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证设计

2024-07-29

论证设计(共12篇)

论证设计 篇1

摘要:线性稳压电源主要是采用变压器变压、二极管整流、电容滤波、三端稳压器稳压的流程, 整个电路将输入的交流220V电最终转换成±15V。其中, 稳压电路采用三端固定输出的集成稳压器CW7815, 7915达到稳压效果。

关键词:稳压,整流,滤波,直流输出

0 引言

电子设备中电源大多采用的都是稳定的线性直流电源, 功率较小的线性直流电源大多数都是将50Hz的交流电经过整流、滤波和稳压后获得。变压器把市电交流电压变为所需要的低压交流电;整流电路用来将交流电压变换为单向脉动的直流电压;滤波电路用来滤除整流后单向脉动电压中的交流成分, 使之成为平滑的直流电压;稳压电路的作用是当输入交流电压波动、负载和温度变化时, 维持输出直流电压的稳定。

1 总电路设计

线性稳压电源包括变压、整流、滤波、稳压四个模块。

1.1 变压器的选择

变压器的作用就是把交流电网供给的220V, 50Hz交流电变换为合适的数值。变压电路相对简单, 仅有一个单相变压器, 变压器将市电转化为电路能承担的电压。变压器是变换交流电压、电流和阻抗的器件, 当初级线圈中通有交流电流时, 铁芯 (或磁芯) 中便产生交流磁通, 使次级线圈中感应出电压 (或电流) 。变压器由铁芯 (或磁芯) 和线圈组成, 线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绕组, 其中接电源的绕组叫初级线圈, 其余的绕组叫次级线圈。

输入电网电压由额定值变化±10%时, 稳压电源输出电压的相对变化量, 有时也以绝对值表示。一般稳压电源的电网调整率等于或小于1%、0.1%, 甚至0.01%。

1.2 半波整流电路

整流电路是把经过变压后的交流电通过具有单向导电性能的整流二极管, 将正负交替的正弦交流电压变换为单向的脉动直流电压。但是, 这种电压直流幅值变化很大, 包含有很多的脉动交流成分, 还不能作为直流电源使用。对于高质量的稳压电源, 其整流电路一般都选用桥式整流电路。本次设计桥式整流滤波电路, 就是四个二极管两两并联后接入输出电压分别把正负电压整流在输出时候获得了正负输出的两次的整流电压。

1.3 电容滤波电路及工作原理

设电容两端初始电压为零, 并假定t=0时接通电路, U2为正半周, 当U2由零上升时, V1、V5导通, C被充电, 同时电流经V1、V5向负载电阻供电。忽略二极管正向压降和变压器内阻, 电容充电时间常数近似为零, 因此U0=UC≈U2, 在U2达到最大值时, UC也达到最大值, 然后U2下降, 此时, UC>U2, V1、V5截止, 电容C向负载电阻RL放电, 由于放电时间常数τ=RLC一般较大, 电容电压UC按指数规律缓慢下降, U2>UC, V2、V4导通, 电容C再次被充电, 输出电压增大, 以后重复上述充放电过程。其输出电压波形近似为一锯齿波直流电压。为获得良好滤波效果, 一般取: (T为输入交流电压的周期) 。

1.4 稳压电路设计

稳压器把不稳定的直流电压变为稳定的直流电压输出。它利用调节流过稳压管自身的电流大小 (端电压基本不变) 来满足负载电流的改变, 并与限流电阻配合将电流的变化转换成电压的变化, 以适应电网电压的波动。在电网电压不变时, 负载电流的变化范围就是稳压管电流的调节范围。负载不变时, 电网电压的波动, 在波动至最低时必须保证稳压管工作在反向击穿状态, 在波动至最高时, 要保证管子的功耗不超过允许的最大管耗。本设计的是固定式三端稳压器。固定式三端稳压器又分为以下系列:CW7800 (正电源) 和CW7900 (负电源) 。其额定输出电流以78或 (79) 后面所加字母来区分。L表示0.1A, M表示0.5A, 无字母表示1.5A。如CW7805表示输出为+5V, 额定输出电流为1.5A。

2 注意事项

把220V交流电压转换成+15V和-15的直流电源的电路图, 滤波电容不能接反, 三端稳压器引脚不能接错, 输出端不应有短路现象。CW7800和CW7900系列在降压电路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1) 输入输出压差不能太大, 太大则转换效率急速降低, 而且容易击穿损坏;

(2) 输出电流不能太大, 1.5A是其极限值。大电流的输出, 散热片的尺寸要足够大, 否则会导致高温保护或热击穿;

(3) 输入输出压差也不能太小, 大小效率很差。

3 总结

由于采用的是由变压、整流、滤波、稳压的流程思路将220V交流电压变换成15V的直流电源, 而其中主要是以三端固定稳压器CW7815、CW7915构成的稳压电路设计作为设计的重点核心内容。三端固定稳压器CW7815的使用使系统具有功能强、性能可靠、成本低、方便易学等的特点。为满足设计需要, 使用滤波电路的过滤, 输出端产生了精度高、稳定度好的直流输出电压。在我们设计和调试的过程中, 也发现一些问题, 滤波电路滤除整流后电压中总是还含有交流成分, 使之不能成为平滑的直流电压, 从而为整个电路的下步步骤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另外, 当输入交流电源电压波动、负载和温度变化时, 直接影响了输出直流电源稳定。因此, 如果设计能够单一化, 那么整个电路的误差将会大大的减小, 为整个电路带来更精确的结果, 是调试现象更加显著。

通过本次毕业设计, 我学会了知识和技能。在本次的毕业设计中, 我选择了线性直流稳压电源为设计题目。这是一个主要以模电为核心的设计课题。通过这次毕业设计强化了我在大学期间所学的基础课及专业课的认识和理解, 巩固了我的整体知识体系结构, 并且通过自行设计电路图我熟悉了各种制图的工具软件, 其实主要使用了Protel99se这一工具软件。另外, 在设计过程中, 熟悉掌握了电路元器件的选择方法, 特别是集成三端固定稳压器的型号参数及应用。最后, 通过调试使我掌握了直流稳压电源的调试与测试方法。

最后, 通过这次毕业设计还使我了解了科学论文的写作规范, 熟悉了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这次的毕业设计对我而言并不是简单的完成一个课题, 而是巩固了我的专业知识, 练习了我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胡宴如.模拟电子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2]曾令琴.电路分析基础[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

[3]石生.电路基本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4]张永生.电子设计自动化[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4.

[5]康光华.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6]林康运.电子线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论证设计 篇2

一、现状

自二十一世纪以来,伴随着信息网络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高新技术在各类行业中得到了全方位、全范围的应用,而世界各国的司法审判业务也是受益匪浅。如美国,主要表现在信息化应用观念的超前意识,通过突出政府信息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强信息的统一管理;各部门的信息系统在一个平台上统筹建设,以为居民提供快速便捷的服务为重心,注重系统开发的节约实用,和各行业的信息公开共享;同时建立网上决策支持系统,跟踪检查信息化应用。另外,同样具有特色的还有,加拿大、挪威两国的信息化建设,从全国网络视频到全球网络信息,从异地取证到异地立案,从远程审判到远程判决等方面。使信息化建设在提高审判效率,降低诉讼成本,减轻当事人的诉累方面得到充分的发挥。

在我国,法院信息化建设提高了法院信息传递速度,节约诉讼资源,方便群众诉讼,而且通过电子化、网络化等科技手段,为改革法院管理制度,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同时,法院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公开、公正、公平、高效、廉洁”的原则,在全国各地建立计算机信息化网络。大资金投入的信息化建设虽然产生了巨大效益,提高了审判质量,然而,由于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信息化资金投入的力度参差不 一,以及认识上的误区,导致法院信息化建设难以全面发展,高科技技术难以在审判业务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信息化管理与法院自身管理的有效对接出现了诸多问题。事实证明,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提升了管理水平,也提升了人民法院的形象。但是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特点,其管理不同于党政机关,客观要求建立一套具有司法特点的管理体系。由于长期以来,人民法院对法院管理研究不够深入,特别是对高新技术应用于法院审判执行业务重视不足,使法院信息化建设及管理成为法院工作最薄弱的一环。因此,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加快,先天不足的法院管理便又带进了法院现代化管理中,使法院信息化建设呈现出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群雄逐鹿的局面。纵观法院信息化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领导认识不足和不一致。有的法院领导将计算机管理仅仅作为一种文字处理方式和办公方式来对待,对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还停留在单纯的“办公现代化”层面上,而没有将信息化建设同人民法院“公开、公正、公平、高效、廉洁”主题的实现紧密地联系起来,还没有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信息技术和管理职能没有很好结合,缺乏监督激励机制和管理制度,忽视信息化建设对组织结构及管理机制、干警的观念等的影响。现代化信息技术对法院工作的静态监控和动态管理职能还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对审判工作和其他工作的动态跟踪管理还不到位,特别是对审判信息和与法院相关部门的其他信息的深层次开发利用还没有引起重视。而在软件投入使用后,没有建立相应的监督激励机制和管理制度,促使信息技术在审判业务中的作用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或者可以说有起色但不平衡,有使用但不彻底,有气氛但不浓烈。

(三)巨资投入与快速提高法院审判执行效率不相称。各级法院虽然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巨资,但实施中遇到的阻力很大。比如软件开发调研时,院党组提出应用软件对所有案件实现自动分案。但在投入使用后,各审判庭提出各种理由,抵制自动分案的实施。其次,一些干警不愿放弃业已习惯的工作方式而去使用信息系统,固有思维上是修改信息系统来适应他们原有的工作方式。导致整个项目推进十分困难。这也是投入巨资难以到达提高业务处理效率的目的的根本原因所在。

(四)各部门配合不力,技术人员不稳定,教育和培训不足。首先,软件投入使用后,由于没有专门部门负责信息的收集发布,各部门不及时提供信息,技术部门无法协调;其次,由于聘用人员待遇相对较低,法院无法解决人员编制问 题,聘用人员变动频繁,有时刚熟悉法院业务就离开,同时又没有得到相关的教育和培训,缺乏懂法律、懂网络和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材,导致技术部门只有技术上的支持,而不清楚法院案件流程和审判管理方式的相关知识,严重影响了信息化发展与审判业务改革齐步前进的步伐,最终导致应用软件与实际工作的脱节。

因此,结合法院审判管理流程的实际,分析案件管理系统与审判工作相衔接的要点,是法院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高新技术在审判业务中能得到充分发挥的重要关键。

二、内容

面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社会和谐,政治文明,经济健康持续发展,都势必要求深化法院内部审判方式改革,着力提高审判执行工作效率,依法构建法治和谐,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深化法院内部审判方式改革,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因此,提高审判执行工作效率,构建法治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加强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已刻不容缓。通过信息化建设,把先进的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与社会发展领域各种有效的资源信息,如公民信息,企业信息,商品信息,人力资源信息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支持法院的电子化服 务系统建设,为审判工作提供一个崭新的工作平台,整合法院各部门的信息资源,实现法院内网与外网的共生互动,建设完整配套的信息与服务的供给体系,使网络成为法院对外发布信息的重要窗口,体现了“阳光审判”,实现司法为民便民利民,也成为法院内部沟通的主渠道,成为法院服务审判执行工作的重要工作方式。为此,要针对性地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着力提升对法院信息化建设的组织协调力。加快法院信息化建设既要推进法院现代化建设的需求,又要进一步转变观念,转变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对加快信息化网络化建设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加快推进法院信息化建设。同时,切实加强领导、协调和管理,保证法院信息化建设决策科学,执行有力,服务审判,效果明显,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二)成立调研课题组。组长由院长黄常青同志担任,成员为黄昌荣副院长、张奕溪主任、何尔海主任、陈生胜副主任、耿亦南副主任。课题组成员之间首先要统一认识,通过分析我院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状:虽然在信息化方面投入巨资,但是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法院业务处理效率的潜能仍不能得到有效发挥。为此,课题组成员决定:一是通过搜集有关信息化建设应用于法院业务的相关书籍和网上搜寻相关资料,一手掌握现有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国内、外司法领域的最 新应用水平和现状,为解决信息化建设应用于法院审判执行业务打下理论基础;二是通过实地走访了解华北、华东、华中、华南等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司法领域应用信息化系统的成效,从信息化建设过程和应用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对管理人员和审判工作人员的访谈,以及对同一应用软件在其他法院应用的调查研究,找出应用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在对问题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克服法院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的措施,掌握比较丰富的感性材料,最终找出一条符合我院信息化建设的可行之路,甚至是全市法院信息化建设可行之路。

