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收占用林地

2024-11-23

征收占用林地(通用6篇)

征收占用林地 篇1

1 引言

林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林木补偿费和植被恢复费是征收占用林地的补偿主要内容。在永宁高速公路 (清流段) 林地征收执行法规文件主要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 (国发〔2004〕28号) 、《福建省林地管理办法》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统一全省耕地年产值和征地补偿标准的通知》 (闽政文〔2005〕592号) 的有关规定, 参照三明市人民政府《永宁高速公路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标准指导意见》, 结合清流实际情况, 测算出永宁高速公路 (清流段) 征收占用林地各项补偿费。

2 补偿费测算标准

2.1 林地补偿费测算标准

征收耕地, 按新划分的耕地年产值的10 倍补偿。征收果园或者其他经济林地, 按水田补偿费的60% 补偿, 原属耕地的, 按同类土地补偿标准补偿。征收非经济林地:按水田补偿费的40%补偿。

2.2 安置补助费测算标准

征收耕地的安置补助费, 按所划分的耕地年产值的15倍补助。征收果园和其他经济林地, 按该土地被征收前4年平均产值的3倍补助。

2.3 林木补偿费测算标准

果树和其他经济林补偿费:未产果的果树, 按造林工本费的2倍补偿;已产果的果树, 根据果树的生产周期和树势的盛衰, 按其征收前4年平均产值的4 倍补偿。用材林补偿费, 幼林按造林工本费的2倍补偿, 中龄林按成熟林亩材积产值的40% 补偿, 成熟林按其亩材积产值的30%补偿。竹林按产值的2倍补偿。

2.4 果树、经济林平均年产值测算算方法

国家没有规定价格的, 按清流县物价管理部门公布或认可的市场价格计算。在永宁高速公路 (清流段) 果树、经济林平均产量以清流县统计部门提供的前4年平均产量为准。

2.5 木材价格标准按清流县统一基价

以清流县2008年发布的标准材收购指导价执行。

3 补偿费测算过程

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统一全省耕地年产值和征地补偿标准的通知》 (闽政文[2005]592号) , 全省耕地年产值划分为5 等:一等每亩1 600元, 二等每亩1 500元, 三等每亩1 400元, 四等每亩1 200元, 五等每亩1 000元。清流县属5 等片区, 结合清流县目前征地补偿实际水平, 确定清流县城市规划区水田年产值1 200元/亩, 城市规划区外及沿线其它乡镇水田年产值1 050元/亩。

3.1 园地和其它经济林地

根据《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规定, 园地和其它经济林地征地补偿费按水田补偿费的60%~70% 计算, 安置补助费按该地被征用前4年平均年产值3~5倍补助。永宁高速公路属交通基础设施重点项目, 可按最低限计算补偿标准。因此确定园地和其它经济林地 (成片) 补偿费为:土地补偿费6 300元/亩 (1 050×10×60%) ;安置补助费按该地被征用前4年平均年产值3倍补助;林木补偿费统一确定为按该地被征用前4年平均年产值4倍补助。年平均产值根据省林科院调查结果并征求农业部门有关专家意见, 结合沿线其它县市补偿标准确定, 各类园地年平均产值670元/亩~969元/亩不等 (油茶为300元/亩) , 未产果园地补偿费10 036元/亩~12 045元/亩, 已产果园地补偿费11 290元/亩~13 383元/亩。零星果树补偿费根据果树的大、中、小及不同的种类分别确定每株的补偿费 (含青苗费、安置补助费) 。

3.2 非经济林地

根据规定, 非经济林地征收的土地补偿费按水田年产值的40%补偿, 统一按水田1 050元/亩的40%计算, 为4 200元/亩 (1 050×10×40%) ;林木补偿根据清流县林业局2008年发布的标准材收购指导价推算亩材积产值, 成熟林按亩材积产值的30%计算, 中龄林按亩材积产值的40% 计算, 未成年造林地按造林工本费的2倍计算。清流县亩材积产值松林为2 200元, 杉林为2 200元, 阔叶林为1 800元, 竹林为800元。

4 补偿费测算结果

4.1 果园和其它经济林地补偿标准

土地补偿费按6 300元/亩补偿 (即1 050×10×60%) ;安置补助费按该土地被征用前4年平均年产值的3倍计算;青苗和地上附着物的补偿标准分为两种情况, 成片果树未产果的, 按其工本费的2倍补偿。已产果的根据果树的生产周期和树势的盛衰, 按其征收前4年平均年产值班的4倍补偿 (表1) 。

4.2 永宁高速公路 (清流段) 零星果树补偿标准

零星果树的补偿已含青苗费、安置补助费。柑桔类:大指树冠直径1.8 m以上;中指树冠直径1~1.8m, 小指树冠直径1m以下, 且标准种植一年以上。其他果树:大指树冠直径2.5m以上, 中指树冠直径1.5~2.5m, 小指树冠直径1.5m以下, 且标准种植一年以上。桂花 (厚朴、银杏) :大指树高2 m以上, 中指1~2m, 小指1m以下;非规范种植 (未挖穴、建堆) 的果苗、绿、麻竹苗, 补偿标准5元/株 (表2) 。

元/株

4.4 非经济林地补偿标准

林地补偿费按4 200元/亩 (1 050×10×40%) 。林木补偿标准分为3种情况, 成熟林按其亩材积产值的30%补偿, 中龄林按成熟林亩材积产值的40%补偿, 幼林按造林工本费的2倍补偿 (表3) 。

单位:元/亩

5 临时用地

施工单位因生产生活需要的临时建筑用地和机械设备停放场、材料堆放场、取 (弃) 土场、预制场、拌和站、施工便道等, 要本着“满足施工需要, 尽量避免占用耕地”的原则, 按照《三明市国土资源局关于规范工程建设临时用地的管理通知》 (明国土资〔2008〕198号文) 有关要求, 施工单位与产权单位签订临时用地协议, 协议应明确土地复垦责任、土地垦复费、森林植被恢复费、租金总额及缴纳、支付办法、违约责任等, 临时用地补偿费由施工单位按照协议及时足额支付。

5.1 临时用地复垦

为确实做好临时用地复垦工作, 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 改善生态环境, 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土地复垦条例》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林地的基本国策, 规范土地复垦活动, 加强土地复垦管理, 提高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5.1.1 复垦原则

(1) 确保总量平衡。土地是不可再生的重要生产、生活资料。按照“谁损毁, 谁复垦”的原则, 对依法临时占用的土地, 由施工单位负责复垦或委托复垦, 并采取有效措施尽量减少土地损毁面积, 降低土地损毁程度, 确保土地总量平衡。

