系。本文基于内部控制与外部审计间具有的相互替代作用和互补作用,并在分析过程中,综合考虑公司规模、审计复杂性、企业风险、事务所特征、上市公司所处地经济发达程度和行业等因素的影响,研究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与审计费用的关系。分析结论表明由于内部控制与外部审计间具有一定的相互替代作用,即审计费用与内部控制重大缺陷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进一步基于产权性质的视角,分析得出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的终极控制人为政府的上市公司设置较高的审计定价。

上一篇:现代远程下一篇:开启经典阅读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