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重点

2024-10-21

护理重点(精选10篇)

护理重点 篇1

为进一步加强对重点患者的风险管理, 从2012年3月护理部采取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控制风险, 提高护理质量。以下是笔者对重点患者护理风险管理的一点体会。

重点患者护理风险原因分析

患者因素:护理风险评估不足, 特别是危重患者病情危重, 复杂, 变化快, 病情预见性有一定难度, 对患者的护理安全缺乏预见性, 容易造成个性应对预案措施无力;患者对疾病知识了解少, 而对护士的宣教依从性差。

专业知识缺乏:病情观察不到位, 对专科用药作用、不良反应危害认识不足等不能为医生及时提供治疗依据和患者的病情变化, 延误宝贵的抢救时机。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低, 经验不足或技术操作不熟练和不注重语言交流或解释不耐心, 对患者安全构成威胁和不满。

管理因素:制度不健全或有制度不执行, 业务培训不到位或不注重岗前培训, 缺乏逐级管理、监督、检查、指导, 缺乏环节控制, 护理人力资源不足, 护士职业法律意识淡漠、工作态度不严谨 (抢救时) 、工作责任心不强, 巡视病房不到位, 不能及时满足患者的需要, 实习、进修生带教不善。

医源性因素:医疗设备物品与环境管理不善, 不执行“五常法”管理或管理监督不得力, 急救药品、物品配备不完善, 不能正确地使用监护仪器或监护仪器运转不良, 抢救延误等;护理人员语言、行为不当或过失;护理不安全隐患警示标识牌使用不全;意外坠床、跌倒、烫伤、压疮、脱管等。

医护配合不协调, 协作能力不强以及沟通不良, 解说, 做法不一致。

护理管理实施方案

根据科室情况建立个性化护理安全管理规范: (1) 科室成立抢救小组, 做好应急预案, 制定抢救方案与抢救护理计划, 做好查对工作和抢救记录。护士长掌握了解重点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患方的心理与需求, 督促、检查各级护士落实护理措施, 并及时反馈护理安全防范效果。 (2) 加强重点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要求每班、每一位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护理级别和要求严格执行相应的护理操作, 及时掌握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及需要, 满足合理的要求,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严密观察药物的作用与不良反应, 对本责任组的重点患者的治疗、护理计划、护理措施的落实做到心中有数, 及时准确完成各项护理措施, 及时做好护理记录。护理人员一旦发现重要或束手的并发症、合并症必须立即向主管医生、科主任、护士长报告, 并及时处理。 (3) 加强巡视, 落实重点患者管理规定, 对重点患者应加强床边巡视, 另外, 每天上下班前各增加一次巡视, 并做好床边交接班。医护交接班时, 详细报告重点患者情况。责任护士每天落实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 护理措施落实到位, 做好患者的预见性护理。护士长每天执行“五查”即晨间护理后查、医嘱处置后查、上午下班前查、下午接班时查和下午下班前查等5个时间段必须加强督查, 护士长在日督查中对落实不到位的环节及时指出。例如, 护士长通过询问患者或家属, 了解护理分级制度的落实情况;输液、输血中严格实行查对制度, 身份识别制度;有关跌倒、压疮、烫伤、脱管等的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 (4) 强化高危环节的管理, 降低风险系数: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和过程中, 安全管理不能忽视特殊环节, 如危重患者的护理严禁护生单独操作, 危重患者外出检查或转至他科, 必须生命体征较稳定, 有医护人员陪同, 并做好交接工作;输血、护理安全、管道护理、护理记录等严控质量进行专项重点检查, 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 限期纠正;对好发差错时段如夜班、中班、双休日、节假日弹性排班, 重点督查 (护士长值班督查) , 避免工作忙乱, 对于实习护士、新入护士、轮转护士等高危人群实行高年资护士导师制一对一搭配带教上班, 因人力资源不足, 及时上报护理部, 给予调配, 保证危重患者的护理安全与质量。 (5) 加强医疗资源管理, 创造安全的病房休养环境:抢救室内备齐完善的急救药品、各种无菌急救包、简易呼吸器囊、通气导管等抢救物品, 全院实行统一的“五定”管理, 抢救用物使用后及时清理, 归还原处、补充和交班等处理, 保持整齐清洁, 各类仪器定期保养、及时维修、校检呈完好备用状态。护士必须掌握各类仪器的使用方法, 抢救工作熟练;各科均使用护理警示标志牌, 如防跌倒、防压疮、防烫伤等, 提高护士及患者家属的风险意识, 有利于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1]。 (6) 加强学习培训:护理人员通过学习培训三基知识、专科知识、急救技术、护理技术操作, 提高业务水平, 熟练掌握本科疾病相关知识。护理人员必须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水平, 才能及时观察到危重患者的病情变化, 采取准确、有效的措施, 使患者转危为安, 保护患者的生命。护士长加强护理安全认识和安全决策学习, 护理人员要强化学习培训法律法规、安全态度、安全技能和风险安全知识、各类应急预案, 提高对风险的认识和增强责任心。护理人员必须具有安全意识, 才会时刻去关注患者的安全, 而患者安全了, 医护人员才会安心、安全。学习培训:核心制度、医德医风、各类应急预案, 增强护士责任心, 加强病情观察。 (7) 医生护士患者加强有效沟通, 责任护士与主管医生沟通, 了解患者病情, 预后情况, 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与家属做好沟通, 如病情、注意事项的交代, 了解患者及家属预期疗效, 满足重点患者及家属的合理要求, 当患者及家属出现不满时, 应耐心、实事求是的向患者及家属做出解释、慎重、认真的说服, 以取得他们的理解, 及时洞察纠纷苗头。医护对患者的治疗、预后、并发症的发生解释一致, 或者统一由主管医生解释。特殊患者特殊病情, 医护人员做好上报制度, 会诊制度, 必要时建议转上级医院。

护理部加强巡视检查工作:根据各科上报的重点患者, 科护士长对本片区各病房重点患者的护理工作展开检查, 包括各科重点患者的护理措施落实情况:如基础护理工作落实情况;安全护理工作有无缺陷是否完善;制度落实情况;护理人员对重点患者病情掌握情况;通过与科室护士长和护理人员沟通, 了解各科室在重点患者的护理方面存在的困难, 并给出解决意见;巡查过程中发现的不足之处及时反馈给护理人员, 并提出整改意见, 下次巡查时应重点检查整改效果。

建立重点患者护理管理考核制度:根据护理部巡查结果, 在每月的护士长会议上反馈。同时将检查结果与护理质量挂钩, 与绩效工资相结合。对于管理中的护理纠纷与投诉问题, 应制定相关的处罚处理规定, 以加强各科室护理工作的重视。

讨论

控制护理风险是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前提和基础。我院护理部为针对重点患者的管理专门制定了相应的规定, 通过对重点患者采取前瞻性的护理管理模式, 实现对重点患者护理风险的早评估、早识别, 做到事先预防重点患者的护理风险, 寻找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尽可能地减少重点患者风险的发生。3年来, 全院共上报重点患者672例, 通过采取前瞻性的护理管理模式, 充分重视每一位重点患者的护理工作, 很好的落实了各项护理措施, 未出现护理纠纷和投诉情况。

摘要:重点患者是发生医疗纠纷较多的一个患者群体, 这类患者病情相对复杂、且易发生突然变化, 再加上基层医院的自身局限性, 使得此类患者的护理风险相对增加。为进一步加强对重点患者的风险管理, 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 改善护理质量, 确保重点患者安全, 本文就重点患者护理风险管理的体会介绍如下。

关键词:县级医院,重点患者,护理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胡原.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在潜在风险防范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 2013, 6 (4) :176-177.

