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重点

2024-07-25

教材重点(共4篇)

教材重点 篇1

一、前言

对高校体育教材重点、难点、关键的研究分析, 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但由于教材种类繁多, 各类教材动作的结构又有千差万殊, 很难对所有教材进行全面分析。因此, 仅就《大学体育》 (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教材,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1991年版) 中具有代表性的教材进行概要地探讨, 以期达到举一反三地掌握分析教材的一般规律。

二、教材的重点和确定教学任务的关系

教材的重点是指一项教材的完整动作结构中的某一动作环节, 对发展身体素质和形成动作技能起着主要促进作用, 这个动作环节就是这项教材的重点。例如, 田径教材的跳跃运动, 是由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等四个动作环节构成的完整动作, 其中对发展力量素质起重要基础作用的是“起跳”。起跳越有力, 身体抛射的就越高或越远, 对提高跳跃基本技能的基本作用就越大。所以“起跳”动作就是跳跃运动的重点。

高校公共体育课的任务, 主要是为了使大学生增强体质和提高运动基本技能, 而教材重点正是起着这种锻炼作用, 它和我国高等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基本是一致的, 如投掷教材的动作结构是由预摆 (或助跑) 、滑步 (或投掷步) 和最后用力等三个动作环节构成的。其中最后用力是发展臂部力量的重点动作。而投掷教学也要根据发展学生力量素质, 提高投掷能力作为课的任务;又如百米跑的教材是由起跑、起跑后的疾跑, 途中跑, 冲刺等四个动作结构组成的, 教材的重点是提高途中跑的速度, 教学的任务就是发展跑的速度素质;单杠教材“骑撑后倒挂膝上”动作结构是由悬垂单挂膝, 挂膝摆动和摆动成骑撑三个基本动作构成, 重点是挂膝摆动, 而教学任务就是训练学生单挂膝协调摆动的悬垂能力等。

上述完整动作教材,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分解动作教学, 把完整动作分解为几次课来完成, 而多次课的分解动作教学又有不同的训练重点。如短跑教材中的蹲踞式“起跑”, 是由蹲踞式各就位姿势、预备姿势和蹬离起跑器的起动动作三个动作结构组成。根据其动作结构特点分析起跑的教学重点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 而教学任务就是训练学生反应速度, 引弦待发、闻声起动等协调动作技能, 如教学内容是途中跑, 而途中跑的动作结构又包括后蹬、摆腿、步频和摆臂及上体姿势等。其中后蹬力量是发展跑的速度的重点, 它是提高步幅、摆腿、摆臂等动作技能和频率的基础动力。因此, 途中跑的教学任务就是加强后蹬力量的训练。其它教学内容也依此类推。

三、教材难点和教学任务的关系

教材的难点是指在一项教材的动作结构中, 学生最不易掌握的动作技术环节, 就是这个教材的难点。教材的难点一般也是以完成动作技术为出发点而确定的。例如:跳高或跳远完整动作的难点, 主要是协调过竿或空中动作的技术最不易掌握, 所以过竿或空中动作就是这个教材的难点, 但是, 为了解决这个难点, 必须是在轻松或快速助跳和有力踏跳重要的基础上才能完成。投掷标枪或推铅球的难点, 主要是协调的交叉步或滑步投掷技术不易掌握, 但它也必须是在发展腿、臂、腰部等力量的重点基础上才能产生爆发力, 获得较大的初速度, 双杠的“挂臂撑屈伸上”动作的难点, 主要是屈体和迅速伸蹬的技术动作, 但是, 这个动作亦必须是在重点训练较大的腹肌和挂臂摆动力量的基础上才能完成等等。总之, 从高校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来看, 教材的重点是教学的主要矛盾, 难点属于次要矛盾, 只有在解决主要矛盾的基础上, 才有利于解决次要矛盾。这是形成动作技能的一般规律。但是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或课外业余训练时, 对教材和教学任务的确定, 必须是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运动基础和身体素质条件的情况下来确定的, 有时为了突破技术难关, 也可把技术难点作为课的任务。

四、教材的关键和教法的关系

教材的技术关键, 即是教法关键, 主要是指为了教会某项完整动作技能, 使学生准确地掌握教材结构中的技术关键的方法要领之后, 对完成整个动作起着决定性作用, 就是这个教材的关键性指导方法。

