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通信保障

2024-10-20

重点通信保障(共11篇)

重点通信保障 篇1

我与世博:通信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并将继续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它也成为上海世博会的主角之一。本专栏相邀参与世博的企业进行访谈, 畅谈自身精彩技术, 分享参与世博所思所想。

联系人:倪兰邮件:nilan@cww.net.cn

电话:010-67110690

备战物联网:物联网概念空前火热, 大范围商用即将引爆, 各路企业纷纷掘金其中。本栏目旨在展示企业战略, 破解行业难题, 推动物联网从小规模试点走向大范围商用。

联系人:舒文琼

邮件:swq@cww.net.cn

电话:010-67110006-842

TD二次创新:运营商和各企业联手在网络、运营、终端、演进等领域, 开发和实施了多项面向应用环节的TD二次创新。本专栏呈现TD二次创新之亮点, 梳理TD后续发展脉络, 为各地推进TD网络完善和业务推广提供最为实际的参考。

联系人:鲁义轩邮件:lyx@cww.net.cn

电话:010-67110006-871

重点通信保障 篇2

1】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通信系统的主要特性、双工方式、多址方式、语音信号的速率等。答案: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1G:模拟系统 基本特征:模拟技术、模拟电路,FDMA/FDD; 蜂窝结构、漫游、切换;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

---2G:数字系统

基本特征:数字技术、数字处理电路SIM卡,手机体积小质量轻、大容量,TDMA/FDD, CDMA/FDD;

主流标准:GSM,NADC(IS-136),PDC(TDMA);

IS-95(CDMA);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3G:微系统

基本特征:智能处理技术、微处理单元、多媒体、大容量、智能网; 主流标准:WCDMA、CDMA2000、TD-SCDMA 2】 干扰

答:干扰是蜂窝无线系统性能的主要限制因素。小区干扰的2个主要类型: 同频干扰;临频干扰

3】 信道建模及分类

原则:有效利用无线频谱,能够增加系统容量和最小化干扰。分配策略:固定分配和动态分配。

4】 小尺度衰落

答:衰落的原因:发射的信号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方向到达接收端

小尺度衰落的原因:多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在比较小的传输距离或者传输时间内,信号强度发生了快速的变化;

2、由于不同的多径信号的多普勒频移不同,因此频域上的信号调制是随机变化的;

3、由于多径时延扩展引起,信号的时域弥散; 小尺度衰落的要素:

多径传播:由于可能存在ISI,可以引起信号畸变;

移动速度:多径信号中不同径的多普勒频移不同,这导致随机的频率调制; 周围物体的运动速度:导致多径信号的时变多普勒频移;(多普勒频移直接决定相干时间)信号的传输带宽:如果信号的带宽远大于多径信号爱的带宽,那么接收信号将会畸变,但是在一个局部区域内,接收信号强度将不会发生剧烈的衰减。相干带宽与信道多径结构相关

5】平坦衰落、频率选择性衰落

平坦衰落:

A、接收机可以保存发射信号的频谱特性;

B、接收信号的强度随时间改变,幅度服从瑞利分布

频率选择性衰落:

A、由信道中发送信号的时间弥散引起;

B、信道会引起符号间干扰(ISI); 6】 快衰落、慢衰落

7】 均衡器的分类

均衡器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类:线性和非线性的。

这两类的差别主要在于自适应均衡器的输出被用于反馈控制的方法。

8】 商用系统语音编码器的输出速率

语音编码的比特率为9.6kbps到20kbps之间。

9】 路径损耗因子

10】ATC ATC是另一种成功地用于语音编码的频域技术。自适应变换编码(ATC)11】功率衰减的作用 目的:保证每个用户所发射的功率都是所需的最小功率,以保持反向信道中链路的良好质量。作用:a、延长用户的电池寿命 B、减小系统中反向信道的信噪比

二、名词解释 频分双工(FDD):为一个用户提供两个确定的频段。前向频段提供从基站到移动台的传输,而反向频段提供从移动台到基站的传输。

时分双工(TDD):用时间而不是频率来提供前向链路和反向链路。前向时隙和反向时隙之间的时间分隔很小时,用户听起来就是同时的。

簇:N个小区完全使用了全部可以使用的频率,那么这N个小区被称为一个“簇”。N的计算等式:N = i2 + ij + j2 驻留时间(Dwell time):一个呼叫可以在小区中维持而不切换的时间。

切换算法需要考虑的参数:信号强度、切换门限、切换时间、驻留时间。

切换:一个移动台移动到了另一个小区,同时会话持续进行。

由MSC传输该呼叫到新基站的一个新的信道上。是蜂窝系统的重要功能。

信令的切换门限:-90dbm~-100dbm

(-110dbm~-120dbm)绝对带宽:非零值功率镨在频率上占的范围。

业务信道: 半功率带宽(3dB带宽):PSD下降到一半时的带宽。业务信道:GSM业务信道(TCH)包括:前向信道和反向信道

三、画图 交织:

交织可以在不附加任何开销的情况下,获得时间分集 ;

交织器的作用就是将信源比特分散到不同的时间段中,以便出现深衰落或突发干扰时,来自信源比特中某一块的最重要的码位不会被同时干扰。

信源比特被分开后,还可以利用信道编码来减弱信道干扰对信源比特的影响,而交织器是在信道编码之前打乱了信源比特的时间顺序。交织器有两种结构类型:分组结构和卷积结构。

四、问答题: 1】分集技术是以相对低的代价提高无线链路质量的有力通信接收技术

分集技术是补偿衰落信道损耗的,通常是通过两个或更多的接收天线来实现

分集技术通过利用无线传播的随机特性,寻找独立或相关性很小的无线传播路径;

2】邻频干扰(adjacent channel interference,ACI):来自所使用信号频率的相邻频率的信号干扰。

来源:接收滤波器不理想,相邻频率的信号泄露到了传输带宽内。

减小的方法:精确的滤波、信道分配。

如果频率复用比例N较小,邻频信道间的间隔就可能不足以将邻频干扰强度保持在可容忍的极限内。实际上,为了抵制邻频干扰,每个基站都用高Q值的空腔滤波器。3】分组无线电技术 分组无线电协议 纯ALOHA

ALOHA协议是用于数据发射的随机接入协议;消息易损阶段是分组的两倍,则其吞吐量:T=Re-R 时隙ALOHA

时间被分成相同长度的时隙,它比分组时间长; 每个用户仅在时隙开始处发送,避免部分碰撞; 时延增大,吞吐量为:T=Re-2R 载波检测多址〔CSMA〕协议

CSMA/CD:用户监测它的发射是否发生碰撞,如果两个或多个终端同时开始发射,那么就会检测到碰撞,立即中断发射。对单工信道,中断传输来检测信道,对于双工系统,可以使用完全双工收发信机。4】多址方式 频分双工(FDD):为一个用户提供两个确定的频段。前向频段提供从基站到移动台的传输,而反向频段提供从移动台到基站的传输。

在FDD中,前向和反向频段的频率分配在整个系统中是固定的。

时分双工(TDD):用时间而不是频率来提供前向链路和反向链路。前向时隙和反向时隙之间的时间分隔很小时,用户听起来就是同时的。

CDMA

FDMA

TDMA FDMA/FDD:可用的无线带宽被分成许多窄带信道,这些信道工作在FDD方式,每个用户分配一个信道,不共享。

TDMA/FDD和TDMA/TDD:大量的无线信道用FDD/TDD方式分配,而每个信道用TDMA方式共享 CDMA所有用户使用同一载频,并且可以同时发射。发送端伪随机编码调制和接收端相关处理。

存在“远近效应”问题,一般采用功率控制来克服。

五、计算题

举例:确定一个合适的空间采样间隔,来完成一个小尺度传播的测量,假设连续采样在时域上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如果fc=1900MHz,v=50m/s,在10m的传输距离内,要完成多少次采样?完成这些采样,需要多少时间?假设移动台可以实时完成测量。该信道的多普勒频移BD是多少?

举例:计算平均时延扩展,RMS时延扩展和最大时延扩展(10dB)。估计信道的50%相干带宽。如果不使用均衡器,该信道是否适合AMPS或者GSM?

举例:总带宽为33MHz,单向信道带宽为:25kHz,双向信道带宽为:50kHz,可以使用的信道总数为33000/50= 660,服务区域内小区的综述为49。

1.N = 4, four cells 33MHz bandwidth, total number of channel available per cell =660/4= 165, duplex channel C=(49/4)×660=8084

2.N = 7,seven cells 33MHz bandwidth, total number of channel available per cell = 660/7=95, duplex channel C=(49/7)×660=4620 3.N = 12, twelve cells 33MHz bandwidth, total number of channel available per cell = 660/12=55, duplex channel C=(49/12)×660=2694

举例:

1、考虑使用FM和30kHz信道的美国AMPS蜂窝系统,当SIR>=18dB时就可以提供足够好的话音质量。

2、假设路径损耗n=4,那么簇的大小N最小必须为6.49。所以要满足 SIR>=18dB,簇的最小值N为7。

3、如果N=7, Q=4.6,则可以计算出最坏情况 SIR=48.56(17dB)。考虑:如果SIR>=18dB,n=4,N为什么数值最合适?

举例:为保证蜂窝系统前向信道的性能,要求SIR=15dB,那么当(a)n=4和(b)n=3时,N=?,Q=?

