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虫调查

2024-05-20

驱虫调查(精选7篇)

驱虫调查 篇1

羊鼻蝇蛆病是由羊鼻蝇幼虫寄生于羊的鼻腔及其附近的腔窦内引起的慢性鼻炎症状的寄生虫病。本病在我国的西北、内蒙古、华北和东北等地区广泛流行[1]。近年来, 我市规模养殖场和养羊户的羊群中该病感染率也急剧上升, 其主要症状是鼻孔内流出浆液、黏液、脓样甚至带血的分泌物, 严重时甚至出现呼吸困难、打喷嚏、甩鼻子、鼻端擦地、摇头、磨牙等致使羊只表现消瘦, 生长发育受阻, 生产性能下降, 食欲减退、消瘦, 以致影响到羊只正常生长发育和育肥效果, 严重影响了我市养羊业的发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来自兰州市永登、榆中、皋兰三县和城关、七里河、西固、安宁、红古五区的规模养殖场及养羊户的1000只绵羊。

1.2 试验药品及主要试剂与设备

多拉菌素注射剂、伊维菌素注射剂、生理盐水、骨锯、注射器、中性甲醛、刀、剪、镊子等。

1.3 试验方法

1.3.1 临床症状调查:

2009年11月至2010年3月对永登、榆中和皋兰三县和城关、七里河、西固、安宁、红古五区养羊户及规模养殖场的1000只绵羊进行羊鼻蝇蛆病特征性临床症状的观察, 观察羊只是否出现鼻孔污染、呼吸困难、消瘦、擦鼻、打喷嚏、摇头等特征性的症状, 以统计该病的发病率。

1.3.2 剖检试验:

2009年12月在上述地区的屠宰场购买羊头69个, 按寄生虫学剖检法进行检查, 统计幼虫的寄生数量和感染率。

1.3.3 药物驱虫试验[2,3]:

在榆中县方大养殖场中, 根据羊鼻蝇蛆感染情况选择具有临床症状的60只年龄2~4岁, 体重40~61kg的淘汰羊作为供试羊。将60只供试羊随机分为3组, 每组20只。其中, 第1组为多拉菌素注射剂每千克体重0.2 mg剂量组;第2组为伊维菌素注射剂每千克体重0.2 mg剂量组;第3组为阳性对照组。各组试验羊逐只打号、登记, 第1组按每千克体重0.2 mg剂量皮下注射多拉菌素注射剂;第2组按每千克体重0.2 mg剂量皮下注射伊维菌素注射剂;阳性对照组不给药。试验组于第一次给药结束后10d再按同样剂量重复用药一次。用药后观察试验羊有无摇头、喷鼻、打喷嚏、流鼻涕等表现, 在第二次给药后20~25 d将其中30只试验羊屠宰, 逐只剖开鼻腔、鼻甲、额窦、角窦挑取各期羊鼻蝇蛆置生理盐水中, 并分别记录每只羊的羊鼻蝇蛆数量。依据试验组和对照组解剖后从鼻腔等部分检出的羊鼻蝇蛆的数量, 以对照组试验羊平均虫数为基数, 计算各试验组的驱净率和驱虫率。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调查结果

11月份至翌年的3月份通过羊鼻蝇蛆病的临床症状观察各县区的1 000只绵羊, 发病羊418只, 发病率为41.8% (见表1) 。

2.2 剖检试验结果

在剖检的69个羊头中, 鼻腔及其它腔窦中均有大量的羊鼻蝇三期幼虫和少量的二期幼虫寄生, 未发现一期幼虫, 经观察, 羊鼻蝇蛆的平均感染率为39.13%, 平均感染强度为1~15条 (见表2) 。

