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范文

2024-09-25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范文(精选6篇)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范文 篇1

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

寨沙镇初中

计孟明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相对原子质量、化学式计算等知识,具有了一定定量分析能力。因此对于本节的知识并不难,关键是使学生自己思考、探索由定性到定量的这一途径,并使之了解化学计算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3的内容,上承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是化学中定量研究的真正体现和具体应用,也是化学计算的重要组成和基础,并能为后面有关含杂质等计算做好准备,故学好本节内容知识极为重要。

设计思路:

本课题是前几课题有关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内容的综合运用,一方面是对以前知识的复习巩固,但更重要的是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由易到难逐步深入的方式讲解,便于学生通过类比、迁移的方法来理解和解答问题。

具体思路:联系实际导入课文→让学生知道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自学→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引导学生更正,指导学生运用→当堂训练,学以致用→批改部分学生的作业,检测学生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懂得质量守恒定律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理论依据。2.能够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简单计算。3.通过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1.在学习过程中,重点是分析解题思路,总结解题步骤。2.引导思考问题、掌握计算步骤和方法,采用互动的学习方法。3.总结计算方法,在练习中逐步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工业煅烧石灰石制取氧化钙例题的分析,意识到理论与实际是紧密联系的,提高对自然、社会及知识的探究兴趣。

2.通过对化学方程式有关计算的学习,逐步形成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

1.通过练习,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格式。

2.通过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化学计算,逐步形成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教学难点:

1.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分子量与各物质实际用量的正比例关系,通过实际参加反应的一种物质的质量求出其它各物质的质量并解释各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量的关系。

2.化学计算题中设答的量纲与物理、数学学科的区别。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归纳法、迁移法、练习法等。

教具准备:电脑、液晶显示器、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1分钟)

讲故事:有一个广西大学化学系的本科毕业生去一个化工厂应聘。负责招聘的经理向应聘者问了一个问题:“电解3.6g水,可以制取多少克氢气?”由于应聘者平时不学无术,半天想不出来,最后落聘了。非常遗憾。

同学们:你想不想应聘上这个职位啊?如果你是哪位应聘者,你能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要想应聘上这个职位,首先要学好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哟!

二、提示学习目标。(1分钟)1.在屏幕上展示“学习目标”:

①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简单计算。

②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解题步骤。③培养审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学生默看一遍“学习目标”。

三、指导学生自学。(1分钟)1.老师指导学生阅读:

同学们先看一遍“自学提纲”,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P100,阅读时间为5分钟。阅读完后,各学习小组再用5分钟讨论“自学提纲”中的三个问题,并把第三个问题的解题格式写在草稿纸上。等到讨论结束后,请部分学习小组派代表回答前面两个问题,并把第三个问题的解题格式写到到黑板上,展示给其他小组的同学看。比一比,哪个组的答案更棒,更有推广的价值。

2.在屏幕上展示“自学提纲”:

①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②你能总结出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解题步骤吗? ③请写出课本P101“课堂练习”第一个问的解题步骤。

四、学生自学,教师巡视。(5分钟)1.学生认真阅读课文P100; 2.教师督促学生自学。

五、小组讨论,教师巡视。(5分钟)1.各学习小组充分讨论; 2.教师督促学生讨论。

六、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5分钟)

1.让部分学习小组派代表回答前面两个问题; 2.让其他学习小组派代表把第三个问题的解题格式写到黑板上。

七、引导学生更正,指导学生运用。(8分钟)

1.引导学生互相更正。让学生讲出错在哪里,为什么错,怎么改? 2.引导学生归纳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注意事项”: 3.在屏幕上展示“注意事项”: ①设未知数的质量为x时,不带单位。②要注意单位的一致性。

③不是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写出来。④需将物质的体积换算成质量再进行计算。

⑤需将不纯物质的质量转化为纯净物的质量再进行计算。⑥计算结果要按照题目的要求保留有效数字。

4.教师板书。用一个字表示各步骤,并以例题1为范例写出规范的、简化的解题格式。

5.宣布哪个学习小组的答案更棒,更具有推广价值。

八、当堂训练:(17分钟)

1.让学生扮演“应聘者”分析“经理”给出的考题,并把解题格式写在作业本上交上来,教师看完全班同学的“答卷”后宣布“应聘者”是否被聘用。

2.叫学生分析《化学全品》P75-P76第1、2、5、6、7、8、10、11题; 3.老师巡视,并批改部分学生的作业。

九、让学生说出这节课需要记住的重点内容(1分钟)1.让部分学生各抒己见; 2.教师补充完整。

十、布置课外作业(1分钟):

