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陷应对

2024-09-21

缺陷应对(精选12篇)

缺陷应对 篇1

1 动物检疫的重要性

动物检疫是指为了预防、 控制动物疫病, 防止动物疫病的传播, 保护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 由法定的机构和人员, 依照法定的检疫项目和方法, 对动物、动物产品进行检查、定性处理的一项带有强制性的技术行政措施。本文的动物检疫是指中国境内的动物检疫。

动物检疫工作在畜牧兽医工作中是一项十分重要的项目, 在国民经济生产中特别是畜牧业生产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为畜牧业的健康发展起保驾护航的作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2007 年版本) 中第五章专门对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检疫作出了法律规定, 说明国家对此项工作非常重视。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特别是基础设施的大力建设, 我国的高速公路网四通八达, 给人们的出行和物质交流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却给动物检疫工作带来了非常不利的一面。 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检疫主要通过切断传播途径来防止动物疫病的传播, 目前我国的养殖模式和国情却非常不利于检疫工作的开展, 很多时候检疫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前几年高致病性蓝耳病和口蹄疫病在中国部分地区的蔓延就是很好的证明。

2影响动物检疫工作发挥作用的因素

2.1 我国目前的养殖模式不利于检疫工作的开展

中小养殖户和散养户占很大的比例, 大型养殖场在近一两年才开始兴起, 但也主要分布在中东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 中小养殖户和散养户数量多、分散、不便于管理, 且业主的法律意识淡薄, 养殖观念落后, 对于开展产地检疫工作非常困难。 因为产地检疫的地点是在动物生产地, 要求到村、到户、到场, 可以想象一下是多么的困难。

2.2 现行的检疫体制不合理

按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是动物检疫的法定机构, 一般都是各县的动物卫生监督所, 但各县的动物卫生监督所人员有限, 就把此项工作委托给各乡镇的基层畜牧兽医站。基层畜牧兽医站是被委托单位, 执法权限很小, 不是法定的机构, 没有法定的职责, 责任心不强。而且基层畜牧兽医站一般只有2~5 名工作人员, 有些甚至只有1 名工作人员, 同时还担负着动物防疫、畜牧生产发展、饲草饲料监管等其他工作, 执法权力有限, 专业知识有限, 要想把检疫工作搞好也很难。

2.3 动物检疫手段落后

在产地检疫过程中, 现在一般是要求查看免疫档案、免疫标识、临床健康检查、动物的来源, 只要是在免疫期内、标识合格、临床健康、动物来源合乎规定就可出具产地检疫合格证明。在现实工作中会出现两个难点: 一是待检动物虽然在免疫期内, 但是否具有坚强的免疫力不能检查出来; 二是动物疫病潜伏期不能检查出来, 有些动物虽然临床看似健康, 却是带毒的。出现这两个难点的原因就是检疫手段落后, 现在的动物产地检疫完全是靠检疫人员火眼金睛、临床经验, 能把所有的有病的动物和带毒的动物检查出来吗, 不可能。

在屠宰检疫过程中, 要求宰前、宰中、宰后进行同步检疫, 在一些大型的屠宰场会配备相应检疫所需的设备设施和检疫室, 相对来说检疫起的作用会大一点。在一些小的屠宰场, 基本是不会配备检疫的设施设备的, 有些配备了也是摆设, 根本没有检疫人员。现在世界科技如此发达, 国家对肉食品安全如此重视, 却没有与之相符的现代化检疫手段, 没有先进的技术支撑, 动物检疫怎么能够发挥作用啊!

2.4 道路运输检疫形同虚设

现在我国的交通很发达, 高速公路到处都是, 运输动物及动物产品可以说是畅通无阻, 各省设置的公路检疫点数量有限, 一般设在非常重要的交通要道上, 不能对过境或到达的所有动物进行检查。 公路检查点没有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 全凭工作人员的眼睛看。没有留置观察的圈舍, 如果工作人员发现有疑似发病的动物, 不知道该把疑似动物安置在什么地方, 只有留在车内, 时间长了, 动物受不了, 可能发生死亡, 货主也吵闹不停, 最后只有放行。 甚至极少一部分检查点沦落为“收钱点”, 只要货主交了检疫费或消毒费, 不管运输的动物有无问题就放行。

2.5 部分检疫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专业知识缺乏、工作积极性不高

目前, 我国的检疫工作是要收费的, 各个地方畜牧主管部门就给下辖的基层畜牧兽医站、检疫申报点下达收费任务。为了完成收费任务, 工作人员以收费为主, 检疫放在次要位置, 只要货主交钱就出具检疫证明, 在货主眼中检疫就是收钱, 形象很差。各个基层畜牧兽医站的工作人员, 有些事畜牧专业的, 有些事接班的, 对检疫知识很匮乏, 专业性不强, 怎么能搞好检疫工作。检疫工作特别是产地检疫工作, 要到场、到村、到户检疫, 是需要工作经费的, 比如车费、误餐费等, 但是很多地方是没有工作经费, 有些地方是在收取的检疫费中返给, 造成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 不愿到现场开展检疫工作。

2.6 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不够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第九章的第七十六条、七十八条、七十九条等都规定了对违反《动物防疫法》中检疫方面规定的处罚措施, 大多都是以罚款为主且数目较大。 按照行政处罚法, 较大数额罚款都要采用一般程序, 而不能采用简易程序, 一般程序比较繁琐且基层兽医站是被委托执法, 不能执行一般程序,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人员又有限。 这就造成如果发现有违法行为, 基层的执法人员都不愿执行较大额度的罚款, 一般是小额罚款, 教育为主, 警告违法者不要再犯。但是罚款几十元钱根本起不到震慑作用, 就会出现经常处罚, 违法行为却不断, 造成工作人员精力浪费, 效果不好, 降低了检疫执法的威信, 相对人不会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以笔者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 以上六方面的的缺陷造成动物检疫工作在动物疫病的防控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没有把动物疫病阻截住, 进而引起动物疫病的蔓延, 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损失, 让人心痛, 也让养殖户十分伤心, 多年积累的财富一场大疫病就给毁了, 对人们的肉食品安全也产生很大的威胁。

3对策建议

要充分发挥动物检疫工作的作用, 提高效率, 应该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

3.1 养殖模式的改变

虽然国家近几年有一些资金用于规模养殖户的建设, 但我觉得现行的扶植的方式有问题。 一是部分真正搞养殖业的业主并没有得到项目资金, 即使得到了也很少, 而一些不是真正搞养殖业的人利用各种关系和采用各种方法把大量的项目资金套取走了。二是项目建设缺乏连续性和完整性, 一些项目资金用于修建圈舍, 圈舍修起来了, 牲畜养起来了, 污染问题也来了, 却没有配套的资金修建污物处理设施, 引起项目建设的负效应。

国家项目资金应该给予真正想发展养殖业的人, 且对一个养殖项目的扶植要从头到尾规划好, 建设好, 不要建设一半留一半。 同时应加强项目建设资金的审计和项目的验收工作。 通过国家政策和资金的引导尽快让我国的养殖模式由散养户过度到规模户, 减少动物检疫工作的难度。

3.2 健全动物检疫体制, 配备足够的检疫人员

动物检疫工作大多数在最基层, 而基层的畜牧兽医站却不是法定的检疫机构。 我觉得应该把基层畜牧兽医站纳入法定的动物检疫机构, 有法定的独立执法权限, 当然这个不是绝对的独立执法权限, 是在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领导下的执法主体。 有了法律赋予的执法权力, 就有法定的责任, 增强了基层畜牧兽医站的责任心。同时每一个基层畜牧兽医站应根据管辖的地理范围大小和畜禽的养殖量配备足够数量的官方兽医, 官方兽医要做到业务知识精, 工作积极认真负责, 才能把基层检疫工作做好。

3.3 提高动物检疫手段和方法

现在基本每个县的动物疫病控制中心都有实验室, 但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却没任何实验室检验检疫设备, 更不说每个基层畜牧兽医站。 我觉得国家应加强这方面的建设, 做到对活畜禽通过抽取少量的血液很短时间内就能判定有无重大动物疫病, 对于屠宰阶段能够采取各种理化手段及时判定是否合格, 做到新的科学技术与原来的技术要求有机结合起来, 而不是完全依靠检疫人员的经验和技术。

3.4 加强公路运输检查的力量

首先应适当增加公路运输检疫点的数量, 在比较重要的出入要道都设置检疫点, 且配备足够的检疫人员。可能有人会认为这会增加财政负担, 但我觉得比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引起的社会财产的损失还是划得来。 其次, 公路检疫点应具备各种检疫设施设备和留置观察圈, 能够快速地检查出有无重大动物疫情, 对待检查动物能够提供降温保暖的措施。 对可疑的动物能够提供适宜的留置观察圈, 以便于进一步确诊是否有重大动物疫病, 有利于后一步采取措施。

3.5 加强检疫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和业务技术的培训, 拨付足额工作经费

每年应对检疫人员进行一次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 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 做到与时俱进, 对违反工作纪律的人员进行惩处教育, 不断提高检疫人员的素质, 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执法形象。 对各级检疫机构应拨付足额的工作经费, 不能让一线的检疫人员受苦受累还要自己掏腰包付车费、误餐费等, 给检疫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提高积极性, 毫无顾虑地去工作。

3.6 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

对违法行为的惩罚的主要权力在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 关键在于执法人员要严格执法, 有法必依, 不怕困难。 基层检疫人员发现较重大的违法行为要立即报告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 卫生监督机构要马上派人查看处理情况, 不要有官僚主义, 不要怕麻烦, 根据违法行为的情节轻重,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等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 增大违法行为人的违法成本, 让其以后不敢再触犯, 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以上是个人的一些工作经验之谈, 不尽全面, 也是个人的一些建议, 只要把检疫工作看成重点, 执行起来并不难。 各级机构为检疫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 每个检疫工作执法人员都严格执法, 检疫工作在整个动物防疫工作中就会发挥非常好的作用, 就能阻断动物疫病的传播, 减少动物疫病的发生, 不再让养殖户伤心, 为广大人民的食品安全作出贡献。

缺陷应对 篇2

①保证图纸设计的详尽。土建施工的重要依据就是土建图纸,设计人员在绘制结构图纸时,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详细绘制,选择标准的图集,注重土建物相对重要的地方。完成图纸的初步绘制之后,设计人员应该严格审查图纸,保证图纸的详细与准确,从而减少土建错误情况的出现,加快土建施工的进度,提高工程整体质量。

