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保障工作相关问题论文

2024-06-12

通信保障工作相关问题论文(精选4篇)

通信保障工作相关问题论文 篇1

1、移动通信核心网络概述

现阶段我国移动通信核心网络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即是提高自身的运行效率, 而分层技术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利用分层技术组建移动通信的核心网络, 可以实现其底层传送与业务功能进行技术分离的目的。这种技术能够满足不同的用户自由接入各种通信业务, 而且网络的统一性也可以得到有效的保证。该网络大概可以分为接入层、传输层以及控制层和应用层。

2、移动通信核心网分层技术的原理

2.1 移动软交换技术的原理及功能

通常移动软交换系统体系的结构可以分为业务平面、控制平面和交换平面及接入平面等四个功能平面。分层技术把系统中移动通信的业务控制和呼叫控制分离开来, 而且也会将系统的媒体传送及接入功能分离开来。在系统机构中, 每个平面都具备对应的不同功能, 而且其功能均由对应的部件设备来实现。业务平面的主要作用是把系统底层的资源向用户提供, 以满足系统的操作需求及用户业务需求, 实现其功能的对应设备为应用服务器、业务控制点以及网管服务器;移动通信软交换系统最关键的功能平面为控制平面, 整个网络在建立与释放呼叫连接的过程中均是由其进行控制的, 而且媒体网关也是通过其接入系统, 实现该功能的设备为软交换设备;交换平面的主要作用是把各种数据信号经过合适的、正确的渠道输关至目的地址, 实现该功能的对应设备为标准IP路由器;系统最外层即为接入平面, 其主要作用是连接核心网络与各类用户终端软件。

由上述移动软交换系统结构可以看出, 控制平面是整个系统的关键技术点, 所以我们就针对实现该层控制功能的设备展开研究。控制平面的对应功能是通过移动交换服务器实现的, 移动交换服务器的主要设计思想是把业务控制和传送接入进行分离, 通过标准的协议和系统的其它实体进行通信与连接, 其主要功能包括分析号码解析地址、移动性管理、安全保密以及控制处理呼叫和协议处理等。

2.2 信令网组网技术

由于移动通信的信息客户规模及业务种类在不断的扩大, 因此用户及移动通信网络数据交互的能力相应的也不断扩大, 系经接入平面的负荷也随之升高, 那么网络问题就不可避免的随之而来, 所以接入平面技术的提升、相应设备的升级是当前非常突出的问题之一。在接入平面中信令网的用户使用率最高, 传统信令网所采用的是TDM链路, 如果移动通信的业务量过大, 则传送信令消息就会遭遇到瓶颈问题, 再加之此链路升级带宽的压力也非常大, 所以通过IP信令网技术对其进行改进。IP信令网承载传送消息信令的功能是通过IP协议来实现的, 其包括控制平面的呼叫控制信息及业务功能信息。本文所采用的是NO.7信令网, 为了更好的承载NO.7信令, IP网络的协议栈为SIGTRAN, 该协议由NO.7信令适配层协议、信令传送协议以及标准IP传送协议三个部分共同组成, 其中NO.7信令适配层协议可以与原有的NO.7信令协议兼容, 而且可以支持原语相关的各管理功能, 并且不会改变原NO.7信令的高层应用;通用信令传送协议的主要作用则是保证传送各信令的可靠性;标准IP传送协议的主要作用是把IP地址及与其相关的路由规则封装为IP数据, 然后再以信令消息的方式发送。

3、移动核心网分层组网的设计

3.1 分层组网的原则

移动分层组网的设计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 网络结构的构建要保证合理性, 提升网络的安全性;第二, 要充分考虑到MSC或者VLR等网元的实际负荷能力, 根据历史发展数据以及相关的资料对市场的话务需求做出合理、准确的预测, 对网络的性能要求进行准确分析, 解决现网急迫的问题;第三, 新建的端局要尽量使用软交换设备;第四, 新建的软交换设备必须支持2G和3G的互操作;第五, 原则上MSC Server要设置在省会城市, 如果业务量较大的发达城市也可以进行相应的设置, 要保证全网的MSC Server统一规划与设置。

3.2 组网的具体方案

本文所提出的方案是基于3G网络的发展方向而设计的, 网络中新增加的交换局都是利用新建软交换的方法进行建设, 新建软交换局要保证和原有交换局进行频繁切换时的网络质量。下面我们主要针对控制平面层的设计做出讨论。

(1) MSC Server的建设方案。因为MSC Server服务器的设备与MGW的MSC Server关系是相对应的, 它与通信网络城市的二干传输线路有着直接的关系, 所以在设置MSC Server服务器的位置时尽量设置在二干传输节点上, 不仅组织网络可以更方例, 而且可以覆盖多个MGW。此外因为在规划设计IP承载网时要保证设置IP骨干节点和MSC Server设置是一致的, 即在一定程度上IP承载网的布置结构也会受到MSC Server局址选择的影响。所以MSC Server局选择在大中型城市的二干传输节点上要保证组织传输路由, 以保证网络的安全性、便利性以及维护管理水平和局房条件。此外出于安全考虑, MSC Server大容量设置时要制定相应的备份策略。

(2) 设计信令网。因为设计过程中将软交换设备引入原有网络交换端中, 所以为了使得原有网络受其影响的程度进一步降低, 可以在短期内实现更好的信令传输效果, 在设计信令网时要将原有的TDM承载方式保留下来, 其原有各传统局信令组网的方式要保留下来。此外, 软交换架构是新增加的, 它的MGW间传输信令的方式为IP传送, 只需通过网络连接设备即可实现。

参考文献

[1]赵慧玲, 叶华.以软交换为核心的下一代网络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2.

