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城市规模

2024-07-16

山东城市规模(共7篇)

山东城市规模 篇1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 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农村生产力得到迅速提高, 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是,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 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现代农业的发展对农村土地经营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土地规模经营成为农村工作中一个值得探讨与研究的新课题。目前每家每户经营的小地块, 不利于现代化大型农业机械作用的发挥, 同时, 现代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发展趋势, 为农村土地的规模化经营打开了广阔空间。山东泰安肥城市王瓜店镇穆庄村农机大户王克东, 通过创新农机服务模式“三步走”, 充分发挥农业机械作用, 以土地流转承包的形式, 实施土地规模化经营, 探索出了一条发展现代农业的新路子。

[第一步]从经营饭店到经营土地

在王瓜店镇穆庄村提起王克东, 村民们无不称赞:他是一个善抓机遇、善于经营的新时期的新型农民。王克东的创业史起初与种地不沾边, 他从1994年开始经营餐饮业, 当上了饭店老板, 经过十多年苦心经营, 成为当地有名的致富能手。手里有了钱, 也就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出身农村的王克东, 又围绕农村发展需求寻找商机。他看到由于王瓜店镇二、三产业的迅猛发展, 新农村建设步入了快车道, 农业生产劳动力严重不足, 加上一家一户分散经营, 地块小, 不连片, 不适应大型农业机械作业。同时, 家家种粮、户户养“机”, 机械利用率低, 生产、管理成本提高, 农机作业经济效益降低, 农业机械化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严重影响了农业的技术进步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导致土地经营效益下降, 影响了粮食生产和村民收入。

面对这种新情况, 王克东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 让进厂的农民不再种地打工两头忙。他决定加大投入购置农业机械, 把村里农民不愿种的土地承包下来, 统一经营, 使土地得到充分利用。他的想法遭到了家人反对。努力做通了家人的思想工作后, 在镇村的大力支持下, 2007年初, 他顺利与297户村民签订了5年的土地流转承包经营合同, 共租地500亩, 每亩每年支付给原承包户600元租金, 并于合同签定后立即支付了第一年的租金, 给流转出租土地的群众吃了一颗定心丸。

点评: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是实现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与现代农业顺利对接的有效途径, 也是今后农村发展改革的方向选择。王克东在尊重群众对土地承包经营权自愿出租流转的基础上, 进行规模经营。他的探索, 实现了在保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开展土地规模经营。

[第二步]机械化助推土地流转双赢

在王瓜店镇穆庄村, 租种其他农户土地比较容易, 因为村里企业用人多, 种地效益又低, 很多农户对种地并不上心。王克东说, 自己以前开饭店时, 也不种地。所以, 在穆庄村进行土地流转经营得到了很多农户的支持。出租承包地的村民王迎对我们说:“只要有工打, 肯定比种地收益高很多。再说, 地少种起来也麻烦, 种子、农药、管理样样不能少。地少成本也高, 购买的化肥、农药用不完, 也就浪费了。所以, 自己不种, 捞个租地钱也很合算。”但是, 作为几百亩地的规模种植大户来说, 没有足够的机械是难以运作的。

在得知王克东与群众成功签订土地租赁合同后, 肥城市农机局和镇农机管理站的人员及时赶到他家, 向他宣传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和种粮补贴政策。王克东先后投资30多万元购置了玉米联合收获机、小麦免耕施肥播种机等10台 (套) 农业机械。各种机械有了, 但经营饭店出身的王克东并不懂各种耕作技术, 市农机局带着他到省、市请教农业专家, 到先进地区学习耕种经验。后来, 他将自己的500亩承包地当作示范田, 全部采用玉米机收、小麦免耕播种技术, 使农机农艺有机结合, 成为新技术推广示范基地, 为各级、各部门提供观摩现场20多场次。2008年三夏期间, 他又购置了两台玉米直播机, 实行了玉米机械贴茬直播。今年麦秋两季, 他的小麦平均亩产535公斤, 总产达到26.75万公斤, 玉米平均亩产640公斤, 总产达到32万公斤, 他在保证自己经营的土地全部实现机械作业的同时, 还与本村和邻村的部分农户签订了1200亩的作业合同, 为他们提供小麦、玉米机收和小麦免耕播种“一条龙”服务, 粮食生产收入和农机作业收入总计达到32.3万元,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点评: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有利于大型农业机械更好的发挥作用, 有利于农机新技术推广, 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降低生产成本, 有利于规模效益的发挥, 有利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王克东的探索, 更为有效地发挥了农业机械作用,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第三步]从“农场”化创业到多元化经营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合理流转, 让王克东实现了“农场”化规模经营创业梦。同时, 通过一年多的经营, 也让他尝到了规模经营的甜头。为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 提高经济效益, 王克东在农机部门的积极引导下, 通过充分论证, 于2008年7月联合6个农机大户成立了肥城市穆庄农业机械化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6个农机大户立足自身拥有农业机械的优势, 将自己现有的农机设备入股, 实行规模化经营。目前, 该社拥有大型拖拉机8台, 背负式小麦收获机1台, 小麦联合收割机6台, 玉米联合收获机4台, 小麦免耕播种机2台, 玉米直播机2台, 重型翻转深耕犁2台, 其它配套农机具13台 (套) , 固定资产达150万元, 规模经营的土地已达到600多亩。同时, 他还利用各种农业机械到外地跨区作业, 为其他农户提供服务, 实现了多元化经营, 增加了收益。

