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教学

2024-10-17

科技教学(共12篇)

科技教学 篇1

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们对翻译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面对教育的新走向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为了适应时代和社会进步的需求,科技翻译教学应该适时改进。

1. 科技翻译教学的现状

我国的翻译教学已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现在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一方面,市场对科技翻译人才的需求有很大的增长。另一方面,“目前的翻译学院,翻译中心少之又少,无法满足信息技术时代对合格译者的需求”。(Xu Jianzhong, 2005)而且,传统的翻译教学多以文学作品为实践素材,教学内容局限于翻译技巧传授和翻译理论的研讨,学生的基础知识领域得不到扩展。

笔者考察了湖南省几所重点高校的英语专业翻译方向的大学三四年级的专业课程设置,发现针对翻译开设的课程并不多,除了都有初级、中级和高级口译之外,三个学校还分别设置了政法笔译、文学翻译和笔译。许多选择翻译作为专业方向的学生是有志于以翻译为职业的,而课程的开设并无法满足人才的培养需求,方向性也不明确。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目前的翻译教学缺乏对社会需求的实际了解,设置课程没有依据市场需求来定位,缺乏对科技翻译教学的重视,导致翻译教学与实际翻译工作的严重脱节。科技翻译人才的培养需要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求。

2. 大学生的学习需求

2008年6月,随机选取了长沙两所高校的2008级的200名学生参与了关于翻译教学的问卷调查,其中男生108人,女生92人,发出问卷200份,回收190份,剔除不合要求的无效问卷7份,有效问卷183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1.5%。从学生在问卷的回答上,我们能够发现其中所折射出来的学生对翻译教学的态度和期望,其中的几个问题也反映了学生对于科技翻译教学的真正需求。

在问到英语专业学生对课程设置的看法时,有38.8%的学生表达了应试并不是他们最关心的,提高交际能力和翻译水平才是他们的目标,38.3%的学生明确表达注重科技外贸类的翻译教学和实践。所以依据市场导向开设的课程将受到翻译方向的专业学生的普遍认可和欢迎。

在问及英语专业学生对翻译课授课方式的看法时,47%的学生希望教师提供真实的翻译材料,适当指导和解释,39.3%的学生希望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翻译翻译项目和竞赛,这反映出学生对于通过实践来提高技能的期望。

3. 应对新时期挑战的科技翻译教学的对策

3.1 明确科技翻译教学的目的,调整课程设置。

“翻译教学的目的是培养翻译能力”。(Nord, 2002)“翻译教学应以培养职业翻译能力为目标,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和从业技巧”。(穆雷,2004)那么,科技翻译教学就应该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学生的科技翻译能力。科技翻译教学应该既重视语言的基本技能训练,又重视专业知识的教育。这种科技翻译人才的培养必然要求课程设置的适度调整。我们应该加强科技翻译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增设专业知识课程。除了开设专门的科技翻译课程之外,还有必要加强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增开专业课或是安排跨专业的选修课,鼓励英语专业学生扩大知识面,或者增修第二专业。

在改进提高英语专业科技翻译教学的同时,有必要加强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教学。理工科学生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在此基础上提高语言能力和翻译能力,能够更快地适应翻译实践。除此之外,可以鼓励一些英语基础好并且有兴趣的理工科学生辅修英语专业的课程。甚至在完成公共外语教学基础教学任务之后,有必要开设科技翻译选修课,培养具有较高水平的各种专门人才。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接受能力强,能够较快地培养其语言能力。

3.2 调整内容设置,重视翻译实践。

针对科技翻译教学的目的和特点,我们应该重视科技翻译的教学材料和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努力拉近课堂教学与实践操作之间的距离,消除翻译教学内容与实际翻译工作的严重脱节。教学材料的选取应该注重和翻译实践的关联。教师可以适当地选取各种科技文献资料或者直接来自企业的科技材料作为翻译实践的材料。而且,可以请从事科技翻译的专业译者给学生们传授经验。

除此之外,身处信息爆炸和电脑网络的时代,我们还要重视利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设施及其创造出来的新的教育媒体。科技知识面的扩展有助于科技翻译能力的提高,而且,学会如何掌握电子科技在翻译中的应用,将会使整个职业生涯都受益。因此,在翻译人才的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促使学生主动适应各种新科技、新信息,有必要在科技翻译的课堂上注意指导学生有效利用各种辅助手段和资源。

3.3 改进翻译课堂,培养复合型人才。

要为市场培养大量合格的科技翻译工作者,除了语言转换的能力,还应该重视其他方面技能的培养。因此,传统的教师讲授改错的教学形式就显得存在不足之处。一方面,许多翻译教师并非职业译者,对翻译行业了解不够。另一方面,在教室中的练习缺乏真实感,与实际的翻译情形还有很大区别,学生无法从中获取真正的经验。事实上,科技翻译课堂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为他们的知识建构和从业能力的提高提供支持。所以,理想的翻译课堂应该是真实的课堂。也就是说,让学生在真正的科技翻译合作项目中锻炼职业技能。整个翻译班级可以共同合作来完成某个翻译项目,老师在其中的作用只是协调者、咨询专家。在完成翻译项目的过程中,除了语言转换能力和运用工具的能力得到巩固之外,学生还能对翻译行业有切实的理解,合作意识也得以加强。“在了解行业规则的同时,他们肯定会认识到每个翻译情景都是独特的,翻译需要灵活性和创造性。”(Kiraly, 2000)只有翻译能力和从业技能两方面都得以兼顾,学生才能在毕业后更快地适应、融入翻译行业。笔者有幸参与了某机械厂的进口机械说明书的翻译项目,历时八个月,在陆续的问卷调查中,每位参与的学生都承认自己的翻译能力得到了提高。

4. 结语

翻译教学不能脱离社会实际,身处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应该重视科技翻译教学,转变教育思想,改进加强科技翻译教学。

摘要: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给翻译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讨论了湖南省几所重点高校的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方向的课程设置和英语专业学生对翻译课程设置及授课方式的看法, 认为目前翻译教学对科技翻译教学缺乏重视。面对新时期的新要求, 我们应该明确翻译教学的目的, 调整课程设置;调整内容设置, 重视翻译实践;改进翻译课堂, 培养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科技翻译教学,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Kiraly, Donald.A Social Constructivist Approach to Trans-lator Education:Empowerment from Theory to Practice[M].Manch-ester, UK&Northampton MA:St.Jerome Publishing, 2000.

[2]Nord Christina.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Shanghai:Shanghai ForeignLanguage Press, 2002.

[3]Xu Jianzhong.Training Translators in China[J].Meta, L, 1, 2005.

[4]穆雷.翻译教学发展的路径[J].中国翻译, 2004, (5) .

科技教学 篇2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一、活动目标

为了进一步推进我校科普工作的开展,活跃校园文化,增强儿童的科技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特成立“科技小制作”社团。科技小制作的特点在于一个“小”字,结构简单,材料好找,加工容易,见成果快,非常适合小学生参与制作。此项活动的顺利开展能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动脑能力,在校园形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在师生中形成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的思想,同时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平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科学的兴趣和能力,让学生体验科学的魅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具体任务与要求

社团成员可以将课本上所学的知识在验证的基础上去运用、去发挥,自由地表现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科技小制作社团主要开展各种小发明、小制作、小实验和小考察活动。

二、社团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实际动手的能力,要求每两周能做出成功的小作品。

2、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在实验和制作的过程中能克服困难、坚持不懈。

3、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审美能力,实验与制作要求学生尽量使用生活中自己能寻找到材料。

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自主或小组合作创造制作出小作品。

5、提高学生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对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能提出自己的思想并能制定符合实际的调查、研究计划。

6、以小队为单位进行实验和制作,形成较强的团队意识和和谐沟通的能力。

四、采取措施

1、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过程中只适时的指导。

2、以学生动手为主,理论教育为辅。

3、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的实验方法、科学的思维、科学创新能力为目标,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科学知识设计、制作小作品。

4、加强学生环境保护、能源节约的思想,鼓励学生在制作和实验时有效利用废弃物。

五、活动安排

每周星期一下午六七节课。

康巴什新区第四小学科技小制作社团 2014年9月4日篇二:科技小制作活动计划

“科技制作”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英杰学校 盛夏斌

一、活动目标

为了进一步推进我校科普工作的开展,活跃校园文化,增强儿童的科技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特成立“科技制作”兴趣小组。科技制作的特点在于结构简单,材料好找,加工容易,见成果快。非常适合小学生参与制作。此项活动的顺利开展能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动脑能力,在校园形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在师生中形成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的思想,同时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平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科学的兴趣和能力,让学生体验科学的魅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具体任务与要求

学生可以将课本上所学的知识在验证的基础上去运用、去发挥,自由地表现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为实现人人参与,要求每班成立科技制作小组,长期在班级内部开展各种小发明、小制作、小实验和小考察活动,保证科技创新教育的顺利开展,并将科技创新教育的成果纳入班级考核计划当中,发动同学们广泛参与。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实际动手的能力,要求每两周能做出成功的小作品。

2、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在实验和制作的过程中能克服困难、坚持不懈。

3、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审美能力,实验与制作要求学生尽量使用生活中自己能寻找到材料。

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自主或小组合作创造制作出小作品。

5、提高学生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对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能提出自己的思想并能制定符合实际的调查、研究计划。

6、以小队为单位进行实验和制作,形成较强的团队意识和和谐沟通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

