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项目管理(精选12篇)
测绘项目管理 篇1
房产测绘主要有两种不同的形式, 一种是项目测绘, 另一种是基础测绘。前者是指对于房产的分层分户平面图以及相关数据、图表进行测绘。在房产的权属交易、拆迁以及房产开发等环节中, 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基础测绘主要对房产分幅平面图进行设计, 反映房屋情况、用地位置、权属情况。
1 房产测绘实际内涵概述
房产测绘的对象为土地、房屋的权属、数量、位置、质量等因素。具体的测绘内容比较多, 主要有:对建筑物进行调查与测量, 绘制房屋建筑物等图表, 并绘制土地使用图表、为房产中心提供交易、拆迁、产权产籍等资料;除了以上内容外, 还有对于环境保护、基础设施以及底线管网等内容的规划工作的资料提供。房产测绘主要有两种不同的形式, 一种是项目测绘, 另一种是基础测绘。前者是指对于房产的分层分户平面图以及相关数据、图表进行测绘。而基础测绘应用于反映房屋情况、用地位置、权属情况等图的测绘[1]。
2 房产测绘管理
房产测绘管理在我国兴起比较晚, 与其他国家相比其管理技术比较传统。目前, 我国房产测绘管理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实现:
(1) 人工房产测绘管理方式;人工房产测绘管理方式, 主要利用人工计算与统计数据信息, 并且以纸质记录本的方式进行数据存储。随着科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 以人工测绘与记录的方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逐渐的被淘汰。
(2) 计算机辅助房产测绘管理方式;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出现, 使得人工房产测绘方式黯然失色。将计算机技术与房产测绘管理方式相互结合, 能够实现房产测绘管理的自动化, 一方面减少了人工劳动, 另一方面也提升了房产测绘的精度[2]。
(3) 房产测绘管理系统;近年来, 先进的信息技术逐渐研发, 一种更加高端的技术与房产测绘管理系统相互结合, 有效的提升了房产测绘管理系统性能。该种测绘技术就是GIS技术, GIS技术的应用, 能够向技术人员提供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数据分析模型, 并创建数据处理平台, 尤其是在土地管理、人口普查数据、基础空间数据以及城市发展等方面作用突出, 能够全面实现数据信息的快捷分析和可视化。GIS技术是“地理信息系统”的简称, 该技术能够对空间数据进行采集、管理、分析以及可视化处理。该种技术在房产测绘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能够解决计算机辅助管理中出现的数据空间有限、非空间数据无法处理与存储等问题。
3 房产测绘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实际应用
3.1 基础测绘管理系统
在基础房产测绘管理系统构建中, 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 数据源的统一管理:在基础测绘管理系统中, GIS数据源能够支持不同数据服务器, 将这些GIS数据源进行统一管理, 避免出现房产信息系统的混乱。
(2) 完成数据转化的预处理:应用GIS技术, 能够对房屋进行编码检测、对房产测绘的整体要素进行整体性的检测, 并且注意要素属性之间的格式转换。
(3) 对空间对象属性信息与地图上空间信息进行定位:在房产测绘信息系统中, 将房屋的行政区归属、房产区归属、房产分区归属等, 通过数据的逐级浏览, 实现空间对象属性信息和地图上空间对象的相互定位。
(4) 房产测绘数据信息编辑:房产测绘系统能够通过GIS技术所独有的功能, 与房产测绘中的操作图像相互结合, 在数据信息编辑上比较灵活。
(5) 空间数据的研究:在基础房产测绘管理系统中能够对空间数据进行整合, 对属性数据、业务数据进行分析[3]。
3.2 业务子系统
房产测绘管理业务子系统实际上是一个自动化的办公系统, 也就是说在该系统中, 所能够实现的功能都是整体性, 并且业务与业务之间能够实现相互衔接。业务子系统能够实现房产项目测绘、基础测绘和房产业务办公之间的工作衔接, 在比较简单的操作下, 与房产测绘管理需求相适应。测绘任务发出之后, 字系统中的受理人员需要对测绘中所需要的数据进行记录与统计, 并与实际的房产信息进行比对。然后工作人员将测绘任务分配给专门的负责人。当负责人接过测绘任务之后, 便进行房产测绘, 最后将测绘结果记录, 并且将测绘结果交给质检人员。最后在质检人员检测完成之后, 子系统能够自动生成工作量, 建立测绘档案。
3.3 分丘图测绘子系统
分丘图绘子系统的建立比较关键, 在该系统中需要引入GIS技术, 这是因为GIS技术能够向房产测绘技术人员提供简单到复杂的数据分析模型, 并创建数据处理平台, 使得房产测绘环节中的数据信息分析更加的快捷, 并且数据模型实现可视化。GIS前端数据处理系统以及CAD技术, 都是房产分丘图测绘子系统功能实现的基础。这些技术在子系统中的应用, 能够从数据存储、图式分析以及组织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保障分丘图前台数据交换迅速[4]。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本文对房产测绘管理和房产测绘信息系统进行研究, 房产测绘对建筑物进行调查与测量, 绘制房屋建筑物等图表, 并绘制土地使用图表、为房产中心提供交易、拆迁、产权产籍等处理决策。房产测绘管理在我国兴起比较晚, 与其他国家相比其管理技术比较传统。目前, 我国房产测绘管理主要通过人工房产测绘管理方式、计算机辅助房产测绘管理方式以及GIS房产测绘管理系统来实现。
参考文献
[1]杨柳.基于GIS的房产测绘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组织与管理[D].中国地质大学, 2005.
[2]齐凤辉.大连市房产测绘管理模式改革及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 2013.
[3]韩泽.浅谈GIS技术在房产测绘管理和房产测绘信息系统应用的探究[J].工程经济, 2015, No.20403:35-40.
[4]李刚.房产测绘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天津大学, 2007.
测绘项目管理 篇2
测绘成果管理
6.1 测绘成果的概念与特征
1、测绘成果的概述
测绘成果分为基础测绘成果和非基础测绘成果。基础测绘成果包括全国性基础测绘成果和 地区性基础测绘成果。
(1)天文测量、大地测量、卫星大地测量、重力测量的数据和图件;
(2)航空航天摄影和遥感的底片、磁带;
(3)各种地图及其数字化成果;
(4)各类基础地理信息以及在基础地理信息基础上挖掘、分析形成的信息;
(5)工程测量数据和图件;
(6)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测绘数据及其运行软件;
(7)其他有关的地理信息数据;
(8)与测绘成果直接有关的技术资料和档案等。
2、测绘成果的特征
科学性,保密性,系统性,专业性,著作权(专业性、系统性、物质表现性、科学性和创作性)。
6.2 测绘成果保密管理
1、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
2、测绘成果保密规定
(1)测绘法律、法规对成果保密管理的规定
1)对基础测绘成果资料实行异地备份存放制度。
2)对外提供属于国家秘密的测绘成果,应当按照国务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规定的审批 程序,报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前,应当征求军队有关部门的意见。
3)需要利用属于国家秘密的基础测绘成果的,应当提出明确的利用目的和范围,报测绘成果所在地的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在依法履行审批手续时,要以书面形式告知测绘成果的秘密等级、保密要求以及相关著作权保护要求。
(2)《保密法》对测绘成果保密的有关规定
1)绝密级国家秘密载体应当在符合国家保密标准的设施、设备中保存,并指定专人管理;未经原定密机关、单位或者其上级机关批准,不得复制和摘抄。
2)涉密信息系统按照涉密程度实行分级保护,经检查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3)机关、单位对外交往与合作中需要提供国家秘密事项,应当报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并与对方签订保密协议。
4)机关、单位对是否属于国家秘密或者属于何种密级不明确或者有争议的,由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省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5)中央国家机关、省级机关及其授权的机关、单位可以确定绝密级、机密级和秘密级国家秘密;设区的市机关及其授权的机关、单位可以确定机密级和秘密级国家秘密。具体的定密权 限、授权范围由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规定。
机关、单位执行上级确定的国家秘密事项,需要定密的,根据所执行的国家秘密事项的密级确定。下级机关、单位认为本机关、本单位产生的有关定密事项属于上级机关、单位的定密权限,应当先行采取保密措施,并立即报请上级机关、单位确定;没有上级机关、单位的,应当立即提请有相应定密权限的业务主管部门或者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3)国家测绘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涉密测绘成果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
1)航空摄影成果先送审后提供使用。2)按照先归档入库再提供使用来管理涉密测绘成果。国家级基础测绘成果向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归档入库;地方基础测绘成果向地方相应测绘成果保管单位归档入库。
3)涉密测绘成果需要向其他法人或者组织提供使用的,必须按管理权限报测绘成果所在地的县级以上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同意。
4)涉密测绘成果使用单位,必须依据经审批同意的使用目的和范围使用涉密测绘成果。使用目的或项目完成后,使用单位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及时销毁涉密测绘成果。
(4)《国家测绘局关于加强涉密测绘成果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
1)涉密单位应当建立保密管理领导责任制,设立保密工作机构,配备保密管理人员。应当区分核心、重要和一般涉密人员,进行岗前涉密资格审查,签署保密责任书。
2)涉密单位应当建立严格登记管理制度,加强涉密计算机和存储介质的管理。
3)涉密单位要确定涉密测绘成果保密要害部门。
4)涉密单位不得使用无安全保密保障的设备处理、传输、存储涉密测绘成果。
5)经审批获得的涉密测绘成果使用完成后,用户要及时销毁涉密测绘成果,由专人核对、造册、报批,并报提供成果的单位备案;也可请提供成果的单位核对、回收,统一销毁。
6)用户若委托第三方承担利用任务的,第三方必须具有相应的成果保密条件,必须签订成果保密责任书,第三方承担相关保密责任。
7)涉密测绘成果严格实行管用分开。
8)要及时准确地为涉密测绘成果标明密级和保密期限。
9)经国家批准涉及对外提供我国涉密测绘成果的项目,要报国家测绘局或者省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后再对外提供。
(5)国家测绘局《关于加强涉密地理信息数据应用安全监管的通知》规定
1)用户在涉及加工使用涉密项目招投标中,必须委托给国内具有相应测绘资质的第三方承担。严禁委托给具有外资背景的企业承担涉密项目建设。
2)若需第三方参与涉密项目的,在涉密项目建设前,用户必须与第三方签订地理信息数据保密责任书。项目完成后,用户必须及时回收或监督第三方销毁涉密地理信息数据。
3、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监督管理职责
(1)国家保密工作部门、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商军队测绘主管部门,确定测绘成果的秘密范围和秘密等级。
(2)利用涉密测绘成果生产的产品,未经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进行保密技术处理的,其秘密等级不得低于所用测绘成果的秘密等级。
4、对测绘成果涉密人员的规定
(1)涉密人员分为核心涉密人员、重要涉密人员和一般涉密人员,实行分类管理。
(2)涉密人员上岗前应当经过保密教育培训,签订保密承诺书。
(3)涉密人员出境应当经有关部门批准。
(4)核心涉密人员脱密期为2-3年,重要涉密人员脱密期为1-2年,一般涉密人员脱密期为6个月至1年。
6.3 测绘成果汇交
1、测绘成果汇交的原则
(1)测绘成果汇交的原则:依法汇交,无偿汇交,定期汇交。
1)测绘项目出资人或者承担国家投资的测绘项目的单位应当自测绘项目验收完成之日起3个月内向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汇交测绘成果副本或者目录,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出具汇交凭证。测绘成果的目录和副本应在第2年3月底之前汇交。
2)不得向第三方提供。
2、测绘成果汇交的内容:范围由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商国务院其他相关部门公布。(1)测绘成果汇交的规定
1)自行出资的测绘项目,由出资人向测绘项目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汇交测绘成果目录。非政府部门的测绘单位或个人应提交目录和副本。
2)基础测绘项目需要汇交成果副本,非基础测绘项目汇交成果目录。中央财政投资的测绘项目,向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汇交;地方财政投资的测绘项目,向测绘项目所在地的省级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汇交。
3)外国组织或者个人经批准在我国领域和管辖的其他海域单独测绘时,由中方接待单位督促其在测绘任务完成后即直接向国家测绘局提交全部测绘成果副本一式两份; 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部门、单位合作测绘时,由中方合作者在测绘任务完成后的两个月内,向国家测绘局提交全部测绘成果副本一式两份。
4)委托测绘的项目,其完成的测绘成果目录和副本由委托方负责汇交。
(2)测绘成果目录汇交的内容
1)等级控制点以及重力测量成果的目录;
2)空间大地测量成果的目录;
3)航空摄影底片、卫星摄影底片和磁带的目录;
4)面积在10平方千米以上的1:500-1:2000比例尺地形图和整幅的1:5000-1: 100万比例尺地形图(包括影像地图)的目录;
5)其他普通地图、地籍图、海图和专题地图的目录;
6)上级有关部门主管的跨省区、跨流域,面积在50平方千米以上,以及其他重大国家项目的工程测量的数据和图件目录;
7)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管的面积在省管限额以上的工程测量的数据和图件目录。
(3)测绘成果汇交副本的内容
1)等级控制点以及重力测量成果的成果表、展点图、技术总结和验收报告的副本;
2)空间大地测量成果成果、布网图、技术总结和验收报告的副本;
3)正式印制的地图。
3、成果汇交的管理
(1)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自收到汇交的测绘成果副本或者目录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应当将其移交给测绘成果保管单位。
(2)国家测绘局所属全国测绘资料信息中心负责具体接收向国家测绘局汇交的测绘成果目录和副本,负责每年编制一次测绘成果目录。
(3)对于不履行汇交测绘成果目录和副本义务的组织或者个人,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管理测绘工作的部门可以给予其通报批评、限制其测绘活动和停止供应国家基础测绘成果的行政处罚。
逾期不汇交的,对测绘项目出资人处以重测所需费用1-2倍的罚款;对承担国家投资的测 绘项目的单位处1-5万元的罚款,暂扣测绘资质证书,自暂扣测绘资质证书之日起6个月内仍不汇交测绘成果资料的,吊销测绘资质证书,并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6.4 测绘地理信息档案管理
1、测绘地理信息档案主要内容:航空、航天遥感影像获取档案;基础测绘项目档案;地理国情监测档案;应急测绘保障服务档案;测绘成果与地理信息应用档案;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档案;工程测量档案;海洋测绘与江河湖水下测量档案;界线测绘与不动产测绘档案;公开地图制作档案。
2、测绘地理信息档案管理的原则
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工作应当遵循统筹规划、分级管理、确保安全、促进利用的原则。
3、测绘地理信息档案管理体制
国家测绘局负责全国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国家和地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的监督和指导。
4、机构与职责
(1)国家测绘局
1)统筹规划全国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工作;
2)制定国家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管理制度、标准和技术规范;
3)指导、监督、检查全国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工作;
4)组织国家重大测绘地理信息项目业务档案验收工作。
(2)县级以上测绘行政主管部门
1)制定本行政区域的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工作管理制度;
2)指导、监督、检查本行政区域的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工作;
3)组织本行政区域内重大测绘地理信息项目业务档案验收工作。
(3)档案保管机构
1)接收、整理、集中保管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
2)开发和提供利用馆藏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资源;
3)开展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信息化建设;
4)指导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的形成、积累、整理、立卷等档案业务工作;
5)督促建档单位按时移交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
6)承担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验收和鉴定工作;
7)收集国内外有利用价值的测绘地理信息资料、文献等;
8)开展馆际交流活动。
(4)测绘单位:应当设立档案资料室,负责管理本单位的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
5、建档与归档
(1)测绘地理信息业务建档工作应当纳入项目计划、经费预算、管理程序、质量控制等。
(2)测绘地理信息项目组织部门下达测绘地理信息项目计划时,应当以书面形式告知相应的档案保管机构,并在项目合同、设计书等文件中,明确提出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的归档范围、份数、时间、质量等要求。
(3)重大测绘地理信息项目业务档案验收应当由相应的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其他测绘地理信息项目业务档案的验收,由相应的档案保管机构负责。未获得档案验收合格意见的测绘地理信息项目不得通过项目验收。
(4)测绘地理信息项目组织部门在完成项目验收后,应当将项目验收意见抄送档案保管机构。建档单位应当在测绘地理信息项目验收完成之日起2个月内,向项目组织部门所属的档案保管机构移交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
4、保管与销毁
