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陷处理(精选12篇)
缺陷处理 篇1
摘要:汤河输水洞出口闸后底板砼部分被冲掉, 急需修补。笔者通过几个方案中修补材料的对比, 选择硅灰砂浆。介绍了施工方法及如何进行效果检查。
一、工程概况
汤河水库位于太子河支流汤河上, 最大库容7.23亿立方米。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提供工业用水、兼顾发电、养鱼、具有综合性工程效益的大型水库。输水洞全长221.1米, 采用圆形有压洞, 洞径45米。1958年开工凿通, 后因财力、物力不足, 工程下马告停。后经统计, 共冲出石碴0.1万立方米。洞体产生较重冲刷, 并导致出口闸后底板砼冲蚀严重。1973年初, 对输水洞进行了全面砼护砌处理。进行工程检查时则发现出口闸后底板砼又有70%面层被冲掉。普遍骨料裸露, 局部露筋, 以后逐年加剧。后期检查, 该段底板砼面层已全部被冲掉。较大冲坑3处, 最大坑深15厘米, 普遍5~7厘米。单坑最大面积4.2平方米, 总面积为9.0平方米左右, 急需进行修补处理。
二、方案选择
出口闸门尺寸为32米乘以4.5米, 最大泄时282立方米每秒, 底板承受最大流速约为19.6米每秒, 并有泥沙跟随。为此要求采用的修补材料应具有抗冲耐磨能力。
汤河水库每年供给工业用水0.7~1.0亿立方米。其中弓长岭选矿厂每年约0.2亿立方米, 日供水量约为5.0万吨。取水口在输水道下游, 受控于输水洞闸门, 若停供水一小时, 则影响该厂产值几十万元。因此, 还要求修补材料具有速凝、早强, 施工方便特点, 尽量缩短供水时间。
环氧砂浆是常用的修补材料, 它具有抗冲耐磨特点。但是, 它具有憎水性, 不宜在潮湿工作面施工。用高标号砼进行处理, 全国有许多成功的实例。但都需要凿除相当一部分老砼, 并且, 维护期又太长;增设钢衬, 虽说比较快当, 但造价太高;经多方案比较, 硅灰砂浆因其具有抗冲、耐磨、速凝、早强, 施工方便特点而被选中。
所谓硅灰砂浆, 是由水泥、硅灰、河砂、减水剂和水按一定配方拌和而成。据资料介绍, 硅灰也称硅微粉或冷凝硅粉, 是硅铁和硅金属生产中的工业尘埃。由于回收技术复杂, 且投资较大, 目前我国仅上海铁合金厂和唐山合金厂能够进行回收。
硅灰是平均直径为0.1微米的球形微粒, 约是普通水泥颗粒的百分之一。它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 每公斤约20平方米, 为水泥的50~60倍。主要化学成分是活性很高的无定形sio2。硅灰的微粒填充作用和火山灰作用显著改善了水泥砂浆的力学性能。对提高砂浆的密实性、抗冻性、抗硫酸盐腐蚀、抗碱骨料及抗冲磨能力有着十分突出的作用, 是较为理想的高效无机掺和料。
硅灰砂浆的研究和应用, 是南科院材料的研究课题。1986年在葛洲坝进行现场试验, 显示了硅灰砂浆作为抗冲、耐磨材料的前景。事后在输水洞的出口闸后底板修补处理上进行了应用。
三、施工方法
1、排水检查
关闭进口闸门, 阻断库内来水;打开出口闸门, 使洞内水自流泄出。待挑坎内水流稳定后, 剩余水量约500立方米待排。
安装4台4时潜水泵, 及时排干挑坎内水量, 打通挑坎排水孔, 用扫帚和块布等物将所剩各水赶出。
在出口闸底坎处, 用黏土筑成一道宽1.5米, 高能0.3米围堰, 截住洞体渗水水量。并让一人看护, 随时用水桶向外提水。此时, 闸后全部底板暴露无遗。工程技术人员携皮尺、板尺进行勘测并绘制草图。破坏情况, 前边已作了交代。
2、凿毛清理
有一台6立方米空压机, 带3台风镐进行凿毛。沿冲坑周边凿成直坎, 深度不小于5%厘米;将冲坑全部凿毛洗净、彻底清理, 经验收合格后方可处理。
3、砂浆配方
试验室配方为: (重量比)
根据工地实际情况, 经调整工地配方为: (重量比)
其中减水剂为高效复合减水剂。主要成分是萘磺酸甲醛缩合物, 密胺树脂及古马隆树脂。其作用是降低水的表同张力和界面张力, 分散水泥和硅灰颗粒, 克服用水量增加带来不利因素。随着减水剂掺量增加, 硅灰砂浆减水率及强度也增加。但超过一定值后, 强度反而减小。南科院经试验证明减水剂掺量占水泥加硅灰的1%为最佳。
4、修补处理
先在经凿毛清理的老砼面旧涂一层水泥素浆, 然后将水泥、中砂、硅灰按配比混合, 干拌均匀;再将减水剂和水按配比混合后加入, 再一次进行拌和。用平板振捣器反复振捣, 待浆后填入处理面摊平, 再用振捣器和瓦工抹子随震、随泛浆、随秣平压光。最后用塑料布平铺其表面, 防止水分快速散失、引起龟裂。
硅灰砂浆早期强度发展比普通水泥砂浆快, 24小时能达到350公斤每平方厘米。约是普通水泥砂浆的2.5倍;其黏结强度比普通水泥砂浆提高30~70%;抗冲磨触力与环氧砂浆接近, 比普通水泥砂浆提高一倍。
5、养生维护
硅灰砂浆比较粘碉, 流动度损失大、塑性收缩大。加强早期养护是保证质量的关键。养护办法与普通水泥砂浆相同。由于硅灰砂浆有速凝、早强特点, 我们进行了48小时养护后投入运用。
四、效果检查
9月12日开始放水过流。放水情况如下表:
其中10月31日进得闸门试验, 开度1.5米, 流量76.0立方米每秒, 历时5分钟, 流速约为16米每秒。迄今, 进行多次宏观检查, 未发现任何破损, 说明处理是成功的。
由于受工期的限制, 这次只对3处冲洗进行了修补处理。总面积约9.0平方米。硅灰砂浆修补平均厚度约5~7厘米, 局部超过15厘米;硅灰砂浆用量近0.7立方米, 硅灰用量48公斤。
五、结束语
硅灰砂浆具有优异的抗冲磨性能, 与老砼黏结强度高, 并据有速凝、早强、抗水无毒等特点, 是一种较好的水工修补材料, 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缺陷处理 篇2
混凝土结构外观缺陷及处理:
(1)露筋
露筋是指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部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产生露筋的原因是:钢筋保护层垫块过少或漏放,或振捣时位移,致使钢筋紧贴模板;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析,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漏浆;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漏振或振捣不实;木模板未浇水润湿,吸水粘结或拆模过早,以致缺棱、掉角、导致露筋。修整时,对表面露筋,应先将外露钢筋上的混凝土残渣及铁锈刷洗干净后,在表面抹1:2或1:2.5水泥砂浆,将露筋部位抹平;当露筋较深时,应凿去薄弱混凝土和突出的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并加强养护。
(2)蜂窝
蜂窝是指结构构件表面混凝土由于砂浆少,石子多,局部出现酥松,石子之间出现孔隙类似蜂窝状的孔洞,造成蜂窝的主要原因是:材料计量不准确,造成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筒使石子集中,使混凝土产生离析等。如混凝土出现小蜂窝,可用水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对于较大的蜂窝,应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的颗粒,刷洗干净后,再用比原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一级的细骨料混凝土填塞,并仔细捣实;较深的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3)孔洞
孔洞是指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产生孔洞的原因是:混凝土严重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动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下料受阻,或混凝土内掉人工具、木块、泥块、冰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混凝土若出现孔洞,应与有关单位共同研究,制定补强方案后方可处理,一般修补方法是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清除后仔细浇灌、捣实。为避免新旧混凝土接触面上出现收缩裂缝,细石混凝土的水灰比宜控制在0.5以内,并可掺入水泥用量的万分之一的铝粉。
(4)裂缝
高压电机定子线圈缺陷处理方法 篇3
关键词:定子线圈 绝缘漆 涤波绳
1 概述
发电厂的安全生产主要是控制设备障碍和异常的发生,降低计划外停运的次数,使机组安全、经济、可靠运行,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珲春发电厂(以下简称我厂)两台100MW机组已经投产运行18年,设备已进入老化期,近年来这两台机组处于发电调峰机组状态,机组起停频繁,加速了设备老化程度,严重的威胁企业安全生产。主要辅助高压设备中,循环水泵电机所占数量最多,电机启动时定子线棒受电磁力的影响,剧烈振动,线棒容易疲劳断裂,引起电动机定子绕组烧损。本文以循环水泵电机线棒更换为例,对高压电机线圈烧损进行现场处理和处理方法进行论述。
2 设备指标概述
我厂循环水泵电机中不同程度都有线圈磨损,绑线干缩松动现象,而且已经发生多起电机定子线圈烧损事故,严重的威胁电厂安全运行。循环水泵电机型号为Y1250-12/1730,容量为1250KW,电压为6KV,极数为12级,绝缘等级为B级,座式滑动轴承,开启式电机,定子铁芯内径为1400mm,双层叠绕组108根线棒。设备维修判定指标有4种:
①极距:极距指铁心相邻两磁极中心所占的槽距,用
槽数表示。
②节距:节距是单个线圈两个有效边所跨的槽数。
③每极每相槽数:每极每相槽数是每极每相所占的槽数,也可看作每极每相的线圈。
④电角度。
3 电动机缺陷处理过程
3.1 线圈和辅料预烘干处理
电动机在启动时定子线棒受电磁力的影响,剧烈震动,线棒导线容易疲劳断裂,引起电动机烧损。线棒引出线出口处是线棒绝缘最薄弱、最容易被击穿的部位,因线棒处的绝缘是手包绝缘,往往存在气隙或夹层,绝缘表面脏污或受潮就容易击穿,电动机的烧损多数是此处被烧断。为加强此处的绝缘强度和机械强度,在更换新线棒前先加强新线棒的鼻部绝缘(线棒引线出口处),即对新线棒的鼻部用无碱玻璃丝带缠绕6-7层,浸绝缘漆干燥。嵌线所用的绝缘纸板、垫条、涤波绳等均应预先烘干处理,以减少它们的吸湿性。
3.2 更换线棒
在更换线棒前,将线棒及其一个节距内各线棒的槽楔逐个打出。若槽楔过紧用电木或打槽楔的专用扁铁垫在槽楔上,用手锤轻轻敲打,使槽楔松动,以便打出。打出槽楔时,应在定子两侧同时进行,互相配合,防止打坏线棒绝缘、铁心。锯断已打出槽楔线棒的所有绑线,并取出。用刀削破各个连线,用石棉布包好焊接处附近所有线棒和连线,防止线棒绝缘被火烧损。最后用火焊把裸露的连线焊接处溶开。
3.3 抬出线棒
用直流旋轉焊机通直流电加热线棒,使线芯和绝缘软化,电流不超过额定电流的70%,温度控制在80度,各部受热要均匀,等线棒软化后切断电源。抬线棒的顺序是先抬起上层线棒后再抬下层线棒,用φ20mm涤波绳在槽口结扣,在绳里穿一根木棍,一头抵住铁心后向上抬线棒,两侧抬线棒速度和力量要相同,特别注意线棒端部不要折裂,用φ5mm涤波绳把抬出的线棒牢固地绑在定子膛内的铁管上,以该槽内的下层边能抬出的高度即可。把一个节距的所有上层边都抬出槽口后,再抬出准备更换线棒的下层边。
3.4 线棒嵌装
嵌线棒前,将所用的线棒、绝缘板、玻璃丝布带、涤波绳等均应预先干燥处理,以减少它们的吸湿性。下线前要检查铁心线槽,清除杂物和毛刺。下线过程中不能用硬物重击,不能让有锋利刃口的东西刮上线棒。下线的顺序与抬线棒时顺序相反,先下下层边后再下上层边。下线时加热方法与抬线棒方法一样。在下下层线棒后用电木敲打线棒,使线棒在槽内落实,用φ20mm、φ5mm的涤波绳绑扎线棒与线棒之间、端部与下层边,每绑扎一圈都要拉紧打结,打结打在线棒底部,以防止打结过高与转子相磨擦。在线棒端部与端箍绑扎接触处加垫一层适形垫料以防止端部磨损,当嵌到最后一个节距线圈时须将最初节距上层线圈用涤波绳一个个吊起,吊起高度以刚好能嵌最后节距的下层线圈为准,吊起时两边用力要均匀,以不使线圈损伤,第一个节距线圈吊起和嵌放工作必须细心进行,是绕组嵌装的关键。在每个槽上下层之间垫1mm厚的绝缘板,嵌好下层边后,将吊起的线圈上层边逐个放入槽内,压好青壳纸,垫上绝缘板打实槽楔,嵌线工作结束。
3.5 线圈连接
嵌线完毕,用120号砂纸擦去焊接处氧化层,将线棒连接成三相绕组,用银焊条先焊一个极相组内的连线,后焊极相组与极相组的连线,然后将三相绕组的始末端用电缆引到接线盒内。焊接过程中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
用石棉布把其他部位包好,以免焊接时烧坏其它部分绝缘。
3.6 包绝缘
用刀去掉焊接处两侧烧黑的绝缘,削成斜面,用甲苯清洗干净。连接部分用黄蜡带半叠状包连接处,黄蜡带不低于十层,再包三层2432醇酸玻璃漆带,各绕组端部连线之间垫3mm毡垫,用φ5mm的涤波绳绑扎牢固,绑扎完应检查绕组是否有接错或嵌反。用双臂电桥测量每相绕组的直流电阻,其阻值符合三相绕组互差不超过平均值的1%的要求,绕组线间直流电阻不超过2%。
