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东占用资金

2024-08-15

大股东占用资金(精选4篇)

大股东占用资金 篇1

一、大股东占用资金

大股东资金占用是指一个公司的控股股东 (包括控股股东的附属企业) 以各种形式占用所控制公司资金的现象。大股东资金占用可以分为经营性资金占用和非经营性资金占用, 其中非经营性资金占用一般是不正常的, 除非被占用公司具有闲置资金, 同时占用公司对所占用的资金支付合理的资金成本;而经营性资金占用则可能是正常占用, 也可能隐藏着不正常占用。我国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主要有三种形式: (1) 通过非经营性交易直接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直接占用主要表现为:在非经营性交易背景下, 利用关联交易占款;代其承担费用或偿还债务;提供委托贷款;为其开具无真实交易背景的商业承兑汇票等。主要体现在资产负债表的其他应收款项下, 主要包括预付的备用金, 应收的各项赔款、罚款、租金以及存出保证金等。 (2) 通过关联交易转移占用上市公司资产。主要体现为经营性占款, 主要体现在资产负债表的应收账款与预付账款项下。在销售和采购过程中, 往往因为关联交易而造成金额巨大的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 严重威胁到上市公司的生存和持续发展。 (3) 利用上市公司进行借款担保。上市公司为大股东及其控股子公司提供担保的现象十分普遍。上市公司对外不正当担保的发生, 极大地增加了其或有负债的金额, 使破产风险大大增加。

二、我国大股东资金占用现状及成因

公司的资金占用的深层次原因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改制不彻底, 关联交易严重;2.股权分置, 股东利益严重分歧, 一股独大;3.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 缺乏有效的内部制约机制;4.会计制度的缺陷, 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以及法律制度的建设不健全, 违规成本较低。因此解决这些深层次问题才是根治大股东资金占用, 从而进行公司治理的必经途径。

一是大股东及其他关联方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现象由来已久、金额巨大。对上市公司年报进行的统计分析表明, 近年来, 大股东及其他关联方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现象基本上没有明显的改观, 甚至在某种方面还有变本加厉的迹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占款金额依然巨大。大股东及其关联方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主要体现在"应收账款"与"其他应收款"两个会计科目下。但另一方面, 我们也认为, 上市公司大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通过经营性方式占用的资金可能并没有明显的改观, 甚至可能还略有上升。我们认为, 大股东及其他关联方, 通过为上市公司代销产品等经营性关系, 加大对上市公司资金占用是影响因素之一。

二是占款方式更加隐秘。上市公司年报中披露的注册会计师关于关联方占款的"专项审计报告"显示, "预付账款"也是大股东及其他关联方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途径之一。通过"预付账款"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比"其他应收款"、"应收账款"更加隐秘。

三是占款渠道此消彼长。从以上统计数据我们推断, 由于监管部门加大了监管力度, 一些上市公司的大股东部分或全部归还了由其本身直接占用的款项, 特别是显示在"其他应收款"科目下的款项, 以逃避监管部门的监管与社会公众的监督。而通过其他关联方占用的款项, 特别是通过与上市公司有直接的上下游产业链关系的关联方, 以"预付账款"方式占用的资金可能还有增加的趋势, 形成一种此消彼长的态势。

四是国有控股 (绝对或相对控股) 上市公司是被占款公司主体。从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信息看, 关联方占款现象多数发生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

三、改变现状建议

第一, 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强有力的信息披露制度,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大股东的占款行为。强化对控股股东有关信息的披露, 特别是当存在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发生关联交易行为的时候, 要求审计师对控股股东进行适当的审计。

第二, 完善和强化独立董事作用。独立董事实质上是中小股东的代言人, 职责是为中小股东争取合法利益。对于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行为, 需要有人为他们维护权益和制止大股东的侵权行为。

第三, 加强和完善对上市公司股东行为的监管。要有效限制控股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行为, 还必须扩大证券监管部门对控股股东的监管权限。可以在相关法规中, 规定证券监管部门具有对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控股股东进行调查取证的权力, 以从制度上对大股东形成实质性约束。

第四, 完善股东大会制度。增加董事、监事选举累积投票制度, 对于特定事项表决, 还要强制启用类别股东大会制度。增加中小投资者在上市公司中的"话语权",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大股东占款情况发生。我觉得还应考虑在大股东占款达到一定数量时, 在股东大会上限制大股东提案和表决权。