(1)档案保管机构应当将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分类、整理并编制目录。
(2)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保管期限分永久和定期。定期保存的,期限为10年或30年。
(3)档案保管机构应当具备档案安全保管条件,配有保护设施设备。
(4)档案保管机构应定期对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保管状况进行检查。
(5)档案保管机构应当对保管期满的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提出鉴定意见,并报同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对不再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应当登记、造册,经批准后按规定销毁。
(6)因机构变动等原因,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保管关系发生变更的,原单位应当妥善保管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并向指定机构移交。(7)鼓励单位和个人向档案保管机构移交、捐赠、寄存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
5、服务利用与监督管理
(1)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和档案保管机构应当依法向社会开放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
(2)档案保管机构应当定期公布馆藏开放的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目录。
(3)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和档案保管机构应提高档案利用价值,扩大利用领域。
(4)向档案保管机构移交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的单位和个人,对其档案具有优先利用权,并可对其不宜向社会开放的档案提出限制利用意见。
(5)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工作的领导。应当履行管理职责,加强对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工作的监督检查。
6.5 测绘成果质量管理
1、测绘单位质量管理的权利与义务
(1)测绘单位应加强质量教育。逐步实行持证上岗。
(2)测绘单位应当健全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甲、乙级应当设立质量管理机构;丙、丁级测绘单位应当设立专(兼)职质量管理人员。
(3)测绘单位应当对其完成的测绘成果质量负责。
(4)测绘单位应当建立和完善测绘质量体系,甲级应当通过ISO 9000系列质量保证体系认证;乙级应当通过ISO 9000系列质量保证体系认证或者通过省级以上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考核;丙级应当通过ISO 9000系列质量保证体系认证或者通过设区的市级以上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考核;丁级应当通过县级以上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考核。
(5)测绘单位必须建立以质量为中心的技术经济责任制。
2、测绘成果质量管理相关规定
(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测绘成果质量的监督管理。
(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测绘主管部门和技术监督部门负责本行政区测绘质量管理和监督。
(3)基础测绘项目的质量,由组织实施该项目的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监督管理;非基础测绘项目的质量,由项目实施地的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监督管理。
甲、乙级测绘单位至少每2-3年检查一次,丙、丁级至少每4-5年检查一次。
(4)建立质量信用在内的测绘信用档案公示制度进行分类监管。
(5)测绘质量监督检验部门(国家级为质检中心,省级为质检站)应经省级人民政府技术监督行政部门考核合格。向测绘主管部门和技术监督行政部门定期报送测绘产品质量分析报告。
(6)测绘产品质量检验人员应当通过任职资格考核。取得测绘产品质量检验员证的,方可从事测绘产品质量检验工作。
(7)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查计划,由省级以上测绘主管部门编制,报同级人民政府技术监督行政部门审批。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结果,由下达监督检验计划的测绘主管部门或技术监督行政部门审定后,对社会公布。省级监督检验结果,报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8)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的职责:
1)按照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查计划,承担质量监督检验工作。
2)在测绘资格审查认证及年检中,承担标准实施监督、质量管理评价及产品质量检测。
3)受用户的委托,承担测绘项目合同的技术咨询及产品质量检验、验收。
4)按照授权范围,承担有关科研项目及新产品的质量鉴定、检测、检验。
5)承担测绘产品质量争议的仲裁检验。
3、测绘成果质量责任与检查验收
(1)测绘单位质量责任
1)法定代表人签发质量手册,对本单位提供的测绘成果承担质量责任。
2)行政领导及总工程师(质量主管负责人)按照职责分工签发质量文件及作业指导书,对本单位成果的技术设计质量负责。
3)质量管理机构及质量检查人员负责质量管理的日常工作。编制质量计划,处理质 量问题,组织实施内部质量审核工作。对所检查的成果质量负责。
4)测绘生产人员对作业质量负责。
5)项目质量负责人对该测绘项目的产品质量负直接责任。
(2)测绘成果检查验收
1)测绘单位对测绘成果质量实行过程检查和最终检查。
2)测绘成果过程检查由测绘单位的中队检查人员承担。
3)测绘成果最终检查由测绘单位的质量管理机构负责实施。
4)验收由测绘项目委托单位组织实施,或由该单位委托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验收。
5)质量问题处理上有分歧时,属检查过程中的,由测绘单位的总工程师裁定;属验收过 程中的,由测绘单位上级质量管理机构裁定。委托验收中产生的分歧,应当报各省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质量管理机构裁定。
4、测绘成果质量监督管理措施
(1)开展测绘成果质量监督检查
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情况和质量管理制度建立情况、执行测绘技术标准的情况、测绘成果质量状况、仪器设备的检定情况等。测绘成果质量监督检查的结果,要纳入测绘单位信用档案,并向社会公布。
1)质量监督抽查计划:国家测绘局按制定全国质量监督抽查计划,重点组织实施重大测绘项目的质量监督抽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结合上级质量监督抽查计划制定本级质量监督抽查计划,并报上一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2)监督抽查的主要内容是:
1项目技术文件的完整性和符合性;
2仪器、设备的检定情况及其精度指标;
3起始成果、资料正确性;
4测绘成果各项质量指标;
5成果资料规范性;
6法律、法规及有关标准规定的其他内容。
3)受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对测绘单位进行抽查监督的检验单位须于全部检验工作结束后30个工作日内将检验报告及检验结论交受检单位。拒绝接受监督检验的,受检的测绘项目成果质量按照批不合格处理。受检单位对监督检验结论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检验结论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书面异议报告,并抄送检验单位。检验单位应在10个工作日内复测。
4)质量监督抽查不合格的测绘单位,组织实施质量监督抽查的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下达整改通知书责令三个月内整改,并按原技术方案组织复查。
(2)测绘仪器设备计量检定
J2级以上经纬仪、S3级以上水准仪、GPS接收机、精度优于5mm+5×10-6D的测距仪、全站仪、微伽级重力仪以及尺类等仪器设备的检定周期为1年,其他仪器为2年。
6.6 测绘成果提供利用
1、对外提供我国涉密测绘成果
(1)申请资料:成果资料的范围跨省级区域的,向国家测绘局提出申请;其他情形向成果内容表现地的省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应当提交下列材料:申请表,法人营业执照;外方身份证明材料;国家批准合作项目批文;申请人与外方签订的合同或协议;拟提供成果的说明性材料,包括成果种类、范围、数量及精度等;拟提供成果为申请人既有的,应提交该成果一套及成果所有部门或单位同意申请人使用的证明文件;拟提供成果非申请人既有、需国家测绘局提供的,申请人应当提交本单位具有的保密管理制度、成果保管条件、管理机构和人员的证明材料;其他应当提供的材料。
(2)不予批准的情况
1)对外提供的测绘成果资料妨碍国家安全的。
2)非涉密的测绘成果资料能够满足需要的。
3)申请材料内容虚假的。
4)审批机关依法不予批准的其他情形。
2、遥感影像公开使用
(1)遥感影像公开使用管理
1)国家测绘局负责监督管理全国遥感影像公开使用工作,县级以上测绘行政主管部门 负责监督管理辖区内遥感影像公开使用工作。
2)从事销售分辨率高于10米的卫星遥感影像活动的机构,应当建立客户登记制度,包括客户名称与性质、提供的影像覆盖范围和分辨率、用途、联系方式等内容。每半年一次向所在地省级以上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报送备案。
3)急抢险救灾急需时,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军队,可以无偿使用遥感影像,各遥感影像保管单位、销售与提供机构应当无偿提供相关数据和资料。
(2)遥感影像公开使用规定
1)公开使用的遥感影像空间位置精度不得高于50米;分辨率不得优于0.5米;不标注涉密信息、不处理建筑物、构筑物等固定设施。
2)属于国家秘密且确需公开使用的遥感影像,公开使用前应当依法送省级以上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审查并进行保密技术处理。分辨率优于0.5米的遥感影像,公开使用前应当报送国家测绘局组织审查并进行保密技术处理。
3)向社会公开出版、传播、登载和展示遥感影像的,还应当报送省级以上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地图审核,并取得审图号。
6.7 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审核与公布
1、重要地理信息数据的概念和特征
(1)重要地理信息数据概念:指在我国领域和管辖的其他海域内的重要自然和人文地理实体的位置、高程、深度、面积、长度等位置和属性信息数据。内容如下:
1)涉及国家主权、政治主张的地理信息数据;
2)国界、国家面积、国家海岸线长度,国家版图重要特征点、地势、地貌分区位置;
3)冠以全国,中国,中华等字样的地理信息数据;
4)经相邻省级人民政府联合勘定并经国务院批复的省级界线长度及行政区域面积,沿海省级海岸线长度;
5)需要由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的其他重要地理信息数据。
(2)重要地理信息数据的特征:权威性,准确性,法定性。
2、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审核
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并要与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军队测绘主管部门会商后,报国务院批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部门以公告形式公布,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的报纸或者互联网上刊登,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收到公布公告后,应当在10日内书面通知建议人。有关国界线的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必须与外交部会商,有关行政区域界线的,应当与国务院民政部门会商。
建议人也可以直接向省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审核公布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建议。省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将建议转报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
(1)建议人提交资料
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受理建议人提出的审核公布重要地理信息数据的建议。建议人也可以直接向省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应当提交以下资料:
1)建议人的基本情况;
2)重要地理信息数据的详细数据成果资料,公布的必要性说明;
3)重要地理信息数据获取的技术方案及对数据验收评估的有关资料;
4)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资料。
建议人为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门的,可以不提供第一项。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收到建议资料后,应在10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受理。
(2)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审核内容:
1)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公布的必要性;
2)提交的有关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3)重要地理信息数据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4)重要地理信息数据是否符合国家利益,是否影响国家安全;
5)与相关历史数据、已公布数据的对比。
3、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公布
(1)公布应注意的事项
1)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公布时,应当注明审核、公布的部门。
2)依法公布重要地理信息数据的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在公布时,将公布公告抄送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收到公布公告后,应当按照规定期限书面知建议人。
4、法律责任
(1)国务院有关部门(或有关单位和个人)具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可以并处10万元以下罚款;
1)擅自发布已经国务院批准并授权国务院有关部门公布的重要地理信息数据的;
2)擅自发布未经国务院批准的重要地理信息数据的。
6.8 测绘成果产权保护
1、测绘成果知识产权
(1)人身精神权利:发布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数据完整权;
(2)财产权:所有权、持有权、经营权、转让权、许可使用权、质押权及其收益权。
1)持有权与所有权的区别在于持有权中可能有部分支配权和收益权受到一定的限制。
2)转让的内容包括出售、交换、赠与和继承。
3)同转让权相比,许可使用权转移的只是使用权。
2、测绘成果产权保护
(1)被许可使用人应当在使用测绘成果的显著位置注明版权所有者。
(2)应在地图的版权页上载明地图作品的作者署名、审图号以及出版单位名称及出版号。
第七章 不动产测绘管理
7.1 地籍测绘管理
1、地籍测绘管理的内容
(1)编制地籍测绘规划。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编制全国地籍测绘规划。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编制本行政区域的地籍测绘规划。
(2)组织管理地籍测绘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地籍测绘规划,组织管理地籍测绘。
(3)管理地籍测绘资质
必须取得不动产测绘业务中的地籍测绘子项的测绘资质证书。
(4)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地籍测绘成果质量的监督管理。
(5)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研究制定地籍测绘技术标准,对是否执行国家标准进行监督管理。
2、土地管理法相关内容:
(1)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国家依法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
(2)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
(3)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宅基地和自留地、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
(4)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县级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用于非农业建设的,由县级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建设用地使用权。单位和个人依法使用的国有土地,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使用权;其中,中央国家机关使用的国有土地的具体登记发证机关,由国务院确定。
(5)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农村道路等;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未利用地是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
(6)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由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承包经营,土地承包经营期限为三十年。
(7)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单位之间的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的争议,由乡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当事人对有关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8)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下列原则编制:
1)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
2)提高土地利用率;
3)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
