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缺陷

2024-08-29

培训缺陷(共7篇)

培训缺陷 篇1

人力资源管理中培训和开发并不是一个久远的话题。科学管理之父泰勒曾将人视为工厂的“机器”, 在注重效率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只注重员工的工作是否符合收益最大化原则, 对员工的发展需求毫无顾及;直到企业竞争日益激烈、一般组织越来越难以通过薪酬来弥补员工重复单调的劳动的厌倦感时, 雇主才逐渐明白:待遇留人的方法在当今的时代越来越难以施展了。此时, 将人作为企业的资本的思想在许多大型的企业中开始盛行了。既然人员是资本, 那么企业便必须对人才的培训和开发进行投资。然而在当今众多企业的培训实践中, 传统的O O R T P培训需求评估模式越来越难以满足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和组织发展了。那么, 传统的培训需求评估模型到底有什么缺陷, 有没有更加好的办法能更加准确的确定企业培训需求项目?诸多问题便越来越受到企业和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关注了。

一、传统OORTP培训需求评估模式的缺陷

传统的OORTP培训需求评估模型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一直是绝大部分企业培训需求分析的权威模型。建立在Goldstein (1991) 提出的传统的培训需求分析三要素模型 (组织分析、任务分析和人员分析) 之上, OORTP模型从组织支持分析 (O) 、组织分析 (O) 、必要条件分析 (R) 、任务分析 (T) 和人员分析 (P) 五个步骤构建以一系列严密的培训需求分析流程。虽然, 这个培训需求分析的模型从支持组织进行培训的外部条件和组织内部环境两个方面对培训实施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评估, 同时根据工作任务链的描述和KSAOs模型的相互联系, 将员工需要培训的方面从任务转化为了知识、技能、能力和其他个性特征差距。但是, 这种模型更多的是参照当前的工作任务要求和人员绩效水平的对比和分析得出的培训需求项目, 其最大的缺陷就在于所确定的培训需求项目并不能和企业战略落地和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相联系。而这种缺陷在当今的企业培训实践中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就是:培训不能给企业带来利益和员工对培训没有积极性。

(一) 培训需求针对企业当前绩效的提升

从传统的培训需求评估模型的第四部来看, 用于对员工的目标绩效进行确认的标准来自于工作说明书或者当前其职位的工作任务分析。对当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职责的分析得到的更多的是当前职位一般绩效水平的标准, 而将这种任务标准转化为KSAOs模型用于指导员工进行绩效改进的培训目标表现出的是企业对现在短期的绩效的追求, 而这种培训需求的目标水平必将导致企业的战略和培训脱节, 使企业战略难以落地。

(二) 培训需求只重视企业需求

培训效果的取得不仅仅来自于培训方的投入和效率, 更多的还受被训者的认同度和投入度的影响。当前的企业培训更多的采取的是高层定需、部门实施、员工接受的培训方式。而这种传统的培训需求评估模式尽管也从员工当前的KSAOS模型分析中找出了员工的缺陷和胜任岗位的不足, 但是这种和培训目标间的差距并不表现在员工对这种差距的个人认同度之上, 相反, 越来越多的企业培训中出现了员工对培训项目的不清晰、不认可甚至不接受的现象。由此看来, 传统的OORTP培训需求评估模型虽然也能对“组织”、“人”和“事”进行对比评估和分析, 但是这种分析完全没有考虑被培训职位任职者的个人发展意愿, 而这往往会导致培训的低效率甚至无效率。

二、对传统培训需求评估模式的改进

传统的OORTP培训需求评估模型虽然存在一些对培训需求项目确定的现实性缺陷, 但是其对组织内外部分析和培训需求分析前的确认准备环节都有十分先进和重要的设计。那么, 如何对传统的OORTP培训模式加以改进, 使之能更加准确的预测培训需求的项目, 结合企业战略管理和员工个人职业发展来看, 就要从“四位一体”的培训需求分析角度确定方法加以改进和完善。

(一) 重视企业战略的落地

企业战略的落地必然要求人力资源管理从战略的角度进行人员培训。换句话说, 仅仅依靠当前工作任务和工作职责的培训需求分析只能解决现在的、短期的绩效问题。企业的发展如果只满足于对员工的要求停留在适应当前业务的需要的条件, 那么这种企业是难以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的。如何将企业战略融入员工培训需求的确定当中就成了战略性人力资源培训亟待解决的问题。于此, 我们可以通过绩效管理中最常用的平衡计分卡和KPI评价体系, 清晰的了解目标职位在企业战略地图中的区域, 同时结合该职位的直线管理者和高层领导对该职位所担负的战略指标进行分析和确认。在这个环节中, 我们关注的目标职位的战略培训需求项目并非最终的培训需求, 而只是作为支持企业长远发展的一些可能的培训需求项目。

(二) 重视员工未来的绩效

根据职位说明书确定的当前培训的绩效目标是难以建立员工绩效提升和推动企业效益增进的。所以, 我们在充分考虑将当前工作任务解析后作为培训需求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将员工将来的绩效要求纳入培训的需求项目。而作为最能够预测优秀绩效水平的职位胜任力模型在此处就有了极大的用武之地。通过对目标岗位的胜任特征模型分析, 我们能得出该岗位对优秀员工的胜任能力要求, 这些要求不仅仅可以用于员工提高绩效水平的培训需求, 同时由于胜任特征模型的内隐性, 这些特质要求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还能指导员工将来持久的工作水平提升。所以, 胜任特征模型的分析是可以用于确定将来的、持久的培训需求的确定的。