(2) 注重因地制宜。在永宁高速公路 (清流段) 建设过程中, 施工单位临时使用国有土地、沿线乡 (镇) 、村集体的土地, 要本着宜农则农、宜林则林的原则进行复垦。凡用于弃土场、搅拌站、预制场、工棚的要最大限度按原地类、用途进行复垦;用于施工的便道确需保留的, 复垦工作交由原土地所有权 (产权) 单位负责。

(3) 加强分类指导。根据各宗临时用地的实际情况, 要认真规划, 分类指导, 统筹兼顾, 确实维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同时, 要积极主动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 确保临时用地复垦工作顺利完成。

5.1.2 严格复垦标准。

原属水田且灌溉水源未被损坏的, 应恢复为水田。 (1) 原有耕作层未被破坏的, 必须清理地面物 (含水泥硬化层) , 经整平筑埂, 恢复种植条件。 (2) 原耕作层已被破坏或用于弃碴的, 必须按《土地复垦条例》、《土地复垦技术标准》 (以下简称《标准》) 和《福建省临时用地管理办法》 (试行) 要求复垦。对不具备恢复耕种的, 应覆盖表土, 恢复植被, 绿化造林。

5.1.3 复垦程序。

(1) 各项目部自行复垦的临时用地, 复垦工作结束后, 凭交地单向县高指提出验收申请, 由县高指组织财政、国土、农业、水利、林业、环保等相关部门初验后, 报上级国土资源部门验收, 符合标准要求的, 与县高指办理临时用地费用结算;委托复垦的临时用地, 项目部必须办理委托复垦手续, 待复垦工作结束并经上级国土资源部门验收后, 与县高指办理临时用地费用结算。

(2) 委托复垦的临时用地, 由县、乡 (镇) 、村、项目部对每宗临时用地现场查看后, 确定复垦地类、标准、费用。

(3) 与承担复垦的单位和个人签订临时用地复垦协议, 明确责任、复垦的地类和标准、完成时间、付款方式等内容。

5.2 严格验收程序

复垦工作结束后, 由复垦单位提交验收申请, 由县高指牵头, 组织财政、国土、农业、水利、林业、环保等有关部门对复垦地块逐宗进行初步验收, 形成验收记录, 报上级国土部门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实地验收, 不符合验收标准的不予通过, 责令限期整改, 直至合格为止。符合验收标准的, 作出验收意见书。

6 结语

林地补偿费的使用管理办法应当由被征地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表决确定, 林地的土地补偿费原则上归山权所有者, 用于开发林地。但被征用的林地属本集体组织成员家庭承包方式承包的山地或自留山, 集体土地经营管理单位又未能调整其他同质同量的土地给农民继续承包经营的, 应当将不少于70%的土地补偿费支付给被征地农民。其余方式承包的山地, 土地补偿费归山权所有者, 但承包期未满, 林地使用费已一次性支付给山权所有者的, 山权所有者应将剩余年限林地使用费退还给承包者。林木补偿费:归林木所有者, 用于培育森林, 需采伐的林木由林木所有者采伐利用。对于集体果园承包 (非有偿转让) 给个人经营的, 林木补偿费应归集体所有。安置补助费:用于因生产资料减少而影响经济收入的生产、生活费补助, 被征用的林地属集体组织成员家庭承包方式承包的山地或自留山, 安置补助费归承包人, 或者由山权所有者与承包者按一定比例分配, 具体分配比例由村民代表大会研究通过。其他方式承包的林地安置补助费归山权所有者。

(1) 要提高认识。抓好土地复垦工作对于保障发展、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2009 年以来, 永宁高速公路各标段因建设需要, 临时占用了一定数量的土地。临时用地如不及时复垦和采取工程措施, 极易造成水土流失, 并压覆冲毁周边地势较低的耕地, 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必须充分认识土地复垦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 加强对土地复垦工作的组织领导,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确保临时用地复垦工作全面落实。

(2) 要明确责任。严格按县、乡 (镇) 、村和项目部确认的复垦地类组织施工, 由乡 (镇) 、村、户负责组织复垦。要建立健全复垦工作责任制和激励机制, 确保复垦工作有序开展。各项目部自行复垦的临时用地, 按复垦合同约定时间完成;委托复垦的临时用地, 各项目部必须做好临时用地场地清理 (含水泥硬化层) 、平整、挡护工作, 初步具备复垦条件;经确认需延长使用期的, 由项目部与乡 (镇) 、村协商处理, 缴交租金。临时用地不得改变用途, 需改变为非农建设用地的, 必须按程序依法报经有权审批机关批准。

参考文献

[1]杨光, 刘书艳.对征收占用林地补偿的探讨[J].吉林林业科技, 2014 (5) .

[2]刘春禄, 王树伟.加强林地资源管理的途径与方法[J].吉林林业科技, 2013 (6) .

[3]张连金.征占用林地补偿标准探讨[J].林业勘察设计, 2007 (1) .

[4]徐秀英, 郑小平.论我国林地征用制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思路[J].林业资源管理, 2005 (1) .

[5]郑鸿.征地补偿安置讨价还价博弈分析[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 2012.

[6]尹美成, 吴满元.福建省征占用林地管理的调查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 2004 (5) .

征收占用林地 篇2

(一)占用征收林地的建设单位法人证明

1、机关单位要提交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2、事业单位要提交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复印件。

3、企业要有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其中营业执照要正副本复印件,而且经营范围、营业期限、年度检查情况要在有效范围内;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要双面复印,法定代表人受委托的要有授权委托书。建设单位或者其法定代表人变更的,要有变更证明。个人申请的建设项目要提交申请人的身份证复印件,未经工商部门注册的新建企业,应提交有工商部门的证明材料。

(二)项目的批准文件

按照《国务院投资体制改革决定》(国发[2004]20号)执行。

1、审批制建设项目。要提交工程项目的立项文件、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提交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和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有各级政府对工程建方面的会议纪要须提交,提供工程建设项目国土部门批准的用地预审意见。(立项文件或项目建议书批复初设批复可研批复文件)

2、核准制建设项目。提交工程项目核准的批复文件。尤其发电建设项目要提供国土部门批准的用地预审意见。

3、备案制建设项目。提交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确认书。

4、勘查项目、开采矿藏(包括选矿场、尾矿库)项目。需提交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要求勘查(采矿)许可证的探查(采矿)权人、探矿(采矿)人、地址、探(采)区范围要一致。占用征收林地范围应在矿(探)区范围内。提供勘查项目、开采矿藏项目企业投资备案确认书或项核准批复文件。企业投资备案确认书或项核准批复文件中要明确建设项目投资强度、用地面积、年产量(集体的年产量不能低于等于10万吨)等,项目建设的投资强度比照《关于发布和实施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试行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232号)文件执行。按照《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青山工程的实施意见》(辽政发【2011】30号)文件要求,需要提交《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和《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承诺书》。