3.7 浸漆与烘干
在重饶或局部更换定子绕组后,进行浸漆和烘干的工艺处理,可以使绕组与铁心之间,导线与导线之间空隙被绝缘漆充填使绕组与铁芯形成一个整体,增强绕组的耐潮性,提高绕组的绝缘强度、散热能力和机械强度,浸烘大至分为预烘、浸漆、烘干三个部分。
3.7.1 预烘是为了驱除绕组中的潮气,用直流旋转电焊机加热定子线圈,预烘温度要逐渐增加,一般温升控制在20-30度/小时,这样可使线圈温差较小,内部水分易于向外散发。温度要控制好,温度过低使预烘时间增加,温度过高容易造成绝缘老化,温度控制在120度左右,时间为4-8小时,每隔半小时用1000V摇表测一次绕组对地绝缘电阻,当绝缘电阻值稳定后预烘结束。
3.7.2 当定子铁芯温度降到60-70度时,浸1032三聚氰醇酸漆浸漆。第一次浸漆时漆的粘度应低一些,以使绝缘漆尽量渗入绕组内部;第二次浸漆时漆的粘度更高一些,使表面形成较厚的漆膜。采用浇漆的方法,浇漆要浇透,特别是绑线部分,在浸漆时要均匀地重复浇几次。第一次浸漆时间为20-30分钟;第二次则为15分钟,大体控制在不冒气泡为止。每次浸漆后,都要把定子绕组垂直放置,滴干余漆,用溶剂擦净其他部分的余漆。最后在定子及端部线圈喷一层灰色绝缘漆。
3.7.3 烘焙是为了将漆中的溶剂和水份挥发掉,使绕组表面形成较坚固的漆膜,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是低温阶段,温度控制在70-80度,约烘2-4小时,温度过高,会使溶剂挥发太快,在绕组表面形成许多小孔,降低浸漆质量;第二是高温阶段,温度控制在130度左右,约烘16小时,以便形成坚固漆膜。每1小时用1000V摇表测一次绕组对地绝缘电阻,直到最后3小时趋向绝缘电阻稳定,绕组才算烘干完毕。烘干电机时,线圈为星星接线,用直流焊机加热时,用其中两相接正极,一相接负极,每2小时轮换一次,均匀加热,通入的电流为额定电流的50-70%。若线圈内部已干透而表面没干,可用碘钨灯在外部继续干燥。干燥结束后,用2500V摇表测量吸收比应大于1.3为合格,交流耐压能够比直流耐压更有效地发现绝缘缺陷。
4 结束语
通过更换定子线圈,加强对线圈鼻部和线圈端环绝缘薄弱环节进行加固处理,彻底消除了电机隐患,提高了电机运行可靠性。经过处理后的循环泵电机运行四年来,没有再发现线圈磨损现象,为机组安全经济运行提高保障。
参考文献:
[1]黄铭英.高压电机定子线圈损坏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水电机电安装技术,1982(02).
[2]赵文钦.高压电机定子线圈故障的现场修复[J].中小型电机,1988(02).
内部审计缺陷发现及其处理 篇4
缺陷发现, 是指不应该出现的情况或行动, 包括未达到预想目标的制度、不恰当的行动、应采取而未采取的行动, 不应采取而实际上采取了的行动等等, 是对预期标准或即定标准的偏离。主要包括: (1) 不能令人满意的制度; (2) 业务处置不当; (3) 遗漏有关业务的处置; (4) 越轨或舞弊行为等。
形成一个重要的、可报告的缺陷发现是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备的技能, 这种技能会随着内部审计人员的经验而增加。内部审计人员在一个不断进行的审计过程中发现一个细小的偏差是相当容易的, 因为完美无缺的事几乎不存在, 而且一般的业务偏差采用常规的审计方法就能发现。但要形成一个重要的、可报告的缺陷发现就需要具备较高的审计技能, 要求内部审计人员除了掌握常规的审计方法外, 还必须具备经营管理方面知识, 要将良好的经营意识应用到问题发现中来, 同时还应该考虑如下因素: (1) 考虑缺陷发生时所存在的环境。管理决策所依据的是当时的事实, 内部审计人员不能仅仅因为自己得到了决策者当时不能得到的信息而不同意他们的做法, 不应该用审计判断代替管理部门的判断。 (2) 证明缺陷发现的责任在于审计人员而不是被审计人员。因此, 如果一项缺陷未能得到令人满意的证明, 就不是一项可报告的缺陷。 (3) 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关注行为的改进, 但不够100%满意的行为不一定就是需要批评的行为。 (4) 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客观地分析自己的发现, 确保所形成的缺陷发现无懈可击, 否则就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或精明的审查。 (5) 不能因为偏见而把一种情况看成是有缺陷的。
二、缺陷发现的处理
(一) 缺陷发现的重要性程度
没有两次发现的缺陷是完全相同的, 不同的缺陷发现意味着可能给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或风险, 其重要性程度不相同, 因而处理方法也不相同。
(1) 对一项非重要的偏差 (如所有机构都可能发生的记录错误) 不一定要写入审计报告中, 否则会损害它的效果。其一, 会遮盖审计报告中真正重要的发现;其二, 可能加深一个成见:内部审计师是挑刺儿的;其三, 意味着内部审计人员不能区分轻微的的瑕疵和严重的污斑。当然, 对不重要的差错也不应该忽略, 而应该与相关负责人讨论这些差错, 注意有无进行纠正, 将它简单地记录在工作底稿上, 但不要把这些轻微的偏差写在内部审计报告中。
(2) 对一项次要的缺陷发现应简明扼要地写入审计报告。次要的缺陷发现是指那些超过了人们常有的偶然性出错, 因而需要报告的缺陷, 它的重要性足以引起管理部门的注意, 如果不予纠正, 将继续产生不利的影响, 但它还不至于阻挠一个公司或它的部门实现其主要的目标。
(3) 对一项主要的缺陷发现应比较详细地写入审计报告。主要的缺陷发现是指那些使一个组织或它的部门无法达到其主要目标的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动摇企业的根基。但主要的缺陷发现和次要的缺陷发现之间的界限是相当微妙的, 需要运用专业判断将它们区分开来。只有对各种缺陷和偏差进行合理的判断和分类, 才能区分哪些是引起或可能引起公司巨大损失的, 哪些是不太严重的, 才能合理确定如何向管理部门报告内部审计的结果。
(二) 缺陷发现的要素
每一个可报告的缺陷发现都应该包含某些要素, 内部审计人员应深刻了解这些要素。缺陷发现的要素主要有:标准、状况、程序或惯例、原因、后果、结论和建议等, 如表1:
(1) 形成审计发现的第一步就是要确定“标准”, 即明确管理部门希望达到的目的和目标, 以及所要取得的成绩的质量。标准可能是现成的, 如产品合格率不低于98%。在接受标准前, 内部审计人员应该把管理部门希望达到的目的和目标与制定该目标的基数、行业定额等对比, 评价其合理性和有效性。如果管理部门没有现成的标准, 在这种情况下, 内部审计人员必须确定怎样才算合理的符合企业的标准, 但这样确定的标准必须征求被审查者的同意。
(2) 状况是指内部审计人员通过观察、询问、分析、核实而查明的被审查业务的具体情况, 是业务经营实际达到的水平, 是审计意见和结论所根据的事实, 它是一项审计发现的核心。状况所包含的审计信息应该是充分的、有力的和相关的, 必须经得起任何责难。它必须能代表样本总体或被查的制度, 它必须是一个重要的缺陷, 被审计者必须同意所表达的事实。
(3) 程序和惯例是指已经确立的, 为实现目的和目标而执行工作的步骤和方法。程序是管理部门的指示, 通常是书面指示;惯例指做事情的方法, 包括对的或错的, 它们通常和发现的状况有关。在形成一项审计发现时, 内部审计人员应设法确定程序是什么或应该是什么, 所遵循的是怎样一种惯例。内部审计人员应确定的内容有:企业建立了什么程序, 是否得到了遵循, 是否采取了所有必要的步骤经济有效地完成了工作。程序和惯例的存在和执行与否, 可能就是要不要采取纠正行动的理由。
(4) 原因是用来解释问题是如何产生的, 是用来说明现状为何会与标准发生偏差, 为何不能达到目的和目标。确定原因对于改善状况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分析出产生偏差的原因, 建议的纠正行动只可能治表而不能治本。每一项缺陷发现都可追溯到对期望值的偏差, 只有确定了偏差、明确了原因, 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5) 后果所回答的是指实际状况不符合标准以及阻碍经营活动达到其目的所造成的或可能造成的伤害或损失。这些不利后果必须是重大的, 不仅仅是对程序的某些偏离。后果是一个可用来向被审计者和高层经理表明不利状况的成分, 如果这种状况继续下去, 将会造成严重的损失, 且这种损失会超过采取必要的行动来纠正问题所花的代价。内部审计人员必须有能力分析出问题的后果。对一项活动的审计都隐含着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目的, 对经济和效率方面的问题, 后果通常应以金额表示, 对效果方面的问题, 后果通常表现为无力完成某些预想的或强制性的最终成果。后果是能够令人信服的, 它是任何审计发现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如果不把它充分地表达给管理部门, 采取纠正行动的可能性就不大。
(6) 结论回答的是需要采取什么纠正行动, 它是职业性的判断而不是对问题细节的陈述。结论应表示可能的、必须的行动过程, 并表明或隐含纠正缺陷的成果将超过它的成本。结论将数量化的后果作为跳板来表明采取行动的必要性。
(7) 建议表述的是管理部门为了纠正发生了问题的状况, 以及强化系统和控制应采取的行动。建议应当是积极的、有针对性的, 应当尽可能具体, 并指出谁来采取行动。审计人员所建议的措施只是一种可采取的措施, 不能表述为唯一的必须执行的, 否则就会使审计人员承担不必要的责任。确定状况、分析原因和后果是审计人员的责任, 纠正这种状况则是管理部门的责任, 审计人员应该清楚地说明选择某种纠正行动是管理部门的工作, 内部审计人员的建议只是一种可能的选择。
三、缺陷发现及处理应注意的问题
(一) 关注制度和内控的薄弱环节
最容易引起内部审计人员注意的缺陷往往是能引起大额有形损失的经济业务, 但缺陷还包括那些损失并不清楚地显示出来而又可能实际存在的制度和控制的薄弱点, 因为这种薄弱点往往存在持续性, 尽管损失的具体金额看不出来, 但对企业的危害更大, 更应该引起内部审计人员的重视。
(二) 关注内审结论是否属实
有时被审计者可能不同意审计结论或解释, 但是不应该不同意审计结论所根据的事实。如果被审计者能确定内部审计人员所获得的事实不正确, 那样的一项审计发现就不能认为是恰当的, 因此必须对缺陷发现的状况作出恰当的估计, 应该及早与了解事实真相的人进行讨论, 在报告一项缺陷发现前必须采取一切步骤来弄清证据, 解决有关事实的任何争议。
(三) 内审人员应合理区分纠错建议和改进建议
纠错建议是指对违反公认的行为规则或标准而提出的改正建议。违反公认的行为标准就应该是一种缺陷, 凡属缺陷就必须予以纠正。改进建议是指某些可以接受的行为, 但由于对有关问题获得了新的知识而可对它有所改进提出的建议。改进建议的提出, 并不意味被审计业务有错误, 而是指不够完善, 还可优化。
(四) 审计的目的是发现缺陷之后纠正错误
一项缺陷发现就是一个批评, 人们的自卫本能促使被批评者反击这种批评, 因此解决一项审计缺陷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发表书面审计报告之前与管理部门讨论发现的问题。在讨论时, 应对各种事实以及修补缺陷的某些合理的行动过程与管理部门取得一致的意见, 并在书面报告中加上如下一句话:“我们和管理部门讨论了我们的审计发现, 其结果使我们相信所提出的建议可望纠正所描述的状况”。这种方法既无损内部审计人员的形象, 又能与被审计者之间建立起解决问题的伙伴关系, 有利于被审计者真正乐于接受审计建议, 纠正错误、改进工作, 最终实现审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冠晓:《企业内部审计问题浅谈》, 《时代经贸》2007年第6期。
混凝土缺陷处理方案 篇5
混凝土缺陷处理方案
编 制:
审 核: 批 准:
中铁十七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沁阳市总干河城区改造(一期)工程施工1标项目部
年 月 日
目 录
一、前言..................................................2
二、编制依据..............................................2
三、存在的几种主要缺陷....................................2
四、混凝土缺陷的产生部位、原因及处理方法..................2
1、麻面................................................2
2、露筋................................................3
3、蜂窝................................................3
4、孔洞................................................4
5、凹凸错台............................................4
