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证方法的作用

2024-08-29

论证方法的作用(精选9篇)

论证方法的作用 篇1

《辨析论证方法及作用》的教学反思

一、选题背景

课前根据要求,我先对任教班级进行了议论文阅读摸底测试,了解学情。被试两个班共84名学生只有两人得到满分10分,平均分是5.8分和5.68分。选择题得分较低,其中第一道选择题平均分为1.26分和1.71分;第二道选择题平均分为2.5分和2.65分,第三道主观题答题较好。从摸底测试题的得分和学生答题反思表发现:学生原来具有的知识、技能、态度处于一个中等水平。

根据自己最近的教学实际,发现学生对议论文知识掌握情况不太理想。再通过摸底测试,发现学生对议论文的三要素论证把握不准,而论证方法是议论文的重点,也是难点,更是中考经常考查的内容之一,中考的考纲里这样表述这一要求:阅读简单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多数学生在议论文阅读中对辨析论证方法的作用掌握情况不佳。多数学生能识别论证方法,但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时表述不清楚,对材料论证的观点把握不准,语言表述不规范。根据学情分析,再认真研究大纲和考试说明,选择学生比较薄弱的“辨析论证方法及作用”这一角度切入,希望能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作用。

二、课堂构想

本节课分为三个板块:1、评讲议论文摸底测试题;2、讲练评结合辨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3、实战演练。在评讲试卷这一环节,我把以往都是传统式的老师讲解变成了由学生点评。由小组pk,代表上台作限时点评,分别点出好中差学生试题中的“亮点”与“暗点”,说出失分点与失分原因,并总结出答题方法。学生代表的大胆与自信,清晰有序而又到位的点评出乎我的意外,用兵教兵的方法,用学生自己的语言解析更适合学生的认知,易于接受。在“我是点评小能手”这一教学过程中由于角色的置换而产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行为的高度自主性,让我体会到了新理念运用到教学实践之中所产生的魅力。

用讲、评、练有机结合,范例从中考题中选取,从语段入手,通过典题例解,引导学生逐步探究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使学生从典型例题中观察发现特点,明确方法思路,掌握解题技巧 ,然后带着这些经验或者启发对学生的`答题进行点评,让学生在具体的评析中感知到“雷区”和“得分点”的原因所在,进而能规范自己的答题。再通过相似题型的练习让学生实战演练,使学生当堂巩固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获得迁移能力。

教学效果从实战演练的检测中,得到这样的信息,辨析论证方法及作用更准确了,语言表述也更规范了,最后一个选择题全班基本上都答对了。学生的错误率降低了,答题的准确率提高了。这说明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明显的,得到了实效,这也是我一直追求的教学目标。

三、不足之处

因时间关系,文本解读,流于形式。比如指导分层,点拨不够到位,指导概括,也是蜻蜓点水,没能深入解析文本。直面应试,重视方法技巧点拨,忽视体味语言之美,有点愧对语文。

四、一点思考

怎样上好复习课,怎样提升复习的效率,进而反思到自己平时的教学中,对学情的认识是否到位,对文本的解读是否深入,对教材的使用是否合理等等,这些都需要我更加深入的思考,也恳请各位专家、同人不吝赐教,指点迷津。

论证方法的作用 篇2

一、形象引出话题

大部分学生习惯于开门见山, 直接点出中心论点或话题, 即使采用对比、排比等手法, 也都是围绕观点或话题来进行的, 很少有举例子来引出话题或者观点的。其实, 以具体的事例引出话题, 不但自然, 而且生动形象。如《远望的智慧》一文中作者就是通过形象的事例来引出话题的。

放归小鱼的丹麦人期待着将来有更大的鱼吃, 提倡“数罟不入洿池”的孟子让后来人有更多的鱼吃。他们没有急于一时的捕捞, 而是以长远的目光, 对眼前所得进行毅然的舍弃, 过后得到的也许更多。这是一种远望的智慧。

作者运用“丹麦人放小鱼为了将来有大鱼吃”和孟子放小鱼为了“后来人有更多的鱼吃”, 两个中外事例, 形象地说明了放眼长远的智慧, 引出了文题“远望的智慧”, 很是生动, 让文题直观呈现的同时, 也使得文章具有可读性, 让读者禁不住想要继续读下去。

二、辩证阐释观点

议论文中引出话题或者论点后, 就要对观点、话题进行进一步的阐述, 对之进行界定或者诠释, 使读者明白其中的内涵。一般而言, 对观点或话题的阐述都是道理论证方式, 通过语言来对观点进行申论。但是如果运用举例的方式, 特别是运用多个不同维度的事例进行辩证说明, 也能起到客观陈述的效果。如文中, 作者就例举了关于有无“远望的智慧”的两种现象, 辩证说明其观点内涵:

这样的智慧, 有的人运用自如。“非典”期间, 板蓝根成为抢手药品, 供不应求。不少小企业从眼前利益出发, 大肆涨价赚钱。面对这种情况, 石家庄神威药业却毫不犹豫地选择降价, 虽失去了一时的小利, 但赢得了长久的信誉。“非典”过后, 神威药业销售业绩一片大好。神威药业的经营智慧不就是远望的智慧吗?

这一段是通过石家庄神威药业“非典”期间降价售药, 通过让利于民销售, 日后获得更好业绩的事例, 来说明有“远望的智慧”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的道理;同时, 作者也举例说明相反的情况:

可惜也有不少人目光短浅, 遇见“小鱼”便吃, 失去了更大更多的“美味”。正如登山, 在旅途中, 有人往往会被道边一时开放的鲜花吸引, 停步不前, 也就没有了机会观赏顶峰雄伟壮观的景象。他们目光短浅, 缺乏远望的智慧。放远目光, 不被眼前风景迷惑, 才能看到最终的绚丽风光。

作者通过登山如果被路边鲜花吸引而止步不前就难以登上顶峰欣赏真正美景的事例, 来说明缺乏持久的韧性、长远的计划, 就难以达到最终的目的, 难以获得最终的成功。这样作者就是通过举例来辩证阐述了“远望的智慧”有无的意义所在。

三、对比深入论证

议论文论证的主要方式是举例。一般情况下, 举例论证仅仅是就例子本身来说明某种情况, 证明某种观点, 如果将例证设置成对比的两个方面, 就能通过对比论证进行深入分析, 从而增加论证的力度。如文中就挑选楚汉之争中刘邦、项羽两个人物进行对比举例论证:

楚汉相争时期, 项羽占尽了天时地利, 又有谋士范增相助。相比之下, 刘邦不能不称作弱势一方。当他攻入咸阳宫后, 他没有进行大肆抢掠来自己享乐。他明白物质上的享受只能是暂时的, 而获得百姓的尊重与爱戴才会有更为长久的未来。鸿门一宴, 他甘愿赔礼道歉, 将胜利成果拱手相让。这看似放弃了自己的利益, 实际上也是一种远望的智慧, 毕竟笑到最后才是真正的赢家。倘若刘邦一心与项羽争一时高下, 当时必败于项羽铁骑之下, 性命难保, 更遑论君临天下了。