4)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5)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耕地相平衡。
(9)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行分级审批。省级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国务院批准。省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口在一百万以上的城市以及国务院指定的城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省级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批准。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由省级人民政府授权的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批准。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实行建设用地总量控制。
(10)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照省级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新的耕地。
(11)征收耕地的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
(12)建设单位使用国有土地,应当以出让等有偿使用方式取得;但是,下列建设用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可以以划拨方式取得:
1)国家机关用地和军事用地;
2)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和公益事业用地;
3)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
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用地。(13)建设单位使用国有土地的,应当按照土地使用权出让等有偿使用合同的约定或者土地使用权划拨批准文件的规定使用土地;确需改变该土地建设用途的,应当经有关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报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批准。其中,在城市规划区内改变土地用途的,在报批前,应当先经有关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7.2 房产测绘管理
1、房产测绘
(1)房产测绘委托:申请产权初始登记的房屋;自然状况发生变化的房屋;房屋权利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要求测绘的房屋。
(2)委托房产测绘的申请人:房屋权利申请人;房屋权利人;其他利害关系人;房产行政主管部门。房产管理中需要的房产测绘由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委托房产测绘单位进行。
(3)房产测绘委托的规定:委托房产测绘的委托人与房产测绘单位应当签订书面合同;房产测绘单位与委托人不得有利害关系。
2、房产测绘资质管理:从事房产测绘应当依法取得载有不动产测绘业务房产测绘子项的测绘资质证书。申请房产测绘资质不需要征求其他任何部门的意见。
3、房产测绘标准化管理
城市建设领域的工程测量活动,与房屋产权、产籍相关的房屋面积的测量,应当执行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的测量技术规范。
4、房产测绘的法律责任:在房产面积测算中不执行国家标准的;在房产面积测算中欺骗房屋权利人的;房产面积测算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并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予以降级或者取消其房产测绘资格。
5、物权法相关内容:
(1)物,包括不动产和动产。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所有权包括使用、收益、占有、处分四项基本权利。
(2)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依法属于国家所有的自然资源,所有权可以不登记。
(3)不动产登记,由不动产所在地的登记机构办理。国家对不动产实行统一登记制度。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自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时发生效力。当事人之间订立有关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不动产物权的合同,自合同成立时生效;未办理登记的,不影响合同效力。
(4)不动产登记簿是物权归属和内容的根据。不动产登记簿由登记机构管理。不动产权属证书记载的事项,应当与不动产登记簿一致;记载不一致的,除有证据证明不动产登记簿确有错误外,以不动产登记簿为准。
(5)权利人、利害关系人认为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事项错误的,可以申请更正登记。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书面同意更正或者有证据证明登记确有错误的,登记机构应当予以更正。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不同意更正的,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异议登记。登记机构予以异议登记的,申请人在异议登记之日起15日内不起诉,异议登记失效。
(6)当事人签订不动产物权的协议,为保障将来实现物权,按照约定可以向登记机构申请预告登记。预告登记后,未经预告登记的权利人同意,处分该不动产的,不发生效力。预告登记后,债权消灭或者自能够进行不动产登记之日起3个月内未申请登记的,预告登记失效。
(7)不动产登记费按件收取。收费标准由国务院有关部门会同价格主管部门规定。
(8)因人民法院、仲裁委员会的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等,导致物权变更,自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等生效时发生效力。因继承或者受遗赠取得物权的,自继承或者受遗赠开始时发生效力。因合法建造、拆除房屋等事实行为设立或者消灭物权的,自事实行为成就时发生效力。
7.3 界线测绘管理
1、界线测绘管理
(1)国界线:按照与相邻国家缔结的边界条约进行。国界线标准样图,由外交部和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拟订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
(2)行政区域界线
1)行政区域界线勘定后,应当以通告和行政区域界线详图予以公布。省级之间的行政区域界线由国务院民政部门公布,由毗邻的省级人民政府共同管理。省级范围内的行政区域界线由省级人民政府公布,由毗邻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共同管理。
2)对损坏的界桩,由分工管理该界桩的一方在毗邻方在场的情况下修复。因自然原因或者其他原因改变的,应当保持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划定的界线位置不变,有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组织修测,并报该行政区域界线的批准机关备案。
3)经批准变更行政区域界线的,毗邻的人民政府应当进行测绘,埋设界桩,签订协议书,并报批准变更的机关备案。需要横跨行政区域界线的,应当事先征得毗邻的各有关人民政府同意,分别办理审批手续,并报该行政区域界线的批准机关备案。
4)行政区域界线毗邻的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制度,每5年联合检查一次。遇有特殊情况可以对特定地段随时安排联合检查。联合检查的结果报送该行政区域界线的批准机关备案。
5)行政区域界线详图是反映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界线标准画法的国家专题地图。国务院民政部门负责编制省级行政区域界线详图;省级民政部门负责编制本行政区域内的行政区域界线详图。
2、行政区域界线测绘规定
(1)省级及以下行政区域界线的标准画法图,由国务院民政部门和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拟订,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
(2)边界协议书附图标绘1份,复印4份,由两省级政府负责人在5份上签字。
3、权属界线测绘管理
(1)测量权属界址线,应当按照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的有关登记资料和附图进行。国家对不动产物权实行统一登记制度。当事人申请不动产物权登记,应当根据不同登记事项提供权属证明和不动产界址、面积等必要材料。
1)土地、房屋等确权工作,是由地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
2)不动产的设立、变更、转让、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
4、法律责任:
(1)故意损毁或者擅自移动界桩的,应当支付修复标志物的费用,并由所在地民政部门处1千元以下的罚款。
(2)擅自编制行政区域界线详图,或者绘制的地图的行政区域界线的画法与行政区域界线详图的画法不一致的,没收违法编制的行政区域界线详图和违法所得,并处1万元以下罚款。
7.4 海洋测绘管理
1、海洋测绘的特点
(1)垂直坐标同船体的平面位置同步测定;
(2)在不断运动着的海面上进行的(3)海洋测绘一般采用声波信号;
(4)在海上测定海底某点的深度指其低于大地水准面或水深基准面多少;
(5)海洋制图投影方式比陆地多,还有墨卡托、UTM投影等。
2、海洋测绘管理:海洋基础测绘工作由军队测绘主管部门按照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规定的职责分工进行管理。
7.5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相关内容
1、下列不动产权利,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办理登记:
集体土地所有权,房屋等建筑物、构筑物所有权,森林、林木所有权,耕地、林地、草地等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海域使用权,地役权,抵押权,法律规 定需要登记的其他不动产权利。
2、不动产登记簿由不动产登记机构永久保存。
3、因买卖、设定抵押权等申请不动产登记的,应当由当事人双方共同申请。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由当事人单方申请:
(1)尚未登记的不动产首次申请登记的;
(2)继承、接受遗赠取得不动产权利的;
(3)人民法院、仲裁委员会生效的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生效的决定等设立、变更、转让、消灭不动产权利的;
(4)权利人姓名、名称或者自然状况发生变化,申请变更登记的;
(5)不动产灭失或者权利人放弃不动产权利,申请注销登记的;
(6)申请更正登记或者异议登记的;
(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由当事人单方申请的其他情形。
4、申请人应当提交下列材料,并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1)登记申请书;
(2)申请人、代理人身份证明材料、授权委托书;
(3)相关的不动产权属来源证明材料、登记原因证明文件、不动产权属证书;
(4)不动产界址、空间界限、面积等材料;
(5)与他人利害关系的说明材料;
(6)法律、行政法规以及本条例实施细则规定的其他材料。
5、不动产登记机构受理不动产登记申请的,应当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查验:
(1)不动产界址、空间界限、面积等材料与申请登记的不动产状况是否一致;
(2)有关证明材料、文件与申请登记的内容是否一致;
(3)登记申请是否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
6、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动产登记机构可以对申请登记的不动产进行实地查看:
(1)房屋等建筑物、构筑物所有权首次登记;
(2)在建建筑物抵押权登记;
(3)因不动产灭失导致的注销登记;
测绘工程项目成本管理 篇3
2010年,长江航道测量中心全年完成测绘项目70余项,完成航道测绘工作量为11403.9换算平方千米,为年计划的259.1%,同时还完成沿海对外测绘1765换算平方千米。“十二五”期,长江航道测量中心将大幅提高航道测量能力,但不能忽视的是,必须加强测绘成本管理和控制,实施准确的测绘预测,并降低测绘成本。
测绘项目成本管理的目标是在保证质量前提下,寻找进度和成本的最优解决方案,并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应用现代科学成本管理方法对成本、进度进行有效地综合控制,将给工程带来极大的效益。测绘项目成本管理的内容贯穿于测绘项目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和每个方面,从测绘项目合同的签定开始到实施准备、测区测绘、直至资料验收,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成本管理工作。测绘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主要控制要素工程质量、工程工期、施工安全。只有通过技术方案的制定、项目实施的核算和测绘成本管理等一系列活动来达到预定目标,实现盈利的目的。
成本预算
掌握测绘工程信息,科学运筹前期工作。测绘工程项目预测是成本控制的重要前期工作,要充分认识项目成本预测的意义。一要掌握该项目准确的工程信息,了解项目业主的机构职责、队伍状况、资质信誉等基本情况;二要掌握测绘工程项目的性质,弄清工程投资渠道和资金是否可以到位情况;三要掌握测绘工程项目的主要内容,了解项目的工程量、简易程度、工期、人员、设备、业主的要求;四要分析在正常情况下完成该工程所需的人力、材料、仪器设备、水、电、管理费、税金等所有的成本;五要根据自身的综合因素,做出合理报价。
做好测绘工程项目工、料、费用预测成本预测,确定成本控制目标。根据测绘工程项目的规模和标准、工期的长短、拟投入的人员设备的多少,按实际发生并参考以往测绘工程项目中包干控制的历史数据,结合项目所在地的经济情况来综合预测项目工程的成本费用。第一,分析测绘工程项目所需人员,用工的人工费单价,根据工期及准备投入的人员数量分析该项工程合同价中人工费所占比例。第二,测算所需材料及费用。第三,测算使用的仪器设备及费用。在测绘过程中,仪器设备的投入在成本费用中所占比重较大。而所需的仪器设备的型号,数量一般是在定额中的工作量中套算出来的,与现实有一定差异,工作效率也有不同,因此要测算实际将要发生的仪器费用,同时,还得计算需新购置的仪器设备费的摊销费。第四,测算间接费用,间接费占总成本的15%~20%左右,主要包括管理人员的工资、办公费、工具用具使用费、财务费用等。第五,成本失控的风险分析。项目成本失控的,就是对在本项目中实施可能影响目标实现的因素进行事前分析,通常可以从项目技术特征、资金到位情况、工程组织协调能力、项目组织系统、项目所在地的交通状况、气候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
总之,通过对上述几种主要费用的预测,即可确定直接费用、间接费用的控制标准,也可确定必须在多长工期内完成该项目,达到项目管理的目标控制。成本预测是成本控制的基础。
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测绘项目能否产生效益最重要的一个关键步骤。对于测绘项目的成本控制主要注重以下几个环节:
全员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涉及到项目组织中的所有部门、班组和职工的工作,要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充分调动每个部门、班组和每一个职工控制成本、关心成本的积极性,真正树立起全员控制的观念。
全程成本控制。要把计划的方针、任务、目标和措施等加以逐一分解落实,越具体越好,要落实到班组甚至个人;责任要全面,既要有工作责任,更要有成本责任;做到责、权、利相结合,对责任人的业绩进行检查和考评,并同其工资、奖金挂钩,做到奖罚分明。项目成本的发生涉及到项目的整个周期,项目成本形成的全过程,从项目的准备开始,经测绘过程至资料验收移交后的后期服务的结束。因此,成本控制工作要伴随项目实施的每一阶段,如在准备阶段要制定最佳的组织实施方案,在实施阶段按照业主要求和技术规范要求,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减少成本支出,并确保工程质量,减少工程返工费和工程移交后的后期服务费用,工程资料验收、移交阶段,要及时依合同价款办理工程结算,使工程成本自始至终处于有效控制之下。
动态控制原则。成本控制是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下进行的管理活动,所以必须坚持动态控制的原则,所谓动态控制就是将人、材、物投入到测绘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收集成本发生的实际值,将其与目标值相比较,检查有无偏差,若无偏差,则继续进行,否则要找出具体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实施成本控制过程应遵循“例外”管理方法。所谓“例外”是指在工程项目建设活动中那些不经常出现的问题,但关键性问题对成本目标的顺利完成影响重大,也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属于“例外”的情况通常有,如测区征地、拆迁范围红线业主临时的变更,临时租用费用的上升、天气的原因工期无法及时完成、仪器设备的损毁与检修等,从而影响工程进度的顺利进行。
节约原则。节约就是项目实施过程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节省,是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节约绝对不是消极的限制与监督,而是要积极创造条件,要着眼于成本的事前监督、过程控制,在实施过程中经常检查是否出现偏差,以优化施工方案,从而提高项目的科学管理水平来达到节约。
降低成本
降低项目成本的方法有多种,概括起来可以从合同管理、组织、技术、经济等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控制,找出有效途径,实现成本控制目标。
成本分析。成本分析对各种成本(包括人工费、材料费、仪器设备费、其他直接费用、间接费用)进行分析、管理和归集。系统地研究成本变动因素,检查成本计划的合理性,通过分析,深入揭示成本变动规律,寻求降低施工项目成本的途径。
采取组织措施控制工程成本。要明确项目的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明确管理部门、作业队伍之间职权关系的划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要严格执行项目成本分析标准,确保正常情况下不超成本支出,如果遇到不可预见的情况,超成本较大时,应及时找出原因。在具体工作中,工作要仔细、资料要完整。
采取技术措施控制工程成本。要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对主要技术方案作必要的技术经济论证,以寻求较为经济可靠的方案,从而降低工程成本,包括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等节约成本。
采取经济措施控制工程成本。每项工程要达到什么目标要事先认真研究,在具体工作中,应注意从宏观环境和自身实力、安全管理工作、资金管理三个方面。要严格控制人工费,有针对性地减少或缩短某些工序的工日消耗,力争做到实际结帐不突破定额单价的同时,提高工效,提高劳动生产率。要严格计算材料和仪器设备的使用计划。要加强质量管理,控制返工率,采取防范措施,做到工程一次合格,杜绝返工现象的发生,避免造成因不必要的人、财、物等大量的投入而加大工程成本。
测绘项目管理 篇4
关键词:测绘工程,常见问题,解决措施
