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设计思想

2024-10-09

程序设计思想(共12篇)

程序设计思想 篇1

1 打破传统,展望未来

现代主义景观是古典设计中的成对称、轴线和固定模式中找到革新的方向,以功能主义代替过去的自然式庭院和理想规则式庭院,创造了人的游憩和体验为目的的景观,形成了鲜明的现代特色景观。强调理论和功能作为设计出发点,强调为大众服务的民主性主张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拒绝任何历史风格。时空连续、自由流动的空间:如涌泉与镜面相结合的动静效果;与建筑紧紧结合的一层层跌水与喷泉的映衬;孤植大树营造的静谧空间,给人夏季纳凉休憩的室外场所。通过高差的变换,加强景观的偶然性、主观性,利用时间和空间不同层次的叠加创造丰富的时空效果。华盛顿罗斯福公园运用了瀑布、石墙、密林等元素设计纪念空间,是一种水平的展开,开放的形式而非封闭的形式,向世人讲叙了这里的历史,吸引参与而非静态欣赏的空间,打破了传统性纪念性重轴线、抽象化的表达,突出主题形态冲击视觉效果的做法拓展新方法新思路[1]。很多城市打造河道水景观,河岸若即若离的景观带与市民互动也是现代景观表现形式,如雕塑感十足的石头、夜间照明及堆石所形成神秘氛围,喷泉以极简形式喷雾形成神秘效果。

2 丰富元素,创新创意

不管是豪华建筑还是古朴风格的建筑,不仅是给人提供居住的居所,更是为人们添加精神的寄托。要素简单大气:围墙与水景,围墙上的窗景与高大乔木枝叶间透过的阳光、清新的空气,几件古朴铁艺及木质构件强化了景观的寂静、喜悦与神秘的休憩养生空间,黑、棕、黄三色的人行道花岗岩随机铺装上铺出精彩的有质感的图案。强化生态为主题的景观设计,基于原有场所环境汲取,添加科学的数据及分析方法,确定形式,以可持续性发展为宗旨,以不同视觉享受加功能为目的的设计,借力自然尊重原始,持续性发展的形成多样化生态型设计理念。江西鄱阳湖湿地公园,经过几年的生态修复创造更有利的鸟类栖息地,加强雨水利用,乡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环境教育,提供旅游服务、多功能性服务为一体的生态型公园。

3 汲取自然,回归自然

汲取自然主客体及注入情感内容,丰富情感历练的设计理念。对使用者而言,设计紧扣事物核心与本质,以人为本;于环境来说,因境而生、因势利导,针对环境特点,既有对自然的呵护,从自然的特征和特色中发掘项目特点,以提炼城市环境特点协调周边环境,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对于设计者而言,则是源于内心的情感流露,即情由境生,源于内心的最纯、最真的那份感受,在现场信息的不断汲取后,不断抽取与融合到自然环境中。主要方法:一是做减法。减去冗余的功能、种类数量,表达形式功能的统一,现有的资源(如地势或植被)应被积极地利用,而合理的自然景观应被最大限度地保留以改善城市景观[2]。二是精萃取。萃取自然环境中的精华,提炼文化、物质、形式应用于作品。三是善保留。基于文化的保留,自然肌理不予破坏。四是强融合。各种元素场景融为一体,增强景观整体效果,手段平稳、自然、大气。

4 表现手法及元素处理

4.1 设计手法

4.1.1 轴线表达。

起到统领全区与局部作用的空间效果,将不同元素不同形式紧密地连接在一起,达到活力要素或成统一清晰的整体结构,多用于主体结构物前的统一周边景观彰显建筑的重要地位,同时形成新的景观序列、主宾关系,常表现于重要意义建筑物、构筑物为主题的场景中。

4.1.2 自然形式。

不刻板的图案效果,流畅的线条自然流露。中国古典园林及中华传统文化表达形式,不过分要求对线条强行控制,在充分结合自然条件的情况下,结合周边自然环境,多用于表现自然形式为主题的场景中,使游览者心情自然舒畅,达到休闲赏心悦目的精神境界。

4.1.3 表现抽象。通过写实与写虚相结合,归纳总结,形表于内涵,将设计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

4.1.4 具体图案。

园林中的图案给人不同的视觉体验,有给人韵律感、人于画中的质感、统领建筑与铺装的统一风格感、突出文化主题感以及给人耳目一新的象征意义。

4.2 元素处理

4.2.1 地形。

作为园林设计的基本元素,其变化增强空间视角的变化,结合植物,丰富园林视觉层次,形成景观中的主角。表现形式:大高差退台处理,打开上层空间,减少压抑感美化立面;大高差绿化遮挡处理,绿篱墙及攀缘植物处理,弱化地形裸露;制造小型地形高差,结合设计意图,制造人工景观,点缀人工设施,灵活空间变化感及秩序感。中国的山水园林突出了地形带来的空间变化,日本的枯水园林展现了武士道民族的精神风格。

4.2.2 水景营造。

水给景观增添了灵气。静水如镜,表达了宁静思考的效果,同时形成镜面,映衬周围环境,虚实结合,宛若一体。动水如活跃的音符,其功能活跃氛围、营造欢乐氛围,声形的灵动性。同时,品质动水与雕塑小品结合往往具有凝聚视线的功效。河流水系是大地景观生态系统的主要基础设施,维护和恢复河道和滨河地域的自然形态主要有几大意义:一是生态意义。自然河流必然有凹岸、凸岸、深潭、浅滩和沙洲,这样的河道为各种生物创造了适宜的生境,是生物多样性的景观基础。丰富多样的河岸和水际边缘效应是其他任何生境所无法替代的,而连续的自然水际景观又是各种生物迁徙廊道。二是美学意义。生机勃勃的水际线尽显大自然形态之美,动植物相互依偎,动与静相映衬,自然而不凌乱,变化而不失秩序。三是蓄洪涵水意义。曲折的河流、茂密的河岸、多变的河床,可消减洪水的冲刷。两岸如同海绵,可调节旱涝灾害[3]。

4.2.3 植物种植。

宋代郭熙《林泉高致》云:“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美[4]。”植物不仅是建筑景观山水的点缀、美化,更是景观时空清新、雅致气氛的营造者,对景观意境生成不可代替。植物在景观中常称为软景,可软化各种建筑与铺装小品的交接面,以其柔软与丰富的生命元素极大丰富了景观效果。调查地域的气候因素,布局合理的树种搭配,形成组团景观及相互呼应、相互映衬的景观。表现形式:一是植物作为背景,具有陪衬建筑小品、主景、景观背景的效果;二是植物自成景,植物的高低大小组团种植,也可孤植成景;三是植物障碍成景,对某些部位形成障碍屏蔽成景的效果,形成构筑物外立面的美化;四是植物漏景夹景,植物组团种植留有足够的空隙,形成借景,充分利用空隙空间,如行道树就是良好的夹景。

4.2.4 园路。

景观园路在园林中非以交通功能为主,休闲作为主要的目的,应当以流畅曲线为主,形成移步换景的景观效果。园路不宜过宽,那样会打破曲径通幽的效果;配合两侧植物搭配,丰富景观效果。另外,便于园路铺装材质与周围环境做到统一协调,不同材质将塑造不同的环境氛围。

4.2.5 景观小品。

小品在景观中起到点睛的效果,具有指引、休憩、教育及引入主题的作用。好的景观小品起到渲染环境气氛,让人流连忘返的印象。其有人工的和自然2种类型;人工小品有亭、台、楼、阁、廊、桌椅、墙、雕塑假山等,材料与色彩的充分搭配进行创意设计,形成独到的艺术风格。苏州虎丘金刚石经幢立于虎丘山千人石上,形态修长,玲珑造型与山顶宏伟的虎丘塔对比强烈[4]。

4.2.6 灯光照明。

照明是人们打破黑暗延长活动时间的一种手段。随着LED光电照明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城市景观照明给城市夜生活、城市现代感与艺术感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大大延长了人们户外活动时间,增强了城市活力,渲染了城市色彩,强烈地提升了城市的景观效果。表现形式[5]如下:①环境照明。环境照明不是专门为某个物体或活动服务,其主要功能是提供必要的光,让人们看清物体轮廓,效果应是柔和地弥漫整个区域,情调浪漫,通常弱化特定的光源点。景观中通常采用插地灯、霓虹灯带等使光线散射。②安全照明。确保夜游安全,在有安全隐患的角落布置适当的照明,要求光线连续、均匀并有一定亮度。③重点照明。主要为强调特定目标而设定的定向照明,使景观充满艺术气息,强调某些要素,使灯具光线投射到特定目标,并有一定强度,突出意欲表达的景观效果,带给人们惊喜。④工作照明。所提供的光线应该无阴影无炫目,使活动不受夜晚的影响。光源要求容易打开与关闭,在无活动时可节约能源。

参考文献

[1]袁松亭.赢在景观:中国地产景观设计[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2]韩国建筑世界出版社.人工自然:2013国际景观设计趋势[M].卢晓娟,译.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

[3]桑德斯.设计生态学:俞孔坚的景观[M].俞孔坚,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4]王其钧,丁山.图解中国园林[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5]韩轩.园林工程规划与设计便携手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

程序设计思想 篇2

内容摘要 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高科技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信息技术的现代化进程,人类社会已逐步迈向信息化社会。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面对二十一世纪教育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需要,高中计算机课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原则和教学思想等方面急需改革。程序设计教学长期以来一直是高中计算机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当然也是争论的焦点。程序设计教学之所以走过“过热──过冷──正常”的发展路程,与客观条件及主观认识的变化是密切相关的。为避免程序设计教学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产生新的大偏差,笔者从程序设计教学应有的指导思想角度谈了如下一些个人观点:程序设计教学要选择属于主流方向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设计教学要渗透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思想;程序设计教学要帮助学生树立面向工程的观点;程序设计教学要指导学生应用面向对象的技术。程序设计教学要以学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但要注意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结合;程序设计教学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程序设计教学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程序设计教学要采取多种途径巩固所学知识。高中计算机课的程序设计教学搞了十几年,其所经历的发展道路是令人深思的。搞好程序设计教学工作涉及的因素很多,既要考虑计算机软件设计发展的方向和需要,又要考虑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更应重视采用科学、合理、有效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关键词 教育 教学 教学规律 教学研究 教学方法 教学原则 教学指导思想 计算机教育 计算机课 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技术课 程序设计教学 程序设计课

