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元素教案(通用11篇)
课题3元素教案 篇1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了解元素的概念及涵义,学会用元素符号表示元素,了解元素的种类及其含量,了解元素周期表。
(能力培养):通过对元素概念及元素符号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宏观与微观的辩证关系,培养总结概括能力。
2.教学重点/难点
元素概念,元素概念的形成及应用,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元素符号的意义。
3.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4.标签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复习提问)
1.原子是由什么构成的?
2.请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几种物质的构成:氧气、水、二氧化碳。学生相互讨论: 氧气→氧分子→氧原子 水→水分子→氧原子和氢原子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子→氧原子和碳原子 3.这三种物质在构成上的共同点是什么?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都含有氧原子。
(讲述)不管是哪种物质中含有的氧原子它们的核电荷数(质子数)都是8,我们将质子数为8的所有原子统称为氧元素。(引出新课)
课题三 元素
元素的概念。
让学生看下表分析回答问题:
(资料)以下是不同氢原子、碳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和相对原子质量。
(问题)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由学生讨论分析答出:
(1)不同的氢原子 数相同,数不同;(2)不同的碳原子 数相同,数不同;
(3)对所有的氢原子或碳原子而言,数一定相同。学生结合上表资料不难得出: 质子数。
(问题)要求学生找出物质、元素、分子、原子四者间的关系(讲述)元素的特征: ① 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元素只有100多种。
②元素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
③各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差别很大:地壳中氧、硅、铝、铁含量较多。
(问题)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汽油是由碳、氢元素组成的,那么水会变汽油吗?(讲述)元素可以用元素符号来表示。(问题)用元素符号表示元素有什么意义? 为了书写和学术交流的方便。(问题)如何书写元素符号?
学生看教材中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和相对原子质量表,分析元素符号的特点,找出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律。
元素符号书写时,要规范,注意一大二小的特点。(要求)记忆常见元素符号并介绍一些记忆方法。(问题)元素符号有什么意义?如:N、O。
讨论后回答:N表示氮元素,还表示一个氮原子;O表示氧元素,还表示一个氧原子。元素的分类:
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讲述)元素周期表。(问题)①从元素周期表中查找原子序数为1、6、11、16、26等元素的名称、符号、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其质子数有什么关系?
②对照元素周期表,观察每一横行开头、结尾分别是什么类型的元素?每一纵行的元素又有什么相同特点?这说明元素间存在着什么规律性的联系?它们与“元素周期表”这个名称有没有关系?
课题3元素教案 篇2
关键词:核心素养;深层质疑;思想方法
“老师说的”“书上写的”“中考不考,别问了”,我们身边常常会有这样的声音出现。一考定终身,让我们这些当老师的,做学生的,心中想的都是分数。老师,教死知识;学生,读死书。学生进入社会,忘却了所有的知识。究其原因还是跟我们平时的教学有很大关系。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都以中考为指挥棒,强调知识的重要性,反复机械地训练,忽略了学生的能力培养,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学习知识,而是为了培养独立思考的人。为了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引导学生深层质疑,以疑问驱动思维的发展
在元素教学中,以生活中,春节晚会融入家庭的元素,时装设计中融入时尚的元素为例。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成分,从而引出化学上的元素。如果仅仅局限在“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一类原子的总称”上,学生一定会感到突兀和抽象难懂。其实元素的本义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之意,而“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一类原子的总称”是化学上对于元素的定义,即化学元素的定义,但它仍然服从于物质基本成分的元素本义。
二、在思维的培养中,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学习知识,而是为了培养能独立思考的人。所以,发展学生的思维是我们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思维是对事物本质的一种反映,所以我们只有抓住知识的本质,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在元素教学中,展示一系列粒子:学生活动,如何分类?为什么以质子数分类?通过这个活动,学生自己就能理清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就教学现状来看,学科重要知识的教学进行较好而核心概念和基本观念的教学问题突出,集中反映在把核心概念和基本观念当作静态的知识来教,采用的方式以说教和训练为主,不能上升到建立认识和确立观念的层次上。例如,“元素”教学,如果通过简单的现象和科学事实告诉学生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然后进行大量的练习强化,这样的教学就是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仅仅作为知识来教学。如果作为观念来教学,那就要让学生能确信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并能用以看待和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也就是要持有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基本观点。这样,以上的教学要作较大的改造,即可分析过氧化氢溶液关于物质组成的思考并显现学生已有的看法,随之提供一些典型现象和科学事实让学生假说、解释或获得科学证据,以不断检验和修正原有看法,从而初步形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观念。可见,核心概念和基本观念的形成是内生性的、建构性的,而不是外部的、强制性的。
学习了元素,我们对物质、物质的变化有了新的认识。从元素的角度看物质,物质是由元素组成;从元素的角度看物质的变化,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确立物质组成和化学变化中科学的元素观念,以深化概念。出示地壳中、海水中、生物细胞中、月球中、来自外星球陨石中元素分布,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元素是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成分。通过对具体反应的讨论,明确世界万物虽发生化学变化但元素是不变的,从而升华和回归元素的概念。
三、提高学生的化学精神、思想、方法
学生在学校接受的知识,因毕业进入社会后几乎没有什么机会应用而失去价值,这些知识通常是在出校门后不到一两年很快就会忘掉。然后,不管他们从事什么工作,唯有深深铭刻头脑中的化学精神、思想、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发挥作用,使他们终身受益。
在元素教学中,元素是物质组成的最基本成分,这种说法古已有之。早在战国时代,我国就有人把“金、木、水、火、土”看成构成万物的五种基本物质。公元前三百年左右,在古希腊广泛流行着万物由土、水、气、火所組成的四元素说。17世纪中叶,英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波义耳提出“物质是由一般化学方法不能再分解为更简单的某些实物所组成的”。
到19世纪初,道尔顿创立了原子学说,使化学元素和构成物质的原子联系在一起。至此,元素以科学概念出现在教科书上,元素的发展史不正是培养学生学科观念的良好素材吗?