②保证基础选型的科学。对于土建基础选型而言,其是土建后续施工的主要方向及大标准,只有保证基础选型的合理性及科学性,才能提高土建物的质量和安全。因此设计人员在基础选型过程中,要做到统筹兼顾,对当地的季节风雪、地质岩层活动、气候条件、地理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便后续施工的顺利开展。

③合理设计地下室外墙。在设计地下室外墙时,应该实地勘察土质,综合分析多个方面的因素,保证墙体长度与厚度设计的准确性;同时对墙体混凝土强度进行设计时,必须要加强墙体施工管理,按照适度和适量的原则,不宜过小或过大,否则会出现坍塌和崩裂的事故。

④提高浇混凝土楼板质量。为了有效解决浇混凝土楼板质量问题,需要与生产供给商厂家进行协商,让其提高供给混凝土的质量,但由于供给商提供的混凝土是在运输中凝固而出现问题,并不是自身产品质量问题,因而这种方式缺乏一定的可行性[4]。除此之外,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鼓励施工人员适当调和水和石灰的比例,使其与规定标准相符,以此达到施工材料要求。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土建结构设计作为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设计图纸模糊、土建基础选型不科学、地下室外墙安全隐患、浇混凝土楼板质量问题等,严重影响土建物的质量和安全。针对这种情况,在设计工作中必须要从具体情况出发,认真考虑地质、地貌、地形和气候等因素,设计出详尽合理的方案图纸,严格遵守设计标准,保证基础选型的科学,合理设计地下室外墙,提高浇混凝土楼板质量,从而有效解决土建结构设计缺陷,提高工程整体质量和结构设计水准,实现土建行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光.试析土建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及针对性措施[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9:67.

[2]袁关翔.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J].江西建材,2015,01:43.

[3]何昌涛.土建结构设计中的缺陷与应对策略[J].科技与企业,2015,05:154.

缺陷应对 篇3

关键词:疲劳折断短托辊耳板长托辊钢丝板网干式排渣机

1 概述

分别于1999年12月份和2000年4月份分别投产运行的三河发电公司一期工程2×350MW机组强制循环锅炉所配置的两套干式除渣系统,是全国第一家从意大利MAGALDI公司引进的成套除渣设备,它彻底颠覆了国内炉底唯一湿式除渣方式,是一套成功运行的节能环保除渣设备。

其工艺流程是把锅炉底部灰渣和省煤器飞灰输送到渣仓,并根据需要将灰渣卸到灰外运皮带机或卡车上。意大利MAGALDI公司设计制造的炉底灰渣冷却、取送装置即MAC(MAGALDI ASH COOLER),采用无水方式进行灰渣处理,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包括炉底灰渣的取、送、冷却及粉碎;第二部分包括粉碎后炉渣的再冷却、输送直至渣仓的储存;第三部分包括渣仓的最终卸出和外运。

这里关键的问题是介绍第一部分,即炉底灰渣的取、送、冷却及粉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设备是风冷排渣机。基本部件为一条闭合金属输送带,它由不锈钢丝网制成,金属丝网上覆盖相互搭接的不锈钢板,钢丝带边缘有适当高度的侧壁,整个输送带放置在支撑托辊上。由于输送带采用独特的板网设计,具有抗高温机械性能和承受大块炉渣撞击而产生的冲击载荷能力,适用于干、热炉渣输送的恶劣运行条件。排渣机装置的输送带通过摩擦传动方式带动。尾部从动轮配有一套气动自动张紧装置,以补偿在运行中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输送带长度的变化。钢丝网所覆盖的钢板能在各个方向自由膨胀而不受抑制及扭曲。输送带被完全包罩在一密封壳体中,以防外界风无控制的漏入,也防止灰渣向周围环境撒落和散发热量。在壳体两侧装有特殊的进风门,可有效的控制进入自然风而冷却炉渣,同时使钢带温度保持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壳体侧面还装有检查窗,可对壳体内随时检查。在壳体底部装设一条配有气动自动张紧装置的刮板式自动式清扫链,以回收从钢带上落下的少量细灰,并将其输送到主钢带的出口处。渣斗连接在锅炉出渣口与风冷排渣机之间。渣斗用碳钢板制作,内壁衬有耐火材料,能够保证锅炉满负荷时贮存11.5h的灰渣量。炉底渣斗底部的液压关断门是由较厚的特殊铸钢材料制成,在锅炉正常运行工况下,此门打开;当排渣机等设备需要检修时可关闭此门,不需停炉就可对设备进行检修。从锅炉炉膛出渣口落下的热灰渣经渣斗落在输送带上,被排渣机送至一次碎渣机,经初步粉碎后经过缓冲罐落进二次碎渣机。在炉底渣输送过程中,主钢带本身由于设计上存在的不足,导致主钢带耳板经常损坏,严重影响主钢带运行,下面就这一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

2 主钢带存在的主要问题

如图1所示,主钢带耳板损坏脱落之后,露出板状钢丝网,而板状钢丝网抵抗弯折变形的能力较弱,当再次通过支撑托辊时,板状钢丝网将产生较大变形甚至损坏;

如图2所示,主钢带工作段开始爬升段两侧各有6个压托辊压在耳板之上,此处的压托辊对耳板的作用力最大,耳板根部的交变应力也最大,通过每个压托辊受大的损伤也最大;主钢带回程段在下降段与水平段交界段两侧各有6个压托辊通过钢丝板网反向压在耳板上,此处的压托辊对耳板的作用力仅次于爬升段压托辊对耳板的作用力,耳板根部的交变应力也较大,通过每个压托辊受大的损伤也较大。

如图3所示,通过固定在干式排渣机箱体上的左右托辊支撑耳板而间接撑托主钢带回程段,此时的耳板相当于悬臂梁,同时托辊又由于主钢带经常左右跑偏而移动在耳板上的位置,即作用在耳板根部的力矩在反复变化,耳板根部始终承受交变支撑应力的作用。

3 主钢带耳板损坏原因分析

设计上存在不足:耳板设计成为悬臂结构,当支撑托辊支撑耳板时,耳板根部反复承受交变应力,长时间作用之后,耳板根部疲劳断裂损坏;耳板设计过于单薄,厚度只有4毫米,在受到支撑托辊作用时变形较大,耳板根部承受较大的变形应力。

主钢带回程段有68对支撑托辊,耳板在经历这些支撑托辊时,大范围频繁承受变应力作用。

主钢带开始爬升段两侧各有6个压托辊压在耳板之上,由于此处主钢带拉力最大,主钢带垂直向上的作用力也最大,因此,6个压托辊对耳板的压力也最大,耳板根部承受变形应力也最大,收到的损伤也最严重。

主钢带回程段在下降段与水平段交界处两侧各有6个压托辊通过钢丝板网反向压在耳板上,此处主钢带同样具有较大的拉力,其拉力仅次于爬升段,耳板在此处承受较大的反向作用力,变形应力较大,受到的损伤也较严重。

运行中主钢带经常发生跑偏现象,使偏里侧的支撑托辊或压托辊远离主钢带中心线,同时远离耳板根部,使耳板根部承受的变形应力增大,加剧耳板根部损伤的程度。

主钢带在运行期间,周而复始地承受着较大温差的变化,在炉底渣斗下部承受着八百度左右的热炉渣加热作用而加速升温,当远离渣斗时,在干式排渣机外壳各个进风口进入的冷风作用下又不断快速降温,长时间作用的结果使主钢带和耳板金属不断老化,强度不断降低,耳板抵抗弯矩作用的能力下降。

综观上述几点得出结论:耳板根部损伤的主要原因是主钢带运行一周的过程中,不断承受正反两个方向的交变支撑力的作用,同时承受着温度变化所带来的额外热应力变化,在长期交变应力的作用下,金属疲劳损伤直至折断。

4 防止主钢带耳板损伤的改进措施

针对目前主钢带回程段支撑托辊对耳板造成的疲劳损伤,其改进措施是:取消主钢带回程悬臂支撑托辊,如图3所示的短托辊,此托辊直径150毫米,托辊长度80毫米,托辊与托辊间距400毫米;改成左右贯通的长托辊之后,如图4和图5所示的支撑托辊,该托辊长度800毫米,直径260毫米,支撑轴直径45毫米,继续使用原有支撑轴承座,且间隔使用,轴与轴之间的间距由原来的400毫米增加至800毫米。

将耳板厚度增加1.5倍,即由原来的4毫米增加至10毫米。

改进措施的优点:

采用如图4和图5所示的左右贯通长托辊之后,其主钢带回程段的支撑将不再使用短托辊通过支撑耳板而支撑主钢带,而是使用左右贯通长托辊直接支撑在主钢带本体之上,而主钢带本体是坚固耐用的,从而避免回程短托辊对耳板造成的疲劳损伤。

回程段采用长托辊直接支撑主钢带之后,由于作用范围增大,左右与挡灰板的距离增加,当主钢带发生跑偏现象时,长托辊不会发生与挡灰板刮蹭问题。

回程段采用长托辊直接支撑主钢带之后,可以取消主钢带左右两侧各68个短托辊,当主钢带回转一周时,其两侧耳板各锐减68次支撑应力发生,虽然此应力较小,但由于发生次数较大,对耳板根部产生的疲劳损伤依然较大。主钢带开始爬升段两侧的6个压托辊和主钢带回程段在下降段与水平段交界处两侧的6个压托辊,虽然压力较大,产生的应力也较大,但由于次数较少,因而对耳板根部产生的疲劳损伤相对较小。

当耳板厚度由4毫米增加至10毫米时,耳板根部应力将减少为原来的五分之二,或者说耳板根部抵抗变形的能力将增加为原来的2.5倍,锅炉负荷未变,炉底渣量未变,主钢带重量未变,由于耳板厚度的增加,耳板根部应力的减小,作用在耳板上的支撑短托辊数量锐减,从而使耳板寿命大大增加,主钢带安全稳定运行的周期将会明显增长。

5 结束语

锅炉干式排渣机主钢带由于存在设计上的缺陷,导致主钢带耳板频繁损坏,主钢带钢丝板网寿命显著缩短,主钢带安全稳定性下降,锅炉机组的运行受到严重影响。为此,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大胆提出了主钢带回程段采用贯通长托辊和耳板厚度增加1.5倍的创新理念,并通过改进前后对比分析,论证了改进的正确性和时效性。此种改进方案的实施,必将有效促进锅炉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也必将为其它兄弟单位锅炉机组干式排渣机主钢带的改进起到良好的示范效应,能够较好地促进电力行业科技进步。

参考文献:

[1]王启杰,杨宇春.干式排渣机在电厂除渣系统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8).

