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2024-07-21

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共7篇)

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篇1

摘要:通过离散,将桩筏基础与地基的共同作用化为桩、筏、土的共同作用问题,在土的Boussinesq解和Mindlin弹性理论解的基础上,推导得到了不同荷载分布情况下的积分解答。同时利用板的弹性理论,得到了地基上筏板的理论解。在此基础上,利用桩、筏、土之间的力与位移协调,采用半解析、半数值方法,给出了桩筏基础与地基共同作用理论推导过程。最后通过工程实例,说明了方法的具体应用,实例表明,方法具有较好的工程实用性。

关键词:桩筏地基,共同作用,半解析半数值方法

Inrecentyears,manyresearcherspaymuchattentiontotheinteractionbetweenpiledraftfoundation andground,andlargenumbersofresearchresultshave beenachieved[1—6].Atpresent,thefiniteelementnumericalmethodsarethemainmethodsintheanalysis ofpiledraftfoundation[1—6],andcertainhypothesis arealsonecessary.Suchastakingthepiledraftfoundationasrigid,notconsideringthenonlinearandanisotropicofsoil.A 3Dfiniteelementmethodwhichcan considerallfactorsabovemaybehelpfulfortheresearchofinteractionmechanism,butthelargecomputationalcostofthemethodmakesitcanhardlybeused intheanalysisofthepracticalengineeringproblems.Inreferences[1—3,7],alotofworkhasbeendone onthenumericalresearchofpileraftfoundationanda semi-analyticaland semi-numericaleffectivemethod,whichtakestheraftasrigidandconsidersmanyfactors suchasthenon-homogeneityoflayersoil,thenonlinearperformanceofthepilesandthenonlineardisplacementfieldofsoilaroundpile,isdeveloped.Developingananalysismethodofpileraftfoundationinwhich thestiffnessoftheraftcanbetakenintoconsideration istheoreticallyandpracticallyimportantfortheunderstandingofnonlinearbehaviorofpileraftfoundation andoptimum designofpileraftfoundations.

On thebasisoftheelasticitytheorysolution of slab,reference[8]derivestheequationsofinteraction between rectangularplate with free boundaries and ground.

Onthebasisoftheworksmentionedabove,anew semi-analyticalandsemi-numericalmethodfortheinteractionanalysisofpiledraftandfoundationisdeveloped whichcantaketheactualstiffnessoftheraftandthe non-homogeneityoflayeredsoilintoconsideration

Comparisonismade between the behaviorofa practicalpiledraftfoundationandthebehaviorpredictedbythenew theory.Itisfoundthattheresultsderivedfrom theNeromethod agreewellwith theobservedvaluesinthepracticalpiledraftfoundation.

1 Thestressofsoilanddisplacementsolu-tion

JustasFig.1shows,thedisplacementatany pointduetounitverticalconcentratedloadactsatpoint(x,y,z)inhalfspaceisgivenbyMindlin

Thedisplacementinducedbylocaluniform loadinhalf spacecanbederivedbyintegratingequation(1):

Integratingtheequationabove,wecanobtain

inwhich

Inasamerule,wecanalsoobtainthedisplacementsofanypointinsoilresultedfrom theshapeuniform distributedloadorannularshapeuniform distributedload.

2 Theoreticalmodelofinteractionbetween pileraftfoundationandsoil

2.1 Compatible equation of bottom plate andfoundation

Thecompatibleequationsofdeformationbetween bottom plateandfoundation,andtheequilibrium equationsofbottom platecouldbewrittenas

whereδi,j=wi,j+si,j;xiandyiarethecoordinatesof midpointoffundationsegment.Xiisthereactionforce offoundationatsegment.Δ0,α0,β0aretherigid displacementatthecornerofplateandtherotational anglesattwodirectionsofcorner,respectively;FZ,Mx,Myaretheexternalloadonthesurfaceofslaband thebendingmomentsintwodirections,respectively;Δi,pisthedeflectionofslabatipointduetotheexternalloadPwhichincludetheloadofbeam;wi,jisthe deflectionofslabatipointduetounitloadactsatj point;si,jisthesettlementoffoundationatipointdue tounitloadactsatjsegment.

2.2 Compatibleequationofpile-soil

AsisshowninFig.2,divideachpileintonzsections,lettheskinfrictionofpileiatelementubeτu,i,andletthepressuresofpile-topandpile-bottom ofpile ibePt,i,Nb,i.

Aseachpileisbalancewhensubjectedtopressureofpile-top,pileround friction and pressureof pile-bottom,sowecanobtain

inwhichdisthediameterofpile,δzisthelengthofelement.

Thecompressivedeformationofpileduetotheinteractionbetweenpile-toppressureandskinfrictionof pilemaybe

WhereEpistheelasticmodulusofpile,Aisthecross sectionareaofpile.

Supposedthatthesettlementonthebottom ofpile iisSd0i,sothemid-pointdisplacementofsegmentuis

byinteractionbetweenskinfrictionofpileandpile-top pressurecanbecalculatedbymeansoftheMindlinsolutions,justastheequationsshowninsection 1.

Thesoildisplacementduetotheunitfrictionof segmentvinpilejcanbecalculatedasfollows

where

Sothesoildisplacementatmid-pointofsegmentu inpileiduetotheunitfrictionofelementvinpilej maybe

Wherexi,yiisthecoordinateofpilej,zu,iisthecoordinatecorrespondtothemid-pointdepthofsegmentu inpilei.

Andthesoildisplacementatthebottom ofpilei duetotheunitfrictionofsegmentvinpilejis

zdiisthecoordinatecorrespondtothebottom depthof pilei.

Thesoildisplacementduetotheunitpressureat thebottom ofpilejcanbecalculatedbytheequationas follows:

inwhich

Sothesoildisplacementatmid-pointofsegmentu inpileiduetotheunitpressureatthebottom ofpile jis

Andthesoildisplacementatthebottom ofpilei inducedbytheunitpressureatthebottom ofpilejis

Then,thetotalsoildisplacementaroundelement uofpileimaybe

whereS0u,iisthesoildisplacementaroundelementuof pilei

τv,jisthefrictionbetweenpileelementandsoil.Pb,jisthepressureatthebottom ofpilej.

SJu,i,jisdenoted asthesoildisplacementcoefficientofelementuinpilei,whichisinducedbythe unitpressureatthebottom ofpilej.Sotherelative displacementbetweenpileandsoilis:

Andthedisplacementofpilebottom is

Asforthesoilaroundpile,considerthesoilofsection i,wesupposedthatthecurveequationofshearstressτanddisplacementSis:

inwhich,Ss iiistheself-displacementinducedbythe shearstressofsectioni.Deductingthelinearcomponentfrom eqution(16)[9],wecanknowthatthelocal nonlineardisplacementofsoilin layerican beexpressedas

Theadaptationmethodoftheparametersinequation(17)referstoref.[9].So,thetotaldisplacementofsoilalongthepileshaftis

Duetotheassumptionofdisplacementcompatiblesvaluesof S′ss u,iequaltothepiledisplacement Sp u,iat relationpileelements.