科学素养也称科学素质,是人的一种内在品质,其重点在于是对科学的态度、观察和思考问题的科学性以及批判精神,同时也包括知识技能的获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知识和办法。
19世纪,课程的经典问题是“什么知识最有价值”;20世纪,课程的经典问题是“谁的知识最有价值”;21世纪,经典问题成为“什么知识最有力量”。随着课程经典问题的转向,我们需要更多地思考如何让知识成为素养,让知识变成智慧,也就是说,只有能成为素养或智慧的知识才有力量。
初三化学是化学学科的起点,虽然从学科整体上看内容容量和难度相对较低,但是从学科启蒙的地位上看教学要求很高,而且现实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学科素养是学科启蒙的主要内容,回归学科素养应该成为初中化学教学的主旋律。
参考文献:
[1]娄延果.课程标准案例式导读与学习内容要点:初中化学[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4辨别物质的组成元素教案 篇3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元素的概念,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
⑵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利用元素周期表查取一些简单信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元素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与人相处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元素的概念、符号意义及用元素周期表查取一些简单信息 教学过程
[导课]复习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及表示意义。
一、知识回顾:
1、下列元素符号的书写和名称中,都正确的是(B)A.碘i B.汞Hg C.铁FE D.氖Na
2、“2H”表示的意义是―――――――――(A)A.两个氢原子 B.一个氢分子 C.氢元素 D.氢气 强调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3、日常生活中加碘食盐、高钙牛奶中的“碘”和“钙”指的是(D)A.单质 B.分子 C.原子 D.元素 [思考]超市里德东西有成千上万种,为了便于顾客选购,所有商品均分类、有序的摆放。同样,我们知的一百多种元素也是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的,它们是按照什么规律摆放呢?
二、元素周期表
1.自主学习:结合本表阅读教材90页“元素周期表” 2.讨论交流: 元素周期表中
a每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有7个横行,即 个周期。前三个周期又叫短周期,其中元素又叫短周期元素,共18种元素。b每个纵行叫做一个族,共有18个纵行,但只有__个族。为什么? c元素的排列顺序与核电荷数有什么关系?
d观察从汉字表示的元素名称中,你能观察到什么规律? [板书]元素的排列顺序与核电荷数的关系: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例
1、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根据图中的信息填空: a.氖的元素符号为___
b.氖的一个原子核外有 ___个电子 c.氖的一个原子核内有 ___个中子
相关知识: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板书]观察思考:观察从汉字表示的元素名称中,你能观察到什么规律?
金属元素通常都有是 旁,例如: __
气态非金属元素都是 旁,例如: __
液态非金属元素都是 旁,例如: __
固态非金属元素都是 旁,例如: __
例
2、在元素周期表中,磷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磷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为“15” B.属于金属元素C.元素符号为“P” D.相对原子质量为“30.97”
【思考】每周期开头是什么类型元素,靠近尾部呢?“元素周期表”这一名称与这个规律有什么关系?
【结论】每周期开头是金属元素(第一周期除外),靠近尾部的是非金属元素,结尾的是稀有气体元素,这说明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出现了周期行的变化。这种变化规律就是“元素周期表”的名称的来源。
练习:
1、(09陕西17)以下是从元素周期表中截取的三种元素的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③中处的元素符号是。
⑵①中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其中的数值为。⑶②中元素的原子形成离子的符号是。⑴Cl ⑵5 ⑶Na+ 2.完全学习50页课后提升第1题.3.完全学习51页课后提升第6题.板书:
一、元素符号书写及意义
二、元素周期表
1.周期:每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七个周期
2.族:每个纵行叫做一族,共16个族(8、9、10三个纵行为一族)
3.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4.元素分类
a.金属元素:钅旁(汞除外)钠 镁 铝 汞除外 b.气态非金属元素:气 字头 氢 氦 氮 氧 c.液态非金属元素:氵旁 溴
d.固态非金属元素:石 旁 碳 硅 磷 硫
课题3元素教案 篇4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重点 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难点 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过程和方法。教学用具
二氧化碳发生装置、集气瓶、玻璃片、烧杯、试管、导管、铁架。
石灰石、稀盐酸、石蕊溶液、澄清石灰水。
酒精灯、火柴。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听写化学方程式
[讲 述]碳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它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我们有必要更多地认识它。
[板 书]四.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977g/L。加压降温后变为液体,进而凝固为白色雪状固体,叫做“干冰”。干冰可升华,即由固体直接转化为气体。
[探究活动]问题 二氧化碳有哪些性质?