[2]周志辉.干式排渣机故障分析及技术改造[J].吉林电力,2012(05).

[3]刘云.干式排渣机安装技术简介[J].安装,2010(11).

作者简介:

郝剑(1973-),男,1993年参加工作,华北电力大学,从事电厂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工程师。侯可中(1958-),男,河北抚宁人,1991年4月毕业于东北电力学院,目前从事燃料除灰资深主管工作,高级工程师,国华燃料除灰专家,研究方向:燃除科技管理。

道氏理论的缺陷及应对方法 篇4

道氏理论虽然对股市运行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但该理论在实际运用中有不少缺陷应加以完善。

一、道氏理论发出的信号具有滞后性导致实际操作效果降低

由于该理论得出的结论落后于价格变化, 会让投资者错过较佳买卖时机。按道氏理论交易, 可靠性增强了, 但却会让交易者错过近三分之一的行情收益。买入和卖出信号通常发生在指数到达波峰或波谷底之后20%—30%的位置。有学者以美国1942—1946年股市92.2涨到212.5牛市验证, 道氏理论只有当指数到达125.88点时才会发出买入信号, 而指数经峰位下跌至191.04点时才会发出卖出信号。若严格按照道氏理论进行操作, 投资者能够得仅仅65.16点, 稍高于总涨幅的一半。对此, 笔者认为可作如下应对: (1) 降低收益预期, 以保持资金安全。这尤其适合稳健投资者, 因为证券市场是高风险的。美国学者爱德华和迈吉在《技术分析解释》中分析了道琼斯指数从1897—1999年长达103年的变动情况, 若完全按道氏理论发出的信号采取行动, 那么1897年投入市场100美元到1999年变成了362 212.97美元。相比之下选

18—

择买入—持有的投资者即使在29.64点最低点买入, 在最高点11 762.71卖出, 所能获得的也仅是39 685.03, 优势显而易见。 (2) 利用技术指标信号做提行动。笔者通过长期跟踪国内股市, 认为当行情经过长时间下跌后, 技术指标月KDJ的K值低于10后都会成一波行情的底点。这时应买入, 而不必等道氏理论的明确信号。但在下跌来临时还是建议投资者以道氏理论操作, 因为下跌信号不会滞后太多, 且相对收益能增加。 (3) 参照波浪理论的B浪高点。当反弹无法创新高时, 一波行情已结束。道氏理论的信号常迟于B浪高点。二者谁先出现就可作卖出信号操作, 是较好的应对方法。

二、道氏理论仅对长期投者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对中短期却无法操作

该理论虽明确了股价三种运行趋势, 但却不可能指明每种趋势的时间跨度。由于次级趋势包含与主要趋势方向相反的反抽行情, 该理论却对于中、短期趋势根本不给出任何信号。该理论认为, 多头市场平均27个月空头15个月, 与实际差距不小, 尤其是国内股市, 每轮都是“牛短熊长”。就上述情况, 可采取应对的方法有: (1) 以波浪理论的浪形与道氏理论趋势叠加判断。把上升与下跌趋势都利用起来, 坚持大趋势理念不动摇, 争取到1、3、5浪利润。另外, 短线还可把ABC浪拆细做, 这仅限对于市场敏感程度高的激进投资者, 不建议大多数投资者应用。 (2) 设立止损均线, 把20日移动平均线作止损线, 可较好地保留住中短期趋势的利润, 又增加了中短期可操作性。这样主要趋势下做次级趋势兼顾了中短线, 使赢利机动性与灵活性增强。以上2点同步应用能弥补道氏理论的这一短板。

三、指数确认的时间间隔不明确

指数的相互确认是道氏理论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 该理论认为, 只有道琼斯工业指数与运输指数呈现出相同或相近的波动时, 趋势才能被确认, 即同步走强或走弱时才确认是反转的趋势的信号。“双确认”这一原则的准确性在美国股市已被多次验证。我国股市没有运输指数, 本人对国内股市观察, 认为国内的工业指数与地产指数具有同样的作用。由于这两种指数的波动不可能完全同步, 即使它们能够相互确认从而对趋势加以肯定, 这之间也会存在一定的时间间隔。不明确多长时间才具有效性, 是道氏理论的又一缺陷。应对办法是: (1) 选择其中对市场更敏感性的一个指数, 作为卖出参照操作。买入仍按“双确认”来操作。美国是道琼斯工业指数而我国是地产指数, 它们都先于市场见底和见顶。故一波行情是否见顶该指数已提前反映。如地产指数2007年8月3日见到波段高点8 360.41, 而工业指数到10月17日才见到波段高点5 574.05, 相差一个多月。这一个月正是上证指数诱多, 暴跌前的准备。以地产指数作卖出参照, 投资者将安全避开一轮暴跌损失。2009年7月28日与8月6日各自创波段新高6 184.19和2 893.63又出现同样情形。所以不必等到“双确认”而怡误时机。但股指在底点时, 通常两指数时间间隔很短, 一般在3个交易日左右, 且“双确认”时, 上涨幅度也非常小, 买入仍按“双确认”过后来操作, 更安全可靠。 (2) 采取分批建仓与跟强建仓法。当出现两指数见底时间相隔较长时, 市场会比较迷茫。这时投资者可以选择先见底的强势指数, 建少于四分之一的仓。例如, 地产指数先确认见底回升, 就先建仓地产股小仓位, 相反则建仓工业股, 等指数周线“双确认”后仓位再过半。这样, 既回僻了大势风险, 又抓住了强势板块。

四、道氏理论不能指导板块与个股的投资操作

道氏理论是一种用来判断市场基本趋势的工具, 它能通过市场指数的变动告诉投资者, 当前的市场正朝着哪个方向运动, 或是即将改变运动的方向。尽管绝大多数股票运行与股指的运行具有同向性, 但实际各只具体股票的变动与股指变化差异非常大。例如, 我国上指数2007年10月16日达最高点6 124点, 到2013年7月31日跌至1 993点。按2007年点复权计, 伊利股份由36.29元涨到了84.14元, 上海家化由40.90涨到了177.30元。从板块来看, 创业板、IT板块、生物医药板块从2012年12月到2013年7月均走出一波8个月的上涨行情, 而上证指数基本原地不动。投资者的收益最终要落实到板与个股上, 道氏理论对选板块抓个股却无能为力。自从开设中小板和创业板后, 结构性的行情更加复杂, 创业板指数在相当长一段时间走出独立的行情, 不受上证指数趋势的确认与否影响。许多投资者错失宝贵的板块和个股的机会。针对以上情形, 投资者的对策是: (1) 采用多选“二”法, 选强势板块。当主要趋势不明朗或处在弱势市场中, 如果出现了多个热点板块走强, 就可以断定有结构性行情, 这时就可以选择其中最强的两个板块。例如, 2012年12月以来出现了新兴产业, 如新一代信息技术、智慧城市、医药、文化传媒、新能源等板块纷纷走强, 若投资者用此法选板块, 收益便有保证。此法实际是道氏理论的趋势精神在板块上的细化反映与阶段性反映。创业板基本包含了新兴产业, 走强是理所当然的。 (2) 采用“三交叉”法, 选个股。也就是在指数、板块、政策三项重叠中选择个股范围。也可称为“一二三”选股法。一是指数走势最强的为创业板指数, 而不是上证指数、深圳指数、沪深30指数或中小板指数, 故选择创业板的个股。二是在走强板块中选最强的两个, 比如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慧城市。三是受政策扶持或鼓励超过3个月以上的甚至可达3年的, 以上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慧城市板块都符合。那么, 在两个板块中选刚刚启动的或启动不久的个股, 就能获取较可观的收益。今年, 美国代表高科技股的纳斯达克指数在一段时期内也出现走强, 新兴产业的个股同样涨幅惊人, 远跑赢大势。中国概念的网易、百度、新浪等也相当引人注目。

综上, 道氏理论作为最经典技术分析理论之一, 虽并不十分完美, 但经过国外成熟股市几十年的检验, 和我国股市的检验, 都体现了较强的理论生命力。我们只有进一步充实完善, 才能扬长避短, 才能更好地灵活应用, 并使其在新的市场条件和市场环境下体现出强大的市场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郑忠.证券投资实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2]贝政新.证券投资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

[3]胡昌生, 熊和平, 蔡基栋.证券投资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

缺陷应对 篇5

3.1 内在原因

个人素质属于内因,内因是实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五官科护理人员个人素质低下是产生五官科护理安全缺陷的主要原因。五官科护理人员个人素质低下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3.1.1 个人业务素质的低下

五官科护理是护理专业的一个分支,并不是护理学的主干课程,因此学生对此也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其理论素养、临床业务素养的低下,不能熟练地操作,从而导致操作失误或操作错误。同时,随着现代化的医疗器械和医疗技术地发展,五官科护理工作的复杂程度不断增加,对护理人员的技术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如果护理人员不能较好地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势必会给其护理工作带来影响,从而易发护理安全问题。

3.1.2 个人法律素质的低下

法律素质低下,是导致五官科护理人员安全预防意识低下的重要原因。五官科护理人员的法律素质低下可能是由两方面原因导致的,一是在学校学习期间,对于医疗法律知识的重视不足、涉猎不够,从而忽略了在护理过程中的法律保护意识;二是在工作期间,往往只注重患者的健康问题,而忽略了潜在的法律问题。

3.1.3 个人道德素质的.低下

缺陷应对 篇6

关键词:控制;缺陷;认定;制约因素;策略

一、内部控制缺陷的实质、类型及认定方法

(一)概念及类型。内部控制缺陷是内部控制过程存在的缺点或不足,这种缺点或不足使得内部控制无法为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内部控制评价正是要找出内控的缺陷,不断提高为内控目标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程度。正如COSO-RM(2004)对控制缺陷下的定义:“已经察觉的、潜在的或实际的缺点,抑或通过强化措施能够带来目标实现更大可能性的机会”。

我国2010年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根据缺陷导致企业偏离控制目标的可能性大小,将缺陷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其中“可能导致企业严重偏离控制目标”的缺陷为重大缺陷;“严重程度和经济后果低于重大缺陷,但仍有可能导致企业偏离控制目标”的缺陷为重要缺陷;“除重大缺陷、重要缺陷之外的其他缺陷”为一般缺陷。

