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虫试验(共7篇)
驱虫试验 篇1
阿维菌素是一种生物制剂, 是大环内酯的一种衍生物, 对线虫、节肢动物具有很强的驱杀作用, 而被农牧区广泛使用。为验证1月份使用阿维菌素后, 对线虫春季的控制作用, 于2009年1月至5月, 在河南县优干宁镇阿木乎村进行了防治试验, 简报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阿维菌素片, 规格为5mg×100片, 内蒙古北旗药剂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20071016。
1.2 试验动物
河南县优干宁镇阿木乎村牧户中选择未进行驱虫的自然放牧的当地同一群绵羊。
1.3 试验方法
选择未投服任何驱虫药物, 经粪检感染有多种胃肠道线虫的绵羊一群, 随机分为投药、对照两组。投药组于2009年1月按0.3mg/kg剂量投服阿维菌素, 做好标记后两组绵羊同群放牧。5月份, 对投药组和对照组绵羊各粪检30只, 分别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胃肠道线虫虫卵, 用贝尔曼式法检查肺线虫。
2 结果与讨论
5月份测定, 对照组绵羊胃肠道线虫虫卵平均92个/克, 肺线虫幼虫平均544条/克;投药组绵羊胃肠道线虫虫卵16.44个/克幼虫, 肺线虫幼虫89条/克。投药组绵羊胃肠道线虫虫卵较对照组低82.13%, 肺线虫较对照组低83.64% (详见附表) 。试验表明, 用0.3mg/kg剂量的阿维菌素于1月份一次投药, 对绵羊消化道线虫具有驱除效果, 能够大幅度降低线虫春季高发。
单位:个/克
国产丙硫苯咪唑对鸡蛔虫驱虫试验 篇2
近年来, 各地利用丙硫苯咪唑 (Aldo-ndszole) 对各类畜禽进行了不少驱虫试验, 证明是一种广谱、高效、低毒的驱虫药物。对鸡蛔虫 (Aqalli) 赖利绦虫 (Raillietina) 异刺线虫 (Heter akis) 的成虫都具有较为理想的驱除效果。但是, 该药对鸡蛔虫的幼虫驱除效果如何, 国内尚未见到试验报告。杨明富等 (1982年) 虽然发现使用该药后鸡体内依然残留有鸡蛔虫幼虫这一现象, 但未确切测定数据。由于这一问题对掌握合适的驱虫时机、合理用药关系极大, 因此我们于2009年8月进行了本次试验。
1 材料和方法
本次试验采用的丙硫苯咪唑 (又名抗儒敏) 为杭州第三制药厂生产, 灰白色片剂、无味, 每片含200毫克。
试验前, 对鸡群的饲料管理及鸡蛔虫的流行情况进行了检查了解, 选择108日龄、自然感染有鸡蛔虫的鸡, 从中随机取出23只鸡作为试验对象。
将23只鸡分为四组, 第一组对照组, 四只鸡, 不投药;第二组20毫克/千克剂量组, 七只鸡;第三组20毫克/千克剂量组, 六只鸡;第四组30毫克/千克剂量组, 六只鸡。每组隔离饲养, 观察24小时后投药。
由于丙硫苯咪唑不溶于水, 也难以在水中悬浮, 所以量取100毫升玉米面, 加入磨碎成细粉的丙硫苯咪唑1000毫克 (五片) , 充分混匀后加入少量水制成丸剂, 每毫升玉米面丸内含丙硫苯咪唑10毫克。投药前部绝食, 分别称重, 按分组的不同准确投药。
投药后, 定时分组收集粪便, 检查排出虫体。72小时后, 将试验鸡全部剖杀, 按脏器收集体内残留虫体, 计算驱虫率。
试验鸡剖杀后, 刮取肠粘膜, 利用人工消化液消化, 检查肠粘膜内的幼虫。
2 结果
所有试验鸡投药后, 精神, 食欲及一般状况均未发现任何异常。
从投药后第七小时, 20毫克/千克剂量组开始随粪便排虫, 第十六小时达到高潮, 第32小时后很少有虫体排出。排出的虫体均已崩解, 有时仅残留部分表皮组织。