1、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过程中只适时的指导。

2、以学生动手为主,理论教育为辅。

3、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的实验方法、科学的思维、科学创新能力为目标,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科学知识设计、制作小作品。

4、加强学生环境保护、能源节约的思想,鼓励学生在制作和实验时有效利用废弃物。

五、具体教学安排: 9月:

1、成立科技制作兴趣小组,制作纸桥。

2、制作彩色蜡烛 10月:自主创新制作。(教师介绍一种小制作的方法和科学道理,并用实物演示,引起学生兴趣,学生根据这个道理自己去创新制作)11月:变废为宝。(同学们利用身边的废弃物品进行改良创新)12月:专题科技制作竞赛。(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专题要求,各班学生人人设计制作,班内选拔出代表队,再进行班级竞赛。)1月:总结、表彰。

科技制作兴趣班评价方案

一、评价指导思想

《新课程标准》“为学生全面发展而评价”的理念要求我们构建一种全面的、重过程、重创新的美术教学体系,评价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注意对学生学习目的、态度、审美意识的评价,注意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评价”。

科技制作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科技制作课堂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的发展性评价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强化评价的发展功能及内在激励作用,积极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评价目的通过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以及不足的地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像创造能力。

三、评价的方法

评价分四个等级:a 优秀 b 良好 c 及格 d 待合格

1、学习态度的评价:通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态度表现来判断,如:是否能按要求做好课前准备,在学习活动中是否投入、认真,学习过程中是否能集中注意力、自控能力是否强等。

2、学习体验的评价;通过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与反应来判断,如:是否有兴趣参与科技制作的各种活动,是否乐于表现自己。

3、合作愿望的评价;通过学生参与小组和集体活动的态度以及与他人的交流合作来判断,如:是否能与他人协调合作,是否能与他人沟通交流,是否能对他人进行客观评价等。

4、学习效果的评价;通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表现情况来判断,如是否能掌握基本的科技制作知识与技能等。

四、具体操作

科技制作评价分为课堂评价、作品评价和阶段性评价三部分内容。其中课堂评价和作品评价采用表格形式,主要是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整理后进行总的评价。阶段性评价在上述评价内容中还要加入家长的期望,利于学生的成长。评价的主题多元化,评价的内容人性化,为学生搭建可持续发展的平台。

平时的课堂表现 :

学习态度

1、对科技制作课感兴趣。

2、制作用品准备齐全。

课堂纪律

1、专心听课,不讲小话。

2、认真思考问题,积极举手发言。

3、创作时安静有序,不影响同学。

综合技能

1、认识常用工具。

2、能动脑筋用多种材料通过折、剪、撕、拼贴、组合等方法制作简单的物体或动物形象,并进行想象创作。

设计应用

1、作业表现出大胆的想象和创新。

2、作业能按时完成,效果良好。

3、能安全正确地使用材料和工具。

交往与合作

1、和同学积极参与欣赏或游戏活动。

2、在活动中互相帮助,团结协作。

在家里的表现 :

1、喜欢科技制作,经常在家自己制作东西。

2、自己能整理好用具,按时带来学校上课

3、经常和家长交流学习心得及感受。篇三:科技小制作活动计划

“科技小制作”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种和初中 王永林

一、活动目标

为了进一步推进我校科普工作的开展,活跃校园文化,增强儿童的科技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特成立“科技小制作”兴趣小组。科技小制作的特点在于一个“小”字,结构简单,材料好找,加工容易,见成果快。非常适合小学生参与制作。此项活动的顺利开展能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动脑能力,在校园形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在师生中形成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的思想,同时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平台,培养学生自主

探究科学的兴趣和能力,让学生体验科学的魅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具体任务与要求

学生可以将课本上所学的知识在验证的基础上去运用、去发挥,自由地表现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为实现人人参与,要求每班成立科技制作小组,长期在班级内部开展各种小发明、小制作、小实验和小考察活动,保证科技创新教育的顺利开展,并将科技创新教育的成果纳入班级考核计划当中,发动同学们广泛参与。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实际动手的能力,要求每两周能做出成功的小作品。

2、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在实验和制作的过程中能克服困难、坚持不懈。

3、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审美能力,实验与制作要求学生尽量使用生活中自己能寻找到材料。

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自主或小组合作创造制作出小作品。

5、提高学生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对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能提出自己的思想并能制定符合实际的调查、研究计划。

6、以小队为单位进行实验和制作,形成较强的团队意识和和谐沟通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

1、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过程中只适时的指导。

2、以学生动手为主,理论教育为辅。

3、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的实验方法、科学的思维、科学创新能力为目标,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科学知识设计、制作小作品。

4、加强学生环境保护、能源节约的思想,鼓励学生在制作和实验时有效利用废弃物。

五、活动安排:

3月:成立科技小制作兴趣小组。拟订计划。4月:自主创新制作。(教师介绍一种小制作的方法和科学道理,并用实物演示,引起学生兴趣,学生根据这个道理自己去创新制作)5月:变废为宝。(同学们利用身边的废弃物品进行改良创新)6月:专题科技制作竞赛。(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专题要求,各班学生人人设计制作,班内选拔出代表队,再进行班级竞赛。)7月:总结、表彰。篇四:科技制作活动教学计划

科技制作活动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科技活动的总目标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成为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一代新人。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科认识初步形成,有一定的科技活动兴趣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故此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应居首位,还要注重对学生科技活动兴趣的培养和实用的科学思维方式的灌输。培养学生课堂上的科学的思考习惯,逐步养成预见、测量、分析、探究、记录数据等一系列的科学习惯,以及小组探究的活动方式。

三、教材分析

科技活动教材包含了实验探索、科技制作、科技应用、专题研究和创新发明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希望能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科技发明、制作科技作品的方法,了解科技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了解我国历史上的科技成果及现在科学技术发展状况。每方面的内容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分别安排在各教材中供选择。教材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突出科学性、创造性、趣味性和地方性,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一些反应现代科技成果和与人们生活、生产紧密联系,操作性强的内容,让学生亲自参与社会调查、开展科学研究、进行科学探索和制作,从而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四、教学目标

1、知识层面:通过学生的实践和探究,丰富自身的知识积累。

2、能力层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激发学生实践、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大胆质疑,勇于开拓的学习情操,构建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地球、关心生态环境的道德堡垒。

五、教学措施

1、把科技活动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技活动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技活动学习。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 篇五:科技活动教学计划 科技活动教学计划

全面深化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加强科技与创新教育,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的需要。为此,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科技教育活动计划。

一、基本要求:

1、使学生了解一些国内外科技发展的概况,懂得现代科学的一些浅显知识,知道一些古今中外科学家的故事,培养学生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富有想象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2、使学生懂得一些简单的科学道理,能看懂一些简单的制作图,掌握一些简单作品的制作方法,初步学会使用刀、剪、锤、电烙铁等工具。

3、使学生初步掌握简单实验的操作程序,能初步综合分析实验中发生的一些简单现象。逐步培养学生能撰写简单实验报告。

4、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自然界的事物、自然现象,进行简单分析。

5、通过科学技术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精神和运用科学方法,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培养跨世纪的新型技术人才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方法途径:

1、实现三个转变: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转变为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为主要目的;把独学转变为共学,培养学生的参与和合作的精神;把学科学转变为用科学。

2、重视三个培养:重视科研意识的培养;重视科研兴趣的培养;重视个性的培养。

4、处理四个注意: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处理普及和提高关系;注意数量和质量关系;注意一般和重点的关系。

5、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育理论,转变旧的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观,营造了浓厚的科技教育活动氛围。

6、采用多种形式,丰富教育内容,提高学生兴趣。(1)开展科学知识普及宣传活动,举办科普知识讲座,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做科学的主人。(2)开展“成才从这里起步”和科技教育“四个一”活动。“四个一”内容:学生读一本科普读物,熟悉一种农作物或动物的生活环境、生长过程和生理习性;制作一件科技作品或手工作品,有一条发明设想的作品。(3)开展“五小”活动和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五小”内容:小实验、小论文、小发明、小创作、小设想。每次比赛评出各个单项的前几名给予表扬奖励。

7、坚持以点带面,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在全校性广泛发动,全员参与,人人动手,创造作品,逐步提高师生的科技素质和创造能力。

8、加强领导,严格管理,加在投入,注意实用。学校购置科技活动器材,使之达一类标准。设计一座科技作品橱,设立一间科技活动室供教学用。

三、组织实施:

制定各个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1)成立科技活动领导组,研究各成员职责;

(2)具体教学安排

电流指示器 第1课时 用番茄做的有趣实验(第2课时)怎样采集昆虫(第三课时)制作昆虫标本(第4课时)

巧孵小鸡(第5课时)看云识天气(第6课时)

籼稻和粳稻的区别(第7课时)人体寄生虫的检查方法(第8课时)电镀实验

(第9课时)仿制化石(第10课时)

精饲料制作方法(第11课时)认识植物的筛管和导管(第12课时)

用塑料袋栽培平茹(第13课时)

(3)介绍国内外科学家事迹;(4)设立科技活动室,增添科技活动器械;(5)自然学科教学中渗透新的科技知识。第二阶段:(1)开展小制作活动;(2)评选优秀小制作作品;(3)陈列优秀小制作作品;(4)请优秀小制作作品作者介绍创作思路及制作过程;(5)组织撰写科技小论文,评选优秀论文,出刊优秀论文汇编。第三阶段:(1)总结第一轮科技活动经验、教训;(2)表彰科技活动优秀辅导教师,表彰科技活动优秀学生;(3)制定第二轮教学安排

