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

2024-05-29

《草房子》(共12篇)

《草房子》 篇1

在主人公桑桑的追述中,影片里的孩子大人所做的事情都明显带有那个时代和那个年龄段的心理特征,非常真实地让观众看过之后,也仿佛从他们几个孩子的角色里找到童年的自己。因为那种“真”,正是成人世界所太缺乏的,很多成人也只能在《草房子》这种电影中,才能回味一下那种“真”,寻找一下曾经的感动。

1 真实的故事引人深思

当然在叙事中,观众不仅感受到了真实的故事,也能在故事中有所思。如蒋老师和白雀的爱情,是不自由的,是步履维艰的,它让观众看到了那个年代的爱情很大程度上依然被家庭环境等因素所左右;也反思当下,爱情是自由了,然而两个人在一起的感受却没那么质朴,没那么易满足,没那么纯粹了。而且透过百雀爸爸“一个教书先生,有什么好的?”和桑桑母亲让桑桑去赊糖和醋,以及演话剧时村民对桑校长“你是在耍我们吧?”的指责,虽然这些细节篇幅不大,但至少折射出当时社会背景下,从事教育事业的人还没有被大家太尊重。通过陆鹤因为是光头而被大家嘲弄,也反映出人们的世俗偏见,认为光头就是不好的,一个家长因为自己儿子要为演话剧而剃成光头就直接大呼小叫地找到学校;而当今社会,光头只是一种发型,并不会影响这个人的生活。

2 平淡中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草房子,不仅是家庭学校房屋的具象所指,也是一种质朴、清贫的隐喻。叙述方式也自然真实,一连串故事都是在桑桑追忆的视角中,舒缓、自然、顺畅地展开,在制作上也没有使用什么特效,色调、镜头的运用也没有什么花样,好像一部纪录片,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让人们觉得它是平淡的、朴实的、没有距离的。

在这平淡的叙事中,人性的光辉却丝毫没有被冲淡。童年的玩火烧红薯,护送纸月回家,陆鹤为捍卫自己的尊严而敢于置学校的名次于不顾,这些都反映了孩子的童真。始终不能忘记桑桑为了帮助在学校门口卖东西的杜小康,掏出了自己兜里的钱放在杜小康的桌子上,杜小康说那你得拿点东西,桑桑拣了一块糖,转身向学校走去,在把糖放进嘴里的那一刻,桑桑的泪就流出来了。看到这里,观众也会不禁为这两个孩子动情,在那个纯真的年代,一切都是发自内心最真的地方,桑桑的泪是真的,真的为杜小康担心、伤心,是真的为杜小康感到难过。影片最让人们感动的就是这种“真”美。

桑校长得知自己的儿子是为杜小康抄课本时并不是在责怪桑桑,反而说是好孩子,体现了桑校长的博爱之心。在麦垛上搂着对方,喂着吃甘蔗,一起看露天电影,应该在当时来讲是很美很浪漫的事了;桑校长背着桑桑四处求医,甚至为救儿子向别人下跪,以及后来用手去接儿子的尿,用儿子的尿来沐浴自己的脸,那一刻,没有人会羞涩,没有人会觉得好笑,留给观众的只有感动,因为那里面裹着父子之间深沉的无言的爱。

影片中的杜小康是一个勇于担当,有信念,有执着追求的人;虽然是“富二代”,但却有朴实的真性情,对朋友重义气,对父母孝顺听话,对学习坚持不懈,和当今社会上的一些“富二代”截然不同。在那一天早晨,杜小康发现鸭子下蛋的时候,他双手捧着那个热乎乎的身上还有鸭子绒毛的鸭蛋,那个画面定格在朝阳的辉映下,显得格外神圣。对于杜小康来说,那不是简单的鸭蛋,那是他的梦想,也是他的希望,因为他父母答应过他,只要鸭子下蛋了,赚到钱了,他就可以再回去读书了。可是造化弄人,就是在希望刚刚燃起星星之火的时候,一场暴风雨却袭卷了一切,杜小康父亲的过世,让家庭的重担不得不落在杜小康的身上,他不得不为家的生存和温饱而舍弃自己的梦想,当梦想照进现实,不知不觉己淹没在残酷的现实中了。让人们也在反思,现在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对精神文明的追求和渴望却褪色了不少。

电影的后半段里,纸月的外婆死了,蒋老师休假了,杜小康没有学上了,桑桑也得病了,校长憔悴了,热闹的草房子一时间变得安静而寂寥。就在大家迷茫混沌的时候,又有了些许转机,一个偶然的机会,桑桑父子遇到了一个老中医,老中医的一个方子让桑桑起死回生;就在抓药的时候,桑桑看见纸月被她爸爸给接走了,桑校长和其他人都不信,桑桑说了一句:小孩能看到的,可能大人已经看不到了。但不得不说,接走纸月的还真不一定就是她爸爸,影片前前后后对纸月的身世都是很神秘的,可以说,纸月这么一个善良有韧性的孩子,悄悄地来,又悄悄地走,不带走一片云彩。

3 尾声

影片的结束,空旷的校园里,桑桑再次回忆着大家都在的生活,仍然怀念着,在点油麻地小学老师和学生的名字,然而此时有些人的答到也只能是“余音绕梁”了。一切都已成为过往,成了回忆,记忆中永恒留下的是美丽如画的草房子,以及那纯美的爱情,纯真的友情,纯粹的父子情。这三种情的共同点就是“纯真”,这就是《草房子》感动人心的地方,这么纯的情,在当今社会,怕是很少有了,所以《草房子》总会让我们这些成年人不禁泪流,唏嘘不止,净化被世俗污染过的心灵。

《草房子》 篇2

小说描写了一帮有趣的孩子们,他们在油麻地里打闹、嬉戏,简直可以用大闹天宫来形容他们的顽皮淘气,读《草房子》这部小说,再次让我们感受到了童年的快乐,和书中的人物一起又有了一次次难忘的经历。

小说里的人物我对主人公桑桑很感兴趣,因为像他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里应该不算多。故事中的他做过许多坏事:他把衣柜做成鸽子的家,因此被妈妈批评了一顿;看见别人打捞鱼虾,自己就把好好的蚊帐剪了下来做渔网,结果他当晚睡觉就被蚊子收拾,咬了十几个包,这真是自做自受。唉,他做的这些事,真是有点不可理喻,他脑子怎么想事的?换做别人绝对不会像他一样做事,他的思维方式、他做事的方法真是有点奇葩。

当然,故事里的桑桑同样也有值得赞扬的方面,他也做过许多好事呢!

