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设计论证免费

2024-09-27

课题设计论证免费(精选7篇)

课题设计论证免费 篇1

课题设计论证活页

第一:选题部分

家校联动,整合课内外因素,让阅读融入学生成长的脉搏,从而实现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有价值的人生。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校教育要实现促进学生“和谐的、全面的发展”,离不开“两个教育者”,即学校和家庭的密切联系及协调一致的配合。因此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关系上,我们要以学校为主体,以家长、学校为主渠道,通过目标一致的互动,努力拓展活动途径,开发家庭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阅读空间,阅读内容等,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融合,最终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中国的家庭教育从最早南北朝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到宋朝司马光的《温公家范》袁采的《袁氏世范》再到民国陈鹤琴的全新教育理念,中国的家庭教育走过了漫长的路程。

越是学校教育发达的国家越是注重家庭教育。在美国,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父母从孩子小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让孩子自已动手修理、装配摩托车,到外边参加劳动,即使是富家子弟也要自谋生路。在瑞士,父母为了不让孩子成为无能之辈,从小就着力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精神,长期依靠父母过寄生生活的人,被认为是没有出息或可耻的。在日本,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给别人添麻烦。”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在原西德,从小就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从不包办代替。法律还规定,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义务感。在发达国家的家庭里,父母普遍都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发达的市场经济要求社会成员必须具备这种能力和精神。而家校联动,共赢阅读就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我们要:

1.家校一体联动,亲化阅读:学生的阅读不能是“孤读”,也不只是学校、师生的共读,家庭的作用也很重要。因此,学生的阅读是学校家庭的一体化行为。

2.以现代家庭教育理念为指导,以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为价值取向,不仅从操作层面丰富家庭教育的理论,而且构建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互动平台,从而提高家长素质,提高教师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性研究水平,从而为提高全民素质尽微薄之力。家校联动,组织具体、切实的读书活动,以促进孩子海量阅读。

3.力求改变家庭教育重视不够,意识不强、方法过于简单的现状,倡导家长与孩子一同成长,建立一种家长与孩子,老师与家长新型的朋友式的关系。

第二:内容

(一)各章节内容概括

一、课前搜集信息,广泛阅读

二、课内激趣得法,引导阅读 1.激发阅读兴趣。2.营造民主氛围。3.传授阅读方法。4.推荐课外读物。5.会做读书笔记。

三、课后扩展延伸,拓展阅读

四、课外实践运用,海量阅读

五、读写相互结合,深化阅读

六、家校一体联动,亲化阅读 学校:打造书香校园。家庭:倡导亲子共读。

家校一体化:创设读书环境。

(二)、课题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1、研究思路

以现代教学理论,现代家庭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更新教学理念和教育观念,积极探索适合现代家庭教育的方法途径和策略。

2、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有: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

3、实施方法与步骤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基石,是开启塑造人类灵魂重要的第一环节。具体方法与步骤如下:(以下工作同时开展,交替进行。)

(1)、完善家长会议工作制度,引导家长走进学校教育。

我校于2000年开始成立家长学校,建立了班级和学校两级家长委员会,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如《家长学校管理制度》《家长委员会职责》、《家庭教育实施办法》等,增强家长自身的教育意识,调动家长支持学校教育的积极性,通过组织一系列家长学校活动,为广大家长创造更多互相交流、相互学习的机会,共同成长。

(2)、坚持以家长学校为依托、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活动 家长学校不仅是培训家长,而更重要的是利用这个平台,开展对家庭教育策略的研究,促进家庭教育指导水平的螺旋上升。为了实施此项研究,重点要抓以下三项工作:1对家庭教育指导者教师进行培训。2组织家庭教育实践活动:3对家庭教育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不断听取反馈意见,不断改善提高教育质量。我校将充分利用家长学校这个平台,传播家庭教育理念,传授家庭教育知识,指导家庭教育方法,通过家庭教育指导,促进家校密切配合,形成教育整体合力,实施全面科学育人。(3)、加强家庭教育情况调查,促进家庭教育健康发展。1成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委员积极参与交流家庭教育的经验,及时反馈给更多的家长。

2建立“家校联系手册”,与家长进行书面联系、对话,加强双向教育管理;

3利用校讯通,交流家教体会;

4通过校园信箱、家长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反馈学生、家长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教师的师德、师能水准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满意程度。

(4)、整理并内部发行家教论著,提高家长科学教子水平。

我们学校组建的有家庭教育讲师团,定时不定式的根据家教状况不断地充实调整我们的家教讲座内容。在内容的的选择与安排上,做到与家长的需求相结合,并搜集有关家教方面的音像文献资料与家长共享。我们计划把教师讲稿,家长的教育反思,教育机智,活动图片等编制成册,整理并内部发行家教论著,提高家长科学教子水平。

(三)、主要参考文献,结论

(1)、《与孩子沟通的36中好办法》

崔华芳著,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家庭素质教育》

作者

余本祜,安徽大学出版社

(3)、《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与家庭教育》,作者.敬进:四川教育学院。(4)、《早期诱发》,司有和著

中国妇女出版社

(5)、《家庭教育学》,赵忠心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6)、《

家训》

颜之推著 三秦出版社

(7)、《曾国藩家书》

清 曾国藩著 远方出版社

(8)、《影响家长的100个经典案例》

冷颖编著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9)

教育》

周宏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10)、《海伦凯勒成功法》

王东华主编 中国妇女出版社

(1

1)、《

母亲》

王东华著

中国妇女出版社(12)、《弟子规》《三字经》《孝经》《大学》《中庸》

远方出版社

(13)、《我们是这样教育孩子的》

王东华主编

中国妇女出版社

这就有了文化校园、书香之家,有了孩子的全面快速成长。

第三:条件

1、参考文献:

时新.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小学生课外阅读状况调查与思考[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吕晓宇.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J].文学教育(上).2015(06)杨香明.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及对策的探讨[J].华夏教师.2015(12)杨惠琴.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5(11)

2、师资水平具备完成本课题研究条件

教研主任**领衔,教务处鼎力协助,本校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骨干教师积极参加。

①课题组主要成员10人,均为中青年教师。其中省教学能手1人,其余均为市、县教学能手,市、县级名师、骨干教师、优秀教师。②课题组主要成员基本都有课题研究经历。③课题组所有成员都是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具有较高的科研水平和较好的科研理论基础,多次参与省、市、县级研究工作,多项教研成果获省、市、县级奖励。

②课题组人员的已有成就:(已主持的课题,与课题相关的出版的专注、论文,学术会议上宣读的论文或即将发表的论文)

