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集与整理

2024-10-22

搜集与整理(精选8篇)

搜集与整理 篇1

一、资料搜集的意义

论文题目确定以后, 只凭现有的专业理论知识来撰写论文是不够的, 还必须了解所写论文题目所属学科专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它是写好一篇论文的基础, 也是创新的前提。所以, 查阅、搜集资料是非常必要的, 是论文音乐论文撰写必不可少的重要的准备过程。

(一) 资料是创新的源泉

进行科学研究不可能从零开始, 科学研究都是站在继承前人研究成就的基础上加以借鉴、吸收和发展的, 应该科学地利用前人留下的宝贵遗产, 因为它们是从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精品, 是经过历史的考验和洗礼而逐步形成和确立的, 是值得我们学习、研究、借鉴和利用的, 是我们创新的基础和源泉。

(二) 资料是论证观点的依据

撰写论文需要摆事实讲道理, 通过引用大量的事实资料的辩证来确立自己的观点, 这样的观点才有说服力, 论文的研究成果才更具客观性和科学性。一种新生事物的诞生都需要大量的资料作为支撑, 不管这些资料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 资料都是形成论文观点的必要条件。

二、资料搜集的步骤

科学的资料搜集, 是在有限时间内撰写优秀论文的重要保障, 掌握科学的资料搜集方法非常重要。即便是优秀艺术工作者也应该掌握资料搜集搜集的方法和步骤, 从而提高工作的效率。

(一) 确定资料搜集的方向

资料搜集首先要确定方向, 因为音乐学科的资料非常多, 虽然资料的搜集要尽量全面, 但是首先要确定方向, 变分散为集中, 这样可以节省时间, 更多地搜集对论文写作最有用的资料。

方向的确定可以从两方面进行, 一是从论题所属学科专业发展的历史的方向出发。通过资料搜集了解该课题专业发展的历史, 准确把握该专业发展的规律, 通过了解其发展过程, 熟悉该专业经历的变革。二是从发展现状的方向着手, 通过资料搜集了解论题研究的现状, 这样可以避免论题观点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可以扩展论文写作的思路, 使研究更具有时代性, 更能达到时代的高度。

例如:试以《论云南石屏海菜腔的演唱特点》为论文题目, 对其资料搜集的初步计划如下:

1. 从专业发展历史渊源定方向:

(1) 海菜腔的起源的相关质料

(2) 海菜腔的发展渊源

(3) 海菜腔演唱形式及特点

(4) 海菜腔的调式调性

(5) 海菜腔的文化影响

2. 从发展现状定方向

(1) 世人评论海菜腔的文章

(2) 评论海菜腔以外沙悠腔、四腔、五山腔的文章

(3) 海菜腔发展现状

(4) 传承的意义和价值

(5) 代表人物

我们前期要简要地定出资料搜集几个方向, 随着后期资料搜集的进展情况可制定新的方向, 也可以删除无法开展的搜集方向, 初定方向可以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来定, 也可以在导师的指导下来定, 还可以通过请教该方面专家和通过调查来定。提前定方向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样就有了搜集的目标和范围, 为论文的顺利完成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二) 分类进行资料搜集

音乐文献是记录人类音乐文化知识的载体, 它的记录方式多种多样, 可分为文字、乐谱、音响、图像和符号等, 以文字形式存在的也有多种文献, 有期刊、著作、教材、报告、杂志、报纸, 教学日记、手稿等。如果不把多样的文献质料进行分类, 就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搜集到需要的资料, 论文的撰写也就不能如期完成。这样会造成搜集到的文献比较杂乱无章, 难于整理。对文献的分类搜集是获得全面资料的前提和基础, 只有对文献进行科学的分类才能把握资料搜集的重点, 只有抓住重点才能搜集到最有价值的资料, 只有有价值的资料才是写好论文的基础。乐谱、音响、图像、符号等资料的搜集同文字性搜集一样需要进行分类。

(三) 检索工具的利用

检索工具是用以查找文献质料的线索的手段, 是显示书库里有哪些资料的目录、书籍和刊物。辞书、文摘、书目, 索引是常用的检索工具, 如《辞海》、《新华文摘》、《全国期刊索引》、《全国新书目》等这些检索工具将大量分散的文献资料加以搜集、摘录并分类整理。比如通过《全国新书目》查询《浅谈歌唱的气息》这一论题所需资料, 先打开百度———输入《全国新书目》———选择艺术———艺术分类———音乐———声乐, 通过不断的搜索, 通过最后一个项目中选择所需的文献。随着电脑信息储存量不断扩大, 还可以通过百度直接输入需要的专业名称来搜集需要的文献名称。