Accordingtoreference[10]Sp u,iis

Theplacementcompatibilityequation canderivenznequations.

Accordingtorefernce[11],asfortheinterface ofpile-soil,usingtherigid-plasticmodel,thecompatibleequationsofdisplacementcanbeexpressedasfollow:

Whenrelativeslipoccursattheinterfaceofpile-soil,equation(23)willnotbetrue.Butasweknow that anyskinfrictionofsectionalpilewhichmakesequation(23)notbetruemustbetheultimateshearstress,thenequation(23)can besubstituted byexpression asfollows

sothealternationabovedoesnotchangethenumberof equation.

Accordingtothewaymentionedabove,thereare n(nz+2)unknowndata,whicharen×nzfrictions,n pilebottom pressureandnpilebottom displacements.Otherunknowndatacanbecalculatedbythesen(nz+2)unknowndata.Andaswehadknown,therearen balancedequationswithnpiles,describedinequation⑷n×nzequationsabouttherelationsbetween pile roundfriction and the relative displacementofpilesoil,andndisplacementcompatibleequationsofpile bottom,describedinequation(19),sotherearealso n(nz+2)equationstotally.Sotheskinfrictionτu,iof pileandthepilebottom displacementSd0icanbecalculatedbyiterativemethod.

3 Engineeringexample

ThetradecenterofDong-Guan located atthe new centerdistrictofDong-Guan,surroundingthe areaofYuan-Meiroad,Yang-GuangroadandDongGuanload,anditsnorthisHong-Furoad.Thisarea isthe physiognomyunitbelonging to the junction sectionoferosionalmoundandalluvialaccumulated billabong,anditstotalareais 35 719m 2.Themain buildingoftradecenterhas 23storeys,with 1~3storeysskirt-building and a one-storeybasement.Thearrangementplanargraphofbuildingisshownin Fig.1.

Accordingtothegeologicdata,themainstratums ofsitearetheartificialfill,thebearingplantlayer,the slopediluvium of 4thsystem andresidualstratum,the underlyingbedrockbelongingtogranite.ThegeologicalconditioncanbeseeninFig.5

Thedepthofraft-slabis 1.6m.thelabourexcavatedpileisused,andthepilecanpassthroughthe plasticsoilstratum,deepintothehardplasticsoilstratum,theactuallengthofpileisbetween 11~14m longwithdifferentpiledlocation.

5 Conclusion

BasedonthetheoryofMindlinelasticsolutionand theelastictheoryofslab,usingthesemi-analyticaland semi-numericalmethod,ananalyticalmethodofinteractionbetweenthepile-raftfoundationandgroundis developed.Andtheinteractionbetweenthepile-raft foundationandgroundwasanalyzedbyanengineering example.Engineeringexampleshowsthatthemethod developedthispaperhadgoodpracticalityinengineeringutility,especiallyincalculatingthesettlementof foundationandsettlementdifference.

参考文献

[1]Zhang Jianhui,Deng Anfu,Ding Jixin.New ideas to optimize the piled raft foundation design.Underground Space,2000;20(1):64—77

[2]Yang Min.The theory and test research on upperstructrure and pile-raft Interaction.Shanghai:Ph.D.Thesis of Tongji University,1989

[3]Yang Rongchang,Zai Jinmin,Mechanism of Piles-Soil-Raft Interac-tion,Journal of Nanjing Architectural and Civil Engineering Institute,1994;(1):1—7

[4]Shang Shouping,Du Yunxing,Zhou Fen.Study on the Interaction of Subsoil and Piled Box(Raft)Foundation,China Civil Engineering Journal,2001;34(4):93—97

[5]Zai Jinmin,Ling Hua,Wang Xudong.Numerical analysis of nonlin-ear interaction of piled raft foundations.Joura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02;24(5):1—6

[6]Chen Yun-min,Chen Ren-peng,Ling Dao-sheng.A simplified meth-od to analyze soil-pile-raft interactions.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2001;(6):686—691

[7]Cao Zhiyuan,Pan Duozhong.Asemi Analytical coupled region meth-od for pile group.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1996;18(6):77—83

[8]Ni Guangle,Li Chengming,Su Kezhi.A simple computational meth-od of Interaction between elastic plate and elastic subground.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2000;19(5):659—665

[9]Lai Qionghua.Calculation procecture for P-S curve of piles.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ning,2003;22(3):509—513

[10]Zai Jinzhang,Zai Jinmin.The analysis and design of high-rise build-ing foundation.Beijing:China Architecture and Building Press,1993(in Chinese))

[11]Foundation design of E tower of Dongguan Economy and Commerce Center.Guangzhou Taiji Engineering CO.LTD.2003.8

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篇2

一、选题背景

课前根据要求,我先对任教班级进行了议论文阅读摸底测试,了解学情。被试两个班共84名学生只有两人得到满分10分,平均分是5.8分和5.68分。选择题得分较低,其中第一道选择题平均分为1.26分和1.71分;第二道选择题平均分为2.5分和2.65分,第三道主观题答题较好。从摸底测试题的得分和学生答题反思表发现:学生原来具有的知识、技能、态度处于一个中等水平。

根据自己最近的教学实际,发现学生对议论文知识掌握情况不太理想。再通过摸底测试,发现学生对议论文的三要素论证把握不准,而论证方法是议论文的重点,也是难点,更是中考经常考查的内容之一,中考的考纲里这样表述这一要求:阅读简单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多数学生在议论文阅读中对辨析论证方法的作用掌握情况不佳。多数学生能识别论证方法,但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时表述不清楚,对材料论证的观点把握不准,语言表述不规范。根据学情分析,再认真研究大纲和考试说明,选择学生比较薄弱的“辨析论证方法及作用”这一角度切入,希望能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作用。

二、课堂构想

本节课分为三个板块:1、评讲议论文摸底测试题;2、讲练评结合辨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3、实战演练。在评讲试卷这一环节,我把以往都是传统式的老师讲解变成了由学生点评。由小组pk,代表上台作限时点评,分别点出好中差学生试题中的“亮点”与“暗点”,说出失分点与失分原因,并总结出答题方法。学生代表的大胆与自信,清晰有序而又到位的点评出乎我的意外,用兵教兵的方法,用学生自己的语言解析更适合学生的认知,易于接受。在“我是点评小能手”这一教学过程中由于角色的置换而产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行为的高度自主性,让我体会到了新理念运用到教学实践之中所产生的魅力。

