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证重点

2024-08-26

论证重点(精选7篇)

论证重点 篇1

海域使用论证是指通过科学的调查、调研、计算、分析、预测, 对海域进行用海可行性分析, 给出相应的书面材料, 以达到科学用海、规范管理和可持续用海的目的[1]。作为海域使用管理的技术支持, 用海项目的海域使用论证工作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 它直接关系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海洋环境的保护等重要问题[2]。海域论证工作从1998年至今已运作了约11年, 这项工作的开展, 对于规范海洋开发与管理秩序, 依法保护海域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促进海域资源的集约利用和海洋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 促进用海审批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为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用海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使以往海洋开发中普遍存在的“无序、无度、无偿”现象得到了有效的遏制[3]。

但是, 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 我国海域使用论证工作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其中重要问题之一是:目前海域使用论证报告质量总体不高, 篇幅比例分量失衡, 重点不突出[2,3]。国家海洋主管部门十分重视这个问题, 对各论证资质单位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海域使用论证质量管理的通知 (国海管字[2005]128号文) 》, 其中第四条指出“明确各类用海项目的论证重点”。

当前, 论证重点不突出仍是论证报告书质量不高的一个主要而普遍的原因。而造成重点不明确的原因在于相当论证者没有弄清什么是论证重点, 不知如何确定论证重点, 在没有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情况下, 机械地把导则要求的论证内容作为论证重点。鉴于“海域论证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到科学发展观在海洋领域的贯彻落实[4]”, 准确确定论证重点则是提高海域论证质量和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根据笔者的论证实践及学习体会, 谈谈海域使用论证中论证重点的确定。

一、论证重点的提出

要准确确定论证重点, 首先要清楚它的含义, 需从论证内容说起, 所谓论证内容, 是指论证报告书的所有内容。导则所要求的“论证内容”是指论证报告书的主要内容, 包括: (1) 项目用海必要性分析; (2) 项目用海与海洋功能区划和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 (3) 项目用海利益相关者分析; (4) 项目用海选址、方式、面积、期限的合理性分析; (5) 项目用海的主要不利影响分析; (6) 结论、建议与对策。这六方面是所有论证报告书必须具备的内容, 属于“共性”的论证内容。

所谓论证重点是指针对具体用海项目的特点、所在海域的特征及实际情况, 尤其针对项目特点而确定的论证侧重点。属于“个性”和“针对性”的论证内容, 它可在相应章节中突出, 亦可单设专题进行论述。可见, 论证重点和导则要求的主要内容都属于论证内容, 论证重点即可包含在导则要求的主要论证内容之中, 也可独立其外。

国家海洋局的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编写“旧”大纲 (国海管字[2003]336号) 中的“1.3论证内容”与“新”大纲 (国海发[2008]7号) 中的“1.5论证重点”作为标题, 虽提法不同, 但要求论述的内容应是完全相同的, 即既要求列出“共性”的论证内容, 更要求明确论证重点, 必要的还应指出重点专题。只是“新”大纲针对目前论证报告普遍存在的“缺乏论证重点或论证重点不突出”的现象而更加强调了“论证重点”罢了。

二、论证重点的确定

关于论证重点的确定, 导则要求:“根据项目用海的类型、方式、规模, 围绕国家、社会关注的资源、生态、经济、社会、公共安全等问题, 在确定的论证重点中选择1~2个重点问题进行专题性分析。”

导则的要求是原则性的、概念化的, 并未给出可指导操作的分析思路和细节要求, 这需要论证者在论证实践中自己去领悟。如果论证者不加分析地按照导则的要求生搬硬套, 就会出现确定的论证重点不对或不全的情况, 从而导致报告书编写质量达不到要求。在论证实践中到底如何把握上述要求呢?根据笔者的论证实践和学习体会, 认为要准确确定论证重点, 首先应找出确定论证重点的出发点:把握海域论证遵循环境优先的原则[4], 即保护资源、生态、环境的原则, 且所论证的项目的建设不能引发经济、社会或公共安全问题。有了这个出发点, 无论遇到什么类型的用海项目, 其论证重点确定的思路都只有一条, 就是要紧紧围绕环境、生态、资源、经济、社会和公共安全等问题来仔细地、有预见性地分析、研究用海项目的特点 (类型、方式、规模等) 、选址海域特征、实际情况。只要用海项目可能对选址海域的资源、生态或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亦或项目用海可能引发经济、社会或公共安全等问题的, 都该确定为论证重点, 必要时, 再视项目用海引发上述问题的严重、复杂程度, 在确定的论证重点中选择1~2个问题进行专题分析。有了分析思路, 接下来的问题是:怎样根据用海项目的特点、类型、方式、规模、选址海域资源环境现状、周边利益相关者情况等等, 确定怎样的论证重点呢?这就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下面针对几个用海类型和具体情况进行细节剖析。

