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2024-10-24

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通用12篇)

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篇1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在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方面比预制板优越得多, 但是楼板裂缝不断增加。大多数消费者对楼板裂缝缺乏必要常识, 统视裂缝为有害, 担心楼板裂缝会引起建筑物倒塌, 反应极为敏感, 近年来成为投诉热点。

一、楼板裂缝种类1温差裂缝

由于温度变化, 混凝土热胀冷缩而形成的裂缝, 此类裂缝一般集中在东西单元的房间、屋面层和上部楼层的楼板。

2结构裂缝

虽然现浇楼板承载力均能满足设计要求, 但由于预制多孔板改为现浇板后, 墙体刚度相对增大, 楼板刚度相对减弱。因此在一些薄弱部位和截面突变处。往往容易产生一些结构性裂缝。例如:墙角应力集中处的45°斜裂缝, 板端负弯矩较大处的板面裂缝等。

3构造裂缝

PVC管处混凝土厚度减薄, 容易出现裂缝。

4收缩裂缝

混凝土在塑性收缩、硬化收缩、碳化收缩、失水收缩过程中易形成各种收缩裂缝。

二、结构设计方面原因

1结构的设计原则是, 整个建筑结构的功能必须满足两种状态的要求: (1) 承载力极限状态, 以保证结构不产生破坏, 不失去平衡, 不产生破坏时过大变形, 不失去稳定。 (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以确保结构不产生超过正常使用状态的变形、裂缝及耐久性、振动及其它影响使用的极限状态。目前人们对第一极限状态已给予足够重视并严格执行, 而对第二种极限状态却经常被忽视。

2从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各种受力体系分析, 无论是按单向板设计还是按双向板设计, 是单跨还是多跨连续板设计;无论是板端支承在砖墙上还是支承在过梁或剪力墙内, 受力状态考虑都是局限于楼板平面的应力变化 (按弯矩配置抵抗正、负弯矩的受力钢筋) 、板平面的受剪变形。即使是考虑板端嵌固端节点产生弯矩, 也只是考虑板平面弯曲或屈曲所产生的应力。在楼板受力体系分析时, 对于现浇结构构件之间在三维空间中如何分配内力、协调变形, 根本没有考虑。

三、结构设计控制措施

1工程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的变形。如温度变形、收缩变形、基础不均匀沉降变形等, 此类因变形引起的裂缝几乎占到全部裂缝的80%以上。在变形作用下, 结构抗力取决于混凝土的抗拉性能, 当抗拉应力超过设计强度时, 应验算裂缝间距, 再根据裂缝间距验算裂缝宽度。

2现浇板板厚宜控制在跨度的1/30, 最小板厚不宜小于110mm (厨房、浴厕、阳台板最小厚度不小于90mm) 。有交叉管线时板厚不宜小于120mm.

3楼板宜采用热轧带肋钢筋以增加其握裹力, 不宜采用光圆钢筋。分布钢筋与构造钢筋宜采用变形钢筋来增加与现浇混凝土的握裹力, 对控制楼板裂缝的效果较好。

4后浇带处理

(1) 后浇带应设置在对结构受力影响较小部位, 一般应从梁、板的1/3跨部位通过或从纵横相交部位或门洞口的连梁处通过。后浇带间距不宜超过30m.

(2) 后浇带宽度为700mm~1000mm, 板和墙钢筋搭接长度应不低于45d, 且同一截面受力筋搭接不超过50%.梁、板主筋不宜断开, 使其保持一定联系性。

(3) 后浇带浇筑时间不宜过早, 以能将混凝土总降温及收缩变形完成一半以上时间为佳。从目前混凝土的收缩量来看, 估计3~6月方能取得明显效果, 最短不少于45天。

四、工程实例

1大连泉水某住宅楼地上六层, 地下一层为车库。结构形式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整个建筑物东西总长为47.30m, 南北向宽14.60m。建筑物层高为3.0m。楼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 楼板钢筋为冷轧扭钢筋, 强度设计值fy=360N/mm2。大于3.9m开间板厚为120mm, 小于3.9m开间板厚为100mm。厨房3.150m开间与楼梯见相邻, 厨房由于楼梯间楼板开洞相邻厨房楼板不连续, 又因厨房预埋PVC管线较多。故设计时考虑诸多因素, 要求PVC管要有支架固定, 严禁两根管线交叉叠放, 板厚110mm, 并且加强楼板下皮钢筋等措施。整个工程于2006年7月开工, 2007年9月完成主体结构, 2007年12月完成竣工验收。住户在入住后使用效果良好, 楼板未发现有裂缝产生。

2某住宅楼为四单元六层框架结构, 阳台设计为悬挑板, 悬挑长度1.2m, 板厚120mm。受力情况为一端自由, 两侧简支, 一端为连续。但结构计算时考虑为纯悬挑板, 一侧自由, 一端为连续。配筋按照但测悬挑配筋。住户在入住后陆续发现阳台现浇板两侧有裂缝产生。现场勘察表明该工程按图施工, 结构设计计算无误。但未考虑两侧挑梁挠度与挑板产生挠度不同, 又因结构计算时考虑为纯悬挑板, 未在两侧简支处配有构造拉筋, 故加荷后产生挠度差, 楼板出现裂缝。

加固处理方案:待梁、板挠度达到极限并不继续扩大时, 检查板裂缝宽度<0.3mm, 用低粘度环氧树脂胶泥灌注、表面打磨平整。本工程采用了上述加固处理措施后, 使用了一年未见有新的裂缝产生, 加固效果良好。后续工程采取在两侧简支悬挑板处配有构造拉筋防止梁、板出现挠度差, 而造成楼板裂缝。

五、结语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是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 只有在设计过程中针对各影响因素考虑全面、细致, 严格遵守设计规范, 才能大大减少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产生裂缝的可能。

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篇2

合肥东方强力新型建筑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发布时间:2006年09月06日 14:58:40 访问次数:107次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现浇框架及框架剪力墙混凝土的浇筑工程。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水泥:325号以上矿渣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进场时必须有质量证明书及复试试验报告。2.1.2 砂:宜用粗砂或中砂。混凝土低于C30时,含泥量不大于5%,高于C30时,不大于3%。2.1.3 石子:粒径0.5~3.2cm,混凝土低于C30时,含泥量不大于2%,高于C30时,不大于1%。2.1.4 掺合料:粉煤灰,其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并应符合有关标准。

2.1.5 混凝土外加剂:减水剂、早强剂等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其掺量经试验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2.1.6 主要机具:混凝土搅拌机、磅秤(或自动计量设备)、双轮手推车、小翻斗车、尖锹、平锹、混凝土吊斗、插入式振捣器、木抹子、长抹子、铁插尺、胶皮水管、铁板、串桶、塔式起重机等。2.2 作业条件。

2.2.1 浇筑混凝土层段的模板、钢筋、预埋件及管线等全部安装完毕,经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并办完隐、预检手续。

2.2.2 浇筑混凝土用的架子及马道已支搭完毕,并经检查合格。

2.2.3 水泥、砂、石及外加剂等经检查符合有关标准要求,试验室已下达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2.2.4 磅秤(或自动上料系统)经检查核定计量准确,振捣器(棒)经检验试运转合格。2.2.5 工长根据施工方案对操作班组已进行全面施工技术交底,混凝土浇筑申请书已被批准。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作业准备 →混凝土搅拌→凝土运输→柱、梁、板、剪力墙、楼梯混凝土浇筑与振捣→养护

3.2 作业准备:浇筑前应将模板内的垃圾、泥土等杂物及钢筋上的油污清除干净,并检查钢筋的水泥砂浆垫块是否垫好。如使用木模板时应浇水使模板湿润。柱子模板的扫除口应在清除杂物及积水后再封闭。剪刀墙根部松散混凝土已剔掉清净。3.3 混凝土搅拌:

3.3.1 根据配合比确定每盘各种材料用量及车辆重量,分别固定好水泥、砂、石各个磅秤标准。在上料时车车过磅,骨料含水率应经常测定,及时调整配合比用水量,确保加水量准确。

3.3.2 装料顺序:一般先倒石子,再装水泥,最后倒砂子。如需加粉煤灰掺合料时,应与水泥一并加入。如需掺外加剂(减水剂、平强剂等)时,粉状应根据每盘加入量预加工装入小包装袋内(塑料袋为宜),用时与粗细骨料同时加入;液状应按每盘用量与水同时装入搅拌机搅拌。

3.3.3 搅拌时间:为使混凝土搅拌均匀,自全部拌合料装入搅拌筒中起到混凝土开始卸料止,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可按表4-34规定采用。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s)表4-34 搅拌机出料量(L)<250 250~500 >500 自落式 90 120 150 强制式 60 90 120 自落式 90 90 120 强制式 60 60 90 3.3.4 混凝土开始搅拌时,由施工单位主管技术部门、工长组织有关人员,对出盘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易性等进行鉴定,检查是否符合配合比通知单要求,经调整合格后再正式搅拌。

3.4 混凝土运输:混凝土自搅拌机中卸出后,应及时送到浇筑地点。在运输过程中,要防止混凝土离析、水泥浆流失、坍落度变化以及产生初凝等现象。如混凝土运到浇筑地点有离析现象时,必须在浇筑前进行二次拌合。

混凝土从搅拌机中卸出后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不宜超过表4-35的规定。混凝土从搅拌机卸出至浇筑完毕的时间(min)表4-35 气 温(℃)低于25 高于25 注:掺用外加剂或采用快硬水泥拌制混凝土时,应按试验确定。

泵送混凝土时必须保证混凝土泵连续工作,如果发生故障,停歇时间超过45min或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应立即用压力水或其他方法冲洗管内残留的混凝土。3.5 混凝土浇筑与振捣的一般要求:

3.5.1 混凝土自吊斗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浇筑高度如超过3m时必须采取措施,用串桶或溜管等。

3.5.2 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连续进行,浇筑层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一般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l.25倍,最大不超过50cm。

3.5.3 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40cm)。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表面振动器(或称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应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3.5.4 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用水泥品种、气温及混凝土凝结条件确定,一般超过2h应按施工缝处理。

3.5.5 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和插筋等有无移动、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正完好。3.6 柱的混凝土浇筑:

3.6.1 柱浇筑前底部应先填以5~10cm厚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减石子砂浆,柱混凝土应分层振捣,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时每层厚度不大于50cm,振捣棒不得触动钢筋和预埋件。除上面振捣外,下面要有人随时敲打模板。

3.6.2 柱高在3m之内,可在柱顶直接下灰浇筑,超过3m时,应采取措施(用串桶)或在模板侧面开门子洞安装斜溜槽分段浇筑。每段高度不得超过2m,每段混凝土浇筑后将门子洞模板封闭严实,并用箍箍牢。3.6.3 柱子混凝土应一次浇筑完毕,如需留施工缝时应留在主梁下面。无梁楼板应留在柱帽下面。在与梁板整体浇筑时,应在柱浇筑完毕后停歇l~1.5h,使其获得初步沉实,再继续浇筑。3.6.4 浇筑完后,应随时将伸出的搭接钢筋整理到位。3.7 梁、板混凝土浇筑:

3.7.1 梁、板应同时浇筑,浇筑方法应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即先浇筑梁,根据梁高分层浇筑成阶梯形,当达到板底位置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随着阶梯形不断延伸,梁板混凝土浇筑连续向前进行。3.7.2 和板连成整体高度大于lm的梁,允许单独浇筑,其施工缝应留在板底以下2~3cm处。浇捣时,浇筑与振捣必须紧密配合,第一层下料慢些,梁底充分振实后再下二层料,用“赶浆法”保持水泥浆沿梁底包裹石子向前推进,每层均应振实后再下料,梁底及梁帮部位要注意振实,振捣时不得触动钢筋及预埋件。3.7.3 梁柱节点钢筋较密时,浇筑此处混凝土时宜用小粒径石子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浇筑,并用小直径振捣棒振捣。

3.7.4 浇筑板混凝土的虚铺厚度应略大于板厚,用平板振捣器垂直浇筑方向来回振捣,厚板可用插入式振捣器顺浇筑方向托拉振捣,并用铁插尺检查混凝土厚度,振捣完毕后用长木抹子抹平。施工缝处或有预埋件及插筋处用木抹子找平。浇筑板混凝土时不允许用振捣棒铺摊混凝土。

3.7.5 施工缝位置;宜沿次梁方向浇筑楼板,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的中间1/3范围内。施工缝的表面应与梁轴线或板面垂直,不得留斜槎。施工缝宜用木板或钢丝网挡牢。

3.7.6 施工缝处须待已浇筑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时,才允许继续浇筑。在继续浇筑混凝土前,施工缝混凝土表面应凿毛,剔除浮动石子,并用水冲洗干净后,先浇一层水泥浆,然后继续浇筑混凝土,应细致操作振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3.8 剪力墙混凝土浇筑:

3.8.1 如柱、墙的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时,可以同时浇筑,反之宜先浇筑柱混凝土,预埋剪力墙锚固筋,待拆柱模后,再绑剪力墙钢筋、支模、浇筑混凝土。

3.8.2 剪力墙浇筑混凝土前,先在底部均匀浇筑5cm厚与墙体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并用铁锹入模,不应用料斗直接灌入模内。

3.8.3 浇筑墙体混凝土应连续进行,间隔时间不应超过2h,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60cm左右,因此必须预先安排好混凝土下料点位置和振捣器操作人员数量。

3.8.4 振捣棒移动间距应小于50cm,每一振点的延续时间以表面呈现浮浆为度,为使上下层混凝土结合成整体,振捣器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cm。振捣时注意钢筋密集及洞口部位,为防止出现漏振。须在洞口两侧同时振捣,不灰高度也要大体一致。大洞口的洞底模板应开口,并在此处浇筑振捣。

3.8.5 混凝土墙体浇筑完毕之后,将上口甩出的钢筋加以整理,用木抹子按标高线将墙上表面混凝土找平。3.9 楼梯混凝土浇筑:

3.9.1 楼梯段混凝土自下而上浇筑,先振实底板混凝土,达到踏步位置时再与踏步混凝土一起浇捣,不断连续向上推进,并随时用木抹子(或塑料抹子)将踏步上表面抹平。

3.9.2 施了缝位置:楼梯混凝土宜连续浇筑完、多层楼梯的施工缝应留置在楼梯段1/3的部位。3.10 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h以内加以覆盖和浇水,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有足够的润湿状态,养护期一般不少于7昼夜。3.11 冬期施工:

3.11.1 冬期浇筑的混凝土掺负温复合外加剂时,应根据温度情况的不同,使用不同的负温外加剂。且在使用前必须经专门试验及有关单位技术鉴定。柱、墙养护宜采用养护灵。

3.11.2 冬期施工前应制定冬期施工方案,对原材料的加热、搅拌、运输、浇筑和养护等进行热工计算,并应据此施工。3.11.3 混凝土在浇筑前,应清除模板和钢筋上的冰雪、污垢。运输和浇筑混凝土用的容器应有保温措施。3.11.4 运输浇筑过程中,温度应符合热工计算所确定的数据、如不符时,应采取措施进行调整。采用加热养护时,混凝土养护前的温度不得低于2℃。

3.11.5 整体式结构加热养护时,浇筑程序和施工缝位置,应能防止发生较大的温度应力,如加热温度超过40℃时,应征求设计单位意见后确定。混凝土升、降温度不得超过规范规定。

3.11.6 冬期施工平均气温在-5℃以内,一般采用综合蓄热法施工,所用的早强抗冻型外加剂应有出厂证明,并要经试验室试块对比试验后再正式使用。综合蓄热法宜选用425号以上普通硅酸盐水泥或R型早强水泥。外加剂应选用能明显提高早期强度,并能降低抗冻临界强度的粉状复合外加剂,与骨料同时加入,保证搅拌均匀。

3.11.7 冬施养护:模板及保温层,应在混凝土冷却到5℃后方可拆除。混凝土与外界温差大于15℃时,拆模后的混凝土表面,应临时覆盖,使其缓慢冷却。

3.11.8 混凝土试块除正常规定组数制作外,还应增设二组与结构同条件养护,一组用以检验混凝土受冻前的强度,另一组用以检验转入常温养护28d的强度。

3.11.9 冬期施工过程中,应填写“混凝土工程施工记录”和“冬期施工混凝土日报”。质量标准 4.1 保证项目:

4.1.1 混凝土所用的水泥、水、骨料、外加剂等必须符合规范及有关规定,检查出厂合格证或试验报告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4.1.2 混凝土的配合比、原材料计量、搅拌、养护和施工缝处理,必须符合施工规范规定。

4.1.3 混凝土强度的试块取样、制作、养护和试验要符合《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7)的规定。

4.1.4 设计不允许裂缝的结构,严禁出现裂缝,设计允许裂缝的结构,其裂缝宽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4.2 基本项目:混凝土应振捣密实;不得有蜂窝、孔洞、露筋、缝隙、夹渣等缺陷。4.3 允许偏差项目,见表4-36。成品保护

5.1 要保证钢筋和垫块的位置正确,不得踩楼板、楼梯的弯起钢筋,不碰动预埋件和插筋。

5.2 不用重物冲击模板,不在梁或楼梯踏步模板吊帮上蹬踩,应搭设跳板,保护模板的牢固和严密。5.3 已浇筑楼板、楼梯踏步的上表面混凝土要加以保护,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以后,方准在面上进行操作及安装结构用的支架和模板。现浇框架混凝土允许偏差 表4-36 允许偏差(mm)单层多层 高层框架 1 轴线位移 8 5 尺量检查 层 高 ±10 ±5 全 高 ±30 ±30 柱、墙、梁截面尺寸 +8-5 ±5 尺量检查 每 层 5 5 5 柱、墙垂直度 全 高 H/1000 且不大于20 H/1000 且不大于30 5 表面平整度 8 8 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6 预埋钢板中心线位置偏移 10 10 7 预埋管、预留孔中心线位置偏移 5 5 8 预埋螺栓中心线位置偏移 5 5 9 预留洞中心位置偏移 15 15 井筒长、宽 对中心线 +25-0 +25-0 H/1000 且不大于30 H/1000 且不大于30 注:H为柱、墙全高。

5.4 冬期施工在已浇的模板上覆盖时,要在铺的脚手板上操作,尽量不踏脚印。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 蜂窝:原因是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厚,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有缝隙使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而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或石子过大,柱、墙根部模板有缝隙,以致混凝土中的砂浆从下部涌出而造成。

6.2 露筋:原因是钢筋垫块位移、间距过大、漏放、钢筋紧贴模板、造成露筋,或梁、板底部振捣不实,也可能出现露筋。

6.3 麻面:拆模过早或模板表面漏刷隔离剂或模板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易粘附在模板上造成麻面脱皮。

6.4 孔洞:原因是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未经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6.5 缝隙与夹渣层:施工缝处杂物清理不净或未浇底浆等原因,易造成缝隙、夹渣层。

6.6 梁、柱连接处断面尺寸偏差过大,主要原因是柱接头模板刚度差或支此部位模板时未认真控制断面尺寸。

6.7 现浇楼板面和楼梯踏步上表面平整度偏差太大: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不用抹子认真抹平。冬期施工在覆盖保温层时,上人过早或未垫板进行操作。质量记录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7.1 水泥出厂质量证明书及进场复试报告。7.2 石子试验报告。7.3 砂试验报告。

7.4 掺合料出厂质量证明及进场试验报告。

现浇混凝土结构楼板裂缝监控要点 篇3

【关键词】 楼板裂缝 产生原因 防治方法

随着现代建筑工程中砼强度等级越来越高,施工进度越来越快,现浇砼楼板出现的裂缝也越来越多,无论高层钢筋砼框架结架、剪力墙还是砖混结构都出现了不同程度、位置和形状各异的裂缝,这些裂缝的产生成为这几年来用户投诉质量问题,严重影响了建筑施工企业、监理企业及开发商的信誉,因此鉴别裂缝、分析裂缝、控制裂缝的产生和发展,并对裂缝产生进行有效的防治,对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及正常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为了尽可能防止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减少后续及其他工程楼板裂缝的出现,首先分析产生裂缝的原因,确定主要原因。

1.1裂缝类型及特点:

1.1.1塑性收缩裂缝,多发生于新浇砼的板面,裂缝形状很不规则,长短不一,互不连贯。

1.1.2干缩裂缝,多发生于砼终凝前后,表面裂缝宽度0.05-0.2mm,个别情况也有大于0.2nn的,多沿板短方向分布。

1.1.3电线管处裂缝,贯穿性裂缝垂直或呈30-45度角。

1.1.4受力裂缝,平行于板的短边裂缝。

1.1.5温度变化裂缝,沿建筑物横向,中间宽两头窄裂缝,主要分布在地下室顶板。

1.1.6其它裂缝,主要沿楼板内预埋电线管方向裂缝,较长的达到2m。

1.2实际工程中塑性收缩裂缝、干缩裂缝电线管处裂缝为主要裂缝质量缺陷。虽然现浇砼楼板出现裂缝的现象较为普遍,裂缝出现的状况各式各样,产生裂缝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六个方面:人、机、料、法、环、其它。

1.2.1人的因素: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事先未做浇筑方案。操作人员培训不够,未撑握好操作方法。施工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不强是造成砼楼板裂缝的主观原因。