2.3 药物对比试验结果

两种药物对比, 多拉菌素组有1只羊检出羊鼻蝇蛆幼虫, 感染率为10%, 驱净率为90%;伊维菌素组有2只羊检出羊鼻蝇蛆幼虫, 感染率为20%, 驱净率为80%;对照组有8只羊检出羊鼻蝇蛆幼虫, 感染率为80%, 两种药物均取得了显著的防治效果 (见表3) 。

3 讨论

已有报道表明[4], 羊鼻蝇成虫于每年的6~9月份在外界飞翔、侵袭羊只, 10月底, 在羊鼻腔内可见到其一期幼虫, 感染严重的羊出现流鼻、打喷嚏、摇头等临床症状, 尤其是翌年2~4月份发病严重。因此, 在放牧制度上, 炎热的夏季应该选择早晚放牧, 中午应将羊留在舍内, 以避开成虫的侵袭。

治疗方面, 通常采用80%DDV乳油熏蒸的方法 (张耀辉等, 1989) 。此法虽有一定效果, 但安全系数小, 投药繁琐, 熏蒸时药物不能有效到达鼻腔以及额窦、角窦等部位而使寄生在这些部位的虫体得以逃生是这类药物的不足之处。还有报道表明[5], 有些真菌的孢子悬液对羊鼻蝇成蝇的致死率可达100%, 这无疑提示人们用微生物对寄生虫进行生物防治可能是一条新的防制途径。本研究表明, 多拉菌素、阿维菌素在治疗羊鼻蝇蛆病上, 效果较好。特别是多拉菌素不仅治疗效果好, 而且驱净率高于伊维菌素。最后, 为了减少羊鼻蝇蛆给我市养羊业造成的危害, 应采取早期防治措施, 根据笔者经验, 建议每年在羊鼻蝇飞翔季节用5%~10%的敌百虫软膏 (将5~10g敌百虫混合溶解在100g凡士林中) 涂在羊只鼻孔周围, 以防止或减少产卵, 并在11月中旬采用伊维菌素 (有条件的规模养殖场可采用多拉菌素) 进行驱虫1次, 间隔10d再驱一次, 可显著降低羊鼻蝇幼虫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 减轻本病的危害。

参考文献

[1]宗泽君.羊鼻蝇生活史与季节动态的观察[J].中国兽医杂志, 2001, 31 (3) :26-27.

[2]曾万德, 李春花.伊维菌素注射剂对绵羊羊鼻蝇蛆的驱除效果研究[J].中国畜牧兽医, 2009, 36 (1) :97-98.

[3]周绪正, 张继瑜, 李金善, 等.多拉菌素驱除绵羊消化道线虫试验[J].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2004, 12 (3) :48-50.

[4]郭淑珍.甘南州临潭卓尼两县绵羊羊鼻蝇蚴病的调查[J].甘肃畜牧兽医, 2002, (4) :7-8.

[5]薄新文, 汪明.羊鼻蝇蛆病研究进展[J].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2000, 7 (2) :109-114.

驱虫调查 篇2

1 材料

1.1 试验药品

伊维菌素透皮剂, 由北京某公司生产。

1.2 被检牦牛

2013年3—5月份随机抽检了玉树州6个县的5 490头野外放牧牦牛, 详见表1。

1.3 试验牦牛

2013年10月份随机选择抽查了玉树县的400头牦牛进行药物驱虫试验, 其中1岁牛100头, 2 岁牛100头, 3岁以上成年牛200头。

2 方法

2.1 牛皮蝇蛆检查

在被检牛的颈、肩、背、臀部皮肤上用手触摸牛皮蝇蛆三期幼虫瘤疱和虫孔并详细统计计数, 并对有关调查数据用t检验方法处理后进行差异性对比。

2.2 试验分组及给药

为了便于试验和给药方便, 本次驱虫试验及效果观察在玉树县进行。首先选择试验牛, 兼顾成年牛和幼年牛, 然后对选择的试验牛只登记并进行随机分组, 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20头, 对照组80头, 两组牛在同等条件下进行饲养管理。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牛用体尺测量估算体重, 进行登记、打号, 然后试验组牦牛用1%伊维菌素透皮剂按体重500μg/kg剂量进行泼背给药, 对照组牦牛不给药。

