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马拉松赛事论文(共6篇)
城市马拉松赛事论文 篇1
自从1981年北京首次举办马拉松比赛以来,我国的马拉松比赛逐渐在各城市开展,城市马拉松赛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们参加到这项古老的运动中。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今天的城市马拉松已经不仅仅是为了“保健”,它越来越成为城市的一张名片。由于各城市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的差异,以及不同主办者的举办思路和目的,各种城市马拉松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有的以成绩著称,有的以规模著称,还有的以风景优美闻名。马拉松比赛对于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讲,可以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开展,打造当地体育赛事品牌,同时,通过体育赛事搭台,更好地宣传当地旅游业,扩大城市的知名度和在国内甚至世界的影响力[1]。
1 城市马拉松的项目性特征
本文对1981年以来我国内地举办马拉松赛事的城市及其相关信息进行了统计(见表1)。
至2011年在中国内地举办马拉松或者半程马拉松比赛的城市达到26个,由于个别的城市以前举办过马拉松比赛,但是后来因为某些原因停办了,本文未作统计。各城市开展马拉松比赛的历史、参赛规模各不相同。20世纪80年代开始举办马拉松的城市有4个,90年代有3个,从2000年至今已有19个城市开始举办马拉松,有向南方城市扩大的趋势,参赛者达到万人以上的有16个,其中以北京、厦门的马拉松的规模最大,参加者已经达到3万人以上,与上海、大连、北京成为国内城市马拉松四大国际赛事。
自1 9 8 1年来,我国城市马拉松比赛正在从直辖市、省会城市、沿海发达城市到内陆中小城市扩展。
如图1所示,举办马拉松比赛的直辖市有两个,分别是北京、上海和重庆。省会和特区有1 0个分别是西安、杭州、郑州、太原、福州、南宁、拉萨、海口、香港、澳门,占到总数的3 8.5%。中小城市有1 3个分别是大连、厦门、苏州、开封、扬州、珠海、东营、海阳、丹东、镇宁、烟台、张家口、通辽占总数的5 0%。如此可见中小城市逐渐认识到举办马拉松比赛的价值,越来越多的小城市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以促进本地区人文环境和经济建设。大中小举办马拉松比赛各有各的优势,大中城市可以利用丰富的资源对比赛进行很好的组织管理,吸引高水平运动员以提高在全世界的比赛知名度。小城市利用独特的自然环境吸引国内选手和本地市民参加,提高地区知名度。
一般国内全程马拉松的比赛设置为6h,6h之内完成比赛者给予相应的奖励,颁发奖牌和纪念品。由于全程项目对参赛者难度较大而且有一定的危险性,其中有14个城市设置了全程项目,24个城市设置了半程马拉松,半程马拉松对长跑爱好者来说相对容易,并且一定程度上能体现马拉松项目的特点,降低了赛事组织的风险。有很多城市加入了5公里10公里等项目以吸引本市居民参加,迷你小马拉松的距离不一,杭州6.8公里、扬州4.2公里、贵州镇宁6.8公里,这样的马拉松可以让全家老小一起参与到其中,体会跑步的乐趣,能够使城市马拉松在本市得到推广。最近几年大连、厦门增加了轮椅马拉松项目,充分体现了城市的人文关怀。厦门在2011年增加了轮滑12公里的健身项目,增强了趣味性,提高了群众的参与城市马拉松的热情。
各城市举办的马拉松赛事以不同的方式吸引广大长跑爱好者的参与,在赛道的设计和比赛时间的安排上充分利用本城市的优势,挖掘城市的潜力。
(1)赛道设置。城市马拉松的筹办过程中,组织者要根据本城市地形、景观、交通状况和承办赛事的具体目标设计赛道。
地形是决定比赛成绩的一个因素,过多的上坡、弯道会影响运动员的发挥,如果想让运动员跑出好成绩要尽量选择一些平直坡度较缓的街道进行比赛。郑开国际马拉松赛设计了全国马拉松赛最直的的赛道,有利于运动员取得好成绩;拉萨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半程马拉松赛道,运动员要克服高原反应,它的取得好成绩的难度就比一般马拉松要大。烟台国际马拉松赛大部分的赛道是在沿海的滨海东路上,整条赛道距离海边仅20米,海滨道路宽敞,地势平坦,道路两侧绿化带宽阔,从烟台最有活力与文化气质的烟台大学东门海滨广场出发,沿途既有起伏和缓,连绵逶迤的金沙滩,更有烟台著名景区养马岛,可尽览烟台的海韵温澜。重庆马拉松比赛起、终点设在重庆南滨公园,比赛线路平均海拔高度190~200m,平均坡度10°以下。南滨路顺着长江,依着风景旖旎的南山而建,道路宽阔、平坦,空气清新宜人,风景如画。
城市马拉松比赛有大量的群众参与,多达上万人的比赛会阻塞交通,组织者要考虑到城市居民出行的需要。组织者在比赛时要对城市中的比赛线实行全封闭或者半封闭的交通管制,比赛路段应该尽量避开外环路交通运输繁忙的地段,并且要对交通管制的路线和管制时间提前通知给市民,减少行人车辆出行的麻烦。为了保护参加比赛的运动员,赛事组织者提前知会志愿者和交通管理部门要认真执行赛道封闭措施,防止车辆进入赛道交通事故的发生,防止行人进入赛道干扰运动员比赛[2]。
(2)赛事时间安排。据资料显示,当气温在1 0~2 4℃之间,湿度和云量成为马拉松成绩理想的预报指标:当阴天湿度小于70%时,创造好成绩的可能性很大。如果是晴天或者少云。湿度高于7 0%,成绩通常较差[3]。
中国面积辽阔,尤其是夏冬两季南北气温差距很大,夏季炎热的天气对运动员是个很大的考验,难以跑出好成绩,大部分城市都避开了炎热的夏季作为比赛时间。北方城市多把比赛安排在春秋两季进行。北京马拉松比赛时间定为每年十月份的第三个星期天。10月份历来被公认为是北京最美的季节,平均气温在15~25℃,秋高气爽,阳光灿烂,温度湿度适中,也为运动员创造佳绩提供了保障。烟台地处山东半岛中部,依山傍海,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空气质量优良,近5年来十月份的平均气温在摄氏15~20℃之间且风和日丽,非常适合举办马拉松赛。而南方城市冬季相对比较温暖而且湿度较小,有6个城市把比赛设在了冬季,其他几个南方城市也都把比赛定在春秋举行。为了能够方便高水平的运动员参与,规模相当或者相隔较近的两座城市应该尽量避开同一时间进行比赛,马拉松比赛运动量大,恢复起来需要一定的时间,即便是高水平运动员也要有一两周的时间用来调整状态,所以同一地区的城市最好不要在一个月里同时举办马拉松。
2 城市马拉松的文化特征