(三)加快信息网络基础建设,努力实现法院内部网络互联互通。结合全国法院推行的系统,开发法院内部办公应用系统和安全保障系统,最终建设成为全国统一的法院内部信息网络,由此逐步建立法院系统内部信息资源交换中心,开发电子邮件、电子电文交换、网上视频会议、综合信息查询等应用系统,实现综合服务功能。

(四)强化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网络化应用水平。一是要整合各部门的信息资源,将能够公开的法院信息,进行全方位的整理,然后进行统一整合,建立统一准入的信息资源库;二是在对法院工作深入了解和深刻领会的基础上,开发出适应审判工作和其它工作需要的应用软件,为法院干警工作和领导决策提供有效便捷的服务;三是形成利用和使 用网络工作的氛围。要大力普及计算机应用范围,通过培训、学习方式,使广大法院干警,熟练掌握运用网络、方便工作的方法。

(五)建立健全制度,确保信息网络安全。为保证信息化建设健康发展,按照“统筹规划、统一标准、整合发展,资源共享、安全高效”的原则,制订一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设立网络及安全保密等方面的管理规定,明确法院信息网络建设、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要求。

(六)组建异地远程审判、取证、质证的网络信息系统和视频系统。把法院信息系统和人民警察警务管理系统、监狱管理系统以及政府管理系统连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有些案件审理时,当事人甚至刑事被告都可以不直接出庭,而是通过视频系统在被关押地出庭(譬如拘留所,监狱等),有些案件证人出于个人安全考虑也可以不直接出庭,通过网络视频系统(可以对证人的面部特征进行技术处理)出庭作证。法院还可以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异地远程取证、质证等等。

三、预期价值

随着法院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完善,使审判业务实现网络化的高效管理,同时也使审判效率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案件质量也得到了更有效的保证,实现了“立案、审查、裁判”的合理分立,职权分离,责任明确,避免了暗箱操作,消灭 滋生“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的土壤;另外,实现审判工作网络化,行政管理智能化、规范化,人事管理信息化,实行法院现行管理与信息化对接,从而由传统管理模式向现化化管理模式转变,更深刻地体现公正司法、和谐司法、效益司法的思想。从法院审判工作的实际出发,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促进法院建设全面发展,让正义天平更加精确,让正义之剑更加锋利,使我院司法审判工作以“公开、公正、公平、高效、廉洁”为中心,朝着司法为民便民利民之路阔步前进。

四、研究基础

(一)组建了涵盖审判、人事、财务、办公、执行、档案、后勤等多方面的网络管理软硬件设施。其中包括:诉讼信息管理系统(立案系统);案件信息管理与司法统计;电子签章系统;监控系统;触摸屏、电子屏幕;办公室协同系统。

(二)调查研究关于《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促进法院建设全面发展》的课题。结合法院审判的实际情况,发挥信息化网络的高效、准确性,为提高法院审判业务作出巨大贡献。

论证设计 篇3

连云港至霍尔果斯国家高速公路横贯我国东西,是国家“五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中的组成部分。在国家、区域和河南省高速公路网中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原老路技术标准为:设计行车速度为100 km/h,路基宽度24.5m,标准四车道高速公路,改扩建技术标准为:设计速度100km/h、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整个改扩建实施过程中,原老路必须保证通行。

连霍高速函谷关段位于河南省三门峡西互通西约15公里处,属于黄土丘陵地区,北临黄河,南面高山,前后路段沟壑纵横,整个路段地形地势异常复杂。

2.函谷关段现状

函谷关段(K849~K856)原老路线位布设在紧靠黄土塬根与黄河间的二级阶地后缘,南高北低,原老路路基中线距阶地黄河边缘最近处180m。现有道路基本为长大深挖或半填半挖路基。北侧黄河边横向地势起伏变化无常。

陡坡深挖路段半挖半填路段

原老路在K844+405处跨越弘农涧河(设有弘农涧特大桥)后,在K845+090~K845+960范围内设灵宝互通,接着路线在K846+190~K849+190连续上坡,前后设计高程差达100米,其中有两段600米长5%的纵坡,中间用一段坡长300米2.5%的缓坡相连,并且连续挖方,平均挖深27米(如上图片所示),随后于K849+270处设西寨1号桥,此处达到本设计合同段全线最高点,也是距离黄河最近点,随后路线又连续下坡,到K851+690下坡至坡底。

3、改扩建控制因素

综合本路段具体情况,改扩建主要控制因素总结如下:

①路段本身位于长大陡坡上,坡底紧接着灵宝互通和泓农涧特大桥,坡顶处有西寨大桥,路段前后的重大结构物都制约了总体方案的设计。

②北面濒临黄河,老路中心离黄河边最近处只有180米,工程安全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③南边郑州至西安铁路客运专线两次从老路地下穿越老路,扩建部分道路实施受限。

④老路南边紧挨着函谷关风景区和国道G310,使总体设计线位布设受控。

⑤原老路连续近3公里的陡坡,两段纵坡5%,坡长600米的路段相连,达到规范规定极限。

⑥原老路在此路段连续3公里的深挖方,挖方深度达30米,防护工程量巨大,对环境破坏严重。

⑦原老路南侧是陡峭的黄土地质高山,挖则挖不透,布设四车道单洞隧道则技术难度大(目前世界上尚无成功先例)。

4、本路段所有可能的改扩建总体设计方案

本人有幸亲自组织了本路段的改扩建总体设计方案的论证,设计组经过反复的现场勘察,开会讨论,计算咨询,前后历经1个多月的专门研究,针对本路段所以控制因素,设计组提出了所以可能的总体设计方案如下:

方案A:沿着原老路北侧整体式加宽。

方案B:在老路南边远距离分离式路基,即在老路南边重新选择走廊带。

方案C:在老路北侧近距离分离式路基与高低路基组合。

方案D:在南侧完全避开郑州至西安客运专线,以分离式路基的方式加宽。

5、改扩建总体设计方案论证

总体设计方案论证是将每种可能的方案,先做出同深度的设计,全面的考虑其优缺点,然后对各方案进行研究论证比较,推荐最优方案。如上图所示,连霍高速函谷关段改扩建总体设计各方案论证如下

方案A:沿着原老路北侧整体式加宽,所不同的是在老路两段5%纵坡的对应路段,将新建路基下压5m,平面与老路拉开7m距离,采用1:1的形式放坡,将新建半幅路基纵坡降至4.7%。该方案需新增占地495.5亩,总造价78325.415万元(篇幅所限制,不再赘述详细工程量)。

优点:

①在于不需要设隧道,黄土路堑施工较方便

②易保通,因本项目整个实施过程中,老路不准短行,本方案整个实施过程对老路影响很小,施工安全容易保证

③对应原半填半挖路段设置一些桥梁通过,工程量相对较小,工程较为经济

④灵宝立交改造容易,互通内只需要改造主线及相对应的北侧两个出入口,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互通交通影响不大

⑤和郑西客运专线交叉处均采用路基通过,工程安全较容易保证。

⑥只需拆除老路北侧防护,对环境破坏小,占地少。

缺点:是因为不设隧道,需要克服的高差较大,仍需设置2段4.7%的长大纵坡,同时距离黄河二级阶地边缘较近,最近处仅约130m。

方案B:路线从北侧加宽K842+806处穿过老路,走向原老路南边,以分离式路基形式离开老路,然后直走原老路南侧的黄土平台,于K856+710处穿过老路,顺接老路前方路段的北侧整体式加宽方案,中间设双车道隧道共计6041米,该方案需新增占地1046.8亩,总造价131136.213万元。

优点:

①此方案避开了郑西铁路客运专线函谷关隧道进口段工区,完全绕避开坡岸稳定存在不确定因素的路段。

②解决了连续大纵坡和大开挖的问题,新建道路最大纵坡2.85%。

③且路线直捷,线形舒适,路线里程缩短587m。

④南侧分离式路基使得桥梁荷载可以按新规范要求采用。大部分重型车辆交通量行驶在新建的4车道,可以充分发挥新建路面的承载能力。

⑤完全避开了原老路离黄河边较近的不安全因素。

缺点:受围岩级别控制,隧道需采用分離的独立双洞隧道,工程量较大,运营期对行驶安全有一定影响;灵宝互通立交需半幅移位设置,在弘农涧河东侧新修2条匝道、一条1km长南北向连接线与国道G310相接,并新建一处收费站。另外需要拆迁槐树原村部分房屋,对环境破坏大,占地多,工程造价很高。

方案C:线为北侧整体式加宽的改进方案。路线在灵宝立交匝道桥西侧偏向西北,沿孟村西边的东西向沟北侧展线,设置2235m长隧道,在现西寨1号桥北侧下方出隧道,建桥跨越西寨2号冲沟后路线布设在黄河二级阶地,该方案需新增占地338.37.亩,总造价118819.528万元。

西寨一号桥及跨越沟壑

优点:

①对环境影响较小,减少了开挖,减少占地

②设置隧道降低了纵坡,新建道路纵坡调整为2.5%,解决了大纵坡问题

③避免了拆除现有圬工边坡防护,土方数量较小

缺点:

①新建部分离黄河边更近,安全隐患较大。

②受地形及老路限制,需设置2座特长黄土隧道,长分别为4135m,3723m,洞口浅埋偏压严重,技术难度大,此种分离再分离的加宽方式变化,对行车更为不利。

③隧道出口原地面地势较陡,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较大,防护工程量大。

④仍不能解决原有长大下坡问题。

⑤对环境破坏大,工程造价相对较高。

方案D:此后自佛家湾南K842+690处偏离现有高速公路,然后走向基本平行于郑西铁路客运专线(与高铁函谷关隧道平距200m左右),继续以桥梁形式抬升克服高差,在西寨东南设置3837m长隧道,与K853+145处跨越老路,接后路段的北侧整体式加宽,该方案需新增占地208.37.亩,总造价115716.556万元。

优点:

①案避开了郑西铁路客运专线函谷关隧道进口段工区,

②完全绕避开黄河边不稳定的路段,

③解决了连续大纵坡和大开挖的问题,且路线里程缩短625m。

缺点:是工程量较大,造价高,灵宝互通立交需半幅移位设置,在弘农涧河东侧新修2条匝道、一条1km长南北向连接线与国道G310相接,并新建一处收费站。另外需要拆迁槐树原全部村庄,社会影响大。