记得有一次,一个文静的女生纸月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被人欺负,桑桑明明知道自己斗不过对方,但为了纸月不被欺负,桑桑挺身而出保护纸月,去面对比自己强大的对手。

在桑桑身边还有一个不幸的孩子杜小康,桑桑经常帮助杜小康。不过桑桑有时候也会有点小私心,杜小康家里有一辆很大的单车,桑桑迫切的想骑单车,所以,他愿意帮助杜小康,是希望杜小康能把单车借给他骑,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坏事,是桑桑通过自己帮助别人而争取一点点小小的回报。

草房子(节选) 篇3

以上是小阅为大家节选的曹文轩的著作《草房子》的片段。是不是很有意思?

昨天去舅舅家找哥哥玩儿,在哥哥的书房里,小阅看到了《草房子》这本书。结果,整整一天,小阅根本没搭理哥哥。晚上妈妈来接我,问:“你们哥俩玩儿得愉快吗?”哥哥撇撇嘴说:“我不愉快!小阅跟那本书玩儿得应该很愉快!”

本书的作者曹文轩,现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大学教授,他的作品《山羊不吃天堂草》获得了第三届宋庆龄儿童文学金奖。《草房子》是作者沉淀多年之后,向小朋友们奉献的又一力作。这部作品用道义的力量、感情的力量、智慧的力量以及美的力量感动和震撼着每一个读者。

不瞒小朋友们说,这本书,小阅读得真的很愉快呢!这本书给小阅的感觉是:格调高雅,自始至终充满着美感。叙述风格亦庄亦谐,整体结构独特又新颖。书中的故事归纳起来,无非悲欢离合、挚爱深情、生离死别及悲天悯人的情怀,还有身处厄运中的顽强苦斗、困境中的相互扶助、孤独中的彼此理解、对真善美的褒扬、对假恶丑的批判。但作者却将故事情节设计得曲折回转,充满趣味。

《草房子》 篇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对课外阅读的“教学建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同时,对第三学段的课外阅读目标又这样指出:“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在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知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缺少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手段,有的也只是给学生一些比较笼统、模糊的建议,缺乏可行性的阅读指导。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掌握阅读方法、形成自学能力,笔者尝试指导学生自主、有效地阅读,即指导学生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本次课外阅读指导课选择了曹文轩的《草房子》进行教学。曹文轩的作品以庄重忧郁的风格、诗情画意的意境、充满智慧的叙述方式,呈现了一个真善美的艺术世界。《草房子》写了主人公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而陆鹤———小说中一个性格倔强、自尊心强、好胜的油麻地小学的学生,他的成长充满着苦难与沉重、伤痛与美丽,感悟这一形象对孩子的美育和德育都有积极的意义。

二、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整体感知

教师引导:“同学们,本学期咱们的课外阅读将随着学期结束告一段落,但阅读无极限,《草房子》是可以带给我们无限感动的作品。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草房子》,再交流交流阅读的感受和收获。”同时,用课件出示有关课文内容的填空。

设计意图:《标准》在第三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指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填空训练,不仅降低了学生概括内容的难度,同时也使学生对故事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

(二)走进草房子,感受美好

教师提出:“在作者笔下,草房子充满着诗情画意。咱们们先来学习一段作者对草房子的描写。”同时,用课件出示如下文字:

在这些草房子的前后或在这些草房子中间,总有一些安排,或一丛两丛竹子,或三株两株蔷薇,或一片花开得五颜六色的美人蕉,或干脆就是一小片夹杂着小花的草丛。这些安排,没有一丝刻意的痕迹,仿佛是这个校园里原本就有的,原来就是这个样子……

学生读后,教师小结:“草房子如诗如画,作者的文字也如诗一般充满魅力,让我们边读边想象,将这份美好收藏于心吧。”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指出:“同学们,这就是品味性精读。我们在浏览性泛读的基础上,对某个段落静心细读,欣赏美词佳句,像吃饭一样细嚼慢咽的读书方法,就叫品味性精读。精读能将文中的精华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设计意图:遵循《标准》的“教学建议”指出的“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三)解读人物,品味感动

教师引导:“在这一座座美丽的草房子里,生活着许多个性鲜明的孩子。我来考考大家对他们的熟悉程度。老师来介绍文中人物情况,你们在感受作者语言魅力的同时,猜猜老师说的是书中的哪个人物。”教师的介绍如下:

●家境富裕,又是班长,一直是桑桑明争暗斗的对象,最让孩子们垂涎的是,他还拥有油麻地唯一的一辆旧自行车。然而,他的遭遇却是艰辛的、让人心酸的。他是从精神与物质的顶峰,猝然跌落到最底层的不幸少年。

●一个很有主见的孩子,在一个陌生的世界里,他感觉到了被别人排挤,无法适应新的生活。在新的生活面前,他选择了逃避。他拒绝和同学交谈,选择了与养为伍,开始了自己的放养生活。虽然他本能地抵触他的养父母,计划着有一天逃离这个地方,但当养父母家的房子被水淹没,养父病逝,养母受不了一连串的打击疯了后,他毅然挑起了这个家,承担起了照顾养母的责任。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像老师这样用几句话简要其他人物”。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解读秃鹤的内心世界:“这么多鲜明的人物形象中,最打动我的让我难以忘怀的是秃鹤。接下来的时间,我们一起翻开《草房子》的第一章。这个章节有六个部分,差不多有33页。我们先来读最后一句话,‘纯净的月光照着大河,照着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也照着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大家都知道这个‘最英俊的少年’指谁吧?秃鹤真的是个帅哥吗?作者用细腻的笔法对陆鹤的头作了特别传神的描写。速读第一部分,看谁最快找到,并迅速读一读。”学生找到如下文字:

秃鹤的秃,是很地道的。他用长长的好看的脖子,支撑起那么一颗光溜溜的脑袋。这颗脑袋绝无一丝瘢痕,光滑得竟然那么均匀。阳光下,这颗脑袋像打了蜡一般亮,让他的同学们无端地想起,夜里它也会亮的。由于秃成这样,孩子们就会常常出神地去看,并会在心里生出要用手指头蘸了一点唾沫去轻轻摩挲它一下的愿望……