(四) 资料的获取方法

文献资料目录确立以后, 下一步工作就是如何获取这些文献资料, 获取文献资料的途径很多, 可以通过网上下载、图书馆借阅、教师借阅、同学借阅、书店购买、实地考察、调研等。收到的文献资料无论是已经出版的还是没有出版的, 在引用时都需要表明引用部分的出处, 以免侵权事件的发生。

三、资料整理与筛选

当完成资料查询和搜集工作时, 从撰写论文的角度看, 也仅仅是万里长城走完了第一步。搜集的资料对于论文的撰写有没有用, 有多大的利用价值还不得而知, 这些资料相互之间是否重复、本身的学术性的高低、真实程度与可信程度有多少等, 都需要进一步的对比、研究、筛选和整理。

(一) 阅读资料

当完成资料查询和搜集工作时, 下一步工作就是阅读所搜集的大量资料, 通过阅读了解每种资料所包括的内容, 了解每位作者的思想和观点, 以科学、客观的态度去理解每位作者思想观点的异同。这样会对论题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更成熟的思考, 将分散的思考凝聚成一个整体, 使之更加条理化、清晰化。

阅读资料也要有科学的阅读方法, 不是所有的资料都要一字不漏地全部阅读。首先, 对所搜集的资料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先粗略地分出关键的和重要的。哪些是应该放弃的, 哪些是应该保留的。其次, 在略读的基础上选择重要的先读, 次要的后读。最后, 对重要资料重点研读, 充分了解作者的观点, 准确把握文章的内容思想, 从中提取对自己选题具有启发性、指导性、论证性的段落和数据。并做详细的记录, 以备撰写论文所用。

(二) 科学分类

在研读的基础上, 应该理性地选择主要的资料。这些资料虽然不像初次搜集那样杂乱, 但还是要对其进行科学的分类。哪些是历史文献的、哪些是音响的、哪些是图书资料的、哪些是调查搜集的都要分清楚, 以免引用无处可寻, 浪费时间。

(三) 有效选择

资料的选择要以撰写论文为最终目的, 撰写论文的内容要真实, 观点要新颖。所以一方面, 一定要选择真实的资料, 真实性的资料是科学、客观立论的基础和依据, 是经得起考研和考究的, 能反映和揭露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说服力。另一方面, 选择资料时一定要注意资料的新颖性, 新颖是创新的体现。事物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新的事物不断产生, 旧的事物不断灭亡, 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论文撰写的价值是看是否有创新, 是否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所以, 要选择前沿、有新颖的资料。

资料的搜集、整理是一个复杂的工程, 它对顺利完成音乐论文的撰写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必须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理清思路步骤, 有逻辑地选择、确定, 为音乐论文的撰写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傅利民.音乐论文写作基础[M].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9.11.

[2]李虻, 姚兰.音乐论文写作[M].西南师范大学社, 2005.11.

搜集与整理 篇2

现状问题:现在的初中生虽然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接触大量的信

息。家长的教育意识也日益加强,让孩子接触到更多的书籍。

但是学生在接触在这些信息之后并没有很好的转化成有效的知

识,导致信息量很大却选择不出自己所需要的素材进行写作的奇怪现象。

困惑:学生在接触到这么多的信息之后,应该让作文有话可说,怎样才

能使学生将这些素材运用到作文之中,写出血肉丰满的作文

呢?

解决问题的方案设想:

1、选择一个话题,教师说明话题的要求,让学生搜集关于此类话题的素材。

2、进行素材筛选。选择突出主题较强的素材,列举出较多的素材,让学生选择几个连成一个片段。片段要求有简单的结构框架。

3、将素材内容填充到框架结构中。填充时要将选择片段再次升华,去掉重复罗嗦,前后不连贯,语言僵硬等作文中常见问题。

例子:

写一篇关于“微笑”的话题作文。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让学生搜集关于微笑的故事、图片、视频等

(2)教师先列举2—3个事例,由教师给每个事例取一个合适的题目;