(一) 支撑跳跃教材的完整动作

无论是高级动作或初级动作, 一般地是由助跑、上板、踏跳、第一腾空、支撑 (推手) 、第二腾空、落地等七个动作结构组成教材的重点是有力的踏跳, 难点是推手和腾空动作。技术关键就是适当加大“上板”的步幅, 只有加大“上板”的步幅, 才能使踏跳有力。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原理, 加大“上板”的步幅, 可以使踏跳得到一个较大的反作用力, 有助于第一腾空、推手、第二腾空等难点技术的完成。因此, 上板动作是完成整个动作的关键。这种关键教学方法, 不仅适用于指导训练比较高级的支撑跳跃动作, 而且也适用于高校公共体育课的支撑跳跃动作。如“分腿腾跃”, 以基本动作环节上大体相同, 只不过是根据教材的对象而提出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其指导方法要领是基本相同的。

(二) 单杠“支撑前回环”的技术动作

开始直臂支撑时身体重心远远超过杠轴之上, 转动惯量比较大, 不利于围绕转动轴回环动作的完成, 因此“支撑前回环”的技术关键是身体向后起摆取得一定势能以后, 在回摆过程中稍屈两臂, 使身体重心接近杠轴, 用减小转动惯量来增加角速度, 才能顺利完成回环动作。

但有人认为可不用屈臂, 而用迅速倒肩的方法。我们说这种倒肩的技术动作, 不适于高校公共体育课中学生实际水平, 它只适用于难度较高的“挺身后回环”动作。同时还必须是在向后上方摆动时取得较大重力势能, 才能完成这个动作。

(三) 双杠教材的“挂臂屈伸上”动作的技术关键

当身体摆至屈折于枉上时 (臂部超过杠高) 两腿猛力向前上方伸蹬, 同时利用肩臂压杠的反弹力, 完成“屈伸上”的动作。技术关键要求两腿用力向前上方伸蹬, 是为了取得较大的肩臂压杠反作用力, 伸蹬的力量越大、速度越快, 压杠的反弹力量就越大, 完成屈伸上的动作就越容易。屈力量的获得和肌肉“内力”作用有密切联系。肌肉有展长与收缩的特性, 肌肉越展长回位的力量就越大, 因此, 当挂臂向前上方摆动时, 为了取得腹直肌的较大收缩力, 可尽力挺腹向前上方摆动, 拉长腹直肌, 为收腹创造有利条件。当身体摆至杠面水平时, 借腹肌收缩力比较容易地使身体屈折于杠上, 这时屈折角度越大, 骶棘肌 (脊柱竖肌) 拉的就越长, 收缩力就越大, 又为伸蹬动作创造有利条件, 可使下肢有力地向前上方伸展, 有助于肩臂压杠, 完成屈伸上的动作。

(四) 跳高和跳远教材的技术关键

跳高和跳远的关键技术主要是指在有力踏跳的基础上, 确立适当的踏跳角。从技术环节来看, 即助跑与踏跳, 垂直分力与水平分力结合得要适当, 它不仅影响空中动作, 更主要的是影响着跳的高度和远度。一般地来说, 跳高的垂直分力要比水平分力大, 跳远的水平分力要比垂直分力大, 但是过大或过小都会直接影响成绩。跳高的踏跳角以930~940为合适, 跳远以680~760比较合适。腾空角度:跳高以570~610为适宜, 跳远是170~240角度比较合适。角度的大小, 一方面取决于学生的运动基础水平, 另一方面还要取决于所采取的空中身体姿势和过竿方式。

五、结论与建议

第一, 在分析教材重点、难点、关键时, 不要只从形式上看某一动作结构难和易或重要与不重要, 应从教材的本质来分析。

第二, 动作技术关键也是如此, 必须在教材的重点任务初步完成的基础上, 教师再指出完成动作技术的关键方法和要领, 学生掌握这一关键要领和方法之后, 可以收到较好的实践效果。

第三, 教材的重要既是身体锻炼任务的重点, 也是完成动作的技术基础。教材的难点和关键都是从完成技术任务提出的, 技术是动作必须在完成教材重点的基础上, 才能完成技术任务。否则, 基础尚未打好, 在教学中首先强调技术就是舍本求末, 欲速而不达, 浪费时间, 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 在进行各项动作教学时, 必须首先根据教材的重点, 加强基础动作的训练, 从而发展有其动作的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 在此基础上, 使学生学会并弄通突破技术难点和掌握技术关键的方法要领, 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材重点 篇2