谈起下一步的发展, 王克东高兴地说:“十七届三中全会给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俺的实践符合中央精神, 俺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 计划利用三年的时间, 经营规模达到3000多亩。同时, 继续加大农机投入, 计划再投资30多万元, 购置麦草回收机、玉米秸秆青贮机等农机具10台套。在此基础上, 积极发展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技术、发展养殖业, 逐步形成生产规模化、耕作机械化、经营产业化、管理科学化的一体化生产基地, 为发展现代农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

点评: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 加快农业经营方式转变, 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 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 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是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明确要求。王克东的探索, 创新了农机服务机制, 提高了农机服务水平, 拓展农机服务领域。

山东城市规模 篇2

山东铁路发展基金是由山东省政府主导设立的专项建设基金, 近日正式成立总规模有600亿元。在基金用途上, 最少70%用于包括国铁干线、城际铁路等在内的山东铁路项目的省级资本金出资, 其余30%左右参与土地综合开发、资本市场运作等提高资金收益。

“十三五”期间, 山东将全面启动环山东半岛城市群高铁网规划建设, 重点建设济青高铁、鲁南高铁, 济南至聊城、潍坊至莱西以及济南至滨州、东营等高铁项目, 建成“两横两纵双辐射”的高铁网, 基本形成以济南、青岛为中心的“1、2、3小时”高速铁路交通圈, 实现“市市通高铁”。实现上述目标, 山东需在“十三五”期间新建、续建高铁里程1450公里, 总投资2200多亿元。

(来源:山东省政府网)

山东城市规模 篇3

一、山东省农业用地规模化经营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1. 真正意义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较少,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规范性差

山东省部分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已经具备了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要特征, 以本省的“家庭农场”为例, 它具备了家庭农场的几个特征:以家庭为单位且其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以农业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在忙季雇用部分劳动力等等, 可以称之为家庭农场的“雏形”, 但因为无论农户本身还是相关的行政主管部门对家庭农场的理解不同、政策的不完善, 造成了并没有相应的登记、准入制度, 承包户没有国家统一印制的承包经营权证书,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并未对其登记注册, 确认土地承包经营权。专业大户也出现上述情况, 因为没有较为规范的审批、准入制度, 造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不规范性, 农户的切身利益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 部分承包户没有签订书面承包合同, 农户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模糊, 产生利益纠纷时, 难以有效、公正地解决。

2.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发包程序不规范, 农户对土地规模化经营的知晓度差

山东省土地承包合同的发包方绝大多数是“村委会 (村委会组成人员) ”, 这就造成了村集体的土地对农户承包的过程中, 只有村中的个别“高层”代表村集体行使发包权, 造成了农户对规模化经营消息的闭塞, 对土地规模化经营的相关信息不甚了解, 难以在广大农户中实施农业用地的规模化经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法》第十八条第三款规定:承包方案应当按照本法第十二条的规定, 依法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应当按照《土地承包经营法》中的规定通过承包方案。

3. 农户的邻里意识严重, 大多数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在本村流转, 较少跨村流转

大多数农户都是通过邻里关系、亲戚关系介绍而流转其土地承包经营权的, 较少向“生人”流转, 且大多数仅限于本村集体内部, 农户的信息网过于狭窄。土地规模化经营应是市场性的, 不应局限在农村的“熟人”社会, 政府相关部门缺乏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宣传力度, 农业用地规模化经营的市场没有打开。对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跨村流转更是缺乏相应的保障机制, 且各个行政村没有统一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程序, 跨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使农户对自己的利益缺乏安全感。

4. 规范的土地流转中介机构和完善的农业用地的流转市场尚未建立

农户自身的文化素质不高, 造成了对农业用地流转的市场方向把握不准, 对市场比较迷茫, 难以让农业用地的效益发挥到最大。村干部、有威望的种田能手充当了事实上的“流转中介机构”, 并没有形成与市场相对应的流转机制, 不能很好地引导土地流转的方向, 选择切合市场需求的流转渠道。且土地流转中介机构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比较分散。国家亦没有关于土地流转中介机构统一的规范的法律、法规。

二、山东省推行农业用地扩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对策和建议

1. 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审批、准入机制, 规范相应的准入手续

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向承包方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者林权证等证书, 并登记造册, 确认土地承包经营权。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者林权证等证书, 除按规定收取证书工本费外, 不得收取其他费用。国家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是对土地承包经营权人的权利的认可, 亦是对其合法权益的保护, 既有效地保护了农户的合法权益又避免了不必要的利益纠纷、规范了市场秩序, 有利于提高市场的运作效率。