【实验5-5】在大烧杯中放置一个铁皮架,架上固定两支点燃的蜡烛,将一瓶二氧化碳通过漏斗向烧杯倾倒。
现象 蜡烛自下向上依次熄灭
推断(1)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2)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实验5-6】取一只试管,滴进适量紫色石蕊溶液,然后通入二氧化碳直至变色,再将试管加热,又有什么现象产生?
现象 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加热后又变成紫色
推断 二氧化碳可溶于水,跟水反应生成碳酸
【实验5-7】取一只盛澄清石灰水的试管,通过玻璃管,往石灰水里吹一会儿气,有什么现象发生?
现象 澄清石灰水中出现白色不溶物
推断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不溶物 [板 书]2.化学性质
①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②二氧化碳可溶于水,跟水反应生成碳酸 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碳酸不稳定,受热容易发生分解
③二氧化碳跟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
该反应常用来检验二氧化碳 [小 结]二氧化碳的性质
课题3元素教案 篇5
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说课教案(3)
活 动 探 究 实验1、水的沸腾 实验2、胆矾的研碎(展示厨房中磨碎物质的器具) 实验3、研碎前后胆矾的溶解 胆矾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实验4、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实验1由师生共同完成;实验2和实验4第一个反应由学生分组完成,其余由教师演示。 教师引导学生由实验3得出两个结论:实验2中的.粉末是胆矾;胆矾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的蓝色沉淀是新物质。 分组实验 学习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与生活中对水沸腾的印象比较,体会观察应更准确和具体。 这是书上的第一批实验,学生的实验基础知识不够,教师完成有危险和有技巧的操作,可以起示范作用,同时又尽可能多的给了学生动手和清楚观察物质的机会。实验1、2与生活经验联系可拉近学生与实验的距离。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 分 组 讨 论 比较归纳上述四个实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组讨论并交流讨论结果。 本节最重要的知识由学生总结,记忆深刻。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和实践的科学精神,概括、总结的能力。使学生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由实验得出结论的能力和习惯。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调动个性化和开放性思维。 学 以 致 用 [视频]两个变化,由学生判断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为什么? 学生思考判断 先学会简单运用所学知识 头 脑 风 暴 尽可能多的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对于学生举的复杂例子,可留待以后学习或告知可通过网络学习。 小组讨论并交流讨论结果。 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结合,培养学生开放思维,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和网络学习的方法。 拓 展 讨 论 举例说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中伴随的一个现象,[问]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还伴随那些现象? 小组讨论并交流讨论结果 了解变化中伴随的现象,进一步说明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仅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课题3元素教案 篇6
1、能说出元素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负性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2、能根据元素的电负性资料,解释元素的“对角线”规则,列举实例予以说明
3、能从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的视角解释一些化学现象,预测物质的有关性质
4、进一步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复习〗
1、什么是电离能?它与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有什么关系?
2、同周期元素、同主族元素的电离能变化有什么规律?(3)电负性:
〖思考与交流〗
1、什么是电负性?电负性的大小体现了什么性质?阅读教材p20页表
同周期元素、同主族元素电负性如何变化规律?如何理解这些规律?根据电负性大小,判断氧的非金属性与氯的非金属性哪个强? [科学探究]
根据数据制作的第三周期元素的电负性变化图,请用类似的方法制作IA、VIIA元素的电负性变化图。
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示例
〖归纳志与总结〗
1、金属元素越容易失电子,对键合电子的吸引能力越小,电负性越小,其金属性越强;
用心 爱心 专心 1 非金属元素越容易得电子,对键合电子的吸引能力越大,电负性越大,其非金属性越强;故可以用电负性来度量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强弱。周期表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变大;周期表从上到下,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变小。电负性的大小可以作为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尺度。金属的电负性一般小于1.8,非金属的电负性一般大于1.8,而位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界的“类金属”的电负性则在1.8左右,他们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
2、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电负性逐渐增大,表明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往下,电负性逐渐减小,表明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思考5]对角线规则:某些主族元素与右下方的主族元素的有些性质相似,被称为对角线原则。请查阅电负性表给出相应的解释?