(三) 重视员工个人职业生涯

许许多多培训方案难以实施或者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之一还是被培训的员工对培训项目的抵触和反感。越来越多的员工在培训中强调企业强制性的培训项目设计根本没有考虑员工自身发展的需求, 导致许多员工接受的培训和自我发展的愿望背道而驰, 这种状态下的培训结果可想而知。那么, 企业在培训需求的分析时为何不能以员工自我职业生涯规划为契机呢?如果企业在培训需求评估时能够有效的应用绩效管理中的绩效面谈方法, 通过上下级之间对于未来绩效的共同商议和未来员工发展方向的相互理解, 在此基础上而员工的培训设计出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 员工对培训的认同度无疑会大大增加。而这种结果, 必然是培训双方都能从培训中获得最大的收获和利益。

(四) 重视当前员工绩效

当然, 在培训需求评估时也不能一味强调针对未来和个性化的培训项目设计。传统OORTP培训模式中对员工当前任务的分析和当前绩效的要求也应该纳入培训需求的分析系统中。这是企业能否直接通过培训而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的重要保证因素。

(五) 实施360度的需求评价

通过对以上四部分中出现的共同的培训需求的提取, 我们能得到一系列的培训需求项目。针对提取的项目, 我们要求和目标职位相关的上级、同级、顾客给予重要性评价。在评价的基础上, 挑选出最需要培训的项目, 并得到培训项目权重分配表。

不难看出, 针对企业战略的培训需求评估考虑的是员工共同的、未来的、长期的目标;针对胜任特征模型的培训需求强调的是员工共同的、现在的、长期的目标;针对职业生涯的培训需求分析重视的是员工个性的、未来的、短期的目标;而针对当前任务的培训需求分析则着重于员工共同的、现在的、短期的目标。企业的培训需求确定, 必须建立在以上四个方面的“交集”的基础上, 切实考虑可行性的条件下做出。企业只有充分考虑以上四个方面, 实现培训需求同当前绩效、未来绩效、整体战略和个性发展的完全匹配, 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培训实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总结

通过对传统OORTP培训需求分析模型的反思, 我们找到了更加能促进员工发展和企业战略实施的培训需求分析方法。不可否认, 由于最终采取了360度的需求最终重要性评价, 这套针对四个不同目标的培训需求项目确定的方法由于在寻找“交集”的时候产生更加着重于目标岗位员工的“共性”的培训需求, 而忽视员工“个性”化的职业发展的缺陷。但是, 针对个别员工特殊的培训计划我们可以根据这一套模型在今后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中加以弥补和完善。所以, 无论从培训需求成本的角度考虑, 还是考虑培训需求项目的可行性和培训效果, 这种对传统OORTP培训需求改进的方法是完全值得推崇和借鉴的。

参考文献

[1]、爱尔文·戈尔茨坦, 凯文.伏特.组织中的培训[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2]、张瑞高.基于胜任力的培训需求分析探讨[J].商场现代化, 2007 (4) .

[3]、李淑敏, 时勘.基于胜任特征的培训需求开发[J].人力资源开发, 2009 (3) .

[4]、张晓君.建立以胜任素质为核心的培训需求管理体系[J].航天工业管理, 2010 (2) .

[5]、陈丽芬.论组织培训需求评估[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2) .

[6]、黄文述, 凌文辁.培训需求分析的三要素模型解析[J].人才资源开发, 2006 (02) .

[7]、于苗, 孔燕.企业战略与培训需求[J].华东经济管理, 2001 (3) .

[8]、董晓红, 张立峰.如何找到有效的培训需求——构建“响应”战略的培训需求分析模式[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9 (3) .

[9]、何斌, 孙笑飞.基于胜任力的培训需求分析及其应用[J].企业经济, 2004 (1) .

培训缺陷 篇2

什么叫出生缺陷

出生缺陷是指婴儿出生前,在母亲的子宫内就发生了发育异常,它是由于不良的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使胚胎的发育过程发生紊乱而造成的。

它包括身体结构的畸形、生理功能的异常,有些异常是肉眼可见的,而有些异常则必须通过某些特殊检查才能确诊,轻微的缺陷可能对身体的影响不大,而严重的出生缺陷则可引起胎儿或婴儿死亡、寿命缩短或导致儿童长期患病,甚至终身残疾。

我国出生缺陷现状

每年出生的2000多万新生儿中肉眼可见的出生缺陷达30万-40万。

每200名新生儿中就有3-4例出生缺陷发生。其中神经管畸形(NTDs)患儿约占1/3。全国有5100多万残疾人和2200多万各种遗传病患者。

出生缺陷干预

出生缺陷干预工程,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一个重要举措,是计划生育“三大工程”中的一个主要方面。它针对出生缺陷的发生机理,为预防出生缺陷提供一种积极、有效的预防体系和防治手段;对妇女在孕前、孕中、产后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尽最大可能地去除各个环节中出现的不良因素,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