教师指名学生读,并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语言的幽默诙谐。接着,教师进一步指出:“同学们,刚才老师布置任务———找描写秃头的段落,你们一下子就找到了。这样的读法叫探求性速读,它是指为完成某项任务,‘一目十行’地进行阅读。我们在做阅读练习的时候,经常用探求性速读的方法找词语、找句子等等。”

教师继续引导:“秃鹤在你眼中是一个怎样的人?根据老师给的提示,回忆一下第一章讲的秃鹤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最打动你的是哪一个细节?”教师的提示如下:

●三年级前,秃鹤( )。

●三年级时,秃鹤( )。

●为了长头发,秃鹤( )。

●长不出头发,秃鹤( )。

●汇操中,秃鹤( )。

●汇操后,因报复行为,秃鹤( )。

●文艺汇演中,秃鹤( )。

●文艺演出后,秃鹤()。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用课件逐一出示答案。然后,教师让学生扣住词句谈感悟,解读秃鹤的内心世界:“请选择打动你的某个细节,用‘圈圈画画作批注法’的方法细心阅读,用铅笔圈出关键词语来,并以‘( )的秃鹤’的句式在旁边写写批注。待会儿交流。”

设计意图: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读法的指导,并引导学生把课内阅读时所学到的方法运用于课外阅读的实际,做到“同类一得,一法能用多篇”;教师要引导学生手脑并用,边读边思,或勾画圈点,或摘章摘句,或写读书心得,以便从各方面去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让学生掌握系统科学的读书方法,养成习惯,形成能力,最终达到“自能读书”的目的。

学生围绕“倔强、逆反的秃鹤”“善良、上进、热爱集体的秃鹤”等进行交流,然后教师进行小结:“是的,秃鹤倔强的外表下有一颗善良、上进、热爱集体的心,这是一个活得有尊严的孩子,一个战胜自我的勇敢者。毫无疑问,他就是一个最英俊的少年。来,让我们男生深情地读一读这句话吧。”男生齐读:“纯净的月光照着大河,照着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也照着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秃鹤的心路历程和第一章的故事结构,并指出:“成长的过程中有伤痛有美丽,‘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你们读出了‘倔强、逆反的秃鹤’‘善良、上进、热爱集体的秃鹤’,此时此刻的你,想对秃鹤说些什么呢?或者从秃鹤这个故事中,你收获了什么?请思考一下,在你的书签上来个真情告白 (一两句话即可)。等会儿我们再交流。”

学生写书签,教师告诉学生“这是写体会的方法”。在学生交流后,教师进行小结:“当我倾听你们的这些真情告白时,我发现你们长大了,你们和书中的秃鹤一起在成长。同学们,品读文章就要这样读,要‘梳理故事脉络,对话人物心灵,品味语言魅力,再现人物形象’。当然,读的时候,如果用上泛读、精读、速读和圈圈画画作批注、写体会等读书方法就更好了。”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体会人物语言、心理及个性特点,加深对文本、对人物的理解,既习得语言,又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情怀感悟,洗涤心灵

教师陈述:“同学们,‘草房子’是一个美好的所在,她让我们想起浪漫、温馨、遥远、伤感的童话。让我们走进‘草房子’,去了解和我们同龄的桑桑和他的伙伴们刻骨铭心的经历,感受不幸少年与厄运抗争的悲怆,感悟残疾少年对尊严的坚守……所有的一切将都在这所其实并不大的‘草房子’里扑朔迷离地上演,这一幕幕精彩的大戏,将带给你震撼人心的美的享受,我们会充分领略‘道义的力量、情感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和美的力量’。”

(五)延伸阅读

教师布置作业引导学生延伸阅读:“在暑假里,希望同学们去读一读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的其他作品,如《根鸟》《红瓦黑瓦》《野风车》《青铜葵花》《山羊不吃天堂草》等。”

设计意图:在阅读的同时不断创造,在创造的同时继续阅读。让孩子们永远走在没有终点的阅读之旅中。

三、教学反思

《草房子》是一部备受中小学生喜欢的儿童小说。学生不仅在书籍中感受到了作家的语言魅力,而且感悟到了作品的内涵,感悟到了童年的美好。就像作者曹文轩说的:“美的力量绝不亚于思想的力量。一个再深刻的思想都可能变成常识,只有一个东西是永远不变的,那就是美。”在这样的阅读指导课中,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在这一教学中,笔者的体会如下:

(一)要培养学生持久、广泛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就能够自然而然地把心思转移到课外阅读上来,这样即使再忙,学生也会挤出时间来读书,尽情享受阅读的愉悦。为了让学生能腾出更多的时间阅读,教师要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减少甚至消除那些机械、烦琐的题海。

(二)要注重阅读方法的应用和获得

多读固然重要,但怎样读尤其重要。“学生能够理解和领会的东西,教师完全可以不讲。学生了解不透彻领会不深的地方,才需要教师给以指点和引导,但是也不宜讲得很多很琐碎。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多动脑筋。”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通过追问等让学生逐步领悟到阅读方法。

(三)要注重学生的自主阅读

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教师不要对学生的阅读方式、方法进行太多的限制,要顺应学生的心理规律,以学生愿意接受的方式进行。学生对阅读方法的运用,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阅读要靠自己的力,自己能办到几分务必办到几分”,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们多思考,多动笔,多讨论”,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能够根据自己的经验读到自己的收获。

(四)要注重个别指导

读《草房子》 篇5

油麻地小学那几排金色的草房子,秋风中飘落的枯叶,落日的晚霞在桑桑一家即将离别油麻地时带给桑桑的无限伤感,泪眼朦胧。读罢思绪万千,回忆起桑桑那段让我记忆犹新的生活,一段段感触油然而生。

《草房子》里有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和在靓丽而又朴素的背景中的生活。大人们也不时会抢了孩子们的不凡角色,他们都以自己的方式演绎这生活。于是油麻地就有了一幕幕有声有色、耐人寻味的悲剧和有意无意的一点喜剧。他们都从不同的方向走来,往同一个方向走去共筑美好的明天。

毅力和顽强的意志是难得的,飞蛾之所以奋不顾身的扑火,是因为它不由自主,惧怕这漫漫的黑夜。秋叶为何飘落,是因为它们想在明天春天重新发出嫩嫩的绿叶。

读《草房子》有感 篇6

书中的主人公桑桑是一个十分顽皮的男孩子,他做过许多顽皮的事情。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两件事:桑桑用碗柜给鸽子做家;用爸爸、妈妈床上的蚊帐来捕鱼。直到现在我腦海中还时时能够浮现出桑桑用碗柜给鸽子们做家的情形:桑桑看到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温馨的家,可鸽子却露宿在外面,没有一个栖息的地方,有点可怜。所以他想为鸽子们做一个能够居住的家,于是他找来了平时一起玩耍的小伙伴们,让伙伴们先各自回家找来一些木板,然后再搬出自家的碗柜,将碗柜分成三层,每层4户“人家”,这样一来就可以住12户。接着他们发现玻璃没用,敲了;柜子的四条腿没用,锯了……就这样,一个鸽子之家就被桑桑他们给打造出来了。

其实在我的生活中,也做过许多顽皮的事,例如:用妈妈的唇膏在卫生间墙壁上画画、从稻田里抓来青蛙偷偷地塞进姐姐的书包里……这样看来,我可是要比桑桑还要顽皮呀!

