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问题(共12篇)
重点问题 篇1
开篇词
亲爱的读者,截至2008年底财政部2006年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中央国有企业已经执行2年。按照财政部的要求,从2009年开始实施新准则的范围还将进一步扩大,其目标是在2009年使国内的大中型企业全面实施新准则体系。新会计准则体系理念先进、体系完整,且与国际准则趋同,这就要求广大财务人员具有相当高的职业素养及职业判断能力。然而,从过去两年新准则的实施细节来看,新会计准则体系在实际操作和执行过程中仍存在着一系列困扰广大财务人员的问题,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到企业账务处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另外,在新准则体系下,如何编写出让公司股东和管理层均满意的财务报表;如何编写出让公司股东和管理层看得懂,觉得有帮助、有深度的财务分析报告等,都是当前广大会计工作者非常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
为使广大读者良好运用、熟练掌握新会计准则体系思想、准则的变化、新旧衔接,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从操作层面上了解《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等的变化,解决在操作运用中重点、难点问题。本栏目将邀请著名会计准则实战专家对新会计准则进行详细、系统、精确的定位和解读,以期能真真切切地帮助广大读者朋友,消除日常业务处理的疑难点,提升自我会计处理水平,增长为企业保驾护航的本领。
重点问题 篇2
一、新媒体的主要特征 1.数字化——最显著特征
20世纪40年代产生的数字技术可以说为媒体带来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变革。·新媒体首先是数字的,数字技术的发展了新媒体的诞生。
从技术特性看,新媒体的信息载体是比特,从传播特性看,新媒体使用的是数字语言,从发展角度看,新媒体本质上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产物。
·表达形式上,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固定表达模式,实现以多种方式的信息呈现;新媒体几乎涵盖了传统媒体的所有表达方式,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甚至虚拟环境。·同时新媒体还打破了媒介之间的壁垒,使同一内容多介质实现成为可能。2.交互性——本质特征
·交互性即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是新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重要特征之一。
·就传播模式而言,网络为平台的新媒体则采取交互式传播,既能实现“点对面”的传播,也能实现“点对点”或“面对面”的传播。如此好的交互性得益于网络信息发布的低门槛和信息传播方式的灵活性。
·就信息形成的过程而言,交互性使得信息不再是依赖某一方发出,而是在双方的交流中形成。
·通过新媒体,以往以“传者为中心”的传播模式也逐渐走向“以受众为中心”这一符合传媒发展规律的新型传播模式。3.非线性传播——重要特征
·与传统媒体不同,新媒体的传播是非线性的,它强调的是受众的自主选择与反馈;就本质而言,也是一种双向互动的传播方式。4.及时性和共享性打破了时空界限
对于媒体而言,这种及时性体现在可以随时更新新闻信息、24小时不断发稿、对突发事件进行直播,从而使受众在第一时间获得一手信息。对于受众而言,可以通过网络和移动终端随时随地接受信息,还能将所见所闻第一时间发布出去,将信息与其他用户共享。5.“个性化”服务实现“小众化”传播 ·“个性化”显现在其细节设计中,包括博客空间的个性化服务 ·实现了传播和接受的异步性。
·人们对信息的不仅有选择权还拥有控制权 6.多媒体传播推动媒介融合
·媒介融合的本意是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
·新媒体对各种传播形式兼容并包,不断丰富信息的传播方式,也反过来推动媒介融合。
二、新媒体与技术变革(新媒体是在网络技术基础上诞生并发展的)
1、Web1.0与新媒体
·什么是Web1.0(P13-14)·Web1.0的特性
·Web1.0仍然以“网络——受众”的线性模式为主,受众通过互联网主要是浏览而非分享,因此严格来说,当时的网站不满足新媒体所具有的交互性、非线性传播等特性,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新媒体”。
但是,Web1.0上产生的网络媒体尤其是门户网站还是为受众提供了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传媒新体验。如,受众可以接受到海量的信息、搜索到感兴趣的信心、自主决定接受信息的方式和时间、地点。
同时,Web1.0为网络媒体积累了庞大的受众群,这部分受众成为新媒体的最初或潜在受众。也为新媒体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Web2.0与新媒体
随着Web2.0的到来,各种新媒体迅速崛起。·什么是Web2.0 ·Web2.0的理论基础(六度空间理论、长尾理论、去中心化理论)·Web2.0的技术特点(用XML处理数据、用AJAX来综合Web信息发布技术、开放的Web应用APL、P2P传输技术)
·Web2.0与Web1.0的不同及其在新媒体上的应用
①与Web1.0相比,Web2.0内容更丰富、联系性更强、工具性更强。
②实现了网站间的交流,为用户自由选择信息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平台。
③Web2.0打造了一个任何人都可以参与的平台,任何用户参与到内容的创作中,网络用户完成了从信息接受者到信息制造者、传播者的转变,逐渐成为传播的主体。④Web2.0下各种新媒体应运而生,核心应用有:
Blog——博客、网志、RSS——站点摘要、WiKi——百科全书、SNS——社交网络 Tag——网页书签、POSTCAST——博客
三、门户网站——注意力经济的代表 1. 门户网站的定义
广义:一种应用框架,把数据资源和网络资源汇集一身,以信息管理平台的方式以及统一的界面形式服务用户。
狭义:提供综合性互联网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的应用系统 2. 类别 ·综合类门户网站:出现于互联网初期,以信息资讯服务为主,大多定位全国甚至全球市场。但是因为互联网天然的集聚效应,一般一个区域只会剩下几家综合类门户网站,如中国的新浪、搜狐、网易,美国的雅虎。
·地方生活门户网站:以本地资讯为主,它的存在价值在于更贴近某一具体区域,能够为当地民众提供最鲜活实用的资讯信息。·垂直类门户网站:
专注于某一行业或者某一领域的门户网站。中国的垂直类门户网站的出现也跟某些行业或领域的繁荣有关。
3. 主要门户网站简介
中国四大门户网站:新浪、搜狐、网易、腾讯
·新浪:创办于1998年,创始人王志东,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中文门户网站。
在提供网络咨询和内容服务的同时,还提供,新浪无线、新浪互动社区、网上购物等,可以说新浪具备了综合类门户网站的一切典型特征,是中国大陆及全球华人社群中最知名的互联网品牌。
·雅虎:美国著名门户网站,由杨致远和费罗一创办。雅虎的服务包括电子邮件、新闻、各种商业及企业服务,帮助客户提高生产力和网络使用率。雅虎在中国的站点为雅虎中国。
·上海热线:成立于1996年,得到了关注上海、热爱上海的网民的认可,奠定了在上海地方生活门户网的地位,发展成为了一个提供信息应用服务、网络互动服务为主的多元化信息综合应用门户网站。连续多次进入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十佳之列,成为上海最大的门户网站。
·搜房:成立于1999年,创办人莫天全,是全球最大的房地产家居网路平台。作为垂直类门户网站的代表,搜房网的崛起直接得意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与此同时,搜房网也是全国最大的楼盘项目数据库。4. 门户网站的影响力
①强势的资讯媒体—门户网站的媒体影响力主要反映在聚合性、用户黏性、公信力三个方面。·聚合性:指门户网站对于眼球的集聚效应。门户网站通过内容资源大的建设,聚集了极高的人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用户黏性:指网民对网站的忠诚度。互联网的转战成本低,一家门户只有内容足够丰富、氛围足够统一才能够留住网民。
·公信力:意味着门户网站在用户心里的认知定位。②资讯媒体之外
其他的互联网形态乃至移动互联网业在冲击着门户网站,一个明显的例证就是搜索引擎出现后,门户网站的集聚效应不再如当初那么强大。
因此,门户网站必须不断为网民提供喜闻乐见的应用,才能为网站带来持续增加的流量。同时,一些门户网站也开辟其他收入渠道,避免过度依赖广告业务,如搜狐和网易开发自己的网游产品。
四、移动互联网:三网如何融合 1. 什么是三网融合
指电信网、计算机网、有线电视网络通过技术改造,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
三网融合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发展趋势,也是手机媒体发展的技术基础,手机媒体的出现最能体现三网的优势互补,这是推动实现三网融合的最佳契机。
2.我国目前已具备了三网融合的技术条件、市场基础,政府的相关政策也从业务、网络、终端等层面在推进三网融合,发展多种形式的宽带接入服务,大力推动互联网的应用普及。3.在三网融合的趋势下,手机迅速发展出了手机广告、手机音乐、手机广播、手机QQ、手机GPS、手机图书馆等多种传播新形态。(P59-60)4.手机媒体发展的缺点
·存在虚假和不良信息,侵犯个人隐私、信息安全、信息垃圾 ·手机固有的技术缺陷,屏幕小、电池不足
·手机媒体功能不全、主流媒体发展手机媒体能力有限、手机媒体盗版现象严重等 5.手机媒体如何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继续发展 ·信息服务收费模式
·手机广告模式:传统媒体和互联网中浪费的广告价值,在手机媒体精准营销和互动营销的能力的帮助下,将随着手机广告监测技术等不断成熟而重获新生。
·提供增值服务:手机媒体可以与手机定位,手机支付乃至情景智能等相结合,通过其更强的互动性,促使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娱乐和商业紧密联系,增加商业价值。
五.新媒体与新闻
1.开放性:非封闭、共享
形成原因:传播主体的交互性及其“把关人”的缺失 开放性的两层含义: ①传受关系的开放:传受关系的开放和新媒体的交互性密切相关。网民可以直接发布信息并对他人发布信息进行反馈,他们同时是传者、受者,两种角色瞬间交换,并无限接近合一。·典型代表:新闻博客 ·优势:
时效性强的新闻利用博客的交互性更快捷的传播。新闻线索的来源从单源索取转向多源涌动,发布博客新闻使传统媒体中的受者成为信息的主宰者,而博客新闻的受者也可以通过交互的方式成为意见信息的传者。
博客新闻打破了传统媒体信息来源单一化限制,实现来源最大可能的多元化。②信息处理权的开放:信息处理权的开放和把关人的缺失造成了大众传播时代的权利主流话语体系受到民间立场话语的颠覆。
但是,把关人的缺失也产生了负面效应,如:
·不负责任的隐私披露引发权利侵害(网络第一暴力案“王菲诉讼案”、人肉搜索)·一些虚假性信息导致谣言和恐慌,干扰和夸大了新闻本身(橘蛆事件)
·商业化操作和对金钱的纯粹追求撼动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受众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隐形广告或不实信息所消费。因此,政府和公民应有所应对:
·政府加强处理新媒体事件的能力,对不实信息以各种手段进行严格监管和惩处。比如展开专项整治、出台相关司法解释。·公民在发布信息时应加强责任意识
2.全球性:世界是平的
新媒体让全人类充分地分享新闻信息资源,改善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信息分配不公。