1.2.2机械设备的因素:振捣器振捣力不够,备用机械不足。机械设备故障及备用不足造成楼板裂缝的间接原因

1.2.3材料及砼配比的因素:砼配合比不合理,坍落度过大,砼水灰比过大,未加粉煤灰;碎石级配不合理,碎石粒径过小;水泥安定性不良。砼配合比、原材料控制不好是造成砼塑性收缩裂缝的主要原因。

1.2.4施工方法因素:振捣不均匀、不密实,养护不及时,振捣时间掌握不好,搓麻抹压不及时。砼振捣不密实、不均匀,养护不及时,是造成砼楼板干缩裂缝的主要原因。

1.2.5环境因素:施工荷载较大,温度变化—电气焊接管预埋件温度、砼内外温差超标,钢筋锈蚀。楼板受内外力过早,温度变化较大时是产生温度裂缝的主要原因。

1.2.6其它因素:影响砼强度产生变形,楼板模板的钢度和稳定性不足;预埋电线管和钢筋部位砼保护层过小。地基沉降不均匀,是造成贯穿性裂缝的主要原因。砼保护层过小,楼板模板刚度、稳定性不足是造成楼板裂缝的主要原因。

2. 根据以上原因,监理要采取以下措施。

2.1要求施工单位举办专业培训讲课,认真进行砼岗前技术交底。

在砼浇筑前,要求施工单位组织全体砼班组人员进行“砼操作振捣手五要”培训,五要为:(1)要懂得用振捣器振捣砼的原理。(2)要事先对浇筑砼做出方案,把主要问题考虑周到。(3)要在临浇砼前对结构“侦察”一遍,弄清哪些钢筋密,密到什么程度。做到下棒心里有数。(4)要正确掌握好振捣时间,在一个部位振捣时间应不小于10秒,控制标准如下;①粗细骨料不再下沉。②水泥浆已泛上表面。③被振部位大致水平。④拌和物中的气泡不再冒出来。(5)要振捣棒避免直接振动钢筋模板和埋件。通过培训后,浇筑工人了解并掌握了砼浇筑工艺要求。

2.2要求施工单位设专人对搅拌机提前维修管理,砼振捣设备每班备用3套。

2.3要求施工单位现场砂石含水率进行调整,合理得出施工配合比,进场砂石外加剂等材料专人把关,不合格材料拒绝接收。

试验室给出的配合比,只是理论配合比,要求施工单位施工前根据施工现场的原材料情况,进行调整,找出合理的施工配合比。可以采用自拌式泵送砼施工,拌制砼前试验室配比如每立方砼材料用量为 水泥:砂子:碎石:水为306::718:1153:180,经实测后可能砂含水率3%,石子含水率为1%,进行调整,调整后配合比为水泥:砂:碎石:水为306:792:1090:180。搅拌出的砼和易性较好。试块强度时候满足设计要求。

坍落度较大达到160mm,浇筑完砼容易有表面裂缝,要求施工单位调整坍落度控制到130-150mm,楼板裂缝就会明显减少。

碎石粒径的控制:石子选用级配良好的花岗岩碎石,粒径为5-31.5mm之间,其含泥量不大于1%,在保证砼强度的同时也降低了水化热,减少收缩裂缝。

2.4砼养护的控制:在砼初凝前,即砼浇筑完12小时内,开始浇水养护,设专人每天3次,连续养护7天,在炎热或低温情况下,对浇筑完的砼进行覆盖塑料布、草帘保湿、保温,并设专人测温。减少砼表面与内部的相对体积变化的差异,对裸露的表面及时覆盖,加强养护,对高温大风天气施工的砼及时抹压,防止裂缝继续发生,对电气焊拉管等预埋件施工焊时,采取分段分层施焊,使預埋管件达到常温再浇砼,防止局部砼因温度变化产生裂缝。

2.5要求施工单位砼搅拌时间必须达到规范要求,砼振捣时间不少于10S,必须振捣密实均匀,及时加强抹压、养护,防止裂缝连续发生。注意下振动棒的间隔距离,使砼不至于漏振,间距控制标准为振动棒作用半径(300-400mm)的1.5倍。振捣孔的排列系用梅花式布孔要均匀,不能漏孔。掌握好插入的深浅,插入深度使上下层间结合良好。

2.6要求施工单位设专人看护,砼强度不达到1.2N/mm2不许上人上料。浇筑砼前模板上浇水。更不能安装模板支架。避免砼楼板不受内伤产生裂缝现象。

2.7为加强钢筋保护层垫块数量使垫块间距控制在1m之内,做砼垫块模具,用与楼板同强度等级的砼打垫块,垫块要提前28天做出。用于控制楼板盖筋保护层。

2.8要求施工单位必须认真勘测地基,充分掌握地基土质特征,保证地基满足设计要求.

2.9如板内预埋电线管过粗或过多,要及时找设计进行局部加厚楼板措施,加强隐蔽验收,保证砼钢筋垫块间距在1m内。楼板模板厚度和支撑水平拉结经准确计算后确定。

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篇4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节点,施工质量,措施

在多层、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 常采用的是现浇钢筋混凝土对框架结构进行固定。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结构体系在现代建筑中是很普遍, 很常见的, 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区域施工时, 经常会出现由于钢筋配料不符合结构设计和规范规定, 框架节点处钢筋安装质量差;框架节点内框架梁钢筋锚固长度不够;框架节点内框架柱纵筋位移;框架节点杂物清理不干净等原因致使工程实际与设计图纸不完全吻合。实践证实上述原因也是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节点施工质量的通病。本文对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节点施工质量通病进行总结和详细分析, 并提出防治方法。

1 钢筋配料的问题与处理

钢筋配料不合理的主要体现在:框架节点框架箍筋数量不够, 这是箍筋阻挡框架梁下沉的原因, 施工人员如果不绑扎箍筋, 将导致框架节点框架没有箍筋, 这不符合规范规定;梁纵筋锚固长度不够, 没有达到规范标准, 而且箍筋弯钩不满足135°/135°的要求;箍筋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不足, 出现小于10 d (d为钢筋直径) 的情况。

钢筋配料不合理的处理方法:对于钢筋配料不合理的处理方法, 主要是在钢筋配料过程中, 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谨小慎微, 在下料前, 对下料的长度进行认真仔细的计算, 并做好钢筋放样工作。

2 框架节点处钢筋安装的问题与处理

框架节点处钢筋安装质量差主要体现在常用的安装钢筋流程。首先安装框架梁的双面侧模, 安装完毕后, 绑扎梁钢筋笼, 最后沉梁, 但是采用这样的方式难以保证框架节点钢筋的安装质量。框架节点钢筋安装质量差所导致的弊端主要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沉梁钢筋笼前不能绑扎框架节点处的框架柱箍筋 (加密箍@100) , 因为这样会阻挡沉梁钢筋笼;二是沉梁钢筋笼后也不能绑扎框架节点框架柱箍筋, 因为框架节点已封好模板, 如果加上框架节点, 那么面内钢筋便会比较拥挤, 在进行框架节点箍筋绑扎时便会非常困难。

框架节点处钢筋安装质量差的处理方法: (1) 用4Φ10把框架节点柱大箍筋点焊成箍筋笼 (箍筋数量据框架节点高度按@100定) , 箍筋开口以点焊封闭。用箍筋笼套上框架柱纵筋暂时定在框架节点顶面, 把框架梁上下纵筋在箍筋笼之间直插入框架柱内, 再正常绑扎框架梁箍筋笼, 然后把框架柱节点箍筋笼连同框架梁钢筋笼一同下沉入模, 最后把节点箍筋笼的4Φ10钢筋与框架柱的四根角筋电焊在一起, 通过这样的方式便完成了框架节点箍筋难绑扎的问题。 (2) 改变在框架梁双面侧模支设完毕后再安装梁筋的方法, 具体的改进措施为:首先, 立一面侧模, 随即安装梁钢筋, 需要指出的是, 在安装梁钢筋的同时, 也安装框架节点箍筋, 上述过程完成后再将另一面的侧模封上, 这样在进行框架节点箍筋绑扎时便会减小难度。

3 框架节点内框架梁钢筋锚固的问题与处理

由于框架节点内, 各种纵横钢筋比较拥挤, 各个钢筋在狭窄的范围内互相影响, 而施工人员往往会忽略这点, 为了贪图方便, 便不按结构设计规定的锚固长度下料, 或者将已按规格配好的公斤锚固长度割断, 这样便会导致框架梁纵筋锚固长度不足, 影响施工质量。

处理方法:在施工过程中, 如果出现框架节点内框架梁钢筋锚固长度不足时, 通常采用的方式是附加短筋焊锚或焊锚板, 通过这样的方法来提高框架纵向钢筋的锚固能力, 弥补由于框架节点内框架梁钢筋锚固长度不足而产生的不良影响。

4 框架节点内框架柱纵筋位移的处理

框架节点内框架柱纵筋发生位移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三种, 一种是箍筋与框架柱纵筋绑扎不牢, 导致在浇筑混凝土时使个别纵筋产生位移, 第二种是模板上口的刚度比较差, 或者纵筋与模板上口固定不牢, 导致浇筑混凝土时使外环纵筋产生整体位移;第三种可能是先支完模后采用沉梁法绑扎框架梁钢筋, 在沉框架钢筋笼时框架柱纵筋被挤歪, 导致在浇筑混凝土时使个别纵筋产生位移。

框架节点内框架柱纵筋位移预防措施:浇筑混凝土前, 相关施工人员要对框架柱插筋或外伸纵筋进行检查校正, 确保框架柱纵筋插筋或外伸钢筋都绑扎了箍筋, 且箍筋的数量足够, 绑扎也很牢固, 如果有需要, 可以适当用点焊来增加其稳固性, 避免箍筋与框架柱纵筋绑扎不牢导致在浇筑混凝土时使个别纵筋产生位移;在模板上口处, 对框架柱纵筋采取加焊撑筋或与模板固定牢的措施, 以防止主筋发生整体位移;还有需要注意的是, 在施工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尽量不使用沉梁法进行钢筋安装, 这样便不会在沉框架钢筋笼时框架柱纵筋被挤歪, 也不会导致在浇筑混凝土时使个别纵筋产生位移的情况。

框架节点内框架柱纵筋位移处理方法:框架节点内框架柱纵筋位移的处理方法应具体情况而定, 主要分为两种:当外伸纵筋在截面范围内偏位移较小时, 这种情况下的处理方法是按6:1斜度调整纠正;在纵筋偏出框架柱截面外尺寸较小时, 可将混凝土凿开, 并按照6∶1比例的斜度调整;当外伸纵筋在截面内或外偏移较大时, 这种情况下的处理方法是首先选取正确、合适的位置, 确定位置后, 采用钻孔进行锚固灌浆的方法, 通过这样的方式来重新锚进纵筋。

