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

2024-10-19

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通用12篇)

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 篇1

1 县域简介

栾川县位于河南省西部, 洛阳市西南部, 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3°39′~34°11′, 东经111°12′~112°02′, 东接嵩县, 西邻卢氏县, 南依西峡县, 北毗洛宁县。总面积2 477 km2, 森林覆盖率83.3%。

栾川县是典型的深山区县, 北有熊耳山, 南有伏牛山, 中部有熊耳山支脉鹅羽岭, 将全县分割成南北两大沟川。整个地形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升高, 海拔在450~2200 m。栾川县处于北温带南缘, 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雨量适中, 热量、光照充足, 土壤肥沃, 适宜多种植物生长, 植物资源比较丰富, 既有华北区系植物, 又有华中区系植物和西南高寒区系植物。据调查, 共有野生植物156科667属, 1 661种。其中, 乔木66科1 374种, 灌木38科109种, 藤本12科20种, 草本40科158种。

2 重点野生植物调查情况

根据河南省林业厅《第二次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河南省工作方案》要求, 栾川县林业局在省、市林业部门指导帮助下, 组织林业技术人员历时11个月 (2014年8月—2015年4月, 2016年7月—2016年8月补充调查) , 对重点野生植物目标树种进行详细、全面调查。

2.1 分布状况

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南方红豆杉、连香树、杜仲、秦岭冷杉、水曲柳、庙台槭、刺五加和紫斑牡丹共8种3 516棵 (丛) 。其中, 自然保护区内共有8种3 463棵 (丛) , 自然保护区以外有南方红豆杉、杜仲, 计2种48棵。在保护区中, 一是伏牛山保护区龙峪湾管理局有8种2 788棵 (丛) , 包括水曲柳1 922棵、庙台槭20余棵、秦岭冷杉168棵、连香树28棵、刺五加582丛和紫斑牡丹55丛, 南方红豆杉、杜仲数量稀少;二是伏牛山保护区老君山管理局共调查出南方红豆杉、秦岭冷杉、连香树、水曲柳和杜仲, 计5种75棵;三是熊耳山保护区大坪管护站共调查出水曲柳, 计1种600棵。

2.2 重点野生植物生存状况

通过对外业调查资料进行内业整理、统计、分析, 结果发现: (1) 南方红豆杉因其药用、材质和园林绿化等方面的经济价值较高, 特别的紫杉醇医疗效果的不科学宣传, 造成“红豆杉治癌”效应, 致使南方红豆杉资源遭到极大破坏, 现已成为濒危树种; (2) 秦岭冷杉结实少, 以前采伐过量, 所以种群数量日益减少; (3) 连香树种子结实困难、少而轻, 发芽率低, 自然更新能力差, 现存个体以大龄、老龄树居多, 中幼龄树较少, 辖区呈零星分布; (4) 水曲柳树种材质优良, 花纹美观, 是珍贵的用材树种, 以往采伐过量, 其中熊耳山自然保护区大坪管护站内发现水曲柳集中分布区域; (5) 杜仲因其药用保健价值高, 市场需求量很大, 人工栽植较多, 但野生资源已基本枯竭; (6) 刺五加、紫斑牡丹因其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偷挖滥采致使种群数量稀少。

3 资源评价

3.1 人为活动是重点植物濒危的主因

当前, 野生植物资源所受到的最大危胁是人类活动, 特别是人类各种经济活动对野生植物造成直接或间接的不利影响。例如, 一是因经济目的而对野生植物资源进行的掠夺性利用或过度采收, 直接造成物种数量锐减或灭绝;二是旅游开发造成大量人员进入林区, 对生态环境、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生存环境的不利影响;三是森林经营活动对野生植物的生境也会造成很大的人为干扰, 也难免会对一些物种直接造成灭杀, 严重损害生物多样性。

3.2 野生植物自身生存机能衰退, 自然演化脆弱, 资源极度濒危

一是在自然进化过程中, 诸多原因使重点植物的自身遗传功能衰退, 其生存力的大幅减退, 导致种群数量难以恢复;二是自然历史的原因, 如自然灾害、生境恶化、隔离和地史变迁等因素, 使本来繁茂的物种遭遇灭顶之灾, 再加上生态平衡失调、病虫害等, 导致某些重点植物濒危。

3.3 由于体制原因, 保护区经济困难, 难以开展植物保护

栾川县的3个自然保护保护区 (龙峪湾、老君山属于伏牛山保护区, 大坪属于熊耳山保护区) 成立以来, 上级管理部门实际上只是给了一个机构名称, 保护区人员、经费等依然维持自收自支状态。特别是停止一切采伐后, 保护区经济极度困难, 只能勉强维持最低成本运转, 职工工资等长期拖欠。另外, 县林业局野生植物保护部门人员有限、资金不足, 导致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工作力度不大、手段有限, 对原生地重点野生植物不能较好地开展保护。

4 保护对策及措施

4.1 加强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宣传力度, 增强群众保护意识

如红豆杉被人为炒作、放大其实际价值, 一些群众受利益驱使, 恣意采挖、盗伐, 林业部门虽采取多种措施治理, 但不可能做到一棵树安排一个人全天候看守。所以, 加强正面宣传、科学宣传, 让群众正确认识重点保护植物的价值显得十分重要。今后要充分利用“植树节”“法制日”等时段, 采取一切可以利用的形式来加强对野生植物资源保护进行宣传, 正确引导群众, 共同保护珍稀濒危野生植物资源。

4.2 加大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经费投入

栾川县国家重点野生植物资源大多分布于3个自然保护区内, 这是野生植物原地保护的有利条件。但是, 自然保护区以外野生植物人为干扰、破坏等威胁依然较大。每年上级投入的野生植物保护经费极少, 导致许多本可实施的保护措施无法落实。建议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开展野生植物原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工作, 确保野生植物种群数量、面积不缺失。

4.3 加强对破坏野生植物违法犯罪的打击

森林公安、林政执法机关要把野生植物违法犯罪行为列为执法重点, 定期组织开展保护野生植物资源专项行动, 查处非法采挖、采集、收购、贩卖破坏野生植物资源案件, 形成强大威慑, 以保护好县域内的濒危野生植物资源。

参考文献

[1]李晓娜, 朱林阁, 高璟钰.黔西北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现状及对策——以贵州毕节撒拉溪示范区为例[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6 (4) :12-13.[2]陆桦, 竹建国, 许卫东.长三角地区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问题探析--以杭州市富阳区为例[J].科技风, 2015 (26) :45-46.[3]董志伟, 邵声波, 张敬清.2013年郑州市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水质监测结果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 2014 (3) :36-37.物156科667属, 1 661种。其中, 乔木66科1 374种, 灌木38科109种, 藤本12科20种, 草本40科158种。

[2] 重点野生植物调查情况根据河南省林业厅《第二次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河南省工作方案》要求, 栾川县林业局在省、市林业部门指导帮助下, 组织林业技术人员历时11个月 (2014年8月—2015年4月, 2016年7月—2016年8月补充调查) , 对重点野生植物目标树种进行详细、全面调查。

[2] .1分布状况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南方红豆杉、连香树、杜仲、秦岭冷杉、水曲柳、庙台槭、刺五加和紫斑牡丹共8种3 516棵 (丛) 。其中, 自然保护区内共有8种3 463棵 (丛) , 自然保护区以外有南方红豆杉、杜仲, 计2种48棵。在保护区中, 一是伏牛山保护区龙峪湾管理局有8种2 788棵 (丛) , 包括水曲柳1 922棵、庙台槭20余棵、秦岭冷杉168棵、连香树28棵、刺五加582丛和紫斑牡丹55丛, 南方红豆杉、杜仲数量稀少;二是伏牛山保护区老君山管理局共调查出南方红豆杉、秦岭冷杉、连香树、水曲柳和杜仲, 计5种75棵;三是熊耳山保护区大坪管护站共调查出水曲柳, 计1种600棵。

[2] .2重点野生植物生存状况通过对外业调查资料进行内业整理、统计、分析, 结果发现: (1) 南方红豆杉因其药用、材质和园林绿化等方面的经济价值较高, 特别的紫杉醇医疗效果的不科学宣传, 造成“红豆杉治癌”效应, 致使南方红豆杉资源遭到极大破坏, 现已成为濒危树种; (2) 秦岭冷杉结实少, 以前采伐过量, 所以种群数量日益减少; (3) 连香树种子结实困难、少而轻, 发芽率低, 自然更新能力差, 现存个体以大龄、老龄树居多, 中幼龄树较少, 辖区呈零星分布; (4) 水曲柳树种材质优良, 花纹美观, 是珍贵的用材树种, 以往采伐过量, 其中熊耳山自然保护区大坪管护站内发现水曲柳集中分布区域; (5) 杜仲因其药用保健价值高, 市场需求量很大, 人工栽植较多, 但野生资源已基本枯竭; (6) 刺五加、紫斑牡丹因其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偷挖滥采致使种群数量稀少。

[3] 资源评价

[3] .1人为活动是重点植物濒危的主因当前, 野生植物资源所受到的最大危胁是人类活动, 特别是人类各种经济活动对野生植物造成直接或间接的不利影响。例如, 一是因经济目的而对野生植物资源进行的掠夺性利用或过度采收, 直接造成物种数量锐减或灭绝;二是旅游开发造成大量人员进入林区, 对生态环境、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生存环境的不利影响;三是森林经营活动对野生植物的生境也会造成很大的人为干扰, 也难免会对一些物种直接造成灭杀, 严重损害生物多样性。

[3] .2野生植物自身生存机能衰退, 自然演化脆弱, 资源极度濒危一是在自然进化过程中, 诸多原因使重点植物的自身遗传功能衰退, 其生存力的大幅减退, 导致种群数量难以恢复;二是自然历史的原因, 如自然灾害、生境恶化、隔离和地史变迁等因素, 使本来繁茂的物种遭遇灭顶之灾, 再加上生态平衡失调、病虫害等, 导致某些重点植物濒危。

[3] .3由于体制原因, 保护区经济困难, 难以开展植物保护栾川县的3个自然保护保护区 (龙峪湾、老君山属于伏牛山保护区, 大坪属于熊耳山保护区) 成立以来, 上级管理部门实际上只是给了一个机构名称, 保护区人员、经费等依然维持自收自支状态。特别是停止一切采伐后, 保护区经济极度困难, 只能勉强维持最低成本运转, 职工工资等长期拖欠。另外, 县林业局野生植物保护部门人员有限、资金不足, 导致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工作力度不大、手段有限, 对原生地重点野生植物不能较好地开展保护。

[4] 保护对策及措施

[4] .1加强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宣传力度, 增强群众保护意识如红豆杉被人为炒作、放大其实际价值, 一些群众受利益驱使, 恣意采挖、盗伐, 林业部门虽采取多种措施治理, 但不可能做到一棵树安排一个人全天候看守。所以, 加强正面宣传、科学宣传, 让群众正确认识重点保护植物的价值显得十分重要。今后要充分利用“植树节”“法制日”等时段, 采取一切可以利用的形式来加强对野生植物资源保护进行宣传, 正确引导群众, 共同保护珍稀濒危野生植物资源。

[4] .2加大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经费投入栾川县国家重点野生植物资源大多分布于3个自然保护区内, 这是野生植物原地保护的有利条件。但是, 自然保护区以外野生植物人为干扰、破坏等威胁依然较大。每年上级投入的野生植物保护经费极少, 导致许多本可实施的保护措施无法落实。建议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开展野生植物原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工作, 确保野生植物种群数量、面积不缺失。

[4] .3加强对破坏野生植物违法犯罪的打击森林公安、林政执法机关要把野生植物违法犯罪行为列为执法重点, 定期组织开展保护野生植物资源专项行动, 查处非法采挖、采集、收购、贩卖破坏野生植物资源案件, 形成强大威慑, 以保护好县域内的濒危野生植物资源。