(二)认定方法。(1)定量判断法。通过评估内部控制缺陷可能导致财务报表错报的影响进行定量判断。(2)定性判断法。通过对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可能造成企业偏离战略目标、降低运行效率或损害社会形象等负面影响进行定性判断。

依据内控缺陷的严重程度,对企业内部控制缺陷进行逐一分级、认定。重大缺陷的认定。发现高级管理层任何性质的舞弊行为(无论舞弊是否重大);对以往发表的财务报表进行重报,以反映对错误或舞弊导致的错报纠正;内部审计发现出企业当期的财务报表重大误报,而内部控制在运行过程中未能发现该错报;内部审计对企业外部财务报告及对于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监督失效。重要缺陷的认定。对非常规和非系统交易的内部控制;对期末财务报告流程的内部控制;对监管严格的行业中的复杂公司,合规性监管职能失效;已向管理层和审计委员会汇报且经过合理期限后,重要缺陷仍未被纠正等等。

一般缺陷认定。对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除重大缺陷和重要缺陷之外的缺陷,列为一般缺陷。

二、制约内部控制缺陷合理认定的主要因素

(一)治理结构制约:内部控制设计缺陷“先天不足”。各个系统部门或下属单位“自己编筐装自己”,他们往往总是设计对自己有利的制度且要求较低,内部控制制度原始设计的低层级造成内部控制的先天性不足。

(二)评价方法制约: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力不从心”。由于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和披露等要求没有做出明确界定,难以通过定量分析法予以认定,且国外没有先例可以参考,这就给企业的实际操作带来了难度,也降低了这项制度要求的效力和严肃性。

(三)个性差异制约:不同企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参差不齐”。由于企业的目标不尽相同,经营业务范围和业务规模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企业的内部控制也必然是个性化的。从严格意义上讲,不同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不能“一刀切”,需要因地制宜、因时而异,具体分析和评价。

三、解决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制约因素的对策措施

(一)明晰内部控制缺陷的相关制度要求。为推进《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的有效实施,国家有关部门应通过内部控制指引配套讲解等方式,针对内部控制缺陷评价和披露出台更加具体和有操作性的实施意见。有关内部控制缺陷的信息至少应披露以下内容:(1)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2)缺陷对外披露的标准;(3)按认定标准和披露标准确定的应对外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4)采取的缺陷整改措施;(5)采取整改措施后的剩余风险。同时,监管部门要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对因故意行为造成投资者重大误读及实际损失的,要加大监管处罚力度,为信息披露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是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当前,企业应顺应内部控制发展的要求,通过理顺所有者、董事会和管理层等不同层面之间的关系,确保经营行为符合股东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对于企业存在的机制或制度缺陷,以及管理层偏离企业目标等行为,内部审计部门不受管理层的限制,可向高管层直接发表独立意见,并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保障信息披露真实、透明。

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评价与应对 篇7

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是内部控制缺陷评价的前提, 内部控制缺陷的评价是内部控制实务中极其重要的一环, 是持续改进企业内部控制、应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基础。然而, 我国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在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与评价方面大都只是做了原则性的规定, 企业在实务中缺乏具体的操作准则。这必将给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评价带来困难, 使内部控制审计也陷入困境, 进而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质量, 不利于企业针对内部控制缺陷实施应对措施。

国内外关于内部控制缺陷识别及评价的研究, 集中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分类方面。关于内部控制缺陷评价的研究近几年随着实务的需求虽逐渐增多, 但这些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 对内控缺陷的认定没有形成系统的研究, 多是从自身研究出发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分类;另一方面, 关于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及评价标准的研究还是较少。尤其是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及评价的研究仍待补充完善。

综合目前实务需求的形势及理论研究的现状, 本文将从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评价及应对三个方面对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二、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

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清楚界定内部控制缺陷的本质。这就要求必须要厘清内部控制缺陷的内涵, 还要严格区分其与其他反映内部控制不足的概念, 即内部控制局限性及内部控制无效性。

(一) 内部控制缺陷的内涵

根据我国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的相关内容, 内部控制缺陷是内部控制过程存在的缺点或不足, 这种缺点或不足直接导致了内部控制无法为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为了更加具体、清楚地阐述内部控制缺陷的内涵,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同时指出内部控制缺陷包括设计缺陷及运行缺陷两个层次。设计缺陷是指企业缺少为实现控制目标所必需的控制, 或者现有控制设计不适当, 即使正常运行也难以实现控制目标, 即设计缺陷要从缺失和设计不当两个方面去识别。例如, 从内部控制缺失角度, 企业未对赊销客户的信用情况评定做出强制性规定;从内部控制设计不当角度,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规定更换库房保管员时要盘点、核实库存, 但是没有规定交接双方一同进行。运行缺陷是指内部控制虽然设计合理且有效, 但实际没有按设计意图运行, 或者执行人员缺乏必要的授权或者缺乏专业胜任能力, 从而导致无法有效地实施控制, 即运行缺陷首先满足设计没有缺陷的前提, 然后是实际执行过程中出现了问题。例如, 企业建立了定期的现金盘点程序, 但是却没有严格执行, 表现为出纳员未定期盘点或者盘点程序不符合规定等。

由上可以看出对内部控制缺陷的界定, 无论是设计缺陷还是运行缺陷, 都与内部控制所要达到的目标是相关的, 即缺陷的存在对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构成了障碍, 导致了偏离合法合规性、资产安全性、财务报告真实完整性、经营的效率效果性和战略性这五个既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内部控制目标的可能性。

(二) 内部控制缺陷与内部控制局限性的比较

基于上述分析, 内部控制缺陷会导致控制目标的偏离, 即由于缺陷的存在阻碍了内部控制为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我国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指出, 内部控制无论如何有效, 都只能为企业实现控制目标提供合理保证, 而非绝对保证。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还受其固有局限性的影响, 例如, 在决策时人为判断失误、舞弊、人员素质不适合内部控制岗位要求、成本效益问题的考虑、出现了不经常发生或内部控制未预计到的新情况等, 这些局限性都会导致内部控制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受到影响, 即内部控制无法实现目标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是内部控制缺陷, 二是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因此, 要彻底而准确地理解内部控制缺陷, 确保内部控制缺陷识别及评价的科学性, 必须将其与内部控制固有局限性进行区分。

内部控制缺陷和内部控制固有局限性既有本质区别, 又有密切联系。二者的区别:一是内部控制缺陷可以通过合理、科学的设计和持续有效地运行进行预防, 从而控制偏离目标的可能性, 而内部控制局限性往往难以在事前进行有效控制, 即使合理设计、按设计意图运行也还是存在着偏离目标的可能;二是内部控制缺陷的存在使得内部控制无法为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而内部控制局限性的存在使得内部控制只能为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而不是绝对保证。二者的联系:一是两者都是控制目标无法实现的可能的原因;二是两者在内部控制设计及运行的环节都可能存在, 并可能存在于同一内部控制环节。例如, 管理层或其他员工不恰当地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而未按制度执行业务, 这既是内部控制存在严重缺陷的表现, 又是内部控制固有局限性的情形之一。

(三) 内部控制有无缺陷和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的比较

COSO在1992年发布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中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表述是:如果董事会和管理层能够合理保证经济实体的经营目标得到实现、财务报表的可靠性、法律和规章制度的遵守, 则内部控制系统就是有效的。KPMG在1999年发布的《内部控制:实务指南》中指出内部控制有效性包括设计有效性和执行有效性两个方面, 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则需要一个持续的监督过程。我国的审计准则体系定义了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 即控制能够在各个不同的时点按照既定设计得以一贯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将内部控制定义为:“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 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由上可知, 界定内部控制有效与否的标准应该是控制目标的实现与否, 内部控制有效既包括设计有效又包括运行有效, 显然内部控制运行有效的前提是设计有效。

尽管对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概念目前尚无统一且权威的定论, 但可以肯定的是内部控制有效与否和内部控制有无缺陷有区别, 也有联系。根据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对不存在重大缺陷的情形, 出具内部控制有效的结论, 对存在重大缺陷的情形, 不得出具内部控制有效的结论。二者的区别:一是内部控制缺陷不一定说明内部控制无效;二是内部控制有效也不一定说明内部控制不存在缺陷。二者的联系:一是内部控制有无缺陷和内部控制有效与否都以是否偏离控制目标为准绳;二是存在重大缺陷则不能得出内控有效的结论, 即当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时, 内部控制无效。

三、内部控制缺陷的评价

(一) 内部控制缺陷的分类

根据需要, 此处将内部控制缺陷分别按缺陷与财务报告错报的关系及缺陷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类。

1. 按缺陷与财务报告错报的关系划分

内部控制缺陷可划分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与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其中, 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缺陷是指一个或多个控制缺陷的组合, 导致内部控制无法及时地防止、发现或纠正年度或中期财务报告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即这类控制缺陷的存在使得内部控制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的目标有偏离的可能性。非财务报告控制缺陷可能影响的目标是经营效率效果性、资产安全性、合规合法性及战略性, 或间接导致财务报告错报或漏报。

2. 按缺陷的严重程度划分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的规定, 按内部控制缺陷的严重程度, 可以将其划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及一般缺陷。

(二) 内部控制缺陷的评价

基于以上分类, 对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缺陷的评价宜采用定量标准。具体来说, 就是取错报或漏报发生的可能性和错报或漏报金额的大小两个维度去判断控制缺陷的严重程度。“可能性”维度可以借鉴我国《或有事项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 分为三个等级:大于50%、大于5%且小于等于50%、小于等于5%。“错报或漏报金额的大小”维度则可以参考我国《审计准则》对“重要性”的相关表述, 即对于企业这类营利性组织可以经营性业务税前利润的5%为标准, 当错报或漏报金额大于或等于经营性税前利润的5%时, 则认为内部控制可能存在重大缺陷。基于以上分析,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相关缺陷的评价标准及结果如表1所示。

非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缺陷不直接影响财务报告, 而影响其他控制目标的实现, 宜采用定量和定性双重标准。定量标准是界定缺陷偏离控制目标的可能性, 定性标准是迹象识别, 列举出部分迹象。将内部控制按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八个要素细分, 进一步将这八个要素分为关键控制点, 明确各种关键业务。如果这些关键控制点或关键业务出现缺陷迹象, 再考虑偏离控制目标的可能性属于什么区间, 即可综合判断内部控制缺陷的严重程度。基于以上分析, 非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缺陷的评价标准及结果如表2所示。