2. 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确认土地的承包经营权, 使农业用地有序流转

我国《物权法》第一百二十七条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自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同生效时设立。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向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林权证、草原使用权证, 并登记造册, 确认土地承包经营权。而第一百二十九条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转让, 当事人要求登记的, 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申请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更登记;未经登记, 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从中看出, 《物权法》没有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造册后可以对抗善意第三人, 据此, 土地承包经营权即便经有关机关登记造册后也不可以对抗“善意第三人”, 造成了现实中的不便, 容易使土地承包经营权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应完善立法, 确保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合法、有序地流转。

3. 完善土地市场价格机制, 切实维护农户的合法权益

农户把自己的土地流转出去之后的收益, 还不如自己经营的收益高, 造成了农户主观上不愿流转自己的土地, 且也没有规范的土地市场价格机制, 农业农地流转中, 往往农户处于劣势的地位, 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政府应适当增加对原土地承包经营权人的财政补贴, 建立并完善土地市场价格机制, 激发农户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积极性。

4. 完善农业土地经营主体,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 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双层经营体制中统一经营的主要提当者, 是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加快转变农业经营方式的主要推动者, 是提高组织化程度、发展现代农业、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提供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的主要组织者, 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载体, 是农业先进生产力及与之相适应的农村生有机结合体。在农业用地规模化经营过程中, 优化的农专业合作组织发挥支撑和推动作用。

三、结语

山东省建立并推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关键在于确保农业用地的有序流转, 当前在农村的土地规模化经营的情况不容乐观。对此, 应做到, 其一, 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审批、准入手续;其二, 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 实现农业用地有序流转;其三, 适当增加对原土地承包经营权人的补贴, 完善土地市场价格机制, 维护农户的合法权益;其四, 政府主管部门应建立并完善流转中介机构, 规范土地流转市场, 确保农业用地规模化经营在法律框架内健康发展。

摘要:当前, 山东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存在的形式, 主要是村集体经济组织。山东省农业用地规模化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真正意义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较少,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规范性差;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发包程序不规范, 规范的流转中介机构和完善的农业用地的流转市场尚未建立等。对此, 应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审批、准入机制, 规范准入手续;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确认土地的承包经营权, 使农业用地有序流转;政府适当增加对原土地承包经营权人的补贴, 建立并完善土地市场价格机制, 切实维护农户的合法权益;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应建立土地流转中介机构, 规范土地流转市场, 保证土地流转有序进行。

关键词:山东省,规模化经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承包经营权

参考文献

[1]胡吕银.论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法律重构[D].武汉:武汉大学, 1982.

[2]孟勤国, 董营.中国物权法的理论探索[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

[3]蒋晓玲, 李慧英, 张建.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法律问题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1.

[4]李凤梅.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农地保护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1.

山东城市规模 篇4

按照之前颁布的《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 (试行) 》:学校的适宜规模为普通小学12至36个班、初中18至30个班、高中24至48个班、九年一贯制学校18至36个班;班额为普通小学每个班级不超过45人, 初中、高中不超过50人。

山东省教育厅要求各地认真按照有关规定, 强化工作措施, 争取用3至5年的时间, 基本解决学校规模、班额过大问题, 努力保持适宜的学校规模和班额。

山东省要求, 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学校布局和建设规划, 方便学生就近接受优质教育;努力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和水平;依法加快居民区配套学校建设步伐;合理调整学校招生范围和区域;实施中小学校规

山东城市规模 篇5

一、无棣县侯家村农地规模经营基本情况

侯家村位于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 处于山东的最北部, 邻近渤海, 地处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位置, 是黄河三角洲综合开发的重点区域, 素有“冀鲁枢纽”和“齐燕要塞”之称。侯家村地处黄泛平原, 靠近沿海地区, 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降水量偏少蒸发量偏大, 气候干燥, 四季分明, 农作物两年三熟。

据调查, 侯家村人口608人, 住户181户, 其中劳动力470人, 全村耕地面积54.52hm2, 人均耕地面积仅0.09hm2, 户均耕地面积0.3hm2, 而且每户经营的耕地又分为3~7块, 地块遍布全村, 零散细碎, 不利于机械化运作与人工管理, 增加了耕作成本。侯家村村民的文化水平总体偏低, 有的村民甚至不识字, 农业生产大多靠经验总结。现在无棣县电视台也有了农业科技节目, 帮助村民普及农业科学知识;镇上也设立了宣传站, 对农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由于部分村民理解能力有限, 效果还不显著。表1从受访者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数、农业净收入、农地经营规模等方面分析了农户的基本情况。

从Á表1中可以看出农户的农地大多为3~7块, 农业净收入低, 在1000~3000 (包含国家补贴) 元之间。这种零散细化的耕作模式, 降低了农户耕作的积极性, 不利于农业的健康发展。