出生缺陷发生的原因

1、遗传因素。

2、环境因素。

3、营养因素。出生缺陷的危害

(一)死亡率大幅升高。据卫生部的资料,我国大城市出生缺陷已占婴儿死亡的1/5-1/4,减少人均期望寿命3.5岁。

(二)出生缺陷是导致儿童和成人残疾的主要原因。

(三)出生缺陷发生后给本人、家庭造成极大的不幸,带来极为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将有碍于提高人中素质。

出生缺陷最容易发生的时期是早孕期

早孕期是受精卵发育的主要阶段,又是胎儿最娇嫩、最敏感的时期。早孕期主要避免有害因素对胚胎的致畸影响,以免发生出生缺陷。

引起出生缺陷的主要原因

(一)夫妻双方或一方具有染色体异常。

(二)夫妻双方或一方已确诊为基因病的患者或生育过基因病患儿的夫妇,生育基因病患者的风险会增大。

(三)从事某些职业的夫妇,如:过量的接触X射线、Y射线、高频电磁场、微波、部分化学物质和劳动强度过大均可能对胚胎的正常发育产生不利的影响,一定程度或接触时间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对胚胎可无不良影响

出生缺陷干预

一、优生咨询——遗传与优生咨询是提高一个民族人口质量的重要措施。

二、孕前准备——夫妇必须要选择身体健康、情绪最佳、物质准备充分的时候受孕,这样有利于胎儿的健康和发育。

1.孕前体检:准备怀孕前应先到医院进行一次检查,了解夫妇双方的身体状况,并就有关优生优育问题进行咨询。如患有某些遗传性疾病,艾滋病、淋病、梅毒、麻风病等传染病,1 精神有关疾病,均不宜生育。

2.孕前准备:如果做过人工流产,则应在流产半年后再怀孕。在怀孕前的半年内,应做到与早孕期一样,尽量避免病毒感染,避免接触射线、化学药物、毒物等;而且不宜减肥。

3.孕前营养:夫妇双方孕前注意营养可提高生殖细胞的质量。

4.补充叶酸:孕前3个月适当补充叶酸,可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对流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和孕妇贫血等也有疗效。孕妇每日需要叶酸0.4毫克,而一般从膳食中摄取的叶酸只有0.05毫克。应从计划怀孕前至少1个月开始服用叶酸增补剂,每日服用1片,一直持续服用怀孕后第3个月末为止,漏服后不必补服。

5.补充碘、其他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有利于胎儿发育。

6.心里准备:选择家庭安宁、家中无重大事件发生时妊娠。在居住条件及经济条件较好后怀孕为好。在精神上也要充分放松,夫妇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7.丈夫的准备:在女方怀孕之前,男方与优生的关系同样密切。应注意少接触危化物品、注意营养、戒烟、戒酒、保持良好稳定的情绪、3-4天有效的适度性生活。

三、孕期避免致畸因素 1.避免滥用药物; 2.避免病毒感染; 3.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4.避免吸烟喝酒;5.避免射线辐射;6.避免噪音;

四、孕期的重点监护 1.营养指导; 2.产前诊断;

A.首先是高龄孕妇。高龄孕妇是指35岁以上的妇女,其胎儿发生染色体异常的机会增加。

B.孕妇以往有异常妊娠或分娩史,如反复多次流产、死胎、生过染色体异常婴儿或无脑儿,或有遗传性疾病患儿的孕妇。

C.夫妇一方有遗传性疾病或染色体疾病、先天性代谢性疾病、比如夫妇一方有严重的智力低下,查出染色体异常。

D.怀孕时子宫增长过快、做B超发现是因为羊水过多。E.夫妇一方接触过射线、毒物、药物。

3.测胎儿生长发育:应该定期到医院去做产前检查。测量子宫高度、腹围、监测胎儿生长发育趋势,必要时进行B超检查测量胎儿。

4.及早发现妊娠时的异常情况:定期产前检查可以及早发现怀孕期间血压升高、胎位不正、胎儿过大或过小、羊水过多或过少等异常情况。

5.自我监护:怀孕30周起,孕妇要自已数胎动。如在12小时内胎动次数少于10次,为胎动减少。一般胎动减少比胎心消失的时间早24小时,有效的自我监护可及时发现胎儿在宫内的异常情况。

框架柱混凝土缺陷检测及缺陷处理 篇3

【关键词】混凝土质量缺陷;加固处理;分析

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由于其施工现场作业工序多,难度大,施工技术要求高,施工过程中不认真落实施工方案,易出现质量问题,其主要施工质量问题是现浇混凝土柱的错位缺陷。柱子的错位缺陷,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放线不准确,使柱轴线出现过大的偏差,柱模板支立不准确,支撑不牢或模板受到侧面撞动(如混凝土料斗冲击撞模板等)容易造成柱上端位移,另一种是柱子的主筋位移较大,使模板无法正位。那么怎样检测框架柱混凝土的缺陷呢?