首先举的是刘邦, 主要从正面来突出刘邦的目光长远, 再反过来举项羽之例:

反观项羽, 灭秦之后, 他想到的是车载秦的金银财宝, 回彭城老家去。他只想到衣锦还乡, 被一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到头来只能被围垓下, 以乌江自刎给自己画上了人生的句号。没有远望, 就没有未来。

在具体写作中, 因为刘邦项羽谋事策略截然相反, 所以这种例证对比也更加直接明显, 这样也就将“看似放弃了自己的利益, 实际上也是一种远望的智慧”和“没有远望, 就没有未来”两个小论点直观鲜明地陈述出来, 深入且深刻。

四、巧妙联系现实

对于高中生而言, 写作议论文一定不能“空对空”, 而要赋予其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然而对于高中生而言, 三点一线的生活, 缺乏丰富的阅历和经历, 与自己的生活现实相联系自然是比较困难。那么如果能以举例的方式来联系当前的客观社会现实, 则比较容易, 也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如文中就将远望的智慧”联系到当前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所谓的发展经济而不注重保护环境的社会现实:

当今社会如项羽者不在少数。不少地方政府贪一时的经济利益而引进重污染企业, 富有盛名的香格里拉被肆意开发。以环境为代价的发展、开发, 就是缺乏远望的智慧。没有了蓝天碧水的地方又怎能有幸福的未来生活呢?

作者并没有将过多笔墨纠缠在具体的事例上面, 而是就这种现象进行简单的陈述, 让大家很快联想到身边的客观现象。“以环境为代价的发展、开发, 就是缺乏远望的智慧”, 一句简单的评论, 就将社会现象与文章的话题巧妙联系起来, 而“没有了蓝天碧水的地方又怎能有幸福的未来生活呢?”又很好地回答并赋予了观点以现实意义。结尾, 作者进一步将观点与“我们”自己联系起来, 赋予其更强的实际意义:

不管是人生之路, 还是社会发展之路, 我们都要有远望的智慧。作为高中生, 就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 不要为了一棵树放弃整片森林, 不要为了一条小河放弃整个大海, 不要为了一时的辛苦而放弃日后的成功, 放眼前方, 更美的风景在未来。

结尾作者将观点与当前的高中生联系起来, 提出了期望“树立远大的理想”, 因为“放眼前方, 更美的风景在未来”, 这既是“远望的智慧”的形象表述, 也是对人生的美好期盼, 显得非常有鼓舞力, 也使得观点更加令人信服, 以之作结, 也更能得到读者的认同。

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篇3

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是议论文阅读中最常见的考点。

凡使用了事实论据证明论点即为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辨别,常考查的是名人名言作论据这种情形;对比论证一般需要找出正反两方面的论述;比喻论证是用人们熟知的事物打比方来论证观点的正确性。

1.体会举例论证的作用:使用了举例论证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所要证明的分论点,即跟材料最近的观点,否則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体会道理论证的作用:使用了道理论证法,引用……的名言或者阐述……的道理,证明了……观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所要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

3.体会对比论证的作用:使用了对比论证法,将……和……加以比较(两个省略号处分别填写正反两方面的论据,可以是事实论据,也可以是道理论据),突出强调了……的观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所要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

4.体会比喻论证的作用:使用了比喻论证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所要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把抽象、深刻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小试牛刀】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高尚的信仰,是净化灵魂的甘露,是战无不胜的力量。

翻开历史,不难见到这样耐人寻味的历程:1924年,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号召,革命要成功,便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然而仅仅十几年过去,抗战“前方吃紧”,国民党要员却在“后方紧吃”,等到抗战胜利,当年的革命理想,更是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反观共产党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政府,“县长概是民选,官吏如贪污五十元者革职,五百元的枪毙,余者定罪科罚,严令实行,犯者无情面可袒护优容”。在极其残酷的条件下,共产党以坚定信仰武装起来的革命队伍,赢得了千千万万民众舍生忘死的追随,让“小米加步枪”生发出战胜“飞机和大炮”的巨大威力。

“对信仰的忠诚是爷爷留下的最大财富。”红色情报员钱壮飞的孙子钱泓这样说。相比物质财富,信仰是更为宝贵的财富。它指引着奋斗的方向,决定着不同的价值抉择。

信仰富有,才有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洁白朴素。出生入死的战争年代,方志敏“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他却不动丝毫,清贫如洗;灯红酒绿的和平时期,杨善洲毕生积蓄只是草帽、砍刀和烟斗,但在后人看来,他们留下的岂止是金山银山。“人生是奉献,不是索取。”“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道破天机。

信仰纯洁,方有“只见公仆不见官”的不懈斗志。革命时期,信仰是带头种菜、纺线,与群众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建设时期,信仰是身先士卒战风沙斗盐碱,是功高不改忠贞志、位尊难移公仆心。改革年代,信仰是锐意创新,不惧毁誉不为财;是青春励志,用心坚守在基层;是奉献到老,退休而不褪色。“活着就该多做事。”北川民政局长王洪发一语中的。

毋庸讳言,在多元多样多变的今天,利益至上成为一些人的生存哲学,物质欲望正在侵蚀着信仰的根基。一些干部在市场冲击和利益诱惑下心为物役、贪污腐化、价值虚无、精神空虚。正因如此,我们党始终将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党的建设最重要的内容。

人一旦有了高尚的信仰,浮躁的心灵就感到熨帖,繁忙的工作就有了目标,人生的奋斗就有了意义。从南湖到塞北,从瑞金到北京,从陕北窑洞的兴国之光到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为大多数人谋幸福”的信仰是一面永不褪色的精神旗帜,是一座抵御诱惑的精神堡垒,更是一种护佑我们到达彼岸的精神力量。坚守信仰,我们将战无不胜。

——李 斌《信仰的力量》

选文第二段所使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什么?有何作用?