5 框架节点杂物的问题与处理

框架节点处封模后, 表面会粘有各种杂物碎石等, 这时因为在施工过程中, 会有木屑、砂、石、松散砼块或其它脏物落入其中, 若不及时对框架节点的杂物进行清理或者清理不干净, 那么对建筑的混凝土质量会有不良的影响, 所以将框架节点的杂物清理干净是保证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框架节点杂物清理不干净的处理方法:框架节点处封模后, 施工过程中落入的木屑、砂、石、松散砼块或其它脏物会粘在表面, 对建筑的混凝土质量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所以最好的处理方法是在节点封模前进行仔细地检查, 清走框架节点内的杂物, 并且在浇筑框架节点混凝土前, 先对框架节点洒水, 将其湿润。

6 结语

在多年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监理中, 经常会出现梁柱节点箍筋施工、钢筋锚固长度和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等工艺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只要现场施工、监理人员加强质量控制, 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质量方针, 吃透设计人员意图和规范要求, 以人的工作质量控制工程质量, 全面控制施工过程、重点控制工序质量, 认真执行“自检、互检、交接检”的“三检”管理制度, 措施到位, 精心施工,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是完全可以得到避免的。

参考文献

[1]杨汉平.浅谈高层建筑框架结构梁柱节点的施工工艺及要点[J].企业导报.2013 (11)

[2]张建华.高层框架结构施工存在的现实问题及控制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2010 (06)

[3]张向阳.浅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中常见问题[J].价值工程.2011 (24)

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篇5

针对当前实际工程中出现的现浇结构梁板开裂问题,结合两个工程实例,分析了商品混凝土现浇楼板出现裂缝的原因及机理,并对此类裂缝对楼板结构安全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评价.提出了拌制混凝土及施工养护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作 者:陈雪峰 黄凤霞 庄承  作者单位:南京东南建设工程安全鉴定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08 刊 名:中国科技成果 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S 年,卷(期): 10(14) 分类号:U4 关键词:混凝土   现浇结构梁板   安全性  

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篇6

【关键词】工程质量;问题;工艺技术

现代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普及,传统的预制板施工方法,逐步为现浇混凝土浇筑施工的工艺技术所取代。现浇框架结构混凝:Lm程,比预制板结构在整体性和结构安全性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但现浇框架结构混凝土工程,也存在一些质量方面的通病,主要就是混凝土结构的裂缝。因此,对现浇框架结构混凝土浇筑施工的工艺技术的要求,会不断地提高。

1.现浇框架结构混凝土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性

现浇框架结构混凝土工程的浇筑施工,已用于各种工民建筑,用于多层和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提高抗震能力,是对各种建筑工程的普遍要求标准。但从现实的施工情况来看,框架结构的施工质量是难以使人乐观的。有的建筑施工单位,对框架结构施工重视不够,因而在施工过程中质量问题不断出现。致使有的部位的框架结构不但达不到抗震要求标准,甚至由于施工质量低,而影响到正常结构的安全。有的施工现场,甚至出现随意减少框架结构的柱、梁、板的个别部位,这就给建筑工程质量以下了不应有的质量隐患,降低了建筑物的质量和使用寿命。这种情况的严重性,必须引起建筑部门的高度重现,采取积极措施和较为完善地施1212艺技术,努力提高框架结构工程的施质量,确保工程质量的要求。

框架结构之所以能提高多层,高层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坚固性和使用寿命,主要是依靠现浇混凝土梁、板、柱的整体结构的一体性,钢筋相互穿过,再加上与梁、板、柱接触的砌筑体内甩出的拉结钢筋与基有效地拉结锚固,使得各层的砌筑体都受到纵向和横向的制约,提高了砌体抗剪强度和抵抗水平推动能力,也提高了砌体的韧性。一旦当地有地震发生时,由于框架结构内的钢筋具有较好的抵抗变形的能力,使砌体能承受较大的塑性变形能力,会裂而不倒,从而会较大程度的减轻地震造成的损害。也会加强对风、水等灾害的抗御能力,更会较大的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保险期限。

2.现浇框架结构混凝土施工容易出现的问题

2.1钢筋工程施工易出现的问题

纵向钢筋上下错位与钢筋搭接的规范的问题。在钢筋定位放线时,偏离正确位置,上下楼层位置相差超过6mm以上,使构造柱的上下纵向钢筋只能采取弯折措施来“归位”,结果是构造柱施工后是摆动形柱,严重影响其有效作用。另外,施工中很多工程的構造柱钢筋搭接位置很随意,且搭接长度也没有满足35d的规范要求,甚至有单端弯钩或两端都不弯钩的情况。

箍筋松散,滑移歪斜,数量不足与不按规定加密箍筋。构造柱、梁、板施工中的箍筋施工问题较多,绑扎间距过大或间距不均,也不加修理。个别还有偷工减料,不按规定数量和间距绑扎,使框架结构整体质量和应起的作用受到削弱。按规范要求,应在节点处适当加密箍筋,而实际施工过程中没能严格执行,造成不应有的质量隐患。箍筋的弯钩长度、角度不规范与拉结筋的摆放问题。在新规范CB50204-92中规定:对于抗震要求结构,平直部分的弯钩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其弯钩的角度为1300/1300。但施工中大都采用900/900弯钩,其长度也不足10d。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还常会发现拉结筋遍放或错放的情况。

2.2混凝土施工中易出现的问题

混凝土的级配问题。为了保证混凝土浇筑时顺畅密实,不出现卡壳断条等现象,规范中提出骨料的粒径不宜大于2.0em。但一些施工现场对骨料的选配很不认真,往往由于骨料过大,而出现不密实和断条的现象。

为确保混凝土不出现蜂窝、麻面或孔洞,规范中要求坍落度控制在5em-7em,以利于混凝土通过振捣能充分流人各个空洞内,增加与砌体粘结作用。而实际施工中,往往出现坍落度过小,混凝土干硬而不能适应浇筑。

3.提高现浇框架结构混凝土的施工工艺技术

3.1钢筋工程的施21232艺技术要求

垂直度的保证。为了保证垂直要求,在各层施工前应首先定准轴线位置,然后绑扎钢筋。砌筑中严格控制砌筑体垂直,随时调整已绑扎好的钢筋,使其不摇晃,保证垂直,可利用梁、柱、板的拉结筋加以固定。

钢筋的下料应准确。纵向钢筋的下料长度是以一个楼层高度加上搭接长度为准的,还应包括弯钩长度。

拉结筋应事先备好料放在砌筑现场,防止漏放。拉结筋不宜在构造柱中部穿过,应靠在柱子纵筋边,防止钢筋阻碍混凝土顺利通过。

3.2混凝土工程施32'1-艺技术要求

施工现扬必须按规范要求选用粗骨料,料粒径不大于2cm的骨料来配置混凝土,以保证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不卡壳、不断流,以提高警惕混凝土的密实度。

必须对混凝土的级配、坍落度、振捣方式进行严格控制,认真按规范要求准备和操作,保证一次浇筑成功。

混凝土浇筑前,要仔细清扫各部施工垃圾,用清水冲洗,然后按规范要求,先浇1cm-2cm厚的水泥砂浆,方可浇筑。

3.3砌筑工程施21232艺技术要求

保证构造柱的轴线与墙体轴线的一致,各结构应对位。

砌体施工时严格制垂度,马牙槎应符规范要求,先退后进。马牙槎处的砌筑砂浆应密实饱满,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8%。

砌筑施工应保持砖模的表面清洁,对挤揉出的砂浆应随时清除。防止凸出的砂浆吃到构造柱内,以影响施工与工程质量。

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篇7

1 钢筋工程的关键技术措施

1.1 基本要求

抽取钢筋严格安装相关的规定标准, 进行力学性能检验, 符合规定的钢筋再加以使用。在实际的加工过程中, 允许钢筋存在一定的误差, 但误差要保证在一定的范围内。为使钢筋的质量达到一定的标准, 应当对其进行检验, 使其在加工的同时进行检验。安装钢筋时, 要安装一定的设计要求进行, 根据钢筋级别的不同、数量规格的不同、品质的不同进行安装。

1.2 钢筋接头位置及要求

在支座处设置梁底部钢筋接头, 在跨中1/3内设置上部钢筋接头, 同时要保证同一断面钢筋接头根数小于或者等于总根数的一半, 接头处要错开45倍的钢筋直径;每一层楼板面处都应设置柱竖向钢筋接头, 且接头处要错开50倍钢筋直径;在跨中1/3处设置负钢筋接头, 按照设计长度配料制作其他短钢筋。

1.3 施工缝处钢筋处理

在实际房屋建筑施工时, 不对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楼面留施工缝, 然而,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 却会出现各种复杂的特殊情况, 为解决这些问题, 在施工时应当留出施工缝。留施工缝时应当确保建筑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剪能力, 同时要经过缜密的计划与讨论再确定时间插筋工作的长度与数量。

2 模板工程的关键技术措施

2.1 基本要求

钢板、胶合板、钢模板等材料都应用于模板工程, 进行模板施工时有如下几点要求:第一, 要确保模板不会出现漏浆的现象, 始终保持模板内干净, 提高浇筑的质量。第二, 要将隔离剂涂抹于浇筑前的模板内部, 要保证该隔离剂对建筑物的结构性能与装修都不产生影响。第三, 切记要在模板上预留洞与预埋固件, 同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 准确、科学的安装钢管于模板上。

2.2 模板及其支护系统安装质量要求

根据构件的尺寸大小进行模板的安装, 确保正确的安装轴线的位置。只有准确掌握模板支架的承受能力, 才能安全的施工, 确保其稳定性。支护系统的各个零部件都应牢固的安装好, 可出现一定的误差, 但误差必须要在一定范围内。

2.3 模板及其支护系统安装质量控制措施

在进行支模前务必要规划设计出样图,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稳定的浇筑模板。科学合理的进行配模的安装, 要确保支架放置于稳固的平面上, 这样能够避免因地面不平整而出现晃动的现象, 同时要安排专业人员进行安装与拆除。为避免漏浆现象的出现, 应及时增添某些额外的支撑。

3 混凝土工程的关键技术措施

3.1 基本要求

对于建筑用混凝土来说, 要严格按照规范规定的原材料、配合比、外加剂制作;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要符合设计样图的标准;在浇筑混凝土的地方按照随机抽取的原则制作混凝土试件, 该混凝土试件的主要用途是检查其强度, 同时要做好养护工作;要在混凝土初凝时间范围内进行混凝土的运输与浇筑工作。

3.2 输送管道的敷设及混凝土的布料

利用在楼层间的钢筋混凝土边梁上设置的铁件管道输送混凝土, 固定输送管时要选择角铁。工作人员应先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再进行混凝土管道的铺设, 只有这样, 才能降低安全隐患出现的概率。工作人员不能将输送管放置于钢筋网上, 而是要将其放置于轨道与支架上支撑, 这样能够避免因输送管太重而使钢筋网破裂问题出现。