6、局部破损............................................4
6、气泡(细小孔洞)....................................5
7、裂缝、冷缝..........................................5
8、挂帘................................................6
五、混凝土工程质量防治措施................................6
1、蜂窝、麻面、露筋、孔洞防治措施.......................6
2、结构表面缺棱、掉角或结构发生裂缝防治措施.............7
六、混凝土质量缺陷处理程序................................8
七、质量缺陷处理后验收....................................8
混凝土缺陷处理方案
一、前言
对于混凝土构件一般极少在拆模以后作整体的修面处理,所以在混凝土表面存在的缺陷将会比较明显,因此需对混凝土内部和外观缺陷作一定的处理。我项目部为了消除混凝土内部质量隐患,提高混凝土外观质量,针对现已存在的混凝土缺陷及可能存在的缺陷制定缺陷处理方案。
二、编制依据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176-2007;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12
4、《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
5、《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
三、存在的几种主要缺陷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由于模板固定不牢、模板拼接不严,模板安装不规范、模板因欠修欠保养,造成面板凹凸变形,混凝土振捣不足、不到位等因素造成混凝土出现超出规范要求的气泡、麻面、蜂窝、错台、挂帘、表面凹凸等质量缺陷。
四、混凝土缺陷的产生部位、原因及处理方法
1、麻面
(1)产生部位:可发生在混凝土的任意表面部位。
(2)产生原因:①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没有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②模板上的隔离剂涂刷不均匀或漏刷;③模板拼缝不严密,混凝土浇筑时缝隙漏浆,构件表面沿模板缝隙出现麻面;④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混凝土中气泡未排出,部分气泡停留在模板表面,拆模后出现麻面。
(3)处理方法:先将面层脱落范围内的松动粗细骨料清除,并用水冲洗干净,再在表面涂抹一层高出原混凝土标号一个等级的丙乳砂浆压实抹光。
2、露筋
(1)产生部位:可发生在所有配筋混凝土的任意表面部位。
(2)产生原因:①混凝土浇捣时,钢筋保护层垫块移位或垫块间距过大甚至漏垫,钢筋紧贴模板,拆模后钢筋密集处产生露筋;②构件尺寸较小,钢筋过密,如遇到个别骨料粒径过大,水泥浆无法包裹钢筋和充满模板,拆模后钢筋密集处产生露筋;③模板拼缝不严,缝隙过大,混凝土漏浆严重,尤其是角边,拆模时又带掉边角出现露筋;④振捣手振捣不当,振到钢筋或碰击钢筋,造成钢筋移位或振捣不密实有钢筋处混凝土被挡住包不了钢筋;⑤钢筋绑扎不牢,保护层厚度不够,脱位突出。
(3)处理方法:将外露的钢筋周围3~5cm范围内(包括钢筋本身表面)的混凝土凿除,凿除深度为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凿除形状以内大外小的倒梯形体为佳,形成规则的凹槽、充分暴露钢筋体并将钢筋割除保护层长度,接着将凹槽面、钢筋用水清洗干净,最后向凹槽面填充高出原混凝土标号一个等级的丙乳砂浆,压实抹平。
3、蜂窝
(1)产生部位:可发生在任意部位的混凝土表面。
(2)产生原因:①混凝土的拌制配料不准,石多、水泥和砂少,或浇筑时浆流向单边;②混凝土搅拌时间过短,拌和不均匀,振捣时造成砂浆与石子分离,石子集中处往往会形成蜂窝;③下料时不当,使混凝土产生离析;④浇筑时未分层分段进行及漏振;⑤模板支撑不牢固,致使大面积漏浆。
(3)处理方法:先将蜂窝范围内的表面松动骨料进行凿除,凿除至露出完整、密实的混凝土面为宜,凿除形状以内大外小的倒梯形体为佳,将凿后凹槽用水清洗干净,向凹槽内填充高出原混凝土标号一个等级的丙乳砂浆。
4、孔洞
(1)产生部位:可发生在任意部位的混凝土表面。
(2)产生原因:①混凝土振捣时漏振,分层浇捣时,振捣棒未伸到下一层混凝土中,致使上下层脱空;②竖向构件一次下料太多,坍落度相对过小,混凝土被钢筋等架住,下部成拱顶住上部混凝土,并且下部漏振,拆模后出现混凝土脱空,下部成为孔洞;③混凝土中混入了杂物、木块等,拆模后抠掉杂物等而形成的明显空洞;④钢筋密集处,预留孔或预埋件周边,由于混凝土浇筑时不通畅,不能充满模板而形成孔洞。
(3)处理方法:先将孔洞范围内的松动骨料进行凿除,深度以凿除至露出完整、密实的混凝土面为宜,凿除形状以内大外小的倒梯形体为佳,将凿除面用水清洗干净,干燥后涂抹一层丙乳基液填充高标号细石混凝土,压实抹平。
5、凹凸错台
(1)产生部位:多发生在相邻两仓的结构缝部位和底板与边墙交界处,局部相邻两块模板交界处也存在部分错台。
(2)产生原因:①模板接缝不好,平整度要求不高而形成的错台;②模板外支撑不稳固,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局部跑模、模板变形等原因形成的错台;③模板接缝不好,浇筑过程中出现露浆等形成错台。
(3)处理方法:以凿除打磨为主,使错台部位平顺过渡,具体方法是用角磨机将凿除面打磨光滑,在打磨后混凝土表面涂抹一层丙乳砂浆进行辅助处理。
6、局部破损
(1)产生部位:多发生在建筑物底板表面和棱角部位,立面边墙偶尔也有发生。
(2)产生原因:①人为破坏等保护措施不到位而造成的;②机械破坏等保护措施不到位而造成的;③拆模时人员随意抛撒、扔弃管件、模板而对混凝土表面造成冲击破环;④拆模时间过早和操作不当及重型设备的碾压等原因都会造成破坏形成局部坑洞、凹槽、破损、掉角。
(3)处理方法:先将凹槽范围内的表面松动垃圾和面层混凝土进行清理凿除,凿除至露出完整、密实的混凝土面为宜,凿除形状以内大外小的倒梯形体为佳,将凿后凹槽用水清洗干净,向凹槽内填充高出原混凝土标号一个等级的丙乳砂浆,压实抹平。
6、气泡(细小孔洞)
(1)产生部位:可发生在任意部位的混凝土表面。
(2)产生原因:因胶泥材料和外加剂化学反应形成大量气体未得到充分引排而聚集在混凝土表面形成细小孔洞。
(3)处理方法:先将有气泡的混凝土面层用砂纸或软刷打磨机进行轻微打磨处理,以充分暴露孔洞,再用水将打磨后的面清洗干净,干燥后采用高标号丙乳砂浆进行涂抹刮平。
7、裂缝、冷缝
(1)产生部位:可发生在混凝土的任意表面部位。
(2)产生原因:①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产生不均匀应力造成混凝土变形和裂缝;②受到外力破坏,对混凝土局部形成挤压、抬动,而出现变形和裂缝;③础处理不到位,发生不均匀沉降拉裂混凝土;④养护不到位,使混凝土缺水而干裂;⑤冷缝是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形成的,主要是因停电、设备损坏等
原因导致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间歇时间过长(达到或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覆盖不及时,而恢复浇筑前又没有对下层混凝土面或初凝混凝土面进行凿毛等妥善处理,使先后浇筑的混凝土接触面无法充分粘结连成整体而在中间形成层间缝隙。
(3)处理方法:裂缝的处理一般应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裂缝的性状来确定是否处理和处理方法。裂缝的性状一般有宽缝(一般指深层贯穿性)、细缝(一般指浅层性裂纹)、干缝、湿缝(渗水)。对于缝宽<0.2mm、缝深小于钢筋保护层的浅层表面裂缝,在对裂缝持续观测,未发现裂缝有增长趋势后,拟定处理方法为裂缝刷毛清洗后涂刷环氧树脂基液,沿缝粘贴玻璃丝,最后再用环氧树脂封面。对于缝宽>0.2mm、缝深超过钢筋保护层的裂缝沿裂缝钻孔,采用化学灌浆和表层防渗法相结合进行处理。冷缝的处理将冷缝处混凝土切缝凿成燕尾槽,清理干净后在基面涂抹一层丙乳基液,然后用高出原混凝土标号一个等级的丙乳砂浆压实抹光。
8、挂帘
(1)产生部位:一般发生在建筑物顶部以下的任意混凝土表面,多发生在立面、斜面墙体表面。
(2)产生原因:在进行上部(层)混凝土浇筑施工时,由于模板密封不严、混凝土漫过模板上沿而导致混凝土砂浆、浆液流到下(层)混凝土表面,并附着在表面形成乳皮状、鱼鳞状、牛皮藓状等。
(3)处理方法:采用人工凿除、刮除,局部强度较高难以人工清除的,可采用角磨机进行适当打磨处理,再用水冲洗干净。
五、混凝土工程质量防治措施
1、蜂窝、麻面、露筋、孔洞防治措施
(1)混凝土配制时计量准确,严格控制水灰比,搅拌均匀具有良好的和易性,混凝土入模后,振捣要严格操作程序,振捣密实。
(2)模板表面要洁净,其上的水泥浮灰要清除掉,钢模板要满涂隔离剂,木模板在混凝土入模前要保持充分湿润,模板拼缝必须严密,拼缝处可加设密封条,以防混凝土漏浆。
(3)严格控制混凝土入模时的自由落差,当浇筑高度超过3 m 时,增设串筒、溜槽,以防混凝土产生离析现象。
(4)钢筋绑扎要加设垫块,一般宜设塑料垫块,垫块绑扎要牢固可靠,特别是梁、柱底模及侧模垫块更要认真仔细,以防混凝土浇筑时垫块脱落、钢筋移位。
(5)在框架梁柱节点等钢筋密集处,首先要按规范及设计要求正确处理好钢筋的下料和绑扎,留有混凝土中石子通过间隙,也可采用与混凝土同强度的细石混凝土分层浇筑,有必要时可提高细石混凝土一个强度等级,浇筑时应精心操作,认真振捣。
2、结构表面缺棱、掉角或结构发生裂缝防治措施
(1)
做好模板及支撑系统的设计,使其具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以满足上部荷载的需要。
(2)严格混凝土的水灰比,使其具有良好的和易性,控制混凝土的使用时间。
(3)浇筑完毕的混凝土在规定时间内要覆盖浇水养护,保证混凝土表面始终处于湿润状态,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水化热,其内外温差较大,浇筑后的养护工作更为重要。
(4)
严格控制施工荷载,适当放慢施工速度。
(5)
严格拆模时间,防止拆模过早,拆模时按拆模方案进行,严禁强撬硬别,用力过猛,损坏结构棱角。
(6)加强成品保护,防止结构构件被碰撞而致损坏。
六、混凝土质量缺陷处理程序
在缺陷处理过程中,首先是对缺陷状况准确描述,现场确认;然后是对缺陷修补的打磨、凿挖和清理;最后是对修补工艺、材料、修补结果进行验收。
七、质量缺陷处理后验收
一般质量缺陷由监理单位会同施工单位对处理结果进行检查及验收。较重质量缺陷由监理单位应组织建设、设计、施工等单位,对处理结果进行检查及验收。处理及验收结果应报建设单位备案。
严重质量缺陷由监理单位应组织设计、建设、施工等单位,对处理结果进行检查及验收。处理及验收结果,建设单位备案,并报质量监督单位。
混凝土结构质量缺陷处理后验收:施工单位应建立质量缺陷备案台帐,填写缺陷处理报审表、缺陷处理记录表,并按有关规定存档。
中铁十七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沁阳市总干河城区段改造(一期)工程施工1标
水工混凝土常见缺陷处理方法分析 篇6
[关键词]混凝土缺陷;处理
1引言
水利工程通常都由很多的混凝土建筑物、构筑物构成结构主体,因此混凝土质量的好坏对水利枢纽的顺利、安全运行有重要的影响。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混凝土往往存在着各种缺陷,为了保证结构的质量,就必须对这些混凝土缺陷进行处理。
2常见混凝土缺陷形成原因、预防措施以及处理方法
2.1砼麻面。
2.1.1现象:砼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或有许多小凹坑,但无钢筋和碎石外露。
2.1.2原因分析: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拆模时砼表面被粘损;钢模板脱模剂涂刷不均匀,拆模时砼表面粘结模板;模板接缝拼装不严密,灌注砼时缝隙漏浆;砼振捣不密实,砼中的气泡未排出,一部分气泡停留在模板表面。
2.1.3预防措施:模板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木模板灌注砼前,用清水充分湿润,清洗干净,不留积水,使模板缝隙拼接严密,如有缝隙,填严,防止漏浆。钢模板涂模剂要涂刷均匀,不得漏刷。砼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捣,每层砼均匀振捣至气泡排除为止。
2.1.4处理方法:麻面主要影响砼外观,对于面积较大的部位修补。即将麻面部位用清水刷洗,充分湿润后用潮湿的水泥抹平。
2.2蜂窝。
2.2.1现象:砼局部酥松,砂浆少碎石多,碎石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