举例论证策划在文化活动中的作用 篇4

策划就是对某件事,某种项目,某种活动进行酝酿,统筹,实施,运用新闻,广告,营销,公关,谋略等手段,综合实施运行,使之达到较好的效果的过程。文化产业策划是文化产业市场化运作中极为重要的前期工作,策划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文化企业是否能真正把握市场机会,规避投资风险,取得理想的经济效益和文化传播效果。2009《瑞丽伊人风尚》携手EP雅莹“寻找榜样OL”活动的主题——我相信的幸福,就犹如一杯溢满幸福香气的清茶沁人心脾。她宣传了白领文化,让更多人了解时尚,关注时尚文化。

自2005年第一届“寻找榜样OL”活动创办以来,“寻找榜样OL”一直是瑞丽杂志每年必办的活动之一。一年一度诞生的“榜样OL”们,在走下领奖台后,也都用自己榜样的精神和榜样的力量在继续影响着身边更多的人。榜样的风采不会定格,更不会拘泥,它能够不断发现、展现职场榜样OL的生命力和风采,并让更多的人参与和分享大赛的评委邀请了资深传媒人士、阳光媒体集团、阳光文化基金会董事局主席杨澜女士;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于丹老师;中国最耀眼的职业经理人、新华都集团总裁兼CEO唐骏先生;北京《瑞丽》杂志社常务副社长李春娅女士以及智联招聘首席运营官赵鹏先生。整个活动前期经过了大量的策划,所有的策划也为活动带来了种种的好处。

一、避免活动的盲目性

寻找榜样OL的活动为实现它的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将总体的运行目标分解成了一个个小的阶段,比如第一阶段是宣传阶段,进行一系列网络宣传,广告推广等,让更多人关注评选,第二阶段是网络投票,评选出大家心目中个榜样,这些阶段相互协调,并紧紧围绕着最终总体目标而展开,具有共同的指向性。策划就是统筹谋划,实现各个阶段小目标正确指向的最佳手段。依据目标原则进行策划活动,有利于使活动中各个部门协调一致,阻止了活动偏离主题,从而有效避免评选活动中的盲目性。

二、促使活动有序进行

策划就是从零散而混乱的各项活动中,理出一套合理的运行程序,寻找榜样OL的活动在经过一系列策划之后,就有了活动的流程,这样能够更好的完成活动,更好的提高瑞丽杂志的知名度。实施策划方案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寻找OL活动开展的过程。为了达到策划的目的,活动必须遵循方案设定的工作路线,从而保证整个活动系统而有序地进行,而不会在活动过程中手忙脚乱

三、有利于节约成本

一个活动在进行策划时,除了要考虑策划的目的外,还必须考虑活动主办方资源的状况,也就是主办方的可用资金。策划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设法以尽可能最少的资源投入,带来尽可能多的利润,从而提高整个活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针对某种资源状况,进行策划,可

以有效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避免浪费。假设说,寻找榜样OL活动的启动资金仅仅是100万,如果不做好前期策划,很有可能后期活动因为经费不足而搁置,这样就无法达到公司的宣传效果

四、有助于赢得市场

现在市场竞争风云变幻,要想从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赢得市场,必须借助于策划。时尚界,瑞丽杂志的主要竞争者是时尚芭莎,2009年9月份时尚芭莎举办了第七届明星慈善晚会,面对这一竞争,瑞丽杂志提前做好了一系列的策划,将最后的颁奖典礼放在了10月,避开了与时尚芭莎的正面冲突。如果在寻找OL活动过程中,缺乏充分的策划整个活动将陷于极为不利的地位,所以一个公司,一个文化活动要在市场竞争中适应环境的变化,就必须在被迫作出调整前,进行主动的策划,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五、为公司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

是否盈利并不是评判一个活动是否成功的全部标准,社会效益也是公司在举行活动时要考虑的一个部分。作为社会性的评选活动,前期充分的策划不仅能预算文化活动给公司带来经济效益,还能扩大活动带来的社会效益,有利于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瑞丽的这项活动不仅仅给瑞丽杂志社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还提升了杂志的社会知名度,让更多白领关注瑞丽,有助于瑞丽杂志今后销售量的提升。

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篇5

——题记

短路在物理学中为:电流不通过任何电器,而过电线一周,导致电源被烧毁。如果我们人生也像物理中的短路,那该多可怕。

人生如果没有磨难,那不叫完美的人生。磨难其实是我们人生中的风景,如果缺少了风景,那我的人生还有何意义?

用电器就像我们生活中的困难,正因为我们人生中有了困难,才不会让我们的人生短路,如果我们的人生缺少了困难,可想而知,我们的生命会早早结束。有了困难,我们就有了战胜它的欲望,它激起我们的斗志,点燃我们的勇气,我们为战胜它而自豪,而快乐。

一个从小生活在温室的花朵,如果没有经历大风大浪,那么它永远不会成熟,永远不会成为真正的花,它只不过是个摆设而已,毫无用处。只有经历了风雨,经历了光照,经历了踩踏,它的生命意义才展示出来。它的毅力,它的坚强,它的勇敢,它的无畏,它的一切的一切都告诉人们,它的生命充满了阳光,充满了生活的真谛。

人生的短路是可怕的,我们不需要。当困难来临时,我们应仰起头,对着它,用自己的自信来打败它,相信自己的实力,坚信自己的能力,加油!你会战胜它的。

朋友,切记,人生不需短路。

1.高考议论文论证方法有哪些

2.什么是议论文三要素

3.成功议论文三要素

4.议论文作文评改

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篇6

假如当初诸葛亮不留人情,而是派其他可靠的将领去拦守华容道,那么,可能曹操会被擒拿;又假如从那次吸取教训,这一次秉公办事,不管马谡怎样拍胸脯,下保证,不合适就不用,那么就有可能避免失街亭的悲剧。而事实恰恰相反,诸葛亮并未从第一次失策中吸取经验教训,而是在重蹈覆辙后,才“深恨自己之不明”,流涕斩了马谡。

这段文字中“如果”之后用的便是反证法:不是从正面讲,而是从反而讲。“如果”是分析文章的好形式。袁隆平的事迹也许经常会写入你的作文中。一般的同学都只是正面来写,往往写他是个科学家,他的名字叫袁隆平,获得了什么奖。这样写不形象,不深入,不细致。学一学“如果”吧:

如果袁隆平仅仅是为了个人的生活美好,他不会穿着水鞋,戴着草帽,农民着,科学着;如果他仅仅是为了钱而生存,他就不会拿着500万的科技大奖还生活得那么朴素而又纯净;如果他也像普通人一样不善于思考,杂交水稻也不会靠近他。

反证法,论证更有力量。例如:

如果梭罗没有挣脱嘈杂城市的束缚,瓦尔登湖的涟漪也不会在他的心中荡漾;如果梭罗没有漫步湖畔清爽的阳光里,那么恬静的清明也不会属于他;如果梭罗倾向于那些为金钱而束缚的人们,他也不会拥有属于他的那些冷雨。

如果梭罗没有走进大自然他就不会有清新自然的文字;如果梭罗沉醉于纸醉金迷的城市生活,就不会感受到置身田园的欣慰;如果梭罗没有在烈日当空晒下辛勤地劳作,猛烈的暴风雨将不会是最好的伴侣,使他充实,他的耳朵就听不到美好的音乐。

论证煤层气井井网密度的计算方法 篇7

井网密度是气田开发的重要参数, 可有两种表示方法:a) 平均一口井占有的开发面积, 以km 2/井表示;b) 用开发总井数除以开发总面积, 以井/km 2表示。

井网密度可引申为三个概念:a) 经济极限井网密度:总产出等于总投入, 总利润为零时的井网密度。超过此密度界限, 则发生亏损;b) 最优井网密度:当总利润最大时的井网密度;c) 合理井网密度:实际井网部署应在最优井网密度与经济极限井网密度之间选择一个合理值。其计算方法有单井合理控制储量法、规定单井产能法、经济极限井距、经济极限-合理井网密度法等等[1,2,3]。