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 篇2

一、行政许可内容

(一)审核《广东省陆生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经营利用准许证》(以下简称《经营利用准许证》)申请;

(二)核发《广东省陆生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经营利用准许证明》(以下简称《经营利用准许证明》,仅适用于中心市区);

(三)审核、核发《野生动物及其产品运输证明》、《广东省野生动物及其产品运输证》(以下简称《运输证明》。

(四)审批从省外引进三有(有益、有重要经济价值、有科学研究价值)保护野生动物申请。

二、设定行政许可的法律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988年11月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根据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决定》修正)第二十二、二十三条。

(二)《广东省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2001年5月31日广东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第十七、十九、二十一条。

三、行政许可数量及方式

无数量限制,直接向汕头市林业局申请。

四、行政许可条件

(一)申请许可经营利用国家保护野生动物:

1、遵守野生动物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规定;

2、具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和与经营利用活动相适应的资金、人员;加工、制造野生动物产品的企业还反具备相应的设施、设备、技术条件;所生产的产品符合相应的产品标准。

3、建立完善台帐制度;

4、主要业务人员熟悉野生动物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并具备相关的野生动物专业知识;

5、申请经营利用的动物及其产品具有合法的来源渠道。(以上由《广东省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经营利用和运输管理暂行办法》(粤林[2001]172号)第六条规定)

(二)申请运输、携带国家保护野生动物:

1、属猎捕的野生动物或产品的,凭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特许猎捕证》、《狩猎证》;

2、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应持有国家林业局或其授权单位的批准文件;

3、属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应持有省林业局或其授权单位的批准文件;

4、属三有保护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凭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经营限额指标;

5、进口的野生动物及其产品,应持有省林业局核发的进口批件和国家濒管办核发的《允许进出口证明书》。

(以上由《广东省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经营利用和运输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

(三)从省外引进三有保护野生动物

1、持有《广东省陆生野生保护动物及产品经营利用准许证明》或《广东省三有保护野 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

2、所引进动物种类与其批准经营利用或驯养繁殖保护动物种类相同;

3、经营利用者,引进数量应符合限额指标规定;驯养繁殖者,引进数量应与其驯养繁殖场所相适应,如属首次引进外来物种的,应制订防范生物灾害的必要措施。

4、所引进动物有合法来源。(以上由本实施办法规定)

五、申请材料

(一))申请《经营利用准许证》(准许证明):

1、申请者的申请报告(2份);

2、申请者的身份证明材料(复印件2份、验原件);

3、经营场所使用证明(复印件2份、验原件);

4、经营利用限额指标的证明(复印件2份、验原件);

5、填报《广东省陆生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经营利用准许证申请表》(2份)。

(由《广东省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经营利用和运输管理暂行办法》第七、第十条规定)(二)申请许可运输、携带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应根据动物保护级别和来源出具相关证件:

1、《驯养繁殖许可证》(复印件2份、验原件)

2、国家、广东省林业局有关批文(复印件各2份、验原件)

3、《特许猎捕证》、《狩猎证》(复印件各2份、验原件)

4、《允许进出口证明书》(复印件各1份、提供原件校验)。

(由《广东省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经营利用和运输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

(三)从省外引进三有保护野生动物

1、书面申请报告(内容写明引进动物种名、数量及用途等说明材料)(1份);

2、《广东省陆生野生保护动物及产品经营利用准许证明》及限额指标证明或《广东省三有保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复印件1份、验原件);

4、供货方的合法资格证明材料(复印件1份、验原件);

5、单位法人资格或申请者身份证明材料(复印件1份、验原件)。

6、驯养繁殖者,首次引进外来物种,要提交防范生物灾害的措施及有关设施照片(由本实施办法规定)

六、申请表格

(一)经营利用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及其产品:

《广东省陆生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经营利用准许证申请表》,以上表格申请人可到汕头市、林业局行政许可服务窗口领取,或在汕头农业网(网址:)下载。

(二)运输携带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及其产品: 无。

(三)从省外引进三有保护野生动物 无

七、行政许可申请受理机关 汕头市林业局

八、行政许可决定机关

(一)经营利用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及其产品:

1、属于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或其产品的,报国家林业局批准,由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办公室核发《经营利用准许证》;

2、属于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或其产品的,报省林业局核发《经营利用准许证》;

3、属于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或者从事野生动物及其产品进出口业务的,报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办公室批准,由市林业行政局核发《经营利用准许证》;

4、属于三有保护野生动物的,由市林业核发《经营利用准许证明》(中心市区)。(二)运输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及其产品:

1、运输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产品出县境的、运输三有保护野生动物及其产品出省境的,由市林业局核发《运输证明》;

2、运输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产品出省境的、,由省林业局核发《运输证明》。

(三)从省外引进三有保护野生动物 汕头市林业局审批

九、行政许可程序

申请人到汕头市林业局行政许可服务窗口递交申请资料—→市林业局按管理权限初审、并报广东省林业局审批;或审核同意,发给许可证或批准函;不符合条件的,出具《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

十、行政许可时限

自受理之日起,5 个工作日。

十一、行政许可证件及有效期限

(一)收购、加工、出售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及其产品: 《广东省陆生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经营利用许可证》、《广东省陆生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经营利用准许证明》最长期限一年;

(二)运输、携带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及其产品或从省外引进三有保护野生动物:

《野生动物及其产品运输证明》、《广东省野生动物及其产品运输证》、《批准函》有效期限根据运输过程的实际需要而确定,一次有效。

十二、行政许可的法律效力

1、取得《经营利用准许证》(准许证明)后,方可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注册,并在许可经营利用范围、限额内,从事经营利用国家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及其产品活动。

2、取得《运输证明》后,方可运输、携带和邮寄国家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及其产品。

3、在《批准函》有效期内,按批准内容从省外引进三有保护野生动物。

十三、行政许可收费 收取资源保护管理费、《运输证明》工本费,收费标准:

(一)经营利用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及其产品按成交额6%收取(人工养殖的减半收费);经营利用国家二级保护的野生动物及其产品按成交额4%收取(人工养殖的减半收费);经营利用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按成交额2%收取。

(二)经营利用“三有”保护野生动物及其产品按成交额1%收取。

(三)中医药生产企业利用国家或省保护野生动物及其产品按成交额1%收取;利用“三有”保护野生动物及其产品按成交额5‰收取。

(四)《运输证明》每证5元。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二十七条;《广东省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林护字[1992]72号、计价格[1999]1707号、计价费[1997]2500号、财预[2000]127号、计价格[2002]599号;《广东省物价局、广东省林业局、广东省财政厅关于发布〈广东省非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收费管理办法及标准〉的通知》(粤价[2002]190号)。

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 篇3

关键词 罗浮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利用;问题;原因

中图分类号:S567;S865.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6--02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管理资金缺乏

国家拨款是罗浮山自然保护区资金的主要来源,也是保护区维持保护管理工作和日常开支的经济基础。罗浮山保护区收入主要来自2方面:一是省市级财政拨款;二是自身生态旅游项目收入。

1.1.1 财政拨款

自2004年依据广东省《关于加快自然保护区建设步伐》粤府[2000]1号文精神,把惠州市国营罗浮山林场所有经营林地(包括林场生活区、办公区等)全部划入自然保护区以后,保护区除接收了林场的所有林地外,也接收了林场300多个干部职工。林场停止所有的林业生产,失去了砍伐销售木材这一主要经济来源,每年收入只有靠厂房出租获得20多万元,根本无法支付林场干部职工的工资福利。2012年省财政核拨给保护区的经费约为125万元,其中用于保护区人员工资福利为103.8万元,森林植被恢复费为8万元,公用及办公经费只有13.4万元。此外,保护区每年的生态公益林补偿款为259万元(按18元/667 m2计算),即便将此款项全部用于林场近300名干部职工工资福利的发放,也只能勉强维持干部职工的日常生活,人均工资只有1 100元/月。林场停止了经营销售以后,有大量職工闲余,保护区勉强聘请了40名职工成为管护人员,但由于工资福利低,管护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造成管护不到位,偷伐、盗捕野生动植物的违法行为时有出现,屡禁不止;同时,由于缺乏管理资金,保护区的管护设施及设备不能及时维修与补充,给日常管护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

1.1.2 生态旅游项目收入

罗浮山自然保护区的林地大部分都位于山上,而山下著名的景点则属于罗浮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景区的旅游收益不属于保护区的生态旅游收益。保护区生态旅游收入还不够日常管理费用。

1.2 周边人民保护意识淡薄

罗浮山保护区周围的居民普遍存在靠山吃山的观念,经常到保护区采掘捕猎野生动植物资源,如柴薪、野菜、草药和野果等资源。而野生珍稀濒危动植物一般都具有很高的经济用途,当地人民又缺乏辨认珍稀资源植物的能力,造成八角莲、鸡骨草和五指毛桃等民间常用草药,巴戟、灵芝等野生名贵滋补中药分布范围越来越小,数量越来越少。

1.3 管理机构不完善以及专业技术人才缺失

罗浮山自然保护区还未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的组织管理系统:一是保护区管理处还没有针对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制定一套完善的制度;二是野生动植物科研力度不足,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工作需要与时俱进就必须有一定的科学研究来支撑,但本身的各项条件限制了科研的开展;三是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的专业技术人员培养机制的缺乏[1]。

1.4 保护区缺乏科学管理与利用

我国基本上实行的是“抢救式”保护政策,部分省级或县市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未能及时跟上,存在较多问题,如立法、投资和政策等。罗浮山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还处于粗放的、低层次的水平,管理人员配备不足、理论基础差、基础建设薄弱。随着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到自然保护区去旅游的人数也逐年增多,这与我国经济包括旅游业持续增长的大背景直接有关。生态旅游强调回归自然、保护环境、促进小区经济发展和提高公民环境意识。纵观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现状,结合罗浮山自然保护区的实际情况,当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游客严重超载,超出了罗浮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承载力,这种现象在一些属于旅游热点的自然保护区中表现得比较明显。罗浮山保护区距离广州、深圳、东莞等大城市较近,又处于罗浮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中,是城市居民周末旅游放松的热门地点。但因为保护区管理人员缺乏,没有制定旅游服务方面的管理制度,环境卫生清洁人员和配套设施不到位,旅游休闲服务站稀少,上山道路狭小崎岖等原因,造成保护区登山步行道两旁垃圾随处可见,道路两旁林木受毁,游客诸多抱怨。

第二,旅游线路经过野生动物的主要栖息地,造成野生动物种群下降。在开发到飞云顶的登山步行道时,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在开发旅游线路时,没有进行严密的科学论证调研,一味追求经济效益。造成步行道离野生动物栖息地较近,使野生动物的生活环境遭到破坏,干扰部分野生动物交配繁殖,造成野生动物的种群和数量下降。整体野生动物种群和数量的下降,又使生态旅游线路途中的野生动物景观减少,最终使前来旅游的游客减少,形成恶性循环。

第三,人造景观和设施泛滥,自然景观破坏和环境污染现象严重。为了制造所谓的自然奇观,吸引更多游客,往往会对保护区进行一定程度的人工改造,但这样的后果往往是破坏了自然,影响了野生动植物的生长。

2 原因分析

通过对罗浮山自然保护区历史和现状的介绍,用实地调查法对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并对周边环境进行调研,基于机会成本理论,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开发行为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具有不可逆转性,而这些天然的环境资源可以告诉人类最原始的和谐是如何保持并得以发展的,也为人类研究自身行为对环境的影响提供参照。

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罗浮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工作中存在不少的问题,根据保护区的实际情况和这些年在罗浮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工作的总结,分析认为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 政府部门不够重视,保护区缺乏经费

