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权限

2024-10-23

行政权限(精选5篇)

行政权限 篇1

唐山市丰润区的大批小钢厂都傍在丰白公路两侧,由于长年运输钢材,原本平整的丰白公路,如今已是坑坑洼洼,尤其一到雨水季节,坑洼之地立马就会变成一个个偌大的泥潭,让来往的车辆深陷其中。

当地一位钢厂负责人对记者说:“如果按照国家规定的准入门槛,包括我们在内的许多小钢厂都该被当做落后产能淘汰,但经历过这么多年却依然屹立不倒。”这里的小钢厂曾多次被管理部门贴上封条,一连数月不许开工,但风头一过,他们撕掉封条照干不误。

而这种中国式治理产能过剩的运动,已不止一次地落入一个似乎无解的怪圈:政府一方面不断调控产能过剩,而另一方面,一遇到宏观经济上的风吹草动,就把加大投资当成了救命稻草,行政审批大笔一挥,项目又上马了。

记者采访发现,新一轮产能过剩行业还是多年来的老面孔:钢铁、水泥、电解铝……并非巧合的是,这些多是2009年金融危机时用来救经济的“十大振兴产业”,救经济一时,后遗症却要更长时间来埋单。

如何逃离这个怪圈?新一届政府终于有了不一样的思路:经济发展不能再单纯地靠投资。具体的做法则是,在不足一个月时间内,取消和下放了250项行政审批事项,把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

产能过剩顽疾

抑制产能过剩再一次成为国家宏观部门调控的靶心。

5月13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坚决完成遏制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盲目扩张等硬任务。

当天,张高丽副总理在内蒙古自治区调研时明确表示,严禁核准钢铁、水泥、电解铝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坚决停建违规在建项目。

记者从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处获悉,发改委正在会同工信部积极调研并制定相关意见,并上报国务院,要按照“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过剩产能的要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工作方案,积极稳妥逐步化解过剩产能。

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协会信息统计部的一位人士也向记者证实,今年以来,配合发改委、工信部“有关制定产能过剩意见”的编写多次开会讨论,参与者还包括钢铁协会、水泥协会等,要求提出整顿产业过剩的意见和措施。

据该人士透露,除了张高丽提到的那几个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外,多晶硅、风电设备、新材料等新兴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也被纳入其中。

而上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将抑制产能过剩作为中心议题,还要追溯到2009年8月26日,当时将钢铁、纺纱、电解铝、煤化工、水泥、氧化铝、太阳能、风能等19个行业列入产能过剩名单,而这次又增加了3个新兴行业;再追溯到2006年那次调控,当时列入产能过剩或潜在过剩的行业只有10个。

不到7年,产能过剩的行业名单翻了一番还多。中国投资协会会长张汉亚注意到,最近一段时间,光伏电池、风电设备、多晶硅等行业都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风机产能利用率不到70%,光伏电池开工率仅为57%,多晶硅开工率更是低至35%。

值得一提的是,包括多晶硅、风电设备、新材料等新兴行业,更是在2009年国家出台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后,一些地方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投资,最终造成了产能过剩。

比如,光伏产业被列入振兴规划后,到2011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均把光伏产业列为优先扶持发展的新兴产业;600个城市中,有300个城市发展光伏太阳能产业,100多个城市建设了光伏产业基地。

而在上一轮4万亿投资需求增长刺激下,各地继续盲目扩张产能,一些新开工项目未批先建或违规建设,加剧了产能过剩局面。

钢铁、水泥等行业被指为这一类扩张的典型。钢铁一直被列入淘汰落后产能的重点行业。截至2008年底中国粗钢产能为6.6亿吨,但到现在已接近10亿吨,实际上合规的钢铁产能只有不到一半,而另一半产能未经国家核准。

以2009年初国务院出台的《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为例,当时中央政府预测当年中国粗钢消费为4.3亿吨,但实际消费达5.7亿吨。

“在需求预测的基础上,国家对钢铁行业的产能扩张一直严格制定规划,然而,由于需求屡屡突破规划产能,因此市场的产能也屡屡突破国家规划。”中钢协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水泥也是如此。官方数据称,2009年水泥过剩约3亿吨,但到今天,水泥已过剩8亿吨。

为何越振兴越过剩

自从上世纪90年代告别短缺经济后,我国便出现了产能过剩问题。十多年来,中央政府对产能过剩进行过几次比较集中的治理,第一次在世纪之交,第二次在2003年至2006年间,第三次是2009年十部门联合发文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但这种“运动式”的治理行动无一例外地落入到“产能越抑制越扩大”的怪圈当中。

更有意味的是,当年纳入振兴规划的十大产业目前大多受产能过剩所困。张汉亚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也提出治理产能过剩,但在落实过程中并没有调控到位,“不仅没调动,实际上也调不动”,因为规划期批复的投资形成了未来的生产能力,而治理的是过去或现在的过剩产能,况且,谁又能测算出需求有多少?