3.3 混凝土的浇筑

任意一层结构混凝土都要浇筑两次, 第一次对柱进行浇筑, 第二次对梁和板进行浇筑。当混凝土自由下落的高度大于2m时, 为防止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 可选择串筒或溜槽。当柱浇筑的高度超过3m时, 可设置门子板于1.8-2.0m处, 当门子板的斜槽或平台处的混凝土进入柱模时, 可在其顶部插入一高频率的振捣棒进行振捣。

4 施工后的质量验收

4.1 混凝土外观质量及尺寸偏差的检验

检查并记录混凝土的外观质量与尺寸偏差, 记录时务必要仔细认真。外观检查项目包括输送、裂缝、外形、外边、蜂窝等;尺寸偏差项目包括标高、截面尺寸、垂直度、表面平整度、轴线位置等。

4.2 混凝土结构实体检验

混凝土分项工程验收合格之后进行混凝土结构的实体检验, 房屋建筑的项目负责人要重新检查墙、板、柱、梁等重要的构件。其中包括:留置方式、制作地点、留置数量等是否满足建筑规范。

因此, 建筑工作人员只有学习并掌握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关键技术, 才能解决实际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实际施工的操作时要严格按照建筑规范的要求, 同时要求所有的施工人员掌握纯熟的技术。对于我们每一个建筑施工人员来说, 都要将住户居民的安全放在第一位, 要保障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建筑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问题十分复杂, 同时也具有独特性, 是我们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我们要求建筑工作人员理解并掌握各方面 (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 的关键技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 要严格要求自己, 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施工, 同时要在施工过程中认真严格的检查, 保证房屋建筑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确保我国的建筑行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洪斌.建筑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关键技术[J].商品与质量, 2013, 25 (9) :23-26.

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篇8

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桥在运营一段时间后往往会出现各种病害, 从目前钢筋混凝土板桥的使用情况来看, 较为普遍的病害是裂缝。下面分别从设计角度和施工角度分析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桥产生裂缝的原因。

( 1) 从设计上进行分析。在板的配筋设计时, 尤其是对宽跨比较大的现浇整体式板桥, 只考虑板的纵向主筋配筋, 而对于横向分布钢筋考虑的比较少。因现浇整体式板桥的跨径与板宽相差不大, 故在车辆荷载作用下为双向受力状态, 设计时通常仅以桥梁的纵向承载能力作为结构安全性验算的依据, 实际上对于宽跨比较大的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板桥, 在板的横向仅设置不少于单位板宽纵向主钢筋面积15% 的横向分布钢筋通常是不能够满足承载力要求的。这是造成现浇混凝土板产生纵向裂缝的主要原因。

( 2) 从施工上进行分析。在施工过程中, 混凝土配合比控制不当, 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 振捣方法及时间不合理造成混凝土强度不足而产生裂缝; 模板拆除过早, 混凝土还没有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引起混凝土产生早起裂缝等。施工质量控制不当引起保护层厚度不足, 导致沿纵向钢筋的裂缝。

2 结构分析方法的改进

现浇钢筋混凝土实体板桥最常用的计算方法是刚接板梁法, 这种方法忽略了板的横向受力特点, 横向钢筋的配置没有设计依据, 导致此类桥梁极易出现裂缝, 因此刚接板梁法存在一定缺陷。本文通过一工程实例介绍梁格法在分析实体板桥空间受力行为中的应用。

2. 1 结构概况

该桥上部结构采用3 × 8m现浇钢筋混凝土连续实心板, 原位立模, 整体浇注, 桥宽7. 5m, 右前夹角为90°, 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台、柱式墩, 基础均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桥面横坡由现浇板横向不等高进行调整, 中心板高50cm, 两侧板高45cm。设计汽车荷载为公路—Ⅱ级。现浇板采用C40 混凝土, 受力钢筋采用HRB335 级。

2. 2 计算思路

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桥梁结构内力时, 有多种离散模型, 常用的有空间梁单元法、板单元法、实体单元法以及较为实用的梁格法。由于梁格法基本概念清晰、易于理解、方便使用、能够与规范条文对应, 是分析桥梁上部结构较为实用有效的空间分析方法。该方法采用等效梁格代替桥梁上部结构, 将分散在桥梁每一区段内的弯曲刚度、抗扭刚度集中于最邻近的等效梁格内, 实际结构的纵向刚度集中于纵向梁格内, 而横向刚度集中于横向梁格内。通过分析梁格的受力状态得到桥梁实际受力状态, 它适用于板桥、梁桥的上部结构以及斜弯桥梁的受力分析。

2. 3 模型的建立

2. 3. 1 单元划分的原则

划分梁格是建立有限元模型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要求考虑的问题较多, 付出的工作量也较大。利用刚度等效原则对板式结构进行梁格划分时, 由于上部结构截面形状和支点布置方式的多样化, 网格划分总结出统一的规律, 一般根据结构布筋方向及结构形式来确定。本桥为正交等宽现浇板桥, 网格划分按照下列原则进行:

( 1) 纵向梁格的数目一般根据桥梁宽度确定。梁格间距一般为2 ~ 3 倍板厚。如果桥梁较窄, 可以模拟为一根纵梁。如果桥梁较宽, 可以设置若干根梁格。当梁格间距较小时, 计算分析精确, 但计算及整理数据的工作量较大, 浪费时间。当梁格间距较大时, 计算粗糙, 起不到梁格法分析的作用。因此梁格的划分需要统筹考虑。

( 2) 对于现浇实心板, 纵向边梁格一般设置在距离板边缘0. 3 倍板厚处, 主要是考虑到板边缘的垂直剪力流分量一般由边梁梁格承受, 这样设置能够真实反应实际结构的受力行为。

( 3) 横向梁格间距尽量与纵向梁格一致。

( 4) 在受力较大处、内力突变处、支点处等需要重点关注的区域, 应设置梁格。

2. 3. 2 计算参数

在对桥梁结构进行计算时, 首先应根据桥梁结构的使用环境拟定计算参数。

( 1) 汽车冲击系数

按照《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 JTG D60 -2004) 的规定计算结构基频, 由结构基频通过下式计算汽车荷载的冲击系数。

( 2) 二期恒载

本桥桥面铺装采用10cm厚C40 防水混凝土, 等效为梁单元荷载为2. 5k N/m, 护栏重量等效为梁单元荷载为10. 75k N/m。

( 3) 间接作用

温度作用按照《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 JTG D60 - 2004) 的规定取用, 收缩、徐变按照《公路钢筋混凝土与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 JTG D62 -2004) 的规定计算。支座不均匀沉降按5mm考虑。

2. 3. 3 模型建立

采用Midas civil 2010 空间有限元软件对模型进行计算分析, 全桥共划分纵梁9 道、横梁25 道, 共计单元434 个、节点299 个。支座处现浇板节点与板底节点通过刚性连接连接 ( 板顶节点为主节点, 板底节点为从属节点) , 支座节点与板底节点通过弹性连接的刚性来连接, 然后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一般支撑约束支座节点。桥面铺装不参与结构受力, 仅作为恒载作用在桥梁上部结构上。防撞护栏等二期恒载按实际计算值作用在上部结构上。

2. 4 计算分析

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桥的验算依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 JTG D60 - 2004) 以及《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 JTG D62 -2004) , 按照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分别进行设计验算。

利用Midas civil 2010 软件的验算功能, 对结构纵向及横向进行持久状况下各个断面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进行验算, 均满足规范要求, 纵向弯矩包络图、横向弯矩包络图、纵向剪力包络图及横向剪力包络图见图2、图3、图4、图5。

由图2 ~ 图5 可以看出, 在荷载作用下, 除了板的纵向发生弯曲外, 横向也会发生弯曲, 受力为双向受力状态, 且横向内力较大 ( 宽跨比越大, 横向内力越大) , 应按照双向受力进行设计。当荷载位于桥梁中线上时, 板的正截面将产生正的横向弯矩; 当荷载位于板的两侧边缘时, 板的中部及另外一侧将产生负的横向弯矩。因此在垂直于纵向主筋方向, 还应按照受力要求布置一定数量的横向钢筋。主筋和横向钢筋构成的纵横钢筋网还可以防止由于混凝土收缩、温度变化等引起的裂缝。

计算表明, 在板的横向仅按照规范设置不少于单位板宽受力钢筋截面面积15% 的分布钢筋, 有时依然不能满足横向受力的需要, 横向分布钢筋不能抵抗实际弯矩的作用, 造成现浇板受拉侧出现纵向裂缝的主要原因。因此在重视现浇板纵向计算的同时, 横向配筋计算也应引起足够重视。对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进行合理配筋, 是保证桥梁结构安全和对钢筋混凝土桥梁裂缝进行控制的前提, 也是控制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板桥纵向裂缝的重要条件。

3 防治措施

( 1) 准确计算结构的横向弯矩, 并据此验算横向钢筋能否满足受力要求, 并不少于单位板宽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5% 。

( 2) 以上计算结果表明, 由于汽车荷载的偏载作用, 在现浇板的简支端也存在负弯矩, 现浇板的上部也应合理配置横向钢筋, 尤其是整体式斜板。这是刚接板梁法所分析不出来的, 应引起工程师们的高度重视。

( 3) 计算结果表明, 现浇实体板桥由于有效抗剪面积较大 ( 截面为挖空) , 抗剪承载力较大, 因此该类结构出现斜裂缝的可能性较小, 除非施工质量达不到要求。

4 结语

在所有结构形式的桥梁中, 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桥因建筑高度小, 外形简单而广受欢迎。尤其是在建筑高度受限的城市和平原区的中、小跨径桥梁建设中, 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桥可以降低路基填土高度、减少土方填筑数量、节约土地资源、控制工程造价。对于高等级公路以及城市道路的交叉工程, 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桥可以满足斜、弯、坡及S形、喇叭形等特殊要求。因此, 无论是在一般公路, 还是高等级公路、城市道路的桥梁选型上, 均被广泛采用。本文通过计算分析提出设计上、施工上需要注意的事项, 能够为该类工程的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参考文献

[1]戴公连, 德建.桥梁结构空间分析设计方法与应用[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1.