6、改扩建总体设计方案论证

最终方案的选取:针对山区高速公路连续长大下坡路段的分析界定,《公路路线设计细则》9.2.9条提出“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连续下坡路段,任意连续3km的平均纵坡不宜大于4.0%”,同时提出“连续长陡下坡路段均应通过交通工程安全设施的设置,严禁驾驶员采用空挡下坡,并控制合理的下坡速度”。而函谷关段连续长大下坡路段任意连续3km平均纵坡均不超过4.0%,严格意义上来说并未超出设计规范要求。基于规范细则上述解释,同时,结合交警部门多年的现场监控资料表明,此路段虽较为特殊,但却不是事故黑点。

故综合各方案的优缺点,设计组经反复比较论证,咨询业内知名专家,最终取得统一意见,即将方案A作为推荐方案(也是本项目最终确定的实施方案)。

7、结束语

公路总体设计方案是公路设计的灵魂,最终的选取是各种控制因素利弊取舍,各种方案优缺点相互博弈的结果,虽没绝对的最佳,却有相对的最优,笔者在这里要强调的是: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是目标实现的保证,土地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自然环境是人类共有,作为设计者,在方案选取时,虽有取舍,但还需保留原则。

参考文献

1.交通部公路司.新理念公路设计指南

2.交通部公路司.降低造价公路设计指南

论证设计 篇4

关键词:高水位,异常区域,防治水,钻孔

1 水文地质概况

平顶山市瑞平煤电公司张村矿位于河南省汝州市朝川矿区中部, 主采的二1煤层底板分布有石炭系薄层灰岩和寒武系灰岩, 裂隙岩溶发育, 富含岩溶承压水, 太原组七灰 (L7) 分布较稳定, 厚6~8 m, 上距煤层底板8 m, 是煤层底板直接充水层。寒武系灰岩是区域最富水的强含水层, 上距煤层底板45 m, 裂隙岩溶发育, 富水性强, 补给较充沛, 是煤层底板间接充水层。

朝川矿区岩溶水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 有独立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 张村井田、朝川井田同属此单元。张村井田靠近西南部寒武系灰岩露头的补给区, 在岩溶水系统的补给—径流带上, 朝川井田远离西部的补给区, 在岩溶水系统的径流—排泄区。

2 水害状况分析

朝川矿开采较早, 在开采过程中曾多次发生底板突水事故, 由于二1煤层灰岩岩溶裂隙和富水性极不均匀, 朝川矿水文特征呈“西强东弱”的特点。2001年12月26日, 朝川矿一井二1-21030工作面运输巷底板突水事故发生时, 最大突水量竟达1 996 m3/h, 截至目前稳定水量为300 m3/h。

多年的降水虽然对相邻朝川矿的张村矿产生一定的影响, 张村矿东翼的寒灰水位基本与朝川矿降落水位一致, 但在寒灰露头带, 张村矿西翼底板寒灰水位仍居高不下, 由寒灰水文观测孔可知钻孔标高分别为:22-87钻孔+0 m, 原二1-11040运输巷补一号孔-145 m;井下一号-157 m, 井下二号-246 m;寒灰水总体上在张村矿呈西高东低趋势, 与朝川矿水文特征呈现相反的特点。为了避免出现朝川矿类似突水事故, 张村矿务必尽最大可能、尽一切力量查明高水位异常区域并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矿井防治水任务艰巨。

(1) 高水位产生原因。

经分析, 认为高水位产生的原因为:①此段或许存在垂向异水通道, 使太灰与寒灰发生水力联系, 断层破碎带积蓄水;②或许是22-87孔穿过正断层F66, 根据断层性质分析, F66为导水断层, 其直接延伸至矿井北部外的岩溶补给区, 使得22-87处的地下水拥有充足的补给水源, 继而使此地区出现高水位;③或许是由于矿井目前的地质和水文地质调查所获取的资料不够准确, 或分析研究深入程度不够, 造成对寒灰水位异常的认识不明;④水文观测孔遭到破坏, 观测的水位存在误差。

(2) 高水位存在的危害。

①高水位异常区域周围按有关要求规定应留设防水煤柱, 故高水位周围煤量不能回采, 影响采面合理设计, 大量压煤。目前张村矿采掘接替紧张, 由于高水位异常段大量压煤, 势必加剧采掘接替紧张局面。②二1煤首采区浅部受小煤矿侵采破坏较为严重, 小煤矿回采后, 其采空区长期存在并导致积水, 其地势居高临下, 威胁深部的张村矿煤炭开采, 生产中稍有不慎 (如生产中不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 随时可能发生突水事故。

3 查明高水位后预计效益

查明高水位, 将对张村矿产生巨大的效益:

(1) 如果此段确实为高水位, 可根据探查成果采取注浆堵水措施, 截断岩溶水向深部的补给、径流, 为深部开采二1煤提供安全保障。

(2) 如果此段为高水位富水区域, 那么可作为1个永久疏水点, 钻探后在巷道 (采空区) 敷设排水管路将水直接引出, 作为张村矿地面用水水源, 有可能大大缓解目前张村矿生活用水困难的局面

(3) 尽快查明高水位异常后, 在采取相应防治水措施基础上, 对位于浅部的煤层尽快开采, 彻底打消小煤矿向张村矿深部开采的念头, 截住小煤矿越界侵采步伐, 确保张村矿不再受小煤矿干扰, 彻底消除一大安全隐患。

(4) 如查明高水位异常原因, 可采取相应的防治水措施, 解放高水位异常周围的煤量, 使工作面得到合理布置,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张村矿采掘接替紧张的局面。

4 进行高水位探查的可行性分析

(1) 在张村矿进行高水位探查, 其地理位置条件优越。

二1-11081掘进工作面风巷已掘过高水位异常100余m, 最近处距离高水位异常段平面距离只有78 m, 这个位置最适合探明高水位。

(2) 张村矿物探技术应用扎实广泛。

张村矿是中平能化集团较早购买物探设备的单位, 物探设备在张村矿有着良好的应用基础和较好的实践经验。物探可以事先查明高水位周围的水文地质状况, 在探测中可有的放矢超前防范, 可确保万无一失。一方面可以了解底板含水层裂隙分布情况, 确定富水地段, 另一方面为检验注浆效果提供了探测手段, 有利于注浆改造技术的应用。

(3) 张村矿钻探队伍技术水平过硬。

①张村矿按照专业化、正规化要求抓好钻机队伍的建设, 增配一部分功率大、钻探能力强、技术先进的钻机;②钻探人员精干, 精通业务, 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 工程技术人员素质较高;③为提高井下防治水水平, 张村矿工程技术人员在挖潜自身的基础上经常去科研机构及院校学习, 并与兄弟单位进行技术交流, 专业人员大都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独立的操作技能。

(4) 中央水仓排水能力富余。

张村矿中央水仓配备5台D580-60×9型水泵;排水管路Ø377 mm×14 mm无缝钢管4趟, 水仓容量10 878 m3。正常排水时, 运行中央泵房2台水泵, 2趟排水管路;最大涌水时, 4台水泵4趟排水管路可同时运行。

(5) 防水闸门可以在突水时关闭。

防水闸门设在中央水仓南部, 设置位置距离中央水仓口70 m。防水闸门各向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一旦发生二1煤-250 m及其以上水平突水事故, 排水能力有限、不能完全排水时, 可启动防水闸门关闭应急预案。

(6) 张村矿为查明高水位异常产生的原因, 先后投入人力、物力做了大量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工作。

①物探工程。三维地震勘探圈定高水位附近存在F66正断层及其落差、走向、延伸位置;瞬变电磁圈定高水位周围含水层富水区域。②钻探工程。先后在井下布置了6个石炭及寒武层位的水位观测孔, 全面掌控地下水流场状况。③巷道工程。在经过论证确定无突水威胁后, 在距离高水位22-87孔80 m附近设计二1-11081掘进工作面, 目前工作面基本圈定, 准备利用风巷对高水位异常探测。④设计1条泄水巷, 布置于一8煤层, 距二1煤层间距20 m。在二1-11081掘进工作面两巷掘进中, 张村矿地测队工程人员已依据掘进工作面防治水设计要求对煤层底板50 m范围作了探测, 探测深度达到寒灰, 已圈定物探低阻异常区域。

综上分析可知, 在张村矿进行高水位探查具备相应的技术、生产施工条件。

5 探查高水位异常区域工程设计

5.1 钻孔布设

鉴于二1-11081回风巷掘进工作面距离22-87孔较近, 平面距离82余m, 工程人员经过集体讨论, 反复研究, 最后达成共识:采用最直接、最彻底、最有效的钻探手段, 对22-87孔高水位异常段进行探测。本着“全面撒网, 重点捕鱼”的施钻原则, 布置2个钻孔, 第1个钻孔以22-87孔为中心, 深入寒灰30 m, 钻孔必须穿过破碎带;第2个钻孔终孔与22-87孔距离10 m, 钻探设计同上;如第1个钻孔出水, 经测量水量、水压与原22-87孔原始资料符合, 第2个便不再布置。

(1) 钻孔位置的确定。

以原掘进巷施工的钻场为施工现场, 原钻场顶板完整、巷道较平稳并且该处距离22-87高水位异常点较近, 因此将钻场位置选定在1 305 m处。

(2) 钻探目的层位及孔深。

探测孔每孔深90~100 m。二1-11081回风巷位于22-87孔下部, 由于此段煤系地层倾角在20°~30°施工过程中钻孔较深, 每个钻孔都要穿过石炭纪层位, 所以此次施钻选择终孔层位为寒灰30 m, 完全可以验证太灰是否与寒灰沟通、是否存在导水通道等状况。

(3) 水压值预测。

以22-87寒武系水文观察孔为基准, 目前此孔水位为+0, 相对二1-11081回风巷此段标高-210 m来说, 承压的水压值约为2.06 MPa。

5.2 钻场布置

施工设备选用TXU-300型或M-K液压钻机1台, 此次探放设计1个钻场, 钻场布置在巷道开口累计斜距1 305 m处, 钻场规格:深×宽×高=4.5 m×4.0 m×3.5 m。水泵窝距离钻场5 m, 要求宽3.0 m、深3.0 m, 泵窝底板低于巷道底1.5 m。

钻场及水泵窝工程质量要求:①底板无浮渣, 无杂物;②帮顶背牢刹实, 顶铺金属网, 工程质量优良。

5.3 排水系统设计

由二1-11081回风巷排至二1煤轨道上山, 然后由二1煤轨道上山排至-250 m单轨巷排水沟后流入-250 m中央水仓。

(1) 根据预计钻探涌水量, 要求排水管路Ø150

mm, 水泵2台 (1台工作, 1台备用) , 水泵额定流量不低于100 m3/h, 回风巷外口标高-170.0 m, 回风巷最低点标高-212.0 m, 标高差为42.0 m。扬程符合巷道高差及巷道长度不低于50 m的要求, 其排水管路及配套设备型号由矿机电科提供。

(2) 钻场循环水及钻孔水均进入水泵窝, 再由水泵经Ø150

mm管路排入-250 m中央水仓。

5.4 钻孔结构

首先施工1#钻孔, 钻孔出水后, 经测压, 如果水压、水量都较大, 排水能力不能满足及时排出钻孔出水, 则2#孔不再施工。如果水压水量不大, 则2#孔继续施工。1#孔方位角为185°, 2#孔方位角为192°;终孔直径均为56 mm。具体钻孔结构见表1。

6 结语

课题设计论证书 篇5

课题名称: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长效机制研究

一、课题设计论证

1、课题的国内外研究述评、选题意义、理论依据和研究价值。

2、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

3、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1、课题的国内外研究述评、选题意义、理论依据和研究价值