5、采石、取土、挖沙、弃渣(土)场项目(单独立项的建设项目原则要办永久占用征收林地手续)。需提供采矿证、国土部门出具的矿区范围批复文件(附坐标点)和立项文件,采石、取土、挖沙等单独立项的项目,项目立项文件应包括建设项目的主要用途,使用期限、总投资强度、年产量、用地面积等内容。需要提交《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和《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承诺书》。

6、森林经营者在所经营的林地范围内修筑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建设项目需提供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修筑森林防火设施的项目要提供符合当地森林防火规划的依据文件)。

7、其他建设项目(公墓等项目)要提交相关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因建设项目勘测设计需要临时占用林地的,要有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8、占用征收林地投资强度要求。在开发区内的建设项目,按照《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实施意见》(辽政发【2008】21号)文件执行,主要内容:国家级开发区土地投资强度一般不低于2400万元/公顷(160万元/亩),省级开发区土地投资强度一般不低于2000万元/公顷(133.3万元/亩),其他工业园区土地投资强度一般不低于1500万元/公顷(100万元/亩)。对进入开发区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小于500万元的项目,一般不再单独供地。工业项目的建筑容积率一般不低于0.8,建筑密度一般不低于35%,绿地率一般不高于15%。开发区以外的建设项目,比照《关于发布和实施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试行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232号)文件执行(表1投资强度控制指标,附件2城市等别划分)。

要特别注意立项文件(项目建议书批复初设批复可研批复文件)、核准、备案制项目、采(探)矿许可证等文件的有效期限。

(三)规划许可证和项目选址意见

在城乡规划区内的建设项目要提供规划部门批准的用地规划许可证(附图)。提供的用地规划许可证书必须期限有效、内容清晰、附图,规划面积必须大于建设项目使用林地面积(立项文件中的用地面积作为次要依据);无规划许可证的须有规划部门出具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附图)。乡镇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以及农村村民住宅建设需提供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四)使用林地申请表

(五)被占用或者征收林地的权属证明

已发放林权证的,要提交林权证复印件,林权证与林地现状不一致,要出具说明并加盖政府林权发证专用章。未发放林权证的,要提交县级人民政府出具的与林权证要素一致的权属证明。没有经国务院批准的“开发区”等,林权证明应由原区划林权管理部门或上级林权管理部门出具证明并加盖公章。

(六)与被占用征收林地单位签订的林地、林木补偿、森林植被恢复费的协议

(七)、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的票据或缴款凭证

提供银行汇款凭证或交款发票收据(复印件要清楚),涉及多项目的,应分别注明每个占地项目预交植被恢复费金额。森林经营者在所经营的林地范围内修筑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建设项目不需要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

(八)占用、征收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林地应提交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意见

(九)违法占用林地的处理与审批

违法占用林地补办手续的,要区分行政、刑事案件。行政案件要提交立案登记表、处罚决定书、结案报告、罚没款收据等复印件;刑事案件除了要求上面要件外,还要有司法检察机关出具的司法结论(附样本),接受处罚的占地项目应按照新建项目对待,项目要件要齐全。具体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林地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5‟15号)、<<国家林业局关于森林公安机关查办林业行政案件立案标准和管辖范围的规定>>(林案发„2001‟146号)和《省林业厅关于依法查处建设项目违法使用林地进一步规范林地征占用申报材料的通知》(辽林办字„2010‟196号)等文件执行。

凡因违法使用林地,造成林地的原有植被或林业种植条件严重毁坏或者严重污染,并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二)》规定的“数量较大,造成林地大量毁坏”的,必须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林地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5‟15号)第一条(以下简称“本条”)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主体的责任。一是非法占用并毁坏防护林地、特种用途林地数量分别或者合计达到5亩以上;二是非法占用并毁坏其他林地数量达到10亩以上的;三是非法占用并毁坏本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林地,数量分别达到相应规定的数量标准的50%以上;四是非法占用并毁坏本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林地,其中一项数量达到相应规定的数量标准的50%以上,且两项数量合计达到该项规定的数量标准。

各地区森林公安机关在查办违法使用林地案件过程中,还要按照《国家林业局关于森林公安机关查办林业行政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林安发„2001‟146号)要求,“对于依法立为林业行政案件的,森林公安机关不得采取查处治安案件、刑事案件的各类治安、刑事强制措施。依据《国家林业局公安部关于森林刑事案件立案标准和管辖范围的规定》,达到刑事案件标准的,必须立刑事案件,不得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森林刑事案件经公安机关批准撤销案件、人民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人民法院作出无罪判决的,需要给予行政处罚的,应依法作出林业行政处罚。”

论林地征占用的理论基础 篇3

(一) 林地的概念

林地是指成片的天然林、次生林和人工林覆盖的土地。包括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防护林等各种林木的成林、幼林和苗圃等所占用的土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 对林地所作的解释是:“林地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竹林地, 灌木林地疏林地, 采伐迹地, 火烧迹地, 未成林造林地, 苗圃地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

(二) 林地征用的概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42条规定:“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 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由于土地包含林地, 因此林地征用是指国家因建设工程需要使用集体所有的林地, 由政府按法定的程序和规定, 将集体所有的林地先征用为国家所有, 然后改变林地用途用于建设工程。其特点是林地所有权、林地用途发生改变, 原为集体所有的林地改变为国家所有。征用林地是政府强制行为, 所以政府须依法给予被征地单位相应的林地补偿费 (包括林地补偿费、林木补偿费、安置补助费等) , 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 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生活, 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政府征地是有一定范围限制的, 如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公益设施建设、国防建设等涉及全民利益的事业, 否则不得随意把属于集体所有的林地征为国有。

(三) 林地占用的概念

林地占用是指建设工程需要使用林地, 但不改变林地的所有权, 只是改变林地用途, 把林地变为建设用地。包括国家建设工程占用国有林地、乡镇建设占用集体林地等, 其特点是不改变林地所有权, 但改变林地用途。占用的范围比较广泛, 一般来说除了征用之外, 都可理解为占用, 只是不同性质的建设项目获得使用林地的方式不同。