[2]NO.7放春, 孙其博.软交换与IMS技术[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6.

[3]强磊.基于软交换的下一代网络组网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5.

[4]张慧媛, NO.7放春.媒体网关控制标准Megaco/H.248协议的分析和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0 (2) .

通信保障工作相关问题论文 篇2

(1) 通信工程系统的定义。通信工程也称之为电信工程, 它是电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电子工程中最为基础的学科。因为它主要关注的是通信过程中的信息的传输以及信号处理的原理和应用, 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也越来越重要, 所以它是这些年信息科学技术中发展迅速而且很有发展潜力和活力的一个领域。现阶段通信工程系统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 尤其是在数字移动通信、internet网络通信、光纤通信等方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2) 通信工程系统的主要作用和应用领域。通信工程系统的作用概括来讲就是运用通信技术来达到信息交流与传递的目的。如今, 各行各业间都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人们每天都在利用各种各样的信息进行交流, 而信息交流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通信工程系统在这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以, 它能够应用的领域也是非常广泛的, 涉及到无线通信、多媒体和图像处理、医学设备、电磁场与微波、计算机网络等许多高技术的领域。

2 通信工程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数据繁杂, 处理难度大。我国的通信技术每年都在不断地发展进步, 通信工程的管理人员需要管理的数据量和数据的复杂度都越来越大。所以, 管理人员对于数据的管理和处理也变得更加困难。他们每天要对各种各样的准备联系工作进行处理, 如此繁杂的工作难免会有疏漏的出现, 这样就使得通信的质量受到了影响。工程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也会受

分级防雷保护措施。

(2) 通信线路防止过电压。设置保安配线柜 (架) , 方便各种通信设备的入口和出口, 以及配线要求。雷电干扰或10kv、35kv线路故障产生电流突变时, 会产生瞬变强电磁场, 造成厂内通信线路的强电磁感应过电压。因此, 通信电缆进入机房必须接入保安配线柜 (架) , 且应装有抑制电缆线对横向纵向、纵向对过电压、过电流的限幅装置。

(3) 防止静电引起的过电压。静电引起的过电压, 主要通过静电对设备器件或集成电路放电, 或引起地电位变化, 造成设备故障随机性强, 在通信机房应安装空调、加湿器, 调整好室内温度湿度, 降低静电产生条件。在气候干燥季节检修通信设备时, 先带防静电手环放电, 再进行检修设备, 均能有效地降低因静电引起的通信设备故障。

(4) 通信设备的接地。通信设备的接地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工作接地。通信设备的接地能起到分流、均压、屏蔽等作到影响。所以, 需要一个更加完备的数据库系统和更多的管理人员来对数据进行处理。

(2) 通信工程项目缺乏认真的准备和合理的论证, 使得施工过程很混乱。通信工程的建设是非常复杂和高技术含量的, 所以在工程建设初期项目工作人员要对工程项目有认真的、充足的准备, 通过科学化的分析, 制定详细合理的施工计划。但是现在有许多的工程在开工前都缺乏系统化的准备、科学的论证。在没有详细计划的前提下盲目开工, 不管是工程管理者还是施工人员心里都没有一个准确的规划, 这样就导致工程参与者大部分不清楚自己的工作和责任。还有就是工程建设所需的资源与设备会出现不足的情况, 这样不得不拖延工期进行调整, 或者为了赶进度而粗制滥造, 使得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另外, 施工企业由于准备不足仓促开工, 导致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没有组织、没有秩序, 使得施工场面一片混乱。

(3) 进行施工的企业和人员众多, 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现在市场上承包通信工程建设的企业和工程队非常多, 形式也是多样化的。这其中包括邮电系统的专业工程队、非邮电系统专业的施工队和一些自主创办的没有过多专业化素质的工程队。当然里面有一些施工队的专业是符合通信系统建设要求的。但是, 更多的是一些没有经过专业化培训、没有专业技能和缺乏关于通信工程建设方面经验的素质偏低的工程队。队伍的组成人员更是五花八门, 大多数的人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 也没有足够的工作经验, 这样的队伍一般来说是缺乏组织纪律性和责任意识的。还有些队伍由于人员的变化、技术的改变, 很多的施工人员综合素质普遍偏低的问题十分严重,

用, 将各种干扰过电压、过电流泄放, 提供通路, 是各种过电压过电流保护的基础。二是保护接地。保护现场人员不受伤害和设备不受损害。在实施过程中, 采用单点接地方式, 其目的是容易获得较小的接地电阻, 避免因接地之间的电位差产生干扰影响, 也起到了屏蔽作用。重视接地的同时, 更要重视接地线的布放, 避免地线上的电流产生不均衡而引起的电路干扰。因此在通信机房的线路布局中, 保护地线、工作地线、配电盘 (低压) 的防雷地线, 均单独布放, 并在地线排上汇接, 经接地线单点接地体入地面。

参考文献:

[1]邹捷.电力通信系统建设的探讨[J].机电信息, 2011.