2.在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主族元素与右下方的主族元素的性质有些相似,被称为“对角线规则”。查阅资料,比较锂和镁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铍和铝的氢氧化物的酸碱性以及硼和硅的含氧酸酸性的强弱,说明对角线规则,并用这些元素的电负性解释对角线规则。对角线规则
〖课堂练习〗
1、下列对电负性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电负性是人为规定的一个相对数值,不是绝对标准 B、元素电负性的大小反映了元素对键合电子引力的大小 C、元素的电负性越大,则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D、元素的电负性是元素固有的性质,与原子结构无关
2、应用元素周期律的有关知识,可以预测我们不知道的一些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下列预测中不正确的是()
①Be的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具有两性,②Tl能与盐酸和NaOH溶液作用均产生氢气,③At单质为有色固体,AgAt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④Li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产物是Li2O2,其溶液是一种强碱,⑤SrSO4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⑥H2Se是无色,有毒,比H2S稳定的气体
A.①②③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④⑤ 〖总结〗同周期元素、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随核电荷数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在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例如,第三周期元素:根据Na、Mg、Al与水的反应越来越困难,以及NaOH、Mg(OH)
2、A1(OH)3碱性递减,说明Na、Mg、灿的金属性逐渐减弱;根据Si、P、S、形成氢化物越来越容易,且生成的氢化物稳定性依次增强,以及H2SiO3、H3PO4、H2SO4、HClO4酸性递增,说明S、P、S、Cl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3、电负性数值的大小与元素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之间具有一定的关系。试在乙、丙两个坐标系中,按要求作出相应元素电负性的变化趋势曲线。
用心 爱心 专心 2
甲 乙 丙
(1)元素的电负性和原子结构的关系是 ;(2)元素的电负性和金属、非金属的关系是 ;(3)说出元素电负性的一些应用
4、元素电负性数值的大小可用于衡量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强弱。一般认为,电负性大于1.8的元素为 元素,电负性小于1.8的元素是。在短周期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 元素,电负性最小的是 元素,在同一周期中,元素电负性的变化规律是。
5、电负性的数值能够衡量元素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能力的大小。电负性数值 的元素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元素的化合价为 值;电负性数值 的元素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元素的化合价为 值。请指出下列化合物中化合价为正值的元素。
CH4 NaH NF3 NH3 SO2 H2S ICl HBr
6、比较下列各组元素电负性的大小以及非金属性的强弱。并总结出其中的规律。
(1)Al、Si、P ;(2)F、C1、Br ;(3)Na、K、Cs。
7、一般认为:如果两个成键元素间的电负性差值大于1.7,它们之间通常形成离子化合物;如果两个成键元素间的电负性差值小于1.7,它们之间通常形成共价化合物。请查阅下列化合物中元素的电负性数值,判断它们哪些是离子化合物,哪些是共价化合物。NaF HCl NO MgO KCl CH4
共价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
8、化合物YX2、ZX2中,X、Y、Z都是前三周期的元素,X与Y属于同一周期,Z是X的同族元素,Z元素核内有16个质子,Y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K层所能容纳的电子数的2倍,则YZ2为 ;则ZX2为。
9、元素X和Y属于同一个主族,负二价的元素X和氢的化合物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液体,其中X的质量份数为88.9%;元素X和元素Y可以形成两种化合物,在这两种化合物中,X的质量分数分别是50%和60%。确定X、Y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X第 周期第 族,Y第 周期第 族。写出X、Y形成的两种化合物的化学式、。
10、A、B、C三种元素,其中一种是金属元素,A、B的电子层数相同,B、C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这三种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之和为31,试问:(1)A 的名称 B的元素符合 C的电子排布式(2)A、B两种元素组成的两种常见化合,写出它们电子式:(3)A、B、C三种元素也能组成常见的两种化合物,写出化学式
小课题研究总结3 篇7
——《指导学生在习作中使用修辞》
指导学生在习作中合理运用修辞,这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而这些要建立在学生有着良好的习作习惯,愿意写,能写,写得好,所以首先应该对学生进行常规的训练,激发他们的语言表现欲,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一、习作指导生活化,让学生愿写、能写。
1、突破时空,走进学生的生活