二、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协调发展

随着国际社会对生态环境的重视, 各国都在积极治理环境污染问题。在改善生态环境过程中, 各国都在采取的一项举措便是退耕还林, 增加森林的覆被率。

从生态价值分析, 林地主要有以下作用:一是涵养水源、调节径流价值。森林的复杂主体结构, 能对降水层层拦截, 可将地表径流更多地转化为地下径流。据研究表明, 林地的降水有65%为林冠截留蒸发, 35%变为地下水;而裸露的地面, 约有55%的降水变为地表水流失, 40%在暂时保留或蒸发, 仅有5%渗人地下。林地涵养水源的能力比裸露地面高7倍, 森林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 使天空的云量增多, 从而增加降水量。因此, 林地在雨季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洪峰流量, 延缓洪峰到来时间, 延长径流输出时间, 从而起到防洪的作用;在旱季则可增加枯水流量, 缩短枯水期长度, 达到“消洪补枯”的作用。二是净化环境价值。森林能够制造氧气, 消耗二氧化碳, 使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 并能吸烟滞尘, 吸收有毒物质, 在净化空气方面有重要作用, 据测定, 一公顷阔叶林每天可以消耗一吨左右的二氧化碳, 释放出730公斤的氧气, 净化空气1800立方米。三是水土保持价值。森林能有效减少水土流失, 其根系能固定土壤和防止水土流失, 其枯叶可以保持土壤养分, 减少泥沙滞留和淤积。据研究, 林地土地只要有1厘米厚的枯枝落叶层, 就可以使泥沙流失量减少94%。有林地每公顷泥沙流失量为0.05吨, 无林地为2.22吨, 相差44倍。四是调节气候价值。森林因其枝叶茂盛能有效抵挡太阳的照射, 且能延缓气温和土地温度的变化, 增加森林空气湿度, 从而降低森林气温。夏季森林浓密的树冠能吸收和散射、反射掉一部分太阳辐射能, 降低地面温度。冬季森林叶子虽大都凋零, 但密集的枝干仍能削减吹过地面的风速, 使空气流量减少, 起到保温保湿作用。

另一方面, 林地又具有经济价值。林地上承载的森林作为一种可再生的能源资源, 具有巨大的经济功能, 是我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所在。2010年发布的《林业产业振兴规划 (2010—2012年) 》提出, 林业产业不仅为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提供了包括木材、竹材、人造板、木浆、林化产品、木本粮油、食用菌、花卉、桑蚕、药材、森林旅游服务等在内的大量物质产品和非物质服务, 而且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解决山区农民脱贫致富, 提供社会就业机会等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国是世界林产品生产、加工、消费和进出口大国, 2008年林业产业总产值达1.44万亿元, 其中第一产业产值6358.82亿元, 第二产业产值6838.25亿元, 第三产业产值1209.34亿元。

总之, 林地既具有生态价值, 又具有经济价值。但是, 在现实生活中, 由于林地的经济价值通常能通过一定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 使人们往往追逐其经济利益;而林地的生态价值具有“外部性”, 人们无法直观地确定和感知, 其受益主体不特定。正因如此, 人们往往会重视林地的经济价值从而忽视其生态价值, 而当这两种价值发生冲突时, 人们必然先追求其经济价值而牺牲其生态价值。在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下, 人们为了追求直观的经济利益, 会更加滥征滥用林地以满足愈演愈烈的建设工程发展的浪潮, 造成林地流失。在这样价值观的指导下会很容易产生如下的发展观, 即把发展片面地理解为仅仅是GDP的增长, 以投入和消耗大量土地以及其他能源和资源的方式拉动GDP的增长, 以牺牲生态环境为必要条件带动经济高速发展, 导致了资源的大量浪费和土地的大幅减少。

由于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对环境影响的冲击力愈来愈强, 全球范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 于是环境问题开始作为一个重大的科学技术问题浮出水面,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发展观应运而生, 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与认可。按照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的表述,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又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不构成危害的发展, 具体来说就是谋求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维持新的平衡, 制衡出现的环境恶化和环境污染, 控制重大自然灾害的发生。

森林生态系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前提。经济与生态, 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经济活动取之于自然并还之于自然。一切经济生产活动乃至人类的生活活动都是依赖自然生态运行的基础进行的, 经济发展过程一刻也离不开生态系统这个基础。可以讲, 由于过度追求经济利益造成的生态系统的破坏是要由经济本身来“赔偿”的。因此, 生态系统对经济活动有着极大的制约能力。

正是在此意义上, 我们必须顺应时代要求提出新的原则, 既要充分发挥林地的经济价值, 又要发挥林地的生态价值, 努力实现两者之间的平衡和协调发展, 以此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适度兼顾

马克思主义认为, “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 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利益是法律的原因, 法主要规范着利益斗争”。有利益, 就必有利益冲突, 从而导致了人们之间的利益纠纷或社会纷争, 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利益冲突, 就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与社会经济秩序造成威胁, 影响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

利益在质上分为两种, 即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所谓公共利益, 从字面上理解, 可称之为公共的利益, 不特定多数人的利益, 公共利益是一定社会条件下或特定时间、范围内不特定多数主体利益相一致的方面, 具有主体数量的不确定性、实体上的共享性等特征, 如国防、国家基础建设、公共交通、水利、公共卫生、科学、文化、教育等公共设施, 灾害防治、环境保护、文物及自然名胜的保护事业等。

林地征占用正是为了公共利益将集体林地变为国家所有, 用于建设工程, 而“公共利益是一匹非常难驾驭的马, 你一旦跨上它就不知道它将要把你带到哪儿”, 所以在林地征占用过程中就必须保证最大质 (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迫切性而言) 和量 (对受益人的数量而言) 的公共利益, 以奠定林地征占用的合法基础。但是, 由于建设项目本身利益的交叉性、复杂性, 对项目的公共利益不能一概而论, 所以必须将公共利益与相关概念进行区分。

公共利益不等于国家利益。国家作为一个由全国人民组成的共同体, 具有绝对的公共性。所谓国家利益就是一个国家政治统治需要的满足, 主要包括国家的安全利益、外交利益、军事利益以及意识形态利益等等。所以, 国家利益往往侧重于国家的政治利益, 主要是为了满足统治阶级在阶级统治上的利益。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统治阶级的利益是否与公共利益一致, 与国家内部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关系而定, 在少数人作为统治阶级的情况下, 统治阶级的利益并不全是公共利益, 而只是统治阶级的“私益”, 但由于统治阶级掌握着国家政权, 因此,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就不得不把自己的利益说成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在多数人充当统治阶级的情况下, 国家利益与公共利益会更加切合, 所以国家利益并不等于公共利益, 它只是公共利益的下位概念而存在。