成规模的城市马拉松,不仅仅是体育活动,还是文化活动、旅游活动,是一项综合的大型城市活动。成千上万的人来参加比赛自然而然地形成一项旅游资源,为人们去一个马拉松城市提供了一个最好的理由[4]。参赛者和助威的群众可以把一个城市装点成一个盛大节日,运动员的激情,观众的热情,可以让一个城市充满快乐,成为一个城市的一道精神大餐。马拉松运动给人注入健康的理念、拼搏的意识、积极向上的奥林匹克精神,引领一种文化时尚。
比赛路线沿途景观代表了本城市的特色,美丽的风景不仅减轻了参赛者的疲劳,在电视转播的过程中也让全国或者全世界的人们对城市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吸引更多的人来旅游观光。马拉松赛道全长42.195公里,即使是北京上海中国这样的大城市,比赛的线路也能够经过城市大部分有特色的景点和标志性建筑。在北京比赛经过天安门、奥体中心;在上海要经过世纪广场、南京路;大连是个广场城市,赛道的设计上突出了城市广场的主题,沿途经过了6个美丽立壮观的广场;厦门马拉松赛道沿海岸线延伸,沿途风景清新,加之赛道边的9 9座马拉松群雕,使人不由得会产生一种感觉,厦门市是一座专为马拉松而兴建的城市;西安的半程马拉松赛道在城墙路面上,凸显了西安这座古老城市的特色;海阳半程马拉松赛道在靠近城市的沿海沙滩上,是全国唯一在沿海沙滩马拉松;郑开国际马拉松以郑州为起点,七朝古都开封为终点,成为世界上唯一链接两座古都的马拉松赛事。张家口马拉松“以运动员为本”的办赛理念贯穿了整个赛事,比赛线路以张家口市中心文化广场为起点,以张家口标志性古建筑大境门为终点,途经滨河西路、外环路等地,让广大群众在参赛观赛的过程中能够充分欣赏到张家口城市的美丽景观,领略到张家口古城的独有魅力。重庆马拉松比赛线路设在沿长江母亲河举办马拉松赛事在国内尚属首次,也使重庆成为中国西部首次举办全程马拉松赛的城市。福州是海峡西岸建设的重心,东濒东海,与台湾省隔海相望,背山依江面海,气候宜人,地理环境优越,有温泉城之雅称,还有“江南胜地”之美誉。半程马拉松赛逐渐已成为一年一度的传统赛事,为世人了解福建、认识福州的窗口和名片,同时福州有250万的华侨遍布世界各地,随着赛事影响力地不断扩大,参赛运动员人数也不断增长,极大地提升福建和福州的知名度。
3 城市马拉松的安全保障
马拉松项目赛程长、强度大对人的身体素质要求高,没有经过系统训练的人难以在规定时间内坚持跑完全程。不论国内或者国外,因马拉松比赛丧命或导致意外伤害的事件屡有发生。对马拉松参赛者来说,首先要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有人对厦门马拉松做过调查发现,临时冲动报名和朋友影响而报名加上单位要求报名参加的的人达到81.55%,只有18.45%的人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在有些人平时不太注意高血压、心脏病等病,但一旦剧烈运动,特别是超过极限时就可能诱发。而有的先天性心脏病在生前发现不了,只有通过死后尸检才能被发现。根据统计,会导致运动猝死的心血管疾病有十几种,今天的马拉松比赛报名都要到正规医院做心肺功能检查,但是有的疾病是检查不出来的。2 0 0 4年厦门国际马拉松就出现过因为海绵状血管瘤或血管畸形而偏瘫的病例,这种病隐匿性很强,如果不参加高强度运动,患者甚至终身都不会发病,也不会知道自己患有这种先天性疾病。这种病通常只有经过C T才能查出来。如果对心血管做全面检查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许多人承担不起,所以马拉松比赛的报名要量力而行注意避免运动伤害。如果一味准求参赛人数和比赛规模扩大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参赛者的健康这是与城市马拉松比赛的精神宗旨背道而驰的。
赛事组委会要通过制定必要的措施规避和转移风险,参赛者报名协议尽可能详细的明确赛事组委会、保险公司和参赛者的职责和义务,出现问题后保证有关当事人或者机构能够负责,为赛事能够顺利和谐开展提供法律保障。通过网络和各种媒体做好赛前的安全宣传工作,对参赛者比赛容易出现的运动损伤和比赛过程中因为人为干扰出现的意外及时规避[5]。
4 结论和建议
马拉松运动已是世界潮流,发展迅速,目前马拉松在中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有20多个城市举办马拉松比赛,但中国还是一个马拉松小国。据资料统计,美国一年有300多个马拉松,平均一天一个,台湾地区一年有18个马拉松,可见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还是有不小的差距的。其中的原因在于,中国城市马拉松与国外相比起步比较晚,美国波士顿马拉松开始于1897年,是全球首个城市马拉松比赛,中国最早开展马拉松的城市北京成功举办首届马拉松在1981年比美国晚了100多年。还有人们观念的滞后,越来越重的生活压力迫使人们把精力过多的放在了经济条件的改善方面,忽视了对身体和精神的充实。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观念的更新,国家对体育越来越重视,同时也看到了体育给国民带来的好处,马拉松作为城市发展的一个载体,越来越受到有识之士的关注。国内各个城市国内有条件的城市可以加强有马拉松比赛经验城市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城市资源积极筹办马拉松赛。
在信息化日益深化的时代,主办方要是注重网络建设,有利于形成本市特有的马拉松文化。参赛者遍及世界各地,为了方便外地参赛者报名,现在的马拉松比赛大都是在网上报名,有的城市马拉松网站只单纯提供本届比赛的信息,一旦比赛结束就关闭网站。建议主办方建立一个专门的网站,能够综合赛事报名、成绩查询、参赛者论坛、历届比赛记录等功能,增加介绍城市特色以及比赛期间有关的庆祝活动的内容,方便了参赛者同时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承办城市在为自身发展考虑的同时要踏踏实实办好比赛,让参赛者乘兴而来满意而归,应当狠抓细节,方便参赛者,做好各方面的服务工作和安全措施。
参考文献
[1]王守恒,叶庆晖.体育赛事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石丽.郑汴国际马拉松赛对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J].经济师,2007(7):277-278.
[3]靳英华,原玉杰.北京国际马拉松赛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11):1445-1447.
[4]史大军,过平江.杭州国际马拉松赛事营销策略浅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3):196-198.
[5]王联聪,谢军.厦门国际马拉松赛风险调查及对策[J].体育科学研究,2008,12(4):20-23.