“造成产能过剩的原因有很多,并不能把问题归咎于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因为该规划也提出产业升级、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只不过,当年地方发展的积极性太高,现在回过头来看,钢铁、水泥、有色等项目并没有批那么多,是地方上后来增加的额外产能。”工信部一位副司局级官员对记者说。

地方投资存在过度膨胀的风险,是形成产能过剩的诱因之一。工信部官员认为,地方政府对投资项目土地的大包大揽、无节制的税收优惠,助长了一些企业不思后果的产能扩张。

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在不科学的财税体制和政绩考核体制下,地方政府面临较大的增收压力和动力,对于吸引工业投资发展经济具有天然的冲动;同时,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存在的系统性制度软约束也助长了他们扩大经济规模的短期行为。而且一些地方政府还可能运用非市场化手段刻意降低部分产业的进入门槛,人为地阻止地方企业破产淘汰,阻碍部分工业行业落后产能的退出,从而形成过剩产能。

转变政府主导投资思路

在张汉亚看来,这次化解产能过剩的行动与以往最大的不同是,新一届政府更强调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率先做的是简政放权,而不是大包大揽。

首先是像4万亿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这样的短期刺激政策恐难再现舞台。李克强5月13日在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动员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要实现今年发展的预期目标,靠刺激政策、政府直接投资,空间已不大,还必须依靠市场机制。

其次则体现在简政放权上。5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下发文件,决定取消和下放117项行政审批项目,并公布了其中104项的清单。重点是经济领域的投资、生产经营活动项目,以及企业投资扩建民用机场,投资城市轨道等重头项目的审批权力。

李克强此前也曾表示,改革不仅要取消和下放权力,还要创新和改善政府管理,管住管好该管的,放和管两头并进。要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把政府工作重点放在“保基本”上,在非基本的公共服务领域,更多发挥市场和社会组织作用。

对此,上述工信部官员解释称,新一届领导班子想通过政府合理的“退位”与“补位”,不断优化政府和市场有效协作的机制,降低工业领域产能过剩的风险和负面效应。

据悉,国家准备出台“关于化解产能过剩指导意见”,国家发改委同工信部等多部委正对此积极调研并制定相关意见,不久将以书面形式报送国务院。

“政府治理产能过剩的目标不应是最终消除产能过剩,也不应简单地压缩产能,而是考虑如何提高竞争力。”张汉亚称。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担忧,审批权的下放和取消会引发地方投资潮。对此,张汉亚认为不必有太大担心,发改委的权力被削弱,并不代表其他部门不管,上个项目还需要国土部门批地,环保不合格环保部门也不会通过,再有工信部也设置了行业准入门槛。

除此之外,在把市场的归还市场后,市场规律会逐渐产生优胜劣汰效应,一个行业在充分竞争的背景下,产能自然会得到合理的分配。这和政府主导的投资结果将会完全不同。

据记者了解,发改委在4月底已将相关下放名单递交有关部门,将在6月前发布发改委新修订的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录,这其中会涉及很多产能过剩产业的投资目录。

业界认为,通过下放审批,用市场手段遏制产能过剩才是大势所趋,并逐步建立有效的市场调控机制。但需要明确的是,行政审批放权,决不是将行政审批权限下放给地方,而是放给市场,让市场来“审批”和“评价”,让市场来决定哪个项目该上、哪个项目不该上。慢慢地,产能过剩的矛盾也就自然而然地解决了。

“投资体制改革已经先行,并且会在2015年基本完成,而化解产能过剩不仅需要改革投资体制,还需要加快改革财税体制和政绩考核体制,避免唯GDP、唯增长的思想。”张汉亚建议。

(据华夏时报)

行政权限 篇2

职责:

1、值班期间,手机保持24小时开机状态,工作电话接听率100%,对讲随时保持通畅。

2、关注各部门经营、运转情况,及时做好组织协调和服务工作。关注当日预定及入住情况。

3、负责做好夜间安全的预防工作,妥善处理酒店夜间发生的各种问题。检查安保亭、各通道,以消除各种隐患,保证酒店财务以及客人的人身财产安全。

4、加强夜间巡视,特别是酒店重要部门的巡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做好工作记录。

5、处理宾客投诉。遇到宾客对酒店投诉时,认真倾听并在工作日志上做好书面记录,无论对错不做争执,并适时站在客人立场上,以期尽快平息宾客。在考虑酒店得到最大的保护的同时,可以适当的满足宾客的合理要求,以维护就的良好声誉。凡100元人民币以上,200元人民币以下的免赔、罚款事件,行政总值班经理可以直接做出决定。特殊原因不能做出决定的,请示总经理。

6、主动收集至少三位宾客的意见,对宾客意见及时加以分析、处理,并采取预防措施,促进酒店优质服务的开展和服务质量的改进。

7、维护整个酒店温馨祥和的营业气氛,督导各营业点摆设,灯光

背景音乐、服务质量等影响营业气氛的工作环节。

8、MOD负责对各部门员工仪容仪表、礼貌礼仪规范及工作纪律进行监督落实。

9、监督各经营点情况,收益情况。

五、权限:

1、MOD房价及茶餐厅折扣权限:

房间:门市价3.6折; 餐厅:门市价9折; 棋牌:门市价8.8折。

2、凡100元人民币以上、200元人民币以下的免赔、罚款事件,MOD可以直接做出决定。特殊原因不能做出决定的,请示总经理。

行政权限 篇3

(一) 权限不清的现状

1. 法律层面的权限不清

根据目前《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对证券公司自营和经纪业务、证券公司内部控制、财务控制、证券业从业人员参与证券业交易行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以及上市公司人员的行为拥有高度重叠的监管权。例如, 证券法第一百七十九条和一百八十条规定证监会对证券公司的业务和交易拥有直接监管权;而《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又赋予交易所对于会员的自营和经济业务一级交易行为实时监管的权力, 二者权力相互重叠, 界限划分不清。又如, 证券法对于交易所和证监会均赋予对于违规行为的处罚权, 但却未区分每一主体究竟对哪些行为具有何种处罚权, 仅在《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模糊的规定“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由证券交易所处罚, 或者按照证券交易所章程、业务规则、上市协议等证券交易所可以处罚的, 证券交易所有权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并报证监会备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由证监会处罚的, 证券交易所可以向证监会提出处罚建议”。再如, 在信息披露方面,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规定证监会和交易所对于披露义务人的行为均有权进行监督, 但也未进行区分。与此同时, 法律又赋予证监会对于交易所的人事控制权, 证监会在事实上控制着交易所, 这更加使得交易所的监管权限难以与证监会相互区分。

2. 操作层面的权力侵蚀

目前交易所权力日渐式微, 逐渐沦为证监会发布政策的工具。我国证券市场自产生之日起, 就在政府的主导下完成了初步的布局。在政府强力主导的格局下, 证监会和交易所逐渐变成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交易所受到证监会绝对的领导和控制。在这一格局下, 交易所很快演变成为证监会统一领导下的附属机构, 成为贯彻政府意志、落实方针政策、实现市场控制的“雇员”, 严重丧失了独立的法律人格。交易所以自己名义实施的部分行为, 徒有自律管理自名, 多数情况下是以自律管理的名义实施行政管理, 本质上是在执行政府意志[1]。同时, 由于证监会掌握了交易所的人事任免权, 证监会往往可以通过非正式的手段对于交易所的行为和决策进行控制, 进一步弱化了交易所的自律监管功能。最终, 在我国证券市场上形成了证监会一家独大, 包揽一切的状况。

(二) 权限不清而产生的弊端

目前, 由于交易所的自律监管和证监会的行政监管在法律层面上和操作层面上的划分不清, 交易所的地位和功能日益被边缘化, 这在我国证券市场上产生了一系列的“不良反应”。

第一, 证监会监管效率低下, 对违法行为查处不力, 投资者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

证监会过分贴近市场, 权力过于广泛却又缺乏重心。从发行申请、证券从业、股评从业、报刊刊登上市公司咨询披露到券商增资扩股与分类审批, 甚至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挑选等证监会均事无巨细的深度介入, 这使得本来有限的监管资源更加分散, 导致证监会的监管范围极大而对各项事务的监管力度却很小, 监管效率十分低下。例如, 沈阳蓝田股份有限公司的造假行为发生4年之后才被查出;湖南张家界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1998年度的虚假财务信息行为, 直到2001年证监会才做出处罚;桂林集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中期的虚假财务报告行为, 证监会直到2002年才做出处罚;上市前的2001年和上市的2002年, 科大创新一直采用虚增利润的方式欺骗监管层和投资者, 但直到2004年5月19日, 上交所才对科大创新的董事予以公开谴责……

诚然, 由于造假和违规水平越来越高, 对于此类行为的查处越来越困难, 监管层面出现一定的滞后性是必然的, 但从上述案例以及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到, 动辄长达三到四年的监管真空期, 也充分暴露了由于监管事务过于繁杂而带来的效率低下、处罚滞后的问题。

同时, 证监会过于繁杂的监管事务和低下的监管效率必然使得证券市场上违法行为丛生, 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以亿安科技一案为例, 据调查显示:深圳证券交易所1998年12月以来就曾多次向证监会反映过亿安科技股价出现异常波动的问题, 并于2000年向中国证监会提出了关于亿安科技出现严重异常股票交易的专项调查报告, 但证监会却没有及时查处, 使投资者最终遭受了高达4.5亿的损失。与已经暴露的案件相比, 所谓的违法违规“黑数”则更加惊人。由于“黑数”是未被查证的违法违规数量, 因而无法从实证材料中获得求证, 但仍能按一定的规则大体推测出来。例如, 一位证券稽查专家曾指出, “证监会自1993年成立以来,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刑事案件。我印象当中, 第一个刑事案件发生在1998年。从1998年到现在, 我们向司法机关以公益送了大概不到60个涉嫌犯罪的案子, 证监会查处的行政违法案件大概有六百多个……一位犯罪侦查局的负责同志私下跟我讲, 从其搞犯罪侦查几十年的经历, 特别是最近几年从事证券犯罪侦查, 他个人估计恐怕只有1%的案子实际被查处。”[3]如此之大的证券违法违规“黑数”, 不断侵蚀着投资者的利益, 使得中国的证券市场逐渐失去了投资价值, 亦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仅靠证监会一家机构无法有效遏制猖獗的证券违法行为。