2.3 效果观察

2014年3—5月份, 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牦牛逐头进行摸背检查, 统计皮肤牛皮蝇蛆三期幼虫瘤疱和虫孔, 并对有关调查数据用t检验方法处理后进行差异性对比。在被检牛的任何被检部位发现虫体瘤疱和虫孔, 即判定为阳性牛。

3 结果与分析

3.1 玉树州牛皮蝇蛆感染情况

5 490头牦牛中检出阳性牛2 599头, 感染率47.34%, 平均感染强度2.89个/头, 感染范围1~581个/头, 见表2。

4 749头成年牛中, 检出阳性牛2 139头, 阳性率为45.04%, 平均感染强度为1.78个/头;741头幼年牦牛中, 检出阳性牛460头, 阳性率为62.08%, 平均感染强度为8.04个/头;经计算幼年牦牛牛皮蝇蛆感染率比成年牛高17.04个百分点。见表3、表4。

3.2 伊维菌素防治试验结果

于2014年3—5月份进行调查, 结果显示, 试验组320头牛的虫体减少率为99.38%, 对照组80头牛的感染率为51.25%, 试验组比对照组感染率下降了50.63个百分点, 感染强度下降了4.09个百分点, 见表5。

4 讨论

1) 调查显示, 玉树州牦牛牛皮蝇蛆病的发生和流行情况比较严重, 尤其是幼年牛, 其感染率和感染强度都比较高, 说明该病在该地区的防治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

2) 目前, 牛皮蝇蛆病的防治主要采用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类药物, 通过对幼年牛 (1~3岁) 驱杀3期幼虫的方法进行, 每年10—11月份下旬为皮下幼虫最佳防治时间。3—4月份对严重感染牛只可采用敌百虫、溴氰菊酯、螨净等杀虫剂药浴, 驱杀已成“瘤包”即将入土的3期幼虫, 进而达到防治目的。

3) 药浴是防治牦牛牛皮蝇蛆病的有效方法, 本试验采用泼背给药, 防治效果好, 相对于注射给药易于操作, 适合大群防治, 是仅次于药浴进行大群防治的理想给药途径[1]。

4) 牛皮蝇蛆病易于监测, 牧民不需要借助特殊的手段或设备就能做出判断。因此, 如果牧民群众认识到本病的危害及重视该病的防治, 就能将本病在该地区的发生和流行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因此, 今后要加大对牛皮蝇蛆病防治工作的宣传力度, 提高牧民群众对该病的防范意识, 积极开展驱虫工作, 彻底消灭牛皮蝇蛆病。

参考文献

[1]刘永兰.不同剂量伊维菌素防治牦牛皮蝇蛆幼虫的效果观察[J].四川畜牧兽医, 2014 (4) :28-29.

[2]彭毛, 马如瑛.青海民和地区人感染皮蝇蛆病例报告[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09, 39 (3) :37.

养猪三阶段驱虫法 篇3

1 药物剂型及用法

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粉剂:每袋5 g, 含阿维菌素 (或伊维菌素) 10 mg, 按使用说明每10 kg体重用1.5 g粉剂拌料内服。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注射液:1 m L含阿维菌素 (或伊维菌素) 10 mg, 按50 kg体重用1.5 m L进行皮下注射。

2 使用阶段及目的

仔猪阶段:45日龄的仔猪体质较弱, 是寄生虫感染的易感群体, 此时驱虫可保护猪免受寄生虫的侵袭。

架子猪阶段:猪从90日龄起开始育肥, 此时用药有助于降低因寄生虫感染引起的损失。

养猪驱虫注意事项 篇4

患寄生虫病的猪大多生长缓慢、长期消瘦, 无精打睬, 呼吸短促, 咳嗽, 黄疸, 被毛粗乱、无光, 卧地吃食, 粪便带血等。做好驱虫工作是确保生猪快速育肥的重要措施。