在煤层气井井网密度的论证过程中, 现今仍沿用常规气田井网密度的计算方法。但是, 煤层气开发有其特殊性, 尤其是压降漏斗的演变。乐见井间干扰的情况, 井间干扰有利于扩大煤层气解吸面积, 提高产量, 这就要求井距的合理。此外, 经济效益也是要始终保证的。

由此, 要考虑到煤层气井合理井距和最优井网密度两个方面:合理井距是煤层物性、吸附特性、井网系统等的综合函数;最优井网密度则是销售收入、钻井成本、开采成本等的最大总利润指标。两者的组合可以反映实际开采的合理性和利润要求的经济性[4,5]。

2合理井距模糊数学分析

煤层气井合理井距模糊数学分析就是在对其影响因素的选取基础上, 通过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 利用模糊变换原理结合矩阵运算, 从而确定各个影响因素的分值, 划分出不同级次, 最后确定出合理井距[6,7,8]。具体方法如下:

合理井距的影响因素集可归纳为:

为了将评价结果定量化, 将最后结果分为4个级次, 即评价集为:

影响合理井距的因素集中的任一指标, 属于大井距与小井距的程度构成一个模糊集合, 其隶属函数取值于[0, 1]区间。根据隶属度的大小, 划分为4个级次:

设第i个因素的单因素评价为Ri= (ril, …, rim) , 它是U的模糊子集。对于一个区域来说, 其合理井距的各指标在不同地区有所不同, 设在不同地区共测n次, 根据统计原则, 确定某一指标在uA (u) 中各等级中隶属度的次数m, 从而确定rik=m/n。以此建立了开采模式的单因素综合评判矩阵, 即:

权重确定:在综合决策中, 指标因素的权重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它反映了各个指标因素在综合决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直接影响到综合决策的结果。本文根据专家评分方法结合统计原则, 建立了各因素之间的权重分配。将权系数矩阵记为:M= (m1, m2, m3, m4) ;它们之和为1。

然后应用模糊矩阵的复合运算, 得到开采模式的模糊综合评判矩阵为:

对B进行归一化处理:

B′= (b1/b b2/b b3/b b4/b) 。

评语是属模糊性的, 为了比较方便, 对评语进行量化处理。采用百分制进行量化, 定量评价等级如表1。

B与量化值之间矩阵的积得出的数值与等级标准表比较得出多级综合评判结果。建立的煤层气合理井距的评价体系如表2。

3最优井网密度分析

通过前人计算采收率公式, 以及计算煤层气田开发投资、开发期限内煤层气销售收入和管理维护费用的方法, 结合经济效益分析得出如下最优井网密度的计算公式[9,10]。

3.1谢尔卡乔夫公式的修正

在传统的谢尔卡乔夫井网密度公式的基础上, 考虑到煤层气开采的非常规性, 其采收率受到井网系统、气藏地质特征 (包括含气量、表皮系数、渗透率、割理孔隙度等) , 以及解吸能力 (临储压力比等) 的影响则公式应修正为

式中:R为采出程度, %;S为井网密度, km 2/井;z为定量反映井网的几何形状、气藏地质特征 (含气量、表皮系数、渗透率、割理孔隙度等) 以及解吸能力 (临储压力比等) 的系数, 无量纲 (取值见表3和图1, 其方法与上文模糊数学得合理井距一样, 并且取值与井距量化值有对应相关, 限于篇幅本文不详述) ;Ci为初始煤层气含量, m 3/t;Ca为废气压力下的煤层气含量, m 3/t。

3.2最优井网密度计算

综合考虑投资、管理费用、生产费用、销售收入, 确定销售收入减去总投资后即为总利润的思路, 得到等式

总利润=销售收入- (总固定投资+各种税金+生产费用+其他费用)

E=Vit- (It+Ttax+Cte+Oth) (3)

Vit=NpPERa (4)

Ιt=DAS (1+i) Τ (5)

Ttax=ωVit (6)

Cte=C1NPER (7)

Oth=C2NPER (8)

式 (3) —式 (8) 中:E为总利润, 万元;Vit为销售收入, 万元;It为总固定投资 (包括钻井费用, 地面建设费用等) , 万元;Ttax为各种税金之和 (包括销售税、教育、城市建设附加等) , 万元;Cte为生产费用 (主要指采出原油所需的单位经营成本, 包括动力费、材料费、作业费、原油处理费、原料费、管理费等) , 万元;Oth为其他费用 (包括储量有偿使用费、资源税等) , 万元;NP为地质储量 (动用) , 108m3;P为煤层气销售价, 元/m3;a为商品率, 用小数表示;D为单井固定资产投资, 元;A为含气面积, km2;S为井网密度, km2/井;i为固定投资贷款利率, 用小数表示;T为评价年限, 年;ω为单位收入各种税金之和, 用小数表示;C1为平均产气生产费用, 元/m3;C2为平均产气的其他费用, 元/m3。

由此得总利润为:

E=[ (1-ω) Ρa- (C1+C2) ]ΝΡ (Ci-Ca) Cie-zS-DAS (1+i) Τ (9)

当总利润最大时应有

dEdS=0 (10)

由式 (10) 得

DA (1+i) ΤS-2=z[ (1-ω) Ρa- (C1+C2) ]ΝΡ (Ci-Ca) Cie-zS (11)

两边同时取对数, 并令

N1=DA (1+i) T (12)

Ν2=[ (1-ω) Ρa- (C1+C2) ]ΝΡ (Ci-Ca) Ci (13)

易得

2lnS-zS=ln (Ν1zΝ2) (14)

合理井距为d , 可得z:

z=3×10-5+3.91×10-41+10^ ( (153.962-d) (-0.00551) ) (15)

由式 (14) 和式 (15) 运用试算法可算得S, 即最优井网密度。

(注:“^”为次方符, 10的多少次方之意)

4合理井距-最优井网密度法

合理井距-最优井网密度法的中心是先通过模糊数学评价求得合理井距、最优井网密度, 其次分别求出所需总井数, 对井数“加三差分”之后, 得一新井数, 最后将井数转化为井网密度。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合理井距d对应井数n1, 最优井网密度S对应井数n2, 加三差分井数n3:

n1=Ad2 (16)

n2=AS (17)

n3=n1+ (n1-n2) 3 (18)

加三差分井数转化为井网密度SPC:

SΡC=An3 (19)

5方法评价

5.1应用实例

以织金小井组为例, 其井网样式为菱形;目标煤层孔径为 (600—1 000) mm, 割理较发育, 渗透率为0.000 1—0.1;平均见气时间为60天;临储压力比为0.6—0.7;原始地层压力为 (3—4) MPa;原始含气量为 (14—20) m3/t。根据合理井距评价体系分析, 合理井距为300 m;又可读出系数z为0.82×10-4。