对照组四只鸡全部剖杀后, 利用反复洗涤法搜集体内全部寄生蠕虫。结果发现鸡蛔虫607条 (193, 104, 91, 219) , 平均每只鸡荷虫量151.7条, 其中幼虫512条 (164, 88, 72, 188) , 平均每只鸡荷虫量128条。并且, 发现鸡异刺线虫427条 (128, 64, 131, 104) , 平均每只鸡荷虫量106.7条。
鸡蛔虫幼虫较成虫细短, 有的仅几毫米长, 表皮角质化程度低, 呈乳白色。雌虫体内无虫卵, 雄虫的肛前吸盘及部分性乳突尚未形成或虽已形成但很不明显, 交合刺尚未角质化。
试验鸡体内残留的幼虫, 体长均未超过0.8厘米。虫体结构完整, 各部位清晰, 证明具有生命力, 刮取肠粘膜经人工消化液处理后, 制片镜检, 依然发现有幼虫寄生。
以上三个剂量组对异刺线虫的驱除率分别为89.3%、95%、93%。
3 小结与讨论
通过本次试验证明, 鸡一次口服丙硫苯咪唑10、20、30毫克/千克是安全的, 对鸡蛔虫成虫的驱虫率均可达100%;但对鸡蛔虫幼虫的驱虫率效果较差, 分别为82%、84.3%、和87%。对鸡异刺线虫的驱虫率分别为89.3%、95%、和93%。
鸡从吞食鸡蛔虫感染性虫卵到发育为成虫约需35~50天, 因此, 在第一次驱虫后, 隔35~40天再次驱虫, 以驱除第一次驱虫后的残留虫体 (幼虫) 。同时, 加强卫生管理, 杜绝继续感染。
驱虫试验 篇3
1 试验组
1.1 材料和方法
1.1.1 药物
苦楝30g、槟榔30g、苦参30g, 煎煮后去渣, 灌服。
1.1.2 动物
被检的小尾寒羊分布在乐都县的洪水、岗沟、引胜、曲坛、亲仁等15个乡镇24个村, 共计12250只, 其中试验羊20只, 每组5只, 分为Ⅰ、Ⅱ、Ⅲ、Ⅳ组。
1.1.3 方法
首先给药剂量Ⅰ组每千克体重0.2ml, Ⅱ组每千克体重0.4ml, Ⅲ组每千克体重0.6ml, Ⅳ组每千克体重0.8ml口服。
1.2 结果
(1) 给药后观察试验羊服药反应, 在给药后的16h和32h收集试验羊排出的全部粪便, 用彻底清洗法收集排出的虫体。排虫停止后, 再用漂浮法粪检虫卵;
(2) 给药后连续观察两天, 各组羊只均无任何毒性反应, 精神、食欲、发情均未出现异常变化;
(3) 在20只小尾寒羊中, 每千克体重0.2m1剂量给药, 共发现有消化道线虫感染的羊10只, 感染率为0.5%, 消化道线虫虫卵为平均EP-CI73, 绦虫感染羊5只, 感染率为0.25%, 绦虫虫卵平均EPC为2.2, 肺线虫感染羊7.5只, 感染率0.38%, 肺线虫平均感染强度5.6, 感染情况见表1;
(4) 按每千克体重0.4ml剂量给药发现有消化道线虫感染的羊2只, 感染率为0.1%, 消化道线虫虫卵平均EPC4, 绦虫感染羊为4只, 感染率0.2%, 绦虫虫卵平均EPC为1.25, 肺线虫感染羊4只, 感染率为0.2%, 肺线虫平均EPC为2.25。感染情况见表2。
按每千克体重给药0.6或0.8ml, 对小尾寒羊胃肠道线虫驱虫率近100%。
2 对照组
2.1 调查动物的方法
2.1.1 动物
被检的小尾寒羊分布在乐都县的洪水、岗沟、引胜、曲坛、亲仁等15个乡镇24个村, 共计173只。
2.1.2 方法
直肠采取新鲜粪便, 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和贝尔曼氏幼虫分离法, 统计虫卵平均感染强度 (EPC) 和肺线虫第一期幼虫的平均感染强度。
2.2 结果
本次调查的173只小尾寒羊中, 共发现消化道线虫感染的羊115只, 感染率为66.47%, 消化道线虫虫卵平均EPCI64.3;绦虫感染羊17只, 感染率为9.83%, 绦虫虫卵平均EPC96.94;肺线虫感染羊77只, 感染率44.51%, 肺线虫幼虫平均感染强度为64.65。感染情况见表3。