[2]王颖.电力通信网络综合网管理系统研究与设计[M].华北

电力大学, 2003.而缺乏最为基本的施工能力。导致工程建设管理层在挑选和安排施工人员方面的存在不合理, 这样就给通信工程的建设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4) 通信工程建设的设计不合理, 缺乏规范性。工程建设中不可缺乏的一项要素就是设计方案, 因为设计方案是通信工程建设的最主要的依据, 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可能都需要依照设计方案来进行。但是, 现在有很多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合理的设计方案, 这些设计方案往往没有综合考虑各方面可能出现的情况, 比如工程所需人员、设备、突发事故、工期等方面的因素, 对于一些突发事件没有很好的应对方案。另外, 对于设计本身来说, 可能会出现数据不准确、设计粗糙、没有认真实地考察和施工过程中难以实现等情况。当然, 还有一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就是在工程施工过程中, 施工人员没有严格执行设计安排, 而导致的通信工程建造的质量问题。

(5) 施工设备质量差易造成工程出现错误。现在市场销售的通信工程建设的设备来源渠道广, 产品的种类也十分繁杂。这就给了很多不法商贩机会, 让他们能够通过多种渠道去销售那些不合格的通信工程建设设备。这些产品因为没有达到出厂标准或者达不到应有的技术要求, 从而得不到流通到市场的合格证。但是, 由于建材市场中鱼龙混杂, 还是有大量的劣质设备在暗自销售。工程施工单位使用了这些设备之后就会发现, 这些设备在很多的方面都达不到应有的标准, 很多的设备在电气和机械物理性能方面比较差。而是施工企业为了节约成本, 大胆地使用这些劣质的设备进行施工, 这样就很容易造成施工过程中的错误。这就是通信工程建设中应当认真处理的设备质量的问题。

(6) 通信工程建设过程中管理力度不够, 对于各环节的标准要求也不高。通信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管理问题一直是比较重要的问题, 很多施工企业在挑选工程管理人员时没有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例如管理人员的协调能力、专业素质、管理经验以及能否成为一个团队的领头羊等。在现在的通信工程管理层当中, 有很多的管理者没有足够的管理经验, 也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来指导施工。单凭上级对管理者自身的信任, 这对于工程管理来说是不明智的。因为这有时候可能会导致工程管理过程中漏洞百出, 很容易出现施工现场的管理十分混乱、对工程没有总体的控制、对于施工人员的工作分配不明确、没有全面合理的规划等情况, 这样就会让施工队伍失去凝聚力而各做各的, 没有了组织性, 是工程某些方面的进度不一致, 施工人员之间不懂得互相配合。另外, 有些管理者对于通信工程的监管力度不够, 对于一些问题不能及时发现, 为了减少工作量而忘记了检查的标准, 这也是一种没有责任心的体现。管理者是团队的核心, 管理者的管理和决策出现错误, 对于通信工程这一高技术含量的工程种类来说是致命的。

3 通信工程系统的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的解决办法

(1) 建立更加完善的数据库或增加数据管理人员来处理冗杂的数据。通信工程系统在建设过程中会有很多的数据需要妥善处理。对于设备安装来说, 可能需要技术人员给其输入大量的数据, 这需要增加数据管理人员来对这些数据进行管理。在工程建设后期的服务阶段, 数据管理人员每天需要处理很多用户提交的数据, 依靠人力有时候是很难做到的, 所以需要借助计算机, 需要建立合理的数据库来保存和处理这些数据。

(2) 工程施工前要有周密的计划和安排, 科学地规划工程的每个过程。一个工程要能够顺利的进行, 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详细的设计方案, 这是工程实施的前提。工程设计人员在工程开工前要全方位、全过程地认真考虑每一个细节, 对于设计方案中的每一项都要有科学的论证, 尤其是相关数据的得出。要对工程实施的人员、设备、工期等方面有详细的安排, 对于工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故也要有合理的解决方案。要避免无计划的、仓促的、无组织的开始施工, 科学规划每个过程, 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才能把工程做好。