制作一个简易电动机 第一课时 彩色植绒画制作 第二课时

制作并观察人工生态瓶 第3课时 尝试黄瓜与南瓜嫁 接 第4课时 弧线球”的奥秘 第5课时

探究古代(鲁国)“欹器”的千古之谜 第6课时

猪的行为特征观察 第7课时 认识几种常用肥料 第8课时

如何抑制马铃薯发芽(第9课时物候观测(第10课时)

酶经典实验(第11课时

奥尼罗非鱼双亲的选育(第12课时)湘云鲫与其他鲫鱼的生长对比试验 第13课时 科技活动教学总结

科技活动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最佳手段,依据上级的精神,我校十分重视科技活动,在校园内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时间能力和创新能力。具体总结如下:

一、认真贯彻上级精神,切实把科技活动摆在重要地位

我校的领导非常重视科技教育,并将科技活动作为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制订科技活动方案。组织开展适学生不同年龄段特点的活动,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真正让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发展个性、培养特长、提高素质。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

二、落实人员,开展活动

1、落实科技辅导员。

科技辅导员队伍稳定发展。今年在原有辅导员的基础上,吸收班主任成员为科技辅导员,使科技活动保证实效。

2、落实学生。

让每学生都参加不同的科技活动,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开设了各种有益的兴趣小组。辅导员根据学生的动手能力、特长和爱好推荐到学校的科技活动小组或年级科技活动小组。

3、落实奖励

学校科技小组在区、市各项比赛中获奖的学生,学校都要给予相应的奖励。获市一、二等奖及全国一、二、三等奖的学生,学校给予重奖。同时对教师也给予适当的奖励。由于学校领导重视,制度完善,使我校科技水平年年有创新,岁岁有提高。

4、成果展示,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根据学生好胜心强,接受新事物快的特点,在校内展览学生的作品,奖励有突出成绩的学员。激发学生积极向上,勇于创新的精神。我校每年借科技周的东风,小制作、小发明展示。当他们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示,和发明者就在他们的身边时,触动很大,从而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也进一步推动了学校科技工作的开展,呈现出人人踊跃参加科技活动的新局面。

5、校内开展各项竞赛活动。本学期学校结合市区科技比赛的项目,开展了四项科技竞赛活动,有拼装赛车、遥控车、弹射飞机、舰船载物,深受学生喜爱。

四、取得成绩。

初中科技信息技术教学思想方向 篇3

【关键词】激发式教学;循序渐进;空间

一、激发式教学

兴趣是人的认知需要的情绪表现,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众所周知,学生特别喜爱玩游戏,而这恰恰就是学生最大的兴趣所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含有不少适合学生练习的游戏。如在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入门介绍中,采用计算机自带的一些游戏引入新课,展示计算机的特点和功能,让学生亲自实践、亲耳目睹,能够激发起学生对计算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又如在进行鼠标练习的教学中,教师只进行简单的演示,而后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玩中练、练中玩,利用“纸牌”、“扫雷”游戏进行练习,充分动手实践,结果大多数学生自己都找到了其中的一些小诀窍和一些参数的设定,这样教师再进行小结并表扬这些同学,能够使他们有一种自己成功获得知识的喜悦感和自豪感。

二、优化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学习

目前,大部分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通病是一味从学科角度强调知识内容的理论性、系统性,教学内容显得繁琐、复杂。教师对这种教材内容如果缺乏精心准备和思维加工,就照本宣科,其结果必然会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失去学习掌握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为此,我们在遵循新课标的前提下,有机结合初中生喜欢信息技术学习的特点,适当满足初中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强烈需求,对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以利于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在优化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上,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要扣紧新课标,按照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对教学内容重新编排,艺术加工;二是可把教材内容划分为信息技术基础课和技能课两部分。信息技术基础课主要是信息技术入门知识和基本原理;技能课是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基础课之后,采取任务导向,给学生布置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任务,要求学生上机动手实践,并在一定期限内完成。由于教材和教学内容是由信息技术教师自己编写,注重教学内容之间的衔接,而且组织教材内容主要采用实例的方式,有详细的操作步骤,有利于教师熟练地设计好教学目标,在精讲中做到突出重难点、抓住关键、简明扼要,深入浅出,有利于充分照顾学生,使学生能够较快地抓住学习要领,在循序渐进的學习中消化、吸收知识。

三、多给学生练的空间

1.少讲多练,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学

在实际教学中,最忌讳的就是教师一言堂、包办代替,留给学生的思考与操作时间相当有限,使一门有趣的课程变成了大篇的理论讲解,剥夺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笔者认为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应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自学,教师要少讲,而学生要多练。少讲并不是不讲,而是没有必须讲的就不要讲,把那些学生必须了解的知识、教学内容做必需的讲述,其他内容由学生自己学习。由于学生小学学习信息技术的条件不同,基础也不同,那么在初一年级的起点自然也不同,学生在理解、认识和实践操作上自然存在差别。显然,同样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是不适合所有的学尽可能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多练”,在实践中“多思考”,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思维与想象空间,让学生亲身体验自我学习的乐趣。

2.精讲多练,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问题

传统学科的学习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通过讲授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去理解及延伸。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成为被灌输的对象。它的缺陷在于: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特点未能很好地体现出来。

初中学生最主要的特点是好奇、好动、爱玩游戏,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引入融于游戏中,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快乐地学习,自觉地学习。学习鼠标的操作比较枯燥,如果让学生上课直接去学习,学生肯定是没有兴趣的,而强迫其学习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可以在学生的机器中装一些学习软件,如金山打字通等,来吸引学生。学生有兴趣了,对教材的理解也就加深了。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进行教学,完全符合他们的心理特征,不但不会增加负担,反而有利于教学,学生们也就学得更轻松更愉快。

针对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注意力不能长久、自制力相对成人而言比较差的特点,因此他们对游戏和娱乐很容易“着迷”、“上瘾”,而对于打字、绘画、贺卡设计等方面的学习任务却兴趣不浓,如果教师长时间要求他们打字、绘画、搞设计,他们就会感到枯燥乏味。要提高兴趣,教师可以从学生心理特点出发,适当安装一些益智游戏,让学生把玩游戏与学习电脑知识结合起来,寓教于乐,开发智力,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学会计算机的操作。当然,教师应该给学生一个尺度,提出要求,让学生必须完成教学任务后再玩,这样既调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真快速的学习,又让学生有机会娱乐,让学生既会玩又会学。这样,学生就会感到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充满情趣和诱惑力的课程。

科技英语教学方法浅析 篇4

相比较于基础英语科技英语不仅有和基础英语同样的共性, 还存在着鲜明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 科技英语在问题结构上较专业英语更为严谨, 逻辑更为严密。其二, 在语音方面, 科技英语在文章中会出现很多数字、公式、符号等, 还包括各种拉丁字母。在科技文章阅读时会造成很多困难。其三, 在词汇方面, 词汇体现着一个“新”字。阅读科技英语文章时会出现很多关于新的工艺, 新的方法, 新的名词。而不会出现很多过程性的描述。大量的专业词汇的使用更是科技英语的又一鲜明的特点。其四, 在时态和语态方面, 科技英语更是有鲜明的特点。在科技英语的文章中大量使用被动语态, 和第三人称叙述。这也是科技英语强调客观性和重现性的表现。

2 科技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

2.1 学生对于科技英语的兴趣不高

科技英语的教学中存在最主观的原因则是:学生对于科技英语的兴趣不浓, 积极性不够。从科技英语的教学对象来讲, 科技英语教学对象多是高校学生, 而科技文体的阅读者则是具有专业知识的科技研究人员, 一般学生接触少, 看不懂专业知识, 所以不感兴趣。

2.2 专业的科技英语教师队伍的缺乏

从目前的高校教师资源的配置来看, 科技英语的教学主要是专业课的教师来负责, 这也符合科技英语的教学的特点。但是仍旧存在一个最大的问题:专业任课教师的科技英语水平到底怎么样, 专业课教师会不会教英语课。这就给科技英语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限制, 所以很多高校虽然开设了专业英语的课程, 但未见其真的起到应该有的作用。没有专业的科技英语教师, 科技英语的教学质量很难有大的提高。

2.3 科技英语教材的局限性

大多数高校科技英语的教材是由国内一些有名的高校出版的, 这样的教材存在一个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确实在英语的表达上缺少原汁原味。更加错误的引导了学生和教师。所以一本好的科技英语的教材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授课教师都是裨益颇深。目前的获得受到一定的限制, 原版教材的买进需要很大的资金, 学生和教师无力承担。

关于科技英语的教材方面还存在一个“新”字的问题。科技文献所涉及的词汇都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词汇。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多快, 科技英语相关的的词汇变化就有多快。所以一个已经过时的科技英语教材怎么能保证科技英语的教学质量。科技英语教材的更新决定了学生学到的科技英语知识是否真的有用。

2.4 科技英语的教学方法误区

科技英语的教学和基础英语的教学有很大的相似性, 但是不能完全采用同样的方法授课。科技英语的内容和词汇较枯燥, 不太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我国高校学生科技英语水平普遍较低和授课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关系。

3 针对科技英语教学出现的问题的策略

3.1 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科技英语水平的提高主体还是学生。所以作为教师不仅仅要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更应该努力培养学生对于科技英语的兴趣。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学习科技英语的目的性。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形势下, 科技英语的学习对于今后国际专业知识技能的交流具有重要的作用, 是学生今后工作的需求。