第二, 交易所怠于行使自律监管的职责, 对于市场的敏感度下降, 难以承担起一线监管者的责任, 同时对外缺乏竞争力, 创新极少, 缺乏投资者保护意识。

由于证监会的强势地位, 交易所实质受控于证监会, 在行政羽翼的庇护下, 缺乏竞争的环境, 对于市场的敏感度下降。目前我国仅有上海和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 而一直以来, 政府将沪深两地的交易所定位于面向不同的市场:上海证券交易所主要面向大中型企业, 而深圳市场则主要是面向中小企业和创业类企业, 这在实质上将二者的竞争隔离, 交易所始终处于一种垄断的地位, 必然使得交易所怠于改进自身的软硬件设施, 缺乏竞争意识和改进监管以吸引更多优质上市资源的动力。同时, 证监会还控制着新的交易品种的上市批准权, 而长期以来, 由于证监会过于保守的监管理念, 获批的交易新品种少之又少, 这使得交易所逐渐丧失了创新的动力, 市场发展缓慢。在全球金融一体化的趋势中, 这种孱弱的竞争力必然使得我国的交易所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

第三, 证监会的权力过分集中缺乏制约, 极易产生腐败。

证监会侵蚀本属于交易所的权力, 使证监会事实上控制了证券市场的几乎所有事务, 这种过分集权而又缺乏制约的体制, 极易产生大量的权钱交易的腐败行为。据统计, 证监会成立16年来, 先后有八名证监会官员落马, 涉案金额越来越大。业内人士称, 在企业上市的全过程中, 从券商的辅导改制、重组包装, 到审计师事务所的资产审定, 再到发审委的最后“点头”的每一个环节, 都可以发现大量的腐败行为。这一点在王小石案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仅仅作为一个副处长, 王小石通过向待上市公司出售发审委的名单就收受贿赂高达140万元, 可见证监会内部权力寻租之严重。究其体制原因, 就在于证券发行、上市以及监管等权力过分集中于单一行政部门, 缺乏有效的分权与制衡。

第四, 监管权限的交叉重叠使得对于市场的监管产生缺漏, 很多市场违规得不到有效监管。

理论上讲, 证监会的权力来自法律的授权, 而交易所的权力来自于法律授权、行政授权和与市场参与者订立的契约。但在交易所处于证监会从属地位的状态下, 交易所只能实施符合证监会意志的监管行为, 即监管权力被局限在了法律的授权和行政授权, 无法很好的行使基于契约而产生的监管权利。这一方面使得二者的监管权限重叠、效率低下, 另一方面由于法律调整的滞后性而使得交易所无法对市场上新出现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管。

二、产生权限划分不清状况的原因

法律层面的模糊和操作层面的权力侵蚀, 使得交易所的功能受到了极大的干扰, 也使得证监会的监管弊病丛生、不堪重负, 探究这种状况产生的原因, 则在于交易所的出现是政府推动的强制性变迁, 其本身缺乏一种内在的自律精神。

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所的成立是政府为了消除当时证券交易场所遍地开花的分散状态, 实现集中交易的制度安排, 是从分散的柜台交易到集中的交易所交易的强制性制度变迁。虽然, 我们用较短的时间走过了西方证券市场上百年的交易所发展之路, “避免了一场人、财、物的巨大浪费, 也避免了一场分散的市场割据和竞争的局面”[4], 但是其代价必然是自律精神的缺失[5]。自律精神绝不可能由外界强行推行, 它是源于主体内部的一种自发与自觉, 是一种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缺少了这种自律精神, 交易所就失去了一种内在的改革创新机制, 一种自我规范、自我发展的约束机制。其结果必然导致交易所活力不足, 市场反应迟钝, 不能形成良好的治理机制, 最终导致竞争力的下降。而且, 由政府推动的这种强制性制度变迁, 必然使得整个的变迁过程都处于政府的控制之下, 在一种强势政府的传统氛围中, 行政监管必然不断侵蚀甚至取代自律监管。结果是管制过度, 抑制了市场自我生长的发展空间。我国交易所的现状就典型地说明了这一问题。