(3) 合理选择施工队伍, 加强对施工队伍的监管力度。通信工程建设的施工人员素质的高低可以直接决定工程质量的好坏, 所以, 必须要选择一支专业化的施工队来对工程进行施工。同时, 施工的队伍也要大力加强队伍的建设, 要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 对通信工程要有专业的技能。施工队伍还要培养一批骨干队员, 这样队伍才会有竞争力和战斗力。施工队伍还要加强对队员的作风培养, 因为良好的作风能够保证队伍的高质性, 每一个队员都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负责任的工作态度, 还要有团队意识, 这能够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所以, 既要合理选择施工队伍, 又要加强队伍建设。

(4) 加强对施工设备的检查, 确保工程质量。对施工设备的认真检查是非常有必要的, 因为它也直接关乎工程的质量。所以, 采购人员在采购设备和施工材料的时候, 一定要仔细挑选, 购买具有正规产品合格证书的、多轮质检合格的产品, 或者直接向正规设备生产厂家进行预订。不要为了节约成本而去购买一些劣质便宜的设备, 给那些制造伪劣产品的人提供机会。施工设备如果没有选好、选对, 整个工程可能都会受到影响。

(5) 管理者要加强对管理能力培养, 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管理和监察。管理者是通信工程建设的核心, 通信工程离不开管理者的合理化管理。作为一名管理者, 首先在专业素质方面要有足够的了解, 还要具有组织管理的能力。队伍的建设跟管理者也是分不开的, 因为管理者要协调成员间的关系, 要合理安排每个成员间的任务, 还要有一定的号召力和公信力。同时, 将强对工程质量的管理和监察也是很有必要的。对工程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有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检查监督要贯穿工程的每一个环节, 要贯穿于工程的整个过程, 使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合理有效地进行。工程管理者在检查的过程中, 一定要做到认真负责、不懈怠、发现问题处理问题, 不能投机取巧。这样才能真正管好一个通信工程。

4 结语

上文对于通信工程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案进行了讨论和分析。说明通信工程系统建设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有待改善。通信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 通信工程的建设已经成为重中之重。所以, 必须要加强对通信工程建设方面的管理, 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使通信工程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摘要:在我国的邮电基本建设当中, 通信工程建设的标准是一项国家或行政主管部门发布的法规, 这项法规会对通信工程进行规划、设计、勘察、施工、安装和验收以及运行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工程质量问题进行监督、查处和评定。同时, 这项标准也是参与通信工程的每一个事业单位必须要遵守的准则和依据。但是, 通信工程建设中也存在许多的问题有待解决, 还需要完善。本文对通信工程系统的建设与完善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通信工程,工程建设,系统,改善措施,问题探讨

参考文献

[1]JKASSUTNN.微软XML解决方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通信保障工作相关问题论文 篇3

一、项目管理的基础

项目管理是在一定资源如时间、资金、人力、设备、材料、能源动力等约束条件下。对一个有既定目标 (质量、投资、进度) 要求的一次性任务进行计划和控制的过程。项目管理涉及管理、人员素质、组织形式、工具等多方面的问题, 涉及信息学、运筹学、决策科学等多种学科知识的运用。它还要充分利用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多项高新技术来为最终全面实现项目目标而服务。实施项目管理的关键方面包括:

(1) 设计院的经营管理是以人为本的观念和素质, 直接影响着管理模式的采用。实施项目管理更是如此。如果不经过长期耐心的培训.员工特别是管理层的综合素质就很难提高。对很多新的关于项目管理观念就不可能接受。这样, 实施项目管理就失去了主体的支持, 也就谈不上成功。

(2) 高水平的管理需要高水平的技术支撑。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设计院管理带来全方位的、革命性的影响。信息技术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 不仅起到了促进管理的作用, 更创新了大量的管理方法, 从而实现了没有计算机时管理者想象不到的管理目标。项目管理也越来越倾向于依靠计算机技术手段来解决。诸如Focus、Convero等项目管理软件在克瓦纳工程公司、三峡工程得到了成功应用, 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3) 项目管理中蕴涵着的管理思想。不更新管理思想, 不改变管理体制和管理办法, 单纯追求工具的完美和高标准的人员素质是做不好项目管理的, 无论是提高人员素质, 还是信息技术的运用, 也都必须进行组织结构和管理的变革。

(4) 强调以流程为核心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和西方许多国家开始兴起企业流程再造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简称BRP) 的热潮, 从根本上打破传统职能分工理论的管理变革, 为设计院实施项目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管理模式、人员素质以及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同时。还需要通过对项目生命周期的全面考虑, 识别、提取对业务产生影响的关键流程, 去除或者整合一些影响效率和非增值的流程。得到适合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方法和工具。此外, 随着项目管理的运行和实施, 也会对管理模式、人员素质以及对信息技术的使用提出新的需求, 会促使它们做出新的改进甚至是变革。推行项目管理是一个长期的、持续改善的过程。管理模式可以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通过管理上的变革来得到改善。信息技术也可以通过更多的投入和策略性的使用得到提高。而人员素质的提高不仅受到设计院本身情况的影响, 而且需要员工不断地学习和接受各种培训, 同时还受全社会整体素质的影响。本文主要讨论管理模式和信息技术方面的问题。