3.2 提高科技英语授课教师的英语水平

在学校确定科技英语授课教师时, 不是简单的安排专业课教师。而是对专业课教师的科技英语水平和授课能力做一定的考察。学校要加强对于授课教师的定期培训学习和考核。这样才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英语水平。

3.3 科技英语教材内容选取

在科技英语教材的选取时, 首先要注意是否为科技文体。根据授课学生的英语基础选择合适的难度。对于辅助教材的选取可以下载一些有影响力的期刊的文章作为科技英语教学的辅助教材和作业。这样的方法方便学生自学和教师的教学过程。教材涉及的内容一定要有专业代表性, 符合本专业的教学要求。

3.4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

对于科技英语教学的生动性有几点建议。第一, 科技英语涉及的内容都是客观事实和现象的描述, 其中一定有感兴趣的现象, 也有学生对此好奇, 究竟原因是什么。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开展学生科技英语小讲座。让学生自己用英语讲述他们所感兴趣的自然和科学。第二, 科技英语的授课形式可以灵活多样的,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 找一些具有教学专业意义的视频资料和学生们一起分享。这样的形式比起只是教师讲授, 学生可能更容易接受。

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下载一些专业相关的或者自己感兴趣的科技论文, 作为作业。学生自己翻译, 自己分析句子。在翻译学习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又是一个很大的提高。而且学生自己找的学习环境可能自己觉得更适合自己, 学习效率更高。只要是学生积极主动就能够学到知识。

4 结语

科技英语由于其特殊的文体, 特殊的内容, 一定的表达方式决定了科技英语的客观性的特点, 同时也就学习起来相对枯燥。这为科技英语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科技英语的发展面临着很多问题, 比如, 教师资源紧张, 教材不够完善, 学生兴趣不高等。但是科技英语水平的提高对于学生和国家来讲都是一件收益永久的事情。只有解决了现在面临的问题, 科技英语水平才能得到很好的提高。

摘要:本文综合讲述了科技英语所具备的鲜明特点, 对于目前形势下科技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这对提高科技英语水平有着长远的意义。

关键词:科技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丁润昕.理工科院校科技英语教学方法初探[J].青海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6, (03) :61-62.

[2]范头姣.外语专业科技英语课程教学的模式构想[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0, (02) :55-56.

西南科技大学教学实践总结 篇5

一、教学实践内容

在导师***教授的指导下,我参加了课堂教学和考试监考两个教学实践活动。主要任务是:给地质专业本科生讲授《普通地质学》前三章节的内容,即绪论、矿物、三大类岩及其成因,共15个课时的教学环节;共参加四次本科生期末考试监考。

二、本人教学实践体会

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我学会了很多知识,也明白了老师的辛苦,让我对教学和教师职业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总结一学期来参加的教学环节我有以下几点的体会:

第一,通过这次给本科生上课,从作一个教师的角度检验自己理论知识的学习情况,是否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及把自身所学传播出去的能力,同时可以培养了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通过备课我了解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 例如,矿物这章节本身学着枯燥无味,如何让学生真正掌握矿物的概念、组成、分类及肉眼鉴定方法及主要造岩矿物的特征及识别,我在上课之前花了近一个星期的准备,搜集各种矿物的模型和镜下照片、把PPT尽量做的生动有趣来吸引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在教学中,我通过查阅教育教学文献资料,了解到有效的教学系指教师通过一系列的变量促进学生取得高水平成就的教学。有效的教学总是着眼于教学目标的取得。也有学者认为,有效的教学就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智力学习的教学;有效的教学就是能够激发学生

学习欲望,促进学生积极地掌握知识以及团队工作和解决问题的技能,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建立终身学习态度的教学与学习。还有学者认为,有效的教学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成功地达成了预定学习目标的教学。从本质上讲,有两个因素制约着有效教学:其一是教师必须明确促进什么样的学习;其二是教师必须安排和提供给学生获得这种学习的学习经验。不难看出,着眼于目标的定义,重点强调的是预期的教学目标的达成。

第四,参加监考工作,使我认识到监考必须让学生明白三点:

1、严格的要求,杜绝作弊是为了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公平的环境,让同学们知道期末考试是检验这学期的努力与收获是成正比的,你勤奋耕耘多少就收获多少;

2、以期末考试为契机,给同学们上“诚信”的重要一课,诚信是道德品质的基石,应该做到诚信应考;3:我相信同学们心底最深处都是厌恶作弊的,为了维护良好的学风、校风,做到公正监考、诚信考试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三 致谢

回顾研究生阶段的教学实践,要深深地感谢导师***教授。在导师的 鼓励和包容中,使我有机会走上讲台,拥有一个表达自己思想和知识的空间。感谢导师成就我的求学之路,感谢导师成就我的理想追求!通过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发现了自己的不足:长期扮演的都是学生的角色,要完成从学生向教师的角色转换是比较困难的,需要一个心态的适应和调整过程。最后,我想说学院安排的这次教学实践让我“受益匪浅”,在向多位以前的老师请教时,地质工程系的很多老师都给了我很大的指导和帮助,从他们身上,我也学到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和知识。此次教学实践是我人生一次宝贵的实践经历。

三、责任教师评语及成绩:

评语:

成绩(百分制表示):

责任教师(签字):

台北科技大学微积分教学分析 篇6

【关健词】台北科技大学;微积分;教学方法

2014我有幸跟随我校教学研修团赴台北科技大学研修交流,本次教学研修团采取两校教师一一对应的方式进行交流学习是一种深层次、全方位的合作,主要采取赴课堂听课、参加学生研讨会、到教师办公室学习等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通过这次交流对台北的教育体系及微积分教学内容和方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一、台北科技大学生源、微积分学生背景

首先了解到台湾的职业教育体系结构。台湾职业教育上下衔接,自成体系,与普通教育体系平行发展,齐头并进。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包括高级职业学校、专科学校、技术学院或科技大学、研究所。高级职业学校属于高中阶段职业技术教育,相当于祖国大陆的中等职业学校,它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历者,修业年限一般为三年。科技大学属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它以“教授应用科学及技术,养成高级实用技术人才”为目标,分二年制、四年制。二年制招收专科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入学考试成绩合格者;四年制招收高级职业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入学考试合格者。 台北科技大学90%高职生生源,10%高中生源,相对于高中生源,高职生源的数学基础不是很好,怎么让这些学生学会微积分?

二、台北科技大学微积分课程特点

(一)自然班级上课,学生学习态度积极上进

在台北科大研修期间,微积分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令我反思,微积分是自然班级上课,课上,学生的态度端正,几乎每个同学都认真听课做笔记,课堂讨论时也是小声,整个教室没有喧哗声;课下,学生彬彬有礼,感恩回报。老师的职责就是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让这些学生获得一技之长,自食其力。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学校的各项教学改革应该以学生为核心:分析学生特点,制定其在校期间的技能增量目标,规划其职业生涯。只有这样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才能真正落地。

(二)微积分教学大纲简洁,教师自主弹性较大

微积分课程大纲比较简洁,教师上课的自主性弹性较强,在教学大纲下具体上课内容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班级的具体情况实时调整上课内容,期中期末测验是每个老师自己完成,不统考。

(三)微积分课程测验多,总评成绩中期末成绩比重小

微积分(1)测验有至少四次,开学举行一次全校会考,第五周再进行一次全校测验,这两次测验主要客观题型,通过读卡机改卷,可以很快出成绩,反馈给学生。每个教师进行一次期中测验,一次期末测验,根据不同班级的特点教师可以增加测验次数。微积分(2)除了期中和期末考试,一般教师中间会安排两次测验。测验多可以督促学生实时进行复习,还可以分化期末考试在总评成绩的比例,一般期末测验占总评成绩的比例很低,一般是25%~35%,具体每个老师的标准不尽相同。

(四)教师板书上课,英文原版教材

台北科技大学的微积分老师基本上都是中文讲解,英文板书上课,很少用多媒体教学,微积分教材是用英文原版教材Essential Calculus: Early Transcendentals(James Stewart)。

(五)每节课上课内容少,节凑慢,随堂练习比较多

在微积分教学过程中,重基础,重引入,轻定理证明,强化计算演绎并注重应用与作图。每节课的内容比较少,上课节凑慢,互动比较多,随堂练习较多。

在随堂听了4周课后,感觉两校的微积分课程教学体系及课时学分基本类似,我们要求稍高一些,他们更侧重于基础教学,在以后的时间里我将慢慢来探讨在不影响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前提下使教学内容的讲授方面更具通识性。

(六)微积分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资源,建立学长指导制

每个自然微积分班级安排一个学生助教。助教选拔方式是,向全校公开公布信息,大二及以上年级的学生均可以报名,微积分老师安排一次考试,选拔出一部分学生参加面试,面试后综合确定学生助教名单。助教的主要工作是,协助老师批改平时作业,每周给学生上一次习题课或者组织一次小测验。从我的视角而言感觉这种形式非常好,学生助教除了给同学讲解习题,不定期的小测验,还会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举例而言,四资一财的助教向同学分享他自己当年学习微积分的困惑--不知道微积分学了有什么用,然后他把这个问题交给同学,把同学分成若干组准备发言材料,每小组用不同的形式在全班同学面前介绍微积分的用处,同学们准备的很好很充分,从不同的视角分析了微积分的用处,效果非常不错。这样再回到老师的课堂上学习的时候就更有兴趣了。助教的形式,不仅仅对微积分学习的同学有帮助,对助教本人也是提供了一个勤工俭学和锻炼的机会。

总之,这次赴台湾之行,是一次丰收之行。或许,在我的教育生涯中,它不仅是一次难忘的经历,更是一个新的起点。

参考文献:

[1] 李伯春.台湾师范大学和淮北师范大学数学系对“最美的数学公式”认识之比较[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2011(6).