城市马拉松赛事论文 篇2
1 我国马拉松赛事的发展现状
1.1 普及程度提高,参与人数增加(见表 1)
我国马拉松运动开展的时间,运动水平,普及程度虽远不及欧美、日、韩等国,但随着群众健身意识的增强,马拉松赛事的风靡,马拉松已成为我国全民健身的重要平台。自2010年—2013年,马拉松的参与人数由最初的40万人增长至75万人[1],马拉松参与人数快速增长。纵观我国七大国际金标马拉松赛事,参赛人数逐年增长。自2011年起,厦门,香港,甘肃,珠海四地参赛人数逐年增长,但增幅比较平稳;而北京,上海,扬州三地则相对稳定,特别是北京马拉松赛事近四年来人数都固定在3万人。参与人数间接反映了赛事的火热程度,马拉松赛事在我国的推广已经日见成效;限制参赛人数保证赛事有序,高质量的开展,这也是一些赛事参与人数相对稳定的主要原因。
1.2 赛事数量膨胀, 经济效益凸显
2010年左右是我国马拉松赛事数量的巨幅增长期,各地区都开始投入马拉松赛事的申办当中。2011年全年共举行22场马拉松和长跑活动;次年共举办33场,较2011年新增11场;2013年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则增长至39场。可见马拉松赛事能够成为弥补我国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的缺口的重要平台。马拉松赛事彰显不仅彰显了其体育功能的本质,同时也最大化的发挥了体育赛事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功能(见表2)。
( 单位: 人次)
数据来源:由中国田径协会官网和网络搜索整理
数据来源:厦门统计局网站
在我国,马拉松赛事大多会结合城市自身的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配套活动,以此吸引更多的参赛者,观众与游客,从而间接拉动地区经济的发展[2]。厦门国际马拉松赛事是我国开展时间较长,影响力较大的国际金标马拉松赛事之一,该项赛事给厦门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由表3可知,马拉松赛事的经济收益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主要的来源是运动员与后勤人员的消费;一日游观众消费额逐年增长,说明城市马拉松对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拉动餐饮,住宿等关联产业的发展。
1.3 时间全年分布, 涉及城市广泛
马拉松比赛属室外项目,赛程长,对气候环境的要求较高。目前我国马拉松赛事月月有赛事,主要依赖于我国南北气候的差异,各地区避开不适宜的时间,形成较为完整的赛事循环特点。特别是北京马拉松与厦门马拉松两者形成春秋交替,南北呼应之势[3]。一方面避免了赛事的过度集中,能够提供较好的宣传机会;另一方面,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机会,参赛者可以合理地根据自己的时间选择马拉松赛事,也为城市旅游发展提供了很好地契机。
马拉松赛事对场地器材的要求并不高,使得成为推动全民健身发展的重要载体。目前,我国马拉松赛事遍布全国16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见图1)。这些赛事举办地的城市环境大多排在全国前列,以2007年为例,13个赛事举办地中有6个城市被评为中国十大宜居城市[5]。由此可见,马拉松已经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体育盛会。而且这些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各直辖市以及各省会城市,由此可以推断,马拉松赛事需要城市经济发展的支持,因此,马拉松赛事的发展与城市经济的发展互动作用比较明显。
1.4 比赛项目多样, 配套活动丰富
在我国,马拉松赛事包括全程,半程,5 km跑,10 km跑,还衍生出情侣跑,亲子跑,团队赛的形式,极大地丰富了我国马拉松赛事的内容,也为群众参与马拉松赛事提供了机会。海口国际沙滩马拉松赛就是一次成功的探索,不仅丰富了马拉松赛事的内容,同时,马拉松的组织机构可以根据地区特点,因地制宜探索开展地方代表性的马拉松赛事。除了赛事项目内容的不断丰富,在马拉松举办前后的各类嘉年华活动也相继推出,马拉松成为城市文化宣传,旅游发展的助推器。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田径协会官网
数据来源:中国田径协会官网
1.5 政府主导为主, 企业发起萌芽
目前,我国的各类大赛主要由政府主办,但马拉松赛事却出现了由企业发起,影响力较高的赛事。李宁全国10公里路跑联赛开展时间不长,却享有较高的声誉,也是国内首个以联赛形式开展的路跑赛事。这不仅丰富赛事内容,组织形式,同时也是企业回馈社会的方式,侧面也反映马拉松赛事商业化进程的加快。将马拉松赛事交给企业来办,企业从商业角度考虑赛事的开展,同时开展社会性的调研,满足消费者(参与者)的诉求,才能从最大程度上开展群众喜爱的马拉松赛事,同时也是推进创新体制机制,推进职业体育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鼓励交互融通,完善体育设施,丰富体育赛事活动等意见的重要途径[6]。
1.6 赛事评级完善, 赞助层级分明
马拉松的评级制度在国际田联已经发展的规范化,系统化,成熟化,目前,北京,上海,厦门,扬州,香港,珠海马拉松赛事都位于国际田联金牌赛事之列。2012年之前,国内对马拉松的评级方法几近空白,由于缺乏对马拉松赛事的评级制度,国内相关赛事比比皆是,质量却良莠不齐。现行的马拉松评级制度依据赛事的质量,规模,影响力等指标依次划分为金牌赛,积分赛,国际赛和国内赛等[7]。国家田协制定的评级制度不仅弥补了制度上的不足,同时对马拉松赛事的开展的质量提供了评判依据。
马拉松赛事的运作也日趋商业化。目前我国马拉松赛事的赞助服务商已经有较明确的分级,虽然划分的标准,层级不尽相同,但足以说明,在马拉松赛事的商业运作以日渐成熟。目前,我国马拉松赛事赞助服务商的涉及的门类繁多,特别是世界知名品牌的赞助为其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同时这些品牌也通过了马拉松赛事所形成的无形资产的影响力提高自身的受关注度。
1.7 媒体宣传简单, 缺乏互动机制
媒体宣传是提高马拉松赛事影响力,让世界共襄盛会的最便捷的方法之一,过去由于技术,人力等各方面的原因不能很好地完成马拉松赛事的宣传,目前,马拉松赛事的媒体合作伙伴数量较多,专业性较强,能够为马拉松赛事提供较全面地服务,同时马拉松的宣传也更加关注对道德品质的宣传,对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马拉松赛事网站是马拉松赛事宣传最直接的途径,但实际效果并不那么明显。相较于国际马拉松赛事网站关注对赛事品牌和产品的推广,注重对对历史的继承,加强与路跑迷的互动,体现赞助商价值以及履行社会责任等功能相比,我国马拉松赛事网站则有待加强[8]。
2 我国马拉松赛事的发展的相关问题
2 . 1 赛事质量不一, 赛事监管存欠缺
自我国第一届国际马拉松赛事在北京的举行至今,已有33年的时间。近年来,我国马拉松赛事的数量大幅度增加,但赛事的质量却不尽相同,大家都看到了马拉松赛事所带来的潜在利益,却忽略了赛事开展所必需的人财物力的支持;很多赛事出现“声音大,雨点小”的现象;同时我国马拉松赛事的监管在我国马拉松赛事评级制度出台以前,全部依靠赛事主办方的自我管理。国家田协制定的评级制度不仅弥补了制度上的不足,同时对马拉松赛事的开展的质量提供了评判依据。但是,评级制度仅仅是对现有马拉松赛事进行了等级分类,却没有在各类赛事中形成竞争机制,马拉松的评级制度可实行“淘汰制”,根据每年评级的结果,决定第二年比赛财政拨款的投入;对5年或5年以上为上榜的赛事进行社会影响力评估,整顿甚至取缔,从而保质保量促进马拉松赛事的良性发展。同时要建立赛事风险管理机制,避免比赛过程中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2 . 2 政府干预过多, 赛事市场不完善