1.工程實例

某下程主厂房高程15~25m层共2O根框架柱,截面尺寸600×1200mm,高度8m,设计强度等级C30。由于工期较紧,天气热,为确保工期,框架采用商品混凝土浇注。拆模时发现多数柱表面出现蜂窝、孔洞、露筋现象。

2.缺陷的检测与评价

2.1检测原则

检测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框架柱混凝土内部密实性;另一方面是结构混凝土强度,即完好区域 昆凝土强度情况。检测批样本容量,对于前者,考虑到外观质量已经出现严重质量问题,表明该T程浇筑质量控制存存系统问题,因此要全面检测,即20根框架柱全部要检测到。对于后者,因为是商品混凝土,只要混凝土密实性较好,强度是能够保证的,因此可以按《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中批量检测抽样率进行抽样。

2.2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

采用回弹法检测结构混凝土强度,并利用取芯法对回弹强度进行修正。检测结果为:高程15~25m层柱混凝土总体平均强度为39.7MPa,强度均方差为3.31MPa,总体推定强度为32.4MPa,达到设计强度等级C30的108%。

2.3结构混凝土密实性检测与分析

利用超声法检测混凝土内部密实性,该方法主要是根据超声波在混凝土中传播的声学参数来表征混凝土质量的。经过对超卢声速值的统计与分析,结合波形情况,检测结果如下:缺陷点主要是由混凝土表面缺陷所致,且主要集中在框中、下部。表明混凝土表面完好区域以及外观质量有严重缺陷区域,其混凝土内部密实性较好。经局部凿开量测,缺陷深约40~160mm。经现场了解,该工程框架柱高度达到10m,而浇筑混凝土时未用导管,加上振捣不力,致使柱中、下部出现较严重缺陷。

3.缺陷的处理

3.1缺陷处理措施

表面清理:先对表面有麻面及蜂窝现象处用凿子试凿,凿除至密实混凝土处。尽可能将混凝土缺陷部位凿成开敞式,以便混凝土的浇捣密实,并用钢丝刷清除表面的浮渣及钢筋浮锈,用高压水冲洗干净,养护2日,及时请监理及业主验收,根据现场凿开的情况确定柱的缺陷按以下三种方式进行修补。

(1)面积较小及深度在8cm以内的缺陷部位直接用掺膨胀剂的C35细石混凝土分层抹压密文,或采用1:2掺膨胀剂的水泥砂浆分层抹 密实后,浇水养护14天。

(2)柱最大缺陷截面的深长之和(b和h)小于该面尺寸的1/2时,对表面处理完毕后,采用支模浇灌注修复。视洞口的大小采用100高到300高3O厚的木模配置,柱外侧上口比原柱截面大30cm,从底至混凝土有缺陷的地方支成喇叭口。用C35微膨胀细石混凝土(UEA膨胀剂),按150厚分层浇灌密实,并用直径为33振捣棒振捣。严格控制时间,避免漏振与过振,12h后浇水养护,48h后拆模,养护7天后对不砌墙的外露柱混凝土面突m部分用凿子凿除,并用1:2水泥砂浆抹平。

(3)柱最大缺陷截面的深度之和(b和h)大于该面尺寸的1/2时,对表面处理完毕后,采取局部加大的方式加固。将柱脚凿成倒“八”字形,柱采取加大截面方式支模,模板每边加大1O0mm,高度600,分两次支模,待底部混凝土浇灌密实后,接着迅速支设上模板接着浇灌上部混凝土,内部配圆钢8@200间距的箍筋,立筋采用12的二级钢,间距400,浇筑前混凝±外表面刷107素浆,接着铺混凝土配比相同的水泥砂浆,特别对柱跟部混凝土采用人丁捣实后,然后浇筑C35细右混凝土掺加膨胀剂(UEA膨胀剂),按300厚分层浇灌密实,并用小直径的振捣密实。12h后浇水养护,24h后拆模,养护l4天。

3.2质量控制

(1)聘用具有结构加固资质单位的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结构补强。

(2)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质量培训,加强质量认识。

(3)由于该柱及梁、板混凝土浇筑时间不长,混凝土强度正处于增长期,为了保证其他混凝土部分不受振动影响,使用铁锤、铁錾子进行混凝土剔除。

(4)HJ45结构加固料、多功能修补砂浆,严格按厂家提供的产品说明进行使用,在使用前严格检查合格证、质量证明材料等,重点检查H_J45结构加固料的抗压强度,在浇筑H-J45结构加固料时,留置2组试块(1组同条件和1组标养),分别于3d,28d后测试其抗压强度。

(5)严格控制加固料及多功能修补砂浆的水灰比,用台秤准确计量。

(6)加强技术力量,技术人员亲临现场,指导施工,严格按施工工艺施工,专职质检员24h跟踪监督。

(7)模板拆除后,用塑料布围裹养护,对凸出部位(漏斗处)用磨光机磨平。

(8)选用精于的、技术好的、固定的施工人员进行施工。

(9)经过专家论证指导对于本层其他柱以及补强柱部分检查其同条件及标养混凝土养护试块强度28d确保其结构混凝土强度

(10)关键下序验收。缺陷部位凿除程度及清理为关键工序,由监理、业主及现场相关管理人员联合检查验收后方可支模。模板支设并固定后需经监理认可后进行无收缩混凝土的灌注。混凝土浇筑完毕拆模养后需经监理验收认可后进行突出部分的凿除及抹灰。待柱全部修补完毕后由监理、业主共同进行总体验收。并对试块进行送试检测。

