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片阳光下

2024-09-20

同一片阳光下(共7篇)

同一片阳光下 篇1

我们这个班刚来幼儿园时,了解到的就有四个离异家庭的孩子,看着他们还那么小,就要遭受家庭的变故,我除了心疼,更多的是下定决心努力让他们感受到跟其他小伙伴们同样的爱。因此,他们成了我在班级管理和教育过程中关注的重点。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我慢慢发现了他们和其他小伙伴们不一样的地方。

一、孤独

个案一:轩轩是个特别坚强的男孩子,即使是入小班的第一天,他也没有哭,一个人静静地在自己的位置上玩着积木。在后来的集体活动中,他也是能很自觉地遵守规则。只是不管什么时候,他总是独自一个人。在感受到他的独立的同时,也看到了他那与年龄不相符的老成,缺少了他本该有的天真、活泼、可爱,更让人感受到了他的孤独。

分析:轩轩的爸爸妈妈离异后不久,爸爸就找了新妈妈,并很快就有了小弟弟。爸爸带着新妈妈和弟弟在外打工,轩轩更多的是和奶奶一起生活,而奶奶又喜欢打牌、打麻将,不能很好地照顾到轩轩,所以轩轩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强,比较独立。也正是因为缺少了家人的陪伴,他习惯了独来独往,也不会主动与人交往,所以总是孤独的一个人。

二、逆反

个案二:洋洋是个活泼好动、比较顽皮的孩子,爱玩爱闹,甚至还会恶作剧。有时越是不让他做什么,他越要做什么。虽然这些会让老师生气,也会让同伴指责,可他这次承认了错误、道了歉,不久又会这样。总认为他是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但仔细想来,他的逆反,他做的一切似乎又都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

分析:洋洋爸爸妈妈的离异使得两个家庭老死不相往来,在两家人的心里都怀着对彼此的怨恨。洋洋跟妈妈一起生活,同时拒绝爸爸和爷爷奶奶的探视,偶尔还会在孩子的面前气愤地指责爸爸及家人的不是,受到了大人的情绪影响,所以洋洋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洋洋的妈妈上班,外公外婆在开店,忙起来时也会忽略洋洋,让洋洋独自一人看动画片,而洋洋又不是一个比较安静的孩子,因此总是做一些事引起大人的注意。

三、好奇

个案三:然然对周围的世界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总喜欢用眼瞧一瞧或是用手摸一摸,特别是见到别的小伙伴的家人,他会用响亮的声音带头打招呼,有时还会聊上几句。家长们在QQ群里都对然然赞不绝口,称赞他是个有礼貌的孩子。

分析:然然的妈妈在离异后一直在外打工,然然一直跟奶奶生活在一起。也许是妈妈年轻,责任心不是很强,打工时跟家里完全断了联系,所以,然然经常会问奶奶,妈妈去哪儿了。渐渐地,然然对什么都充满了好奇。

……

幼儿期是儿童个性开始形成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个性的各种心理结构成分开始发展,特别是性格、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已经初步地发展起来,各种心理活动也表现出了明显的稳定的倾向性。为了避免他们长大后成为“问题孩子”,我们应该让他们也跟普通孩子一样在同一片蓝天下,共享爱的阳光。

一、父母之爱,不可替代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诺特在《父母与子女》一书中提出这样的主张:“离了婚的父母,虽然已经不是夫妻,但是最好的办法是继续做孩子的父母。”这话的意思是说,夫妻虽已离婚,但是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仍然存在,父母仍应该关心子女。可见,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不容小视。在日常工作中,我会注意观察这几个孩子,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了解他们的想法以及分析他们情绪变化的原因,发现问题后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我跟轩轩奶奶很交心地谈了几次,我们有了共识,我们都认为让轩轩的妈妈多来关心轩轩,一方面可以让轩轩感受到妈妈的爱,另一方面也能减轻奶奶的负担,何乐而不为呢?洋洋的妈妈虽然还是很怨恨爸爸,但对于爸爸及爷爷奶奶的探视也不再那么排斥了,因为她也意识到了洋洋的叛逆。渐渐地轩轩从最初看到妈妈时才会露出笑容,到现在跟小伙伴游戏时常常是笑容满面,我相信这一定是天底下最纯真的笑容!