现已知:NP为193.74×108 m3;P为1.3元/m3;a为0.95;D为200×104元;A为91.82 km2;i为0.071 1;T为2年;ω为0.13;C1为0.34元/m3;C2为0.1元/m3;Ci为15.8 m3/t;Ca为6.5 m3/t。 (符号含义请见上文) 。

解得:S=0.089 5 km2/井, n1=1 021, n2= 1 026, n3=1 025, SPC=0.089 6 km2/井, 即井网为300×300。

5.2方法的优势与劣势

优势:合理井距-最优井网密度方法一方面综合考虑了井网系统、渗透性、解吸能力、储层条件等对井距的影响。其中有如下规律:不同的井网样式合理井距不同, 井排的井距小于方形和菱形;渗透性越好, 合理井距越大;解吸能力越强, 合理井距越大;原始地层压力与原始含气量越大, 合理井距越大。另一方面考虑了企业利润最大化原则。

劣势:分析与计算较繁琐, 要求对生产费用与税金数据有较全面的统计。

结论

1) 通过模糊数学对煤层气合理井距的分析, 得出了合理井距的评价体系。

2) 对谢尔卡乔夫公式作了修正, 使之符合煤层气开发的实际情况。

3) 提出了一种论证煤层气井井网密度的计算方法——合理井距-最优井网密度法。

参考文献

[1]李士伦.气田开发方案设计.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6

[2]钟萍萍, 彭彩珍.油藏井网密度计算方法综述.石油地质与工程, 2009;23 (2) :60—63

[3]吴先承.合理井网密度的选择方法.石油学报, 1985;6 (3) :113—120

[4]杨秀春, 叶建平.煤层气开发井网部署与优化方法.中国煤层气, 2008;5 (1) :13—17

[5]冯文光.煤层气藏工程.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

[6]赵永军, 李汉林.石油数学地质.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 1998

[7]刘开第, 庞彦军, 栗文国.多指标决策中隶属度转换算法及其应用.自动化学报, 2009;35 (3) :315—319

[8]李洪兴, 汪群.工程模糊数学方法及应用.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

[9]李继成, 马青云.经济最优井网密度与经济极限井网密度.吐哈油气, 1998;3 (2) :39—45

浅析英语议论文的部分论证方法 篇8

摘 要: 议论文是用严密的逻辑证明和推理来阐明作者观点,令人产生强烈信服感的一种英文写作中常见的体裁。一篇好的英文议论文不仅能证明或反驳某一观点,还能达到发人深省、令人改正的效果。了解英语议论文中的部分论证方法,可以提高鉴赏和写作英语议论文的水平。

关键词: 英文议论文 论证方法 《毫无根据的观点》

英文议论文作为英语写作中一种常见的体裁,在某些方面与英文说明文有着共通之处,但议论文更体现出有严谨的逻辑关系、清晰的结构脉络和鲜明的主题思想等特点。目前,议论文是中国学生在日常及考场写作时较常见的一种选材,但在实际作用方面,因对英语议论文论证方法不甚了解,难免出现主题模糊、有理无据,令文章中心出现“墙头草两边倒”的现象。本文就《毫无根据的观点》一文探索英语议论文的论证方法,旨在通过此文分析的部分论证方法,帮助读者了解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以使读者形成有鲜明的开头、扣题的结尾、衔接自然的中心段落的文章,从而真正提高英语写作水平和英语议论文的鉴赏能力。

一、对比论证法

对比论证作为英语议论文中一种被大量使用的论证方法,作者在论证时多直抒己见,快速切入主题,旨在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更鲜明地体现作者想要论证的论点。如《毫无根据的观点》中,通过将“童年对父亲有成见的人长大后也会对父亲提出的观点持反对意见”和“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父亲、母亲、老师或者某个在他童年生活中有重要作用的人怀有美好的回忆,他则会与他们持一致的观点”对比,以此说明情感联想是形成毫无根据的观点的原因之一。作者在论证时无繁杂的华丽辞藻,只是强调一些可能被普通人忽视的现象,达到有理有据、发人深省的作用。

二、喻证法

喻证法是议论文中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做比喻,从而证明文章观点的一种论证方法。恰当地使用喻证法,可以使文章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证明论点,使观点更清晰,读者更易理解。在《毫无根据的观点》一文中,作者用“鹦鹉学舌”暗喻“人云亦云”,用简单的事物喻证,更形象生动,令人醍醐灌顶。

三、例证法

例证法是用事实作为论据的一种论证方法。例证法在英文议论文中很常见,如《毫无根据的观点》中,作者用奴隶制是否存在、行星运行轨迹是否有多种形状、心脏是否是意识器官、地球是否是平的、重物体下落速度与轻物体是否一样快等诸多观点的变化历程说明“人云亦云”是毫无根据的观点产生的原因之一。事实胜于雄辩,作者用从古至今已被验证的诸多真实的观点做事实论证自己的观点,更具说服力,令读者感同身受。

四、引证法

引证法是引用经典作家的言论、科学原理、尽人皆知的常理等作为论据直接证明论点的一种英文议论文中用来讲道理的论证方法。在《毫无根据的观点》中,作者用詹姆斯的术语“老顽固”论证了我们头脑中的一些毫无根据的观点,其实也是受我们固有思维模式的影响。作者用名人术语使文章更具有权威性,论据更充实,从而达到以理服人的效果。

五、归纳与演绎法

不管是对中文议论文还是英文议论文,逻辑性都是议论文的性命。作为议论文中常见的两种体现逻辑的方法,归纳法是将自己的观点在文章开头直截了当地摆出,然后一条一条地叙述论证;而演绎法则是逐条分析,最后自然而然地结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英文写作中,更多被运用的是演绎法,因为西方多注重逻辑。作者就是先介绍了毫无根据的观点的普遍性,然后分别阐述了造成这种观点的五种来源,最后鼓励读者发现事实,以一种清晰、理性的方式认真考虑事情,并且不惜一切代价查明真相。毫无疑问,作者运用的演绎法因向读者渐进式说明,步步紧扣,加大了论证的力度。

六、结语

通过就《毫无根据的观点》一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英文议论文与中文议论文在某些论证方法上大同小异,但英文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仍需我们深入研究,切不可与中文议论文论证方法相混淆。本文只是列举部分论证方法,希望读者在日常生活中多研究其他英文议论文中使用的论证方法,提高自身的英文议论文写作水平和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邱绍姬.关于英汉议论文论证方法的对比研究.2009.5.

[2]黄军利,骆北刚.非英语专业学习者议论文习作论证模式及其思维特征研究.2016.2.