小学现行课程安排一周仅有两堂习作课。于是小学传统的一篇作文教学往往是分两课时完成。要求学生在八十分钟内于教室完成,指导拟稿,修改、誊写。似乎学生习作所需的信息全部贮存于大脑之中,习作时只要提取后稍作加工即可,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2、关注学生情感体验,活化生活积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倾吐欲望。在一次“六一”庆祝前夕,在与学生交谈后我发现:学生对学校“六一”庆祝活动的安排颇有微词,我灵机一动,便举行一次“六一”应这样庆祝的习作练习,结果果然不出我所料:就是那些平平常常默默无语的学生所写的文章,也由“兔尾”变成“豹尾”,洋洋洒洒三页多,且言辞中肯,感情强烈。看来“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语),学生在其感兴趣的方面有了较深的情感体验,在一定情境中遇到这方面的话题则情动而辞发,激活了脑中丰富的,沉睡着的生活积累,因而“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反省我们的传统习作教学伊始,教师便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明确哪些材料可用,是最合适的,如何开头,又如何结尾,讲得越透彻,越细致,学生受到的束缚越多。当然激活学生情感也不是件易事,其基本因素必须有三个方面,首先是师生间必须是零距离,其次激发学生对选题的兴趣,再者便是创设一定的情境。
3、习作方法指导坚持以学定教,让学生能写。
在与学生的座谈中,我了解到好多学生都是凭着感觉走笔,一个环节该写与否,该详与否,全然不知,这无疑给我们教者敲响警钟——习作指导不得法,或者说教师的习作指导学生消化不了,更谈不上领悟运用,回忆一下我们农村小学一般习作指导流程,审题指导→选材指导→表达方式与技巧的指导→学生练习。
那么,我们应如何进行习作指导呢?在实践中,我初步探索出一种“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以学定教的习作指导策略,建立以评改为中心环节的作
文教学模式,学生初写→师生评点习作→互评→自改成互改→誊写→再改„„,这样把习作前的观察与构思,拟稿与初步的修改完全放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外,甚至在校外,置于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完成。让学生在独立自主地进行观察、构思、拟稿、自改、互改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张扬了个性,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将教师的指导环节融于对具体习作的点评之中,并置于学生拟稿之后,这样让教师在指导前可以通过学生初稿,了解到最真实具体的学情,而后的学定教有针对性的点评方案,这样“从学生中来”的有针对性的具体形象的习作指导,学生很容易接受,当然,这样指导下,学生的习作,绝不会千篇一律。
4.指导学生在习作中合理运用修辞。
利用语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去发现,合理运用修辞可以让我们所要写的内容更加生动具体,总结概括常用的修辞都有哪些,如何在习作中加以灵活运用。
二、实施动态指导性评阅,让学生乐写
《新课标》要求我们教学评价的不仅甄别与筛选的功能,而应能促进学生发展的发展性评价。而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则要我们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独立体验与感受,结合自己的实践,笔者认为当前习作评价应注意以下四点。
1、尊重主体的独立感受:评阅学生的习作时,我们不能以成人眼光或教者的生活经验来看待评价孩子的表述,这方面李吉林老师曾经介绍一个例子:她任教的班上有个学生写了句:“原来阿姨是女的”这句话,这句话不是一句大废话吗?但李老师在批改时并没要求该学生删去。她说,因为这个孩子以前并不知道阿姨是女的,现在她发现了,并要将这个发现与同学老师一同分享,这难道错了吗?多么细心的呵护啊,孩子当然愿望对李老师“写自己心里的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更“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2、分层而评,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翻开一个班的作文本便可发现,得“优”的老是那几个学生,得“中”甚至“差”的总是跳不出“中”与“差”的圈,一个习作总是得“中”或“差”的学生,他们的习作自信在被一个接着一个的“中”与“差”中击得粉碎,而远离成功的彼岸。因此在实践中我采取了分层而评的策略,增强各层次学生的习作自信心,让他们每人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①面对全体学生分层而定,不同层次的学生,评定等第的标准不同。②对一个学生的要求则循序渐进的,如我对一个习作后进生最初得优的标准是:顶格不写逗号、句号、问号等标点符号,接下去得优的标准是:“要分段”„„这样逐步提高,一步步将之引
入成功的彼岸。
3、指导性批阅,促进学生再发展。
从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来看,批阅作为一篇作文教学的终节环节,从而使这环节的教学功能仅是“评定包改”甄别优劣,学生在这一教学的环节几乎没有收获,仅得优者受到鼓励而己。而低等第者反而再次受到打击,削弱习作的信心。
4、动态评定,让学生对习作充满希望。
习作等第的评定不能一锤定音,应实施动态性的等第评定,促进优生更“优”,差生变优,具体做法是:得“良或优”的习作,经学生成功的修改后,我们可以把这篇习作重新评定为“良+”或“优+”(与学生约定中+=良,良+=优,优+=特优),学生若再作修改,习作还可以再作评定。直到学生自我满意为止。这样动态性的评定,对于习作后进生来说,给了他们很容易的“得优”的机会,对自己的习作充满希望与信心。
科研课题结题申请书3篇 篇8
山东省青州第六中学于20xx年10月申请了“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研究”课题,经过课题组成员二年多的艰难探索与实践,本课题研究已初见成效。20xx年5月本课题研究已到期,现向教科研领导小组提出结题申请。
课 题 名 称: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研究
所 属 学 校:山东省青州第六中学
课题 负责人:任立俊
课题小组组长:张彦芳
课题研究时间:20xx年1月——20xx年5月
课题研究过程:
教师的发展是一项长期工程,该项目研究历时2年,经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xx.1—20xx.11,准备阶段。专家引领,理念先行。20xx年1月,国家级课题《面向新课程的农村高中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与效益研究》开题。中央教科所韩立福教授和课题组副组长梁博文老师到学校进行指导。总体规划,制定目标。根据专家的指导和建议,每位教师分析制约自我发展的因素,写出个人成长计划;请进来与名师对话,请名师到校指导;走出去,与世界共舞,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学校通过问卷调查,全面了解教师发展需要,分析制约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制定适合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施方案,确定教师专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负责人:张彦芳。