测绘工程也是保证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测绘工程缺少着良好的质量控制体系, 存在严重的隐患, 一些检查形同虚设, 从业人员质量意识淡漠, 专业素质不高, 这些都导致了测绘工程发展滞后, 所以推进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势在必行, 这样可以提高运营效率和质量控制水平。
1 测绘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1.1 检查工作滞后。测绘的数据都是在工程竣工后完成的, 一般情况下, 测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往往要等到工程结束后才检查出来, 由于检查工作的滞后, 一旦出现问题, 不仅会耽误测绘的进程还会出现安全隐患, 对整个工程的质量造成威胁。
1.2 检查不严格。多数情况下, 测绘的结果一般由同一作业单位检查, 这就会出现徇私舞弊, 敷衍了事的现象, 因为同一单位的同事大多会照顾人情的问题, 对一些问题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 还有的人安全意识淡漠, 认为测绘问题是小事, 这样既是对自己的工作不负责任也是对整个工程的质量不负责任。
1.3 中队级质量保证机构形同虚设。因为一些测绘单位的工作任务繁重, 使得一些技术人员和非技术人员不得不都投入到测绘的工作中去, 这里的非技术人员大多是指派的检查员, 人们一般对自己完成的任务都不具有检查的能力, 造成中队级 (一检) 的检查工作不能够正常的进行, 有时全部的检查工作都由院级 (二检) 检查, 中队级的质量保证机构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1.4 培训不及时, 执业水平下降。由于测绘工程发展的越来越好, 这就需要一支庞大的作业队伍, 从而导致了作业队伍鱼龙混杂的现象, 一些非专业型的人员也都投入到测绘的队伍中去, 这些人员的专业素质普遍低下, 技术水平不高, 作业人员没有得到及时的专业的培训, 会导致其在工作中会出现大大小小的漏洞, 使测绘的水平下降, 出现问题后, 生产部门的作业人员又不能及时解决问题。
1.5 追求效益、质量意识下降。质量是每一项工程需要保证的前提, 一些测绘工程的作业人员质量意识淡漠, 片面的追求经济效益, 一味的赶时间, 缩短工程进度, 对一些细节问题不能给予充分的重视, 过分依赖于事后的检查, 忽视了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还有一些不规范的操作过程都会影响工程的质量。
2 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意义
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不仅关系到测绘工程建设的质量与安全, 而且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科学决策, 还对顺利推进我国信息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作用。此外, 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是测绘单位统一管理、统一监督、统一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测绘事业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3 有效控制测绘质量的措施
3.1 建立和完善测绘工程质量管理机制。测绘管理部门和测绘测绘生产单位, 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制度, 让测绘生产在制度下运行, 建立测绘质量奖惩机制, 才能保证测绘成果质量, 保证测绘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3.2 建立测绘工程质量保证体系。质量保证体系的作用是利用已制定的科学的、合理的管理方法和工作程序, 及时的获取工程质量信息, 同时对获得的质量信息进行合理的判断、加工、存储及传送, 最后将得到的结果反馈给相关的部门。
3.2.1 完善管理机制。若想实施良好的管理措施必将依靠完善的管理机制, 因为测绘工程的队伍日益壮大, 这就需要出台完善的管理机制方便管理, 测绘质量的提高依赖于完善的管理机制, 有关部门要积极承担责任, 制定相应的测绘标准和技术指标, 将责任落实到个人, 提升个人的质量意识。
3.2.2 严格执行国家标准。许多测绘问题都是因为从业人员不按标准实施造成的, 对于国家要求的标准, 许多从业人员抱有侥幸心理, 私自略去重要步骤, 国家相关部门要积极普及和落实国家相关标准, 各个工作单位也要建立起专门的检查机构, 切实做好监督审查的任务, 保证测绘的质量。
3.2.3 加强测绘人员的培训。由于测绘队伍的迅速发展, 急需要专业的测绘人员, 新的测绘技术不断涌现, 需要从业人员保证终身学习的能力, 掌握新技术, 新思想。工作单位需要定期通过培训, 授课的方式提高测绘人员的专业素质, 提高测绘产品的质量。
3.3 加强测绘装备建设。现代科技的进步为测绘技术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 也为测绘产品质量提供可靠的保障。遥感技术、卫星定位技术、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的运用和测绘软件的开发使测绘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人为因素影响测绘产品质量的比重也在不断的下降。我们在测绘产品生产过程中, 要依靠先进的仪器设备, 掌握先进的测绘技术, 在提高测绘生产效率的同时, 也保证和提高了产品质量。
3.4 加强测绘人员管理
3.4.1 总工程师。总工程师应针对工程项目制定各项测绘质量管理制度, 明确测绘技术人员工作职责, 并监督实施, 确保测绘人员各尽其责, 使得测绘工作能按规定按要求有计划的实施。
总工程师应充分重视测量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 组织测绘技术人员进行测绘技能的培训和学习, 对拟实施的测绘方案进行审核。
3.4.2 项目技术负责人。总工程师应任命一名责任心强, 测绘技术水平较高的技术人员担任项目技术负责人, 负责测绘方案的具体实施, 测绘仪器的日常检校与维护, 及时向总工程师汇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3.5 加强测绘工程数据的检查
3.5.1 检查图像数据。在数据的整理和转换的过程中, 由于失误会造成缺边、悬点等问题, 因而要仔细检查图形中的数据。
3.5.2 检查属性数据。对属性数据进行检查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表结构的检查、字段值的检查、重复编号的检查、字段值范围的检查以及枚举检查等。
3.5.3 检查数据表现形式。检查数据表现形式主要是指对数据的展现形式进行检查。由于不一样的软件的符号表达方式和符号库之间存在不同, 使得不同的测绘平台的下线型、线宽以及颜色等图形数据不能相互兼容, 因而, 必须利用要素编码将不同的要素对应起来, 这样才能解决不同平台之间由于数据转换而使图式符号表现不一致的问题, 从而使数据的转换表现形式得到保证。
3.6 加强测绘工程的检查与验收工作。测绘工程的检查和验收是保证测绘质量的必要步骤, 测绘工程的检查包括自查, 中队检查, 院级检查等方法,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在测绘过程中控制测绘的质量, 在测绘工程的验收过程中, 要按照国家标准严格执行, 严把质量关, 监督部门要充分承担自身责任, 验收人员要具备专业素质从检查方法, 技术指标, 参数等方面严格要求。
综上所述:质量改进是测绘工程质量管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也是改善质量管理系统、促进质量管理系统有效运行的重要措施和手段。所以测绘部门要加强测绘工程的管理和监管工作, 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积极性, 保证测绘工作精确、快速、可靠。
参考文献
测绘项目管理 篇5
测绘法第二十九条: 测绘成果保管单位应当采取措施保障测绘成果的完整和安全,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开和提供利用。
测绘成果属于国家秘密的,适用国家保密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需要对外提供的,按照国务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规定的审批程序执行。
【释义】本条是关于测绘成果保管单位应履行的义务和保密测绘成果管理的规定。
一、本条第一款规定测绘成果保管单位应履行两项义务:
(一)采取措施保障测绘成果的安全。测绘成果是广大测绘工作者风餐露宿,付出艰辛的劳动后获得的结果,有些测绘成果属于国家秘密范畴,事关国家安全,测绘成果一旦灭失很难重新获取。因此,测绘成果保管单位应当本着对国家和人民利益高度负责的精神,采取必要的措施管理好测绘成果,确保测绘成果的安全,防止测绘成果丢失、灭失和失泄密。
(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开和提供利用。测绘成果向社会公开是充分利用测绘成果,减少重复测绘,发挥测绘成果的实际功能,最终实现成果共享的有效手段。然而,实际工作中常常出现一方面有的部门和单位急需测绘成果无处获取,只好雇请测绘单位进行重复测绘;另一方面测绘成果保管单位拥有大量的测绘成果,没有充分发挥作用。随着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发展,地物地貌不断变化,一些测绘成果如不尽快利用,发挥效益,将会很快失去其使用价值。因此测绘法规定测绘成果保管单位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规定》(国务院令第32号发布)、《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使用许可管理规定》(国家测绘局令第5号发布)等国家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开和提供利用。
二、本条第二款对保密测绘成果的管理和对外提供做了规定。
(一)覆盖我国领域的各种测绘成果,是我国各项建设事业的基础性资料,有一些含有非常重要、准确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属于国家秘密范畴,不能公开。需要保密的测绘成果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第八条第七项的保密对象,其密级的确定按保密法第九条规定分为“绝密”、“机密”、“秘密”。测绘成果的密级确定后,还要依据保密法的规定,确定测绘成果密级的具体范围,保密期限,建立使用中的保密制度。测绘成果的密级和保密期限,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的规定,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变更。密级和保密期限的变更,由原确定密级和保密期限的机关和单位决定,也可以由其上级机关决定。保密测绘成果的解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的规定,凡是保密期限已满的,自行解密;保密期限需要延长的,由原确定密级和保密期限的机关和单位或者其上级机关决定;保密测绘成果在保密期限内不需要继续保密的,原确定密级和保密期限的机关和单位或者其上级机关应当及时解密。
国家测绘局和国家保密局联合印发的《测绘管理工作国家秘密范围的规定》,对保密测绘成果的范围及其密级做了如下划分:
⒈绝密测绘成果指:国家大地坐标系、地心坐标系以及独立坐标系之间的相互转换参数;分辨率高于5’×5’,精度优于±1毫伽的全国性高精度重力异常成果;1:1万、1:5万全国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地形图保密处理技术参数及算法。
⒉机密测绘成果指:国家等级控制点坐标成果以及其他精度相当的坐标成果;国家等级天文、三角、导线、卫星大地测量的观测成果;国家等级重力点成果及其他精度相当的重力点成果;分辨率高于30’×30’,精度优于±5毫伽的重力异常成果,精度优于±1米的高程异常成果,精度优于±3″的垂线偏差成果;涉及军事禁区的大于或等于1:1万的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及其数字化成果;1:2.5万、1:5万和1:10万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及其数字化成果;空间精度及涉及的要素和范围相当于上述机密基础测绘成果的非基础测绘成果。
⒊秘密测绘成果指:构成环线或者线路长度超过1000米的国家等级水准网成果资料;重力加密点成果;分辨率高于30’×30’至1°×1°,精度在±5毫伽至±10毫伽的重力异常成果,精度在±1米至±2米的高程异常成果,精度优于±3″至±6″的垂线偏差成果;非军事禁区1:5千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或多张连续的、覆盖范围超过6平方千米的大于1:5千的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及其数字化成果;1:50万、1:25万、1:1万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及其数字化成果;军事禁区及国家安全要害部门所在地的航摄影像;空间精度及涉及的要素和范围相当于上述秘密基础测绘成果的非基础测绘成果;涉及军事、国家安全要害部门的点位名称及坐标;涉及国民经济重要工程设施精度优于±100米的点位坐标。属于国家秘密测绘成果的保密期限,一律定为“长期”。
(二)对外提供测绘成果管理。我国已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将实行更加开放的对外政策,因城市规划、工程建设等需要对外提供测绘成果的事例将越来越多,而大多数测绘成果是保密的,涉及国家安全。为确保使用中的安全,必须加强保密管理,要建立严格的对外提供使用测绘成果的审批制度,杜绝测绘成果对外提供使用时泄密问题的发生。因此,测绘法规定:“需要对外提供的,按照国务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规定的审批程序执行。”
浙江省测绘管理条例 篇6
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 22号
《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浙江省测绘管理条例〉的决定》已于2009年11月27日经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9年11月27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测绘管理,保障测绘事业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测绘及其相关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测绘工作的领导,将测绘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地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地理信息资源共享,促进测绘事业发展。
第四条省测绘局是省人民政府管理测绘工作的部门(以下称省测绘管理部门),负责本省测绘工作的统一监督管理。
设区的市和县级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称测绘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测绘工作的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本部门有关的测绘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测绘管理部门依法履行下列职责:
(一)宣传贯彻执行测绘法律、法规,依法查处测绘违法行为;
(二)管理测绘基准、标准并监督执行;
(三)管理和组织实施基础测绘;
(四)组织管理地籍测绘,监督管理行政区域界线测绘、房产测绘及其他测绘;
(五)管理和监督测绘资质资格和测绘市场;
(六)管理地图编制、地图审核、地图产品和地图市场;
(七)管理测绘成果,向社会提供基础测绘成果和测绘公共服务;
(八)管理和维护测量标志;
(九)法律、法规和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六条外国的组织或者个人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测绘活动,必须经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军队测绘主管部门批准,并报省测绘管理部门备案,由省测绘管理部门抄送国家安全机关。
第七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鼓励测绘科学技术研究、创新和进步,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测绘科学技术水平,支持测绘成果的开发、应用。
对在测绘科学技术进步中做出重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第二章测绘系统与测绘标准
第八条省测绘管理部门根据测绘事业发展的需要,依法建立与国家坐标系统相统一的全省平面坐标系统,制定本省测绘技术规范和标准。
从事测绘活动应当使用国家规定的测绘基准、测绘系统和全省平面坐标系统,执行国家和本省规定的测绘技术规范和标准。
第九条因建设、规划、资源调查和科学研究的需要,确需建立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的,按以下程序报测绘管理部门批准:
(一)建立杭州市、宁波市城市或者杭州市、宁波市行政区域和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的,由省测绘管理部门提出审核意见,报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二)建立其他设区的市城市或者市、县行政区域和省重大工程项目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的,由设区的市测绘管理部门提出审核意见,报省测绘管理部门批准;
(三)建立县级市城市或者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的,由县级测绘管理部门提出审核意见,报设区的市测绘管理部门批准。
第十条建立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应当与全省平面坐标系统相联系。一个城市或者行政区域只能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
申请建立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的单位,应当提交论证报告、技术方案以及与全省统一平面坐标系统的联系方式。
第十一条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的测绘成果应当经具有测绘质量检验资质的机构检验合格。
城市或者行政区域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的测绘成果经省或者设区的市测绘管理部门审核后,由建立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的市、县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部门公布。
第三章基础测绘
第十二条基础测绘管理实行统筹规划、分级管理、定期更新、保障需求、促进应用的原则。
第十三条省测绘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下列基础测绘项目:
(一)建立和复测全省统一的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和空间定位网;
(二)测制和更新全省1∶10000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影像图及其数字化产品;
(三)测制和更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规划区1∶5000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影像图及其数字化产品;
(四)省基础航空摄影,获取基础地理信息的遥感资料;
(五)建立和维护更新省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六)建设和维护省基础测绘设施;