3、学校对课题实行严格管理,并在组织上、制度上、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确保本课题的顺利完成。

(1)教学设施具备完成本课题研究条件

随着我县“教育强县”工作的扎实推进和学校自身的发展,我校通过校园标准化建设,学校有标准化图书室,阅览室,每间教室都配有图书角,都有多媒体平台,信息接入点遍布学校每一个办公点和教学点,并通过光纤宽频接入国际互联网。这些为我校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硬件设施。

(2)课题研究资料充足。①校图书馆藏书8万余册,并每年在不断丰富之中;②学校为每一位课题组成员订阅了《小学语文教学》、《小学教学设计(语文)》等一线期刊;③学校为每一位课题组成员购买了《 》、《 》、,为每一位学生购置了《小学生经典晨诵》《经典诵读》《主题读写》等近千元教育书籍,并有进一步购书计划。

(3)时间保障

课题研究具有良好的外部环境。①我校历来重视阅读教学工作,积极探索阅读教学的新途径、新方法,每日的特色晨诵,经常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培训,积极实践主题阅读教学。②我校历来重视教科研,每周三组织教研活动,力求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教研室每月组织一次课题研讨活动,每学期举行一次课题汇报活动,各教研组每月举行一次课题研究听评课活动,每周举行一次课题研究活动。

(4)经费保障

学校给予足额经费作为课题研究经费,确保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实施。

综上所述,我校具备科研能力,具有软硬件基础,在学校重视下,在科学合理的实验操作中,一定会确保本课题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

课题设计论证免费 篇2

一、课题设计论证的撰写

课题设计论证的内容一般包括课题名称、 课题研究的背景、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国内外同类研究现状评述、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课题研究的目标、基本内容、思路与方法、课题研究阶段、课题研究的基础、完成课题研究的保证条件、参考文献等,每项内容的撰写都有一定的要求。

(一)课题名称

教育科研选题应把握价值性、科学性、创新性、具体性和可行性原则。课题名称的表述要完整,一般应包括三个部分,即研究的问题 (内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方法;表述用语要规范,使用学术性的语句,不能用大白话、比喻句, 不能用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应研究具体问题,不能太大、太笼统,要小题大做,不能大题小做,课题越大,研究越空;名称要简洁,能不要的字尽量不要,一般不超过20个字,如:农村小学低年级语文自助口语交际训练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课题研究的背景就是分析研究的理由,说明为什么要选择这个问题,为什么要研究、解决这个问题。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分析研究的有关背景,如理论的、实践的或政策的背景,说明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二是通过分析本地(校)本人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问题的针对性何在。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课题研究的意义要以实践应用的论述为主论证,分析应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但作为中小学的研究,更应侧重从微观和实践的角度分析,指出本校或自己在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突出解决这些问题对教育教学、学生、学校的实际作用,从而体现研究的现实意义;以发展理论的论述为辅论证,中小学科研也应当对现代教育理论的应用和发展发挥作用,因此研究者也应该从某种理论或理念的操作性不足的角度说明该研究的理论贡献价值。这些都要写具体,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即文献综述

通过查阅资料、搜索发现国内外近似或同一课题研究的历史、现状与趋势。一是前人在此问题上究竟做了哪些研究,得出了什么结论;二是前人在哪些地方还做得不够,留下了什么研究的空间;三是前人的研究对于自己的研究有什么启发。容易出现的问题有:把工作现状、实践现状等同于研究现状;因为资料占有不足,致使分析上出现偏差;既没列出代表性的著作,分析也很简单,针对性也不够;罗列几本书或几篇文章、缺乏分析或者把所有的文章和书本都一一罗列上去。

(五)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与同类研究相比较,本课题在理论上的突破和实践中的价值。可以从研究视角、研究范围、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去做。

(六)课题的界定

界定研究对象,根据自己的选题,确定研究对象。首先,一定要介绍清楚你的研究对象来源于哪些地区;其次,这些研究对象是如何选取的;第三,你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哪个年龄段,哪个学历层次等等;第四,你的研究对象大体需要多少人,基本分布等,也可根据研究的需要对研究对象分类。核心概念的界定,要对课题中的关键词下操作性定义,尤其是要解释清楚自己本研究中的相关概念的实际含义。核心概念不是泛泛的概念界定,目的是通过对核心概念的界定,使概念的内涵变得清晰、具体,有利于参与研究的人员统一认识,有利于课题研究的实施, 也便于别人按照研究者规定的范围来理解研究的结果以及评价该研究的合理性。

(七)研究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一要明确、具体解决什么问题,不能笼统;二要最终不说或者少说过程;三是目标要紧扣课题, 具体明了、准确精练,而不要引申太多。

(八)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研究内容即研究目标的细化,通常是把课题提出的研究问题进一步细化为若干个小问题,并加以列举。

(九)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研究思路就是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的总体路线,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阶段。

课题研究的方法很多,研究方法本无好坏之分,都有其特点和使用的条件、范围,因此,必须的、最适宜所研究题目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同时要注意各种方法的搭配和综合使用,这有利于从不同的视角,全面、立体、完整地分析问题的各个方面。一要根据课题研究的目的要求全面选择,二要根据课题研究不同阶段的不同任务,对应选择。确定切合本课题实际的三四个研究方法即可,排列顺序为最主要的方法在前,次要方法靠后。对研究方法的表述不是对方法概念的解释,而是要介绍如何使用该研究方法,要结合研究过程具体化,做到研究过程与研究方法相对应。

(十)课题研究阶段

基本上包括研究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成果形成和结题阶段。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要达到什么要求,用多少时间,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

(十一)课题研究的基础

即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论文、著作等); 课题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哪些重要研究课题;科研成果的社会影响和评价。

(十二)完成课题研究的保证条件

包括组织保证、制度保证、经费保证、技术保证,即课题组人员的学术背景和人员结构(职务、专业、年龄),研究时间、经费、设备、资料等条件。

(十三)参考文献

课题研究具有相当程度的学术性,正规的设计论证要求列出参考文献或参考书目。主要参考文献,一般限填20项以内。要做到文献资料具有权威性,标注规范完整,从而反映出真实的科学依据,体现严肃的科学态度,同时也是为了指明引用资料出处,便于检索。

课题设计论证应对以上内容进行全面阐述,不可遗漏某一部分。

二、《课题申请·评审书》的填写

教育科研《课题申请·评审书》的填写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格式要规范,行文要恰当

这是严谨治学的外在表现。在填写《课题申请·评审书》时,字体、字号要一致,摆布要均匀, 大段的文字要注意行间距适当。评审书中多为表格,要注意页面设置,切忌跨行断列。课题负责人及其单位要签章,承诺信誉保证。