用讲、评、练有机结合,范例从中考题中选取,从语段入手,通过典题例解,引导学生逐步探究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使学生从典型例题中观察发现特点,明确方法思路,掌握解题技巧 ,然后带着这些经验或者启发对学生的`答题进行点评,让学生在具体的评析中感知到“雷区”和“得分点”的原因所在,进而能规范自己的答题。再通过相似题型的练习让学生实战演练,使学生当堂巩固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获得迁移能力。

教学效果从实战演练的检测中,得到这样的信息,辨析论证方法及作用更准确了,语言表述也更规范了,最后一个选择题全班基本上都答对了。学生的错误率降低了,答题的准确率提高了。这说明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明显的,得到了实效,这也是我一直追求的教学目标。

三、不足之处

因时间关系,文本解读,流于形式。比如指导分层,点拨不够到位,指导概括,也是蜻蜓点水,没能深入解析文本。直面应试,重视方法技巧点拨,忽视体味语言之美,有点愧对语文。

四、一点思考

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篇3

1 火灾基本情况

1.1 建筑情况

该公司为私营企业, 占地面积2 667m2, 主要从事仓储服务。起火建筑为公司院内4个钢架结构的连体简易库, 每个库南北长102m、东西宽18m, 均为拱形屋顶, 采用无夹心彩钢板, 顶高7.5m, 总建筑面积7 344m2。由西向东依次编号为1、2、3、4号库, 其中1、2号库为敞开式 (四周无围墙) , 3、4号库为封闭式 (四周砌有4m高砖墙, 墙顶部有1.2m高的阳光板围挡) 。此外, 1号库南侧向外又加盖了一个12m×12m的敞开式库。

1.2 损失情况

发生火灾时, 库内储存有各种型号的SBS热塑性丁苯橡胶4 160t、丙酮32t、苯酚107t和各类聚乙烯塑料496t等, 市场价值近9 000万元。火灾造成4个库建筑全部过火烧毁, 库存原料大部分过火、烟熏或高温烘烤, 燃烧现场如图1所示。

2 火灾调查工作

火灾发生后, 北京市消防总队会同房山区公安分局刑侦支队、消防支队组成调查组对事故发生原因展开了全面调查。

2.1 火灾发现情况

据调查, 29日6时55分许, 公司西墙外从事废品收购加工的汪某发现院内库房区域有烟冒出并逐渐增多, 随即用手机报警。

与此同时, 公司员工魏某上班后, 在准备当天业务用车时, 发现1号库西侧中部货堆上部有明火, 随即跑到事发地点, 确认起火后, 打电话报警, 火灾现场平面图, 如图2所示。

2.2 监控录像情况

公司院内设有8个探头, 分别监控公司大门、库区四周道路。其中, 编号为3号的探头安装在1号库西侧、自北向南数第10根立柱上, 探测区域朝向北侧 (见图2) 。

该探头在29日7时02分10秒 (经校正, 应为6时52分27秒) 的监控画面右上方显现出明显的火苗。2min 12s后, 画面中显示有魏某在1号库西侧路上由南向北跑到事发地点查看后边往回跑边掏手机的动作, 如图3所示。

此外, 未发现其他外来人员和可疑人员情况。

2.3 现场勘查情况

由于火灾现场范围大, 燃烧时间长, 调查工作围绕最初发现起火的线索展开, 结合监控录像的记录, 根据现场勘验确认, 确定了最初起火部位位于1号库西侧北数第5跨内 (北数第5、6根立柱之间) , 起火点距地面有一定高度, 库房烧损情况如图4所示。

经勘查, 起火部位及其周围堆放的货物为各种型号的SBS热塑性丁苯橡胶物料, 堆高3.2~3.5m, 用苫布遮盖。该部位燃烧严重, 金属钢架变色变形呈扭曲状, 6号柱的钢梁已经被烧断裂;货物堆垛上部被烧缺失较多, 堆高在火灾后仅残存1.6m左右, 如图5所示。

在认定起火部位和起火点的基础上, 对起火原因的调查重点围绕着人为因素、电气线路故障和SBS热塑性丁苯橡胶自燃三种因素进行分析判断, 并对其他起火因素进行排除性调查。

3 火灾事故排查认定情况

3.1 人员排查情况

3.1.1 内部人员调查情况

火灾发生后, 调查组对发现人、报警人和现场其他有关人员进行了调查询问。刑侦支队从人为因素对公司老板果某及其家庭情况、公司保险情况、公司员工、起火前一日在院内卸货的外来人员情况等进行了详细摸排。

据调查, 果某是再婚, 与现任妻子李某再婚14年, 无再生子女, 再婚后与各自的前任配偶没有往来, 也未发生过矛盾。起火前晚果某与妻子外出吃饭后回家, 未住在公司, 相关情况有人证实。

关于保险情况, 经了解, 2008年和2009年, 果某前后两次通过朋友刘某 (保险业务员) 上过3 000万元的基本财产险。据刘某讲, 保单项目是刘填写的, 目的是为了能够快速通过投保。保户出险后其赔偿额度按损失比例确定, 不会超出此保险额度, 从保险的标的额度、财产损失情况以及公司的运转情况等方面分析, 排除了果某诈险的可能。

该公司共有员工21人。经查, 火灾发生前公司院内共有9人在场, 分别住在院内不同位置;另外, 公司装卸工魏某、王某在6时30分后陆续从大门进入。魏某进院后, 将南门处的货车驶到库的西南侧, 准备装货;王某到西门处的房间内换衣服。经民警调查访问, 员工之间及员工与老板之间关系融洽, 无明显矛盾。

3.1.2 外来矛盾情况

库区院内共养了十余条狗, 据了解, 公司负责养狗的曹某在28日晚18时下班后放了3条狼狗在院内自由活动, 据员工反映, 狗对外人反应凶猛, 火灾发生前无毒死或迷晕等情况。此外, 公司院墙2m高, 未发现人员攀爬的痕迹。公司院内共安装有8个摄像头, 根据调查和监控录像记录, 未发现起火前接近和进出库的可疑人员。

另据公司员工反映, 起火前一天前来卸货的人中, 有人因吸烟被老板罚款而发生过口角。就此情况, 刑侦人员专门对涉及到的4辆货车上的10个人进行了追踪调查, 经查, 这些人员在卸货后于28日下午先后离开北京前往西安送货, 沿途的路桥收费票据可以证实, 上述人员没有作案时间。