化学污染型的建设项目, 像临海工业、交通运输、排污倾倒等用海类型, 其特点是都有污染物排放, 如果任其排放入海, 则会损害项目所在海域的水质、沉积物质量和海洋生物体的质量, 并会最终危及海域的生态健康和安全。因此, 若遇到这类污染型的用海项目, 就该首先把“项目对海域环境质量的影响分析”和“项目用海对海域生态的影响”列入论证重点。

含有填海、围海、非透水构筑物等用海方式的建设项目, 其共同特点是会对海域水动力环境造成较大改变, 进而对沿岸泥沙运动、岸滩冲淤变化造成较大影响, 因而, 对于包含上述用海活动的用海项目, 其论证应将“项目对海域水动力环境、沿岸泥沙运动及岸滩冲淤变化的影响”确定为论证重点。同样是填海造地项目, 如果是大规模的 (比如大于50 hm2) , 则还应当将“填海工程的选址、平面设计优化”也列入论证重点, 并进行专题分析。

路桥、海底管道、海底隧道、海底场馆等用海项目, 其共同特点是耗资巨大、施工周期长、难度大, 一旦工程本身出现安全隐患, 极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并引发公共安全事故, 因此, 论证这类用海项目时, 应根据实际情况将“各种可能因素对工程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影响”作为重点, 进行专题分析。

海湾地区, 会因海湾的“半封闭性”而导致海湾开发的累计环境影响效应。因此, 在论证地处海湾的用海项目时, 不仅应当将项目本身所造成的环境影响 (如环境容量减少多少、流速减少多少、纳潮量或纳潮面积减少多少等) 作为论证重点, 还应关注已有开发项目所造成的累积环境影响 (这个累积百分比影响量会很大) , 这样才不至于给出失真的结论。所以, 应将“本工程的环境影响与海湾开发的累计环境影响分析”列入论证重点, 进行分析研究。

三、结语

本研究构想为解决海域使用论证中论证重点难确定的问题, 提供一种可能的操作思路和途径, 并结合几个用海类型和具体情况, 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细节剖析, 指出确定具体用海项目论证重点和专题的切入技巧, 没有面面俱到, 旨在抛砖引玉。希望能对同行们具有借鉴意义, 并能为提高当前论证报告质量贡献一点力量。

参考文献

[1]金继业, 刘振民, 刘志军.GIS技术在海域使用论证中的应用探讨, 海洋信息服务, 2007 (1) :13-15.

[2]黄明群.关于提高海域使用论证工作质量的一些认识.海洋开发与管理, 2006 (5) :104-107.

[3]杨辉.海域使用论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海洋开发与管理, 2007 (6) :27-33.

[4]王宏.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海域论证和海洋环评工作.海洋开发与管理, 2008 (7) :3-6.

海域使用重点内容论证方法探讨 篇2

1海域使用论证工作的发展

我国海域使用论证工作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探索,1993年5月31日,国家海洋局发布并实施了《国家海域使用管理暂行规定》,标志着海域使用论证工作的正式开始。2002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明确规定海域使用申请必须提交海域使用论证材料,由此海域使用论证工作的法律地位才被正式确立。此后,国家海洋局陆续发布了《海域使用论证资质管理规定》(2002年)、《海域使用论证评审专家库管理办法》(2004年)、《海域使用论证管理规定》(2008年)、《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试行)》和《海域使 用论证报 告书编写 大纲》(2008年)等10多个规范性文件,对海域使用论证的主要内容、工作程序、资质管理、评审组织等方面做出了较为系统的制度设计,建立了海域使用论证管理制度框架。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作为用海审批的主要技术依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理解和认同,海域论证工作也逐步走上了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3,4,5]。