3.集成性:无线存储、低成本扩散
·数字技术使新媒体新闻的物理限制消失。新媒体拥有接近无限储存的功能,每一条信息被发布时所耗费成本也接近于零。这样保证了受众获得新闻信息的海量性,也易于检索。
·数字媒体使新闻表达由图文的二维平面转向视音频多媒体同行的三维空间。
总之,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发布新闻和交互的便捷性开放了传者角色的技术门槛,消解了掌控信息处理权的把关人责 任实现了信息从人与人而非人与大众传播之间的共享。
·新闻以数字形式地储存和传播扩大了信息流传边界、改变其保存方式和形式内容,三网融合更将新闻以集成性的面貌最大化其全球性影响。
·总之,在新媒体时代,我们可以向全世界任意角落任意单独个体获取任意形式和数量的新闻信息。新媒体使新闻变得触手可及。
六、新媒体与社会经济
1.新媒体推动传统经济发展 ① 为经济发展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 新媒体的出现,为生产经营者及时获取相关信息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促使政府的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督更加透明高效,同时,新媒体也为国家及时了解掌控市场宏观经济运行情况提供科技手段,提高了决策的及时性和科学性。② 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助推力
新媒体的出现,可有效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促进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2.新媒体催生新经济 ① 新媒体用户数激增 ·手机媒体用户 ·网络媒体用户 ·数字电视用户 ② 新媒体,新经济
·新媒体带来新内容:新媒体在不断创造或满足市场需求,不断与生产企业和传统媒体嫁接与融合,不断产生新的内容
·新媒体催生新产业:新媒体为媒体经济的现代发展提供了可能,新媒体经济已经形成了多个新兴产业,是21世纪知识经济的核心产业。·新媒体造就新商机
·随着三网融合,创新型新媒体将迎来更好的发展空间与投资机会,具有发展潜力的创新型新媒体将受资本的追捧。
·同时新媒体技术和理念的完善与成熟,催生了网上购物这一新型的交易形态,还带动了物流业的发展 ③ 新媒体与“双刃剑” ·网络口碑营销 含义与作用:是口碑营销与网络营销的结合,是营销者对网络中的口碑信息传播进行管理的过程。
而在新媒体上,消费者在此交流他们最直接的想法,这些信息对企业品牌具有巨大影响。网络打手:一些公司或个人被一些企业利用去打压对手,没有商业规范和商业道德。
出路:网络口碑营销必须尊重网民的知情权和话语权,真正创造真实诚信的网络舆论环境。·有关“知识”的两难选择——知识产权保护和知识共享的冲突
知识共享,无形中是一种只是民主,它有利于降低公众获取知识门槛,保障公民文化权利的满足。
七、新媒体下新流行文化出现
1、草根文化
含义;草根文化指代表民众意识的人群借用新媒体对个人意识表达的文化潮流现象。,具有平民化特质。
(1)新媒体为草根文化的兴起提供了平台
(2)草根阶层推动了草根文化的兴起,他们借助新媒体的平台表达思想、维护利益、彰显正义。
(3)草根文化具有娱乐性和对抗性的多元性(对抗性指草根们将对精英和主流文化的失望转而成为一种对立的姿态,不加分析的斥责一切精英文化平庸、苍白和虚伪)(4)草根文化具有民粹性和社会性的多元性(草根文化面临着如何在理性道德观约束的自由下行使话语权,适度负担起对社会的各种责任,防止出现民粹主义倾向。草根文化是娱乐创新的必然,是公众需要的必然。但是草根文化在具体内涵方面,不但缺乏深层次审美活动的感情因素,也缺乏真正沉实的精神文化内涵,实际上基本属于较为粗疏的快感型审美层次。)
2、网络消费文化(1)新媒体是网络消费文化的催化剂,而网络消费文化的特征有:个性化、便捷性、互动性。
(2)网络消费文化的不良影响:网络同居、网络裸聊
八、新媒体环境下的政治参与(网络参政)
1、网络参政的含义:民众以新媒体为平台,以网络为载体,以发表言论的方式参与政府决策、发表政治见解,参与政治的一种新形式。
2、网络参政的优势:
·直接性:可以通过网络直接发表意见,与当政者直接沟通,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和理念并按照自己的意愿做出判断和选择。
·平等性:网络的去中心化和去权威化使得参与者享有平等的主体地位和话语权。
·高效性:低成本、低门槛、高效率、高到达率为民主机制的建立提供了以最低消耗创造最大效益的基本途径。
·监督性:网络主体的隐形化和规模化特征,网络参政的社会舆论压力往往能对政治系统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3.网络参政的弊端
·不可控制性: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匿名性、动态性可能导致网络参政的不可控性。同时,网络参政中存在的“沉默式螺旋”效应会导致“多数人的暴政”。
·不均衡性:贫富不均、技术差异等原因造成网络参政机会不均等,一方面体现在国际政治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一方面体现在一个国家内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
·不对称性:信息得不到完全的公开和网民权利诉求间、信息爆炸和政府信息处理有限能力的不对称性。
九、新媒体助推民主政治
1、民众获得参政渠道 ·新媒体使得集体决策参与范围扩展到所有能使用网络终端的民众,加强了民众参政的广度和深度,拓宽了参政渠道。
·网民参政从虚拟社会走进现实成为趋势。
·网络主流意见在热议民生焦点,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方面。·微博的兴起更加丰富了网络参政的模式,各种热议话题的背后体现着民众参与政治的热情,这已经成为新时期民主政治的新景观。
2、政府开展网络问政 ·政府高层推动网络问政 ·地方政府积极跟进
·民众对网络问政寄予厚望