四、内部控制缺陷的应对

内部控制缺陷的应对包括的内容是应对机构与应对措施的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规定重大缺陷应当由董事会予以最终认定, 对于重大缺陷和重要缺陷的整改方案, 应向董事会 (审计委员会) 、监事会或经理层报告并审定。如果出现不适合向经理层报告的情形, 如经理层舞弊, 整改方案应直接向董事会 (审计委员会) 、监事会报告, 即经理层及董事会等类似权力机构要参与重大缺陷及重要缺陷的应对, 而对于一般缺陷则由内部控制评价部门提出整改方案, 并由其他部门给予常规关注、整改。内部控制缺陷类型与相应的应对部门及人员、应对措施间的关系如表3所示。

摘要:文章从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评价及应对三个方面对内部控制缺陷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首先是界定其内涵, 然后与内部控制局限性及内部控制有效性比较。内部控制缺陷的评价基于与财务报告相关的控制缺陷和非财务报告相关的控制缺陷的分类, 分别用定量标准、定量及定性结合标准判断缺陷的严重程度。最后, 总结不同程度的内部控制缺陷及相应的应对机构、应对措施间的关系。

关键词:内部控制缺陷,缺陷识别,缺陷评价,缺陷应对

参考文献

[1]Weili Ge, Sarah Mc Vay.The Disclosure of Material Weaknesses in Internal Control after the Sarbanes—Oxley Act[J].Accounting Horizons, 2005 (03) .

[2]Bedard, Granham.Detection and S everity Classification of Sarbanes-Oxley Section 404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J].The Accounting Review, 2011 (03) .

[3]Klamm, Kobelsky, Watson.Determinan ts of the Persistence of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J].Accounting Horizons, 2012 (02) .

[4]南京大学会计与财务研究院课题组.论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制度的现实模式[J].会计研究, 2010 (06) .

[5]杨有红, 李宇立.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认定与报告[J].会计研究, 2011 (03) .

[6]李宇立.内部控制缺陷识别与认定的技术路线——基于管理层视角的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2 (03) .

[7]王惠芳.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困境破解及框架构建[J].审计研究, 2011 (02) .

[8]王惠芳.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现状、困境及基本框架重构[J].会计研究, 2011 (08) .

房屋租赁管理缺陷及应对方案分析 篇8

房屋租赁管理是房地产市场管理和调控社会治安综合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加强房屋租赁管理是准确把握房地产市场信息, 科学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内在需要, 是强化房地产行政管理职能的必要手段, 是有效实施小区和大厦物业管理的题中之意。加强房屋租赁管理对于促进房地产中介服务业发展, 规范市场秩序, 防范租赁纠纷, 创建和谐社会,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 在加强房屋租赁管理中, 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以服务社会和经济发展为目标, 以促进房地产市场规范健康发展为立足点, 依法认真做好房屋租赁管理工作。

2 目前房屋租赁管理缺陷分析

住房租赁市场有了较好的发展, 但是仍与房地产转让市场发展的步伐不相协调, 更是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

2.1 诚信缺陷

随着房屋租赁市场的壮大, 许多不法分子乘虚而入, 一些房屋中介机构既无营业执照, 也没有房屋管理部门颁发的房屋中介资质证明, 就进行无证经营, 打出虚假房屋租赁广告, 以提供虚假租赁信息和电话, 和顾客签合同, 骗取顾客押金和定金, 骗取中介费, 这种欺骗消费者的现象普遍存在。这类案件比比皆是, 例如, 2003年年底“坚石公司”卷款3000万元潜逃, “金百佳”分部携款人去楼空, 再到2004年“中天恒基”骗钱事件, 短短几个月时间里, 几家“房屋中介”屡次进行诈骗, 使公众对房屋中介机构的信任程度降到了冰点。这证明了解决行业诚信缺陷问题是目前房屋租赁管理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2 管理体系无序

当前房屋租赁管理体系还没有走上一条规模化、专业化、规范化的住房租赁道路, 因此, 杂乱无序的管理必定会制约当前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 也成为了房屋中介机构工作中的主要障碍。同时, 我们也可以看到, 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单一, 从而导致了房地产租赁市场管理系统的单一, 制约了租赁管理系统的整体发展。

2.3 房屋租赁管理的立法滞后

当前, 我国房屋租赁市场的发展日新月异, 但是, 面对租赁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却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与之很好地配合, 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立法工作的滞后, 是房屋租赁管理工作中最为突出的难点, 有关房产部门和房地产企业对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的意识和理念都相对滞后, 比如说对集体土地上的房屋租赁、出租人的多元化、支付租金方式、租赁形式的多样化的认识还不够全面, 因此, 房屋管理立法的滞后性是目前阻碍当前房屋租赁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

2.4 房产租赁合同不规范

在目前的房屋租赁管理中, 出现最多的问题就是合同纠纷问题, 例如租金价格不合理的纠纷, 因为有部分中介机构只采取口头定价的方式, 出租单位没有参照房屋评估市场法进行合理的定价, 因此造成了房屋租金价格过低或过高。加上没有签订正式合同, 导致租金价格的纠纷。另外有些机构签订的合同也没有按照《合同法》有关条款签订, 造成了租赁管理的混乱。

3 进行科学有效的房屋租赁管理的应对措施

3.1 增强法律意识, 避免房屋租赁纠纷

《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规定, 房屋租赁是指房屋所有权人作为出租人将其房屋出租给承租人用, 由承租人向出租人支付租金的行为。“住宅用房的租赁, 应当遵照国家和房屋所在地城市人民政府规定的租赁政策。”公有房屋租赁, 出租人必须持有《房屋所有权证》和政府规定的其他证明文件。私有房屋出租人必须持有《房屋所有权证》, 承租人必须持有身份证明。要实现科学有效的房屋租赁管理, 必须增强法律意识, 用法律来保护出租者、租房者及中介机构的合法利益, 才能有效的避免房屋租赁纠纷问题的出现。在进行房屋租赁交易行为时, 要清楚房屋租赁的前提条件: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享有所有权的房屋和国家授权管理和经营的房屋可以依法出租。但是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房屋, 一律不得出租:

A.未依法取得房屋所有权证的;

B.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依法裁定、决定查封或者以其他形式限制房地权利的;

C.共有房屋未取得共有人同意的;

D.权属有争议的;

E.属于违法建筑的;

F.不符合安全标准的;

G.已抵押, 未经抵押权人同意的;

H.不符合公安、环保、卫生等主管部门有关规定的;

I.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禁止出租的其他情形。

3.2 加强信息化租赁管理体系的建立

科学技术的应用, 是房屋租赁管理体系走向不断完善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已经出现了一些较为完善的房屋租赁管理系统, 例如:精锐房屋租赁管理系统 (V2.6 | IT168) 、华人房产租赁管理软件 (HLO_V8) 、天远房屋租赁管理系统等。

系统中包含房屋租赁合同管理、租金管理、押金管理、统计报表、系统管理、房屋管理、业主信息、客户管理、租金提醒、合同提示等功能, 实现了出租、收款、统计、提醒等功能的完美结合, 大大地提高了房屋租赁管理工作的效率, 有效地降低了工作量、工作时间。信息化的租赁管理系统如下图所示。

信息化租赁管理体系的建立, 可以实现自动化与信息化的完美结合。首先, 在保证租赁信息全天候自动显示, 对物业的收费进行智能自动的计算, 得出准确的收费内容和数量, 保证各项管理工作有序自动进行的同时, 把人文关怀融入其中, 淡化自动化的机械性, 让房屋租赁管理的系统由管理者走向租赁者, 毕竟租赁管理管理的是人与人之间经济的问题, 如果管理者只从自身管理方便的角度出发, 而不考虑租赁者的实际利益, 那这样的租赁管理系统是不完全的、不科学不合理的, 毕竟在和谐社会观下, 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也需要和谐化, 因而需要进一步增强管理系统的自动化的人情味, 对合同到期、租金到期、欠费的客户进行人性化的提示, 尽量使用礼貌用语, 把人性化的服务运用在日常的管理当中。其次, 在软件的运用上, 应该尽量的采用图形导航的模式, 实现管理和使用的简便化, 在方便管理者进行日常管理时, 也让操作简单化, 让一些没有计算机基础的用户能够掌握使用, 毕竟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加快, 大量的农民工成了租赁市场的一支生力军, 是租赁市场重要的参与主体, 但是他们的教育水平普遍低下, 计算机基础知识薄弱, 因此简单化的操作是十分必要的。最后, 对租赁管理者而言, 要对租赁市场进行及时有效的管理, 就必须依赖灵活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市场的具体需求设置相应的收费项目, 设置不同的收费标准和项目, 保证信息化系统符合本地租赁市场的需求。

摘要:随着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 流动人口的增多, 房价高涨等情况的存在, 使得城市人们对房屋的租赁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目前房屋租赁管理中仍存在很多的缺陷和漏洞, 基于房屋租赁管理的重要性, 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加强管理, 促进房屋租赁市场健康的发展壮大, 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住房质量。

缺陷应对 篇9

地铁的主要作用是为了方便城市居民的出行、将乘客快速、安全的送达目的地。采用正线信号系统不仅能够保证列车的安全运行, 还能够提高地铁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地铁的运行速率。现以A地铁线路为例, 该线路采用正线信号设备系统以及德国SIEMENS公司研发的列车自动控制 (ATC) 系统, 但是, 追踪进路功能在此地铁线路的使用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1]。

1 地铁信号设备系统概述

1.1 ATC系统

列车自动控制系统 (Automatic Train Control简称ATC系统) 由三个子系统组成, 并且此三个子系统以设备的安全为基本条件。三个子系统包括自动监控 (ATS) 、列车自动驾驶 (ATO) 、列车自动保护 (ATP) 和电子联锁。ATC系统结构图如图1所示。

1.2 ATS系统

ATS系统是一套完整的、依靠控制和组织行车来实现的行车指挥系统, 主要负责全部的控制、运行监督及管理。ATS系统的主要工作原理:在接到现场发出的行车信息后, 行车指挥中心会对此信息进行全面分析, 并能够准确的向行车现场发出行车命令, 保障该列车行驶过程中的可靠安全性。ATS系统包括站台、车站、控制中心、运营控制中心 (OCC) , 远程终端单元 (RTU) 负责完成与各联锁站设备的联系[2]。