3 总结分析
(1) 在本次调查的173只小尾寒羊中, 检出的肺线虫为原圆科线虫一期幼虫, 感染的绦虫为莫尼茨绦虫;
(2) 调查显示, 小尾寒羊的胃肠道线虫及肺线虫感染强度较大, 绦虫的感染强度也很高;
(3) 试验表明:每千克体重0.2、0.4ml剂量给药, 发现小尾寒羊有不同程度的内寄生虫感染;0.6~0.8ml每千克体重防治胃肠道线虫、肺线虫和绦虫效果好, 驱虫率近100%;
驱虫试验 篇4
关键词:山羊,捻转血矛线虫,驱虫药物,对比试验,虫卵减少率
捻转血矛线虫是放牧山羊的常见寄生虫, 主要危害2~12月龄段山羊, 可导致感染山羊出现严重贫血、衰竭, 甚至死亡[1], 该病是福建省放牧山羊中最常见的寄生蠕虫[2], 危害面广, 危害程度大。目前用于线虫的驱虫药种类较多, 常用的有阿苯达唑、盐酸左旋咪唑、伊维菌素等[3], 为了筛选出适合我省放牧山羊捻转血矛线虫的理想驱虫药物, 对8组检出有捻转血矛线虫感染的山羊群分别采用不同剂量的阿苯达唑、盐酸左旋咪唑、伊维菌素注射液以及阿苯达唑-伊维菌素预混剂进行驱虫效果对比试验, 以期为山羊捻转血矛线虫的驱虫方案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选用福建省农科院畜禽疾病诊疗中心门诊病例中主要感染捻转血矛线虫的8个放牧羊群进行驱虫试验。
1.2 试验药物
1.2.1 阿苯达唑片 每片含量有效成分500 mg, 汉中市天源动物药品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20150201。
1.2.2 盐酸左旋咪唑
每100 g含有效成分10 g, 广州市广畜动物药物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20150101。
1.2.3 伊维菌素注射液 每5 m L含有效成分0.2 g, 安庆市柯旷动物药业有限公司, 批号20150321。
1.2.4 阿苯达唑-伊维菌素预混剂 (虫力黑)
每50 g含阿苯达唑3 g、伊维菌素0.125 g, 佛山市正典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15010301。
1.3 试验方法
8个试验组采用不同剂量、不同驱线虫药物进行驱虫。每组驱虫前以及驱虫后7 d, 随机抽取羊群的5份新鲜粪样采用麦克马斯特法进行捻转血矛线虫的虫卵计数 (EPG) 。试验1组采用阿苯达唑片, 按每千克体重10 mg有效剂量, 1次研碎后掺水灌服;试验2组采用阿苯达唑, 按每千克体重20 mg有效剂量, 1次研碎后掺水灌服;试验3组采用盐酸左旋咪唑, 按每千克体重7.5mg有效剂量, 1次掺水灌服;试验4组采用盐酸左旋咪唑, 按每千克体重15 mg有效剂量, 1次掺水灌服;试验5组采用伊维菌素注射液, 按每千克体重0.2 mg有效剂量, 1次皮下注射;试验6组采用伊维菌素注射液, 按每千克体重0.4 mg有效剂量, 1次皮下注射;试验7组采用阿苯达唑-伊维菌素预混剂 (虫力黑) , 按每千克体重阿苯达唑5 mg、伊维菌素0.2 mg, 1次掺水灌服;试验8组采用阿苯达唑-伊维菌素预混剂 (虫力黑) , 按每千克体重阿苯达唑10 mg、伊维菌素0.4 mg, 1次掺水灌服。
1.4 驱虫效果判定标准
根据各组驱虫前后EPG变化, 按照下列公式计算出各组的虫卵减少率。虫卵减少率= (驱虫前平均EPG值-驱虫后平均EPG值) /驱虫前平均EPG值×100%[4]。