(a)n=4, 考虑一个7小区复用模型。

同频复用比例D/R=(3N)1/2=4.583, SIR=(1/6)×(4.583)4=75.3=18.66dB。大于要求,N=7可用。

(b)n=3 , 考虑一个7小区复用模型。

SIR=(1/6)×(4.583)3=16.04=12.05dB。不满足最小S/I的要求,要用一个更大的N。下一个可用的N值为12。

N=12(I=2, j=2), D/R=6, SIR=(1/6)×(6)3=36=15.56dB>15dB.举例:如果有一个移动台接近基站的程度是另一个的20倍,而且有信号能量溢出它自己的传输频带,弱信号移动台的信噪比(接收滤波器之前)可以近似表示为

SIR=(20)-n

当n=4时,SIR=-52dB;

如果基站接收机的中频滤波器的斜率为20dB/倍频程,则为了获得52dB的衰减,邻频干扰源至少要转移到距接收机频谱中心6倍于传输带宽的地方

在200万人口的市区,在一个区域内有三个相互竞争的系统(系统A,B,C)提供蜂窝服务。系统A中有19个信道的小区394个,系统B中有57个信道的小区98个,系统C中有100个信道的小区49个。阻塞概率为2%,每个用户每小时平均打2个电话,每个电话的平均持续时间为3分钟,求系统多能支持的用户数。假设所有3个系统都已最大容量工作,计算每个系统的市场占有百分比 已知: 阻塞概率 = 2% = 0.02 系统中每个小区所用的信道数,C = 19 每个用户的话务量强度,Au = λH = 2 ×(3/60)= 0.1 Erlang 对于 GOS = 0.02,C = 19,从 Erlang B 图中可得所承载的总话务量为 12 Erlang。因此,每个小区所能支持的用户数为 U = A/Au = 12/0.1 = 120 因为共有 394 个小区,所以系统 A 所能支持的总用户数 A = 120 × 394 = 47 280 个。系统 B 已知: 阻塞概率 = 2% = 0.02 系统中每个小区所用的信道数,C = 57 每个用户的话务量强度,Au = λH = 2 ×(3/60)= 0.1 Erlang 对于 GOS = 0.02,C = 57,从 Erlang B 图中可得所承载的总话务量为 45 Erlang。因此,每个小区所能支持的用户数为 U = A/Au = 45/0.1 = 450 因为共有 98 个小区,所以系统 B 所能支持的总用户数 B = 450 × 98 = 44 100 个。系统 C 已知: 阻塞概率 = 2% = 0.02 系统中每个小区所用的信道数,C = 100 每个用户的话务量强度,Au = λH = 2 ×(3/60)= 0.1 Erlang 对于 GOS = 0.02,C = 100,从 Erlang B 图中可得,所承载的总话务量为 88 Erlang。因此,每个小区所能支持的用户数为 U = A/Au = 88/0.1 = 880 因为共有 49 个小区,所以系统 C 所能支持的总用户数 C = 49 × 880 = 43 120 个。因此,这三个系统所能支持的蜂窝用户总数为 47 280 + 44 100 + 43 120 = 134 500 个。因为在这个市区内共有 200 万住户,系统 A 的蜂窝用户总数为 47 280 个,市场占用百分 比为 47 280/2 000 000 = 2.36% 类似地,系统 B 的市场占有百分比为 44 100/2 000 000 = 2.205% 系统 C 的市场占有百分比为 43 120/2 000 000 = 2.156% 这三个系统综合的市场百分比为 134 500/2 000 000 = 6.725% 举例:假设不管小区大小,每个基站都使用60个信道。如果原有的小区每个半径为1km,每个微小区 的半径为0.5km,计算以A为中心的3km×3km的正方形区域所含有的信道数。(a)不使用微小区,(b)用了图2.9中标有字母的

微小区,(c)原有的所有基站都用微小区来代替。假设处于正方形边界的小区算是在正方形内 解答:

(a)不使用微小区

小区半径为1km意味着六边形的边长为1km。为了覆盖以A为中心的3km×3km的正方形区域,需要从基站A出发上、下、左、右都覆盖1.5km(1.5km的六边形半径)。画图后可以看出,这个区域内含有5个基站。因为每个基站用60个信道,没有小区分裂的信道总数就等于5×60=300个。

(b)用了图示中标有字母的微小区

在图中,有6个微小区包围基站A。因此,该区域内符合条件的基站总数为5+6=11个。因为每个基站用60个信道,所用信道总数为11×60=660个。与(a)比较,容量增长2.2倍。(c)原来的所有基站都用微小区来代替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内符合条件的基站总数为5+12=17个。因为每个基站用60个信道,所用信道总数为17×60=1020个。与(a)比较,容量增长3.4倍。举例:基于下面的功率时延谱,计算RMS时延扩展。(a)

重点通信保障 篇3

2010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上海市无线电管理办法》,其中明确规定“本市对重点无线电台站的电磁环境实行重点保护。市无线电管理机构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划定其保护范围,明确保护要求,并在编制固定无线电台站布局规划时一并予以明确。重点无线电台站周边的建设活动,应当服从其电磁环境的保护要求。”但是,随着上海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最初建设在城郊结合部、郊区、农村地区的许多重点台站与周边地块开发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无线电干扰日渐频繁、干扰范围也呈现蔓延趋势。为此,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上海市无线电管理局联合组织编制《上海市重点无线电台站布局和保护专项规划》(以下简称“专项规划”),由上海市无线电管理局牵头成立项目组,组织具体编制事宜。

编制背景:将台站融入城市发展

为加强对重要台站的无线电磁环境保护,原上海市无线电管理办公室曾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规划了上海市收发信区。然而由于当时规定的收发信区未曾形成明晰的保护技术要求及相关精确控制线,随着上海的快速建设,加之增加了大量新台站,因此事实上收发信区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同时,我国无线电台站保护的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大多是从无线通信行业出发进行编制,且大部分颁布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很少考虑到与城市建设的有机融合,因此难以满足不同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理应重新进行研究和规划。

鉴于上海市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以及无线电台站普遍面临的问题,亟需对重点无线电台站的布局和保护进行专项研究,将之纳入城市整体规划范畴,从而协调好城市建设发展和重点无线电保护之间的关系。

现状分析:因势利导保障安全

为做好专项规划的基础数据收集,项目组对各个重点台站单位进行了专题调研,各单位反映了无线电台站在日常工作中起到的作用和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建议。

民航台站。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下设通信导航监视处,负责上海虹桥和浦东二大运输机场、五个通用机场的通信导航日常保障工作。民航共有100多个无线电台站,包括全向信标台、测距仪台、航向台、下滑台、无方向信标台和指点标等无线导航,空管近程一次监视雷达,空管远程一次监视雷达和空管二次雷达等区域空中和地面监视,气象雷达和气象风廓线雷达等气象监测,以及地空话音通信、地空数据通信和卫星通信等地空通信。随着浦东机场第四、第五条跑道的建设,为提高上海空域的使用效率,现正在筹备建设上海终端管制中心,促进上海“四个中心”建设。

在民航无线电台站的使用中,主要问题包括受到周围无线电磁环境恶化和无线电磁干扰的影响,引起系统性能下降;民航导航经常受到广播电台的干扰,影响航运安全;工科医(ISM)设备对民航无线电台站影响大,且较难控制。导航台站还受到城市建设方面的影响。例如,随着上海轨道交通向临港新城的延伸,原本处于农村地区的书院全向信标/测距导航台面临轨道交通带来的电磁干扰。鉴于该导航台承担浦东机场进、出航班区域导航(RNAV)功能,又担任虹桥机场部分航班进离场飞行程序控制功能的特殊情况,迫使民航管理部门不得不紧急要求地铁该区段暂停施工,并要求地方政府部门尽快协调解决对导航台的干扰问题。随着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的建设,其附近六灶导航台也面临影响,将无法正常工作,不得不考虑迁址。

因此,在保护规划方面,建议加快开展重点无线电台站的保护规划和机场区域电磁环境保护规划的研究工作;在无线电监测基础设施方面,建议加快推进机场区域网格化无线电监测网的建设,提高无线电干扰排查效率;在机制方面,建议在机场区域设置非民航无线电发信台站前需首先征求华东空管局的意见。

海事台站。上海海事局的主要职责为保障海洋运输及船舶进出的平稳、安全,同时负责船舶间的语音通信。在出现安全事故时,船上发出的救援信号将通过海岸电台接收并发送至指挥中心,由指挥中心安排抢险救援。航海保障主要包括安全通信和常规通信,前者主要是船舶安全而后者承担船舶的调度工作。上海海事局的重点台站主要有海岸电台以及吴淞海事处的VTS台站。其中,海岸电台承担着预警和救援的重大任务,在2012年完成了21万多次的通话。而上海海事局吴淞海事处负责长江领域的通航工作,环境复杂、话务流量大,每天平均承担595次公话。

海岸电台依靠短波通信、天波反射,对天线场地的要求比较高,设台都是在上海市郊。但是随着城市建设和土地开发,天线场地附近的道路建设和房地产开发正在给海岸电台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如位于浦东新区张江团结乡的收信台周边200米范围内有一级公路、二级公路;1.5千米范围内有中型工业区,存在工业设备电动机干扰。而目前市重大工程中环线建设也需穿越张江天线技术区,在市有关部门的协调下,现正采取临时性技术措施。同时,在天线技术区附近,还有大量住宅项目正在进行建筑用地申请,新增建筑群势必将引起海岸电台工作性能的下降。

随着上海市城镇化进程,上海海事局无线电台站与周边地块产生的纠纷也越来越多,目前处理纠纷的主要方式是依靠国家和上海市的相关法规和管理办法来执行。建议在市级层面对上海市收发信区进行重新规划,将保护范围内的台站尽量集中,这既对重点台站起到切实的保护效果,也可释放周边土地进行合理开发。但是在未落实搬迁前,仍需对现在的重点台站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铁路台站。上海铁路局下属4个办事处、17个直属车站、9个车务段、4个客运段、5个机务段、4个供电段、11个公务段、1个大机段、4个车辆段、5个电务段和1个通信段。铁路专用无线电通信系统包括列车调度常规通信系统、GSM-R系统、站场调车无线通信、铁路公安调度指挥系统,以及车号自动识别系统、机车同步控制系统和列车安全预警系统等。铁路无线电技术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扩大GSM-R网络的覆盖水平,对既有的450MHz进行改造,推进模数技术升级。

nlc202309041147

铁路无线通信系统的安全级别较高,因而GSM-R系统的工作带宽需要扩展,对于无线台站保护也需要建立长效机制。建议尽快出台重点台站保护规划,加强铁路部门无线通信频段的电磁环境监测、安全保障和干扰查处,形成长效协同机制。