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高科技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信息技术的现代化进程,人类社会已逐步迈向信息化社会。如果说十年前人们对信息技术一词还不知所云的话,那么今天通过各种媒体的宣传与介绍人们对于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一词已经耳熟能详了。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面对二十一世纪教育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需要,高中计算机课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原则和教学思想等方面急需改革。鉴于这种认识,北京市教委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组织部分有经验的教师重新编写了高中计算机课所用教材,并将教材更名为《信息技术》。新教材除了在名称上与旧教材(《计算机》)不同外,更为重要的是在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上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都进行了力度较大的改革。十分幸运的是笔者应邀参加了这次新教材的编写工作并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现结合程序设计教学的内容将一些感受和体会重点提出来供大家参考。程序设计教学长期以来一直是高中计算机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当然也是争论的焦点。全国范围内在高中开设计算机课已经有约十六年的时间了,在这段时间里程序设计教学在高中计算机课中的地位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1984年──1989年,程序设计教学在高中计算机课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其课时数占到了总课时数的70%~80%;1989年──1994年,降低难度、减少内容的呼声此起彼伏,相当多的老师和学生反映程序设计教学的难度过大,有的教育专家甚至提出了取消程序设计教学的观点。一时间程序设计教学的地位岌岌可危,程序设计教学课时数占总课时数的百分比一度下降到20%~30%;1994年──,随着全社会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和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人们逐渐认识到搞好信息处理工作不懂得程序设计是行不通的。在这种认识前提下程序设计教学在高中计算机课教学中的地位逐步恢复到了正常水平,目前其课时数在总课时数中的比例约为40%~50%。纵观程序设计教学“过热──过冷──正常”的发展过程,笔者认为这里面反映出来的是对程序设计教学的内容、方法、原则和思想的整体认识问题。为避免程序设计教学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产生新的大偏差,笔者认为有必要在这里进行一下认真的研讨。

一、正确认识程序设计教学走过的发展路程

程序设计教学之所以走过“过热──过冷──正常”的发展路程,与客观条件及主观认识的变化是密切相关的。1984年高中首开计算机课时选择的试验对象都是名牌重点中学。这些学校的生源好,学生质量高,学生的接受能力普遍较强。经过几年的试验,高中计算机课的教材被定位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而这种定位是以名牌重点中学的学生为背景形成的。因此,从1990年左右高中计算机课在全国普通高中范围内全面铺开后不久,反映教材(尤其是程序设计部分)难度过高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在认真听取基层意见的基础上,受当时诸多客观条件及主观认识的限制,教材编写者对高中计算机教材中的程序设计部分进行了大幅删减。然而经过几年的实践发现,随着全社会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和水平的不断提高,各行各业的计算机应用工作对软件人员的需求量不断扩大,对他们在技术上的要求不仅没有降低而且是大大提高了。从为人才的成长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这个角度来说,程序设计教学在高中计算机课中的地位必须得到应有的合理的恢复。当然,程序设计教学本身也需要在多方面进行必要的改革。

二、程序设计教学要符合计算机软件设计的发展方向

1、程序设计教学要选择属于主流方向的程序设计语言1984年高中首开计算机课时用的是APPLE-II微机。受当时的资金、硬件条件和认识水平的限制,程序设计教学选用的语言是那种带行号的非结构化的BASIC语言。就当时各方面的情况来说,这种选择是被迫的,但也是现实的、正确的,因为那时的非结构化的BASIC语言是程序设计的热门语言,也是世界上掌握人数最多的和最通俗的语言。1990年之后的两、三年里,不少学校的计算机硬件条件得到了初步改善,软件资源也较以前丰富了。然而此时非结构化的BASIC语言的结构化进程缓慢,易用性差的特点越来越突出。一时间取消BASIC语言教学的呼声四起,不少学校纷纷呼吁甚至改教PASCAL、FORTRAN和C等其它语言。应该说这种勇于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是值得称道的,但也不应忽视问题的其它方面。首先,当时全社会的计算机应用范围还很窄,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了解与前几年的学生相比没有什么变化,因此教学的起点不宜太高;其次,PASCAL、FORTRAN和C都是用途较特殊或较专业的语言,不适宜用来进行普及教育;再次,即使采用非结构化的BASI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按照结构化语言的特点进行要求。所以说这种摒弃BASIC语言的做法是不太合适的,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当结构化的BASIC语言出现后,它重新受到了人们特别是初学者的青睐。近几年,程序设计的观念又发生了显著变化,可视化(Visual)技术广泛用于各种程序设计过程。作为专业人员不懂得可视化编程技术已无法在竞争激烈的计算机行业中立足,作为计算机学科的教师不懂得、不传授可视化编程技术已难以满足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望。从本次教材编写过程中对这一问题的激烈争论来看,不少教师的认识水平急待提高,观念急需更新。在目前的几种可视化编程工具中,笔者认为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讲解VB(Visual Basic)语言比较合适。首先,VB是使用最为广泛的`编程工具,用它编程便于和其他人的交流;其次,VB本身在设计时就充分考虑了使用者的需求,尤其便于初学者的学习;再次,VB和以前版本的BASIC语言有一脉相承的地方,便于教师的知识更新,更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对不同版本的BASIC语言进行纵向比较,帮助学生明确知识的形成过程。2、程序设计教学要渗透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思想采用非结构化的程序设计方法设计出来的程序无章可循,程序常常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这样的程序可读性差,编写、调试和维护工作都十分困难。为了提高程序的可读性、保证程序的质量并降低程序的成本,人们提出了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方法。所谓结构化程序设计,通俗地说就是按照人的思维方式在合理的时间里将计算任务拆解成顺序、选择和循环三种基本结构的容易理解的有机组合,然后动手进行程序设计。学计算机专业的人都知道,程序设计的观念虽然发生过很多变化,但程序的基本结构仍然是顺序、选择和循环三种。因此,在学生初学程序设计时就应该注意渗透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思想以便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程序设计习惯。渗透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思想时要突出以下几点:(一)、程序的质量首先取决于它的结构。程序设计和建筑设计极为相似,一座建筑物的整体质量首先取决于它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否牢固,然后才是它的外装修质量。同样,一个程序的质量优劣,首先取决于它的结构,其次才是它的速度、界面等其它特性;(二)、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是自顶向下地逐步求精和模块化。自顶向下地逐步求精是指首先要对所设计的系统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其次从顶层开始连续地逐层向下分解,直到系统的所有模块都被分解为一条条的详细指令时为止。模块化是指把一个大的程序按照一定的原则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但又相关的小程序(模块)的方法;(三)、如果一个程序中的所有模块都只使用顺序、选择和循环三种基本结构,那么不管这个程序中包含多少个模块,它仍然具有清晰的结构。从对结构化程序设计概念的解释中我们还可以看出,结构化程序设计的过程也就是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的过程。在许多常规学科的日常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不少学生的思维常常处于混乱的状态。写起作文来前言不搭后语,令人不知所云;解起数学题来步骤混乱,搞不清因果关系。这些都是缺乏思维训练的结果。结构化程序设计的训练不仅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程序设计习惯,而且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3、程序设计教学要帮助学生树立面向工程的观点在计算机行业中,软件的设计已经用工程的观念来进行管理。软件设计不再被认为是手工作坊里的个体劳动,而是被当作一项系统工程。软件工程的复杂程度不低于甚至高于诸如建筑工程等其它行业的工程。高中阶段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和高等院校输送合格的中等人才,而高等教育的目的又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等人才。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计算机应用走进各行各业是大势所趋。从广义的角度上说,高中阶段的计算机教育是培养未来社会计算机应用人才的初级阶段。我们都知道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从小养成一个好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当前的程序设计教学必须以切合将来软件工程开发的实际需要为第一目标,使学生在学习程序设计的初级阶段就树立正确的软件工程观点。这样做不仅可以为学生将来从事计算机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统筹全局、协调关系的基本素质。4、程序设计教学要指导学生应用面向对象的技术程序设计的实质就是编写处理对象的过程。凡是教过程序设计的教师都曾经有过这样的体会:语句教到一定的程度,学生会逐渐产生一种编程越来越难学的感觉。这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语句相当于程序设计的工具,掌握的语句越多设计起程序来本应该越自如、越灵活。那么为什么会产生上述反常的现象呢?这里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长期以来程序设计的观念不是以如何处理好对象为出发点,而是以如何使用好语言为基点。受这种思想的影响,我们的程序设计教学不是以如何解决好问题为重点,而是以讲解语法规则和语句格式为目标。这样做造成的结果就是拿到一个任务后学生首先想到的不是怎样把任务进行合理的解析,而是先琢磨该用哪条语句。令人庆幸的是在计算机行业中程序设计的观念已经有了重大变革,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技术已经被广大软件设计人员所接受并用于实际开发过程。我们教师应当及时学习这种先进的技术,把学生们从程序设计的苦海中解放出来,还他们一个轻松的学习过程。