2 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 试验1、2组采用阿苯达唑片驱虫, 使用剂量分别为每千克体重10 mg和20 mg进行研磨后掺水灌服, 结果驱虫7 d后山羊捻转血矛线虫虫卵减少率分别为84.2%和92.9%;试验3、4组采用盐酸左旋咪唑口服驱虫, 使用剂量分别为每千克体重7.5 mg和15 mg, 驱虫7 d后山羊捻转血矛线虫的虫卵减少率分别为95.7%和100%;试验5、6组采用伊维菌素注射液皮下注射驱虫, 使用剂量分别为每千克体重0.2 mg和0.4 mg, 结果驱虫7 d后山羊捻转血矛线虫的虫卵减少率分别为97.8%和100%;试验7、8组采用阿苯达唑和伊维菌素预混剂 (虫力黑) 进行口服驱虫, 使用剂量分别为每千克体重阿苯达唑5 mg、伊维菌素0.2 mg和阿苯达唑10 mg、伊维菌素0.4 mg进行口服驱虫, 结果驱虫7 d后山羊捻转血矛线虫的虫卵减少率分别为89.2%和100%。上述8个试验组中第3、4、5、6、8组的驱虫效果较好, 虫卵减少率分别为97.7%、100%、97.8%、100%、100%, 均超过良好驱虫药虫卵减少率≥95%的标准, 而第1、2、7组的虫卵减少率分别为84.2%、92.9%、89.2%, 均低于95%, 对山羊捻转血矛线虫驱虫效果不太理想。
3 小结与讨论
通过8组对比试验, 盐酸左旋咪唑 (每千克体重7.5~15 mg) , 伊维菌素注射液 (每千克体重0.2~0.4 mg) 以及阿苯达唑-伊维菌素预混剂 (每千克体重阿苯达唑10 mg、伊维菌素0.4 mg) 对山羊捻转血矛线虫均有很好的驱虫效果, 而单纯阿苯达唑 (每千克体重10~20 mg) 对我省山羊捻转血矛线虫的驱虫效果不理想, 表明我省山羊捻转血矛线虫对该药有一定的耐药性。该现象在国内不少文献均有类似报道[5,6,7]。造成阿苯达唑抗药虫株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目前在生产实践中阿苯达唑被广泛应用于山羊寄生虫的预防性驱虫, 羊群经常接触到该药品;另一方面是目前在使用阿苯达唑驱虫时, 使用剂量普遍偏大 (一般为每千克体重30~40 mg) , 结果易造成山羊捻转血矛线虫对该药物产生抗药性。试验5组和7组都采用每千克体重0.2 mg伊维菌素驱虫药, 其中第5组采用皮下注射, 虫卵减少率为97.8%, 而第7组采用口服, 虫卵减少率只有89.2%, 表明伊维菌素通过皮下注射的驱虫效果要好于口服, 这可能与口服后吸收利用率降低有关。
在生产实践中, 为了减少山羊捻转血矛线虫对驱虫药物产生耐药性问题, 可以采用多种驱虫药物轮换使用或采用复合驱虫药物 (如阿苯达唑和伊维菌素) 进行驱虫, 以提高驱虫效果。
参考文献
[1]孔繁瑶.家畜寄生虫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1997:178-190.
[2]江斌, 林琳, 吴胜会, 等.福建省部分地区山羊寄生蠕虫粪检调查报告[J].中国兽医杂志, 2016, 52 (4) :64-66.
[3]曾振灵.兽药手册[M].2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2:150-184.
[4]秦建华, 李国清.动物寄生虫病学实验教程[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5:163-169.
[5]徐全武, 巴音查汗.阜康市羊消化道线虫驱虫药物筛选[J].新疆畜牧业, 2012 (11) :44-47.
[6]吴国涛.绵羊胃肠道线虫驱除效果对比试验[J].山东畜牧兽医, 2015, 36 (7) :12-13.