天文台站。上海天文台主要从事天体测量工作,目前建设的65米天线基地、25米天线基地属于国内射电天文网主要承担国家重大项目研究和重大监测任务。

鉴于25米、65米射电天文天线接收的都是来自太空的微弱小信号,其观测谱分布和检测极易受到地面无线电磁环境影响,包括地面移动通信系统、周边道路、车辆、输电线等都会使数据出现误差。建议开展对射电天文天线基地的保护性规划研究,从规划入手依据技术标准和上海市电磁环境现状进行评估,提出保护性措施。首先,加强保护性监测,重点监测3GHz以下的频段。其次,采取保护性管理措施,审批基地附近其它台站时需考虑天文台的要求。最后,对出现的干扰进行测试、查找,建立联络机制,保证国家高科技、高投入的天文台正常运行。

气象台站。气象业务关系民生及社会的各方面,气象预报设备和手段信息化程度高、专业性强。上海市气象局现有无线电台站14处,分布在上海市区和郊县,主要包括风廓线雷达和探空雷达。上海气象局的大多数气象台站可正常工作,但部分台站出现被干扰情况。例如位于宝山的探空雷达经常受到不明来源的无线干扰。由于该台站涉及到国际的气象数据交互以及台风监测,因此需要尽早查处。同时,为增强对于对流层和平流层的检测能力、增加气象探测准确度,气象局近期还拟新建X波段的小雷达,以补充低空领域的气象探测能力。但由于上海的无线电磁环境复杂,无线频谱资源紧张,拟新建探测雷达的理想工作频率较难协调,如改频将大大减弱其探测能力和探测距离,所以成为亟需解决的难题。

主要目标:专业技术打造精细管理

根据对各个重点台站单位进行的专题调研,项目组明确了上海市重点无线电台站布局和保护工作的主要方向和目标。

建立重点台站的“一站一档”数据库。重点台站的所属行业和部门涵盖海事、航空、天文、铁路、文广、气象等众多领域。长期以来,这些领域并未形成全市综合性重要台站数据库。零散无序的基础资料不仅使工作开展缺乏相关支撑数据,而且常常在新增台站时对于发信台与收信台之间的自干扰也无法做到提前预判。随着2010年市政府发布实施《上海市无线电管理办法》,无线电管理工作向着精细化、信息化、可视化方向转变,而准确、全面的重要台站数据库无疑是开展好重要台站工作的基础。

基于纳入重点台站定义和范围清单的各台站调研表,结合“一站一档”的管理要求,2013年3月,市无线电管理局向各设台单位下发了“一站一档”的管理要求,从而详细记录、确认各台站的设备参数、技术指标和环境因素,为建立各重点台站信息数据库提供了依据,为台站保护距离的评估提供初步的模型参数。

建立保护控制线、形成保护技术规范。重要台站由于所承担的功能不同,其重要性和行业要求也不同,需要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保护要求。同时,为与上海城市建设管理相适应,需要划定相应的保护控制线。将抽象化的保护要求落实到具像化的保护控制线,将实现重要台站保护与上海城乡规划建设要求的无缝衔接,从而使目前“碰到问题再解决”的被动保护方式向“保护控制线前置”的主动保护方式转变。

关于无线电重要台站的保护技术规范大多出台时间较早,且没有考虑目前大规模城市建设带来的挑战性因素,为实现重要台站的保护要求与上海建设国际大都市的发展要求兼容并存,有必要通过行业部门讨论和专家论证形成适应上海情况、具有上海特色的保护要求。

为调整收发信区保护做好技术储备。虽然原上海市无线电管理办公室制定的收发信区保护要求已经难以适应目前的保护工作,但其仍具有一定的法律地位。为继续发挥该收发信区保护要求的作用,有必要结合重要台站梳理工作,通过一定的行政流程对其加以修订。

总之,重点无线电台站布局和保护工作是一项涵盖城乡规划和无线通信等多个专业的技术工作,专业性较强,需要市政府相关部门通力合作。除了市无线电管理局和市规划国土资源局等部门外,市发展改革委以及市建设交通委的参与也将对保护工作的后续落实起到重要作用。随着相关工作的开展,市无线电管理局将进一步同相关单位就具体的工作开展进行协调推进。

重点通信保障 篇4

今年以来, 甘肃省各级财政紧紧围绕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科学发展、转型跨越、民族团结、富民兴陇”的战略目标, 积极发挥财政职能, 推进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 大力争取中央财政支持, 全力保障重点支出, 上半年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有力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加快转型跨越发展的步伐。

2012年上半年, 甘肃省大口径财政收入579.7亿元, 同比增长16.04%, 完成全年计划的55.2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91.1亿元, 同比增长22.87%, 完成汇总预算的59.37%;公共财政预算支出883.6亿元, 同比增长33.72%, 完成调整预算的52.89%, 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 全力保障了各项支出, 财政运行态势良好, 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程度得到有效提高。

一是坚持民生为本导向, 全力支持社会发展各项事业。上半年医疗卫生支出同比增长19.01%, 教育支出同比增长26.13%, 农林水事务、节能环保、交通运输支出增长都在45%以上。城市低保平均补助标准提高13%、农村低保平均补助标准提高16%、农村五保省级补助标准由年人均1400元提高到1800元等3件年初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为民办实事任务已落实;争取中央专项补助资金34.67亿元, 比上年增加5.54亿元, 从地方政府债券中安排配套9.67亿元, 确保今年全省保障性住房118559套开工建设, 开工率达100.1%, 超过国家下达的11.845万套的任务;与中国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联合创新支持双联行动新模式, 从今年起, 连续五年每年安排60亿元专项信贷额度, 支持58个贫困县、8790个贫困村发展农村特色产业等。民生投入力度的加大, 为加快转型跨越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二是坚持科学发展导向, 大力争取中央各项支持。始终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主线, 结合甘肃发展的省情实际, 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 通过精心谋划、细致准备, 争取到中央的各项支持。上半年, 中央财政共下达各类补助1023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加244亿元, 同比增长31.32%;省政府与财政部签署了共同推进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备忘录;国家级旱作农业示范区建设顺利启动, 2012-2015年由中央财政补助资金20.8亿元;科技馆建设、兰州环境治理等专项都得到中央财政大力支持等。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 为加快转型跨越提供了必要的资金保障。

三是坚持改革创新导向, 有力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各级财政部门不断深化管理改革, 加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 有效放大资金效益。创新财政资金扶持产业发展模式, 新设生物医药和现代农业两只新兴产业创投基金的计划获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批准, 生物医药产业创业投资基金首期规模2.5亿元, 现代农业产业创业投资基金首期规模3亿元, 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基本实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政府采购制度进一步规范完善, 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取得实效;完善财政监督机构建设, 财政大监督格局加快形成;财政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 政务公开力度继续加大;加强财政文化建设, 开展财政精神提炼活动, 完善财政系统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等等。财政管理水平的提升, 为加快转型跨越提供了高效的财政支持。

航运发展重点与保障措施 篇5

2014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更是全面深化改革、建设中国经济新

支撑带的起步之年,各级管理部门对2014年长江航运发展都进行了部署,制定了措施。● 长江航务管理局 规划建设方面。2014年力争落实固定资产投资计划35亿元,完成建设项目投资

超过32亿元。完成《长江航运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全面启动“十三五”建设规

划的编制工作。实施“十二五”调整规划,确保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完工项目的

前期工作。落实长江经济新支撑带发展战略,配合做好长江经济新支撑带总体发展规

划中交通运输专题工作。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委开展宜昌至安庆段航道整治模型试验研究工作。以荆江航道整治工程等为重点,继续推进长江干线航道系统治理、支持保障和信息化建设。继续推进建设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加强招投标全过程跟踪和重点环节规范管理,加大对违法违纪行为的处罚力度。

安全监管方面。继续以“平安交通”创建活动为主体,进一步深化“平安长江”创建活动。认真落实监管措施,抓好重点时段的安全保障。建立隐患排查和重大风险治理体系,推进长江航运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推进长江干线跨省航运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重点开展跨省普货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宣贯、培训。加强对渡口 68 渡船、危险品运输的安全监管,严格落实渡船“1 1 6”长效管理机制。推进治安防控视频监控等重点项目建设,深化长江航运消防“防火墙”建设。完善长江航运应急指挥中心和平台功能,提高应急处置能力。落实《服务长江港航企业区段通航安全保障座谈会制度》,完善安全服务措施,提升服务水平。夯实基础基层,提升内部车船艇囤删 i重点装备设施安全保障水平。ii 促进转型升级方面j推进全水系船型标准化工作,落实资金补贴办法,加快老嚼

落后船舶拆解改造、单壳油船和单壳化学品船淘汰,对新建川江及三峡库区示范船、i j 液化天然气动力示范船、高能效示范船给予财政补贴,加快推进长江LNG的应用。继 7. .续强化对长江液货危险品的宏观调控。支持三峡库区客滚船运输、散装白酒槽罐车滚 装、邮轮运输等新型运输方式发展,积极发展航运服务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研 究经营资质预警和动态监管制度,引导企业良性有序竞争,推进长江水路运输经营者 诚信体系建设。落实船舶证明签证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取消、长江干线船舶引航帧 费标准下调政策,着力减轻企业负担。进一步落实《长江港航企业联系制度》、《长搿 局服务港航企业工作制度》,完善服务港航企业工作措施。按季度发布长江航运景气j{ 数、运价指数,定期召开水运经济形势分析会。认真践行“阳光引航”。

提升保障水平方面。以特殊时段为重点,切实抓好全年全河段航道维护工作。{= 运行提高安庆至武汉、城陵矶至荆州段航道维护尺度,试运行提高长江北支水道、j平府水道、乌江水道、葛洲坝三江引航道维护水深,积极推动鹅毛洲右汉下段航鬯 通为公用航道。开展长江干线通支流河口航标配布、航道维护以及长江水系航道瞒 成网等有关问题研究。深入推进长江电子航道图的推广应用。继续深入开展长江于· 采砂通航管理专项活动,开展长江干线航道疏浚弃土综合利用研究并适时开展试点 进一步强化对小南海水利枢纽、引江济汉工程等重点涉水工程的通航管理。拟定《 江干线锚地管理指导意见》,组织开展试行。抓好葛洲坝二号船闸检修与通航保障工f 继续推进三峡扩能相关工作。推动长江上游及支流水库群联合调度航运协调工作。69 推进科技创新方面。积极推进“黄金水道通过能力提升技术”重大科技专项研究,组织实施好“长江中游荆江河段航道系统治理关键技术研究”、“复杂条件下三峡船闸通过能力提升技术研究”等重大项目研究与成果应用。继续推进长江航运信息化建设发展,深入推进信息资源整合,研究制订长航局数据资源建设管理机制规范,加快建立长航局数据中心和二级数据中心的体系架构,完成长江航运物流平台试点工程以及海事云中心、干线数字航道、三峡升船机等重点信息化工程的建设。