1.3 ATP/ATO系统

地铁自动列车保护/驾驶系统 (ATP/ATO) 依托于ATP子系统的工作, 是整个ATC系统的基础。其中ATP系统采用闭塞方式保护全部列车的安全运行工作, ATO系统负责列车全部广播系统的制动和接口控制工作, 保证列车能够保持在一个可靠的参考速度并准确的停止固定位置。ATO系统接受来自ATP系统的列车实际速度、行走距离、速度指令, 以辅助ATP系统的工作。

2 追踪进路的排列方式

2.1 追踪进路

在列车占用地铁信号系统“追踪”信号机的接近区段时, 如果此时信号机系统被设置为只有“追踪”功能, 由德国西门子公司研发的ATC系统中微机联锁 (SICAS) 向上述信号机发出排路指令, 此时追踪进路信号在自动排列出固定进路的情况下也得以开放出来。

2.2 自动排列追踪进路的条件

将前序进路排列开来、接近具有追踪功能的区段进路、追踪进路的接近区段被A线路列车占有, 是自动排列追踪进路的三个条件。

2.3 追踪进路的特点

(1) 追踪进路会排列出来一条固定进路; (2) 正常运营方向通常就是追踪进路的运行方向; (3) 追踪进路的接近区段被列车所占用; (4) 除非是有特殊的设计要求, 否则追踪进路只能对始终点站的折返进路进行设置, 不能对中间站的折返进路进行设置[4]。以上内容是追踪进路的四个特点。

2.4 进路的排列方式及过程

进路建立是一个主要有三个阶段的过程, 三个阶段包括进路元素的征用、检查进路元素的可行性、监控进路及开放信号, 终端信号机、进路道岔侧防位置都要正确显示且锁闭, 所有需检查的进路要素逻辑空闲, 是进路设置和主信号开放的主要条件, 相反方向的进路没有征用非延时保护区段几个方面。

A线路列车具有ATS、RTU自动排列进路、联锁追踪、人工排路四种排列进路方式。其中, ATS结合列车运行位置, 根据预先编定的列车时刻表, 把排路命令发给SICAS联锁系统;RTU在ATS系统故障时, 能够根据人工输入的目的地码, 把排路命令发给SICAS;人工排列进路通过人机接口的键盘和鼠标进行排路命令的输入;最后实现自动排列进路[3]。

3 追踪进路功能的缺陷分析

在行调过程中发现, A地铁线路某站下行X901信号机的进路不能正常排列, 检查得出是由下行FX1002信号机出现故障造成的, 车站工作人员为了排除故障, 把出现故障的信号机改为人工排列或者自排模式进路, 结果故障未排除。于是工作人员使用车载ATP保护的方式行调组织A列车全线各次列车, 联锁区SICAS设备再次被工作人员启动后, 故障信号机的故障被排除。

当FX1002信号机自动排列追踪进路的三个条件都满足时, 在信号系统正常的情况下, 列车能够自动排列FX1002-X901信号机的进路。但是如果A地铁列车内部存在ATC系统追踪功能的缺陷, 在物理占用发生在列车接近区段时, 排列进路会被信号系统自动触发, 在排列进路的条件连续三次不满足是, 信号机会使“追踪”、“自排”、“人工”方式都不能正常的开放信号和排列进路, 并自动关闭列车的排列进路功能, 最后要恢复该信号机的排路功能, 只能通过重启联锁区的SICAS系统才能实现。

4 追踪进路功能的缺陷应对方法

解决A线路地铁信号系统追踪进路功能的缺陷, 需要针对德国西门子公司研发的SICAS系统, 升级改造信号系统控制软件。在追踪进路功能的缺陷没有得到解决之前, 为了防止类似故障再一次发生, 相关行车组织部门应结合实际要求采取以下应对方法: (1) 地铁运营期间, 如果信号机在接近区段的轨道电路时发生红光带故障, 必须使用追踪单关命令取代信号机的追踪功能, 最后由车站值班员或中央行车调度员在LOW或MMI上采用人工排列进路; (2) 列车RTU出现故障后, 因为信号机的追踪状态只在行车间隔允许的情况下才能设置, 所以此时应该采用人工排列进路方法, 关闭故障区前后信号机的追踪功能。 (3) 当把自排状态设置成追踪状态时, 观察近区段在信号机前后是否有车是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此时信号机在信号机进路排列后执行; (4) 行车调度员采用ATS系统中的“不停”或者“跳停”功能实现25%列车在某站不停的情况; (5) 延长列车车次触发停车点到列车完全出清所用的时间, 是通过降低列车运行的平均速度来实现的; (6) 75%列车在出现终止站停止的状况下, 后续列车用ATO模式驾驶, 此时采用人工驾驶模式在该站停车, 直至后续列车恢复正常运行。

5 结束语

本文中所研究的地铁线路是德国西门子公司研发的ATC系统, 此系统在多数情况下能够保障列车安全运营, 但也会存在较严重的故障, 主要是因为ATC系统内部存在的部分缺陷。这些不足会导致地铁安全运营效率的降低, 从而影响列车的安全运营。为了使地铁能够安全可靠的运营, 提高运营效率, 必须针对地铁运营过程中出现的各项缺项提出可靠的解决方法, 以满足广大乘客的各种需求。

参考文献

[1]李华灿.追踪进路功能的缺陷及其应对方法研究[J].中国新产品新技术, 2012 (12) :75-76.

[2]王家栋.追踪进路功能的缺陷及应对方法研究[J].技术研发, 2013 (1) :35-37.

[3]林瑜筠.城市轨道交通信号[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8:63-66.

缺陷应对 篇10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 资金管理就是企业为了能够更好的利用企业现有的资金资源, 提高企业资金的有效利用率, 以便顺利开展一切经济活动, 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所以企业根据通过一系列的市场情况考察, 以及自身企业内部财务状况的分析, 从财务分析角度出发, 进而实现对企业资金使用情况的控制, 资金使用过程的监管, 这就是资金管理工作。简单来说, 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一个环节, 主要管理对象就是企业的资金。

铁路一直以来是我国重要的交通方式之一, 与我国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相关的关系, 铁路自身的发展更是值得关注, 而铁路建设的问题更是关乎铁路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然而铁路施工企业对铁路的建设, 是需要经济的大力支持的, 所以铁路建设的资金管理问题, 也就成为了铁路施工企业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铁路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就是基于铁路建设方面的, 主要涉及到施工资金的来源、资金使用情况, 以及资金流向的监管。为的是防止在铁路施工过程中, 企业资金使用的不规范, 影响铁路建设, 导致施工企业的成本提高, 加大施工企业的经济负担等一系列的不良影响。

当前, 我国在对铁路建设中资金管理方面的监管中, 发现了很多问题, 许多施工企业在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缺陷, 出现了铁路施工资金用途不清, 同时资金挪用的情况也是时有发生。影响了铁路建设的顺利开展, 降低了施工资金的使用效率, 这些问题的凸显, 说明了铁路施工企业对资金管理工作的缺乏, 资金管理工作不到位。这些问题的出现, 使得铁路建设项目的管理成为了社会所关注的焦点。铁路施工企业当务之急, 就是应该处理好资金管理工作方面的不足。

二、铁路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缺陷

( 一) 施工项目账户多且零散, 项目资金管理难度突出

因为铁路建设工程巨大, 施工项目众多, 每一个施工项目需要有对应的施工单位来负责管理, 因此会存在一个施工企业负责多个不同的施工项目的情况, 并且相应的每个施工项目需要项目资金支持, 所以施工项目都会有一个独立的账户来管理自己的项目资金, 这就可能形成了一个施工单位可能会拥有多个项目资金的账户的现象。账户之间所拥有的金额不同, 资金使用情况不一, 施工企业要分开进行不同施工项目的资金管理工作, 工作负担重, 可能会造成资金管理工作上的疏忽, 忽略掉一些风险隐患。并且施工企业在进行多个施工项目管理时, 也无法综合的整理账目明细和资金的流向, 导致施工企业无法了解真实情况, 给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带来了问题。同时铁路施工项目中, 工作环节多, 人力财力消耗大, 施工时间比较长, 又进一步的给资金管理带来了难度, 导致资金不必要的浪费。

( 二) 施工企业经营方式与资金管理制度适配性低

当前铁路施工企业采用的是责任承包制的经营方式, 这一方式虽然能够保证施工企业对所负责施工项目的质量, 但是却不大利于在资金方面的管理, 对项目资金的管理和控制能力较低。同时许多施工企业没有制定出与经营方式相匹配的资金管理制度, 资金管理制度的不合理, 该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工作带来很多方面的问题。首先, 导致施工企业中会计机构的人员设计不合理, 使得了资金管理职能弱化, 会计人员在资金管理工作上的随意性。其次因为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规范资金管理工作, 导致了资金管理工作的不规范。在项目资金报账的明细中不详细, 甚至出现假发票报账的情况, 对于工程价款结算方面也不规范, 项目款项支付情况混乱。最后, 不合理的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制度导致资金管理缺乏完整的管理工作程序。没有规范的资金预算机制, 同时又缺少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以及缺少对资金管理工作的审计工作。

( 三) 项目资金使用不规范, 安全风险突出

因为一个施工企业可能会负责多个施工项目, 所以会出现项目之间资金相互挪用的现象, 例如某个施工项目资金不足, 施工企业只好用另一个项目资金进行弥补, 出现违规转移资金, 这样导致了项目之间资金使用情况的混乱, 影响资金安全。除了违规挪用资金外, 还存在违反现金管理规定的现象, 例如存放现金, 支出大额度的现金结算。还存在某些黑心施工单位拖欠工人工资。