3.2 电器因素调查情况

对起火部位及周围的勘查证实, 该部位没有用电用火设备, 起火前没有进行过卸货操作, 也没有发现卸货设备和车辆。

经过起火部位的电路有两路, 一是照明电, 二是监控录像线路。现场勘查对库内的电气线路敷设和照明、监控设备的安装进行了确定, 并在起火部位附近提取到粘有铜导线熔融物的穿管, 对现场电气部分的专项勘查, 没有发现起火前有故障迹象和痕迹, 库内的照明电路采用穿管敷设, 使用防爆开关和灯具。监控录像在起火时仍在工作。

据调查, 起火前值班员金某在关闭库区照明开关时, 看到一号库的灯还亮。勘查中发现途经起火部位的线路和管线上的导线熔痕, 经公安部消防局天津火灾物证鉴定中心鉴定均呈现为火烧特征, 对其他部位的电路进行勘查和调查, 未发现明显故障因素。监控录像显示, 起火时库内照明正常, 可以排除电气故障引发火灾的因素。

3.3 其他起火因素的排除

现场进行了模拟实验, 排除了吸烟遗留火种引起火灾的可能。提取的火灾中心现场周围的烟尘等残留物, 送公安部消防局天津火灾物证鉴定中心进行常规检测, 未检出汽、煤、柴油等易燃成分。根据气象记录, 该地区起火前没有雷击现象, 可排除雷击起火的因素。

至此, 除货物自身因素外, 引发火灾的各种可能原因通过大量的工作均予以排除。

4 有关SBS自燃的技术分析和论证工作

4.1 存放货物情况

最初起火部位处堆放的货物是SBS 4303物料, SBS是苯乙烯和丁二烯单体的聚合物, 是一种介于树脂和橡胶之间的高分子材料, 有多种型号, 广泛应用于制鞋、粘合剂、塑料改性、橡胶制品及沥青改性等领域。

该产品除在生产过程中有控制指标外, 在理化性能方面没有具体的技术参数。产品在运输、储存过程中要求避免阳光直射, 要远离烤、晒、辐射等各种能引起温度升高的热源。据该产品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讲, 在夏季, 环境温度40℃左右, 阳光直晒可能引起自燃, 他们以往遇到过车间房顶积聚的粉末状物料被阳光晒着的情况, 也曾出现过SBS粒料放在暖气旁边被烤着和在加工过程中因温度控制不好物料起火的情况。

4.2 分析鉴定情况

为进一步验证和分析SBS发生自燃的可能性, 笔者在现场针对不同部位、不同型号的SBS物料进行了取样, 送公安部消防局天津火灾物证鉴定中心进行鉴定测试。

从检测数据看, 从初始试验温度 (30.5~45.0℃) 开始, 测试的不同型号SBS物料均出现放热现象, 且随着温度升高, 放热量逐渐增加。

最重要的发现是, 据检测分析, 从起火部位处提取的物料 (SBS 4303) , 其抗氧剂含量与现场内其他部位提取的物料 (包括对比样品) 相比, 明显低一个数量级。起火部位提取的SBS 4303中的抗氧剂2, 6-二叔丁基对甲酚含量为0.012%, 而根据厂家技术部门提供的资料信息, 该产品的抗氧剂含量应为0.25%。抗氧剂是SBS物料在常规状态下保持稳定性的重要保证, 抗氧剂的添加量不够, 将导致SBS物料变得极不稳定, 容易发生氧化放热自燃起火。

4.3 专项调查情况

据调查, 起火部位堆放的SBS 4303粒状物料用聚丙烯编织袋包装, 每包20kg, 垛高3.2~3.5m, 用苫布遮盖, 存放已有4、5个月之久。因没有围墙, 西侧的货堆在午后可以被阳光晒到, 苫布虽起到防雨作用, 但也起到了保温的作用, 其内部的热量因遮盖而不易散发。此外, 7月24日, 在该库房前次起火部位的北侧, 尚未清理的SBS物料在余火被完全扑灭、且有人监护的情况下再次发生自行燃烧。

此外, 通过数据查询了解到, 1997年5月11日凌晨3时左右, 湖南省岳阳市城陵矶富源外贸仓库也曾发生过一起SBS自燃火灾, 起火原因就是因为SBS物料在生产过程中抗氧剂添加不够所致。

4.4 专家论证情况

为确保认定结论的客观、科学、公正, 专门召开了“6·29”火灾原因认定的专家论证会, 邀请公安部火灾调查专家、技术鉴定人员对整个火灾的调查情况进行了会商分析, 对获取的各项证据及材料进行复核查证。按照认定结论客观严谨的要求, 根据现场调查和技术分析情况, 与会专家得出一致结论, 认定此起火灾不能排除SBS4303热塑性丁苯橡胶自燃起火的可能。

5 总结与思考

对火灾物证的技术分析和论证, 是调查认定火灾原因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也是科学认定火灾原因的必要手段。“6·29”火灾是一起比较特殊的化工原料自燃起火的案例, 由于火灾的燃烧时间长, 起火的原料为颗粒状, 燃烧后或坍塌散落、不成形状, 或受热熔融后粘结成块, 现场的勘验取证极其困难, 火灾原因的认定就是通过大量的调查工作, 在排除了各种起火因素后, 通过实验计算和技术分析、论证后得出的。

火灾物证的技术分析和论证是对火灾原因进行调查认定的一个过程, 是指利用现代科技设备和手段, 通过对现场痕迹物证的分析、检测, 确定其性质和特点, 明确其与火灾原因之间的关联, 并通过严谨缜密的逻辑推理和分析, 协助判定起火的准确原因。

技术分析和论证是科学认定火灾原因的基础, 也是准确认定火灾原因的保障。火灾原因的认定靠证据,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方法, 对物证进行分析检测所得到的数据和结论, 具有科学性和权威性, 可以提高火灾认定的认知度和说服力;而通过论证对前期所做的各项工作进行系统的汇总、对所获取的各类证据进行分析, 又是一个严密的推理过程, 对火灾的整个调查认定工作也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耿惠民.火灾原因调查案例集[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

[2]王友博.火灾烟气致死原因分析[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3, 22 (S1) :109-110.

[3]吴振坤, 黄东来.某乳业公司冷库火灾事故原因的调查及思考[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7, 26 (5) :579-581.

[4]吴建平, 万国强, 杨晓勇, 等.兰州石化公司“6·28”爆炸火灾事故原因认定[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8, 27 (1) :71-73.