侯家村土地流转速度慢, 兼业现象比较普遍 (表2) , 村民把农地留在手里, 满足自给自足的粮食需要, 并不把追求高产量作为生产目标。村内呈现“936”现象, 即村中多老人、妇女、儿童, 青壮年或外出打工, 或有少数在家自主经营, 仅在农忙时节或抽时间兼顾农业, 不利于农业的健康发展, 不能充分发挥农地的最大效用。

注:国家对磨坊行业政策放款, 只收电费不收税;成本为创业第一年所需的费用

从表2中可以看到, 村民的兼业类型多种多样, 且收入主要来自兼业, 农地收入成为辅助效益, 加上村里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不需要太多的劳动力, 村民在从事其他行业的同时也可以兼顾农业发展;外出打工人员虽多, 但仅为了增加收入, 农忙时节, 部分人员会选择返乡;重大节假日时, 大多数人员选择返乡。

二、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内涵及影响因素

农地经营规模指的是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土地或耕地数量, 农地适度规模是指取得最佳土地规模效益的农地经营规模 (1) 。我国施行农地均分制度, 人多地少, 导致农户劳力与土地两种生产要素配置不合理, 人地矛盾尖锐, 农户生产积极性低落, 影响了我国粮食安全, 确定适度的农地经营规模迫在眉睫。

发展中国家农村贫困的根源之一是土地稀缺、人地关系紧张。但是, 以往由经济组织规模效率确定的农地经营规模, 多是基于投入—产出等技术关系测算的一种理想规模 (2) , 如刘秋香、郑国清等采用灰色系统定权聚类的改进方法, 测算得出河南省南阳地区的农业适度经营规模应在劳均耕地0.33hm2~0.47hm2之间 (3) 。徐治民通过随机调查霍邱县50户户营百亩以上种田专业户的有关经营规模和土地投入等, 分析出当地适度的经营规模为劳均耕地0.67hm2~1hm2 (4) 。齐成用劳动生产率衡量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以种植业收入最大化为目标建立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模型, 结合南阳市有关农业生产数据, 分析得出劳动力工作满负荷时的经营规模为0.34hm2 (5) 。这些分析方法并没有反映研究地区耕地的资源禀赋, 也没有考虑统筹城乡发展, 未反映稳定的投入—产出水平下农户经营多少土地才能达到城镇居民的最低收入, 这样难以说明农地适度经营规模对农民增收、扶贫、缩小城乡差距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长期存在, 为了统筹城乡发展, 实现社会公平, 农民通过适度规模经营所得到的收入不得低于政府规定的城镇居民的最低工资 (最低工资标准不但对城镇居民有效, 同样适用于进城务工农民) , 否则农民的机会成本就会过高, 不会专心投入农业生产, 选择兼业或弃耕。

合理确定一个地区土地经营的规模是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根本要求 (6) , 但受生产力水平、资源禀赋、劳动者素质、经营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农地经营规模既不是越小越好, 也不是越大越好, 只能是一种适度的规模。

在确定农地经营的“度”时, 要考虑以下几点:一是农地规模必须是农民收入不得低于城镇居民最低工资标准收入;二是农地适度经营规模要以农地规模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三是农地产出率不低于当地的平均水平;四是考虑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农业机械设备的适用等, 是否达到合理配置。

三、农户土地经营规模的决策模型和劳动力收入比较分析法

1. 农户土地经营规模的决策模型。

(1) 农户土地经营规模的决策模型。根据测度函数思想, 以农户为单位, 建立了农户土地经营规模决策模型, 并依据相关数据计算出侯家村农户土地经营规模的函数解 (7) 。

根据相关经济指标, 对无棣县侯家村农户经营土地适度规模集合的边界和区间作如下分析。其中, 边界下限反映了侯家村的耕地资源禀赋, 边界上限反映了在统筹城乡发展, 实现社会公平的背景下缓和人地矛盾所需经营的土地规模。

边界下限:2013年侯家村人口608人, 平均每户3.36人, 平均每个农村人口拥有耕地面积0.09hm2, 即每户拥有耕地0.3hm2。由此, 侯家村农户经营土地适度规模集合的下限为0.3hm2。

边界上限:据2013年滨州统计局信息网公布的信息显示, 无棣县居民月最低工资标准为1080元, 由此推出县城居民最低可支配收入为12960元, 而侯家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750元, 比例为3.46:1。在不兼业的情况下, 村民要达到县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最低水平, 从农业经营的角度考虑就需要适度扩大经营土地的面积。按照现在比例 (3.46∶1) 计算, 农户需要在现有人均耕地面积上扩大3~4倍才能与县城居民可支配的最低收入相持平。由此推出, 侯家村村民经营土地适度规模集合的上限为1.05hm2。