在许多地方政府及部门看来,经济效益是才是最重要的,野生动植物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要以经济效益为前提,为经济发展让路,有些地方政府及部门即使认识到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但对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的重视程度还是较低,或者在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出现矛盾的时候,还是以牺牲生态换取经济发展。罗浮山保护区现已有50名护林人员,但是对于接近100 km2的林地来是远远不够的,很难保持全天候不间断巡逻,管护人员不足和管护设备缺乏一直制约着保护区管护工作的发展。保护区的管护工作经费缺口高达近200万,市人大议案于2012年3月已通过要求地方每年财政补助罗浮山保护区管护工作,但由于地方财政紧缺,核拨经费迟迟未能到账。

罗浮山保护区经费缺乏的主要原因:一是省财政经费不足,只能勉强支付保护区管理人员工资,办公经费很少;二是地方政府部门不够重视,地方财政补助不到位;三是保护区经济收入来源单一,生态收入甚微。

2.2 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低

地方经济发展和群众收入水平影响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工作。罗浮山自然保护区西南面与增城接壤,东面和南面与博罗县福田、长宁镇接壤,而增城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收入都远高于博罗县地区,根据资料分析,出现林业案件的大部分为博罗县本户籍人员[2]。从行为决策理论来看,公众的行为决策对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影响较大,而影响公众行为决策的因素主要有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公众对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态度即公众对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认知程度,以及公众在涉及野生动植物行为时的动机等。由于周边的经济发展落后,公众收入水平较低。因此,“靠山吃山”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因此,公眾的态度和行为对野生动植物的负面影响比较大,这样就产生了人的利益与野生动物保护之间的矛盾。

2.3 组织机制不完善,缺乏专业技术人才

我国自然保护区是在高度行政指令下建立的,缺少当地周边群众的支持和参与,缺乏与当地经济发展的联系。罗浮山保护区已成立了相应的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但保护区在组织管理方面还是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罗浮山保护区面积广、条件复杂、周边人口多和管护难度大,且在管理中没有群众积极配合与参与,周边群众的利益没有正常管道得到反映,导致了保护区与当地小区居民存在矛盾。因为管护人员不足,致使管理不到位,又因为组织管理不完善,导致在管理过程中顾东丢西,工作不能深入。

二是当地既缺少有效的组织机构立于自然保护与当地经济发展的结合点上行使协调职能,也缺乏有效的机制以发挥缓冲区和过渡区合理利用资源的功能,导致保护区、当地农村、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和经营部门之间的相互排斥与冲突多于合作与协调等实际情况,造成保护区组织机构先天不足。

三是因为保护区是从林场转变过来的,林场的中层和高层干部就直接转为保护区的领导干部,而林场的管理人员大都不具备保护区所需的专业技术知识,造成保护区技术人才的缺乏,导致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工作、生态项目工程和教育工作得不到有效的技术指导。这些体制上的缺陷把保护区管理工作限制在狭义封闭的范畴内,极大地阻碍着保护区功能的全面发挥。

参考文献

[1]邹洁建,王付民,邓燕忠,等.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几个热点问题及措施[J].广东林业科技,2009,25(4):75-78.

[2]王华,陈世荣,何小洋.野生动物经营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林业,2008(1):48.

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 篇4

1明溪野生茶树的主要特性

明溪野生茶的种质资源丰富,从树型、枝叶、生长期等方面的特征观察,品种多达10多个(具体品种有待进一步确认)。主要特征有:

1.1茶树的形态特征

1.1.1树型2种:灌木、小乔木。

1.1.2树姿2种:披张、半开张

1.1.3叶类3种:小叶种、中叶种、大叶种

1.1.4叶形2种:椭圆、长椭圆

1.1.5叶色2种:深球、黄绿

1.1.6发芽期3种:早生、中生、晚生

1.1.7芽色2种:紫色、绿色

1.1.8茸毛2种:多、少

1.2成品茶品质特点

明溪野生茶适制绿茶、红茶、乌龙茶三种茶类,已生产的产品主要品质特点有:

1.2.1球茶成品茶品质佳,条索紧结、色泽润绿;气持久,有天然植物花香,滋味醇正,内含物丰富,细腻润滑,饮后生津留芳,汤色黄绿清澈明亮。

1.2.2红茶成品茶品质优异,其有高山红茶特色。成品茶条索紧细苗秀,色泽乌润,金毫显露,汤色红艳明亮,香气馥郁特久,有天然的花、果香和蜜糖香,滋味鲜醇浓厚爽口,叶底鲜红明亮。

1.2.3乌龙茶(闽南)品质独特,外形紧结、卷曲、多成蜻蜓头形,色泽油润带砂绿。香气清纯带花、果香,滋味甜鲜,稍带蜜味,汤色金黄清亮,叶底软亮,耐冲泡。

2明溪野生茶种质资源保护现状

201 1年“明溪野生茶”(编号闽GY007)被列入福建省茶树优异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程项目,完成了保护标识牌设立,同时还对野生茶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等进行了初步观察,为今后开发利用奠定基础。2012年3月通过由省农业厅种植业管理处、省茶科所、三明市茶叶站等专家组成的项目督导检查组,进行了第一阶段的督导检查。督查组对明溪野生茶实施项目保护工作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同时就进一步做好茶树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保护区具体地理位置是:

A:东经116°50′55″北纬26°30′35″海拔645m

B:东经116°50′56″北纬26°30'34″海拔655m

C:东经116°51′04″北纬26°30′36″海拔640m

D:东经116°50′53″北纬26°30′42″海拔633m

3采取的主要保护措施

3.1加强领导、明确各成员单位工作责任。

成立明溪县茶树种质资源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分管农业副县长任组长,县农业局局长和枫溪乡乡长任副组长,具体工作由县农业局经作站负责组织实施,各组成单位协调配合。建立责任制度,县农业局与实施区域所属业主单位签订责任书,由福建省农业厅与三明市人民政府树立标示牌共同保护,实施法定管理与保护。为明溪野生茶的保护和利用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3.2开展调研、建立完整的保护区资料。

用GPS定位仪进行定位测量,明确四至范围,对区域周边生态植被情况、土壤条件、种质资源来源、品种名称、面积、数量、相关农业性状、目前生产现状及所属业主的基本情况进行详细调查了解,理顺受保护的明溪野生茶的茶树种质资源产权关系。

3.3制定措施、落实具体实施方案。

建立标示牌等方式进行保护。采用明确位置、四至范围,GPS定位,保护地点位于明溪县枫溪村洋背、华山村尖背山一带的野生茶山场,总面积600亩,其中建立200亩的核心保护区。

3.3.1散生在树(竹)林的不成片野生茶树,保存良好的茶树生长环境,让其自致生长发育。

3.3.2核心保护区内200亩的散生在树(竹)林的敌成片野生茶树,适当整理茶园,清除树木周围杂草、让其自然生长发育。选有代表性5株茶树建立定点观察、记录及管护档案。

3.3.3由农户管理的山边小片茶树群落,交由农户加强肥培管理,轻采春秋茶、留养夏暑茶,促进树势旺盛生长。

3.3.4在野生茶分布较多的枫溪乡、夏坊乡等主要乡、镇的宣传栏上粘贴《明溪野生茶保护宣传单》,同时发放给周边农户,宣传有关政策。

3.3.5在2011年结合茶叶生产“五新”技术推广培训工作,开展野生茶保护与利用技术培训班6期,授课人数180人次。让农技人员和周边农户皆知野生茶保护与利用的意义和主要保护技术措施。

4有待加强的工作

近年来,明溪县政府、县农业局和枫溪乡、夏坊乡、盖洋镇等乡镇在野生茶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有些工作有待加强,才能真正实现野生茶保护和利用的价值。

4.1没有对野生茶优异品种进行苗木选育

据目前考察发现,“明溪野生茶”的品种资源较丰富,有十多个品种,树龄长达几百年,树势衰老,长期以来,由于当地村民都有采制春茶和修剪茶树的习惯,但未作其他管理,现有野生茶树均成丛状,病虫害较多,急需进行提纯复壮保护,建立苗木繁育基地,才能确保优异种质资源的安全延续。

4.2研究野生茶品质特征的方法简单

日前只停留在用人体的视觉、味觉、嗅觉等器官和尺、称等用具对野生茶品质特征进行分析,有待用生化和遗传等高新科技手段进行专门分析研究。

4.3保护和开发野生茶的品牌意识不强

众所周知,野生茶贵在香、味天然,好在安全、营养,优在风格独特。这是当今人们向往的食物。但是,当地村民、茶企业、消费者还是用过去的理念,把野生茶与其他一般栽培型茶同等论质、论价,野生茶的独特品牌的效益没有得到发挥。

5建议

明溪野生茶资源保护与利用项目工作刚起步,有许多亟待要做的工作,只有科学保护和利用好资源,才能尽快实现野生茶应有的效益,建议做好以下工作:

5.1进一步明确明溪野生茶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工作责任机制

充分发挥明溪县茶树种质资源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的管理和协调作用,统筹安排保护工作,完善明溪野生茶保护的组织和技术保障,确保明溪野生茶的保护与管理工作落到实处。野生茶主要分布在当地村民的自留山地和村民小组的集体山地,要把保护工作落实到野生茶所在地所有权的单位或个人,要求基本上保持原有的生长和生态环境。同时,要电视、宣传栏等媒体大力宣传野生茶保护的目的意义,增强人们对野生茶的保护意识。

5.2增加投入

积极争取省、市、县、乡(镇)各级政府财政资金及有关部门项目资金和科技人才、高新技术、先进设备的扶持,为野生茶保护提供人力、财力、物力支持,加强资源保护力度,加快资源开发利用进程,提早实现应有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5.3做好档案和资料记录工作

对留养的明溪野生茶继续进行种性观察,要有专人负责记载相关性状、生物学特性和形态特征等。

5.4加强品质监测

跟踪监测受保护的明溪野生茶的茶树种质资源种性状况,分析研究影响种性的主要因子及关联性。春、秋茶生产期间对保护区内的明溪野生茶进行单独采制,进行品质审评鉴定和生化分析和遗传基础研究,为明溪野生茶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5.5建立明溪野生茶种质资源圃

在枫溪乡、夏坊乡、盖洋镇等野生茶树较多的区域适宜的田地,由政府财政出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具体负责,从野生茶树中选择健壮、有代表性的新梢作穗源,进行一对一扦插育苗,建立明溪野生茶种质资源圃和复份保护基地,为确保资源的安全和开发利用提供丰富的原料。

5.6实施品牌带动,提高野生茶保护和开发力度

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期末论文 篇5

课程考查作业

学 院 专业名称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日 期

林学院 林学专业 林学11-1班 110114111 高杰 2014.06.23

1.我国城镇化进程对野生动物利弊的影响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用土地越来越多,挤占了一部分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工业化程度的加大,使得空气环境以及气候条件变得愈加恶劣,生存环境的恶化对野生动物也造成了一定的威胁;与此同时,人类也开发出了专门的野生动物保护区、建立了野生动物保护系统,以期更好地实现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我国城镇化进程对野生动物的影响这个话题的论述。

第一,在城镇化过程中,人类为扩大养鱼、灌溉、建坝、耕地等用地,大量侵占野生动物栖息地,加上人类破坏性的森林砍伐等,使得原来生存于此的野生动物或牵地而居或因不适应环境而物种大量减少甚至濒临灭绝,对野生动物的生存造成了很大的威胁。比如,在青海湖、鄂陵湖一带,人类修筑公路、建立渔场等活动十分频繁,严重影响着当地普氏原羚的生存;云南、西藏等地农民大量改造沼泽地,严重干扰了黑颈鹤的正常栖息生活;这些人类活动都在无形之中破坏着野生动物的生存之源,将其一步步逼入绝境。