读完这本书,我知道了主人公桑桑在油麻地小学的六年中,经历过的喜、怒、哀、乐,这六年也是主人公桑桑接受人生教育的时间,他那不屈不挠、执着坚守的意志,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并且发扬光大。

指导老师:李 洁

《草房子》 篇7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商业化时代, 金钱利益成为人们整日忙碌奔波的唯一追求, 钢筋水泥筑起的是人与人之间冷漠的心墙。这一时代文化语境中的小说或因追求形而上的哲学思考而耽迷于叙述游戏, 或因认同于形而下的庸常人生而放弃艺术美感, 而曹文轩却在书写少年的成长岁月里, 在回忆的现实姿态中关怀现代人的精神世界, 同时又赋予了小说本应具备的“温馨与温暖” (曹文轩语) 。正如有评论家所言, “回忆并不意味着对现实的逃离, 而是现代人承受生命之重的一种勇气”。[1]这正是曹文轩小说的成长主题所在:在那些逝去了的风景与梦一般的片段里, 执着于传达一己的悲悯情怀, 在一群孩子的成长背后捕捉更具深层意义的世界本质, 以忧伤、纯净的语言和现代人多重精神维度的刻画实现古典诗情与现代生命的真实结合。

悲悯情怀是贯穿曹文轩创作始终的一条红线。他曾说过, “悲悯情怀 (或叫悲悯精神) 是文学的一个古老的命题。我以为, 任何一个古老的命题———如果的确能称得上古老的话, 它肯定也是一个永恒的问题”。[2]在曹文轩看来, 具备成为经典可能性的作品, 必须要考虑三个方面:一是具有道义感;二是文学应该具有审美功能;其三就是悲悯情怀。而“悲悯情怀是文学存在的理由”, “这是正当文学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情怀, 也是以上两点的底色”[3]。因此在他的作品里, 悲悯情怀犹如一抹温暖的阳光, 不仅仅照耀到那些善良温和的主人公身上, 也照耀到那些遭受歧视与冷落的卑微个体身上, 甚至投放到那些丑陋与变态的畸形个体上, 从而使作品有了一种感人心脾的情思和积极向上的力量。

《草房子》是以油麻地小学的人、事为经, 主人公桑桑的经历为纬, 首尾相接, 形成一个圆满严谨的叙述结构。小说开篇的第一个人物是秃鹤。秃鹤本叫陆鹤, 因秃头而被同学嘲笑, 他少不更事的时候, 对别人的嘲笑不以为然, 后来知道秃顶给自己带来羞辱, 就用帽子遮挡, 却激起了小桑桑们想要一探究竟的好奇心, 他们摘去他的帽子, 让他再一次在众人面前遭受侮辱。油麻地小学参加汇操比赛, 秃鹤报复性地把老师要自己遮羞的帽子扔掉, 从而导致了油麻地小学汇演失败。最后, 秃鹤因克服了自己的自卑心理, 出色地饰演了一个秃顶的连长而大获赞赏, 当他在河边放声大哭的时候, 所有人的内心都在纯静的月光下得到了洗涤, 对这个他们曾经嘲弄的对象产生了怜惜之情。作者把视角对准这样一个有着生理缺陷的孩子, 体现了他内心深处的悲悯和关怀, 形象地揭示了这类孩子身上固有的自尊和希望受到他人尊重的需求。

秦大奶奶努力保护和丈夫辛勤劳动大半辈子得来的土地, 坚持认为这块土地是属于她的, 这就造就了她和油麻地小学持续不断的对抗, 从最初办学校到辟苗圃种谏树、栽杨柳再到鸡鸭大战扰乱教学秩序, 秦大奶奶成了令人生厌的顽固老婆子。然而, 孩子贪玩落水, 秦大奶奶不顾性命下水救人, 矛盾开始得到了善意的缓和, 从此, 她把对那一块土地的感情全部转移到对油麻地小学和所有学生的爱护上, 成了油麻地的守护神。直到有一天为了油麻地小学的一只南瓜而溺水身亡, 老人的善良赢得了所有人的敬意和爱戴, 悲悯之情油然而生。

对于小说中的一个富家子弟———杜小康, 作者也是不吝笔墨, 他家里本是油麻地最殷实的人家, 开着杂货铺, “红门”是油麻地最高大也最结实的房子, 家境的富足让杜小康从小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 别的孩子只能冬衣和单衣轮着穿, 他却可以按照四季换穿不同的衣服, 还有一辆别的孩子梦寐以求的自行车, 他自己又是班长, 在各种活动中表现积极, 因此他和桑桑之间有着一种潜在的敌意。谁料好景不长, 杜小康的父亲做生意翻了船, 一船货物沉没在水里, 血本无归, 从此家道中落。一直骄傲和要强的杜小康无法面对辍学的现实, 他选择消极对抗, 自欺欺人, 原本的对手桑桑并没有感到快慰, 反而对他产生了同情。随后他跟着父亲去芦苇荡放鸭, 无边无际的孤独和艰难的生活使他逐渐成熟, 可放养的鸭子吃了当地人家的鱼苗被扣, 最后的一丝希望也破灭了, 杜小康只好带着奄奄一息的父亲回到家乡。在桑桑的帮助下, 杜小康在油麻地学校门口做起了小本生意。他在生活几经起伏的重压下, 依然没有被击垮, 用自己的小小肩膀撑起了全家人的希望, 作者借桑乔的口称赞道:“日后油麻地最有出息的孩子, 也许就是杜小康。”我们并不能预测或者逃避生活中的苦难, 但可以用坚强和毅力去承担苦难, 历经苦难的成长虽痛彻心扉, 却更刻骨铭心。这或许也是作者所要传达的悲悯意识。