[2] 王奋平.台湾高校数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研究—以台湾大学和台湾师范大学为例[J]. 琼州学院学报.2012(10).

[3] 陈文胜.海峡两岸数学课程标准比较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2007(12).

[4] 刘春生 谢勇旗.台湾职业教育的特色及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3(28) .

科技史教学中的“三重” 篇7

一、重时代背景的分析

探寻历史现象背后的动因,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课题。课程标准对科技史的知识与能力要求之一便是:“概括科学技术史的基本风貌和主要特色,分析科学文化发展及其特征的社会原因”。科技发展的背后有复杂的社会原因,牵涉到政治、经济、思想等各种因素。英国学者李约瑟在1930年开始研究中国科技史时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其主题是:“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该主题进一步拓展,则出现“中国近代科学为什么落后”“为何近代科学会萌生在西方社会”“近代中国引进西方科技开展洋务运动,为什么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等一系列引人深思的问题。在科技史的讲解过程中,如能引入这一著名课题进行分析,既契合“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课程性质,又培养了学生调动和整合所学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使其能从历史的角度理解科技与政治和经济的相互作用。

二、重作用影响的归纳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引擎。通过科技史的讲解,应让学生理解科技进步对一个国家现代化进程、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所能产生的影响,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领先世界的价值观念。在“现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教学中,通过“两弹一星”等知识的介绍,说明尖端科技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关系中的巨大影响和作用。“两弹一星”的成功,打破了别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打击了大国强权主义,粉碎了他们遏制中国的企图,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同时,加强了中国的国防,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是我国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又如,在“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教学中,有教师引用了两段材料:【材料一】牛顿思想的冲击是巨大的;无论对它们的理解正确与否,启蒙运动的整个纲领,尤其是法国,是有意识地以牛顿的原理和方法为基础的,同时,从他那惊人的成果中获得了信心并由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艾赛亚·柏林【材料二】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大国崛起解说词》通过材料的分析,得出经典力学对思想解放和生产力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重科学精神的培养

历史教学的重要目的是充实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科学精神。科技史中包含了许多教育素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开发和利用。如通过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讲解,让学生了解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和科学创造精神;通过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讲解,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通过介绍新中国初期的科技成就,特别是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的事迹,让学生体会科技工作者的爱国热情和艰苦创业、自主创新的精神。通过介绍伽利略、牛顿对经典力学的贡献,体会尊重事实、不迷信权威、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浅析科技英语的教学方法 篇8

关键词:科技英语,教学要求,教学现状,教学方法

一、科技英语的特点

科技英语 (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简称EST) 是一种用来描述科技资料中种种现象和行为英语体系, 它是把基础英语和专业知识紧密地结合起来, 用专业性的语言来描述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它的语言简洁明确, 叙述力求客观真实。科技英语与基础英语相比较, 除了具有基础英语的一般性特点, 如具有相同的教学对象、相同的语言体系外, 还具有它自身的鲜明特点,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科技英语的文体结构严谨, 逻辑严密, 形式多样, 类型复杂。具本的文体形式常见的有科技论文、文摘、实验报告、工业标准、专题评述、专利说明书, 等等。

2) 在语音方面, 除了基础英语的语音外, 科技英语文章常常会出现许多数字、符号、公式、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等, 再加上科技资料中拉丁字母、缩略词有得较多, 如何正确地读出这些内容, 就往往形成科技英语中语音方面的一个独特内容。

3) 在词汇方面,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新工艺、新技术、新事物不断涌现, 使得科技词汇是科技英语的又一大特点。

其他如在语法方面的用被动语态, 祈使句出现率高, 句子结构精细严密, 而且句子长, 从句多, 所有这些都构成了科技英语的鲜明特点。

二、科技英语的教学现状

根据近几年对省内外高校科技英语教学现状调查, 目前科技英语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 学生学习兴趣低下

一般来说, 科技文体是一种比较正规的书面体。大多数科技文献的阅读对象是本专业的科技人员, 相对于基础英语来说, 科技英语都是论物不论人的, 而且论理多, 描写具体动作少, 读起来枯燥无味。因此, 大多数大学生不愿意修专业英语课程.

(二) 缺乏专业的优秀教材

由于科技英语必须针对不同的专业选用不同的教材, 各个专业差异悬殊, 大多数院校的各个专业都使用自编教材、讲义或自定参考书, 这类教材往往是根据本校专业课程设置而定, 教材定位范围过, 无法满足社会对科技人员的英语要求, 尤其是国际交流和实用性要求。

(三) 教学安排差异过大

科技英语是把英语与专业知识紧密地结合起来的, 因此大多数院校科技英语教学都是以专业教师授课为主。由于专业教师英语水平的差异和各自对科技英语教学安排千差万别。有些教师在科技英语教学过程中就针对教材一段接一段地进行翻译, 把专业英语课上成翻译课, 有的则是针对课文中的语法、语音、句子结构进行详细地分析, 变成了基础英语的精读课。

三、科技英语教学方法探讨

笔者认为, 提高科技英语教学质量不仅需要教师通过外语进修提高自身英语水平, 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研究不同阶段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培养学生学习科技英语的兴趣。笔者就实际教学中的以下几个方面对科技英语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首先, 在教学方法上, 要改变基础英语教学阶段中“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法,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如在课堂生词讲授过程中, 要善于把专业词汇与相关的专业知识联系起来, 作进一步的引申, 促进学生的记忆。例如在讲授词stress (应力) 时, 要引申到相关的词汇如normalstress (正应力) 、shearing stress (剪应力) 、admissible stress (许用应力) 、criticalstress (临界应力) 等, 从而加深学生对该词的记忆和理解。同时, 学习科技词汇过程中, 要穿插讲授科技词汇的基本构词方法, 如讲授词缀法构词的时候, 就要把常见的科技词缀罗列出来:anti-反逆、抗耐, auto-自动、自, bio-生物, de-除、脱, fe rro-铁、钢, bydro-水、氧化, multi-多, thermo-热等等, 来扩大学生认识科技词汇的数量。

其次, 在教授内容的选择上, 要不拘于现有的教材, 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社会需求, 采用英语科技文体中如论文、文摘、实验报告、工业技术标准、专题评论以及专利说明收等丰富多样的形式, 如讲授科技认文, 针对论方的基本组成部分:标题 (title) 、署名 (author’s nam e) 、作者简介 (biography) 、文摘 (abs tract) 、关键词 (ke y w ords) 、目录 (conte nts) 、引言 (introduction) 、正文 (te xt) 、结论 (conclusion) 、致谢 (acknowledgement) 、脚注 (footnotes)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附录 (appendix) 进行基本要求讲叙, 并向学生指出, 由于国际间学术交流的频繁, 国内大多数学术杂志的学术论文都采用这种格式进行书写, 专业学习阶段专业课程设计说明书和毕业论文可以参照此种格式进行书写, 促使学生针对当前的学习需求和社会需求进行学习。另外, 还可以在授课内容中穿插一些科技字符、公式、方程式及化学方程式的读法等等, 使用学生在整个专业英语学习阶段不再感到内容枯燥无味。

最后, 在平时作为布置和阶段测试时, 要紧密结合课堂讲授内容, 一方面针对课文中的专业词汇和专业知识布置使学生学习致用。

高中科技史教学探微 篇9

一、高中科技史教学的困境

高中历史课堂是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的主阵地, 在历史教学中强化科技史, 既可以培养中学生的科学素养, 使其充分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内涵, 还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树立献身科学的伟大理想, 使中华民族在世界性竞争中, 立足于不败之地。因此, 在历史学科中, 我们必须重视科技史教学。

(一) 高中科技史教学的现状

如今的科技史教学却出现了两种不和谐的音符, “一是只要求学生记忆相关的科技成就及重要性;二是对科技成就的具体内容展开阐释, 几乎把历史课变为科学课, 历史课失去了历史的味道。第一种做法是照本宣科, 学生提不起兴趣, 第二种做法使学生晕头转向, 昏昏欲睡”[1], 这两种做法都仅是完成了科技知识的传授, 而没有达到培养学生科学兴趣方的目的。

(二) 原因

高中科技史课程教学出现如此局面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 笔者就但现行教育体制下的文理分科是最要的原因之一。因分科过早使文科专业毕业的老师, 对某些科技知识了解不深, 使其在课堂科技史教学无法深入。而文科学生本身对科技就知之不多, 如果老师一味照本宣科, 会让文科学生感到所学难以理解, 而同样的内容, 却使部分理科学生认为过于简略, 兴趣索然。

二、改进高中科技史教学的策略

(一) 讲授主体——知识性

为了改变上述教学现状, 教师首先应从改变自身学科素养开始, 主动加强对科技史的学习。科技史是一门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交叉的学科, 教师应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去提高自己的相关科技知识。在自然科学方面, 要对相关科技的原理、表现形式、作用范围、功能以及局限性等有所了解。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 对相关科技的发展过程、影响以及科学家的个人才能与不懈努力, 亦应有全面了解, 以便讲述相关科技问题时能够轻车驾熟, 游刃有余, 由表及里, 引人入胜。在课堂的讲述中, 老师据每一个科技项目特点, 将科技史从浅显易懂、有趣味性点讲起, 将科技史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到学生面前, 吸引学生注意力, 从而提高科技史教学的效果。