第二阶段:20xx.12—20xx.5,项目研究实施阶段。
(1)全面推进,突出重点,成立实验班级;典型示范,骨干带动,建立教师发展的实验共同体;加强培训,力促成长,建立分层次、形式多样的培训机制,制订各层次教师发展规划;同伴互助,个性发展,发挥集体智慧,使集体备课日常化、常态化;正确引导,理论提升,加强新理念的学习,提升应对课改的能力。(2)以课堂教学促成长,以创新研究促发展。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主渠道,以新课程理念促进教师的有效发展。(3)重视教学实践基础上的反思。(4)建立教师自主创新发展的新模式,建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自主发展的积极性,引导教师创新发展。(5)建立骨干教师博客,实行教师论坛制度。为老师提供跨学科的交流平台。(6)建立教师成长记录袋,有目的地引导教师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个人反思。(7)以课题为依托,以专家引领为途径,提高教师学术素养。负责人:任立俊,张彦芳。
第三阶段:20xx.6,项目研究总结阶段。整理实验材料,形成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进行问卷调查,反馈实验结果。召开课题结题会,聘请专家对科研成果进行评审鉴定。负责人:崔仕友,张彦芳。
(一)材料性成果
1、编印了《超越传统,构建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教师专业成长——刘良华教育讲演录》等校本教研教材
2、编印了《青州六中教师专业成长记录册》
3、编印了教师专业成长系列成果《反思与成长》与《发展与提升》
(二)经验性成果
1、促进了教师观念的转变,为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和新课程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2、获得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规划。
3、取得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系列经验。
3、获得了课题研究工作的经验。
(三)实效性成果
1、提高了我校的教育科研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2、建立起了新的教师专业成长评价机制。
3、积累了编写校本教材的经验。
4、形成了良好的校本教研氛围。
此致
敬礼!
科研课题结题申请书二:科研课题结题申请书(1286字)z市教科研领导小组:
姜堰市z初级中学于20xx年6月申请立项了《突出学生主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实践研究》的泰州市规划课题,经过课题组成员两年多的艰难探索与实践,本课题研究已初见成效。20xx年8月本课题研究已到期,现向教科研领导小组提出结题申请。
课题名称:《突出学生主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实践研究》
实验研究学校:姜堰市z初级中学
课题总负责人(课题组长):z
课题副组长:z
课题组办公室主任:z 课题组办公室副主任:z
子课题组长:z
课题研究时间:20xx年6月 20xx年8月
课题研究过程:
该项目研究历时两年多,经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xx.5 20xx.5,准备阶段。
专家引领,理念先行。20xx年6月,泰州市规划课题《突出学生主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实践研究》开题。泰州市教育局教研室胡唐明、钱德春,姜堰市教育局教研室周庆林、李念民、曹沐斌、王书月、孟太、曹军以及特级教师许亚平等到学校进行指导,课题组还专门聘请姜堰市教育局教研室沙化中主任为常务顾问,总体规划,制定目标。根据专家的指导和建议,本课题组请专家到校培训指导;走出去,与先进教科研学校结对,学习外校先进的教科研经验;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全面了解学生发展需要,分析制约效益课堂的因素,制定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实施方案 五效一堂,确定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负责人:z。
第二阶段:20xx.5 20xx.5,项目研究实施阶段。
(1)全面推进,突出重点,成立实验班级;典型示范,骨干带动,建立健全 五效一堂 的实践性实验机制;加强培训,力促成长,建立分层次、形式多样的培训机制,制订提高各层次课堂效益规划(定向初一年级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功课,取得一定的经验后,再向其他科目、其他年级渗透、推广);发挥集体智慧,使 五效一堂 式集体备课日常化、常态化;正确引导,理论提升,加强新理念的学习,提升应对课改的能力。
(2)以打造高效课堂教学促师生成长,以创新研究促师生发展。
(3)重视教学实践基础上的反思。鼓励实验教师及时将教学所得诉诸笔端,在实践检验中形成论文。
(4)成功举行了首届教师博文比赛,建立骨干教师博客,实行教师论坛制度。为老师提供跨学科的交流平台。
负责人:z。
第三阶段:20xx.5 20xx.8,项目研究总结阶段。
整理实验材料,形成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进行问卷调查,反馈实验结果。召开课题结题会,聘请专家对科研成果进行评审鉴定。
负责人:z。
(一)材料性成果
⒈ 编印了《树人》《秋韵》等校本教研教材
⒉ 编印了《 五效一堂 集体备课资料集》《 五效一堂 教学案集》等中期成果资料
⒊ 编印了数期《突出学生主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实践研究论文集》
(二)经验性成果
⒈ 五效一堂 课改要求。
⒉ 促进了教师观念的转变,为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和新课程的实施提供了保障。获得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规划。
⒊ 取得了促进师生发展的系列经验。
⒋ 获得了课题研究工作的经验。
(三)实效性成果
⒈ 提高了我校的教育科研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⒉ 建立起了新的教师专业成长评价机制。
⒊ 积累了编写校本教材的经验。
⒋ 形成了良好的校本教研氛围。
此致
敬礼!