曹文轩在将自己深切的悲悯和无限的关怀抛洒在人物个体身上时, 选择的是用生活的苦难作为载体, 他的作品弥漫的是一种无处不在的悲剧气息 (包括《红瓦》、《根鸟》等) , 但是却从不使人感到绝望, 相反读者却能够从他忧而不伤的笔调中读到一股至善至美的力量和明洁纯净的诗情, 感受到个体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情怀。因为在曹文轩看来, “文学悲剧不是对现实悲剧的摹仿。它是悲剧的悲剧, 而不是现实的悲剧。悲剧的痛苦应主要关怀人的精神。文学不可夸张痛苦, 夸张痛苦是一种撒娇行为, 是缺少承受力的表现, 是一个民族素质低下的表现。”[4]作为古代西方最崇高的艺术表现形式, 悲剧不是把苦难叠加在一起, 让主人公去承担很多非常人所能忍受的, 然后博取观众一掬同情之泪的艺术, 而是能够让人们理性地看待悲剧人生, 伴随着苦难和挫折一起成长, 在悲剧中让芜杂的情感得以净化, 在诗意中让凡庸的生命得以升华。

曹文轩曾在北大讲坛上不无叹惋地追问:“废名笔下的细竹姑娘哪里去了?”“沈从文笔下的翠翠又哪里去了?”[5]这可以说是一个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滋养的知识分子对日渐息隐的古典美的深情呼唤, 他深感于当今文坛沉迷于游戏迷宫和庸常粉末的碎片化现实, 决心重新追随那一条被人们渐渐淡忘的幽香小径, 在鸟语花香的梦中田园里, 侧耳聆听叮咚作响的小溪, 在蔷薇盛开的山谷里, 只身沐浴皎洁如银的月光。在曹文轩的小说里, 他用“田埂”、“青草”、“学校”、“鸽子”、“笛声”、“池塘”、“草房子”、“红瓦”、“月光”、“百合”、“山谷”的意象让我们重温了废名、沈从文、汪曾祺笔下的古典意境, 他还塑造了纸月、陶卉、夏莲香、紫烟、白雀等一系列纯洁美好的女性, 让我们仿佛又看见了细竹、翠翠、三姑娘、小英子向我们款款走来。从这一层面上说, “曹文轩的小说责无旁贷地承接着起始于废名, 大成于沈从文, 后继于汪曾棋的古典美学精神”。[6]

虽然曹文轩热衷于古典主义的情感与对美学趣味的追求, 但作为一个生活于现代的作家, 他不得不受到置身其中的时代文化语境的影响, 面对着汹涌而来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思潮的裹挟, 他也意识到文学走向形而上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面临着现代商业社会涌现出来的各种问题, 他也需要做出严肃的思考和积极的应对。因此, 他的作品又试图在安宁美好的田园中蕴含对这个世界的哲理思考, 在孩子们普遍而个性的成长背后捕捉更具深层意义的本质关系, 从而使得作品也带有丰富的哲学意义。

曹文轩的小说虽说是在回忆一些少年成长的经历, 但都有较强的现实性, 是关涉到现代人精神情感世界的文本。“对于人与人之间隔膜的叙说, 人物内心深处的孤独感的刻画以及永远的流浪的精神状态的描写就成了其小说的内核。”[7]桑桑独自一人仰望天空, 与鸽子为伴时的孤单;秃鹤被别人嘲弄, 为讨回尊严而被众人遗弃的孤独;少年细马来到油麻地因为语言不通, 被扔到了一个无法进行言语沟通的世界, 体会到一个哑巴才有的那种压抑与孤单;杜小康承受家庭破败而辍学, 和父亲乘坐一条小船在芦苇荡上飘流时感受到的无边无际的孤独;还有《红瓦》里的马水清, 只有在面对柿子树时心里才会有的一丝丝温暖;那个以梦为马的少年根鸟在寻梦的漫漫长途上孤独行走……孤独感像一张巨大的黑网, 笼罩着每个人, 这是作者基于现代社会中的人因自我身份缺失而产生的惶惑和迷茫的思考。

小说中人与人之间的内心隔膜既是作者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得不到他人理解的关注, 也是对现代社会中人与人相处这一基本问题的洞察。秃鹤因为生理缺陷被同学们嘲笑;秦大奶奶想要护住一块地与油麻地小学、地方政府之间的冲突;桑桑与纸月之间的无言沟通;蒋一轮和白雀之间的凄美爱情, 他们心中的隔膜不仅伤害了他人, 也委屈了自己, 无法沟通和理解的状态使人陷入永远孤独的境地。

人的命运一直是作家们在小说文本中想要探讨的核心问题, 有的作家将命运归为因果轮回, 有的用宗教选择超脱或救赎, 有的让主人公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写既定的命运。在曹文轩的笔下, 人物命运的偶然性是一个不能忽视的现象。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横祸, 杜小康的家庭坠落到一贫如洗的境地, 曾经骄傲的少年不得不中途辍学, 扛起生活的重担, 经受风雨的洗礼;因为一场怪异的疾病, 桑桑被带到死亡的边缘, 体验了一回即将远离人世的悲欢;因为一封信的意外误传, 蒋一轮和白雀的爱情命运从此阴差阳错, 两个相爱的人离散一方;随着一场将大染房化为灰烬的大火, 赵一亮变成了一个“木讷的庄稼人”;根鸟在一次打猎时偶然打到一只白鹰, 在白鹰的腿上发现一张布条, 布条是一个叫做“紫烟”的女孩发出的求救信号, 这个求救的布条彻底改变了根鸟的命运, 从此他踏上了寻找大峡谷和紫烟的漫漫征途。命运充满了偶然, 对于这些永在的“偶然”, 人应该如何行动?“曹文轩的选择是以古典的悲悯和美感来解决现代性的困惑。”[8]他是用恒在的美去激发最强劲的生命力, 反抗苦难, 拒绝平庸。无论生存多么艰难, 生命多么荒谬, 但作为一个生命个体的尊严不能被剥夺, 每个人都应该尊重和被尊重。命运可以让一个人从生活的高峰跌入低谷, 也可以使一个人从富有变得一贫如洗, 但绝不会击败他不屈的灵魂, 我们无法预测命运的不幸, 也无法避免命运的捉弄, 但可以用坚强的信念和美好的愿望撑起一整片蓝天。