●沿江省市交通(港航)管理部门

上海市以提升整体效能为重点,推进综合交通发展,加快内河水运发展;以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为核心,促进行业转型发展,深入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全面推动上海交通港航行业改革创新、转型发展,大力支持邮轮产业发展,积极推进绿色节能交通;以深化改革和转变职能为抓手,创新服务监管模式,主动对接自贸区建设;以加强党建工作为基础,为交通港航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有力保障。

江苏省以交通重点工程建设为载体,着力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全面提高交通,运输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全力推进交通运输的转型发展,有效提升交通运输的服务能 力。全年建成万吨级以上港口泊位21个,新增货物通过能力9000万吨;加快绿色循

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示范省份创建,完成拆解、改造内河运输船舶700艘,建造标准.船1500艘;建成以内河水上搜救中心为指挥枢纽的内河水上交通服务体系,完成水上 应急指挥管理平台建设。

安徽省l~jjcl陕水运发展,深化改革创新,推动行业升级转型,强化安全监管,大力开展“三化”(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确保完成水运建设投资55亿元,争取60亿元;完成港口吞吐量4.2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60万TEU;确保水上交通安全态势平稳,不发生重特安全事故。

江西省将着力推进水路运输服务升级,重点是货运“无缝对接”、水路“通江达海” 等工作;推进交通运输改革突破,深化交通筹融资、重点工程招投标、项目管理机制、70 用工与分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同时加强行业管理工作;推进交通运输创新发展,全面落实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四个交通”要求,引导交通运输行业拓宽发展道路,实现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湖北省以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为重点,转变水运发展方式,优化水路运输结构,提升水运服务能力。确保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亿元,力争完成75亿元,力争上半年完成“十二五”规划投资目标,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2.8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 10万标箱。重点推进渡运监管网格化、港口危货管理规范化、渡船监管信息化、乡镇渡船标准化、专项整治常态化,改善安全惠民;加快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提i升建设投资效益、项目建设管理水平和前期工作水平、规划引领作进j推兰雾=i服务、绿色航运建设、规费征管能力升级,适应航运市场需求;推进航道养 行政审批、项目投资政策、高等级航道:通航设施管理改革,增强水运持续发展动力。I 湖南省水运投资计划34亿元,重点推进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土谷塘航电枢纽和“_ i 纵五横”高等级航道提级改造,加快岳阳港、长株潭港口群和益阳、常德、衡阳等重i 要港口码头结构优化和整体功能提升;依托岳阳港城陵矶港区、长沙港霞凝港区,大!力发展铁水、铁公、公水多式联运;开展水上客渡船和运砂船签单发航制度落实、交 通建设施工领域安全关键控制点责任落实专项整治,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 发生;推进公众出行服务、公路水路安全预警与应急、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交通运输 业务管理四大系统建设;深入推进“车、船、路、港”百企专项行动,推广使用新能 源和清洁能源车船;积极参与湘江流域污染防治工作。

重庆市将继续加强水运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完成投资28亿元。完成嘉陵江石门航 道炸礁工程,加快乌江河口至白马三级航道建设;完成主城果园进港铁路主体工程、新增集装箱吞吐能力20万标箱,加快万州新田港等项目建设,开工巴南佛耳岩二期I 程。完成老旧运输船舶拆解120艘,鼓励发展节能、安全、环保型船舶,大力予旷应 用三峡船型;推进港口公用锚地建设,逐步形成与吞吐能力相适应的配套锚地体系。∥

全面提升水运服务能力。实施好增值税补助和集装箱补贴等政策,不断扩大企业受益面;采取综合措施解决三峡船闸拥堵问题。

四川省将加快沿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特别是要大力加强航道治理,提升航道等级和通航能力,实现水路与公路、铁路、航空等综合交通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加强四川港口与上海港的对接合作,更好地实现通江达海;大力培育运输市场,深入宣贯水运发展政策,重点发展水路集装箱运输;优化水路运输结构,扶持壮大港航企业,加强长江干线干散货船运力宏观调控,鼓励新建推广先进示范船型;强化市场监,管与服务,制定完善相关管理规定,强化市场和安全监管,加强重点运输保障。

云南省加快推进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金沙江水富港扩能工程、中游库区航运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和澜沧江橄榄坝航电枢纽建设等项目建设,力争水运投资实现大的突破;培育优质运输企业并规范客运班线发展,推进企业规模化、集约化、规范化经营。5.3水运发展需求展望

2014年,世界经济增速有所增加,国内经济稳中有进、改革逐步深入,预计全国 GDP增长速度在7%-7.5%,与2013年基本相当略微降低。宏观经济的平稳决定了长江航运市场的稳步发展,但受到全面深入改革的推进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增速将进一步放缓。预计2014年,长江干线货物通过量将达到20.4亿吨,同比增长6.3%;长江干线规模以上港口货物总吞吐量19.7亿吨,同比增长6%;外贸吞吐量2.7亿吨,同比分别10%。主要运输市场需求预测如下:

干散货运输市场:从上下游行业总体情况来看,在国家继续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控制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发展的背景下,将难以出现“十一五”期产能快速增长的局面,如钢铁、电力等行业将主要是以调整行业布局、优化经济增长方式为主基调,目前普遍存在产能过剩、需求不振、效益艰难的困境,加上供需不平衡长期存在,市场 72 恢复有限,短期内干散货水运企业经营压力不会明显好转。预计,2014年长江干线规模以上港口煤炭及制品和金属矿石吞吐量将达到为4.7亿吨和4亿吨,同比别增长5.5%和6.5%。

液货危险品运输市场:受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偏弱及工业产业结构日趋合

长江沿线原油和成品油运输格局的影响,原油和成品油LNG输需求难以增长善兰苎訇 气东输二线,川气东送j煤层气、页岩气项目以及多个LNG进口接收站建威

然气的消费将大幅增加,水运货源将稳步上升。长江沿江地区化工产业供应

益紧密,将带动化工原料及制品吞吐量的稳步增长。预计,2014年长江干线规模以嗣 {港口石油天然气及制品吞吐量将达到9010万吨,同比增长8%。i I 集装箱运输市场:受国际市场需求及其他非经济因素对外贸形势的影响,长江飧 j贸出口集装箱运输需求预计增速不会大幅提升。随着我国扩大内需、拓展消费等战唆的推进落实,外贸进口、内贸运输都将有进一步增长的潜力。长江中上游地区凭借缫合成本优势加快吸引产业转移,外贸集装箱生成量仍有望保持相对较高增速,可继续 i为长三角港口提供货量的拓展空间,内贸、内支线集装箱运输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平稳发展势头。预计,2014年长江干线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1480万TEU’同比增长9%。

重点通信保障 篇6

当前俄罗斯国家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

俄罗斯军事科学院院长撰文阐述了新安全形势下国家所受到的主要威胁,与近两年总统普京在多次会议上发表的观点基本一致,可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北约东扩不断挤压俄罗斯战略空间。俄罗斯将独联体国家视作稳定周边、抗衡北约的前沿阵地和战略缓冲地带,阻止北约东扩的关键是扼制独联体国家的离俄倾向。乌克兰南扼黑海,西南与波兰、捷克、匈牙利等北约国家接壤,是俄罗斯与北约间最具军事战略意义的国家。2013年底,西方势力再次挑起乌克兰“橙色革命”,拉拢“亲西方”势力加速乌克兰“离俄入欧”。俄罗斯一旦失去这一最后的战略屏障,向欧洲发展的战略咽喉将完全被封锁,而且北约的军事力量将被直接推进至俄罗斯边境,对俄罗斯构成直接的现实威胁。因此,俄罗斯在“乌克兰事件”中态度强硬、举措鲜明,竭力阻止周边安全局势的持续恶化。同时,俄罗斯已将此类“颜色革命”视为对其实施颠覆瓦解的常用方式,高度重视、全力应对。

美国战略威慑力量威胁俄罗斯国土安全。俄罗斯军事科学院院长表示,世界上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大多对准俄罗斯,核威胁是俄罗斯当前主要威胁之一。尤其是美国,至今未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其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机动性最强、毁伤威力最大的核武库。同时,美国还以摧毁俄罗斯核反击能力为目的,发展全球快速打击、太空作战、赛博作战等新兴战略威慑力量,并不顾俄方反对,有条不紊在欧洲和亚太部署反导系统。核武器是当前俄罗斯最为倚重的威慑和遏制力量,如果核反击能力被抵消的话,俄罗斯核打击的有效性降低,与美国保持战略稳定的基础将受到破坏。

西方军事技术迅猛发展削弱俄罗斯军事强国地位。西方军事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武器装备的发展和作战方式的演变。美欧等国在信息武器、无人系统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始终保持领先的技术优势。2012年,美国启动网络战武器研发“X-计划”,开始开发全球感知、全球供给、全球反制的网络战武器,其网络战触角已延伸到全球网络空间;2014年,美国海军X-47B无人机完成首次阻拦着舰,无人水面艇和潜航器也正在展开测试。

苏联解体致俄罗斯国防科研整体水平的下降影响至今,有些专家甚至认为,目前俄罗斯国防技术水平落后美国至少10~15年。整体创新能力不足,难以支撐新兴武器装备的研发,当前有限发展的无人机、机器人等新兴项目尚处于概念研究和技术演示验证阶段。俄罗斯军事技术水平的落后会拉大与西方国家军事实力的差距,恐削弱其传统军事强国地位。

新安全环境下的武器装备发展重点

普京认为,军事力量是国家生存的惟一手段,是保证俄罗斯大国、强国地位的战略保障。2014年9月,普京在武器装备现代化会议上表示,将依据对国家安全威胁的最新评估,制定新版《国家武器装备发展计划》,明确2025年前武器装备建设重点和发展方向,全力打造可抗衡威胁的强大军事力量。