区间:农户经营土地适度规模集合的区间为 (0.3, 1.05) 。

(2) 对农户经营土地适度规模集合的测度。土地经营规模可以根据现实生产中种植业的实际投工量推算, 通过实地调研, 侯家村有水源保障的农地平均投工量为840个/hm2, 无水源保障的农地平均投工量为915个/hm2, 有水源保障的农地与无水源保障的农地数量比为0.4:0.6, 推出耕地的实际投工量为885个/hm2。侯家村户均耕地为0.3hm2, 故每户需要提供工日274个。

2013年侯家村总户数181户, 平均每户有2.6个劳动力, 按每个劳动力每年305个工日计算 (扣除因天气、节假日等原因导致的务工30天) , 每户每年可提供工日为793个。

根据R=I1/I2, 可以算出侯家村平均种植业投工量占家庭可用工总量的比重约。

R:农户家庭种植业投工量比重;

I1:种植业实际投工量;

I2:家庭可用工总量;

R=I1/I2=274/793=0.35, 即侯家村平均种植业投工量占家庭可用工总量的比重约为0.35。

根据L1=L×R, 可以推算出种植业实际需占用的劳动力。

L1:从事农业或种植业的劳动力数量;

L:农村劳动力总量;

R:农户家庭种植业投工量比重。

L1=L×R= (181×2.6) ×0.35=164.71, 即在当前经营环境和生产力水平下, 农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是164.71人。

根据A1=A/L1, 可以推算出单个农户经营土地的适宜规模。

A1:每个劳动力可负担耕地面积;

A:耕地总面积;

L1:从事农业或种植业的劳动力数量。

2013年侯家村耕地面积为54.52hm2。每个劳动力负担耕地面积为0.30hm2。按每户2.6个劳动力计算, 单个农户经营土地的适宜规模为0.86hm2。即对侯家村单个农户经营土地适度规模集合测度的函数解为0.86hm2 (∈ (0.30, 1.05) ) 。

2. 劳动力收入比较分析。

以一定数量的纯收入作为基本目标, 根据每亩纯收入来确定达到这一基本收入目标的土地经营规模, 最具有实际意义的基本目标是社会劳动力平均纯收入[7], 这一分析方法的计算公式为:Y=a (1+λ) /b

Y:每个劳动力经营规模;

A:社会劳动力平均纯收入, 其中a=人均纯收入× (1/农村劳动力比重) ;

Λ:务农系数, 一般认为10%比较合适, 根据务农劳动强度推测而来;

B:每亩农地实际纯收入。

2013年, 侯家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750元, 总户数为181户, 人口为608人, 劳动力人口为470人, 由此可推算出社会劳动力平均收入:

a=人均纯收入× (1/农村劳动力比重) =3750× (1/77%) =4870元

基本目标收入:a (1+λ) =4875× (1+10%) =5357元

通过问卷调查, 侯家村小麦的平均亩产值为630斤, 玉米的平均亩产值为1100斤;2013年12月, 无棣物价局公布的小麦市价为1.3元/斤, 玉米1.07元/斤;此外国家为了鼓励农民种田的积极性, 对农作物进行补贴, 小麦125元/亩, 玉米10元/亩。由于侯家村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农作物两年三熟, 物价波动等, 每亩年总产值存在一定误差。

每亩年总产值= (630×1.3×2+1100×1.07) /2+125+10=1542.5元

每亩年总产值减去化肥、农药、种子、灌溉、机械播种等, 每亩实际纯收入约为1100元, 由此可以推出侯家村农民每个劳动力经营规模。

每个农户最低经营土地规模: (470/181) ×4.87=12.662亩, 约为0.84hm2

四、结论及建议

以测度函数思想建立的农户土地经营规模决策模型和劳动力收入比较分析法推算出的结果很相近, 分别为0.86hm2、0.84hm2, 这两种分析方法都把农民劳动力收入不低于非务农收入作为一基本目标。以测度函数思想建立的农户土地经营规模决策模型分析认为, 侯家村农户经营的土地规模介于0.3hm2~1.05hm2之间均可视为适度规模。在这一范围内, 农户能够通过经营土地普遍地增加收入, 也可以有效地转移村里剩余劳动力。而根据现实生产中种植业的实际投工量推算, 对侯家村单个农户经营土地适度规模集合进行测度, 其函数解为0.90hm2, 在适度规模范围内。通过劳动力收入比较分析得出, 农户最低经营农地的规模为0.84hm2, 在这一土地规模上, 可以保证农户有稳定的收入, 保持农户务农的积极性, 没有精力兼业, 这达到了劳动力工作满负荷时的经营规模。

农地规模经营关系农户增收与国家粮食安全。侯家村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 急需推进农地规模经营。通过调查问卷统计表明, 61.34%的农户希望土地规模经营, 大部分农户具有支持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意愿。

侯家村农户就业非农化程度高, 但“就地转移”、“离土不离乡”现象普遍, 村内农地流转速度慢, 需要政府、村干部的引导, 深化农地制度改革,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转移村内富余劳动力, 推进农地适度规模经营, 实现农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要因地制宜实施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农地规模经营具有动态性, 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与各地农业技术水平、生产力水平、农地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 不可一概而论。

注释

11 杨李红.宜春市袁州区农地适度经营规模测度模型研究[J].江西农业报, 2010, 22 (5) :170~172.