政府办赛事是我国体育发展过程中最明显的现象之一,也是马拉松赛事的主要运营管理模式。政府行政职能部门本身所具有的资源独享性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马拉松赛事在交通管制,资源使用上的困难,但限制了马拉松赛事市场化的发展,当马拉松赛事市场的开放程度不断扩大时,社会自发参与的程度才能随之增强,才能真正的达到政府办赛事,丰富群众生活,提高群众体育生活化意识的作用。当然,政府的放权并不意味着放手,政府可以与赛事公司签订长期的合同,并通过有效的监管途径来促进马拉松赛事的有序进行。
2 . 3 商业规划较弱, 赛事品牌不明晰
马拉松赛事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其本身的知名度,我国很多的马拉松赛事在本地区有较高的影响力,对外的影响远不及当地的影响力。一方面在赛事宣传的方式上有所欠缺,以扬州半程马拉松赛事的官方网站为例,存在内容不够全面,内容不够及时,赛事历史记录不全的现象;另一方面,马拉松赛事缺乏明确的主题,吉祥物等,虽然上海马拉松曾在有过这方面的探索,但在后来的赛事中并没有延续。
3 我国马拉松赛事的发展展望
扎实的群众基础,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市场化的发展趋势是我国马拉松赛事的现状,同时,我国马拉松赛事的发展将平稳有序的进行下去,场次增加的幅度将会减小,参赛的人数将有所限制,赛事的品质不断提高,商业化程度会加深,群众自发参与的热情会增加;然而不能忽视数量的膨胀,环境的恶化,潜在风险等问题。在马拉松赛事发展的道路上,要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关注环境,关注参与个体,关注弱势群体等,从而实现马拉松赛事的集约性,群众性以及公益性。
摘要:在我国,城市马拉松赛事已然成为展示城市经济,文化,风土人情的重要途径之一,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我国,城市马拉松赛事具备较高的群众基础,存在巨大的商业潜力,对城市发展能够产生强有力的推动力,是目前赛事级别较高,影响力较大的赛事。虽然,马拉松赛事的发展势头高涨,但是在马拉松赛事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足,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该文拟对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杨凌马拉松赛事的优劣势研究 篇3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文以杨凌马拉松赛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并收集相关的期刊、报纸、杂志等文献资料。
1.2.2 专家访谈法
走访并约谈相关的赛事主办方、组织者、裁判员、马拉松研究专家等。
1.2.3 对比分析法
通过对杨凌马拉松赛事运作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结论。
2 杨凌马拉松赛事概况
杨凌位于我国陕西省咸阳市,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发祥地。1997年7月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纳入国家高新区管理,是我国三大农业示范区之一。2015年4月,杨凌首次举办了2015年杨凌农科城马拉松赛,为全国首个以现代农业为主题的马拉松赛事,也是陕西省首个进入中国田协赛历的A类马拉松赛事,报名人数为8 026人次。2016年4月,杨凌马拉松第二次举办,并升级为国际马拉松赛,有更多的国际高手前来参赛,并创造了赛会的最好成绩,报名参加人数增加到16 000人次。然而从赛事规模和赛事运作来看,与国内外有名的马拉松赛事相比还是存在一定差距。
3 杨凌马拉松赛事的优势和特点
3.1 政府支持,特点鲜明,主题突出
申办马拉松比赛,得到了陕西省体育局和杨凌示范区政府的大力支持,经陕西省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和杨凌示范区体育局承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杨凌区人民政府等多个部门通力协办,为赛事的成功举办奠定基础。
目前,我国除了在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的北京、厦门、上海、大连四大马拉松赛之外,其他城市马拉松赛事的开展大都与城市文化和城市特色相结合(见表1)。2015杨凌农科城马拉松赛,是全国首个以现代农业为主题的马拉松赛事,是陕西省首个进入中国田径赛历的A类马拉松赛事。杨凌是我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早在4000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农官——后稷,就在这一带“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开创了我国农耕文明的先河。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在杨凌成立,是中国唯一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国家4A级景区。杨凌马拉松赛将古代农耕文明和现代农业发展与马拉松赛事相结合,设置农业景观赛道,并提出“奔跑在希望的田野上”的办赛口号,现代农业特色鲜明,并突出办赛主题,使参赛者和游客能够感受杨凌农耕文明和现代农业文化。
3.2 依托高校,人力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支持。杨凌区有三所高校,分别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以及陕西医科学校,高校师生的参与给予杨凌马拉松赛大量的人力支持。据统计2015年杨凌马拉松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志愿者2 400名,另外400名陕西医科学校学生,负责医疗志愿者服务。同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以及杨陵区中小学共计125位体育教师,经过培训并取得国家裁判等级后,加入到杨凌马拉松的裁判员执法工作中。因此,依托高校,可以为马拉松赛事提供了大量的人力资源,以满足赛事对志愿者服务、裁判员执法等各方面的需求。
城市举行大型赛事,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可以更好地为赛事提供便利和各项服务。杨凌距离西安咸阳国际机场70 km,机场到杨凌每半小时有直达车接送,陇海铁路、西宝高铁、连霍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交通发达,杨凌火车站和杨凌高铁站间距3 km,能够很好满足参赛者和旅游者的出行需要。
3.3 线路设置周边风景优美,活动多样化
经过国家田径协会的认证,杨凌马拉松赛为A类马拉松赛事,因此,在线路设置上主办方进行了精心准备,不仅能够符合国际比赛要求,更是把杨凌古代农耕文明和现代农业发展的人文景观进行很好地结合。线路贯穿了传承农耕文明的教稼园、后稷神像;国家4A级旅游景区——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创新园是现代农业高新技术集中展示区;国内规模最大的农业博物馆组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其中拥有亚洲最大的昆虫博物馆,收藏国内外各类昆虫标本达120多万件等,另外还有水上运动中心、渭河湿地公园、尚特梅斯庄园等人文景观,使得“杨马”在赛事内涵上得以充实和丰富。