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篇9

裂缝不仅影响了混凝土的耐久性, 降低了砖混结构现浇混凝土楼板工程的质量, 甚至还可能会造成砖混结构现浇混凝土的垮塌破坏。事实上, 很多裂缝的产生通过有效的施工措施是可以控制的。

1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

1.1 混凝土配合比不当, 混凝土过于粘稠, 振捣时气泡很难排出, 也是造成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蜂窝麻面的原因。

由于混凝土配合比不当, 例如胶结料偏多、砂率偏大、用水量太小、外加剂中有不合理的增稠组份等, 都会导致新拌混凝土过于粘稠, 使混凝土在搅拌时就会裹入大量气泡, 即使振捣合理气泡在粘稠的混凝土中排出也十分困难, 因此导致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蜂窝麻面。由于混凝土和易性较差, 产生离析泌水。

1.2 在实际施工时, 往往浇注厚度都偏高, 超过了GB/T10-95

《混凝土泵送技术规程》规定“混凝土浇注分层厚度, 宜为300-500mm”的标准, 由于气泡行程过长, 即使振的时间达到规程要求, 气泡也不能完全排出。模板材质不同也会使混凝土结构面层出现不同的状态。在生产实践中大家都知道, 在其它条件相同的前题下, 使用尿醛树指压制的竹或木模板成型的混凝土面层质量比用铁模板成型的混凝土面层质量有明显的提高。

1.3 环境温度对混凝土结构面层的影响。

砖混结构现浇混凝土楼板所能够观察到的裂缝损害, 由于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性质, 大多都是温度引起的约束应力和内部应力而造成的。当结构内部或外部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 混凝土将产生变形, 若变形受到抑制, 则将在结构内部产生应力, 一旦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 则会产生温度裂缝。在某些砖混结构现浇混凝土楼板中, 温度应力甚至可能会超出活载的应力。温度裂缝与其他裂缝的最主要区别在于特征是随温度变化而合拢或扩张。主要由于施工引起温度变化的因素包括蒸汽养护, 以及混凝士水化热或不恰当的冬季施工施工控制措施等。

由于气泡内部含有气体, 因此气泡体积变化与环境温度特别敏感, 环境温度高时气泡体积变大, 气泡承载力变小, 容易破灭。环境温度低时气泡体积变小, 承载力较大, 不容易形成联通气泡。即使混凝土结构面层有气泡, 气泡也很小, 对混凝土结构外观影响不大, 由此使人们联想到冬夏季混凝土结构面层好于春秋季。春秋季节昼夜温差较大, 因此敷着在混凝土结构表面的气泡体积变化也很大, 当混凝土面层水泥浆体的强度小于气泡强度时, 气泡体积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 气泡周围的水泥浆体也随之变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水泥浆体的强度不断增加, 当气泡周围水泥浆体达到一定强度时, 再不随气泡体积变化而变化, 如果此时正赶上气泡直径最大时, 势必给混凝土面层留下孔洞。

1.4 施工工艺质量低劣

若施工工艺不合理、施工质量低劣, 则容易在混凝土结构浇筑、拼装及吊装、堆放、起模、运输、构件制作过程中, 产生竖向的、贯穿的、斜向的、表面的、横向的、水平的、纵向的和深进的各种裂缝。

裂缝宽度因产生的原因而异, 裂缝出现的走向和部位也各不相同, 比较主要典型的包括: (1) 混凝土体积上出现不规则的收缩裂缝, 混凝土搅拌, 使水分蒸发过多, 运输时间过长, 引起混凝土塌落度过低。 (2) 混凝土流动性较差, 混凝土浇筑过快, 在硬化后沉实过大, 硬化前因混凝士沉实不足, 容易在浇筑数小时后发生裂缝, 既塑性收缩裂缝。 (3) 混凝土初期养护时急剧干燥, 使得大气与混凝土接触的表面上出现不规则的收缩裂缝。 (4) 混凝土出现麻面、蜂窝、空洞, 主要由于振捣不均匀、不密实, 导致其他荷载裂缝或钢筋锈蚀的起源点。 (5) 混凝土早期受冻, 使构件表面出现裂纹, 或脱模后出现空鼓现象, 或局部剥落: (6) 由于混凝土强度不足, 施工时拆模过早, 使得构件在自重或施工荷载作用下产生裂缝。 (7) 由于在浇筑混凝土时, 侧向压力的作用使得模板变形。施工时模板刚度不足, 产生与模板变形一致的裂缝。 (8) 混凝土接头部位处理不好, 使得在分层或分段浇筑时, 易在施工缝和新旧混凝土之间出现裂缝。

1.5 荷载方面

施工过程中。由于一些其他因素可能会加大砖混结构现浇混凝土楼板所承受的荷载值, 从而引起裂缝的出现, 这些因素主要包括:施工过程中不加限制地堆放施工材料、机具;不遵循设计图纸施工, 随意翻身、运输、起吊、安装, 并改变结构受力性质, 擅自更改结构施工的顺序等。

1.6 混凝土自身收缩变形

实际工程中, 混凝土因收缩而引起的裂缝也是最为常见, 混凝土收缩裂缝的特点是裂缝宽度较细, 大部分属表面裂缝且龟裂状, 呈纵横交错, 形状没有任何规律。其主要原因由于混凝土干缩和塑性收缩而引起混凝土体积变形。所谓混凝土干缩是指混凝土结硬以后, 随着湿度逐步降低, 表层水分逐渐蒸发, 混凝土体积相应变小。由于混凝土内部水分损失慢, 表面会产生收缩大, 表层损失很快, 内部收缩小, 引起不均匀收缩表面收缩变形将受到内部混凝土的抑制, 致使表面混凝土承受拉力, 当混凝土表面承受拉力大于其抗拉强度时, 就会产生收缩裂缝。混凝土收缩裂缝主要指得就是缩水收缩, 对于一些其他比如配筋率较大的构件, 钢筋比较明显约束混凝土的收缩, 混凝土容易在表面出现龟裂裂纹。所谓塑性收缩在施工过程中容易产生混凝士塑性收缩,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4~5小时左右, 水泥水化反应激烈, 逐渐形成分子链, 会出现水分泌水和急剧蒸发, 同时骨料因自重下沉, 混凝土失水收缩, 而此时混凝土尚未硬化, 从而产生的收缩。

2 现浇楼板裂缝的预防措施

2.1 在图纸会审时, 根据施工经验对某些部位提出增强构造配

筋, 采用细筋密配, 对现浇板在单元隔墙上留置温度变形缝, 改善现浇板支座处的约束条件等建议, 加强对温度裂缝的控制。

2.2 设计楼板底模及支架时, 应充分考虑能否满足承受各种可

能的施工荷载的需要, 混凝土浇捣后必须留有足够的养护时间, 在没有达到拆模强度时, 不得减少模板的支架。只允许立码两层砖。施工速度应建立在严密的科学组织基础上, 应坚决杜绝蛮干的做法, 这样才能使楼板结构裂缝这一质量通病得到有效遏制。

2.3 根据现场的实际认真编制浇筑方案, 科学确定浇筑顺序和方向, 按规范要求留置施工缝, 对施工缝的处理要符合要求。

选择低水化热的水泥品种和与混凝土强度等级相适宜的水泥强度等级。减少水泥用量, 在做配合比设计时按等和易性、等强度原则掺入粉煤灰, 降低水泥用量。

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掺加减水剂, 进一步减少水泥用量和用水量。采用低水灰比的混凝土, 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对暴晒的砂石料使用前洒水降温, 浇筑前应对模板、模板内的钢筋骨架等与混凝土接触的表面洒水湿润降温。应在混凝土初凝前用木抹子二次搓平混凝土表面, 以消除混凝土的收缩裂缝。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 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 气温高应及早浇水养护, 不能保证混凝土表面充分湿润时, 要采用覆盖保湿材料, 确保养护质量。楼板内PVC预埋管只允许平行于楼板受力方向或双向板的短边方向埋设, 埋设在楼板内的PVC管上下部位增铺不小于400mm的钢丝网作为补强措施。

3 结语语

砖混结构现浇混凝土楼板结构的施工, 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范、技术标准进行监理、施工和设计, 这是保证结构安全耐用的前提与基础。此外, 进一步加强巡查管理, 在运营过程中, 还应及时发现问题并保证得以解决。

参考文献

[1]陈雪珍.混凝土工程中常见质量通病的处理方法[J].中国科技信息.2009. (08) .[1]陈雪珍.混凝土工程中常见质量通病的处理方法[J].中国科技信息.2009. (08) .

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篇10

关键词:楼梯,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抗震

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5·12”汶川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媒体报道,这次地震中,巨大的人员伤亡主要来自于多处建筑物受大地震作用而倒塌。灾难发生后,我国立即组织专家组根据灾区建筑物的震害现象进行调查,并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迅速做了局部修订,出台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作为行业现行抗震设计规范。从这次修订的具体内容来看,其中有增改的第3.6.6条规定:“利用计算机进行结构抗震分析,应符合下列要求:计算模型的建立、必要的简化计算与处理,应符合结构的实际工作状况;计算中应考虑楼梯构件的影响。”对应的规范条文说明是这样解释的:“本次修订,考虑到楼梯的梯板等具有斜撑的受力状态,对结构的整体刚度有较明显的影响。建议在结构计算中予以适当考虑。”但是,规范并没有告诉我们,楼梯的斜撑作用对结构整体刚度的影响具体如何,该影响能不能以量化指标体现,是有利还是不利,不利的话具体不利在哪里,这些都成为现阶段困扰很多结构设计人员的大问题。

而在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工程结构设计人员在多层结构中,针对楼梯所采用的简化设计方法和手段主要有两种:一种老传统做法是,将楼梯的自重和其上的梯板面恒载活载一并折算成梁竖向均布荷载或柱子竖向荷载直接分摊加荷到楼梯间的柱子和梯梁上,结构电算分析建模时就不考虑楼梯板的模型输入了,楼梯间在平面上按楼面开洞处理;另一种是在结构电算建模时,将楼梯间按楼层面板一样布置,但板的厚度设置为0,人为指定其为虚板,在虚板上再输入楼梯的面实际恒活荷载。这样的设计方法主要是受到目前我们国内多数结构电算分析软件功能的限制,不得已的情况下而采取上述两种方法对楼梯做简化设计。但是,无论采用上述哪一种楼梯简化分析的方法,其实都是在结构电算建模分析时,人为地忽略了楼梯对结构起到的斜撑作用的影响,把楼梯简化作为非主体构件来进行结构构件设计。这样设计的后果肯定导致计算出来的结构整体刚度与实际失真。

鉴于对上述抗震设计规范修订调整的内容和目前我国设计行业对多层结构中楼梯结构设计方法手段的现状,开展针对楼梯的斜撑作用对多层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的研究工作,在现阶段显得尤为迫切。通过楼梯对多层结构受力性能影响的研究工作,能够对抗震设计规范关于楼梯的设计条文提供数据比较作为有效证明,从而能尽快地为我国结构设计人员提供宝贵的楼梯设计参考资料。

2 研究思路和模型、荷载与分析软件的选取

2.1 研究思路

本次研究工作针对不同的目的,分别采取的研究思路是:

首先,拟设计一个具有通用性和实际代表性的多层框架结构来作为结构分析的模型,运用SAP2000结构分析软件来建模进行结构分析。建模时,分别建立有模拟实际楼梯模型(考虑楼梯斜撑作用)和不输入楼梯模型、仅考虑楼梯传来的荷载模型(不考虑楼梯斜撑作用)。通过两种不同模拟效果的模型,输入同样的恒活荷载和水平地震作用,分别进行同样条件的结构分析,得出各自的低阶振型第一周期值进行比较,得出刚度上的差异,从而来探讨楼梯斜撑对多层框架结构抗侧刚度的影响程度。