(七)编制省综合地图集、普通地图集以及按照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和省人民政府规定应当由省测绘管理部门组织实施的其他基础测绘项目。
第十四条设区的市和县级测绘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下列基础测绘项目:
(一)建立和复测基础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和空间定位网;
(二)测制和更新1∶500、1∶1000、1∶2000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影像图及其数字化产品;
(三)建立和维护更新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四)建设和维护基础测绘设施;
(五)普查、整测城市地下管线,建立和维护更新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
(六)按照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和省人民政府规定应当由其组织实施的其他基础测绘项目。
第十五条县级以上测绘管理部门会同同级发展和改革主管部门根据国家和上一级人民政府的基础测绘规划和本行政区域内的实际情况,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的基础测绘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测绘管理部门备案后组织实施。
基础测绘规划应当与本级人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基础测绘的需求相适应。
第十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基础测绘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及财政预算。
县级以上发展和改革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测绘管理部门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基础测绘规划、当年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编制本行政区域的基础测绘年度计划,分别报上一级主管部门备案。
县级以上财政部门根据基础测绘年度计划安排的项目和国家规定的测绘成本定额,核定基础测绘经费。
第十七条基础测绘成果按照下列规定更新:
(一)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和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数据库应当及时更新数据及资料;
(二)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和空间定位网十年内复测一次;
(三)1∶10000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影像图及其数字化产品,每三至八年更新一次;
(四)1∶5000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影像图及其数字化产品,每三至五年更新一次;
(五)1∶500、1∶1000、1∶2000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影像图及其数字化产品每二年更新一次。
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急需的基础测绘成果应当及时更新。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及其数字化产品中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要素,应当实行动态更新。
第四章界线测绘与其他测绘
第十八条行政区域界线的测绘及县级行政区域界线标准画法图,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乡、镇行政区域界线标准画法图,由省民政部门和省测绘管理部门共同拟定,省测绘管理部门组织编制,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
第十九条县级以上测绘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编制本行政区域的地籍测绘规划。地籍测绘规划应当与基础测绘规划相衔接。
县级以上测绘管理部门按照地籍测绘规划,组织管理地籍测绘,并负责其中基础地形图测绘的组织实施;其组织测制的基础地形图的数学精度和地理要素表示,应当满足土地权属调查及确定土地权属界址、界线测绘的需要。
第二十条土地权属证书、房屋权属证书中附具的土地权属界址点、界址线图或者与房屋产权、产籍相关的房屋面积的测绘,应当执行国家和省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标准,由具备相应测绘资质的单位实施。
第二十一条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省测绘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国家房产测量规范和有关技术标准、规定,制定全省统一的房产测量实施细则。
消费者对房屋面积测绘成果有异议的,有权委托具有测绘质量检验资质的机构鉴定。
第二十二条建设单位敷设和更新城市地下管线,应当在覆土以前进行竣工测绘。竣工测绘成果以及废弃的地下管线资料,建设单位应当在工程竣工后九十日内向所在地测绘管理部门备案。
第二十三条以测绘为目的的航空摄影或者遥感,组织实施单位应当将测绘项目计划报省测绘管理部门审核。省测绘管理部门应当在审核同意后送省军区审批。
航空摄影或者遥感的底片、数据,应当经省军区审查,进行脱密处理后方可使用。
第二十四条使用财政资金的测绘项目和使用财政资金的建设工程测绘项目,有关部门在批准立项前应当书面征求同级测绘管理部门的意见。测绘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征求意见材料之日起十日内反馈意见。
测绘管理部门提出已有适宜测绘成果可供利用,不需要进行测绘的,有关部门应予审查。确属重复测绘的,不得批准立项。
第二十五条建立地理信息系统或者建立使用地理信息数据的专业信息系统,应当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县级以上测绘管理部门应当按规定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第五章测绘资质资格与测绘市场
第二十六条从事测绘活动的单位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等级的测绘资质,并按照测绘资质证书规定的业务范围和作业限额从事测绘活动。
前款所称的测绘活动包括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加工、处理,数据库及地理信息系统建设。
第二十七条甲级测绘资质按照国家规定审批;申请乙、丙、丁级测绘资质,由设区的市测绘管理部门受理,报省测绘管理部门审批。测绘资质审批的具体条件、程序和期限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测绘资质证书不得伪造、涂改、转借、转让和出租。
第二十八条从事测绘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条件。
从事测绘活动的技术工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接受岗位培训,并依法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第二十九条测绘人员进行测绘活动时,应当持有依法取得的测绘作业证件。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妨碍、阻挠测绘人员依法进行测绘活动。
第三十条测绘项目依法应当实行招标投标的,按照有关招标投标的法律、法规规定执行。涉及国家安全和秘密的测绘项目,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不进行招标。
测绘项目依法应当实行政府采购的,按照政府采购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执行。
投标单位的测绘资质、测绘质量保证体系,测绘项目执行的测绘技术规范和标准等情况,由县级以上测绘管理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实施监督。
第三十一条测绘项目实行承发包的,测绘项目的发包单位不得向不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发包或者迫使测绘单位以低于测绘成本承包。
测绘项目承包单位经发包单位同意,可以将测绘项目的非主体、非关键性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但分包量不得超过总工程量的百分之二十五。接受分包的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测绘资质,并不得再次分包。
测绘单位不得将承包的测绘项目转包。
第三十二条测绘单位应当在测绘项目实施前,将测绘项目的有关材料报县级以上测绘管理部门备案。测绘项目备案的具体办法由省测绘管理部门制定。
第三十三条县级以上测绘管理部门应当加强测绘行业信用建设,对在本行政区域内承揽测绘项目单位的资质、业绩、测绘成果质量以及违反测绘法律、法规等情况向社会公开。
第六章测绘成果
第三十四条测绘项目出资人或者承担国家投资的测绘项目的单位,应当在测绘成果检验合格后三个月内,依法向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省测绘管理部门或者省测绘管理部门委托的测绘管理部门汇交测绘成果目录或者副本。负责接收测绘成果目录或者副本的测绘管理部门应当向汇交单位出具汇交凭证,并及时移交保管单位。
测绘成果目录或者副本实行无偿汇交。
省测绘管理部门应当定期编制全省测绘成果目录,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五条有关单位生产、处理、使用、保管、销毁属于国家秘密的测绘成果,应当依法具备保密条件,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建立国家秘密测绘成果保密制度,完善测绘成果的索取、登记、入库、借用、审批手续,并有专人负责测绘成果的索取、保管和保密管理工作;
(二)国家秘密测绘成果未经提供部门批准,不得复制、转借,经批准复制的,按原密级管理;
(三)储存、使用国家秘密测绘成果的计算机及其网络不得与互联网链接,并遵守涉密计算机保密管理规定;
(四)向单位、个人提供的测绘成果涉及国家秘密的,应当经脱密处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经批准的除外;
(五)销毁国家秘密测绘成果应当经本单位主管领导审核批准,按规定进行登记、造册和监销,并报县级以上测绘管理部门备案;
(六)国家秘密测绘成果遗失或者其他原因导致国家秘密已经泄露、可能泄露的,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并及时报告当地测绘管理部门和保密工作部门。
向境外的组织或者个人提供未公开的测绘成果的,应当报省测绘管理部门批准。自行携运国家秘密测绘成果出境的,还应当向设区的市以上保密工作部门办理有关手续。
第三十六条测绘成果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提供测绘成果的部门或者测绘成果所有权人同意,不得擅自复制、编辑、转让、转借或者以其他方式向第三方提供测绘成果。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受委托完成的测绘成果,未经委托方同意,受委托单位不得复制、编辑、转让。
第三十七条本省行政区域内重要自然和人文地理实体的位置、高程、深度、面积、数量、长度等重要地理信息数据,由省测绘管理部门审核,并与其他有关部门会商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前款规定的重要地理信息数据由省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部门公布。
第三十八条县级以上测绘管理部门应当建立测绘成果质量监督检查制度,加强对测绘成果质量的监督管理。
测绘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测绘成果的质量保证体系,并对其完成的测绘成果进行检验。未经检验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家投资完成的测绘成果,组织实施单位还应当按规定委托具有测绘质量检验资质的机构检验。未按规定委托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测绘成果,不得提供使用。
第三十九条单位或者个人(以下统称申请人)需要使用基础测绘成果的,应当持单位介绍信或者有效身份证件和需要使用基础测绘成果的有关证明材料,向管理相应基础测绘成果的测绘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省外申请人还应当提交所在省测绘管理部门开具的测绘成果专用函。
受理申请的测绘管理部门应当自接到申请材料之日起七日内作出决定。准予使用的,由基础测绘成果保管单位与申请人签订使用协议后提供;不准予使用的,应当以书面形式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四十条地理信息资源应当实行共享。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协调所属部门建立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和地理信息数据交换的制度和运行机制。
规划、决策、信息化建设、资源普查等需要使用测绘成果的,应当使用已有适宜的基础测绘成果。
第四十一条基础测绘成果和国家投资完成的其他测绘成果,用于国家机关决策和社会公益性事业的,应当无偿提供。
前款规定之外的,依法实行有偿使用制度;但是,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军队因防灾、减灾、国防建设等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无偿使用。
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向测绘管理部门提供可用于基础测绘的有关成果资料;其中无偿使用测绘管理部门提供的基础测绘成果的,应当无偿提供。
第七章测量标志保护
第四十二条省测绘管理部门负责全省测量标志的统一管理和保护工作,并具体管理和维护国家一、二等点和省级基础控制网点测量标志。
设区的市和县级测绘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测量标志的统一管理和保护工作,并具体管理和维护国家三、四等点及本部门建立的基础控制网点测量标志。
其他部门和单位负责由其建立的测量标志的保护工作。
第四十三条永久性测量标志由建设单位或者测绘管理部门委托当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者其他有关单位指定专人保管。
测量标志保管实行义务保管与发放津贴相结合的制度。委托单位应当与测量标志保管人员签订保管协议,并按规定将协议书副本抄送测绘管理部门。
第四十四条县级以上测绘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永久性测量标志进行普查和维修。
永久性测量标志的普查、维修和保管经费,列入同级财政年度预算。
第四十五条建设永久性测量标志需要依法使用土地或者在建筑物上建设永久性测量标志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毁或者擅自移动永久性测量标志和正在使用中的临时性测量标志,不得侵占依法使用的测量标志用地。
第四十六条工程建设应当避开永久性测量标志。确实无法避开,需要拆迁永久性测量标志或者使其失去使用效能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本条例第四十二条规定的职责分工,报经相应的测绘管理部门批准。涉及军用控制点的,负责审批的测绘管理部门应当征得军队有关部门的同意。
工程建设单位应当承担永久性测量标志迁建所需的费用,协助做好新建测量标志的相关工作。
第四十七条影响卫星大地测量的微波、雷达、广播电视等大功率无线电发射设施的建设选址,应当距离永久性测量标志二百米以上。确需在二百米范围内选址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本条例第四十二条规定的职责分工,将选址方案报相应的测绘管理部门批准。
第四十八条测量标志按照国家规定实行有偿使用。有偿使用的收入应当纳入同级财政,用于测量标志的管理和维护,不得挪作他用。具体办法由省测绘管理部门会同省财政、价格主管部门制定。
第八章地图管理
第四十九条地图内容表示应当符合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
编制地图的单位应当取得相应的测绘资质。出版地图的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条件,并按照批准的地图出版范围出版。
地图产品生产企业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具有相应的地图法律知识和地图专业知识。
第五十条公开出版地图,展示、登载未出版的地图,引进地图或者地图产品,生产地图产品的,有关单位应当将试制样图或者样品报测绘管理部门审核批准。未经审核批准,不得出版、展示、印刷、登载、引进、生产或者销售。
本省出版或者生产的中、小学教学用地图和附有地图的教材、教学资料、教学用品,由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测绘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出版或者生产、销售。
经审核批准出版、展示、印刷、登载、引进的地图,引进、生产的地图产品,送审单位应当将样品或者样图报审批部门备案。
有关审批、备案的权限和程序按照国家、省有关地图管理的规定办理。
第五十一条外经贸主管部门在审批涉及地图产品的加工贸易业务时,应当验证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测绘管理部门核发的地图审核批准文件。
地图和地图产品进出口,海关应当查验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测绘管理部门的地图审核批准文件和样品。
第九章法律责任
第五十二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法律、行政法规已有法律责任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五十三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测绘管理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应当使用全省平面坐标系统而不使用或者不按规定使用的;
(二)应当执行省测绘技术规范和标准而不执行或者不按规定执行的;
(三)建立使用地理信息数据的专业信息系统,采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
(四)擅自发布本省行政区域内的重要地理信息数据的。
第五十四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一款规定,擅自组织实施航空摄影或者遥感的,由县级以上测绘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可处以三万元以上八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五条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分包测绘项目的,由县级以上测绘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约定报酬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六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三十二条规定未报备案的,由县级以上测绘管理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七条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生产、处理、提供、使用、保管、销毁国家秘密测绘成果的,由县级以上测绘管理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并处三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有关单位或者个人不遵守测绘成果保密规定的,测绘管理部门可以暂停向其提供基础测绘成果,暂停期限不超过十二个月。