(二) 讲授内容——多面性

在科技史课堂中, 教师不只是教材内容的简单译者, 而且要有深入分析教材和处理教材的能力。在处理教材时要了解“中学科技史的教学方向除了了解重大的科技成就外, 更重要关注历史学科的教学特色, 即更要关注学生的人文需求。”[2]在科技史的内容讲述时, 应对科技发生背景、科学家艰苦创造精神入手, 把科技史讲述成一个多彩画面, 将科技史内容渗透人文主义因素, 包括科学家探索过程中遭受的挫折、迷茫和痛苦, 而后不懈坚持, 最后有所成就。而科学家值得学习的地方不仅仅是在科技方面取得的成就, 更重要是他们人格魅力, 为了人类进步而献身真理、与黑暗势力作斗争。正因为高尚品德, 才会取得巨大的成就。将科技人文因素渗入到课堂对学生培养科学素养起到重要作用。

重视科技史教学, 教师要理解科技的两面性, “既要看到科技发展的正面作用, 又要看到它的负面影响;”[3]当今时代是科技时代, 科技发展的快与慢, 直接决定了国家的发达程度。英国由一个蛮族的蕞尔小国, 因率先进行了工业革命而发展成“日不落帝国”, 后又被英德法诸国超越的发展史, 足证明科技对国家兴衰的作用, 同时, 我们也应了解科技的弊端, 核爆炸与泄露冲击着人类生存环境。试管婴儿和细胞工程技术对人类伦理道德发出挑战。因此权衡科技利与弊, 有助于我们有效利用科技, 才不会被科技所累。同时人由于对科学做出重大的贡献而成为科学家, 虽有的科学家有缺点, 但科学家不会因缺点而失去光彩, 反而由于缺点而更加真实。在科技史课堂中对科技、科学家做客观公正的评价, 有助于学生正确地理解科技史。

(三) 讲授方法——多样性

教师在具体讲述科技史时, 针对不同的科技史内容运用不同的策略, 当科技史知识较深时, 要努力缩短具体发展历程与学生的距离, 提高学生学习科技史信心。中学历史科技史内容中有一些科技知识较为抽象, 使学生感到科技发明与他们距离遥远。在这一方面, 教师可以举一些科学家与常人相同的地方、及发生在科学家上的趣事, 调节课堂气氛, 使学生感到科学家亦有平凡之处, 从而拉近了科学家与学生之间距离, 以树立学生学习科技的信心。当科技史知识较浅时, 教师要重视对科技产生“时代背景的分析”。[4]现在的科技成果已经深深地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 使学生们感到课本一些发明看起来似乎很平常, 那是由于学生不了解发明所处的背景。因此, 讲清楚科技所处的背景对科技的了解起到重要的作用。西方在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占统治时期, 认为人生来就有罪, 来到人间就是为了赎罪, 因此只要在现世上做好“赎罪”, 其余的事都不重要。而在我国封建君主专制的统治下, 绝大多数统治者认为科技发明是奇淫艺巧, 研究科技知识为多数知识分子所不耻。因此在西方神学、东方封建思想的统治下, 今天看上去一些浅显易懂的科技原理, 在当时被接受都十分艰难, 甚至有许多科学家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因此让同学了解科技所处的背景, 能增强学生学习科技史的动力。

(四) 课后练习——实践性

俗话说, “读万卷书, 不如行万里路”,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掌握科技史的内容, 增强记忆。教师在科技史的教学设计上, 可尝试将多种方法用于课堂外实践上, 提高学习效率。随着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传播, 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方法越来越得到重视, 在课堂中将科技史中重大科技问题如工业革命、能源短缺, 气温上升等问题进行分组来讨论, 也可将我国航天技术发展过程作为讨论题目, 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国外技术封锁的情况下航天取得成就和不足, 讨论如何加快我国航天事业发展, 才能在本世纪20年代初建立自己的空间站, 讨论这些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爱国主义情感, 对学生学习科技史、培养科学素养有时代责任感。同时, 创建第二课堂, 要“紧紧抓住教材, 组织科技讲座、号召学生读科普书籍、组织科技创作和科技制作、开展科学考察、组织各种竞赛等活动, 并用电化手段, 创办历史科技小报, 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5]带领学生去参观博物馆和科技展览馆, 让学生直观感受科技发生发展过程。利用多媒体演示有关科技视频, 提高学生学习科技兴趣, 这对学生学习科学热情起提升作用。如2013年航天员在太空中讲解一些在失重情况下科学常识, 这在地球上被视为“神奇”的课程, 在太空中轻易地演示, 这对学生学习科学热情起提升作用。

总之, 为了提高科技史教学质量,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 注科技史教学内容的多面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及作业的实践性, 只有这样科技史教学才能达到既传授科技知识也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养的最终教学目的。

摘要:科技史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由于教师的知识体系不足, 教学方法的不当, 我国高中科技史教学出现了照本宣科只要求学生记忆相关的科技成就和只对科技成就的具体内容展开阐释两种讲授模式。为了解决该问题, 科技史教学应该从讲授主体教师的知识性、讲授内容的多面性、讲授方法的多样性、课后练习的实践性等方面不断进行改进, 以此来提高科技史教育水平, 加强学生科学素养, 使科技史课堂走出困境。

关键词:高中,科技史教学,困境,出路

参考文献

[1]魏继萍.科技史教学方法浅析.山西师范大学学报, 2013.06:158-159.

[2]周波军.高中科技史教学需要人文主义导向——浅谈高中科技史教学的困境及基于人文主义内容选择为导向的对策.新课程·中学, 2012.01:43.

[3]丁林兴.科技史复习之我见.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02.01:30-31.

[4]王晓军.科技史教学中的“三重”.成才之路, 2014.34:100.

《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学初探 篇10

一、《科技论文写作》课程开设目的

1. 知识层面。

通过课堂教授与实践,使学生掌握从论文选题到发表的一系列科技论文写作流程及规范,掌握科技论文各部分写作技巧。

2. 能力层面。

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创新能力和科研实践能力,为后续学位论文、学术性论文以及专利的撰写打下基础。

3. 素质层面。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科研态度,一丝不苟的做事态度。

二、《科技论文写作》课程开设时间

由于《科技论文写作》课程主要为大学生毕业论文及后续科研深造服务,因此理论上,在大三下学期或大四上学期开设该课程合适,我们分别给化工以及环境专业的本科生在这2个时间段开设了该课程。但从教学效果看,大四上学期的效果较差,甚至连出勤率都难以保证,这是因为学生都已经投入到考研或找工作中,无心听课。而很多化工及环境类学生从大二就开始参加科技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节能减排等项目,他们很希望能把自己做的成果整理成科研论文,但是由于没学该课程,写作能力稍有欠缺。通过调查问卷发现,学生非常希望能在大三上学期或更早的时间就开设该门课程。大学是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地方,不同学生的兴趣或者进度也不一样,有些学生对科研兴趣非常浓厚,从大一开始就跟老师做科研项目,而有些学生直到大四毕业时才进实验室。因此,如果能将该门课程设置成不限制年级的选修课,让学生自己根据需求选修更好。

三、《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授课教师

承担科技论文写作这门课程的教师应具备以下素质:熟知文献检索系统;熟知科技论文写作规范;优秀的专业英语功底;对某一科研领域的深入研究。因此,发表高水平论文的教授最佳。由于教授的科研以及指导学生任务较重,他们可以穿插几次讲座形式的讲课,将其多年宝贵经验在较短时间讲述给学生。此外,让从知名大课题组毕业并发表多篇学术论文的年轻博士教师担任此门课程的具体讲解尤为合适,因为他们刚经历了学生阶段科技论文写作的学习及实践过程,已经有文章发表或者即将发表,能够掌握最新的投稿期刊要求。

四、《科技论文写作》课程讲授内容

1. 论文的选题与谋篇。

做科学研究之前首先要选择课题,选择前沿题目,容易出高水平文章,但是做起来比较难;选择大家都做的题目,实验好做,但是创新性少,文章档次不高。本文在此介绍三种常见的选题方式。课题选定,就要下载文献。教会学生如何利用Web of Science为科研服务,并掌握本领域主要期刊及其影响因子以及分区。对高质量论文学会使用文献管理工具Endnote进行管理。阅读文献是进入科研课题的主要途径,文献阅读要泛读与精读相结合;电子文献与纸质文献结合看;坚持记笔记和反复阅读,尤其是发现好的句子、写法、图表、灵感以及自己想到的创新点;对主要文献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和评述。阅读完文献,应该对自己做什么有一个整体设想与结果预测,论文需要做几部分实验或者计算,考虑哪些影响因素,预计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与老师沟通论证后,开始实验或者计算来验证科学假想。如果实验失败,先自行分析原因,与导师讨论,查看文献,探明原因,再改进或放弃。如果结果可行,进行写作前的准备,包括论文大纲、图、表、讨论点及结论。