其次,借用上述的框架结构模型,将楼梯间在建模时分别布置在平面中心、平面角落以及两向边跨的中部,各自进行同条件结构分析,得出各自的低阶振型第一周期值进行比较和分析楼梯布置在多层框架结构平面的不同位置会对结构抗侧刚度造成怎样不同的影响效果。通过上述的研究方法,可以从各个结构模型的抗侧刚度,比较直观地反映出楼梯对多层框架结构的整体受力性能的影响。

2.2 模型的选取

为了使得进行结构分析后用于数据分析的数据较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特为本研究工作设计了一个6层的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模型。该框架结构的层高均为3 m,结构平面如图1所示,这样的模型平面设计主要是考虑:1)方便建模时楼梯间在平面布置的时候可以选择分别布置在平面中心、平面角落、平面两向边跨中部;2)分成面积大小一样的小单元,使得各单元结构平面刚度相等,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忽略掉楼梯间开间过小导致平面刚度过大的影响,使得我们为研究楼梯斜撑对结构刚度的影响减少干扰因素。

其次,楼梯模型选用国内常见的钢筋混凝土双跑式板式梯。而且,为了使得楼梯能够有效发挥其斜撑效应,设计楼梯单元如图2所示。所有楼梯间在布置双跑式板式梯时,楼梯斜跑方向均平行于Y轴。

再次,考虑楼梯模型输入,板式楼梯的板厚度取180 mm;不考虑楼梯模型输入的,不输入板式楼梯板,而在楼梯间平面单元的板厚取0 mm,人为设定为虚板,仅起传递荷载的作用。所有构件均采用C30钢筋混凝土。鉴于上述考虑和研究的需要,本次研究工作总共建立8个层高一样、框架梁柱平面布置也一样的6层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电算模型。

所有模型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考虑楼梯斜撑作用对结构的影响,在建模时模拟实际将楼梯模型加入结构模型中作为整体结构的一部分来一起进行结构电算分析;另一类是不考虑楼梯斜撑作用对结构的影响,模型中不输入楼梯实际模型,只是考虑将楼梯自重与其所承受的恒活荷载折算成为架立楼梯用的框架梁柱的梁上荷载。每一类又分别将楼梯间布置在平面中心、角落、X边跨中和Y边跨中。

2.3 荷载的取值与结构电算建模分析软件的选用

为了使得模型进行结构分析后的数据更接近实际和更有比较性,本次研究工作在所有模型上所加的荷载都模拟工程实际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取相同的值。另外,地震作用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版)模拟汕头市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的要求来取值。在选取结构电算分析软件工具时,选用了SAP2000(v11)中文版结构分析软件来作为此次研究的辅助电算结构有限元分析软件工具。

该软件结构有限元三维建模与分析功能强大,能用“壳”来模拟双跑式板式楼梯进行3D建模并单元划分后加入框架结构整体中进行结构有限元分析。

3 楼梯对多层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整体性能的影响研究——不同结构模型的前三阶周期比较

通过上述8个模型的选取与荷载取值,考虑双向水平地震作用,运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采用SAP2000结构设计软件对各个模型分别进行结构有限元分析,从而从大量分析结果的数据中提取出各个结构模型在最不利工况下相应的前三阶振型的周期值,然后汇总成表格进行详细观察与比较,见表1,表2,从中找出数值的差异。并分析所整理的数据差异导致的原因,以此来研究双跑式板式楼梯对多层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整体性能的影响规律。

4 结语

经过上述模型的结构电算分析和数据整理比较,对数据比较结果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客观的分析。现将本次研究工作中关于双跑式板式楼梯的斜撑作用对多层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整体受力性能的影响的结论汇总整理如下:

1)双跑式板式楼梯的斜撑作用使得多层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平动为主第一周期和扭转为主的第一周期有所减少,一定程度上增大了结构的整体抗侧抗扭刚度,特别是楼梯在角落时,抗扭刚度计算误差很大。这提醒我们广大结构设计者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应在结构电算建模时,选用能进行结构三维模拟的结构分析软件,将楼梯建模输入结构整体模型中,以考虑楼梯斜撑作用对结构的刚度影响,才能获得较为真实的、符合结构实际状态的结构刚度数据。

2)考虑楼梯的斜撑作用之后,楼梯间的平面位置布置不同,对结构刚度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楼梯间布置在角落时抗扭刚度变大较明显。

3)双跑式板式楼梯对多层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斜撑作用在顺着梯跑的方向上要大于垂直梯跑的方向。双跑式板式楼梯对多层框架结构的斜撑作用大小与其梯跑方向密切相关的研究结论,可以为我们广大设计者所利用。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设计者的需要,通过楼梯斜跑的水平方向的适当调整,从而人为增大或减少结构某方向的刚度,以获得设计者所要的刚度控制。

本次研究工作的成果,提醒我们结构设计工作者应该高度重视楼梯的斜撑作用对结构的影响。在实际设计工作中,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的修订内容要求,在进行结构电算分析时,电算结构模型的建立应能有效地模拟建筑结构的实际工作状况,特别是在结构模型中建立楼梯结构模型,考虑楼梯构件对结构整体的受力性能影响。如果不考虑楼梯对结构的斜撑作用,设计出来的结果将与实际情况产生较大背离,造成设计上的质量安全隐患。

希望本次研究工作的成果,能帮助广大结构设计工作者更深入地认识楼梯对多层框架结构整体性能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地理解《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中关于楼梯条文修订内容,在实际结构设计工作中,应考虑楼梯斜撑对结构的影响,以设计出更安全更可靠的建筑结构。

参考文献

[1]李英民,刘立平.汶川地震建筑震害与思考[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

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篇11

关键词:框剪结构;钢筋构造;问题;治理办法

最近几年,我国建筑行业在发展中给出现了很多新的技术,这也使得建筑施工中出现了很多新的结构形式,现浇框架剪力墙结构就是十分关键的一种,在施工的过程中,钢筋构造会出现一定的误差,而建筑的受力在这一过程中也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现浇剪力墙钢筋结构必须要进行妥善的处理,才能更好的保证施工的质量。

1、主筋偏位

1.1现象

在剪力墙放线定位操作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发现剪力墙结构经常会出现主筋移位的现象,这样就会对结构的受力形式和受力能力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而保护层自身的厚度在这一过程中也得不到有效的保证,从而对施工的质量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1.2原因分析

1.2.1设计方面

首先是在建筑施工设计的时候,施工人员只是对结构平面图进行了粗浅的绘制,很多细节都没有做详细的处理,这样就使得人们在进行结构设计的过程中没有办法对钢筋施工的具体方位进行确认。

其次是在剪力墙保护层厚度设计和绘制的过程中,设计者没有对剪力墙保护层厚的厚度进行详细的阐述,这样就使得人们在结构设计的过程中,没有对保护层的实际影响予以充分的考虑,导致保护层无法体现其真正的价值。

最后是设计者在对剪力墙暗梁配筋的截面予以设计和改造的时候,必须要首先弄清楚暗梁配筋的具体位置,同时横向的墙筋外侧的部分应和内侧的部分保持平行的关系,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剪力墙暗梁主筋保护层的厚度和工程设的要求相符,从而也使得整个结构更加的稳定和安全。但是从当前我国工程设计的实际情况出发,人们对该结构设计工作的重视程度有着非常明显的不足,同时在对钢筋结构设置和安装的过程中,没有严格的按照相关的要求对钢筋予以加固和绑扎,所以钢筋非常容易出现移位的问题。

1.2.2施工方面

施工人员在对剪力墙暗梁主筋进行建设和施工的过程中,会在下料的环节遇到一些障碍,施工人员只能通过对暗梁的钢筋进行摇动,才能更好的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这样一来,钢筋很容易因为反复的摇动而出现移位的现象。此外,施工人员对钢筋进行绑扎和加固的过程中没有对施工的具体情况进行充分的考量,同时也没有考虑到梁架结构自身的受力特点,这对钢筋位置的固定是十分不利的。

1.3治理措施

(1)在剪力墙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为了可以有效的保剪力墙结构自身的抗剪强度,经常会采用设置暗梁和外部框架结构的方式,这样就使得剪力墙自身的刚度和延展性都会有所提升,具体来说要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首先是要严格的根据施工的规定和要求对钢筋的位置和形式进行有效的处理,同时还要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对其予以细致的调整,这样就可以很好的防止施工过程中结构受到不利因素的影响而使得钢筋结构出现非常严重的位移状况。

其次是在确保剪力墙暗柱纵向钢筋位置的条件下,将暗梁钢筋的局部进行适度的折弯内收,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其自身的稳定性。同时,剪力墙门洞的暗柱和暗梁钢筋的位置也要根据施工的情况对其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变。

最后一点就是框架梁纵向钢筋和暗梁纵向的钢筋一定要是上下交错的关系,同时还要保证框架梁纵向钢筋在墙体内部锚固的实际长度,只有这样,才能将抢进和包柱筋予以有效的覆盖,从而也克服了各种缺陷和不足,同时,对墙面钢筋的抗震变形也是非常有利的。

(2)要求施工方认真进行技术交底,调整绑扎顺序,先进行框架柱、暗柱纵向主筋的竖向连接,后绑扎箍筋:柱的箍筋要绑至楼面上5道,节点核心区,箍筋要切实按数备足绑牢。然后绑扎保护层垫块,连接剪力墙竖向钢筋。最后绑扎剪力墙水平筋包裹暗柱纵向钢筋。水平筋也要在暗梁部位认真绑扎,绑好保护层垫块,尔后安装模板,模板安装加固后,进行柱纵向钢筋和墙竖向钢筋定位加固,最后浇筑混凝土。

在绑扎梁板钢筋时,也要先将柱纵向钢筋和墙竖向钢筋正位,尔后穿人暗梁纵向钢筋(其箍筋穿入可暂不绑),再穿入框架梁纵向钢筋绑扎箍筋,最后绑扎楼板钢筋,垫好保护层垫块后再将楼面以上5道梓箍筋和3道墙水平筋认真绑牢,才能浇筑梁、板混凝土。在框架粱与框架柱或墙面齐平时,由于纵向钢筋又粗又密,很难局部弯折伸入柱节点或墙角,而造成节点附近粱纵向钢筋保护层局部偏大,形成素混凝土角时,则沿框架梁箍筋角部加扎构造筋作为过渡。

(3)在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过程中,应该设置一个专门的质量监督人员,不能让施工人员设置纵向的钢筋,同时也不能使用振动棒对钢筋进行处理,如果梁板钢筋的密度过大,可以由专业的钢筋工临时进行解扣下料,然后对节点进行复位和绑扎,从而保证浇筑施工的顺利进行。