曹文轩的成长小说犹如一阵清新的微风, 给当今的文坛送来了纯美的诗情, 给这个受到严重污染的世界带来了久违的温暖, 他用自身的文学实践接续起了古典美学的诗意之途, 也引起了人们对儿童身心成长的关注。他对形而上意义的追求并不像一般现代性作品那样对世界本质进行赤裸裸的丑化抒写, 无谓地展览着所谓的冷漠、残忍、血腥、暴力和异化等等, 他只是始终坚守着一方诗性的空间, 追逐高洁的理想, 尊重人性的美好, 他在古典形态的作品中完成对存在的终极追问, 以古典的悲悯救赎情感淡漠的现代社会。

成长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 对成长的关注就是对人自身的关注。曹文轩坚持用他温情而诗意的笔触, 诉说着一个个美丽与疼痛并存的故事, 关注少年化蛹为蝶的成长过程, 于是, “肉体在成长, 灵魂在成长。终于化蛹为蝶, 成长了结, 他们破壳为‘新人’”[9]。

参考文献

[1][6]徐妍.坚守记忆并承担责任——读曹文轩小说[J].文学评论, 2000 (4) .

[2]曹文轩.文学:为人类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础[A].南宁:接力出版社, 2006, 第1版:385.

[3]曹文轩.文学:为人类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础[A].南宁:接力出版社, 2006, 第1版:387.

[4][8]曹文轩.永远的古典[M].北京:作家出版社, 2003:231.

[5]曹文轩在北大讲坛上的讲稿.

[7]周洋洋.成长中的美与痛》[J].文学评论, 2011 (9) .

《草房子》 篇8

一、感知阅读———激发阅读兴趣

笔者认为要进行深阅读的前提是激发学生对这部作品的兴趣。教师可先于学生阅读之前, 作诱发性引导。通过教师的激趣导入, 学生对阅读小说有了一定的兴趣。因此, 第一层次的阅读活动, 笔者是以设计简单习题, 用抢答问题的方式进行的。如: (1) 与桑桑从一至六年级一直是同班同学的是_; (2) 杜小康一直在桑桑班里担任_; (3) 邱二爷带回了一个叫_的男孩……

二、研习阅读———培养阅读习惯

在初步了解故事梗概的基础上, 就需要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阅读引导。对主要人物的形象和主要情境的感悟, 是深阅读的必经之路。因此, 笔者设计思考问题来推进阅读。如: (1) “纯净的月光照着大河, 照着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 也照着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这最英俊的少年是谁?为什么这么说? (2) “这地是我的地!”她用手抚摸着地, 就像那天她抚摸桑桑的脑袋。经常被父亲认为是“没有是非观念”的桑桑, 忽然觉得秦大奶奶也是有理的。你也认为秦大奶奶“有理”吗?联系《艾地》这一章的内容说说理由。 (3) “桑桑很无奈, 只好在寒风里陪伴着他。到了中午, 竹篮子里, 已有大半筐柳树须子。那须子在这冰天雪地, 一切生命都似乎被冻结了的冬季, 实在是好看。那么白, 那么嫩, 一根一根, 仿佛都是活的……”选文中的“他”是谁?他和桑桑找到柳树须子的目的是什么?……

三、合作阅读———创造阅读氛围

学生是阅读学习的主体。要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 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 建议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深化阅读。这个环节, 笔者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合力完成阅读任务:

1. 为小说中的主要人物 (如桑桑) 建立生活档案。

2. 与大家分享你阅读《草房子》后那些深受感动的细节。

在自主阅读, 整体感知的基础上, 有理解的合作在任务的引领下, 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 这样的阅读学习往往能更加有效。学生的参与兴致很高, 不同程度的学生在描述过程中都努力在同学中表现自己对小说的熟稔, 展现自我的风采。学生可以取他人之长, 补一己之短, 并且热忱地为小组献计献策, 获得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

四、个性阅读———深化阅读体验

阅读要关注个体差异,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 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学生才能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

建议教师做体验示范, 选取人物和角度深情地谈自己的感动。如选择桑乔这个人物, “桑乔在外面是个好老师, 好校长, 但他像所有的父亲一样, 是个严厉、不会在儿女面前表达感情的父亲。桑桑得了绝症之后, 百炼钢变成了绕指柔, 带桑桑四处求医, 甚至卸下了斯文儒雅的面具, 穿上他曾经深以为耻的猎人的装束, 变回他想掩藏在记忆深处永远不想为人知的猎人;带着儿子去打猎, 桑桑高兴得发狂, 却不知, 此时父亲的脸上滑过两道清泪。这种改变, 这清泪, 就叫做爱, 一个父亲对孩子的最深沉的爱。大爱无声, 这个情节也在提醒我们, 父亲的爱, 尽在不言中。”

这篇小说当中到处氤氲着这些人性的美、人情的美。要通过教师的示范, 引导学生从前后经历、环境影响、心理变化等角度去体悟人性之美, 并且个性化地叙述成文。因此, 笔者设计了写作训练来为实现个性化的深阅读: (1) 《寻找草房子的魅力》; (2) 《成长之我见》。

或结构独特, 或形象鲜明, 或语言优美, 或主题深刻, 从自我阅读感受出发, 结合小说人物的成长, 来完成以上两个写作主题。因为欣赏文学作品, 就是要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 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用写作这种阅读方式最能实现这种阅读效果, 通过范文赏读、共性讨论、特殊视角等后续环节一步一步达到深阅读的目标。

老房子 篇9

白墙黛瓦的老房子如一位墨发白衫的仙子, 若隐若现, 有几分神秘。小河也被老房子深深地吸引, 静静地看着它, 满眼都是它的样子。风吹奏着动人的夜曲, 水波荡漾, 老房子的倒影便随之晃动, 跳起灵动的舞蹈, 如梦似幻。

这便是留存在我童年记忆中的老房子, 无比美丽……

曾经, 老房子里住着一位老人, 我们称呼她“马婆婆”。马婆婆的儿女们都搬去镇上住了, 只有她因为舍不得这块老地方而留了下来。每当我路过老房子, 时常会看见马婆婆一个人在暗自落泪。妈妈告诉我, 马婆婆的儿女不在身边, 她难免会想念他们。知道了这件事之后, 我便常常会带着小伙伴们一起去看望马婆婆。我至今仍记得, 我们第一次去马婆婆家时, 她又惊又喜的模样。她捧出大把的糖果分给我们。看见我们喜滋滋地吃着糖果, 她高兴得连眼睛都在笑呢。