2. 学术性科技论文撰写。

学术性科技论文的撰写是本门课程的重点。我们将一篇学术性论文分解开来,逐一介绍论文题目、作者与单位、摘要与关键词、引言、实验与方法、结果与讨论、结论、致谢以及参考文献的写作。题目部分主要介绍题目的概念和作用、基本要求、文字要求,并举成功题目为例。作者与单位部分介绍作者署名的意义、作者署名顺序、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作者单位标署的注意事项。摘要和关键词部分主要介绍摘要的概念和作用、应包含的内容、分类、写作要求、撰写技巧。关键词部分介绍关键词的作用,选择关键词应注意的问题。引言部分主要介绍引言的概念和内容、写作要求、主要写法、注意事项。实验与方法部分主要介绍实验试剂的规格、制造厂家等,描述检测方法、所用仪器,方法的写作规范,实验过过程程的的描描述述。。结结果果与与讨讨论论部部分分主主要要介介绍绍对对结结果果的的要要求求与与注注意意事事项项,,对对论论证证的的要要求求与与注注意意事事项项,,表表格格的的编编排排,,图图片片的的制制作作。。结结论论部部分分主主要要介介绍绍结结论论的的基基本本内内容容、、格格式式和和注注意意事事项项,,结结论论与与摘摘要要的的区区别别。。致致谢谢部部分分主主要要介介绍致谢的原因、对象、语言要求。参考文章部分主要介绍参考文献的作用,引用规则,数目要求,专著、期刊文章、论文集、学位论文、专利等文献的格式要求,参考文献在文中的标注格式等。

3. 其他类科技论文的写作。

首先介绍学位论文的写作。学位论文虽然与科技论文写作有所不同,但是基本内容还是类似的,因此我们没有用大量篇幅和时间来讲毕业论文的写作,主要按照本校本科生毕业论文规范讲解基本格式要求及毕业论文答辩注意事项,同时展示一些历年毕业生论文及答辩PPT的范文,评价其优点和不足。其次介绍综述的写作,包括综述的类型、特点与作用,文献综述的写作条件。最后介绍专利的写作。专利和科技论文是科研成果的两种表现形式,但是二者写作规范和流程差异较大,因此专利写作的介绍较为详细,包括有关专利的基本知识,专利申请的审批阶段,申请应提交的文件;权利要求书、说明书摘要、说明书、说明书附图的一般要求与写法;说明书撰写中的常见错误。

4. 科技论文的文法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作为严谨的科学研究工作的表现形式,科技论文更不能出现文法方面的低级错误,这是编辑和读者都非常忌讳的。这些文法细节包括标点符号的规范,英文与中文标点符号的使用区别;物理量的国际标准,数字的规范表达,单位的前后一致;时态、语态、主谓一致、独立结构、单复数以及缩写的规范;字体、字号、段前空格、段落间距等。

5. 论文的投稿与发表。

首先要选择投稿期刊,综合考虑稿件主题与期刊所规定的范围、论文水平、期刊的声誉、出版时滞、影响因子等选择合适的期刊。选定期刊后,仔细阅读作者须知或者投稿指南,按要求进行稿件录入及排版。之后,再准备稿件之外的材料,包括投稿信、推荐审稿人、创新性说明、图文摘要等。投稿材料完全准备好后,进行在线或者邮件投稿。经过一定时间,会收到审稿结果,主要有直接录用、改后录用、改后再审、退稿等几种情况,着重讲述如何处理“改后录用”的稿件,退稿稿件的处理对策。

五、《科技论文写作》课程讲授方式

课程将采取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比如在介绍引言写作时,首先从理论上介绍引言的概念和内容,引言的写作要求,引言的主要写法,引言的注意事项。然后从美国化学会、英国皇家学会、Elsevier、Springer、Wiley五大数据库各选取一篇代表性文章,通过与学生一起剖解学习文章的引言,以此进一步强化前面讲述的理论知识。同时将科学网、知社学术圈等网站上关于科技论文写作的优秀博文截图到课堂的PPT上,引导学生养成浏览科学类网站的好习惯。

六、《科技论文写作》课程考察方式

《科技论文写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百听不如一练。为使学生能真正领会到科技论文写作的要领,必须引导学生亲自实践。《科技论文写作》也是一门没有标准答案的学问,没有谁敢说按照自己的规则,肯定能写出最好的论文,虽然大致思路相同,但不同人的体会各有千秋。因此,老师每讲完一部分,要布置2~3位学生去查阅文献,在下一堂课上课前,让这几位同学每人用3分钟的时间,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再讲一遍科技论文的每一部分如何写作。虽然《科技论文写作》实践性强,但是其中一些基本的规范性、通识性的知识还是需要掌握。比如常用的文献搜索网站、几大著名数据库、学术性论文的基本组成部分、参考文献格式、致谢内容等。因此,在课程结束时,采取笔试考试形式来考察大家对必备知识的掌握。该课程自开设以来就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增强了学生的科研意识以及科研兴趣,提高了学生文献检索与自主创新能力。化工专业每年有20多名本科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科研论文以及专利的写作,毕业论文质量也大大提高。希望该门课程也能够在理工科其他专业展开,成为不同年级、不同专业都可以选修的课程,使更多同学受益。

摘要:科技论文写作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而现今本科生科技论文写作水平普遍不高,因此,我们开设了《科技论文写作》选修课程,并在化工和环境专业进行了教学实践。本文就《科技论文写作》课程的开设宗旨、开设时间、授课教师、讲授方式、讲授内容以及考察方式进行了探讨,为后续更多专业开设该门课程提供经验。

关键词:科技论文写作,科研创新能力,教学探讨

参考文献

[1]李宏伟,董培,段姚尧,董瓅瑾.高等院校全面开设“科研论文写作”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J].中国医学高等教育,2009,(4):77-78.

[2]王荣,秦江敏,林平.科技论文写作课程对军校本科毕业论文的规范作用[J].空军预警学院学报,2015,29(3):208-210.

科技教学 篇11

[关键词]课程内容 教材 教学 学生为中心

一直以来,“教什么”的问题是教育者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这也是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核心问题,课程从设计、到实施再到评价,都是围绕这个问题的安排及其结果展开的。“教什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表现为三个层面:课程内容、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课程设计是课程内容的组织安排,包括课程目标的具体表述和教材的编写与选择;课程实施是课程内容和教材内容的逐步实现,是教学内容;课程评价是判断教学内容产生的结果,评价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是否合适。理论上,课程内容、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这三者应该是一致的。但事实上,课程管理者、教材编写者和教师由于各自对课程目标的不同理解,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很可能会出现课程内容、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这三者不完全一致的情况。这里要讨论的问题就是:目前《科技翻译》这门学科的课程内容的制定、教材内容的选择是否反映了学生的期望,教学内容应该做何选择。

(一)理论背景

课程内容指的是特定形态课程中学生需要学习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方法、态度及价值观念等。在这个意义上,课程内容的选择有三种基本取向: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学习者的经验。课程内容往往以课程标准的形式规定下来,以书面的文字材料进行表述,具有法定的地位,因而是相对稳定、不能轻易改变的。它规定的是学科某一阶段共同的、统一的标准或要求。这是一种抽象的存在,不能作为学生直接掌握的对象。

课程内容只有“教材化”,即通过具体的事实、现象、素材表现出来,学生的学习内容才是现实而生动的。因此人们传统地将课程内容等同于教材内容。教材使得各门学科知识更有系统性,使教师与学生更加明确教与学的内容。但是,教材内容并不等于就是课程内容。《科技翻译》的课程内容可以包括科技口译、笔译、机器翻译,包括英汉科技翻译和汉英科技翻译;既包括翻译的微技能,也包括科技语言和科技知识。但是在市场上为数不多的这一类书中,没有一本翻译书同时囊括了这几个方面,通常选择的是笔译和英汉翻译,并且,对语言知识的忽略也是显而易见的,如200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军事训练教材编辑工作委员会主编的《科技英语翻译实用教程》,只有英语翻译成汉语。武力、赵拴科2000年编写的《科技英汉与汉英翻译教程》没有口译和机器翻译技能训练。机器翻译与科学翻译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是科学翻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科学技术文献的数量与日俱增,手工的翻译虽然译文质量很高,但是速度太慢,难于满足科学技术文献日益增长的需要,机器翻译无疑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冯志伟2004年的著作《机器翻译研究——翻译理论与实务丛书》,给我们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不仅教材内容本身可能是一个问题,课程管理者在选择教材、定购教材方面也可能存在问题,如只定购单一教材,教师在上这一门课程的时候,手里很可能就只有这一本书可以依赖。这样,教学内容与课程内容就可能相差甚远。

虽然课程内容和教材内容都是教学内容的重要成分,但并不是全部。教师对课程和教材本质的认识和态度反映了课程实施的取向。教学(即课程实施)有三种取向:忠实观(fidelity perspective)、相互调适观(mutual adaptation perspective)和课程创生观(curriculum enactment perspective)。“忠实取向”即照本宣科,不对课程内容作调整,不对教材内容作任何增、减、变,就交给学生。而具有“调适取向”的教师认为计划课程、教材与课堂之间是一个相互适应的过程。课程内容、教材内容如何转化为教学内容和转化成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内在地蕴含着教师对课程内容和教材内容个性化的演绎和创造。课程、教材在具体的教育情景中,其内容应当进行适当调整、改变。更具有积极意义的是“创生取向”的课程观,在这种理念下,课程、教材不是既定的课程计划或产品,而是教师与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既有的课程计划、文件和教材等不是教师忠实执行的材料,而是教师和学生创造新的课程经验的工具,是一种课程资源;教学满足教学情景和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他们的声音得到尊重和倾听。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内容应当是个性化的因材施教。