(11)柱凿除前必须采取加固措施,在柱梁交接处梁底加设小横杆支撑该梁,确保安全。

3.3缺陷处理后检测

缺陷经上述处理后28天,利用超声法兼取 直观验证的方法对缺陷处理后的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修补混凝土与老混凝土结合良好,多数部位已很难分清新老混凝土的界线。且新老混凝土结合体的混凝土抗压强度也达到了没计强度等级C30要求,即经过处理后,框架柱完全能够满足工程使用要求。

4.结论

混凝土质量强度和缺陷,柱轴线偏差,主筋移位和保护层厚度偏差等会对框架柱的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如果在施工中能够严格按规范和规程操作,加强施工人员质量意识,对出现的问题妥善处理,就可以把质量缺陷杜绝于萌芽状态。

【参考文献】

[1]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2]JGJ/T 23—200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S].

[3]CECS03:2007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S].

[4]GB50550—2010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5]GECS21:2000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枝术规程[S].

培训缺陷 篇4

一、变革传统的备课模式, 简化备课内容, 节约时间, 增加教师业务自修机会

之所以有这个想法, 并不是否认备课的重要性, 而是因为在日常教学当中确实存在着这样的困惑。老师们都有这样的看法, 就是随着教龄的增加和对某一门课频繁的接触, 这门课的相关内容基本上在大脑当中全都存在, 甚至有些有能力的老师认为即便是没有教材, 也可以完成教学任务, 在这种情况下, 备课, 特别是照抄照搬的备课几乎没有任何意义。这时, 他们欠缺的已经不是书本知识, 而是对书本知识的扩展和完善, 对自己某一方面不足的弥补, 这就需要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翻阅大量的课外书籍, 然而那些无数次重复和作用微乎其微的备课占据了这些宝贵的时间, 使他们不得疲于奔疲命地去写去应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我想可以这样做: (1) 改变传统的备课模式, 打破以往对教材和教师参考书的搬、抄, 变为电子备课或目录式备课。这样做既可以节约时间, 又可以借鉴教育同行业中比较有成就的经验和做法。 (2) 简化备课内容, 做到详略得当中、难点突出。以往备课的弊端之一就是以量取胜, 认为只要写的字数多, 篇幅长的就是好, 殊不知这是大多数老师为了应付检查才不得不这样做, 含金量高的东西并不多, 而真正有用的东西几句话就可以概括完成。既然这样, 我们完全可以简化备课内容, 只要详略得当、突出重、难点就行。

二、改变传统的作业批改做法, 对作业批改次数和要求不做死的规定

以前曾经和别的学校的教师就作业的有关情况进行过交流, 埋怨现在学生作业太多, 批改量过大, 并对作业在学生实际学习中所起的作用提出质疑。谁知他听到我的抱怨以后简单地说了一句:“我一学期作业只批改过两次。”我忙问:“你这样做学校能行吗?”他说:“这就是学校规定的。”我很怀疑教学质量那么好的学校, 对学生作业的要求和教师的批改竟是这样规定的。那么他在课余之际到底在干什么呢?他说, 到图书馆、上网查查资料等。他们的这些做法和要求与我们这里的做法和要求有天壤之别。因为不管走进我们学校的那一个办公室, 首先映入眼帘就是一沓沓学生的作业本, 看到的情况绝大多数是老师们在批改作业。之所以这样, 不仅是因为担心教学质量的问题, 上边也有硬性指标, 每年要检查的。如果谁的作业没有批改或者批改数量少, 会影响到年终考核, 所以不得不这样做。其实私下当中, 教师们对作业的有关情况亦颇有微词, 一个是作业批改量太大, 另外一个就是对作业的作用有质疑。因为作业太多, 批改的话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所以有些老师就没有撕学生同步练上的答案, 学生只要抄上的答案, 老师打上对钩就行。这样批改作业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这种情况, 我也有同感。那么如何去改变这种情况?第一, 现在同步练上把作业简单分为两种, 即主观和客观题, 对客观题没有必要批改, 教师抽时间讲解一下就行, 重点批改主观题。第二, 我认为没有必要每一课的作业都批改, 因为个别教师在上课期间, 有的时候已经将有关的题间接讲解完了, 面对这种情况, 再批改的话其实已经没有多大意义。第三就是分组交作业, 每次可以收20%的作业批改, 将作业中有代表性的错题集中讲解, 解决大家存在的普遍性的问题。以上三种做法虽说内容各异, 但反映的实际问题只有一个, 就是节省了时间, 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和教学质量。