杨陵马拉松的时间选在每年4月份,这个季节正是杨凌一年中最美的季节,时间正好契合杨凌赏花节暨樱花节日,主要活动有樱花展、樱花相亲会、赏花猜谜、百人赏花采摘等。“杨马”的同时,还为游客和参赛者提供田园采摘体验,包括草莓、樱桃、甜瓜、西瓜、油桃、葡萄、蔬菜等,农耕体验:春耕文化体验、春季种树等,以及田园亲子嘉年华、摄影采风活动等。从品牌发展角度来看,这一点往往成为决定赛事持久生命力的更为重要的内在因素。[2]
4 杨凌马拉松赛事的劣势和不足
4.1 缺少办赛经验,赛事品牌影响力不足
杨凌马拉松赛至今为止已举办两届,相对于国际知名的马拉松赛事以及国内的四大马拉松赛事来说,缺少办赛经验可谓最大的不足。通过回访参赛者和笔者在“杨马”赛场的亲身体验,经验上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各项资源没有充分利用、媒体宣传力度不够、赛事组织比较混乱、服务质量不高等。究其原因,办赛次数、城市底蕴、民众素质等因素成为主要原因。赛事影响力度不够表现在两方面:(1)赛事水平不高,没有能够吸引高水平运动员参加,缺乏明星级运动员;(2)参赛人数不够多,东京、伦敦等国际马拉松赛报名参赛人数达10万人,而2016年“杨马”才1.6万人。
4.2 竞赛投入和奖金不高,马拉松比赛活动不够丰富
竞赛奖金是对参赛者的荣誉和肯定,也是高水平选手参加比赛的内在利益驱动之一。比如:世界上有影响力的波士顿、纽约、伦敦马拉松赛,包括我国的北京、上海国际马拉松赛,都有很强的奖金力度,奖项包括破世界纪录奖、破赛会纪录奖、成绩水平奖、团体赛等。国内城市马拉松赛中,奖金较高的也不在少数,例如:2016海南三亚国际马拉松总奖金100万元人民币,2015杭州国际马拉松总奖金为15万美元。但2015年“杨马”的总奖金为30万元人民币。奖金的多少影响了参赛手的水平高低,也影响整个马拉松赛事的整体水平和影响力。因此,适当提高竞赛投入和奖金对提高“杨马”知名度和影响力会有更大帮助。
从正规的马拉松全程比赛,发展到多种形式的全程、半程、迷你马拉松(3~10 km)等,不断地降低门槛,目的在于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杨马”就包含了全程、半程和迷你5 km跑三种形式,相对于我国其他的城市马拉松来说,比赛形式还略显简单。比如:郑开马拉松赛上的轮滑、骑行者比赛[3];厦门马拉松赛设置了轮椅半程马拉松赛,为残疾人士提供了参与马拉松赛的可能;北京马拉松赛针对13岁以下儿童参赛特别设计的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比赛的环节,父母与孩子的亲子体验;大连马拉松赛设置了接力跑的环节;南宁国际半程马拉松赛的老年健步走等项目[4],都为“杨马”丰富比赛形体提供了很好借鉴。
4.3 安全、医疗保障不全,赛事衍生品开发不足
安全、医疗保障是大型赛事的重中之重,是赛事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据报道,杨凌农科城国际马拉松赛全程参赛者鲁某,在距20号医疗救护点(41 km)约100 m处突然倒地。现场医疗救护人员立即对其进行心肺复苏和电除颤等抢救措施,并于11点52分将其送到杨凌示范区医院继续抢救,但最终抢救无效死亡。虽然只是个例,但也充分说明了“杨马”在安全医疗保障上的不足。
赛事衍生品能够打造赛事的品牌形象和促进人们的参赛体验,在国外的众多大型赛事中,会出现很多的吉祥物、纪念品、电子设备等赛事衍生物,已成为比赛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杨马”的比赛中的赛事衍生物品却很少,因此,赛事主办方应对赛事衍生品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加大投入、聘请专业设计团队等措施打造优秀赛事衍生品时期成为“杨马”品牌文化的重要传播载体,同时也能够直接带动比赛的市场收益。
5 结语
杨凌马拉松赛事已举办两届,其优势有政府支持,特点鲜明、主题突出,依托高校,人力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线路设置周边风景优美、活动多样化等,劣势和不足之处包括缺少办赛经验,赛事品牌影响力不足,竞赛投入和奖金不高,马拉松比赛活动不够丰富,安全、医疗保障不全,赛事衍生品开发不足等。因此,为更好地举办此项赛事,并使该项赛事得到长足的发展,主办方应扬长补短,在政府、主办方、参赛者等多个方面统筹管理,合理分配和调节各方面的资源和能量,使之利益和效果最大化,相信“杨马”会发展越来越好!
摘要:马拉松运动近年来在城市发展迅速,杨凌农科城马拉松赛自2015年开始已开展两届,该文通过对杨陵举办马拉松赛的优势和劣势进行比较分析,其优势有政府支持,特点鲜明、主题突出,依托高校,人力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线路设置周边风景优美,活动多样化等,劣势和不足之处包括缺少办赛经验,赛事品牌影响力不足,竞赛投入和奖金不高,马拉松比赛活动不够丰富,安全、医疗保障不全,赛事衍生品开发不足等。提出合理建议,为杨凌更好举办马拉松赛事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持。
关键词:杨凌,马拉松赛,优势,劣势
参考文献
[1]耿延敏,刘定一.国际马拉松赛对城市软实力的影响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2(6):86-89.
[2]聂丹.北京马拉松赛事运作的SWOT分析[J].体育学刊,2014(6):20.
[3]李红卫,王善威.我国马拉松赛事现状特点及注意问题的研究[J].华人时刊,2014(9):291.
[4]罗建达.南宁国际半程马拉松赛的现状分析[J].体育科技,2010(3):21.
[5]张登峰.马拉松赛事对城市发展的影响[J].体育文化导刊,2011(11):12.
[6]刘雪丽,李鹏举,黄可可,等.城市马拉松赛对城市综合水平的影响[J].运动,2012(6):32.
[7]叶新才.体育赛事旅游产业化路径研究——以厦门马拉松为例[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4(3):11.
[8]张守元.厦门国际马拉松赛事商业化运作的存在问题[J].体育科学研究,2009(2):8.
浅谈全媒体时代的马拉松赛事转播 篇4
1. 全媒体转播概念
所谓全媒体转播, 是指电视转播在拥有传统媒体 (电视、广播、报纸) 的基础上, 加入新媒体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 的参与。使得转播在保持原有专业性的同时, 进一步发展其多元性、互动性、信息量、文化性等方面, 满足各个不同群体的观众需求。
在全媒体转播中, 既不排斥传统媒体的专业性, 也不边缘化新媒体的互动性, 他们是有机结合, 互相补充的。从广义方面来讲, 全媒体转播既包含了电视直播、赛事组织, 也将选手比赛、观众参与等一并加入到大转播的概念中来。从狭义来讲, 这就是一场电视秀, 区别于传统电视转播的是, 它拥有专业性、多元性、互动性、文化性, 并且在信息量上做了大量提升, 改变了电视单向传输的模式。
2. 上海国际马拉松通报
上海国际马拉松赛由中国田径协会、上海市体育总会主办, 起始于1996年, 已连续举行了十九届, 是国际田联旗下的五星级金标赛事。
2014年, 上海国际马拉松赛沿用了从2012年就开始使用的“景观赛道”, 在赛事组织、选手报名、信息发布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力求打造一场“全民马拉松嘉年华”。赛事分全程、半程、10公里和5公里四个组别, 更是体现出了“加强全民健身, 提升城市文化”的主旨。
2014年, SMG在上马直播时也提出了“展示城市精神, 推广全民健身”的理念。在3个小时的直播中, 仅仅只有1/3的时间关注领先集团, 进一步突出了市民的参与性和互动性。
二上海国际马拉松全媒体转播
1. 系统方案简述
(1) 电视转播系统
2014年, 上海国际马拉松赛电视转播系统在原有直播系统的基础上, 进一步扩大。达到了3台移动转播车、10个固定转播点、2架飞机, 总共50台摄像机的规模。