精简武器种类、提升装备现代化比例。俄罗斯现代化武器装备更新速度与预期尚有差距,因苏制老化产品占比高,延续苏联的装备种类多、型号杂等特点暂未消除。俄罗斯国防部副部长表示,出于减少维护和培训费用等因素的考虑,在新版武备计划中将减少武器装备的种类,加速且大量发展可靠性更高、性能更卓越的型号项目。

继续更新核武库,进一步提升核威慑力。俄罗斯一直将核武器视为维护国家利益、维持大国地位的重要筹码。乌克兰事件后,普京多次表示俄罗斯存有5000枚核弹头,以此示强震慑各方威胁。在装备现代化会议上,普京提出几项武备建设重点,其中首要就是建设能穿透任何防御系统的新型进攻性武器,以“保证核威慑力量”。

俄罗斯将使核力量的“三位一体”格局更为合理和均衡。陆基方面,主力导弹处于更新换代时期,以增加弹头数量突破美导弹防御系统而研发的“亚尔斯”导弹正在部署,计划2021年前取代98%的苏制老化导弹。同时,“马克耶夫”国家导弹中心预计2018~2020年完成性能更为卓越的“萨尔马特”导弹研制,莫斯科热工所重启便于隐蔽的SS-24型铁路机动导弹项目,全面提升战略导弹部队的突击能力、机动能力和威慑能力。空基方面,对现役图-160型和图-95型轰炸机进行升级改装的同时,正在研制具有高隐身、远航程、大载弹量等性能特征的新一代PAK-DA轰炸机,预计在2025年前完成试验交付使用。海基方面,第4代“北风”级战略核潜艇已建成3艘,在建3艘,将开工2艘,2020年前可实现部署8艘的目标,该舰可携带16枚射程达8000千米的“布拉瓦”弹道导弹。

完善空天防御系统,与核威慑联合构建“双重遏制”力量。2015年,俄罗斯将原空军和空天防御兵合并,组成新军种——空天军,此举意味着空天防御重要性的再次提升。2020年前,俄罗斯将争取实现新一代具备探测陆基、海基战略导弹和战术导弹能力的“统一航天系统”,以及11部“沃罗涅日”系列雷达的部署;用新型A-235替换现役A-135战略导弹拦截系统,积极构建分层拦截能力,全面提高战略导弹预警和拦截能力。加快空间监视系统发展步伐,推动地基系统和天基系统融合发展;改进和新研军用卫星,补充数量和补齐类型,保证向新一代顺利过渡;必要时重启反卫星计划,重新部署地基、空基和天基反卫星平台等。2015年9月,俄罗斯还提出“独联体国家空天防御方案”,拟联合独联体国家军力共同应对空天威胁。

nlc202309091155

发展远程常规打击力量,应对美国全球快速打击计划。在新版《军事学说》中,俄罗斯提出“非核遏制”概念,表示将在理性发展核力量的同时,着重构建具备强大非核遏制力的常规部队,逐步转向“核”与“非核”战略手段的同步运用。尤其面对美国迅猛发展的全球快速打击能力,俄罗斯正考虑通过研发装有常规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和高超音速巡航导弹来建立自己的“全球快速打击系统”。

目前俄罗斯拥有射程超过一万千米、精度在几十米的“白杨-M”和“亚尔斯”等洲际弹道导弹,以及“布拉瓦”和“深蓝”等海基型导弹,在此基础上研发常规型,有进一步提升精度和射程的空间,其总体性能基本接近快速远程打击武器的技术需求。

苏联时期已建立高超音速导弹研制基础,飞行试验中速度达到了马赫数5.2。当前俄印正在联合研制“布拉莫斯”导弹,计划实现速度马赫数5~7、射程超过500千米的性能指标。根据2013年俄罗斯制定的高超音速武器研制计划,未来利用海基和空基平台发射、能够携带常规弹头导弹的速度可达马赫数12~13、射程超过1000千米,精度达到10米以下。因此,俄罗斯有能力在较短时间内研制性能先进的高超音速巡航导弹,与常规弹头洲际导弹一起构成反制美国“全球快速打击”计划的主要力量。

推进常规武器装备更新换代,逐渐弥补与美差距。“非对称”是俄罗斯根据敌我形势做出的现实选择,长远来看,俄罗斯要重振大国地位,具备打赢大规模常规战争的能力,不可能一直依靠“非对称”的威慑作用,必须发展常规武器装备,从当下开始逐渐弥补与美国的差距。

调整与发展国防工业,保障武备计划顺利实施

2014年版《军事学说》将国防工业发展定位于战略高度。不但为军队现代化建设服务,还将其视为国家发展高科技的重要力量。尤其在当前面临严峻安全威胁下,更应促进其健康、稳步發展,为武备计划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美欧经济制裁背景下,竭力保证国防预算降幅最低。俄罗斯财政部长表示,因乌克兰事件引起的美欧对俄罗斯经济制裁及国际油价下跌等影响,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仅为0.4~0.5%,2015年经济总体下滑约3.7%,未来发展形势也不乐观。但在经济持续萧条背景下,俄罗斯政府力保国防预算降幅最低,避免国家武备计划受到较大影响。2016年俄罗斯国防预算预计下降5%,但总统普京强调,国防采办经费不会受到影响。

普京亲自领导军事工业委员会,提高国防工业管理层级。军事工业委员会是国防工业顶层管理机构,履行跨部门、跨领域的协调和统筹管理职能,具有装备科研、设计、试验、拨款等方面的决策权,负责理顺国防部、联邦政府部门和军工企业的关系,协调武器装备研制生产、专用技术研发、国防动员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问题。

2014年9月初,普京签署总统令,将原由联邦政府管理的军事工业委员会改为联邦总统直接领导,将国防工业协调与统筹管理层提至最高层,显著提高委员会在总统直属机构、政府部门和军工企业间协调和沟通的能力,及时有效解决各类问题,保障贯彻高层意志,快速推进武器装备研制和国防工业能力建设的步伐。

实施“进口替代”计划,加速国防工业自给自足。2014年克里米亚脱乌入俄后,美欧中断与俄罗斯多领域合作,严重阻碍国民经济发展。尤其乌克兰及北约同俄罗斯军事技术合作冻结,原本依赖进口的直升机动力装置、舰船燃气轮机、电子元器件等大量设备及零部件突然断货,已影响武器装备研制生产进度,使俄罗斯面临国防采办拖期和出口军品无法按时交付的风险。如正在建造的11356型护卫舰因缺少燃气轮机而停工、直升机因动力装置不足年产达不到出口需求等。

西方制裁后,完善并实施进口替代计划突成重任,普京特别关注国防工业进口替代问题,要求必须能够自主研制全谱系军品,彻底消除进口依赖,使装备研制免遭政治风波影响。目前已理清共有186类装备研制需乌克兰生产的上千种设备和零部件,要求2018年全部国产化;640类装备研制需北约和欧盟生产的上万种设备和零部件,要求2018年完成90%、2021年完成100%的国产化。

立法及精简机构,保障国防采购顺利执行。俄罗斯通过修订《联邦国家国防采购法》,健全了定价机制,平息了订货方与军工企业间的价格战。同时,普京下达总统令,取消国防订货局和联邦供货局,使国防采购由联邦供货局统一订货变为国防部、内务部、民防部等多个主体单独组织订货;联邦政府相关权利执行部门接管原国防订货局的监督职能,形成“谁使用谁采购”的新模式,使国防采购管理简化而透明。同时,结合普京领导下军事工业委员会协调和监管能力的提高,更有利于武器装备采购的执行,保障国家武备计划顺利完成。

加强国防科技储备,为新一代装备研制打下坚实基础。增加项目数量,先期研究基金会瞄准新一代装备研制。该基金会运行4年有余,已建立有效工作机制,在新技术、突破性技术研制上已取得一定成果。2014年先期研究基金会获得国家拨款1亿美元。以军事需求为牵引,以促进第六代装备研制为目的,2015年底先期研究基金会承担的科研项目增至50余项,并在高校、军工企业和机构内建立专门实验室。

加强合作,将各机构研究项目同新一代装备紧密结合。俄罗斯正改变科研机构合作机制,加强国防部、高校、科学院、联邦科学管理局、军工科研机构和国家科学中心之间的有效合作,将承担国防基础性和探索性研究的科研机构,同承担重点装备研制的军工科研部门联系起来,充分发挥广大科研工作者的作用,实现“研有所用”。

举办“创新日”“开放式创新之窗”,促进创新成果产出。2014年起,国防部组织开展了“创新日”主题展,向军方、国防工业部门、俄科院等展示了300余家企业自主研制的装备和产品,以此推动企业自主创新活力和企业间业务交流。2016年还计划创建“开放式创新之窗”,创新团队或个人可借此方式直接向国防部下设的科研活动与先期技术跟踪管理局提交创新研究方案,以此扩大国防部对突破性军事技术和创新研究的发现和征集。

责任编辑:彭振忠

重点通信保障 篇7

正确把握通信业“十二五”发展形势

要认清通信业“十二五”发展重点, 首先必须对通信业“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一是要充分认识通信业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战略地位。全球通信技术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宽带、融合、泛在的信息通信基础网络正在加速形成, 各国纷纷将发展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和应用作为新形势下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二是要充分认识信息通信技术创新及广泛应用带来的产业变革。通信业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推动新业态、新市场、新产业不断形成,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技术业务加速创新, 推动通信业从传统的封闭产业链向开放、融合产业形态转型。

三是要充分认识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通信业提出的更高要求。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为通信业发展转型创造了新的市场基础和动力, 与此同时, 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也给通信业带来全新挑战。

通信业“十二五”重点发展领域简析

“十二五”期间, 通信业概括起来有三方面的任务:一是构建宽带、移动、融合、泛在的下一代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二是发展新兴信息服务, 推动行业发展转型;三是提升通信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信息化中的应用和关键基础作用。