要讨论《科技翻译》课程教学,必须明确其定位。刘宓庆先生将笔头翻译教学区分为两个大类:一是作为外语基本功训练的组成部分的翻译教学(teaching of translation as a basic skill, 简称TTBS),二是作为专业技能训练的翻译教学(teaching of translation as a professional skill, 简称TTPS)。 TTBS中的翻译,与其它四种基本技能(听、说、读、写)共同构成语言熟练程度的参数。而TTPS中的翻译是为未来职业生涯做准备。李红青、黄忠廉的分类更为细致一些。他们将目前我国翻译教学的情况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纯粹作为外语教学手段的教学翻译;二是作为外语专业课的翻译教学;三是作为翻译专业课的翻译专业教学。第一层次归于教学翻译,目的是提高外语水平;第三个层次归于翻译教学,目的是培养职业译员;第二层次外语专业翻译教学,是它们之间的过渡,既是外语教学的高级课程,同时也是培养翻译人才的初级课程”。这样,《科技翻译》这门课,在本研究中,其定位就应该属于第二个层次。换句话说,它既承担语言知识学习的任务,也要从翻译人才的角度去训练学生的翻译微技能。在下一节中,将更为详细地讨论这门学科在课程内容、教材内容上的合适性,为教学内容的调整做一个科学的铺垫。

(二)对《科技翻译》的课程内容、教材使用的看法

《科技翻译》是一所高校为外语系翻译方向三年级学生所开设的一门必修课。依据学院教学大纲,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一定的科技翻译知识和掌握一定的科技翻译技巧。通过学习,具备一定的实际书面科技翻译能力,能进行简单的书面科技翻译。”对学生的要求是三“了解”(了解科技翻译的基本概念,了解科技翻译的发展现状,了解科技翻译的基本要求与标准)、一“掌握”(掌握词语、短语、段落、篇章科技翻译技巧)。很显然,课程内容局限于翻译知识、翻译能力,而忽略了语言知识本身。这是一个比较大的不足,因为这些学生的外语水平并不高,在修这门课的时候,已经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的一般要求的学生仅有50%左右。提高外语水平,对他们来说还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任务。大纲制定者应该明确将语言知识的提高纳入到这门课的课程内容中。

该系选用的教材是韩其顺、王学铭主编的《英汉科技翻译教程》,1990年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本教材的内容包括:翻译的历史、标准,科技文章的特点,词的特征分析,特殊句(被动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长句)的译法,到最后的科技应用文的译法。可以看出,教材内容基本体现了课程内容,强化翻译技能的知识讲解。但是,如果考查一下学生的学习背景,很快就会发现,课程内容和教材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与学生以前学过的一些课程有不少相似之处,比如《英汉翻译》,教材是2005年方梦之主编的《英汉翻译基础教程》,其内容也覆盖了词、句、段的翻译技巧。也就是说,教材编写者之间没有对话,不会互通有无、各自取长补短。既然课程内容、教材内容在技巧方面的讲述有些重复、累赘,教学重心就应该调整到知识方面来。

在2006年9月开学后第一次上这门课时,我做了一个小规模的课堂调查。调查对象是任教的大三翻译方向两个班的学生,共计48名。我提出了几个开放式问题,其中两个是关于课程和教材的。学生把他们的想法写在作业纸上,然后交上来。署名自愿,不做强求。回收的问卷有45份。我将这些回答录入电脑,然后分析、归类。

第一个问题是“你希望从这门课中学到什么?”。这是一个关于课程内容的问题。42个学生都有提到希望从这一门课中学到科技词汇。他们说,希望“学一些与现代科技方面比较接轨的专业名词”;“我希望从这门课中学习一些常用科技英语的一些简称和一些非常重要的专业术语,以至于我以后阅读科技英语方面的文章不会太吃力”;“多了解科技术语,尽量补充课外新鲜词汇”。学生把词汇的学习看作一个重点。但是课程目标中没有这一点,教材也没有把科技英语词汇学习列为教学内容。除了语言知识,学生也希望了解更多的语言所承载的科技知识。他们认为课程应该关注与我国科技发展相关的信息、国外先进科技成果、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科技信息、科技常识、当前科技的热点、科技新发展以及历史上重大的发现,等等。 在技能方面,学生提出不仅要学到翻译技巧,还应该学习科技文阅读技巧。与此同时,学生期望课程内容具有实用性。其中一些典型的说法是“所学的内容希望能够贴近生活,而且是近几年来较为流行的更好”;学习“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技术语,如电脑的各个组成部分。电视机、洗衣机、空调等常见的功能”;“因为四、六级阅读中涉及了科技阅读,而阅读与总分比例非常大,望老师上课时也可以多练一些阅读”。另外,学生还提到应该加强翻译实践。还有一个学生“希望学到老师您的人际、处事、交往等宝贵经验”。学生的这些想法正好折射了课程内容的三种基本取向: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学习者的经验(俞红珍,2005)。但是,教学大纲对课程内容的描述则相对比较片面,局限于翻译技能而忽略了语言知识、科技知识和学习者的经验。所以,我认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内容应当考虑学习者的需求,并据此修订教学大纲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

第二个问题是“你认为这门课学习一本教材就够了吗?”这是一个关于教材的问题。这个问题提出之时,学生手上没有这门课的教材。所以,学生的回答是基于他们的以前的学习经验。学生的回答大至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主张学好课本就足够了。这样的学生有9个。学生说,“我认为课本上的内容是最基础的东西,作为一个初学者,把基础的东西搞懂就行了,老师没有必要增加太多课本以外的知识”;“ 按照书本讲,书中的必然要准确些”;“就按书上的教就可以了,书上的学好了在拓展范围,编书的人肯定知道什么是必须学的,什么是基础”;“希望老师能按照书上的教,既能把书利用起来,又方便以后复习”;“老师教书,我们看着书学,感觉不再空洞,学起更实在”。可以看出,这类学生对教材的依赖性比较大,并有“教材即权威”的想法。另一方面,大多数学生还是赞成教材与资料相结合。教材为本,资料为辅。资料“可以让我们了解一些最新的科技动态及新闻”,学生说,“老师有时也可以就一些内容稍加延伸,讲一些课外的东西,增长学生的知识”;“贯穿新颖有趣的资料让大家得到更多的翻译实践”;“书上的一定要学,那是基础,但也不用全部都学,偶尔可能找一点科普杂志或报纸对最近的科技进行了解”。有个学生指出: “在大学,有些老师不按照书本给我们讲,这样有利也有弊。利在于可以扩充知识量,让我们了解更过、学得更多。弊在于书本上的基础知识都没有掌握好,就去接触书本以外的,那还用教材有何用?有时还会出现不知道老师讲的是书本上哪里的知识,不能把老师教授的东西和书本联系起来。”可见,学生期望其他教学资料能够增加他们的知识面,提高学习兴趣。但同时又担心贪多不消化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应当把握好“量”,可以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与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教学内容。

(三)对教学的启示

课程内容、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从不同层面回答了“教什么”的问题。课程的实施需要参照课程大纲里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需要依赖相应的教材,但是,如果教师不考虑学生的需求,不听听学生的声音,将课程内容“本地化”(localized),拿着书本就“照本宣科”,这样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无疑是无趣无味无意义的。通过对学生的调查,我认为,《科技翻译》这门课在课程内容、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的确定方面应该做到:一、将语言知识纳入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二、教材有必要改一改传统教材的做法,将语言知识和科技知识纳入教材编写的重要考虑因素;三、教师在选择“教什么”的时候,可以综合多种资源,不仅让学生“译”,也要让他们广泛地读,以获取语言知识和科技知识。知识和技能齐头并进,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红青,黄忠廉. 外语专业翻译课的定位问题[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10): 22-25.

[2]刘宓庆.翻译教学:实务与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3]文军.论翻译课程的实施[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6 ):47-53.

[4]俞红珍.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的术语之辨--以英语学科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05(8):49-53.

生物教学与农业科技推广 篇12

一、生物教学中渗透农业基础地位的教学

生物教学培养基地是新时期农村经济建设的新的增长点, 在生物教学中要大力培养学生热爱农业、热爱农业科技的兴趣, 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教学中可以结合课本中有关光合作用意义、人口与环境问题、粮食问题等知识, 有意向学生讲解农业的第一劳动对象是植物, 而植物生产出来的产品是人类衣食住行的来源, 其产品是工业特别是轻工业生产的主要原材料, 如纺织业, 食品加工业等都离不开农业的发展。特别是当前世界面临的四大问题之一的粮食问题, 它解决不了, 则国民经济其它各行各业就会停滞不前, 从而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以上各种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农业的发展, 这样可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从而增强了他们推广农业科技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生物教学中向学生进行作物栽培技术的推广

生物学科教师要根据课本知识的安排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授有关作物栽培技术知识, 这是生物教学任务之一。作物栽培技术包括播种技术, 土、肥、水的管理技术及田间管理技术等几个重要环节, 而初中生物课本中对植物生长发育规律的讲述, 与上述作物栽培的关键技术环节很巧合地相对应, 因此我们就要抓着这一有利因素, 有意识地向学生重点讲解作物栽培有关技术, 使学生加深对农业生产的感性认识。

三、建立课外科技推广小组, 培养学生学农爱农兴趣

初一学生刚入学, 就可以根据学生的特长和爱好, 组建课外科技推广小组。在活动方式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兴趣性,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提高学生农业科技水平。在活动中一边学习上述有关栽培技术, 一边引导学生到田间地头观察实践, 以加强实践性教学和直观性教学。并教育学生勇于指导家庭责任田的作物栽培, 使学生引导家长应用科学技术种田致富, 取得良好的效果。

上一篇:计算机网络与网络通信下一篇:故障检测诊断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