2.2.2原因分析:模板表面油性隔离剂配制过稠、涂抹过多,致使拌和料入仓振捣时,隔离剂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沿接触模板的混合料表面出现浸润现象,并包裹其内的气体形成气泡。此部分气泡在振捣过程中大多逐渐溢出并变小,剩余部分因油性隔离剂的黏稠度较高而继续吸附于模板表面,较难溢出仓外的气泡,在混凝土凝结后形成气泡空隙;浇筑层厚度过大,气泡的溢出行程过长,也易引起气泡偏多的现象。
2.2.3预防措施:采用稀释剂(如柴油等),降低隔离剂稠度,相应减少封闭气泡的吸附力;减小涂抹厚度,并以润湿模板表面为宜,由此减少浸润气泡数量及浸润膜厚度,便于其内气体在振捣时破膜而出;适当延长模板附近振点的振捣时间,以帮助此类气泡溢出;调减浇筑层厚度,以缩短模板表面气泡的溢出行程;使用适量的减水剂,增大和易性,提高气泡的振升速率。
2.2.4治理方法:砼有小蜂窝,可先用水冲洗干净,然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修补,如果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的碎石和突出颗粒剔除,尽量形成喇叭口,外口大些,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湿润,再用高一级的细石砼捣实,加强养护。
2.3孔洞。
2.3.1现象:砼结构内有空隙,局部没有砼。
2.3.2原因分析:在钢筋密集处或预埋件处,砼浇注不畅通,不能充满模板间隙;未按顺序振捣砼,产生漏振;砼离析,或严重跑浆;砼工程的施工组织不好,未按施工顺序和施工工艺认真操作;砼中有硬块和杂物掺入,或木块等大件料具掉入砼中;不按规定下料,一次下料过多,下部因振捣器振动作用半径达不到,形成松散状态。
2.3.3预防措施:
(1)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细石砼浇注,使砼充满模板间隙,并认真振捣密实。
(2)预留孔洞处在两侧同时下料。
(3)采用正确的振捣方法,严防漏振。
(4)控制好下料。要保证砼灌注时不产生离析,砼自由倾落高度不超过2m。
(5)防止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或冰块等杂物,发现砼中有杂物,及时清除干净。
(6)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和质量检查工作。
2.3.4对砼孔洞的处理,要经有关单位共同研究,制定补强方案,经批准后方可处理。
2.4露筋。
2.4.1现象:钢筋砼结构内的钢筋露在砼表面。
2.4.2原因分析:砼浇注振捣时,钢筋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甚至漏放,钢筋紧贴模板;钢筋砼结构断面较小,钢筋过密,如遇粒径大碎石卡在钢筋上,砼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因配合比不当砼产生离析,或模板严重漏浆;砼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使钢筋移位;砼保护层振捣不密实,或木模板湿润不够,砼表面失水过多,或拆模过早等,拆模时砼缺棱掉角。
2.4.3预防措施:
(1)灌注砼前,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是否准确。
(2)为保证砼保护层的厚度,要注意固定好垫块。
(3)钢筋较密集时,选配适当粒径的碎石。碎石最大粒径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3/4。结构截面较小,钢筋较密时,可用细石砼浇注。
(4)操作时不得踩踏钢筋,如钢筋有踩弯或脱扣者,及时调直,补扣绑好。
2.4.4治理方法:将外露钢筋上的砼残渣和铁锈清理干净,用水冲洗湿润,再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压平整,如露筋较深,将薄弱砼剔除,冲刷干净湿润,用高一级的细石砼捣实,认真养护。
2.5缺棱掉角。
2.5.1现象:砼局部掉落,不规整,棱角有缺陷。
2.5.2原因分析:木模板在浇注砼前未湿润或湿润不够,灌注后砼养护不好,棱角处砼的水分被模板大量吸收,致使砼水化不好,强度降低;施工时,过早拆除承重模板;拆模时受外力作用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冬季施工时,砼局部受冻。
2.5.3
预防措施:木模板在灌注砼前充分湿润,砼浇注后认真浇水养护。拆除钢筋砼结构承重模板时,砼具有足够的强度,表面及棱角才不会受到损坏。拆模时不能用力过猛过急,注意保护棱角,吊运时,严禁模板撞击棱角。加强成品保护,对于处在人多、运料等通道处的砼阳角,拆模后可用槽钢等将阳角保护好,以免碰损。冬季砼浇注完毕,做好覆盖保温工作,加强测温,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受冻。
2.5.4治理方法:缺棱掉角较小时,清水冲洗可将该处用钢丝刷刷净充分湿润后,用1:2或1:2.5的水泥砂浆抹补齐正。可将不实的砼和突出的骨料颗粒凿除,用水冲刷干净湿润,然后用比原砼高一级的细石砼补好,认真养护。
2.6施工缝夹层。
2.6.1现象:施工缝处砼结合不好,有缝隙或夹有杂物,造成结构整体性不良。
2.6.2原因分析:在灌注砼前没有认真处理施工缝表面,浇注前,捣实不够;灌注大体积砼结构时,往往分层分段施工。在施工停歇期间常有木块、锯末等杂物积存在砼表面,未认真检查清理,再次灌注砼时混入砼内,在施工缝处造成杂物夹层。
2.6.3预防措施:
(1)在施工缝处继续灌注砼时,如间歇时间超过
规定,则按施工缝处理,在砼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时,才允许继续灌注。
(2)在已硬化的砼表面上继续灌注砼前,除掉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碎石或软弱砼层,并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残留在砼表面的水予清除。
(3)在浇注前,施工缝宜先铺抹水泥浆一层。
2.6.4治理方法:当表面缝隙较细时,可用清水将裂缝冲洗干净,充分湿润后抹水泥浆。对夹层的处理慎重。补强前,先搭临时支撑加固后,方可进行剔凿。将夹层中的杂物和松软砼清除,用清水冲洗干净,充分湿润,再灌注,采用提高一级强度等级的细石砼捣实并认真养护。
3常见修补材料及工艺
3.1麻布擦抹法首先表面要充分湿润。用干净的麻布或橡胶海绵抹子在整个表面上擦抹砂浆,以填满所有的气孔和凹坑:所用的砂浆配比为1份水泥和2份砂,砂的最大尺寸小于600/um,砂浆用水量要足以使其稠度成为浓乳浆。开始擦抹前24小时,应采取遮蔽或喷雾的方法,保持待补表面局部周围环境温度不超过10%。
当凹坑内的砂浆还具有塑性时,在表面上撒一层水泥和砂的干拌物后再打磨,配比与前述相同。
3.2干填砂浆干填砂浆为分层填筑:修补材料拌和物由1份水泥和2.5份砂(级配为100%通过1.18mm筛)组成。适量加水,使产生的砂浆用手稍加力捏,能粘在一起,手变潮但不湿。干填前要浸泡待补面,等其处于饱和面干状态时开始填筑:干填时每10mm一层用木锤进行夯实。然后刮平至与周围表而平齐。
3.3环氧和聚合物各种环氧和聚合物类修补材料,可遵照供货厂家的工艺和配比要求进行施工。
4外观质量控制中其他几点相关事项
4.1表面施工滞留物的清除及孔眼的封堵、修补。对施工过程中可能滞留于混凝土中而无法拔出的拉杆、撑件等必须予以割除,后与孔眼一起进行封堵、修补;同时,为减小色差,建议在进行连接层处理后,用原施工配合比及各类组料拌制混凝土修补。
4.2混凝土成型构件的维护。构件成型后,必须进行维护。拆模过程中,应将模板沿接缝逐一取出,避免硬敲引起成型构件碰损、掉角;拆模后的结构物,不得作为物品的集放处及其他构件的架模支撑点,不得让油渍、砂浆等杂物飞溅、挂溢其上。同样,应做好工程运行管理阶段的维护工作。
4.3钢筋保护层的控制保护层过大,钢筋达不到设计受力状态,温度筋远离层面,表面易开裂;过小,则耐久性下降,常常在工程投入运行后的一定时间内,引起内部钢筋失钝锈蚀而膨胀,导致表层混凝土沿钢筋方向的爆裂、松脱。保护层控制不当,有时还会形成露筋,严重影响构件受力及外观。
5结语
大桥桩基缺陷探析及加固处理 篇7
桥梁桩基的质量受到地理环境、机械设备、人为因素等的影响, 在桥梁建造桩基的施工过程中, 如果出现地质较差、温度变化不定, 或设备不够精良等情况, 则很难保证不会出现缺陷桩基。缺陷桩基有不同的类型, 每种类型各有不同的原因造成, 因此, 根据桥梁桩基缺陷的不同程度, 可采取合理的加固处理方法。
1 桥梁桩基缺陷类型及成因
桩基缺陷类型有两种划归方法, 从桩基缺陷的不同部位来说, 有桩基顶部缺陷、桩基中部缺陷、桩基底部缺陷;从桩基缺陷的性质来说, 有断桩、缩颈、井壁坍落等。下面就以第一种划归方法为主;第二种划归方法为辅, 来探析桥梁桩基缺陷的几种类型和成因。
1.1 大桥桩基顶部缺陷
大桥桩基顶部缺陷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混凝土超灌不足或拆拔钢护筒时用力不均衡所致。桥梁的桩基有一部分是深入水底的, 在用钢护筒灌注这一部分的混凝土时, 难免夹带着沉淀的泥浆, 这些泥浆经沉淀之后, 会造成桩基顶部的混凝土下沉、真空, 影响桥梁桩基质量;或者在施工过程中, 混凝土灌注完毕, 拆拔钢护筒时, 用力不均衡, 导致桩基顶部的混凝土搅动, 同样影响桥梁桩基的质量;或者在凿除桩基顶部多出的混凝土时, 用力的不均衡同样会扰动周围的混凝土, 影响桩基顶部的质量;另外, 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 已灌混凝土表面标高出现测定错误, 数据显示灌满, 但事实上并没有灌满, 导致桩基顶部虚空;尤其是在钻孔灌注桩之后, 探测仪器设备不精良, 将泥浆中混合的坍土也误认为是混凝土表面, 这些坍土并无实际承载能力, 久而久之, 混凝土下料, 桩基顶部就出现了缺陷。所以, 要跟个按照规定和程序来测量混凝土表面高度, 并仔细校对, 在拆拔钢护筒的时候不出现失误, 则就会保证大桥桩基顶部的质量。
1.2 大桥桩基中部缺陷
大桥桩基中部缺陷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地质条件的影响或拆拔钢护筒时用力不均造成的。由于地质的不稳定、移动或变迁, 桩基内的混凝土会出现局部的塌孔, 给桩基中部缺陷留下隐患;或者在拆拔钢护筒时, 用力不均衡, 搅动了混凝土的均衡性、密度不均, 内外压强不均等, 都会阻碍混凝土下料。桩基中部缺陷最容易引起断桩现象。在桩基灌注混凝土的过程中, 导管的埋置深度的测量十分重要, 埋深过大, 或灌注时间过长, 都会导致混凝土凝滞, 流动性降低, 从而增大了混凝土与管壁的摩擦力, 如果导管质量落后抵御不了摩擦力, 则在拆拔导管时会拉断连接螺栓, 致使导管破裂, 桩基中部留下缺陷;另一方面, 卡管现象也会导致桩基中部缺陷。由于混凝土人工配料比较随意, 如果员工责任心差, 会很容易造成混凝土的配料比出现误差, 混凝土稀少且干, 坍落度大, 混凝土里的粗糙配料导致导管阻塞, 流动性差, 致使混凝土很快凝结, 在拆拔导管的时候拔不出, 结果导管断裂, 造成断桩。而且, 施工单位没有经验, 重视不够, 混凝土中掺杂太多流砂、软塑质泥沙等, 加之因导管漏水、机械停电等故障使施工不连续。这些因素都很容易导致桩基中部缺陷, 出现断桩现象。所以, 在桩基施工过程中, 员工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严格依照规格来配置混凝土, 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延长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1.3 大桥桩基底部缺陷
大桥桩基底部缺陷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地质变动引起的。地质或多或少会发生细微的变动, 尤其是在承受桩基底部的地质, 由于其巨大的承载力, 会使桩基底部的地质发生细微的高低变化, 从而影响到桩基底部混凝土的密度和强度, 影响桩基底部的质量。当桩基底部的地层有膨胀的软土、粘土、泥岩等, 会出现缩孔现象。
2 梁桩基缺陷预防及处理
桥梁桩基出现的诸种缺陷, 主要是由于地理环境的不稳定、机械设备的不精准、施工过程中人为的不负责任等造成的。桩基的缺陷很难避免, 但是预防桥梁桩基缺陷却不是不可能的, 首先在施工之前, 就要对桩基所在地的地理位置进行勘测和检查, 对地理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在施工过程中, 尽量使用设备精良的测量仪器, 以保障测量数据的准确度;作为施工人员, 要以人民的安全为保障, 树立起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心, 做到一丝不苟的工作, 反对粗糙滥制。尽量做到在施工之前就消除桩基缺陷的隐患。预防只是第一步, 如果出现桩基缺陷现象, 一旦发现, 则要进行及时、有效的补救。如何处理已经出现的桥梁桩基缺陷呢?