围绕新形势、新要求, 通信业“十二五”发展重点领域应当体现战略重点和突出工作重点, 以实现对行业各领域发展的引导和支持, 可重点关注以下七个领域。

重点领域之一:光纤宽带网络

宽带网络作为现代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已经形成广泛的共识, 近年来全球宽带网络全面提速升级, “十二五”已成为我国宽带网络全面发展、赶超的重要机遇期, 否则将面临落后的危险。通信业需要把握网络技术发展规律, 以光纤宽带为重点, 加快信息网络的宽带化升级, 全面部署泛在、宽带、融合的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一方面, 要完善、优化干线光缆传输网络, 丰富干线光缆路由, 完善布局国际海、陆光缆, 扩大骨干网络光纤容量。更重要的是要推进接入网的光纤化进程, 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类型接入需求特点, 发展多种模式的光纤宽带接入, 在新建住宅小区、商业楼宇部署光纤宽带网络, 实现光纤到楼入户;在已建住宅小区加速实施“光进铜退”的网络改造;在有条件的乡镇、行政村加快实现光纤网络覆盖;优先推进政府、学校、图书馆、医疗卫生、社区中心等公益性机构的宽带覆盖。

重点领域之二:移动宽带通信

我国3G已经进入快速发展轨道, 通信业务移动化、宽带化趋势更加明显, “十二五”期间无线宽带将得到快速发展。一方面, 需要在现有3G网络覆盖基础上, 扩大3G网络的深度、广度覆盖, 优化网络结构, 提升网络质量。另一方面, 需要统筹推进3G网络向LTE的演进, 加快部署LTE增强型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积极开展相关标准研究制订。其中, 继续加快TD-SCDMA产业化步伐仍然是重点推进方向, 推进TD-SCDMA增强型技术产业化和网络部署, 加强TD-LTE技术研发, 增强在国际标准制定中的主导权, 推动其长远发展。此外, 无线城市也是热点之一, 需要统筹2G、3G、WLAN等网络协调发展, 积极有序推进宽带无线城市建设。

重点领域之三:下一代互联网

当前, 许多国家和地区制定了IPv6发展战略和行动计划, 不断加快互联网全新架构研发, 与此同时, 我国互联网发展在IP地址等方面面临的资源瓶颈更加突出和紧迫, “十二五”期间需要加快部署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 完善互联网国家顶层网络架构, 加强互联网关键基础设施发展指导, 加强互联网域名、IP地址等业务资源管理, 引导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合理部署。为此, 首要而紧迫的任务是需要统筹推进IPv6商用网络部署, 加快骨干网、城域网、IDC、支撑系统等的IPv6升级改造, 支持重点网络、网站、域名服务器改造。其次要综合考虑能源获取的便利性、网络资源的可用性、安全性等因素, 统筹部署数据存储中心、云计算中心、CDN等互联网应用基础设施。从长远看, 要加快互联网网络新型架构及关键技术研发。

重点领域之四:三网融合

按照国家加快推进三网融合的要求和部署, “十二五”期间将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当前三网融合试点正有序开展, 下一步重点应在试点基础上, 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广电、电信业务双向进入, 普及应用融合业务。制定适应三网融合的网络、业务、信息服务国家标准, 推进网络升级改造, 实现网络资源共享。按照三网融合试点要求, 探索建立分工明确、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协同高效的工作机制, 力争在体制机制上有所突破。

重点领域之五:新兴信息服务

新一代信息技术、网络和终端的发展, 推动通信服务融合创新, 不断衍生新兴信息服务形态。“十二五”期间, 基于下一代信息通信网络的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中心、物联网等将成为培育重点。3G网络, 尤其是智能终端的发展, 加速推动全球移动互联网技术业务体系创新, “十二五”期间我国需要积极构建高速网络、业务平台、智能终端有机结合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创新体系, 突破操作系统平台等核心技术, 提升自主发展能力。在云计算服务方面, 除了在产业层面攻克云计算共性关键技术和关键架构, 构建产业体系外, 通信业需要积极提供云计算基础设施, 构建公共云计算服务中心, 开发服务平台和业务应用, 组织开展重点领域和主要行业试点示范和优先应用;在物联网应用方面, 加快通信网与传感网络及物联网的结合, 推进TD-SCD-MA等新一代移动通信网与物联网融合应用, 围绕基础设施、工业控制、智能交通等领域, 开展物联网业务运营试验和应用示范。

重点领域之六:宽带普遍服务

随着宽带技术的发展, 世界主要国家均调整普遍服务目标, 将宽带接入纳入普遍服务范围, 积极推动宽带普及。“十二五”期间, 我国有必要深化普遍服务内涵, 拓展普遍服务范围, 在原有“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基础上, 将农村宽带信息服务、边防地区、海岛等特殊区域、学校、医院等公益机构通信网络覆盖纳入普遍服务范畴。重点是要逐步完善农村信息网络基础设施, 综合运用多种信息技术, 逐步解决农村地区尤其是山区和其他边远地区的宽带网络覆盖问题, 在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实现“宽带进村”。同时, 要联合政府部门、相关行业和企业资源, 加快信息通信技术和网络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中的应用, 打造面向基础公共服务的信息化平台, 推进信息通信服务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社区服务等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 促进公共管理的智能化, 提升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能力。

重点领域之七:安全与应急保障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的依赖性日益增强, 一方面, 随着网络规模不断扩张, 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对保障通信网络安全可靠运行带来的难度与日俱增;另一方面, 网络空间成为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的新领域, 网络与信息安全已成为关系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 国际上围绕互联网的网络对抗愈演愈烈。“十二五”期间, 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要求通信业不断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技术手段, 强化传输线路多路由、重要节点互相备份, 加快部署高抗灾网络设施, 提升国家应急通信保障能力。

重点通信保障 篇8

关键词:应急救援,财务保障,基本要求

应急救援行动财务保障是指担负应急救援行动的单位在执行应急救援行动的整个过程中需要的一切费用, 它包括执行应急救援行动时所需要的生活福利费、公务费、事业费、物资消耗、设备使用费、教育训练费等。相对于战时军事行动的财务保障, 应急救援行动财务保障主要具有以下4个特点:一是经费需求量大, 筹措工作困难;二是时效性要求高, 要预先进行较周密的财务保障准备工作;三是组织协调难, 给财务保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四是结算审核量多, 审计监督难。

一、应急救援行动财务保障的基本要求

(一) 着眼职能任务的拓展, 把握应急救援力量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

将水电施工企业纳入国家应急救援力量体系, 是水电施工企业职能任务的拓展, 必须牢牢把握应急救援力量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认真贯彻上级批复精神, 以实现党和国家意志为根本着眼点, 以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为准则, 以提高应急救援能力为核心, 以抓好经常性建设为基础, 逐步形成先进的装备、优秀的人才、过硬的作风、科学的管理, 真正把水电施工企业建设成为紧急情况下快速反应、不怕牺牲、连续作战、能打硬仗的应急救援“国家队”, 努力实现使命意识牢、专业能力强、救援效率高、社会形象好的目标。要牢牢把握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应遵循的使命第一、责任至上, 平战结合、建用一致, 分类建设、整体提高, 人才为本、科技支撑, 依法指导、规范建设, 积极主动、奋发有为的原则。

(二) 优先应急救援任务需求, 加强应急救援行动财务保障特点及规律的研究

随着气象、洪涝、干旱、台风、山洪、地震等自然灾害等非传统安全威胁的不断上升, 水电施工企业的职能使命的进一步拓展, 对现有的财务保障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和需求,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对新形势下水电施工企业纳入国家应急救援行动财务保障的特点及规律的研究, 围绕主题, 突出重点, 变被动保障为主动保障;不断摸索具有前瞻性、针对性方面的领域, 淘汰不相适应的内容, 创新财务保障建设, 确保遂行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 注重平战结合和规范合理, 建立健全应急救援行动财务保障体制建设

目前, 水电施工企业现有的财务保障力量和保障体制, 主要是按照现代企业财务制度的要求和承担的任务分散、动态管理的特点建立和实施的, 这种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曾经在水电施工企业历史上发挥过巨大的作用。但是随着职能任务的拓展, 水电施工企业在体制编制上有了很大的改变, 这就在客观上为财务保障的体制建设奠定了基础。因此, 要求对现有制度进行有效的改革, 改变当前存在的财务分散的局面, 努力建立健全适应未来应急救援行动的高效的、合理的财务体制, 逐步形成一整套科学的组织模式、制度安排和运作流程, 注重结构优化, 收缩战线, 削减薄弱机构, 优化人员编成, 合理配置经费, 及时转换保障方式, 走出一条具有水电施工企业特色的融合式发展路子。

二、应急救援行动财务保障应把握的重点

(一) 保持经费供应渠道畅通

理顺关系, 建立灵活高效的应急救援行动财务保障体制。积极与地方金融机构联系, 理顺应急救援财务保障与地方金融机构的关系, 规定应急救援财务系统与地方银行机构的权利与义务、开户的条件、提取现金的手续、紧急情况的处理等, 确保应急救援行动时经费供应的高效、及时。要逐步拓宽水电施工企业结算中心的职能, 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逐步在水电施工企业驻地比较集中的地域, 成立财务结算中心办事处, 担负应急救援资金的供应与保障。在水电施工企业内部明确供应关系, 组织经费保障, 建立灵活高效的应急救援时财务保障体制。同时各级财务部门要严格执行水电施工企业家底基数规定, 预留一定财力, 以增强财务应急保障能力。

(二) 提高综合保障协调能力

在未来应急救援中, 财务保障必须打破各种救援力量自成体系、独家“经营”的保障格局, 应急救援区联勤部应设立综合财务保障协调指挥机构, 对应急救援区内参加应急救援的各单位财务保障实施集中统一指挥、综合保障和分级管理。综合财务保障协调指挥机构应具备3个条件:一是协调指挥上的权威性。该机构能对参加应急救援各单位的财力保障行使集中统一的调度、指挥权, 包括经费的筹措、分配和使用, 以及物资器材的采购实行统一管理;二是组织结构上的合成性。综合财务保障协调指挥机构由应急救援区内各单位财务部门人员组成, 负责应急救援区内财务保障协调工作;三是保障手段上的先进性。财务保障应实现自动化指挥、网络化供应、信息化反馈、电算化结转, 达到反应灵敏、调度快捷、保障有力的要求。