22 杨庆媛, 信桂新, 石彦, 黄海洋.重庆市农地经营的规模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 2009, 31 (4) .

33 刘秋香, 郑国清, 赵理.农业适度经营规模的定量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3, 27 (3) :244~247.

44 徐治民.种植专业户经营规模适度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1994, 22 (1) :85~88.

55 齐城.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实证分析——以河南信阳市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 2008 (4) :40~43.

66 张侠, 葛向东, 彭补拙.土地经营适度规模的初步研究[J].经济地理, 2002, 22 (3) :351~355.

山东城市规模 篇6

近几年来, 本省养猪业的发展较为平稳, 但仍然会受到疫病的困扰, 使得猪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 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猪病毒性疾病危害尤为严重, 临床表现越来越复杂, 典型病例明显减少, 而且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增多, 必须依靠实验室诊断才能确诊 (杨汉春, 2011;吕超超, 2011等;孙志华, 2012;张志, 2012) 。据报道,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PRRSV)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PEDV) 、猪圆环病毒2型 (PCV2) 和猪伪狂犬病毒 (PRV) 病是当前危害我国养猪业的4种重要疫病 (杨汉春, 2014) 。为了查清此4种疫病在下半年本省猪场的流行情况, 本中心采用RT-PCR和PCR的方法对部分猪场送检的病料进行病原检测和分析, 了解感染情况和流行现状, 从而为防控该病提供可靠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于2014年7~12月期间, 采自山东省济南、德州、烟台、临沂、滨州、淄博和济宁7个地市的10个发病猪场猪的肺脏、脾脏、肾脏、淋巴结和扁桃体等100份组织样品。

1.2 主要试剂 Prime Script One Step RT-PCR kit Ver. 2、RNA抽提试剂TRIzol、Gel Extraction Mini Kit、DL2000 DNA Maker均购自TaKaRa公司。

1.3 样品处理 取冻存 (短期-20℃、长期-70℃) 的疑似发病猪病变实质脏器 (肺脏、脾脏、肾脏、淋巴结和扁桃体等) 解冻至软冻状态, 取5~10g置于研钵中充分研磨, 加入pH7.2的PBS制成组织匀浆, 8000r/min离心5min, 取上清置于-20℃保存备用。

1.4 检测方法 PRRSV、PEDV、PCV2和PRV的检测分别按照实验室建立的RT-PCR和PCR方法进行, 4种病毒的引物分别来自ORF7编码区、M蛋白编码区、ORF2编码区和gD蛋白编码区。

2 结果

2.1 4种病毒的阳性率 100份病料中PRRSV、PEDV、PCV2和PRV的阳性率分别为72%、4%、80%和8%, 全部样品被检出至少携带一种病毒。同时检出2种及2种以上病毒样品有56份, 占检测样品总数的56%。以PRRSV和PCV2共存的现象最多, 占被检样品总数的48%, 也有个别样品被检出PRRSV和PEDV共存, PRRSV、PRV和PCV2共存 (表1) 。

2.2 无腹泻症状猪的病原检测分析 100头疑似病猪中不存在腹泻症状, 但伴有喘、呼吸困难、体温升高等有36头, PRRSV的检测为全阳性, 36头病猪均携带蓝耳病毒, 其次是PCV-2, 占89%, PEDV与PRV检测为全阴性 (表2) 。

2.3 有腹泻症状猪的病原检测分析 100头疑似病猪中存在腹泻症状有64头, PCV2的阳性率最高, 占75%, 其次是PRRSV, 占56%, PEDV与PRV检出率较低, 分别是6%和12% (表2) 。

2.4 不同规模猪场病原检测分析 10个规模猪场母猪现存栏量100以内有2个, PRRSV的阳性率为100%, PCV2的阳性检出率为40%, PRV的阳性检出率为20%, 没有检测出PEDV病原。母猪现存栏量100~200的有6个, PRRSV的阳性率为53%, PCV2的阳性检出率为87%, PEDV与PRV检测显示病原阳性率均为7%。母猪存栏量200以上的大型猪场有2个, 检测结果显示均为PRRSV和PCV2混合感染 (表3) 。