教师举出事例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给出题目;最后让学生自己

说出自己搜集的素材并自己给素材取一个合适的题目。

(3)让学生从众多题目中选择4个事例组成一个浓缩片段。教师应先

给出例子,让学生可以参考借鉴。

(4)通过对素材的整理筛选,可将具体的微笑事例填充到片段中,让

搜集与整理 篇3

一、搜集信息资料

(一)制订计划、着手搜集。搜集信息是学生构建知识的基础,教师应对学生或学生小组进行搜集信息(如:内容、方法、途径等)的指导,鼓励学生及学生小组间的合作、学生与社区的沟通。我通常的做法是:在网络资源、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图片、图书、社区、生物园等等中有选择地进行搜集,并对搜集到的信息做记录。

(二)查阅书刊和网络资讯。计算机网络是当今信息技术的制高点和代表。网络信息资源是学习者取之不竭的宝库。如《火山》教学前,我先让学生细致阅读课文,感受火山变化过程;再要求他们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包括有:图片、短片、文字等资料。结果,学生们带回的搜集资料有:各类书刊、各种火山照片、文本及插图与说明、VCD影像、录像片等,这些资料对于学生理解《火山》有很大帮助,扩展了课文的广度和深度,也培养了学生的搜集技能、技巧。

(三)进行考察与观察。现场考察是把学生带到某现场,从参观者的角度考察现场的情景,给学生提供亲身体验的机会。如“流溪河水流经街口镇前后的变化”的考察,组织科技兴趣小组的同学到流溪河街口镇段的上游和下游取水样、拍照、观察水质情况并作记录,又在本河段内寻找下水道的出口,并进行取水样、拍照、观察水质情况,并请教环境监测站叔叔,协助分析水质状况等,了解河水受污染的程度,了解下水道的污染物是什么,应该提醒市民、工厂企业怎样保护水源等,形成很好的第一手材料,充分认识《水的污染》及保护。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是指不对观察对象施加任何影响的观察,它是小学生获取感性认识的重要活动方式。如:《叶脉的形态》教学,组织学生到学校的生物园观察植物的叶子,并进行拍照与描图,充分了解叶脉的各种形态,拓展知识。

(四)完成实验程序。实验的基本特征是有意识地改变某种变量,控制其他变量,探寻改变变量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如:《植物和环境》教学中植物向光性的认识,通过改变罩在植物上方纸盒的开口位置,确认透光处,坚持夜间浇水、施肥。三十天后,看到:六株植物分别弯向各自的开口。这样,尊重过程、尊重证据、逐一记录,通过整理分析,充分认识植物的向光性,完成实验程序。

(五)实施参观访问。参观访问是把学生带出教室走向大自然和社会,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极好的活动形式。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市环保局及其监测站,了解科技人员是如何进行大气监测及街口镇废气排放的监控和处理的并写出参观记,深刻领会《大气的污染和保护》。

二、整理信息资料

面对众多的信息,应指导学生学会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价,对经过分析和评价的信息进行综合,并用口头或文字、图形或表格、电子文稿等的形式对综合的信息进行表现。

(一)以文本、图形、表格等形式整理信息资料。整理和分析资料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活动,在平常教学时,应多让学生有意识地去选择、辨析、改变信息,对信息进行分类、验证、有机处理,这样学生在多样信息环境中不断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学会学习。怎样整理?我通常的做法是:1)制作资料记录的卡片或设专用记录本,写出摘要或提要的内容;2)制作卡片的分类索引或在专用记录本标出目录;3)根据与课题相关程度决定资料的剔留、分类和比较;4)从特性、数量、因果、层次、关系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归纳,阅读、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以电子文稿、演示文稿等形式整理信息资料。学生在信息来源中通过阅读、观察、聆听、触摸等方式来感受信息、筛选出有关信息。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根据信息任务和信息来源判断现有的信息资源是否有用,然后有条理地整理,并用电子文稿等显示出来。如:做实验报告(研究报告),学生个人或小组可以以电子文稿或张贴等形式将各自的“研究成果”展示一段时间,电子文稿可以在校园网实施,张贴可以在学科宣传栏实施。学生通过对信息进行积极、深入的加工,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一些学生还意识到这种做法是在追求知识而不是在考试中展示其掌握程度,对学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三、信息资料评价

浅谈原始文献的搜集整理与利用 篇4

原始文献主要指没有正式出版的各种书刊资料, 即第一手文献, 包括手稿、日记、书信、文件档案、单幅文献、照片、实物等种类。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信息网络的快速便捷和日益普及, 依赖于传统纸质媒体的传播方式将越来越少。为了保留时代记忆, 抢救纸质原始文献, 图书馆作为国家公藏单位, 在保存、收藏原始文献方面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这项工作既是对传统纸质文献的抢救性保护, 也为后世研究提供了可靠充足的文献依据。