·网络问政应落到实处:一方面要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另一方面要将网络民意切实纳入到决策中去,并且制度化、常态化。
同时,在新媒体环境下,政府要在如何将民意控制在国家可以接受的程度上,在实现民意充分表达的同时,避免新媒体的过度表达而冲击政府权威,引起政治冲突。
十、新媒体与传统媒体
长短不是问题,粗细不是重点 篇3
Lowe和Angel是对热恋中的情侣,两人情投意合无所不谈,一晚,在酒精的催化下,两人有了进一步的关系。Lowe浪漫体贴的言语以及爱抚让Angel迅速进入了激情的境界。可是当Lowe缓缓地进入Angel的体内时,Angel却发现Lowe的宝贝勃起长度似乎短了些;和上一任男友比较起来,似乎有着很大的不同,同时也觉得似乎失去了抽动的快感。但她又不想当面说出来让男友的面子挂不住,只好假意地配合,草草结束。此后,Angel不禁困惑自己与Lowe未来的关系发展。对许多男性来说,自己宝贝儿的大小粗细比例,在青春期发育的时候便成了大问题,当有机会和同性一起洗澡时,深怕自己的宝贝被别人给比下去。毕竟阳具的大小代表着男性雄风与否,对于男性本身,自尊遭受着别人眼光上的歧视那可非同小可。尺寸与勃起,并列为床第之间最为人所重视的问题,由此也可以知道,不单是个人心理上的自尊问题,在对异性的满足上,尺寸问题也备受重视。许多从事泌尿科的医生表示,一般来说,不论是男性本身或是夫妻情侣间行鱼水之欢时,都会对尺寸大小是否为对方满意而感到担心,由生理因素影响到心理因素的现象非常普遍,进而造成床笫间不协调的案例比比皆是。不过从医学的角度来说,女性阴道的长度一般是八公分左右,阴道的敏感部位集中在前三分之一,太大的阴茎反而造成女性的不舒服。而大的阴茎如果硬度不够或勃起时间不久,同样不能满足女性的性要求。因此,只要宝贝有八公分长就能让女性感受插入的感觉,多余的长度也不可能全塞入阴道。有人会说,如果粗的话,能够使男女性器官紧密接合,快感甚至高潮也较多,但多数人却未考虑到女性在兴奋或生产的时候。阴道会自动调节收缩或伸展的功能;如此一来,粗细问题并不是特别严重的问题。根据医生的说法,男性阴茎是重硬度而非长度或粗细度,因此医生一般都建议病患不必太在意尺寸的大小。认定阴茎大小问题的正确方式,应该请教泌尿专科医师,并且平日多注意营养,适当保持运动习惯。如果真的太小,也不必自卑,重要的是培养正确的性爱观念。所以短小不是问题,怕的是无法勃起,如果勃起不坚,硬度不够,再标准的尺寸也无法达到性爱的目的。
纸质档案数字化重点问题探讨 篇4
1 我国纸质档案数字化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 人们提高了对档案数字化管理的认识, 加大了对于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研究力度, 虽然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技术还不是很成熟, 相信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 我国数字化档案的脚步将会越走越快。
第一, 我国已经建成比较合理的管理体系。在我国, 虽然纸质档案还是档案保存的主要形式, 但是随着人们对数字化档案管理认识的不断提高, 我国已经建成了比较合理的管理体系。经过档案部门近些年的研究与实践, 对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加工一般采用的是直接扫描的方法, 以图像形式存储。这样可以有效提高纸质档案向着数字化转化的速度, 也为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提供了便利。
第二, 面向社会建设纸质档案数字化。纸质档案数字化发展是档案管理的必然发展趋势, 我国纸质档案数字化的发展起步比较晚, 但纸质档案数字化服务的出现为我国的纸质档案利用和档案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所以, 档案数字化发展也必将越来越快, 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2 促进我国纸质档案数字化发展的相关建议
2.1 数字化处理之前做好档案鉴定
在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纸质档案数字化处理之前, 应该做好档案鉴定, 确定应该对那些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并不是所有的纸质档案都需要, 或者说都适合进行数字化管理, 档案管理人员需要根据实际进行数字化档案的选择, 以提高工作效率。首先, 将编研资料数字化。这些编研资料的量一般比较小, 而且也引用了许多档案原文, 对于利用者进一步了解馆藏资源状况、满足利用需求很有帮助。其次, 利用需求量大的档案也需要进行数字化管理。比如, 有关婚姻、工资、房产、学籍等档案可以分期进行数字化管理, 以满足使用者对这些档案资源信息的需求。最后, 需要进行抢救性保护的珍贵濒危档案是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重点内容, 这些珍贵濒危档案可能涉及到很多重要的信息资源, 所以需要管理人员重点保护, 同时积极进行数字化管理。
2.2 数字化处理之中确保质量规范
在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纸质档案数字化处理时, 应该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与数字化质量规范, 以确保加工环节的规范化与档案数字化的质量。严格的管理制度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质量与安全第一的认识, 保证档案数字化的顺利发展。首先, 与数字化加工专业公司签署质量协议, 提出相关质量要求。根据国家相关规定, 档案管理部门, 提出质量标准与质量要求, 并与数字化加工专业公司签署文本形式的质量协议, 以此为数字化加工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依据文件。另外, 档案数字化的质量规范是相当重要的。首先, 对于一些较为机密的档案信息需要签署保密协议, 严防在数字化加工过程中发生纸质档案的损毁、丢失、泄密等现象。其次, 从用数字化档案时的安全性、准确性考虑, 科学地、准确地录入机读条目。档案信息条目的录入是当前馆藏档案数字化加工的重要环节, 需要管理人员进行严格的管理。规范化地录入机读条目, 可以使将来档案信息的利用环节变得更加便利, 同时也可以有效地保证在查询档案时, 不会查到其他人的档案信息, 为他人的档案信息安全提供保障。最后, 严格监督校验工作, 因为校验工作将直接影响到纸质档案数字化加工的质量, 需要专业知识充足, 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进行校验工作, 以防发生如漏扫、扫出来的PDF文件页面不美观、PDF文件档号命名有误等问题。