公共利益不等于集体利益。集体利益并不完全是公共利益, 在一个集体内部, 相对于集体中的少数人来说, 集体中的大多数人的利益就是公共利益;在一个集体外部, 相对于集体所从属的更大的共同体中的大多数人来说, 如国家利益等, 集体的利益又是个人利益。所以, 集体利益与公共利益并不能简单地划等号, 而是要针对不同的对象具体分析。对于作为公共利益的集体利益而言, 集体利益仍然从属于公共利益, 是公共利益的下位概念。

在林地征占用过程中, 还涉及到公共利益的具体认定问题。“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 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因此, 一方面林地征占用必须要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 另一方面林地征占用所涉及的公共利益认定过程必须遵循严格的法定程序。唯有如此, 才能够避免在林地征占用过程中以公共利益为借口来满足个人或集体的私益, 从而有利于保障征占用的林地能得到最大功能的发挥。

所谓个人利益是由人的生物性所决定的, 追求个人利益是人的本性所在, 根据美国法学家罗斯科·庞德的理论, 个人利益包括人格利益、家庭利益和经济利益。个人利益是个人活动的前提和动力, 包括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两大方面, 如生活条件、教育条件、工作条件以及发展自己有益于社会的个性和特长的需要等等。

有利益就会有冲突, 当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发生冲突时, 我们不能盲目地认为一切情形下个人利益都必须服从公共利益, 我们要辩证地看待两者的关系, 适度兼顾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 实现利益最大化。我们应当综合衡量各种利益因素, 充分协调各种利益关系, 使之有机地统一起来, 在尽可能的范围内保护各种合法利益。一方面, 不能借口一切个人利益都必须服从公共利益, 也不能依据公共利益的重要而牺牲个人利益, 即使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发生冲突, 在牺牲个人利益的时候, 也应将这种牺牲减少到最低的程度, 并给予利益牺牲者一定的补偿;另一方面, 个人利益须在特定事项范围内服从公共利益, 不能以一己之私损害不特定多数人的利益, 从而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在此需要着重指出的是, 有时为了公共利益的实现, 我们不得不侵害个人利益, 但是这种侵害必须要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 即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时应当兼顾行政目标的实现和保护相对人的权益, 如果行政目标的实现可能对相对人的权益造成不利影响, 则这种不利影响应尽量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和幅度之内。具体而言, 行政机关所采行的措施必须能够实现行政目的或至少有助于行政目的达成并且是正确的手段;在能达成法律目的诸方式中, 应选择对人民权利最小侵害的方式;行政权力所采取的措施与其所达到的目的之间必须合比例或相称。

因此, 在林地征占用过程中, 当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 不能盲目地为了公共利益而牺牲一切个人利益, 必须使各种利益达到辩证的统一, 即在保障公共利益的同时必须适度兼顾个人利益, 使各种利益能协调统一发展, 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国家的长治久安。

四、公权力与私权利:动态平衡

自从人类社会形成以后, 就有了权力问题。权力作为一种社会控制力量, 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 作为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权力关系存在于人与人的关系中, 但这种关系是不平等的, 它是管理—服从关系。权力是一种支配力、控制力、强制力, 这种力能使接受方的意志受到支配、控制进而服从权力行使方的意志。权力都是以相应的服从的存在作为条件的, 如果不具有强制性, 权力就无法强迫社会成员服从。

公权力是指以维护公益为目的的公共团体及其负责人在职务上的权力。基于此, 我们可以将公权力理解为国家权力, 主要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务人员基于公共利益而享有或行使的职务上的权力, 其本质是处于社会统治地位的公共意志的制度化和法律化。它可以具体分解为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军事权、监督权等, 其中每一项权力又可再分解为一些子权力, 如立法权可以分解为中央立法权和地方立法权, 司法权又可分为检察权和审判权, 所以公权力是一个权力层级体系。

现代法理学认为, 权利是为社会或法律所承认和支持的自主行为和控制他人行为的能力, 表现为权利人可以为一定行为或要求他人作为、不作为, 其目的是保障一定的物质利益或精神利益。权利属于社会全体成员及国家公民, 每个公民都当然享有权利, 该权利体现在他们生活中的时时刻刻, 任何人不得随意干涉、剥夺。因此, 权利所涉及的首要范围是私人的生活领域, 是由个人所结合成的社会生活层面。正是在此意义上, 西方国家史有“私权利”之称。

私权利是指个人权利, 因与“公权”或“公权力”相对应, 具有“私人”性质, 故常被称为“私权”或“私权利”, 它涵盖了一切不为法律明文禁止的个人行为, 即“法无禁止皆权利, 法无禁止不得罚”。根据其是否为法律明文规定和认可, 私权可分为法定私权和非法定私权, 法定私权是由宪法和法律明文规定的公民享有的权利, 是私权的主干部分和重要内容, 与法定义务相对应, 与自然权利、道德权利相区别, 通称为公民权利或宪法权利、法律权利;非法定私权是对私权的必要补充, 它是基于人性、人格和人道基础上的自然属性所应当享有的权利, 不受法律确定但也不应受法律惩罚, 常指那些个人自由或纯私人行为。

公权力是相对于统治阶级、公共机构和社会组织而言的, 私权利是相对于个体、私人而言的, 二者存在着一种内在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在契约社会中, 公共权力实际上是每个民众让渡自己一部分的私人权利而获得的, ”也就是说, 公权力是来源于私权利的, 是为保护私权利而存在的, 即私权利是公权力的本源, 公权力是私权利的附属, 无权利则无权力。公权力本身不可以无限制的扩大, 公权力与私权利之间既此消彼长, 又相依共生, 权力并非是完全独立于权利之外的东西, 无论从每一社会发展阶段的运行机制、权力配置或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来看, 二者都是相互联系并互相转化的。

由于我国传统“权力本位”的影响, 致使“权利本位”的意识淡薄, 人们难以很好地行使手中的权利。旧的理念和体制导致了公权力无限制地扩张, 从而导致私权利受侵害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情况也发生在林地征占用过程中, 在现实生活中, 在没有听证权、申辩权等权利保障下, 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只能服从, 难以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绝对的权力必然会导致腐败, 当公权力膨胀到某一种高度却没有任何机制对其加以监督制衡的话, 公权力就肯定会被滥用, 从而形成了公权力无限扩大、私权利遭受侵害、公权力滥用的怪圈。