目前, 图书馆针对本地原始文献的搜集途径主要有四种:第一种, 省内各地书商收集各种与本省相关的原始文献, 然后以市场交易的方式出售给图书馆;第二种, 图书馆工作人员通过网络的途径发现购买, 例如孔夫子旧书网等;第三种, 参与拍卖活动, 如对名家字画的搜集;第四种, 有识之士为了更加妥善地保存家族文化遗产, 将家庭成员的文物资料捐赠给图书馆加以专业化保护。

二、原始文献的鉴别和整理

原始文献归属于图书馆后, 首先将其进行整理分类, 然后创建电子表格, 在表格中按照日期、赠 (卖) 者、文档编号、文件名、著 (编) 者、年代、份数、类型、具体说明等分别录入。详细登记后, 根据文献实体大小, 分别用纸袋或者纸盒装好, 然后包装盒 (袋) 上粘贴写有文档编号的标签。

在搜集甄别原始文献时, 必须树立一定的标准, 尤其不能不辨真伪、品相好坏的全盘接收。在品种方面, 以馆藏补缺优先, 然后以品相好坏衡量, 物尽齐全。如日记以年份、月份连续性较好的为佳, 生活日记优于工作日志;照片以文字说明简明齐全为佳;档案资料也以日期连贯性较好的为佳;手稿以搜集作者具有一定名气且经过初步整理的为佳;书信要求信封、邮戳、邮票、信件完整, 且年代越久远越好。

“照片资料是地方志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存查价值, 具有重要的凭证作用、宣传教育作用、参考作用及艺术欣赏作用”[1]收藏的照片最好有完整的文字说明, 包括摄影者、拍摄时间、地点、事件主题、人物等简明的文字说明, 如果缺少基本文字说明, 照片资料的收藏和利用价值也会大幅降低, 因为“文字说明与照片起到相互印证、相互补充的作用”[2]例如我们曾收藏了85 张湖南省公路局摄影参赛作品照片, 时间跨度为2004 年至2010 年, 拍摄内容主要关于修路工人修路和环卫工人维护公路时的工作状态照片, 每张照片背面贴有参赛标签, 标签栏目包括题目、作者、电话、邮编、传真、E-mail、通讯处等信息。通过这批照片, 我们可以大致了解修路工人和环卫工人的工作生态, 照片是对某一类行业的直观呈现, 是显像的行业志。

手稿、档案、照片、日记等原始文献的搜集整理, 既要考虑收藏品种的保留补缺, 又要考察甄别其品相的好坏优劣、珍藏价值。为了尽可能地齐全馆藏, 我们还必须拓宽原文献的渠道来源, 以助于品种的完善;而为了保证收藏文献的价值, 必须提升工作人员的鉴别能力, 这要求在平时工作中多看多学, 增长见识, 通过实际工作, 总结经验, 创新方法。

三、原始文献的开发利用

图书馆对原始文献的收集不应只注重馆藏数量的增加, 还要注重改进工作方法和制度, 努力提高原始文献的利用率。

因为原始文献大多为纸质文献, 年代较远, 不易保存, 所以可以通过改善藏书环境, 优化办公设备, 对原始文献进行妥善保存和开发。例如可以征求原著者同意后, 通过复印或者扫描, 将纸质文献 (手稿、档案等) 转换为电子文献。同时通过先进的数字资源搜索链接技术, 对转换后的电子文献进行进一步开发, 让外界的读者可以通过网络搜索迅速找到亟需的研究资料, 这样既可以节约时间成本, 也提高了原始文献的利用率。另外还可以在展览厅设置定期的原始文献展览, 让更多的人了解馆藏原始文献的丰富种类及其重要性。

但是由于原始文献种类多, 数量庞大, 且资料大多杂乱, 缺乏初步整理, 所以下发到收藏库后, 需要一批专业的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整理包装或深层次加工。因此, 将其真正地以电子文献形式, 通过搜索渠道呈现在读者面前, 需要较长的时间和技术支持。所以, 原始文献的快捷利用尚在筹备阶段, 目前原始文献主要处于搜集和整理阶段。图书馆作为公益的文献资料保存单位和查询窗口, 其价值不仅体现在馆藏文献的读者利用率, 他另一方面的重要功能体现在对文化遗产的专业化保护和收藏, 以备后世咨询和研究。