3 讨论

近几年农业部发布的全国疫情通报可知在多重感染的疾病中, 80%是病毒病, 蓝耳病、圆环病毒病、伪狂犬病、猪瘟等仍为常见多发病。目前病毒性疾病的治疗仍缺乏有效药物, 且一些危害严重的病毒变异加剧, 使得传统疫苗失去了有效保护作用, 养猪业面临着疫病威胁将更加严峻。 (1) 本研究发现病原多重感染的危害越来越突出, 检测结果显示病料中检出2种或2种以上病原的样品为60%, 其中以PRRSV+PCV2 (48%) 的组合最为常见。多种病原的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不但造成误诊, 给防治带来困难, 而且造成高发病率和死亡率。本研究通过病原检测发现, 无论有无腹泻症状PRRSV与PCV-2的阳性率都很高, 这表明PRRSV和PCV-2是危害我省养猪业的头号疫病病原。我国PRRSV毒株呈多样化趋势, 不同病毒株之间的重组不断加剧, 而且现用的活疫苗毒株与流行毒株之间也会发生重组。加上蓝耳病活疫苗的滥用, 创造了更广阔的重组空间, 使得毒株的变异趋势不可预测, 加重了该病的复杂性和控制难度。无论是小型及散养猪场, 还是大型猪场, 蓝耳病病毒居高不下, 这表明蓝耳病成为严重影响本省养猪生产的第一大疫病, 因此猪场应以控制病毒感染为首要任务。圆环病毒2型感染率较高, 不少猪场出现典型的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 (PMWS) 和皮炎与肾病综合征 (PDNS) , 在猪病中的地位日益凸显。PRRSV和PCV2均可造成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抑制, 破坏机体的免疫系统, 导致猪群抗病能力大大减弱, 给养殖业造成重大损失。建议猪场在切实做好生物安全措施、卫生消毒的基础上, 对猪群加强监测, 摸清感染底数和免疫效果, 实施科学、有效的免疫接种, 必要时适当增加疫苗的免疫剂量 (卫秀余, 2012;穆永攀, 2014;杨汉春, 2015) 。 (2) 猪腹泻是导致仔猪成活率不高并对养猪业健康发展造成严重危害的重要因素之一。100头疑似病猪中存在腹泻症状占64%, , 其它临床症状伴有喘、呼吸困难、体温升高等。结果显示, 有腹泻症状病猪中PCV-2与PRRSV的阳性率很高, 分别达到75%、56%, 无腹泻症状的病猪中也检出了PEDV与PRV病原, 但检出率都较低。这表明PCV-2和PRRSV感染是引发猪腹泻的主要原因。

本研究通过对10个规模猪场100疑似猪病样品进行检测, 发现PRRSV和PCV-2是主要的感染源, 且混合感染严重, 个别存在PEDV和PRV病原感染, 且不同发病状况的主要病原差异不明显, 不同规模猪场存在的主要病原也没有很大差别。综上结果为当前本省猪病流行状况提供了参考资料, 从而为防控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杨汉春.2010年猪病流行情况与2011年流行趋势及防控对策[J].猪业科学, 2011, 28 (1) :47-48.

[2]吕超超, 焦连国, 张金双等.2010年上半年11省市规模猪场疫病监测与剖析[J].中国畜牧兽医, 2011, 38 (2) :165-167.

[3]孙志华.当前猪病的发病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 2012 (4) :346-347

[4]张志, 刘爽, 吴发兴等.2011年我国猪病流行特征分析[J].猪业科学, 2012, 29 (2) :52-53.

[5]杨汉春.2013年猪病流行情况与2014年流行趋势及防控对策[J].猪业科学, 2014 (2) :42-43.

[6]卫秀余.三大猪病的防控现状及未来猪病动向[J].今日养猪业, 2012 (5) :16.

[7]穆永攀.当前农村猪病流行特点、猪病防制存在的问题和对应措施[J].畜禽业, 2014, 301 (5) :12-13.

城市规模浅析 篇7

现代城市的恣意扩展和壅塞已经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造成了必要的社会功能失效,环境质量日趋下降,城市的社会成本大幅增加。盲目追求“大城市”已经给城市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问题:

1 新时期的“圈地运动”造成耕地面积大幅下降

20多年来,城市间互相攀比、盲目发展、无序竞争,造成城市规模的恶性膨胀,城市用地自1978年到2004年的26年间增加了近5倍,城市非农人口(包括流动人口)仅增加2倍。各种类型的开发区、工业区比比皆是,从而造成大量农田、湖塘被占用,耕地面积大幅减少,人均耕地面积大幅下降。以湖北省为例,1962年耕地面积为430万公顷,1997年则为334.2万公顷,比1962年减少23%;若按人均耕地面积来计算,1962年为2亩,2006年则为0.83亩,比1962年减少58.5%,距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0.795亩的警戒线只差0.035亩。

2 土地利用率低下造成土地资源极大浪费

我们许多城市的土地利用率非常低,尤其是工业用地,多数都是宽打宽用,同样的工业项目,用地面积比发达国家至少要高11~13个百分点。由于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缺乏工业项目的合理用地知识,在审批过程中是报多少批多少,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这是在国有土地采用挂牌出让之前的情况)。