第五, 强化市场中介的作用。大股东占款问题往往都伴随着中介机构造假。由于信息失真, 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行为一般被掩盖起来, 最终导致公司行为失控。如果会计师、律师、券商等中介机构能够真正发挥作用, 大股东及上市公司隐瞒占款真相的可能性将大大缩小。

四、结语

面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 我国的公司治理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都有较大的改善空间, 作为中国经济中坚的上市公司的治理问题也将更为关键, 这不仅需要监管部门、上市公司利益各方的努力, 更需要全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而在这样的环境之下, 公司治理指数的开发和大力发展, 对于上市公司加强公司治理的作用, 或更让人期待。

摘要: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长期以来都是中国资本市场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曾经相当严重。从理论上看, 大股东资金占用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是被控制公司向控股股东进行利益输送的重要手段, 并可能对被控制公司产生不利的经济后果, 从实际情况来看, 我国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资金占用现象相当突出, 不仅过去非常严重, 今后仍然不可忽视, 因此, 研究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股东,资金占用,成因,措施

大股东占用资金 篇2

及关联方资金占用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建立防止控股股东及关联方占用XXXXXXXX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资金的长效机制,杜绝控股股东及关联方资金占用行为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以下简称《证券法》)等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和《XXXXXXXX股份有限公司章程》(以下简称《公司章程》)及《XXXXXXXX股份有限公司关联交易决策制度》(以下简称《关联交易决策制度》)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及其子、分公司。

第三条

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对维护公司资金安全负有法定义务。

第四条

本制度所称资金占用包括经营性资金占用和非经营性资金占用(但不限于其他方式)。经营性资金占用是指控股股东及关联方通过采购、销售等生产经营环节的关联交易产生的资金占用;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是指为控股股东及关联方垫付工资与福利、保险、广告等费用和其他支出、为控股股东及关联方有偿或无偿直接或间接拆借资金、代偿债务及其他在没有商品和劳务对价情况下提供给控股股东及关联方使用的资金等。

第五条

本制度所称控股股东是指:(一)持有的股份占公司股本总额50%以上的股东;

(二)持有股份的比例不足50%,但依其持有的股份所享有的表决权已足以对股东大会的决议产生重大影响的股东;

1(三)在公司股东名册中持股数量最多的股东;(四)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情形。

第六条

本制度所称关联方包括关联法人和关联自然人。第七条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法人,为公司的关联法人:(一)直接或者间接控制公司的法人;

(二)由上述第(一)项法人直接或者间接控制的除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以外的法人;

(三)由本制度第九条所列公司的关联自然人直接或者间接控制的,或者由关联自然人担任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除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以外的法人;

(四)持有公司百分之五以上股份的法人。

第八条

公司与本制度第七条第(二)项所列法人受同一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控制的,不因此而形成关联关系,但该法人的董事长、总经理或者半数以上的董事兼任公司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的除外。

第九条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自然人,为公司的关联自然人:(一)直接或间接持有公司百分之五以上股份的自然人;(二)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三)本制度第七条第(一)项所列法人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四)本条第(一)项和第(二)项所述人士的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包括配偶、年满十八周岁的子女及其配偶、父母及配偶的父母、兄弟姐妹及其配偶、配偶的兄弟姐妹、子女配偶的父母。

第十条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法人或者自然人,视同为公司的关联人:(一)根据与公司或者其关联人签署的协议或者作出的安排,在协议或者安排生效后,或在未来12个月内,将具有本制度第七条或者第九条规定情形之一;

2(二)过去12个月内,曾经具有本制度第七条或者第九条规定情形之一。

第二章 控股股东及关联方的资金占用

第十一条 公司不得以下列方式将资金直接或间接地提供给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使用:

(一)有偿或无偿地拆借公司的资金给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使用;(二)通过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向关联方提供委托贷款;(三)委托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进行投资活动;

(四)为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开具没有真实交易背景的商业承兑汇票;(五)代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偿还债务;(六)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方式。

第十二条 公司与控股股东及关联方发生的关联交易必须严格按照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的规定及《关联交易管理制度》进行决策和实施。

第十三条 公司严格防止控股股东及关联方的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的行为,并持续建立防止控股股东及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的长效机制。公司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应分别定期检查公司本部及下属子公司与控股股东及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往来情况,杜绝控股股东及关联方的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情况的发生。