二、管理模式及对策

项目管理离不开管理模式的再造, 其焦点在于要使工作与完成工作的人之间达到最优的适应状态。在全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三大时代大潮的背景下。组织环境一方面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又为组织对付这种趋势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工具。这使得管理组织创新呈现出网络化、扁平化、柔性化的发展趋势。

长期以来。设计院都是按照职能设立管理部门, 按照管理幅度划分管理层。形成了金字塔形的管理组织结构。其特点: (1) 呈现出金字塔形状, 基层由技研、结构、机电等组织和各种职能部门构成。每个子组织内部又有自己的层级机构; (2) 所有的下级组织都对上级管理者负责, 各子组织和职能部门负责人对总经理负责; (3) 组织上下共同提供产品与服务。

这种金字塔状的管理结构越来越不适应需要更多沟通交流、更快响应速度的信息社会的要求, 减少管理层次和管理职能部门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取代这种固定层次结构组织形式基层单位与职能部门以团队形式, 直接面向顾客需要的满足这一经营目标, 提供高品质的产品与服务。

我国大部分设计院目前采用的都是“职能主导”的组织形式。如果全盘打破现有模式, 建立新的过程和新的项目运作系统, 变革的幅度比较大, 会遇到观念的、历史的、管理体制等许多方面的阻力, 最终可能导致模式改变的失败。我们认为, 在我国更适宜采用渐进的模式, 即先实施既有设计院体系之上的变革.较为平缓地去除既有过程中不具附加价值的活动、合理化现有的过程、将现有的设计院系统予以强化, 以符合项目管理的需要。例如, 可以把一个设计院的组织结构分为两个组成部分。一个部分是为了完成组织的一些经常性任务而建立的组织结构 (改良的“职能主导”组织形式) , 这部分组织结构比较稳定, 是组织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另一部分是为了完成一些临时性的任务而成立的项目组, 是组织结构的补充部分。

这也是组织结构柔性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三、信息技术的使用策略

项目管理将创造跨越功能部门界限和以职能为基础的管理模式.此时需要一个具有整体特性和快速获得信息资源的技术, 将组织成员紧密结合在一起。而信息技术的运用正好能满足这样的需求, 它不仅可以促进日常业务的顺利进行, 提高生产力及提高生产效率, 而且能对信息有更好的控制、快速取得群体的智慧、获得外界各类信息和资源, 使得决策的制定迅速且正确。因此, 对成功项目管理来说, 信息技术是强有力的支援和后盾。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 信息系统的使用有利于形成自上而下的领导和自下而上的变革, 消除组织内部的抗拒。项目管理的进行必须依赖项目经理的权威领导, 由他对整个过程负责, 同时设计院领导者必须对项目经理充分授权, 这样就会带来管理层级的减少。因而只有将决策权更多地交给前线人员, 设计单位才能掌握业主需求和设计变更, 迅速响应市场与业主需求。信息系统可以加快信息传递的效率, 它不仅可以使设计院过程内部的沟通协调得以顺利进行, 而且能对项目过程有更好的控制, 使工作进行得迅速而不混乱。 (2) 项目管理需要更多员工的协同工作.需要员工具有更多的专业知识。特别是对跨专业知识的了解。而信息系统的使用将有到发展和提高。通过计算机提供的协同工作能力, 可以增加员工的反应能力, 使生产率得到提高, 多人的交互也给了员工更多的创新意识, 最终用户的技能素质得到提高;知识的共享、在线的培训也能进一步提高员工的素养, 素养的提高带来了生产率的提高和反应能力的增强, 反应能力的增强带来更多的创新机会。 (3) 实施项目管理很难确定项目的流程和工作方式, 不可能经常性地改变组织结构。而信息系统可以帮助设计院确认流程、制订规划计划。

利用工作流系统。规划实施人员可以在信息系统上建立运行模型。建立虚拟设计院, 经过该系统一段时间的运行和对工作流信息的监控, 规划实施人员可以比较清楚地发现哪些环节是设计院的核心环节或重要环节。改善原有设计的不足, 在花费较小的前提下感知项目管理对于解决设计院面临的危机的可行性、得到再造成功概率大小的数据分析。

我国许多工程设计院现在都在使用数字工具来辅助基本的作业:财务管理、开立发票、制作设计图纸等等, 设计院对它们的使用大都仅仅将旧有流程自动化, 并没有涉及设计院的业务实质, 没有对设计院现有的工作重组。没有对设计院进行任何改造, 这些数字工具可以认为是一种替代员工劳动、提高生产效率的工具, 但很难起到辅助项目管理的作用。大部分设计院缺乏一个具有整合特性的信息系统, 缺乏一个能够解决用户具体需求、能够使用户在业务和管理环节上对系统达成共识的整体框架。因此, 不仅需要避免信息系统改造带来的只是组织的自动化, 而非设计院流程和进一步改造。而且也要避免不符合实际的高屋建瓴。只有两者兼顾, 才可以克服导致改造工作失败的因素, 促使项目管理工作顺利而圆满完成。