移动转播车共3辆, 总计9迅道, 沿用了ASI (全程热点无线接收系统) 。经过合理的规划和配置, 通过七重天、上海大厦、中华艺术宫、强生大厦四个基站点接收全市三辆移动转播车的信号。与以往不同的是, 此次的3辆移动转播车的分工更为明确。移动1号车配备强大的遥控摄像机和陀螺仪, 以4迅道的规模拍摄男子第一集团;移动2号车配有3迅道的直播机位, 拍摄沿途花絮;而移动3号车则从25公里开始跟随女子第一集团前进。这也是第一次有专门拍摄女子第一集团的移动转播系统。
固定转播点的分工更为精细。我们将10个固定转播点分为两个类别:地标性转播点和景观转播点。
所谓地标性转播点就是指上马“景观”赛到中承载着上海经济、文化的地标性地点。这是一个城市国际马拉松赛的灵魂, 所以基本以转播车为主。地标性转播点共采用了5套转播系统, 共计33迅道。分别分布在外滩 (起点) 、七重天宾馆、静安公园、徐汇滨江和上海体育场 (终点) 。作为地标性转播, 配置了无线摄像机、八旋翼小飞机等, 更为宏观地拍摄到万人齐跑的画面。
所谓景观转播点更多的是对于上海城市景观的描述。这些景观是老上海人的记忆, 也是向世界展示上海的一个个窗口。景观转播点以卫星、光缆配合单机为主。共采用了5个点位, 共计7讯道。分别分布在档案馆、上海展览馆、国泰电影院、复兴公园和中国船舶馆。
此外, 2014年的上马转播进一步增加了直升机的航拍镜头。分别出动直升机1架次, 重点拍摄淮海路、徐汇滨江和八万人等重点区域。出动八旋翼直升机2架次, 分别就七重天宾馆和徐汇滨江做了拍摄。
(2) 网络制播系统
在电视转播之外, 网络制播系统也是2014年上马全媒体转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视直播信号IP化推送的基础上, 增加了各固定点及移动单机对于整个马拉松比赛中花絮部分的追踪和各类观众互动专题的摄制, 简化系统环节使用最为简单快速的系统流程建立素材和成片库进行实时编辑和网络推送, 以期达到类似于延时直播及半小时内可查询点播及回看的功能效果。其主要系统架构框图如图2所示。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 各直播点转播车利用电视直播光缆, 在电视直播后继续制作。将画面简单编辑集锦 (EVS或K2) , 传回15楼演播室收录。集锦制作由转播车人员完成。
沿途设置3个光缆传输点 (水文站、电视台、终点) 进行文件传输, 上传至15楼网络服务器, 供后期收录使用。每个点需要2名技术:1人负责传输, 1人负责在上载点接应摄像师的存储卡送至传输点。
2. 节目制播分析
全媒体转播既是技术设备的大比拼和大阅兵, 也是节目制播技术的检验。
(1) 电视节目制作分析
2014年, 上海国际马拉松赛的电视直播在关注专业选手的同时也注重业业余选手和全面健身的发展。
在整个210分钟的节目制作时间里, 第一集团拍摄共52分钟, 占24.7%;业余选手画面拍摄共40分钟, 占19%;人文部分拍摄共62分钟, 占29.5%;文化普及方面共18分钟, 占8.5%;广告6分钟, 占2.8%。
其中, 第一集团拍摄包含移动转播车全屏25分钟, 双框制作63分钟;起点和终点的画面共15分钟;沿途各转播点画面12分钟。全方位展现了上马赛程的全貌。按照夺冠成绩, 2小时09分计算, 第一集团包含双框总共有90分钟的画面内容, 占75%, 专业性上体现无疑。
在第一集团拍摄之余, 业余选手画面也包含了全屏40分钟, 双框72分钟的制作量。其中, 10公里冲刺跑6分钟, 奇装异服、美女等共18分钟, 拉拉队和赛事服务共计10分钟。在这些花絮的背后, 是马拉松组委会的默默付出。这也是对于一项国际田联金标赛事的尊重。
此外, 上马不仅仅是一场比赛, 人文方面我们也是下足了功夫。外滩起点的万人唱国歌共计3分钟, 这短短的3分钟不仅仅是正能量的传递, 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起跑仪式简短而隆重, 共计10分钟;作为景观赛道, 城市美景必不可少, 共计14分钟的美景数量创下了历年马拉松转播之最, 也进一步展现了上海发展的风貌;作为全媒体转播, ISTUDIO的全媒体微信互动也占用了10分钟的时间, 让没有机会报上名的路跑爱好者也能够参与进这样一个嘉年华来。而现场采访及颁奖仪式共计25分钟, 让我们共同回忆了2014上马的美好瞬间。
由于马拉松项目在国内还不是十分的普及, 所以文化普及的宣传片必不可少。此次共制作了路线动画、景点介绍、赛事宣传三类宣传片, 共18分钟。
(2) 网络节目制作分析
作为电视制作的补充, 网络制作以“展现上马内涵, 注重全民参与”为主题, 共进行了17条专题片, 总计120分钟的流推送。并且在爱奇艺上同步直播电视信号。
其中, 17条专题片共分为4个主题, 如下所示:
官方集锦类 (4) :上马鸣枪起跑、上马5公里集锦、上马10公里集锦、上马航拍集锦;
官方花絮类 (3) :上马我们来了、奔奔来加油、上马拉拉队;
主题定制类 (6) :献给最可爱的人、各种欢笑、跑团、奔跑中的美女们、最年轻跑者、最年长跑者;
其他类 (4) :搞笑版、你们跑吧我累了、药不能停、w001。
值得一提的是, 在17条网络专题片中, 有3000多名参与者找到了自己的身影。这也是我们所想要取得的效果。
3. 全媒体转播亮点
(1) 大信息量制作, 50%双框
本次马拉松的节目制作大规模采用了双框, 优势如下:
更大信息量的展现:第一集团与实时采访、业余选手、航拍镜头等双框, 满足不同收视人群的需求;
赛事直播不打断:文化普及宣传片播放不打断赛事直播, 比赛完整性得以保留;
3小时展现6小时内容, 全方位展现上海城市精神。
(2) 微信公众号istudio互动
此外, 作为全媒体转播的重要组成部分, 微信公众号的参与让电视节目更加具备互动性。如图3所示, 其在马拉松的转播中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与参赛者实时互动, 体现赛事乐趣;
多方位角度展现上海国际马拉松盛况;
传统媒体、新媒体与自媒体结合, 平台多元化。
(3) 第三代移动转播车
2014上海国际马拉松中, 我们将当年刚集成完成的SMG第三代移动转播车投入了使用, 该代移动转播车不论是车体性能还是系统构架都较往年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
第三代移动转播车带来以下的提升:
车体在移动转播中良好的防震、防抖动性能;
取力发电, 尾气排放小, 噪声小;
宽敞舒适的转播环境, 专业技术团队;
更多机位:3+2, 更为丰富的取景角度;
专门配置的遥控摄像机、陀螺仪摄像机云台安装空间;
更好地配套安装天线安装支架, 升得更高, 信号发射效果更好。
(4) GPS实时字幕系统
全新定制的GPS实时字幕系统也是本次“上马”比赛中我们所使用的一个“秘密”武器, 它的出现使得“上马”直播画面当中多年以来没有赛事实时数据及选手成绩的顽疾立马迎刃而解, 而GPS软件的实时定位功能则能够让观众非常直观地了解到比赛的进程, 感受到比赛的激烈气氛, 也让城市景观和人文信息展现随着比赛的进行如同看图说话一般, 直观地展现在广大观众面前。此外由于是定向开发, 所以我们亦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设计图文包装效果, 修改特技效果。如图4所示。
(5) 视觉形象设计
全程10个固定转播点, 赛道3个移动转播系统, 再加上空中的直升飞机航拍, 前前后后将近60个机位, 如果画面效果, 特别是色温、色调上没有一个统一的调度和管理, 那么这一场在早晨色温变化最快、最明显的时间段里拍出来的马拉松直播一定是没法让观众们满意的。基于以上的考虑, 我们在“上马”的技术团队里特别设置了一个特殊的核心环节——视觉形象设计, 既有一个专门的团队负责监督和调整整个直播过程当中的画面整体效果, 使信号不管来自何方, 都要严格遵守“色调一致、饱和度一致、主观评价一致”的准则, 从而实现画面效果自始至终的优质。
三总结
经过了一年多的努力, 全媒体马拉松终于呈现在电视观众的眼前。在全媒体时代, 电视转播也需要融入更多的互动性、多元性和文化性。上海广播电视台将秉承着这样的理念, 不断奋斗, 勇攀高峰, 为做出世界一流的国际赛事全媒体转播而不断努力!