三、程序设计教学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则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是通过知识的传递和掌握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探讨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是研究教学理论的重要课题。只有按照教学规律办事,才能增强教学工作的效率,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教学原则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遵循正确的教学原则可以帮助教师创造教学工作的有利条件,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并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1、程序设计教学要以学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但要注意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结合从知识的起源来说,任何知识都是来源于直接经验。然而从学生的个体认识过程来说,学生必须大量地接受间接经验,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不可能也没必要事事从直接经验进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认识目的不是探索新的真理,而是学习和继承人类已有的认识成果。学生的学习以书本知识为主使学生能用最短的时间掌握大量的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避免人类曾经经历的曲折和失败。然而强调学生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绝不能忽视学生的直接经验在认识客观世界中的作用,要重视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直接经验以便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同时,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必要的实践活动。在教学中把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结合起来能使学生获得比较完全的知识和把知识运用到实际的能力。程序设计人类已经搞了几十年,对于一些问题业已形成了成熟的算法。对于这些算法我们只需要求学生会用即可,不必要求他们掌握里面的深奥技巧。反过来,对于一些并不是很难然而却需要学生细心体会和品味的概念和技能教师最好不要进行代替消化式的讲解,而要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哪怕碰点钉子也未尝不可。2、程序设计教学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启发和诱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指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的学习是个认识过程,要实现认识过程中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由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必须有学生自己的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客观过程,教师的主导作用要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实现。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索心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质疑。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生动活泼地开展教学活动。程序设计教学可讲的内容很多,但受课时和学生认知水平的限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所有的内容都讲到。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将部分教学内容设计成专题留给学生进行有准备的课堂讲座或讨论以及将一些教学内容提炼成问题作为学生的课外思考题等方法往往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常常收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3、程序设计教学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不仅是人类认识活动的普遍的基本规律之一,而且也是教学中传授和学习科学知识本身的客观要求。教学应该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过程中传授和学习基本知识,从而引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动手实践中达到培养学生手脑并用能力的目的。科学研究的结果表明,如果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注意做到密切联系实际,则易于获得关于客观对象的比较完整的认识。因此我们在重视通过书本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获得系统的基础知识的同时,必须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创造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尽可能使学生亲自动手、动口、动脑地学习,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程序设计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因此程序设计教学不能采取纯理论解析的教学方法。除了进行一些必要的概念讲解之外,教师主要应该让学生通过上机实践的办法来掌握所学内容。一方面,通过上机实践可以加深对课堂理论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通过上机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程序设计的能力。重视并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可以有以下几种可行的办法:(一)、提高动手实践部分占程序设计课的比例。学生实践的机会越多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就越牢固,设计和调试程序的能力就越强;(二)、进行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学生设计程序解决其它学科中的问题,有条件的学生还可协助其它学科的老师编制一些CAI课件;(三)、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的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程序设计竞赛、课件设计竞赛和网页设计竞赛等多种形式的竞赛,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4、程序设计教学要采取多种途径巩固所学知识(一)、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生在短时间内集中地学习大量的未经自己亲身感受的间接经验,特别需要及时不断地巩固才能防止遗忘并有利于知识的消化和积累。知识和技能的巩固是顺利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也是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先决条件,更是发展记忆力和思维力的重要手段。课内讲授主要起入门、引导和启发的作用,学生要想真正领会所讲内容,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在课外多做一些编程练习、多看一些这方面的参考资料。一本教材编得再好、一位教师的课上得再棒也不可能把知识讲得面面俱到、也不可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愿望,只有善于通过多种途径学习的人才能把知识学好用好。这个道理不但教师心里要明白,而且也要让学生明白。(二)、分散讲解与集中训练相结合把大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把集中的知识难点分散到不同的环节中去讲是我们为了搞好平时的教学而经常采用的方法,这种方法在便于学生理解、接受新知识点的同时也带来了学生对知识的整体结构认识不清、不能融会贯通地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等弊端。比如在试卷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对试卷前半部分的填空题、选择题等小题尚能应付自如,一旦碰到试卷后半部分的论述题、综合题等大题则往往不知所措。在程序设计教学中为了避免类似现象的出现,笔者建议采用布置课程设计作业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布置一道具有实际应用背景的大题,由组员分工独立完成,最后大家一起联合调试通过。这样做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协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卷面考试、上机考试和课程设计相结合程序设计课程的实践性决定了它对学生的要求不是死记硬背各种语法规则和语句格式,而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程序设计的方法并提高逻辑思维的能力。因此,程序设计教学对学生进行的考核应采用卷面考试、上机考试和课程设计相结合的方式。卷面考试可以侧重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上机考试可以侧重考察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课程设计可以侧重考察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上三个方面的综合考察,有利于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利于教学过程的合理进展,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例如,笔者在学生学完程序设计部分以后,要求学生编一个模拟福利彩票的程序,该程序要具有彩票销售和彩票抽奖两大功能。学生在完成这个程序的过程中,要用到数值变量、字符串变量;单个变量、数组变量;固定次数的循环、不定次数的循环;随机函数、取整函数;利用数组标志变量判断重复的算法等。可以看得出来,学生要想完成好这个作业,必须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一下系统的总结。除此之外,可能还要学习一些新的知识。笔者的教学实践表明,这个作业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高中计算机课的程序设计教学搞了十几年,其所经历的发展道路是令人深思的。搞好程序设计教学工作涉及的因素很多,既要考虑计算机软件设计发展的方向和需要,又要考虑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更应重视采用科学、合理、有效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本文在笔者参加北京市高中计算机课《信息技术》教材和教参编写的基础上从程序设计教学应有的指导思想角度谈了一些个人的观点。受学识水平和理论水平的限制,谬误之处在所难免,恳请有经验的教师不吝指正。

参考文献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编写组,《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声明:本论文尚未正式发表,也从未投稿到任何报刊。

IC设计人员面临设计思想变革 篇3

资料显示,目前全球石英晶体振荡器市场年规模为30亿美元,每年生产90亿颗石英晶体振荡器,应用涉及汽车、电视、摄像机、个人电脑、便携式设备等等几乎一切电子设备。传统上,石英晶体振荡器主宰着整个市场,近年来随着MEMS技术的进步,采用MEMS技术制造的振荡器开始步入市场并得到认可,在很多领域开始逐步取代传统的石英晶体振荡器。德国Wicht Technologie Consulting(WTC)预测,2012年MEMS振荡器的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1.4亿万美元。2007年刚刚起步的的MEMS技术的振荡器市场规模为250万美元,而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市场的接受度增加,这一市场今后将以年均120%以上的速度飞速增长。

目前,制造MEMS振荡器的主要厂商有美国SiTime、美国Discera及爱普生东洋等。SiTime和Discera制造以硅为材料的MEMS振荡器,而爱普生东洋的MEMS振荡器采用被该公司称为“QMEMS”的水晶材料。

全硅振荡器取代石英振荡器

现在Silicon Laboratories公司也推出了自有专利技术生产的全硅振荡器产品—Si500,期望以此打入消费性定时市场。新产品不仅交货时间较短、成本较低、可靠度较高且性能更佳,成为一种取代石英振荡器(XO)的理想方案。在所有针对大量消费性应用的振荡器中,新推出的Si500系列拥有最宽的频率范围、最广泛的差分和单端时钟选择、极低的总功耗,并提供最低的抖动。此种结合为数码相机、摄像机、打印机、个人计算机外设、液晶显示、服务器和存储装置等应用的设计者提供前所未有的弹性。

Silicon Labs利用其专精技术设计出低抖动、适用频率广泛的定时产品,并发展得以取代石英振荡器的全硅解决方案,此解决方案能大幅缩短交货时间,将原先的12周起缩短至只需2周。Si500完全淘汰需针对每一个频率进行切割并调谐的石英共振器(resonator),转而采用一个超低相位噪声硅振荡器,其采用标准而大量的IC工艺制造,能产生从0.9~200MHz的任何输出频率。此元器件为原厂设定,出货到客户端的时间较传统振荡器快上6倍,且提供较高的性能和可靠度。

由于Si500采用标准CMOS工艺和低成本的封装,可以避免像传统的密封陶瓷或金属封装石英振荡器在组装时会发生的污染问题,因此Si500从一开始时就能提供极佳的可靠度,并保证整个产品周期中的高振荡性能。此外,Si500不采用机械式共振器来产生频率,所以不受冲撞和震动的影响,这些因素常常会对传统石英振荡器造成损害。Si500不仅可支持CMOS和SSTL,还是业界首个可以支持差分时钟输出(LVPECL, LVDS, HCSL)的硅振荡器,可为客户提供更进一步的设计弹性,并提升信号整合性。Si500也是业界唯一支持CMOS双输出模式的振荡器,单一元器件可在相同的频率上产生两个输出时钟,因此便不再需要额外的时钟缓冲器。

此振荡器采用创新的混合信号模拟电路,能补偿因为操作温度范围、起始频率准确性、供应电压变化和输出负载改变所造成的频率差异。作为技术突破的代表性产品,Si500为业界首个能提供与石英振荡器同等温度稳定性的硅振荡器。此产品系列支持从+/-100 ~ +/-150 ppm的频率稳定性选择,提供客户可靠的运作,并拓展与石英振荡器的兼容性。

“时钟和振荡器是所有电子系统的心跳,Silicon Labs正利用其关键CMOS专精技术,为这个产业实现突破性变革。”Silicon Labs 副总裁Dave Bresemann表示,“通过提供突破性的技术,使消费性应用不再需要石英振荡器,Si500将Silicon Labs带上了市场顶端。随着Si500系列的推出,Silicon Laboratories为客户提供最为广泛的振荡器和时钟产品选择,以满足他们在定时方面的需求。”Si500采用4 或 6-pad、3.2 x 4.0 mm DFN封装,按照频率的不同,10,000个的单价自0.95美元到 2.24美元不等。Si500目前已开始送样,并将在今年(2008)第四季量产。

设计思想面临变革

程序设计思想 篇4

1.1 从设计理念角度分析, 缺乏现实意义

我国古代专制统治持续时间长久, 大部分大型园林建设都是为皇亲贵族所特制, 在建设时工程巨大, 耗费大量金钱和劳力。这类气势恢宏的园林建筑往往是重视表面的建设规模而忽略内在的建设理念, 思想空洞, 在现代已经失去其现实意义。

1.2 从功能需求角度分析, 实用性较小

传统思想影响下的中国园林设计作为皇亲贵族游玩赏乐的地方, 大多都是设置在宫廷或贵族庭院, 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一切园林设施都是根据游赏者的日常活动和心理需求进行设计的。随着现代社会变更, 人们对园林景观的要求有所提高, 这类实用性小的大型古典园林建设就不再成为时代的潮流。

1.3 从空间尺度角度分析, 占地面积较大

我国古代的园林设计往往倾向于供皇亲贵族陶冶性情、游玩小憩, 涉及的地域广, 有许多大型的人工绿化, 可远观而不可亲近。而在现代, 由于城市的迅速变化导致城市内寸地寸金, 这种占地面积大且实用性小的园林建设已经为时代所淘汰。

2 园林设计中传统思想的积极内涵

在我国, 园林设计由于受传统思想的熏陶, 形成了一定的园林设计风格, 虽存在局限性但仍有其积极内涵。我国的古典园林设计糅合了传统的古典艺术、百家文学、思想哲学中的思想精华, 结合儒家思想的任何中庸之道, 建设“成教化、助人伦”的园林景观;利用自然环境进行设计施工, 形成自然气息浓烈的游赏园林, 建立起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且完美阐释了道家思想中“人道”和“天道”的统一结合;在园林设计中注重细节, 力求树木花卉、美石假山、小桥流水的完美阐述, 重视人在视觉、听觉等方面的需求。这些都值得现代园林设计进行借鉴。

3 园林设计中现代思想的韵味

由于时代更新, 现代社会变化速度快, 人们的思想也随之转变。对于生活中一切的追求转变为高效、和谐、便捷。园林设计结合了现代思想中的精华, 从对自然的尊重为基础, 利用先进的技术进行补充建设, 结合了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思想, 从人的需求角度出发, 建设符合当前信息化、城市化、生态化生活理念的园林景观。

4 园林设计中传统思想和现代思想的契合分析

园林设计中传统思想和现代思想的契合就是指传承传统园林的设计特色结合在现代园林设计之中, 既要展现我国丰富的文化思想底蕴, 又要充分体现园林景观的使用性能, 让人们在享受的基础上能够得到心灵释放。本文从以下三方面分析在园林设计中如何做到对传统思想和现代思想的有效结合。

4.1 将园林设计回归自然,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自古以来, 我国各个朝代的园林景观设计者多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精工设计, 现存大部分园林作品都体现出设计者和施工者的娴熟技巧、细腻心思, 将花草树木进行有序管理, 将小桥流水进行修饰布置, 将天然石块进行雕琢细刻。在可持续发展观理念的渗透下, 现代的园林设计讲究回归自然, 响应自然, 在保留自然景观的同时将事物按照自然理念进行设计, 使所构成的园林景观体现了亲近自然的传统思想和回归自然的现代思想。

4.2 在固有思想的影响下, 结合当代思想做创新设计

园林作为一种建筑活动, 具有其特定的意义。由于我国古代封建思想存留时间长久, 平民百姓对于园林景观十分陌生, 固有思想认为园林景观为贵族所有。而在现代, 园林景观是面向所有人开放的, 因此园林设计应糅合人们生活中的各种元素进行景观设计, 从路边的一排排高大乔木到红色旅游景点前的一座人物雕像, 都是根据现代人们的心理需求和视觉需求进行设计的。结合传统思想和当代先进思想做设计时, 可以树立更多鲜明的标志性园林景观, 以满足人们的现代心理需求。

