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整体置换

2024-08-26

资产整体置换(共3篇)

资产整体置换 篇1

企业整体资产置换指企业以其经营活动的全部或其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 与另一家企业的经营活动的全部或其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进行整体交换。资产置换的目的是相互交换经营范围, 其实质是资产的置换。通过资产置换有助于实现跨行业经营以及优良资产的快速重组, 从而寻求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一、整体资产置换业务的会计处理

一般地, 独立企业间的资产置换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同。如果存在不一致的情况, 则需要补价。如果补价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小于25%, 应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有关规定处理;如果大于25%则按收入的有关规定处理。

二、整体资产置换业务的税务处理

税法规定, 置换业务发生时, 应将其分解为按公允价值销售全部资产和按公允价值购买另一方全部资产的经济业务进行所得税处理, 并按规定计算、确认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新所得税实施条例规定, 资产置换中补价小于置换交易公允价值的20%, 除与补价相对应的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应在交易当期确认外, 经税务机关确认, 可暂不确认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交易双方换入资产的计税基础应以换出资产的原账面价值为基础确定。如果该比例达到20%, 交易双方均应视同销售计算资产转让所得, 相应地, 换入资产的计税基础应以其公允价值为基础。

三、整体资产置换业务的会计处理与税法差异

(一) 处理方法差异分析

按税法相关规定, 可将资产置换业务分为应税改组和免税改组两类。前者指补价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达到25%, 以及补价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小于25%但达到20%;后者指补价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小于20%。对于补价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达到25%的情况, 会计上应作为货币性资产交易处理, 资产转让所得与换入资产的计税基础的确定与会计处理相同。对于补价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小于25%同时达到20%的情况,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核算时, 资产转让所得与换入资产的计税基础的确认与会计处理相同。采用成本模式核算时, 换出资产按账面结转, 不确认损益, 但应计算转让所得, 换入资产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为基础确定, 其计税基础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对于补价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小于20%的情况, 暂不确认资产转让所得, 换入资产的计税基础以换出资产的计税基础为基础确定。具体差异体现在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之间。

1. 成本模式。

可从收到补价方和支付补价方分别加以说明。收到补价方的资产转让所得=补价[1- (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相关税费) /换出资产公允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 相关税费不含增值税;换入资产的计税基础=换出资产原计税基础-收到的补价+支付的相关税费+资产转让所得-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支付补价方换入资产的计税基础=换出资产原计税基础+支付的补价+支付的相关税费-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

2.公允价值模式。

该模式的原则为不确认换出所得, 应对换出资产的会计收益作纳税调整处理, 调减收益、调增损失;当补价对应收益时, 调减纳税、调增损失。换入资产会计与计税基础的差异, 应在后续期内作相反的纳税调整。

(二) 实例说明

A企业与B企业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增值税率为17%, 两企业进行整体资产置换。A企业固定资产原值为240万元, 累计折旧为40万元;B企业固定资产原值为320万元, 累计折旧为20万元, 有关资料如下页表所示 (单位:万元) 。

A企业支付给B企业补价54万元, 其中除无形资产按5%税率应纳营业税和库存商品置换时开具增值税发票外, 不考虑其他税费。会计核算时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1.A企业的会计核算与所得税处理。

(1) 首先, 判断并计算比例。支付补价与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支付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为54/540=10%。因此可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处理。应交营业税=96×5%=4.8 (万元) ;应计销项税=120×17%=20.4 (万元) ;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180×17%=30.6 (万元) ;换入资产总成本=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支付的补价+支付的相关税费-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486+54+4.8+20.4-30.6=534.6 (万元) ;换入固定资产成本=360/540×534.6=356.4 (万元) ;换入存货成本=180540×534.6=178.2 (万元) 。

(2) A企业的相关会计分录为:

借:固定资产清理2 000 000

累计折旧400 000

贷:固定资产2 400 000

借:固定资产3 564 000

库存商品1 782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 306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 2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 204 000

银行存款540 000

无形资产800 000

营业外收入———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160 000

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48 000

固定资产清理2 000 000

营业外收入———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700 000借:主营业务成本1 000 000