(三) 注重解决机动运力问题

应急救援情况瞬息万变, 现场状况残酷无比, 水电施工企业高度分散, 且有相当一部分前线施工项目部可能处于孤立无援的地步, 现金前送将是财务部门的艰巨任务。解决运力问题也是当务之急。为提高财务保障的机动性、安全性和快速性, 应给财务部门编配一台运钞车。如果全面编配方案受财力限制, 可采取先热点方向后其它方向、先重点项目部后其它项目部的办法逐步配备, 以确保财务保障在局部应急救援中更好地发挥保障作用。

(四) 简化经费领报结算手续

水电施工企业进入应急救援地域后, 经费的领报不可能像平时一样按部就班地进行。因此, 为了减少经费供管环节, 减轻基层的工作负担, 应尽量简化经费的领报、结算手续。主要是对参加应急救援的基层分队可只报实力, 做到一报多用, 可以不要求报决算表, 各种经费由上级采取以拨代报措施;会计核算可简化为以应急救援经费收支、银行收支、现金收支为主体的会计账户, 可由分部直接供应到水电施工企业, 打破逐级供应的层次。经费开支, 一般仍按现行标准开支, 对一些超标准的合理开支, 报上级酌情处理;对标准以外的一些特殊开支, 在情况紧急来不及上报时, 可由现场应急救援指挥所党委作责任支付, 但必须边实施边报告。独立执行应急救援任务的水电施工企业, 在遇到特殊情况, 而又得不到上级经费供应时, 可持应急救援指挥所以上单位证明信, 经单位首长签批同意, 到驻地银行暂借经费, 应急救援结束后统一结算。同时, 对参加应急救援的人员要及时发放《临时供给证》, 并通过计算机管理, 保证人员工资津贴发放及时到位。

(五) 着眼信息主导这个关键环节

信息技术对应急救援行动财务保障建设具有重要的牵引、推动和支撑作用。加快转变财务保障力生成模式, 推进现代财务保障建设, 必须始终把准确获取、快速传输、高效处理信息能力作为提高应急救援行动财务保障能力的关键, 把信息化优势转化为保障优势。要利用信息技术的渗透性、连通性, 融合集成各种保障单元、力量和要素, 最大限度地整合保障资源、挖掘保障潜力, 是信息作用由服务决策向主导控制转变、由有限利用向深度融合拓展。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 提高财务保障精确供应和科学管理水平, 达到财务保障需求实时可知、保障资源实时可视、保障过程实时可控。

(六) 突出以人为本这个核心

1.注重财务人员培训, 培养一支适应应急救援要求的财务保障队伍。

抢险救灾行动财务保障是一项高强度、高要求、高标准的工作, 对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效率提出了比较严峻的考验。因此, 各级领导和部门应特别重视财务人员的培训和培养, 努力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为赢得应急救援的胜利做好人才准备。一要加强应急救援时财务保障的特点、内容、手段、措施等, 尤其是要加强联勤体制下财务保障理论的研究, 学习联勤财务保障知识, 以适应应急救援时需要;二要培养一大批思想好、作风硬、业务精、知识面宽、综合能力强, 与未来高技术和信息化条件下应急救援财务保障相适应的复合型财务专业人才。三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以严格的工作标准和工作激情来要求自己, 保证在应急救援行动过程中财务保障工作在紧张有序的状态下科学运行。

2.根据应急救援的要求, 及时组织财务保障演练, 提高财务保障的战备水平。

在平时, 财务人员必须根据应急救援行动财务保障预案, 通过多种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具有实战意义的岗位练兵、保障对抗、知识竞赛, 应急救援财务保障演练, 通过演练研究和探讨应急救援财务保障工作的特点和规律, 熟练掌握应急救援行动财务保障能力, 培养财务人员独当一面的过硬素质。一要积极参加综合性演练。财务部门应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应急救援训练和演习, 并根据每次任务的起止时间、动用兵力、人员、装备配置和预计消耗物资等情况, 对演练准备、实施和结束各阶段财务保障的需要作出全面的分析总结, 掌握第一手资料, 使各级财务人员在实际演练中得到充分锻炼, 提高其综合协调能力和应急救援时的应变能力。二要认真组织专业训练。各级财务部门要把应急救援时财务保障演练工作作为财务专业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 列入工作计划。通过专业性演练来增强各级财务人员的战备观念, 熟悉和掌握应急救援财务保障工作的程序、内容、方法等一系列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不断总结经验, 完善应急救援时财务保障预案, 使应急救援财务保障工作更接近实战要求。

参考文献

[1]赵芳, 于莹.试论应急作战条件下的财务保障[J].理论纵横, 2008, (04) .

[2]孙利莎.浅谈非战争军事行动财务保障能力建设[J], 2010, (09) .

重点通信保障 篇9

1、当前智能电网技术。对于国家的智能电网建筑, 其主要应用就是能够建立在当前通信网络基础之上, 并结合现今先进的设备以及信息技术, 从而使传统电网通信可以更加的高效使用, 有效提升国家电网的安全性。针对智能电网之中, 需要以网络作为依托, 便于实现控制和操作, 有效地实现信息共享。

2、智能电网特性。智能电网具有稳定性、自愈性、兼容性。智能电网在输送相关信息时, 能够高效率传输, 降低相关信息被非法人员获取的几率[1]。同时, 针对智能电网, 遭遇到其它干扰因素, 智能电网就可以自行调节恢复。对于不同种类、格式信息, 还可以进行调节和控制, 减少经济损失, 增强能源利用效率。

二、智能电网信息、通信技术的不足

2.1 安全运行不良

当前我国电力通信网络中, 主要以光纤通信辅以载波通信, 针对当前情况下, 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 例如, 针对智能电网中, 其骨干网架物则需要具有很强实力, 只有这样才可满足智能电网调度数据的需要, 并且在资源的共享方面, 存在一定缺陷。电网通信运用过程中, 在巨大的电网规模下, 一旦操作不慎就能够引发风险 ; 电网控制、投产使用差距大。

2.2电力资源分配问题

针对我国电力资源, 多数集中在中东部地域 , 智能电网的运用实现脱离工业发展轨道, 在通信分配上缺乏平衡, 智能电网实际运用中, 在其传送网络信息之时, 由于当前智能电网缺乏统一标准及配置规则, 导致无法确定定位网络通信中的信息路径, 则可能会导致数据的包丢失。在智能电网之中, 智能电网系统设备覆盖范围广泛, 信息和通信体系类型不同, 不能确保协调运作。对此, 实现电网智能化, 提供客户的大范围信息服务 , 有效解决电网信息通信关键问题。

三、优化当前智能电网信息和通信技术

3.1 完善信息管理技术

在智能电网中, 其智能电网信息技术管理之中, 主要是包括针对电网信息的采集、分析, 以及针对电网信息的显示、管理, 可以有效确保信息采集的高准确性[2]。在管理中, 可以通过分析智能电网信息客观系统 , 提升智能电网管理者的分析决策, 从而有效提升信息管理水平。同时, 对于智能电网信息的显示方面, 也应该要具有个性化的服务 , 以便能够及时满足对于各种不同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确保管理安全性。

3.2确保智能电网的安全运行

应用无线局域网技术, 提供身份验证 , 将无线局域网技术和智能化的电网通信交融 , 确保电网通信安全, 避免电网用户遭受安全问题。智能电网中, 在其通信方, 应构建专业的网络安全防护队伍, 使工作人员可以积极的监督管理网络通信安全;并且, 针对智能电网通信中, 构建智能化的网络防控体系, 可以提早扫除智能电网的安全侵略, 确保当前国家智能电网的运行安全。

3.3完善电网的标准体系

能够在智能电网中, 利用无线技术, 确立统一标准体系, 传输电网信息[3]。规划智能电网 , 首先, 应该它根据智能电网信息的模块功能以及特点, 细分国家电网的信息操作以及电网构成特征, 将所得信息数据均用于智能电网的通信模块中, 有效发挥电网智能化中的信息技术优势[4]。

3.4优化电网智能通信模块

针对智能电网信息通信技术中, 其通信网络之中, 结合通信技术、传感技术以及电脑技术, 为社会提供电网服务。可以利用智能化电网以及信息传感, 确保通信用户能够在智能电网中实时的数据传输, 还可以实现智能组网。故此, 针对当前有众多企业以及部门组成的电力体系之中, 保证开放通信网络, 实现智能电网中通信信息的共享。还可以建立基于智能电网的通信网络模块[5], 实现电网与企业的信息集成, 提升其网络通信能力。

对于智能电网建设中, 针对其信息和通信技术, 应该将其作为重点, 运用相关科学技术, 改善智能电网存在的问题, 维护管理智能化电网, 利用通信技术与信息技术 , 建设优质智能电网。

参考文献

[1]马韬韬, 李珂, 朱少华.智能电网信息和通信技术关键问题探讨[J].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0, (05) , pp.87-91

[2]徐晓燕.构建中国智能电网信息通信技术标准体系的思考和建议[J].硅谷, 2011, (20) , pp.25-26

[3]李春光.智能电网信息和通信技术关键问题探讨[J].科技传播, 2013, (23) , pp.214-217

[4]梁柱洪.智能电网信息和通信技术关键问题探讨[J].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4, (10) , pp.201CNKI

重点通信保障 篇10

1 重点学科信息资源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高校馆重点学科信息资源体系建设应遵循"统筹规划, 需求牵引, 技术推动, 共建共享, 突出服务, 特色鲜明, 提高效益"的建设原则[1], 构建新一代重点学科专业信息资源体系。在资源配置上, 实现从单一的纸质文献收藏为主向海量的多媒体"教、学、研"信息资源载体并存体系的跨越;在管理模式上, 实现由分散、分工、低效的传统管理模式向集成、智能、高效的多功能管理体系跨越;在服务方式上, 实现由被动地跟踪、接纳式服务向自主地创新、参与式服务跨越, 使之成为特色鲜明、功能齐全、技术先进, 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的"211工程"重点学科信息资源体系。