我们几个孩子自从那天吃到了那么多糖果之后, 几乎天天都围着马婆婆打转。她去田里农耕, 我们就帮她拎着菜篮子, 在她身后又蹦又跳, 较小的孩子还会坐在她挑着的竹篮里哼着歌儿, 一路上欢声笑语不断。在田里劳作的老人们看到了, 都会羡慕地对马婆婆说:“这帮孩子跟你可真亲啊!”马婆婆就笑得越发慈祥。

其实, 在我们眼里, 马婆婆真的就和我们的亲外婆一样, 我们喜欢一天到晚地跟着她。早上, 我们早早地起床, 和马婆婆一同到田里。她锄地时, 我们就帮她拾去草根。中午, 我们总会去马婆婆家吃饭, 大家围坐在桌边, 其乐融融, 一口饭、一口菜都是香喷喷的。晚上, 我们搬着小板凳坐在马婆婆身边, 一边啃着她种的瓜, 一边听她给我们讲故事、猜谜语。就这样, 在不知不觉中, 我们童年的岁月里留下了马婆婆深深的印记……

可是突然有一天, 马婆婆对我们讲, 她马上要搬到镇上去和儿女们一同住了。听到这个消息后, 大家都很难过。原本吵闹的我们仿佛被这个消息击倒了, 一时都没有说话, 只是静静地看着眼前的老房子:墙壁上有我们随意的涂鸦;门框上有记着我们身高的刻痕;窗台上还有我们摆放的花草……

后来, 马婆婆走了;而不久, 老房子也被拆除了……

未来的房子 篇10

未来的房子, 建在森林里, 和小鸟做邻居。听着鸟儿们欢快的歌唱, 我的心情就非常舒畅。

我的房子是用一种特殊的RST材料做成的, 这种材料防水、防火、防震、防辐射, 经得起风吹日晒, 而且很轻。

屋里的墙壁是用纯天然、无污染的油漆刷的, 有一种天然的味道。

最神奇的是我再也不用去学校了。卧室的墙上有一个红色的按钮, 只要轻轻按一下这个红色的按钮, 卧室就会立刻变成教室。墙上会出现一个大屏幕, 把自己的电脑和大屏幕链接在一起。我学习时一旦有不会的地方, 开启视频功能, 老师就出现在大屏幕上, 面对面给你讲解, 直到我学会为止。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学科, 既可以连续学习一科, 也可以二十分钟更换一科。实在学累了, 断开链接, 大屏幕就消失了, 教室又变成卧室。到了中午, 知了发出的声音很吵, 就可以启动隔音装置, 声音马上就消除了。

该睡觉了, 只要你躺在床上, 说声:“睡觉了。”灯自动关闭, 床的按摩功能随即开启, 让你舒舒服服地进入梦乡。它还有清除噩梦的功效呢!要是晚上有蚊子, 只要它一现身, 房间还会启动自动除蚊模式, 这样你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这就是我未来的房子, 是不是很好呢?我现在要好好学习, 尽早造出这样的房子, 为人类造福。

(指导教师:屈兰格)

用俗语引出习作的主题, 很巧妙。

介绍建房的材料。小作者结合生活来想象, 大胆而且合理。

想象未来在家学习, 实现“一对一”和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基础的学习模式, 想象很大胆, 写出了自己对未来学习方式的一种愿望。

草房子文学社简介 篇11

山东枣庄立新小学草房子文学社成立于2004年,迄今已有8年的历史。

文学社的名字来源于曹文轩先生的作品《草房子》,文学社的宗旨是:让每一个社员都胸怀对生活的热爱,用心品味校园生活的精彩。文学社定期举行作品交流会,社员们可以公开展示自己的作品。文学社的骨干成员及指导教师对这些作品进行点评、修改,让社员们从小就培养一种对文学的严肃和崇敬之情。草房子文学社还与当地报社合作,多次成功举办社员采风活动,获得了社会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张 奎)

校 长 寄 语

愿草房子里的幼苗能在文学的滋养下茁壮成长,能用童真和稚嫩的小手书写出美丽的童年。

——山东枣庄立新小学 李 敬2012-3-18

鸡蛋是从哪儿来的

□草房子文学社 李敬语

童年就像明亮的夜空,曾经做过的趣事就像一颗颗闪亮夺目的星星,在童年的夜空中闪烁。偶尔提起,就会引起大家的一阵狂笑。

“鸡蛋是从哪儿来的?”这么简单的问题,相信大家都知道。鸡蛋,肯定是鸡生的呀!但是,在我三岁的时候,我却给出了一个不同的答案。

记得三岁时的一天晚上,我和妈妈正在看电视。突然,妈妈似乎想起了什么,扭头问正沉浸于动画片中的我:“宝宝,鸡蛋是从哪儿来的?”“嗯?”我被妈妈从动画片里拽了出来,“鸡蛋是从市场上买来的呀!”妈妈没有想到我会这样回答,惊讶地问:“那市场上的鸡蛋是从哪儿来的?”我咬着手指,歪着头想了一下:“是农民伯伯种的呀!”“啊?怎么种的?”妈妈愕然地问。我以为她没有听懂,一本正经地说:“就是把一个鸡蛋的种子放进土里,然后浇水,过几天它就开花了,能接出好多鸡蛋来。”我边说,边用小手比划着,而妈妈早就捂着肚子,笑得倒在了沙发上……说实话,我当时真的很奇怪,心想:“难道我说错了么?电视里正在唱着‘种太阳’,‘种鸡蛋’就不行吗?”

现在,每当想起这件事,我都会忍俊不禁,也会不由自主地笑幼时的我无知、可爱,我真怀念童年的快乐时光。

(指导教师 张 奎)

春的甘霖

□草房子文学社 蔡庆楚

夏天的雨变化无常,秋天的雨有些凄凉,冬天的雨总是躲躲闪闪的。春天的甘霖,大大方方地滋润着大地,给人们带来无限的希望。正所谓——春雨贵如油啊!