(1)课题的国内外研究述评

国内目前对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研究,主要有:何翠媛、熊昌荒在《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研究》(2009)中阐明新形势下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与特征,要引导他们加强理论学习,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教育,引导他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掌握方法和原则,把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转化为自身行动的指南。杨晨、唐超文在《论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2009文教资料)立足于高校教育的实际,以高校党员中的特殊群体--大学生党员为切入点,重点对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学生党员继续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问题进行了探讨。王玉兰等在《加强高职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职业技术教育2008)中提出,正确认识和把握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含义,分析了高职学生理想信念现状和理想信念教育薄弱的原因,提出了加强对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徐丽超:《浅析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管理存在的问题和管理制度》(科技传播2010):提出了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管理中明确其义务与权利:积极与所在党支部联系,按时缴纳党费,定期汇报思想情况,工作单位落实后,必须及时转接组织关系。李纪常、张碧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分析研究》(中国职教2008):加强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从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出发,结合业余党校培训、学生党支部建设、党员思想教育的方法以及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培养等工作,就新形势下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方法进行了探讨。薛燕,徐富根在《试论短学制对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影响与对策》(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提出,如何更好地建设高职院校学生党员队伍的良策:做好新生的入党启蒙教育,重视高中培养的入党积极分子,尽量减少入党时机的浪费;重视入党积极分子作用的发挥,将先进性教育前移,要求入党积极分子“未入党的门,先做党的人”;加强毕业班预备党员的继续教育与管理等。

国内对高职大学生党员理想与信念的研究,基本停留在学校教育阶段,其采取的措施也只局限在学校培养时进行,如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及时引导学生、加强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高度重视高职院校辅导员、班主任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发挥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导向方面的优势等。

(2)选题意义

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确保科学理论代代相传的需要,是捍卫和开拓社会主义事业,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需要,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需要,其意义重大而深远。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种类型,有着不可替代的“半壁江山”的重要地位作用,高职教育发展丰富和完善了我国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为我国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起到了基础性的决定性作用,已经成为我国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强大生力军。2008年,高职院校占全国普通高校52.3%;已经成为我国高校的中坚力量。而加强高职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对于他们走入社会后永保先进性,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3)理论依据

党章对党员的义务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这说明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对共产党员是伴其一生的。党章第五章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有: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性,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监督党员切实履行义务,保障党员的权利不受侵犯。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密切联系群众,经常了解群众对党员、党的工作的批评和意见,维护群众的正当权利和利益,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和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等。

胡锦涛同志指出,“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4)研究价值

目前,受高职大学生学制短(一般是三年)的影响,按照“入党申请书--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正式党员”这一培养发展程序的要求发展和培养学生党员,整个过程需要两年半的时间,因此,大多数入党积极分子要到毕业班才有机会发展成为预备党员。毕业生一旦离校,学校党组织“鞭长莫及”,基本上没有时间、没有条件对刚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学生进行更进一步的跟踪和管理,而刚刚走入社会的大学生,在政治上还不成熟,如何正确认识社会、正确对待工作压力、如何坚定对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等急需党组织的关怀与关注,所谓“扶上马,送一程”,让他们永远具有党组织的归属感,这既是对学生本人负责,更是对整个党组织负责。本课题针对这种现象,提出如何对高职大学生走向社会后的长效跟踪和关怀机制,加强基层组织之间的联系,提出问题,采取措施。这应该是一个比较新颖的课题,也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

2、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

(1)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在新形势下探讨如何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员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既要在在校期间,更需要在毕业离校找到就业岗位后进行跟踪和管理中加强。

(2)研究内容

通过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员在校期间和毕业后理想信念的现状的调查,分析其原因,采取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员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基本对策,如建立沟通平台,加强组织之间的联系等。

(3)研究假设

通过研究,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成为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首要内容;通过研究,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在新的就业岗位上的跟踪、管理成为可能。

(4)创新之处

一是研究内容的创新:建立对高职大学生党员走向社会后的长效跟踪和关怀机制,加强基层组织之间的联系,使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建工作落到实处;二是研究手段的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将问卷回收后用SPSS软件进行整理并运用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对其进行分析。

3、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1)研究思路:通过调查在校学生党员和就业学生党员理想信念现状,提出研究目标、探

索新机制;

(2)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通过图书馆和期刊网搜集关于大学生党建工作资料,了解目前国外的研究现状,运用调查访谈法,研究我院及湖南省高职学生党员理想信念现状,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和事实依据;案例研究法,对研究假设形成教育策略和基本架构,反思并提炼理想信念教育的平台建设与实践模式。

(3)技术路线:

文献研究→调查研究、访谈研究→案例研究→策略研究

(4)实施步骤:2010年5月-8月,完成湖南省高职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现状调查和论文《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的写作;2010年8月-9月,完成数据收集与分析;2010年10月-2010年10月,完成其它三篇论文的写作并为研究报告作准备;2011年11月完成研究报告;2011月12月,申请结题。

二、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主持和参与的相关研究课题、主要参考文献。

2、主要参加者的组成结构、学术背景、研究能力和研究经验。

3、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所在单位的经费、设备、资料、时间安排等条件以及单位原有的研究基础等)。

1、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主持和参与的相关研究课题、主要参考文献

(1)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主持和参与的相关研究课题:

①主编:《大学生入党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②主编:《大学生校园案例评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③主编:《形势与政策》,湘潭大学出版社,2009

④主持:《湖南省煤炭行业人才队伍建设研究》.湖南省煤炭工业局立项课题,2007

⑤主持:《煤炭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与“两型”社会建设研究》,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2008-2009立项课题,编号为0803032B

⑥第一作者:湖南煤炭行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研究,科学咨询,2009(12)

⑦第一作者:煤炭行业发展与“两型”社会建设研究,煤炭经济研究,2010(1)(中文核心期刊)

⑧第一作者:《世纪之末的大学生心理探析》,煤炭高等教育,1998(2)

(2)主要参考文献:

[1] 刘建军,曹一建.想理论教育原理新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 徐伯才.必须大力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3] 旷永青.高职高专院校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 2007, 28(3).[4] 张志祥.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教育研究[J].职教探索与研究, 2006, 1.[5] 苗培彬.高职学院学生党建工作探析[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21(7).[6] 陈煜龙, 张少兰.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现状与对策[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6,(4).[7] 夏心杰.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新探[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88-90.[8] 吴泰华.高职院校毕业生预备党员继续教育机制探析[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3).[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2、主要参加者的组成结构、学术背景、研究能力和研究经验:

本课题组成员都有参与相关课题经验,长期从事思想政治工作或管理工作,能深入到学生当中作调查。其中,课题组成员谭境佳长期担任学院党政办主任兼宣传统战部部长,理论水平高,对大学生党建工作有系统的思考与探索;成员周金玉曾任基础课部(两课部)主任,现任组织人事处处长,对党的组织建设经验丰富,成员黄静,硕士研究生毕业,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成员陈利平擅长计算机和学生管理工作,所有成员都能用计算机网络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具备系统解析、理论建构、调查研究和实证分析的素养与能力。

3、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所在单位的经费、设备、资料、时间安排等条件以及单位原有的研究基础等)。

(1)科研经费保障

学院配套经费保障。

(2)设备资料

研究者所在单位图书馆拥有丰富的图书资料和期刊网,并可以利用周边高校图书馆,能保障本课题的资料需要。研究者所在单位的科研设备,计算机(本课题组人手一台)、互联网、打印机、复印机、SPSS统计软件等能保障本课题的设备需要。

本课题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国内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归纳与比较分析,在系统梳理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了解新形势下高职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并进行分析制出问卷;将问卷回收后用SPSS软件进行整理并运用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对其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得出加强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所必须采取的策略,并将这些策略运用到学生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以及日常学生党建工作中去。

(3)原有研究基础

①湖南省煤炭工业局立项课题《湖南省煤炭行业人才队伍建设研究》,编号060103。

②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2008-2009立项课题《煤炭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与“两型”社会建设研究》,编号为0803032B。

③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高职院校学生自我素质教育理论框架及实施范式研究》,编号xjk08czc037。

④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教学研究项目《多元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教育对策研究》,编号B15。

(4)完成本课题的时间保证

大胆类比 小心论证 篇6

在类比推理中,类比结论不一定可靠,其可靠程度,依赖于两个或两类对象的相似特征,一般说来,相似特征越多,结论的可靠程度也就越大,相似特征越是本质的,结论的可靠程度也就越高.所以,类比推理时我们要“大胆猜想、仔细验证”:在提出猜想的过程中,“胆一定要大”,这样才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在检验所得猜想时,“心一定要细”,因为科学来不得半点的马虎.下文就结合具体的类比推理漫谈其中的“胆大”和“仔细”.

一、 概念中的“大胆”与“仔细”

“向量”、“实数”这两个概念有部分相同属性,它们都是以“数”为基础的,都有一些类似的运算.

(1) 加法.“向量的加法”和“实数的加法”有相似的特征:“两实数相加”仍是实数,“两向量相加”仍是向量.“两向量相加”可以用平面(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等图形来描述,体现向量加法的几何意义,这也可以大胆类比到“两实数相加”,即用数軸上对应的点等图形来描述实数的加法,进一步解读实数加法的几何意义.我们以研究“2+(-3)”的几何意义为例:设数軸上的点0, 2, -3分别为O, A, B,因为OA+OB=OC(点C对应的实数为-1),所以2+(-3)=-1.这样大胆类比,将向量限定在数軸上,从而将“实数”知识、“向量”知识融为一个整体.

(2) 乘法.“两个实数的积是实数”,如果类比推理到“两个向量的积”,则“两个向量的积(数量积)仍是向量”,结论就错误了,两个向量的积不是“向量”而是一个“实数”.这一类比至少可以给我们这些启示:

① 类比的结论不一定正确,因此,我们要仔细验证.

② 虽然类比推理中的相似特征是“积”,但它们本质上不同:两实数的积是“四则运算的积”,而两向量的积是“数量积”.通过对类比结论不正确原因的探索,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辨别、掌握“数量积”这一概念.

③ 类比的结论虽然不正确,但两向量的数量积是一个实数,而实数是我们熟悉的平台,这说明定义数学概念时总是借助于更简单的平台.

(3) 运算律.两个实数“相加运算”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两个向量“相加运算”也满足,即:a+b=b+a→a+b=b+a;(a+b)+c=a+(b+c)→(a+b)+c=a+(b+c).两个实数“相乘运算”满足“交换律”,两个向量相乘”运算也满足,即:a·b=b·a→a·b=b·a;但“结合律”就不成立了,即:(a·b)·c=a·(b·a),但(a·b)·c不一定等于a·(b·c).这是因为a·b是实数,所以(a·b)·c中后一个“·”是“数乘”,所得结果(a·b)·c是一个与c平行的向量,同样,a·(b·c)是一个与a平行的向量,因此一般情况下(a·b)·c与a·(b·c)不相等.

通过上面的“大胆猜想”与“仔细验证”,我们理解了符号“·”的不同内涵:可以是四则运算的“乘”、可以是两个向量的“数量积”、还可以是实数与向量的“数乘”.如果没有“谨慎”态度、不深入地思考,以上这些往往是同学们容易犯错误的地方,而通过类比推理我们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

二、 方法中的“大胆”与“仔细”

数学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数学思想方法,数学问题是无限多的、难以穷尽,而数学思想方法却是有限的,我们要善于将有限的思想方法类比迁移到无限的数学问题解决中去.下面举一例说明方法中的类比推理也需要“大胆”与“仔细”.

问题

已知数列{an}满足a1=1, an+an+1=14n (n∈N), Sn=a1+4a2+42a3+…+4n-1an,求证:{5Sn-4nan}为等差数列.