2.1 桩基顶部缺陷处理
如果桩基顶部出现缺陷, 不能盲目的直接在顶部灌注混凝土来补救。而是首先要查明桩基顶部出现缺陷的原因, 一般来说, 桩基顶部缺陷, 有可能是混凝土内部有泥浆、软质泥沙等存在, 致使混凝土下料, 所以, 出现桩基顶部缺陷, 要继续向下凿去桩头混凝土, 一直到质量完好的混凝土表面。在向下凿去混凝土的过程中, 处理人员要注意观察, 看混凝土是否有异常, 及时发现桩基缺陷原因, 同时也要注意保护桩基钢筋, 不能用力过猛而损坏了钢筋。当看到质量完好的混凝土表面时, 说明下面的混凝土质量是有所保障的, 然后与检测资料进行核对, 采用与桩基原来同标号的混凝土进行接桩。
2.2 桩基中部缺陷处理
桩基中部缺陷不像桩基顶部缺陷那样比较好处理, 一般情况下, 桩基中部缺陷会出现断桩、井壁坍落等现象, 其补救和处理要依据缺陷的程度来定, 缺陷程度小的, 可以采用注浆方法处理;缺陷程度大的, 需要注浆两米以上的缺陷桩基, 一般是废弃处理, 拔去缺陷桩, 在原来的位置重新冲孔, 插入钢筋笼, 浇筑混凝土, 这叫做原位复桩, 在原位重新浇筑一根新的桩基, 这种处理方法比较彻底, 虽然难度大、周期长、费用高, 但是效果很好。除此方法之外, 如果中部缺陷桩还有补救的可能, 还可以采用桩芯凿井法, 即利用风镐在缺陷桩中心凿一深井, 直径不少于80cm, 深度一定要超过缺陷部位, 然后封闭清洗泥砂, 安装钢筋笼, 浇筑膨胀混凝土。另外, 井壁坍落现象通常出现在灌注过程中, 在灌注混凝土时, 因桩芯局部夹带泥沙或中部真空, 混凝土出现坍孔现象, 这时, 应将导管迅速拔出, 用粘土回填;若井壁坍落现象轻微, 则可采用高标号混凝土补救, 或采用压浆法、旋喷法来处理, 保证桩基的完整性。
2.3 桩基底部缺陷处理
桩基底部缺陷的处理也要视情况而定, 一般根据桩基受应力度来判断是否对桩基底部缺陷进行处理。假如桩基的摩擦受力很强, 底部虽缺陷, 缺陷的具体位置和长度并不影响桥梁的整体荷载能力, 也就是说, 即使除去桩基底部受缺陷的那部分, 桩基的摩擦力仍能满足桥梁的荷载需求, 那么就不用处理底部缺陷桩;反之, 则必须处理;如果桩基是嵌岩桩, 因这种桩基的摩擦力不是很强, 底部一旦缺陷, 则会影响桥梁的整体承载能力, 因此也必须及时处理。对桩基底部缺陷的处理可采用桩基底部注浆法, 首先有必要对桩基的岩层地质、地下水质、周围环境及缺陷程度等进行详细的检测分析, 科学配制注浆浆液, 确定注浆压力等参数。在注浆的工序上, 首先从顶部钻孔, 埋设注浆管, 在进行压水试验之后才正式开始注浆, 同时要注意控制注浆参数, 力求良好的注浆效果。这种桩基注浆的方法, 可以改善桩基底部的地质条件, 提升桩基的摩擦阻力和整体承载能力。
3 结论
上述所说的桥梁桩基缺陷类型、成因、预防及加固处理, 是一些基本的概括, 实际上桥梁桩基缺陷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 需要我们仔细勘察, 找出原因, 采用低成本高效益的方法来处理。
摘要:因地理环境、机械设备、人为因素等, 桥梁桩基难免出现缺陷, 主要的桩基缺陷有桩基顶部缺陷、桩基中部缺陷、桩基底部缺陷, 本文分析了这三种缺陷桩的成因、预防及加固处理方法。
关键词:桥梁,桩基缺陷,加固处理
参考文献
[1]刘斌.桩基缺陷的成因及处理[J].建筑施工.
球罐焊接缺陷的评定及处理 篇8
1 表面缺陷的评定及处理
1.1 评定方法和处理原则
在宏观的检查中可以发现焊缝错边量和棱角度超标的部位,是因为原创制造的缺陷,根据相关原则,为了不妨碍球罐的合理使用,尽量的要保持原创制造,安全等级大约定为3级。
1.2 进一步研究评定方法
介于在宏观的检查中发现的边缘没能填满并出现机械损伤等有关的表面缺陷,用砂轮对其打磨,进行细致的处理,按照准确的比例进行圆弧过度,剩下的壁厚不能小于所能允许的最小壁厚。如果超过了壁厚,那么就要进行无量纲的计算,并给予相应的补焊,与之相关的打磨部位都要进行检测是否合格,确保表面缺陷的消除,安全状况等级可分为2级或是3级。
2 内部缺陷的评定及处理
2.1 缺陷补焊评定
如果在检验过程中发现内部裂纹类型的缺陷,那么就要进行清除,与此同时,对临近表面的隐藏裂纹挖除修复研磨后的凹坑可以利用无量纲计算,如果G9<0.10那么可以存在凹坑,与之相反,必须对凹坑进行补焊,如果是合格的补焊,那么就可以进行定级,2级或者是3级。
2.2 缺陷的处理
(1)对于裂纹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分析为在制作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焊接的裂纹,在挖除裂纹时可以仔细的观察,裂纹处是有微小的细孔,可能是因为在制造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气孔就演变成大的裂纹。还有一种就是这种球罐在冬天的时候施工,在温度比较低的情况下焊接,有时如果不按照规定焊接,焊条烘干程度不够,那么在焊接的时候出现的微孔就会慢慢的变成大的裂纹。
(2)对于技术的要求呢,就是在裂纹补焊的前面,修理单位一定要是专业正规的,工艺试件一定要由修理单位配合焊接,保证技术的要求。而且这些补焊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并且在焊接前应注意防止焊接处由于冷却过度,而产生的焊接内应力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以防止新的裂纹的出现。
(3)补焊步骤方面的处理
可以对缺陷的部位进行超生波检测定位,在有缺陷的地方进行标明注释,在缺陷和球罐壁板接近的一侧用碳弧气创挖除缺陷,并用砂轮打磨,去开坡口,坡口长度要大于100毫米,坡口深度是小于板厚的三分之二,如果缺陷还不能消除,那么就要进行补焊了。其步骤大致是检测,预热,补焊,热处理,补焊表面磨修,对焊接部位用磁粉检测,最后进行水压试验。
3 球罐焊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1 焊条的烘干和使用情况
焊条的准确温度大约在350摄氏度进行烘干一个小时,焊条在使用前一定要把带在可以随身携带的保温瓶没,在四小时之内用完即可,要按照规定要求进行使用。
3.2 预热方面的应用
焊接前预热是为了防止焊接裂纹的出现,这个效果很好,预热不仅能降低焊接周围区的冷却速度,还能促进扩散氢的释放量,大大的减少了冷却裂纹的产生。对于顶部的极板还有上部的温带板,以及底部的极板和下部温带板,它们之间的焊接,还有接管和入孔的插入焊接,都是非常有拘束力的焊接,所以一定要把预热温度升高,为了更好的施工。
3.3 焊接有关应用
由于每台球罐最少要进行立焊,横焊和仰焊这三种试板各一块,焊接的试板要和被焊接的球罐瓣片的材质,规格大小,和批号的多少都要进行验证,必须要完全一致。焊接前应对坡口进行认真的处理,清洗污垢,残留的污水和铁锈都要进行严格的处理,处理完的坡口一定要有金属光泽表面。在焊接过程中,对于工艺的规定,要严格检测焊接电流的大小,焊接时要根据规定的顺序进行焊接,不能私自乱焊接。
4 结语
通过这篇论述,让我们了解了球罐焊接的缺陷,以及它的评定方法和处理方式,球罐焊接的类型有很多要求,不管是预热,还是表面缺陷,以及内部缺陷,都是要求很高的。而且对于有关的计算,温度的要求都是严谨的,让我们知道焊接球罐是一项很有技术的施工工程,对于缺陷的形成并给与了相应的处理方法,为球罐焊接工程发展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于改革;彭小敏;汪辉;房务农;07Mn Ni Mo DR钢制2500m~3低温球罐建造监理[J];焊接技术;2014年第01期.
[2]周杨;王勇;王希;柏明清;储氧球罐的检验与修复[J];中国设备工程;2013年第01期.
[3]张育红;李显峰;赵德江;李效国;税小勇;不锈钢-钢复合板球罐安装无损检测控制应用技术[J];现代焊接;2014年第03期.
[4]罗文进;段长海;马广强;球形储罐的安全质量监控关键技术及应用[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06期.