2.3 数字化处理之后加强信息维护
在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纸质档案数字化处理之后, 应该注意加强对档案信息的维护工作。
档案数字化加工过程中的档案安全建议。档案数字化过程中信息资源的安全问题是档案管理人员需要提高重视的重点问题, 尤其是对于一些相对较机密的档案信息。当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过程时, 需要对计算机中的相关系统进行检测, 已确保没有非法拷贝程序。还要将工作区与休息区隔离, 严禁工作人员将私人物品带入, 将工作物品带走, 提高安全意识。开发先进有效的安全软件, 提高计算机网络的系统安全。计算机网络资源以其强大的信息量与高度开放性深受广大使用者的喜爱, 计算机网络在为人们生活与生产提供便利的同时, 也为一些不法分子进行违法活动提供了机会。不法分子利用网络窃取档案管理中心的档案信息, 破坏档案信息的机密性。所以, 相关人员应该着重研究档案信息安全软件, 提高软件的安全性, 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性。
档案数字化加工之后的档案安全建议。纸质档案数字化加工过程需要加强安全防护, 数字化加工之后同样需要重视档案信息安全性的管理。首先, 管理人员应该对扫描之后的数字化档案进行核实工作然后将加工过程中的相关硬盘销毁, 以防档案信息被泄露。其次, 提高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在有使用者需要调取档案信息时需要根据规定进行详细身份信息的登记详细询问调取档案者调取档案的目的, 并跟踪管理。最后, 档案管理者还要加强监督巡查工作, 即随时进行档案信息库的抽查工作, 及时对信息安全软件进行升级, 以防不法分子趁机进入档案管理中心的网络进行不法活动。总而言之, 档案数字化管理需要提高全体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以保证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存储与调用。
3 结语
纸质档案数字化管理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 需要相关研究人员与管理人员提高认识, 以积极的工作态度与科学的管理办法增强对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力度, 同时还要增强对数字化档案的扫描质量的跟进, 以提高数字化档案的质量。另外, 对于数字化档案录入过程还需要提高监督与检测力度。管理人员对数字化档案应该做到保持档案的真实性与原始性, 保证数字化档案储存及调取的及时性与有效性, 提高数字化档案的管理水平, 为我国数字化档案的进一步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靖广华.综合档案馆纸质档案数字化思考[J].陕西科技, 2010 (4) .
[2]刘晓玲.纸质档案数字化刍议[J].人才资源开发, 2009 (9) .
案例分析重点讨论问题 篇5
根据最新情况:四种题型:单选、多选、简答2题、案例分析3题 单选、多选 以课本为主,(ppt出自课本,内容大致跟课本一样)简答、案例分析来自下面的重点讨论问题
重点章节:搜索引擎、网络经纪、直销、商店、分类信息、无线服务模式 案例分析模式:商业、经营、管理(前三个重点)资本、技术 具体每章节的讨论问题:
搜索引擎
网络经纪
网络直销
网上商店
网络营销
网上支付
网络社区
网络分类信息
抓住问题来源,突出重点作用方向 篇6
关键词:农村小学;实验教学;问题;对策
农村中小学的实验课,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一门学科,它也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综合性学科。实验教学以其独特的魅力一直受学生的喜爱,能激发起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以及科学探究能力,无疑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最好途径。作为一名农村中小学实验课老师,在我从事实验教育工作这么久以来,最深的感受是,实验教学目前并未扎扎实实地发展起来,实验教材陈旧,有些已不能继续工作;学生在实验课上并不能理智地投入到学习中,往往一开始就被实验器材吸引过去,导致上课纪律混乱,往往抓不住教学重点,一堂课下来回答不出实验器材有哪些,实验步骤是什么等等。就农村中小学实验课现状,本文浅谈几点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
一、农村中小学实验教学的问题
1.实验器材陈旧
实验课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综合性学科,在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偶尔穿插实验课,能帮助学生全面生动地理解知识内容。但在农村中小学中,由于资金短缺,实验器材大多老旧,并不能完全地服务于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近几年来,随着科学课程标准的开展,对实验课的课时要求越来越多,但这并不能引起对实验器材的重视。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巧”的教师,如果没有合适的实验器材作为教学工具,又何以教授学生实验
技能?