第五十八条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擅自复制、编辑、转让、转借或者以其他方式向第三方提供测绘成果的,由县级以上测绘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给测绘成果所有权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九条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八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交付或者提供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测绘成果的,由县级以上测绘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测绘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停止销售,给予警告,并可处三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经审核批准,擅自登载未出版的地图或者生产地图产品的;
(二)未经审核批准,擅自引进地图或者地图产品的;
(三)经审核批准出版、展示、印刷、登载的地图或者引进、生产的地图产品未按规定备案的。
前款第一项、第二项情形中,地图内容表示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存在严重错误的,还应当没收全部地图、地图产品及违法所得。
第六十一条测绘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在办理审核批准事项或者查处违法行为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
(二)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的;
(三)不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或者监督管理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
(四)其他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分的行为。
有关测绘单位、测绘项目单位、政府有关部门有违反本条例规定行为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十二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章附则
第六十三条本条例所称的地理信息,是指大地测量数据和表示地貌形态、水系、交通网、居民地、管线、植被、地理名称、行政区域界线等自然地理要素和地表人工设施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及其属性的数据资料。
测绘工程的项目管理浅析 篇7
测绘项目管理是指对一个测绘项目从开始到结束, 进行全过程的规划、协调和控制, 运用有关的知识、技术、工具和方法, 实现项目的进度、费用、质量三大目标达到预期效果, 实现项目经济、社会效益最大化, 并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2012 年以来, 全国范围相继开展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颁证、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地理国情普查等大型工程测绘项目。现代工程测绘项目规模大、投资大、技术要求高、工期要求紧、信息沟通复杂、社会影响面广, 不进行有效的控制, 必然导致项目的失败。因此如何做好测绘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 提高测绘的效率和工作质量显得至关重要。
2 项目管理的三个阶段
2.1 准备阶段
充分做好项目前期的准备工作, 不仅能使项目顺利进行, 而且对整个项目的管理都有重要的影响。
2.1.1 技术准备
主要是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技术设计的编写审批。以地理国情普查项目为例, 甲方不仅提供了测区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还从交通、水利、民政、工商、教育、林业等权威部门收集了权威资料。已有资料多而杂, 对已有资料进行分析并编写分析利用报告为后期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组织项目技术骨干对测区进行踏勘, 并根据已有资料、项目需求确定技术路线, 编写项目的技术设计书并提交甲方审批, 为后期工作提供依据。
2.1.2 资源配置
项目的运作本身就是在资源的约束下来实现既定的目标, 因此在项目运作之初需对项目所需资源进行协调配置。项目资源主要包括人员和仪器设备。
(1) 人员准备。主要是人员培训和岗位安排。大型新型项目对人员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以国情普查项目为例。国情普查人员必须熟悉掌握有关技术规程, 为此分批组织人员参加了由国土资源厅统一组织的地理国情普查业务培训, 做好事先指导, 达到认识统一、思路清晰、解除疑难, 方法明确之目的。保证人员持证上岗, 确保工作质量。根据培训情况及项目需求抽调骨干人员, 成立项目组, 并明确岗位职责。一般项目组需配备技术负责、内业负责、外业负责、质量检查员、安全管理员等岗位。
(2) 仪器设备准备。项目初期对项目需求进行分析, 从而确定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将工程所需的各种设备进行检查、鉴定, 保证设备可正常运转并能达到相应的精度指标。
2.1.3 后勤准备
主要包括资金准备、项目部的建立及相关制度的制定。项目初期应进行全面细致的工程预算并向公司申请工程款, 确保项目实施过程中有充裕的资金。在工程现场建立项目部, 对项目的交通、食宿做好合理的安排, 并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根据情况随时调整。在项目开工前需明确考核办法, 以保证项目的全过程控制。
2.2 项目的运行阶段
在项目的运行阶段要对项目的工期、成本、质量、安全进行全面的控制。
2.2.1 工期 (进度) 控制
合理的、科学的、讲求效率的项目进度是保证项目目标控制得以实现的前提。在制定项目计划时充分考虑阶段性工期要求, 通过提交里程碑计划对项目进度进行控制, 要求各项目组在里程碑计划的每个时间点提交阶段性测绘成果, 并进行及时的验收, 通过控制好阶段性进度来保证整个项目的进度按照合同进行。
2.2.2 成本 (投资、费用) 控制
项目成本控制就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资源的投入, 测绘过程及成果进行监督、检查和衡量, 并采取措施确保项目成本目标的实现。
项目的成本是否得到有效的控制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效益,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从人员、设备等资源的合理配置来降低生产运营的直接成本, 同时积极号召各项目组节约增效, 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合理安排各道工序的合理衔接, 在外业适当增加工作负荷, 积极探索先进的测量技术方法, 满足工期最短的控制原则, 借此来获得最佳的成本控制。
2.2.3 质量控制
(1) 首幅图质量控制。对所有开展的项目进行“第一幅图”的试生产实验工作。通过生产及时发现作业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 提出合理解决方案和措施。质检人员要对“第一幅图”进行生产过程检查和最终检验, 及时发现检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 提出改进建议。从而验证技术设计的适用性, 修正设计的缺陷, 完善作业流程和检查流程, 为大规模的展开提供可靠的生产、技术流程和质量控制的依据, 对项目按计划、有序的顺利实施及整个项目的质量保证都有重要意义。
(2) 全过程质量控制。为保证所有资料的完整性、可靠性, 生产过程中对各作业项目组、各作业过程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质量监控。严格执行两级检查一级验收的制度。
项目实施过程中质量管理的重点放到作业项目组的自检、互检上, 做好检查记录, 在项目整改完毕后提请院质检部门进行质量检查, 在质量检查中加强了对复杂地区、代表性地区的检查力度, 确保对于系统性问题的及时发现和整改。对于院质检不合格的产品责令相关作业组进行返工或修改。将质量问题和各作业组的效益挂钩, 以督促各项目组在着重工作量得同时更注重工作质量。
通过全面质量控制管理, 所开展的所有项目质量均达到了项目管理目标责任的要求。
2.2.4 安全控制
在项目实施工程中, 把人身安全、设备安全放在项目工作的第一位来对待。项目开始时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并制定安全管理控制措施及项目安全管理应急预案。项目开始后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会议, 设专职安全管理员, 安全管理员经常性的进行外业、内业工作的巡视检查, 对生产过程中的违规操作及时纠正, 注意危险隐患的预防与消除。
2.3 项目收尾阶段
项目的收尾过程涉及到整个项目的阶段性结束。这期间包含所有可交付成果的完成, 如项目各阶段产生的文档, 项目管理过程中的文档, 与项目有关的各种记录等。
项目的收尾阶段是一个项目的重要阶段, 如果项目前期及实施阶段都做的比较好, 但是在项目的收尾阶段没有重视, 那么这个项目就会给人一个虎头蛇尾的印象。
3 加强项目管理的建议
3.1 积极推行项目标准化建设
随着项目的不断推进,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同时很多项目都是类似项目, 如地理国情普查项目, 每个测区除了地理环境不一样, 植被略有不同外, 作业方法、流程等都是一致的。鉴于此种情况有必要积极推行项目标准管理:人员配备标准化、管理制度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通过开展项目标准化管理, 促进项目质量管理的提高。
3.2 提高项目经理的综合素质
项目经理是项目成败的关键人物, 其对项目的成败负主要责任。测绘行业既是技术密集型、劳动力密集型企业, 同时又是管理密集型企业, 这就相应的要求项目经理要同时具备全面的技术素质和足够的管理沟通能力。
在实际工作中, 项目经理一般由具有较高专业素养, 工作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 由于其在管理经验和管理手段上存在着不足, 致使项目在管理中经常会遇到较多的困惑。因此积极推行项目经理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
3.3 项目管理信息化
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平台, 对项目的各个环节进行便利的督促和有效的控制, 从而加强项目的管理, 并促进项目管理工作质量和速度的提高, 最终实现规范化管理。
信息化建设还可以为项目提供定量的分析数据, 进一步支持项目的科学决策, 同时为后续及其他项目管理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
4 结束语
总之, 测绘项目的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性的工作, 为了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势, 企业需要不断寻找适宜的管理模式。本文结合地理国情普查项目, 通过对项目项目管理的三个阶段中若干决定性要素的分析研究, 并提出一定的建议, 借以给广大测绘同行们一定借鉴。
摘要:利用现代管理学的方法对测绘项目进行管理, 可提高工作效率, 保障工程质量及工期。本文结合地理国情普查项目管理实践围绕项目管理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运行阶段、收尾阶段, 对测绘工程的项目管理进行了探讨, 指出在项目的运行阶段要对项目的工期、成本、质量、安全进行全面的控制, 并指出项目的收尾阶段是一个项目的重要阶段。最后针对现行的项目管理从项目标准化建设、提高项目经理的综合素质、项目管理信息化等三方面提出了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测绘,项目管理,三个阶段,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 (美) 詹姆斯P.刘易斯.项目中的领导力[J].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2]禄丰年.数字区域与当代测绘的发展趋势[J].全省测绘管理工作会议上的专题报告.
[3]李灶强.测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控制[J].科技致富向导, 2012 (03) :44.
[4]李吉生.工程项目管理与工程造价控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2010 (02) :10-13.
测绘工程项目成本管理 篇8
1 成本预算
成本预算是通过货币的形式来评价和反映项目工程的经济效果, 是加强企业管理、实行经济核算、考核工程成本和编制工程进度计划的依据, 是为科学编制、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提供依据, 因此, 成本预测对提高成本计划的科学性、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 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强成本控制, 首先要抓成本预测, 成本预测的内容主要是使用科学的方法, 结合签约价根据各项目的测区条件、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等对项目的成本目标进行预测。
1.1 掌握测绘工程信息, 科学运筹前期工作
测绘工程项目预测是成本控制的重要前期工作, 要充分认识项目成本预测的意义。
(1) 首先要掌握该项目准确的工程信息, 了解项目业主的机构职责、队伍状况、资质信誉等基本情况。 (2) 掌握测绘工程项目的性质, 弄清工程投资渠道和资金是否可以到位情况。 (3) 掌握测绘工程项目的主要内容。 (4) 分析在正常情况下完成该工程所需的人力、材料、仪器设备、水、电、管理费、税金等所有的成本。 (5) 企业根据自身的综合因素, 做出合理报价。
1.2 做好测绘工程项目工、料、费用预测成本预测, 确定成本控制目标
根据测绘工程项目的规模和标准、工期的长短、拟投入的人员设备的多少, 按实际发生并参考以往测绘工程项目中包干控制的历史数据, 结合项目所在地的经济情况来综合预测项目工程的成本费用。
(1) 首先, 分析测绘工程项目所需人员, 用工的人工费单价, 再分析员工的工资水平及社会劳务的市场行情, 根据工期及准备投入的人员数量分析该项工程合同价中人工费所占比例。 (2) 测算所需材料及费用。 (3) 测算使用的仪器设备及费用。 (4) 测算间接费用, 主要包括企业管理人员的工资、办公费、工具用具使用费、财务费用等。 (5) 成本失控的风险分析。
2 成本控制
项目成本控制就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资源的投入, 测绘过程及成果进行监督, 检查和衡量, 并采取措施确保项目成本目标的实现。成本控制的对象是工程项目, 其主体则是人的管理活动, 目的是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 降低成本, 增加效益。
成本控制是测绘项目能否对企业产生效益最重的一个关键步聚。对于测绘项目的成本控制主要注重以下几个环节。
2.1 全员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涉及到项目组织中的所有部门、班组和员工的工作, 并与每一个员工的切身利益有关, 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 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充分调动每个部门、班组和每一个员工控制成本、关心成本的积极性, 真正树立起全员控制的观念。针对测绘项目的性质不同, 可以实行包干制、月薪制、日薪制等。
2.2 全程成本控制
首先要把计划的方针、任务、目标和措施等加以逐一分解落实, 越具体越好, 要落实到班组甚至个人;其次、责任要全面, 既要有工作责任, 更要有成本责任;再者做到责、权、利相结合, 对责任人的业绩进行检查和考评, 并同其工资、奖金挂钩, 做到奖罚分明。
2.3 动态控制原则
所谓动态控制就是将人、材、物投入到测绘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 收集成本发生的实际值, 将其与目标值相比较, 检查有无偏差, 若无偏差, 则继续进行, 否则要找出具体原因, 采取相应措施。实施成本控制过程应遵循“例外”管理方法,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属于“例外”的情况通常有, 如测区征地、拆迁范围红线业主临时的变更, 临时租用费用的上升、天气的原因工期无法及时完成、仪器设备的损毁与检修等, 从而影响工程进度的顺利进行。
2.4 节约原则
节约绝对不是消极的限制与监督, 而是要积极创造条件, 要着眼于成本的事前监督、过程控制, 在实施过程中经常检查是否出现偏差, 以优化施工方案, 从而提高项目的科学管理水平来达到节约。
3 降低成本
降低项目成本的方法有多种, 概括起来可以从合同管理、组织、技术、经济等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控制, 找出有效途径, 实现成本控制目标。
3.1 成本分析
成本分析对各种成本 (包括人工费、材料费、仪器设备费、其他直接费用、间接费用) 进行分析、管理和归集。
3.2 采取组织措施控制工程成本。
项目一般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 由项目经理统一管理, 对整体利益负责任。项目部各成员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 严格执行项目成本分析标准, 确保正常情况下不超成本支出, 如果遇到不可预见的情况, 超成本较大时, 应及时找出原因。
3.3 采取技术措施控制工程成本。
要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对主要技术方案作必要的技术经济论证, 以寻求较为经济可靠的方案, 从而降低工程成本, 包括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等节约成本。
3.4 采取经济措施控制工程成本。
(1) 加强合同管理, 控制工程成本。 (2) 人工费控制。企业资源的有效配置、合理使用是发挥资源整体效能的技术环节。人力资源是决定其它资源是否能够合理有效配置的前提。 (3) 材料费的控制。要严格计算材料的使用计划。 (4) 仪器设备费的控制。根据细化后的组织实施方案和调整后的单价分析, 合理安排充分利用仪器, 减少停滞, 保证仪器设备高效运转。 (5) 加强质量管理, 控制返工率。
4 结语
只有把测绘项目成本管理与测绘实际工作相结合, 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预测、计划、控制、协调、核算、考核、分析等进行科学管理的工作, 并建立适宜的激励约束机制, 才能使我们的企业的经济能力不断提高, 立足于更加激烈的竞争市场。
摘要:简要的介绍测绘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概念、内容及目标, 从测绘工程质量、测绘工程工期、测绘施工安全三个方面详细的分析了测绘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成本管理,预测,控制
参考文献
[1]刘玉镯.关于测绘档案资料管理工作分析[M].陕西省第七次档案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 (上册) , 2000.