摘要:原始文献是指未公开于社会的或未经正式发表的文献, 包括手稿、日记、照片、书信、档案等, 其种类丰富、数量庞大, 是对地方文献资料的补充和丰富, 其搜集整理过程是对本地珍贵文献资料的抢救和下意识保存。本文结合笔者工作经验, 对原始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开发利用进行粗浅论述。

关键词:原始文献,搜集整理,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小学一年级比喻句搜集整理 篇5

1.一座架在水里的桥,很像一栋长长的房子。

2.小小竹排画中游。

3.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4.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常常跟着我,就像一条小黑狗。

5.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6.不是蝴蝶,不是小鸟,是红叶舞,黄叶飘,像秋姑娘发来的电报。

7.阳光像金子,洒遍田野、高山和小河。

8.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

9.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10.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

11.小柏树就像战士一样笔直的站在那里。

12.美丽的衣裳,像朵朵花儿开放。

13.我们像小鸟一样。

14.细细的春雨就像春姑娘纺出的线一样。15.弯弯的月亮像一条小船挂在夜空中。16.茫茫的草原像一张无边无际的地毯。17.圆圆的池塘就好像一面大镜子。18.弟弟的脸蛋像苹果一样又圆又红。19.天上的朵朵白云像羊群一样东游西荡。20.太阳像一个大火球似的高高地挂在天空。21.大象的耳朵就好像两把大大的蒲扇。22.树上的苹果像灯笼似的又大又红。23.字典就好像一个不开口的老师一样。

24.夜空中的星星就像无数只眼睛似的一眨一眨的。25.柳树的枝条就好像无数根绿色的丝带一样。

26.美丽的彩虹就像一座七彩的桥一样高挂在雨后的天空。27.刺猬的身体如同一个长满了钢针的小圆球。28.弯弯的小河像一条彩带似的向远方飘去。

29.这句话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我的心田,抚慰了我受伤的、幼小的心灵。

30.书是智慧的钥匙。

31.这几天的天气真是太冷,寒风吹在脸上好像刀割一样。32.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动不动趴在火堆里。33.西湖象一块碧玉,一面镜子。

34.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35.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像高大的山神,像神秘的古堡,像沮丧的巨人,像一条连绵不断的地毯。

36.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像一道亮丽的彩虹,像仙女飘舞的裙带,像一座七彩小桥,像一朵朵耀眼,绚丽的云.37.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迷糊了我的眼睛。38.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39.小弟弟的脸胖乎乎、红扑扑的,看上去真像一个可爱的大苹果。40.像鹅毛,像芦花,像棉絮的大雪降落下来。41.火红的枫叶像火花一样纷纷地飘落下来。42.运动员像离弦的箭一般向终点跑去。43.北极星像盏指路灯一样挂在天空。

信息:搜集与探索之法 篇6

1994年,我起心动念办计算机学习杂志,我感觉到身边学计算机、用计算机、谈计算机的人多了;我更发觉家里有计算机的人多了,我确定计算机要从办公室走到家中,变成人类生活必要的部分,于是下定决心办计算机家庭杂志《PChome》,而且一战成功。这只是我一个“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例子,每一个新事业的创办,我都会经历这种大胆假设的过程,因为已决定要做,所有的心思、观察、情报搜集,都具体而急切,我会看到许多平常忽略掉的信息或现象,而集结这些可能不直接相关的信息,我的结论很快就清晰起来。

不只是工作、作决策可以大胆假设,对人的理解,也可以大胆假设,定向观察。“狗仔队”挖掘新闻也是用这种方法,先大胆假设名人一定有绯闻,所以开始追踪、守候,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如果发觉找不到证据,那就将这位名人从追踪名单上除名。

反之,则很快就会抓到把柄。这就是“狗仔队”能不断报料的原因。对部属,我也会大胆假设。对能力杰出的人,我会假设他就是我未来接班人,然后花一两年,观察他的所作所为,从办公室到休闲时间,从工作到生活习性,从待人处事到观念态度。经过这样默默地长期观察之后,一切都无所遁形,我绝不会选错人。