护理重点 篇2

1、护理研究:是用科学的方法反复地探索、回答和解决护理领域的问题,直接或间接地指导护理实践的过程。

2、文献:文献是记录知识和信息的一切载体。由知识或信息、载体和记录构成。

3、文献检索:是指将文献根据其外部特征(如著者、标题、来源、卷期、页次、文种等)或内容特征(如主题、关键词等),按照一定的方式编排并储存在一定的载体上,通过一定的方法,从检索系统中查找出特定文献的过程。

4、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研究对象的全体。

5、样本:是从总体中按某种方式抽取出来的部分观察单位,是实际测量值的集合。

6、概率抽样:又称随机抽样,是指随机从总体中抽取样本,使总体中每一个研究个体都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到,以保证被抽取的这部分个体能够代表总体的特征,使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7、信度:是指使用某研究工具所获得结果的一致程度或准确程度。

8、效度:是指某一研究工具能真正反映它所期望研究的概念的程度。

9、误差:是指对事物某一特征的度量值偏离真值的部分,即测定值与真值之差,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差。

10、依从性:是指患者或研究对象对规定执行的医疗护理或科研的实验措施,其接受和服从的客观行为和程度。

11、循证护理:是一种护理理念和工作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在护理实践中遇到问题时,不能单凭临床经验、直觉或惯例作出护理决策,而应当遵循科学原则和研究证据。

12、偏倚:当某一研究(观察)结果,与它的真值之间出现了某种差值,这种差异的现象或结果,称为偏倚。13非实验性研究:研究设计对研究对象不施加任何干预和处理的研究,研究结果可用来描述和比较各变量的状况。

二、填空或简单:

1、护理研究的基本程序:(1)立题、构思阶段(2)科研设计和计划阶段(3)预试验阶段

(4)研究资料的收集阶段(5)研究分析阶段

(6)研究成果总结和应用阶段

2、选题的原则:(1)创新性(2)科学性(3)实用性(4)可行性

3、选题的程序:(1)设疑提问阶段(2)研究题目形成阶段

a 建立科研假设

b 进行科学构思(3)立题论证阶段

a 研究问题的先进性评价

b 研究方案的科学性评价

c 研究问题的实用性评价 d 研究方案的可行性评价 e 预试验

f 确立研究题目

4、选题的注意事项:

(1)结合自己的专业和专长根据自己工作的特点选题。(2)立题要有新意,内容要有创新,研究要专一。(3)选题范围要合适。

(4)选题要结合本学科的发展动态。(5)要注重科技以人为本。

5、文献检索方法:(1)常用法

a 顺查法

b 倒查法

c 抽查法(2)追溯法(3)分段法

6、护理研究设计的主要内容:(1)确定研究对象

(2)设立对照:设对照组的目的是为了甄别出研究因素和各种干扰因素(非研究因素)的效应,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尽可能相同的条件下进行观察,为突出研究因素的效应,凡与实验无关的因素(非研究因素),两组应尽可能一致。(3)随机分组(4)确认变量

a 自变量

b 因变量

c 混杂变量

7、护理研究设计分类:(1)实验研究和非实验研究

a 实验研究属于干预性研究,分实验性研究和类实验性研究。

b 非实验研究

(2)回顾性研究和前瞻性研究

(3)量性研究(又称定量研究)和质性研究(又称定性研究)

8、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1)对照原则(2)随机化原则(3)重复原则(4)均衡原则

9、实验研究的基本要素:(1)处理因素(2)受试对象(3)实验效应

10、实验性研究的优点和局限性:(1)优点:实验性研究是检验因果假设最有说服力的一种研究设计。由于这种设计通过随机取样和随机分组,以及设立对照组,最大限度地控制了外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从而比较准确地解释了处理因素与结果即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2)局限性:实验性研究在护理问题的研究中尚不能广泛地应用,主要原因如下:a 实验性研究需要严格控制混杂变量,但是由于大多数护理问题的研究对象是人,较难有效控制混杂变量,如心理社会状况、环境等问题,因此降低了在护理研究领域应用实验性研究的普遍性;b 由于伦理方面和实际研究情况的考虑,很难做到完全应用随机的方法分组;c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难以找到完全相等的对照组而使实验性研究的应用受到限制。

11、调查设计的内容:

(1)明确调查目的并将其具体化到指标。(2)确定调查对象。(3)确定调查方法。(4)估计样本含量。

(5)调查表的设计与评价。(6)确定资料收集方式。(7)资料的整理与统计分析。(8)组织实施计划与质量控制。

12、抽样方法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为概率抽样,另一类为非概率抽样。

a 常用的概率抽样方法有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及多阶段抽样。b 非概率抽样又称非随机抽样,常用的非概率抽样方法主要有方便抽样、配额抽样、目的抽样、网络抽样。

13、信度的计算方法:

(1)稳定性:研究工具的稳定性的大小常用重测信度来表达。(2)内在一致性(3)等同性

14、效度的测定方法:(1)内容效度(2)效标关联效度(3)结构效度

15、误差的分类:(1)系统误差(2)随机测量误差(3)抽样误差(4)过失误差

16、偏倚的分类:(1)选择偏倚(2)信息偏倚(3)混杂偏倚

17、提高依从性的方法:

(1)使患者充分认识治疗的目的和意义,积极主动接受有效的治疗。(2)改善医疗的各个环节。

(3)改善医疗服务质量,保持医师与患者间的良好关系。(4)社会和家庭的督促和支持。

18、问卷编制的步骤:

(1)明确问卷编制的框架。(2)运用其他问卷的条目。(3)编制新条目。(4)条目排序。(5)问卷长度。

(6)文字润饰。(7)专家效度验证。(8)问卷性能测试。

19、个别问卷法:

(1)优点:

a 保证比较高的回收率;

b 调查具有一定的匿名性;

c 可以减少调查员所带来的某些偏差; d 被调查者可在方便时填答。

(2)缺点:

花费较多时间、经费和人力。

20、不同类型资料统计描述的常用指标:(1)计量资料:

描述目的包括:集中趋势(描述指标:算数均数)和离散程度(描述指标:标准差)(2)计数资料:

描述目的包括:比重(比例)(描述指标:构成比)和强度(程度)(描述指标:率)

21、不同类型资料统计推断的常用方法:(1)计量资料:

分析目的包括:

a 两组资料的比较(完全随机设计):假设检验的方法:成组设计的t检验。应用条件:例数较小,资料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

b 多组资料的比较:假设检验的方法:成组设计的方差分析。应用条件:各组资料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2)计数资料:

a 两个率或构成比的比较(完全随机设计):假设检验的方法:四格表x2检验。应用条件:n≥40且T≥5.b 多个率或构成比的比较(完全随机设计):假设检验的方法:行x列表x2检验。应用条件:全部格子T≥5或少于1/5的格子1≤T<5。

22、护理论文写作的注意事项:(1)内容具有科学价值。(2)文题简洁鲜明。

(3)结构繁简得当、层次分明。(4)文字表达准确、简练、生动。(5)图、表、文字三者处理得当。

23、循证护理的基本要素:

(1)获得最新、最佳护理研究证据。(2)充分考虑患者的需求。

浅析中职外科护理课堂教学重点 篇3

【关键词】外科护理学课堂教学重点

学校培养出来的护士应该具有“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思想,成为一名能独立进行科学思维,采取合理的方法决策和行动,贯彻护理程序,使病人得到关心、照顾、护理、康复的合格护理人员。

在外科护理教学中,教师应当逐渐把教学的重心从知识的讲解转向知识的整合,使学生的思维逐渐开阔,这样,护士的工作质量才能提高,才能更好地对护理对象实施“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结合教学实践,笔者提出教学应抓住知识、思维、方法、精神四个重点,从而有利于突出护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 以教会学生“学好专业知识”为重点

(一) 思考课程内容和考核要求

教学大纲是学习与考核的依据,教材是学习掌握课程知识的基本内容和范围。教师必须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做好授课计划。外科护理专业的学生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外,还必须具备较强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创新精神,所以在教学中应考虑学生知识的全面性。