摘要:全媒体时代的到来, 让电视节目的制作更趋于多元化。马拉松赛事转播作为体育赛事转播上的明珠, 与全媒体深入融合, 推动转播在多元性、互动性、信息量、文化性等方面的发展。本文以2014上海国际马拉松全媒体转播为例, 阐述了这一观点。
城市马拉松赛事论文 篇5
关键词:秦皇岛,马拉松,自身条件
1 城市的自身条件
1.1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交通。
秦皇岛地处河北省东北部, 南临渤海, 北依燕山, 东接辽宁省葫芦岛市, 西近京津, 位于最具发展潜力的环渤海经济圈中心地带, 是东北与华北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秦皇岛市辖海港区、山海关、北戴河三个城市区和抚宁、昌黎、卢龙、青龙满族自治县四个县, 秦皇岛交通便捷, 秦沈高速铁路、京哈、京秦、大秦四条铁路干线和京秦高速公路、102、205国道贯穿全境。秦皇岛地处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的交际处, 夏季平均气温23.6℃度, 空气质量优良, 风和日丽, 非常适合举办马拉松比赛。
1.2 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体育资源。
秦皇岛旅游资源丰富多彩, 特色突出, 旅游业历史悠久, “千古一帝”秦始皇曾在这里求仙入海, 雄才大略的魏武帝曾在这里观潮赋诗,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渔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毛泽东著名的《浪淘沙.北戴河》气势磅礴, 令秦皇岛名扬天下。
秦皇岛虽然是一个人口只有200多万的地级城市, 但是, 在市政府的领导和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下, 全市人民共同努力, 积极打造体育名城, 不惜投入大量资金扩建体育场地, 美化运动环境。投资30多亿元进行交通改造和城市美化绿化, 扩建65条道路, 新增林木700多万株, 新增绿地70多万亩, 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0%以上, 投入6.6亿元建设了高标准、高质量的奥林匹克运动中心及配套设施, 投入3.13亿元扩建体育运动场地, 投资4.8亿元建设国家体育训练基地和国家足球学校, 投入13.13亿元修建了秦皇岛体育文化中心、奥林匹克公园、森林体育公园等体育比赛、体育训练、娱乐休闲、大众健身为一体的体育文化活动场所, 形成了以长城、滨海、生态为主要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
1.3 开展马拉松运动的基础。
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 体育消费支出已成为可能。统计表明:我国城市居民每人平均参加体育活动3.54项, 到体育场馆90%的消费者一次花费在50元~100元, 全国居民用于体育用品支出占的比重也成上升趋势。尤其作为东部沿海开放城市, 秦皇岛的经济发展较快, 这方面有巨大的经济优势。对于一个具有良好环境且繁荣的城市来说, 体育健身的开展也是极好的。
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计划”、“奥运争光计划”的顺利实施, 为体育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活动内容和良好的社会环境。体育管理体制以职业化、市场化为突破口的竞技体育改革, 推动了我国体育产业化的过程。2002-2013年秦皇岛举办的各级别赛事一览表。 (表1)
近年来, 秦皇岛成功承办或举办了等十几项有影响力的国际国内系列赛事。这不但为举办赛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又通过体育赞助、体育广告等增加了收入, 据不完全统计, 2007年“四国女足邀请赛”一项赛事收入已经接近100万元。体育场馆的建设和体育赛事的不断增加, 势必推动秦皇岛体育产业的大力发展。这些对于马拉松运动在秦皇岛的开展, 无疑是一个巨大的保证。
2 马拉松赛事的商业价值
2.1 刺激消费需求。
马拉松赛事的参与者与组织者众多, 这也就决定了必将带动一些相关产业与经济的发展。其中还有不少因马拉松赛事而来的观光者, 尤其作为旅游型城市的秦皇岛, 旅游方面的人数一直是秦皇岛地方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面对这样庞大的群体, 在交通、住宿及餐饮、景区游览、购物等方面的商业价值是巨大的。
2.2 拉动秦皇岛体育产业及其他产业。
我们将各类群体的赛事消费支出分别纳入与其相关的国民经济其他行业的收入中。将购买运动服装、器材和加入健身俱乐部的消费纳入广义的体育产业的收入;将餐饮消费纳入餐饮业的收入;将交通费纳入交通运输业的收入;将住宿费纳入酒店宾馆业的收入;景区游览费等纳入旅游业的收入;将购物费纳入零售业的收入。由此, 个人认为马拉松赛对秦皇岛各行业有积极拉动作用。
2.3 广告价值。
以北京马拉松赛事为例, 根据权威机构统计:北京马拉松赛的媒体广告价值已从2002年的约290万美元增加到2009年的2005万美元以上。单纯看数额秦皇岛和北京没法比较, 但这说明了马拉松赛事的广告价值在不断提升, 广告价值也是赛事的主要收益。
3 马拉松赛事的社会效益
3.1 推动了全民健身运动
3.1.1 有助于对马拉松赛的了解。
通过在自己家的门口举办马拉松赛, 对秦皇岛的市民来说是一个近距离的了解。在马拉松赛的举办时间, 秦皇岛的市民可以通过比赛更加真实的了解什么是马拉松和马拉松赛的魅力所在。
3.1.2 对自身健康意识的影响。
当地的百姓可以通过参加或观看马拉松赛, 使自己的健康意识有很大的提高。这对于当地百姓加强自身的锻炼有很大的帮助。
3.2
宣传和弘扬了奥林匹克精神
3.3 提高秦皇岛城市和农村的综合素质
3.3.1 对秦皇岛市容市貌的宣传作用。
马拉松赛要穿过秦皇岛的一些区县以及部分乡村。这样, 该赛事对秦皇岛市容市貌的宣传将有很的大作用。这无异于是一场生动的宣传。通过这样的宣传, 让人们更加了解秦皇岛和它的城市与乡村的发展变化。
3.3.2 对秦皇岛市基础设施改进的影响。
马拉松赛对秦皇岛城市基础设施改进有很大的影响。通过举办马拉松, 对一些基础设施进行建设与改进。不仅有助于比赛, 更为秦皇岛的市民平时的生活提供了帮助。对于一些平时需要锻炼的人, 这样的影响也是有益的。
3.3.3
对提高秦皇岛民众文明程度的影响。
3.3.4
对提高秦皇岛城市服务业水平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鲍明晓.体育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
[2]刘大力.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知识[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5, 6, 1.
[3]付岗, 唐湘崎.畅游秦皇岛[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6, 10.