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网络工程师教程》是软考指定教材,是目前市面上比较好的教材之一。如果要顺利通过考试本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必须非常熟悉,以下是对教材中重点内容的总结。

关于课本,笔者在这里想谈谈每个章节的重点,这些重点是本人根据各年的考题变化自己总结出来的,仅供参考。





一、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论》主要讲述了网络的七层模型,建议大家简单地了解一下,书的后面有详细的讲解,熟悉每层的功能特性。



二、第二章《数据通信基础》,这一章的考题主要集中在上午的考试,考试的题目也相对灵活,本章的重点有:

(1)熟练信道带宽、误码率的公式;

(2)了解数据的编码格式;

(3)熟悉数据交换的三种不同的方式;

(4)了解多路复用技术的概念以及原理;

(5)熟悉差错控制的概念,特别需要掌握的是海明码以及循环冗余效验码。



三、第三章《广域通信网》的重点有:

(1)HDLC协议的特点、帧结构、三种的基本配置方式以及三种帧的类型;

(2)帧中继协议的特点、帧结构、关于拥塞控制的办法;

(3)ISDN的特点、ATM层的特点,其中ATM高层的特点是比较重要的,同时ATM适配层也需要很好地掌握。



四、第四章《局域网和城域网》的重点有:

(1)了解802.1到802.11各个标准的特点;

(2)对于CSMA/CD协议,熟悉它的工作原理;

(3)了解令牌环总线、令牌环网的概念以及工作原理;

(4)熟悉ATM局域网的工作原理,对于ATM局域网仿真要熟悉并掌握,这部分是比较重要的内容; (5)在无线局域网这部分,因为技术比较新,也是以后网络分支发展的一个方向,所以在这部分最好能自己找些资料看看,书上讲的比较浅显。



五、第五章《网络互连和互联网》的重点在于:

(1)了解中继器、网桥、路由器、网关的工作原理;

(2)了解生成树网桥(本人觉得这部分也是个重点,但考试很少考这部分内容);

(3)熟悉IP编址的方法、IP的分段和重装配以及差错控制和流控;

(4)对于ICMP协议,熟悉ICMP各报文的含义;

(5)了解ARP、RARP的帧格式、工作原理;

(6)了解外部网关协议的概念以及各个协议的区别;

(7)掌握NAT技术的概念以及实现原理(比较重要的知识点);

(8)熟悉CIDR技术的概念以及实现原理;

(9)了解三层交换技术的概念以及实现原理;

(10)了解FTP的命令。



六、第六章《网络安全》的重点在于:

(1)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

(2)了解DES加密算法;

(3)了解IDEA加密算法;

(4)熟悉RSA加密算法(比较重要的);

(5)了解报文摘要MD5;

(6)熟悉数字签名的原理技术(比较重要的);

(7)了解数字证书的概念、证书的获取的概念;

(8)了解密钥的管理体制;

(9)熟悉安全套接层SSL的概念;

(10)了解IPSec的感念以及它的安全结构的四个部分;

(11)了解虚拟专用网的概念,知道其实现原理。



七、第七章《网络操作系统》和第八章《网站设计和配置技术》的重点主要在于Windows以及Linux 的命令集的使用,建议大家复习的时候能够找一下对应的书籍看看,最好能在OS下练练命令的使用。上,下午都会出现大量以上2章的题目。



八、第九章《接入网技术》的重点有:

(1)了解SLIP、PPP和PPPOE原理的概念;

(2)熟悉XDSL的几种接入技术,并知道它们分别的接入速度,特别是ADSL的接入原理、接入速度以及G.DMT 和G.Lite的区别;

(3)了解HFC的概念以及接入方法;

(4)了解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概念、实现原理(这是一个比较新的技术,本人觉得比较重要,建议大家还是看看这部分内容)。



九、第十章《组网技术》的重点有:

本章是网络工程师下午考试的重点内容,关于本章的学习,最好能够亲自动手作里面的实验,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参看一下Cisco的CCNA教程课本。

几个比较重要的实验VLAN的配置、RIP协议的配置、OSPF协议的配置、IGRP协议的配置、ISDN的配置、PPP和DDP的配置、FR的配置、L2TP的配置与测试、IPSec的配置与测试等,建议大家好好看看这些实验,有机会的话最好动手做一下。