交待学科代表抄事先准备好的题目在教室后面的黑板,第二天早上下第一节课交作业。

十一、板书设计: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一、步骤:

二、范例:(例题1)

1、设 解:设可得氧气的质量为x。

MnO+MnO+O↑

2、写 2KMnO4 △== K24223、标 316 32 g x

4、列: 316/ 32 = 6 g /x

5、解: x = 0.6 g

6、答: 答:可得0.6 g氧气。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范文 篇2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在第四章,学生已经学习了依据化学式的计算。在本章中又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依据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化学中定量研究的真正体现和具体应用。在本节课教学中,把三个知识点融合起来,引导学生以化学计算为主线构建新的知识网络,初步形成化学研究中定量研究的思想。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在学习了化学式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知识的基础上,对化学知识进行定量分析。本节课的关键是使学生自己思考、探索得出定性到定量的方法,由已学的根据化学式的计算入手,探究化学方程式中隐含的数量关系,从而归纳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思想方法,领悟元素守恒的思想,并了解化学计算在工业、实验中的重要作用。另外在计算过程中,对解题格式、解题步骤要严格要求,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认识化学反应中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

2. 通过阅读教材、板演示范等形式,掌握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规范格式。

3. 利用化学方程式中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正确计算出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四、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利用化学方程式中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能正确计算出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2. 教学难点

①结合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初步学习定量研究化学变化的科学方法。

②初步形成变化观、元素观、守恒观等学科基本观念。

五、教学过程

1. 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

引课:请同学们注意听!放一段现场声音,猜猜是哪里?(火箭发射场一段视频)

教师:液氢一种火箭燃料,助燃剂是液氧,当火箭点火升空时会发生什么变化?你能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化学方程式;这个化学方程式表示了一个怎样的反应事实?(反应物是什么?生成物是什么?反应条件是什么?)(学生回答)

过渡:大家对这个化学反应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现在,我们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例1】在某次运载火箭发射前,火箭系统工作人员向燃料箱中加注了2吨液氢,若要使这些液氢完全燃烧,至少需加注液氧多少吨?(相对原子质量:H-1;O-16)

教师:请各小组成员相互协助,运用所学知识,尝试进行化学计算。

教师:谁能帮助科学家解决这个问题?(邀请两位学生板演各自的解题方法。)

追问:能谈一谈你进行计算的依据是什么吗?(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关系或者物质间的质量关系等)

教师:(回答不出来)看来大家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还是有点模糊,我们能不能换种角度,做到有据可依呢?

小结:其实,对于一个化学变化,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主要是从定性的角度研究,但仅做到这一点是不够的,我们还要从定量的角度去研究。

教师:就这个化学方程式而言,它还能从质量的方面提供哪些信息?(阅读教材)

学生: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物质的质量关系)

设计意图及目标:关注身边的化学,寻求研究依据。从身边的情境变化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揭示知识背后的价值。通过学习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学生初步感受多角度研究的科学方法,通过分析化学反应中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认识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

2. 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例题,归纳解题步骤,关注解答格式。(学生回答)

教师:投影。(化学方程式、单位、质量关系、比例式)

过渡:既然学习了解题的规范格式,我们能否完善一下上一道例题的解答格式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小结:依据化学方程式中相关物质的质量关系,由已知物质的质量计算出未知物质的质量的方法,是定量研究化学变化的重要方法。

设计意图及目标:注重过程指引,侧重学法指导。结合实际,引出问题,初步学习定量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利用化学方程式中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能根据反应物正确计算出反应物的质量。初步学会结合文本阅读等手段获取信息,运用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能用文字或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

六、教学设计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围绕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内容及课堂教学目标,开展教学,重点是结合学习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进一步认识化学反应中各物质间质量的关系,找出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依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正确进行化学方程式计算。比如格式、步骤、注意事项等,体会化学变化中的定量研究对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的应用价值。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范文 篇3

化学是九年级才开设的一门新学科,同学们个个都在摩拳擦掌、暗下决心,尤其是原来成绩不算好的学生,更是想在相同的起跑线上和优生并驾齐驱,使这门功课立于不败之地,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内容的增加、元素符号、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的出现,又会将一部分同学卷入学习兴趣的低谷,此时教师如果不绞尽脑汁想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来,要全面提高化学成绩恐怕又将成为泡影,于是我们从“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以下简称“计算”)这一内容的教法入手,实施了化学教学“一、二、三、四、五、六”的教育教学策略。