三、铁路施工企业资金管理缺陷的处理途径

( 一) 深化资金管理制度改革, 加强资金集中管理核算

要想解决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缺陷, 必须存在一个适当的制度来对资金管理的工作行为的进行约束。因为在资金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部分问题都是源自于制度不健全。所以, 首先应该建立以资金集中管理核算为主的内部控制制度。本身我国已经具有了比较健全的铁路内部资金结算网络, 这个结算网络为铁路施工企业建立大额度的集中资金支付制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所以为了能够确保资金管理的科学性, 内部控制制度中应该规定, 对于相关的施工项目的资金核算, 应该统一交由“资金管理中心”进行集中管理核算, 当施工项目需要中心拨款开展工作时, 应该向中心提出申请, 经过中心的审核通过后, 项目资金直接拨到对应的项目账户中去, 这样既能够防止资金的违法挪用, 又能够减少因项目账户众多, 而给建设企业带来资金管理上的负担, 还能提高其资金管理的科学性, 使得资金使用情况透明化。其次是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有了“资金管理中心”的集中管理, 但是为了确保项目资金下拨到制定项目后, 能够真正用在相关的项目中去, 应该加大对施工单位资金的真实使用情况, 进行有效的监督, 并结合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 一旦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 应该追究到具体的负责人身上, 对违反规则的人员进行严厉的处罚以保证资金的安全。最后是合理设计财务人员的职权, 加强会计职能, 规范财会人员的工作规范。

( 二) 重视资金预算工作, 提高资金利用率

铁路施工企业应该重视资金预算工作的管理, 加强施工的预算编制, 严格控制铁路施工的成本问题, 减少超支现象的产生。首先在施工项目的设计方面, 应该多方面考虑不同项目的状况, 系统地分析, 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项目分析, 做好财务方面的预算, 以及项目具体资金的使用方案。其次是在实施施工的方面, 在施工过程中, 要时刻注意实际资金使用情况要与先前制定好的预算方案相匹配, 如果出现突发状况应该做出适当的调整, 尽力把资金使用控制到合理的范围之内。除了总的对整个铁路施工进行预算编制, 还应该细化到铁路施工项目每个资金使用的方案, 具体的预算编制措施是:在每个月月初将预算编制方案交给施工建设单位进行审批, 审批通过后, 施工企业就严格依照这个月的资金预算方案进行施工。同时将审批通过的预算方案交由银行进行备份, 便于当资金使用过程中出现差错, 可以及时与银行进行核对。每个月的预算编制虽然增大了施工企业的工作量, 但是在铁路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时间长, 可能会出现无法预测的状况, 原先制定的预算方案可能会无法适应一些具体情况, 所以应该把预算方案具体到每个月。

( 三) 强化支付程序监督, 降低风险

有效提高资金管理的途径之一, 就是加强资金支付程序中的监管。只有严格的监管, 才能减少资金管理中蕴藏的风险。首先对工程价款结算, 资金支付流程进行严格监管。施工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大额资金集体联签制度, 来约束相关流程。资金的支付需要施工企业向审核部门提交验工计价资料, 经多个部门的审核后, 并且要具备多个部门签署的联签材料, 才能进行资金支付。这一手段是基于制度的角度来加强资金支付程序的监管。同时, 财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 应该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 例如《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等。

参考文献

[1]王伟玲.地方铁路建设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国市场, 2014 (40) :148-149.

[2]周冰.解决当前铁路建设资金管理存在的几点对策思考[J].财经界, 2015 (16) :158-159.

[3]杨杰.铁路建设在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J].财经界 (投资理财) , 2014 (2) :76-78.

缺陷应对 篇11

关键词:企业政工;管理工作;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9-00-01

我们都知道,企业部门存在的管理政治和各大企业社会经济密切相关,对于企业的发展,政治以及经济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我们应该从这两方面同时做起,同步抓起。最近几年伴随着我们国家发展越来越快,创新模式逐渐改革,企业的政治思方面的工作也都是渐渐被我们重视。目前,为了保障我们国家在创新道路上可以稳步发展,发展步伐更快速,更持久,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帮助我们国家解决当务之急。

一、政工管理对于企业的重要性

(一)各企业领导对于政工工作管理方面认识太浅显。在企业工作内部有很多政工工作人员都是兼职工作者,政工方面的管理通常都会被企业领导忽视,更有些企业都是只空有政工的名义,却并没有正在在实际企业中应用到政工这一思想,更没有正确认识到政工在企业中的重要性,也并不注重政工管理對于员工道德思想的栽培,我们应该为企业以及员工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范围,不能只知道争取利益,争取效率,从而致使人员资源的浪费。

(二)各企业领导对于政工工作不够重视。在多数企业内部政工都不具备他们自己的办公空间,在各大企业中也都没有可以发展的空间,他们将没有办法展现自身的价值,许多企业内部的政工也并不是经过专业训练毕业的,在兼职的前提条件下,还肩负着政工的工作。甚至有些政工,政工这个行业只是作为他们的副业。

(三)各企业对于政工招收的队伍规模太小。伴随着最近几年我们国家社会生活以及社会经济进步越来越快,随之而来的对于员工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人民群众也都在追求社会多元化生活,在这种环境影响下政工们也将背负越来越大的压力,身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但是多数企业都缺乏真正从事政工的人员,政工工作人员人数太少,不足以完成整个企业的重担。

(四)各企业缺乏对于工作保障制度。政工工作管理制度在企业发展中尤为重要,我们绝对不可以懈怠,应该从现在起抓紧对于政工政治的制度管理。为政工人员工作实施清除前方障碍,政工工作当前是企业发展创新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所以我们一定要将政工这一行业逐一落实到每个企业当中,落实到所有企业各个部门,甚至落实到每一个员工身上,但是这只是一些美好的设想,真正落实过程中会遭到各部门管理人员的反对,因为各企业领导并不重视政工行业的发展,企业内相关部门不都不相互配合,企业内部都缺乏相应的制度规则。

(五)各企业政工方面员工缺乏知识。因为多数企业政工都不是专业政工出身,所学习的知识以及所掌握的文化都不是很全面,人员素质都需要提高,但是因为企业对于政工都不够重视,导致企业政工人员行为懒散,缺乏危机意识,没有感到一丝压力,更不会因为感觉自身知识匮乏而学习新知识,拘泥于传统思维模式,无法创新,也不会去实际生活中体验政工真实工作与常识。

(六)各企业内部政工工作人员思想尚且不稳定。现代经济发展隐私始终不是非常稳定。有许多企业都一直只是将经济利益放在工作发展放在第一位,至于员工基本素质以及职业道德都没有在企业考虑范围之内,因此政工在企业中地位只能是越来越低,许多政工人员认为这一行业没有发展前景,所以越来越多的政工都改行从事其他职业,或者兼职做着其他工作,多数员工都懒散怠工,工作效率越来越低,甚至出现一些厌倦情绪。

二、我们国家对于政工行业管理存在一些问题

(一)企业政工行业经营管理模式过分老化。因为我们国家需要大力发展社会经济,很多大型企业都只是侧重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利益追求,因而忽略了政工工作同样重要。相关部门不重视导致政工人员相继被迫改行,失去了他们本身对于政工方面的价值。因此现在有很多企业都不具备政工方面的工作人员。

(二)各大企业对于政工方面缺乏正规的管理制度。企业领导人员认为政工存在的必要性不大,他们注重的都还只是当前经济利益,对于政工概念基本没有放在工作行程中。企业领导人对于政工思想的错误认识直接导致了政工人员无法顺利开展工作,政工行业在企业中也没有办法持续发展。事实证明,企业领导人的想法是错误的,是片面的,这种做法无疑成为了各大企业社会经济发展的绊脚石,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对于工作的热情。令他们逐渐丧失了积极性,企业发展方向被抑制,发展步骤被打乱。

(三)各大企业政工人员素质普遍较低,人员力量非常薄弱。到现在为止我们国家仍有许多政工工作人员都只是在做兼职工作,并没有全身心投入到自身工作当中。

(四)各大企业对于政工方面出现的管理纠纷处理不当,导致纠纷产生。企业政工方面人员管理应该抛弃陈旧方式,更换新的管理模式,但是不可以急于求成,应该循序渐进,将企业政工方面导致的纠纷慢慢研究解决。

三、总结

总而言之,对于企业政工方面人员存在的重要作用以及必要存在性是我们众所周知的,因此我们国家应该看见眼下利益,不断加强企业内部政工方面管理工作,将人员培训方面的工作作为重点,建立政工工作人员工作制度法规,只有促进经济才可以发展经济。

参考文献:

[1]王熙芳.企业政工管理工作的缺陷与应对的良策的研究.东方企业文化.2013

[2]赵秀清.知识型员工工作压力与工作绩效关系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

[3]曹千山.新时期企业政工管理方式创新分析.现代企业教育.2014

缺陷应对 篇12

SF6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 (Gas Insulted Switchgear, GIS) 具有尺寸体积小、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小、配置灵活的特点, 在110 kV及其以上各电压等级的电网中得到了良好的应用。尤其伴随近年来的城网改造工程, GIS已成为主导开关设备, 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依据多年的运行经验, GIS的全密封结构会使得其故障定位和检修工作较困难。一旦出现故障, 其平均检修时间要比敞开式的变电站长, 所造成的停电范围更大, 也更容易波及与之相连的非故障设备[1]。因此, GIS设备的隐患和事故将会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 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影响到整个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目前, 对GIS设备的主要工作重点集中在状态检测、带电检修和绝缘监督等方面, 大量的成功经验也见诸报端[2,3,4,5,6]。但对GIS设备的运行状况评估以及缺陷分析却相对较为薄弱, 尤其是缺乏从设备结构层面上的缺陷产生根源分析、影响因素特征以及作用途径上的解释。

随着广东电网GIS设备总量的增多, 近年来也多次发生了GIS设备重大设备缺陷或事故, 例如香山站GIS事故导致主变跳闸, 潭村站GIS母线微水超标缺陷迫使设备停运检查等。因此, 对GIS设备的运行状况评估和缺陷对策研究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近年来广东电网GIS设备运行情况进行了全面的统计, 然后从设备结构组成上寻找GIS设备缺陷的产生原因与关键影响因素, 最后对缺陷增长的趋势提出了从设计、制造、运输、吊装、验收到运行维护底全方位解决对策。

1 广东电网GIS设备应用情况

伴随广东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广东电网建设速度的加速提升, GIS设备在广东电网中的应用增长迅速。从1984年广东电网开始投入GIS设备, 在近30年时间, GIS的应用强有力的支持广东电网的发展。其应用情况, 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GIS设备总量增长迅速, 在变电站配电装置中所占比例在全国范围内属于位列前茅。以220 kV等级的GIS设备为例, 2002年广东电网220 k V GIS共122个间隔, 其中进口GIS设备共38个间隔, 国产GIS设备占84个;而2008年GIS设备总数间隔就已达到848个, 其中进口45个, 国产585个, 合资218个。根据广东电网统计资料显示, 截至到2008年在110 k V及以上电压等级电网中, 配电装置间隔中GIS设备3 530个, 在配电装置间隔总数中所占比例接近32%, 远高于其他电网中的应用水平[7]。