二、同伴之爱,享受关怀

不管成人如何的亲切,如何的蹲下身,那段身高的距离还是难以逾越的。人都有交往和友谊的需要,同伴间的交往能促进孩子的社会行为向友好、积极的方向发展,也是孩子积极情感的重要后盾。在幼儿园里,我会有目的地开展一些活动,引导孩子们主动与人交往,体验与同伴一起的快乐。

三、社会之爱,公平对待

人作为一个社会人而存在,不可能脱离社会生活。在我们的身边,常常会有一些人总喜欢对别人指指点点,议论纷纷,更有甚者歧视单亲家庭的孩子,将异样的目光投射到这些孩子的身上。作为单亲家庭的孩子,他们的心比普通家庭孩子的心会脆弱得多,敏感得多,他们更需要别人的肯定与认可。我们在给予他们更多关注的同时,不能让他们感觉到是一种负担,更不能让他们感觉到与别人有什么不同。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只要能公平对待,那也是对他们最大的关爱。

四、自我之爱,增强自信

设计并组织一些活动或是游戏,引导单亲家庭孩子发现自身的优点和长处,老师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当孩子们获得成功时或是有点滴的进步时,不要对孩子吝啬赞美的语言。在平时,老师和家长要多给他们提供一些锻炼的机会,要注意培养和保护单亲家庭孩子们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克服自卑的心理,让他们通过对自我的肯定进行自我的内在调节。有人说,只有爱自己的人才会爱别人,就让他们学会爱、享受爱吧!

“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健康快乐地成长,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拥有幸福的一生”。和谐的社会、和谐的家庭一定会让同一片蓝天下的孩子们永远沐浴在爱的阳光下!

参考文献

[1]朱丽玲.单亲家庭子女教育初探[J].小学教学参考,2006年36期

[2]曾秀芳.让单亲孩子重新绽开灿烂的笑容[J].小学教学参考,2009年12期

同一片阳光下 篇2

路上,我心中一直有几个大大的问号:为什么要捐书给她呢?她不订阅杂志吗?妈妈说,等我到了就明白了。

车停了,一个又黑又高的相貌普通的女孩在路旁踢着毽子。我猜她就是小梦。果然,妈妈一下车,她就收起了毽子,一双黑玛瑙般的眼睛疑惑地望着我们。“老师,这……”“小梦啊,这些书是给你看的,还很新。”妈妈和蔼地轻声说道。最后,她收下了书,向我们道了谢,就受宠若惊地离开了。

这个性格内向、衣着朴素的女孩,到底有什么秘密呢?回家后,我问妈妈:“你的这个学生有什么特殊的呀?为什么要捐书给她呢?”妈妈叹了口气,反问我:“你看见那个用卷闸门关着的小房子了吗?”“看见了。”“那就是她的家。”我一惊,但还是追问道:“那房子有多大呢?””只有你的小房间那么大。”妈妈说,“这么小的地方,就生活着一家三口……让你住,你会怎样呢?”我一时语塞,我会怎样呢?也许会对生活失去信心,也许会自卑,也许会丧失前进的动力。

小小的破屋,与旁边华丽、崭新的高层楼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一片蓝天下,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差距?妈妈说,小梦她虽然内向,但不自卑。她成绩一般,但作文很好。字里行间,无不跳动着一个女孩向往美好,向往未来的心。我默默祝福着小梦,祈祷她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以前看到留守儿童的照片,贫困儿童生活的视频,总觉得世界对他们有些不公平,但“他们”终究是“他们”,“我们”永远是“我们”,“我们”和“他们”就像两条永远不会相交的平行线。

但这一次,我深刻地认识到,“他们”就在“我们”身边,“他们”也是“我们”,因为我们在同一片蓝天下。

同一片蓝天下 篇3

充满沧桑和无奈的声音从一间简陋的平房中传出。随后,一个悲伤的背影破门而出,跑向那块依旧被阳光照耀的贫瘠的空地。“啊!啊!……”几声咆哮宣泄着他的悲伤与不甘……他,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换来今天的荣耀——他是老家唯一一个考上全省重点中学的孩子,并以全年级第二的名次升至高三。但这份荣耀背后除了努力之外还需要付出的代价,却不是他能够轻易承受得起的。

他家境贫寒,为了让他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他的父母从小就带着他离开了贫困的老家,来到繁华而陌生的S省某市。尽管城里的生活费用十分昂贵,但他的父母却靠着一股不寻常的勇气和毅力,撑起这个充满爱意的家。

今年,是他学习生涯中最重要的一年。因为他将迎来学子们又爱又恨的高考。

高考前的复习总是枯燥又乏味的,老师的课堂也失去了当初的吸引力,令人昏昏欲睡。而他却永远不知疲倦,依旧夜以继日地奋斗、努力。其实,并不是他不知道累,而是每当他对做作业感到厌烦时,就会想起父亲那双布满老茧和伤痕的手;每当他在课堂上想打瞌睡时,就会想起母亲那双充满血丝和黄斑的眼。