第十四条 公司对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提供担保时,需经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第三章 关联交易结算程序

第十五条 公司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他关联方发生关联交易需要进行支付时,公司财务部门除要将有关协议、合同等文件作为支付依据外,还应当审查构成支付依据的事项是否符合《公司章程》及其它治理准则所规定的决策程序。

第十六条 公司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他关联方发生的关联交易,通过公司双方关联交易往来科目核算,由公司财务部门与控股股东财务部门及时结清关联交易余额。

第十七条 公司财务部门在办理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他关联方之间的支付事宜时,应当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财务纪律。

第四章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责任

第十八条 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应按照《公司法》及《公司章程》等有关规定勤勉尽职地履行职责,维护公司资金和财产安全。

第十九条 公司董事长是防止资金占用、资金占用清欠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第二十条 公司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按照各自权限和职责(或者授权)审议批准公司与控股股东及关联方通过采购、销售等生产经营环节产生的关联交易行为。

公司与控股股东及关联方有关的货币资金支付严格按照关联交易结算流程进行管理。

第二十一条 公司发生控股股东及关联方侵占公司资产、损害公司及社会公众股东利益情形时,公司董事会应采取有效措施要求控股股东及关联方停止侵害并赔偿损失。

当控股股东及关联方拒不纠正时,公司董事会应及时向证券监管部门报备,4 并对控股股东及关联方提起法律诉讼,以保护公司及社会公众股东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二条 公司控股股东及关联方对公司产生资金占用行为,经公司1/2以上非关联董事提议,并经公司董事会审议批准后,可立即申请对控股股东所持股份司法冻结,凡不能以现金清偿的,可以依法通过“红利抵债”、“以股抵债”或者“以资抵债”等方式偿还侵占资产。在董事会对相关事宜进行审议时,关联方董事需要对表决进行回避。在公司股东大会就相关事项进行审议时,公司控股股东应依法回避表决,其持有的表决权股份总数不计入该次股东大会有效表决权股份总数之内。

第二十三条 公司应于每个会计终了后聘请具有证券业从业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资金占用和违规担保问题作专项审计。独立董事对专项审计结果有异议的,有权提请公司董事会另行聘请审计机构进行复核。

第二十四条 发生资金占用情形,公司应严格控制“以股抵债”或者“以资抵债”实施条件,加大监管力度,防止以次充好、以股赖帐等损害公司及中小股东权益的行为。

第二十五条 发生资金占用情形,公司应依法制定清欠方案,依法及时按照要求向证券监管部门和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报告和公告。

第五章 责任追究及处罚

第二十六条 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协助、纵容控股股东及关联方侵占公司资产时,公司董事会视情节轻重根据《公司章程》对直接责任人给予处分,对负有严重责任的董事或高级管理人员启动罢免程序。

第二十七条 公司全体董事应当审慎对待和严格控制对外担保产生的债 5 务风险,并对违规或失当的对外担保产生的损失依法承担连带责任。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违反《公司章程》等规定对外提供担保,公司董事会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分。

第二十八条 规定。

第二十九条

第三十条

第六章 附 则

本制度未作规定的,适用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本制度由公司董事会负责解释。

本制度经公司股东大会审议批准后生效并实施;修改时亦同。

XXXXXXXX股份有限公司

大股东占用资金 篇3

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行为, 是严重阻碍上市公司的健康、持续发展的绊脚石。大股东主要是指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还包括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下属单位 (一般指分公司、子公司) 。大股东对上市公司任何资产的非法占有, 并借此从上市公司获取非法利益的行为, 都构成“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大股东直接从上市公司获取货币资金, 如假借各种名义从上市公司直接借款或挪用上市公司募集资金, 从而达到对该货币资金进行事实上的占有;二是大股东占用的资金不直接表现为货币形态, 而是获取上市公司的其他资产后未支付作为对价的货币资金, 如上市公司销售产品给大股东, 大股东未支付价款。上述两种资金占用形式在上市公司的财务账上一般表现为“应收账款”或“其他应收款”。

二、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危害

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资金占用, 严重侵犯了上市公司法人财产权的完整性, 对资本市场的诚信建设和健康发展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大股东对上市公司资金的巨额占有会导致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的缺乏, 直接影响上市公司的业绩, 严重者会造成上市公司连续亏损甚至退市。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也极大地损害了众多中小股东的利益, 导致投资者丧失投资信心。因此, 为了维护社会主义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 促进资本市场乃至整个社会的诚信文化建设,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必须要下大力气遏制与防范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行为的发生。