三、对传统的听课方式进行改革

让教师在适当的时间参加一些听课, 的确可以起到相互借鉴相互补充的作用, 但是如果就听课的数量等一些做出硬性规定, 其实际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一种情况是受听课区域范围的限制。常在一个学校内部听课, 时间长了, 其他教师的讲课风格, 早已经印在大脑当中没有新意, 从而缺少吸引力, 老师们的听课, 也就变成了应付差事。另一种情况就是如果对听课数量做出太多的规定, 教师的听课就变成了为了完成任务而听课, 从而没有任何实际意义。那么如何解决上述情况?第一, 拓宽交流区域, 实施引进来战略。即和兄弟学校搞好关系, 邀请他们学校的教学能手和教学骨干到我校交流。交流的内容不作限制, 既可以是教学内容, 也可以是教学方法, 也可以是心得体会, 也可以是管理经验, 当然有条件的话也可以邀请有关教育专家到学校讲座, 就目前的教育发展趋势和教学改革和与大家进行相互交流, 这样的话效果更好。第二, 坚持以质量为标准, 尽量不要规定听课数量。听课的最终目的, 就是对听课的双方有所启发, 有所促进。那么, 我认为, 对老师有很大借鉴作用的课可以多听, 没有作用的话少听。

培训缺陷 篇5

本附件列举了部分严重缺陷情况,但并未包含该类缺陷的全部,可根据需要增加其它的缺陷。人员

-高风险产品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或生产管理负责人无药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学历(或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或执业药师资格),且对其负责的工作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厂房

-无空气过滤系统以消除生产或包装时容易产生的空气污染。虫害严重。设备

-用于高风险产品的复杂生产操作用设备未经确认符合要求,且有证据表明存在故障。

生产管理

-无书面的生产处方。

-生产处方或生产批记录显示有明显的偏差或重大的计算错误。伪造或篡改检验结果/伪造检验报告。记录

-伪造或篡改记录。稳定性

-无确定产品效期的数据。

-伪造或篡改稳定性考察数据/伪造检验报告。无菌产品

-关键灭菌程序未经验证。

-注射用水(WFI)系统未经验证,有证据表明存在微生物/内毒素超标的情况。无菌灌装产品在灌装期间无环境控制/未监控微生物。附件2 主要缺陷举例

本附件列举了部分主要缺陷情况,但并未包含该类缺陷的全部,可根据需要增加其它的缺陷。

人员

-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或生产管理负责人无药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学历(或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或执业药师资格),且对其负责的工作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质量管理部门与生产部门人员不足,导致差错率高。

-与生产、质量管理有关的人员培训不足,导致发生相关的GMP偏差。

-健康要求内容不完整。厂房

-存在可能导致局部或偶发交叉污染的通风系统故障。

-未对如空气过滤器的更换、压差监控进行维护/定期确认。空调净化系统和纯化水系统未经确认符合要求。

-未根据需要控制或监测温湿度(如未按标示的要求贮存)。

-与生产区或产品暴露的设备直接相邻或位于其上方的墙面/天棚有损坏(破洞、裂缝或油漆剥落)。

-因管道或固定设备造成有无法清洁的表面,或有灰尘直接位于产品或生产设备的上方。

-表面外层涂料(地面、墙面和天棚)无法进行有效清洁。

-有证据表明生产区域内未密封的孔洞表面存在污染(长霉、霉斑、来自以往生产的粉尘等)。

-生产区域空间太小,可能导致混淆。

-未经授权的人员可进入物理和电子分隔的待验区域/物理分隔的待验区域无良好标志,且/或未按规程使用。

-原辅料取样无独立区域/没有足够的预防措施以防止原辅料取样中的污染或交叉污染。

-厂房虽然洁净,但缺少书面的卫生清洁规程。

-无微生物/环境监控的标准操作规程(SOP),易受污染的非无菌产品生产区未设纠偏限度。设备

-设备未在规定的标准范围内运行。

-用于复杂生产工艺的设备未经确认符合要求。未对存放的设备采取防止污染的措施。

-设备不适用于生产:表面多孔且无法清洁/材质有颗粒物脱落。

-有证据表明产品已被设备上的异物(如润滑油、机油、铁锈和颗粒)污染。未维护或运行纯化水(PW)系统以提供质量合格的生产用水。复杂的生产工艺未经验证。

-复杂生产工艺的验证研究/报告内容不完整(缺少评估/批准)。生产中的偏差无书面记录,且未经质量管理部门批准。未定期检查测量器具/无检查记录。

-生产操作间和中间物料缺少适当的标识,易造成混淆。未按SOP由有资质的人员对原辅料进行配料。

-生产处方不完整,或在生产操作过程中显示出生产处方不准确。生产/包装批文件的内容不准确/不完整。

-尽管有文件记录,但未经质量管理部门批准即合并批号/SOP未涵盖此内容。无权进入生产区域。

-无物料取样、检查和检验的SOP或相关SOP未经批准。偏差和勉强符合要求的情况未按照SOP正常调查并做书面记录。未经质量管理部门事先批准即进行重新加工/返工操作。无药品召回规程,且发货操作的方式无法实施完全召回(无发货记录或未保存记录)。