城市马拉松赛事论文 篇6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该文以大鹏新年马拉松赛事保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
1.2研究方法
案例分析法:以2015年大鹏马拉松为案例,从赛事保障入手, 解读赛事,分析其在举办运行过程中赛事保障所存在的问题。
2讨论与分析
2015年大鹏马拉松赛事保障存在的问题分析如下。
在2015年大鹏马拉松赛事保障的研究中,分别从裁判员、运动员报名食品保障等几个方面进行讨论分析。
(1)裁判员。
运动竞赛过程中,依据竞赛规程和竞赛规则评定运动员(队)成绩、胜负和名次的人员。裁判员既是竞赛中的“执法人员”,又是竞赛进行的组织者和领导者[1]。
2015年大鹏马拉松共65名裁判,裁判员在整个赛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建议组委会提前成立裁判组,并把裁判组归到竞赛部,和竞赛部统一执行任务,参与中后期的会议,并设立优秀裁判员奖励制度以调动积极性;赛前与各方的协调会大鹏管委会、公安、治保、交管、武警、卫生医疗、环保、等在内的应及早开、集中开、 现场开,听取各方的工作意见,制定工作方案及问题预案并尽早落实。
(2)运动员报名。
2015年大鹏新年马拉松工作启动于9月,参赛人数3500人,其中全马选手3000人,亲子跑者500人。该次赛事以“乐跑迎新年”为主题,以关注跑者的快乐体验为目标,让参赛者感受到跑出健康,跑出快乐,跑出友谊的“乐跑”精神。
该次报名人数4000余人,基本上2个小时左右便结束报名工作。 报名完成后组委会便对报名人员进行筛选,通过筛选,最终确定3000名跑者名额,并将名额递交大鹏新区审核,确认报名合格后再回馈给组委会,再由组委会通过短信的形式告知报名者是否报名成功。
参赛报名这一环节,赛事组委会出现了几个问题,有待改善。
(1)跑团报名过于麻烦,下一届该取消跑团报名。
(2)为确保赛事的公平性,对报名者筛选选用抽签的方式。
(3)需要跑者提供的资料在报名时便要确定选择,比如是自驾前往还是乘坐接驳大巴的问题。
(3)食品安全保障。
2015年大鹏马拉松总计20050瓶水,16100功能饮料,人均约6.5瓶水和5瓶运动饮料,沿途共准备6400份士力架,盐丸6400颗,香蕉3500份,3800份凡士林,终点提供3500份小食品,3500瓶纯牛奶,香蕉3500份。
该次鹏马的食品为统一采购,食品安全部门提前对运动员日入住酒店周围进行了食品卫生情况检查,提前召开了食品安全专项会议并做好了预案工作,选择知名商家作为食品供应商且签订协议,食品质量进一步得到保障,赛道及终点运动员补给丰富且专业,志愿者及工作人员食品种类丰富且营养。
但是,该次活动也存在不足:运动员食品配备需进一步专业化,尽量选择方便携带且适合高强度运动后食用的食品。继续增加食品的配置,在数量和种类上都做一些提升,合理分配物资,做到不缺乏不浪费,真正做到服务跑者。
(4)环境保障。
比赛期间,组委会提供了充足的食品、饮料和水,运动员在享受这些的同时,却没有注意到自己产生的垃圾,当运动员跑过之后,赛道上留下了满满的纸杯和果皮,即使有少数清洁工在进行现场处理,但这是远远应付不过来的,作为曾经的跑者和组委会成员,笔者以下几方面建议。
(1)增加赛道沿线的垃圾桶,最好是口径比较大的,方便运动员随手丢弃垃圾。
(2)加强环保意识的宣传,可在参赛指南上面做一些温馨提示, 让运动员有一定的思想认识。
(3)增加保洁人员,能更好更快的处理垃圾,减少负面影响。
(5)赛道设置。
马拉松赛事的举办,可以吸引大量的观众观看,造成强大的社会影响力,从而扩大体育人口的数量,带动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2]。
此次赛道将以大鹏国家地质公园为起点,途经海防“要塞”600多年历史的大鹏所城、杨梅坑海岸线、大鹏半岛等自然人文景观, 终点设在大鹏广场,线路为地质公园路—新大路—新东路—杨梅坑—过店(第一折返点)—杨梅坑—新东路—新大路—葵南路—滨海二路—银滩路—鹏飞路—所城南门(第二折返点)—鹏飞路—迎宾路—公园路—中山路—大鹏广场(终点)。
大鹏是深圳最后的“桃花源”,是深圳最具滨海、文化、生态特色的区域,还曾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的八大海岸”之一,森林覆盖率超过70%,PM2.5全市最低,负氧离子全市最高,是深圳的天然氧吧。该次马拉松赛事线路包括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万科浪骑游艇会、较场尾、杨梅坑度假村、鹿咀山庄、大鹏所城、 东山寺等自然人文景观,一路上空气清新,风光迤逦,自然靓丽的山海大鹏尽收眼底,沁人心脾,堪称国内最美的山海跑道,对于跑者也是一次洗肺之旅。
事实上,“跑马”、自行车长途骑行、冲浪等国际化户外运动已悄然变为大鹏的名片,成为深圳一道独特的都市风景。大鹏半岛有山有海,历来就是深圳人进行户外运动的首选之地,群众体育基础深厚[3]。
任何事情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大鹏新年马拉松赛道也不例外。
一是部分赛段道路狭窄,去程和回程的运动员容易互相影响, 对运动员成绩有一定的影响;由于赛段狭窄,从根本上限制了参赛人数,也限制了大鹏新年马拉松的规模;
二是起终点分离,这给运动员住宿带来了极大的不方便,无论是住在起点还是终点,最终都得回到相对的位置,同时也给组委会带来了一定的转运负担,需要进行运动员物品转运,增加了人力和财力的投入。
三是赛道上有几个相对较大的上坡路段,虽然坡度较短,但是从马拉松标准来说,这是不合格的,对运动员的发挥来说是一个根本的影响因素。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如果大鹏新年马拉松要真正的走向世界, 目前的赛道是远远不够的,但由于大鹏的地势便是如此,建议大鹏新年马拉松不必再参赛人数上做追求,改而做精品马拉松赛事,这样既能控制人数,又能达到声誉的传播,可谓一举两得。
3结论和建议
3.1结论
(1)2015年大鹏马拉松是第二届举办,在短短的时间内达到现在的效果,它在整体运作中算是成功的。
(2)2015年大鹏马拉松组委会专业管理人员匮乏、志愿者管理培训方面的欠缺,是赛事执行过程中出现赛事服务项目,如:报名组、志愿者组、裁判组、环境保障组几个部门出现遗漏培训内容和强调注意事项的关键因素。
(3)2015年大鹏马拉松组织管理机构间任务划分不明确,所以赛事支持中的政府协调组在执行过程中忽略对赛事辐射区域的人文宣传,是赛道虽然呈现了富足的鹏城文化,但存在人文关怀缺失的重要因素。
3.2建议
(1)举办马拉松赛,不仅可以向运动员展示举办城市的人情风貌,同时还可以促进城市相关产业的经济发展与社会效益,促进名族文化交流。
(2)任何比赛项目都存在潜在的风险,不能因为意外事故的发生而否定马拉松赛的存在意义。应该加强大众体育健康知识的推广与普及,加强赛事组织管理工作,对参赛人员采取严格的身体指标限制,完善赛事各项应急预案,实现各部门之间的默契协调配合程度,确保赛事安全性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