一、培养一个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让学生学懂知识,无疑是一项激起学生兴趣的最好方法,于是在教学“计算”时,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五步教法。其次教师语言的精炼、和谐、幽默,比喻恰当、形象或将知识高度概括,都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如我在讲“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并记住“电子的能量大小不同,能量小的,在核较近的区域运动,能量大的,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列举了“邵氏兄弟”的例子,他们中的哥哥能力小些,只在家乡周围的几个小集市采卖蔬菜、水果等,每月赚得一点小钱维持家里的基本生活,而弟弟的能力大些,活动范围广,开了几家公司,省内、省外都有,有时还漂洋过海,据说他还想开一家跨国公司,也许今后还可以到外国定居……于是同学们都在心里琢磨着。也许电子的能量大到一定的程度也会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这样既使学生理解了知识又为后面讲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易失去埋下伏笔,又如CO的性质概括为“轻无色味溶水难,有毒还原又可燃”,简单的十几个字朗朗上口,易读、易记,这样学生在学习的低潮期又看到了曙光,进而坚定了学好化学的信念。

二、狠抓两个基本

两基本即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要想学好计算,记住元素符号,会写化学式,熟练化合价不可少。因为学习“计算”时要写化学方程式,一旦在这里出了问题,那将发生连锁反应,后面的过程都要错。所以计算课前基本训练必须形成制度化、序列化、科学化。

三、应用五步教法

五步教法即:1.出示尝试题;2.自学课本;3.尝试联系;4.学生讨论;5.教师讲解。在一节新授课中大约需要20分钟,一堂化学课上得成功与否同练习的设计关系较大,我们备课很大部分精力要花在练习设计上,五步教法把练习放在主要地位,更要重视练习设计,我们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个基本模式,我们把它叫做多层次不断尝试的练习,在不断的练习中,一步比一步有所提高。

尝试题是作为学生自学课本例题的一种手段,编拟的尝试题要同课本例题相仿,同类型同结构难度大致相当,只是题材变化一下。计算题的题材最好是学生亲手做过的实验,而且在运算过程中数据处理简单,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解题方法上,同时也为了节约时间。出示尝试题不能太突然,应该采用以新引旧的办法从准备题过度到尝试题,为学生做尝试题铺路架桥,做到新课不新。

例如:1.求8克氧化铜中含铜元素多少克?

2.用氢气还原8克氧化铜,可得到单质铜多少克?

点2名能做的同学上台演示,要求不会做的同学先看课本例题然后在做,做好后相互交流。

3.加热并用二氧化锰催化使12.25克氯酸钾完全反应,生产氢气质量多少克?

练习后,根据所做的题目归纳出解答“计算”的一般步骤。

4.(再次尝试练习)某工厂需要100千克氧气做原料,如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这些氧气,消耗水的质量是多少千克?同时可得到氢气的质量是多少?

四、实施六段结构

(一)基本训练(5分钟左右)

(二)导入新课(2分钟左右)

(三)进行新课(20分钟)

1.出示尝试题

2.自学课本

3.尝试练习

4.学生讨论

5.教师讲解

(四)巩固练习(6分钟左右)

(五)课堂作业(10分钟左右)

(六)课堂小结(2分钟左右)

新授课后,进行第二次尝试练习,因为前面看书做尝试题有的同学会依样画葫芦,第二次尝试题要比例题稍有变化,进一步检验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第二次尝试中发现学生有困难的地方,教师可以再补充讲解,因此,第二次练习又是“进行新课”的延续;第二次尝试练习又为学生课堂独立完成作业铺平了道路,教师不必从头讲起,学生难懂的地方,教材关键的地方,教师必须画龙点睛的讲清楚。从尝试题的全过程来看,开始用尝试题引路,看课本的目的也是为了做尝试题,学生做的,讨论的都是尝试题,当然印象深刻,教师接着讲解尝试题是趁热打铁顺理成章的,不过,我们也不能把例题丢开,可联系例题来讲尝试题。

准备题是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桥梁,从准备题到尝试题就是利用旧知识到新知识的内在联系来进行知识的迁移,从尝试题到例题是让学生研究,因此,促使知识发生迁移到尝试练习到讨论和讲解促使正迁移克服负迁移的过程,使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范文 篇4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媒体放映图片,学生实验时,有的同学才收集了两瓶,怎么就没有氧气了呢?有的同学都已经收集了四瓶了,还有呢!

[情境导入]到底取用多少克高锰酸钾才能既满足实验要求又不浪费药品呢?