分析

在式子Sn=a1+4a2+42a3+…+4n-1an ①中,如果{an}是等差数列,可以用“错位相减法”求和,而这时{an}显然不是等差数列,但它们具有十分类似的结构特征,我们可以大胆类比,用“错位相减法”尝试一下.

在①式两边乘以4,得:4Sn=4a1+42a2+…+4n-1an-1+4nan ②,发现①②已经“错位”,但“相减”无效.我们继续探索两类问题的本质特征,注意已知条件是an+an+1=14n, ①②两式中如果出现了an+an+1就可用14n替代了.将已知条件与等差数列的条件“an+1-an=d”进行比较,其中的“-”→“+”,所以我们可以采用“错位相加法”.

事实上,两式相加得:5Sn=a1+4(a1+a2)+42(a2+a3)+…+4n-1(an-1+an)+4nan.

所以5Sn=1+1+1+…+1+4nan,所以5Sn-4nan=n,所以{5Sn-4nan}为等差数列.

说明

在上面边分析边求解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胆子”要大一点,一些类似程度好像不太大的问题,也可以进行类比,实际上,越是这样的问题,类比成功的结论将越精彩.

【变式1】 将“求证{5Sn-4nan}为等差数列”,改成“求{Sn}”,则要麻烦些,但也可先这样求出an,进而求出Sn.

【变式2】 将已知中的“an+an+1=14n”,改成“an+1-2an=2”,这种的类比就行不通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解决.

这说明:面对陌生的问题,首先要用创造性的眼光,寻求合适的类比对象,找寻自己熟悉的类似问题,并找出它们之间可以确切表述的相似特征,然后大胆采用类比推理.但是否能解决问题,在分析、推理的过程中还要仔细些.

三、 意识中的“大胆”与“细心”

我们在课堂上听课时,听到老师讲解一道题目、一个知识,自己常常会突发一些合情的想法、朦胧地形成一些类比.这时,我们不应放弃这些念头,可以随手记录下来,下课后继续思考,甚至可以和老师、同学一起讨论.经常这样想、这样做,我们的思路会越来越开阔,学到的将不再是教师讲解的一个案例、一个知识.

例如:一次函数f(x)=kx+b (k≠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它是中心对称图形,其图象上每一点都是对称中心;二次函数f(x)=ax2+bx+c (a≠0)的图象是抛物线,它是軸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軸:x=-b2a;那三次函数f(x)=ax3+bx2+cx+d (a≠0)又具有怎样的对称性呢?

谈到对称性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最特殊的对称——奇函数、偶函数,并进行大胆类比:奇次的与奇函数相对应,偶次的与偶函数相对应,例如f(x)=x+x3, g(x)=x2+x4+x6,这些在我们学习函数奇偶性时体会的很深.因此,我们大胆猜测:三次函数的图象应该有对称中心.事实上,这个猜想是正确的,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见本刊上一期“话题”.

进一步地,同学们自然会类比:四次函数的图象一定有垂直于x軸的对称軸.事实上,不一定.例如f(x)=(x-1)(x-2)(x-3)(x-5),它的图象与x軸的交点(1, 0), (2, 0), (3, 0), (5, 0).如果存在垂直于x軸的对称軸,这四个点应该关于这条对称軸两两对称,然而这是不可能的,所以f(x)=(x-1)(x-2)(x-3)(x-5)的图象不存在垂直于x軸的对称軸.

“只要数学的学习过程稍能反映出数学的发明过程的话,那么就应当让猜测、合情推理占有适当的位置”.同学们,类比推理虽不能像逻辑推理那样严谨,它不能作为数学证明,但运用类比推理常能得到与逻辑推理相同的效果,启迪创造思维,探测解题思路,直奔解题目标,对结论产生预见等等.我们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时常进行“大胆猜想”和“仔细论证”,让我们始终高屋建瓴在哲学思想方法高度上认知数学,不断促进我们理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论证设计 篇7

关键词:高速公路,方案设计,枢纽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高速公路建设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由以前点到点的单线,逐步发展成高速公路网络,使得高速公路间三肢、四肢交叉的枢纽互通比较常见。随着路网的成形和加密,将来会出现五肢或六肢高速公路交叉的情况。因此安全、经济、简洁、合理地设计高速公路交叉枢纽对于发挥路网功能,合理组织、引导高速公路间的交通流将起到积极的影响。

本文通过笔者参与设计的山西省长安高速公路长治东枢纽实例,来探讨高速公路枢纽互通立交的设计思路。

1 长治东枢纽概况

长治东枢纽位于长安(长治—安阳)高速公路和长治环城东段高速公路的交叉处,为四肢交叉的枢纽互通,环城东段高速公路设计速度为100 km/h,长安高速公路设计速度为80 km/h和100 km/h(两段采用不同的设计速度),均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本枢纽互通的主要功能是实现长安高速和环城高速及长治东连接线一级公路的交通量转换,并设长治东出口(主线收费站),解决长治市的交通出行。

2 交通量预测结果

根据工可对本枢纽的交通量预测结果看,主交通流方向为西贾—安阳方向,安阳—官道方向。次交通流方向为长治东—官道方向,长治东—西贾方向。各方向特征年交通量数据见图1。

3 方案思路

本枢纽互通连接长安和环城东段高速公路和长治东连接线一级公路,为保证本枢纽区交通流安全、顺畅、舒适地通行,从方案设计阶段开始对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统筹考虑:

1)突出“以人为本、兼顾安全、高效通行”的设计理念进行匝道设置。2)对工可报告提出的主次交通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论证,确保交通量预测结果的准确性,从而更准确地指导匝道设置指标及形式的合理性。3)采用单一右出口形式,尽可能合并各方向匝道出口位置,避免设置主线左侧进出口,以统一的出入口形式提高枢纽区的通行安全性和易识别性。4)在保证通行能力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匝道的设置数量,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5)尽可能地避免出现交织运行段,不能避免应设置集散车道。

4 方案设计

根据工可报告对项目的定义及交通量预测结果,首先确定了主线的交叉方式有两种,然后针对主线两种交叉方式提出5个备选方案。方案一、二、三是对应于主线交叉方式一提出的三个方案(见图2)。方案四、五是对应于主线交叉方式二提出的两个方案(见图3)。

现将各方案分述如下:

方案一:

本方案采用一、四象限设置环形匝道的部分苜蓿叶形枢纽。该方案将安阳—官道方向、西贾—安阳方向设为半定向匝道。由于官道—长治东方向和长治东—西贾方向交通量较小,均采用环形匝道(R=60 m)进行设计。本枢纽环形匝道设计速度为40 km/h,其他定向及半定向匝道设计速度均采用60 km/h。同时为了避免出入环形匝道的车辆对主线直行车辆造成干扰,采用在环形匝道一侧设置集散车道,使出入环形匝道的车辆在集散车道上进行交织运行,保证主线的通行能力不受影响。

本方案的优点是提高了西贾—安阳方向、安阳—官道方向的通行能力,而且枢纽形式符合交通量的转向分布。缺点是占地规模较大,造价相对较高,出入环形匝道的车辆仍然存在交织运行。

方案二:

本方案采用一、三象限对顶设置环形匝道的部分苜蓿叶形枢纽。该方案将安阳—官道方向、长治东—西贾方向设为半定向匝道。官道—长治东方向和西贾—安阳方向均采用环形匝道(R=60 m)设计。本枢纽环形匝道设计速度为40 km/h,其他定向及半定向匝道设计速度均采用60 km/h。

本方案的优点是通过对顶设置环形匝道,避免了交织段的产生。 缺点是枢纽形式与交通量的转向分布不符,西贾—安阳方向交通量相对较大,采用环形匝道设计大大限制了通行能力。

方案三:

本方案采用设置集散车道的全苜蓿叶形枢纽,四条左转匝道均采用环行匝道(R=60)设计,设计速度采用40 km/h。另外四条右转定向匝道设计速度均采用60 km/h。同时为了避免出入环形匝道的车辆对主线直行车辆造成干扰,采用在主线两侧设置集散车道的方法,使出入环形匝道的车辆在集散车道上进行交织运行,这样有利于交通安全,同时也保证了主线的通行能力不受影响。

本方案优点是桥梁数量较少,设置集散车道避免了出入环形匝道的车辆对主线直行车辆的干扰。缺点是四个左转方向均采用环形匝道设计,通行能力低。出入环形匝道的车辆仍然存在交织运行。

方案四:

本枢纽的设计思路是首先将环城东段高速公路和长安高速公路(一合同段和二合同段)的连接方式采用半定向Y形,然后将长治东连接线一级公路通过6条匝道采用定向、半定向及环形匝道的形式与环城高速和长安高速实现连通。本方案共设置匝道10条。本方案除长治东—西贾方向(采用环形匝道)的设计速度为40 km/h,其余匝道(采用定向及半定向形式设计)的设计速度均采用60 km/h,所以整个枢纽的通行能力相对较高,而且无交织运行段。

此方案的优点是保证了长安高速公路主线断面的连续性,大部分匝道设计速度较高,无交织运行段,通行能力高,而且占地规模也小。缺点是匝道数量较多,桥梁数量多。

方案五:

采用“半定向Y形+A形单喇叭”的复合式枢纽,长安高速和环城东段高速公路采用“半定向Y形”实现连通,并在环城东段高速上设置“A”形单喇叭互通接长治东连接线一级公路。本枢纽半定向Y形交叉匝道设计速度均采用60 km/h,单喇叭互通匝道设计速度采用40 km/h。

该方案优点是环城高速与长安高速交通转换较为通畅。缺点是从长安高速公路去长治东连接线一级公路存在交通绕行,而且也存在交织段运行,也使得长治东连接线一级公路接线位置发生偏离。

5 方案选择

在方案设计阶段,项目组讨论的重点是主线交叉方式的确定,如果交叉方式确定了,那么推荐方案就很明确了。若采用主线交叉方式一,则推荐方案一。若采用主线交叉方式二,则推荐方案四。为此项目业主组织了省内专家对本项目方案设计做了审查,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主线交叉方式一简单明了,对应的枢纽方案一符合交通量的转向分布,应作为推荐方案。认为方案四匝道设置数量较多,互通规模复杂。最终确定了方案一为本枢纽的推荐方案。

6 结语

对于多肢枢纽互通的设计,若主线交叉方式不确定时,应首先确定主线可能存在的交叉方式,然后根据每一种主线交叉方式,依据转向交通量确定对应的枢纽形式。通过多方案比选和论证,最终确定“安全、高效、经济”的枢纽方案。

参考文献

[1]JTG D20-200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S].