2.管理制度老化
在许多农村中小学校中,学生的主流课程无非是语、数、外,而实验课程往往作为主流课程的“开端”,与其他主流学科拼凑在一起上,学生并没有完全重视这门学科。而很多实验教学的管理制度还停留在科学课改之前的状况,很多学校没有专业的管理员和实验员。有的老师往往身兼数职,开展实验教课之前,准备实验器材、组织实验教学、课后收拾实验器材、批改学生作业、再准备下一次的实验内容,这些工作在农村中小学实验教学中往往是一个教师所要做的事情。课多任务重,加上器材的陈旧和工作的繁琐。于是有不少教师在教学时就放弃了实验探究课程,实验教学不能有效地开展,学生得不到能力的提高,一堂课下来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少之又少。
3.专业知识缺乏
在农村中小学,大多数实验课教师都由语文老师、数学老师或者高龄教师兼任,师资力量和专业水平存在不足。而实验课作为一门边缘性学科,在教学中居于尴尬地位,常常被语数外等主流学科占用。没被占用的实验课,教师往往是照本宣科便完成,并没有让学生真正投入到实验教学中来,没有体会实验教学的乐趣就草草结束。而真正有着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教师在农村屈指可数,他们并不能把自己的技能传授给其他教师,而每个开设实验课的学校都需要这样一位专业的教师来讲授。
二、抓住问题来源,提出解决思路
面对这么多实验课的问题,我们需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找到解决方法之前,需要对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面对这些实验教学的现状,如何去改善?
1.建设健全的管理制度
开展好实验教学的前提,是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学校领导需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探索新的符合实验素质教育的理论和举措,例如:建立以校为本的研究制度,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建立有完善实验器材的实验室和职责分明的实验人员。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通过组织教学研究,学习实验相关知识,熟悉教材,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根据学生能力,制定教学计划。学校对实验课进行定期的查课,督促教师完成目标任务,制定赏罚分明的制度,使实验教学真正成为农村中小学教学中的不可或缺的部分。
2.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与创造性思维
在专业实验教师匮乏、实验器材设施不全的情况下,农村中小学实验教学也要困中求进,把握自己的先天优势。因地制宜,利用良好的天然实验场地,把学生带到户外去认识大自然,同时结合上课所学知识,让实物和抽象的概念相结合,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把握每一个认识自己、提高自己的机会。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学会利用自己的优势,缺乏实验器材,我们就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器材,改变的实验器材不足的情况。而且可以带领学生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教具,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弥补了器材的不足。
能体现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学科不应埋没在众多学科当中。通过分析问题,抓住重点作用方向,把握每一个问题的来源,解决源头的矛盾,让学生和教师能更顺利地开展实验课,是每个教师的心愿。学校开展丰富的实验教学,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农村教学资金匮乏,人力资源匮乏的情况下,我们更要鼓起勇气,开发动手能力,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利用好生活中的实验资源,改变这种现状,使实验教学真正作为一门重要的综合性学科而被广泛重视。
参考文献:
[1]张自斌.如何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J].学周刊,2016(2).
[2]陈梳桢.提高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教师,2016(12).
部属重点高校的学生资助问题探究 篇7
一、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资助概况
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已经由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 国家建设对人才的强烈需求使得高校扩招势在必行。国家财政教育经费有限, 高校扩招带来的在校生人数激增, 财政完全承担高等教育的支出不可能实现, 于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中国借鉴美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 采取受教育的个人承担一部分, 国家补贴一部分的方法, 缓解了高等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困难处境, 但也由此加剧了高校贫困生问题”。[7]如何对贫困生进行合理资助成为当务之急。