2海域使用论证重点及编写方法

海域使用论证重点依据项目用海类型、用海方式和用海规模,结合海域资源环境现状、利益相关者等确定。本文从项目用海必要性、项目用海资源环境影响等方面阐述各论证重点的编写方法,为论证报告编写提供参考。

2.1项目用海必要性分析

项目用海必要性分析是海域使用论证报告的重要内容,主要分析用海项目建设内容、项目主要施工工艺和方法、项目申请用海情况、项目建设必要性和项目用海必要性。建议以表格的形式描述用海项目名称、性质、建设内容、用海规模等基本建设情况,并附现场照片,给读者以清晰直观的认识。以图件的形式,如项目总体布置图、涉海构筑物剖面图、施工流程图等直观的表述用海项目平面布置和主要结构、尺度和施工工艺与方法。项目用海必要性分析需 要回答项目用海是否非用不可?能否少用 海?项目用海 对地方社会经济的贡献有 多大?根据区域 经济发展、产业发展和产能的需求,说明项目建设的目的意义和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论证项目使用海域的必要性。围填海项目还应阐述围填海用海与当地土地资源的供需关系,结合用海项目所依托陆域的开发利用状况,分析项目实施围填海的必要性。

2.2项目用海资源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用海资源环境影响主要分析内容包括:项目用海环境影响分析,具体分析项目用海对水文动力环境、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水质环境、沉积物环境的影响;项目用海生态影响分析,具体分析项目用海引起的海岸线、栖息环境变化和污染物排放等对底栖生物、游泳生物、浮游生物、珍稀濒危生物、生态群落与结构等的影响;项目用海资源影响 分析,具体分析 项目用海 占用海岸线、海涂、海 岛等海洋 空间资源 的情况,以及项目用海对海 洋生物资 源的影响 范围和程 度,评估项目用海引起的生物资源(包括渔业资源)损失量;项目用海风险分析,具体分析项目用海可能产生的风险种 类、发生概率、源 强,预测风险因子的扩散路径与范围、时空分布特征,评估项目用海风险对所在海域资源环境及周边海域开发活动的影响。对资源环境影响分析不应仅局限于单个工程的影响,应从全局出发,考虑本区域海洋工程的综合影响。

2.3海域开发利用协调分析

海域开发利用协调分析包括项目用海对海域开发活动的影响、利益相关者界定、利益相关者协调分析和项目用海对国防安全和国家海洋权益的影响分析。为增强报告的可读性,建议以图、表的形式表述。如项目用海对海域开发活动的影响分析,可以通过绘制资源环境影响范围与开发利用现状的叠置分析图,分析项目用海对所在海域开发活动的影响方式、影响时间、影响程度和范围等,并注明受影响的开发活动。通过列利益相关者一览表,将利益相关者名称、具体位置、利益相关者内容、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等内容清晰地表述出来。根据已界定的利益相关者及其受影响特征,分析项目用海与各利益相关者的矛盾是否具备协调途径和机制,分别提出具体的协调方案,明确协调内容、协调方法和协调责任等,并分析引发重大利益冲突的可能性。国防安全和国家的海洋权益重于一切,如果项目用海有碍于国防安全和军事活动的开展或有碍于国家海洋权益(领海基点、国家秘密等)且无法协调解决的,应提出调整或取消项目用海的建议。