十、第十一章《网络管理》的重点不是很多,建议大家在复习的时候不必花费太多的精力,熟悉SNMP的概念以及管理的分类(本章重点)、SNMP的操作和安全机制,这部分内容一般会在上午的考试中出题目,在下午考试中出考题的概率不是很大。



十一、第十二章《网络需求分析和网络规划》中的内容,大家在复习的时候大概看看就可以了,不必花费太多的时间。

十二、其他。计算机基础,软件工程和法律法规大家也可以参考相关资料熟悉相关内容。

网络工程师考试原名是网络设计师,是2001才开始举办的。该考试相对于已经举办10多年的程序类的考试来说,报考者人数正在逐年增加,但通过率相对较低。考生们对该科目考试的复习还很不成熟。

网络工程师考试分为上、下午两场,各75分,均为笔答内容。一般如果上下午考试都能达到45分以上基本就能通过了。其中上午试题以选择形式给出,即四选一,每空一分。下午部分都是综合题,共五道。以简答和填空为主,每题15分。

自2004年1月1日软考改革以来,网络工程师考试内容做了很大变化。尤其是上午题目形式改变较为明显。题目大体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计算机系统知识及软件工程方面理论知识;另一类是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主要是对网络技术和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的考察,检查大家的基础知识是否扎实;下午主要是考查大家的实际动手和应用能力。

如何准备考试呢?我觉得按以下的方法来,应该可以顺利通过考试。

一、应试准备阶段:

首先用2-4小时左右时间来仔细斟酌大纲知识点,弄清考试范围。而且要通过大纲中给出的关键字来判断复习重点,并在考试指定教材上做好标记,以便以后查阅学习。

二、专题复习阶段:

以网校网络工程师课件为主,并配合教材来全面复习。课件有效期均为180天,总课时为70课时。建议大家用80-140学时把课件内容学习一至两遍,平均每天学习2-3课时左右。并配合各章节练习题来加以巩固。

三、综合复习阶段:

当课件内容已基本掌握,章节练习题都已做完并没有疑问时,接下来进入综合复习环节。建议学员用时30-50学时。

四、考前冲刺复习阶段:

考前冲刺复习阶段,对于每位学员来说都志关重要的。此阶段应安排在临考前10-20学时左右。

五、临考交流会:

可以参加一下当地的考前交流,和别的学员交流一下复习经验,以查漏补缺。

六、参考资料:

《网络工程师教程》 雷振甲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网络工程师同步辅导》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计算机原理及应用》 周斌、郑学坚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 谢希仁主编 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网络安全与防火墙技术》 王睿、林海波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一阶段我主要利用两个星期的时间把这本《教程》过一遍,这个阶段主要是迅速了解大致考试知识以及对考试题型和难度有个大致的了解。这个时期我主要用的参考书是《网络工程师考试同步辅导——计算机与网络知识篇(清华大学出版)》和《网管员必读——网络基础(电子工业出版)》(那时本来想借《网络工程师必读》的,可惜图书馆没到货),再来就是《网络工程师考试试题分类精解(电子工业出版)》,总的来说,清华出版的那本只是比教材要稍稍详细一些而已,大致看看就可以了;《网管员必读》系列上面讲的东西还是比较好的,也比较全面详细,当然它并不是针对考试的,而且这一系列本本都比较厚重,适合扩展视野。现在《网络工程师必读》系列也到处都是,不过还是觉得此系列的书太厚重了,当然如果你准备的时间比较充裕,慢慢看也是不错的。至于《网络工程师考试试题分类精解》,强烈推荐哦,这一本书陪伴了我整个应考时期,上面都是以真题为基础拓展分析各个知识点,我总是在硬着头皮把《教程》看完一章之后,稍稍看看清华出的那本辅导,然后集中精力来看这本。建议先把答案和分析遮挡住,试着自己去做一遍真题然后再看一遍分析,把从中收获的用便于自己理解的话补充在《教程》的相应位置。