姜堰市z初级中学
科研课题结题申请书三:德育导师工作研究课题结题申请书(979字)课题名称:德育导师制工作研究
课题负责人:罗丙唐
所属学校:高唐县清平中学
课题研究时间:20xx年1月——20xx年7月
课题主研人员:石华龙 秦晓民 朗文 王春莲
聊城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高唐县清平中学于20xx年1月向聊城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申请了《德育导师制工作研究》课题,经过课题组成员近两年的克难攻坚,本课题研究已初见成效。20xx年7月本课题研究已到期,现向聊城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申请结题验收。
课题的研究过程:根据研究的实际情况,我们分为四个阶段开展了我们的研究,第一阶段:研究准备和初步实施阶段(20xx、2-20xx、6)这一阶段也是课题的准备阶段,我们主要进行了,选题论证,制定方案,申报立项,开题论证,调查现状,分析成因,设计研究重点及措施。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xx、7-20xx、1)这一阶段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运行操作,修订计划,统计分析,收集积累资料。进行个案分析,制定阶段计划,操作方法验证,中期成果汇报和鉴定。
第三阶段:深化提高阶段(20xx、2-20xx、4)这一阶段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反思,总结中期成果并加以推广,加大覆盖面。结合实际,查验效果,并进行成果汇报展。第四阶段:巩固总结阶段(20xx、5-20xx、7)这一阶段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巩固课题研究成果,汇总各种研究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汇编成果专辑,撰写结题报告,召开结题自查会,申请课题验收。
取得的成果:
(一)物化性成果
1、《德育导师工作手册》成功编写。
2、《德育导师实施实施方案》成文。
3、编辑了《德育导师制工作研究课题图片集》。
4、撰写了《德育导师制工作研究结题报告》。
(二)经验性成果
1、积累了进行课题研究的经验。
2、形成了在农村中学全员育人新方法和新途径。
3、获得了转化师生关系新的经验和方法。
(三)实效性成果
1、提高了我校的全员育人能力,促进了教师的全面发展。一批实验教师得到锻炼并脱颖而出,1人被评为市优秀班主任,1人被评为市优秀教师,2人被评为县优秀教育工作者,3人被评为县优秀教师。
2、建立了新的育人方式。
3、形成了良好、和谐校园氛围。
实践证明,通过《提高课堂效率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课题研究,全校师生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提高了能力,现在按照预定计划,各项工作已圆满完成,敬请审议并批准结题
高唐县清平中学
《德育导师制工作研究》课题组
课题负责人:罗丙唐
课题3元素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的计算。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解计算题的能力,寻找正确的解决问题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定量研究作用,培养辩证思想,了解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意义。教学重点:
由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计算生成物(反应物)的质量。教学难点:
解题格式规范性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提问】复习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有哪些?(以电解水的反应为例)
2H2O 通电
2H2↑ +
O2↑ 36 4 32 36g()()18g()()72g()()由学生说出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后,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计算,求出括号内的值。引导学生观察说出虽然水的质量发生了改变,但是水、氢气、氧气的质量比没有发生改变。
教师进行总结: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是成比例关系的。因此,利用正比例关系,根据化学方程式和已知的一种物质的质量(反应物或生成物),即可求反应中其他物质的质量。这是我们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理由。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下面我们通过例题来学习如何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例1:(投影)加热分解6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 【分析】本题涉及的方程式是_________
题中给出KMnO4质量为已知量,未知量为氧气质量。【步骤】(以上例逐一分析并板书)
1、设未知量;
2、正确写出方程式并配平;
3、计算相关物质的质量比
4、标出已知量,未知量
5、列比例式求解;
6、解比例式
7、简明写出答案。练习应用,巩固提高
将课本的例2作为习题由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工业上用煅烧石灰(CaCO3)可制生石灰(CaO)和CO2,如要制取10吨氧化钙,需要CaCO3多少吨?