驱虫试验 篇5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药物
1%伊维菌素注射剂, 商品名伊福丁, 每1ml含伊维菌素10mg, 每瓶50ml, 北京中农大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农大兽药厂生产, 皮下注射。批号:20130105。
1.2 试验动物
湟中县上新庄镇某村半舍饲半放牧饲养的2群藏系绵羊中, 根据历年疫情调查和临床症状观察, 在羊狂蝇蛆病高发羊群中, 投药前结合屠宰选择具有临床症状待宰的疑似羊67只供试, 年龄4~5岁, 体重57~66kg。
1.3 分组
将67只供试羊随机分为4组。其中, 1组17只, 伊维菌素注射剂0.1mg/kg体重剂量组;2组17只, 伊维菌素注射剂0.2mg/kg剂量组;3组16只, 伊维菌素注射剂0.3mg/kg剂量组;4组17只, 阳性对照组, 不给药。
1.4 给药
各组试验羊逐只打耳号, 称重、记录, 1~3组试验羊将伊维菌素注射剂分别按0.1、0.2、0.3mg/kg体重剂量颈部皮下注射给药, 阳性对照组羊不给药, 供试羊均随羊群饲养。
1.5 安全性观察
给药后观察试验组羊精神、采食、排粪等变化情况。
1.6 效果检查
给药后观察试验羊有无摇头、喷鼻、打喷嚏、流鼻涕等临床症状变化情况, 在给药后第31~33d屠宰全部试验羊, 逐只剖开鼻腔、鼻甲、额窦、角窦挑取各期羊狂蝇蛆置生理盐水中, 并分别记录每只羊的羊狂蝇蛆数量。
1.7 效果判定
依据药物试验组和阳性对照组解剖后从鼻腔等部位检出的羊狂蝇蛆平均虫数及感染率, 以对照组平均虫数及感染率为基数, 计算各试验组的驱净率和驱虫率。
2 试验结果
2.1 各组试验羊剖检羊狂蝇蛆检出结果
给药后第5d羊鼻蝇蛆引起的临床症状逐渐减轻, 第12d消失, 精神好转。第31~33d各组试验羊剖检羊狂蝇蛆统计结果见表1。从结果可以看出, 阳性对照组羊狂蝇蛆感染率为82.4%, 平均感染强度9.79 (3~18) ;而伊维菌素注射剂0.1mg/kg剂量组羊检出羊狂蝇1期幼虫的有2只 (5条) ;伊维菌素注射剂0.2、0.3mg/kg剂量组羊均未检出羊狂蝇蛆, 发现死亡干瘪虫体。
2.2 伊维菌素注射剂驱杀羊狂蝇蛆效果
伊维菌素注射剂驱杀羊狂蝇蛆效果统计结果见表2。伊维菌素浇泼剂0.1mg/kg剂量组驱净率为85.7%, 驱虫率为96.4%;0.2、0.3mg/kg剂量组驱净率、驱虫率均达100.0%。
2.3 药物试验组
绵羊给药后精神、饮食欲、排粪等未见异常反应。
3 讨论和小结
(1) 本次试验证明, 伊维菌素注射剂0.1、0.2、0.3mg/kg剂量对羊狂蝇蛆均有效, 驱净率在85.7~100.0%、驱虫率在96.4~100.0%, 其中0.2、0.3mg/kg剂量驱净率、驱虫率均达100.0%, 驱杀羊狂蝇蛆达高效。试验结果与刘明春等[5], 蔡进忠等[8]应用伊维菌素片剂、干混悬剂的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伊维菌素是广谱抗寄生虫药物, 其对绵羊消化道线虫、肺线虫、绵羊颚虱、羊狂蝇蛆、羊蜱蝇等寄生虫有高度驱虫活性, 已有的试验证明伊维菌素浇泼剂0.4、0.5mg/kg剂量, 伊维菌素注射剂、干混悬剂0.2、0.3mg/kg剂量对绵羊体内线虫和体外节肢动物有满意驱除效果[2,3,4,5,6,7,8]。本试验进一步证明伊维菌素注射剂、浇泼剂、干混悬剂等其它剂型有同等驱虫效果, 但伊维菌素注射剂在绵羊使用较为方便。
(2) 本次试验证明, 伊维菌素注射剂按0.2mg/kg剂量驱杀羊狂蝇蛆安全高效。每年10~11月份应用本品对放牧绵羊进行驱虫, 在驱除羊狂蝇蛆的同时, 线虫成虫及其早期感染的寄生阶段幼虫和其它节肢动物也被驱除, 有利于羊只保膘越冬。试验证明, 该剂型使用方法农牧民易掌握, 乐于接受使用。
参考文献
[1]青海省畜牧厅主编.青海省畜禽疫病志[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3:381.