第二阶段,大致上还是花两个星期把以重点专题的形式把《教程》过第二遍并且开始试着做一两套真题的上午考试部分,重点推荐参考教材《网络工程师考试题型精解与全真练习(电子工业出版,徐峰著)》,上面每一章都会有习题让你练习,基本上我算是把这本书做完了,而且做错的会认真的记录到《教程》上,另外这阶段也可以去网络下载很多资源,比如希赛网(这我就不多说了,全国最大的软考网,基本上软考的很多资料都有),不过好像上面下载资料要积分,个人觉得麻烦,所以经常去的论坛是51CTO的网工版区,我电脑上很多网工资料都是从上面下载的。

第三阶段,用剩下的时间集中精力复习下午考试题型和完整的做做真题,下午部分我主要用的参考书还是《网络工程师考试题型精解与全真练习》还有《应试捷径——典型考题解析与考点贯通(网络工程师考试下午科目)》,基本上这两本都是以真题做为讲解再提供模拟训练,都还可以!特别是后者专题划分比较明确。由于下午考试跟实际操作关联很大,所以在这个阶段我还要在电脑上假设环境来练习,特别是交换机和路由器的配置环境,这个是每年必考的内容。推荐路由器模拟器Boson for CCNA,这东西做的不错,通过实际的操作可以加深对交换机和路由器命令的具体使用。如果大家如果有条件可以去参考一下《电脑爱好者2005合订本(下半年)的附录分册》,上面有个专题叫“搭建免费的网络实验室”,讲的颇为详细。还有时间和条件允许的话试着装装Linux和Windows 2003,特别是后者,因为是第二版新加的内容,所以未来的几次网工考试估计考的几率会很大(2006下半年就考了),当然Linux一直就是重点,上午题中也少不了它的身影。还有在这儿我想告诉另外重要的复习技巧是,最好把《教程》上出现过的交换机和路由器命令能自己默写下来(不光是会背,而且要自己能写得出)!因为自己这样做了,而且在考试里受益匪浅。下午,每年的出题变化挺大的,但它很多大题不过只是在基础上综合起来,所以在这三个阶段我用了三分之二的时间去复习上午部分感觉是非常有必要的。把基础夯实再用点技巧,到了考试前也就自然能做到心中有底。

接下来穿针引线的介绍一下网工考试复习的侧重点以及相应的方法和技巧吧:

①数据通信,这个专题推荐打印资料:网工必胜之数据通信基础,基本上我靠这份资料就弄懂里面的大多数问题了。

②Internet和网络互联,也就是《教程》的第一章,第五章和第十章路由算法部分,这个专题可是网工的重中之重。里面务必要掌握的几个部分,Ⅰ)IP地址的划分与子网掩码的计算(2006下半年的考试中无论上午下午都大部分涉及,如果你掌握不好,基本上是不可能通过考试)。Ⅱ)路由算法,这个是每年网工必然重点的部分。推荐复习策略见上文第三阶段。每个路由算法的概念,特点以及具体的写法。

教材重点 篇3

课程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总和,回答为什么要教、教什么内容、用什么方法、达到什么结果等重要问题。课程设置是教学改革的大方案,是教育改革的顶层设计。

在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前,我国中小学只有国家课程,并且是一纲(教学大纲)一本的必修、单科、学术性的课程体系。课程改革之后,中小学课程发展为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形成了一标(课程标准)多本,必修与选修、单科与综合、学术与实践共存多元的课程体系。

课程结构决定着学生的素质结构,课程改革允许学生在必修课范围内选择进度,在选修课范围选择课程,中小学课程由“大锅饭”发展为“套餐”或“自助餐”,以适应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因此,只有课程有了选择性才能真正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才能改变千人一面的教育模式,才能真正拓宽每个学生的发展空间和成材之路。

本轮课程改革有一个现象,即是对教材的轻视,误读教材、把教材边缘化是导致教学改革乱象和课堂教学质量低下的根本原因。

有专家提出“课改就是改课”,然而,课堂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要解决教材与学生的矛盾。教材不是一般的读物,是学科知识的精华、智慧的结晶,是教学的方向、依据和根基,教材内容设计之优劣与使用合适与否,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我国近代教育家陆费逵在《中华书局宣言书》中明确提出了“教科书革命”的口号,他说:“国立根本,在乎教育,教育根本,实在教科书。”必须以教材为中心来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教材的潜在功能只有通过师生共同发掘方能实现。

有些教育工作者误读了“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等一些重要理念,其实,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本无非是例子”不但没有贬低教材的意思,而且把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看得很重。叶先生认为,例子就是样品,必须有代表性、示范性,即内容和形式都堪为学生学习的楷模。例子不但都能成为“范例”,而且都能成为“适例”,不深不浅,恰到好处。这可不是随随便便找上几个人,选出一堆文章就能凑合成的。