历史已经充分证明, 没有私权的发达, 没有权利观念的深入人心, 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人格和自由, 就不可能真正地实现民主和法治。法治是时代发展的潮流, 是人们在探索中总结惨痛代价做出的选择, 而法治的精髓便在于依法限制公权、保护私权。所以, 2004年3月14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庄严向世人宣告:“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和继承权。”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过程中, 无论是作为代表国家的公权力, 还是作为代表公民个人的私权利, 两者之间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和合理的配置, 以实现依法治国战略,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从目前公权力与私权利的配置现状来看, 有些地方公权力处于强盛和支配地位, 而私权利大多处于弱小的、被支配的地位。从而, 导致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失衡, 公民权利往往得不到有效保护。所以, 必须要改变现实生活中的这种强弱不平衡、不对等状态, 使两者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因此, 在林地征占用过程中, 要严格限制政府权力, 在公权力与私权利之间找到平衡点, 既要考虑到公民权利得到有效的保障, 又要考虑到政府管理的效率和权威性。

林地作为林业建设之本、发展之基, 保护林地关系到国家生态安全的命脉和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大计。在林地征占用过程中必须合理规划利用有限的林地资源, 实现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协调发展, 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适度兼顾, 公权力与私权利动态平衡。

摘要: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 建设项目大大增多, 用地需求也大大增加, 特别是国家对耕地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后, 一些地方建设便把目光瞄准了林地。在林地征占用过程中, 往往会出现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冲突, 如何正确处理这些冲突, 对林地征占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作好林地征占用工作, 要注意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协调发展、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适度兼顾、公权力与私权利动态平衡。

关键词:林地,征用,占用,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何勤华.西方法学史[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6:225.

[2][美]罗斯科.庞德.法理学 (第三卷) [M].廖德宇, 译.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7:205.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609.

[4]邸灿.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冲突与平衡[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 (4) .

[5]杨春.完善我国公民权利对公共权力制约的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8 (7) .

征收占用林地 篇4

《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明确规定, 新建、改建或扩建电力设施, 需要砍伐树木、竹子的, 电力建设企业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一次性补偿;在依法划定的电力设施保护区内种植的或自然生长的可能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的树木、竹子, 电力企业应依法予以修剪或砍伐。

《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规定, 修建电力工程需要占用或者征收、征用林地的, 用地单位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用地申请, 经审核同意后, 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预交森林植被恢复费, 领取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用地单位凭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从上述法律、法规可以看出, 《森林法》《电力法》作为国家立法机关制订的部门法, 二者并无矛盾。依法划定的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内不得违法种植影响电力线路安全的树木、竹子;在林地新建、改建架空电力线路, 应当依法占用林地和采伐林木。

2 林业与架空电力线路之间的矛盾

尽管从理论上讲, 《森林法》《电力法》二者之间并无矛盾, 但实际执行过程中, 由于对法律的理解和适用问题, 林业与架空电力线路安全之间还是产生了一定的矛盾, 主要体现在:

2.1 架空电力线路下林地使用权人强调其“物权”, 忽视电力设施安全

对于历史上架设的一些电力线路, 电力企业虽然已给予林地使用权人一次性补偿, 但经常由于林地承包人的变更, 后来的承包人在电力线路下再次造林, 给电力线路带来安全隐患。这种原因是林地承包合同范围往往并不将架空电力线路通道去除, 后来的承包人以该段系自己使用为由强调其“物权”, 而不顾电力设施安全, 直接导致安全隐患, 结果是电力企业因线路安全反复对承包人补偿。

2.2 农村居民因种植结构调整而在架空电力线路下新植树木

架空电力线路投入运行后, 应当说已经对电力线路下的林木进行了补偿, 但有时因农村居民种植结构调整, 农民在自己的责任田内新植树木, 当运行的架空电力线路从其上方经过时, 生长中的树木会给电力线路带来安全隐患。这种情况下, 电力企业为了电力线路安全和农村社会的安定, 也经常要对农民进行补偿后才能采伐。

2.3 电力企业在新建、改建架空电力线路时难以区分并办理占用林地

新建、改建架空电力线路应当依法办理占用林地手续, 但实际操作中难以区分哪些是林地、哪些不属于林地, 哪些地段应当依法办理占用林地手续, 加之部分林地使用权人故意在架空电力线路下栽植影响安全的树木、竹子等。这些现象主要是线路穿越宜林地、采伐迹地以及低矮的灌木林地、经济林地时发生的。

2.4 林业规划与电网规划不一致, 致使架空电力线路下仍规划为林地

林业规划与电网规划理论上都应当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后才能实施, 但在实践中, 由于体制的原因, 林业部门、电力企业等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人力、物力、财力无法协调一致, 加之部门利益保护, 规划间总会产生一些冲突。

2.5 电力企业在工作中出现了对不需要办理占用林地手续的地段进行占用林地补偿的现象

并不是所有的栽植树木的地段都属于林地, 也并不是架空电力线路穿越林地都需要占用林地。如果架空电力线路距地面较高不影响种植林木或者架空电力线路通过时尚未被规划为林地的, 不属于占用林地行为, 不需要办理占用林地手续, 不需要作出占用林地补偿。

3 不当处置林电矛盾的法律责任

对于在已经划定的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下栽植有碍电力线路安全树木的, 电力企业应当依法强制修剪或者砍伐, 否则, 一旦发生安全事故, 造成大面积停电, 会发生较大的危害, 并有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反, 对于林木栽植在先或在规划林地上新建、改建架空电力线路的, 应当对林木、林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人作出补偿并依法占用林地、采伐林木。否则, 有可能要承担民事、行政及至刑事责任。

电力企业如果对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所有者或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不注意保护, 擅自采伐林木, 将会面临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风险, 同时还会面临相关部门的行政处罚、承担相应行政责任风险。相反, 在依法定程序占用林地和采伐林木后, 对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范围内违法栽植的有碍电力线路安全的树木、竹子, 电力企业应当依法维权。

4 做好架空电力线路通道维护的防范措施

4.1 做好电力线路占用林地手续的档案保存工作

电力线路办理的占用林地相关手续是做好电力线路通道维护的法律保障, 其划定的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范围内如果有栽植有碍电力线路安全的树木的行为, 电力企业应当依法强制修剪或者砍伐。因此, 在电力公司内部应做好档案保存工作。

4.2 做好线路通道手续办理情况交接工作

由于在电力公司内部电力线路建设和管理部门非同一个部门, 所以, 在工程建成后, 在建设部门向管理部门移交资产时, 相关通道手续办理情况有必要向线路管理部门及时交接, 为线路通道维护管理单位提供保障。