[2]魏燕.于无意义中构建意义[M].南京师范大学, 2002.
测绘档案管理工作刍议 篇9
一、做好测绘档案的收集、归档工作
测绘资料归档前, 生产单位要进行分类系统的整理, 测绘档案管理部门要进行严格验收。测绘科研项目验收时, 档案人员应参加验收, 了解项目的内容, 明确归档范围、归档材料鉴定内容、归档移交手续。移交测绘材料, 还要注意移交期限、成果最终版本、归档数据成果是否经过产品检验或项目鉴定验收、归档份数、整理立卷要求。归档时, 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测绘成果管理规定》、《全国测绘资料和测绘档案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归档, 对于归档范围、数据采用标准、通用格式、数据成果形成单位、管理部门责任以及涉密数据档案在保管、利用、销毁及运输等过程中的要求, 都要认真按标准执行。收集与归档的具体内容包括:基础测绘成果数据、依法汇交的成果数据副本、正式出版发行的产品数据及有关的专用软件或专业设备参数等。需要整理上架、入馆的测绘资料, 要及时登记、精准分类、规范编号、制作检索卡片或编入电子测绘档案目录, 及时上报, 方便查找;需要编入电子测绘档案信息数据库的, 则要求档案人员熟练使用各种专业录入设备、软件进行分类归档, 并对重要信息资料进行备份保存。
二、建立健全测绘档案管理制度
作为测绘档案的管理部门, 要充分认识制度约束在测绘资料档案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制度细则, 使测绘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严格执行《档案法》、《测绘法》、《保密法》、《测绘成果管理规定》以及《科技档案资料管理工作暂行规定》等法律、政策。如建立测绘档案管理人员责任制, 使管理人员严格按制度办事, 在测绘档案的收集、接收、提供、借用、销毁等各个环节上, 严格履行各种手续, 确保测绘资料档案安全;建立测绘档案验收、建档制度, 严格验收、规范建档;建立电子测绘信息数据的采集、更新、运行和维护的长效机制, 作为测绘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难点加以突破;建立测绘档案借阅、使用、收费制度, 明确测绘档案供阅、使用的要求、流程、权限、手续, 界定无偿使用与有偿使测绘档案的范围, 确定收费标准。
三、加强测绘档案室的基础设施建设
尽量做到档案室、办公室、阅览室“三分开”。档案室要建筑牢固、门窗严实有防火、防潮、防虫、防晒、防尘等设施。对于存放航空摄影和薄膜黑图档案的库房, 要保持适当的温湿度, 对于磁盘、磁带、胶片为介质的测绘档案存放要符合防湿、防潮、防磁的要求, 有警卫或指定人员看管。此外,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 测绘档案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 但是, 目前只有极少部分的测绘档案完成了信息化录入, 大部分测绘档案还以传统管理方式保存, 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忽视对测绘档案信息化建设所需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护, 加大投入, 配备现代化的档案管理设备和设施, 改善保管条件。
四、加快测绘档案信息化管理进程
目前, 测绘档案管理的趋势是, 测绘数据信息录入、保存以及测绘档案管理、利用都向数字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全国各省市正在积极进行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 并在部分省市开展了全国性示范项目,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以此为基础, 则可着手建立测绘成果分发系统。该系统具有信息发布、查询检索、分析处理、影像扫描、数据提供与备份、信息开发等功能。它利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等测绘档案资料成果, 通过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传输网络系统, 进行测绘信息发布, 根据各类用户的不同需求, 经过周密的分析处理, 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测绘成果信息、档案资料查询、数据分发、产品供应等基础地理信息服务。测绘档案管理登记系统 (SAMS) 的设计和开发也可给测绘档案的管理和利用带来了便利。本系统包括应用程序和数据库两部分, 应用程序由多个模块组成, 主要完成数据录入、修改、删除、查询、统计、打印等多种功能。数据库设计方面, 按照测绘档案的特点, 分成数字类、航片类、地形图类和大地成果类四大类。SAMS的主要功能有:用户权限管理识别、快速建立测绘档案、灵活查询、测绘成果交换、统计输出、测绘档案借还以及建立用户日志等。在专业化的信息系统的帮助下, 测绘档案的发展进入了信息化时代。
五、充分发挥测绘档案的价值
首先,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测绘档案管理人员要提高主动服务意识,研究用户需求,认识到测绘档案的社会使用价值。按照国家测绘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和程序进行借阅、复印并收取费用,做好登记,有密级的档案还要有相关局(处)的审批。测绘档案管理人员还要利用电子信息技术、网络平台以及基础地理空间信息库开发、利用、传播测绘新产品,建立并完善电子测绘成果资料,提供更加方便、及时、快捷、准确的测绘信息。其次,网络利用和远程共享。建立测绘成果信息分发服务系统及电子测绘档案网络查询系统,可以在更广的空间、以更快的速度、被更广大的客户群加以利用,使档案管理部门在网络上就可以提供测绘成果信息档案资料查询、数据分发、产品供应等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实现测绘信息资源的远程共享。
参考文献
[1].冯伯元.浅谈测绘档案的有效管理.浙江档案, 2000.7
测绘项目管理 篇10
关键词:GIS技术,房地产,测绘管理,信息系统
房地产是城市中与人们切身利益相联系的要素, 不但人民群众非常关注其动态, 政府部分也很重视。在长期以来, 房地产的日常管理工作都是依靠手工方式开展, 导致测绘信息管理不善, 管理的周期长, 数据更新困难等, 而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 政府开始推行房产信息化的建设工作, 我国房产管理信息系统开始发展壮大。到今天, 显示出一体集成化的发展趋势, 强调通过GIS技术加强对信息数据的管理, 并基于GIS实现制图的需要。开发出可行的基于GIS的房产测绘管理系统能够有效的推进房展测绘技术的进步, 同时促进城市的数字化与信息化发展。
1 GIS技术与房产测绘
1.1 GIS技术概述
GIS技术即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其基于地理空间数据库, 通过高效的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技术, 实现对空间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处理、管理和显示等, 并能够通过地理模型结构分析方式, 为各行各业提供空间的实时动态信息。其中计算机技术系统是为地理信息的决策而发展形成的, 集合了地理学、空间几何学、统计学等对门学科, 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与复杂性, 作为一项高新技术, 计算机系统的突出特征就是同时能够处理空间数据以及属性数据。
1.2 房产测绘概述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 利用先进的测绘仪器、测绘技术等对房屋建筑物或者与之相关的构筑物进行调查和测量, 掌握房地产的区位位置、数量、所有权属,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图形的绘制, 这样的技术被称为房地产测绘。而房地产测绘信息管理系统是指通过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GIS技术、网络信息技术、数字化成图技术以及数据库技术等, 建立一个标准化的、要准确的共享型房地产空间数据库, 能够为“数字房产”的发展提供基础平台, 为公众提供优质完善的地理空间数据。测绘成果能够为房地产产权的管理、房地产的开发管理、交易管理以及费用收取、税务征收、法律仲裁等房地产管理活动相应的支持, 同时能够帮助城市规划设计与建设等工作提供基础性的数据信息。
1.3 基于GIS技术实施房产信息管理的意义
在房产测绘信息管理中引进GIS技术, 能够将信息管理工作和房地产地形图紧密联系在一起, 对房地产实施精确的定位, 形成以图管证的模式, 进而房地产办证的流程能够高效、准确的完成。通过GIS技术, 只要是区域范围中的房地产都能够实施数据信息的统计和分析, 如对房地产的密度和容积率进行分析计算, 便于相关部门掌握城市住房的情况, 有效地改善了传统房地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减少各类纠纷的发生。
2 实现基于GIS技术房产测绘信息管理系统的要点
要实现房产测绘信息管理系统, 首先要实现图文一体化。房产测绘是当前房产管理信息系统中的重要部分, 收集的地理空间数据信息必须和房地产产权管理中的属性信息紧密联系在一起, 二者之间能够相互查询。如实施图文一体化管理过程中, 将房产的产籍号作为关键字段将图形数据属性数据相连, 实现二者的动态连接;第二个要点是满足面积分摊的需求, 在房产测绘管理中面积分摊的方法与手段多种多样, 但是分摊工作一定要基于相关原则和规定, 因为房产的面积与购买者的利用是切身相关的, 采用正确的分摊方式非常重要。在房产测绘信息管理系统中, 基于国家技术监督局的相关规定, 对于单一功能的住宅, 公用面积分摊给整栋楼;非单一功能的住宅则需要详细规划, 避免出现前后不一的现象;第三个要点是确定好房屋的产籍号, 图号、幢号等共同构成房屋的产籍号, 在录入信息的过程中一定要将信息分门别类。
3 GIS技术在房产测绘管理及房产测绘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3.1 房产测绘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与目标
房产测绘信息系统设计原则:为了确保能够快速准确的对房产测绘数据资料实施编辑处理与修改等操作, 将GIS技术的要求和特征与本系统的开发要求结合起来拟定以下设计原则:首先是简洁化的原则, 确保用户操作过程不会过于复杂, 界面与操作流程简化;第二是可扩展性的原则, 在满足现有要求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到系统的扩充, 基于用户需求的发展留下一定的余地, 便于今后的升级与扩展;第三, 功能与数据的完备性原则, 不会出现功能缺失造成用户的体验不佳;最后是具有较好的容错性, 系统不会因为操作错误等现象崩溃。
房产测绘信息系统设计目标:实现对房屋建筑物分层图以及分户图的管理;对建筑物中每层每户的信息管理;能够对收集的数据信息实施计算与管理, 并将计算流程保留;能够实现分层与分户图纸的输出和查询。
3.2 房产测绘信息系统功能设计
房产数字化测图子系统:通过各种测绘设备与仪器, 收集房地产的信息与地形图, 通过dbs的形式建立房地产的地形库, 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 系统中还应当满足各类格式软件的导入, 以及图纸的输出;
基础测绘子系统:主要实现属性信息数据的输入、转入地理空间信息资料、多种格式的数据转入, 基于初始的建库工作, 提供图形与属性编辑的功能, 建立属性与外挂数据库;
项目测绘子系统:以每幢楼作为单位, 将权属信息录入到系统中建立对应关系, 利用CAD的编辑功能实现对分层图与分户图的修改调整, 同时满足面积测算的要求;
图形编辑子系统:实现图像的绘制, 能够将收到的建筑工程图纸或者是测到的草图录入到图形编辑工具中进行绘制, 同时能够计算出各个封闭面的面积, 基于查询修改的模式将房屋的阳台与套内相联系, 标注公用面积, 便于分摊工作的开展, 基于楼层属性设置工作生成分层图与分户图, 标准其尺寸与面积。计算过程完全有系统实现, 标定工作完成后形成图层, 出图过程中图层的关系是一一对应的。
查询统计子系统:基于户主的姓名、建筑的层型等能够实现单独或者组合式的查询, 包含分摊面积的由来。统计相关区域中某时间内所办理的建筑物的总量、总占地面积、总建筑面积、户数等。
测绘成果管理子系统, 实现房产信息数据的集成与汇总, 将分层分户图导入到GIS的图形库当中, 建立属性关联, 实现对丘、幢、户之间的相互查询, 为用户提供定位、查询、统计等服务, 同时可以将报表输出;
测绘业务管理子系统:对房产管理中的业务进行分类, 组织业务办理流程, 基于业务流程实现对数据的修改;
系统维护子系统:配置系统运行中的数据库与图形服务器的参数, 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并对不同用户的使用权限进行定义。主要包含环境的配置、编码和体系的维护管理、符号库管理、设定用户权限以及词典的更新。该子系统能够实现房屋地址的维护, 优化改进GIS图形数据与属性舒数据的管理工作。
3.3 房产测绘信息系统界面设计
房产测绘信息测绘管理系统面向的用户非常多, 其中包括房产局、测绘中心以及各个科室等, 在设计界面的过程中遵照以下原则:首先, 面向科室的原则, 界面的设计应当基于不同科室的业务需要与习惯设计进行, 为减少工作量和工作中的错误, 最大限度的使用鼠标在界面上操作, 减少键盘输入的需求;第二, 满足业务工作习惯, 界面中的布局应当和用户开展业务过程中使用的术语和工作模式相一致, 符合日常的工作习惯;第三, 界面设计还应当对用户的任务进行跟踪, 能够实时为用户提供需要的信息, 报告工作状态, 让用户全面掌握系统的运行情况;第四, 保持风格的统一, 界面风格设计要求用户普遍能够接受, 界面中的动态、信息与过程提示都统一风格, 与专业用语相符;第五, 界面具有针对性, 基于正常的浏览与维护人员的管理, 界面要做出一定的区分, 日常浏览与工作突出间接好用的原则, 而维护的管理则注重功能的强大, 满足维护人员的深层需求。
结语
基于GIS技术的房产测绘管理与房产测绘信息系统的开发, 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人的日常生活的实际需要, 通过应用各种计算机技术和分析工具, 建立完善的数据库, 为人们的日常工作提供方便快捷的查询服务, 解决复杂的面积分摊的问题, 让人们能够掌握房产信息, 真正实现地理信息系统的公众服务功能, 将更好的服务于政府的决策与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参考文献
[1]王亚.基于GIS技术在房产测绘管理及房产测绘信息系统应用的研讨[J].房地产导刊, 2014 (18) :37-37, 59.
[2]吕忠杰, 刘海世.地理信息系统在房产测绘中的应用[J].地球, 2013 (07) :196-197.
[3]闵锐利, 杨寒光, 石犇, 等.基于房产测绘的城市房产数字化——CAD、GIS在房产测绘和数字城市管理中的综合应用[C].第十五届全国工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 2010:378-381.