议论文论证方法 篇9

1、阐释分析法

阐释分析法(又称意义分析法),就是对作为论据引用的概念、学说或主张的意义加以解释、说明或阐发。特别是所引用的论据来源于较难理解的文言文或经典著作中艰深难懂的语句时,运用阐释分析法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在论述“环境与成才”的关系时,引用了“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这一论据,随后作阐释分析。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楚国大夫要他儿子学齐国方言,让一个齐国人教他,而生活环境中的许多楚国人都在干扰他。这样,即便每天鞭打他,要他说齐地的方言,还是办不到。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确实很大。

只有经过阐释分析,论据的含义才会更加明晰,读者也才能较容易地从这一寓言中认识到环境是成才的重要因素这一道理,论据的论证力量才能充分地显示出来。

2、求质分析法

求质分析法(也称揭示本质分析法),就是透过论据所提供的现象揭示出事物本质的一种分析方法。运用此法的关键是准确地抓住蕴涵在论据中的本质的东西。例如论证“弄虚作假行不通”这一观点时,先引述南郭先生的事例,然后进行分析:

“滥竽充数”四个字概括得好,好就好在点出了南郭先生的要害——“充”。南郭先生不会吹竽,本来无可厚非,但他不该不会装会,弄虚作假,冒充内行,而且一味装下去,靠蒙骗过日子,以致落得个逃之夭夭,贻笑大方的结局。

这里,作者抓住了南郭先生弄虚作假、不懂装懂的实质,并用一个“充”字点出了南郭先生的要害,点明了所引事例的本质。求质分析法往往能一语中的,在论证上也就有一字千金之效。

3、评价分析法

评价分析法,就是引述事例后,对所引述的事例作适当的评价,从而使自己的观点得到印证。例如,在论“节俭”时,引用了“曾国藩以俭诫子,其子曾纪泽终成出色的外交家;方志敏居官不贪,一生清贫,千古留名”的事实后,接着进行分析:

是的,“俭者心常富”,节俭能培养人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和意志,而这正是一个人立业最重要的素质。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人说饥饿是人生的佐料,吃苦是一种资本也不无道理,而自觉戒奢尚俭则更是促人修身养性,磨炼意志的有效途径。

这里,作者紧扣论点,对论据进行了评价性分析,这种评价分析使作者的观点得到强化。

4、因果分析法

因果分析法,就是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并据此推求形成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事出必有其因。我们可以依据事物发展变化的因果关系,由事物发展变化的结果,推导出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从而揭示出一定的生活规律,使事例有力地证明观点。例如《近墨者黑》一文中引用“孟母三迁”这一事例的一段分析:

为什么孟母初居墓旁,孟子便每天只会学哭呢?这走因为人有社会属性,一个人的发展方向与他所处的环境有直接联系,一个人的性格行为,不可避免地要烙上周围环境的印记。所以说,近墨者黑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

本段文字就是通过分析孟子行为的原因,从人的社会属性的角度考虑,阐明了环境对人的直接影响,发挥了事例的论证作用,直接论证了“近墨者黑”的必然性。

5、条件分析法

条件分析法,就是在引述一个事实论据后,对其成功的条件作出分析的一种方法。例如,一篇文章在论述艺术修养与科学成就的关系时,有如下两段论述:

近年来,我常常听到人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不能贡献出一个爱因斯坦?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一般说来,造就一个爱因斯坦除了高超的数学、物理知识外,还需要有广阔而深邃的文化背景。其中艺术素养便是一大因素。如果爱因斯坦对艺术的美无动于衷,人们有充分的理由可以怀疑他的心中是否能树立起科学(真理)的美学标准。而没有这种标准,他就难以在科学上作出划时代的贡献。音乐、绘画和文学诚然不会直接教你如何去解微分方程,但是却能拓展你的文化背景,丰富你的想像力,提高你的审美感和精神境界,从而有助于你成为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获得成功,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但作为必要条件之一,艺术素养是不可或缺的。有了这一番分析,这一论据对论点的支撑就显得准确到位。

6、假设分析法

假设分析法,就是运用假设推理对所列举的论据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运用这种方法,首先必须较完整地引述论据,然后提出形成条件并不存在的假设,并据以推导出一个与事实完全相反的结果,在不同的条件与结果的比较中,其形成条件的必然性就得到了有力的论证。例如《六国论》中的一段分析:向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再如《说问》中的一段分析:

假如司马迁不从人民群众中采访史实,怎能名垂千古,“著成信史照尘寰”?如果白居易不愿意向老婆请教,哪能写出那么多脍炙人口、深受人民喜爱的诗句?假如达尔文耻于下问,又怎能完成《物种起源》,提出生物进化论的理论呢?

运用此法分析事例,可大大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1、引用式说理。

准确恰当地引用寓言、生活故事、名人名言、警句俗语、成语故事等既能使文章文采靓丽,有可使议论文说理深刻厚重,极具张力。如:

这种拍马者一般不在大庭广众下拍你,往往在只有天知地知你(家)知时悄然暗拍,有时给你“雪中送炭”,有时为你“锦上添花”。他们之中最工于心计者还有长期打算,按部就班地拍,循序渐进地拍,由缓而急地拍,轻重相间地拍,坚忍不拔地拍,节奏适度,很有章法。他们知道,“石上坐三年,能将石坐暖”,何况人心都是肉长的!至于此类人的战略目标,说来比较简单,或为自己提拔,或为儿女前途,总之要“零存整取”,钓得大鱼,实属拍马界中高人。《两种拍马者》

这段话引用成语,俗语和专业术语具体分析了战略性拍马者的方式、心态和目的,用笔诙谐,说理形象生动,嘲讽之意溢于言表。又如:

庄子的个性张扬于“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的个性张扬于“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岳飞的个性张扬于“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毛泽东的个性张扬于“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赞扬个性炫出自我》

此段恰当地引用古诗词,准确精炼地展示出庄子、李白、岳飞、毛泽东等人的个性特征,为作者的观点提供了厚重有力的佐证,延展了文章的内核,深化了文章的意蕴,提升了文章的品味。

2、比喻式说理

即用打比方的方法来将深奥抽象的道理形象、具体、生动地表现出来,使枯燥乏味的说理变得生动活泼,饶有理趣。如:

信念犹如光焰,当阴霾满天时,它像太阳,指给你本想光明的前程;当冰凌满谷时,它像温泉,冲满身心,暖意融融;当你向险峰攀登时,它像葛藤,引你缘级而上。当你伫立科学迷宫之时,它像金钥匙,助你撷取皇冠上的明珠。《信念》

这段话将抽象的“信念”比喻为可感的“太阳”“葛藤”“金钥匙”,生动形象地阐述了保持信念的作用。又如佳作《学会调整善于化解》中的议论: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哭,它就对你哭;你笑,它就对你笑。人就是一台多频道的电视机,把自己调到喜剧,就播放喜剧,调到悲剧,就播放悲剧。

这段贴切形象的比喻折射出耐人寻味的人声哲理:生活快乐与否完全取决于我们的态度。

3、叙议一体式说理。

这种议论很难说是叙还是议,实际上是理性化的叙述,叙议一体,渗透了作者思想感情,这种议论性叙述往往由几个典型事例概括构成,常采用排比句式。如:

三国旧事依旧明朗,昔日之覆辙岂能重蹈。是谁让一代枭雄董卓含恨离世?是他那最信任的义子吕布。是谁换了曹太公墙上的那些金砖?是他最宠爱的小儿阿瞒。是谁捧着张飞的头奔向敌营?是他亲自挑选的副将。往事蹉跎,不堪回首,在历史的天平上他们都让亲密的感情所欺弄,所扼杀;在理性的尺度上,他们显得是那么渺小,那么无知。、这段话用一串简明事例阐述了感情认知的观点,酣畅淋漓,大气磅礴,表达出飞扬的激情和深邃的思想,极具感染力。

4、类比式说理

这是一种推理议论的方法,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点,类推出它们相似的结论。如: 其实探知也如同喝茶的艺术。我们泡茶的时候,第一泡淡洌,第二泡沉香,第三泡甘醇,为什么第三泡时才最爽口宜人?那时因为前两泡冲击了茶叶上的蜡质与灰尘,第三泡才泡出茶叶的真醇之味,香味才更浓郁。我们探知亦如此。在对事物的认知上,逐渐抛下认知的阻碍,用澄净清明的心智,抛下感情亲疏的羁绊,用一尘不染的心灵,轻装上路,才能在探知的道路上取得丰硕的成果,领悟认识的真谛。《探知的阻碍》

作者由喝茶联想到探知,文章文采飞扬,充满理趣,自然地将读者导入理性的天地。、5、画像展示式说理

即用白描勾勒写意的笔调,再现某一形象,以“展览”其丑恶的灵魂,卑微的思想。此法适用于嘲讽批驳性说理文,可收幽默形象生动之效。如:

现在有的人也说这句话骑驴看唱本——走着瞧,有的口头上虽不说,实际上心理却是这样想的。但他们意思既不是走路读书两不误,也不是希望日后见分晓,而是等一等,看一看再说,凡事莫在人先,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他们连“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责任也不想主动尽到,总是听到别人先撞钟后,才拿起钟锤来摇几摇,还不敢撞,生怕震痛了手臂。天长日久,他们已经形成了一种思想顽固症——“走着瞧”。这种思想症状有什么特征,大家不妨先来瞧瞧„„《“走着瞧”的妙用》

开头从一句民间邂逅语“骑驴看唱本——走着瞧”引出“走着瞧”这类人来,并用白描的手法对这类人做几笔粗线条勾勒,活画出这种人保守僵化的丑态,作者通过形象描绘把自己对这类人贬斥否定的思想感情寄于其中。

例一:“在成功的背后,总是有失败和挫折的,一切有成就的人,无一不是如此。清代文学家蒲松龄落第之后,愤而著书,才写出《聊斋志异》。著名化学家欧利希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才发明了药物六〇六。有发明大王之称的爱迪生,一生发明一千多件新产品,但每一个新发明的诞生,他都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由此可知,不经失败,便没有成功的果实,害怕失败完全没有必要,或许今天的失败,正预示着明天的成功呢!” 《失败是成功之母》

例二:“有鸿鹄之志,方能扶摇九万里。毛泽东‘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东渡日本„„可以说一切英才都因为有了大志、大德、大才,才获得了成功。‘机遇’并不会遍洒甘露,绝不是普渡众生之神,‘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机遇》

例三:“尝试是什么?尝试是乌云蔽日时能上云霄的那只最勇敢的鸟;尝试是大浪迭起的海面上勇往直前的一叶扁舟。对于勇敢者,尝试是一条崭新的生活之路;对于懦弱者,那是一堵高高的墙。”(《尝试》)

例四:“试想,从古到今,有多少帝王因为选贤授能,兼听而开创了一个个太平盛世。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刘备三顾茅庐求贤才,终有三国鼎立;萧何月下追韩信,方有后来垓下之围,一统江山。而又有多少帝王因为轻信谗言,偏听而使国家走向衰亡。楚怀王亲小人远贤人,怒疏屈原,而身死异国。”(《情感与理智》)

例五:“蚌在自由自在生存的过程中,一粒沙子钻进了它的体内,生命的磨难由此开始,为了摆脱痛苦,它不断地砥砺,不断地挣扎,不断地抗争,结果,体内的那粒粗糙的沙子竟然变成了一颗晶莹圆润的珍珠。它曾经是一支伤痛的蚌,而现在成了珍珠的载体。在人生的道路上,免不了会有挫折和苦痛,只要我们敢于抗争,美景是属于我们的。”《要正确对待挫折》

【范文引路】

1、名作品读

还要为雍正帝隐恶扬善吗?

何满子

从传媒得知,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极为轰动,创收视率新高,和上海收视率也极高的《还珠格格》南北争辉云。报上还评论说,北京人钟情于《雍正王朝》,上海人耽爱《还珠格格》,从中可以显示两地欣赏水平之高下云。意思是,《雍正王朝》的“艺术品位”要比《还珠格格》高得多。

笔者是个顽固分子,您说我偏激也好,偏颇也好,乃至不是东西也好,凡是荧屏上活动着的人物脑后拖着一条豚尾的,一见说先天地厌恶;正像荧屏上出现扭屁股歌星就反感,立即要调换频道以避之一样,这类宝贝电视剧从来不看。我从可信的、其鉴赏力靠得住的朋友那里,得知《还珠格格》情节的基

本骨架,是从马克•吐温的《乞丐王子》改头换面而来的;戏里对清代旧制度风习,也尽是胡编乱造,属于“戏说”之类。迷恋这类货色,难怪要见笑于评论家。至于雍正、乾隆这类所谓“历史剧”,则正如一位深谙清史鉴评的朋友在一篇文章中所说,把那些视庶民如草芥,特别是虐待汉人的皇帝都描写成“英明风流,爱民如子,访贫问苦,兼擅泡妞”的有趣而可爱的人物,名曰历史剧,其实和“戏说”分差不离。

这回的《雍正王朝》,据说是极有新意的。新在哪里呢?说是一反过去民间传说和野史之类把这位皇帝说成是阴鸷惨刻狠毒可怖,突出他无与伦比的“勤政”,说他在位13年,朝乾夕惕,(这令人想起这位陛下以年羹尧的贺表“夕惕朝乾”之句,只是把词语颠倒了一下,意思并无差别,却猜疑为有心侮慢君上而下诏切责之的故事,这不是野史和民间传说,而是正正规规地出于《清史稿•世宗本纪》的正史明文。)光是政务批语,就达千万言之多。说他整顿吏治,锐意肃贪,是个“改革”皇帝。当然,“改革”一词,十分中听,颇合人们的心愿。说他“励精图治”的结果,国库因之丰盈,由康熙的库银七百万两骤增至五千余万两。这好那好,于走他是一位了不起的好皇帝。

这些也许是事实,但他不这样“朝乾夕惕”行吗?要时刻提心吊胆地防范而且猜疑那些“窥窃神器”的弟兄及其党羽;要防范而且猜疑尚未彻底死心的汉民的反抗;要保住爱新觉罗氏偌大的富有四海的家业;要谋他的子孙后代“皇图永固”,扩大而言之要维护八旗子弟的永世安富尊荣,长享特权,永远骑在汉族和其他兄弟民族的头上专擅威福。他当然得捉防、猜疑、费尽心机操作或曰“勤政”。他迅速辣手地肃清肘腋间的骨肉异己,不但野史和民间传说,连《清史稿•世宗本记》也不能为之讳,论定他“孔怀之谊,疑于未笃”和“寡恩”,虽然这只是“天皇圣明”习惯下的轻飘飘的贬词。试想对骨内亲属尚且惨无情的人,对稍有不驯乃至无辜的草芥小民能不提防、猜疑而残暴惨刻吗?