本轮课程改革还有一个现象:回避“教法”,只谈“学法”,其实,我们通常所讲的“教法”就是“教学法”,这是基本常识。

有人鼓吹要从“教材”变成“学材”、从“教室”变成“学室”、从“教法”变成“学法”、从“教案”变成“学案”……仿佛只有突出“学”才是课改。

“教”不重要吗?那么,我们下这么大力气培养优秀教师干什么?我们编写优质教材干什么?“教法”与“学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任务采用的方法,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师的教法通过学生的学法来发挥作用,而学生的学法是在教师教法的指导下,通过教学过程来形成的。整个课堂教学中,教中有学,学中有教,它们有机统一,并生并存,很多情况下是无法明确区分教法和学法的。

叶圣陶先生早在几十年前就讲过“教是为了不教”,他强调的就是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教学是一个师生双边共同活动的过程,其方向是不断地从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来,最终目的是学生能够摆脱教师的“教”踏上独立“学”。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教师教的作用和学生自学的作用比重也在不断地变化着。据统计,教师教的比重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高而逐渐下降。要促使从教到学的转变,需要加强学习指导,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加速从教到学的转变。

我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对广大教师而言,最好的教学方法不是哪个名师的方法,是比较成熟且能够被大多数教师所掌握的方法,是符合师生实际,用最合适的时间让学生掌握最多的知识,并能使知识尽快转化为能力的方法。

(作者单位:山东省泰安市教育局)

英语教材教法复习重点2010 篇4

仅供宜宾学院外语系08级2010年冬季《英语教学法》期末考试复习使用 编写有不足之处,敬请指出

名词解释直接教学法的特点: 老师将信息直接传递给学生,并把每节课的时间做适当的安排,以便能以最高的效率达成明确的教学目标.直接以第二语或目标语(target language)来沟通或教学.优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使用外国语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以句为单位有利于直接运用外语。

缺点:忽视母语的作用,忽视学生和成年人学习外语的特点,忽视语法作用死记硬背,不能举一反三。

值得注意的是:语音和口语是外语教学的基础,语法教学放在次要地位,句子是语法基础,只需套用。(详见教材338页)任务型教学:以任务来组织教学,在任务实施过程中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方式充分发挥学习者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已有的目的语资源,在实践中感知,认识以及应用目的语。

理论基础:语言习得理论,在体验中掌握。教学策略:要达到某个教学预期效果而采取的整套教学行为。教学设计: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运用系统方法对参与教学活动的诸要素所进行的分析和策划的过程。阅读:学习者运用自己头脑中所具备的知识背景,概念,对文字材料进行加工从而形成自己的理解的过程。(详见教材161页)交际语言使用教学法:主要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来实现教学任务。

特点:a 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而不应限于语法或语言知识能力之上。b 语言教学方法应该是通过语言重实践的功能和意义设计,达成语言功能目标是重点。c 流畅与准确是基础的交际方法,它们互相补充。d 在富有交际性的课堂中,学生必须最大限度的富有创造性的使用语言。练习的平衡:及时提高难度、在一定的阶段以一种练习为中心、注意因材施教、实行总体练习统筹、加强练习的整体联系。(详见教材244页)8 教学的原则: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教学原则对教学中的各项活动起着指导和制约的作用。

教学原则的概念首先表明了教学原则的合目的性。教学活动永远是按照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进行的,教学原则要能够指导教学工作,必须与国家所规定的教育教学目的一致,必须是有利于这些目的实现的。

Skehan(专家):a 意义是最重要的。b 学习者不是重复他人的话。c 与真实生活中的活动有相似之处。d 最重要的是任务的完成。e 要看是否有结果。

Nunan(专家):a 通过交流来学会交际。b 将真实的材料引入学习环境。c 学习者不仅注意语言的学习,而且关注学习过程的本身。d 把学习者的个人生活经历作为学习的重要资源。e 将课堂内的语言学习与课堂外的语言活动结合起来。

简述题:关于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基础?