四、案例研究

实践中, 通过对某通信设计院、某市政设计院等多家工程设计单位的调查研究。发现这些工程设计单位虽然基本业务不尽相同.但是在进行项目管理改造时都会遇到一些大致相同的问题。

某通信设计院是一个拥有先进技术与设施的甲级设计院, 上百名设计人员不仅可以从事工程设计和专业开发的研究, 而且可以从事生产建设管理的研究。该院由于长期与通信运营商和工程公司合作。在许多合作项目上很早就开始推行项目管理机制, 但是由于受到职能分工的管理模式影响, 项目管理实施不彻底.效果也总是不尽如人意, 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 (1) 人员归属和部门权力分配的影响使得项目人员不能方便地流动和灵活使用, 因而经常出现某些项目人员闲置和某些项目人员紧缺的矛盾; (2) 人员工作随意性比较大, 工作好坏主要依靠榜样作用和个人工作态度, 不能量化个人工作成绩, 因而缺乏对个人工作有效的跟踪、监控机制; (3) 对项目按专业分割而不是按工作流程分割, 造成资料、信息提取困难, 人员协作、流程协调不力; (4) 工作量主要靠经验估计, 项目结束后工时统计也不准确, 对成本核算造成困难; (5) 工作流程分解不够细致经常造成工作难以落实到人, 对某些任务也因而出现相互推诿、互相扯皮的现象; (6) 虽然每个项目也有项目负责人 (项目经理) , 但是人员的组织结构决定其对部门负责, 因此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的管理缺乏足够的权力; (7) 各个部门的利益冲突使得管理很难从整体来统筹、规划项目; (8) 由于按专业的条块分割, 造成项目中管理人员 (协调、行政等) 比例过高, 从而影响到项目的效益。

为此, 在管理实施过程中, 通过对国内外先进模式的介绍、相似项目效益的横比, 站在辅助管理、推进改革的高度去推动高层对改进改革管理模式信息系统的决心。并获得他们的一贯支持。通过同中层管理人员、业务人员的座谈、培训。站在帮他们解决问题的出发点, 使得他们有较高的工作热情和较明确的任务方向, 减少他们对变革的阻力;后期通过某个项目的成功运作的示范作用去增强他们对变革的信心和认同感。

在管理模式方面, 考虑到该设计院组织结构是相对稳定的, 通过建立项目管理部, 通过矩阵方式来重新分配权力.建立项目组独立的运作机制, 把组织结构可以看成是一个由部门、项目组、管理结构组成的三维空间。各专业部室之间以及项目组的技术人员可以横向和纵向调动, 项目小组和负责人是临时委任的。人员也是变动的, 项目组成员可以是全职也可以是兼职, 需要谁, 谁就来, 任务完成后就可以回到原有岗位或者其他项目组在信息系统的使用方面。

系统通过对该院IS09000文件的研究和用户需求的获取, 抽象业务模型, 结合管理模式的改造, 经过系统需求分析, 建立先进稳定的系统功能结构。系统运用工作流软件快速建立虚拟组织。

建立该院的知识库。为该院知识管理系统提供实践和研究基础, 深入探讨。

为该院的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探索道路;通过过程的管理, 获得过程数据, 加强工程的监督和对个人行为的约束:在文档的管理方面, 彻底改变该院文档有存档没有有效使用的状况。为相似项目的开发提供决策依据和工作参考:项目管理数据的收集与管理, 为辅助决策、成本核算、个人考核打下基础。

该院经过1年多的项目管理实施改造, 在没有人员缩减, 设计人员工作性质没有质的变化的前提下。项目管理的实施达到甚至超过了开始时设定的目标, 取得了不断的巩固与扩大的、良好的改革成果, 具体如下: (1) 主要设计环节减少了40%, 相似项目的设计人员减少30%; (2) 专业间互提资料时间缩短38%, 专业内互提资料时间缩短14%; (3) 项目工作量统计准确率提高, 使得大部分项目可以得到度量; (4) 加班减少了20%, 收益率增长17%。

实施项目管理, 需要通过人员素质的提高和全体人员认识的统一。将管理改革和战略计划结合起来, 借助信息科技的力量强化管理、提高企业能力、促进改造。同时, 推进过程中不能忽视设计院文化 (或者说长期习惯) 的作用, 应该保持设计院上下频繁的沟通与信息反馈, 树立实施项目管理是一个长期的、持续改善过程的认识。

关键词:项目管理,流程再造,信息管理,知识管理

参考文献

[1]Duncan William R.A Guide to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M].Newtown:Project Mgmt.Institute, 1996, 18-60.

[2]Michael Hammer, James Champy.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A Manifesto for Business Revolution[M].New York:HarperBusiness, 1993, 141—180.

[3]M Hammer.Reengineering work:Don’t automate, obliterate[M].New York: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0, July/Aug, 104-l12.

[4]余箐.企业再造:重组企业的业务流程[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0, 7—8.