[2]交通部公路司.《新理念》公路设计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论证设计 篇8

勘察设计行业发展战略专家委员会成立于2009年11月9日, 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领导下的非常设的高级咨询、参谋机构, 其成员均由住建部聘任于全国勘察设计行业的20家重要企业和协会组织。鉴于战略专家委员会对住建部制定政策上的举足轻重的参谋和影响作用, 武汉市建委特提请专家委员论证、研讨其打造中国“工程设计之都”规划方案。首任战略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施设表示, 本次会议主要是请与会专家就武汉打造工程设计之都的思路、方法和措施进行评价和建议, 同时结合专家所在的自身企业的经历和经验, 能为武汉提供一些政策和建议, 提高其规划方案的操作性。

会议首先由武汉市建委副主任金志宏就武汉申办“工程设计之都”的战略规划做了主题报告。报告从武汉申办工程设计之都的重要意义、基础条件与战略机遇、战略思想与规划目标等几个方面展开阐述, 向专家们充分展示了武汉在申办前期所做的大量调研工作和系列科学数据, 同时也阐明了武汉将来为工程设计之都进一步准备要做的具体工作。

金志宏在报告中表示, 武汉申办“工程设计之都”的重要意义在于:一有利于推进武汉市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目标的实现;二是有利于增强武汉上下游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三是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和提高对外开放;四是有利于促进自主创新、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五是有利于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报告中强调, 武汉打造工程设计之都有着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机遇。从基础条件上看, 武汉拥有完整的工程勘察设计服务门类, 这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几乎绝无仅有。武汉同时聚集了一大批高端人才和特色人才, 全市与勘察设计行业相关的高等教育发达, 科教转化为生产力的潜力巨大。武汉政府对行业管理形成了一系列先进的制度和经验, 为全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充分的保障。例如, 武汉市是全国最早开展施工图审查的城市, 武汉的经验曾被建设部向全国推广。从面临的机遇上看, 武汉正值大力建设“两型社会”及国家建设“低碳社会”的时机, 拥有全国区域发展格局向中西部倾斜所带来的好政策;湖北省及武汉市政府一向大力支持行业发展, 今天的武汉又刚刚成为建设全国交通枢纽的试点城市;而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更是一个打造“设计之都”的利好消息。

围绕着主题报告以及武汉建委所提交的《战略规划方案》、《行业发展报告》、《行业综合竞争力分析报告》、《25家骨干企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发展空间布局规划》、《武汉设计之都投资股份公司筹建方案》等几份重要文本, 与会专家们随后展开了热烈的论证和研讨并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

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专家咨询委主任黄耕率先发表意见, 他结合自己曾经在武汉担任设计院领导的工作经历, 认为湖北省和武汉市政府一向很支持中央在武汉的设计院的工作, 这是申办设计之都的良好基础, 同时武汉的各家设计院之间也有彼此沟通的基础, 但是因为所属专业板块不同, 沟通还很不够;另外设计院和武汉当地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也不紧密。他建议成立一个“勘察设计联盟”, 来加强促进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沟通联系。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姚强认为, 认真学习武汉提交的几份文件之后, 自身收获很大。武汉申办工程设计之都, 有优势, 有机遇, 加上政府的大力推动, 工程科技业被武汉作为一个主导产业去发展, 方向很正确。在具体开展工作上, 需要注意几个方面:一是工作方向上, 现在全球都同样面临着一个发展模式的问题, 这与勘察设计业同样息息相关;在政策导向上, 能够进行结构调整, 结合武汉成为国务院所批的两型社会试点开展工作, 这很好;三是在国际市场上, 尽管我国的工程总包的产值在上升, 地位在提高, 但多以劳务为主, 咨询设计所占的比例很低, 武汉打造工程设计之都时, 应该注意这个问题, 和国际市场连接起来, 去提高产值含金量;四是要做好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五要和国际接轨, 开展国际交流。武汉所提的两个绿色概念和四个城市定位都很好, 但需要引领和贯彻到跨行业的融合上去, 这是建设“工程设计之都”的重要抓手。总之, 打造设计之都的一个核心是要有一个连贯的思路, 归结到把武汉打造成为一个全国勘察设计行业的示范平台上去。

中材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志江则向武汉方提出了打造一个“科技型、产业型、国际型”的工程设计之都的理念。中材集团下属的设计院大部分都在武汉, 也创造了很好的产值, 刘志江非常赞同武汉提出的打造工程设计产业的提法, 认为产业是基础, 没有这个基础, 就没法推动科技发展, 更达不到国际化, 要做好向产业化的转型, 政府的引导支持和政策推动很重要, 武汉25家骨干企业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应该是协同集成的问题, 如何快速重组, 通过上市等手段带来资本, 这是政府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上海市政工程总院院长汤伟首先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他认为设计之都应该像一片最好的树林, 能够吸引最多最好的鸟儿聚集过来。武汉设计之都应该也是成为这样一个开放的平台, 打造一个很好的行业生态环境, 吸引最多最好的设计企业来落户, 同时要注意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性, 而不是单纯的体量增加, 要注意人才梯队的建设。武汉的设计环境资源非常优越, 体现在设计院众多, 设计院校林立上, 要很好地把它和建设计之都工作链接起来。

中元国际工程公司总裁丁建表示, 从主题报告和送审文件中, 能看出政府对勘察设计行业发展的重视程度, 如果政府能充分发挥工程勘察设计业的引领性和带动性, 那无疑将创造出一个政府和企业双赢的局面。他认为武汉此次打造设计之都的定位应该着眼于打造一个行业的平台上, 政府应该加大投入, 经常举办固定或者经常性的全国性行业会议, 来扩大武汉的城市影响力。同时政府应该制定出创新的政策, 创造出先行的独特的尝试条件, 其他地区和城市没有的、不能做的事情, 在武汉要先做先尝试, 要发挥工程设计之都的引领性, 制定规范和标准, 成为典范模式的发源地, 要致力为设计师们提供适合他们的生活方式, 这样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工程设计之都。

刘宇昕副司长在会议总结发言中提出, 新组建不久的勘察设计行业委员会的专家们全部都是目前国内行业“领军”人物, 武汉申办“工程设计之都”规划方案能得到与会专家的论证和研讨, 能够代表行业的意见。他表示, 对于武汉的申办方案, 住建部原则上给予支持, 这有利于提升整体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地位。关于此次武汉申办的重要意义, 除了同意所提交方案中列明的5点以外, 刘宇昕补充了4个方面的意义:一是武汉申办“工程设计之都”, 对在全国范围内提升勘察设计行业的地位有着重要意义;二是将有利于提高国内的设计质量;三是有利于行业加强交流;四是有利于行业进行科技创新。

刘宇昕强调, 此次申办的理念不应该只是停留在武汉这个窄面上, 应该站在全国全行业的地位上去看待。现在, 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地位过低, 这和行业对国家建设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不相符, 要成为真正的行业龙头和灵魂, 要提高工程设计人员的地位, 需要像武汉申都这样的想法和理念。这也是今后很长时间内, 住建部要做的重点工作。

刘宇昕认为此次战略专家委员会论证会召开的目的有三:首先希望与会的专家们能检查一下申办工作的方向对不对;其次希望能得到专家们所代表的各大院的大力支持;最后希望专家们能献计献策, 从而开拓申办的思路。从这三个目的来看, 本次论证会是非常成功的一次会议。

例谈比喻论证与类比论证 篇9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 放出眼光, 自己来拿!

譬如罢, 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 因为祖上的阴功 (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 , 得了一所大宅子, 且不问他是骗来的, 抢来的, 或合法继承的, 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 怎么办呢?我想, 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 “拿来”!但是, 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 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 徘徊不敢走进门, 是孱头;勃然大怒, 放一把火烧光, 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 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 而这回接受一切, 欣欣然的蹩进卧室, 大吸剩下的鸦片, 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这里用的就是比喻论证, 用“一所大宅子”来比喻文化遗产, 形象地说明了文化遗产内容的丰富和驳杂。

我们再来看一下《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段落:

邹忌……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 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 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 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其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 客从外来, 与坐谈, 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 徐公来, 孰视之, 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 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 曰:“吾妻之美我者, 私我也;妾之美我者, 畏我也;客之美我者, 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 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 臣之妾畏臣,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 百二十城,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 王之蔽甚矣!”

这里用的就是类比论证, 用邹忌的家事跟齐王的国事作类比, 从而推出了“王之蔽甚矣”的结论。

通过上面的两个例子, 我们可以看出, 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的主要区别如下:

一、来源不同。

比喻论证来源于修辞中的比喻辞格, 是用具体形象的比喻来阐明论点;类比论证来源于逻辑中的类比推理, 是根据两个事物在某些属性上的相同, 来做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可能相同的结论。

二、目的不同。

比喻论证的目的是通过比喻, 把道理说得形象、通俗、浅显, 增强文章的生动性;类比论证的目的是通过比较, 使推论出来的结论显得真实、可靠、可信, 增强文章的论辩性。

三、要求不同。

比喻论证要求用作比喻的材料和所要证明的论点, 除了必须有相似点以外, 还应是两类性质不同的事物, 否则便构不成比喻;类比论证则只要求用作类比的两个事物有相似点, 至于两个事物的性质, 相同也可, 不相同也可。

四、格式不同。

比喻论证的格式跟比喻修辞的格式大体差不多。可以用明喻, 如“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好比登泰山”;可以用暗喻, 如“义理是灵魂, 是统帅”;也可以用借喻, 如“批评当然有雷霆万钧, 但更需要的是和风细雨”。当然, 比喻论证毕竟不同于比喻修辞, 因此, 还应通过必要的阐述和分析, 才能使读者更清晰地理解喻体的作用。

至于类比论证的格式, 我们还是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类比过程来说明:首先, 要选定类比对象, 就是邹忌的家事和齐王的国事;其次, 要把两者的相同属性逐一列出———前者的属性是妻私邹忌、妾畏邹忌、客有求于邹忌, 后者的属性是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最后得出类比结论——前者的结论是三人骗邹忌, 那么后者的结论就应该是“王之蔽甚矣”。

一般说来, 两个类比对象相同的属性越多, 结论的可靠性也就越大;因此, 类比论证往往尽可能地多选择和使用类比对象的相同属性, 这样, 它的格式就要比比喻论证复杂些。另外, 类比论证的过程基本上也就是一个类比推理的过程, 因而使用起来也相对严格和严密些。

论证设计 篇10

划分论证等级是海域使用论证工作的关键技术之一, 其目的是为了区分不同论证等级用海项目论证工作的内容、范围、深度和技术要求, 使海域使用论证工作更具合理性和可行性。具体划分方法是, 先确定划分等级的依据和判据, 再建立论证等级和判据之间的关系。不同的论证等级决定了海域使用论证的工作深度和详细程度, 因此, 论证等级的划分决定了整个海域使用工作的质量和科学性、可行性。笔者结合近年来海域使用论证工作中遇到的部分实际问题和对导则的思考, 对现行导则 (试行) 中论证等级的划分问题做了一些尝试性的探讨。

1 导则 (试行) 中论证等级的划分依据

为了全面、有效地规范海域使用论证工作, 使不同用海类型、规模和方式的用海项目论证重点各有侧重, 体现海域使用论证的特点。现行导则 (试行) 中依据项目的用海类型和用海规模将论证等级划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 (表1) 。

等级划分补充规定:a) 一级论证:填海, 围海50 hm2以上 (围海养殖除外) , 非透水构筑物长度500 m以上, 连岛堤坝, 海上人工岛b) 二级论证:围海50 hm2以下 (围海养殖除外) , 非透水构筑物长度500 m以下, 透水构筑物同一项目用海按类型、规模或者方式规定的等级不一致时, 采用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其他用海根据用海类型、规模、方式, 参照本表确定海域使用论证等级

2 导则 (试行) 中用海项目论证等级划分存在的问题

2.1 论证等级判定依据不充分

目前, 海域使用论证等级的确定主要是依据用海类型和用海规模来确定的, 而忽略了项目用海所在海域特征这一重要指标在海域论证等级判定中的重要性。

用海项目的用海类型和用海规模相同, 但所处的海域环境特征有很大差别时, 海域使用论证的内容和深度要求也应有很大差别, 若论证等级相同, 就无法体现论证工作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因此, 仅考虑用海类型、用海规模来判定用海项目的论证等级很难有针对性, 判定的科学性也有待考虑。例如, 同一围海养殖项目, 用海100 hm2, 一个位于开发活动较为活跃、环境敏感区较为密集的海域, 另一个位于开阔海域, 且周边开发活动很少, 没有需要特别关注的环境敏感区。根据现行导则 (试行) 中的规定:围海养殖用海100 hm2的项目, 其论证等级为2级。这样以上两个项目海域使用论证工作的具体内容、工作深度和详细程度要求相同, 尤其是对周边海域生态环境资料要求是相同的, 可能难以准确地分析论证项目用海对周围敏感海域的影响。因此即使用海类型和用海规模相同, 也应根据用海项目所处海域的环境特征和所在海域的生态敏感程度不同, 来判定论证等级。