1 用药要恰当

要确保驱虫效果, 选用价廉、广谱、高效、安全的驱虫药物是关键。

驱虫可用:齐全打虫星, 每千克体重1 g;驱虫精, 每千克体重20 mg;丙硫咪唑, 每千克体重15 mg;左旋咪唑, 每千克体重8 mg。应注意的是驱虫药不能过量使用或用量不足。

不论何种药物, 用一段时间后最好另换一种, 以免产生抗药性。

2 时间要准确

用药时间是否适当直接影响驱虫效果。用药过早达不到驱虫目的, 过迟则影响猪的发育, 形成僵猪。因此, 应根据虫体种类、发育情况和多发季节确定驱虫时间。

通常情况下, 首次驱虫最好在45~60日龄 (猪体重在30kg左右) 进行, 这样可把多种寄生虫一齐打下。

第一次用药后, 每隔60~90 d驱虫一次。驱虫宜在晚上进行。

3 方法要得当

为便于吸收药物, 驱虫前停喂一顿。傍晚6~8时将药物与少量精料拌匀让猪一次吃完。若猪不吃, 可在饲料中加入少量盐水或糖精, 以增强混药料的适口性。对群养猪用药, 应先计算好药量, 再将药研碎后均匀混入饲料。

驱虫期一般为6 d。猪要在固定地点圈养, 以便清理和消毒场地。

4 清洁要彻底

猪舍卫生对确保驱虫效果至关重要。

不少养猪户给猪驱虫后, 往往忽视粪尿的清扫和栏舍消毒, 结果患猪排出的虫体和虫卵又被其他猪食入, 导致再次感染。因此, 驱虫后应及时清除粪便并做堆积发酵处理, 或进行焚烧、深埋;地面、墙壁、饲槽应用5%的石灰水消毒。

5 护理要早抓

浅谈犬的驱虫 篇5

1 感染对象与症状

(1) 幼犬在2~3月龄时, 会有稀便现象, 俗称“翻肠子”, 是内寄生虫性肠炎。一般由蛔虫、钩虫、绦虫引起, 也有球虫引起的。由于幼犬的肠腔细, 蛔虫等寄生虫相对数量多, 个体大, 造成幼犬腹泻, 消瘦, 严重的甚至吐虫子。粪便中可发现虫卵。个别幼犬可引发小肠套叠, 或者脱肛。50%以上的犬肚里都曾经有过虫。 (2) 通常幼犬在母犬的胎盘中, 已经受蛔虫侵害, 故出生时就有蛔虫存在。 (3) 绦虫、钩虫等寄生虫则是犬通过与外界接触而滋生体内。 (4) 患病犬症状:体弱无神, 影响食欲, 有时吃了很多总是不饱。而有时对食物毫无兴趣, 肚皮胀大, 腹泻, 严重时带血。营养不良, 导致犬毛粗糙, 无光泽, 干燥;体重日减, 失去活力, 懒惰, 四肢无力, 好打瞌睡, 有时呕吐出寄生虫。 (5) 成年犬感染内寄生虫很少发病, 这与成年犬的体质和免疫力强有关。