混凝土结构缺陷的处理 篇9
在大规模的基本建设过程中,混凝土结构得到最为广泛的应用,但由于材料质量问题、违反施工操作规程问题、结构处理不当等原因,造成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出现偏差、错误、缺陷、变形等事故。这些事故的存在是十分有害的,而且是相当危险的,它将显著地降低结构的承载力、安全度和耐久性。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除严格的保证质量外,对己出现的各类缺陷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认真地进行处理。集近20年的施工经验,针对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混凝土外表缺陷、露筋、孔洞、蜂窝、疏松、冷缝 、夹渣、裂缝、外形缺陷等问题,从问题的现象、原因分析、预防措施、处理方法等方面提出我们的建议,供同行们共同探讨。
1 混凝土外表缺陷
1.1 缺陷现象
混凝土表面局部缺浆 、表面粗糙 ,或有许多小麻点、气泡,但无钢筋外露、掉皮、起砂、污染等。
1.2 原因分析
(1)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损。可能是模板未刷或漏刷隔离剂 ,或脱模时间过早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要求所造成的 。
(2)模板拼缝不严密,混凝土浇筑时缝隙漏浆,混凝土沿模板缝位置出现麻面。
(3)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混凝土中的气泡未全部排除 ,一部分气泡停留在模板表面。
1.3 预防措施
(l)模板表面应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砂浆等杂物,清理过的模板应涂刷混凝土隔离剂。
(2)模板拼接时粘贴海绵条,与模板面齐平。
(3)严格执行混凝土浇注技术交底 ,混凝土应分层浇筑,并严格控制混凝土下料 厚度,振捣要密实,严防漏浆,每层混凝土应振捣至气泡全部排除为止。
(4)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70%以上,才可以拆模。
1.4 处理方法
外表缺陷主要影响混凝土的外观,板面或内墙可不予处理;板底或外墙及防水混凝土应将麻面部位清洗干净 ,待充分湿润后用素水泥浆或1:2水泥砂浆抹平。
2 露筋
2.1 露筋现象
混凝土结构内的钢筋因未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在空气中有害气体或水分等的作用下,外露钢筋将锈蚀,锈蚀时的钢筋体积大大膨胀,将破坏周围的混凝土,导致恶性循环,直至结构的破坏,产生严重的后果。
2.2 原因分析
(1)混凝土浇注时 ,垫块移位或垫块数量太少,钢筋紧贴模板 ,拆模后露筋。
(2)结构断面小,钢筋密集,或大石子卡在钢筋间,混凝土中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产生露筋。
(3)混凝土施工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析,浇注部位缺浆或模板严重漏浆,造成露筋。
(4)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造成钢筋位移,引起露筋。
(5)振捣不密实,拆模过早,拆模时混凝土缺棱掉角,造成露筋。
2.3 预防措施
(1)混凝土在浇注前,应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注意垫好钢筋垫块和钢筋支撑骑马凳或拉结筋等。
(2)当钢筋密集时,应调整混凝土中石子粒径 ,石子最大粒径不超过最小截面的1/4,且不大于钢筋净距的3/4,或采用同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
(3)为防止钢筋产生位移,严禁用振捣棒撞击钢筋。
(4)控制混凝土浇注的自由落差,当自由倾落高度超过2m时,应使用串筒进行下料。
(5)拆模时间要根据混凝土试件试验结果正确掌握 ,防止过早拆模。
2.4 处理方法
将外露钢筋上的混凝土残渣和铁锈清理干净,用水冲湿润,再用l:2水泥砂浆,抹压平整。如果露筋较深,将薄弱混凝土剔除,冲刷干净湿润,用高一个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捣实,并认真养护。或用聚合物砂浆抹压平整。
3 蜂窝、疏松
3.1 蜂窝、疏松现象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蜂窝多半是发生在配筋最密之处、或混凝土难于到达、或灌筑不便之处,混凝土局部不密实、表面缺少水泥砂浆而形成蜂窝、疏松现象。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蜂窝有表面的、深进的和贯通的三种,在基础、柱子、梁、楼板、剪力墙中等时会出现。这种蜂窝对于承重结的是很危险的,结构内存在深进和贯通的蜂窝,常常是结构稳定性丧失和导致倒塌的原因。
3.2 原因分析
(1)混凝土施工配合比不准确,或混凝土搅拌时计量不准确。
(2)混凝土的运输时间过长、产生分层离析、和易性差;
(3)施工时违反操作规程,混凝土混合物倾掷入模、倾落高度太大易分层,振捣不密实。
(4)浇筑配筋最密之处时,混凝土浇注前未准备同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下料不当,导致石子集中。
3.3 预防措施
(1)混凝土搅拌时严格控制配合比 ,经常去搅拌站检查,保证原材料的计量准确。
(2)控制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在2m以内,当超过时应使用串筒。
(3)支模严格按技术交底执行,模板底部做好找平层 、模内铺好50mm厚的细石混凝土。
3.4 处理方法
小蜂窝即深度不大的蜂窝,用水冲洗干净后,用l:2水泥砂浆修补;大蜂窝即深度较大的蜂窝 ,可用灌注管进行压浆,压入的水泥浆将对蜂窝进行补强加固作用;对于深进和贯通的蜂窝,先将不密实的混凝土和突出部分剔除 ,尽量剔成喇叭口状,外边大些,用清水冲洗干净,涂刷介面剂,再用高一个强度等级的微膨胀细石混凝土浇捣密实,并认真养护。对于贯通的蜂窝必要时可用干硬性混凝土进行捻塞处理。
4 孔洞
4.1 孔洞现象
孔洞是混凝土结构中较普遍的一种缺陷,即结构构件局部或全部没有混凝土,孔穴深度和长度均超过保护层厚度,以至于钢筋全部裸露,造成结构断裂或整体的损坏,给结构造成危害性,影响结构承载力。
4.2 原因分析
(1)在钢筋密集处、框架梁和柱交接节点处或预留孔洞和预埋件处混凝土浇注不畅通 ,不能充满模板及钢筋四周而形成孔洞。
(2)未按顺序振捣混凝土,振捣不到位 ,振捣半径作用达不到,甚至漏振。
(3)混凝土离析 ,砂浆分离,石子成堆或严重跑浆。
(4)混凝土中夹有泥块、杂物或木料等掺入混凝土内。
4.3 预防措施
(1)在钢筋密集处、框架梁和柱交接节点处等应采用同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浇筑,并振捣密实。
(2)振捣时,在钢筋密集处应使用小直径(一般直径d≤30mm)振捣棒或振动片进行振捣 ,采用正确的振捣方法振捣混凝土 ,严防漏浆。
(3)对预留洞口或预埋件处应加强看模 ,随时敲打 、观察混凝土到位情况。
(4)控制混凝土运输和混凝土下料.混凝土倾落高度不大于2m,保证混凝土浇注时不产生离析。
4.4 处理方法
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拖,将孔洞边缘处疏松表面不密实的混凝土和松弱的石子颗粒剔除 ,凿成楔形;用清水冲洗干净,湿润72小时;在孔洞的周边涂刷混凝土介面剂,涂刷时要掌握好时间,避免因介面剂过早凝固变成隔离剂,影响新旧混凝土的结合能力;再浇注高一个强度等级的微膨胀细石混凝土,施工时可以做一个带托盒的悬挂式模板,并高出混凝土灌筑面,以形成混凝土的势压,便于结构孔洞混凝土浇灌填满,并振捣密实;混凝土浇捣12小时后,铺盖草包、麻袋等物,用水认真养护,养护期为14天。
5 冷缝 、夹渣
5.1 冷缝、夹渣现象
混凝土施工缝处结合不好,有缝隙或夹有杂物 ,深度超过保护层厚度。
5.2 原因分析
(1)混凝土浇注前没有认真处理施工缝表面,混凝土浇注捣实不够。
(2)混凝土不能连续供应 ,形成冷缝。
5.3 预防措施
(1)在浇注混凝土施工缝前,剔除混凝土表面水泥浆层、砂、松动石子、杂物或软弱混凝土层 ,并充分浇水湿润和冲洗干净。在施工缝处涂刷混凝土介面剂。
(2)保证混凝土供应及时连续 ,浇注前对混凝土供应单位提出供应速度要求,供应速度应大于现场实际浇筑速度 。
5.4 处理方法
表面缝隙较细时,可用清水(或有一定压力的水)将缝隙清洗干净,充分湿润后用砂浆抹平。夹层的处理应慎重,梁、柱在补强前应搭设临时架子做好支撑方可进行剔凿,将夹层中的杂物、砂和松散混凝土剔除,清水冲洗干净后,刷介面剂,再用高一个强度等级的微膨胀细石混凝土浇捣或捻塞,并认真养护。
6 裂缝
6.1 裂缝现象
裂缝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变形的一种主要形式。裂缝有强度裂缝、干缩裂缝、温度裂缝、沉降裂缝和变形裂缝等,而变形裂缝是最常见的一种裂缝。裂—漏—锈—断,造成钢筋混凝土结构破坏。因此裂缝必须进行修补,修补前应查明原因,进行分析,针对不同裂缝提出补强措施。
6.2 原因分析
混凝土出现的裂缝,主要原因有:设计存在问题:配筋偏少、构造设计欠妥、断面尺寸没有满足规范要求等。施工存在问题:混凝土配合比不正确、水灰比太大、强度没有达到设计要求、配筋错误、断面错误、养护不当、施工荷载超载等。使用存在问题:野蛮装修、超载使用等。还有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原因造成的。板垮中垂直主筋的裂缝、梁垮中贯通裂缝、梁支座处斜裂缝、柱顶垂直裂缝等均属强度裂缝,不可掉以轻心!
6.3 预防措施
设计方面,应严格把好设计质量关,设计必须符合规范要求,未经施工图审查的图纸、不合规范要求的图纸坚决不用于施工。
施工方面,施工前认真阅读施工图、作好施工图会审与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按设计图和施工规程施工,具体做到:
(1)混凝土原材料使用合格的、相同品质材料 ,确保混凝土原材料的匀质性。
(2)严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 ,确保混凝土强度的和易性。
(3)楼、屋面板混凝土在初凝之前再次抹压 ,提高混凝土密实度,防止表面收缩裂缝的产生。
(4)板混凝土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未达到1.2MPa前禁止上人作业。
(5)拆模不能过早,必须由施工员填写拆模申请 ,由监理单位确认方可拆模。
(6)设专人负责养护,防止混凝土早期水化反应缺水影响强度及产生干缩裂缝。
(7)模板及支撑必须进行设计,特别是超重、超高时必须增设临时支撑,保证模板不超过允许的变形,确保施工中的绝对安全。
6.4 处理方法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根据环境类别规定不同的裂缝控制等级及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在一类环境下为0.30mm、在二类环境下为0.20mm,可以理解为在上述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以内可不做处理,宽度大于上述的裂缝限值应进行处理。实际上裂缝宽度≤0.20mm也应作封闭处理,通常采用具有良好渗透性的修补胶液封闭裂缝通道。裂缝宽度0.1mm≤1.5mm可采用注射法进行处理,以一定压力将裂缝修补胶液注入裂缝内,起到封闭补强作用。对于大型结构贯穿性裂缝等裂缝较宽较深时可用压力注浆法进行处理,以较高压力将修补裂缝注浆料压入裂缝内,起到封闭补强作用。裂缝宽度≥0.50mm,可在构件表面沿裂缝走向凿槽(槽深20mm宽15mmU型沟槽)后用改性环氧树脂等填缝材料充填 ,即填充密封法。按上述方法处理后,在其表面用碳纤维布复合材料粘贴1—2层。
7 外形缺陷
7.1 外形缺陷现象
外形缺棱掉角 、棱角不直、翘曲不平 、涨模、飞边凹肋等。
7.2 原因分析
(1)缺棱掉角的主要原因是拆模过早、拆模方法不当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或冬季施工保温工作未到位,造成缺棱掉角。
(2)棱角不直的主要原因是支模时棱角未挂线 ,或模板支撑不牢固,混凝土浇注方法不当造成棱角模板偏差.产生偏移。
(3)飞边凹肋的主要原因是模板拼接不当,模板与模板的背楞之间产生空隙,或大模板角模与平模之间连接件数量少,混凝土浇注时振捣不当引起凹入或突出。
(4)结构外形翘曲不平、涨模的主要原因是模板支撑不牢固,支撑过少,穿墙螺栓未拧紧,或螺栓强度不足,或穿墙螺栓间距过大 ;混凝土浇注时浇注方法不当,未分层浇注 ,混凝土下料冲击模板 ,造成局部模板变形,引起翘曲不平。
7.3 预防措施
(1)拆除模板必须由监理单位签字的拆模申请书,墙体拆模时的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70%以上,并不少于4.0MPa;拆模时不能用力过猛 、生掰硬撬,模板拆除后棱角采取保护措施。
(2)墙体阴阳角采取定型角模,并采取可靠支撑,混凝土浇注时注意振捣方法 ,振捣棒不碰撞角模 。
(3)模板与模板之间保持内面平直,背楞与背楞之间保持足够的连接件。
(4)严格按照模板设计方案和技术交底配模 ,混凝土浇注前,严格检查穿墙螺栓的拧紧程度 ,保证足够的支撑 ,形成整体支撑体系,保证支撑的稳定性。混凝土浇注时,严格按照技术交底分层浇筑 。
7.4 处理方法
(1)混凝土缺棱掉角较小时,用水清洗干净后抹1:2水泥砂浆找平;较大时 ,将不实混凝土和突出的石子颗粒剔除,用清水冲洗、湿润后、涂刷介面剂、支模,用高一个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补好。
(2)棱角不直:在墙边弹好棱角控制线,进行剔除,然后用1:2水泥砂浆找直。
(3)飞边凹肋:用手持砂轮磨光机将突出的部位磨平。
(4)翘曲不平、涨模 :按照偏差控制标准进行凿除、磨平。如果未超过保护层厚度,可不进行处理 ;如果钢筋外露,应用高一个强度等级的水泥砂浆抹平并认真养护。
8 结语
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种种原因产生这样那样的缺陷,有表面也有隐蔽的。隐蔽的通常是配筋错误、支座构造处理有误、焊接接头不良、钢筋表面受污没清理、混凝土强度偏低等。表面的通常是损伤、蜂窝、孔洞、疏松、夹碴、裂隙、裂缝等。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无论存在那种性质的缺陷,都是十分有害的,它们的存在可能是单一的,也可能是多种混合在一起的。这些缺陷的存在,将大大降低结构的承载力与建筑物的安全度和耐久性,因此必须进行处理,对于隐蔽的缺陷牵涉方面更多,本文没有仔细分析,本文仅就钢筋混凝土结构表面缺陷原因、处理方法等进行讨论。由于水平有限,错误之处敬请赐教!
摘要: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混凝土外表缺陷、露筋、孔洞、蜂窝、疏松、冷缝、夹渣、裂缝等问题,从问题的现象、原因分析、预防措施、处理方法等方面提出我们的建议,供同行们共同探讨。
关键词:混凝土缺陷,原因分析,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1]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GB50367-2006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报批稿)[S].2011.