2.2 用海规模的划分指标过于笼统

现行《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 (试行) 中规定所有规模的填海造地用海项目论证等级均为一级。也就是说, 填海1 m2和填海100 hm2的论证等级一样, 划分的规模指标过于笼统, 失去了论证等级判定的科学性。另外, 这样规定将造成填海1 m2的项目海域使用论证工作也应按照论证等级一级的要求开展工作。由于一级论证要求水质调查至少布设20个站位, 海洋生态调查至少布设12个站位等。对于小范围的填海工程来说, 既增加了工作量, 又延长了论证工作时间, 甚至可能会影响到工程工期。例如,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 某市为治理污染较严重的某一河口, 欲抛石填海进行挤淤形成滩涂以便进行红树林种植, 抛石填海面积约为0.9 hm2。按《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 (试行) 的要求, 论证等级应确定为一级。该工程是一项公益性工程, 旨在通过对受污染的入海口进行整治, 以恢复入海口附近海域的生态环境, 改善周边海域的沿岸景观。该工程的建设对周边海域没有不利影响, 并且填海面积较小, 若要求其按照一级论证的要求开展论证工作, 将增加了论证工作量, 也导致工作周期加长, 成本提高, 对此类具有保护海洋生态作用的公益性项目, 难免会产生一些不利影响;同时也使海域使用论证工作失去了应有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再如, 所有规模的污水达标排放用海项目, 论证等级也均为一级, 也有类似的问题。

《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 (试行) 中规定所有规模的透水构筑物其论证等级均为二级, 实践中发现, 有些项目透水构筑物用海面积很小, 对海域自然属性影响不大, 可以按照论证等级三级的要求开展工作。例如, 某市某海滨码头改扩建项目, 拟将原渡轮码头改扩建成两个1 000吨级泊位的汽车滚装渡轮码头, 码头年设计通过吞吐量为30万辆。码头结构采用桩基梁板结构, 用海0.281 2 hm2。根据《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 (试行) 的要求, 该项目的论证等级应为二级。二级论证项目应至少进行一次海洋环境现状调查, 并要求水质调查至少布设12个站位, 沉积物调查至少布设6个站位等, 这将增加工程投资和延长工期。其实本项目透水构筑物用海不会对海域自然属性造成明显改变, 并且本项目符合海洋功能区划, 与周边利益相关者协调较好, 完全可以对其论证内容和使用资料方面降低要求, 按照三级论证的要求来开展论证工作, 这样既减少了工作量, 也节省了时间和工程费用。所以, 应根据透水构筑物的长度或者使用海域面积的不同, 来判定论证等级。

另外, 《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 (试行) 中对某些用海项目的规定又过于宽松。例如, 电缆管道用海中的输水管道和光缆等项目的论证等级均为三级。其实管道长度不同, 所处海域的生态敏感程度不同其对周边海域开发活动和海域环境的影响也不同, 应根据管道铺设的长度等进一步细化用海项目的海域使用论证等级。

2.3 用海规模规定的不确定性

《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 (试行) 中对用海规模的规定存在不确定性。例如, 《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 (试行) 中规定渔业基础设施用海类型中, 用海规模为中心渔港及一级渔港, 论证等级为二级;用海规模为其他渔港, 论证等级为三级。其实中心渔港及一级渔港等是指渔港等级, 与用海规模不能等同而论, 不是所有中心渔港、一级渔港的用海规模都比其他渔港大。再如, 船舶工业, 用海规模50 t以下的论证等级为二级。这里的50 t应该是指船舶工业中的修造船规模, 与船舶工业用海规模不同。

3 论证等级划分改进设想

3.1 完善论证等级判定依据

根据《海域使用分类》 (HY/T123) [2]中的相关规定, 海域使用类型采用两级分类体系, 共分为9个一级类和30个二级类;用海方式采用两级层次体系, 共分为5种一级方式和21种二级方式。

用海类型作为论证等级判据时不具有唯一性, 如, 某一项目用海类型为渔业用海中的渔业基础设施用海, 但同时也可能是填海造地用海。但根据《海域使用分类》 (HY/T123) 中的规定, 几乎所有的用海类型都可以归纳为21种用海方式 (二级方式) , 但不管为哪种用海方式, 其都具有唯一性。此外, 用海类型的划分主要是依据海域用途, 而用海方式则可反映海域使用对海域自然属性的影响程度。根据近年来的实践经验, 界定海域使用类型时仅依据海域的用途是不够完备的, 不能很好地起到科学论证海域开发和保护海域环境的目的。因此根据用海特征及对海域自然属性的影响程度, 区分海域使用的方式成为有效的工具和手段。可见, 采用用海方式作为论证等级判据更具有唯一性和合理性。

同时考虑项目所在海域特征对论证等级判定的重要性应该把该指标纳入作为判据之一此外, 《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 (试行) 中规定深海排污、输油等海底管道所有规模均为二级 (表1) , 该判定结果针对暗挖式施工的海底管道来说是相对较合理的, 但对于明挖式施工的海底管道, 由于该施工方式对周边海域环境和开发活动的影响较大, 其论证等级应高于暗挖海底管道的等级要求, 所以建议在论证等级判定时还应考虑施工工艺。

综上, 采用用海方式、用海规模和项目所在海域特征作为论证等级的主要判断依据, 同时考虑涉海工程的施工工艺, 是比较科学、合理的方法。部分用海方式的海域使用论证等级的判据见表2。

3.2 细化用海规模

论证等级判定依据中的用海规模, 应结合近十几年项目用海的基本情况、审批权限和实践经验等, 对用海规模进一步细化, 以便使论证等级的判定更具合理性和科学性。如, 针对填海造地用海, 根据冶炼、石油、化工、造船、造纸、火电、核电和海上机场等项目填海造地用海和其他填海造地用海的不同, 进一步细化用海规模, 以填海30 hm2和填海5 hm2为两个区段。填海造地用海大于或等于30 hm2, 所有海域论证等级均为一级;填海造地用海5~30 hm2, 处在敏感海域时论证等级为一级, 处在其他海域论证等级为二级;填海造地用海小于5 hm2, 所有海域论证等级均为二级 (表2) 。再如, 污水达标排放用海按照每天污废水排放量, 同时结合项目所处海域特征来判定论证等级。

3.3 增加论证报告表的要求

《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 (试行) 中规定一级、二级和三级论证的项目都需要编制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根据以往海域使用论证工作开展的实践情况, 有些论证等级为三级的项目, 可适当简化报告书的内容, 以报告表的形式进行论证, 如有必要可依据用海项目的特点及用海海域的特征, 对相关内容开展专题论证并提供专题报告。这样可使论证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

注:1.并行铺设的海底电缆、海底管道等的长度, 按最长的管线长度计;2.新增温排水和污水达标排放应考虑原排放规模;3.敏感海域主要包括海洋自然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及重要的河口和海湾等.

4 结束语

论证等级划分是海域使用论证技术方法中的关键内容。笔者在归纳、总结海域使用论证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建议海域使用论证等级采用用海方式、用海规模和项目所在海域特征3个判据为主, 同时考虑用海项目涉海工程的施工方法和工艺, 并根据近十几年项目用海情况和审批权限等将用海规模进一步细化, 使论证等级划分更趋合理、科学。

参考文献

[1]国家海洋局.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 (试行) [Z].2008.

如何进行比喻论证 篇11

比喻论证中被比方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喻体”,它们的衔接点是“理”,也是它们的相似点。要用好喻证法必须掌握好以下三个方面的知识。

一、喻而有指

比喻论证也有喻体和本体,本体是要论证的理,喻体是使用的物,所以首先要明白本体是什么,文中比喻论证要喻的对象是什么,比喻要证什么理。

【示例】 生活,就像一片巨大的海滩,海滩上的沙砾便是构成生活的各种小事。偶尔,沙滩上也会出现一两颗珍珠,就如同生活中发生的新奇事或乐事,点缀着我们的生活。毕竟,珍珠不会每天都有,大多数时候,我们能看见的,只有去寻找那难得一见的珍珠的那片苦心,可有谁会甘愿去手捧一堆沙石,看它们在阳光下闪闪发光。(2012年天津高考优秀作文《被忽视的事》)

首句把“生活”比作是“海滩”——都广阔无边,把“生活的各种小事”比作是“沙砾”——都很细小,把“生活中发生的新奇事或乐事”比作是“一两颗珍珠”——都很珍贵,相似点非常明显,从而论证了“不要忽视生活中的小事”。

比喻论证常常涉及到比喻描绘、比喻说理、比喻评价等三种形式。

1、比喻描绘

也即选取身边自然景物作喻体去描绘本体,在细腻的描绘之中将感情和观点进行诗意表达。

【示例】 生命是一条曲折的幽径。路旁有时花朵美丽,彩蝶翻飞,清泉淙淙,果实累累;有时却花蝶匿迹,黄叶飘零,凄风冷雨,冰封雪冻。到了山穷水尽的绝境该怎么办?这时候应该冷静反思:我们所选择的路是否正确?是否值得走下去?国外有句谚语:“用脚走不通的路,用头可以走得通。”这就是说,在无路可走时要善于思考,勇于开拓一条新路。(2015福建高考满分作文《勇于开拓天地宽》)

作者把生命比作一条曲折的幽径,由此引发幽径的联想,以两种细腻描绘的情景比喻人生中的顺境和绝境,说理形象生动,颇有说服力。

2、比喻说理

通过选取自然界的景物或生活中的事物做拟人性的描述,在描述中表达观点,将抽象的道理表达得形象化、诗意化、情味化。

【示例】 东方风来满眼春。一棵小草可以摇曳出春天的生机,一朵野花也可以展示出春天的多彩,一声虫鸣也可以唱出春天的旋律。沧海永远不会磨灭每一条细流的功绩,太阳永远不会拒绝一滴露珠的折射。万物以最平凡的姿态成就了自然的壮美、秀丽,人类以一个个平凡的个体书写了传奇的历史。(2015辽宁高考满分作文《东方风来满眼春》)

为了论证一个平凡的岗位也能创造精彩的观点,作者用了两组比喻论证,一是通过小草、野花、虫鸣等成就春天之美来喻证平凡也能创造美;一是通过溪流对沧海,露珠对太阳的作用来喻证平凡成就壮美。生动精妙而又浅显易懂。

3、比喻评价

对事例的评价是通过比喻性的描绘来含蓄表达,一般是用细节描绘去精雕细刻,以达到评价目的。

【示例】 身处荒野的植物往往扎根深层,身处热带雨林的植物常常枝叶繁茂,这与作品与人品的关系极为类似——性情褊急之人往往成局促之文,品性澄淡之人常常就悠远之作。作品是果,而人品是因,人品优劣时常决定作品雅俗。因而,作品格调趣味是与作者人品一致。(2015浙江高考优秀作文《作品显人品》)

作品与人品的关系是怎样,作者通过荒野和热带雨林的植物作比来说明评价它们关系,生动而贴切,形象而深刻。

二、喻而有法

明白本体之后,如何找喻体,这是关键,这就要学会联想和想象,要从身边的生活事物中去取材,特别要善用大自然这个无尽的宝藏,要注意从一个高度上去认识问题,找到不同事物的相似性,主要是“神”上,而不是“形”。

【示例】 要证明“平凡也是一种美”,那怎么用比喻论证呢?