因而, 要改变当前这种状态, 完善市场的监管机制, 发挥交易所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必须正确认识自律监管和行政监管的关系, 培养交易所的自律精神和政府监管尊重自律的精神。然而, 作为精神层面的自律理念, 不是通过某种口号的提出或者某种精神的贯彻就能实现的, 而必须通过现实中的制度逐渐培养, 因而清晰的划分交易所和证监会的权限就显得格外重要。

三、自律监管的优势

第一, 自律监管具有专业性, 即交易所作为一线监管者, 集中大量人才, 对于市场中的交易行为更加熟悉, 更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监管这其中可能产生的违法行为。同时, 由于更加贴近市场, 可以实时监控市场中的交易行为, 从繁杂的数据及时发现疑点, 将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及时遏制。

第二, 自律监管具有灵活性, 即交易所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化制定和调整各种业务规则和相关风险控制指标, 及时对市场可能产生的风险加以控制。同时, 可以对于法律规定中的监管盲点实施补充性的、有针对性地监管。

第三, 自律监管具有自发性和道德性, 即交易所和其他的市场参与者之间给予一种契约关系, 这种监管与被监管的关系更多是一种自发性的行为, 也可以制定比法律更加高的准入门槛和行为标准, 给与市场参与者更加严厉的监管标准。同时, 在走向全球化的今天, 全球金融更加迈向一体化, 各交易所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为了争取更多的投资者和上市公司, 交易所的这种监管的自发性和道德性体现得更加明显。

第四, 自律监管能够有效分担成本, 自律管理的比较优势在于成本分担, 市场管理必有成本投入, 交易所自律管理通常被视为可以分担政府的监管成本。政府管理需要支付费用, 费用来源于纳税人, 而交易所运行是要自筹资金的, 在会员制的交易所中, 主要来自于会员的会费和席位费、上市公司支付的上市费用、交易手续费等;而在公司制的交易所中, 主要来自于公司对于在其处交易的券商、上市公司和投资者收取的费用。从而将部分市场管理费用从纳税人转移至市场参与者, 政府监管的成本在这一转移过程中被分担了。

四、自律监管和行政监管的关系及权限划分

(一) 自律监管和行政监管的关系

经过长期的市场沿革和实践, 证券市场的监管者和参与者达成这样的共识:一方面, 证券市场承载着巨大的公共利益, 国家不能被动的处在一个中立者的位置上, 而须实施行政监管, 以维护市场公正、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然而, 证券市场庞杂的监管事务和不断更新的市场行为又使得仅凭政府的单方监管往往难以奏效。另一方面, 交易所自律管理虽然天生具有忽视公众利益得的缺陷, 需要接受行政监管, 但是交易所自律监管作为最为贴近市场的市场行为, 有着固有的、难以替代的优势, 能够弥补行政监管的不足。交易所特有的地位和作用, 决定其不能成为一个被动的管理对象, 而必须以一种更为主动的姿态参与到市场中, 二者既要充当监管者与被监管者的角色, 也是市场整体监管中的合作者[6]。

目前, 在处理政府监管与自律监管的关系中, 要保持政府监管的适度, 尤其对于我国这样没有自律传统的国家, 强调这一点尤为重要, 如何找到二者之间的平衡应当是监管活动中一门重要的艺术。在处理政府与自律组织之间监管职责分配上应坚持政府应当有所作为, 但是交易所必须主导。正如美国第二任证监会主席威廉·道格拉斯曾对《1934年证券交易法》中的自律制度所描述的:“交易所应发挥领导性作用, 而政府发挥剩余的作用, 换句话说, 政府拿着猎枪, 站在门后, 子弹上膛、抹好油、拉开枪栓, 随时准备开枪, 但期望永远不开火。”[7]

(二) 自律监管和行政监管之间的权限划分

1. 划分的原则

一是交易所的自律监管优先原则。立法层面, 国家权力应从交易所自律监管权属领域逐步退出, 要明确自律监管在市场监管中应处于基础性和主导型的地位, 通过充分发挥交易所对于市场的敏感性和灵活性, 达到保护投资者利益, 促进证券市场发展的目的。在行政层面上, 政府应当尊重交易所的自律监管优先权, 放松对交易所的控制, 还权于市场, 重点监管自律组织, 逐步实现间接监管。对于交易所可以通过自设力量解决的问题, 优先由其解决, 而将自己的工作重心逐步转移到对重大违法案件的查处上。

二是行政宏观监管原则。证监会在对证券市场的监管过程中, 要始终处于一种超然的地位, 不要轻易介入自律组织内部的管理活动, 而要更多的以一种证券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和审核者的身份出现, 通过对证券交易所、证券业协会的监管来实现对证券市场的宏观把握。同时, 证监会应集中主要力量查处市场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维护证券市场的公开、公平和公正。