(二) 思考教育目标领域

教育目标领域中有三个主要的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精神运动领域。

在认知领域上,教师需要全面系统地引领学生科学地学习,把识记、理解、应用三者结合起来,对重点、难点、疑点要讲透。运用“启发、引导、解释”等教学技术,找切入点、选角度、按顺序、分层次、列要点、分析综合、演绎归纳, 引领学生对知识理解、转化和灵活应用。

在情感领域上,教师要重视学生对学习的接受、对学习问题的反应、对护理专业和护理工作价值等的接受和反应等问题。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培养,完善学生的各种态度、价值观、鉴别力的水平。

在精神运动领域上,教师要引领学生对各种实践操作的学习,使学生能熟练应用设备。教师在备课时,要合理考虑讲授的难易度,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市场经济,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技术和服务护理人才,是教师变传统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的一个新的挑战。

(三) 思考教育的整体观

注重整体,是教师施教中的一种理念。护生将来的工作是根据新的医学模式“生理、心理、社会”来实施整体护理的,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念。外科护理学的教学目的是使学习者能领会和掌握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根据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特征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提供个性化的整体护理,并配合医生完成各种抢救和治疗。教师在施教时,要在整个课堂贯穿整体护理的观念。

二、 以教会学生“学会思考”为重点

(一) 老师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教师帮助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从学科结构出发寻找教学途径,认识该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和主要的学习方法、态度。老师要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把需要学习的内容按某种标准或关系进行整合,把相互关联的信息按体系关系进行整理。经过认真分析、综合,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和记忆。

(二) 教无定法,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过程可以采取多样化的形式。例如,教师在展示学习的新课题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新学的内容里有我已知的知识吗?是哪个系统的疾病?这个系统的疾病有什么共同的临床表现?让学生通过认真分析课题,把事物与背景区分开来。在寻找线索阶段,引导学生思考:这个病人有什么病史?体检的情况如何?通过思考,可以发现病人的问题。在确认阶段,进一步寻找资料来确认病人需要的护理内容,根据病人的需要,写出护理计划,对病人实施护理,并进行护理评价等等,进行全方位的“人性化”护理。

三、 以教会学生“解决问题”为重点

知识是需要灵活运用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也是多样化的,可以通过找出问题的关键词,并逐一解答。例如,学习“消化性溃疡病人的护理”这一章时,关键词为“消化性”、“溃疡”、“病人”、“护理”。“消化性”属于消化系统的疾病,学习的时候,我们要考虑病人是否有“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便秘、呕血”等消化系统的共同症状。除此以外,我们还要考虑特殊症状,是否有潜在的并发症等。“病人”是一个需要我们用“新的医学模式”思维考虑的问题,要从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考虑。我们要按护理程序的五个步骤“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护理实施——护理评价”进行。在学习过程中,把问题分化得越细,解决问题的思路就越清晰。

四、 以教会学生“提高精神境界”为重点

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要“贴近岗位”,使学生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精神意识。教师要培养学生热爱护理专业,树立献身护理事业的崇高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学生的心理品质更好地适应病人的需要,尊重患者,富有同情心。培养他们“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不出护理差错和事故”,“为患者提供系统的、全身心的、全程的优质服务”,“为促进人类健康而努力”等意识,这也是教书育人所要求达到的目的。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对“服务至善”的护理理念,使每一位学生都明白护理文化的新理念。

学生提高精神境界,可以通过具体的行为来达成。教师指导学生达到三定位,包括:精神定位,具有“仁爱、精诚、奉献、无私、信任、责任感”等崇高的职业情操;形象定位,具有“人性化、亲情化、优雅、和蔼、温暖、活力”等良好的形象,树立护士良好的公益形象;服务定位,具有“安全、敬业、主动、积极、热情、周到、方便、快捷、高效、详尽、全面”等全方位服务的形式。

竞争机制进一步转变了医院医疗服务理念,“质量和服务”将是护理服务的核心。在学校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抓住知识、思维、方法和精神四个教育重点培养护生,才能培养出新一代有文化、适应行业需求的护理新人,从而有利于推动护理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兴华,黄怀宇主编.成人护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郭念锋主编.心理咨询师[M].北京:民主出版社, 2005

[3]李小妹.护理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4]刘运国,黄健主编.卫生人员培训管理指导手册[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5]郑修霞.护理教育导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关文范,女,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附属卫校学校外科护理学教师。

护理重点 篇4

关键词: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护理

异位妊娠是指受精卵在子宫腔以外的器官、组织中着床发育者, 又称宫外孕。由于多种原因近年来发生率明显呈上升趋势, 且未生育和未婚者的发病亦明显升高。因此, 异位妊娠保守治疗对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减少对患者机体的损伤, 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减轻宫外孕造成的伤害和后遗症, 对年轻的, 有生育要求, 惧怕手术又有适应证的患者, 采取药物保守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1]。目前临床上常用氨甲喋呤 (MTX) 、中药、米非司酮或三者联合治疗。疗效显著, 不良反应较小。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3月至2010年8月本院收治了28例异位妊娠选择保守治疗的患者, 年龄18~42岁, 平均29岁。28例选择保守治疗的患者:均有停经史并伴有阴道不规则少量出血, 其中19例患者诉轻微下腹痛, 生命体征稳定, 无腹腔内急性出血的体征。辅助检查:①尿HCG阳性, 血HCG值≤2000IU/L;②B超证实宫腔内无孕囊, 异位妊娠包块未发生破裂, 包块直径≤3 cm, 腹腔内积液少于100 ml;③肝、肾、凝血功能检查无异常。

1.2 治疗方法

28例保守治疗的患者中, 有7例采用单次肌内注射氨甲喋呤50 mg/m2+口服米非司酮50 mg, 2次/d, 连服5 d。其余均应用MTX50 mg/m2单次肌内注射。两种治疗方法均同时服用中药合剂, 每日两次早晚口服, 5~7 d为一疗程。用药后第3天, 6 d分别测血β-HCG.如用药后血β-HCG下降不理想, 一周后追加一次MTX50 mg/m2单次肌内注射。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每周2~3天监测血β-HCG一次, 定期复查B超。治疗过程中如出现包块进行性增大, 血β-HCG持续上升或有内出血症状, 则行手术治疗。

1.3 结果

本组接收保守治疗的28例患者中, 有3例因为异位妊娠包块破裂, 急性内出血采取手术治疗, 其余患者均保守治疗成功出院。

2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

护士的心理护理工作, 要根据宫外孕保守治疗患者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①心理变化特点:多数患者入院前在家通过尿妊娠试纸阳性结果判断, 以为自己怀孕了。入院后被确诊为宫外孕时表现出沮丧失望恐慌心理, 住院后患者开始慢慢接受和面对现实, 并寻求医生帮助但担心预后及以后的生育问题。药物保守治疗开始一段时间后而效果又不明显 (血β-HCG不降或反而上升) 时, 就会动摇患者保守治疗的信心。当血β-HCG开始下降时患者又容易出现麻痹思想而放松遵医行为[2]。本组3例保守治疗失败, 采取手术治疗的患者中, 其中2例患者都是用药一段时间后血β-HCG下降的过程中, 患者不遵医嘱私自外出活动后破裂手术的。②心理护理措施:根据患者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有针对性地实施护理。由于患者入院前多以为自己是怀孕, 加之年轻又对疾病认识不足, 往往先表现出沮丧失望, 随后产生恐惧、焦虑、紧张等心理。因此, 入院后首先护士态度要和蔼可亲, 主动介绍住院环境, 主管医生, 主管护士, 给予患者安全信任感。了解不同患者的心理变化, 针对不同患者做相应的心理护理, 安抚其情绪。未婚患者重点做好隐私的保密工作, 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给患者及家属讲解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及疾病的相关知识和保守治疗成功的案例, 树立与疾病斗争的信心。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和护理。