4.3 保持细节设计, 同时注重实用性能

传统思想和现代思想进行有机结合, 是园林设计创新的思想源泉, 既保持我国园林设计特点, 又在此基础上做到“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的融合提升。其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园林设计还能满足现代人的使用需求, 这是传统园林所不具备的特点。在古代专制统治思想的影响下, 古典园林都是以皇亲贵族的游乐为设计目的, 只服务少部分人。而在现代, 人们要求园林设计符合现代人生活需求, 休闲、娱乐、便捷成为基本要求, 园林景观既要赏心悦目, 又要有适当的娱乐场地让人们进行休闲娱乐。这就要求设计者在设计时既要保留原有的设计技巧, 又要注重实用性能, 减少大型园林的修建, 注重城市中每一部分的园林建设, 提高园林设计质量。

摘要:本文从传统思想和现代思想的契合点入手, 在现代园林设计中进行传统元素和现代元素的有机结合, 克服园林设计中传统思想的局限性, 发展其积极内涵, 在现代思想的结合中得到设计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园林设计,传统思想,现代思想

参考文献

[1]夏建统.用自己的方式祈祷——当代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挑战[J].中国园林, 2008 (4)

思想品德教学设计 篇5

1我们每个人都是消费者,且每天都在消费,消费者享有的权利是公民重要的权利,要明明白白消费,就必须知道自己的权利。这样才能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所以本节在公民权利这一板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帮助学生知道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利。

3.了解在消费活动中,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都要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4.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权利观念,能正确行使权利,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利。

学情分析

1.学生处在社会之中,面对消费环境中的各种复杂情况,他们法制观念比较淡薄,分析判断能力较差,对消费中的各种不良东西不能正确认识和抵制,有必要帮助学生了解消费之的权利,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对法律知识了解较少,法律基础知识不全面,用法律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较差。对生活中的侵权行为既不知道被侵权,也不知道如何去维权。

3.本节理论性较强,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案例,去感悟知识,讨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

1.尊重权利,增强权利观念,学会依法维权。

2.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善于同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作斗争,提高运用法律维护最忌作为消费者的权利能力。

能力目标:

1.学会运用消费者的权益方面的法律知识,观察分析社会生活中有关消费方面的现象。

2.增强识别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非法侵害功名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能力。

3.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保护能力,培养运用法律武器维护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能力。

知识目标:

1.知道作为消费者享有的权利,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掌握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

3.知道营造放心的消费环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作为消费者享有哪些权利。保护消费者合法权利。

教学难点:

建筑抗震设计思想 篇6

【关键词】多遇地震;设防地震;罕遇地震;基本烈度

当结构工程师设计一般的结构时,往往要求结构在规定荷载作用下处于或基本处于弹性工作阶段,结构设计要有足够的强度,保证安全,又要有足够的刚度,保证结构的变形在使用许可范围之内。例如,我们设计楼板或梁时,在竖向恒载及活载作用下,除了必须满足强度要求外,其挠度变形也必须控制在许可范围之内,从而使之在使用功能上和外观上均能满足要求。又如,在设计高耸结构时,设计者将会考虑在大风作用下结构依然保持弹性状态。总之,结构抵御一般的荷载作用时,设计者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使结构在预期荷载作用下保持在或基本保持在弹性工作状态,结构内力的分析与设计一般采用弹性分析方法。在实际工程中,按照这样原则设计出来的结构,如果没有遇到特别的情况,在预期的荷载作用下,极少出现严重破坏、过度变形等不正常状态。

而地震作用则不同,由于地震本身的随机性很强,在某一地区,在某一基准期内,可能出现的最大地震动是一个随机变量,事先无法预知。相对于上述荷载,地震动的影响次数少,作用时间短,各次地震的强度差异很大。若要求在各种强度地震动下,结构仍然保持弹性状态是很不经济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因此,结构的抗震设计与结构抵御其他荷载作用的设计是不同的,对于结构工程师而言,在进行工程抗震设计时,必须要清楚地震作用有别于其他荷载的特殊情况,进而准确理解与把握符合这一特殊情况的结构设计基本原则,即结构抗震设计思想。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1.0.1条规定:“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建筑工程、防震减灾的法律法规并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方针,使建筑经抗震设防后,减轻建筑的地震破坏,避免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制定本规范。按本规范进行抗震设计的建筑,其基本的抗震设防目标是: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主体结构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设防地震影响时,可能发生损坏,但经一般性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作为抗震设计规范的第一条规定,其目的是为了明确建筑抗震设防的政策、方针及基本目的,同时,给出了现阶段抗震设计的基本思想,即抗震设防目标问题。我国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仍以“三个水准”为抗震设防目标。即通常所说的“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我国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对抗震设防标准作了如下一些规定:

(1)在遭受本地区规定的基本烈度地震影响时,建筑(包括结构和非结构部分)可能有损坏,但不致危及人民生命和生产设备的安全,不需修理或稍加修理即可恢复使用;

(2)在遭受较常遇到的、低于本地区规定的基本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建筑不损坏;

(3)在遭受预估的、高于基本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建筑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人民生命财产的严重破坏。

上述三点规定可概述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这样一句话。

按照上述抗震设防思想,从结构受力角度看,当建筑遭遇第一水准烈度地震(小震)时,结构应处于弹性工作状态,可以采用弹性体系动力理论进行结构和地震反应分析,满足强度要求,构件应力完全与按弹性反应谱理论分析的计算结果相一致;当建筑遭遇第二水准烈度地震(中震)时,结构越过屈服极限,进入非弹性变形阶段,但结构的弹塑性变形被控制在某一限度内,震后残留的永久变形不大;当建筑遭遇第三水准烈度地震(大震)时,建筑物虽然破坏比较严重,但整个结构的非弹性变形仍受到控制,与结构倒塌的临界变形尚有一段距离,从而保障了建筑内部人员的安全。如图1所示为三水准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破坏程度与层间位移角的大致对应关系。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三个水准设防目标是通过“两阶段设计”来实现,其方法和步骤是:

第一阶段设计:第一步采用第一水准烈度的地震动参数,先计算出结构在弹性状态下的地震作用效应,与风、重力等荷载效应组合,并引入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进行构件截面设计,从而满足第一水准的强度要求;第二步是采用同一地震动参数计算出结构的弹性层间位移角,使其不超过规定的限值,同时采取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延性、变形能力和塑性耗能,从而自动满足第二水准的变形要求。

第二阶段设计:采用第三水准烈度的地震动参数,计算出结构(特别是柔弱楼层和抗震薄弱环节)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使之小于《抗震规范》限值,并结合采取必要的抗震构造措施,从而满足第三水准的防倒塌要求。

根据《工程抗震术语标准》的规定,所谓基本烈度是指在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值,相当于474年一遇的烈度值,所谓多遇地震烈度,是指在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为63%的地震烈度值,相当于50年一遇的地震烈度值,所谓罕遇地震烈度是指在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为2%~3%的地震烈度值,相当于1600~2500年一遇的地震烈度值。

程序设计思想 篇7

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从目前课程设置及时间安排来看, 各高校程序设计课程往往开设于第一学年。通过系统学习, 大多数学生可基本掌握课程内涵, 并能在教师指导协助下设计简单的程序。但进入到高年级专业课学习阶段, 随着专业课学习和研究的不断深入, 会进一步深切感受到程序设计技术在促进专业学科发展方面所发挥的巨大作用。而此时由于早已结束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 先前所学的程序设计知识恐怕已所剩无几, 面对专业实际问题茫然不知所措。诚然,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固然很多, 但笔者认为主要原因首先是教学理念定位不当, 没有将培养学生综合创新素质和运用计算机技术处理专业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目标, 无法实现将程序设计理论与专业实际应用合理对接;其次是学生还未形成运用计算机科学的概念, 从系统角度认识、处理问题的思维意识以及求解问题的基本方法, 在学习中缺乏探索精神和主动学习态度, 学习兴趣不浓。因此, 要想扭转这种局面, 真正帮助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程序设计知识和技术运用到处理专业问题的实践中, 实现与专业实际需求的有效衔接, 可通过下列途径加以实现。

解决途径

(一) 以提升处理专业实际问题的水平为出发点开展程序设计教学

学习程序设计的目的是了解运用计算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思路, 旨在帮助学生养成运用计算机思维方式解决各种专业实际问题, 掌握计算学科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特点。而计算机程序设计不仅逻辑结构严谨、抽象思维程度高, 同时还兼有语法枯燥、抽象性强等不同于其他门类课程的特点, 因此, 无论是教师讲授, 还是学生接受, 确实存在相当大的难度。为扭转这种局面, 教学应以培养和提升学生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为目标, 以拓展学生正确的逻辑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形成处理实际问题应具备的基本思维方式为教学切入点, 以传授学生将抽象理论转化为具体实际的方法, 掌握运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为教学主线。为此, 可按以下环节组织教学。首先, 以学生所学专业和相关专业知识为背景, 选取一个 (些) 既能反映教学知识, 又能适当体现学科前沿发展动态的典型事例作为引例, 通过对其设计思想和主要代码的分析帮助学生对程序设计课程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以避免由于初次接触程序设计课程便被枯燥繁杂的语句、语法所困扰, 使学生失去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其次, 从系统构成角度详细讲解运用程序设计技术在处理具体专业问题时所运用到的基本知识、基本算法及基本设计技巧, 为构建相应的计算模型打下良好的基础;再次, 鼓励学生大胆参与计算模型的编撰并提出富有创意性的建议, 使模型更好地满足专业需要;最后, 借助已设计好的计算模型由师生共同设计处理程序, 并通过真实场景下的实地运行调试和检测程序的正确性。

此外, 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运用程序设计技术处理专业实际问题所应具备的思维方式, 教师可在运行正确的程序内适当设置一些能反映程序设计技巧和关键技术的一些漏洞, 鼓励学生大胆研究探索产生漏洞的原因, 并总结出处理漏洞的各种有效思路和办法, 借此帮助学生提高处理专业问题的应变能力。实践证明, 以这种方式组织教学既可使学生尽快熟悉和掌握程序设计技术, 同时也可为学生指明解决各种专业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 为运用程序设计技术处理专业实际问题奠定雄厚的技术基础。

(二) 将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入专业问题的处理中

教学实践表明, 在教学过程中, 结合专业需要有针对性地运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 必将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 可将下列教学方法运用到程序设计课堂教学中。