(二)正确理解填写项目的专业内涵

课题类别中的青年专项课题,对课题组成员的年龄有明确限制。学科分类,中小学一线教师申报的课题往往属于基础教育,比如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更偏重于基础教育,而不是专门的德育研究。研究类型,往往取决于申请人单位的属性,中小学一线教师一般适合做应用研究,而研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多倾向于基础研究和综合研究。预期成果必须提供研究报告。

(三)课题组成员的组成

一般研究周期在两年左右的课题,课题组成员以5~10人为宜。这些成员的组成可分为三类:一是有权之士,为课题的研究创设良好环境,提供精神支持和物质支持;二是有识之士, 对课题的研究内容有独到见解,是学术研究的领导者;三是有志之士,他们是课题研究的执行实践者,从资料的搜集到成果的整理,不辞劳苦,甘于奉献。

(四)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近年来取得的与 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及承担的研究课题

这既表明课题申报的研究基础和学术能力,也能彰显课题组承担课题的实力,因此所呈现的内容既要全面充分,又不能牵强附会。

(五)阶段性成果

研究周期较长的课题,应该分别有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成果形式指最后的研究结果以什么形式呈现,教育研究成果可以有研究论文、调查报告、研究报告、专著、教材、教具和教学仪器、教学软件 (包括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影像资料(含课件)、典型的教案、教具学具、学生作品等。研究报告、论文是课题研究成果最主要的呈现形式。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立项之初就要做到分工清楚、职责分明,每项研究任务落实到人。

(六)课题经费保障说明

课题研究从资料设备购买到会议差旅,都需要一定的资金,它是课题研究的物质基础,立项之前必须确定筹措渠道,制定保障措施。

中小学教育课题研究是指对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中的某一现象进行专题的系统的研究, 来解决实际问题并揭示教育现象的因果关系, 探讨教育规律和获得理论认识的活动。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本着来自教育教学、服务于教育教学的宗旨,严格遵循基本结构的要求,就一定能够撰写出科学合理有价值的课题设计论证。

摘要:课题设计论证是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申报与立项阶段最重要的工作,也是《课题申请·评审书》中最主要的内容。课题设计论证结构要完整合理,论述要科学准确,研究内容具有创新之处。包含课题设计论证的《课题申请·评审书》的填写,应做到行文规范,术语准确,研究能力、课题经费确有保障。

课题设计论证免费 篇3

关键词:课题设计论证;基本结构;申请评审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21-0005-03

教育科学研究课题设计论证是课题申报与立项阶段最重要的工作,也是《课题申请·评审书》中最主要的内容。课题设计论证是否科学合理、具有价值和创新之处,直接关系到申报的课题能否成功立项。

一、课题设计论证的撰写

课题设计论证的内容一般包括课题名称、课题研究的背景、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国内外同类研究现状评述、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课题研究的目标、基本内容、思路与方法、课题研究阶段、课题研究的基础、完成课题研究的保证条件、参考文献等,每项内容的撰写都有一定的要求。

(一)课题名称

教育科研选题应把握价值性、科学性、创新性、具体性和可行性原则。课题名称的表述要完整,一般应包括三个部分,即研究的问题(内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方法;表述用语要规范,使用学术性的语句,不能用大白话、比喻句,不能用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应研究具体问题,不能太大、太笼统,要小题大做,不能大题小做,课题越大,研究越空;名称要简洁,能不要的字尽量不要,一般不超过20个字,如:农村小学低年级语文自助口语交际训练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课题研究的背景就是分析研究的理由,说明为什么要选择这个问题,为什么要研究、解决这个问题。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分析研究的有关背景,如理论的、实践的或政策的背景,说明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二是通过分析本地(校)本人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问题的针对性何在。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课题研究的意义要以实践应用的论述为主论证,分析应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但作为中小学的研究,更应侧重从微观和实践的角度分析,指出本校或自己在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突出解决这些问题对教育教学、学生、学校的实际作用,从而体现研究的现实意义;以发展理论的论述为辅论证,中小学科研也应当对现代教育理论的应用和发展发挥作用,因此研究者也应该从某种理论或理念的操作性不足的角度说明该研究的理论贡献价值。这些都要写具体,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即文献综述

通过查阅资料、搜索发现国内外近似或同一课题研究的历史、现状与趋势。一是前人在此问题上究竟做了哪些研究,得出了什么结论;二是前人在哪些地方还做得不够,留下了什么研究的空间;三是前人的研究对于自己的研究有什么启发。容易出现的问题有:把工作现状、实践现状等同于研究现状;因为资料占有不足,致使分析上出现偏差;既没列出代表性的著作,分析也很简单,针对性也不够;罗列几本书或几篇文章、缺乏分析或者把所有的文章和书本都一一罗列上去。

(五)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与同类研究相比较,本课题在理论上的突破和实践中的价值。可以从研究视角、研究范围、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去做。

(六)课题的界定

界定研究对象,根据自己的选题,确定研究对象。首先,一定要介绍清楚你的研究对象来源于哪些地区;其次,这些研究对象是如何选取的;第三,你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哪个年龄段,哪个学历层次等等;第四,你的研究对象大体需要多少人,基本分布等,也可根据研究的需要对研究对象分类。核心概念的界定,要对课题中的关键词下操作性定义,尤其是要解释清楚自己本研究中的相关概念的实际含义。核心概念不是泛泛的概念界定,目的是通过对核心概念的界定,使概念的内涵变得清晰、具体,有利于参与研究的人员统一认识,有利于课题研究的实施,也便于别人按照研究者规定的范围来理解研究的结果以及评价该研究的合理性。

(七)研究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一要明确、具体解决什么问题,不能笼统;二要最终不说或者少说过程;三是目标要紧扣课题, 具体明了、准确精练,而不要引申太多。

(八)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研究内容即研究目标的细化,通常是把课题提出的研究问题进一步细化为若干个小问题,并加以列举。

(九)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研究思路就是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的总体路线,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阶段。

课题研究的方法很多,研究方法本无好坏之分,都有其特点和使用的条件、范围,因此,必须的、最适宜所研究题目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同时要注意各种方法的搭配和综合使用,这有利于从不同的视角,全面、立体、完整地分析问题的各个方面。一要根据课题研究的目的要求全面选择,二要根据课题研究不同阶段的不同任务,对应选择。确定切合本课题实际的三四个研究方法即可,排列顺序为最主要的方法在前,次要方法靠后。对研究方法的表述不是对方法概念的解释,而是要介绍如何使用该研究方法,要结合研究过程具体化,做到研究过程与研究方法相对应。