2 全国外刊资源保障体系的建设

1996年4月, 当时的国家教委研究项目《关于建立我国高等学校文献信息保障体系的研究与建议》通过鉴定, 已为我国高校文献资源建设勾画了一个蓝图, 为各种文献尤其是外刊的共建共享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如何建立和完善外刊共享途径, 深化全国高校期刊协调网工作, 进而根据各高校的重点学科, 指导各校合理、计划地收藏外刊, 这对于避免各馆外刊订购的随意性、盲目性, 合理地使用经费, 最终建立我国高校外刊文献保障体系, 以及与中国教育科研网相配合的"整体化、自动化、网络化"的现代文献服务信息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3 高校馆外刊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的新思考

高校馆外刊资源保障体系的建立, 是实现深层次开发期刊文献资源, 为重点学科服务的有效途径, 因此, 我们对高校馆外刊资源保障体系的建设进行了全面的思考。

3.1 利用多种载体形式的期刊, 补充外刊文献资源

随着电子期刊时代的到来, 各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 以需求为导向, 选择适合本校学科专业的数据库[4], 如我校购买的Springer数据库, 覆盖化学、计算机科学、法学、生命科学、数学、医学等学科, 比较适合我校学科设置。其次印刷刊和电子刊要有一定比例, 互为补充, 和谐构建外刊馆藏体系。要求在购买前对数据库收录的内容进行分析, 看是否包含了本校各学科、专业、尤其是重点学科所需的期刊。另外还应分析数据库所含期刊的权威性, 是否来源于学术性强的、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出版社或学术团体, 数据库收录的核心期刊数量及影响因子的高低[5];考虑数据库所收录期刊覆盖的年代跨度范围;也要审核数据库收录的期刊更新与同种印刷型期刊出版时差的大小。就其功能, 要考核数据库应用的检索技巧, 能方便读者准确迅速地检索。在期刊数据库调查中[6], 我们根据我校国家、211工程、省级、校级四级共44个重点学科的分布, 选订了涵盖学科范围较广的德国Springer期刊全文库, 主要收录人文和社会科学类期刊的Kluwer Online电子期刊, 全部带有联机全文文章的期刊数据库EBSCO, 链接了面向化学领域的核心期刊和权威性数据库RSC (因为我馆为Calis成员馆, 可通过其电子期刊主网站访问23种期刊及4种数据库) 及指引查找原始期刊文献的文摘型数据库Inspec、Micromedicax循证医药学、MathSciNet等数据库。

3.2 自行开发, 建立外刊信息导航系统

根据馆藏外刊的特点及学科专业设置情况, 对本校外刊及网络信息资源的筛选、整理, 建立了外刊信息资源导航系统, 制作专门网页并将其放入本馆主页, 供读者使用。现阶段我们拟将数据库Elservier、Ovid、Ebsco、Free Medical Journals等免费电子期刊网站上的2000多种期刊整合成检索模型放在图书馆网页上, 可通过刊名、关键词等检索项选择数据库, 检索到全文。

3.3 协调采购, 建立资源共享的文献收藏互补体系

3.3.1 院系联合订购, 协调互补。

在学校内部统筹规划、协调采购外刊, 图书馆可订购读者经常阅览的、利用率高的外刊, 院系则应订购个别重点读者所需的外刊, 双方不再重复订购, 互通有无, 既节约了经费, 又增加了订购种类, 缓解了经费紧张的压力。

3.3.2 开展馆际间的协调订购, 实现资源共享近年来, 随着

国家"211工程"的实施及Calis项目的启动, 通过文献信息的数字化建设, 使各成员馆实现系统的公共检索、馆际互借、协调采购等成为可能。2003年全国高校图书馆外刊订购协调会, 为保外刊品种和节约经费, 开展了许多实质性的工作, 协调采购现已不再局限于地区, 而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复旦大学编制的全国高校外刊采购联合目录, 对采购外刊正发挥积极作用。

3.3.3 实现快速的文献传递, 有效节约外刊采购经费。

对于期刊利用费用的计算分析, 是本馆决定是订购或通过文献传递方式获得单篇期刊论文的有效方法, 由于在国内的馆际传递文献费用大大低于向国外订购单篇文献费用, 因此, 国内"收藏"源期刊向全国各馆提供服务, 从成本效益的角度来看是值得推广的。

3.3.4 逐步实现学校、地区、全国三级外刊资源共建共享目

重点通信保障 篇11

关键词:智能电网,通信技术,信息技术,重点

近年来, 随着智能电网的产生与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现阶段我国正创建一种科技含量高、技术性能好的智能电网, 虽然具有较快发展速度, 然而, 在发展期间, 依旧存在很多需要深入研究与探讨的问题。我们应该针对现阶段智能电网通信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对其进行不断改进与完善, 通过科学技术创建更为科学、优质的智能电网。本研究主要对智能电网信息与通信技术问题进行重点阐述, 并作出相关探析, 以期能够对今后研究智能电网带来一定启示。

1 分析智能电网信息技术及其特性

1.1 当前智能电网技术。

对于国家的智能电网建筑, 其主要应用就是能够建立在当前通信网络基础之上, 并结合现今先进的设备以及信息技术, 从而使传统电网通信可以更加的高效使用, 有效提升国家电网的安全性。针对智能电网之中, 需要以网络作为依托, 便于实现控制和操作, 有效地实现信息共享。

1.2 智能电网特性

1.2.1 可融合多种数据。

智能电网能够融合多种数据, 以此有效调控智能电网, 确保电网有效运行, 将多种传输渠道提供给智能电网使用者。同时也可直接交互, 保证电网使用者获得更多增值服务。

1.2.2 提升经济效益。

对于电力企业来说, 若想取得更高经济效益, 就应该注重生产成本。例如, 智能电网中运用通信技术, 传输更多数据流量, 以合理配置资源, 降低电网损耗, 有效提升资源利用率, 节约企业生产成本。

1.2.3 确保电网平稳运行。

若出现自然灾害、极端天气等, 智能电网依旧能正常供电, 从而有效避免了大范围停电而对企业运行产生影响。传输信息数据时, 能够有效避免信息被盗取或者篡改。

1.2.4 有效评估与预防电网安全。

受相关因素干扰时, 可自动分析智能电网, 对网络结构问题予以及时性解决。而且智能电网还具有故障诊断隔离、系统自动恢复、安全评估以及预警防控等功能, 确保互联网运行通畅。

2 智能电网信息、通信技术的不足

2.1 安全运行不良。

当前我国电力通信网络中, 主要以光纤通信辅以载波通信, 针对当前情况下, 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 例如, 针对智能电网中, 其骨干网架物则需要具有很强实力, 只有这样才可满足智能电网调度数据的需要, 并且在资源的共享方面, 存在一定缺陷。电网通信运用过程中, 在巨大的电网规模下, 一旦操作不慎就能够引发风险;电网控制、投产使用差距大。

2.2 电力资源分配问题。

针对我国电力资源, 多数集中在中东部地域, 智能电网的运用实现脱离工业发展轨道, 在通信分配上缺乏平衡, 智能电网实际运用中, 在其传送网络信息之时, 由于当前智能电网缺乏统一标准及配置规则, 导致无法确定定位网络通信中的信息路径, 则可能会导致数据的包丢失。在智能电网之中, 智能电网系统设备覆盖范围广泛, 信息和通信体系类型不同, 不能确保协调运作。

3 优化当前智能电网信息和通信技术

3.1 完善信息管理技术。

在智能电网中, 其智能电网信息技术管理之中, 主要是包括针对电网信息的采集、分析, 以及针对电网信息的显示、管理, 可以有效确保信息采集的高准确性。在管理中, 可以通过分析智能电网信息客观系统, 提升智能电网管理者的分析决策, 从而有效提升信息管理水平。同时, 对于智能电网信息的显示方面, 也应该要具有个性化的服务, 以便能够及时满足对于各种不同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确保管理安全性。

3.2 确保智能电网的安全运行。

应用无线局域网技术, 提供身份验证, 将无线局域网技术和智能化的电网通信交融, 确保电网通信安全, 避免电网用户遭受安全问题。智能电网中, 在其通信方, 应构建专业的网络安全防护队伍, 使工作人员可以积极的监督管理网络通信安全;并且, 针对智能电网通信中, 构建智能化的网络防控体系, 可以提早扫除智能电网的安全侵略, 确保当前国家智能电网的运行安全。

3.3 完善电网的标准体系。

多种子模块共同组成智能电网结构, 确保信息顺畅、高效传输。创建模块模型为电网运行关键环节, 要想有效运用智能电网, 就应该与信息、通信技术相融合, 以构建多层次模型。通过无线技术传输变革电网工作, 全面规划智能电网, 能够在智能电网中, 利用无线技术, 确立统一标准体系, 传输电网信息。

3.4 优化电网智能通信模块。

针对智能电网信息通信技术中, 其通信网络之中, 结合通信技术、传感技术以及电脑技术, 为社会提供电网服务。可以利用智能化电网以及信息传感, 确保通信用户能够在智能电网中实时的数据传输, 还可以实现智能组网。故此, 针对当前有众多企业以及部门组成的电力体系之中, 保证开放通信网络, 实现智能电网中通信信息的共享。还可以建立基于智能电网的通信网络模块, 实现电网与企业的信息集成, 提升其网络通信能力。

结语

总而言之,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持续发展, 使得电网事业也得到进步与发展, 研究智能电网逐渐受到更多人的重视, 智能电网以铜芯技术与信息技术为重点与核心技术。针对当前形势下的电网事业, 应用智能电网信息通信技术, 建立双向、实时、集成通信系统, 不仅可以提升电网实际应用效率, 还可以促进我国电网智能化发展达到国际趋势, 具有积极意义。对于智能电网建设中, 针对其信息和通信技术, 应该将其作为重点, 运用相关科学技术, 改善智能电网存在的问题, 维护管理智能化电网, 利用通信技术与信息技术, 建设优质智能电网。

参考文献

[1]谭辉.探析智能电网信息及通信技术的要点[J].信息通信, 2013 (05) :39-39.

[2]谭浩林.智能电网信息及通信技术研究[J].中外企业家, 2013 (16) .

上一篇:呵护企业的忠诚顾客下一篇:自动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