2.2 做好相关检查及术前准备

B超检查、查血β-HCG、肝肾功能、后穹窿穿刺等各项相关检查, 以了解患者有无活动性内出血;妊娠包块大小;是否能耐受化疗药物。准确测量患者身高、体重 (空腹, 排空大小便) , 计算患者体表面积, 以便准确计算药物用量。同时做好备皮, 术前化验检查等准备。病情变化随时手术。

2.3 药物应用的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

药物剂量要足量、准确、现配现用。防止剂量不足, 影响疗效;或过量可能发生毒性反应。抽取药液时, 要反复多次用注射用水溶解药物抽吸干净, 防止外漏。以保证计量准确、足量。因为化疗药物局部刺激性较大, 必须做到深部肌内注射。操作过程中做好自己和患者的防护。注射后嘱患者多饮水, 禁酒和酸性食物, 以减轻药物对肾毒性的不良反应。化疗药物应用期间会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口腔溃疡等消化道不良反应时, 要及时处理。嘱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及营养丰富的食物。

2.4 病情观查

按医嘱监测生命体征、腹部体征变化。患者若出现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剧烈腹痛、头晕、心悸、血压下降等不适及时报告医生。嘱患者卧床休息, 宜取半坐卧位。避免剧烈运动及增加腹压和突然改变体位的活动, 如剧烈咳嗽、用力大便、提取重物等。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严禁请假外出, 多次反复向患者解释清楚, 外出的严重后果。本组一位29岁患者住院数日病情稳定, 在医院烦闷无聊, 外出逛街后发生破裂大出血, 紧急手术。交代患者若有阴道排出物一定要保留让护士查看, 必要时送检。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会阴部清洁。用药后2~3 d或每周2次测血β-HCG, 动态观察血β-HCG的变化。定期复查B超, 根据所测血β-HCG的水平调整治疗方案。

2.5 健康教育

始终贯穿于治疗全过程的健康教育工作, 是宫外孕保守治疗护理工作的重点。首先入院时重点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 使其了解疾病发生的相关因素, 积极配合治疗。治疗过程中预先告知患者药物的作用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情况, 协助患者做好思想准备和应对措施。特别是用药后1~4 d可能会出现因胚胎组织变性、坏死、出血, 通过输卵管伞端排出刺激腹膜而导致腹痛[4]。此时的健康宣教尤为重要, 要耐心的做好解释, 消除患者的顾虑, 增加患者保守治疗的信心。保守治疗期间异位妊娠包块随时可发生破裂出血, 对于药物治疗见效, 血β-HCG开始下降的患者, 要反复进行疾病知识及转归的教育。使患者继续严格遵医嘱配合治疗护理。防止患者思想麻痹, 放松遵医嘱行为, 造成保守治疗失败的后果。

2.6 出院宣教

患者出院前做好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保持情绪稳定, 注意休息, 避免增加腹压的活动。经期注意卫生, 防止感染, 预防感冒, 积极预防治疗妇科慢性炎症。按医嘱定期门诊复查血β-HCG, 直至血β-HCG转阴。禁止性生愈至痊愈, 不适随诊。

3总结

随着B超和血β-HCG放免测定的广泛应用, 对于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以成现实[5]。对于那些有生育要求的年轻女性, 采用保守治疗是一种损伤小而有效的治疗手段。护理工作中除要协助医生做好各项辅助检查;细心、及时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满足患者的各项需求、提供良好的护理以外。贯穿于治疗全过程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中的重点, 也是保证保守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孙晓燕, 陈颖, 冯伟.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中国妇幼保健, 2005, 20 (4) :466.

[2]赵红梅.宫外孕保守治疗的护理.浙江临床医学, 2007, 9 (10) :1435.

[3]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325.

[4]李全德, 宋尚明.宫外孕的早期诊断技术.临沂医专学报, 1991, 13 (4) 310018.

基础护理重点内容总结 篇5

护理:是诊断和处理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映

环境;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内环境包括生理环境和心理环境。外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护理的基本任务:减轻痛苦,预防疾病,恢复健康,促进健康。医院环境应具备服务的专业性,安全舒适型,管理统一性。

临床应注意;病床之间的距离不得少于1米,室温一般保持在18、22摄氏度对于新生儿和老年病人室温一般保持在22~24摄氏度病室湿度一般指相对湿度即在单位体积的空气中,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所含水蒸气的量与其达到饱和是相对含量的百分比。一般保持在50~60%。通风一般三十分钟,要做到四轻,说话轻 走路轻 关门轻 操作轻患者入院和出院的护理

入院护理、治患者经门诊医生和急诊医生诊查后,因病情需要住院做进一步观察,检查和治疗时,经侦查医生建议并签发住院证后,有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的一系列护理工作。入院程序:是指门诊或急诊患者根据医生签发的住院证,自办理住院手续至进入病区的过程。

患者单位:是医疗机构提供给患者的家具与设备。

护理重点 篇6

【关键词】 艾滋病 肺结核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9-0153-01

引言

艾滋病是因为HIV病毒破坏人的免疫系统,使免疫功能低下造成的机会性感染,。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这种传染病,主要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母母婴传播等方式进行传播。所以在护理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及用药指导等。艾滋病非常容易引发肺结核,据统计艾滋病患者的结核病发病率是正常人群的30倍,[1]严重的影响着艾滋病患者的生命健康。为了提高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本文对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20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病人临床特点进行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滋病合并肺结核20例,男17例,女3例,年龄23~48岁,平均33岁,已婚19例,未婚1例。职业分布:无业2例,農民18例。HIV感染途径:性接触19例。静脉吸毒1例。

1.2 临床表现

20例患者均出现持续发热,高热(39℃以上)为主,明显消瘦19例,咳嗽、咳痰17例,胸闷呼吸急促3例,2例合并口腔念珠菌感染。

1.3 护理方法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住院后对患者进行X线胸片及肺部CT检查20例患者均行胸部X线片,5例行肺部CT检查,两肺弥漫性粟粒阴影为13例,肺部斑片状阴影7例,肺部纵隔淋巴结肿大3例。并根据检查结果,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控制并改善患者的病情,同时加强患者的护理,提供护理保障。针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采用的护理措施有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症状护理、用药依从性护理、饮食护理、出院指导等。

2 结果

本次研究中,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6.5±2.5天,15例坚持抗结核治疗,症状改善,X线胸片病灶吸收好转,最终完成疗程,3例因重症感染,持续高热,全身衰竭而死亡,2例在抗结核化疗期间由于艾滋病进展死亡。

3 讨论

艾滋病是由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所引发的一种严重的综合型免疫缺陷症,而且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2] 。

HIV病毒主要是破坏人体免疫系统,主要侵犯了T淋巴细胞中的CD4细胞,并在其内复制,导致CD4细胞破坏,造成细胞免疫严重缺陷,而结核感染主要为细胞介导免疫,尤其是CD4细胞在结核免疫中起主导作用,故结核病是艾滋病病人最常见的最先发生的机会感染[3]。肺结核是艾滋病患者的主要机会性感染之一,往往是艾滋病的首发症状,是艾滋病患者的常见死因。

随着艾滋病发病率的上升,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发病率也呈现上升的趋势,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发病率上升的过程中,针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研究也在增多。加强护理,尤其是护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的控制艾滋病的传播,提高病人的依从性,提高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生活质量,将其生命延长。

(1)心理护理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需要承受疾病、社会、家庭、治疗费用等多方面的压力,进而产生心理问题。但是因为文化知识、职业等条件不同,所以患者产生的心理问题程度不同。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的心理,影响治疗效果,为此需要加强心理护理,为患者讲解与其病情相关的知识,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反应程度,采取人性化的护理,并加强患者家属的思想教育,让患者的家属给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症状护理