答:语言习得理论:在体验中掌握.学习理论:在学校环境中通过教授的方法,根据语言习得的规律,学习者可以理解一套语法规则与他们是否内化并运用这项规则并不是一回事.学习者实际上须要的是不仅有不同情境,不同语境中反复接触含有这项语法规则的机会,而且他们还须要在不同的情境中使用固定的方法,从而逐渐发展自己的语言系统.掌握语言的最佳途径就是让学生做事情完成各个任务.语言习得的四个条件:语言环境;使用语言的机会;使用语言的动机;教学的条件.如何分析和处理教材?

答:分析教材:研读课本说明、编者意图、内容安排、体系、课文结构、单元知识和课时安排。浏览教材、通读教材、细读某一单元的教材、精读即将实施的教材。理解教材的重点是什么,学生最难理解与把握的问题,各种例题和习题的作用。

处理教材:要组织好旧知识的复习,创设好学生接受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还有就是课题的如何引入和新旧知识的处理。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怎样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根据反馈原理选择和安排层次练习,使听说读写技能锻炼落到实处;根据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教育方法。3 关于如何理解词汇教学?

答:(详见教材81页)质量并重,逐层加深;立足于词汇系统之上,着眼于词汇教学之外;集中分散,交替互补。关于听力教学的常用方法?

答:(详见教材132页)注重理解原则和方法要点。句型教学的基本套路和基础?

答:(详见教材106页)

6任务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

答:学习的计划着和组织者学习方向的指导和资源的提供者言语和语言相关行为的示范者开展活动的协作者探索知识,开发学习技能的和策略享受成功的指导者和同伴为学习者提供恰当的评估结论和反馈。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答:(详见教材79页)说的教学原则.(要做一定的理解)教材144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

答: 该原则主张挖掘和利用学生自身已经掌握的知识和学习经验使教学内容更加切合实际,也更容易为学生所深切的感知.重视学生的实际需要,一切教学活动从实际出发,使学生的需要成为一切活动的源泉.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要担负起输入信息的主要任务,从而保证所学任务的关联性.教师的角色有所改变:从传授者转变为身兼三重角色的人:积极的参与者,帮助者和支援,语言实践的把关者。

优点:学生的潜力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有利于促进教师和学生不断促进需求分析,有利于题材的扩大,有利于学生交流学习经验,有利于语言实践,有利于团结意识的培养。

填空题语流教学包括:省音和失爆、重音、节奏、语调教学(详见教材56页)

2英语课文教学原则:灵活性和巩固性相结合;整体教学和模式教学相结合;划分类别,突出重点;直接理解和复用为主,翻译为辅。(详见教材113页)教学目标,教育任务目标或共同教育目标,真实世界的任务目标或目标性任务。教学设计的七个基本内容:制定教学目标;分析和处理教材;了解学生;制定教学策略;编制教学方案;编制练习与作业;对教学和学生学习状况测量与评估。中学生听英语的困难:语言上的困难,内容上的困难,心理上的困难。(详见教材131页)6 关于双规化简:运用读音规则和构词法规则,把大量的表面看起来相当复杂的词的读音和拼写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详见教材93页)练习的基本方面包括:巩固语言知识的练习;训练语言基本技巧的练习;形成言语技能的练习;发展学习能力练习;培养学习兴趣的练习。(详见教材233页)对教师授课深度质量的评教包括哪些方面:教学内容方面;教学深度处理合理性;课程进度;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程度。英语句型教学的意义: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有利于精讲多练;通向熟练掌握的一种捷径。(详见教材101页)1880年国际语音学会英语教学六大原则: 从日常生活口语开始;熟悉语音、常用的句子和习语;用归纳法教学;用外语思维;写作训练先模仿后创造;笔头翻译要放在提高阶段进行。

教案写作范例:(考试时要用英语写)

教案应包括的内容:1授课的班级和时间2 课题或教学内容3 教学目的以及要求4 课程类型5 教学方法6 教具7 教学重点难点8 教学过程以及时间安排9 板书设计10 教学后记 注意:其中2、3、5、6、7、8项要求必须要有。

例: 自己上网查看。http:///english/c133/2007-07/11342.htm

I.Teaching books:

II.Teaching tools:

III.Teaching methods:

IV.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V.Teaching procedures:

VI.Summary:

注意:在考试时是给定文章,然后根据文章编写教案!教案步骤要用罗马数字表明。本复习资料属个人总结,仅供参考!

(最后预祝大家考试全过,新年快乐)

上一篇:女工权益下一篇: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