2 驱虫方法与药物

(1) 定期驱虫是预防内寄生虫感染的有效手段, 可以口服或注射驱虫药。目前, 通常采用幼犬出生后的2、4、8、12周龄时, 各驱虫1次, 以后每隔6个月驱虫1次。 (2) 发现粪便中有虫, 立即驱虫。此后, 根据体检、粪便检查和犬的体质, 决定驱虫的时间。 (3) 不要给犬服用人类的驱虫药物, 容易中毒, 严重者导致死亡, 一定要用动物专用的驱虫药物。 (4) 常用丙硫苯咪唑和左旋咪唑驱蛔虫、蛲虫和钩虫, 口服, 每2.5kg重服1片, 1次/d, 连服3d。 (5) 甲苯咪唑对蛔虫、蛲虫、钩虫、鞭虫和线虫有效。复方甲苯咪唑 (速效肠虫清) 是甲苯咪唑与盐酸左旋咪唑配伍制成, 服2片/次, 但有的犬出现便血, 原因不清。 (6) 吡喹酮可以治疗绦虫感染, 按10~20mg/kg体重口服, 1次顿服即可。 (7) 抗滴虫可以选择灭滴灵。磺胺药只能预防球虫感染, 治疗球虫可用盐酸氨丙啉。

3 驱虫期间注意事项

猪驱虫的误区和要点 篇6

1.认为伊维菌素是万能的驱虫药。伊维菌素是阿维链霉菌发酵产生的半合成大环内酯类多组分抗生素, 对体内外寄生虫特别是线虫和节肢动物有良好的驱杀作用, 对绦虫、吸虫、原生动物则无效。

2.认为一次大剂量用驱虫药比多次小剂量添加效果好。实际应用的广谱、高效的驱虫药往往是多次小剂量添加比一次大剂量添加效果要好。

3.重视育肥猪驱虫而忽视母猪驱虫。母猪是猪场寄生虫的携带者和传播源, 母猪产前驱虫能更好地阻断寄生虫由母猪向仔猪传播。

如何给猪驱虫呢?要掌握以下5个要点:

一、选药要恰当

目前效果较好的驱虫药有齐全打虫星、驱蛔灵、肠虫清、左旋咪唑、阿维菌素、伊维菌素等。

二、时间要准确

1. 体外驱虫。

每半个月用2%敌百虫加2%来苏儿喷洒猪体全身。

2. 体内驱虫。

首次驱虫时间宜在猪45~60日龄 (体重30千克左右) 时进行, 隔60~90天再驱虫一次, 育成猪每半年驱虫一次, 10天后再补驱一次, 出售前一个月内不再驱虫。

三、方法要巧妙

在给猪驱虫给药前, 停喂一顿。在18:00—20:00将药物与少量精料拌匀, 让猪一次吃完。若猪不吃, 可在饲料中加入少量盐水或糖精, 驱虫期一般为6天, 要在固定地点圈养饲喂, 以便对猪场进行清理和消毒。

四、卫生要整理彻底

规模化猪场的驱虫 篇7

1 驱虫时间要合适

仔猪在42~56日龄时进行第一次驱虫, 可连用5~7天。由于疥螨从虫卵到幼虫的发育时间约为12天, 用药后可将成虫、幼虫和若虫杀死, 但虫卵没死, 药效过后虫卵孵化出的幼虫发育成若虫或成虫, 就会造成再次感染。因此应在第一次用药结束后的7~10天, 再投药1次, 连用5~7天, 将由虫卵孵化发育的幼虫杀灭, 才能彻底解决疥螨问题。早期驱虫可以明显提高仔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报酬率。

仔猪感染寄生虫的主要来源为母猪以及其接触的环境, 在母猪产前驱虫, 切断母猪和仔猪间的寄生虫传播环节, 对整个猪场寄生虫的成功控制极为关键。怀孕母猪可在产前2周进行驱虫, 让猪自由采食, 连用5~7天。在一般情况下, 可以在母猪饲料中同时使用安全性能较高的驱虫药物和抗生素进行驱虫和疾病预防。