三是监管效益原则。在交易所于证监会的权限划分的过程中, 要以监管结果的效益最大化为标准, 综合考量各主体的监管成本、收益和效率, 对监管的权限予以合理的分配。例如, 证券交易所在制定产品标准、开发新的交易品种和衍生品种、促进合同履行、提高交易清算系统效率等方面具有优势;证监会对于预防并惩证券市场中的重大违法行为具有成本和执法优势, 二者在上述权限内就应根据各自优势进行配置。同时, 在监管过程中还要把握合理的监管力度, 既不能过分严苛导致市场交易冷清, 又不能过分放松而使得市场中的违法行为泛滥, 要在保证市场秩序的基础之上充分激发市场参与主体的交易热情和动力。

四是相互协作原则。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实施管理, 维持稳定的关系, 并在此基础上相互协作, 形成监管合力, 防止监管过度和监管真空。首先, 双方应当建立沟通协调机制, 以确保其在履行各自监管职责过程中及时的共享信息、互通有无, 促进对彼此职权有效行使的促进和制约作用。具体而言, 就是要在规则的制定、业务的开展以及对违法行为的处罚等方面都建立长效的沟通协调机制, 促使双方在履行职责时都能最大化的减少不必要的摩擦[8]。其次, 双方应就监管过程中的细节问题, 尤其是双方都有权监管的领域或可能存在的监管真空区域, 借鉴香港的模式, 通过“签署备忘录”的方式加以协调和规范, 备忘录可以是综合性的, 内容包括上市公司的监管、会员监管、市场监管等, 也可以是单向的, 如仅对交易所护院监管签署备忘录[9]。

2. 具体划分的建议

实现权限划分的前提是交易所必须真正独立于证监会和地方政府, 而要做到这一点, 政府就不应该过多控制交易所的人事任免权。目前沪深两地的证券交易所都归属证监会的垂直领导, 加之各地级政府机构不断细化监管法律法规, 把相当一部分人事任免权收归己有。因而要改变那些旨在控制交易所, 导致其失去独立性和自律管理动力的措施, 如改变交易所理事长、总经理事先直接任命制, 由会员大会选举理事长和副理事长、理事会决定聘任总经理和副总经理, 证监会只负责事后的审批, 以确认其是否符合相应的任职资格, 是否具备引领交易所履行公共职责的能力。而关于交易所中层干部的任免, 财务和人事部门的负责人的任免等均应由交易所自主决定, 同时向证监会备案。而委派理事会部分成员, 是境外市场中政府控制交易所自律管理潜在的利益冲突, 督促其履行公共职责的通行做法, 应当继续采用, 但应严格限制委派理事的人数不超过理事会人数的1/3, 以避免交易所的独立性受损, 同时可以借鉴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 在会员制的交易所中也可引入“独立理事”, 完善交易所的内部监管。

在上市公司监管方面的改进。 (1) 在市场准入权方面, 证监会保留公开发行股份的核准权、但应逐步放松对实质上证券核准上市权的干预, 废除目前所谓的“发行、上市联动机制”, 实现交易所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决定证券的上市。 (2) 在规则制定权方面, 证监会可以制定上市公司治理以及信息披露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 再由各交易所根据在本所上市的公司的具体状况, 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 并通过各种指导或监督手段促使上市公司接受交易所提出实施细则。 (3) 在调查和处罚权方面, 应通过交易所管理办法和相关规章赋予交易所更具操作性的处分权, 改变交易所目前对上市公司的处分权规定过于原则、力度过于轻微的问题, 赋予交易所对上市公司的调查权, 增强交易所的能动性和可操作性。而证监会一般只需通过审查交易所上报的处罚被案件实行间接监管, 在遇到上市公司的涉嫌重大违法案件时, 才由证监会负责调查和处罚。 (4) 此外, 证监会对于上市公司涉及公众利益的重大变动应保留直接监管的权力, 如批准上市公司的收购、重大资产重组、向特定对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减少注册资本、合并及分立等。

在会员监管方面的改进。 (1) 在规则制定权方面, 应当明确自律规则本质上是会员之间的契约, 自律规则的制定是自律组织进行监管的基础和依据, 因而, 应当充分发挥交易所在自律规则制定方面的优势和便利, 而证监会只需负责自律规则的审查和备案。 (2) 在证券公司的设立和审查方面, 证券业协会应当发挥主导性的作用, 负责证券公司的设立、相关业务资格的批准, 并逐步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检查和调查机制;证监会监管证券业协会, 但保留对于证券公司的直接监管权。 (3) 在纠纷解决方面, 鉴于我国针对证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执法和司法资源严重稀缺以及相关制度方面的重重限制, 可以引入选择性或替代性纠纷解决方法 (ADR, 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 [10], 通过建立包括仲裁、调停、和解、谈判协商等多层次的纠纷解决解决机制, 提高监管的效率, 降低纠纷解决成本。 (4) 证券交易所内部还应当建立听证制度, 设立听证委员会, 以更好地向证监会反映会员的诉求, 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