三、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防范对策

1. 优化社会经济环境

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有其必然的社会环境土壤, 只有社会经济环境优化了, 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才能被限制甚至被禁止。针对大股东负担过重、资产质量差甚至资不抵债等, 应对大股东进行扶植, 增强其造血功能, 大股东日子好过了, 自然就不会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要剥离大股东承担的办社会职能, 负担不能转嫁给上市公司, 如离退休人员全部由社会养老保险机构承担, 大股东的学校、医院等由政府承办。对于包袱沉重、资不低债的大股东, 将其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权妥善处理后尽快予以破产, 或将其持有的上市公司的股权变更给有经济实力的公司持有, 不能再拖累上市公司。还要加强全社会的诚实守信教育, 增强上市公司董事会、大股东的诚信尽责观念和遵法守规意识。要优化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 健全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 彻底实现上市公司和大股东在人员、资产、财务、机构、业务上分开。还要逐步解决法人股流通问题, 使上市公司的股票真正“同股、同权、同利”。

2. 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

对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行为, 要从法律上做出限制甚至禁止的强制性规定;要制定专门条款保证大股东归还占用的资金, 对占用资金的要根据占用资金数额与大股东出资比例限制大股东的表决权, 直至剥夺其表决权。进一步完善关联交易的财务处理规定, 禁止通过关联交易转移利润的行为。制定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诉讼制度, 建立完善的证券个人诉讼体制, 使中小投资者维权渠道畅通。同时要严格执法, 加大查处和处罚力度, 使非法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行为成为过街的老鼠。

3. 加强对上市公司股东行为的监管

要依靠强制性信息披露这种证券监管部门最常用、最有效的监管手段, 要求上市公司定期或不定期对大股东占用资金做出详细披露。针对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在临时信息披露方面的疏漏, 证监会和交易所要制定明确规定, 保证投资者能够及时获取有关信息。如规定每家上市公司被大股东占用资金超过1亿元或超过净资产的20%, 上市公司都要详细披露被占用形成的原因和董事会制定的清收措施, 三个月后未完成清收计划的还要连续披露。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 监管手段要创新, 对长期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大股东, 可以探索冻结其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权, 直到还清欠款为止;或回购大股东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权, 甚至直接注销该部分股份, 用来抵消大股东的欠款。从严把好上市核准关, 对母公司 (大股东) 和拟上市公司未做到“五分开”的, 或者母公司靠索取拟上市公司生存的, 甚至关联交易过大的, 要禁止其上市。人民银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等其他有关机构也要肩负起应负的职责, 形成监管合力, 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行为才能被遏制。

4. 强化独立董事作用

强化独立董事制度, 充分发挥独立董事在公司治理中的重大作用, 增强独立董事的监督能力。同时, 可以在董事会下成立关联交易审核委员会, 客观、公正地对公司所发生的关联交易进行审核和评价。通过赋予独立董事更大的权力, 并严格监管, 遏制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行为的发生。

5. 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

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行为往往都需要借助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造假来完成。通过这些中介机构的协助, 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行为被掩盖起来并不被人所察觉, 最终导致公司行为失控。如果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券商等中介机构的独立工作能力, 使其真正发挥作用, 不断培养良好的职业人员职业道德, 切实提高服务质量, 将大大缩小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李艳.大股东占用资金行为的成因、后果及治理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 2010 (05) [1]李艳.大股东占用资金行为的成因、后果及治理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 2010 (05)

大股东占用资金 篇4

一、控股股东获取私利的动机

Grossman等人通过控制权理论的研究, 对控股股东的接管动机作了解释。他们认为:控制权的私人收益和共享收益是企业控制权收益的两个分解部分。由于公司经营管理和监督的不断改善, 使得公司的价值有所提升。当然, 对于公司的价值提升而言, 不仅仅是大股东拥有享用权, 而是公司所有股东都拥有享用权;拥有控制权的人直接占有的私人收益所采取的方式为运用公司的资产以获得私人的收益, 主要包括对企业内幕信息的利用而得以套取利益。长时间的实践表明, 私人收益和共享收益不只是互相排斥的关系, 它们都能够发挥自己所拥有的特性。一般来说, 当公司被接管时, 借助董事会的改组, 新控股股东可以获得一定的控制权, 新成立的董事会又会解聘对企业经营绩效具有直接责任的高层经理人员, 而影响管理层决策的公司董事或经理则是由他们委派的代表担任的, 随着决策利益及财富效应的有效搭配, 促使了优越管理和监督体系的产生, 在市场价值、公司绩效提高的基础上, 使得股东能够根据持股比率获取收益。其次, 大股东同样可以对公司资源进行消耗, 因而小股东无法分享的收益就会被大股东独占。由此可见, 存在的控制权收益使控股股东的控制权占有欲有所增强, 从而促使他们对控制权私人收益的获取。