[3]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钻孔桩质量缺陷成因分析与处理 篇10
1 沉碴过厚
柱桩的桩底承载力作为桩基承载力的主要分布区域, 不允许桩底与基岩间沉碴超标。如果为群桩基础, 个别桩底夹泥超标, 会造成上部结构不均匀受力产生裂缝, 引起破坏。按照“m”法计算设计的摩擦桩, 虽其基底承载力不作为承载力计算的依据, 允许范围较大, 但沉碴过厚会导致桩基受力后沉降量过大甚至超限, 同样会引起上部结构的破坏, 尽管所有的桩基在受力后都会沉降。桩底沉碴过厚在施工中主要是由于二次清孔至封底时间间隔过长, 孔内泥浆或钻碴沉淀所致。或是首批混凝土灌入数量不足以足够的埋管长度, 因管内混凝土压力过小不足以使孔底沉碴翻起而埋入桩底。其桩底桩底形状为倒锥体形, 如在桩中心取芯, 桩长和混凝土完整性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但用超声波无损探测则桩底沉碴过厚, 小应变检查结果为桩底截面缩颈。因此, 为预防桩底沉碴过厚, 灌注前认真清孔, 严格控制泥浆比重, 同时保证首批混凝土量, 灌注中加强施工组织和工序衔接。沉碴过厚在检桩中主要缺陷表现为“短桩”, 即桩长不够。不论是柱桩还是摩擦桩, 均不得以加深钻孔的办法来保证桩长。
2 桩身混凝土疏松, 芯样单体强度不够
桩基检测钻芯取样时, 取芯率不足95%, 芯样混凝土有蜂窝、松散、裹浆等情况。桩身混凝土虽然连续, 但其密实程度、均一性差。产生的原因主要为:混凝土和易性差, 运输、灌注过程中混凝土离析, 埋管长度不够, 护壁局部坍垮等。常见情况为混凝土拌和时间不够、搅拌不匀;混凝土运输途中罐车未按要求搅拌或利用其他设备运输且运距过长, 骨料因颠簸下沉, 造成离析;灌注中导管密封不良或内壁不洁, 甚至沾有混凝土凝浆, 管内混凝土压差较小时不能顺利灌注, 施工人员往往采用抖动导管的办法解决, 将表面的钻碴和沉淀的泥浆引入下层混凝土中;施工过程中停电、待料等原因造成桩身夹碴。
3 缩径
在粘土层中施工桩基时, 极易产生缩径现象。由于粘土在成孔时已达塑限, 在二次清孔后, 孔内泥浆比重下降, 孔壁径向产生塑性变形侵限。甚至在钻孔时因缩径造成卡钻现象。施工中应根据地质资料和施工记录, 详细核实地质情况, 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采用冲击钻, 在粘土层施工时, 可适当填入片石并反复击打, 使之嵌入周围土体, 消除塑性变形。如采用旋挖钻, 可在粘土层钻进时适当控制钻速, 利用钻头竖向加压并旋转, 使得土体向径向挤压, 加固地层。上述办法虽然降低了钻进速度, 但是保证了孔壁的稳定和后步工序施工的安全, 稳扎稳打是完全必要的。
造成缩径的另外一种情况是护壁坍塌, 塌落物落入孔内混凝土面, 管内混凝土压力无法将其全部向上回顶, 塌落物沿导管四周径向散落, 在钢筋笼处被阻, 使得有效孔径减小。或者是在钻孔中局部坍塌扩孔, 坍孔部位因混凝土压力较大, 将沉碴和沉淀的泥浆挤入对应侧。即混凝土回顶上升中, 沿扩径侧“绕行”, 造成有效孔径偏位, 从而在设计桩径范围内混凝土缺失。这类现象在砂层和卵砾石土地层极易出现, 孔壁坍塌量大时甚至造成管内混凝土无法下沉乃至断桩。所以在钻进时严格控制泥浆比重, 加强护壁是至关重要的。
前述孔底沉碴过后造成尖桩底的情况也是缩径现象。
4 浮笼
钢筋笼上升, 除了由于全套管上拔、导管提升勾挂等一些显见的原因外, 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混凝土表面接近钢筋笼底口, 导管底口在钢筋笼底口以下3m至以上1m时, 混凝土浇注的速度过快, 使混凝土下落冲出导管底口向上反冲, 其顶托力大于钢筋笼的重力时所致。
为了防止钢筋笼上升, 当导管底口低于钢筋笼底部3m至高于钢筋笼1m之间, 且混凝土表面在钢筋笼底部上下1m之间时, 应放慢混凝土灌注速度, 允许的最大贯注速度与桩径有关, 当桩长为50m以内时可参考下表办理。
克服钢筋笼上浮, 除了主要从上述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能、初凝时间及灌注工艺等方面着眼外, 还应克服钢筋笼自身结构及定位方式上加以考虑。具体做法为:在设计许可的情况下, 适当减少下端箍筋数量, 以减少混凝土向上的顶托力;将钢筋笼焊接在护筒上, 可以部分承受顶托力;在孔底焊接1~2道加强箍筋, 并以适当牵引筋焊接于笼底。实践证明:以上方法在灌注桩中防止钢筋笼上浮是行之有效的。
5 断桩
一般断桩形式有以下几种:
⑴桩体混凝土与基岩间被不凝固混凝土填充, 即短桩。原因为导管与孔底间距过大, 混凝土下落时被泥浆稀释, 并与孔底沉碴混合, 混合料中水泥比例过小, 水灰比增大。
⑵桩身中部由于导管漏水或拔露导管, 泥浆进入桩体混凝土中, 形成夹层或不凝固体。
⑶由于灌注中坍孔埋管, 强行拔管, 将导管拔断, 混凝土灌注中途停止。
⑷因客观因素, 灌注过程不连续, 表层混凝土已初凝, 钻碴及泥浆沉淀, 再次灌注时无法将其完全顶起, 造成桩间夹碴。
⑸没有采用水下混凝土灌注“回顶”法, 而是采用“抛灌”, 混凝土入孔后离析, 造成局部层面混凝土不密实, 存在疏松及大量空洞。
具体做法为:在钻孔和清孔时严格控制泥浆比重;灌注混凝土时控制首批混凝土的数量;灌注时要控制导管的埋深, 而且导管的密封性一定要好, 要保证灌注的连续性, 才能保证桩的完好。在灌注过程中若发生断桩后应按下列方法进行处理:
①断桩截面位置处于设计桩全长的三分之一以下时, 一般采取冲击钻清除已灌注部分, 再实施原位恢复。②断桩截面位置处于设计桩全长的三分之二以上且距离孔口深度不大于10m时, 先进行钻孔壁加固, 而后进行钻孔桩的接长比较经济。③断桩截面位置处于设计桩全长的三分之一与三分之二之间的, 应对各种处理方法进行对比, 选择经济、可行的处理方法。
笔者认为:所有的桩基质量缺陷都是可以预防并能够做到的。灌注桩施工, 灌注水下混凝土是成桩的关键工序, 灌注过程中应分工明确, 密切配合, 统一指挥, 作到快速连续施工。同时要求作业人员熟悉钻孔桩施工工艺与方法, 结合以往同类工程的施工经验, 制定相应措施和预案, 防微杜渐。
如在灌注过程中或检桩中发现质量缺陷, 应分析原因, 会同相关单位, 采取合理措施, 及时设法补救, 不宜轻易废弃, 造成过多损失。虽经补救、补强的桩, 仍需进行认真检验检算认为合格后方可使用, 但检验检算的假定依据应与原条件完全一致, 必要时通过试验确定其质量标准是否符合要求。对质量极差、无补救必要的桩, 应坚决予以废弃, 会同设计等单位制定补桩或其他措施。
摘要:根据工程实际对钻孔桩基础施工中存在的常见质量缺陷的原因和机理进行了分析, 对桩基础施工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介绍, 可供同行交流, 并对同类工程的施工具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钻孔桩,缺陷分析,处理
参考文献
[1]范金.钻孔灌注桩施工缺陷及处理措施.青海交通科技, 2006, (4) 62-63.
缺陷处理 篇11
【关键词】混凝土桥工程;常见结构缺陷;产生的原因;危害;加固处理技术
在混凝土桥工程建设与使用的过程中,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各种损伤及结构缺陷,这些损伤及结构缺陷会不同程度影响桥梁的使用功能,综合了解并掌握桥梁损伤及结构缺陷情况,在客观上,进行其对桥梁结构产生影响的判断,会对桥梁使用功能的充分发挥以及安全行车产生相当重要意义。
1 混凝土桥工程常见结构缺陷与产生的原因
对于混凝土桥梁结构,其出现的每种缺陷,按照它们的不同结构类型形式、缺陷形式及部位,一般情况下,能够划分成为表层与内部缺陷。蜂窝、混凝土老化、剥落、表面裂缝、麻面、露筋、磨损、表面腐蚀、掉角与构件变形、接缝不平、孔洞、层隙是混凝土结构的表层缺陷;混凝土抗渗标号、强度标号及抗冻标号不足,内部空洞及蜂窝,钢筋数量、型号及位置不正确,焊接质量不高与混凝土保护层不够以及钢筋锈蚀就是混凝土内部缺陷。
施工或者设计不正确就会造成混凝土结构表层缺陷,比如:对于蜂窝,进行混凝土灌筑的过程内,要是应有的振捣缺少,进行运输的过程内混凝土发生离析,进行支模时,没有严实的模板缝隙,会造成水泥砂浆流失,这些均能够产生蜂窝。由于材料配比及结构设计不合适,混凝土粗骨料粒径过大及钢筋间距太密或者坍落度太小的情况下,此时也会形成蜂窝;对于麻面,由于进行施工时,运用了不光滑表面的模板,模板在湿润的时候没有足够的充分,导致模板吸收桥梁体表面混凝土内的水分,最终造成了麻面出现;对于空洞,能够由施工及结构设计过程内寻找其产生的原因。在进行结构设计时,钢筋选配要是不恰当,钢筋布置太过紧密,就可能导致此病害出现,另外,进行施工时,钢筋网卡住了碎石,还没有充分振捣,持续灌注上层混凝土,发生严重的漏浆也可以导致空洞现象产生[1]。
特别地针对钢筋混凝土桥工程,实践实验证明,混凝土结构的任意破坏及损伤,一般情况下,均是事先在混凝土内有裂缝的出现,反映混凝土结构病害缺陷的晴雨表就是裂缝。材料内部的微裂缝及初始缺陷发生扩展都会造成混凝土结构的裂缝。许多原因会造成裂缝,然而能够总结为非结构裂缝与结构裂缝。对于非结构裂缝,变形会造成此种裂缝,混凝土收缩及温度发生变化造成的结构变形在受到制约时,结构内部就有拉应力的产生,当这种应力到达混凝土抗拉强度极限值的时候,就会导致混凝土裂缝的出现,一旦裂缝发生,变形获得释放,拉应力此时就消失;对于结构裂缝,外荷载的作用会造成此类裂缝,主要有扭曲裂缝、弯曲裂缝、剪切裂缝、断开裂缝以及局部应力造成的裂缝,裂缝的宽度与分布和外荷载具有一定的关系。此种裂缝出现,暗示着结构承载力也许不足,也许具有别的严重问题。根据调查资料,在这两类裂缝内,变形造成的裂缝占主导地位的大约占有80%,荷载造成的裂缝占主导地位的大约占有20%。
桥梁墩台的缺陷主要有自身裂缝、倾斜、变位、沉降及位移。混凝土的冻涨造成剥离、混凝土的风化与船只发生碰撞导致的表面混凝土擦痕露筋是钢筋混凝土的墩台身较为常见的缺陷;墩台身沿箍筋、主筋方向的裂缝是较为常见的裂缝形态,一般情况下,这些裂缝数量不多。砌体的砌缝砂浆的风化、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的空洞造成的破损是砖石、混凝土墩台身较为常见的缺陷。墩台身的竖向、网状裂缝,顺着墩台身高度方向延伸发展是较为常见的裂缝形态。
针对墩台基础,处于水中的桥墩,由于直接挡水,一般的冲刷除此之外,另外还会有局部冲刷,使局部斗形河床形成。当河床是厚砂砾卵石层的时候,钻孔灌注桩会发生巨大的磨损,更深会使桩中钢筋外露出来,根据相关的文献资料,在低水位之下,冻结线之上或者冲刷线的附近,墩身或者基础经常存在环带状腐蚀,在基础周围,表面比较松散,在严重的时候,会有混凝土空洞的形成。针对中、小桥混凝土或者浆砌片石扩大基础,它们的缺陷往往是基础下冲空、基础松散破裂,在桥梁墩台有位移、倾斜或者活栽作用的端顶位移比较大的情况下,经常可能是基础发生病害,需要进行挖探检查,当围堰防水或者河床没水时,能够直接挖到基础进行检查;针对置于不大水流速的浅水墩台,能够使用围堰抽水开挖检查,还能够运用激光探测的方法,进行墩台基础冲空、裂缝及断裂等病害的检查。
2 混凝土桥工程结构缺陷的危害