信息的完整充分,是工作与决策成功的关键,因此情报搜集就是工作者必备的能力,以“大胆假设”为前提,以“小心求证”为方法的定向观察法,就是情报搜集的入门方法。

何飞鹏

搜集与整理 篇7

一、贵州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文献综述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 有49个民族, 民族成份居全国第二位。贵州世居少数民族有土家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瑶族、壮族、毛南族、蒙古族、仫佬族、羌族、满族、畲族等1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7.9%, 各民族间团结友好、和谐相处, 酝酿了各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

2004年, 贵州省组织专家、学者到黔东南、黔西南、黔南、安顺市、六盘水市、毕节地区等地调查、整理、挖掘贵州民族的民间文化, 同时开展对布依族铜鼓文化的挖掘和抢救工作。

2007年发表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一书, 得到众多音乐家经过近10年的努力取得的成果, 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编纂少数民族音乐史的书籍。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一书将55个少数民族按地理分布分为四篇, 即东北、华北篇, 西北篇, 西南篇, 中南、东南篇。对我国各少数民族的民间音乐文化作了一定的介绍, 但是, 我国55个少数民族, 各民族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使得民族民间音乐得以发展, 就一个民族其音乐形式也多样化, 还得不断的挖掘。

在近60年的时间里, 贵州先后组织音乐专家编撰出版了《中国民族民间器乐集成.贵州卷》《中国民族民间歌曲集成。贵州卷》《侗族大歌研究五十年》《贵州少数民族音乐》《贵州民族音乐文选》《本土乐话》等音乐丛书, 2010年又出版了“贵州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集萃”一套共7本, 体现了贵州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保护和传承的不断推进发展。

二、民族音乐资料的收集

1. 民族民间音乐资料收集整理工作的意义

少数民族音乐的搜集与整理, 让民族音乐文化得以更好的传承和保护, 对研究少数民族特色有着重要的意义, 让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得以不断发展。

少数民族音乐形式多样, 少数民族聚集地的分散又使其音乐形式有很大的随机变化性。

因此怎样搜集整理民族资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部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歌谣靠口头传承, 因此不同语言的文献、口头的文化整理可转译为汉语记录下来, 以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得以更好保留、传承、发展。

2. 作为图书资料管理, 对少数民族音乐的收集方式

少数民族音乐的收集还需靠音乐专家、工作者、图书资料工作人员不断努力, 民间音乐形式多种多样, 可以分为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曲、戏曲类音乐、说唱类音乐, 每一类又可以分为多个小类, 如民间歌曲又可分为山歌、小调、劳动号子;民间器乐曲根据演出形式可以分为独奏曲、合奏曲等多个演奏形式, 或者根据演奏乐器的乐器组分类等。

少数民族地区, 民族活动很多, 非常有利于民族歌舞、服饰、乐器的采集, 采集的形式有民间走访、民间调查考证、下乡采风、参与民族活动等。

对于贵州少数民族音乐的研究, 不少音乐人士, 民族音乐爱好者也再不断探讨, 网上可以相互学习。

我们还要与贵州其他高校图书馆、州图书馆等相互学习, 相互吸收、探讨贵州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相关信息, 夯实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资料。

三、对民族音乐文化资料的整理工作

1. 贵州相当数量的民族音乐文化资料文化隐藏于老少边远地

区, 呈原生态, 世代相继口头传承, 要让大多数音乐爱好者能了解其音乐文化, 需要相通语言的专业人士将原生态的民族语言用汉语记录下来。

2. 图书馆要利用当地优势, 特别关注在民族地区高校音乐专

业的民族研究工作者, 当我们的专业人士得到资料整理后, 要及时收集、有序的按民族归类、分项, 再根据音乐的形式分子项, 利用活页随时穿插资料。

3. 少数民族音乐文献按照载体可以分为纸张类、音像资料类和网上信息类等。

4. 建立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特色专柜。

四、贵州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

目前, 我们已经意识到部分民族文化面临失传, 有的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或被吞噬、或被感化, 为了拯救我们的民族文化, 不少工作者已想方设法的在研究、挖掘民族文化。

贵州各民族在与大自然相依相伴、和谐相处的历史长河中, 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还有更值得倍加珍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1. 民间音乐、曲艺:《侗族大歌》、布依族八音坐唱、铜鼓十二调;

2. 传统戏剧:安顺地戏、花灯戏、侗戏、布依戏、彝族樶泰吉;