“同学们,明天开始高考报名,报名时间只有两天,逾期不再补报。请同学们根据学校的通知,带上相关证件抓紧报名。”“呵,终于来了!”随着班主任发布高考报名通知,大家都暗自感叹,包括他。但他并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浮躁,只是默默地将通知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第二天,他把从父亲那双沧桑的手中接过来的钱交给了老师,换来了一张白净的表格,然后仔细地填着表格上的内容:“籍贯;某省某县……”

“等等!”一个惊讶又急切的声音从他的耳际传来,“你确定没有填错么?”他似乎什么也没有听到,依然平静而又仔细地填着表格。

“你填错了!”声音的主人壮起胆子在他的肩膀上拍了一下, 再次提醒他。“没填错,我的籍贯是这里啊。”他一脸不解地看着好心提醒他的同学小Q。“什么?难道你不是本地人?”小Q带着不敢相信的眼神再一次发出了疑问。“是啊,我不是本地人,难道这与报名有什么关系吗?”他更加不解地看着小Q,甚至想嘲笑他少见多怪。“啊,你真的不是本地人?!难道你不知道‘异地高考’吗?你还是去问问老师吧。”小Q诚恳地建议他。他看着小Q严肃的神情,心里喀噔一下。

带着疑问,他走到了高考咨询台。“老师,您好!我是高三的应届毕业生,我想问一下关于异地高考的事。”他礼貌地向老师询问。“异地高考?现在国家还没有出台相关政策,但是为了考试的公平,我们省暂拒绝接受外省考生参加高考……”

轰!他的脑海在“拒绝”的轰击下瞬间崩溃,他的双腿撑不起他那摇摇欲坠的身体,他的双眼只看到一片漆黑……

“那我该怎么办?我的父母又该怎么办?!”他突然一声大叫,惊动了身边的人。“孩子,你怎么了,你在叫什么啊?”一个熟悉而又充满担心的声音从旁边传来。他闻声望去,是母亲,环视四周,竟在家里!他努力回忆之前发生的事,“我去询问老师关于异地高考的事,怎么会在家里?……等等,异地高考?异地高考!”“你怎么突然在学校晕倒了呢?”母亲轻轻走近,满脸关切地询问。

“ 我……我……我听说S省不允许外省学生参加高考。”他将那个“骇人”的消息告诉母亲,希望这个温暖的家能给他力量和支持,让他继续奋然前行。

“哦,这个消息我已经从学校知道了,不过不用担心,明天你父亲再去学校请他们通融一下,毕竟你的成绩那样好,学校应该会答应的。我们还可以再找你舅舅帮忙,他是公务员,看他有没有办法。”母亲永远是打开孩子心灵之锁的钥匙,更是能滋润心灵荒土的甘泉。母亲的一番话,顿时让他忐忑不安的心平静了许多。

随后,他们一家便开始忙了起来。他继续努力地、辛苦地学习,母亲去拜访能帮他渡过难关的舅舅,父亲则去校长办公室请校长帮忙。然而,频繁的拜访活动,使他家里更加拮据。终于,有消息传来了。

学校的消息是:虽然你的成绩优秀,但是上级坚决反对特例,请见谅。不久,舅舅也回信了:外甥,这件事上面管得很严,坚决打击特殊化行为,我也无能为力了。

看着舅舅的回信,苍白的脸色渐渐爬上他的脸庞,无力缓缓地侵蚀他的身体,模糊慢慢地吞没他的意识。他,倒下了。那个不惧困难和挑战的他,在这些消息的无情撞击下,无助地倒下了。

“唉,算了。我们还是回去吧,回老家考去,那里的学校一定会同意的。”看着面色苍白的儿子,充满沧桑和无奈的话语从父亲的口中飘出。

“呜呜……”从来没有在父母面前掉过眼泪的他,伤心地流着眼泪,用力地拉开门,冲了出去。

在同一片蓝天下 篇4

他, 三岁, 脸蛋清瘦, 面色黄黄的, 一双大眼睛格外乌黑。一见到吴招贵, 他笑起来, 极天真, 脆脆地叫了一声“爸爸”。看着爸爸旁边站着的笔者, 他竟也叫了声“爸爸”, 怯生生的样子。