第二,在城镇化进程中,由于农药、化肥、煤炭、石油等的大量使用,使得城市居住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自然生态系统持续恶化,野生动物物种也随之减少。如曾作为我国四大淡水湖中唯一没有富营养化的鄱阳湖自2006年起水质开始明显下降,污染变得严重,直接影响着当地野生动物的生存繁衍。据统计,曾以鄱阳湖为生存乐园的白鳍豚和江豚到2006年底便分别以芳踪难觅和数量骤减回馈了鄱阳湖的水质恶化。

第三,近年来,野生动物物种的减少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人们也开始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将野生动物保护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并逐步完善起野生动物保护系统。如考虑到青藏公路在青藏铁路修建期间会对当地野生动物藏羚羊、藏原羚和藏野驴造成一定的影响,便组织志愿者在发现有藏羚羊需要过马路上开启堵车行动,以保障其正常的生存繁衍活动。再如,很多地区都建立了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以为它们营造起起较适宜的生存环境,并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一些农户、猎户对野生动物的肆意猎杀。

城镇化对于野生动物而言,有利亦有弊。虽然土地的侵占和环境的恶化对野生动物的生存繁衍造成了及其严重的威胁;但也使得人类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积极地采取措施,建立起野生动物保护系统。野生动物与人类共同生活在这个大的生态系统之中,我们是一个整体,发展经济、提高人类的生活品质固然重要,但是绝不能以牺牲环境、牺牲野生动物为代价。在未来城市发展和建设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多多考虑野生动物保护这一因素。

2.针对平原环境,设计野生动物利用的具体方案

中国平原环境中的野生动物资源颇多,为了使这份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将野生动物作为一种旅游产品加以开发倒也不无意义。根据平原地区野生动物的种类、习性、特征等,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野生动物旅游产品加以开发。

第一,开发观赏型野生动物旅游产品。野生动物多因形、色、声、型等而极富观赏性,将其开发成观赏性旅游产品,无疑是很有前景的,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野生动物加以保护,尤其是对于珍稀物种。各大动物园、自然保护区、海洋馆、蝴蝶馆的成功就是证明,在合理保护野生动物的同时,也极大地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但在将动物转移到动物园内的过程中,要尽量还原其原生境环境,最好是对野生动物就地保护、开发;且在开发的过程中,人们要注意与动物保持适当的距离,以免受到伤害。

第二,开发体验型野生动物旅游产品。很多人并不满足于通过书本或网络来认知和了解野生动物,他们对能够与野生动物近距离接触充满期待。目前市场上已经开发出了类似的旅游产品,并且颇受欢迎。如在海豚馆,观众可以被允许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抚摸亲吻海豚;京郊、河北等地的淡水区域常有垂钓区开放;在美国,狩猎也是一种重要的野生动物旅游产品。我国在进一步开发体验性野生动物旅游产品的过程中,可以将形式更加丰富化,如可以控制性地开放喂食通道、近距离观看大型野生动物捕食等。但在操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把握度,以免伤及动物或体验参与者。

第三,开发工艺品型野生动物旅游产品。可以利用当地较有特色的野生动物资源,将其制成动物标本装于相框,或制成首饰、配饰等,成为当地旅游的一种标志性纪念。如蝴蝶因其优美的外形、艳丽的颜色常被制成标本来永久保存;叶甲、蝉等常被做成昆虫首饰;一些动物的牙、角、毛等也被制成器皿、首饰、服装或其他工艺品。这样工艺品式的旅游产品在受欢迎的同时也对野生动物们构成了很大的威胁,所以建议在未来开发的过程中减少对野生动物的直接及间接伤害,可以将当地的特有动物品种用雕刻、剪纸、手绘、刺绣、歌曲等方式来开发。

第四,开发食用及药用型野生动物旅游产品。很多野生动物经过烹调可成为桌上的美味菜品,如牛蛙、鹌鹑、梅花鹿等;也有很多野生动物极具药用价值,如鹿茸、熊胆、燕窝等。虽然这些野生动物的食用及药用价值很高,但我们在开发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遵循相关许可并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避免非法捕获、猎杀、交易。

将野生动物作为一种旅游产品来开发是非常有前景的,但是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探索尚处于初级阶段,仍存在很多不合理和不规范之处,避免过度强调开发、忽略保护野生动物是我们应该一直贯彻和坚持的。

3.我国野生动物物种多样性高的主要原因

我国野生动物物种丰富,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且有很多珍稀类动物及经济类动物。据统计,我国哺乳类动物有约500种,鸟类有约1180种,爬行类动物有约380种,两栖类动物约280种,鱼类约2080种,分别占世界同种动物种类的12.5%、13.1%、6.0%、7.0%和12.1%。且拥较大数量的有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黑颈鹤等世界范围内的珍稀野生物种及熊、猕猴、野猪、黄羊等经济类野生物种。丰富繁多的野生动物资源成为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探究我国野生动物物种之所以丰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我国幅员辽阔,占地960万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为野生动物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而且在广阔的土地和水域中,山岭逶迤,江川纵横,生存环境的多样性为大量种类的野生动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也为更多种类野生动物的生存及繁衍提供了可能。如我国猕猴多栖息在山石峭壁、溪旁江岸或疏林岩石;大熊猫喜欢湿润的土地,多活动于山坳、河谷等土质肥沃、竹子长势良好的地方;普氏原羚常活动于海拔3400米左右的山间平盆地或半荒漠地带,目前多聚集于青海湖附近;藏野驴则喜欢居于3600~5400米的高原地带。我国广阔的地域空间及复杂的地形环境为这些野生动物在境内生存提供了基本的保障。

第二,我国气候差异大,地跨寒、温、热三带,东西方向跨经度60多度,5个时区,南北方向跨纬度近50度,多样的气候类型对物种多样性的形成产生着积极的影响。不同的野生动物物种有不同的适应气候,如亚洲象喜欢潮湿的的热带、亚热带森林及草原环境,中国的西双版纳地区为它们提供了合适的气候条件;金丝猴会在不同的季节竖向活动于不同的森林类型中,植被类型包括亚热带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常绿针叶林以及次生性的针阔叶混交林;扬子鳄则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太湖。

第三,我国野生动物物种多样性的形成可能与地史变迁有关,在新生代第三纪以前,气候温暖湿润,树木丰茂繁密,为多种野生动物在我国境内栖息提供了可能。且在新生代第四纪冰川时期到来时,我国受冰川覆盖的影响较小,与其他国家不同,我国有大量野生动物在那一时期得以幸存。而后,随着历史的推移及地史的变迁,物种不断进化,与其他物种和生态环境保持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虽然在这个过程当中,有很多物种减少甚至消亡,但也因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规律有不少新生物种取而代之,从而保持了中国野生动物物种的多样性。

吃素与动物保护 篇6

PETA(善待动物组织)拍摄反皮草公益广告片那天,北京的气温还是零上10℃。我略微正装出门,赶到摄影棚,被引上二楼等候,用美好的小吃和苹果汁款待了自己,又从吧台扯过一本PETA宣传册打发时间。然而这一翻,把我翻得羞愧难当,又再一翻,翻得我悔恨不能。

当天我竟然穿了羊毛衫、皮鞋,背了皮包,去参加一个动物保护组织的活动。我以为只要在反皮草的主题下不穿皮草就可以了,而在PETA宣传册里看到那些为了供应皮、毛以及皮草的动物被扒皮、粗暴脱毛的惨状,我被刺痛了。

环顾当日参加活动的人们,包括到场的其他记者,大多是动物友好型穿着,没有羽绒服,更没有皮鞋、皮包。我有些低落,突然觉得自己半年多前吃素的决定很可笑,这样的我有什么立场说自己在吃素?我开始反省。

吃素的核心是动物保护,而显然我对动物保护的内涵以及外延都没摸清楚,这让我的吃素更像是一场秀。而向外看,动物保护也可以不单单指动物保护这一件事。很多事物我们都保持着好奇心,进而探究,但多是一知半解,止步于补充谈资的水平。

只是幸好记者这份工作,会“逼”着我们保持向外的洞察力,继续探索、挖掘,去了解同一个事物的更大外延,同时提供更多视角来审视自己。

这个过程亦是修炼。

《韩丹彤:拒绝皮草,为动物发声》作者:魏诗孟

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 篇7

1 山西野生连翘资源状况

1.1 自然分布情况

山西是野生连翘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也是野生连翘资源分布的中心,广泛分布于中条山、太岳山、太行山、吕梁山、五台山等地,生于山坡灌丛、林、草丛、山谷或山沟疏林中,海拔250~2 200 m[1]。其中太岳山、中条山和南太行山为山西野生连翘三大分布区,面积约900 000 hm2,野生连翘年产量约3 000 000 kg,约占山西连翘总产量的70%。连翘产量以安泽、陵川、沁水、沁源最多,年产量均在300 000 kg以上;其次为古县、闻喜、夏县、绛县、垣曲、阳城,年产量均在200 000~300 000 kg。

1.2 人工造林对连翘生长发育的影响

连翘是耐干旱和瘠薄的阳性植物,是以枝条落地生根繁殖为主形成灌丛群落。连翘灌丛是山地落叶阔叶林砍伐后形成的次生植被,当前该区鹅耳枷、辽东栋阔叶树种已得到较好恢复。由于历史的原因,连翘灌丛群落仍保持采伐阶段的特征,连翘在群系中仍占优势地位,但随着阔叶林的继续发展,群落郁闭度进一步增加,连翘灌丛必然在群落中逐渐衰减,失去优势地位[2]。

依据连翘产区的实地调查结果,人工造林对连翘群落的影响最大,在郁闭度≥7°的松林内连翘便枯萎死亡,只有在林缘地带可见少量的连翘分布。在阔叶林幼林期连翘生长旺盛,但人工林通过抚育后,连翘逐渐失去优势。当乔木林分郁闭度达到5°时连翘只开花不结果,郁闭度≥6°时连翘不开花不结果,茎藤状变态生长,长度可达5 m以上。由于连翘为灌木树种,不在林业经营树种范围内,近几年,国家实施的“天保工程”和“生态绿化工程”对野生连翘资源分布影响最大。

1.3 分布密度对连翘生长发育的影响

连翘纯林在立地条件生长较好,人工干扰较多,密度为1 600~5 000(丛·株)/hm2的区域,连翘生长旺盛,果实产量高,最高单产鲜果可达3 kg;在人工干扰少,密度≥9 000(丛·株)/hm2的区域,连翘以营养生长为主,开花少,不结果。由此可见,适当的人工干预可有效提高连翘的林分质量和产量。

1.4 山西连翘资源面临的问题

1.4.1 分布面积萎缩

由于连翘为灌木树种,人工造林对野生连翘资源的影响最大。根据中条山横岭关和里册峪两个连翘产区近5年的追踪调查,由于人工造林野生连翘的纯林面积逐年减少,随着人工林郁闭度的增加,分布已由林下退向林缘,已由立地条件好的深山区退向立地条件差的浅山区和丘陵地,面积每年以5%的速度锐减,其资源日渐萎缩。

1.4.2 产量逐年减少

中条山横岭关和里册峪两个连翘产区20世纪80年代的收购量为100 000 kg,2009年的收购量为80 000 kg,20年间该地区收购量减少了20%。

1.4.3 产品质量下降

青翘的采收期应在果实近成熟的9月份采收[3],其有效成分含量高,折干率为40%,由于资源紧缺,连翘产区的采收期提前到7月份“抢青”采摘,折干率只有25%~30%,这使得连翘的资源生产量减少10%以上,导致连翘资源浪费和产品质量下降。