高校的贫困生问题一直存在, 扩招使得其绝对数量激增, 收费政策的实行又大大增加了贫困生的比例, 纵然每位高校学生都享受国家补贴, 但由于城乡发展差异、地域差异、贫富差距等原因, 学费对部分家庭仍然十分高昂。为了帮助贫困生完成学业, 我国不断探索资助形式。高校资助体系虽形成时间不长, 但在实践中不断调整, 逐渐完善, “目前已经形成‘奖、贷、助、补、减’为主的资助体系, 主要表现为奖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减免学费、困难补助和绿色通道等”。 (刘幼昕, 2008:77) 应该肯定的是, 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确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但仍有许多问题存在。比如, 贫困生评价体系单一, 贫困生资助资金来源不足, 助学贷款缺乏配套的法律保障且贫困生诚信不足影响正常放贷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资助的整体效果, 加大了解决问题的难度。另外, 大学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而由于经济原因, 贫困生往往在视野、自主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处于劣势。多方面的压力使得贫困生可能出现自卑、焦虑、敏感、多疑等消极心理, 造成所谓的经济贫困和心理贫困“双贫困”的现象。
二、部属重点高校资助现状及问题
部属重点高校是指国家各部委直属的重点高校, 这其中主要为教育部直属重点高校。这些高校相较普通高校, 往往占据着更为丰富的教育资源, 享有更好的学生生源, 拥有更多的国家补贴和社会资助。部属重点高校的贫困生资助工作除了面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共有问题, 在某些具体层面问题有其特殊性, 具体表现为以下四点:
1.教改加剧学生综合素质差距。部属高校通常站在高等教育改革的前沿, 更加强调学生素质教育, 更加注重复合型、创新型, 以及知识型人才的培养, 开设了多种多样的选修课、辅修课等, 修读主修专业外的课程有时意味着更多的经济付出。以中国海洋大学为例:中国海洋大学鼓励学生的全面发展, 实行自主选课制。学生除按规定修读主修专业课程, 还可修读其他专业课程, 但每修读一个学分, 就需要支出八十元的学费。而贫困生往往经济拮据, 迫于现实, 他们往往更加关心自己是否能顺利完成学业, 取得学历和学位, 并找到收入可观的工作, 因此通常并不关注修读其他课程。另外, 部属重点高校与众多国外高校都签署了相关合作协议, 互派交流学生交换学习, 但往往需要学生自负机票、生活费等, 高昂的花销也使得贫困生不敢尝试利用交流提升个人素质的机会。由于受教育过程带着强烈的现实主义倾向, 这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也客观上加大了贫困生和非贫困生综合素质的差距。
2.国家奖学金与励志奖学金竞争更加激烈。国务院于二零零七年五月下发《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文件, 完善了国家奖学金和助学金制度, 新设立国家励志奖学金, 每生每年五千元, 用于奖励资助普通本科高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中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文件中阐明资助面平均约占全国高校在校生的百分之三, 而这一数字在部属高校中有所增加, 也就是说重点高校的贫困生拿到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几率更大。另外, 部属重点高校的国家奖学金和助学金名额也相较普通高校有所增加, 且从二零零七年开始, 对教育部直属六所师范大学新招收的师范生, 全部实行免费教育, 这都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贫困生获得资助的可能性。虽然部属重点高校奖学金名额较多, 资助种类丰富, 但由于部属重点高校普遍生源好, 学生学习主动性强, 贫困生在学习上往往要付出更艰辛的努力才可能争取到奖学金。另外, 高校奖学金评价体系普遍多元, 不仅仅局限于学习成绩, 各色社会实践都会被考虑在内。由于经济原因, 贫困生往往腼腆, 因此可能在社团活动等各色社会实践中表现并不突出, 而部属重点高校学生往往综合能力较高, 这使得贫困生在奖学金竞争中更处于劣势。
3.学生贫富差距更大。能够考入部属重点高校的学生多为高考中的佼佼者, 而能够在高考中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的学生, 往往从小到大都占据着较为优质的教育资源, 且城市学生居多。一般说来, 能够利用较为优质的教育资源的学生家境多殷实, 近年来, 部属重点高校的困难生数量连年下降正说明了这点。但这不能否认仍有很大一批学生通过刻苦学习, 克服基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先天不足, 在高考中脱颖而出, 走入部属重点高校的象牙塔。这些学生往往来自极其困难的家庭, 立志通过教育改变命运, 于是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只为取得高考中更加优异的成绩。这两类人群在高校中普遍存在, 但部属重点高校尤甚, 这客观上加大了部属重点高校学生的贫富差距, 也加剧了部属重点高校困难生资助工作的严峻性, 尤其是在贫困生由于与其他学生家境落差较大而产生心理问题的疏导方面。再者, 部属重点高校通常集中在省会或者经济发达的城市, 这些城市生活成本高, 对贫困生的生活提出另一层挑战。
4.资助集中于贫困生加剧学生矛盾。部属重点高校往往有着更多的资助资金来源, 社会奖助学金丰富。部属重点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多高于普通高校, 更多的毕业生在工作中取得较大成功, 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财富。他们其中相当一部分愿意感恩母校, 因此在母校设立奖助学金, 帮助母校学子完成学业。另外, 由于部属重点高校享有更好的社会声誉, 社会众多企业也愿意在部属高校中设立奖助学金, 一方面是企业社会责任感的表现, 另一方面企业也希望借此提升自身知名度, 并为企业未来发展打下人才基础。再者, 部属重点高校拥有更多著名的科学家, 他们也愿意捐出自己获得的津贴等, 设立奖学金, 资助本校学子。以中国海洋大学为例, 除政府和学校自身出资设立的奖助学金, 每年还颁发数十种社会奖助学金, 以及院士们设立的奖助学金, 资助金额多为每生每年三千元到五千元。部属重点高校与普通高校在分配资助的时候一样, 通常根据的都是学校贫困生库的统计。贫困生想要入库需要提供当地民政部门提供的证明表, 但仅以此表作为评判依据显然有着很大问题。“部分民政部门可能存在审查不严的情况, 另外, 各地收入水平差距较大, 学生生活习惯也千差万别。而单一评价体系的资助分配, 必然导致资助分配不均, 并可能导致学生矛盾。这不仅浪费了金钱, 更削弱了资助价值。” (钟一彪, 2012:56) 许多资助设立之时, 就在申请条款中强调仅针对贫困生。设立初衷虽好, 但这意味着只要学生进入贫困生统计库, 就可以坐享其成, 总会得到学校或多或少的资助。贫困生比非贫困生拿到奖助学金要轻松许多, 这无疑会在贫困生与非贫困生之间架起一道墙, 阻碍学生公平竞争的价值观的形成, 甚至有学生不惜通过申请入库骗取资助。因此如何加强贫困生审核, 完善申请入库评价机制, 制定更加合理的分配政策, 让更多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生拿到资助成为题中之义。