在一般情况下,对于钢筋混凝土桥主梁,其表层缺陷虽然不能造成大的安全问题,然而因为它经受外部、内部不利因素的各种影响,再加上长期的持续恶化,扩大的危险性时常存在,会造成钢筋腐蚀加剧,混凝土强度降低,混凝土构件有效尺寸减小,结构的耐久性会极其降低,在严重时候,能使结构的刚度及强度削弱,使结构的使用寿命缩短,对桥梁结构的安全使用产生了危及。对于内部缺陷,其结构裂缝 ,主要包括受力裂缝具有的危害性会更大,对结构的安全使用产生直接的危及,在严重的时候,会造成结构的直接破坏。所以应该及时维修结构的表层缺陷,防止表层损坏的更深扩大,杜绝更严重的破坏发生。针对结构的裂缝与内部缺陷,需要积极查清它的规模与产生原因,及时进行处理,在必要的情况下,采用加固补强的措施实施处理[2]。
3 混凝土桥工程加固处理技术
3.1 植筋加固桥面技术
对于服役中的旧桥,它们的很大部分桥面就是钢筋混凝土桥面,在长时期的使用中,它们的损坏并未很多,其是基本完好的,然而面对增长的交通量,他们的不堪重负倾向开始出现。对于这些桥面,进行旧桥面的完全凿除、新桥面的铺换,不仅费时费工,而且经济效益很不理想。所以,有人便开始使用植筋技术,在旧的桥面上面,再增加一层新的桥面,这样的做法在充分运用旧桥面的同时,还使施工时间缩减,经济效益也更加明显[3]。植筋孔使用电钻成为孔,同时钻进还要竖直。完成钻孔以后,用水冲洗孔眼,保证植筋锚固效果的增加。进行混凝土桥面加固的过程里,对于新旧桥面,它们的连接就是薄弱环节,特别就是界面的抗剪强度。植筋技术运用后,有三部分构成了界面的抗剪强度:植筋的抗剪力、界面混凝土内部结合力以及界面摩擦力。因为植入钢筋的作用,极大提高了界面的抗剪强度,同时植入钢筋也使旧桥面的强度具有一定的增加。
3.2 体外预应力加固法
采用预应力技术对结构实施加固,其通过后张法内的体外预应力进行实现的,对布置于承载结构主体以外的钢束张拉而造成预应力的后张法就是体外预应力加固法。体外预应力孔管、浆体、转向块以及锚固体系等构成了体外预应力体系。体外预应力技术可以使施工工期极大缩短。但是在加固之后,会一定影响着原结构外观,同时不适合用在混凝土收缩徐变大的结构内。它的施工工艺如下:体外预应力的预应力钢束设置在砼构件的外部,钢束穿过设置在构件顶部的挡块以及中部合适位置的转向块实施张拉,进而保证砼构件预压应力的获得。该做法的主要目标就是使预应力工艺简化,然而和常规的粘结预应力砼相比较,结构的受力特性较差,同时钢材用量还大,在目前,主要用在比较大跨度的维修加固或者桥梁工程内[4]。
3.3 FRP复合材料加固桥梁技术
网型树脂与纤维这两部分组成了FRP-fiber reinforced polymer。在纤维提供了强度的同时,树脂还进行了纤维位置的固定,还把荷载均匀分布至纤维上面。其还能把纤维连接至结构表面。E-玻璃纤维、碳纤维以及芳伦纤维是目前较为常用的纤维形式。对于树脂,一般使用环氧树脂就可以。FRP复合材料并未进行结构负载的承担,然而能够使钢筋与混凝土更有效地进行工作。比如:混凝土具有优越的受压性能,然而它的受拉较差。应用FRP复合材料能够保证混凝土受拉破坏的有效防止,进而使结构的承载能力极大提高。对于粘贴碳纤维加固技术,其运用专门的树脂,把碳纤维粘贴到混凝土结构受拉表面情况下,碳纤维和原结构组成新的受力整体,钢筋和碳纤维一起承受了荷载,使钢筋应力降低,进而确保结构补强加固效果的增加。对于粘贴碳纤维加固技术,它的特点主要是:几乎未使结构截面尺寸与自重增加,未使净空高度改变,也很便于施工,几乎不会使原结构具有新损伤,同时还有优越的抗疲劳性、耐腐蚀性以及耐久性,通过受力分析,能够多层粘贴实施补强,还能够灵活掌握其方向性[5]。另外,碳纤维质地柔软,进行加固后,能使用混凝土砂浆涂敷,或者按照要求,进行各种颜料的涂装,修复补强未留痕迹。可以在未改变结构外型的基础上,进行各种混凝土结构物的补强,主要有抗弯、抗压、抗疲劳、控制裂缝以及挠度的扩展,进行结构延性的增加。
4 总结
应该更深一步增强桥梁的维修养护,大力搞好桥梁的维修养护工作,积极发现桥梁存在的病害缺陷,同时进行可能成因的分析,在掌握成因的前提下,采取有效的加固维修对策,使病害减轻或者消除。
参考文献:
[1]吴慧敏.结构混凝土现场检测新技术.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98:84~85.
[2]郝晓燕.浅谈桥梁的加固技术及其应用.山西建筑,2002,28(11):133~134.
[3]椹润水,胡钊芳等.公路旧桥加固技术与实例.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93~95.
[4]朱典文,唐小兵,張万平.桥梁结构的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交通科技,2002,(6): 38~45.
[5]欧阳华林.混凝土桥梁修补加固技术、粘接,2002,23(4):35~37.
浅析地下防水工程缺陷及处理方法 篇12
1查找渗漏位置
在对地下防水工程的渗漏位置进行查找的过程中, 可以利用相应的查找方法有效的进行查找工作, 一般来说, 查找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撒水泥法、综合法。利用这些方法对渗漏的问题进行查找, 可以轻松的找到渗漏的位置, 从而可以针对出现渗漏的位置进行相应的处理工作, 从而防止渗漏的出现。
2渗漏前处理的准备工作
需要对造成地下防水工程出现渗漏的原因进行分析, 查看造成渗漏的原因到底是结构方面的因素还是材料、施工方面的因素, 在分析清楚造成渗漏出现的因素后, 再有针对性的进行渗漏处理。需要对渗漏水的来源进行分析, 在查找出渗漏水的来源之后, 对水源进行切断处理, 对渗漏到室内的水进行引流处理, 将渗漏水排出到室外, 从而保障地下室的正常使用。另外要依据渗漏出现的具体情况, 来对防渗漏材料进行有效的选择, 选用防水性较好的材料来对渗漏孔进行封堵作业。最好是可以设置永久性防水层, 这样可以有效降低维护的成本, 减少渗漏问题的出现。
3对渗漏的处理
3.1防水硅结构裂缝的处理
首先, 在水压较小时, 对对硅裂缝进行处理, 可以直接采用封堵的方式, 在裂缝位置的沿线, 根据裂缝的形状剔出一个沟槽, 此沟槽要呈现八字形。在处理完毕之后, 需要用水对其进行清理, 在水泥胶浆还处于湿润状态下时, 将其搓成条形, 等到水泥胶浆凝固之后, 将其放入到已经剔好的沟槽中, 并且要尽可能的将其按压密实, 保障没有缝隙的存在。如果硅裂缝较长, 则可以采用相同的方法, 进行分段封堵工作。在封堵工作完成之后, 需要采取有效的检验措施对封堵的质量进行检验, 并用合理的工具将沟槽的表面磨平, 在保障沟槽强度符合标准的前提下, 在对其进行防水层的铺设。
其次, 如果在水压较大的条件下, 而裂缝的长度较短, 可采用下线封堵的方式对渗漏进行处理, 处理的步骤主要为:第一, 要沿着裂缝开裂的方向剔出凹槽, 第二, 要在剔出的凹槽下面放置一根绳子, 注意绳子不要过长, 同时绳径要根据漏水量来进行确定, 一般来说, 绳的长度要控制在200-300mm之间, 第三, 将揉搓好的水泥胶浆填入凹槽中, 第四, 在凹槽填满之后, 就可以将绳子拉出凹槽, 使得渗漏的水可以沿着绳子流到室外, 第四, 在渗漏水处理完毕之后, 要用防水性能较强的材料将绳孔堵住。
再次, 水压较大, 且裂缝长度较大时, 可采用下线法分段堵塞, 每段长为100mm, 中间间留20mm的间隙, 然后用水泥胶浆裹上园钉, 待胶浆快凝固时插人间隙中, 并迅速把胶浆向钉子的四周空隙中压突, 同时转动钉子, 并立即拔出, 使水顺钉孔流出。
最后, 水压较大的裂缝急流漏水, 采用下半圆铁片法, 先沿裂缝剔出凹槽和边坡, 尺寸视漏水大小而定。在沟槽底部每隔500-1000mm扣上一带有圆孔的半圆铁片, 并把软管插入铁片上的圆孔内, 然后按裂缝直接堵漏法分段堵塞, 漏水由软管流出, 检查裂缝无渗漏后, 沿沟槽抹素灰, 水泥砂浆各一道再拔管堵孔。
3.2卷材防水的处理方法
在对卷材防水层进行处理时, 要尽可能的选用韧性较好以及防水性能较强的材料, 同时所铺设的卷材防水层要具有一定的承载力和强度, 能够承受来自工程的压力。如果卷材防水层处理得到, 则可以有效的防止因基层不够密实所造成的渗漏。如果卷材防水层处理不当, 就会使得卷材防水层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而出现空鼓、搭接不良或者是卷材受损的问题, 而使得卷材防水层的防水效果大打折扣, 同时也使得其质量下降, 很容易出现渗漏问题。
空鼓问题主要是因为基层长期处于潮湿的环境中, 受到潮湿环境的影响, 使得卷材的沥青胶结材料与基层之间出现粘结效果不佳的状况, 同时找平层很容易受到这种环境的影响而出现附着物。另外, 卷材铺贴时施压防水砂浆做两道保护层, 厚约15-20cm, 抹平压不够, 以及热作业铺粘不实不严等原因造成卷材局部空鼓, 经敲击或手感检查能够发觉。对于检查出的空鼓部位, 应切开重新分层粘贴, 粘贴边部的搭接长度要大于10cm。
而卷材搭接不良, 如搭接接头宽度不够, 搭接不严或因铺贴卷材甩搓污损撕破, 层次不清而难以妥善搭接造成渗漏, 处理方法是将搭接不良处卷材撕出灌人沥青胶, 用喷灯烘烤后逐层修补妥当。
卷材转角处后期渗漏:这是由于卷材韧性较差, 转角处操作不便, 或沥青胶结材料湿度过高或过低难以保证转角处铺贴严密, 以及转角处未增设附加卷材层而形成的缺陷, 处理方法同前。
管道处铺贴不严:由于管道表面未认真清理、除锈, 不能保证卷材与管道粘结;或因穿管处周边呈死角, 使卷材不易铺贴严密, 都可能使卷材出现张口翘边现象, 使地下水沿此处进人室内。通常处理方法:用快硬水泥胶浆堵漏法, 即用快硬水泥胶浆对漏水部位逐点封堵, 堵前要用朔料软管将漏水引出, 堵完后再在胶浆表面涂抹水泥素浆和水泥砂浆各一道, 厚度约6-7cm;待有一定强度后再涂刷两道柔性防水涂料厚约2cm;再用无机铝盐防水砂浆做两道保护层, 厚约15-20cm, 抹平压光湿润养护。在确认除引水软管四周已无渗漏时, 将软管拔出注人丙烯酰胺浆堵水, 待漏点封住后用快硬水泥封孔。
4结论
综上所述, 在对地下防水工程缺陷进行处理的过程中, 需要先对出现渗漏的位置以及渗漏水的来源进行全面的分析, 在了解渗漏的具体位置以及渗漏水的主要来源后, 在采取有效的措施, 对地下防水工程渗漏缺陷进行有效的处理, 采用各种处理方法, 以保障地下防水层的防水效果, 提升防水层的防水能力, 从而减少渗漏问题的出现。
摘要:地下防水工程常年受到地下潮湿环境的影响, 从而会使得防水工程出现一定的问题, 如果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对防水工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 就会使防水工程的防水性降低, 从而使得地下水渗漏到室内, 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 要想防止这种问题的出现, 就需要对地下防水工程的缺陷进行全面的分析, 并找出有效的处理方法, 从而保障防水工程的防水性, 以保障人们的生活质量。就地下防水工程缺陷及处理方法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仅供参考。
关键词:地下防水工程,缺陷,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1]钟春玲, 王璟.地下空间工程防水施工及渗漏处理[A].第三届全国地下、水下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
[2]侯友然.地下防水工程技术经济分析[J].建设科技, 2002 (08) .
[3]付梅.对大连市地下防水工程中有关问题的几点看法[J].中国建筑防水, 2003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