2.4项目用海与海洋功能区划及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

重点从项目用海是否符合海洋功能区的用途管制要求和用 海方式控 制要求、环境 保护要求、整治与修复要求等几个方面分析项目用海与海洋功能区划的符合性。

本章的编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分析项目所在海域的海洋功能区划,阐述项目所在海域的海洋功能区名称、基本功能类型、位置、范围和管理要求等内容,附海洋功能区划图件和功能区登记表,明确项目用海有关的各功能区情况及与项目用海的位置关系。分析项目用海对海洋功能区的影响,说明受影响的功能类型、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分析项目用海是否符合海洋功能区的用途管制要求和用海方式控制要求,是否对海域的基本功能造成不可逆转的改变,能否落实海洋功能区的环境保护要求,是否执行了要求的环境质量标准,是否符合保障生态保护重点目标安全的要求等。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讨论项目用海与海洋功能区划的符合性。项目用海与相关规划的符合性分析则主要阐述国 家产业规划和政策,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 划,港口规划,以及养殖、盐业、交通、旅游等规划中与项目用海有关的内容,给出与项目用海选址、布局和平面布置相关的规划图件,分析论证项目用海与相关规划的符合性。

2.5项目用海合理性分析

项目用海合理性分析是海域使用论证工作的核心内 容之一,是判断项 目用海可 行性的依据。《导则》将该部分内容和要求进行了细化,增加了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对宗海图绘制和用海面积量算等作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

主要分析内容包括:用海选址合理性分 析,具体分析区位和社会条件能否满足项目建设和营运的要求,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适宜性,项目用海是否存在潜在的、重大的安全和环境风 险,项目用海与周边其他用海活动是否存在功能冲突,是否有利于海洋产业协调发展;用海方式和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结合项目总体布置、平面布局、功能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平面布置合理性。对含有填海造地的用海项目,应开展填海造地平面设计合理性分析。依据项目各用海单元的特点,分析用海方式的合理性;用海面积合理性分析,依据项目用海性质、建设规模和产能、行业技术标准等,结合项目用海的平面布置,在项目用海方式和平面布置的多方案比选和优化基础上,量化分析项目用海面积的合理性。根据分析、论证后最终推荐的用海方案绘制宗海位置图和宗海界址图,量算项目用海面积。宗海图绘制和用海面积的量算应符合《海籍调查规范》(HY/T124-2009)的要求;用海期限合理性分析,依据项目用海的主体结构、主要功能的设计使用(服务)年限,以法律法规的规定作为判断标准,分析项目申请的用海期限是否合理。

2.6海域使用对策措施分析

海域使用对策措施是用海者为减少用海不利影响,在施工期 和运营期 必须采取 的对策措施,是项目用海可行的前提条件之一,也是项目用海监管的依据。主要分析内容包括:区划实施对策措施,根据项目用海具体情况和所在海洋功能区的管理要求,提出项目落实用途管制、用海方式控制要求、保障生态保护重点目标安全的对策措施;开发协调对策措施,根据项目用海与利益相关者协调分析结果,提出落实利益相关者协调方案的对策措施。可能存在重大利益冲突的,应提出冲突防范、协调方案落实和跟踪等要求;风险防范对策措 施,根据项目 用海风险 分析结果,提出降低或避免用海风险的防范对策措施,并简要说明应急 预案的重 点内容,包括应急 组织、反应程序及应急设施和器材类型、规格和数量,配置地点等;监督管理对策措施,根据项目用海特点,提出施工期和运营期的监督管理措 施,包括用海范围、用海面积、实际用途、用海 方式、施工方式、工程进展、用海影响等方面的监测方法、时间和频 次。特别是在用海环境影响 方面,应根据项目用海的污染影响或生态影响的程度和范围,设计施工期环境影响跟踪监测方案,作为后续跟踪监测依据。对于填海造地用海,应明确竣工验收的技术要求。对大规模填海、海砂开采等项目应提出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的重点内容,用海后评 估周期、范围 和重点等 方面的建议。

3结束语

论证重点 篇3

2016年2月19日上午,济南二机床“大型先进智能冲压设备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实施方案论证会在吉尔大厦302会议室召开。科技部基础司、山东省科技厅、济南市科技局的相关领导,由行业知名专家教授组成的论证专家组参加会议。

论证专家组听取了汇报,审查了相关资料,并到现场进行了实地考察,经质询与讨论,认为济南二机床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及人才配置合理、实施计划可行,同意通过建设与运行实施方案。