贷:库存商品1 000 000

(3) A企业的所得税处理。由于补价比例低于公允价值的20%, 所以该公司可不确认资产转让所得。因此, 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270-200+96-80+120-100=106 (万元) 。按税法规定, 换入资产的计税基础=换出资产原计税基础+支付的补价+支付的相关税费-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 则有换入资产的计税基础=380+54+4.8+20.4-30.6=428.6 (万元) ;换入固定资产成本=360/540×428.6=285.73 (万元) ;换入存货成本=180/540×428.6=142.87 (万元) 。上述固定资产与库存商品的会计成本与计税基础间的差异在后续期内作纳税调整处理。

2. B企业的会计核算与所得税处理。

(1) 首先判断并计算比例, 收到补价与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支付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为54/540=10%。因此可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处理。应计销项税=180×17%=30.6 (万元) ;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120×17%=20.4 (万元) ;换入资产总成本=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支付的补价+支付的相关税费-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540-54-20.4+30.6=496.2 (万元) ;换入固定资产成本=270/486×496.2=275.67 (万元) ;换入存货成本=120/486×496.2=122.52 (万元) ;换入无形资产成本=96/486×496.2=98.01 (万元) 。

(2) B企业的相关会计分录为:

借:固定资产清理3 000 000

累计折旧200000

贷:固定资产3 200 000

借:固定资产2 756 700

库存商品1 225 200

无形资产980 1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 204 000

银行存款54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 8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 306 000

固定资产清理3 000 000

营业外收入———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600 000借:主营业务成本1 600 000

贷:库存商品1 600 000

(3) B企业的所得税处理。由于补价比例低于公允价值的20%, 所以该公司除与资产交易的补价相对应部分的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应于交易期当期确认外, 可不确认资产转让所得。与补价相对应的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补价[1- (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相关税费) /换出资产公允价值]=54 (1-46/54) =8 (万元) ;同时本期应调应纳所得额= (180-160) +60=80 (万元) ;合计应调应纳所得额=8-80=-72 (万元) 。按税法规定, 换入资产的计税基础=换出资产原计税基础-收到的补价+支付的相关税费-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资产转让所得=460-54+30.6-20.4+8=424.2 (万元) , 则有换入无形资产的计税基础=96/486×424.2=83.79 (万元) ;换入固定资产成本=270/486×424.2=235.67 (万元) ;换入存货成本=120/486×424.2=104.74 (万元) 。上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会计成本与计税基础间的差异在后续期内作纳税调整。

参考文献

[1].高金平.企业所得税法与新会计准则差异分析[M].北京:中国财政出版社, 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 (2006) [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资产整体置换 篇2

资产收购是指一个或几个公司的资产和债务转让给一个新成立或收购前就存在的公司以取得各种形式的转让收入(包括股权、其他有价证券、现金、其他财产或债务的转让)。在资产收购交易中,转让企业可以在转让后继续存在,也可以通过清算将资产转让所得分配给原股东。因此,资产收购是一个外延范围较宽的改组业务,可能是整体资产转让,也可能是正式的依法进行吸收合并,还可能是非正式的经济性合并,或是企业分立。

要准确执行《股权投资通知》的有关规定,必须正确区分企业整体资产转让、企业部分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企业分立和吸收合并。

如果将企业经营活动的全部资产和债务转让给接受企业,且转让企业不解散,作为继续存在的独立纳税人的地位没有发生任何变更,转让企业在转让后只是由从事营业活动(工业、商业、交通运输等)转变为投资活动(投资公司或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则属于《股权投资通知》规定的企业整体资产转让。

如果企业将“非独立核算”的营业分支,例如一条或几条生产线,多项固定资产、存货、投资等转让出去,换得接受企业的股权,则不属于整体资产转让,而属于《股权投资通知》规定的部分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要视同资产销售处理有关资产转让的收益或损失,并按规定征税。

如果企业将“非法人”的独立核算的分公司、分厂的经营活动全部资产和债务转让给一个或几个有法人资格的接受企业,并且将取得的接受企业的股权及其他非股权支付额分配给转让企业的原股东,转让企业解散(清算或者不清算),则属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合并、分立业务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0]119号,以下简称《合并分立通知》)规定的企业分立。