这种为了爱新觉罗氏的私产而“励精图治”的“改革”,能和今天为全民族发愤图强的“改革开放”相提并论比附得起来吗?这是牛头不对马嘴的胡乱“呼召历史亡灵”。单说“改革开放”一词的“开放”,雍正不但对内绝不开放,钳制禁锢空前;对外则是锁国封闭的创始者。康熙还至少留心西方政教科技,还多少能容纳汤若望、南怀仁等西方教士学人的历算科技知识,雍正则一律驱逐、排斥、封闭,其遗泽一直延至外国用炮舰轰开国门后。至于他对内的思想钳制和精神奴役,则至今读史者犹为之发指。[点评]

何满子是一位享有盛誉的杂文家,我们在高一学过他的文章《剃光头发微》。他的文章集作者的风骨、阅历、智慧、学养和一针见血的洞察力于一体,格外耐读。何满子不仅学养深厚、治学严谨,而且现实感很强,禀持良知而履行着社会批判职责。

这篇文章通过对电视作品的评析解剖了社会历史和民族心灵。他的解剖准确、中肯,令人信服,他看穿了我们习以为常的简单化和线形思维。这篇文章从两部流行一时的电视连续剧着笔,站在社会精神现象的全盘基础上去考察作品,尤其是《雍正王朝》,看到这部影视作品流行的背后如何受社会精神现象影响,又如何反映出社会精神现象。实际上,那些《雍正王朝》的“叫好者”也不见得对“脑后拖着一条豚尾”的专制皇帝有什么特殊的眷顾,无非是借此形象唤起对“勤政”肃贪与“改革”的长官的渴望罢了;然而,作者告诉我们,这种情感却是建立在片面的认识之上的。作者一方面指出雍正的“勤政”实际是为了肃清异己,维护自己的残暴统治,一方面指出雍正的“改革”也与当今社会之“开放”观念背道而驰。这样的分析问题的方法,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从全局理解局部,也从局部辐射出全面”。正是这种方法论的娴熟运用,澄清和纠正了许多简单化导致的流行结论。本文的评论,思维严密,持论公正;给人以深刻印象。

2、考场优秀作文实录

(1)2003北京高考作文题——转折

转 折

佚名

人是在不断地发展的。发展的道路由我们自己来选择。穷途末路时,怎么办?是绝望并且大哭,还是试着来一次转折?

有诗为证:“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路至尽头时,不妨来一个恰当的转圜。说不定就能迎来坐看云起的洒脱与自在。观景如此,为人处事亦当如此。

汉时班超初学文章,苦闷不已。一日,投笔而起,大呼:“大丈夫当提三尺剑,立不世功,岂可皓首穷经,老于经案?”遂投身戎马,后又出使西域,经营数十载,名垂青史。班超此举,不但留下了“投

笔从戎”的典故,更让我们看到了适时转折的必要以及明确选择之后道路的光明。倘班超一直穷于文章,终了不过是一刀笔小吏,默默无闻,供人呼来喝去。况且,有班固高峰在前,文章一途,岂复有路?这枝笔投得好,投出了响当当的西域都护使,总揽西域大权。班超幸甚,西域幸甚!

古人如此,今人也不含糊。杂志上曾载:某巨商,少时好文学。在家庭压力下攻读经济,走上商途。几十年摸爬滚打,挣出一番事业。但心中的文学梦并未泯灭。在疲于商战之时,退出商海,投身于一家报社当起了编辑,圆了昔日梦,如今舞文弄墨,乐在其中。

投笔从戎也好,弃商从文也好,转折是一大关键,唯有转折,事业才有新的突破,个人才有新的发展。转折不同于逃避,逃避是不堪重负,跳出生活,找个物质上或精神上的桃花源,借以“藏”身。这是出世之举。转折则是谋求更利于自身发展的天地,寻找更便于自己发挥的舞台,是在新环境里干出一番新事业,这是入世之举。一出世,一入世,岂可等量齐观?

个人要转折,国家也应转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正是在一次次的摸索中转折,把中国这艘巨轮推上了正确的航道。然而前面并非一帆风顺,有暗礁,有风景,这就要求我们应时代的变化而适时作出或大或小的转折,唯有这样,才能确保我们抵达胜利的彼岸。

昔人有阮籍,穷途而痛哭。我们不能责备他,因为他处于那样一个黑暗、高压的朝代。我们作为“面向大海、春暖花开”的时代使者,当然不会效彼穷途而哭。该行则当然行,不行则毅然转。勇于拼搏,敢于转折。这才是我们在新世纪里应有的精神品格。

(2)2004年江苏高考作文——“山的灵动,水的沉稳”话题。

山水•水性

江苏考生

江水灵动,故能见其蓝;岩山沉稳,故能幻其彩。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者为何乐山?其缘于他内心的沉稳敦厚,善良嘉懿。智者何以乐水,其因于他思想中灵动机巧,敏慧有聪。

孔子当属仁者,东坡当属智者。

孔子事鲁,不得大用,仅授以礼乐之官,祭祀之职,故凌云之志不可达,博爱之道不可行。于是退而让之,传道授业,收三千弟子,存煌煌《论语》,恩泽后世,为万代师表。

东坡年少得志,文章诗赋极为世人所推崇,为后代誉为“大宋第一才子”,当属无愧。然而宦途艰险,遭奸佞构言陷陷,始贬黄州,又谪海南。生活的重重打击,不幸的为官生涯并未使他消沉,他那颗痴顽的童心,那股“少年狂”气,丝毫未消。《赤壁赋》《汉书注》等一系列的恢弘之作皆由此生,干天豪气、悲天悯人之性更由此成。

孔子因仁而智,东坡以智而仁。

仁与智是宇宙中、人性中飒爽清风,亦是天朗之月,静谷之履,清流之鱼,幽涧之花,暖春之莺啼,隆冬之飞雪,纯粹而高崇。两者是动与静的和谐,最出世,也最入世。人之处世,以仁为则,以智为法,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交融,形成了所谓的博大会通。然而真能做到不偏不倚,确是一件相当困难之事。偏仁则“愚”,偏智侧“黠”。我们需要一种积极的眼光去变革,去改善。我们需要东坡的豪情,亦需要孔子的“木讷”,需要东披的“大智”,也需要孔子的“大仁”。

上一篇:关于秋天的古诗李白下一篇:20220228陈建华昨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