2.框架柱接头设计不当

2.1现象

使用钢套筒冷挤壓接头作柱钢筋竖向连接时,用地面工艺压接试验代替现场外观检验和抽样作单向拉伸试验,不符合《带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技术规程》要求的,应按规范整改。

2.2原因分析

2.2.1没汁方面

①设计者对钢套筒冷挤压连接的机理和规程了解不够,不知规程规定“被连接钢筋的直径相差小应大于5mm”,而且用了“严格”一词。②设计者认为钢套筒冷挤压接头质量容易保证,因此专门发出变更:“经研究本工程柱子纵筋接头位置可以不受GB50204—1992第

3.4.6条的限制。”③设计者在采用套筒冷挤压连接工艺时,没有确定“性能等级”,导致施工的任意性。

2.2.2施工方面

(1)承担套筒冷挤压施工的专业单位对设计存在的问题,认为不是本单位过失,不予提出。

(2)专业施工单位迁就土建单位的工期要求,疏于管理。

(3)土建单位不能为压接专业单位提供良好条件,而是先绑柱的竖向钢筋和箍筋,然后才交专业单位压接,围此钢筋间隙难于调整,压接器难以对正,造成压肋不正、压痕间距不匀,甚至接头弯折超出规范要求:

2.3治理措施

(1)向设计单位提出明确接头性能等级,并按设计规定的性能等级要求专业施工单位提出型式检验,严格材质报验和套筒进场检验制度,增加现场外观检验并按验收批随机抽样进行单向拉伸试验,验证合格后方准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2)由于接头的保证率不同于原材,因此要求执行GB50204—1992有关规定,接头错开按规范执行。

(3)承建单位应为专业单位留出压接施工检验时间.应先挤压后绑扎,按顺序施工。

(4)专业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规程,对挤压设备按期标定、检修、定岗计数,不得漏油污染钢筋:对挤压钢筋接头应磨平标记,保持洁净。经过整改,主楼钢筋竖向连接全部合格,保证了接头的工程质量。

3、结语

在现浇剪力墙施工的过程中,钢筋构造问题是一个非常常见的问题,如果这种问题不能及时的解决,就很有可能对建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构成十分不利的影响,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定要做好钢筋构造的处理工作,从而使得现浇框剪结构的质量得以保障。

参考文献:

[1]张玉玲,由宝亮.高层框剪结构“先安后浇”施工工艺[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1)

[2]王海岩.浅谈高层框剪结构建筑的施工质量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1)

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篇12

现浇楼板产生裂缝的因素很多, 也比较复杂, 一旦出现裂缝, 处理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现浇板裂缝问题受到设计、施工、监理、建设等单位的普遍关注, 从图纸上注意到设计部门正运用设计手段通过加强构造配筋、设缝等措施进行预防。

1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

1.1 混凝土配合比不当, 混凝土过于粘稠, 振捣时气泡很难排出, 也是造成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蜂窝麻面的原因。

由于混凝土配合比不当, 例如胶结料偏多、砂率偏大、用水量太小、外加剂中有不合理的增稠组份等, 都会导致新拌混凝土过于粘稠, 使混凝土在搅拌时就会裹入大量气泡, 即使振捣合理气泡在粘稠的混凝土中排出也十分困难, 因此导致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蜂窝麻面。由于混凝土和易性较差, 产生离析泌水。

为了防止混凝土分层, 混凝土入模后不敢充分振捣, 大量的气泡排不出来, 也会导致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蜂窝麻面。有一些水泥厂为了增大水泥细度, 又考虑节约电能, 往往在磨粉时加入一些助磨剂。

1.2

在实际施工时, 往往浇注厚度都偏高, 超过了GB/T10-95《混凝土泵送技术规程》规定“混凝土浇注分层厚度, 宜为300-500m m”的标准, 由于气泡行程过长, 即使振的时间达到规程要求, 气泡也不能完全排出面。模板材质不同也会使混凝土结构面层出现不同的状态。在生产实践中大家都知道, 在其它条件相同的前题下, 使用尿醛树指压制的竹或木模板成型的混凝土面层质量比用铁模板成型的混凝土面层质量有明显的提高。

1.3 环境温度对混凝土结构面层的影响。

由于气泡内部含有气体, 因此气泡体积变化与环境温度特别敏感, 环境温度高时气泡体积变大, 气泡承载力变小, 容易破灭。环境温度低时气泡体积变小, 承载力较大, 不容易形成联通气泡。

即使混凝土结构面层有气泡, 气泡也很小, 对混凝土结构外观影响不大, 由此使人们联想到冬夏季混凝土结构面层好于春秋季。春秋季节昼夜温差较大, 因此敷着在混凝土结构表面的气泡体积变化也很大, 当混凝土面层水泥浆体的强度小于气泡强度时, 气泡体积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 气泡周围的水泥浆体也随之变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水泥浆体的强度不断增加, 当气泡周围水泥浆体达到一定强度时, 再不随气泡体积变化而变化, 如果此时正赶上气泡直径最大时, 势必给混凝土面层留下孔洞。

2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分析

2.1 温度应力。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主要是由混凝土温度变形和收缩变形引起的。当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变化时, 混凝土相应的会产生温度变形和收缩变形, 由于现浇板的体积与表面积的比值 (体表比) 较小, 混凝土的收缩变形较大, 使板内出现拉应力。石河子地区具有荒漠大陆性气候特点属于典型的炎热和干燥气候, 夏季白天升温快, 气候炎热, 夜间降温快, 日差较大。

据石河子气象局统计资料表明, 5-9月份月均日差16.5-17.8℃, 普通混凝土的热膨胀系数为1×10-5, 即温度每升高1℃每米膨胀0.01m m, 按温差为17℃计算, 造成的收缩量为1.7×10-4, C20混凝土的弹性模量25.5Gpa, 如果按完全约束条件考虑产生的弹性拉应力可达到4.34Mpa。混凝土是一种抗拉能力很低的脆性材料, 当板内的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并且楼板变形大于配筋后混凝土的极限拉伸的时候, 楼板内就会产生裂缝。

2.2 水泥的品种与强度等级、水泥用量、水灰比。

水泥的水化热是水泥固有的性质, 水化热引起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升高, 内外产生温差, 温差引起的应力可使混凝土产生裂缝。不同品种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矿物成分的含量不相同, 矿物成分中铝酸三钙水化产生的热量最大, 速度也快, 另外水泥细度越细, 水化反应比较容易进行, 水化放热量越大, 放热速度也越快。

因此根据水泥的不同矿物成分含量选择低水化热的水泥品种和与混凝土强度等级相适宜的水泥强度等级是预防裂缝的前提。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越大, 总发热量越大。混凝土的温度会随水泥用量的增加而提高, 造成混凝土的收缩大, 水化热高, 产生非受荷裂缝。相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 水灰比增大, 水泥用量增多, 混凝土的收缩量增大。

混凝土硬化过程是化学结合水与水泥化合的结果, 水灰比大, 用水量多, 混凝土的收缩增大。这是由混凝土收缩引起的非荷裂缝。夏季露天堆放的砂石料受高温和太阳辐射的影响表层温度达60℃以上, 用这种砂石料配制混凝土会增大用水量, 环境温度过高使水泥出现假凝和粘罐现象。由于水灰比的增大和搅拌质量的降低, 将导致混凝土的强度降低干缩增加。

2.3 浇筑方案。

整体现浇楼板浇筑之前, 应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入手编制一个科学的浇筑方案,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 大多数工地的垂直运输机械使用的是龙门架, 设备比较陈旧, 工作效率不高, 在天气炎热、操作人员比较困乏的情况下会出现部分混凝土从搅拌机中卸出到浇筑完毕的时间超过了规范规定的时间, 未做技术处理。混凝土浇筑完成后, 还没有达到足够的强度, 就迫不及待的上人操作和堆放材料, 使其产生过大的变形, 导致裂缝产生。这是结构受荷后产生的裂缝, 施工中主要是楼板上施工荷载超载如:普通粘土砖堆放集中, 塔吊吊运材料下落时吊笼对楼板的冲击等。现浇板在未达到规定的拆模强度时拆除模板或支架, 此时楼板的承载能力低于设计允许荷载, 使楼板在不正常的情况下受荷产生裂缝, 这是结构受荷引起的裂缝。施工现场也会出现在未达到规定的拆模强度时, 拆除个别的木支撑或钢管支撑、扣件等, 造成支架的承载体系发生变化而产生裂缝。

2.4 养护方法。

混凝土失水会影响水泥水化作用的正常进行, 而且因水化作用未能完成, 造成混凝土结构疏松, 渗水性增大, 形成干缩裂缝。特别是早期养护质量与裂缝的关系密切, 早期表面干燥或早期内外温差较大更容易产生裂缝。

3 现浇楼板裂缝的预防措施

3.1

在图纸会审时, 根据施工经验对某些部位提出增强构造配筋, 采用细筋密配, 对现浇板在单元隔墙上留置温度变形缝, 改善现浇板支座处的约束条件等建议, 加强对温度裂缝的控制。

3.2

设计楼板底模及支架时, 应充分考虑能否满足承受各种可能的施工荷载的需要, 混凝土浇捣后必须留有足够的养护时间, 在没有达到拆模强度时, 不得减少模板的支架。只允许立码两层砖。施工速度应建立在严密的科学组织基础上, 应坚决杜绝蛮干的做法, 这样才能使楼板结构裂缝这一质量通病得到有效遏制。

3.3 根据现场的实际认真编制浇筑方案, 科学确定浇筑顺序和方向, 按规范要求留置施工缝, 对施工缝的处理要符合要求。

选择低水化热的水泥品种和与混凝土强度等级相适宜的水泥强度等级。减少水泥用量, 在做配合比设计时按等和易性、等强度原则掺入粉煤灰, 降低水泥用量。

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掺加减水剂, 进一步减少水泥用量和用水量。采用低水灰比的混凝土, 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对暴晒的砂石料使用前洒水降温, 浇筑前应对模板、模板内的钢筋骨架等与混凝土接触的表面洒水湿润降温。应在混凝土初凝前用木抹子二次搓平混凝土表面, 以消除混凝土的收缩裂缝。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 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 气温高应及早浇水养护, 不能保证混凝土表面充分湿润时, 要采用覆盖保湿材料, 确保养护质量。楼板内PVC预埋管只允许平行于楼板受力方向或双向板的短边方向埋设, 埋设在楼板内的PVC管上下部位增铺不小于400mm的钢丝网作为补强措施。

参考文献

[1]陈雪珍.混凝土工程中常见质量通病的处理方法.中国科技信息.2009. (08) .

[2]罗健林.住宅楼面板裂缝成因及质量控制探析.现代经济信息.2009 (05) .

[3]陈国杰.钢筋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9 (08) .

上一篇:保险作用下一篇:工作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