就土地利用效率来说,据相关统计,目前台湾土地利用效率最高,GDP每上升1亿元,消耗9公顷土地,而内地土地利用效率最高的是上海,GDP每上升1亿元,消耗土地10.5公顷,而广州则是35公顷,是台湾的4倍。

另外土地闲置荒芜的情况也较常见,据有关部门测算,我国城市土地闲置率至少为15%。

3 宝贵的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被大量浪费

我们的城市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只考虑地上空间的利用,采用摊大饼式的简单方法扩大城市用地,而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极少考虑,即使有也仅限于人防和单一工程的功能利用,根本谈不上对整个城市地下空间综合规划、分期开发、完全利用,国家也没有这方面的法律、法规要求。而目前大量高层、超高层建筑杂乱地矗立于城市之中,给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造成极大的困难,这对于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个极大的制约因素。

4 交通拥挤成为大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首要问题

建成区人口百万以上的城市无不为交通问题所困扰,人口愈多其困扰愈大,交通拥挤的结果是恶性循环和资源的浪费。道路利用率大幅下降,各种交通工具的运能大幅降低,大大增加了交通压力,同时由于汽车不断起步停车,增加了尾气排放量,加重了对环境的污染。

西方在形成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后,已开始进入逆城市化时期,这是西方在盲目发展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之后采取的补救措施。前车之鉴,我们不能走西方已走过的失败老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必须牢牢把握一个“度”,在这个“度”内,利大于弊,而超过这个“度”, 一旦城市的聚集达到某种程度和密度,城市的不经济性即可呈现并且势头有增无减。

那么城市规模应该多大才比较合适呢。根据所收集到的资料分析,以现在的科学技术水平、社会生产力、劳动生产率来看,我们认为城市规模以50~120万人口为宜,最佳规模则是70~100万人口。小于30万人口的城市,既形成不了规模经济,又无法配置和有效使用各项设施,也无法提供广泛的就业条件和提供符合要求的劳动力,因此不可能有聚集经济效应,所以它基本上属于消费型城镇。当然它们也可为周边农村地区提供一些较低水平的产品和服务,或者保有一些资源指向型和低劳动成本指向型的简单加工业,以及成为周边农村地区向大、中城市输送农产品的中转站。而超过15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其聚集经济效应的确很高,但是因城市规模太大,其不经济性也随之显现,人口愈多其不经济性愈大,其社会成本也随之急速增加,通过以下几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50~120万人口规模的城市是比较合适的。

1)人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费用

从图1中可以看出人口超过120万时,人口愈多其人均费用愈高,也就是说其人均消耗的资源也愈多,实际上是一种资源浪费,人口少于30万时,其人均费用和资源消耗也均高于50万人口的城市。

2)人均建设用地

从图2中可以看出人口规模小于50万时,人均建设用地较高,土地资源浪费较大。城市规划首先要考虑如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节约土地成本,要想建成“两个适宜”城市,土地开发规模不能超过城市总用地的1/3。

3)交通用地比例

一般来说,比较合适的城市交通用地在城市总建设用地中的比例为12%~15%,不宜超过20%,而就我国国情而言,超过15%则是一种对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规划中为了解决交通拥挤问题,往往会加大道路交通用地比例,造成土地浪费,或者修建高投入的地上和地下交通设施,从面大大增加城市建设费用,同时也不利于汽车产业的发展。

4)人均劳动出行距离和出行时间

人均出行时间与出行距离成正比,与出行方式、交通工具有关,也与居住、工作地点的交通条件等有关。城市愈大,人均出行距离愈长,出行时间则愈多,这个时间消费纯属无功消费。其负面影响是:由于出行时间长而导致出行者精力、体能的无效消耗大大增加并导致疲乏,它将直接影响出行者工作时的效率,其次它间接减少了出行者的休息时间和家庭成员间的共同生活时间,再其次是增加能源消费和增加对环境的污染,企业和社会成本大幅增加。

5)人均能耗

从图5中可以看出,城市规模愈大,居民在交通和日常生活中的能耗也愈多,其次社会的人均能源消耗也愈多,而随着能源消耗的增加,给环境带来的污染也更大,其结果是社会成本大幅增加。

对同一城市而言,其规模愈大,在相同人均投入的前提下,其人居环境质量愈差,生态环境也愈差;若要使人居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保持相同水平,则人均投入将大幅增加。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贫乏的国家,这样的国情要求我们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道路,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点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所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控制城市规模是非常必要的,同时还可以减少企业的候鸟行为,对国家而言则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最终达到多赢。

参考文献

[1]吕作奎,王铮.中国城市规模分布及原因分析[J].现代城市研究,2008,(6):81-87.

[2]李岩.广东城市规模发展分析与探讨[J].经济论坛,2008,(8):16-17.

[3]代合治.中国城市规模分布类型及其形成机制研究[J].人文地理,2001,(5):40-43、57.

[4]王岩松.基于城市流理论的河南省城市规模等级结构优化研究[D].河南大学,2008.

上一篇:商务英语课程设计下一篇:农户参与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