对于发热的病人应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尤其是体温的变化。体温在38 ℃以下应给予物理降温(温开水擦拭全身大血管处;冰块冷敷等);超过38 ℃遵医嘱给予相应的退热药物。注意及时更换湿被褥及衣物,防止着凉;咳嗽、咳痰多者,给予止咳化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氧气吸入;口腔溃疡者可给予碳酸氢钠混合液漱口。

(3)用药的依从性护理、消毒护理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病人为双重感染,服用药物多,疗程长,病人负担重,往往不能坚持治疗。许多研究发现依从性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即依从性越好,治疗的效果越好[4]。要向病人强调大于95%的服药依从性对治疗的重要性。通过直视下督导、床头贴纸条、设置闹钟、家人提醒等方法,指导病人按时正确服药,确保服药依从性,同时还要密切观察药物副反应,定期检查肝功能、肾功能及血象,发现异常及时给予对症处理。同时在实施护理过程中主要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并做好病房的总末消毒。

(4)饮食护理和出院指导

针对艾滋病感染肺结核病的患者因为长时间的厌食,再加上结核的高消耗,会出现营养不良,消瘦,需要食用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的食物。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饮食环境,根据患者喜好合理的为患者搭配食物,鼓励患者进食。患者在出院以后,抗病毒治疗和抗结核治疗都需要继续,指导患者不能过渡劳累、酗酒。要加强营养,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还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降低艾滋病的传播率。

参考文献

[1]任钟贤.艾滋病和结核病的流行病学,临床与预防.中国防癌杂志,1996,16:31-41.

[2]张宗云.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心理护理要点[J].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7):810-812

[3]罗永艾.结核病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的诊断.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23(1):656-658.

护理重点 篇7

1 心理问题及对策

1.1 心理问题

手术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但对孕产妇来说是一个大手术, 也是一生中的一件大事。她们顾虑重重, 常会产生焦虑、恐惧、紧张、担心等心理问题, 原因是孕产妇缺乏足够的医学知识, 对剖宫产手术不了解, 产妇听过关于手术失败的事例, 以及住院环境的陌生、医务人员工作服务态度, 带来不良刺激等, 患者主要表现为怕手术疼痛, 怕术中大出血, 担心麻醉意外, 担心后遗症和并发症, 担心胎儿安全等等, 这是手术患者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1.2 护理对策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实施术前宣教和心理护理, 讲解剖宫产手术的重要性, 介绍成功手术病例, 介绍主管医生和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 介绍入院环境使孕产妇尽快熟悉环境、适应环境, 解除思想顾虑, 消除恐惧、紧张的心理, 调动患者积极性, 树立战胜手术的信心, 使患者在最佳的状态下接受手术治疗, 使手术顺利进行。

2 术后疼痛问题及对策

剖宫产手术后疼痛这一问题是所有手术患者都要面对承受的问题, 而且还有特殊的一个疼痛问题———子宫收缩痛。近年来, 我院采用镇痛取得满意的效果, 术前向孕妇讲解镇痛泵的注意事项, 防止脱落以及其副作用, 如有些患者使用后皮肤瘙痒, 这是药物的副作用引起的, 停用后恢复正常, 也可以引起肠蠕动减慢, 术后早下床活动会改善肠蠕动功能。通过对镇痛泵知识讲解, 使术者了解镇痛效果, 解除手术者惧怕术后疼痛的心理负担, 解决了患者怕术后疼痛这一问题, 达到了积极配合手术的目的。

3 术后问题及对策

3.1 术后心电监护问题

随时观测血压、脉搏、呼吸及血饱和度, 直至血压平稳, 在术前检查心电监护仪是否正常运行, 接好连线以备急用。如有生命体征变化异常, 应立即通知医生。

3.2 术后体位问题及对策

剖宫手术一般采取硬膜外麻醉, 常引起头痛、恶心、腰痛等症状, 为预防此症状发生, 术后取去枕平卧6~8h, 以后改半坐卧位, 并根据情况尽早下床活动, 促进肠蠕动有利通气。

3.3 保留导尿管问题及护理对策

术后24h内密切观察每小时尿量、性质, 如发现尿少, 应及时通知一声进行处理, 保持尿袋低于膀胱水平位置, 以免逆行感染, 24h后拔尿管, 协助排尿。

3.4 腹部切口问题及护理对策

术后密切观察腹部切口有无渗血, 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术后切口放沙袋压迫止血, 6h后取沙袋取半坐卧位, 减轻切口张力。

3.5 饮食问题及对策

术前禁食、水, 术后6h后按医嘱给予流质饮食, 青萝卜稀饭有补气通气作用, 有利于肠蠕动和排气, 通过气后半流饮食或普食, 先清淡易消化, 再高热量、高蛋白的营养饮食。

4 母乳喂养问题及护理对策

母乳是婴儿最佳的天然食物, 几乎含有婴儿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 母乳可为新生儿提供必需的免疫防护物质, 增强免疫力, 产后早泌乳和多泌乳是保障母乳喂养的关健。剖宫产术后产妇因怕切口疼痛往往推迟喂奶时间, 存在早期泌乳问题。根据这种情况, 给产妇和家属讲解“三早”, 即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的目的和重要性, 让她们知道早吸吮可以刺激乳头排放, 并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 能增进母子感情, 促进子宫收缩, 有利于自己身体恢复。通过讲解, 解决了母乳喂养延长的这一问题。

5 术后出院健康教育和调养问题及对策

护理重点 篇8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手术室、急诊室、重症医学科、产房、新生儿室等重点科室台账中有关护理的差错、缺陷 (事故) 记录本。

1.2 方法

就如何加强重点科室护理质量控制, 保障病人的安全, 我院护理部组织全体护士长、护理骨干对2007及2008年重点科室差错缺陷发生的归因进行剖析, 同时学习《国际联合国病人安全管理标准》, 修改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 对不同层别、不同年资的护理人员进行分层管理和培训, 对全院护理人力资源进行合理调配, 加强院内感染管理, 并制定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等, 重点强化了护理质量的监督与考核机制, 在重点科室进行试点。

统计比较2007年至2010年整改前后重点科室差错缺陷发生率以及ICU医院内感染发生率。

1.3 结果

2007年我院重点科室共发生差错缺陷计62起, ICU医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8%;2008年重点科室共发生差错缺陷计86起, ICU医院内感染发生率为23%。自2009年1月起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加强了护理质量的监控, 对各单元护士长进行管理知识的培训, 改进护理工作流程, 对病人实施了规范化安全管理, 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 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 我院重点科室共发生护理安全管理方面的差错缺陷较前明显减少, ICU院感发生率得到了明显控制。见表1。

2 原因分析

2.1 人员相关因素

近几年来由于医院的快速发展, 护理人员数量也在逐年大幅度增加, 5年内新进护理人员达356名, 30岁以下人员占护理人员的70%, 30岁以下人员差错发生率达91%。护理队伍年轻化, 致护理人才梯队结构不合理, 加之重点部门科室人力资源配备不足、护理技术和专科知识薄弱、护士执业准入制还未完全规范执行、护士超负荷工作、重点科室的病人还存在与他科转运和交接的环节、人员沟通不到位、院内感染管理控制意识和主动上报不良事件意识不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漠、病人维权意识增强等相关因素的影响, 这些都是导致差错、缺陷、纠纷呈上升趋势的关键因素。

2.2 质量控制相关因素

以往经验管理模式使我们只注重加强白天的护理质量控制, 而忽略了夜间工作的质控。发生差错缺陷的关键时间多为非办公时段, 晚夜班时段差错事故发生率达68%, 白班发生率为32%, 晚夜班时段通常1人在班, 且多为年资较低的护士, 病人多、晚夜班护理工作量大、病人病情变化比较多等因素, 是导致多数护理人员忙于应付接待病人、处理医嘱、为完成治疗而忽略了护理质量的提高, 甚至有个别护理人员因疲劳而在夜间有困倦表现, 未能按分级护理要求巡视病人, 特别是危重症、疑难症、大手术后的病人, 不能及时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 贻误了患者抢救时机, 导致医疗纠纷。