2 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对策

2.1 应进行山西连翘资源专项调查

组织林业、医药、生物等专家进行山西连翘野生资源专项调查,摸清家底,并进行科学评价,搞好规划,为山西野生连翘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2 将连翘列入山西森林经营品种目录

由于连翘为山西道地药材,其地位特殊,建议山西省将连翘纳入森林经营品种目录,鼓励立地条件较差的山区和丘陵营造连翘生态经济林,以确保山西连翘的资源优势。

2.3 设立连翘自然保护区

根据连翘资源调查结果,在连翘自然分布的集中区域设立自然保护区,在保护区内停止营造乔木树种,并采取人工抚育的方法提高连翘林分质量和产量。在山西建立中条山、太岳山、南太行山三大连翘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域面积应在900 000 hm2以上,生产量在3 000 000 kg以上,确保连翘资源安全。

2.4 采取科学的方法确保连翘资源可持续利用

连翘是中条山灌木种群中的主要树种,自然分布面积达60 000 hm2。为了使连翘这一乡土树种得以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中条山国有林管理局于2008年开始在林管区展开了万亩优质连翘规范化生产基地建设,在对野生连翘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值得借鉴。

2.4.1 在资源保护上,开展连翘资源普查,建立野生资源濒危预警机制,保护连翘种质和遗传资源。采取就地保护和异地保护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连翘种质资源圃2 hm2,收集保存了中条山不同区域的连翘1 160株,为连翘的良种选育圃和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4.2 在资源利用上,以连翘林野生抚育为目标,采取封山育林、间伐、疏伐、补植、修剪等技术措施,增加连翘林分质量和果实产量,提高林地效益。通过对连翘林的人工抚育,使其林分质量明显提高,果实采收量可增加3倍。截至目前连翘抚育面积已达666 hm2。

2.4.3 在造林技术上,开展连翘良种选育和造林技术研究,针对不同立地条件采取带状造林、连片造林和混合造林等技术方法,增加连翘林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在园区内建了良种选育圃和育苗圃4 hm2,目前共增加连翘人工林面积400 hm2,每年可提供优质连翘苗木700 000株。

2.4.4 在示范推广上,结合林权制度改革,针对当地农民荒山荒坡造林问题,开展了荒山造林、荒坡造林和退耕还林的造林示范。实验证明,营造连翘经济林具有投入成本低、耐干旱、易成活、见效快的特点。通过示范引导林区农民在自有林地营造连翘经济林,既绿化了荒山荒坡,改善了生态环境,又使林区农民从中得到实惠。经初步测算,连翘造林3年即可收益,可采收连翘750 kg/hm2以上,效益在1.2万元/hm2以上。

2.4.5 在森林经营上,将连翘确定为药用经济林,纳入林局“十二五”林业经营规划。在摸清资源的基础上,确定沁水、绛县、垣曲为三大连翘生产基地,对连翘优良林分实施封禁抚育,对连翘低效林进行改造,总规划面积达10 000 hm2,预期中条山林区连翘产量为2 000 000 kg,将成为全国连翘产量最多的地区。

2.4.6 在开发利用上,坚持质量与效益并重。长期以来,根据对连翘生长发育规律的观察,“青翘”的采摘期为秋天,连翘果实由青转黄时采收,这个时间应在9月份,10月初至中旬连翘果实成熟,药材为“老翘”。研究结果证明习惯上的“青翘”采摘期是比较合适的,虽然连翘酯苷和醇溶性浸出物在6月份中旬有1个明显的高峰期,连翘苷含量在7月初有1个明显的高峰期,但连翘百果重还处在明显的快速增长期,这时采摘“青翘”,药材的产量较低。进入9月份,连翘酯苷、连翘苷、醇溶性浸出物的动态积累出现第2个高峰期,虽然含量没有第1个高峰期高,但这时药材“青翘”的产量是最高的。近几年在连翘的主产区均出现了“抢青”现象,多在7、8月份,这样严重影响了连翘的质量和产量,因此应当制止[3]。

针对连翘采收加工存在的抢青等问题,依据国有林管理的相关条例,采取控制连翘采收期和集中统一加工等措施,使连翘的采收期控制在9月份。在7月份抢青采收果实折干率为30%~35%;9月采收其折干率为40%以上,可提高5%以上。

目前中条山林局已建成年加工能力200 000 kg的连翘加工厂,逐步形成连翘适时采收、标准加工的产业格局,实现了提升连翘道地性品质、增加林局和林区农民收入的目的。

3 讨论

连翘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也是现代中成药和植物药的重要原料,中国药材公司1998年公布连翘的年需求量为4 000 000 kg,15年来连翘随着新产品的开发,年需求量已增至6 000 000 kg左右,主要靠采集野生资源供应市场。目前,野生连翘面临分布面积萎缩、产量逐年减少、产品质量下降等问题,其资源安全和用药安全受到威胁。因此,在资源保护上,设立连翘自然保护区,开展连翘资源普查,建立野生资源濒危预警机制,保护连翘种质和遗传资源,确保连翘资源安全;在资源利用上,将连翘列入森林经营树种目录,将连翘确定为药用生态经济林,以连翘林野生抚育为主要目标,采取封山育林、间伐、疏伐、补植、修剪等技术措施,增加连翘林分质量和果实产量,提高林地效益;在质量控制上,针对连翘采收加工存在的抢青等问题,依据国有林管理的相关条例,采取控制连翘采收期和集中统一加工等措施,提高连翘产品质量,确保用药安全。

在全球“回归自然”的呼声中,连翘开发前景广阔。连翘叶茶具有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作用,作为一种纯天然的预防和治疗由活性氧引起的各种疾病(如衰老、心脑血管、高血脂、老年性痴呆症、癌症等)的药物及新型的天然食品抗氧化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4,5]。连翘花期长,花色长久不褪,是一种资源丰富的黄色食用色素源[6];连翘籽油营养丰富,油味芳香,在当前我国植物油消费量迅猛增长的形势下,开发连翘籽实油源,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野生油料资源,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7]。连翘根系发达,其主根、侧根、须根于土层中密集成网状,吸收和保水能力强;侧根粗而长,须根多而密,牵拉和固着土壤,可有效防止土块滑移,固土效果优;连翘萌发力强,发丛快,可以较快增加树冠盖度,能有效防止雨滴击溅地面,减少侵蚀,所以栽植连翘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维持地力,用于小流域治理和荒山绿化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连翘一年四季都可种植,种植一次可年年受益,盛产期每年可收入1.2万元/hm2。当前我国各地都在调整种植结构,如能因地制宜调种连翘,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

摘要:连翘果实入药,为山西道地药材之一。笔者就山西野生连翘资源面临的分布面积萎缩、产量逐年减少、产品质量下降等问题,提出开展连翘资源专项调查,实施将连翘列入山西森林经营品种目录、设立连翘自然保护区并采取建立种源基地、封禁抚育、人工造林、控制采收等措施,使山西野生连翘资源得以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确保野生连翘资源安全和用药安全。

关键词:连翘,资源,保护,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1]裴红宾,高凤琴.连翘在山西的立地范围及其开发利用价值[J].北方园艺,2006,(2):98-99.

[2]茹文明,渠晓霞,侯纪琴,等.太岳林区连翘灌丛群落特征的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4,24(8):19.

[3]陈随清,王三姓,董诚明,等.连翘果实化学成分积累动态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1):29.

[4]杨建雄,朱淑云.连翘叶茶的体外抗氧化活性[J].食品科学,2002,23(2):12.

[5]张立伟,刘金.中草药连翘提取物抗氧化性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3,24(12):122-124.

[6]盛锋,付蕾,李长城,等.连翘花黄色素的提取[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2,28(2):15.

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 篇8

1 园内野生资源利用的种类

经过笔者对赵苑野生植物多年的调查和统计, 通过技术人员管理, 在园中已成为景观植物, 在园中充分利用的植物有以下几种。乔木类:构树、酸枣、野生榆树、野生刺槐等。灌木类:锦鸡儿、荆条、紫穗槐、马皮圪针、酸枣、构树等。地被植物:紫花地丁、蒲公英、野草莓、马齿苋等。

2 园内野生植物的特点和优势

2.1 野生植物分布位置特殊

这些野生植物大多分布于插箭岭、梳妆台、铸箭炉等保护遗址处, 而文物部门严禁在这些区域动土挖坑。因此, 这些野生植物可以在这发挥其它园林植物不可替代的作用。

2.2 野生植物适应性强, 病虫害少

这些植物抗逆性强, 在土壤瘠薄, 干旱的遗址上经过上千年的优胜劣汰, 具有极好的适应性, 病虫害很少。

2.3 成本低, 见效快

野生植被取材方便, 成本低, 收效却很大。很多植物不仅有很好的观赏价值, 还是中药材, 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2.4 繁殖能力强野生植物有很高的自播自繁能力, 所以栽培和繁殖没有什么要求, 只要和野生环境相似就可以。

2.5 固土护坡能力强

这些野生植被在遗址上经过上千年的洗礼与生长繁殖, 其根系在土壤里错综复杂, 这些大多是台地的遗址才不被雨水冲刷, 保护良好。

3 野生植物资源的应用

3.1 配置树种

这类树一般为小乔木, 野趣岸然, 适宜于孤植或配置于遗址边缘平坦处、草坪中、以观花、观果或观叶。如插箭岭东南坡下的构树, 属相园中心的榆树、梳妆台东面坡上的酸枣、和坡下的刺槐树等。

3.2 片植灌木

这类植物一般生长速度较慢, 长势整齐, 无需修剪。而且色彩清新, 片植后观花、观叶或观果的效果很好。如插箭岭上半部的丛生构树、梳妆台顶部的丛生酸枣和东面坡上的马皮圪针, 皇姑庵阳面坡上的锦鸡儿等。

3.3 缀花草坪

这类地被适应性强, 耐瘠薄, 耐寒耐旱, 抗盐碱。如照眉池西边的紫花地丁, 九宫城东侧草坪里的野草莓, 北门区草坪内的蒲公英等。

3.4 造型灌木这类植物耐修剪, 可以根据设计的要求进行

修剪, 使之成方形、圆形、圆柱形或其它复杂的形状。如属相园景石缝隙处云片状造型榆树, 还有黄粱美梦处景石上的黄荆条造型树。

4 管理技术措施

4.1 修剪造型

对耐修剪, 萌发性强、寿命长, 枝条柔软, 便于造型的野生树种进行造型。在造型前, 可将主干截头, 让截面四周或下方萌发新技, 按艺术造型的要求, 粗扎细剪, 制成云片状或馒头状, 或加工成自然树形。主干则顺其自然之势, 制成斜干式或卧俯式。如园内的野生榆树、黄荆条、小叶女贞多采用造型技术。

4.2 嫁接

园内利用野生酸枣资源嫁接大枣。酸枣砧木具有很强的抗寒、耐瘠薄能力, 适应院内的环境, 嫁接成大枣后, 可以作为优美婆娑的风景树, 提升了其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目前马皮圪针嫁接皂角树正在试验中。

4.3 分株繁植和种子繁殖

将园内紫花地丁、蒲公英、马齿苋、野草莓等几种目的野生花卉保护起来, 只让园林工人去除草坪内非目的性杂草, 保证其自播自繁。它的适应性很强地表现出来, 很快布满了退化草坪的秃斑内, 成为很美的缀花草坪, 宛如天成。在比较旺盛的地方进行分株, 栽到环境相似处。也在种子成熟期, 采收一些种子, 播种到适应的地方如土质差、瘠薄、林下阳光不充足处。

5 建议

(1) 开发利用野生植物必须保持生态平衡, 防止水土流失。要科学、合理、适量地开发利用, 切忌滥采乱挖。 (2) 在栽培过程的同时要建立示范性试验基地, 长期观察其生长发育规律、适应性、稳定性等, 适时总结培育经验, 积累基础研究资料, 以便适时提供技术储备, 推广、示范先进技术。 (3) 在园林绿化中注意野生品种与新优品种的结合, 乔木、灌木、藤本、地披的结合, 常绿与落叶的结合, 做到科学搭配, 发挥综合效益。