[5]J佩帕德, P罗兰.业务流程再造[M].北京:中信出版社.1999, 7.

通信保障工作相关问题论文 篇4

1 电力通信网可靠性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电力系统通信部门在通信网可靠性管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没有建立健全的电力通信网可靠性管理体系。现阶段我国电力系统对于通信网的可靠性管理缺乏专管部门,目前的管理职责多由运维部门负责,而且用于工作指导的管理制度和措施也不够完善,可靠性管理内容简单,模式粗放。

(2)现阶段评估电力系统通信网可靠性的方法较为单一。多以定性描述对通信网故障进行诊断,缺乏有效的定量描述,未充分考虑针对电力系统通信网承载业务数量与类型变化带来的可靠性设计问题,仍将评估重点停留在网络固有可靠性上。而且作为一个多状态问题,如果电力系统通信网络中的故障点仅用通信中断来代替,无法对其可靠性状态进行客观的描述。

(3)通信网可靠性的设计水平低,设计深度不够。可靠性管理没有深入到每一个实施过程。现阶段在对电力系统通信网可靠性进行设计时,还处于网络拓扑结构抗毁性设计层面,未能合理结合电力系统通信业务。

2 电力通信网可靠性管理内容

2.1 通信网可靠性管理的过程

电力通信网可靠性管理应经历以下三个过程,分别为计划和分析、设计和组织以及运行和评价。可靠性管理则贯穿于每一个过程。其实施过程也就是可靠性的管理过程,一切技术活动都要依据可靠性管理去规划、组织、协调、控制和监督。

2.2 通信网可靠性管理的目标和内容

对电力系统通信网可靠性进行管理,其目的是通过经费、人力、设备的运维,最大程度地提升通信网运行水平。因此,在确定其管理目标时,应综合考虑通信网可靠性的实际情况,在对可靠性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有明确的要求和指标,并且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保证其具体措施能够有效进行,此外,在通信网的运行过程中,也应能够保证其可靠性水平。

参照目前业内较为主流的可靠性管理内容,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设置可靠性专管部门,明确各方工作人员的职责,并建立跟踪反馈机制;(2)制定和评价可靠性的增长计划和实施方案;(3)分析员工素质,进行技术和职业道德培训;(4)分析维护、管理水平;(5)网络设计、实施和建设时的可靠性管理;分析并确定网络组织中的各种可靠性措施;对建设的通信网进行试验和鉴定;(6)建立反映通信网络运行情况的数据库,对诸如网络故障和运行可靠性、质量等进行跟踪分析,并加强此类信息的内部管理;(7)对通信网的可靠性进行经济性分析。在某种程度上,可靠性与通信网建设的投入为一对矛盾,通过增加通信网络建设投入,可以提高系统可靠性,但如何在给定的通信网可靠性指标下进行通信网规划设计,使之在有限的系统建设投入的前提下,还能够满足可靠性要求,这对于电力通信网络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8)分析、评价网络运行的可靠性水平;分析各种故障规律,提出相应的可靠性措施;制定维护、管理的任务、要求和措施;规划可靠性增长目标,并进行控制;对重大异常故障,制定应急通信制度和措施;监督各种制度和措施的执行。

3 电力通信网故障与可靠性测度及评估方法

目前,电力系统对于电力通信网可靠性和故障的定义比较模糊。首先没有明确的可靠性和故障定义;其次缺少定量的测度判据。例如,通信网络中的故障点仅用通信中断来代替,或者通信网的可靠性仅参考通信系统的书面设计数据来体现是无法客观反映其真实运行状况的。传统方法多以定性描述对通信网故障进行诊断,缺乏有效的定量描述,没有科学精确地反映故障情况。若上升到整个电力系统通信网的这个层面,定量描述故障情况也是很有必要的,它有助于反映故障性质、受影响的范围和影响程度,以便人们可以及时地对其采取应对措施。此外,还应该明确、量化地定义电力系统通信网的可靠性,并确定其可靠性的评价指标。

(1)针对电力系统通信网,应构建一套完善的评估体系来考察其可靠性。构建可靠性评估体系,有助于持续提升现行电力系统通信网的可靠性。目前,电力通信部门所掌握的可靠性评估方法较为单一,对通信网可靠性的认识也比较简单,即工作与故障两种状态,更缺乏单独网元与链路故障对其他设备网络带来的影响可靠相关性分析。

(2)系统规划电力系统通信网的可靠性设计。目前在设计电力系统通信网可靠性时,其实是在通信网规划设计的基础上兼顾进行的,并没有作为单独部分进行考虑。此外,在设计电力系统通信网的可靠性时,没有充分考虑针对电力系统通信

光纤通信技术与光纤传输系统的研究

张良,李建生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烟台市分公司,山东烟台264000)

摘要:信息时代,通信方式发生着质的变化。光纤通信技术是构成通信的重要部分,实现更远距离和更大容量的传输,是光纤通信研究的重点。通信系统的整体性能需要不断提升,文章针对光纤通信技术和光纤传输系统特性做了一些研究。主要的内容包括:学习有关光纤通信技术和传输系统的基础原理,发展现状和影响传输系统的因素,同时对光纤传输中光的传输性能做相关的介绍。