短跑放松技术的作用及其训练方法 篇4

1 短跑放松技术的重要作用

第一, 通过良好的放松, 可以有效改善运动员的兴奋度。短跑放松技术的应用, 可以加快运动员大脑运动中枢的兴奋与抑制, 从而使他们能够一直处于一种较为适宜的兴奋状态, 通过减少多余、繁琐的动作, 提高短跑步频。实践中可以看到, 在高速短跑运动过程在, 如果不注意放松, 那么将会产生更多的神经冲动, 其中多余的消耗造成大脑疲劳。短跑运动过程中, 如果运动员的肌肉过于紧张, 则会影响血液流速、减少大脑供能, 进而使运动员的腿部乳酸过量堆积、血液p H值随之下降, 容易造成肌肉疲劳, 影响成绩。

第二, 短跑放松技术的应用, 可以有效增大肌肉收缩力。实践中可以看到, 肌肉力量的大小和承载强度, 在很大程度上主要取决于肌纤维数量、肌纤维收缩力以及肌纤维收缩前的长度;对于运动员而言, 如果其短跑放松技术应用的比较娴熟, 则肌纤维参加运动高达90%, 放松能力差的人, 参加活动的肌纤维只有60%左右。由此可见, 放松能力的差别,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参与活动的肌肉数量, 收缩力量也有非常大的差异性。

第三, 放松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善肌肉供能过程, 大幅度提高速度耐力。在短跑过程中, 造成有机体功率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肌肉中储备的能源物资不足, 或者过分的消耗。研究发现, 短跑过程中的主要能源来源是三磷酸腺苷的无氧分解及其二次合成, 因此合理放松可以确保运动员在短跑过程中合理的分配体能, 同时也能够减少多余肌肉耗能, 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 放松技术的应用, 可以有效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 对于改善快速跑中的肌肉供能、提高速度耐力, 意义重大。

第四, 放松技术在短跑过程中的有效应用, 可以提高跑步速度、激发爆发力。通过研究, 短跑放松技术可有效减少集中用力和内阻力;当内阻力减少时, 被动肌肉放松, 进而加快主动肌收缩速度, 使关节活动幅度增大。通常情况下, 人体肌肉只有在放松状态下才可以被拉长, 正如橡皮筋一样, 在一定范围内将其拉得越长, 则其收缩时速度就会越大。比如, 李雪梅100米最好成绩为10.79秒, 200米为22.01秒, 300米为35.78秒;立定跳远距离为2.8米, 比刘晓梅等著名运动员略胜一筹, 尤其是在立定跳远方面, 较其他运动员要超出20厘米, 技术统计如表1所示。

从上述统计数据可以看出, 李雪梅的爆发力要比其他运动员强一些, 值得注意的是李雪梅的放松能力也比其他3名运动员强。通过研究发现, 运动员肌肉放松能力强的人, 超过90%的肌肉参加活动;肌肉放松能力较差的人, 则仅有60%左右的肌肉运动。

2 短跑放松技术日常训练

短跑运动员爆发力都比较强, 更需要掌握短跑放松技术, 在实际训练过程中, 可选择的练习方法也比较多, 也比较灵活, 其中常用的训练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2.1 摆臂技术训练方法

短跑运动员日常训练过程在, 应当尽可能的加强摆臂技术练习, 由上臂带小臂摆动, 并且手腕要完全放松下来, 避免出现紧握拳头、双肩高耸的动作;前后摆动时, 以向后为主用力, 摆臂过程中注意防止脖颈、面部肌肉过度紧张。

2.2 惯跑训练

慢跑是一种非常放松但速度不减的跑步方式, 通常情况以100~150米的距离长度为宜。在慢跑过程中, 又分为三个步骤。第一, 起跑后加速跑大约25米的距离, 达到个人最快速度。第二, 运动员主动用力停止, 随惯性慢跑20米左右的距离, 或在惯性跑速度降下来以后, 再加速跑大约25米的距离。第三, 在上述基础上惯性跑20米的距离。惯跑过程中, 要求肌肉一定要足够的放松, 体会放松惯性跑的感觉和动作要领。

2.3 牵引跑训练

该种跑步训练方法, 即在运动员跑步时, 适当地施加前倾牵引力, 并且按个人成绩的120%增加强度。比如:在直道上跑步时, 80米位置施加一定的牵引力, 进入弯道后再进行慢跑;如此反复4次练习。在牵引跑练习过程中, 运动员要注意抬高身体的重心、注意伸膝, 用心体会肌肉放松用力时的感受。

2.4 斜坡跑

在此过程中, 建议选择坡度为2~3度的斜坡, 斜坡总长度大约在50米左右, 而平地跑道长度以70米为宜。训练过程中, 通常下坡跑的距离设计成30~40米, 而平跑的距离为30~60米。下坡距离不能太长, 因为下坡跑时, 运动员会支撑器官负重, 容易造成损伤。下坡跑过程中, 最显著的技术特点就是动作特别放松, 协调连贯性特别好;在前摆腿着地时, 可较快速度转入后蹬动作, 频率快、步幅大。

2.5 变换跑训练

变换跑即在短跑各段将起跑以及行进跑和变速跑有机地结合起来训练, 通常包括四种训练方式, 即直道上20米加速跑、弯道上30米快速跑和20米放松跑;弯道上30米加速跑、直道上20米快跑和20米放松跑;直道上30米加速跑、20~30米的放松惯性跑, 然后再进行慢跑。

3 结语

短跑运动员掌握好放松技术, 对其有效掌握短跑全程技术意义重大;正确应用放松技术可节省能量、提高能量利用率;短跑放松技术训练过程中, 需要从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以及专门性训练三个方面入手,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该技术, 才能有效提高成绩。

摘要:放松能力短跑训练中的一项重要技术, 对于提高跑步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通过短跑技术结构的不断优化和调整, 可以使运动员或者学习者在跑步时更有效地分配体能。该文将对短跑放松技术的作用进行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进行训练, 谈一下自己的认识和观点。

关键词:短跑放松技术,作用,训练方法,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淑泽.对短跑放松跑技术影响因素及训练方法的分析[J].俪人:教师, 2014 (6) :218.