3. 舞蹈:苗族芦笙、苗族木鼓舞。

贵州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音乐人士对此高度重视, 采取多种措施, 大力开展抢救和保护工作, 编撰和出版相关书籍, 成为最为基础的一项工作。从上世纪50年代初, 在“土改”过程中发现侗族大歌始, 近六十年的时间里, 贵州先后组织编撰出版了《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贵州卷》《中国民间歌曲集成·贵州卷》《侗族大歌研究五十年》《贵州少数民族音乐》《贵州民族音乐文选》《本土乐话》等一大批专著及论文集, 现在面世的“贵州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集粹”丛书, 也是贵州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保护和传承在推进过程中涌现出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 对抢救和保护贵州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意义重大, 推动了贵州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光钰.袁炳昌.《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 京华出版社, 2007年;

[2].贵州省音乐家协会.《贵州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集粹》.贵州人民出版社.2010年;

[3]..吕婧.《少数民族音乐文献的收集与整理》.中国论文下载中心[10-11-0711:31:00];

[4].高小琦.《图书馆在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与保护的作用》. (图书馆杂志2006) .

重视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利用 篇8

尽可能多地拥有资料

作为新闻工作者的编辑, 工作的对象主要是现实生活中不断发生的最新的事情和问题。因此, 作为一个编辑, 要尽可能多地大量地拥有最能反映现实生活和时代特色的资料。这些资料来源主要有两部分, 一部分是直接得来的, 就是自己直接到生活中去访问、去调查。这部分资料当然很重要, 但在编辑工作中毕竟不能成为主要的内容。每个编辑都有一定时间接触实际, 可这在全部工作时间里只占一个很小的比例。所以, 除了尽量利用下乡、下厂、出国等时间取得资料以外, 还必须经常地间接地积极主动地想方设法取得大量资料。间接得来的资料主要来自这些方面:一是来稿来信, 这是取得资料的最重要的来源。大部分来稿来信, 每件中或多或少总是包含着有用的东西, 只要有沙里淘金的精神, 来稿来信就会是取之不尽的宝库, 而不是随手可弃的包袱。其次是已经发表的东西, 包括经过自己的手处理发表出来的东西。新出版的有关自己业务范围之内的读物, 要尽可能多地广泛地及时地浏览, 并且有重点地阅读。有很多新的问题、新的资料都在这些出版物里面。经常同各个有关的业务机关和研究机关联系, 也可以取得大量的资料。各部门有关的报告会、汇报会要尽可能多地参加。还可以按照编辑部报道计划的要求, 以及研究某一个问题的特殊需要, 写信或发调查提纲, 或打电话给各地的记者、经常联系做实际工作的同志、对写作有积极性的同志, 向他们索要资料。每个编辑人员, 最好同尽可能多一些的在基层做实际工作的同志交朋友。实际生活有多宽广, 资料的来源也就有多宽广。编辑人员就其工作岗位、工作性质来说, 在搜集资料方面是有极为有利的条件的。可以说, 处处都是宝, 看你找不找。只要留心, 你每天都会发现和得到许多对你有用的东西。

要学会科学地整理资料

面对众多繁杂的资料, 如果不加以科学的整理, 有用的资料也会成为废纸一张。如果整理得当, 你就会很快捷地从大量资料中找到你所需要的东西。

编辑工作所研究的对象是一些最新的问题, 这些新问题刚发生的时候, 人们往往看不见它的全貌, 而只能看到它的一个片断或者一个侧面, 而且是一个相当孤立的片断, 同时还看不清楚它同别的事物的联系。记录这些内容, 比较可行的形式是用小卡片。在看稿、看书、听报告、和有关单位联系、外出采访或做调查工作的时候, 最好随身带一些小卡片, 把自己需要的东西随时记下来。一张卡片最多只记一件事。一个较长的材料, 往往包括好几个不同的问题, 要研究几个材料中反映的同一个问题, 就得把一个个问题单独地摘出来, 最后把是同一个问题的材料集中在一起。

有的较长的资料看起来是反映一个问题的, 但一个大的问题也会涉及很多不同的侧面。用小卡片可以把不同的侧面分开记下来, 这样才便于集中某个侧面的问题加以研究。原来在一个资料中是侧面的、次要的问题, 在一定条件下往往会转化为主要的问题, 不摘记出来, 就容易被湮没。

有些间接的资料, 原作者是围绕他自己的写作目的运用的, 但这些资料在各个编辑的手中, 可能为另外的各不相同的目的而应用。把这些资料从原有的文章、通讯、新闻或其他稿件、文件中拆开摘记下来, 才能更好地应用于另外的写作目的。