[2]韩博, 马良诚, 王进香, 等.国产伊维菌素口服液对绵羊寄生虫的驱除试验[J].中国兽医杂志, 1997, 23 (4) :5-6.
[3]汪明, 陈刚, 韩谦, 等.国产伊维菌素对绵羊消化道线虫的驱虫试验[J].中国兽医科技, 1996, 26 (1) :39-41.
[4]孙延生, 刘生财, 李春花, 等.伊维菌素干混悬剂对绵羊体内外寄生虫驱杀效果试验[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01, 31 (6) :22.
[5]刘明春, 吴延飞, 王学强, 等.伊维菌素研究进展及其在我国兽医临床中的应用[J].辽宁畜牧兽医, 2001 (4) :35-37.
[6]蔡进忠, 刘生财, 李春花.伊维菌素浇泼剂对绵羊线虫的驱虫效力与安全性试验[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06, 36 (1) :7-9.
[7]郎永斌.伊维菌素在甘肃高山细毛羊中的应用[J].中国畜牧兽医, 2008, 35 (3) :153-154.
驱虫试验 篇6
关键词:氯氰碘柳胺钠注射液,绵羊,肝片吸虫,驱虫试验
肝片吸虫病又称肝蛭病, 是由肝片吸虫寄生于肝脏和胆管内引起的慢性或急性肝炎和胆管炎, 同时伴有全身性中毒现象和隐性症状, 可导致动物消瘦, 体重下降。肝片吸虫病是危害牛羊的最主要的寄生虫病之一, 虫体主要寄生于黄牛、水牛、绵羊、山羊、鹿及骆驼等反刍动物的肝脏和胆管中, 也寄生于猪和马属动物, 人也有被寄生的报道。羊的感染率一般为30%~50%, 个别严重的高达100%;牛的感染率一般为30%~60%, 个别达90%以上。
氯氰碘柳胺钠属水杨酰苯胺类化合物, 是较新型广谱抗寄生虫药, 对牛、羊片形吸虫、胃肠道线虫以及节肢类动物的幼虫均有驱杀活性。为了进一步验证氯氰碘柳胺钠注射液的临床驱虫效果, 笔者等选用本品进行了对绵羊肝片吸虫的治疗效果观察。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验药物
氯氰碘柳胺钠注射液, 遂宁市中通实业集团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主要成份为氯氰碘柳胺钠, 规格10ml:0.5g, 批号:141020。
1.1.2 试验动物青海省大通县逊让乡逊佈村藏系绵羊125只。
1.2 方法
1.2.1 患肝片吸虫绵羊的调查
对试验地绵羊放牧情况进行了调查, 发现试验地区羊只在夏秋季节放牧于有肝片吸虫病源的潮湿草场或低洼地带的病史, 多雨的年份流行较严重, 2012年, 2013年春末造成大批羊只死亡, 通过放牧史和肝片吸虫虫卵检查, 判定是由大量感染肝片吸虫引起羊只死亡。
1.2.2 试羊的确定
试验前对该地区85只绵羊进行肝片吸虫、羊鼻蝇蛆、外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确定平均感染强度, 作为驱虫前感染寄生虫量对照。从逐只试验羊肛门内采新鲜粪便3g, 用沉淀法进行肝片吸虫虫卵检查。结果, 125只试验羊均检到了肝片吸虫虫卵, 感染强度最高为10个虫卵, 最低的为4个虫卵, 每羊平均为5个虫卵, 感染率达到96%。
1.2.3 分组依据试验羊粪便中肝片吸虫卵的数量和羊只性别、年龄、体质状况、进行均匀搭配, 分为5组, 每组25只, 第1组用氯氰碘柳胺钠注射液按0.1ml/kg体重皮下或肌肉注射, 第2组按0.2ml/kg体重皮下或肌肉注射, 第3组按0.3ml/kg体重皮下或肌肉注射, 第4组按0.4ml/kg体重皮下或肌肉注射, 第5组不给药, 作为对照组。试验羊投药后与大群羊同群饲养。注药后14d分别观察虫卵转阴率, 依据虫卵减少率判定驱虫效果。