见到年龄相仿的人他都会叫爸爸, 他觉得叫了爸爸人家就会疼他, 他希望个个都疼他。

他是个弃儿, 去年2月警察捡到他, 把他送到了福利院, 阿姨给他取了个名字叫枫临。今年春节枫临终于又有了爸爸, 这人就是吴招贵。

这天一大早, 吴招贵就带上儿子乐乐, 驱车赶路, 去接他的另一个儿子枫临。“六一”快到了, 吴招贵要出一个长差, 所以他要给两个儿子提前过“六一”。

上午, 笔者跟随这一家子进入茱萸湾公园。

吴招贵, 温州商人, 现定居扬州, 经营眼镜、宾馆、童装。春节前, 一个偶然的机会, 他接触到了福利院的孩子。一边是一群孤儿, 一边是越来越浓的家庭团聚氛围, 吴招贵很受刺激。春节过后, 他特地赶到福利院, 捐了一万块钱, 给孩子们过年。

“爸爸、爸爸……”

被孩子们这么围着叫, 他有种说不出的感动。在那群孩子中, 他一眼看到了枫临, 水汪汪的眼睛, 让人生出一股怜爱之心。

车子驶离茱萸湾公园, 一路上, 枫临始终紧盯着车窗外。街上的一切都是新鲜的。第一次接他回家, 他就是这么好奇, 看着车窗外久久地出神。爸爸说, 他还无法深入枫临的内心世界。一个健康的男孩, 那么可爱, 都已经三岁了, 为什么会被遗弃呢?没有父母的疼爱, 这是一个不正常的童年。

爸爸想给枫临一个正常的童年, 春节时, 他给枫临买玩具, 买新衣, 带他吃肯德基, 到文昌广场喂鸽子。

枫临的到来, 也正在改变着乐乐的童年。

原来, 乐乐不爱出门, 早上起来总是赖在床上, 摆弄玩具, 看电视。像许多城市孩子一样, 乐乐很孤单。

在枫临到来后, 乐乐变得好动了。经过今年春节及“五一”节几天的相处, 乐乐动不动就想起枫临哥哥。

像每次回家一样, 爸爸要给枫临试一套新衣。爸爸给枫临挑新衣, 乐乐则在一旁当参谋, 一连试了四五套, 乐乐满意了, 枫临也笑了。

刚刚相处时, 枫临和乐乐几乎没有共同语言。乐乐摆弄玩具, 枫临则呆立一旁, 傻乎乎地看着, 偶尔碰一下, 会惹来乐乐的呵斥。渐渐地, 乐乐和枫临走近了, 一起拼接卡通, 开启电动车, 舞弄金箍棒……

枫临带来的快乐, 不仅给了弟弟, 也给了爸爸一家。

听说枫临回家过“六一”, 妈妈和奶奶准备了丰盛的午餐。吃饭时, 枫临不说话, 只是偶尔冲乐乐笑一笑。因为乐乐吃饭要奶奶喂, 而他不需要, 也不像乐乐挑食, 还会自己剥龙虾, 去蚬壳。早上起床自己穿衣服, 自己洗脸, 一天三顿饭比谁吃得都香。爸爸说, 枫临的自理能力大大超出同龄孩子。

“下午去哪儿呢?”爸爸问哥俩。“去京华城!”乐乐先喊起来, 枫临随后附和。

下午, 车子开往哥俩要去的地方。

“这个孩子不知哪一天能走出福利院, 进入正常家庭。”因为是孩子们玩熟了的地方, 吴招贵终于可以闲下来, 与笔者聊起了枫临的未来。

他说, 每次听到枫临叫爸爸, 他就有种说不出的开心。但不符合收养条件, 所以无法把枫临领回家。

他有个朋友, 结婚多年, 至今未育, 一直想收养个孩子。于是, 他带这个朋友看了枫临, 朋友一眼就喜欢上了。但回去一商量, 就改变了主意, 说枫临岁数大了, 一定知道他们不是亲生父母, 将来不会跟他们贴心。

太阳渐渐消失于天边, 吴招贵心情有点沉重。孩子们也玩累了, 离开京华城的时候, 车内一片寂静。到了福利院, 爸爸给枫临的同伴们分发糖果, 同伴们一片欢呼, 而枫临却静静地站在一旁。

爸爸举起了手, 跟枫临说再见, 枫临也举起手, 但一言不发, 就在一瞬间眼泪挂上了双颊。

·专家建议·

第一, 倾听孩子心声, 辨析孩子苦恼。对孩子口语和非口语的暗示予以回应。让他谈论受灾经验, 并和孩子分享自己的感觉, 让他听听他人感受的活动, 这有助于孤儿了解自己的感觉并非很糟糕或异常。