问题法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 问题法在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仍具有相当大的且不可替代的优势。问题法的核心是通过提出典型问题, 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 充分调动其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智力潜能。在问题选取上既要体现程序设计课程的基本知识、设计思想, 又要结合专业的实际需要。如采用计算机处理各种专业问题时, 由于处理问题要受到各种不同条件的制约, 因此, 应根据不同的条件分别制定各自不同的处理方案。而处理这类实际问题比较普遍的方法是采用程序设计中的条件分支处理技术。为使学生尽快掌握该处理技术在处理专业问题过程中的思想和操作步骤, 可以一个简单同时又能反映处理思想的实际问题为例加以详细阐述。如任意三个自然数按数值排序问题。这里首先向学生详细介绍排序操作的基本步骤及可能使用的各种程序分支结构, 之后引导鼓励学生构造处理该问题的数学模型 (即处理该问题所使用的各类数学表达式) , 其后由教师具体讲授将其转换为计算模型的具体过程, 并在学生积极参与下完成程序代码的设计, 最后通过实验数据的运行验证和检测程序。在获得正确结果后, 由教师针对上述问题的处理过程提出以下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其一,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处理寻找归纳处理同类问题的编程规律;其二, 通过对程序中语句 (特别是关键语句) 的位置调整而衍生的不同结果的分析,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分支结构 (或条件嵌套结构) 对程序结果的影响以及编制程序应具备的正确的逻辑思维方式;其三, 针对问题提出更多的富有建设性的设计方案, 实现一题多解;最后, 通过执行过程的动态演示甄别出最佳的处理方案和质量上乘的程序代码, 进一步提升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程序法案例程序法是通过相关案例程序引导学生将零散的计算机语言要素组装成程序, 借助模仿手段掌握编程技巧, 解决本专业的各种实际问题, 并借此提高处理专业问题的综合能力和个人综合创新素质。实施程序教学法的基础是首先建立一套体系完整、紧扣教学内容, 又能兼顾各专业的共性和个性特殊需求的实用案例程序。运用案例程序法开展教学时, 可根据学生实际综合运用精讲型和演示型的讲授方法。对于程序设计的基本理论及设计步骤等比较难懂的问题, 应结合专业实际应用, 以精讲为主, 教学内容要紧扣程序设计课程的难点、重点并结合专业应用的典型实例精讲细剖, 以帮助学生掌握和了解程序开发设计技术以及在专业应用中的步骤、实现方法和处理过程。在此基础上, 为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刻认识正确的逻辑结构对程序功能的影响和作用, 教师可通过演示法教学, 动态演示大量与专业应用有关的成功程序案例,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实用程序的组成和设计技巧。并通过程序中语句位置变换所衍生的不同结果使学生更加直观、生动地了解和探索程序的具体设计和实现过程, 进一步升华学生对程序的认识以及程序设计在解决专业问题过程中的作用, 为未来应用计算机程序设计知识处理实际问题奠定较扎实的基础。

(二) 建立和完善程序设计思想与专业实际应用有效衔接的长效机制

真正能够将程序设计技术应用到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学生少之又少, 大多数学生由于学习目的不明确, 主动学习的热情不高, 仍处于应试状态。纠其原因, 在于没有真正认识到所学知识对所从事专业的重要性, 没有形成将所学程序设计知识运用于专业实践的有效机制。为从根本上帮助学生建立并完善将程序设计技术运用到实际应用中的长效机制, 可在程序设计课程结束后通过以下措施加以实现:其一, 在程序设计课程结束后, 通过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相关书籍和定期举办程序设计技术应用专题讲座, 以维持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其二, 鼓励学生主动阅读大量与专业应用相关的典型程序案例, 并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上机实践机会, 借此提升和加强学生应用程序设计技术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技巧。其三, 指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技术在本专业应用的最新技术、最新发展动态以及所取得的最新应用成果等前沿信息。其四, 激发学生结合专业需要研究开发一些满足专业需求的应用程序或软件, 进一步提高处理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 可结合专业需要定期举行应用程序设计建模和编程大赛, 以提高学生运用程序设计知识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水平。其五, 在专业教材编撰上, 应尽可能多地融入计算机程序设计技术在本学科 (专业) 应用的各种技术和取得的成果, 用以强化和督促学生对程序设计技术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 通过不断学习提升处理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将计算机技术运用到解决专业问题的实践中, 既是提升专业发展水平的客观需求, 又是社会对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客观需要。因此, 必须不断强化和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 并引导他们自觉运用所学知识服务于社会实践, 自觉搭建程序设计理论与实际应用有效衔接的桥梁。只有这样, 才能做到学有所得, 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处理问题的综合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赖晓晨.程序设计课程创新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 2008, (7) :42-44.

[2]刘伟.以“问题”为着眼点, 积极推行研究性教学[J].中国高等教育, 2010, (1) :48-49.

[3]马致明.感悟VB程序设计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 2008, (7) :39-41.

[4]何钦铭, 等.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九校联盟 (C9) 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解读[OL]. (2010-10-22) . (2011-3-28) .http://www.crct.edu.cn/University/detail.aspx?id=1198.

程序设计思想 篇8

2006年, 周以真教授提出了计算思维的概念[1], 为计算机的学习和教育引领了新的方向, 并使计算机教育界从思想上发生新的变革。计算思维就是通过约简、嵌入、转化和仿真等方法, 把一个看来困难的问题重新阐述成一个知道怎样解决的问题, 提出了面向问题解决的一系列观点和方法。

计算思维的特点是概念化, 而不是程序化, 强调思想在程序设计中的核心地位。苹果的创始人乔布斯说:“在这个国家的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怎样用计算机编程, 因为它教会你怎样思考。”这句话的第一个观点指出程序设计是未来社会的一个普遍性生存本领, 所以程序设计课程将会继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英语之后, 成为高等学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基础课;而第二个观点更加关键, 它指出编程最主要是要培养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即计算思维。计算思维是通过算法的构造和实现来解决给定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 是程序设计的核心思想。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各种新的程序设计语言、各种新技术纷繁而至, 在这样一种发展态势下, 任何的语法知识都是具有片面性和局部性。这些知识在学生的不断成长中, 都会逐渐被淘汰、被遗忘。只有从中总结出来的思想才会在大浪淘沙中存留下来, 为人生道路的成长做出贡献。大学教师自身都是从象牙塔的青春故事中漫步而来。在经过十几年的“被教育”之后, 蓦然回首, 已经记不住那些曾经学过、堪称经典的公式了, 但是这些教育所形成的思维方式已经完全融入到了日常的行为生活中。人们常说的文科生思维、理科生思维就是这种形式的典型代表。因此思想的传承才是一门课程的本质。

二、程序设计对学生的思想培养

程序设计都会培养学生哪些思想呢?首先是试错思想。程序很难一次性编好, 越大的程序越是如此。有经验的程序员都知道, 写程序易, 调试错误难, 几乎所有计算机工程项目都是在不断的改正中达到最后的成功。那么面对一个没有充分把握的事情, 是否应该望而生畏、畏葸不前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存在诸多的攻击漏洞, 经常需要打各种补丁程序, 其安全性和稳定性上远不如Unix系统, 后者在服务器、工作站等需要超强稳定性的应用领域拥有绝对的市场占有率。但Windows系统在桌面用户市场上所向披靡, 归根结底就是Windows系统敢于创新、易于应用, 在不断的错误尝试中不断稳定, 并变得强大。这是试错思想的一个典型体现。将这种思想进行推广, 要求学生除了程序设计以外, 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敢于尝试、敢于犯错误, 这样才是真正把一门课的思想理念融入到学生的骨髓中, 反映了教育的内涵。

其次, 要学会借鉴已有的优秀成果。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有一个重要特征, 学生一定要先学会“抄”。 很多课程都要求学生要自力更生, 要独立完成作业和练习。但是程序设计中存在很多经典和优秀的算法和模式, 对这些内容的掌握, 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迅速了解课程内容, 而且为学生提供了如何学习、怎样学习的思路和方法。掌握这些经典算法的精髓, 能够在恰当的场合进行模仿和修正, 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使编程能力迅速上升一个台阶。

最后, 任何工作都应该精益求精。程序的精髓不在语法, 而在于算法。算法的灵魂在于效率, 也就是解决问题的速度。一个问题能够有很多种实现算法, 但实现效率千差万别。这虽然与计算机的硬件设备特征有关, 但更主要的是思路的设计。计算机没有思想, 它的工作过程只是一个简单的运行程序的过程, 因此必须由人来进行问题分析。计算思维主要就是通过人类的复杂思维, 找出一个适用于计算机的特点、能将计算机的性能和潜力进行最大化发挥的方法, 让计算机帮助人类找到问题的解。因此优化的思想对于程序设计非常重要[2]。

除了以上提到的三点, 其实很多计算机思想已经广为普及, 深入到大众的生活中。例如当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发生故障时, 用户的第一反应是重启, 并且往往能解决问题。这是因为计算机为了降低硬件设备之间的速度差异性, 需要建立缓冲区, 当缓冲内容不同步时, 就需要通过重启来建立新的缓冲。总之, 程序设计中涉及到的很多思想方法都来源于生活, 同时也反作用于生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总结、提炼这些思维方式, 并强调计算思维的培养, 才能真正发挥程序设计课程的作用。

三、实践是学会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学生要想学好程序设计, 必须经过大量实践, 实践教学对于程序设计至关重要[3]。程序设计课程更偏向于学习技能, 而不是学习知识。知识与技能的最大区别在于, 知识是可以直接进行消化理解的信息, 而技能必须要经过大量实践才能掌握。例如学外语、骑自行车和游泳等都属于技能。如何才能学会游泳呢? 最佳方法就是先下水。因此实践是技能学习的基本方法。通过这些众所周知的技能学习,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技能没经过练习绝对学不会, 甚至仅仅为了应对考试都做不到。练习就要花费时间,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 才能了解程序设计的思想核心。 (2) 一种技能只要经过大量实践, 每个人都能学会, 这是技能学习积极的方面, 只要认识到了程序设计是一种技能, 就不会对学习程序设计丧失信心。

四、学习程序设计的技巧

1.高效的课堂学习。计算机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最大改变是提高了效率, 那么要求学生在学习时也要抓住效率这个特征。教师在上课内容上要精挑细选, 相比于学生自己看书, 要有更强的针对性, 尽量把语法知识浓缩在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少量教学实例中, 使学生能够快速进入学习轨道, 以解决问题为主线进行知识学习[4]。此外, 课堂上一定要布置一些随堂练习, 并要求学生必须亲自实现。这个练习的目的不在于结果的正确性, 而是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和掌握程度, 并针对弱点进行知识补全, 是顺利学习程序设计课程的必要环节。

2.把握整体, 不要过于纠缠细节。要求学生在进行程序设计时要从总到分, 逐步细化。程序设计首先要理解问题, 形成思路;然后根据问题建立模型, 挑选解决问题的算法;最后才是编程实现。代码只是思想的最终表现形式, 是在思想的指导下完成的。因此编程前应先写框架, 然后在目标的指引下, 有序完成整个代码。只有这样在遇到细节问题时, 才不会迷失。学习程序设计不是学习每个语法的准确定义, 而是掌握思想, 综合应用,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要过于纠错细节。就像人类不能准确解释每个字的具体定义, 但是总能听懂每句话所表达的含义。只有掌握了这个特点, 才能跳出语法的迷惑, 掌握程序设计的本质内涵。 不纠缠细节并不代表细节知识不需要掌握。计算机是精确的科学, 一个标点符号的错误都会决定整个程序的成败。只有熟练掌握了基础知识, 才能做到综合应用, 才能真正地注入自己的思想。