那就首先想到自然或生活中有什么东西是平凡的,但其表现的内涵又是美的,这样我们可以想到“流星、绿叶、小草、溪流”等,它们的美在哪里呢?接着我们要用拟人手法将物融入人的特性进行联想和想象性理解分析:流星的美在于在短暂中绽放生命的精彩,绿叶的美在陪衬红花中奉献自己,小草的美在它的野火烧不尽的坚毅与顽强,溪流的美在于东归大海的执着理想与义无反顾。

通过以上分析,证明“平凡也是一种美”的比喻论证就出来了:

流星是平凡的,但它是美的,因为尽管生命短暂但仍能绽放生命的精彩,耀眼于世;绿叶是平凡的,但它是美的,尽管是红花的陪衬,但它以自己无私的奉献彰显生命的高贵,无怨无悔;小草是平凡的,但它是美的,虽渺小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它生命坚毅的写照,顽强不屈;溪流是平凡的,但它是美的,爬山涉水穿谷越川仍不改东归大海的初衷,矢志不渝。

【示例】 要证明“诚信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那如何使用比喻论证?

要论证这一观点,我们先要知道从哪些方面来论说它,首先可以想到它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然后可以想到它在个人拥有的财富中的地位,还可以想到它对一个人成功所起的作用。

然后我们来联想某些事物或景物来作比它们在交往、财富、成功中的重要地位就可以了,可以想象如果把交往比作是桥梁,诚信可以比作是桥墩;如果把财富比作繁星,诚信可以比作是其中最亮的一颗;如果把成功比作是高楼,诚信可以比作是楼下的基石。这种联想和想象的衔接就能论证诚信的重要性,于是我们可以组织如下论证片段:

如果说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桥,那么诚信便是那坚固的桥墩;如果说人生的财富是天上的星斗,那么诚信便是那最耀眼的一颗;如果说人生的成功是一幢高楼,那么诚信便是楼下最牢固的基石。

由此可知比喻论证需要我们充分地放开思维展开联想和想象,到生活或自然中寻找物或景来进行“神”的衔接,而神就是将它们拟人化找出作为“人”的它们与人类的“相似性”。

如我们论证一个“人”的坚毅可以联想到“小草”,论证他的“不屈”可以联想到大雪之下的“青松”,论证他的“奉献”可以联想到“蜡烛”;如果我们写乌台诗案中的苏轼,可以想象到孤独的鸿雁,因为“他们”都是“孤立无援”;如果我们写宫刑后的司马迁,我们可以联想到坚强的磐石,因为“他们”都是“坚毅不屈”……

如果我们论证一个概念,如是“良知”,我们可以联想到“明灯”,因为明灯带来温暖和光亮,而良知可以照亮世界,带来温暖和希望;如是“道德”,我们可以联想到“阳光”,因为阳光带来生机和美好,而道德可以带来社会的和谐和友爱……

所以找比喻,首先要知道证什么,带着要论证的内涵去联想和想象喻体,找到两者的相似性,将喻体的“神”和本体的内涵联系在一起就可以了,同时注意语言的组织。

三、喻而有论

作为论证像举例论证一样,比喻是为了说理,所以比喻提出来后,要紧跟着生发与论点相关的分析和说理,二者有机结合,方能达到论证的目的。如不进行分析说理,那么比喻也就失去论证的作用了。

【示例】 原来,人生亦有另一种活法。

人生其实就如人们经常用到的饮料吸管一样,最初的吸管都是直的,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直到有人发现,弯曲的吸管,不但使用起来更方便,甚至还更优雅,小小的吸管,也在人们的渴盼中,从直到弯,实现了一次大的变革。(2013年重庆高考优秀作文《人生须盐卤》)

提出观点之后,接着用一个生活事例作比,在比喻提出之后,紧跟着进行分析说理,以吸管由直型到弯型转变来论证“人生亦有另一种活法(须盐卤)”的论点,生动而有说服力。

【示例】 运用一个形象的比喻,人心中的“坚硬”就像是人生的骨架,而“柔软”则是填充其中的血肉。没有“坚硬”,没有自己的原则,人生便会坍塌,情感便如同脱缰的野马,一不小心便玩火自焚。没有“柔软”,没有个人的情感,人生便了无生趣,冷冰冰而没有色彩与温暖。因而人心中的“坚硬”和“柔软”,我们绝不能舍弃两者中的任意一个,这样才能避免偏执。(2015上海优秀作文《“软硬”兼施,处事大道》)

为了说明坚硬和柔软的关系,作者以骨架和血肉作为喻体,接着分析两者中如没有其中一个会是怎样,形象准确地论证了坚硬与柔软如人之骨架与血肉的辩证关系,生动而又严谨。

总而言之使用比喻论证要注意以小见大,就近取譬。用来作为喻体的事物,应当是生活中细小的为大家所熟悉的、具体的、浅显的事物,喻体不求形似,求神似。

论证设计 篇12

法律论证就是通过提出理由, 以证明特定法律决定即裁判结论的正当性和妥当性的活动, 或者说是通过合乎逻辑、事实或理性的方式来证明立法理念、司法判决、法律表达等有关法律主张的逻辑性和目的性。

二、法律论证思维特征

传统的法学思维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证明思维, 或者是推论思维。这种思维的一般模式是:在预设的封闭法律体系中, 法官通过严格的涵摄推理, 即可找到适用于个案的唯一正确法律答案, 并对此给出充足的法律理由。思维运用形式逻辑的方法, 寻求法律命题及其推导系统的形式化, 希望以此增强裁判的合法性与客观性。这种法学思维与法律论证思维是不同的。单单根据在逻辑上推出正确结论的方法, 法官还根本不可能作出任何判决。因为法律思维并不仅仅追求纯粹的知识, 而是最终得到实践的知识。形式逻辑是一种证明的逻辑, 非形式逻辑是一种论证的逻辑, 二者分属不同的研究领域。证明是一种形式逻辑的思维, 论证是一种非形式逻辑的思维。法律论证领域以论证为主要思维方式, 论证思维的要义在于, 在作出决定或判断时, 必须给出理由。在法律中, 既然裁判何时真正正确永远也无法得到确切的回答, 那么认同理论将“正确性”定义为能被参与人所接受。

三、法律论证在司法中的实现途径与功能

法律论证的运行要通过一定的载体, 这个载体就是语言。在具体的论证活动中, 会包涵许多途径来将某种主张确定为正当性的理论, 语言作为这一载体就发挥了作用, 通过这一途径, 人们可以进行实务中的沟通, 法律目的性才能得以顺利实现。

如前所述理论, 法律论证是一种逻辑性、目的性的证明。由于法律以具体规范形式表达出来, 其目的是对人类行为的调整, 所以规范论证的目的不是追求达到真理, 而是找出合理的依据对人类的外部行为进行调整。因此, 法律论证体现出很强的目的性和逻辑性。作为合目的性的实践, 具体操作上并非仅仅局限于法律实证方法。法律论证所要追求的不纯粹限于实证法领域, 而是广泛意义上的逻辑性和目的性。

法律论证对传统法律方法论的逻辑体系进行了突破, 而引入并融合了关于道德、人文、传统、社会、政治、文化的因素, 以此获得法律判断或法律决定的逻辑性和正确性。法律论证活动通过司法裁判得以体现, 审判的目的在于, 一方面为当事者提供公平的机会来举证说明和寻求司法救济机会。另一方面, 法官在逻辑的和客观的事实和规范基础上作出判断。而这两个方面结合在一起, 表明当事人进行的辩论活动在形成法官判断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因此, 法律论证与司法裁判的逻辑性具有高度契合性。

“司法论证”, 亦即以司法为中心视角, 研究法官裁判中的法律论证问题。司法裁判中, 需要论证的事项一般包括事实、规则、和结果三个方面, 相应地则是规则论证、事实论证和结果论证。因此, 法律论证含有论证过程和论证的结论两个方面, 是二者的统一。从性质上说, 法律论证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理性思维活动与法律方法。

四、司法中的法律论证运行机制分析

法律的严谨在于鲜活的司法实践, 法律论证具有合理性, 它是人们在对法律认识理性化的过程中, 引发的关于法律的确定性、正当性和可预期性的问题。司法活动从法律事实和法律规范出发来分析和论辩各自行为的理由, 有着共同的前提和基础, 使得论辩各方更容易理解和接纳对方的主张。论证中法律主体依据逻辑规则和法律规则进行的说理及证明, 具有逻辑上的说服力和法律上的正当性。法律论证的基本形式推理, 排除了主观臆断及猜测的成份, 使法律论证的结果具有较高的预期性。

法律论证在司法过程中是必经环节, 因为适用法律的过程就是对各种法律关系进行梳理、分析、裁判的过程。对法官来说, 法律论证使其所做的司法裁判的依据是法律, 而且也达到了正当性和目的性的司法宗旨, 从而能够为法律关系主体和社会大众普遍尊崇。进一步而言, 在相互论辩的过程中, 他们通过法律论证这一过程为自己的权益和诉讼请求提供足够充分的依据, 以反驳对方当事人, 求得司法救济。即使没能达到最初目的, 因为法律论证过程已经给双方提供了平等的机会, 当事人一般也会服从法官最终的裁判。

在法律论证中, 法律适用者阐述自己的观点、主张或者关于法律的判断, 都必须从现行有效法律规范为出发点。司法过程中的法律论证自始至终是根据法律进行的论证, 都是在现行的有效法秩序内进行的, 现行有效的法为司法过程中的法律论证提供了一个宽泛的场域。在这个场域中, 只能以现行法律为根据, 寻找恰当的法律规范作为论证的出发点。既要求能对客观事实的审查须满足法律事实的构成要件, 也要求法律的适用符合现行法律的规范主张。

五、法律论证对当今法律方法的扩展

法律论证实际上是对法律方法的充实与创新。法律论证与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是当今法律方法体系的核心支点。从法律论证的理论发展来看, 同时也出现了法律论证理论自身体系化现象, 其论证的依据已经从法学的范畴走向了多学科交叉的范畴, 与社会学、逻辑学、哲学等都发生了交叉。法律论证不仅局限于裁判过程而且也深入到了整个法学理论的研究过程。从研究路径上看, 有以逻辑为核心的研究, 也有以法律语言修辞学为中心的研究。法官的法律适用活动也不会是简单的“三段论逻辑推理”。在进行三段论的最后涵摄过程之前法官需要从事大量复杂的工作。法律论证既是一种理性思维活动, 也是一种职业技术与法律方法, 法官运用这一法律方法充实并扩展了现今法律方法的内涵, 司法中的法律论证在这个法律方法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意义。

摘要:法律论证是重要的法律方法, 无论是法律解释、价值判断、还是利益衡量, 都须对相应法律思维活动中的主张加以论证。法律论证在司法中亦称为“司法论证”, 它在司法实践中地位显著, 它是以司法为研究中心, 研究法官在裁判中如何运用法律论证解决法律问题。现今法律方法的内涵通过法律论证充实并扩展, 法律论证范式在整个法律方法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意义。

关键词:法律论证思维,司法裁判,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1]程关松, 王文.自然权利的自明性与证明性[J].东方法学, 2011 (2) .

[2]温晓莉.法律范式的转换与法律虚拟[J].东方法学, 2012 (2) .

上一篇:顶板高位裂隙钻孔下一篇:三维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