第二, 组织引导各类活动, 使孩子的压力得以宣泄。对于低龄孤儿, 可以鼓励他画出自己害怕的东西, 也鼓励画出美好的东西。尤其是低龄儿童语言表达能力较差, 无法像成人那样接受团队辅导, 可以利用其形象思维能力较强的特点, 通过画画帮助其整理思路, 通过倾诉情绪, 宣泄压力。对于年龄稍大一些的少年, 可以通过团体讨论的方式让其表达感受, 引导他们如何面对不幸与挫折, 特别是正面的引导。

第三, 帮助孤儿重塑对世界和生活的认知结构, 特别主张从积极应对一面来引导, 这是因为, 如果一直将精力陷在负面思维中, 则难以抚平创伤。引导孩子们产生合理的思维, 以便积极乐观地对待今后的学习和生活。

第四, 让一些孤儿以助人方式来排解自身的心理创伤。如捐少量的钱给红十字会, 花钱买些救灾物品赠送给人。这些利他行为能让孩子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 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解读·

他们是和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的一个特殊群体, 他们由于多种原因失去了至亲, 也因此, 他们的心理与我们的成长轨迹完全不同。

有专家对132例病残孤儿进行术前心理调查, 结果发现, 这些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抑郁、自卑、孤独等心理问题。同时, 孤儿的智力水平和心理健康状况要低于正常同龄儿童。

在城市地区, 儿童致孤的最主要原因是遗弃, 其次是父母疾病病故。

而据《我国孤儿的现状与面临的困境》调查报告统计, 中国有57万孤儿, 其中三分之一没有得到有效救助。

孤儿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 我们对他们寄予的, 往往不能是一味地同情和怜悯, 更多的还应该是关注、理解和引导。

要知道, 孤儿的精神、心理问题以及成长中的困惑等, 都不是靠钱能解决的, 就算孤儿们得到了最好的照顾, 但在心理上, 他们永远没有家的感觉。

对孤儿院的孤儿来说, 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了父母, 需要全社会的关爱和认可, 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育。

当他们自卑时, 你要给他们自信。当他们自暴自弃时, 你要给他们打气。当他们缺少爱时, 你要给他们很多的关爱和关心。当他们觉得全世界的人不爱他, 不要紧, 至少还有你爱着他。

同时, 我们还应该注意在与孤儿日常交流中忌言“孤儿”。

《礼记·深衣》里说:“三十以下无父称孤。”《孟子·梁惠王下》里也有这样的解释:老而无子曰独, 幼而无父曰孤。

现代的孤儿, 有两层含义:一是年幼无父的孩童, 二是失去父母的孩童。但如今普遍所指的是失去父母的少儿。

之所以建议与孤儿日常交流中忌言“孤儿”, 是因为当人们面对孤儿轻言“孤儿”时, 会勾起他们痛苦的回忆和椎心的哀伤, 会使他们产生孤独、无助、自卑的心理, 会使他们有一种有别于正常孩子的“另类”的酸楚之感。说者无心, 但听者有意, 对孤儿造成心灵的伤害是客观的。而这不利于孤儿的心理发育和健康成长。因此, 在孤儿的生活、学习环境中, 人们应该忌讳当着孤儿的面言“孤儿”。

在同一片蓝天下-作文 篇5

在同一片蓝天下

仅仅的1小时,我们已被他们的热情所感染,从他们的眼神中,我们看到了一种欲望,一种对求知的渴望。此时,我们感觉自己那样无助。对于他们,这一小时,我们所能给予的或许是与同龄人一样拥有一个短暂而快乐的“六一”。――题记

早已听说过那里的小朋友的情况,但一到出发,还是有点紧张与激动。5月29日,在“六一”儿童节前夕,我们驶向了育蕾小学。在车上,一直在想“育蕾”应该是培育祖国花蕾的意思,那里的花蕾又是怎样的呢,他们此时又在干什么呢?我们只能无奈地抱怨命运的不公,有此人一生下来便是公主与王子,穿金戴银,而有些人却还要为吃、穿、上学发愁。