3.要学会自我学习。教育的精髓是“授人以渔”,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是程序设计的一个重要要求。 计算机学科在摩尔定律的指引下高速发展, 任何新知识都快速地变成了旧知识。只有掌握学习方法, 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在“互联网+”的时代里, 提供了众多的自我学习方法。网络搜索引擎可以将全世界的资源汇集到自己身边。慕课、SPOC、创课等一系列崭新教学方式的出现, 都可以帮助提升自我学习的质量。以方法为舟进行自我学习, 才能尽快脱离老师的指导, 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形成独立的学习模式。

五、总结

程序设计是未来社会人人都需要掌握的一门基础技能。本文强调培养计算思维才是学习程序的本质内容, 并深入探讨了试错思想、借鉴思想和优化思想等为代表的, 在程序设计过程中建立的典型思想。并进一步强调在程序设计过程中, 实践比理论学习更重要, 本文总结的几种实践技巧着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能够指引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思维。

摘要:程序设计是全国高校普遍设立的一门计算机基础课。传统的教学过于重视语法的讲解, 忽略了掌握计算思维这个本质内涵。为了强调思想在程序设计学习中的重要性, 对程序设计的思想建设进行了深入分析, 提出培养计算思维才是程序设计课程的本质。在此基础上, 指出实践才是一门偏重技能训练课程的基本学习方法, 并提出了几种具体的实践技巧, 帮助学生掌握程序设计课程内容, 提炼计算思维。

关键词:程序设计,计算思维,技能,实践

参考文献

[1]Jeannette M Wing.Computational Thinking[J].Communicationsof the ACM, 2006, 49 (3) :33-35.

[2]陈道蓄, 陶先平, 钱柱中, 赵建华, 吴小兵, 程龚.重组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 促进学生能力培养[J].计算机教育, 2012, 23:2-5.

[3]肖捷, 肖海容.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教学方案研究与设计[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12, (05) :105-109.

鲁迅的装帧设计思想 篇9

关键词:鲁迅,装帧设计,书刊出版

在装帧设计领域, 鲁迅不仅有丰富的艺术实践, 设计出不少经典之作, 而且还有见解独到的理论探索, 堪称该领域筚路蓝缕之先驱, 对中国书籍装帧设计的现代性风格具有承前启后的开拓性地位。

将文字作为重要的创意元素

汉字是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的方块形符号, 具有独特的魅力。鲁迅在进行装帧设计时, 很注重汉字引发的联想, 充分挖掘汉字独特的美感和丰富的创意源泉, 配合色彩、图形等元素, 构思出与众不同的封面架构。

《呐喊》是鲁迅的第一本小说集, 出版后屡次再版, 坊间有多种封面不同的版本, 但最让人过目难忘的当推鲁迅亲自设计的那幅封面:暗红是整个封面的主色调, 大块暗红底色的上方是一矩形黑色块, 黑与红的色彩搭配洋溢着神秘、紧张、压抑、冲突等情绪;黑色块中是鲁迅亲笔书写的隶体书名“呐喊”, 这两个字是整幅封面的点睛之笔和视觉中心———红色的字体似利刃镌刻的碑文, 峥嵘、刚劲、有力, 加印在黑色底色上, 彰显的是沉重之中的力量、力量之中的沉重, 万千意蕴任人遐想;加上作者姓名等小号字体的穿插, 画面有对比有统一, 有激烈有调和。从视觉传达效果看, 这幅封面凝重而深沉, 朴素而典雅, 简洁而丰厚, 强烈的对比效果、丰富的思想含量和象征意义使之具有了不同凡响的视觉张力。

研究鲁迅的装帧作品, 就能发现他很擅长用文字作为封面创意的重要设计元素, 佳作可谓俯拾皆是。关于他本人的著作或译作, 比较出彩的还有《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 这些书名和设计的字体排列组合方式典雅、大气, 加上拼音字母、印章、纹饰等元素的点缀, 以及富有匠心的留白等因素的烘托, 无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比如, 在为《华盖集续编》设计封面时, 他为书名“华盖集”三字选用了典雅、庄重的宋体, “续编”两字则是一方手绘的图章, 两者对比统一, 既相映成趣又浑然一体。

鲁迅不仅常常帮助朋友或青年作者出版著作, 同时也倾心为他们做装帧设计, 力求形式与内容的尽善尽美。如曹靖华翻译的《铁流》在三闲书屋出版时, 鲁迅用隶书题写了书名, 整个封面用白色和黑色为基调, 朴素、庄重之中充满了力量感;鲁迅为好友瞿秋白编辑出版遗作《海上述林》时, 精心题写了书名, 并将其竖排在封面的左上方, 左下方安放的是瞿秋白的笔名“史铁儿”的拉丁文缩写, 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中的文字在此处和谐搭配, 有很强的视觉美感;出版木刻连环画《一个人的受难》时, 鲁迅设计的封面采用大片的白底色, 书名选用手写美术字, 用黑色居中排放, 加上插画, 整个封面非常凝练、简洁, 黑白对比响亮, 同时还突出了木刻版画最主要的艺术语言。

同时, 鲁迅还为多种期刊做过装帧设计, 比如, 在主编上海书局旗下的《萌芽月刊》时, 鲁迅用美术字书写了刊名, “萌芽”和“月刊”分成有机联系、大小有别的两组, 部分笔画被精心变形、串联, 字体被重构成很特别的装饰元素, 这幅刊名字体设计曾被许多专业人士和专业刊物赞誉。1928年鲁迅在上海创办《奔流》杂志时, 刊名“奔流”二字也出自他的手笔, “奔流”两字采用横排, 依据字形结构作了恰当的变形和概括归纳, 使两字左右贯穿, 相关笔画连贯、流畅, 既是封面上简练、突出的装饰元素, 同时也使刊名有了“商标”的统一性、区别性、个体性等特点。概括地说, 鲁迅的期刊出版事业是时断时续的, 不少期刊均因政治、经费、人事等原因创刊不久即停刊, 但将鲁迅各个时期设计的多种期刊封面放在一起观察, 我们很容易发现他的装帧理念和风格是一脉相承的, 这其中始终贯穿着鲁迅的符号、鲁迅的形式, 基本上都会在刊名字体设计上下足工夫、另辟蹊径, 这也许就是我们常说的孜孜追求的风格吧。

和同时代的文化名家相比, 鲁迅在书法方面的成就并不突出, 但是他的书法有个性, 加上他能博采众长, 有多方面的艺术修养, 故而在用文字为要素做书籍、期刊的装帧设计时, 他能够游刃有余、左右逢源, 隶书、行书、楷书, 宋体、黑体, 手绘印章以及外文字母, 加上夸张、变形、归纳等装饰手法, 可谓将汉字的形式美开掘出了新的高度。对比我们现在的不少美术编辑, 在做任何图书、期刊的装帧设计时, 均是一成不变地套用电脑字库提供的现成字体, 反思于此, 我们不仅是缺乏敬业意识, 恐怕也和文化底蕴薄弱有关。

开掘图形的象征意义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装帧设计发端于五四运动前后。在此之前的中国虽然也有绵延数千年的出版实践, 但在书籍封面上是几乎不出现图形的, 或者图形只起到点缀、美化、装饰的作用, 也就是说体现不出“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而鲁迅不仅最早系统化地主张封面设计要图文并茂, 长期实践探索, 而且一贯坚持所选图形要具有象征性, 能较好地概括和体现书籍内容实质。

鲁迅有着厚实的中华传统文化功底, 有着赴日留学的经历, 精通外语, 阅读和收藏有多种外文原版书籍, 而且他酷爱中国传统艺术, 对石刻、造像、金石、书法、木刻版画等艺术形式涉猎广而深, 深得其中精髓。因而, 在鲁迅创意的许多装帧设计中, 不仅洋溢着传统文化、民间艺术的光辉与底蕴, 还善于借鉴外来形式。他在装帧实践中, 经常或借鉴和化用中国传统图案, 或直接选用中外美术作品作为封面图形, 加上文字编排、色彩等设计要素的相辅相成, 赋予了这些既有图形丰富的象征意义, 从而较好地展现了书刊内容的思想实质和精神品位。

《桃色的云》是俄罗斯诗人、童话家爱罗先珂 (B·R·E-pomehk) 的一部童话集, 鲁迅译出中文版并亲自设计封面。该封面颇能体现鲁迅在装帧设计中对中国传统图案的推陈出新的化用:《桃色的云》 (1923年版) 封面图案从汉画中撷取人物、动物和云纹等为设计元素, 经过巧妙穿插、组合之后构成新的视觉符号, 采用红色印刷, 色彩和图形给读者营造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似流云、似朝霞, 又似帷幕和飘带, 似幻似真, 既紧扣书名, 亦画龙点睛地概括出该书的艺术风格;整个封面以白色为底色, 红色图案下是黑色的书名、作者名、译者名, 选用宋体;黑、红色彩印在白色底色上, 既对比强烈, 又变化统一, 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 很符合中国大众的审美心理定势。

鲁迅收藏有古今中外的许多画作的印刷品和拓片, 和同时代的一些优秀艺术家均有过从, 这为他从事装帧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创意源泉和得心应手的表达手段。比如, 鲁迅一生中翻译出版了大量外国名著, 如何跨越语言、跨越文化障碍为外国作品设计出能被中国受众心领神会、喜闻乐见的封面呢?他最常用的手段是从原版书籍中找出一幅具有代表性的插图作为封面图形, 结合其他设计要素营造出符合原著氛围的封面效果。有时, 他也请美术家按照他的构思绘制具有象征意义的图形。比如, 他设计的《毁灭》、《铁流》、《勇敢的约翰》等书的封面, 所选图形均是书中插画, 宋体的书名、作者名横排在图形上方, 和图形左右取齐, 从内容上分析很有味道, 从形式上观察则韵律感比较强。又如《解放了的董吉诃德》的封面, 选用苏联画家毕斯凯莱夫的作品为封面主题, 加上红色的宋体书名, 显得很有现代气息, 且不流俗。再比如, 《死魂灵一百图》的封面整体选用蓝灰色为基调, 用两根粗细不等的横线做装饰, 书名等其他元素均用深蓝色, 画面虽然简约到了极致, 但冰冷、无助、死闷的感觉却呼之欲出。《壁下译丛》的封面图形撷取自日本印刷品, 变形的墙壁、窗户、家具, 加上鲁迅手写的书名、译者名、出版单位和出版时间等字体, 黑色的图与绿色的底, 现在看来依然能感受出浓郁的东方神韵与现代气息。