(十)课题研究阶段

基本上包括研究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成果形成和结题阶段。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要达到什么要求,用多少时间,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

(十一)课题研究的基础

即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论文、著作等);课题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哪些重要研究课题;科研成果的社会影响和评价。

(十二)完成课题研究的保证条件

包括组织保证、制度保证、经费保证、技术保证,即课题组人员的学术背景和人员结构(职务、专业、年龄),研究时间、经费、设备、资料等条件。

(十三)参考文献

课题研究具有相当程度的学术性,正规的设计论证要求列出参考文献或参考书目。主要参考文献,一般限填20项以内。要做到文献资料具有权威性,标注规范完整,从而反映出真实的科学依据,体现严肃的科学态度,同时也是为了指明引用资料出处,便于检索。

课题设计论证应对以上内容进行全面阐述,不可遗漏某一部分。

二、《课题申请·评审书》的填写

教育科研《课题申请·评审书》的填写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格式要规范,行文要恰当

这是严谨治学的外在表现。在填写《课题申请·评审书》时,字体、字号要一致,摆布要均匀,大段的文字要注意行间距适当。评审书中多为表格,要注意页面设置,切忌跨行断列。课题负责人及其单位要签章,承诺信誉保证。

(二)正确理解填写项目的专业内涵

课题类别中的青年专项课题,对课题组成员的年龄有明确限制。学科分类,中小学一线教师申报的课题往往属于基础教育,比如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更偏重于基础教育,而不是专门的德育研究。研究类型,往往取决于申请人单位的属性,中小学一线教师一般适合做应用研究,而研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多倾向于基础研究和综合研究。预期成果必须提供研究报告。

(三)课题组成员的组成

一般研究周期在两年左右的课题,课题组成员以5~10人为宜。这些成员的组成可分为三类:一是有权之士,为课题的研究创设良好环境,提供精神支持和物质支持;二是有识之士,对课题的研究内容有独到见解,是学术研究的领导者;三是有志之士,他们是课题研究的执行实践者,从资料的搜集到成果的整理,不辞劳苦,甘于奉献。

(四)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近年来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及承担的研究课题

这既表明课题申报的研究基础和学术能力,也能彰显课题组承担课题的实力,因此所呈现的内容既要全面充分,又不能牵强附会。

(五)阶段性成果

研究周期较长的课题,应该分别有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成果形式指最后的研究结果以什么形式呈现,教育研究成果可以有研究论文、调查报告、研究报告、专著、教材、教具和教学仪器、教学软件(包括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影像资料(含课件)、典型的教案、教具学具、学生作品等。研究报告、论文是课题研究成果最主要的呈现形式。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立项之初就要做到分工清楚、职责分明,每项研究任务落实到人。

(六)课题经费保障说明

课题研究从资料设备购买到会议差旅,都需要一定的资金,它是课题研究的物质基础,立项之前必须确定筹措渠道,制定保障措施。

有效技能课题设计论证 篇4

一、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分析:

(1)教师队伍年轻化。我区小学、初中教师队伍年轻化。青年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工作热情高涨,责任心强,肯学习,但学科带头人不多,缺少在市里有知名度的教师。

(2)教科研活动逐步正常化、规范化,教科研氛围较为浓厚。各校能根据省市教研室的部署,针对本区的实际,认真组织各自学科的教科研活动,计划周密,活动扎实,及时总结。(3)教科研意识逐渐增强,教科研力度不断加大。大部分学校和教师认识到“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付诸行动。

(4)教学观念未能及时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相对落后。走进我区中小学课堂,我们发现:课堂教学方式基本上还是采用“灌输--接受”模式,过分强调知识传授、机械训练,心中无人、胸中无书现象较为普遍。学生学习方法机械、呆板,死记硬背,缺少自主学习的教育资源和时间、空间。大多学生学习兴趣索然,学习自信心不足,学习习惯没有养成。(5)教学中普遍存在 “教”认真、“研”不够的现象。大多教师忙于日常事务,缺少学习、研究的主动性,改革的意识不强,教学技能有待提高。

(6)教学效率不尽如人意。有些教师没有精心设计教学流程,精心选择教法、学法,导致课堂气氛普遍沉闷的现象非常普遍。

从现代社会及现代教育改革的需要来看,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需要教师具备高质量的教学水平,要求教师必须在行动中研究,加强教学技能与技巧的艺术性。

二、本课题研究目标、内容和主要观点

(一)研究目标:

1、提升教师的有效技能,充分发挥教师的各种能力,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2、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改进教育教学的方法,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3、构建适宜的、良好的、有效的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模式。

4、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研究内容

1、探索提出教育信息化时代对教师有效技能的具体要求。

2、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实现学校、教师、学生的和谐发展。

3、本课题并不排除传统教学技能的存在,鼓励教师教学创新,探索出更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技能。

(三)主要观点:

本课题研究关注有效教学技能在实践层面上的积极意义。首先,有效教学技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知识,还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联想、创造等多方面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其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有效教学技能有助于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期望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第三、有效教学技能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有效教学和专业化水平。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专业化水平,有效的备课,有效的讲解,有效的布置作业,有效的辅导,有效的展开师生交往,才能达到有效教学。教师在追求教学的路途上,也会成就自己。

(四)创新之处:

我们的研究围绕的是课堂教学各环节进行的,通过深入开展研究和探索,做到理论研究在实践中完成,实践活动在理论指导下完善。以用为本,以有效为目标,立足教育教学一线优势,致力于各学科实践运用的研究。

(1)激发广大教师渴望发展的内在精神需求,强调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强调终身学习,关注不同教师在专业上有特点的、有各自风格的、有区别的成长,绝不整齐划一。

(2)切实解决学校教育现存的问题、困难、及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困难,以课堂实践为基点,着力解决课堂教学中的某些问题以及主动参与教改所急需解决的问题。

(3)通过教学反思架起教学理论转化为教学策略的桥梁,开展教师读书工程,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

(4)通过各种培训,使教师将教育技术的知识和技能艺术的应用于教学实践,提升教育与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方法与途径

(一)研究思路:

本课题属于应用性研究,应遵循理论先行、注重实践的思想,以教师课堂教学为主。第一、让教师对有效技能正确理解,把握如何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去;第二、积极组织课题研究培训活动,明白课题组成员的任务,掌握研究的策略与思路;第三、制订好研究计划,领略教学过程的具体的可操作性,经常反思;第四、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内外相关学术交流研讨活动。在一线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最终实现有效技能,打造教学特色,培养创新型人才。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观察法、案例分析法、实践检验法等方法。