车停下,下车一看,却是一幢两层楼,又与隔壁工厂相连的学校。大门的一边用红漆刷了一行“育蕾小学”。刹那,整个学校都沸腾起来,“姐姐哥哥,他们来啦!……。”几个小男孩似乎已在同口等候很久,飞快地跑进去大喊。我们的紧张顿时烟消云散,顿生亲切感。我们拎着几袋准备送给他们的礼物,走进了二(2)班。四十多双水灵灵地眼睛,齐刷刷地望着我们,并异口同声地大喊:“姐姐好!”每次给他们分礼物,我看得出他们眼里所透射出来的喜悦,又十分礼貌地带上一句“谢谢”。此后近一小时里,我们与他们一起唱歌,玩游戏,又与他们畅谈自己的家乡,每一次他们的呼应总是那样的响彻。

其实,他们与同龄的孩子一样善良可爱,或许更懂事,他们会把礼物让给正在发高烧的同学。会为没拿到礼物的同学要礼物。只是,他们没有漂亮的`学校,可口的饭菜,宽敞的教室,暂新的课桌椅……

尽管他们没有同龄人那样拥有很多,但他们有一颗对学习渴望的心。我看得出,他们喜欢读书,喜欢在校园的生活。帮助他们吧!让他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拥有同样的阳光。

这仅仅是我们这些大孩子们所能做的一些,即使不能给他们漂亮的学校,宽敞的教室,至少可以给予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尽管他们的未来由他们自己开创,至少也应该让他们在同一起跑线上赛跑;又尽管我们不能给予他们一个富裕的童年,至少可以让他们拥有一个充实快乐的童年。

能给予他人一份爱也是一种幸福,他们不仅仅需要同情,更多的是实在的帮助与尊重。

在同一片蓝天下共同成长 篇6

关键词:“弱势群体” 引导 积极参与

一、认识体育中“弱势群体”群体

(1)认识不足

这些学生大多数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了解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他们认为体育课纯粹就是玩,这观点有可能来自学生家长,也有可能来自个别老师的错误诱导。

(2)心理原因

学生存在一定的运动能力差异,所以在学习技术动作时屡次失败,很容易就会产生挫折感和自卑感,当一些体育活动具有一定的难度以后,就会产生心理障碍,开始拒绝体育活动了。

(3)个性差异

有的学生性格比较的内向,不愿意与别的学生进行交往,或由于学生平时在家里娇生惯养,怕苦怕累,不愿意为锻炼身体而出力出汗,由于长期很少参加体育活动,缺乏身体锻炼,造成他们肌肉力量差,灵活性差,协调性差,对完成

体育课的学习任务有很大的困难。

二、游戏中来激发“弱势群体”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1)用游戏来引导课堂

体育游戏是体育活动的一种重要的手段,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有利调动学生的情绪。针对“弱势群体”的特点,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教师可以把游戏作为体育课的热身活动。

(2)用游戏来完成技能训练

朱熹曾经说过“教不见意趣,必不乐学”。单调的技能技巧练习很难提起孩子们的兴趣,甚至会让在这些学生产生厌恶情趣。如果以“报纸胸前跑不掉”的形式进行接力比赛来完成50米快跑的训练。可以把50米设计成25米往返跑,将学生分成数列纵队,队员可根据名次先后为本队相应得分。

通过这样的游戏,他们在不知不觉的中就完成了50米快速跑的训练。因为是一个集体比赛的游戏,他们会积极参与,不会感到训练的疲累,反而能感到活动的快乐。

三、团队合作中激励“弱势群体”参与的积极性

(1) 创设合作的需求

在团队合作中更容易激发“弱势群体”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特别是在一些集体游戏和比赛中,学生需要互相帮助、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一些规定性的动作。在这种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的影响下,“弱势群体”的学生也会积极参与,为团队贡献一份力。为此老师在安排活动中,尽量给学生创设合作的机会。

(2)互助合作的开展

同学之间的互帮互教,“弱势群体”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因此要在班里开展互帮互教活动,发动技术好又热心的同学对差生进行一帮一活动,它不受时间限制,可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更重要的是使差生感受集体的温暖,消除自卑感,练习效果往往较好。

四、合理的评价消除“弱势群体”的自卑心

(1)热情辅导耐心帮助

“弱势群体”的学生在练习中常常达不老师的要求,所以往往主观地认为,怕在练习中做不好受老师的批评,课堂中不积极参加练习。教师在发现这种情况时,首先不要批评和惩罚他们,而是要鼓励他们放胆练习,做不好可以重做,并且要帮助他们解决一些技术问题。他们完成每一次的练习都比一般同学困难,付出更大,但完成效果却往往不够理想,教师不应因为他们完成技术动作不理想或掌握动作慢而批评他们,而应肯定他们的努力,多给予鼓励,淡化因挫折带来的心理压力,对他们取得点滴进步要及时表扬,使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和期待。