资产整体置换 篇3

无形资产与固定资产有很多相似之处, 比如都是投入大、周期长, 但是两者也存在明显的不同: (1) 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损耗, 会计上通过“累计折旧”账户进行反映, 折旧部分通过固定资产的价值减去残值得出。折旧方法有多种, 比如直线法、加速折旧法和年数总和法等, 采用的方法不同直接导致当期的利润不同。固定资产在未交付使用前, 所有的支出在“在建工程”账户中登记, 而且不用计提任何折旧, 不影响当期的盈余情况。当期增加的固定资产不提折旧, 当期减少的固定资产照提折旧。 (2) 无形资产一般都有使用寿命, 在使用寿命期内, 无形资产也会有技术进步带来的损耗, 会计上通过摊销的办法进行处理, 一般方法是直线法, 而且一般不考虑残值。

通过前面两点可以看出, 两者的会计处理方法差异很大, 固定资产是通过备抵法计提折旧, 这种方法的优势就是可以知道固定资产的历史成本和折旧计提情况。而无形资产的损耗是通过摊销方法进行处理的, 这种方法下直接通过查阅“无形资产”账户的余额就可以知道无形资产的摊余价值。

为了便于理解, 本文通过案例来说明。

例:甲企业在2010年1月成功开发一项专利100万元并且投入使用, 其相关费用通过银行转账, 专利年限10年。会计分录:借:无形资产100;贷:银行存款100。2010年无形资产摊销, 借:管理费用10;贷:无形资产10。

甲企业在2011年1月用该专利技术与乙企业置换一项固定资产, 估价是90万元, 不用补差价, 该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是5年, 没有残值, 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会计分录:借:固定资产90;贷:无形资产90。2011年计提折旧, 借: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33 (90×2/5×11/12) ;贷:累计折旧33。

通过上述案例可以发现, 如果甲企业继续使用自己开发的专利技术则影响每年利润10万元。而通过置换后, 2011年的折旧是33万元, 比未置换前多出23万元, 从而使利润相对降低23万元, 这样就达到企业通过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置换来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在实务中, 企业无形资产与固定资产置换比上面的案例复杂得多, 不同的目的有不同的方式, 下面详细分析其中的路径:

1.无形资产一般采用直线法摊销, 但是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很多, 而且不同的方法对当期利润的影响也有很大差异, 这就说明企业可以通过该项业务实现盈余管理的目标。为了使企业扭亏为盈, 企业把一项无形资产与另一家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置换, 通过对对方的固定资产进行低价评估, 而且对固定资产的残值估价较高, 使用年限估值较高, 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 那么每年计提的折旧就远远低于无形资产摊销部分, 从而可能达到扭亏为盈的目的。为了避免因企业的利润大幅波动导致外界认为企业业绩不稳定的形象, 企业通过无形资产与固定资产置换业务可以达到平滑利润的目的。若本期的利润较前期有大幅上涨, 那么可以通过对置换的固定资产进行高估置换价值, 同时使用加速折旧法, 这样就可以使得利润因为当期的费用增加而回落。

2.无形资产的摊销越多意味着无形资产账面净值越少, 从而导致资产规模因无形资产摊销而减少。无形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一直需要摊销, 但是固定资产却不一定要计提折旧, 因为固定资产在未达到使用状态之前是不需要计提折旧的, 其所有成本都在“在建工程”科目里进行归集, 这样一来资产规模就会越来越大。具体操作是企业把无形资产与另一家企业固定资产置换进来后, 故意把该固定资产挂在“在建工程”科目, 这样当期就不需要计提折旧, 可以把财务费用资本化处理, 从而增加在建工程价值, 最终使企业的资产规模增加。

3.无形资产的研发受到国家特别重视, 所以在税收方面给予了极大的优惠, 因此企业对无形资产的投入是很重视的。但是等到无形资产开发完成时, 企业未必会使用或出售, 而是通过与另一家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置换, 因为置换后前面的税收优惠政策享受过, 置换的固定资产可以通过折旧方法的选择达到调节税收的目的。

【资产整体置换】推荐阅读:

整体发展07-16

整体素养05-19

整体营销05-21

整体管理05-28

整体特征05-31

整体工程06-03

整体法06-05

效益整体06-05

整体理解06-24

整体优势06-28

上一篇:论证重点下一篇:蒙语文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