1、团队学习

2、自我积累提升

3、课堂教学实践

4、信息共享

5、鼓励创新

(三)技术路线: 课题组将遵循“优化——应用——再优化——再运用,循环往复、不断提升”的研究思路开展研究,采取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思路,实行理论研究、实证分析及实验研究相结合,采用调研、专题研讨、案例分析和专家咨询等方法,选择不同学科进行个案研究,确保课题的科学性并努力有所创新。

本课题研究将综合运用反思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及聚类分析方法和手段。

(四)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预备研究阶段(2007年10月-11月)

1、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将课题的研究工作纳入学年整体工作计划及学校教育科研工作计划。成立了以校长葛守稳为负责人、教导主任张道玉为联系人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使课题小组获得强有力的支持。课题组成员的构成主要以年轻教师为主,涉及语文、数学、美术等多个学科,并有信息技术教师参与,为课题的顺利进行提供强大的保证。

2、制订课题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在前期充分学习的基础上,对课题题目进行了详细的研讨和论证,最终确定为《有效技能研究与实践》,并撰写课题研究的具体方案,规定了课题研究的时间安排和课题研究的具体任务。

3、组织课题成员集中学习有关文件,重点是课题实施方案,提高对课题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明确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4、各教研组结合本学科特色,分别制订具有学科特色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并利用网络技术平台,在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网和教研网上及时报道活动动态,展示活动内容和成果。

第二阶段:初步探索阶段(2007年11月——2008年11月)

1、全面总结教师自身工作近年来在教育思想以及教学工作等方面的情况,重点检查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以新的教育观、新的教师观、新的学生观、新的教学观为指导,分析原因,制订改进措施,把学习、讨论、反思、改进融为一体。

2、研究小组参加理论学习和培训工作,为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理论保障。

3、建立教师课题研究业务档案,记载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讨论、学习、测试、练兵、竞赛等方面的情况。

3、组织考察外地先进经验、校内校际之间分层次、多形式教学交流,学习好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取长补短;

4、结合教育理论和教学实际,针对课题聘请专家学者,搞专题讲座。

5、聘请本校外校等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定期听课评课,进行教学研究指导。充分发挥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垂范作用,成为“课题研究”活动的领跑者。

6、每一位教师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个人的专业发展三年规划。(三年内每人至少学习和阅读十本书,形式以自学为主,集中学习为辅)

7、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构建学习共同体。教师撰写的读书笔记、学习心得和教学反思,应通过教研组、备课组座谈、定期研讨等多种形式组织交流,研讨学习体会,教学体会。

8、认真学习有效技能与实践的相关理论,搜集相关信息,对参与的相关教师进行培训工作,并进行初步地尝试。

9、开展“有效技能与实践”为主题的一日教研研讨活动。

10、组织全校教师参加教学业务培训大练兵活动,采取“先训后赛,以赛代评”的方式进行全员培训考核,开展“三字一话”、教学设计和信息基础等考核。并在此基础上,参加区级“教学能手”评选活动。

11、开展优秀读书笔记及反思的评选活动。

12、开展优秀课件评选活动。

13、定期召开研讨座谈会;

第三阶段:中期反思交流阶段(2008年11月——2008年12月)

1、收集读书笔记、学习心得等相关材料,进行资料分类整理。

2、召开课题组人员会议,积极探索有效技能与语文、数学、英语和美术教学实践的有效 和模式,构建初步理论模式(运行与管理机制、评估指标体系与标准)。

3、召开研究汇报会,课题组每个成员对本阶段工作的自我评价和整体评价。主要总结前三个阶段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进展的情况,确立第四阶段的研究任务和工作重点,进一步确立研究方向,分解课题中的任务,将课题的研究方向纵深推进。

4、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

第四阶段:深入研究阶段(2009年1月——12月)

1、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主要培训内容为课件制作,完成学科教学专题网站的设计制作、撰写实践课教学设计、制作课件。

2、开展优质课、优秀教学设计、优秀教育博客或优秀科研成果等评选活动。

3、进行课例研究,课题组成员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讨论如何让实践的有效性落到实处。

4、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做好相关的调查工作,课题组对教师的技能再次进行调查,了解教师在课题研究期间的专业发展情况。

5、定期召开家讨论会和其他座谈会。互相交流研究进展情况,主要总结前三个阶段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进展的情况,确立第四阶段的研究任务和工作重点,进一步确立研究方向,分解课题中的任务,将课题的研究向纵深推进。

6、进一步修改理论模式。推出信息技术的研讨课,提炼经验共同分享,提出问题共同探讨。调整完善有效技能与各学科整合的策略和模式。收集有效技能与实践的典型课例的教学设计、论文等文本材料,编辑成册。如《数学学科教学设计集锦》《语文学科教学设计集锦》《综合学科教学设计集锦》等。

7、与教研员共同学习、探讨,并积极参加总课题组的研讨培训活动。

课题立项论证报告 篇5

卢龙县单庄小学课题研究小组 彭娜

一、本课题选题意义、研究价值、研究现状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价值

1、本研究以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为突破口,对影响课堂教与学效益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解决影响课堂教与学效益的相关问题,探索提高课堂教与学效益的策略,建构高效益的课堂教学新模式。为客观有效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关注教学的效益等积累资料并提供探索的经验。为广大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确立正确的教学观,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益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

2、课堂教学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是老师实施教学活动和学生获得系统知识的基本途径之一。课堂教学效果反映教学的效益,是教学的目的性、过程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对教师来说,从事课堂教学不但需要有深厚的教育理论作支撑,更需要学会全面地、辩证地认识教学理论,需要学会灵活地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本课题研究通过聚焦课堂教与学的问题,促使教师正确把握新课程理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自身价值等方面获得提高。也通过反观课堂教学实践,对其进行深度思考与梳理,使教学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丰富教学理论。

3、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教师们努力学习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论,并积极探索与实践的结合,特别注重把教学理论和研究成果运用于实际教学,指导教学工作,同时也注重将教师的教学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层面。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系统而复杂的教学理论不易被有效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教学理念与课堂教学实际在在明显的分离,课堂教学形似而神不似,课堂教学效益不高。本课题的研究,将通过对小学课堂教与学存在的问题及问题解决策略的研究,把教学理论变为可操作的教学实践。

4、本课题的研究不是由研究人员先拿出一个现成的问题,而是聚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个一个比较小的但一定会出现的问题,是符合教师工作特点的实践性研究,是由个性到共性,由具体到概括的归纳思维过程。

(二)研究现状:

新课程改革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当前的教育尚未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在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轻视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关注学科、忽视学生。这就造成了大量学生厌学,产生学习倦怠,许多教师厌教,产生职业倦怠。

新课程改革的主旋律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即:一切着眼于培养学生创新素质;营造一个民主、和谐、自由、发展的教学环境。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的教学过程。我校虽然已进入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但新课改理念和新的课堂行为尚未完全形成,严重制约了新课程的落实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这一课题的研究,将促使我校教师重新学习课程标准、深层次探索实践新课程思想,形成新型的师生关系

二、本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目标

1、深入探索小学教师与学生和谐关系的内涵、特征,探讨师生交往的技巧,形成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指导策略。

2、转变教师的观念、营造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环境和充满尊重信任、平等理解、互动和谐的师生关系。

3解决我校“学生怕老师”(老师太过威严,难以沟通,无法接近)、“老师怕学生”(学生动辄以侵犯人权,体罚相要挟)的现状,使师生相互尊敬、相互关爱真诚相处,共同健康发展。

4、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感受心灵成长的愉悦,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

5在我校构建一个和谐的、利于知能发展、人格健全、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二)研究内容

(1)课堂教学行为与师生关系的研究。

(2)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转变传统师生关系的研究。(3)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的研究。(4)新课程下班主任工作的研究。(5)学校、家庭与师生关系的研究。

(三)研究假设 1.相关概念的界定(1)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也是学校里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它是教师与学生在日常的正式与非正式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包括师生伦理关系和师生情感关系。

(2)和谐师生关系

“和谐”是我国古哲先贤们所追求的理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一种把社会矛盾调节到适度、适时、适量、适当的和谐状态的哲理学说。从心理学角度看“和谐”是美好事物的基本特征之一,指事物和现象各个方面完全配合,协调和多样的统一,在心理机制上使人愉快、满足,并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和谐的师生关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伦理关系。学生和教师同作为“人”,具有同等的人格和尊严。二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新型师生情感关系。师生之间心灵沟通,互相关爱;充分建立起互助互学的良好情谊,提升个人的品性。

2.理论假设

通过我们的研究实践活动,让我们的教师懂得课堂教学技术行为对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正方面的作用即良性的教学行为会对课堂起积极作用,反方面的作用即不好的教学行为会产生不良的教学效果,从而影响整个教学秩序。只要我们能够从教师基本素质上构建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机制,就能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技术行为得到优化和提升,进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创新研究

(二)拟创新程度

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必然也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

1.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回顾本世纪教学所走过的路,大体沿“知识本位——智力本位——人本位”的发展轨迹。当代教学应致力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其最大的特点不是“教授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即通过知识、技能的传授,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潜能,实现育人的功效。

传统教学中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它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另外还要求让每个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优良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以及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2.从随意嘲笑和批评转向强调尊重、赞赏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要尊重以下六种学生:①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②尊重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③尊重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④尊重有过错的学生;⑤尊重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⑥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

尊重学生同时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①不体罚学生;②不辱骂学生;③不大声训斥学生;④不冷落学生;⑤不羞辱、嘲笑学生;⑥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

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①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②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③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④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3.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

叶圣陶说过,他并不称赞某老师讲课时有怎样的最高艺术,“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一堂课究竟怎么上?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是不利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比如常见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过多的讲解、分析和说明常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从教学观念上来看,教师仍然把自己作为教学的中心,担心学生读不懂课文,于是就包办代替,结果适得其反。

用现代教育思想来看,不仅要看“教”,而且要看“学”。而且要从学生如何学这个基点上来看教师怎样教。

4.从传统的“满堂灌” 转向强调帮助、引导

教怎样促进学呢?教的职责在于帮助:①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②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③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④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⑤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⑥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⑦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性向。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一种激励。

5.从单一的自我教学方式转向强调合作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面对学生外,还要与周围其他教师发生联系,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与配合。课程的综合化趋势特别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要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地培养学生。每个教师不仅要教好自己的学科,还要主动关心和积极配合其他教师的教学,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融合、相互促进。教师必须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首先,要尊重学生家长,虚心倾听学生家长的教育意见;其次,要与学生家长保持经常的、密切的联系;再次,要在教育要求与方法上与家长保持一致。

6.从评价模式的单一化转向评价模式的多元化

传统的教师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评价的惟一尺度,且具有甄别和选拔的“精英主义”功能倾向。这压抑了大部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潜能,使他们成为应试教育下潜在的牺牲品。真正的评价应该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

现代评价要求不仅要关注学生在语言逻辑和数理逻辑方面的发展,而且要通过建立新的评价指标和改革评价方法,发展学生其他方面的潜能,诸如与人交往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等。评价应充分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关注个别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评价方式也要多样化,不仅要重视量的评价,还要注重质的评价,如现在流行的档案袋评价方式、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方式等。评价的功能要由侧重甄别筛选转向侧重学生的发展。另外还要强调评价的真实性和情境性,不仅要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更要注重学生得出结论的过程。

本研究认为,教师课堂教学技术行为是课堂教学中起重要作用的行为,然而它不是课堂教学行为的全部,课堂教学技术行为不仅有教师的教学行为,还应该包含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及在课堂教学中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彼此联结成为一个整体的师生互动行为。因此,本研究认为,对课堂教学技术行为的研究,还课堂教学技术行为以本来面目是必要的。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研究思路

本课题拟采用理论思辩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思路,理论思辩旨在占有大量信息的基础上研制评价工具;教育实践旨在将研制的评价工具运用于评价实践,检验其科学性、有效性;再通过思辩性研究对检测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制定应对策略

研究方法

1、调查问卷法、访谈法:通过问卷、访谈,了解全体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得分值,了解我校师生关系的基本现状,了解学生心目中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如何的,为课题研究提供正确的方向依据。

2文献研究法:通过著作、报刊、杂志、网络等各种渠道,了解实践的研究状况,吸收和借鉴先进的理念,及时洞悉研究的最新情况,给课题实验与研究以有力的指导,从而明确我们的研究方向,缩短研究的周期。

3、行动研究法:通过实践和研究改进方法,帮助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探讨师生交往的技巧。利用各种具体的师生活动,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搭建桥梁,提供课题研究的平台。

4、案例研究法:在我校建立研究个案,进行个案研究,从中寻找规律,用于形成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指导策略。通过对具体个案的追踪研究、总结,提高教师的实践理论水平,并反映到研究工作,找出最有利于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方法。

5、经验总结法:用于研究报告的撰写。通过总结,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对以前的工作进行回顾总结提炼,同时为以后的研究工作提供理论的凭据。