(2)因人而宜,适当降低评价标准

在教学中,一些技术动作一般的学生很快就能掌握,但对于“弱势群体”学生常常很难做到,甚至不可能做到,如果老师把他们与其它同学一样要求,教学不但不能达到目的,反而造成他们产生消极情绪,因此任课教师应当区别对待,只要他们能认真努力完成练习,可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适当降低练习难度和要求。

(3)期末综合评价注重方法

教师可以把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态度,出勤及课堂表现,体育相关理论知识及身体素质状况与运动能力和运动技能的掌握相结合进行评价。这样能激励“弱势群体”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课堂活动,来提高学生期末体育成绩。避免“弱势群体”学生无故请假缺课,逃避体育课。

五、构建体育文化来激发“弱势群体”参与的热情

(1)宣传体育文化,消除消极因素

为了使学生喜爱上体育活动,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体育文化带来无穷魅力,加强对学生体育文化的宣传,利用体育课时间,班级黑板报等加强体育文化的宣传。通过各种宣传教育使学生了解体育运动对国家对个人的重要,通过对个别名人介绍,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信心。

(2)发挥体育竞赛活动的激励作用

体育竞赛是促进学生体育情感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比赛本身就是一种参与,一种实践,体育竞赛不仅仅局限于学校运动会,为提高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在班级中搞好包括体育知识竞赛在内的以健身为目的一切非正式体育比赛活动,这种比赛不仅参与人多,受益面广,而且时间地点没有条件限制,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

体育“弱势群体”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老师方法得当,措施得力,积极创设愉悦的情境,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以满腔的热情对待和帮助他们,那么这个“弱势群体”就会慢慢缩小。让我们一起关注“弱势群体”,在同一片蓝天下,让他们一起前行,去寻找属于他们的成功与收获。使体育课成为学生享受体育,参与活动的平台,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率。

参考资料:

1.《中小学体育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2.袁宇光试论学生的体育意识及其培养——〈〈中国学校体育〉〉1999年2期.

同一片阳光下 篇7

一、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业成绩低的原因

要提高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学业成绩, 必须先对他们成绩低的原因有一个科学客观地分析, 于是学校领导和老师一起, 从个案到整体, 找出了以下几项原因。

1.学习兴趣不高。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难想象孩子如果长时间在无人监管或督促的情况下成长, 能发展成什么样子。当下孩子的兴趣点十分广泛, 但对于学习的兴趣是少之又少, 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习, 一般都是以兴趣为主, 学生很少能够理性学习。没有兴趣的学习活动, 自然很难吸引这些孩子投入精力, 因此影响学业成绩的提高。

2.学习习惯不好。

家长的教育意识比较淡薄, 家庭学习和生活环境比较艰苦, 缺少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学习的认真程度不够, 学习的自觉性差, 而且这些行为习惯都得不到及时地纠正。

3.知识衔接断裂。

外来务工人员因多数都是经常变换务工地点, 从一个城市迁移到另一个城市, 因此孩子也会随父母转战南北。但由于教材呈现多元化趋势, 这必然使这些孩子不能系统地学习某一版本的教材, 导致出现知识点衔接断裂的问题, 影响学业成绩的提高。

⒋家长辅导困难。

进城务工人员, 一般文化层次比较低, 另外家长每天在城市里打拼, 当他们为生计而几乎付出全部的时候, 已经很难再对孩子的学习情况进行过问和关注。孩子在学校跟不上进度, 课后又缺少辅导, 必然会导致学业质量难以提高。

二、提高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业成绩的策略

⒈抓细节教育,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习惯决定成败。其实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本地生源相比, 智力水平的差异并不是很大, 关键是在生活中形成的一些不好的习惯, 影响了其学习行为的有效开展。因此, 我校通过开展一系列的“细节教育”活动, 帮助和督促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而提高学业成绩。

首先, 我们细致地归纳了这些孩子在学习上需要达成的10种习惯, 针对每一种习惯, 制定出具体的操作细节。

学会倾听的习惯。上课不做小动作, 不玩玩具及学习用品, 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发言是否正确, 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倾听老师讲解, 并按要求认真练习。

善于思考的习惯。上课专心听讲, 认真思考, 积极发言;善于发现, 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对不懂的问题要主动向教师请教;课前预习知识, 不明白的问题提前做好标记。

敢于提问的习惯。勤于思考, 敢于质疑, 与人交流, 不怕说错;发言时, 站得直, 口齿清, 讲普通话, 声音要洪亮。

与人合作的习惯。主动和同学、老师合作, 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共同解决问题;与同学交流时, 要尊重别人的意见和观点。