1.2.4 试验时间2014年10月10日~11月12日。
1.2.5 效果判定
试验结束时, 根据用药组给药前和给药后粪便虫卵数的变化情况比较, 用药组与阳性对照组剖检虫体残留情况比较, 按以下公式计算驱虫效果。虫卵转阴率= (驱虫前阳性羊数-驱虫后阳性羊数) /驱虫前阳性羊数×100%。虫卵减少率= (驱虫前平均虫卵数-驱虫后平均虫卵数) /驱虫前平均虫卵数×100%。精计驱虫率= (阳性对照组平均荷虫数-用药组平均荷虫数) /阳性对照组平均荷虫数×100%。
2 试验结果
(1) 第1组肝片吸虫虫卵的减少率为66.26%, 第2组为95.79%, 第3组为100%, 第4组为100%, 对照组肝片吸虫虫卵数量基本回试验前 (即最高的为17, 最低为4, 平均为8) 。 (2) 按0.1、0.2、0.3ml/kg体重给药, 消化道线虫和羊鼻蝇蛆驱杀率分别达到82.9%、93.8%和100%, 同时未发现外寄生虫感染。对照组羊只有消化道线虫和羊鼻蝇蛆感染, 并有大量虱、蜱等寄生虫感染。 (3) 按0.1、0.2、0.3ml/kg体重给药, 羊只全部生理指标正常, 无不良反应, 未见任何眼观异常变化;而0.4ml/kg给药羊只出现不良反应, 尤其是幼年羊表现严重, 甚至出现死亡现象。
3 讨论与小结
(1) 试验结果表明, 氯氰碘柳胺钠注射液对绵羊肝片吸虫有明显的驱杀效力, 14d后虫卵转阴率达100%, 表明虫体完全丧失了排卵能力。 (2) 通过试验, 氯氰碘柳胺钠注射液对绵羊肝片吸虫和多数胃肠道线虫的驱虫效果显著。 (3) 氯氰碘柳胺钠注射液按0.3ml/kg体重肌肉注射, 100d观察注药羊只外寄生虫感染情况, 均未发现感染有外寄生虫, 表明该药有较长的保护期。 (4) 试验表明, 氯氰碘柳胺钠注射液按推荐剂量0.1ml、0.2ml/kg体重注射驱虫效果不理想;按0.4ml/kg体重驱虫效果虽然好, 但不良反应大;按0.3ml/kg体重肌肉注射, 具有驱虫效果好、安全、经济、保护期长等优点, 可广泛应用于绵羊体内外寄生虫的驱杀, 尤其可作为防止绵羊体内外寄生虫感染的保护药品。 (5) 氯氰碘柳胺钠注射液是目前较理想的羊肝片吸虫病驱治药物, 具有高效、低毒、使用方便、用量少等优点, 对肝片形吸虫成虫及幼虫都有很好的驱杀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进成, 艾尔肯, 康强等.三氯苯咪唑驱除绵羊肝片吸虫的疗效试验[J].中国动物保健, 2003, 5:26-28.
[2]柴忠威, 才学鹏.药物治疗肝片吸虫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2000, 8 (1) :54-58.
[3]李剑, 蔡进忠等.三氯苯咪唑混悬剂对牦牛肝片吸虫的驱虫试验.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12 (42) :4.
养猪三阶段驱虫法 篇7
1 药物剂型及用法
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粉剂:每袋5 g, 含阿维菌素 (或伊维菌素) 10 mg, 按使用说明每10 kg体重用1.5 g粉剂拌料内服。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注射液:1 m L含阿维菌素 (或伊维菌素) 10 mg, 按50 kg体重用1.5 m L进行皮下注射。
2 使用阶段及目的
仔猪阶段:45日龄的仔猪体质较弱, 是寄生虫感染的易感群体, 此时驱虫可保护猪免受寄生虫的侵袭。
架子猪阶段:猪从90日龄起开始育肥, 此时用药有助于降低因寄生虫感染引起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