某种程度上, 控制权私人利益的存在得到了实证研究的支持。有学者推断, 如果股东依据自身的股权比例对公司收益进行获取, 大股东则无法获取私人收益。然而通过投票权的使用, 小股东无法获取的收益仍能够被大股东所占有, 此时则以溢价对大宗股票进行交易, 且私人收益的现值与溢价相接近。Dyck等人曾对39个国家的企业做了调查, 包括有412项大宗股权交易的溢价情况。研究表明, 就大宗股权转让溢价水平而言, 发达国家低于发展中国家, 这往往是法律对大股东获取私利能力的限制所导致的;但是, 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中, 因为法律的缺陷加之企业所有权的高度集中, 造成了大股东侵占小股东权益的严重现象。作为控制权的购买者, 他们为了获取一定的控制权, 愿意付出的代价非常的高, 当然, 对于控制权的失去, 控制权转让者也会有较高补偿的要求。

二、控股股东侵占行为的表现

通常而言, 掌握50%以上, 且具有绝对控股权的股东即为控股股东, 而不占绝对控股地位, 但具有较高优势表决权的股东仍然为控股股东。近几年来, 出现的控股股东侵占其他股东利益的现象较为严重, 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五种情况。

1. 上市公司资金的非法占用。

控股股东非法占用公司资金的手段主要有直接借款、拖欠往来账款、无偿占用资金等, 上市公司往往充当着“提款机”, 存在更多资金被非法占用的严重现象, 由此产生的影响对上市公司的危害非常的大, 资金的短缺与财务状况的恶化都会严重影响公司的正常生产和经营。如东海股份、三九医药等上市公司, 控股股东非法占用的资金高达10亿元以上。由于上市公司的大量资金被控股股东非法侵占, 使得上市公司的经营能力有所削弱, 同时又严重的侵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

2. 股利分配的操纵。

现金股利的派发是证监会配股的一个重要条件, 但对于许多上市公司而言, 由于控股股东的操纵, 使得现金股利的派发非常的低, 而对二级市场股东的配股价格则比较的高。如上市的五粮液企业, 能够分配的利润高达13.5亿元, 但高价配股则对现金股利的分配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往往是一种不规范的股利分配行为, 对中小股东利益的损害也是非常严重, 控股股东在此情况下通常能够牟取更多的利益。

3. 关联交易的缺陷。

控股股东对关联交易的实施往往是不公平的, 如向上市公司高价转让低质量资产、以市场价格出售低价购进的上市公司的产品等, 使公司的利润和资产得以转移。如前几年粤美雅、万家乐的控股股东为了对上市公司的巨额债务进行偿还, 将其拥有的品牌等无形资产进行转让, 作为资产对上市公司的债务进行抵偿。

4. 大股东虚假出资。

虚假出资, 即公司股东在名义上向公司进行资本的投入, 而实际上并未依据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对货币进行交付, 同时又未对产权转移手续进行办理。我国上市公司中, 部分大股东运用虚假出资, 对与不实股份相对应的表决权、分红权进行享有和行使, 使中小股东的利益受到了严重的侵占。如前些年, 西藏圣地借用注资不实的理由, 上告了第一大股东四川省经济技术协作开发公司, 对该股东拥有的2605万法人股股权进行了否认。

5. 抵押及违规担保。

控股股东具有优势表决权和控制权, 通过这些权利的使用, 可以迫使上市公司为自身的借款进行抵押和担保。而这种担保或抵押往往是违背上市公司的意愿的, 由此一来, 上市公司的经营、财务风险就会有所增大, 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也会受到严重的侵害。如2004年底, ST金马为其控股股东金马集团公司对10500万元的贷款担保金额进行了提供, 所存余额高达6500万元, 因金马集团的资产不够巨大, 而对到期的贷款以抵押的形式对其进行了担保。