-隔离和处理方式不当,会导致召回的产品、退货重新发货销售。生产用水的质量不符合要求。

-企业接收物料后未在工厂内做鉴别试验/未对每个容器中的原料药,或4

经第三方处理或再包装后的原料药做鉴别试验。质量标准内容不完整。

-质量标准未经质量管理部门批准。运输和贮存条件无SOP规定。未对包装材料进行检验。

-质量标准未经质量管理部门批准。

-包装/贴签生产企业接收物料后,未在工厂做鉴别试验。检验项目不全。无持续稳定性考察计划。

-生产(处方)/包装材料的变更未做稳定性考察。生产/灌装操作的房间洁净度等级不正确。

-采用无菌工艺生产的区域对D级洁净区域呈负压,D级洁净区域对非洁净区呈负压。

-房间洁净度等级测试的采样点不够/采样方法不正确。

-采用无菌工艺灌装的产品在无菌灌装时,环境控制/微生物监控不充分。纯化水与注射用水系统的维护不当。

改造和出现超标趋势后,未进行适当的再验证。-纯化水与注射用水系统在维护、-人员培训不当。

-洁净区、无菌区的更衣方式不当。培养基灌装规程不正确。培养基灌装的结果判定错误。未使用纯化水作为注射用水系统和纯蒸气发生器的源水。

-附件3 一般缺陷举例

本附件列举了部分一般缺陷情况,但并未包含该类缺陷的全部,可根据需要增加其它的缺陷。厂房

-人员可通过生产与包装区域的门直达室外。生产区内从事与生产无关的活动。

-休息、更衣、洗手和盥洗设施设置不当。设备

-设备与墙面的间距太小而无法清洁。使用临时性的方法和装置进行维修。

-有缺陷或不用的设备未移出或未贴上适当的标识。清洁或健康卫生规程未有效实施。生产管理

-原辅料与产品处理的SOP内容不完整。对接收物料的检查不完全。质量管理

-召回规程内容不完整。原辅料检验

-用于符合性检验的原辅料,未经质量管理部门批准即用于生产。检验项目不全。记录和凭证的保存时间不够。贮存条件不正确。稳定性

培训缺陷 篇6

1 减少防范措施

1.1 护理部组织全院护士大会

护理部每半年组织一次全院护士大会, 分批参加, 并记录学习档案。向大家讲解护理缺陷发生的实例, 并分类归纳总结发生的原因、造成的后果、补救防范措施。并鼓励大家护理缺陷积极上报, 减少了家丑不可外扬的想法, 做到以一儆百, 避免发生同样的错误。并起到了警示作用。

1.2 每月组织护士长学习讨论护理缺陷

每月护士长会议内容包括护理缺陷的学习和讨论。各科护士长把自己科室的护理缺陷通报大家, 大家积极讨论发生的原因、造成的后果及补救防范措施。

1.3 每月科内护士会议学习讨论护理缺陷

每月护士长传达护理部会议, 同时组织学习全院及本科室发生的护理缺陷。就本科发生的护理缺陷, 由当事人发言分析发生的原因、造成的后果、怎样防止发生。然后, 大家各抒己见发表每一个人的意见, 积极参与, 对大家起到了警示作用。最后, 由护士长总结发言, 使大家更深刻的认识所发生的护理缺陷, 减少了与己无关的想法。

1.4 充分发挥护理缺陷登记本的作用

护理缺陷登记本固定于护士站, 人人皆知。记录内容为所发生的护理缺陷经过, 造成的后果, 经验教训及护士会议个人发言及改进预防措施。

1.5 不间断学习护理缺陷登记

对新职工及实习学生要求认真学习, 不间断的学习, 真正认识到宝贵的经验教训, 提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效果评价

2.1 自觉学习卫生法规, 加强道德修养

护理人员自觉、认真地学习有关卫生法规, 在护理实践中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同时, 要加强道德修养, 自觉以《医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 用真诚善良之心尊重、同情、理解、关爱病人, 以此建立良好、和谐的护患感情, 是防止和减少护患纠纷的基础保证。

2.2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确保质量安全

医疗行业所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是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准则, 更是保证医疗、护理安全, 确保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 护理人员应认真学习和掌握有关制度的内容, 自觉严格地执行医院的各项制度, 照章办事。

2.3 转变服务理念, 增强超前服务意识

护理人员更新了观念, 转变了服务理念, 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服务工作主动超前, 善于发现和总结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说明解释等服务性工作主动超前增加了病人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诚信度, 避免病人及家属的疑虑和误解, 为防范护患纠纷奠定良好的基础。

2.4 规范了护理文书的书写

护理文书是防范护患纠纷的法律依据, 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以严谨的态度, 客观、及时、真实准确、认真详细地记录, 使书写的护理文书成为科学规范、系统严密、全面完整、保存完好的护理资料, 为医疗事故举证提供重要依据。

2.5 认真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

护理操作规程是广大医务工作者经过实践, 不断充实、修改、完善而逐渐形成的, 其每一项都有其可行性、必行性和科学性。严格按程序完成每一项护理操作, 大大减少了护理缺陷的发生。

2.6 严谨了语言行为, 保持了和谐关系

护理人员在与病人及家属的交往中谨言慎行。做到了语言行为讲原则;语言行为要讲感情;语言行为要讲场合;掌握与病人沟通的技巧, 提高语言的艺术性。

3 体会

自从认真学习护理缺陷后, 最低限度的降低了护理缺陷的发生。提高了护士工作的热情, 促进了医患关系。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赢得了较好的声誉。

参考文献

[1]舒玉军, 谢家兴.不同职称护士发生护理缺陷的原因分析与防范[J].中国护理管理, 2006 (6) .