论及装帧设计, 鲁迅曾对好友、装帧艺术家陶元庆说:“过去所出的书, 书面上或者找名人题字, 或者采用铅字排印, 这些都是老套, 我想把它改一改, 所以自己来设计。”他主张“宁愿用旧瓶盛新酒, 勿以旧酒盛新瓶”, 在这方面鲁迅也有用“旧瓶装新酒”的尝试, 他也曾从中国传统书籍装帧中寻求灵感。线装书是中国传统的书籍装帧形式, 这种装帧手段优点很多, 但也有呆板、雷同、千书一面等局限性, 鲁迅在装帧设计实践中巧妙吸收线装书的东方神韵和独特的形式美感, 古为今用, 引入现代设计元素。比如, 在为《梅斐尔德木刻士敏土之图》一书做装帧时, 鲁迅就为这本西洋画册移植了诸多中国传统装帧理念:封面选用深蓝底色, 右端口加印竖长条形状的白色块和线框, 用宋体字做书名, 全书采用线装, 但把翻页方式变为了现代翻页方式, 可谓一次大胆的中西合璧式的尝试。

装帧设计受制于印刷技术, 优秀的设计师必须善于“戴着镣铐跳舞”。鲁迅时代的印刷技术很不发达, 因而书籍的封面设计不可能过于复杂, 图形的选择也不能过于繁琐和具象, 所以鲁迅的一些装帧设计也选用点线面、几何形体结构等抽象构成, 从这种风格中我们则可看出他经营空间、经营构图的能力。

鲁迅从中国传统图案、从现成画作中寻求创意灵感和设计元素的作品还有不少, 有些作品的艺术效果即使与当今出版的优秀图书相比也不落俗套。由此可见, 运用传统的、民族的图形构成是平面设计师必不可少的基础能力, 引用和化用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为我所用当是平面设计师最基本的一种文化自觉、职业意识。如何使传统底蕴与现代气息相辅相成, 如何给简约的图形赋予丰富的、雅俗共赏的气质, 如何使古典图案化入现代设计的丰富性、象征性, 如何在书刊封面中恰如其分地体现中国气派, 这些都是当代装帧从业人员必须经常思索的命题, 而鲁迅先生的艺术实践也给我们指出了深入这些问题之核心的路径。

强调整体设计和印刷工艺

封面设计虽然是整个装帧设计中最重要的环节, 但并不是唯一环节, 优秀的装帧设计必须是封面创意、内文编排、插图等整体设计的完美统一, 必须是纸张选用、印刷、装订等技术手段的细心考究。只有统筹安排、精益求精于所有环节, 才能创作出优秀的装帧作品。在这方面, 鲁迅也为我们留下了不菲的宝贵遗产。

首先, 重视书籍、期刊的插图创作。鲁迅认为书籍插图是中国出版的优秀传统, 好的插图可以“增加读者的兴趣”, “我以为插图不但有趣, 且亦有益”, 尤其便于大众化阅读, “书籍的插画, 原意是在装饰书籍, 增加读者的兴趣的, 但那力量, 能补助文字之所不及, 所以也是一种宣传画”。 (《南腔北调集》)

其次, 注意对版式、目录页、版权页等“细枝末节”的编排设计。比如主编《莽原》杂志时, 《莽原》的封面起初是上部印刊名, 下部印目录, 鲁迅经过思考, 调整了这种设计编排, 他对许广平说:“目录既在边上, 容易检查, 又无隔断本文之弊。”此外, 他也很注意对版式留白的安排, 强调疏密有致、一切方便阅读者, 他说:“我于书的形式上有一种偏见, 就是在书的开头和每个题目前后, 总喜欢留些空白, 较好的中国书和西洋书, 每本前后总有一两张空白的副页, 上、下的天地头也很宽, 而近来中国的排印的新书, 则大抵没有副页, 天地头又都很短, 想要写上一点意见或别的什么, 也无地可容, 翻开书来, 满本是密密层层的黑字。加以油臭扑鼻, 使人发生一种压迫和窘促之感。” (《华盖集》)

再次, 关注印刷工艺。从鲁迅日记、书信以及相关文章中, 均可发现他关于书籍开本、纸张选择、印刷工艺的见解。为了保证印刷质量, 鲁迅常常亲临印厂, 尊重专业人士的意见, 并根据图书特点有的放矢地选择印刷厂家和印刷工艺。在出版瞿秋白的遗著《海上述林》时, 他甚至不惜把在上海排成的纸型邮寄到日本印刷, 这固然是鲁迅对亡友著作的重视, 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他对印刷工艺的重视。

(作者单位:河南教育报刊社)

程序设计思想 篇10

1 建筑设计方案中贯彻节能设计思想的重要性

建筑物在设计过程中出现能源浪费问题的原因主要表现为两种, 首先, 因建筑物总体布局不合理而造成。节能设计思想在建筑设计方案中的渗透由于受节地要求的影响, 对建筑物总体布局设计单一地追求建筑面积最大化, 导致在一定程度上建筑物布局缺少自然采光与通风, 由此造成了不必要的能源损耗。而且, 建筑物节能设计思想中并未提倡为了节地而降低建筑的适用性, 这种想法是片面的, 不可取的。

其次, 因建筑物单体布局不合理而造成。在建筑单体设计中, 建筑物的美观性及其适用性需得到均衡协调发展, 在两者都满足的基础上形成相互促进、相互辅助的良好发展关系, 从而体现出建筑物美观、适用的优势。由于部分建筑师对于建筑物的新颖、独特性的过分追求, 这种盲目性的追求导致过于曲折的建筑物单体的平面布局对建筑体形造成系数过大, 浪费了大量资源, 与新时期绿色建筑节能减排思想理念大大脱节, 不利于现代低碳、环保型社会的创建, 更不利于建筑业的进一步发展。

对于建筑物在设计过程中贯彻节能设计思想的作用主要表现为降低能源消耗、更好地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两方面。首先, 能有效地利用可再生的能源资源。人类与自然是和谐共存的关系, 人类的许多生存条件都需要自然条件的供应,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建立在自然资源之上, 自然是人类生活的源泉。没有了自然, 人类也就面临着死亡。因此, 人类必须将大自然当成自己的母亲, 尊重自然、热爱自然, 与大自然和谐共处。所以在建筑物设计当中, 应将节能思想完美渗透其中, 促进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社会型建设目标的实现。设计师应树立节能建筑理念, 在考虑建筑物整体布局的基础上, 将自然采光及自然通风进行充分利用, 在确保满足建筑物适用性要求上, 进一步降低能耗。

其次, 能满足人民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建筑物在建造的过程中, 设计方为建设的第一类主体, 施工方为第二类主体, 承建方为第三类主体。建筑物方案的设计是由设计方负责, 建筑物设计的图纸施工为施工方的任务, 为建筑物提供资金的是建筑物的所有者, 也就是建设方。因此, 建设方在对设计方案进行选择时, 应对投资与回报的关系进行准确衡量, 谋取利用在获得最大的回报上付出最少的成本。对于建设方来讲, 建筑物的节能设计备受其的关注, 在对房屋进行销售时, 消费者考虑的建筑物周围的配套设施、设计质量等, 节能环保设计在满足消费者居住要求的基础上, 大大地为消费者节约了资源, 由此得到了消费者的热烈追捧。

2 建筑方案设计中节能设计思想的渗透

节能建筑设计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 需要从各个方面考虑周到, 下面从控制建筑物的体形、提高建筑外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充分利用可再生自然能源几个方面对建筑方案设计中如何渗透节能思想进行探讨, 具体如下: (1) 控制建筑物的体形。首先, 对于建筑物的高度, 不应过分追求于高, 根据最基本的数据分析, 基本的数据建筑物的高度不应该设计的过高。在一个建筑物过分高的情况下, 在水资源或是天然气等的传输过程中会耗费更多的能量, 导致大量不必要的能量被消耗。因此均衡土地资源与节能环保资源, 根据实际情况, 制定建筑物高度, 确保其的科学、合理, 从而抵达环保节能的建筑目标, 并且突显出建筑物的美观性能。

其次, 应对当地的气候和环境进行考察, 根据当地实际气候和环境情况对建筑物具体的面积以及楼体之间进行布局。对于夏季室内的高温应最大限度地采取自然风力作用来进行降低, 最大化谋求大面积, 在满足居住用户舒适要求的基础上, 降低冬季供暖时能源的消耗。北方的冬季在供暖时对煤炭资源的消耗量非常高, 一方面, 造成了能源的大量浪费;另一方面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如果在冬季充分利用太阳光, 则会将煤炭资源的使用量大大降低。除此之外, 也能够大大降低供暖费, 真正达到经济、环保、便捷的供暖目的。

再者, 在众多节能设计方法中, 增大建筑物的宽度也是其中重要的途径之一。由于建筑体型的控制与增大建筑的宽度息息相关, 因此, 增大建筑的宽度对于建筑体形的控制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新时代标志性的建筑设计, 在一定面积相应的最佳长度大于建筑物的长度的时候, 应尽量对建筑物的宽度进行扩大。

(2) 提高建筑外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 最大限度对外围保温材料进行利用, 从而为在冬季供暖时减少煤炭等的消耗, 这才是优秀的建筑设计方案。与此同时, 新型的建筑环保外围建筑材料的使用, 能够防止或避免墙体裂缝和渗水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对提高墙体质量的提升具有很大作用。然而, 通过目前数据的分析, 发现平均五十年以上为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对于这一数值, 目前来讲基本没有这种寿命的外围结构保温材料。简言而之, 需要在一定年限的使用之后对建筑外围结构进行更换, 因此, 在设计的初始阶段, 设计人员就应该考虑长远的经济效益, 不能盲目地只顾眼前一次的使用环保效果和经济成本。

(3) 充分利用可再生自然能源。在可再生资源中, 太阳能、风能都属其中, 他们是属于自然环境中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资源。除此之外, 他们还具有对环境污染小、甚至能够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目前, 由于太阳能具有经济、环保、便捷的特点, 已走进了千家万户的老百姓的家中, 成为了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项工具。太阳能的利用主要包括被动式、主动式、零能建筑三种。首先被动式一般构造简单, 其的自然交换方式是通过建筑方位的合理布置、建筑构件的恰当处理来达成太阳能的利用目的。其次, 主动式具有构造复杂、造价高, 需用电作为辅助能源来完成。再者, 零能建筑是由太阳屋顶提供全部建筑所需的能量, 将太阳电池安装在屋顶, 与电网并网, 清洁无污染。

3 结语

总而言之, 节能建筑设计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 需要从各个方面考虑周到。随着社会的发展, 传统的建筑方案设计思想已经不能与现代建筑行业的发展相适应。因此, 必须树立创新是设计意识, 控制好建筑物的体形设计, 结合当地气候和环境情况对建筑物的面积以及楼体之间进行布局进行设计, 注重对建筑外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的提高, 将可再生自然能源进行充分利用, 从而实现低碳、环保、经济、舒适、美观的建筑设计目标, 促进我国的建筑事业不断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夏春海, 朱颖心.面向建筑方案的节能设计研究——设计流程和工具[J].建筑科学, 2009 (06) :6-9+89.