三、控股股东侵占资金行为的抑制

一般情况下, 控股股东可以为上市公司提供各种资本, 通过现金流权、控制权促使企业组织的进一步生产和经营, 从而对亏损的局面进行转换。为此, 可以适度的激励控股股东的权益, 同时对小股东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 有效处理控股股东侵占权益的问题。

1. 政府监管职能的发挥。

作为政府, 在监管方面, 要能够抓住深化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的契机, 以监管创新思路的不断刷新, 进一步解决公司的控股问题。在一定程度上, 要促使控股股东攫取治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形成以“全面、公开”为突出特点的宏观监管。特别对待公司的调控还要能够与行政行为充分结合, 在政府严格监管的基础上, 对控股股东侵占治理机制进行良好的建立。如果条件允许, 可以对控股股东侵占治理与小股东保护的研究小组进行组织建立, 全面深入的解决控股侵占的问题。

2. 法律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控股股东侵占公司资金的行为之所以严重, 与公司相关的监管法律制度不健全有一定的联系, 而为了杜绝这一问题的发生, 就要以法律规章的形式对暗箱操纵、虚假注资、非法交易的不规范行为进行确定, 从而予以打击。实践操作过程中, 必须促使对法制环境营造的加强, 确立法律在监管环境中的新形势, 使创新技术能够得以有效发挥, 以便更好的对公司的市场行为进行管理和调整。对于上市公司的监管条例, 上市企业必须予以认真落实, 对上市公司的基本法进行执行和监管, 对出现的不规范的经济行为问题进行处理。如公司被特别对待的接管中, 谁能够决定收购方, 中小股东老板决定接管, 控股股东的利益受到损害等。总之, 只有借助相关法律规章制度的实施和规范, 重组过程中的公司在提升核心能力战略性方面才能获得有效的结果。

3. 控股股东侵占教育的高度重视。

作为投资者, 必须具备一定的权益保护理念。虽然对于控股股东问题的处理, 普通投资者不能够有效的对其产生影响。针对控股股东攫取的教育, 仍然存在的许多的问题, 而大部分都是低层次内容的教育。对于投资者而言, 不仅要能够对控股股东侵占的本质、手段及应对措施进行全面认识, 还要能够对特别对待公司的制度法律和政府的政策制度进行了解。控股股东侵占的教育内容中, 基础的是“投资有风险”的内容, 而这取决于社会主义转型的重要特点。当前, 特别对待公司的制度对投资的风险有所表明, 存在的损失也得到了说明。基于特别对待公司的制度, 上级部门要对控股股东侵占的案例进行挖掘, 并作以研究, 从而对宣传与报道工作进行有效的实施, 通过各方面综合力量的集中对特别对待公司制度下的侵占问题进行解决和处理, 时投资者的教育方向得以凝练。所以说, 投资者教育准备工作的实施尤为关键, 这不仅是监管部门的实践基础, 也是处理控股股东侵占问题的重要措施。

四、结束语

某种程度上, 特别对待公司制度下控股股东的支持作用不应该受到批判, 特别对待公司制度的实施对小股东利益的维护具有一定的效益。与此同时, 内部人控制的问题也会对控股股东侵占行为的加剧造成一定的影响。总体来说, 侵占行为严重违背了公司治理的理念, 在特别对待公司的制度之下, 必须通过严格的监管, 最大程度的对资本市场的服务能力进行提升, 从而确保保障机制的有效建立和应用。

摘要:本文对控股股东违规占用公司资金的行为进行了研究, 从而对控股股东的侵占问题进行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抑制措施, 以促使对控股股东侵占行为的监管和治理, 从而有效维护中小投资者的权益。

关键词:控股股东,公司资金,侵占行为

参考文献

[1]刘峰, 贺建刚, 魏明海.控制权、业绩与利益输送--基于五粮液的案例[J].管理世界, 2004 (08) .

[2]姜国华, 岳衡.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与上市公司股票回报率关系的研究[J].管理世界, 2005 (09) .

[3]成思危.诊断与治疗:揭示中国的股票市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3.

[4]邓建平, 曾勇.大殷东控制和控制权私人利益研究[J].中国软科学, 2004 (10) .

上一篇:超长钻孔桩下一篇:注重方法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