在交易监管方面的改进。在证券市场的日常监管中, 由于平时未能防微杜渐, 往往等积累的矛盾集中爆发时, 证监会再苛以严刑峻法, 寄希望最后一次的刚性惩戒措施能够收到奇效。但此时受制于可利用的资源, 执法效果非但不佳, 又徒然损伤了法律的权威性, 带来了极高的社会成本, 因而在日常的交易监管中, 证监会必须有的放矢, 侧重于维护证券市场的稳定, 保护投资者利益, 同时充分发挥交易所在日常监管中的优势和作用, 目前比较可行的方法是交易所和证监会签署相关的谅解备忘录, 重点界定哪些行为属于重大违法行为, 同时设定一个违法行为涉嫌的数额上限, 达到数额上限的违法行为和重大违法行为由证监会直接负责查处, 交易所提供相关支持;一般违法行为和涉嫌数额较小的违法行为应由交易所负责查处。这样可以减轻证监会繁重的查处压力, 集中力量处理重大违法案件, 保护投资者利益, 又可以充分发挥交易所作为一线监管者的作用, 提高监管效率, 有效净化市场。

参考文献

[1][6]卢文道.证券交易所自律管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167, 33.

[2]吴越, 马洪雨.证监会与证券交易所监管权配置实证分析.社会科学, 2008, (5) .

[3][9][10]曹里加.证券执法体系比较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224, 253, 245.

[4]张育军.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制度分析 (1978-1997) .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8.125.

[5]胡荣.政府证券市场监管研究.南京理工大学, 2006年硕士论文, 43.

[7]Statement of R ichard A·Grasso, Chairman and CEO of N YSE Inc.Before the Senate Banking Committee Hearing on Public O wnership of the US Stock Markets, Sept.28, 1999.

[8]王天奇.我国证券业中证券交易所自律与行政监管的互动与边界.江西职工大学学报, 2008-8, 21 (4) .

[11]李志军, 于向花.论证券市场政府监管的市场化.当代法学, 2005-5, 19 (3) .

[12]张世民.我国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的主要弊端及其完善.于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网站, 2008-6.

人事行政部经理岗位职责与权限 篇4

行政工作职责:

1、根据公司实际,负责公司行政规章制度的建立和执行监督工作

2、负责公司公共设施的管理、维护工作及公司安保工作

3、负责做好公司会议组织工作以及日常来宾的接待工作

4、负责员工活动的组织策划工作

5、负责公司办公用品的采购及管理工作

6、协助公司领导做好人力资源的规划工作,负责建立招聘、培训、考勤、劳动纪律等人事工作程序或规章制度并监督执行;

7、负责制定和完善公司岗位编制及岗位职责描述的起草工作,协调公司各部门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人力,满足公司的经营管理需要;

8、负责入职、离职手续办理,人事档案的建立、保管以及用工合同的签订等工作,及时更新员工档案;

9、负责公司员工的考勤及各项人力资源成本统计工作。

10、负责对试用期员工进行培训及考核,并根据培训考核结果建议部门录用;

11、根据公司领导意见,制定绩效考核办法,组织实施绩效管理,并对各部

门绩效评价过程进行监督,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不断完善绩效管理体系;

12、负责公司员工福利、社会保险等工作的办理;

13、.对公司人事、行政工作的工作程序和制度有修改权,对本部门员工有工作分配、指导、监督和考核权

14、有依据公司规章制度对各部门和员工在安全、纪律及行为规范的考核权

15、.对公司新员工录用及对员工调岗和解聘有建议权

16、根据绩效考核结果有对员工奖惩的建议权

17、对各部门办公经费使用和办公用品领用有总体控制权

协助开展公司的行政、人事工作,以公司的运营保障为主,为公司的正常运作提供优质的后勤服务.18、坚决服从分管副总经理的指挥,认真执行其工作指令,一切管理行为向主管领导负责;

19、负责公司办公车辆的使用管理,办公车辆和生产辅助车辆的维修管理和费用控制。

20、热爱公司,爱岗敬业,自觉维护公司的和-谐、团结和稳定,自觉维护公司良好形象。

①严格履行公司岗位职责,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②严禁任何恶意破坏公司形象的言行,如散布谣言、拉帮结派、制造混乱。③严禁以任何方式恶意对抗公司管理。

21、负责公司总部治安安全、消防安全管理和保安人员的管理。

22、负责协调与水利、电力部门的关系等。

行政权限 篇5

◎会计信息系统中的权限分类

企业启用会计信息系统之初,应首先进行用户管理,即明确哪些人有权登录系统并对系统进行操作。根据企业内部控制的要求,系统用户要有严格的岗位分工,不能越权操作。权限设置的作用就是对允许登录系统的用户规定操作权限,严禁越权操作的行为发生。