GIS设备的国产化程度加大, 出现了西高、平高和沈高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厂家, 相应的产品在广东电网中均得到广泛应用。受限制价格成本, 近10年来进口GIS设备的应用显著低于国产设备。

多年来广东电网的GIS设备总体运行情况平稳, 整体事故率较低, 未发生严重的、大面积影响的设备缺陷。从数据上看, 2000年至2004年间国产220 kV GIS设备共发生设备事故7起, 其中4起是安装调试不当造成, 3起是制造不良所造成。且发生的位置相对集中, 4起发生在母线连接部, 2起发生在母线避雷器盘式绝缘子, 1起在CT气室。

GIS设备事故和重大缺陷有上升趋势, 需要重点关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 伴随着GIS设备应用的显著增多以及设备的国产化, GIS设备事故和重大缺陷总数及缺陷率在各级电网中有一定的上升趋势, 在220 kV等级电网中较为明显。以广州情况为例, 2009年共发生紧急 (重大) 缺陷15次, 紧急 (重大) 缺陷率为2.80次/百间隔·年。其中, 220 kV等级的GIS设备缺陷率为6.12次/百间隔·年, 而110 kV等级中的设备缺陷率仅为1.59次/百间隔·年。2010年度共发生紧急 (重大) 缺陷31次, 紧急 (重大) 缺陷率为3.19次/百间隔·年。

针对设备的缺陷次数和设备总体缺陷率有上升趋势, 需要从技术和管理两个层面入手, 通过双管齐下跳出被动局面。一方面, 要从技术上加强对GIS电气设备结构的了解, 能结合产品设计挖掘可能存在的缺陷与隐患缺陷;另一方面则要从设备质量、性能上加强设监督, 同时做好设备的安装与调试, 注重维护经验的积累与及时总结。

2 GIS设备缺陷分析

2.1 GIS设备功能结构

GIS设备由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开关、母线、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避雷器、就地控制柜、电缆终端等元件组成。从功能上可划分为: (1) 内部传动系统; (2) 密封系统; (3) 接地系统; (4) SF6绝缘系统; (5) 储能系统; (6) 电气控制系统等。

2.2 各组成单元的隐患缺陷分析

GIS设备的各组成单元, 其面临的工作场景、分担的任务与实现功能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例如内部传动系统关系到GIS设备的正常运转, 而密封系统更多是涉及SF6气体泄漏与渗漏气隔。在本节中, 将重点依据GIS设备的组成单元, 从结构上分析易导致缺陷的原因及缺陷的体现形式。

2.2.1 传动系统

传动系统主要考虑与自身的机械性能相关因素。其隐患缺陷可重点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1) 传动部件所选的材质应当合理, 可使传动部件不易受到氧化和在并保证持续拉伸等运动过程中不易碎裂;

(2) 在考虑负荷频繁增长、频繁动作的情况下, 传动系统的性能应高效优越, 连接件的机械寿命长与支撑能力强;

(3) 传动部件与容器的密封性、传动部件与外部关联部件之间的接触应均保持良好。

2.2.2 密封系统与SF6绝缘系统

密封系统与SF6绝缘系统主要是与SF6气体密封性、绝缘性密切相关。这两类的潜在缺陷可整理为:

(1) 设备密封容器的性能不佳, 例如密封部位、焊接部位存在砂眼, 导致密封容器内的气体压力显著下降;

(2) 设备投运后老化或缺乏足够的维护, 从阀门、阀芯及底座等部位, 使SF6气体泄漏;

(3) SF6连接管道受到机械张力而变形、开裂等, 致使设备漏气;

(4) 设备气隔之间存在渗漏, 一旦发生气隔绝缘降低, 渗漏气隔间会相互影响;

(5) 密封容器的内部与GIS设备带电部位之间可能存在放电;

(6) SF6绝缘系统中SF6气体微水超标、气体纯度不合格或SF6吸湿剂容器老化后产生杂质, 从而导致绝缘性能下降;

(7) SF6气体继电器的二次接线端子受潮误发信, 导致直流系统接地;

(8) SF6气体继电器的指示错误, 误发闭锁。

2.2.3 接地系统

接地系统的潜在缺陷主要涉及接地刀闸上。主要体现在:

(1) 部分接地刀闸的内部合闸位置无法直接观察, 需要辅助外部的联动拉杆进行判断;

(2) 部分接地刀闸的辅助接点切换不到位, 可能产生虚切换;

(3) 接地开关应具有线路侧检修接地和开合空载线路感应电流的多重作用。

2.2.4 储能系统

储能系统, 主要是气压弹簧机构、液压弹簧机构, 潜在缺陷体现在压力容器是否完整, 是否可保证相关的管道不出现泄漏, 在长时间运转过程中使用寿命是否可以保障。

2.2.5 电气控制系统

电气控制系统的潜在缺陷涉及工作电源、线圈及继电器部件, 其潜在缺陷主要体现在:

(1) 工作交流电源消失, 影响储能元件工作;

(2) 反复分合闸的情况下出现误动作, 需要进行手动复归;

(3) 分闸线圈、合闸线圈和继电器发生硬件损坏。

3 缺陷应对策略

上一节中的各种潜在缺陷将会成为限制设备可靠稳定运行的约束条件, 一旦演化成事故就会对电网造成巨大的损失。为了确保GIS设备的可靠与安全运行, 需要有从设计与制造、运输、吊装、验收, 运行维护等各个阶段有具体的应对策略。

3.1 产品设计与制造阶段

在产品的设计上, 应当有针对性的考虑可能对产品性能造成不利影响的因素。对内部传动系统而言, 满足传动系统的电气要求是首要因素。同时, 还有器件材质、加工工艺、器件配合精度等因素。要防止在某个关键环节损坏, 而导致产品功能无法实现。对于广东地区的典型地质特征及天气状况也应在产品设计阶段加以考虑。譬如, 广州春季潮湿, 昼夜温差较大, 粤北地区可能出现寒冷天气, 设计阶段均需要考虑相应的氧化、腐蚀及热胀冷缩因素, 保留一定的支撑裕度。

对密封系统而言, 在结构设计上应更加合理和科学, 制作工艺必须达标, 并根据用户的反馈意见, 在关键的密封面以及密封件上苦下功夫, 选好密封材料, 从整体上降低产品的连接面, 减少设备焊接的长度和难度, 从设计的角度减少泄漏的可能。而对于SF6绝缘系统, 一方面, 要重视微水超标问题, 考虑可循环利用的又不会老化分解杂质的新型干燥剂;另一方面, 还需要考虑在日常维护工作中更换、补充气体的工作流程, 进一步降低现场人员的工作强度。

对于接地系统, 除了重点注意产品接地的可靠性, 还要注意增加观察窗后, 观察窗对气室内分布电场的要求, 以及窗体的密封性和防爆性能。

储能系统在设计过程应考虑压力容器或管道的渗漏, 设计好压力容器及管道的密封性能, 注重密封件的选材、密封面的加工精度等问题。

电气控制系统在设计时应当注意分、合闸线圈的热稳定性, 应选用质量好、抗老化强度合适的元件, 在断路器经过多次试验时能够防止因频繁操作而烧毁线圈, 同时保证在设计生命周期内能可靠动作。

3.2 运输、吊装、验收阶段

首先, 强调质量把关, 消除制作过程中产生的毛刺、金属微粒等, 防止出现盲区。例如, 连接母线和设备导体的铝管, 制造过程中, 难免会存在着表面毛刺和铝屑, 这些微粒都是耐压试验中放电的来源。

其次, 在搬运、运输、装卸过程中, 做好防止刮伤、夹伤、气体泄露的保障措施, 防止碰撞或运输过程中降低产品的光洁度, 应提高对重要部件的安放及运行要求, 例如选用正确的焊接方法、精湛的焊接工艺和高质量的焊剂, 现场拼装中对压力容器保持高真空度静置, 保证产品在总装后的质量可靠。

再次, 装配过程中保证装配环境, 避免安装现场灰尘漫天加大部件的清洁难度。同时强化现场装配管理, 注重密封质量。对于外部暴露在空气中的转动部件, 应做好防腐蚀的措施。通过将部件安装的责任落实到每个工作人员, 严格遵照装配流程, 并及时完善装配日志和做好连接部件的装配标记、防松标记等。

最后, 对于长型连接件, 如管型导电杆, 做好活动接触深度记录, 确保在气温急剧变化时, 不会导致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意外脱落。

3.3 运行维护阶段

一方面, 积极探讨GIS设备的特高频、超声波等多项检测技术, 及早对潜在缺陷进行预警;另一方面, 逐步实施在线监测系统, 加强对设备的监视。同时, 注重对GIS设备的跟踪测量和综合分析, 提高设备状态监测的可靠性。结合日常的巡视、维护和缺陷管理工作, 力争及早发现并处理缺陷, 避免事故的发生。

4 结论

本文对GIS设备在广东电网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 分析了近30年间GIS的发展与应用情况。针对GIS设备缺陷总数与缺陷率上升的趋势, 从设备功能结构入手挑出了缺陷产生的高危地带, 从各个功能组成单元上分析了可能产生缺陷的根源和容易受到的影响因素。为了确保GIS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本文从设计、制造、运输、吊装、验收及运维等多环节提出了具有明确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本文的工作将对GIS设备的运行管理以及日常维护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朱正国, 江健武, 钟建灵, 等.深圳220kV梧桐站110kV GIS梧盐Ⅰ线间隔缺陷分析[J].高压电器, 2010 (5) :98-102.

[2]严玉婷, 王亚舟, 段绍辉, 等.GIS局部放电带电测试原理研究及现场缺陷分析[J].电瓷避雷器, 2012 (3) :51-56.

[3]王卫东, 赵现平, 王达达, 等.GIS局部放电检测方法的分析研究[J].高压电器, 2012 (8) :13-17, 23.

[4]左新宇.利用SF_6分解物检测GIS内部局部放电故障[J].电气应用, 2012 (7) :74-76.

[5]李海波, 万荣兴, 方勇.兰州东变电站750kV GIS母线筒缺陷原因分析[J].高压电器, 2010 (11) :12-15.

[6]李华斌.GIS电压互感器振动的在线检测与诊断[J].机电工程技术, 2012 (7) :247-249.

上一篇:行业信息化下一篇:尿毒症血液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