短跑放松技术的作用及其训练方法 篇5

评定田径运动技术的标准是其实效性和经济性, 这是人们研究短跑技术的立足点和着眼点, 当今世界最优秀短跑选手的最高速可达成12.1m/秒。这需要运动员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自身的体能, 具备高水平的放松能力在奔跑中保持高速度, 高节奏, 动作协调放松, 步幅开阔, 更好地提高短跑成绩。

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

3、短跑技术放松动作

3.1 肌肉放松技术的作用能提高速度耐力, 短跑是极限强度运动, 运动员除具有良好的速度和保持高速度的能力外, 还必须使短跑动作协调放松。在短跑中, 当主动肌和对抗肌协调一致时, 能以较快的速度去克服外周阻力, 同时也减少了它们之间的阻力, 推迟疲劳的出现, 根据我查阅的资料上, 国外对50名短跑运动员采用多导肌肉描记器研究表明如果肌肉最大紧张为100%, 那么肌肉在有20%~30%的紧张度时, 肌肉中血液流动情况减慢, 肌肉在有60%~80%紧张度时血液流动将完全中断, 与此相反, 当肌肉放松的时候肌肉中血液流动状况将提高15~16倍。上述资料的结果表明, 高频率的短跑技术由于肌肉紧张可使血液流动速度减慢或中断, 致使能量供需严重失衡体力下降。

肌肉放松能力, 对不同距离的短跑项目作用大小也不一样, 距离较长的短跑项目肌肉放松能力好, 其成绩提高更为突出, 良好的放松跑技术能改善肌肉的紧张程度, 提高肌肉的放松能力, 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充分利用红血球输氧功能, 促进能量再合成, 也可以加速体内酸性代谢产物的排出, 有利于节省体力。

3.2 放松技术能增大肌肉收缩的力量, 肌肉力量的大小取决于肌肉纤维的数量和单个肌纤维的收缩力量及肌纤维收缩前的初长度, 据我对文献资料研究发现, 短跑放松能力强的运动员, 肌纤维参加的百分比可达90%, 而短跑放松能力弱的人, 肌肉中只有60%的肌纤维参加活动, 由于放松能力的强弱不同, 造成参与动作的肌肉相差30%之多, 由此可见, 在收缩力量上必然有很大的差异, 而肌肉放松与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的关系更为密切, 肌肉越放松, 肌肉就越容易拉长, 肌肉的初长度越大则肌肉的收缩力量就越大, 反之, 肌肉处于紧张状况, 肌肉就难以拉长, 肌肉的初长度越短, 则肌肉的收缩力量越小, 所以肌肉的协调放松能提高肌肉的收缩功率。

3.3 放松技术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灵活性, 大脑皮层运动中枢的兴奋与抑制的转换速度有关, 又与大脑接受来自本体感受器的高频率传入神经冲动的耐受能力有关, 如果运动员在短跑比赛中追求高频率而不积极发展动作幅度, 许多附加神经冲动以高频率传导到中枢, 造成大脑皮质的高度兴奋, 经过短暂时间后, 频率下降会越跑越累, 全程跑的后程速度将难以提高, 正因如此, 放松技术有利于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的转换, 速度和灵魂性的提高, 使全程速度得以充分的发挥。

3.4 放松技术可以提高耐受乳酸和消除乳酸的能力, 提高三磷酸腺苷的合成能力。从能量供应的角度看, 在短跑中肌肉快速收缩需要的能量是三磷酸腺苷的分解所提供的, 不同距离的速度耐力还需要磷酸肌酸的分解作用及糖酵解过程。而肌肉中的三磷酸腺苷储备是非常有限的, 维持的时间仅有几秒中, 这样必须在肌肉两次收缩间, 即肌肉放松的时间内进行三磷酸腺苷合成的, 因此提高肌肉的放松能力能促进血液循环, 使肌肉中的血液量增加, 给肌肉输送大量氧气, 保证三磷酸腺苷的再合成, 节省能力, 减少乳酸生成延长持续工作时间, 提高速度耐力。

3.5 适宜的心理放松状态对短跑的影响

短跑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 心理状态是影响跑速的重要因素之一, 适宜的心理状态、良好的情绪是运动员充分发挥短跑的技能和体能的基础, 心理状态紧张会使运动员的肌肉僵硬, 跑动过程中产生多余的动作破坏短跑的技术环节, 而过于放松毫无进取的精神状态又很难集中精力, 保持旺盛的斗志, 在心理上就会感到力量的不足从而导致动作软弱无力, 因此在短跑放松技术环节中的心理“放松”是一种精神放松状态, 这种状态能使运动员保持良好的竞技水平。

4、短跑放松训练的手段与方法

4.1 惯性跑

惯性跑是一种放松而不减速的跑法, 惯性跑时要求肌肉放松尽量体会做放松惯性跑的动作, a启动加速度20~30米速度达到最快, 然后放松惯性跑10~20米。b启动加速跑进入惯性跑, 当惯性跑速度要下降时, 再加速跑20~30米然后惯性跑10~20米。

4.2 放松大步跑

放开大步抬腿向前, 髋关节前送, 适宜有频率, 做舒展协调的练习, a采用50~60米轻松而有节奏的匀速跑。b采用100~150米放松大步的中速跑。强度在70%~80%的中速跑最有利于掌握技术和发展肌肉的放松能力。

4.3 借助跑

借助跑是借助外力放松轻快的一种跑法, 一般有下坡跑、顺风跑、牵引跑。

A下坡跑:在跑进中当速度达到最快程度后利用下坡向前的惯性力保持一段惯性跑充分体会肌肉的放松感觉, 其坡度不宜过大, 否则在脚着地前, 小腿会出现踢腿的现象, 一般为2~3度为宜。

B顺风跑:借助风的推动力做各种跑的练习, 充分体会放松技术。

C牵引跑:最好采用牵引机, 牵引强度不要超过80%, 可在不同段落上调整负荷强度来发展速度, 掌握放松技术, 在步长与步频上, 注重增大步长加大步幅。

4.4 变速跑

采用各段落的起跑、行进间跑、变速跑、反复跑的方法:a直线加速跑20米, 弯道快跑30米, 接放松跑20米;b弯道加速跑30米, 接直道快跑20米, 放松跑20米;c在直道上采用段落跑当达到终点后仍然顺势放松跑一段距离再自然减速。

4.5 跟随跑

在跟随跑训练时, 要求带领者按规定速度领跑而跟随者不能超越领先者, 训练段落距离为60米、80米、100米, 具体运用时可选择其中某一距离80米或100米或者60米、80米、100米为一组组合起来重复练习, 也可以采用变速跑形式如60米快加60米慢加80米快加80米慢加100米快加100米慢, 上述训练根据运动员实际的水平可灵活运用训练强度, 以练习者最大强度的80%~85%为宜。

5、结论

5.1 短跑放松技术对跑动中运动员体能的合理消耗及步长, 步频的优化组合起积极作用。

5.2 利用放松跑技术可以发挥运动员的最大速度并能提高运动员保持高速的能力。总之, 我们在短跑运动员教学、训练过程中应特别注重加强运动员放松技术能力的训练, 这样会对运动员的成绩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摘要:短跑放松是当代短跑的先进技术, 本文从理论上阐述了短跑放松技术的作用和原理, 并提出了放松训练的手段与方法。