2.3 其它相关因素

工作流程的合理性、规章制度的落实、设施的完善、人员之间沟通、环境等相关因素中任何一个环节有问题, 就预示着差错缺陷即将发生:接待病人、运送病人的流程不合理就会引起病人的不满;科室与科室之间的服务接口未衔接好, 病人交接不清楚;医嘱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 就会出现错治疗、漏治疗差错的发生;设施不符合标准、环境有破坏等均可引发意外的安全事件。

3 整改措施

3.1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三级管理质量控制体制, 实行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三级质控网络管理体系, 采用定期与不定期、白天和夜晚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护理安全质量检查。各单元成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并每周活动, 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科护士长针对各单元质量检查中存在的缺陷问题, 整改后进行跟踪检查, 并进行量化评估;每季度护理质量委员会对全院的护理质量进行全面检查, 护理部对布置的任务进行专项督查, 现场质控, 并随机调看录像监控资料;护士长夜查房的形式由以往1人值班改为2人值班, 实行坐班制, 及时发现存在的质量缺陷, 与相关科室及当事人沟通并及时整改。全院每半年召开1次“护理安全教育”会议, 分析半年来发生的差错缺陷的原因, 提出整改措施, 并督促各单元认真实施。

3.2 加强培训

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 我院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对各级各类医务人员的培训。首先加强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 聘请相关法律专家来院讲座, 回顾并剖析我院近几年来发生纠纷的原因, 总结应从中得到的警示教训, 培训结束后将所学内容进行测试, 了解其掌握程度。还利用平时的各种会议、培训班、查房等机会对护理人员进行职业道德、人文素养以及安全教育, 增强护士的自律行为和依法执业意识。其次, 分层次对护理人员进行业务技能和沟通技巧的培训。第一批培训对象为护士长及护理骨干, 采取为期1个月的训练, 每天下午集中讲授理论知识1 h、演示1项操作技能, 班后强化练习, 每周进行阶段性测验, 了解所学内容掌握情况, 对4周后考试均达标者发放带教资格证书, 并将所学知识对科内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同时护理部加强对新进人员的岗前培训, 合格者方可分配到临床科室进行跟班学习, 对年轻同志按规范化培训计划进行培训, 重点科室着重进行急救技能、专科护理技术、消毒隔离等知识的培训。具体做法是, 将急诊科、ICU等重点科室护理人员集中培训急救技术和各种仪器的使用和维护, 并严格考核, 将考核成绩与奖金、晋升、晋级挂钩, 以此激发护理人员学习的积极性, 使大家认识到不学习就不能胜任工作[2]。对各重点科室的护理骨干每年分批次送到上级医院进行进修学习, 并将所学知识和技术传授给各专科护士, 提高了专科护理技术水平。

3.3 合理调配人力资源

护理部根据各单元的病床使用率、专科特点等情况, 合理调配全院护理人员梯队, 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引进外院部分专科护士, 充实专科护理技术。针对晚夜班工作量大的特点, 要求护理单元病人数大于45人的科室晚夜班增加护理人员, 实行双班制或APN排班。

3.4 制定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医疗体制, 对一些陈旧的规章制度进行了修订, 如分级护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病房管理制度, 强化了查对制度和交接班制度的落实, 对核心制度、岗位职责, 要求每位护理人员熟练掌握, 然后再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去。院部还制定了公共科室的应急预案, 重点科室根据本科特点制定本专科应急预案。另外, 重点科室针对经常发生护理安全差错缺陷的六大问题, 重新制定了工作流程。

3.4.1 做好病人身份的正确识别

新病人入院时一定要将姓名书写正确, 必须与身份证上姓名一致, 杜绝了音同字不同的麻烦, 正确打印床头牌、腕带, 及时为病人佩戴, 为病人做任何治疗时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确保与身份识别标记相符, 保证医嘱执行和治疗准确无误。

3.4.2 做好有效的沟通

平常工作中由于交流和沟通不到位, 导致纠纷的事情屡见不鲜, 故沟通技艺尤为重要。重点科室病人及家属往往处于焦虑状态, 我们改变以往只重视治疗和技术的工作模式, 积极改进给病人及家属人性化关怀的新举措:急诊和ICU的护士将病人的病情、护理内容、操作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 主动地、有技巧地告知病人和家属, 使病人和家属从心理上能够承受, 并能感知患者病情急、危重、可能预后不佳的事实;手术科室增设了术前访视内容, 因为只有通过与病人及家属的有效交流, 才能获得准确的评估资料, 更好地为病人提供术中服务[3];全院统一制定病人入院、出院、检查、围手术期、转科等多项工作流程。

3.4.3 加强高危药品的管理

在落实查对制度的同时, 加强高危药品的规范化管理。高浓度电解质药品, 如10%氯化钠、10%氯化钾、25%硫酸镁、血管活性药等高危药品, 定区域分隔放置并用颜色区分:10%氯化钾用红色, 10%氯化钠用黄色, 25%硫酸镁用绿色标识, 设置障碍管理, 各科室定好基数并做好交接并记录。毒麻限剧药品专人加双锁保管, 班班交接。

3.4.4 控制院内感染

加强院感知识的学习, 各重点部门组织培训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标准操作规程 (SOP) , 并协同院感科做好监控, 使重点部门科室人员都规范执行手卫生, 正确掌握洗手法和手消毒, 认识到手卫生是控制医院内感染的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平时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及时排查医院内感染的安全隐患并积极整改, 防止院内感染的暴发和流行;有特殊情况及传染病者及时上报。管理人员高度重视重点部门科室手术部位的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所致的相关血源性感染、血液净化的交叉感染等焦点问题, 均得到有效控制。

3.4.5 加强手术的安全管理

落实查对制度确保手术病人的安全, 首先要防止手术部位的错误, 手术前床位医生用记号笔对术者手术部位做好标记, 护士负责核对, 手术室护士到病房接病人时将病人的病历、床头牌、腕带进行三核对, 无误后带入手术室。术前用药、手术部位均应经医生、麻醉师和护士三方核对无误后签名。术前、关体腔前和术后清点的器械、敷料应核查准确并做好规范记录, 手术结束后由麻醉师与护理人员共同护送病人回病房, 认真做好交接手续并规范记录交接单。

3.4.6 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积极主动地查找和报告护理流程、管理制度以及运行环节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和不良事件, 及早干预, 避免或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如对危重症、大手术病人应做好皮肤情况的评估, 对Braden评分低于12分者及时上报压疮管理小组, 压疮管理小组会诊后提出指导意见, 科室按指导方案进行处理, 护理质量小组负责督查。对意外拔管、跌倒、坠床、烫伤等不良事件均制定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4 讨 论

因我院2007年1月起护理三级质控体系框架刚刚构建, 因而2007年1至12月各护理单元的安全意识、不良事件上报意识相对簿弱, 2008年1月起护理质控体系逐步健全, 患者安全目标在全院得到了强有力的落实, 护理部鼓励各护理单元上报不良事件, 且只进行归因分析, 无惩罚, 并对上报差错、缺陷、不良事件的科室给予分析、及时整改, 发现有隐瞒不报的科室予以重罚, 各护理单元护理质量安全意识得到了加强, 差错、缺陷、不良事件均得到及时上报, 截止2008年12月的护理安全缺陷为各年限的峰值。自2009年1月起实施规范化安全目标管理以来, 到2010年12月护理安全得到良好的控制。质量与安全是医疗服务的基石, 只有实施规范化管理, 培养全员质量安全管理意识, 树立持续质量改进的理念, 才能保证病人的安全, 才能为病人提供正确、及时、有效、周到的护理服务, 才能保证医院护理工作的安全稳定和持续发展。

摘要:目的:了解东南大学附属盐城医院重点科室护理质量安全管理方面的差错和缺陷, 制定整改计划。方法:对近4年来重点科室的护理安全的隐患进行归因剖析, 完善质量控制体系, 制定护理人员培训计划并认真实施和严格考核, 合理调配人力资源, 修改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等措施, 同时加强质量监督和管理, 保证措施落实到位。结果:重点科室护理差错发生率, 从2007年和2008年的0.587%、0.719%, 下降到2009年的0.379%和2010年的0.253%;ICU院感发生率从2007年和2008年的18%、23%, 下降到2009年的13%和2010年的10%。结论: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计划和完善了管理体制等合理调配, 有效地降低了差错发生率和院感发生率, 取得了满意效果。

关键词:重点科室,护理安全,隐患,对策

参考文献

[1]李小英.护理安全管理的研究进展[J].现代护理, 2008, 14 (3) :323-324.