课堂练习: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燃烧100g氢气需要氯气多少克?生成氯化氢气体多少克? 学生练习后,用展台将学生作品展示,进行点评。【归纳】据方程式计算应注意:
【三个要领】
(1)步骤要完整(设、写、算、标、列、解、答);(2)格式要规范;(3)得数要准确; 【三个关键】
(1)准确书写化学方程式;(2)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课题3元素教案 篇10
从内容上看,本课题共由两部分组成:认识常见仪器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在知识展现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和洗涤仪器等基本操作训练。教材没有采用单纯的基本操作训练的方法,而是结合具体实验和“活动与探究”等,引导学生在实验和探究过程中,了解加热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并在现象明显的实验过程中进行基本操作训练,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 我所教的两个班级学生学习基础、习惯有较大的差异,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都刚接触化学,对化学实验充满兴趣,不仅乐于观察实验更愿意亲自动手来做。由于学生们学习的热情都很高,所以课堂教学上应该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如何规范操作,为今后的化学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2)掌握常见仪器的名称和使用方法,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过程与方法:(1)通过基本操作的学习,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2)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演示、学生互教互学等方法,掌握规范的操作方法,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有关实验的观察、操作,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2)通过化学实验操作的学习过程,发展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设计思路】依据新课程教学理念,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亲历过程,在亲历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本课题是初中科学探究和化学实验的启蒙,它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参观实验室、讨论、活动与探究中必须给足学生时间和空间。从已有经验出发,指导学生按“走进实验室——观察仪器及环境——识别仪器,说出名称——了解用途——动手操作——亲历与体悟”的策略学习。而教师的教学策略是:三维目标有效整合是通过“倒酱油”“吸取钢笔水”等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铺垫,引导全体学生参与课堂的“活动与探究”,在动手中动脑,提出问题,分析研讨,体悟遵守实验室规则和实验规范的重要性来实现;突出重点的方法是采用课前实验、课中实验,课后实验来学习和巩固三个主要实验所涉及到的基本操作方法;突破难点的方法是引导学生可从生活实例、从其他学科知识、从交通法规、还可从人的生存必须遵纪守法等多种角度来谈,从而认识遵守实验室规则和实验规范的重要性。最后,通过做家庭小实验巩固基本操作,并要求学生能清晰的认识基本操作是科学探究的基础,遵守实验室规则和实验规范是科学探究的保障。
课题3元素教案 篇11
【教材分析】:
碳的化合物种类很多,而碳的氧化物(CO和CO2)不仅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同时也是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初中化学的许多反应都与碳和碳的氧化物有关。其中,学生最熟悉的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教学要求掌握的两种气体之一,也是与生活实际联系极其密切和广泛的一种重要物质。本节教材内容主要讲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最后联系到用途。呈现方式有以下几个特点:即,难度不大、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内容也较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熟悉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二氧化碳的主要化学性质。2.过程与方法:学生观察和描述有关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通过实验事实归纳二氧化碳的某些性质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二氧化碳有关知识的讨论,学会全面的熟悉与评价自然界中的物质,树立利用化学为人类进步服务的观点。【教学重、难点】: 1.重点:CO2的化学性质
2.难点:CO2的溶解性和CO2与水反应
【教学方法】:演示法,讨论法,探究法,归纳法。【学习方法】:自学法,观察法,归纳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装有阶梯蜡烛的烧杯、充满二氧化碳的透明软塑料瓶1个、三个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用滤纸制作的紫色石蕊小花4朵、稀醋酸、水、石灰水、石蕊试液、试管、酒精灯、试管夹、镊子、火柴等。【教学过程设计】:
导课: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粮食”;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建筑师们却称它为“粉刷匠”。大家知道我说的是什么吗?[回答]CO2
是的,我说的是CO2。二氧化碳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认识碳的两种重要的氧化物CO2和CO。首先,我们来学习二氧化碳。一、二氧化碳(CO2)
列举生活事实:冷饮店用雪状固体放入水中得到冰凉的汽水,雪状固体是什么?学生思考交流,教师引入学习内容,并提问:物质的性质包括那些方面? 【演示实验1】制取收集二氧化碳并验满(学生上讲台演示)
【演示实验2】向燃有高低不同两支蜡烛的烧杯中倾倒CO2气体。(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现象作好记录)
【演示实验3】向一个收集满CO2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二分之一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让学生观察现象并讨论生活中的事实:如汽水、啤酒等中溶有二氧化碳)根据以上3个实验,讨论并完成下列表格。1.物理性质:学生归纳,教师简单书写,强调干冰的用途 2.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
讲解安全知识: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深井等地方要怎么办?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最后得出结论:做灯火实验(2)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
提问:CO2能溶于水吗?CO2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 【演示实验4】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 第一朵小花喷上稀醋酸 第二朵小花喷上水
第三朵小花直接放入盛满CO2的集气瓶中 第四朵小花喷上水后,在放入盛满CO2的集气瓶中 学生观察四朵小花的变化,作好记录并对实验现象分析 再将第四朵小花取出小心加热,观察现象。学生试写化学方程式: CO2 + H2O =H2CO3
教师取出小花在酒精灯上小心加热,学生观察现象并分析,写化学方程式
H2CO3=H2O+CO2↑
(3)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
学生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描述实验现象。教师讲解该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并说明这是检验二氧化碳的特征性反应。CO2+Ca(OH)2 =CaCO3 ↓ +H2O
二、小结
学生交流收获,完成练习1-6(打印的随堂练习题)
三、布置作业
1、课后4、5题
2、网上查找出有关二氧化碳用途和对生活、环境影响的资料
四、板书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
(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
CO2 + H2O =H2CO3
H2CO3=H2O+CO2↑(3)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CO2+Ca(OH)2 =CaCO3 ↓ +H2O
五、教后反思
【课题3元素教案】推荐阅读:
课题3 制取氧气_教学设计_教案06-06
卤族元素复习教案10-16
3培训课题范围目录05-13
摄影构图视觉元素教案09-21
3课题研究结题总报告09-23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教案10-24
12.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案06-20
高中化学“卤族元素复习”说课教案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