关键词:短跑,放松技术,训练

参考文献

[1]李立群.百米跑的放松技术.田径.99年7月

[2]白剑峰.短跑放松能力的作用及训练.田径.99年9月

[3]栗香槐.对短跑途中跑动力来源的分析.广州体育学院报.99年19卷3

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篇6

1 食品可追溯体系的涵义

食品可追溯性体系的概念最初由法国等部分欧盟国家在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 (CAC) 生物技术食品政府间特别工作组会议上提出, 旨在作为风险管理的措施, 在发现危害人类健康安全问题时, 可按照从原料上市至成品最终消费过程中各个环节所必须记载的信息, 追踪流向, 召回未消费的食品, 撤销上市许可, 切断源头, 消除危害, 减少损失。欧盟委员会在EC 178/2002条例中将食品可追溯性 (Food Traceability) 解释为在生产、加工及销售的各个环节中, 对食品、饲料、食用性动物及有可能成为食品或饲料组成成分的所有物质的追溯或追踪能力[3]。

而ISO9000:2000将可追溯性定义为“追溯所考虑对象的历史、应用情况或所处场所的能力”。具体地说, 是对“农田到餐桌”整个食品供应链的每一件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环节进行全面的跟踪、记录, 并且可以利用这些跟踪记录的信息回溯到每一件食品在整个食品供应链中所处的具体位置、具体状况, 这样的一种能力叫做食品可追溯。

2 食品可追溯体系的作用

食品可追溯体系具有确保食品安全的基本功能, 已成为全球性预防食品安全风险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的建立, 可快速识别问题食品的来源, 缩小问题食品的范围, 追踪食品的流向, 回收存在危害的尚未被消费的食品, 撤销其上市许可, 切断源头, 以消除危害并减少损失。从而有利于食品链过程的透明化, 提高食品安全性, 并增强食品链不同利益方之间的合作和沟通。

2.1 减少食源性疾病的感染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感染或中毒[4]。食源性疾病是当今世界上分布最广泛、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每年有数以万计的人患食源性疾病, 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2.2 减少厂商承担的风险

在食品质量安全危机暴发时, 减少厂商承担负面影响带来的风险, 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给食品企业带来信任危机, 例如2008年发生在中国的“三鹿奶粉”特大食品安全事件, 使消费者购买信心下降, 使食品企业面临生存危机。如何重塑企业的良好形象、赢得消费者的信赖, 并继续维持产品的信誉度, 主动去保护品牌和缓解风险, 正是食品可追溯体系的范畴。

2.3 减少食品安全造成的危害

当危机出现时, 厂商与政府快速识别风险, 使疾病危害的影响范围最小化。值得提出的是, 食品可追溯体系并不能降低食品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但是它可以减轻食品危机发生时所产生的后果。倘若危机发生, 企业与政府能快速、准确、可靠地响应, 使危害影响最小化。

3 建立食品可追溯体系的方法及途径

3.1 建立食品可追溯体系的方法

3.1.1 纸制记录。

纸制记录的方法就是将“农田到餐桌”的整个食品供应链的全过程记录在纸上, 通过对原始信息的查询, 可以方便地查询到每一件食品的具体位置和在食品供应链中的位置。企业的生产记录、生产台账等就是纸制记录的形式。

3.1.2 条码技术。

条码是利用光电扫描阅读设备识读并实现数据输入计算机的一种特殊代码。它是由一组宽度不同的、平行相邻的条、空及其相应的字符、数字、字母组成的标记, 用以表示一定的信息[5]。它包含着商品出产的国家或地区、生产厂商、产品编号等信息, 与产品名称、价格、批号、产地、出厂日期等信息相对应。通常每一种物品对应的编码是唯一的。

3.1.3 射频识别技术。

RFID技术[6]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 即射频识别技术[7], 是一种快速、实时、准确的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 通过射频信号对实体对象进行唯一有效的标识。RFID系统可以贯穿整个食品供应链, 将供应链中各环节的信息连接在一起[8]。利用RFID技术可以进行防伪, 杜绝假冒伪劣产品, 客观上保证了食品的安全性。从技术方面讲, 食品安全追溯的发展趋势是将RFID技术与条码技术有机结合, 充分发挥各自所长, 从而形成一个完整产业链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3.1.4 EPC产品电子代码和DNA技术。

EPC产品电子代码是与全球标准代码条形码相对应的射频技术代码, 是RFID领域最新的发展[9]。它除了具有全球标准代码能辨识物体的功能外, 还可以通过电子产品代码网络提供关于产品的附加信息, 例如产地、产品历史等, 从而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单个产品的跟踪与追溯[10]。而DNA技术则分为DNA采集、信息存储、信息比对3个过程。动物DNA标示识别技术, 是通过特定的设备提取生物体的DNA样本, 将DNA样本作为识别对象的一种新兴的识别技术, 具有不可复制的唯一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并因其显著的技术优势, 可以被应用于食品追溯系统自动识别方法研究领域[11]。

3.2 建立食品可追溯体系的途径

为了尽早建立食品可追溯体系, 揭示食品安全信息、满足消费者知情权, 我国食品安全主管部门应该从宏观层面上予以支持, 加大可追溯体系建设力度。同时, 由于食品可追溯体系的建设会受到食品属性、行业特征、地域差异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地方政府、食品企业等应在中央的指导下, 结合地方特色主动实践, 积极探索、总结和推广具有地域特点的、可行性强的可追溯体系建设经验。

3.2.1 逐步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

初步统计, 1949年至今, 我国部级以上机关所颁布的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司法解释以及各类规范性文件等多达840篇[12]。但随着经济社会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 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有些方面已经不能适应当今食品安全形势的发展需要, 因此对食品从生产、加工、贮藏到销售等各个链条和环节的生产经营行为进行立法刻不容缓。

3.2.2 建立和完善统一协调、权责明晰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长期以来, 我国对食品实行多头管理, 一方面执法中各部门职责交叉, 都可以执法;另一方面则出现模糊或真空地带, 给不法分子造成可乘之机。这样就出现了我国食品安全“都管但都管不好”的局面, 因此应向管理体制卓有成效的国家学习, 协调各个部门的职责, 建立相对集中、统一的专业化监管体制, 才能实现供应链的全程可追溯。

3.2.3 完善统一全面的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

目前, 我国食品相关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共4级标准, 其中, 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均有1 000余项。由于订标工作缺乏有效的统一协调机制, 我国现有的食品安全标准在实施中暴露出不少相互矛盾的问题, 比如质量标准、检验检测标准或方法不同、含量限度要求不一致等, 这不仅让相关食品加工生产者颇为头疼, 也使得政府部门在对不少食品的监管上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3.2.4 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监测、通报、发布的网络体系。