总之, 应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又能形成优美的景观。在特定的城市生态环境条件下, 还应将抗污吸污, 抗旱耐寒, 耐贫瘠, 抗病虫害, 耐粗放管理等作为植物选择的标准, 遵循“物种多样性”原则的需要。在园林绿化建设中, 让更多的野生植物变成栽培植物, 应用到园林中。

参考文献

[1]刘碧云.福建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分布与保护对策[J].福建林业科技, 2004 (3)

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 篇9

关键词:野生百合,引种栽培,保护利用现状,贵州省

百合为百合科百合属球根草本植物。百合属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食用和药用价值,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1,2]。因此,对贵州的野生百合属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以期为开发和保护利用百合属植物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1 贵州野生百合的种类与分布

百合属植物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欧洲、北美洲等北半球温带地区,全球已发现有100多个品种,中国是其最主要的起源地,其中55种产于中国,南北均有分布,尤以西南和华中最多[3,4,5]。贵州有野生百合属植物8个品种。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的东南部,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大部分地区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在14~16℃,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贵州省土壤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壤———黄壤地带。百合性喜湿润、光照,要求肥沃、富含腐殖质、土层深厚、排水性极为良好的砂质土壤,多数品种宜在微酸性至中性土壤中生长。贵州省大部分地区适合百合自然生长。贵州野生百合包括8个品种,具体种名及分布见表1。

2 贵州野生百合的引种栽培概况

2.1 引种

试验引种的野生百合采收于2008年10月,百合倒苗之后。引种季节与百合的生长周期相适应。百合采收地点为贵州省的遵义、梵净山、关岭、赫章等地。种球采收后贮藏在温室内的珍珠岩中。贮藏采取堆藏法,贮藏第1层百合时根朝下,排列整齐后,再盖上约4cm的珍珠岩,然后上面再放1层百合,根系朝上,再盖1层珍珠岩。试验证明,此方法使百合种球能够安全越冬。

2.2 栽培管理

百合喜凉爽,较耐寒,喜干燥,怕水涝,适应范围广。2009年3月,把引种的百合种植在贵州省植物园内。贵州省植物园地处中亚热带,地理位置为北纬26°34′,东经106°42′,海拔高度1 210~1 411m,常年平均气温14℃。栽培地是肥沃的砂壤土,地势高、排水良好、土质疏松。选好地后,施足基肥。先撒施优质腐熟厩肥,耕翻25~30cm,耕细整平。整地成平畦,畦面宽120cm,长240cm,畦间距30cm。在种植前进行田间除草,彻底清除土中草根等。百合在封垄前进行多次除草和中耕,中耕宜浅不宜深。在百合生长期进行适当除草,以不伤百合的根部为宜。百合比较喜肥,应适当追肥。百合休眠期在畦面上施1层腐熟厩肥。在生育期追施2次肥,第1次在百合苗高10 cm左右,第2次约在6月中旬收获珠芽后。百合的水分管理主要是排水防涝。春末夏初,温度高,湿度大,应注意排水,降低土壤湿度。7~8月进入休眠应保持土壤疏松,以保持土壤湿润。百合主要发生病毒病、茎腐病、疫病、立枯病、叶斑病等病害,虫害主要是地蛆、蛴螬。在引种栽培过程中,发现严重病株,及时拔出、烧毁。叶斑病用波尔多液每隔7~10d喷1次,连喷3~4次。

2.3 引种百合生长情况

经过栽培试验证明,引种百合在贵州省植物园内生长良好。引种成活率为99%,出苗的种球均能开花结果。由于管理水平好,引种百合苗壮,花大而艳。百合生长情况见表2、表3、表4。

3 百合保护利用现状

百合花朵硕大、花色艳丽、芳香怡人,栽培及应用历史悠久,因此在世界鲜切花市场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百合除了具有观赏性,还具有其他多种用途。百合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富含蛋白质、脂肪、淀粉等成分,是良好的强身滋补品。百合所含的硒、铜等微量元素能抗氧化、促进维生素C吸收,临床上常用于白血病、肺癌等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

中国是百合属植物的自然分布中心,特有种分布范围广,多样性资源丰富,这为进行新品种的选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世纪初,欧洲人发现并引种我国的岷江百合用于杂交育种,培育出许多适应性强的新品种。百合育种发展较快,以荷兰和美国为中心,育出数以千计的百合品种,几乎垄断了国际百合种球市场。因此,百合新品种培育已成为国际鲜切花市场商业竞争的核心。近年有不少经过人工杂交而产生的新品种,如亚洲百合、麝香百合、香水百合、葵百合、姬百合等。我国有着丰富的百合资源,自20世纪80年代始,我国就开始观赏百合的研究,在资源引种驯化、形态与细胞遗传学背景研究、远缘杂交育种等方面取得较多成就。在百合生产利用方面,市场上有百合粉、百合粥等百合食用产品[6,7]。其中贵州务川县生产野生百合粉具有几十年的历史,野生百合粉系列产品已经成为当地特产。

百合种球生产、储存、运输等环节存在问题,每年均有大量的劣质种球投入市场。生产用地土壤盐分过重,有的多年连种重茬,还有的土质黏重、栽培缺水、土壤缺元素等。百合病毒的蔓延还使大多数栽培种和品种濒于灭绝的边缘。另外,人为活动对野生百合资源有很大的影响,加剧了个别地区野生百合种类的减少甚至灭绝。我国的百合在种质资源的保护和收集、新品种的培育、产业化生产等方面与国外存在着较大差距。越来越多的百合种处于濒危的边缘,应当加强百合种质资源的保存和收集工作,建立濒危百合种质保护区。百合种质创新已成为我国切花市场核心竞争力的瓶颈。而珍贵的野生百合种质资源搜集、评价和利用是种质创新的基础。野生百合种质资源调查亟待加强。

4 建议

贵州百合属植物资源丰富,地理环境多样,应加强对百合的了解和认识。建立百合属植物种质基因库,为选种、育种及深度开发做准备;同时加强对外宣传,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分区域地开展调查、收集、鉴定和评价,重视栽培繁育技术,建立起科学系统的繁殖体系,为濒危种的繁衍发展创造新的可能性。建立长远的百合育种计划,开展有效的保护,将传统育种技术与生物育种技术相结合,并对其在保护的基础上加以利用。

参考文献

[1]车飞,牛立新,张延龙,等.秦巴山区野生百合资源及其生境土壤特性的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3):9955-9957.

[2]吴祝华,施季森,池坚,等.观赏百合资源与育种研究进展[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0(2):113-118.

[3]林茂祥,刘正宇,任明波,等.金佛山野生百合属植物资源及开发利用[J].中国农学通报,2009(14):201-203.

[4]雷家军,荣立苹,毕晓颖,等.辽宁省野生百合资源的调查与分类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8,39(2):161-164.

[5]田爱梅,郑日如,王国强,等.中国野生百合种质资源的研究.保护与利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7(31):191-194.

[6]吴学尉,李树发,熊丽,等.云南野生百合资源分布现状及保护利用[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6,7(3):327-330.

野生动物保护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篇10

1 野生动物保护的影响因素

1.1 高额利益驱使

由于我国很多地区有食用野生动物的习俗, 所以很多人认为野生动物的肉比一般食用的肉类营养价值高, 有利于人类身体健康, 因此, 形成了野生动物交易市场。最近几年, 食用野生动物的人群不断增长, 使得野生动物的交易价格连年上升, 另外, 野生动物的捕杀成本比较小, 也促使一些人为了获取高额利润铤而走险。

1.2 保护管理制度不健全

野生动物大多生长在森林, 按照现在保护野生动物的工作分配制度来看, 森林公安只负责野生动物案件中的刑事案件, 但是损害野生动物生活环境的案件属于行政案件, 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 所以给公安人员的执行带来很大的困难。尤其是在野生动物交易市场发现的违法事件, 按照现在的管理制度, 应该属于工商部门管辖范围, 林业部门只能协助调查, 给森林公安的执法活动带来很大的不便。

1.3 宣传工作不到位

近年来, 我国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工作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 但是仍然有部分不法分子、交易者的文化素质偏低, 对保护野生动物的相关法规不是很了解。另外, 一部分人仍然持有食用野生动物的癖好, 导致捕杀野生动物的现象很难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1.4 国际因素

随着我国进入国际经济发展的潮流, 参与的自由贸易越来越多, 然而监管力度却没有及时跟上, 导致一些不法分子进行野生动物的走私活动越来越猖獗。使得各国的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受到伤害。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各国也认识到了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但是依靠一个国家的力量很难完成保护野生动物的任务, 各个国家必须共同努力、共同合作, 才能从根本上控制并打击非法野生动物贸易行为。

2 保护野生动物的对策

2.1 加强对栖息地的保护

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要坚持合理利用、加强保护、重视发展的原则。防止乱捕乱杀野生动物和乱砍森林, 严厉打击特有野生动物进入交易市场, 不允许任何个人或者组织收购和买卖野生动物, 不允许在野生动物保护区域进行任何副业。

2.2 完善保护管理制度

森林部门要不断完善保护管理制度, 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管理任务, 并且要建立野生动物保护站, 配置上专业的保护野生动物工作人员;加强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团队的建设, 建立健全监测机制。比如, 在偏远的山区多设立野生动物瘟疫监测点, 不断完善野生动物网络监测体系和保护管理制度;加强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教育, 提高民众的保护意识, 只有不断的完善保护制度才能实现我国野生动物的可持续发展。

2.3 加强宣传力度

森林部门要加强宣传力度, 提高民众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正确理解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特别是加强对野生动物保护部门的领导层、滥捕滥杀野生动物者、野生动物市场经营者、食用野生动物者的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报纸、广告等载体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宣传工作, 努力提高公众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 改变人们的违法餐饮陋习, 树立科学健康的饮食习惯, 引导公众自觉的保护野生动物。

2.4 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为了全球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平衡, 各国都在积极保护野生动物。严格控制野生动物自由贸易, 保护生物多样性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当前, 野生动物境外贸易已经严重威胁到我国和临近各国的生物多样性。各国政府要加强交流、沟通, 共同解决野生动物非法出境的问题。同时, 加强行政监督, 加强对野生动物交易者的处罚, 科学的控制野生动物的数量, 维护生态系统的安全平稳。

3 结语

总而言之, 野生动物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 对维持生态系统的平稳、经济的发展、科学研究的开展等具有重要作用。因此, 要加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 完善对栖息地的保护、规范保护管理制度、加强宣传力度、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等措施, 并将这些措施落实到实际的工作中, 才能实现野生动物和人类的和谐相处。

摘要:野生动物是大自然中重要的自然资源, 它能够维系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 是人类必须要保护的生态资源。鉴于此, 本文以野生动物的保护机制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野生动物保护的影响因素, 并提出了保护野生动物的对策, 希望为保护野生动物提供理论帮助。

关键词:野生动物保护,影响因素,保护措施

参考文献

[1]张垚志.浅谈我国野生动物的保护现状与对策[J].景德镇高专学报, 2012 (06) .

[2]王云, 张峰, 孔亚平.我国交通建设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及保护对策[J].交通建设与管理, 2010 (05) .

[3]梁宗利, 王孝伟, 喻智勇, 刘杰勇, 倪庆永.金平县野生动物保护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林业调查规划, 2011 (06) .