这几天,春雨悄悄地降临在枣庄的土地上。听,一声声的雨滴声,那是春的呼唤;看,空气都被它清洗得干干净净,那是春的心愿;瞧,春雨轻轻地落在脸上,留下一丝丝清凉的感觉,那是春送给人们的礼物。

空气清新起来,尘埃随之而去,“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不知不觉中,春雨滋润了大地,给植物充足的水分,将丰收的希望带给我们。春雨给了我们太多,是一名合格的报春使者。

(指导教师 李茂辉)

网迷老妈

□草房子文学社 罗英齐

我的妈妈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网迷,一天不上网就像少了点儿什么似的。她的脑子里成天就想着她QQ农场的菜怎么样了、动物有没有长大、母鸡下蛋了没有……妈妈经常惦记着这些事情,做家务的时候也显得心不在焉。

有一次,晚上11点了,我和爸爸已经困得不行,眼皮直打架。爸爸正要熄灯睡觉,正巧看到妈妈那屋的灯还亮着,便料定妈妈一定在上网。爸爸有些不耐烦了,怒气冲冲地喊道:“老婆,赶快把电脑关上,要睡觉了!明天还要早起啊!”妈妈装作没听见,依然在聚精会神地上网。爸爸见妈妈没反应,便火冒三丈跑到妈妈的房门前,对妈妈吼道:“你自己不休息,还影响我们睡觉,真不像话!”妈妈只好答应着:“我马上就睡觉!”她一边说,一边关了灯。妈妈的表现真出乎我的意料,我心想:“妈妈痴迷电脑,怎么可能这样听话呢?她一定会躲在床上上网!”我蹑手蹑脚地走到妈妈的房间,果然不出所料,她正在被子里上网,我拍了她一下,她被吓了一大跳!

没办法,妈妈只好关机睡觉了。过了一会儿,妈妈终于进入了梦乡。可是,她在梦里还在惦记着她的QQ农场呢!嘴里说着:“嘿嘿,我的菜熟了,该收菜啦!”

妈妈真是一个网迷呀!

(指导教师 张 奎)

我的爸爸就如同一座“睡火山”,一不留神就有可能爆发。

那次期末考试的时候,我看着那些熟悉的试题,心里美滋滋的。我想:“这次考试我一定能考个好成绩!”出乎意料的是,成绩出来了,我一看就傻眼了,语文和数学竟然都没超过90分,只有英语得了92分,考得太不理想了。我的心就像被放在冰箱里冷冻了一个世纪一样——凉透了。我担心这次一定会被爸爸狠狠地批评一顿了。

(摘自草房子文学社宋 鹏《爸爸是座“睡火山”》,指导教师:王黎黎)

过了一会儿,我的肚子饿得咕咕地叫起来。爸爸安慰我说:“再忍忍,回家后爸爸给你做好吃的!”爸爸的话被一个阿姨听见了,那个阿姨毫不犹豫地从包里拿出一个鸡翅和一块月饼递给我。“这可是雪中送炭啊!”我对阿姨说,“谢谢您!”在得到爸爸允许之后,我接过阿姨的食物,大口地吃了起来。真奇怪,这看似平常的食品,我吃得格外香甜。

在班车上等了一个多小时,雨慢慢地停了。晚上八点,我们才回到家中。虽然衣服全被雨淋湿了,但是,我依然感到温暖。

暴风雨中,一个陌生人送给我温暖。这件事已 经过去好几年了,但是这温暖却一直在我心头。

(摘自草房子文学社孙华川《暴风雨中的温暖》,指导教师:董菲菲)

爸爸和妈妈是我的依靠,他们带给我多少幸福快乐,我数也数不清。可是,那一次,爸爸妈妈却让我伤心地哭了。

…………

从此,爸爸每天下班后就喝酒,借酒消愁。我对爸爸说:“喝酒对身体不好,还是少喝酒吧!”爸爸说:“我知道酒不是什么好东西,可是戒也戒不掉啊!”我知道爸爸是因为心里烦才喝酒的。

妈妈,您为什么要选择离婚呢?您知道吗?自从你们离婚后,我的生活中就像少了点儿什么似的,每天都沉浸在苦恼之中!

(摘自草房子文学社刘 飞《那一次,我哭了》,指导教师:党启金)

雨就这样下着,一直没有停,好像也在为爷爷的去世而伤心哭泣。小姨打来了电话。说枣庄雨下得非常大,路上的积水没过了膝盖,很多汽车都被淹了。

大人们给爷爷写悼词的时候,我才知道原来爷爷是那么伟大:他曾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立下了赫赫战功——荣获三等功四次、四等功三次!而今,爷爷还没有来得及享享清福就匆匆地离去了!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爷爷活着的时候为社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人们是不会忘记他的。

未来的房子 篇12

为什么我要说“房子回位”呢?因为房子“搜集能源”去了。它去街道上捡垃圾放进消化屋里,转化为电能、水能、风能……供整套房屋所用。

我对轿车说:“去四楼休闲厅。”轿车立即展开双翅,飞进了休闲厅。我躺在智能椅上,说:“按摩,下午茶。”很快,智能椅就开始给我按摩,并发送信号波,吩咐厨房去做。不一会儿,一顿美味的下午茶就享用完了!

我坐在智能椅上,说道:“一楼客厅。”智能椅就让大手把我送到了一楼客厅。

等等,“大手”是什么?大手就是智能手呀!全房间都归大手管理,大手就像人类的手一样,用大脑控制手,让手干什么手就干什么,大手也是这样。

到了客厅,你就会发现门口站着一个“人”,其实这不是真正的人,是一个机器人——咪嗨。已经有大手了,为什么还要咪嗨呢?因为我需要朋友呀!它身怀绝技、多才多艺,每天都能给我带来乐趣!我说:“电视,茉莉香,音乐。”随后你就会闻到阵阵茉莉香伴着声声音乐而来,墙壁则会显现出各种电视节目,任你挑选,播放时,犹如身临其境一般,连当时的场景气味都能闻到,这就是7D效果。

到了晚饭时间,咪嗨开始大声唱歌:“厨房都给我嗨起来!奶酪卷,炸鸡丁……”营养又好吃,吃不完怎么办?交给回收屋吧,它会把所有的东西都恢复成原材料的。

睡觉了,我回卧室,按“蓝色夜空”按钮,我就能欣赏着美丽的夜色睡觉了。待我睡着时,防盗系统开启,其余的设备都处于关闭状态。

未来的房屋,你,想拥有吗?

(指导教师:王海伦)

教师点评

上一篇:近代小说下一篇:中学生语文品质培养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