大量的资料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 从一个来源来的资料往往只是一个侧面、一个片断, 摘记下许多侧面、片断的资料, 集中起来, 就可以看出问题的全貌, 看出许多问题的内在联系。

要学会运用资料

用卡片形式积累的资料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有时需要研究一个地方、一个时期发生了什么问题, 就可以把这个时期有关这个地方的小卡片集中到一起来研究。有时需要研究一个专门性质的问题, 就可以把各个地方、各个时期有关这个问题的卡片集中到一起来研究。

这些资料, 有的可以在写文章或者编稿子、组织稿件时直接起作用。也就是说, 可以作为写文章的论据、组织稿件的线索、制订报道计划的依据。或者用以查对数字、地名、人名和事实。大量的卡片对于编辑工作只能间接地起作用, 也就是说, 这些资料主要不是编的工具, 而是研究的工具。它能帮助你发现更多新鲜的东西, 并培养你对新生事物的敏感性。在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 还可以提高我们对政策、理论的理解。因为在整理资料时, 你已经把政策和理论具体化了。如果原来你对政策和理论的理解还不是那么深、那么具体, 那么通过很多具体生动的资料, 你对政策和理论的理解就会比较深刻和全面了。

通过资料的分类整理, 还可以训练你的分析综合能力。因为在摘卡片时, 要考虑摘哪些不摘哪些, 为啥这样分类而不那样分类, 这就需要你动脑筋思考很多问题, 于是也就锻炼了你的综合分析能力。

整理资料最常见的几种分类方法

工具类, 即数字、人名、地名、大事记等。这类卡片的内容, 一般说不会发生什么变化, 可以长期保存, 随时查考。不过有些数字会时过境迁, 也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事实类。主要是归类当前实际工作中容易产生的一些事实。这部分将是所搜集资料的最主要的部分。

论点类。专门记录各种各样的观点和思想认识。编辑工作也可以说是思想工作, 因此, 各种各样的人对我们要研究的问题的看法、想法, 都可以记录下来。因为一种类型的人就可以代表一个群体, 反映某个阶层的情况。这一类卡片可以直接记录语言, 因为某一种类型的人都带有特定色彩的语言, 一定的思想往往是以最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的, 生动的语言最容易表达具有代表性的思想。有时, 写文章要表达这样那样的人物或这样那样的思想, 运用这些生动的语言, 可以帮助你把文章写得更鲜明、更有感染力。

理论类。这类记录的是有定论的、比较权威的观点, 主要是平时在读理论书籍时摘记下来的。这部分资料可以把政策文件、重要报告包括进去。这样, 你在编审稿件、采写文章时, 遇到有关方针政策方面的问题就可以随时查阅核对。

编辑业务方面的资料。诸如编辑业务上经常碰到的问题, 或者是别人在新闻编辑业务上的新创造, 一篇好文章的写作方法和形式, 一个好标题, 一个好的版面或文章的布局, 好的提问题的方法等。经常抽时间浏览这些资料, 对自己业务素质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

重点作者情况的资料。要注意发现和培养一大批优秀的作者, 要熟悉这些作者的情况, 比如某人在什么报刊上发表过什么重要文章, 某人擅长写什么样的文章。这样, 在你需要某类稿件时, 可随时安排最合适的作者来写, 做到有的放矢, 就会提高稿件的采用率, 及时圆满完成你的报道计划。

选题类资料。这一类资料是准备写文章或是准备组织报道时用的, 是根据研究资料中所发现的线索, 提出来写文章或组织报道用的题目。有了题目还要继续留意, 发现与这个题目有关的资料和观点, 要随时补充记录上。这样, 过一段时间, 这个题目在脑子里就会逐渐成熟起来, 文章就可以着手写了。在写的过程中, 往往会发现资料还是不充足, 或是观点仍然不明确, 如果不需要马上写出来, 那就不妨先放一放;如果需要马上写出来, 那就以现有的资料作基础, 然后集中力量突击一下, 找出更多的资料补充进去。就每一个选题卡来说, 它的形成过程, 也就是一篇文章或者一个报道酝酿成熟的过程。就一组选题卡来说, 它们可以构成编辑工作的近景和远景计划, 这样, 工作就主动多了。

上一篇:加密机制下一篇:渠道水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