古城保护与土地合理利用研究 篇11

关键词:古城保护;土地利用;城乡规划;功能分区

1982年,国家为了保护那些曾经是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或近代革命运动和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的重要城市及其文物古迹免受破坏,“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被正式提出。温家宝总理在1999年召开的《全国城乡规划工作会议》上,专门就名城保护存在的问题和应采取的对策做了详细阐述,要求“认真编制和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对规划的内容进行合理确定,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规范名城、名镇、名村申报与批准。从1982年至今,国务院分四批相继公布了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18座。凤凰2001年作为第四批次列居其中,并于2004年编制《凤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相继编制《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2005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并于2011年开始积极申报名镇、名村,于2013年初步完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修编工作。

1 古城保护现状

凤凰地处湘黔交界苗疆边陲之地,明至清代曾设司、镇、道、营、厅,是湘西军事要镇。凤凰沱江镇坐落在沱江河畔,至今仍保留完好的明末清初城市建设格局。今日古城即元代五寨司城,清康乾年间县城由土城变为砖城、石城,并开设四门,西门设有瓮城,沱江北岸还有藏兵的月城,防范严密。城镇周边通向四方的各官道上,建有过街楼形式的关门。现古城各处关门仍存,古城墙存东门、北门及东北门之间的一段城墙。清中期朝廷为加强边防镇守,古城变成“六千居民八千兵”的屯边要寨,行政军事机关增多,商业、手工业各项事业随之繁荣,县城规模逐步扩大。至道光年间,城区有街道20条,巷弄10条,所有道路以东正街、南正街、文星街、岩脑坡、虹桥街为主干,巷弄为支干呈树叶脉络状辐射。主要街道就地取材用青、红石板铺设路面,形成特有的石板街巷。其中东正街和十字街为最主要的商业街,沿街两侧集中凤凰古城最完整的传统商业建筑与民居群,其中解放前修建的约占大半。

古城一期开发区域北起北古城码头,东南西北四城门之内的区域,以及沙湾、万名塔下游一小部分。大部分古城精品景点多汇聚于此处,也是凤凰古城的人文景观精华所在。古城空间结构比较完整,四座城门,北门和东门是原有保留的,西门和南门是后期为复原古城原始风貌而重建的,而且其军事防备性也尤为凸显,四面的城墙与环绕古城的护城河充分体现其边陲重镇的历史地位。古城旅游二期开发区向花江北岸延伸至盘山路——江北中路和江北东路,其主要的地域包括老营哨、田家祠堂、奇峰山以及兵房弄等沱江北岸地区。向西南发展把旧古城墙外的民宅并入古城旅游开发区域,还有下游迎曦门之外的豹子湾沿岸。此时发展中心已有所改变:由古城几何中心改变成为以沱江为中心轴的沿江发展趋势。从2006年起至今,陆续开始开发古城上游地区,形成目前古城旅游开发三期区域。三期工程是以凤凰大桥为界的沱江上游至风雨桥,这里是各种问题的多发区域。经过旅游开发的二、三期的不断发展,古城的发展轴心由“城”转移到“江”,成为以沱江为轴心的对称式发展,形成以水为主、城为辅、山次之的变化格局。

2 古城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2.1 古城区土地利用现状

古城内大部分是传统民居建筑,居住功能在古城内部始终是占主导位置。沿东正街、十字街、虹桥路与老营哨分布有商业用地,而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主要分布在古城西侧的南华路沿线,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则主要分布在沱江两岸与虹桥路两侧。

2.2 古城区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2.2.1老城区居民自建房问题突出

由于凤凰县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老城内存在大量的居民自建房,密度高、占地大,而社区文化、医疗、体育健身等居住配套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由于缺乏规划指导与建设控制,未能得到有效的实施。目前凤凰处于建一块地,就买一块地的状态,城市功能区域划分不明确,古城乱搭乱建的违章建筑太多。一部分自建房随意占地、房屋之间的间距极小,不仅居住环境比较恶劣,同时由于缺少防火通道和必要的消防设施,居民区内存在极大安全隐患。

2.2.2城市周边用地条件不是很理想,县城跳出旧城发展的门槛过高

凤凰县城周边多为丘陵区,相对高差较大,且地质条件较差,土壤基本以裸岩石砾地为主,开发时爆破的成本较高。旧城区基本上被连绵的山丘环绕,虽然现状城区的建设已经把旧城内部用地条件相对较好的土地开发完毕,但是各类建设的主体跳出旧城发展的愿望仍然不是很强烈,多沿着山体开始往上建设或者把相对高差较小的山体平整为建设用地。此类开发模式不但影响凤凰古城的景观效果,而且还有严重的安全隐患。这一过程也是凤凰县城发展受用地条件限制的生动反映。尽管跳出旧城建设新区有诸多好处,但是对凤凰县而言,初始投资过大,其“三通一平”的投资远远超过同类城市,也超过城市政府的财政能力。

2.2.3基础设施落后,严重影响古城投资环境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原因,凤凰县的基础设施建设长期以来仅能侧重于县城,而在县域范围所能给予的设施建设投入则相对较少,导致区域基础设施薄弱,各种市政基礎设施建设滞后,道路等级偏低,区域内部城镇之间交通联系不便,难以发挥县城的中心带动作用。

凤凰县城的基础设施标准较低,尤其是城区的道路建设,受制于用地条件,城区的路宽标准都较低,容易发生交通堵塞;没有专用停车场,车辆无处停靠;此外凤凰县的电力供应也不是非常充裕,缺少支撑大规模工业发展的能源供应。

2.2.4古城区各功能用地混乱

古城区是主要的核心商业贸易区,大部分旅游景点密布且与商贸区域重叠,古城旅游住宿和餐饮娱乐沿沱江分布,混杂在古城中游区域,居民住宅分布其中,形成居住、观光、商贸、餐饮、娱乐等各类用地混杂局面。整个古城旅游区呈现一种“中间紧,两头松”的功能分区布局,各类用地功能混杂,用地组织松紧不齐,各功能用地无法联系和区分。从而造成古城交通拥堵,人流密集,卫生环境质量下降,旅游景观组织不畅,功能分区不明确,居民情景空间丧失等各类问题。

2.3 古城区土地利用不合理原因分析

2.3.1城市規划难以落实,古城保护规划亟待完善

传统的城市规划主要依附计划的实施,负责落实计划的项目,各单位自成格局,建设布局不合理,建筑形式不协调,很多行政单位和工厂,占用古城古迹,并对古迹进行任意拆除、改造,给古城风貌造成破坏。同时,凤凰古城的格局是原生态型,其建筑的空间布局与规划并非严格按照体系建立,而是居民自发建成,也对古城风貌的整体协调性造成破坏。随着凤凰县所处的区域发展形势发生重要变化,发展动力与定位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以及保护规划在执行过程中一些相关因素出现一些新的变化,使得现行保护规划已不能完全适应未来城市发展及名城保护的实际需要。

2.3.2用地空间受限、缺乏可持续发展

凤凰古城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较完整地保留明清时期形成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解放前修建的民宅约占大半。老宅区在旧城区集中成片,占地面积大、容积率低,主要包括沿河岸干栏式吊脚楼结构形式和沿街铺面及各街巷房屋汉族穿斗式和部分抬梁式木结构两种建筑风格,居住质量较差。另外,出于古城需保护的历史特性,古城区商业设施用地的集聚程度不足,道路广场和公共设施用地占总用地的比重低,路网密度低。这种不合理的用地空间结构,造成古城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服务水平同比较低,环境质量下降等种种问题,这已经成为制约古城发展的瓶颈。此外,古城的主导职能、土地后备资源等与周围相应区域的资源优势相关性较弱是整个县城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限制性因素,主要体现在区域人均的绿化和道路面积较低。

2.3.3现状功能分区不合理

古城现状功能分区大体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区域,上、中游以原凤凰大桥为界。上游是开发最晚的古城旅游开发的三期区域,由于以前是县城边缘闲置地,开发晚,功能区性质为居民区和旅游住宿区,用地结构单一。下游则是万名塔、沙湾为界的沱江下游区,大部分由山体组成的生态自然绿地,狭长的河谷地区因面积有限而难以开发,大多是古城居民自发修建的住宅区兼旅游住宿区,用地功能单一。中游则是古城的中心区域,其功能分区相对复杂,旅游压力较大,用地类型混乱,生态环境承载力下降、旅游环境容量超载和土地利用方式不合理的矛盾使整个古城保护系统受破坏。

3 促进古城土地合理利用的对策及建议

3.1 古城合理定位,推进优势转型

根据《凤凰县城总体规划(2009-2030年)》,凤凰县县城是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信息中心,是以发展历史文化旅游和边境贸易为主的区域中心城市和生态宜居城市。古城区作为凤凰名城保护的主体,具有完整的历史格局与风貌,规划古城区以生活居住、商贸服务、文化博览、休闲旅游为其主要职能,集中体现名城风貌与特色。合理疏散古城内居住人口,通过逐步外迁降低古城人口密度,使古城达到合适的人口容量。同时根据《凤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合理调整古城建筑容量,在保护的前提下,采取灵活的技术标准和手段。古城内的建设旨在一个“疏”字,增加古城内的绿地及公共服务设施,尽量改善古城内设施条件,提升古城环境容量,完整古城总体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形象。

3.2 完善相关规划,制定保护措施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思路,科学用地,规划先行。制定古城生态旅游的用地规划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相衔接、相协调,体现当地的人文、地理特色。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正确引导古城低效区的挖潜利用工作。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而地区总体规划的核心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这是土地合理利用目标的重要依据,它直接影响土地合理利用程度和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在制定和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过程中,要把握市场在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在市场的规范管理、市场机制的缺陷弥补方面的作用,最终完成对城市土地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完善规划时,要协调好城市建设与古城保护、发展之间的关系,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建设,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同时要实现新城与老城基础设施资源的共享和有效利用。

3.3 严格控制“三区”,恢复传统风貌

3.3.1核心保护区

主要包括古城和沙湾两大历史文化街区,面积7.4公顷。保护古城与沙湾的整体格局与风貌,保持传统街巷尺度。重点修缮区内文物建筑和历史建筑,普遍改善传统建筑,保持或恢复其原有风貌。着力整治沿街沿江与历史环境不相协调的一般建筑,按传统建筑样式予以整治或更新。拆除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核心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地带内违章的搭建和插建,以降低古城区人口密度、建筑密度。严格控制区内建筑高度,传统建筑维持原高,新建建筑控高2层。

3.3.2严格控制区

具体范围是历史城区保护范围内除历史文化街区以外的地区,面积48.5公顷。严格保护区内文物建筑与历史建筑,严格控制区内建筑高度,新建改建的建筑控高2-3层,并在体量、色彩等方面与周边历史环境相协调。增加绿化面积与公共开放空间,优先在用地调整、交通梳理、设施配套等方面为核心保护区提供服务。

3.3.3环境协调区

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 篇12

本文试图分析在市场机制的调节下,药用野生动物资源配置的自发调节,即不存在政府规制的情况下,具备了一定条件以后,药用野生动物资源能否由市场机制保证。如果市场机制可以在具备一定条件的情况下,自发调节药用野生动物资源配置,则政府没有必要进行规制,从而减少了规制的成本。

1 市场失灵

19世纪初法国经济学家萨伊提出著名的萨伊定律:需求创造自身的供给。即在一个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由于供给会创造自己的需求,因而社会的总需求始终等于总供给[1]。然而在现实经济中,市场一般不能实现理论中的高效率,即产生市场失灵。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垄断、外部影响、非私人物品和不完全信息四个方面。一般体现为错误的产量选择而导致的效率损失[2]。