这种计算的进行都需要根据化学方程式。今天就从“量”的角度来研究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二、讲授新课

[设问过渡]前面我们学过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如何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呢?计算时有哪些步骤和方法呢?请看例题1。

[例题1]加热分解6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 [分析]这道题是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来求生成物的质量,即已知原料的质量求产品的质量。我们一起来看课本中的解题步骤,并归纳一下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分为几步。

[归纳总结]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1)设未知量;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3)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4)列出比例式,求解;(5)简明的写出答案。

[讲解补充]刚才同学们总结出了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接下来我们就一些问题进行补充。

(1)设未知量时一定要注意质量单位,已知量和未知量单位不一致的,一定要进行单位换算。

(2)写出方程式一定要注意配平,而且要注意方程式的完整,反应条件、气体和沉淀符号要注意标明,不完整的方程式计算时是要扣分的。

(3)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写在相应化学式的下面,一定要注意用相对分子质量乘以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已知量和未知量写在相应相对分子质量的下边。

(4)比例式有两种列法,可以横列也可以纵列。

计算结果的小数位的保留按题目中要求进行,若题目中没有要求,又得不到整数时,一般保留一位小数,如例题1中就是。

[辨析正误]在登山过程中,人均携带10kg的氧气,若实验室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相同质量的氧气,需要多少千克的高锰酸钾?

根据两个计算过程选择对的计算过程,并指出错误的原因。(两种解题过程见ppt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活动加深理解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的求算方法。)[例题2]足量的镁带在标准状况下与11.2L的氧气(密度为1.43g/L)充分燃烧,可以生成多少克氧化镁?

解:设可以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为x。由题意可知:氧气的质量=11.2L×1.43g/L=16g 2Mg

+

O

2===

2MgO

点燃

16g

x 32:80=16g:x X=40g 答:充分燃烧可以生成氧化镁40g。

[归纳总结]由此可知,已知一种反应物的质量可以计算另一种反应物的质量,同理,已知一种生成物的质量也可以计算另一种生成物的质量。可见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共有四种类型。

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 已知生成物的质量求反应物的质量;

已知一种反应物的质量求另一种反应物的质量; 已知一种生成物的质量求另一种生成物的质量。

[课堂练习]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燃烧100g氢气需要氯气多少克?生成氯化氢气体多少克?

[学生讲解](略)

解:设燃烧100g氢气需要氯气质量为x,生成氯化氢气体质量为y。H2

+

Cl2 ====

2HCl 2

100g

x

y

2:100g=71:x

x=3550g 2:100g=73:y

y=3650g 答:燃烧100g氢气需要氯气质量为3550g,生成氯化氢气体质量为3650g。

[反思交流]通过前面例题的讲解,大家总结一下根绝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要领是什么?关键是什么?

[归纳总结]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三个要领和三个关键

三个要领:①步骤要完整;②格式要规范;③得数要准确。三个关键:①准确书写化学式;②化学方程式要配平;③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过程、步骤、方法,同时也懂得了化学计算题从“量”的方面来反映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设计意图:本课题通过由难到易的习题组和一题多解的训练,开阔学生的思路,提高解题技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学会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一般步骤。)

四、布置作业 课本P10

3点燃

练习与应用:

1、2

板书设计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1)设未知量;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

(3)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4)列出比例式,求解;(5)简明的写出答案。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四种类型

3、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三个要领和三个关键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范文 篇5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初中化学一个难点,特别是我们学校的学生,部分学生数学基础太差,直接影响学生对化学方程式计算方法、解题过程的掌握与理解。教学中我还要给个别学生讲解含有未知数的简单比例的解题方法,真让人叹息。这几节课,通过课堂及作业反馈,较之上届学生要好一点,关键是学生数学知识强一些,所以化学计算多数也能完成,但做题格式不尽如人意,反复强调,还是有部分学生丢三落四,不按要求写全解题过程,需要个别辅导纠正。

《练习册》中,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共有两组习题,两组练习整体较难,部分题目已经超出学生目前学习情况,主要是几道含有杂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及物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教师可灵活处理,我的方式是讲几道题,其他学生选做。《练习册》中的剩余题目我也是有选择给学生评讲部分,再布置作业,效果要好一些,否则大多数学生难以完成,就失去练习效果了。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不要期望过高,学生也不会一下就掌握多少,还是需要在以后教学中慢慢体会掌握。而对于几个学力太差的学生,只能是加强 一下课外辅导,试试能不能把最基础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弄懂。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范文 篇6

一、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倡导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对课堂活动的设计,对教材的运用,打破了传统方法,运用了“分析教材”、“分析错例”等方法,设计主要活动有:

1、学生尝试解题,计算后交换答案,补充步骤;

2、阅读教材,小结,了解方程式计算的解题过程;

3、通过错例分析,对教师给出的有错误的题目,分析查找指出错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正确的解题格式、解题过程。

4、学生针对自己做题情况,查找错误。

5、通过解答综合题目、和编题对学生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二、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环节的设计,层层深入,步步提升,从不完善到完善,由浅入深,环环紧扣。

三、运用“学案”进行教学,有利于达成“知识技能”目标,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掌握,利用学生思考和主动学习,利于总结、归纳。

四、注重情境创设,加强了情感教育,抓住了三大社会热点:神七升空、汶川地震、环保问题(空气污染)。主要不足(或是疑问):

1、地震情景的创设占时间较多,创设情境应尽量简洁,建议删去一些画面。

2、后面的练习,学生的参与较少,大多是教师包办,有些仓促。

3、提问指向不很明确,“100克液态氢燃烧需液态氧多少?计算需要的数据从哪里来”没有指出是什么数据,应指明4:32来自方程式,引出方程式计算。

4、“没有方程式就不能计算”太绝对有点武断,事实上也能通过化学式计算。

5、解题的规范方面有些问题,缺少中间的计算式。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优质课学习心得(共2篇)]篇一:《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优质课学习心得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优质课学习心得

真不愧是全国特级奖获得者,讲课教师来自四川,该教学设计能充分体现新教学理念。

主要优点有: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优质课学习心得(共2篇)]

一、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倡导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对课堂活动的设计,对教材的运用,打破了传统方法,运用了“分析教材”、“分析错例”等方法,设计主要活动有:

1、学生尝试解题,计算后交换答案,补充步骤;

2、阅读教材,小结,了解方程式计算的解题过程;

3、通过错例分析,对教师给出的有错误的题目,分析查找指出错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正确的解题格式、解题过程。

4、学生针对自己做题情况,查找错误。

5、通过解答综合题目、和编题对学生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二、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环节的设计,层层深入,步步提升,从不完善到完善,由浅入深,环环紧扣。

三、运用“学案”进行教学,有利于达成“知识技能”目标,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掌握,利用学生思考和主动学习,利于总结、归纳。

四、注重情境创设,加强了情感教育,抓住了三大社会热点:神七升空、汶川地震、环保问题(空气污染)。

主要不足(或是疑问):

1、地震情景的创设占时间较多,创设情境应尽量简洁,建议删去一些画面。

2、后面的练习,学生的参与较少,大多是教师包办,有些仓促。

3、提问指向不很明确,“100克液态氢燃烧需液态氧多少?计算需要的数据从哪里来”没有指出是什么数据,应指明4:32来自方程式,引出方程式计算。

4、“没有方程式就不能计算”太绝对有点武断,事实上也能通过化学式计算。

5、解题的规范方面有些问题,缺少中间的计算式。

篇二: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优质课学习心得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优质课学习心得

真不愧是全国特级奖获得者,讲课教师来自四川,该教学设计能充分体现新教学理念。

主要优点有:

一、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倡导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对课堂活动的设计,对教材的运用,打破了传统方法,运用了“分析教材”、“分析错例”等方法,设计主要活动有:

1、学生尝试解题,计算后交换答案,补充步骤;

2、阅读教材,小结,了解方程式计算的解题过程;

3、通过错例分析,对教师给出的有错误的题目,分析查找指出错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正确的解题格式、解题过程。

4、学生针对自己做题情况,查找错误。

5、通过解答综合题目、和编题对学生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二、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环节的设计,层层深入,步步提升,从不完善到完善,由浅入深,环环紧扣。

三、运用“学案”进行教学,有利于达成“知识技能”目标,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掌握,利用学生思考和主动学习,利于总结、归纳。

四、注重情境创设,加强了情感教育,抓住了三大社会热点:神七升空、汶川地震、环保问题(空气污染)。

主要不足(或是疑问):

1、地震情景的创设占时间较多,创设情境应尽量简洁,建议删去一些画面。

2、后面的练习,学生的参与较少,大多是教师包办,有些仓促。

3、提问指向不很明确,“100克液态氢燃烧需液态氧多少?计算需要的数据从哪里来”没有指出是什么数据,应指明4:32来自方程式,引出方程式计算。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优质课学习心得(共2篇)]

4、“没有方程式就不能计算”太绝对有点武断,事实上也能通过化学式计算。

上一篇:创业是被逼出来的大学生富豪的那些犀利事下一篇:教师个人职业倦怠的现状、主要原因和调节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