济南二机床大型先进智能冲压设备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15年8月获批新建。此次通过建设与运行实施方案论证,标志着其正式进入建设运行阶段。未来5年,实验室将围绕汽车等行业装备制造国家发展需求,针对大型先进智能冲压设备开发及产业化,重点开展大型智能冲压设备先进关键功能部件、数字化仿真分析、先进智能控制及智能安全防护等方向的应用基础与共性技术研究,提升我国冲压装备制造业的原始创新能力和国际市场核心竞争力。

论证重点 篇4

信息化建设发展至今,单位越来越重视从顶层设计的高度,对信息化建设中的核心、重点工程综合考虑、统筹解决,全面实现重点工程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数据一体化、业务一体化、技术一体化” 工作目标。这些重点工程往往具有信息系统复杂繁多、工程建设参与方多、投资规模巨大的典型特征,设计过程中涉及多设备系统、多标准体系、多数据体系、多应用系统、多业务单位等协同作业。信息化工程可以促进国家信息化工作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发展,为国家信息化建设发挥重要作用,正是符合以上重点工程特点的典型场景。

2重点工程总体管控思路

重点工程总体管控的核心工作思路,是依据重点工程总体建设的指导方向,从业务、系统、数据三个重点方面,依据信息系统一体化协同设计方法,通过总体设计管控工具集的支撑,实现论证报告模型化、模型一体化描述,自上而下支撑明确发展路径,同时在积累的各专项业务及系统模型基础之上,自下而上支撑重点工程建设。 推进信息化建设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其工作定位在于为信息化重点工程总体建设提供“方案模型化、模型一体化”咨询服务。在不影响信息化产业链任何环节的前提下,作为第三方咨询商,支撑客户方提高信息化重点工程建设质量,降低风险。

2.1业务整理支撑方面

在业务层面上,重点工程总体管控工作主要是在重点工程进行各阶段论证的过程中,在进行业务基本情况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已确认的书面调研素材,针对相关业务进行梳理描述。

业务整理以业务流程为线索,精细化描述相关组织结构、职能职责、协作流程及相关信息控制与流转情况,形成协同一体化的现状业务模型,并可以针对一体化的现状业务模型进行完整性检查与逻辑诊断,分析给出问题结论,支撑最终设计形成协同一体化的未来业务架构。

该项工作的开展,有助于促进全面了解相关业务布局和信息化发展需求,建立形成统一的业务架构,从而提升全面和专项掌握相关业务运行状态,减少反复调研的时间和人员占用等问题,大幅提升重点工程论证工作进程。同时,通过业务整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分析的深度融合分析,也有助于分析并减少、规避重大管理风险。

2.2信息系统专业分析支撑方面

在信息系统层面上,重点工程总体管控工作主要是在各阶段论证报告的编制过程中,对核心业务系统的各阶段技术文档相关内容进行梳理、验证和审核,实现“文档完整性、功能一致性、数据正确性”的目标。

该项工作的开展,有助于解决信息系统各阶段设计文档不符合业务实际需求、与实际系统严重脱节或“失真”等诸多问题。基于国家和国际标准,梳理系统,补充技术文档,完善系统业务流程,纠正数据错误,理清接口关系。

通过第三方咨询组织的信息系统专业分析工作,梳理业务流程、完善数据设计、确认功能和接口,也为具体对应系统的开发商及维护团队的介入提供了有效支撑。同时,也通过这项工作,为旧系统升级改造和新系统开发,减少对开发商的过度依赖。

面对不同时期和开发商,不同形式的技术文档,信息系统专业分析工作为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文档分析提供基于《GB/T85672006》的分析规范和可执行的分析指标项,为今后统一的技术文档建设、审查以及验收提供重要依据,同时建立了整合后的一体化系统设计模型,形成统一的系统架构。

2.3数据规划与分析支撑方面

在数据层面上,重点工程总体管控工作主要是基于以上业务整理、信息系统专业分析工作,进一步支撑实现“统一业务、统一技术、 统一数据”,实现数据大集中和数据资源的共享。

遵循统一数据规范,结合相关业务体系和运行系统的特点,为建立统一的数据架构提供了有效支撑,同时提供了“保真、一体化” 的基础数据库,能够确保数据对应和提取,提升数据质量,进而加强重点工程论证报告依据,提升论证报告质量。通过该项工作,可以实践验证前期不断完善过程中的业务架构和系统架构,有效支撑数据架构的建立和使用。