[2]张秀兰.护理安全管理的思路与方法控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 9 (11) :2620.

护理重点 篇9

湖南省人民医院作为卫生部重点联系医院, 在“创优”活动取得了较好成效的基础上, 申报了卫生部“临床护理专业建设”项目。由于近几年湖南省人民医院护理学科发展迅速, 护理服务在医疗活动中的价值得到了各界的广泛认同, 从而顺利地成为了卫生部“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入围医院。身为院长, 为护理队伍在医院发展中付出的辛勤劳动感动、欣慰的同时, 对于国家重点专科建设医院护理学科的发展感触颇深, 认为护理学科只能够从深化护理服务内涵、提升护理服务能力、提高护理服务效能下功夫, 把“质量、安全、服务、效益”作为医院管理永恒的主题, 才能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 强化基础管理, 促进护理学科持续稳步发展, 实现护理专业的职业价值。

护理学科的属性与临床护理工作的职责

护理的历史源远流长, 可以说,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护理。护理— (Nursing) 一词是由拉丁文“Nutricius”演绎而来, 原为抚育、扶助、保护、照顾残疾、照顾幼小等涵义。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护士的职责是:护士在执业中应当正确执行医嘱, 观察病人的身心状态, 对病人进行科学的护理;遇紧急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 医生不在场时, 护士应当采取力所能及的急救措施;护士有承担预防保健工作、宣传防病治病知识、进行康复指导、开展健康教育、提供卫生咨询的义务。护理的基本属性是医疗活动, 但它具有专业性、服务性的特点, 并以其专业化知识和技术为人们提供健康服务, 满足人们的健康需要。

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以不同方式阐述了护理概念和护士工作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 护理的对象、任务和目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即:护理的对象不再仅限于病人, 而是扩展到处于疾病边缘的人以及健康的人;护理工作的着眼点是人而不仅仅是疾病, 其任务除完成治疗疾病的各项任务外, 还担负着心理、社会保健任务;护理的目标除了谋求纠正人生理上的变异外, 还要致力于人的心理社会状态的完满与平衡。护理的目标是在尊重人的需要和权利的基础上, 提高人的生命质量, 它通过“促进健康, 预防疾病, 恢复健康, 减轻痛苦”来体现。

国外护理工作与国内的护理工作的不同之处在于护理实践的侧重点不同, 国外偏重于生活护理, 大部分护士的工作是满足病人的生活需求, 联系、计划、组织、准备各项检查及出院病人的护理计划;国内护理工作侧重于医疗护理及疾病的治疗, 护士多侧重于病情的观察, 参与、协助急救和疾病的治疗。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0年关于《护理工作范畴的报告》中内容, 我认为, 临床护理作为专业学科, 每个护士都须了解护士的职责, 以此去透视把握职业价值的取向, 展示服务社会人群健康需求之魅力, 其工作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医学照顾。医学照顾不同于家庭照顾, 应有较强的专业性, 医学照顾最基本的是用专业知识去照顾。目前, 国内外护理工作者对专科护理发展、专科护理人才的培养纷纷进行了探索, 专科护理活动同步于社会进步与医学学科发展, 能满足专科领域内护理服务对象的护理需求的程度。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 需要的是长期的、几乎皆是终身的医学照顾。

二是协助治疗。护士需遵医嘱执行口服、注射、其它途径给药治疗及采集检验标本, 在深入病房, 做好基础护理、健康指导、交流沟通、陪检等工作的同时, 还要协助医师执行患者的诊疗计划, 并对患者病情和治疗后的反应进行观察, 及时与医师沟通, 协助做好治疗工作。

三是协调沟通。沟通是达到协调管理的工具、方法、桥梁, 是指人与人之间传达思想, 转移信息的过程, 是一个人获得他人思想、感情、见解、价值观的一种途径, 是人与人交往的一座桥梁, 通过这座桥梁人们可以分享彼此的感情和知识, 消除误会, 增进了解。现在的护士不仅仅只与病人及病人家属沟通, 还要与各部门沟通, 体现在各项工作中的协调沟通, 也成为了医生、患者和各部门人员之间的粘合剂。

四是促进健康。护士通过对病人、病人家属开展康复指导和健康教育, 一方面促进病人康复, 减少病人痛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使病人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另一方面, 护理是健康维护的主力军, 透过“健康教育、健康预防、健康保护”三个层面的努力, 促进人们掌握健康知识, 形成健康意识, 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 养成科学、文明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预防疾病, 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达到增强正向健康与预防负向健康的目的。

临床护理学科价值的载体:质量、安全、服务、效益

护理的价值通过什么来体现呢, 无疑, 是质量、安全、服务和效益。由此, 我们每个护士只有真正认清护理的价值, 才会真正以夯实基础护理为己任, 达到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保障医疗安全、和谐医患关系, 促进医院护理稳步发展的目的;而与之同时, 护理价值的最大化, 也是提高医院服务水平, 提升服务能力的有效保障。

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 是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护理质量是指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护理技术服务和基础护理服务的效果及满足患者对护理服务一切合理需要的综合, 直接反映了护理工作的职业特色和工作内涵。医院的护理质量管理脉络为:医院管理、科室管理和个人管理, 个人管理是基础, 科室管理是重点, 医院管理是核心。护理质量和护士素质、业务能力服务水平密切相关, 科室质量管理要以实现高效管理的目标为出发点, 充分调动护士主观能动性, 实施最优化控制手段达到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的目的。因此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护理质量管理机制是医院管理的有效手段。

护理之路, 如履薄冰, 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质量的第一生命和核心目标。护理工作面对的是“人”这一特殊的服务对象群体, 护理过失可直接导致病人的疾苦和生命安危, 是影响医疗质量的重要因素。安全护理是一项复杂费时的工作, 需要护士拥有扎实的理论、高度的责任心, 规范的护理服务行为及高尚的综合素质来为病人服务。在临床工作中, 质量监管机制要前移, 安全重心要下沉;管理者要贴近临床、贴近病人、贴近护士, 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为此, 在新形势下构建行之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的理念、方法、制度、流程迫在眉睫。在更深的层面上, 我们要着力培养护士知法、懂法、守法, 以严谨的工作作风及优良的服务, 有效地维护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 树立新一代护理人员良好的职业形象,

做好护理服务最关键的就是, 要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 病人至上。护理人员要与时俱进地转变服务观念, 扎扎实实做好基础护理, 深入细致做精专科护理, 落实优质服务措施。在临床工作中, 我们要构建起尊重病人、方便病人的人文环境;要全面加强护理质量内涵管理, 经常性开展护士综合素质培训, 如, 加强在临床工作中主动介绍、主动宣传、主动解答病人疑问、主动沟通的培训, 从而使“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贯穿于每一个细节, 一个动作、一句话语、一次操作的常规。病人满意就是最好的质量, 最好的服务, 这也是护理专业价值取向的不懈追求。