培训缺陷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06年10月1日至2010年9月30日, 就诊于盘锦市两县两区乡级以上医院的孕满28周至产后7d的围产儿 (包括活产、死胎、死产和7d内死亡) 均为调查对象, 监测点37个, 各监测点填写基础调查表, 由两县两区妇幼保健站负责人员, 汇总填写3种报表, 即《辽宁省出生缺陷报告卡》、《围产儿季报表》、《出生缺陷监测质量调查表》。

1.2 监测方法

两县两区乡级以上医院为市级监测医院。各监测医院的产科、B超室、儿科设有出生缺陷登记薄, 并进行详细的记录。产科负责出生缺陷报表的医师, 每月进行1次检查, 主要查阅产科、B超室、儿科的门诊病历和出院记录等, 并将检查结果按照《中国出生缺陷监测工作手册》规定的诊断标准, 填入《辽宁省出生缺陷报告卡》。

1.3 质控方法

各乡级以上医院填表人每月进行1次自查, 各县区妇幼保健站对所管辖区域内的监测医院每半年进行1次出生缺陷工作质量检查, 市保健站每年对全市的监测医院进行1次出生缺陷工作质量检查, 省妇幼保健院每年抽1/10的监测点进行出生缺陷工作质量检查。要求:围产儿出生漏报率<1%;23类出生缺陷漏报率<1%;表 (卡) 完整率100%;项目填写错误率<1%。

2 结果

(1) 盘锦市2006年至2010年出生缺陷发生率见表1。采取规范管理后, 从2006年至2009年出生缺陷呈缓慢上升趋势, 2010年略有下降。

(2) 盘锦市2006年至2010年出生缺陷种类构成比及发生专率见表2。2008年神经管畸形的发生率比2006年下降8.5%, 2010年先天性脑积水的发生率比2007年上升6.02%, 2010年的唇腭裂发生率比2007年下降了1.94%。2006年至2010年的唇腭裂发生率始终居首位。

(3) 母亲年龄、围产儿城乡及性别与出生缺陷发生的关系见表3。表3显示孕母年龄<20岁组与30~岁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 25岁组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小于其它组 (P<0.01) , >35岁组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它组 (P<0.01) , 最佳生育年龄为25~35岁。

2.4 出生缺陷相关因素

(1) 5年内围产儿总数为48652例, 其中出生缺陷儿329例, 男性167例, 发生率6.54‰, 女性157例, 发生率6.79‰, 女性出生缺陷发生率大于男性。

(2) 围产儿孕母居住在农村25572例, 出生缺陷172例, 发生率6.72‰, 居住在城镇23080例, 出生缺陷157例, 发生率6.80‰, 在围产儿城乡区别方面, 城镇高于农村。

(3) 母亲年龄区别方面25~岁组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小于其它组 (P<0.01) , ≥35岁组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年龄<35岁组 (P<0.01) 。

2.5 影响出生缺陷的因素

(1) 监测网络不健全, 监测结果不能全面评价我市出生缺陷发生情况: (1) 功能性与内脏性出生缺陷几乎诊断不出来; (2) 监测的样本量只能反映市级出生缺陷发生情况。

(2) 超声产前诊断质量低下, 大型体表畸形未能得到及时诊断与干预:我市大型体表畸形产前诊断率只有6.06%, 先天性心脏病的监测发生率仅有2/万。

(3) 产前诊断率低, 产前筛查与诊断体系尚未完善。

(4) 群众优生优育知识匮乏, 目前群众对优生优育虽有较高的需求, 但缺乏相应的知识, 甚至存在较多误区。由于婚检工作改为自愿, 使孕妇孕前口服小剂量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 孕前注射风疹病毒疫苗等预防母婴垂直传播等出生缺陷一级预防措施的路径丢失, 这也是出生缺陷干预工作目前出现的新问题。

3 讨论

(1) 本调查研究48652例围产儿出生缺陷总检出率67.16/万, 并逐年增高, 而2010年检出率66.47/万, 低于2007、2008、2009年的检出率。

(2) 329例出生缺陷中前4种疾病排序依次是唇腭裂、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管畸形、先天性脑积水。单发缺陷占73.86%, 多发缺陷占26.13%, 最高缺陷达3个, 涉及病种43种, 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3) 对出生缺陷相关分析发现, 出生缺陷与孕母年龄关系显著, 年龄<25岁、>35岁生育发生出生缺陷儿的风险比25~岁、30~岁大, 所以有必要提倡最佳年龄生育。出生缺陷女性多于男性, 缺陷差异显著。农村与城镇比差异性不大。可能存在以下原因:城镇外来人口增多, 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有关。

3.4 干预措施

(1) 强化政府对出生缺陷干预工作的领导, 设立出生缺陷干预专项经费, 将其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 强化其政府责任应在财政预算中设立出生缺陷干预工作专项经费, 以加强出生缺陷监测的三级预防工作。

(2) 加强婚前、孕前保健, 婚检人数的下降给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带来压力, 要加大宣传力度, 开办新婚学校, 号召孕前、孕早期妇女口服叶酸, 预防神经管畸形。教育准备生育妇女禁烟禁酒,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上一篇:高等医学下一篇:颅脑恶性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