我国幅员辽阔, 人口众多, 各地食品安全监管发展水平不均衡, 运用高科技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全国食品安全状况的整体监控, 有助于协调、解决全国性的食品安全问题, 也有利于食品安全研究数据的汇总, 对食品的多头管理也使信息网络建设成为必要。为此, 要建立畅通的信息监测和通报网络体系, 逐步形成统一、科学的食品安全信息评估和预警指标体系, 及时研究分析食品安全形势, 对食品安全问题力争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

3.2.5 建立食品安全教育宣传体系。

目前各大院校基本都设有相关的食品专业, 如食品工程、食品卫生与检验等以培养食品安全人才。各食品部门应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开展食品法制宣传和安全教育宣传食品安全法律知识, 介绍食品安全典型案例, 曝光不合格食品及其生产经营厂家。

摘要:介绍了食品可追溯体系的涵义和作用, 总结了在我国建立食品可追溯体系的方法和途径, 以期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食品可追溯体系,涵义,作用,方法,途径

参考文献

[1]大连轻工业学院.食品分析[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7.

[2]管恩平, 张艺兵.部分国家食品可追溯性管理实施研究[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06, 18 (5) :450.

[3]莫锦辉, 徐吉祥.食品追溯体系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1, 17 (1) :14.

[4]刘秀英.全球食源性疾病现状[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2003 (4) :199-200.

[5]刘平.条码与商业自动化[J].商场现代化, 1994 (1) :34.

[6]RAO K V S.An overview of backscattere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system (RFID) [C].Microwave Conference, 1999:746-749.

[7]蒋皓石, 张成, 林嘉宇.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及其应用和发展趋势[J].电子技术应用, 2005 (5) :1.

[8]张姝楠, 郭波莉, 潘家荣.RFID技术在食品全程跟踪与追溯中的应用[J].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7, 28 (9) :148-151.

[9]文向阳.在食品供应链中实施食品安全的可追溯性[J].中国食品工业, 2005 (8) :48.

[10]张博.产品电子代码 (EPC) :全球市场“通行证”[J].中国经济周刊, 2005 (31) :40-41.

[11]温艳玲.食品追溯系统自动识别方法研究——以猪肉食品为例[J].信息与电脑, 2011 (11) :98.

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篇7

素质教育是对少年儿童整体全面的素质发展教育目前,不少的艺术教育所采用的是仍是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幼儿只能在教师的教学下有固定队形,固定动作的舞蹈,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幼儿的表现力,同时也忽视了对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全面开发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幼儿舞蹈教学中通常是把现有的舞蹈作品教给幼儿,这样不利于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现阶段的教学就要以新观念、新理念对待幼儿舞蹈,需要在创新教学的中进行尝试。下面浅谈幼儿舞蹈创新教学方法及其作用:

2、幼儿舞蹈创新教学的方法

2.1、通过教材选择进行幼儿舞蹈创新教学

在选择教材时,不仅要从歌词到音乐进行挑选,而且从体裁到形式,从结构到风格都要尽量贴进幼儿的生活的具有儿童情趣的教材。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许多活动都源自于生活。在身边的任何事物或事情的发生,都可能是一个良好的教育时机,如果对孩子们感兴趣的事物,尊重孩子们的求知需求,我们会支持、鼓励孩子主动去观察,并模仿相应的动作。

2.2、运用兴趣法进行幼儿舞蹈创新教学

兴趣是学生主动进行学习的主导因素及前提,它是推动幼儿去探索知识的力量,并是带有一定情绪色彩的意向。

在调动幼儿兴趣的基础上,首先是要学习最基本的技能技巧,选用的教材内容也要适合幼儿的年龄以及身心发展特点。其次,舞蹈的动作要生动活泼,简明形象,这样才能被幼儿所理解,才能激发幼儿对舞蹈学习的兴趣,克服了成人化的倾向。最后,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主动参与舞蹈的表演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2.3、以情动人的方法进行幼儿舞蹈创新教学

情感是教育的催化剂,艺术对人的培养是从“怡情养性”着手的,它要求“以情动人”,通过“美--成--理”的理念,使人产生高尚的情感,多元化的思维,以及逐步地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这就要从幼儿进行培养,给予正确的引导。

2.3.1、作为教师必须要有正确的教学观和儿童观

教师应该时刻保护、滋润每个孩子的自尊心,以表扬、激励的方式使儿童经常性的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尤其在艺术的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态度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学习效果以及身心的发展。要时常以鼓励表扬为主,因为幼儿好胜好强,以正确的评价、表扬和鼓励.增强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是现代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2.3.2、教师的感情对于幼儿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一个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热情的人,我们要用自己的活力去带动孩子。尤其在教学中,要充分表现出对舞蹈的热爱,而且要用这种热情去感染每个孩子,所以每节舞蹈课,我们都要以一股激情与幼儿一起舞蹈,用优美的动作展示舞蹈的魅力,调动起幼儿对舞蹈的学习兴趣。要将舞蹈课的气氛渲染得热闹、积极、活跃。

2.3.3、通过游戏化的方法进行幼儿舞蹈创新教学

游戏法是运用游戏的形式和语言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幼儿舞蹈教学的创新是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它潜移默化地陶冶着儿童的心灵,我们要仔细洞察孩子们童心世界,了解孩子的质朴的情感,永葆孩子们的童真。同时,开展活动性的舞蹈教学课堂,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培养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的推陈出新才能是舞蹈教学不断的完善。

3、进行幼儿舞蹈创新教学的作用

3.1、可促进少儿智力的进一步发展

舞蹈作为一门艺术,不仅可以培养幼儿表现能力,而且还可以使幼儿通过学习逐渐形成一定的表演技能,用自身的舞蹈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幼儿舞蹈的创新教育作用首先表现为可以促进智力的进一步发展。创新教学可以给孩子们提供更为开阔的思维空间,使孩子们能够充分展开联想,创造新的思路。

3.2、可促进少儿体质的进一步发展

3.3、有利于少儿品德的进一步发展

4、结论

教育不仅是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同时也是将学生引导到一条正确积极的发现之路。少儿舞蹈创新教学是深奥的课题,所以我们要不断的探索发现,一起克服困难,集思广益,并将其真正应用到舞蹈教学实践中,发挥它最好的作用,使每一个少年儿童真正地在舞蹈世界自由的飞舞。

参考文献

[1]王书霞.少儿舞蹈教育的思考,剧作家,2007年03期.

[2]陈丽.少儿舞蹈的教育作用,魅力中国,2007年07期.

上一篇:《朋友》下一篇:时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