自主读书的习惯。养成边读边想、圈点勾画、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 注重知识的积累;乐于读书, 愿意和书交朋友, 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不阅读不健康书籍, 不看不健康光盘, 不浏览不健康网站;爱护书籍, 不在公用书籍上乱写乱画。

认真书写的习惯。读写姿势端正, 会正确执笔, 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 胸离桌子一拳头, 执笔处离笔尖一寸;书写端正大方, 保持卷面洁净, 不乱用涂改液和修正纸, 文字和符号要规范, 格式要美观。

自评互评的习惯。在学习过程中, 要逐渐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 让学生学会激励性的评价, 既会评价自己, 又会评价别人。

搜集资料的习惯。能利用查阅图书、上网浏览、实地考察、走访调查等渠道主动搜集与学习相关的材料, 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对搜集的各种资料能进行分析、归类、整合。

动手操作的习惯。学生能独立完成教科书上所要求的各类操作实验, 操作步骤正确。

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能复习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 认真完成并细心检查作业;注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

这些习惯的培养, 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各班级结合自己的特色评价方式, 对达成要求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 让这些孩子能从培养一个习惯开始, 逐渐养成多个好的学习习惯, 为提高学业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⒉借助家庭与学校, 让教育形成合力。

学校教育失去家庭教育的支撑, 就会变成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 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 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可见, 家校配合的教育才是和谐的教育, 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教育效应, 而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很多弊端都是来自于家庭和家长。因此, 我校通过家庭学校合力教育工作的开展, 让家长能在观念上转变过来, 在思想上和学校统一起来, 形成教育合力, 共同教育孩子。为此, 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 我校各班级的家长委员会成员中, 外来务工人员占有一定的比例, 这样可以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学校的管理。提高家校之间的理解和沟通, 彼此站在同一水平线上教育孩子。学校成立了家长义工团, 全校988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有600多名家长报名参加。

第二, 经常开展班级或者是全校性的进城务工人员家长沙龙活动, 让做得好的家长在活动中介绍经验, 让其他家长看到榜样就在身边, 有的甚至是自己的邻居, 此项措施应具有操作性。

第三, 通过家长集中的时间, 组织家长进行学习, 使他们更新观念, 缩短和本地家长的思想差距,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 和老师达成一致。

⒊丰富校本课程, 让孩子体验成功。

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当地孩子相比, 性格内向、不愿交流、也不愿意与人交际。如何改变他们, 学校首先意识到应当培养他们自强、自立、自信等内在品质。由于这些孩子的学习基础差, 课堂上无法较好地接受新知识, 学校便以课堂之外的活动来吸引孩子们的兴趣。

为了让他们体验成功, 学校开设了花样跳绳、篮球、排球、健美操、舞蹈、扎染、烙画、电子琴等23门校本课程, 从而让学生走出课堂, 体验成功的乐趣。白玉蟾、孙颖琦、孙慧媛、朱明浩等学生是地地道道的山沟里的孩子, 经过老师的培训, 他们的烙画技术娴熟, 作品优秀, 参加区级比赛获得一、二等奖。

家长们看到孩子的作品, 吃惊之余个个爱不释手, 学校把作品赠与家长, 也是对整个家庭的奖励。北华小学的成功举措, 吸引了不少外校的学生和家长, 他们有的就是为北华小学的烙画课程而来。

再如花样跳绳课程。北华小学的学生每人一根小绳, 自练自创, 并以自创的花样命名, 这是激发学生内在力的最佳手段, “张悦跳”、“李一跳”……这些都是以孩子的创编跳法命名的。外来务工人员衷心地表示, 他们很放心把孩子托付给北华小学, 他们对北华小学的教育抱有无限的希望。

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占学校花样跳绳社团成员的九成以上, 他们代表学校参加大连市“一校一品”特色表演, 获得最佳表演奖。北华小学的花样跳绳队成为全运会闭幕式两支展演队伍中的一支, 赢得看台上的一片掌声。一次次的成功体验, 让孩子们快速地驱除了对陌生环境的恐惧, 为学业质量的提高奠定了情感基础。

教育的均衡和公平, 让这些“外来娃”和“本地娃”一样, 在同一片蓝天下启航筑梦。北华小学的领导和教师深切地认识到, 教育是个长期的过程, 不能投机取巧, 更不能急功近利, 每一个教师都肩负着教育、培养下一代的重担, 所有的努力就是为他们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上一篇:运筹学教学下一篇:医院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