关键词:光纤通信;光纤传输;理论基础;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TN929.11文献标识码:A

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推进着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时代过渡,同时人们获取信息的欲望强烈,对信息的需求量急剧增长,刺激着通信业的迅速发展。近些年来,人们的通信方式已从早期简单的语音联系,到逐步增加接触点,再到今天的视频通信、科技数据和传感数据的传输、视频点播及远程会议。这些新的通信方式,不断地满足着人们的需求。同时新一代通信方式的出现,网络传统的的传输速率及带宽已不再适应。有线电视可以利用以前的终端设备(手机、电视、电脑),提供电话服务、视屏服务及互联网服务,导致各种终端设备间的差异逐渐模糊不清,因为用户可以在任何地点和时间利用一种设备(如手机)来发电子邮件、打电话、看直播、拍照。这些要求和变化给传统的电信网以巨大的冲击,也为其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促使通信技术向智能化、数字化、综合化及全球化发展。

1光纤通信的现状分析

现如今的光纤通信新技术不断涌现,技术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些变化扩大了光纤通信技术的运用范围,提高了通信的能力。但面对人们的巨大需求,仍需不断提高信息传输的速度。现在,用户网通过接入光纤,可以接收到各方面信息,但在光纤的接入过程中,它能够到达的位置不确定,增加了接入的难度,下面将从光纤的接入方面对光纤通信技术进行分析。

(1)光纤宽带入户的现状。光纤宽带接入最终的方式是光纤到户,这样用户就能够接入全光,所以,需要充分地利用光纤宽带的特性,以满足用户对宽带不受限制的需求。目前我国有30多个大中城市建立了试商用网和实验网,不少的城市制定出了光纤入户的建设和技术标准,还有的城市实施了相应

网承载业务数量与类型变化带来的可靠性设计问题,仍将设计重点停留在网络固有可靠性上,忽视了电力系统通信业务的可靠性。为此,需在可靠性设计过程中加大对业务需求带来的可靠性问题的重视程度。

4 结语

目前,国内多数电力系统的通信网络在拓扑结构上缺乏层次,不但造成可靠性差、效率低下,而且对于新兴业务的拓展,显得十分吃力。相比之下,建立并完善电力系统通信网可靠性管理体系,对通信网络进行一系列优化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优化通信资源配置、提高电力通信系统工作效率、增强其文章编号:1673-1131(2013)06-0220-02

的优惠政策,这一系列的措施为我国光纤到户的发展提供了好的条件。

(2)光纤宽带入户的技术。目前使用的光线技术主要有2种,即光纤有源接入和光纤无源接入技术。有源的光纤接入技术通常采用媒介转换器来实现局端和用户的连接,它能够给用户提供高速宽带的接入。就国内光纤技术而言,FE或者GE提供的带宽,能够满足大中型企业的需求。无源的光纤接入技术由多种PON技术组成,如EPON、GPON及APON。其中出现较早的是APON,我国也成功研发了APON但由于多种原因,APON没能在我国得到推广应用。现在我国广泛使用的GEPON也是我们自主研发的成果,并且还出口到海外一些地区和国家。GPON芯片研发应用的时间较晚,还不成熟,成本也较高。但有较高的工作效率,提供的TDM业务使用起来比较的方便,QOS的保证也较好,因此这种技术有好的发展前景。总之,GPON和EPON技术都有优缺点,GPON技术更适合企业接入光纤宽带,而EPON更适用于居民。

2光纤传输系统的组成及优势

以光纤作为传输介质的光纤传输系统,具有强大的工作效能和稳定性能,并且还具有安全性高、视频信号保真度高等优点。因此,在传输具有较高质量的视频图像时,使用光纤传输系统,图像的质量不会降低。

2.1光纤传输系统的原理及组成

光纤传输系统实际上是以光为载体,来传输信息的。依据电磁波谱可知,光的传输频率要比无线电信号的传输频率要高出1000倍以上。我们还发现,载波的频率越高,调制到电缆上的信号带宽就会越宽。但光纤的带宽非常宽,致使许

业务拓展性。并且通过对可靠性管理手段、评估手段、设计方法进行完善,能够进一步提高通信网运行质量,从而使电网通信系统能够稳定可靠地运行。

摘要:电力系统通信网是否具备良好的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文章首先归纳了电力通信网可靠性管理存在的问题,然后阐述了其可靠性管理的内容,最后提出了通信网故障与可靠性测度及评估方法。对实际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通信网,可靠性,管理体系,电力系统

参考文献

[1]李佳新,王国伟.浅谈通讯网可靠性系统指标分析与综合评价研究[J].电力系统通信产业报,2010(10);187-188

[2]张东凯,王文楷.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及其权重系数的确定[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11(3);167-168

上一篇:孝道下一篇:纱布填塞宫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