药用野生动物资源是一种稀缺性资源,其在市场配置方面的失灵主要表现在外部影响和非私人物品两个方面。

1.1 外部不经济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外部影响是指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相等或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不相等的现象。社会收益超过私人收益的外部影响称为外部经济或正外部性,社会成本超过私人成本的外部影响称为外部不经济或负外部性。在药用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中,假设一家合法养殖药用野生动物的企业和一家存在假冒伪劣生产药用野生动物行为的企业,对于消费者而言,合法经营企业所提供的产品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带来正外部性,由于消费者对市场上的药用野生动物产品产生信任并一般不能区分真药用野生动物和假药用野生动物时,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企业就会以次充好,从中牟利。消费者购买了假冒伪劣产品后,由于不能达到正常的药用功能,消费者便对产品市场产生不信任,进而影响合法经营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同时违法经营行为也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合法经营企业在无形中也要承担资源恢复和补偿的成本,产生负外部性。

在上述外部不经济的例子中,违法经营企业除了需支付自己生产所需的私人成本外,还需支付其违法生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成本,这两项成本之和称为违法经营企业的社会成本。社会成本超过了私人成本。设社会边际成本为MCs,私人边际成本为MCp,社会最优产量应满足MR=MCs,此时得到的产量为Q1。但违法经营企业却不考虑社会为它付出的成本,仍按照MR=MCp的原则选择产量Q2,Q2>Q1。外部不经济使生产中配置了过多的资源从而私人确定的产量高于社会最优的产量。由于合法经营企业与违法经营企业之间很难达成一致,同时外部影响的大小难以准确度量,所以私人确定的产量始终不能等于社会最优产量,潜在的帕累托难以改进,经济运行就一直处于资源配置失当的状态。

1.2 非私人物品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药用野生动物资源在非私人物品性中表现为公共资源。公共资源指不具有排他性、但具有竞争性的物品[3]。药用野生动物是一种具有“多重”价值属性的资源,如提供生态服务及基因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等。它在消费上往往表现出非排他性和竞争性[4]。

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公共资源的边际效用也是递减的。假设药用野生动物资源量为固定。公共资源的非排他性使得消费者在消费时不用付费(这也是“搭便车”动机的由来),于是每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成本都为零,因为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所以消费者会不断地进行消费,直至个人边际收益为零。然而此时社会边际成本不但不为零而且还会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而递增,所以公共资源的消费行为会影响社会福利。

哈丁最早提出的“公地悲剧”形象地说明了公共资源导致的市场失灵现象[5]。公地悲剧常被形式化为囚徒困境博弈,双方参与者为博弈的局中人,且都会本着规避风险偏好追求个人自身利益最大化,然而博弈均衡结果并不一定是帕累托最优。奥斯特罗姆认为,公地悲剧、囚徒困境和合成谬误是公共事务治理所面临的三大难题,而且这些问题都是“搭便车”问题。如果所有人都参与“搭便车”,那就不会产生集体利益;如果有些人提供集体物品,而另一些人“搭便车”,就会导致集体物品的供给达不到最优水平[6]。

2 药用野生动物资源保护规制在市场失灵时的解

2.1 外部问题内部化

由上文分析得知,药用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外部不经济其实是私人成本社会化,违法经营企业将自己的利益建立在合法经营企业受损的基础上,合法经营企业需要为违法经营企业造成的资源损失及声誉损坏等社会影响买单。因此,要解决外部不经济,就要实现私人成本内部化。

2.1.1 庇古税

庇古税是指通过收费或税收等手段对药用野生动物资源利用进行补偿。设违法经营企业为了得到更高的利润,生产单位以次充好的药用野生动物原料,此时,合法经营企业需要为违法经营企业的违法行为承担成本为e(x),假定合法经营企业的利润可以忽略不计,这样两家企业的利润函数是:πx=max[px-c(x)],πy=-e(x)。假设这两家企业的成本函数是递增且凸的,则企业的均衡产量由Xq=c′(Xq)给定。但是由于外部不经济,私人成本确定的产量高于社会最优产量。在这种情况下,对企业x征收庇古税,提高其私人成本,当征收的税额与其私人成本之和恰好等于社会成本,企业x则会按照社会最优的要求来确定产量。假设对企业x征收的税额为t,那么现在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P=c′(X)+t,由此得出价格等于边际社会成本所决定的有效率的企业x的产出水平xe。

同理可得对外部经济的企业津贴y,也能够得到符合社会最优的产量。

虽然理论上通过庇古税能够实现社会最优产量,但是仍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1)税收必须直接强加在产生外部性的行为上。如果企业的违法行为所带来的社会成本很小,甚至没有影响,那么征税将导致资源配置失当。(2)政府在实施赋税和津贴的过程中必须知道两个企业由外部性引起的成本和收益的大量信息,否则,上述方案无法达到最优。

当前,药用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属于多部门规制管理,在这种管理主体不明确的管理模式下,庇古手段更加缺乏科学的定价评估。

2.1.2 科斯手段

科斯发现,一定条件下并不需要赋税、津贴和企业合并,市场机制本身就可以自动地纠正外部影响带来的低效率[7]。这就是著名的科斯定理。

科斯定理是说,只要财产权明确,并且交易费用为零,则无论在开始时财产权是如何安排的,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无论产权配置规定企业x有无外部不经济的权利,两企业通过市场协商都会使它们的产量符合帕累托最优的原则。假设赋予企业y有阻止企业x实施外部不经济行为的权利,此时两企业之间存在协议,当企业x付给企业y费用T,企业x可以产生外部水平xe。企业x当且仅当它由于这个协议所得到的福利和拒绝这个福利所损失的一样多时才会选择接受这个协议。

这种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方法相对于庇古手段的一个显著优点是,它只要求企业之间知道相互的偏好,而不需要政府掌握大量信息。企业知道相互偏好,对于通过协议取得最优结果是重要的,如果不是这样,协议不一定能导致最优结果。

然而在我国,药用野生动物资源的法律主体是国家,这种资源配置方式还需要面对许多法律与制度的挑战。

2.2 公共资源条件下市场失灵的解

理论证明,什么时候提供公共资源是一种帕累托改进,取决于人们的支付意愿和公共资源的总成本。如果保留价格总额大于公共资源成本,肯定存在着某种支付方案,是拥有这种公共物品的境况比不拥有它的境况要好。但是,保留价格是有财富分配决定的,这就涉及到人们对于购买公共产品的偏好。假设使用同种药用野生动物资源为原料的企业x和企业y,分别决定他们是否出资,对他们所使用的药用野生动物资源进行保护。假设保护成本为50,每家企业对于保护所愿意支付的最大货币量(保留价格)为30,此时,形成的博弈矩阵如下:

使用同种药用野生动物资源为原料的两家企业的博弈矩阵

这时,两家企业的唯一那身均衡为(不出资,不出资)。这一结果意味着两家企业都不会为药用野生动物资源进行保护,从社会角度看,这时的帕累托是低效率的,因为公共物品的“搭便车”倾向对企业的诱惑力太大,纯粹个人主义机制不会产生最优数量的公共产品。为了克服这种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不足,一个常用的补救方法是集体选择,即通常所说的投票表决。假设三家企业投票表决是否为药用野生动物资源进行保护,设保护成本为99,企业x的保留价格为90,企业y和企业z的保留价格均为30。一旦进行保护,每家企业在开始时都需要支付成本33,于是企业y和企业z投反对票,最终投票结果为反对保护。尽管这里rx+ry+rz=150>99,但投票机制却否定了这个提案。这是因为每个个体的偏好不一样,但是投票机制赋予每个个体的权益是相同的。

要保证公共资源的有效保护,关键问题是知道每个个体对公共资源保护的偏好,或者更直接地知道个体的真实保留价格。但是个体的保留价格是个人的私人信息,如果说真话意味着多出钱,那么就没有说真话的动机[8]。

这种情况下,有学者提出可以改变公共物品的边界,引入排他制度。公共物品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共有产权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共有财产导致很大的外部性,通过清晰界定产权的制度设置,确定私人产权能够使得共有所有权造成的很多外部成本内部化,缩小公共物品边界。界定大象、鲸等濒危动物的私人产权,有助于避免可能灭绝的灾难后果,比如在非洲赞比亚、马拉维、纳米比亚、博茨瓦纳等国家,大象数量在增长,因为这些国家允许商业性捕猎大象。而在禁止捕猎大象的国家,比如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则缺乏繁育大象的激励政策,普遍存在的偷猎行为导致大象趋于消失。另外有学者提出,如果政府不加以干预,公地悲剧便会以公共资源为舞台普遍上演。为了遏制私人决策者过度使用公共资源,政府应当对公共资源的使用实行管制,包括季节性或无限期的禁猎、禁渔等。收费作为一种重要的管制措施,虽然费用会很高,但却可以有效地缓解对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

3 对药用野生动物资源保护规制的建议

通过对庇古手段、科斯手段以及共有产权对于药用野生动物资源配置影响的分析可以得出,药用野生动物资源所属的外部性和非私人物品性这类典型的市场失灵领域内,市场机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自发调节,但是仍需要政府部门规制保护。对我国在药用野生动物资源保护规制方面,提出以下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3.1 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

我国的药用野生动物资源管理采用的是多部门协调管理的模式。由于药用野生动物资源分布广泛,而且通常是群落中的稀有种或非常见种,多部门管理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鉴于我国目前药用野生动物资源多部门协调管理造成的管理主体不明的混乱现状,考虑到药用野生动物资源较高的经济价值及独特的文化价值,建议在多部门协调管理的基础上,明确协调管理的主管部门。在这种协调主管模式下,相应部门对所管辖范围内的药用野生动物资源享有管理制度权。这样,既可以避免主管部门的缺乏,又可以避免因缺乏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业务经验而造成的资源补偿定价不科学。

3.2加强对濒危药用野生动物养殖业的支持力度

建议设立并启动濒危药用野生动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工程。按照“科学保护、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对濒危药用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管理进行深入系统研究,制定保护、管理、研究和开发的长远战略规划。鼓励以企业为主体建立经营性濒危药用野生动物养殖场,按照《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发展的若干意见》,切实改变药用野生动物资源归国家所有但是国家无力实施全面有效保护的保护管理,所有权实化而经营权虚化的状况,让企业成为药用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繁殖利用的主体,吸引社会风险投资,联合建立经营性药用野生动物繁育区,实行“谁经营谁所有,谁投资谁受益”的战略扶持政策;对濒危药用野生动物养殖企业的产品价格全面开放,按照市场需求由供需双方协商定价;国家和企业都应当设立濒危药用野生动物养殖开发基金,用于支持养殖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

3.3加强药材市场流通秩序的专业化管理

当前药材市场的管理主体是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具有浓厚的地方保护主义倾向,并且缺乏野生动物药材质量监管专业技术人员的具体指导和参与。因此,药监部门必须切实加强对药材市场的监管。应当组织中药科研教学单位的专家教授,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市场经营人员进行管理培训。同时,监管部门应当建立药材市场信息网络,定期发布市场信息,为生产者和经营者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药材产销信息,合理配置资源。

摘要:药用野生动物资源是一种稀缺性资源,其外部性和非私人物品性特征决定了这种资源在配置时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市场失灵。本文通过对市场失灵原因的分析,针对性的提出政府在药用野生动物资源配置时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市场失灵,外部性,非私人物品,规制

参考文献

[1]杨孝海,赵翠红.西方经济学[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182.

[2]叶祥松,龙天健.微观经济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240.

[3]王廷惠.公共物品边界的变化与公共物品的私人供给[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36-42.

[4]刘欣.曹玉昆.刍议我国药用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经济手段[J].林业经济,2007,(6):63-65.

[5]Hardin G.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J].Science,1968:1243-1248.

[6]沈满洪,谢慧明.公共物品及其解决思路——公共物品理论文献综述[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9(6):133-144.

[7]肖兴志,王倩倩.公共产品视角下的政府规制及最优供给研究[J].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8,28(10):23-26.

上一篇:小学生作文方法谈下一篇:小骨瓣外侧裂入路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