课题研究中期论证 篇6

课题研究中期论证报告

我申报的《小学中年级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课题,于2012年12月由河北省教育学会审定批准,列为河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一般课题。课题一经立项,课题组成员就召开会议,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了部署并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分工。到现在为止,课题的研究工作已经进行了近一年的时间,现就《小学中年级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进行汇报。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虽然国内很多教育专家、教授及一线教师已经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很多深入的研究,其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价值,对于提高现阶段我国中小学的教学质量以及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都具有深刻的意义。但是我发现结合我校及本年级的学生实际,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例如,我校学生来源属城乡结合,学生个体差异较大;班级容量大,学生人数较多。因此,结合本年级的教学实际,我就小学中年级学生如何行之有效地进行小组互动合作学习,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进行立项研究。本问题研究中的合作学习是指在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过程中,每个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每个成员充分参与,共同创新性地完成学习任务,并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并形成相对稳定的技能和思想认识的一种学习方式。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和团结互助的精神。(2)确立高效的小组建设模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3)探索合理分组的策略和小组长培养的策略。(4)创新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模式,提高评价的效益。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是针对小学中年级数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有:

(1)学习小组建设的研究。①优秀小组长培养策略的研究。②合理分组策略的研究。

③学生合作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2)合作学习建设的研究。

①合作学习任务设计、过程监控方式方法的研究。②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有效评价机制的研究。

四、课题进展情况

经过一年来的努力,该课题已经完成实验准备和理论研究阶段。为了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加深对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理解,实验教师借助常规研修课、校公开课等教研活动,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对《小学中年级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进行了初步探索,我们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

(一)深化理论学习,提高理性认识

为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与实践不流于形式,我们坚持将不断的学习贯穿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中。整个活动中参加课题研究人员都能积极参与研讨,自觉学习有关《小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文章,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撰写组织合作学习体会和存在的问题。除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教师对照案例进行探讨。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情况进行分析研讨,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使小组合作学习走向深入。

1、明确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学生之间相互协助、师生之间共同探讨学习知识的学习方法,它改变了学生以往单调、枯燥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从而增进了同学间的感情交流,改善了人际关系,也有利于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2、了解了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

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与老师的引导和参与是分不开的。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服从”关系逐渐变成了“指导-参与”的关系。在此,教师不是清闲了,而是担负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

3、小组成员的组成有了更科学的分配。

合作学习一般采用异质分组,即小组内各成员间形成性别、学习成绩、能力方面的差异。由于每个小组都是异质的,所以就连带产生了全班各小组间的同质性,这就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保证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

4、明确了小组合作学习中应注意的两个问题。一是小组合作学习不能停留在形式上,小组合作还需遵守一定的规则,比如小组内应该有分工:领导者、记录者、联络者、检查者等,而且应该轮流担任,增进角色的互赖性,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二是关注每个学生的有效参与,合作学习不允许任何学生游离于集体活动之外。为了使每位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应事先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的规则,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决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演变成“好学生讲,差学生听”的小组模式。

5、了解评价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环,从评价内容看,有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其中以过程评价为主,主要评价小组合作水平,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及参与程度,以评价形式看,有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小组自评与组间互评。从评价功能看,主要有导向功能:通过评价引导学生的探究行为在科学、正确的轨道上进行,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小组合作活动中;激励功能:通过评价,肯定和鼓励被评价者,使其充分发挥创造潜能和合作积极性

(二)构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1、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在组建合作小组时,要尊重学生自己的意愿,以4人为一组,按学习成绩优、中、差搭配,在这基础上,再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能力等因素,进行适当的调配,从而将一个班级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 “合作学习小组。这样既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有利于组内成员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又便于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赛,公平竞争,发掘小组的群体智慧,实现优势互补。学习小组的建立,是合作学习的基础。

2、培养合作组长

在建立小组之前,先提出当小组长的要求、职责,然后实行民主竞选,或毛遂自荐,或我来试试看等办法产生小组长。培养小组长关键在于培养他组织小组活动的能力,如怎样进行预习检查,怎样组织讨论,怎样提问同学,怎样指挥操作等领导小组协作互助和掌握小组的秩序等,尤其要关心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向老师汇报情况要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同时,要树立小组长的威信,并教育他们在偶尔犯错时,要勇于自我批评改过,消除同学间的意见隔阂,这样更有利于小组合作,有效地调动团队精神力量。有一个得力的小组长,是开展合作学习的重要保证。另外,可以根据学生兴趣和学习情况选举不同的数学、语文学科的学习组长。

3、科学有效的组织学生参与课堂合作

首先,在学习新课时,问题的设计要具有目标性、问题性。“目标性”指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准确而适度,使知识的难度恰好落在学生通过努力学习可以达到的潜在接受能力上,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成功的愉悦感,从而不断构建新的知识结构。“问题性”是指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能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激情。

其次,在新的知识、技能形成时,小组讨论要给每个学生创造一个想一想、说一说,试一试的组建锻炼机会,使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提问,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在“质疑”和“辩论”的过程中,及时暴露学生知识、技能的缺陷,再借助集体的智慧,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思考、交流,充分展示自己和集体的力量,发挥个性特征,从而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实践者,成为学习的主人。

分组合作学习是在教师精心组织和指导下的学习,它能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自觉做到耳到、口到、眼到、手到、心到,全面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并通过小组的互助,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尝到合作成功的喜悦,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五、研究中出现的问题

1、学习时间内学习内容难以完成。学生思想活跃,创新意识强,教师不能充分考虑、估计课堂上可能产生的多种变化;由于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手段丰富,给教师驾驭课堂带来了困难。

2、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对教材重点内容编排意图的理解和设计是影响合作学习非常重要的因素。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及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并精心设计教学方法。但有时会出现小组的代表发言汇报不完整时,就匆忙结束合作学习,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实际上这是教师没有完全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和重点,没有很好地设计怎样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没有向学生说清楚合作的要求和目的是什么。

六、下阶段课题组研究的重点

1、优化合作学习的具体方法和模式。课堂合作模式虽然有了初步的框架,但由于操作时间较短,还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数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学细节还要进一步优化,以真正形成一套科学的、合理的、有我校特色的高效的中年级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新模式,既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率,又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

2、继续加强合作学习建设的研究。

①合作学习任务设计、过程监控方式方法的研究。课题组成员中的数学语文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内课外的合作学习任务,使合作学习的任务有层次性,进行合作学习任务设置的研究,针对不同基础和学习习惯的组员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以保证每个组员都能“吃得饱,吃得好”“交完租子,手有余粮”。进行课内外合作学习过程监控方式方法的研究,正确定位教师的角色。

②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有效评价机制的研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的研究,建立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长效机制,采取小组长评价、小组成员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形式,实施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策略。将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与课堂总体评价机制相结合,引入有效评价机制,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随着我们认识的不断提高,我们对中年级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会进一步深入。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我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与新课程一起成长,迎接数学教育的新时代!