在潮湿天气 (如春、夏季) 比较容易发生疥螨病, 应提前加以预防, 生长育成猪也应该驱虫, 可在4月龄时, 按上述要求重复驱虫1次。

种公猪在每年2、6、10月分别使用广谱驱虫剂进行驱虫。引进种猪时及后备猪转入生产区前应进行驱虫。

2 驱虫药物的选择

目前市场上的驱虫药物种类很多, 要如何选用呢?有些高效的驱虫药物, 不但对寄生虫成虫, 对寄生虫幼虫都有驱杀作用, 而且对寄生虫虫卵的孵化有抑制作用。所以要尽量选择这样的驱虫药, 具有广谱、高效、安全且可同时驱除猪体内外寄生虫的驱虫药物。如单纯的伊维菌素、阿维菌素对驱除疥螨等寄生虫效果较好, 但对在猪体内移行期的蛔虫幼虫、鞭虫等效果较差;阿笨达唑、芬苯达唑、丙硫苯咪唑等对线虫、吸虫、鞭虫、球虫及其移行期的幼虫、绦虫都有较强的驱杀作用, 对虫卵有极强的抑制孵化或杀灭作用。要注意驱虫药物的保质期, 药物要放在阴凉通风处保存, 防止日光照射。

在使用驱虫药时, 必须注意剂量, 对某些具有毒性的驱虫药, 不能过量, 以免中毒。怀孕母猪和仔猪避免使用阿维菌素、敌百虫、左旋咪唑等毒性较大的驱虫药;中大猪使用这类药物, 必须事先准备好肾上腺素、阿托品等特效解球药以备急用。生猪屠宰前3周内不得使用药物进行驱虫。

3 驱虫方法

拌料法:可将驱虫药物拌在料中饲喂, 喂驱虫药前, 让猪停饲一顿, 然后将药物与饲料拌匀, 一次让猪吃完, 若猪不吃, 可在饲料中加入少量盐水或糖精, 以增强适口性。

皮下注射:如阿维菌素 (或伊维菌素) 一般采用皮下注射, 皮下注射的部位通常选择皮肤较薄、皮下组织疏松而血管较少的部位, 如颈部或股内侧皮下为较佳的部位。用70%酒精棉球消毒后, 以左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将皮肤轻轻捏起, 形成一个皱褶, 右手将注射器针头刺入皱褶处皮下, 深约1.5~2厘米, 药液注完后, 用酒精棉球按住进针部皮肤, 拔出针头, 轻轻按压进针部皮肤即成。

4 驱虫应注意的问题

4.1 保持栏舍卫生

保持猪场周边环境卫生, 清理垃圾粪便死角, 清洁消毒工具和设施。清理焚烧场内及周边一个冬季沉淀下来的垃圾废物。清洁饲槽、水槽, 消毒工具和设施, 对猪场用具清洗后用3%~5%的来苏儿水消毒, 然后用水冲洗;在天气晴朗日子, 将舍内可移动的工具和设施搬到室外空旷地带, 先清洗干净, 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晒晒, 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消毒。

4.2 保持猪场环境

保持猪舍温暖、干燥、通风、清洁, 抓住有利时机对猪圈舍进行消毒, 消除病原体生存环境, 这是春季养猪的第一要务。猪喜欢干燥的环境, 尤其是小猪的体温调节机能尚未发育完善, 体表沉积脂肪少, 抗寒能力较差, 不能适应忽晴忽阴、昼夜温差较大的气候环境, 春季正是猪病的多发时期。所以, 要注意保持猪舍的温度, 及时堵塞门窗和墙壁漏洞, 挂好门帘, 创造一个有利于猪只生长发育的小环境。选择晴朗温和的天气对栏舍进行彻底清扫, 再用20%~30%石灰乳或20%草木灰或2%~3%火碱溶液等对圈舍地面、墙壁及周围环境喷洒或涂刷消毒。

4.3 加强营养调控, 保证饲料营养

春季也是青绿饲料较缺乏的季节, 加之漫长的冬季猪舍阳光不足、空气不流通, 饲料相对单纯, 猪群容易患维生素缺乏症。此时除按营养标准供给全价料满足猪的营养需求外, 还要根据猪群的生产特点, 有目的的选择与添加一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保证猪只安全度过春季的困难时期。

上一篇:维A酸软膏下一篇:国有企业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