根据权限控制对象不同,会计信息系统中的权限分为以下几类,见表1。

将以上几种权限组合使用,可以使得系统的权限设置功能更灵活、更有效。

◎功能权限及其授权控制

1.理解功能权限

会计信息系统是由多个子系统构成,各个子系统服务于企业的不同层面,为不同的管理需要服务。如典型的会计信息系统包括总账管理、报表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应收款管理、应付款管理等子系统。每个子系统下又按照企业应用流程划分为几个大的功能组,如总账管理系统中一般分为设置、凭证、出纳、账表、期末几组,每个组适用于在不同的应用时段完成不同的功能;每个功能组下再按照实现的业务需求不同细分成若干功能节点,如凭证下又细分为填制凭证、审核凭证、记账等功能节点,由此构成树型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

功能权限授权的作用主要是明确用户登录系统后能使用系统提供的哪些功能,由此把某些手工管理环节中的不相容职责的划分由此前的制度规定转化为由系

2.功能权限的授权

功能权限的授权对象是角色或用户。角色是指在会计信息系统中拥有某一类职能的组织,这个角色组织可以是实际的部门,也可以是由拥有同一类职能的人构成的虚拟组织。在设置了角色后,就可以定义角色的权限,建立用户时,可以将用户归属于某个角色,如图2所示,这样用户就相应地拥有了该角色的权限。利用角色的方便之处在于可以根据职能统一进行授权,方便管理。一个角色可以拥有多个用户,一个用户也可以分属于不同角色。

功能权限的授权内容是系统所包括的功能,其本质是赋予用户相应岗位职责所拥有的权限。

进行功能权限授权时,注意应先选择授权对象,即对哪个账套进行授权,对哪个用户或角色进行授权;然后再明确所授权的内容。如出纳员张子彬的岗位是出纳员,那么我们应该在功能权限授权中赋予张子彬系统中的“出纳”、“出纳签字”等相应权限,如图3所示。

◎数据权限及其授权控制

1.理解数据权限

企业应用会计信息系统之初,首先需要在系统中建立企业的基本信息、核算方法、编码规则等,称之为“建账”,这里的“账”也称“账套”。账套数据在会计信息系统中以数据库的形式存在,不同性质的数据信息又是存放在不同的数据表中。很多情况下,不同的用户对应的管理内容是不同的。例如:客户档案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源,手工管理方式下,客户信息一般散落在业务员手中,每个业务员掌握数量不等的客户信息资源。业务员一旦离开企业,极易造成客户资源的流失,给企业带来损失。企业建立会计信息系统时,需要全面整理客户资料并录入系统,以便有效地管理客户、服务客户。客户信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如图4所示。

基本信息:包括客户编码、客户名称、客户简称、税号、开户银行、银行账号等。

联系信息:包括地址、邮编、联系人、电话、发货地址、发货方式、发货仓库等。

信用信息:包括价格级别、信用等级、信用额度、付款条件、应收余额等。

其他信息:包括分管部门、分管业务员、停用日期等。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如此全面的客户信息存储在系统中,是否容易造成客户信息泄露呢?企业不同管理岗位其所能接触和管理的客户范围和客户内容是不同的,如限定销售员杜壮壮只能查看和管理自己辖区的客户,而无权查阅企业所有的客户;数据录入员孟凡杰参照客户时只能看到客户编码、客户名称几项基本内容,不能看到客户联系人、信用情况等信息。这便属于数据权限所管理的内容。

那么系统是如何实现这种数据权限管理需求的呢?让我们从系统中的数据存储层面来解释这个问题。在数据库中,全部客户信息存储在“客户”表中,如表2所示。

在“客户”这张二维表中,一行是一个客户的完整信息,称之为记录,一列代表了客户某一方面的属性,称之为字段,对应地数据权限分为字段级权限控制和字段级权限控制。这样我们就把上述需求表述成:销售员杜壮壮仅对客户表中的某些记录有查询和录入权限,而数据录入员孟凡杰仅对客户表中的某些字段有查看权限。

2.数据权限的授权

如果企业需要利用数据权限进行权限的精细控制,首先需要先进行数据权限控制设置,以指定对哪些业务对象进行权限控制,如图5所示。

再例如,企业有产品库和原料库两个仓库,房芳主管产品库,丁聪负责原料库,为他们设置功能权限时,他们均为“仓库主管”角色,拥有库存管理系统的所有功能。两者之间仓库权限的严格区分是由数据权限设置规定,如图6所示。授权之后,房芳就只拥有产品库的记录的查询和录入权限。

◎金额权限及其授权控制

1.理解金额权限

严洁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会计主管分配其负责办理日常费用报销业务,为了谨慎起见,希望设定严洁制单时的金额额度为2000元。在会计信息系统中是通过金额权限设置满足上述需求的。金额级权限主要用于设置用户可使用的金额级别,会计信息系统中提供了对如下业务对象的金额级权限设置:采购订单的金额审核额度、科目的制单金额额度。

2.金额权限的授权

设置金额权限前,应首先设置金额级别。如图7中对库存现金科目设置三个级别,然后指定用户严洁的对应级别为级别一,这样就可以控制用户严洁制单时所用金额额度了。

上一篇:选线保护下一篇:药品零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