4.3 做好线路通道信息动态维护

征收占用林地 篇5

1 架空电力线路与林地、林木管理的有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明确规定, 新建、改建或扩建电力设施, 需要砍伐树木、竹子的, 电力建设企业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一次性补偿;在依法划定的电力设施保护区内种植的可能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的树木、竹子, 供电企业应依法予以修剪或砍伐。

《江苏省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第六条规定, “架空电力线路走廊 (包括杆、塔基础) 和地下电缆通道建设不实行征地, 电力建设单位应当对杆、塔基础用地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人或者建设用地使用权人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偿”;“架空电力线路走廊通过林地时, 需要砍伐、清除林木的, 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办理占用林地和林木采伐手续。电力建设单位应当给予林地、林木所有人或者经营人一次性经济补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也规定, 修建电力工程需要占用或者征收、征用林地的, 用地单位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用地申请, 经审核同意后, 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预交森林植被恢复费, 领取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用地单位凭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2 林业与架空电力线路之间的矛盾

实际执行过程中, 由于对法律的理解和适用问题, 林业与架空电力线路安全之间总会产生一定的矛盾,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林地使用权人强调其物权。原来架设电力线路时, 供电企业已给予林地使用权人一次性补偿, 但由于林地承包人的变更, 后来的承包人在电力线路下再次造林。原因是林地承包合同范围往往不将架空电力线路通道去除, 后来的承包人只强调其物权, 而不顾电力设施安全。

(2) 种植结构调整。架空电力线路投入运行后, 因农村种植结构调整, 农民在自己的责任田内栽植树木, 给电力线路运行带来安全隐患。供电企业为了电力线路安全, 常常要对农民进行补偿后才能采伐。

(3) 供电企业难以区分并办理占用林地手续。新建、改建架空电力线路应当依法办理占用林地手续, 但实际操作中难以区分哪些是林地、哪些地段应当办理

农电专递

占用林地有关法律问题的探讨

占用林地手续。加之部分林地使用权人故意在架空电力线路通道范围内栽植影响安全的树木、竹子等, 更使问题进一步复杂。

(4) 林业规划与电网规划不一致。林业规划与电网规划理论上都应当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后才能实施, 但在实践中, 由于体制的原因, 林业部门、供电企业之间的沟通不畅, 人力、物力、财力无法协调一致, 加之部门利益保护, 使规划产生冲突。

3 怎样提出占用林地许可申请

根据《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的规定, 供电企业在提出占用林地申请时, 应当向县级以上林业部门提交下列材料:《使用林地申请表》, 同时提供建设单位法人证明、项目批准文件 (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初步设计批复、选址意见书等) 、被占用林地的权属证明材料、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补偿协议等。占用林地时, 还应当预交森林植被恢复费, 并向被占用林地的单位或个人支付林地补偿费、伐除林木补偿费、安置补助费等费用。占用林地获得批准后, 要求林木所有权人及时申请林木采伐许可证。

4 不当处置林电矛盾的法律责任

2004年, 江苏某风电企业新建一条110 kV输变电线路, 未申请占用林地许可, 线路从一采伐迹地经过, 该企业对林地使用权人在线路通道内栽植的杨树, 作出补偿后进行了采伐。此后该林地转包, 续包人再次在线路下植树, 该企业强行采伐了树木, 续包人向该市林业局举报。市林业局调查后, 认定该风电企业改变林地用途和毁坏林木, 对其作出了处罚。2008年, 某供电公司在新建一条110 kV架空电力线路过程中, 依法办理了占用林地和林木采伐手续, 并做出了补偿。2010年春, 该公司发现其中一地段又新植了树木, 在与林地承包人协调未果的情况下, 强制采伐了树木。林地承包人向市林业局举报。市林业局调查后, 以该林地已被依法占用且供电企业已给予补偿为由, 不予受理举报。

从这两个案例可以看出, 供电企业如果不注意保护林木和林地所有者或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将会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同时还会面临行政处罚。相反, 在依法定程序占用林地后, 对有碍电力线路安全运行的树木、竹子, 供电企业应当依法维权。

5 避免林电矛盾的防范措施

(1) 做好占用林地手续的档案保存工作。办理占用林地的相关手续, 要做好档案保存工作, 使其成为电力线路通道维护的法律保障, 如果有栽植有碍电力线路

2013年5月25日15时30分, 一场强劲的龙卷风突袭河南省临颍县西街村, 造成5 000多客户停电。

(夏占民翟晓陆) 11

临颍县电业局迅速全力抢修, 在最短时间内恢复了供电, 受到客户好评。安全运行树木的行为, 供电企业应当依法强制修剪或砍伐。

(2) 做好手续办理交接工作。供电企业内部电力线路建设和管理并非同一个部门, 工程建成后, 在建设部门向管理部门移交资产时, 相关线路通道的办理手续要及时向线路管理部门移交, 为线路通道维护管理单

1 2 农电专递

位提供法律依据。

(3) 做好线路通道信息动态维护。架空电力线路因其通道长、分布广, 天天巡查难度大, 因此, 要做好线路通道的电子信息记录 (包括林地相关手续) , 及时发现电力线路保护区内情况变化, 对出现的危险源, 对照办理的林地手续, 采取措施及时化解矛盾。2013-05-09收稿

征收占用林地 篇6

1.1 现象

近来, 随着依法治国不断深入, 国家、省、市、县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林地保护、征占林地政策和地方性法规, 但现今仍有一些人对林地保护法律意识淡薄, 认为国家土地资源丰富, 对征占用林地要审批, 要收费很不理解, 有些人以各种名义乱占滥用林地搞开发、搞房地产以及其他工程建设, 对行政主管部门宣传政策不以为然, 更有一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 不惜牺牲森林资源来换取短期效益, 对林地采取少批多占, 不批也占、化整为零、超面积占用、超期限侵占林地及逃避法律监督的手段。甚至也出现了平整了的土地空在那里不办厂、不建设、不造林的怪现象, 造成了森林资源破坏林地流失, 群众怨声载道。

1.2 对策

从中央到地方应采取广泛的法律法规宣传来引起各级组织高度重视, 使其家喻户晓, 做到实施有依据、有法规、有保障, 禁止有法不依, 执法不严等现象出现.保护好林地是维护国家的利益, 也是每个公民及组织的责任, 各级行政主管部门不能以言代法、以罚代法, 林地占用者应依照法律法规的有关条款办理林地征占手续, 按有关政策计划办理, 按规定程序征占用林地。

2 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 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咨询设计单位在编制《建设用地拟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及林木采伐作业设计》过程中, 由于设计人员对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理解不够, 缺少可行性论证数据及各种评价的具体内容, 编制报告时模板化、答题化, 针对性差, 导致不同的项目“多胞胎”化, 设计深度不够等现象出现。