3总体管控工作的意义

通过重点工程总体管控工作的实施,可以为信息化工程各阶段论证报告的形成提供有力支撑。

3.1提供论证报告文档模型化、详细颗粒度检查与完整性诊断,提升质量

重点工程总体管控工作可针对各阶段论证报告相关的业务、信息系统、数据等分别进行模型化描述工作。同时,可以对已建模型从功能、流程、信息方面进行适宜颗粒度的检查与完整性诊断,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从而有效保障论证报告内容完整、翔实,提升论证报告质量。

3.2帮助客户提高系统集成设计质量

论证重点 篇5

2010年10月30日, 甘肃省变频调速系统及技术重点实验室建设方案专家论证会在天水电气传动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召开。会议由甘肃省科技厅主持, 甘肃省科技厅厅长张天理莅临会议。甘肃省科技厅、天水市科技局、兰州长城电工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要领导和来自西安理工大学、陕西科技大学、兰州理工大学、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甘肃长城电器集团、天水电气传动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的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共3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 与会领导和专家审阅了甘肃省变频调速系统及技术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任务书, 经讨论形成了甘肃省变频调速系统及技术重点实验室建设方案评审意见书。评审委员会一致认为, 甘肃省变频调速系统及技术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合理可行, 同意实施。会后, 天水电气传动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建成、总经理石立峰等领导陪同甘肃省科技厅厅长张天理、兰州长城电工董事长杨林和总经理张希泰等领导及学术委员会全体专家学者现场考察了重点实验室及天水电气传动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现场。

甘肃省重点实验室是甘肃省建设高水平专业人才队伍、积极承担重大科研任务、组织开展高水平研究、聚集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开展多层次技术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基地。甘肃省变频调速系统及技术重点实验室依托天水电气传动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建设, 为天水电气传动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快速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对促进和加快行业技术进步、推动行业技术水平提升也将发挥积极作用。

论证重点 篇6

5月7日上午,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开题论证会在邵东县教师进修学校举行, 大会由县教育局副局长曾光明主持。出席论证会的领导和专家有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副主任李小球, 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科研部主任谢先国、副主任黄佑生, 邵阳市教科所所长王以平、教科所理论室主任赵健军和县教育局有关股室领导, 县教师进修学校课题组主要研究人员。会上, 曾可爱校长、刘飞舟副校长代表课题组分别介绍了《农村教师县级立体化校本培训模式研究与实践》和《农村教师校本培训模式与实效性的调查研究》两个课题开题的准备情况。省三位专家先后发言, 对课题的选题价值、设计目标、选择方法、完成条件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和很高的评价, 一致认为课题对农村学校校本培训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 同时也对课题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十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市教科所王以平所长代表邵阳市教育局对省教育厅给予邵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勉励大家不负重托, 创新进取, 提高课题研究水平。 (邵东县教师进修学校吴明辉)

论证重点 篇7

2009年6月27日, 国家科技部高新司在武汉主持召开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通信光电子器件的关键工艺与支撑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可行性论证会。该项目是“十一五”期间通过省部会商机制确立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 由湖北省科技厅组织,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作为项目牵头单位, 联合长飞光纤公司、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等单位共同申报立项建议, 该项目前期的立项必要性论证已通过科技部评审, 此次是对项目的可行性和项目概算报告进行评审。

以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任晓敏教授为组长的13人专家组认真听取并审查了项目组织单位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质询和讨论, 认为该项目符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 》相关领域的要求, 目标定位准确, 课题分解合理, 所列考核指标明确;项目技术路线合理, 研究方案可行, 对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支撑作用。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建议尽快启动。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将形成通信光电子器件方面相对完整、先进的创新技术和工艺平台, 解决长期困扰我国通信光电子材料、芯片与集成技术产业的发展的相关关键技术和工艺难题, 突破产业化的共性关键技术, 持续不断地为我国光纤通信产业提供坚实的器件支撑, 从而有力地促进我国光通信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上一篇:水性环氧树脂涂料下一篇:资产整体置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