[2]周潇儒, 林波荣, 朱颖心, 余琼.面向方案阶段的建筑节能模拟辅助设计优化程序开发研究[J].动感 (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 , 2010 (03) :50-54.

[3]宋德萱, 吴耀华.片段性节能设计与建筑创新教学模式[J].建筑学报, 2007 (01) :12-14.

[4]夏冰, 陈易.关于低碳建筑设计方法的比较研究[J].建筑节能, 2014 (09) :60-67.

思想品德“感恩”教学设计 篇11

我国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制度性和结构性变革,在社会的快速转型和城市化过程中,人口迁移流动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有些农民工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于是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有的群体——乡村留守子女,我们把这些孩子称为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特殊的成长环境和发展困境应引起政府、广大教育工作者及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课题“感恩”是根据农村留守儿童现状,以及六年级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制订的一个课题,主旨在于感化孩子们的心灵,引导孩子们学会感恩,让孩子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从感恩父母到感恩学校、感恩社会,并且懂得如何回报社会。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材料,理解和感受父母的爱,体会学校以及社会对留守孩子的关爱,从中学会感恩。

2.学会运用文字、语言、行动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通过教学活动,触动孩子们的心灵,让孩子们心怀感恩。

【教学重点】:理解父母心。

【教学难点】:培养孩子心怀感恩。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演示多媒体课件:播放音乐《感恩的心》)

师:我听见有的孩子都迫不及待地在跟着唱了,会唱这首歌,很不错,那这首歌是?

生:《感恩的心》。

(师板书课题:感恩)

师:同学们,请观察一下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是心字底。

师:很好,也就是感恩首先是要用心,那就让我们从此刻开始,用心!

(PPT出示学习目标)

师:请孩子们大声地读出我们的学习目标。

师:目标都清楚了吗?有信心完成目标吗?

师:孩子们都信心十足,那就让我们用心继续今天的学习之旅吧!

2.感恩父母

师:首先,请同学们观看一个视频,观看的时候老师有要求:同学们不仅要用眼还要用心去看,观看的过程中保持安静。(播放关爱留守儿童视频《为爱圆梦》)

师:每当看到这个视频,我都会很有感触,因为亲爱的孩子们,我以前也和视频当中的孩子一样,和现在的你们一样,也是一名留守儿童。

(PPT出示爸爸妈妈一起快乐的图片)

对我们这些留守的孩子来说,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时光总是那么的快,转眼爸爸妈妈又要外出了,(PPT出示离别图片)可是现在爸爸妈妈在哪儿?(音乐《妈妈你在哪儿》)

师:孩子们,你们关心爸爸妈妈吗?了解爸爸妈妈在哪工作吗?

(生汇报)

生1:我的爸爸在广东深圳打工,我有3个月没见过爸爸妈妈了,我有一个星期没听过爸爸妈妈的声音了,爸爸辛苦打工是为了给我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我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爸爸,您辛苦了,我在家会乖乖听爷爷奶奶的话,好好学习,不让你操心。爸爸我爱你。”

……

师:同学们,你们这样懂事,爸爸妈妈知道了,一定会非常欣慰,非常高兴,他们虽然不在身边,但他们希望你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得到的关爱还有很多很多,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大屏幕。

3.感恩学校

(PPT出示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图片)

师:亲爱的孩子们,在学校,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你得到了老师或者同学的哪些关爱呢?请用一分钟在脑海里回忆一件给你印象最深的。

师:给你印象最深的是来自同学关爱的请举手,你们想对同学说:“谢谢你。”

师:给你印象最深的是来自老师关爱的请举手,你们想对老师说:“老师,谢谢您。”

4.感恩社会

师: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关爱,我们留守儿童,留守不孤单,我们留守但是我们仍然快乐。孩子们,其实我们得到的关爱还有很多……(PPT出示国家和社会关爱留守儿童图片)

师:孩子们,世界到处是充满爱的阳光。孩子们,在这些爱的阳光下,我们健康快乐地成长着。

5.表达爱,回报爱

师:孩子们,让我们用心感受爱,用文字表达爱,把我们在生活中得到的关爱,选一个写成文章。

要求:选一件自己亲身经历的,给你印象最深的,回忆当时的情景,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关爱,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1:我记得有一次我生病发高烧,妈妈一晚上都陪着我,一夜没合眼,直到我病稍好,妈妈才肯去休息。

生2:我和同学闹矛盾,老师找我谈心,为我们化解矛盾。

……

师:亲爱的同学们,从现在开始我们要怎么样回报这些关爱呢?我们要怎么样报答父母家人的养育之恩,怎么样回报学校老师的教育之恩,怎么回报我们伟大的祖国妈妈呢?

同学们感恩就是回报,感恩就是感谢,请你们认真想一想,从此刻开始,我应该怎么感谢父母家人、感谢学校、老师、感谢爱心人士、感谢祖国妈妈呢?选择一个你最想感谢的对象,把你要怎么做写具体。

(3分钟后汇报)

师:时间到,下面小组交流,各小组选一名同学汇报。

生:爸爸生病了,我给爸爸喂药,在医院照顾爸爸。

生:我长大了,当了大老板,赚了很多的钱,我要给我们学校捐款。

……

(生边汇报边贴感恩树。)

师小结:孩子们,感恩已经住进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心动不如行动,心怀感恩,行动起来吧!孩子们,请记住今天这一课,让我们把感恩刻在我们的心上,让感恩和我们一起茁壮成长吧!

(播放《感恩的心》手语教程,师生一起做,结束课题。)

参考文献:

程序设计思想 篇12

PLC指的是可编程控制器, 它的开发制作是专门为了对工业过程进行控制的, 它的核心程序和设备能够连接控制工业过程的系统, 以便对工业过程的控制系统进行最大化的完善和扩充。PLC基本的工作原理指的是利用最初的输入扫描, 在内存中读入信息, 并且记取, 之后将用户的程序指令给执行下去, 然后利用输出端来将信号输出来, 对外部程序运行指令进行启动。

2. PLC编程的发展

一是继电接触器控制阶段:通过研究发现, 在早期的控制系统中, 指的是依据系统要求的逻辑关系, 利用导线来连接各种继电器、定时器、接触器以及触点, 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前, 被广泛应用到工业控制领域中, 它有着较为简单的结构, 掌握起来较为简便, 并且有着较为低廉的价格。对于一些有着较为简单和固定工作模式的工业场合的控制要求, 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基本上都可以满足。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 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没有较好的通用性和灵活性, 如果有故障出现于控制系统中的某一个继电器, 就会影响到整个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 不利于检修。

二是PLC编程应用初级阶段:设备开发程度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到了PLC初创阶段的编程方式, 最初的PLC系统, 是为了对各种继电器控制线路的一些问题进行解决, 如有着较大的体积、较多的好点以及没有较好的可靠性与运行速度等, 它的发展基础就是继电接触器控制。当时由中小规模的数字集成电路组成了可编程控制器的CPU, 因此只能够实现较少的控制功能, 执行的逻辑运算、计时运算以及计数运算都比较的简单, PLC编程思想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硬件特性的影响, 因此, 在初级阶段, 对一些大型的应用控制程序进行编写时, 往往比较的繁琐, 需要进一步提高PLC的计算和数据处理能力。

三是PLC编程应用高级阶段: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 计算机技术获得迅速发展, 在较大程度上完善了PLC编程思想, 并且在现代PLC编程中, 也体现了计算机编程思想的很多内容。比如在PLC编程中, 充分应用了数据库思想, 数据库作为一门新的技术, 利用计算机来对数据进行管理。计算机编程中应用到的数据库, 主要是在计算机系统内存储, 有结构的集合了数据, 数据管理系统管理着这些数据, 冗余问题没有存在, 合法用户可以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调用。在数据处理中, 非常核心的问题就是数据管理, 它指的是利用各种形式来采集、储存和加工以及传播各种形式的数据。利用计算机技术, 可以对大量复杂的数据进行保存和管理, 这样人们利用起来就更加的便捷。

3. 计算机编程思想在PLC程序设计中的应用

本文以某电梯系统为例, 本控制系统采用的是某公司研发的可编程控制器, 将模块化设计方式给应用了过来, 运算处理能力以及网络连接能力较好, 它的无源数据总线背板可以传送高性能的确定性数据。在相关的编程软件中完成电梯控制系统的程序部分, 利用工程文件夹来对编程软件的每一个工作项目进行管理, 数据存储利用标签来实现, 要在以工程名命名的文件中存储所有的梯形图和数据标签。

一是数据库编程思想在电梯PLC编程中的应用:因为有大量的数据都需要电梯控制系统进行输入和输出, 那么在对程序进行编写时, 就需要控制这些输入输出数据, 如果将简单的编程语句调用应用过来, 那么电梯控制程序就会变得比较的复杂, 那么在PLC编程中, 就可以应用数据库编程的方法, 可以更加方便的调用数据, 并且将数据存储空间给充分利用了起来。以电梯控制程序中楼层显示为例, 处理器对相关程序进行运行, 结合电梯模型楼层位置的检测信号, 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访问, 对相应的数据进行查询, 然后相应的数据就可以被运行程序输出来。

二是PLC编程中程序嵌套思想的应用:通过实践研究表明, 程序嵌套思想具有一系列的优点, 在电梯控制程序中, 如可以可以利用子程序来设计各个部分的功能, 在主程序中对这些子程序进行调用, 那么就可以在较大程度上简化电梯控制程序。并且以后也可以更加方便的修改和完善各个部分功能块程序, 有效解决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故障。具体到电梯程序设计过程中, 依据子程序的要求来设计电梯的各个功能模块, 然后在主程序中进行调用, 将任务执行完毕之后, 返回主程序, 继续执行, 这样程序就可以有更加清晰的条理, 同时, 大型应用程序的编写也可以得到较大程度的简化。

结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 传统的PLC编程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暴露出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不足, 那么就可以将先进的计算机编程思想给应用过来, 通过应用数据库技术, 可以促使数据存储空间得到有效节省;通过程序嵌套思想的应用, 可以促使程序得到较大程度上的简化, 得到更加清晰的程序逻辑, 以便更加方便的进行扩展和维护。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PLC控制系统被广泛应用到工业领域中, PLC程序的应用效果, 会对工业设备的运行产生直接的影响, 需要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传统的PLC编程往往较为繁琐, 没有较多的利用高级语句, 这样PLC的数据存储空间就得到了大大的浪费, 针对这种情况, 就可以应用计算机编程思想。本文简要分析了PLC程序设计中计算机编程思想的应用, 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PLC程序设计,计算机编程,应用

参考文献

[1]杜杰, 赵强, 李秋明.计算机编程思想在PLC程序设计中的应用[J].仪器仪表学报, 2006, 27 (6) :123-125.

[2]柯稳.PLC的工作原理及梯形图编程方法[J].企业导报, 2010, 2 (5) :55-57.

上一篇: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论文下一篇:吸水性淀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