《小学中年级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

课题研究中期论证

北戴河区实验小学

直流电源的设计参数论证 篇7

关键词:稳压,整流,滤波,直流输出

0 引言

电子设备中电源大多采用的都是稳定的线性直流电源, 功率较小的线性直流电源大多数都是将50Hz的交流电经过整流、滤波和稳压后获得。变压器把市电交流电压变为所需要的低压交流电;整流电路用来将交流电压变换为单向脉动的直流电压;滤波电路用来滤除整流后单向脉动电压中的交流成分, 使之成为平滑的直流电压;稳压电路的作用是当输入交流电压波动、负载和温度变化时, 维持输出直流电压的稳定。

1 总电路设计

线性稳压电源包括变压、整流、滤波、稳压四个模块。

1.1 变压器的选择

变压器的作用就是把交流电网供给的220V, 50Hz交流电变换为合适的数值。变压电路相对简单, 仅有一个单相变压器, 变压器将市电转化为电路能承担的电压。变压器是变换交流电压、电流和阻抗的器件, 当初级线圈中通有交流电流时, 铁芯 (或磁芯) 中便产生交流磁通, 使次级线圈中感应出电压 (或电流) 。变压器由铁芯 (或磁芯) 和线圈组成, 线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绕组, 其中接电源的绕组叫初级线圈, 其余的绕组叫次级线圈。

输入电网电压由额定值变化±10%时, 稳压电源输出电压的相对变化量, 有时也以绝对值表示。一般稳压电源的电网调整率等于或小于1%、0.1%, 甚至0.01%。

1.2 半波整流电路

整流电路是把经过变压后的交流电通过具有单向导电性能的整流二极管, 将正负交替的正弦交流电压变换为单向的脉动直流电压。但是, 这种电压直流幅值变化很大, 包含有很多的脉动交流成分, 还不能作为直流电源使用。对于高质量的稳压电源, 其整流电路一般都选用桥式整流电路。本次设计桥式整流滤波电路, 就是四个二极管两两并联后接入输出电压分别把正负电压整流在输出时候获得了正负输出的两次的整流电压。

1.3 电容滤波电路及工作原理

设电容两端初始电压为零, 并假定t=0时接通电路, U2为正半周, 当U2由零上升时, V1、V5导通, C被充电, 同时电流经V1、V5向负载电阻供电。忽略二极管正向压降和变压器内阻, 电容充电时间常数近似为零, 因此U0=UC≈U2, 在U2达到最大值时, UC也达到最大值, 然后U2下降, 此时, UC>U2, V1、V5截止, 电容C向负载电阻RL放电, 由于放电时间常数τ=RLC一般较大, 电容电压UC按指数规律缓慢下降, U2>UC, V2、V4导通, 电容C再次被充电, 输出电压增大, 以后重复上述充放电过程。其输出电压波形近似为一锯齿波直流电压。为获得良好滤波效果, 一般取: (T为输入交流电压的周期) 。

1.4 稳压电路设计

稳压器把不稳定的直流电压变为稳定的直流电压输出。它利用调节流过稳压管自身的电流大小 (端电压基本不变) 来满足负载电流的改变, 并与限流电阻配合将电流的变化转换成电压的变化, 以适应电网电压的波动。在电网电压不变时, 负载电流的变化范围就是稳压管电流的调节范围。负载不变时, 电网电压的波动, 在波动至最低时必须保证稳压管工作在反向击穿状态, 在波动至最高时, 要保证管子的功耗不超过允许的最大管耗。本设计的是固定式三端稳压器。固定式三端稳压器又分为以下系列:CW7800 (正电源) 和CW7900 (负电源) 。其额定输出电流以78或 (79) 后面所加字母来区分。L表示0.1A, M表示0.5A, 无字母表示1.5A。如CW7805表示输出为+5V, 额定输出电流为1.5A。

2 注意事项

把220V交流电压转换成+15V和-15的直流电源的电路图, 滤波电容不能接反, 三端稳压器引脚不能接错, 输出端不应有短路现象。CW7800和CW7900系列在降压电路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1) 输入输出压差不能太大, 太大则转换效率急速降低, 而且容易击穿损坏;

(2) 输出电流不能太大, 1.5A是其极限值。大电流的输出, 散热片的尺寸要足够大, 否则会导致高温保护或热击穿;

(3) 输入输出压差也不能太小, 大小效率很差。

3 总结

由于采用的是由变压、整流、滤波、稳压的流程思路将220V交流电压变换成15V的直流电源, 而其中主要是以三端固定稳压器CW7815、CW7915构成的稳压电路设计作为设计的重点核心内容。三端固定稳压器CW7815的使用使系统具有功能强、性能可靠、成本低、方便易学等的特点。为满足设计需要, 使用滤波电路的过滤, 输出端产生了精度高、稳定度好的直流输出电压。在我们设计和调试的过程中, 也发现一些问题, 滤波电路滤除整流后电压中总是还含有交流成分, 使之不能成为平滑的直流电压, 从而为整个电路的下步步骤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另外, 当输入交流电源电压波动、负载和温度变化时, 直接影响了输出直流电源稳定。因此, 如果设计能够单一化, 那么整个电路的误差将会大大的减小, 为整个电路带来更精确的结果, 是调试现象更加显著。

通过本次毕业设计, 我学会了知识和技能。在本次的毕业设计中, 我选择了线性直流稳压电源为设计题目。这是一个主要以模电为核心的设计课题。通过这次毕业设计强化了我在大学期间所学的基础课及专业课的认识和理解, 巩固了我的整体知识体系结构, 并且通过自行设计电路图我熟悉了各种制图的工具软件, 其实主要使用了Protel99se这一工具软件。另外, 在设计过程中, 熟悉掌握了电路元器件的选择方法, 特别是集成三端固定稳压器的型号参数及应用。最后, 通过调试使我掌握了直流稳压电源的调试与测试方法。

最后, 通过这次毕业设计还使我了解了科学论文的写作规范, 熟悉了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这次的毕业设计对我而言并不是简单的完成一个课题, 而是巩固了我的专业知识, 练习了我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胡宴如.模拟电子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2]曾令琴.电路分析基础[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

[3]石生.电路基本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4]张永生.电子设计自动化[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4.

[5]康光华.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上一篇:原创大学英语短文:《当代啃老族启示录》下一篇:论烟草商业企业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