数字测绘档案管理现状及对策 篇11
关键词:数字测绘档案 档案管理 现状 对策
1 概述
数字测绘档案是指数字化测绘设备及作业环境中生成,以数码形式存储在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上,依赖计算机等设备读取、处理的测绘档案。相对于传统以模拟形态保管的测绘档案而言,数字测绘档案的接收、整理、保管、利用等档案管理工作必须满足特有的规范和要求。但由于投入不足和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数字测绘档案管理现状滞后于实际管理需求;这就需要不断改进测绘档案管理方法,加大人力物力投入,逐步满足数字测图时代测绘档案管理需要。
2 数字测绘档案管理总体要求
数字测绘档案管理总体要求是确保其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具体要求如下:
2.1 采用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从数字测绘档案的形成就不间断对有关处理操作进行登记,保证其产生、处理过程符合规范。
2.2 对其形成、收集、整理组卷、保管等实行全过程管理与监控,确保管理工作的延续性。
2.3 应该明确其生成时间、范围、相应软件、版本、数据类型、数据格式、数据量、责任者以及操作者等背景信息,确保质量。
2.4 提供满足规范要求的库房和装具,满足其保管环境要求。
3 数字测绘档案管理现状
3.1 缺乏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标准规范 当前,能够指导数字测绘档案管理方法的标准主要有下表所列(见表1):
部分标准难以满足数字测绘档案实际管理需求,如《测绘科学技术档案管理规定》就不符合当前数字测绘档案的管理需求。部分标准只涉及测绘行业或者档案管理,没有把两者有机结合,如CH/T 1014-2006仅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管理和保护进行规定;GB/T 18894-2002只是对文书、图像、声音、视频等一般数字档案管理进行规范和要求,难以满足数字测绘档案数据量大、专业性强、数据格式多等需求。部分标准只是行业标准,在其它行业没有进行推广和严格执行。
3.2 归档过程不规范 在数字测绘成果归档过程中,原则上均应采用物理归档;但对某些本应进行物理归档的数字测绘档案,在当前技术条件下无法离线存入装具的,应先采用在线逻辑归档,如互联网使用的瓦片数据、卫星影像数据等。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少进行逻辑归档工作,甚至把瓦片数据剔除后归档。
归档源数据组织欠佳。有些项目人员没有很好的进行数据组织和数据命名,导致数据混乱繁杂,甚至存在重复的数据。加大了后期整理的难度。
缺少相关背景信息。目前数字测绘档案归档工作中,很少进行数据源背景信息说明的归档,如数据特征、数据硬件及软件环境、数据版本等。
少量特殊格式数据,因软件专利权等原因没有归档相应的软件、版本。导致这些数据无法进行分析和整理,也难以进行再利用,成为“死”数据。
3.3 管理措施不到位 数字测绘档案具有数据量大、专业性强且数据格式多样化等特点,这就给数字测绘档案的整理、立卷、保管、利用等工作带来巨大挑战。当前数字测绘档案管理措施落后于数字测绘档案的需求,主要表现如下:①数字测绘档案的整理组卷工作还是处于探索阶段,且未形成统一的标准规范。②部分数字测绘档案和传统载体测绘档案混杂在一起保管,难以确保载体安全,也给利用带来不便。③馆藏保管环境与保管需求存在差距。④因人力物力投入不足、数据专业性太强等原因,入库时没有进行必要的数据检查,如存储载体有无划痕、有无病毒、数据有无损坏。
3.4 数据安全存在风险 当前,数字测绘档案存在安全风险主要表现在数据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归档数据组织混乱及归档内容的不完整,无数据背景信息进行归档,就对数据的完整性带来巨大风险。
按照GB/T 18894-2002的要求,为确保数据的有效性,保管部门应该每年对电子文件的读取、处理设备的更新情况进行登记;并确认载体和新设备的兼容性;并对磁性载体每满2年、光盘每满4年进行一次随机读检查,且抽样率不低于10%。但在数字测绘档案的管理工作中,基本没有开展这项工作。以本馆的数字测绘档案管理为例,部分90年代软盘基本没进行数据检查;馆藏光盘数量庞大,接近7000余盘,难以提供足够的人力和财力进行数据抽查。
4 改进数字测绘档案管理的对策
4.1 制定可操作性的标准规范 针对数字测绘档案标准落后于管理需要的实际情况,有计划的修改数字测绘档案的接收、整理、保管等标准。特别是要对1988年发布的《测绘科学技术档案管理规定》进行修订,明确数字测绘档案的分类及整理方法。同时,可以借鉴档案行业标准,如DA/T 38-2008中针对光盘的技术指标、数据刻录和备份要求、性能检测及使用要求等规范引用到数字测绘档案管理工作中。
4.2 严格执行归档制度,确保归档数据质量 为确保数字测绘档案的安全,应严格控制归档数字测绘档案的真实、完整和有效。首先,制定数字测绘档案的归档制度,保证归档成果数据完整。在归檔测绘成果数据的同时,还必须同时归档其对应的技术环境、相关软件、版本、数据类型、格式等技术因素和背景信息;其次,严格执行物理归档一式三套制度,确保数字测绘档案的保管、备份及提供利用的需求;再次,加强归档数据的鉴定工作,有针对性的进行数据安全、数据完整性检查,如查杀病毒、载体有无划痕、数据是否完整等;最后优化数字测绘档案的登记制度,借鉴GB/T 18894-2002中关于“电子文件的登记”中的做法,强化对数字测绘档案的移交、接收管理。
4.3 强化数字测绘档案的管理措施 在现阶段数字测绘档案管理的摸索阶段中,加强数字测绘档案的管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规范数字测绘档案的整理组卷、保管,确保数字测绘档案整齐有序、保管良好。二是投入适度的设施和设备,如存储设备采用一次写的档案级光盘(如JVC光盘),防磁设备、保温及除湿设备,尽量提供满足数字测绘档案保管环境要求。三是强化数字测绘档案的利用。一般尽量避免直接借出光盘,特别是一些“孤本”光盘和利用频率高的光盘,尽量采用在线备份提供数据利用。
4.4 有计划做好数据检查和数据备份 为了规避因归档和管理的不规范对数据安全带来的冲击,必须有计划进行数据检查和数据备份工作。如每年进行对馆藏数字测绘中的10%进行抽查,同时可以参考GB/T 18894-2002数据检查等级要求进行数据检查情况登记。对于数字测绘档案的数据备份,可以按照产品和类型及归档年度由旧至新进行数据备份计划。
以本馆馆藏数字测绘档案为例,除少量软盘、磁盘等存储设备外,主要是一次读写CD、DVD。就档案类型而言,主要是数字测绘成果,如4D产品、航空摄影影像资料、卫星遥感影像资料,其中航空摄影影像资料占馆藏光盘数量的一半左右。可以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先进行4D产品的数据检查和备份,后进行航空摄影影像资料等测绘资料的数据检查和备份。
数字测绘档案是测绘档案馆藏的核心,更是广大测绘科技工作者多年辛勤劳动与智慧的结晶。需要测绘生产中各个环节的作业人员通力合作,规范和强化管理措施,才能确保数据的真实、完整、有效、安全,为发挥测绘成果的社会价值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GB/T 18894-2002.电子文件归档和管理规定[S].
[2]DA/T 15-95.磁性载体档案管理与保护规范[S].
[3]DA/T 38-2008.电子文件归档光盘技术要求和应用规范[S].
[4]CH/T 1014-2006.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档案管理与保护规范[S].
[5]DA/T 1-2000.档案工作基本术语.
[6]GB/T 17678.1-1999.CAD电子文件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 第一部分:电子文件归档与档案管理[S].
房产测绘质量管理研究 篇12
近年来, 由于我国建筑水平不断提升, 加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 房地产行业已成为了我国市场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房地产行业发展状况受到了各建筑界普遍关注, 并且对于房地产的测绘管理更加注重。从测绘上不断提升管理质量, 为房屋建筑施工提供基础保障, 进而提升建筑施工质量。本文主要针对房地产测绘的重要性进行分析, 并且阐释了房产测绘的重要作用, 提出了一些强化房产测绘方案措施。
1 房地产测绘重要性以及作用研究
1.1 房地产测绘重要性
1.1.1 房产测绘可提高房产行业专业性
随着人们对于房屋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对于房地产的测绘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情况下, 房地产相关的标准和平面图基本上都是根据房地产的测绘制作而成。房产测绘的时候如何提出相关的准确、科学以及合理的测绘体系, 对于房产的科学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房产测绘一方面可以为房产管理部门提供重要决策依据;另一方面还可以促使房产信息管理得以顺利展开[1]。
1.1.2 房产测绘可确保参考数据可靠性
房产测绘可以为建筑施工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可以实现为房产的综合开发、规划、拆迁等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决策依据和科学支撑。房产测绘工作能够为房产经营、交易和开发提供基本的可靠性参考数据。由于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趋势日益复杂, 房地产行业交易信息变得越来越趋于复杂化, 对于房产进行测绘能够确保交易的有效性。总之, 房产测绘信息、数据等可以为开发商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 并为消费者提供真实、可靠的房地产交易信息[2]。
1.1.3 房产测绘可提升城市规划水平
房产测绘和城市规划紧密联系, 测绘结果必须要满足城市规划的大前提, 这样才能够在城市建设美化过程中符合规划要求。房产建设可以说从某些方面体现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现状, 从房产的开发设计看, 房产建设是否能够满足当前的先进设计理念, 是否能够满足当前的绿色环保建设要求, 这些均会影响到房屋销售效果。房产测绘是建筑施工最为基础的依据, 其作用巨大, 设计过程中必须要满足城市设计规范, 进而建设出符合城市发展趋势的建筑, 从而强化房地产市场竞争能力[3]。
1.2 房产测绘重要作用
1.2.1 法律作用
房产测绘可以为房地产产权管理、房地产权归属界址, 房产权面积以及权源纠纷等提供资料。房产测绘主要是产权登记、产权纠纷以及产权转移等重要依据, 确认的相应测绘结果资料具有相应法律效应。因此房产测绘具有法律方面的作用, 房产测绘作为房产权的基本依据, 在法律上具有一定的效应。
1.2.2 财政经济作用
房屋测绘的时候还具备一定的经济效果, 房屋测绘包含了房地产的数量、资料利用现状以及质量等情况, 其可以实现对房地产评估、房地产开发、房地产征收房产税、房地产交易、保险服务以及房地产抵押服务等数据成果。
1.2.3 社会服务作用
从社会层面来讲, 房产测绘得出的数据经过整理和统计, 可以为政府提供相关的数据资料, 其对于房屋危旧改造、老城区以及房屋制度改革等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房产测绘是城市绿化、市政工程、公共事业、文教卫生、地下网管、社会治安、旅游、通信等相关资料依据[4]。
2 房产测绘质量管理对策
2.1 加强房产测绘市场限制
房产测绘质量进行管理时, 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应对, 对于测绘单位必须要严格控制。房产市场若公开较早, 那么必将会加剧测绘单位之间的竞争, 所以, 房产测绘过多则很容易造成测绘价格过分压低。房产测绘单位很多都是国家政府直接管理, 使得房产测绘单位在人员规模和技术水平等方面获得极大保障。
2.2 加强房产测绘质量技术管理
测绘技术人员是测绘成果的主要质量执行者, 房产测绘技术人员的素质高低, 直接关乎于整个房产测绘质量, 需加强房产测绘技术员水平的培训和考核。并以此提升测绘成果和质量[5]。
根据《房产测量规范》国标文件等技术说明来制定相应的测量技术规范, 规范还应考虑到不同区域的建筑风格异同, 然后出台一些补充规定, 进一步完善测绘技术执行标准。从标准上不断规范房产测量施工方法, 明确在测绘施工过程中要做到三审。由于房产测绘相关的测绘资料是具备一定的法律效应的, 因此可以成立房地产交易服务中心, 并成立测绘成果审查小组, 对于一些产权发证和预售许可等测绘必须要交给小组进行复审。
2.3 完善测绘成果鉴定制度
由于房地产市场不断发展, 房屋建筑交易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因此, 为了解决类似问题, 需要构建完善的房产测绘成果评定制度。从事房产测绘成果评定人员要具备相当成熟的测绘经验, 或者从事房产测绘人员要懂得相应政策, 或者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人员。根据设定的房产测绘成果评价制度, 还应规定相应的申请人、鉴定范围、生成具体报告等几个方面。具体的鉴定报告必须要描述好评定结果, 鉴定的结果应该参照相应法律、法规等标准, 鉴定报告必须经过正规程序拿出方可生效。
2.4 制定相关政策制度
制定相关的房产测绘质量管理政策的时候, 必须要规避一些常见的测量问题, 例如, 测量范围、测量规范等, 均还存在着问题, 必须加强对房地产测绘服务建设力度, 创新高素质、专业的房产测绘队伍, 进而提升房产服务水平。制定出相关的政策制度, 然后规范房产测量过程中的行为, 进而为广大房地产商、购买业主等提供规范购房流程。
2.5 构建房产行为协会
协会属于一种团体组织, 在生活中就像政府机关一样发挥着一定的功能和职能, 通过协会组织建立起政府部门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房产测绘行业协会不断发展, 其在房屋建筑中占据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协会要充分地了解社会市场, 并且还应有效降低成本, 从根本上完善建筑行业的规范与具体细则。房地产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大对民间协会的扶持力度, 促进房产测绘行业相关立法建立, 并且促进行业协会的管理和建设, 继而对房地产行业进行有效督导。
3 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 国家各项工程均有不同程度的建设与发展, 面对当前经济快速发展趋势, 如何加强房地产测绘质量管理将成为房产质量基础保障。本文则主要针对房地产测绘的重要性进行分析, 并且阐释了房产测绘的重要作用, 提出了一些强化房产测绘方案措施, 希望为广大参与房产测绘的人员提供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周鸿芸.关于房产测绘质量管理措施探讨[J].科技资讯, 2013 (15) :40-41.
[2]吴凯.关于房产测绘质量管理科学性的探讨[J].科技与企业, 2013 (18) :104.
[3]肖淑红, 周晖东, 喻贵才.浅谈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在房产测绘中的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1 (1) :255-257+260+263.
[4]陈威昊.不同的管理模式对房产测绘质量的影响[J].中国地名, 2011 (3) :31-32.
【测绘项目管理】推荐阅读:
测绘项目11-20
测绘工程项目06-21
测绘项目登记规定07-15
测绘项目质量检查方案07-23
测绘项目委托书08-20
测绘工程项目成本管控07-24
测绘项目设计书模板09-06
测绘项目售后服务承诺09-10
测绘管理09-08
测绘工程管理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