我们所说的护理成本效益, 是指在护理服务过程中投入与产出的比较, 即护理服务使社会获得的使用价值与护理服务在创造这些价值时所消耗劳动的比较关系。二十一世纪的护理服务正在向医院和社区两大主体发展, 护理成本效益研究有利于护理的整体发展, 如何做到护理通过小投入, 做到大健康产出;而只有大健康的产出, 才能体现服务大效益, 这是一个非常具有研究价值的课题。

病人来医院, 通过护理找到关心、体贴、照顾, 安心、静心、放心的感觉, 这样就可以使病人流连忘返。好的医疗技术吸引病人, 而优质的护理服务才可以留住病人, 只有两者的相生相依、相依相托, 才能架构医院日新月异、蓬勃向上的美好愿景。

临床护理学科的建设与价值取向

护理学科在医疗卫生和医院整体建设中占有重要位置, 护理工作如何适应经济市场化、科技信息化、服务多元化的新形势, 以及在新形式下如何推进学科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国家实施新医改对医疗机构来说是挑战, 更是机遇, 它的一系列举措直接影响到护理事业今后的发展。护理已成为国家一级学科, 现临床护理专业首次纳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标志我国护理事业进入一个新的高度, 护理事业的建设发展必须从现在开始, 在管理模式和服务理念上力求新的突破, 注重护理发展的独立性, 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体现出新时期护理服务的真正价值所在, 将提高护理内涵和扩展护理外延有机结合, 造就高素质复合式的护理队伍。

护理是平凡中见伟大的工作, 在近年来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 如抗击非典、抗病救灾、抗震救灾、三聚氰胺奶粉筛查、手足口防治等, “白衣天使”无私无畏、保卫生命的事迹, 让人们心中对护士的偏见与芥蒂消失, 而以敬佩和尊重代之。

近几年来, 护理学科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认识不断加深, 党和国家给予护士的政治、物质待遇在不断提高!但由于历史等多方面原因, 护理学科建设无论是思想认识, 还是工作落实, 各方面投入或政策倾斜等都还存在诸多不足, 加强护理学科建设依然是卫生工作的一项艰巨任务!营造利于护理发展的良好氛围, 仅仅依靠护理人员的努力是不够的, 需要在医院整体系统积极配合, 大力辅助, 需要各级领导把护理学科建设放在全局建设中去规划、去推进!

只有真正把素质提升了, 护理质量提高了, 服务态度改善了, 科研成果多起来了, 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了, 社会与公众才能看到护士群体、护理行业的崭新的面貌, 重要的作用和巨大的潜能, 而这也正是临床护理学科建设的价值取向。

湖南省人民医院是一所百年老院, 护理的发展倾注了历代护理人的艰辛努力, 更得到了各界的关心和支持。

护理重点 篇10

推拿科为我院重点中医专科,为大科管理模式,开放住院病床120张,设2个住院病区,护士25名,设护士长1名。日均住院患者大于130人次,年收治患者2500余人次,以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肩周炎及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主,且老年人居多,50岁以上患者约占2/3。患者急性期以疼痛、活动不便为主要临床表现,存在活动安全隐患;或担心疾病预后及慢性反复发病而有焦虑抑郁情绪等。因临床患者数量较多,护士配置不足,针对护理安全管理问题对患者进行入院安全风险评估,制定重点患者分类管理要求和质量标准,确定重点患者并进行分类动态管理,临床取得明确成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回顾

2013年我科采取重点患者分类管理方法,住院患者2543例,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根据分类要求界定重点患者并分类记录于重点患者提示单,其中二级护理2539例,一级护理4例,分类界定重点患者共1456例,其中Ⅰ类患者223例,Ⅱ类患者539例,Ⅲ类患者694例。

出院患者2543例,未见护理不安全事件;全年发放患者满意度调查表711份,患者提名表扬护士591人次,护理综合满意度95.93%,健康教育知晓率93.86%,与2012年相比(问卷263份,护理满意度92.45%)有所改善。

2 重点患者分类及质量管理

2.1 分类

Ⅰ类:专科疾病急性期(疼痛较重);卧床制动患者(脊柱椎体骨折),高龄患者(80岁以上),重度骨质疏松症,自理能力差,伴有严重内科疾病患者,发生跌扑/摔倒或其他意外事件的患者;Ⅱ类:75岁以上高龄患者、行动不便、自理能力欠缺,有心理或情绪问题(焦虑、抑郁)、沟通不畅者,有潜在安全隐患的患者(中度骨质疏松症,心脑血管疾病、体内有心脏起搏器、金属支架,视力/听力障碍、感知觉障碍等);Ⅲ类:65岁以上,特殊身份/职业患者、加床患者;行特殊检查及异常回报结果需关注的患者;病情变化;血源性传染性疾病;特殊处置用药者。

2.2 质量要求

Ⅰ类:执行分级护理,按要求巡视病房,做好病情观察和记录;床旁交接班,做好皮肤护理,预防压疮和其他并发症,完善基础护理、安全管理,遵医嘱准确用药及治疗。Ⅱ类:加强沟通,落实安全管理,协助患者生活起居。Ⅲ类:做好安全管理和健康教育,关注患者起居活动等。

2.3 质量标准

患者卧床期间体位舒适,生活起居得到协助;落实每周生活护理工作,患者清洁;基础护理单记录及观察病情及时、准确、规范,病情变化处置及时准确;患者安全,无并发症,对护理工作满意。

3 分类管理办法

3.1 执行分级护理

按要求巡视病房,做好病情观察和记录。每日床旁交接班,落实安全风险评估并记录,针对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根据患者特殊情况和既往史予以相应护理,如有跌倒史及颈椎病眩晕者活动时动作宜缓慢,须有专人陪护,关注其活动安全;视力或听力下降者应重点关注和巡视,创造安全的住院环境,指导患者安全用药,落实生活起居协助及基础护理,使患者感觉舒适;保持床单元整洁,卧床患者做好皮肤护理,防止压疮等并发症。

3.2 落实安全管理措施

为患者佩戴识别身份的手腕带并告知其使用目的,病房有明显的“防跌倒”“防坠床”标识。采取安全管理教育,指导患者掌握自我安全管理措施,如活动安全、床旁护栏、床头及卫生间呼叫铃使用方法等。

3.3 用药及治疗安全管理

遵医嘱使用镇痛及安神药,严格查对,特殊处置及用药的患者须落实药品管理,观察患者用药后反应。有感知觉障碍者物理治疗强度应降低,有心脏支架、起搏器者不能予以磁疗、微波等理疗,避免干扰起搏器功能。采取中药湿热敷等温热性治疗时注意温度适宜,加强观察巡视以免烫伤患者皮肤。

3.4 加强沟通及健康宣教

有心理或情绪问题者应加强心理护理,多沟通交流掌握其心理及情绪变化;向伴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讲解疾病危险因素及预防控制方法,向骨质疏松症患者讲解疾病知识,做好健康指导和安全管理。选取适宜的方式与沟通障碍者交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妥善安排治疗。加强加床患者管理,每日护患沟通掌握患者病情动态。夜班护士分类梳理患者检查回报结果,交班栏提示异常结果并交班。医护人员有创操作及处置血源性传播性疾病患者血液等分泌物时须小心谨慎。

4 讨论

推拿科每日住院患者120~160人次,患者除专科病症外兼有其他多种病症,为保证护理安全,减少医患纠纷,保障护士和患者的权益,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确定重点患者并采取分类管理可有效保障护理安全[2],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笔者经实践认为,科室制定的分类管理办法简明易行,有利于护士明确工作重点,加强重点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时向医生提供病情资料,把好医疗工作第一道安全关。同时,有助于护士提高病情观察和处置能力,计划性、针对性管理患者,制定个性化护理措施,对促使患者早日康复有积极作用,并有效提升科室护士的综合素质,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

摘要:推拿科制定分类管理要求和质量标准,确定重点患者并进行分类管理,保障护理及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护理安全管理,重点患者,分类管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49.

上一篇:越南的人情味下一篇:巨大甲状腺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