编制《建设用地拟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及林木采伐作业设计》时, 有些建设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不详实、不够准确以及配合不积极, 这也是影响《建设用地拟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及林木采伐作业设计》深度及质量的重要原因。

编制《建设用地拟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及林木采伐作业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未进行培训, 就进行编制可行性报告及林木采伐作业设计, 致使报告套话多, 缺少带有针对性的可行性论证, 无法保证编制验证数据的合法性、客观性、科学性、可靠性、准确性和真实性。

2.2 在设计过程中应采取的对策

为了提高报告的编制质量, 应加强有关技术的掌握、强调基础调查质量、找准重点问题、重点影响因素来深入分析评价。在编制可行性报告时必须遵守科学合理的原则:采用先进的调查方法, 运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手段, 选用科学、合理的技术方案, 提高成果形成效率和成果技术含量;少占林地的原则:从工程征占用林地角度, 分析工程设计的合理性, 提出合理化建议, 优化设计方案, 达到“少占林地”和“少占高效林地”的目的;实事求是的原则:采用科学的作业方法和严谨的作业程序, 坚守勘察设计行业职业道德, 秉承中介机构职业准则, 做到调查数据真实、可靠, 分析、论证符合逻辑, 设计方案符合实际;客观公正的原则:选用先进的指标体系, 采用合理的技术经济指标, 社会效益评价体系, 客观分析评价征占用林地的必要性、合理性及其对环境、生态、林业、农业生产等的影响, 对征占用林地的可行性做出公正的结论;可操作性的原则:成果提供的信息能满足报批征占用林地的需要, 植被恢复费、退耕还林置换费等费用估算, 能满足缴费需要, 客观公正的原则:做到实事求是公平公正。

还应加强对《建设用地拟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审查, 严把质量关并实行:室里审核、院里审查、资源处审定的三级审核制度。

加强设计单位队伍建设, 实行设计人员上岗专业培训制度, 定期对设计人员进行业务能力的培训。提高建设用地拟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的编制质量, 其基本工作包括:外业调查、可行性分析评价、编制报告、附图、附表、附件、专题调研等。

做好外业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3个方面:一是查清各类林地资源、附着于林地上的林木资源、非林业用地上的四旁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以及名木古树资源等;二是调查收集项目区域和项目区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概况, 以及调查收集拟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的有关技术经济指标;三是调查分析拟使用林地对环境和林业发展的影响等。外业调查人员应熟练掌握《森林法》规定的国家及地方对有关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的政策、法律法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森林调查知识及技术要求。在调查时应严格按照技术要求对林地及林木的权属、结构、种类、面积、蓄积进行调查, 对有些建设项目征占用较大面积的林地、成片的区域, 这类情况往往生物多样性程度高、动物种类多、有的还涉及珍稀濒危植物, 在调查过程中需做详细的专业调查。对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涉及近熟林以上的林木及有保护价值树种的区域, 也应进行专业调查并需编制专业调查报告。

对野生动植物、名木古树资源的认定, 根据林业主管部门、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提供的资料或国家、行业发布的有关文件进行确定。

做好内业工作, 将外业调查的材料进行整理、计算、统计征占用林地的面积、蓄积并汇总拟使用林地的面积、蓄积。根据外业调查材料、内业统计计算的结果, 结合《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进行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影响评价, 编制《建设用地拟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及林木采伐作业设计》报告应做到内容全面, 数据可靠, 论证充分, 设计合理。

建设征占用林地勘察设计结束后, 为了规范和加强对使用林地的管理, 切实保护好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 被建设征占用林地的林业局主管部门应委托有专业资质的单位和专业技术人员及有关单位人员共同组成查验小组, 对建设单位提出使用林地申请的有关材料进行全面核实, 并根据相关林业调查的规程、规范、专业技术对项目拟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中的使用林地小班进行抽查, 通过现场查验, 核实拟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调查方法的正确性和规范性, 验证数据来源的可靠性以及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对《可行性报告》所做出的结论进行现场调查和验证。查验内容:包括拟使用林地的位置、林地类型、面积、权属, 林木起源、树种、林木株数、林木蓄积、出材量、森林类别以及各地块的工程用途、林地使用性质等。此外, 对项目建设使用林地的申请、项目建设的合法性、项目法人、林木采伐设计、林地补偿等方面进行查验。查验使用林地范围内受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以及名木古树种类、数量及分布情况;查验建设项目可行性对其产生影响评价的正确性。了解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对使用林地范围内涉及的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名木古树的处理方案。

现场查验拟使用征占林地应满足:建设工程拟征占用林地面积与调查林地面积精度要达到95%以上, 林木蓄积与调查蓄积精度要达到90%以上;林木株数与调查林木株数精度要达到95%以上, 森林资源档案和现场调查拟征占用林地的位置、林地类型、面积、权属, 林木起源、树种、林木株数、林木蓄积、出材量、森林类别以及各地块的工程用途、林地使用性质等需准确。还应现场查阅项目建设单位、地方政府或行业管理部门提供的使用林地赔偿协议, 对照国家及省有关建设项目使用林地的赔偿标准, 核实赔偿金额的计算的准确性。

3 相关行政主管部门

3.1 土地主管部门应做好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

只有做好这项工作, 才能明确土地的用途和减少部门间对土地使用权的争议, 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具有布局性、综合性, 强调规划对土地的利用发展方向、规模、布局有着整体调控作用。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还需做到与林地利用规划和城镇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衔接, 充分发挥乡镇土地及林地基层部门的作用, 使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真正落实到实处, 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3.2 各级人民政府规划主管部门应对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管理负责

对建设项目征占用土地的确定工作负责, 只有搞好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管理, 才能使土地利用真正发挥作用。

3.3 林地管理需和国土部门合作

按法律程序办事、严格管理、层层把关、珍惜每一寸林地, 凡征占用林地, 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必须要求征占用林地者按规定程序办理相关手续, 首先由被占用林地的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初审, 再报被占用林地的省级林业厅审核办理, 任何部门都无权审批征占用林地。只有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程序进行每一项工作, 才能保障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可行性研究的调查和设计质量, 保障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以至于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摘要:本文阐述了现建设工程征占用林地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现象:少批多占, 化整为零、超面积占用、超期限侵占林地、逃避法律监督及在设计、编制报告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实际工作情况出发, 如何避免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以及规范编制拟征占用林地可行性报告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上一篇:潜在经济增长率下一篇:网络故障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