三、部属重点高校资助模式探究
部属重点高校资助模式与普通高校相似, 主要有以下几种:
1.国家设立的奖助学金。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贫困生可以通过学习, 以及其他各方面的综合表现获得。“但国家奖学金要求高、比例小, 而贫困生因经济、心理等多重负担影响学业, 获得的机会相对比较少。国家励志奖学金虽然针对高校贫困学生, 但存在资助额度高、受助范围窄的问题, 高校在评定中还存在不少困难。”[3]
2.助学贷款。助学贷款针对的是“全日制公办普通高校在校本专科生、第二学位学生、研究生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包含国家助学贷款、生源地助学贷款等。国家助学贷款每人每年最高8000元, 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学生的学费和住宿费问题。但是“毕业生毕业后流动性大, 存在不按时还欠或不还的现象, 银行出于风险考虑, 放贷的积极不高, 从而影响整个助学贷款的进展”。[4]
3.学校自行设立的各类奖学金、社会组织或个人为资助贫困生或吸引人才而在学校设立的各种专项奖学金等。
4.勤工助学制度。勤工助学可以将“资助”与“育人”目标有效地结合起来, 既可以解决贫困生的经济问题, 也利于其树立自立自强的品格。在工作过程中, 贫困生的人际沟通能力有所提高, 综合素质有所进步。但是勤工助学岗位往往数量有限, 而且工作多层次低, 报酬少, 大大影响了学生积极性。
5.绿色通道、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等。
四、资助政策完善措施
1.健全贫困生信息库入库审查。目前贫困生认定程序是:本人提交有街道 (或以上) 民政部门盖章的家庭经济困难证明表, 学院 (系) 老师审核, 学校批准备案上报。目前主要问题是审核依据单一, 凭印象和一纸证明, 可能会导致资助分配失当。建立程序科学、操作可行的贫困生认定机制十分重要。除根据民政部门盖章的证明表, 学校还可根据学生消费情况, 动态掌握学生经济信息, 如学生校园智能卡的消费信息。贫困生限于经济条件, 多会选择在学校食堂就餐, “如学校可以着重关注每月在食堂就餐60次以上, 消费总额却低于300元的学生”。[2]另外, 还可关注学生手机、笔记本电脑等耐用消费品的更新频率和价格。
2.继续拓宽资助资金来源, 拓宽勤工助学岗位提供渠道。继续加大高校资助宣传, 部属重点高校应当更加注重提高自身办学质量和知名度, “重视校友资源的利用, 加强建立与社会捐助单位和个人的联系, 通过抓住校庆纪念活动、设立多种类奖励基金、制定各种互惠互利的合作协议等措施, 吸引企业、校友等社会团体的捐资助学”。[8]增强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的资助热情, 继续拓宽资助资金来源。同时, 积极与合作企业沟通, 希望企业能给提供带薪实习岗位, 帮助贫困生早接触就业市场, 提前为就业做好充足准备。
3.拓宽资助覆盖领域, 创新政策工具。目前资助主要针对学费和生活费, 但帮助贫困生提高综合素质的资助, 如出国 (境) 交流等资助较少。应更加注重给贫困生多层次、多类型的资助, 如资助贫困生出国 (境) 短期交流, 给予贫困生修读非本专业课程学费减免等。另外, 可以依托学生资助系统设立专项基金, 专门用于解决贫困生某类问题, 如设立“助就金”, “在贫困生就业过程中提供一定的经济援助, 可以帮助贫困生消除就业过程中的经济壁垒, 使得他们有能力支付在求职过程中所需的必要费用, 有机会参加更多的社会活动、参与到就业实习、实训活动, 提升就业能力”。[1]
4.关注贫困生心理健康, 加强感恩教育。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配合针对贫困生的讲座, 有意识地加强贫困生自强、立志教育, 帮助贫困生正确认识自身、认识贫困、树立自信;帮助贫困生消除自卑心理, 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鼓励贫困生多参与实践, 增加与同学、老师、社会的交流沟通, 从而打开自卑、封闭的心扉。另外, 高校还可以“建立心理咨询专门机构, 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辅导活动, 开设心理讲座、团体辅导、个别辅导、心理训练等方式, 增强贫困生耐挫力和心理调适能力, 鼓励贫困生与人相处, 建立人际和谐人际关心”。[6]
目前高校存在缺乏感恩意识, 在得到资助后, “不思进取、贪图享受, 从很大程度上影响资助工作的开展”。[5]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诚信是为人之本, 只有学会感恩, 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学校可以开设感恩教育课程, 让感恩教育走进课堂, 让贫困生接受帮助、享受关爱的同时, 反哺社会, 用心感恩他人。
五、结语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促进教育机会均等化, 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实施, 和谐社会建设。借助资助完善, 可以加强对贫困生的思想教育, 完善其人格, 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发挥资助的育人作用, 共同助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摘要: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 解决数量激增的贫困生的资助问题, 关系到教育机会的平等与和谐社会的建设。我国不断探索资助形式, 逐步形成了“奖、贷、助、补、减”为主的资助体系。高校资助形势严峻, 部属重点高校贫困生资助现状和问题有其特殊性, 主要包括:部属重点高校站在教改前沿, 加剧学生综合素质差距;学生贫富差距更大;社会资助资金来源相对丰富, 但资助集中于贫困生加剧学生矛盾等。需要通过健全贫困生信息库入库审查, 继续拓宽资助资金来源, 拓宽勤工助学岗位提供渠道, 拓宽资助覆盖领域, 关注贫困生心理健康, 加强感恩教育等方式, 完善资助政策, 让贫困生得到应有的帮助。
关键词:部属高校,贫困生,资助问题,资助政策
参考文献
[1]戴勇.基于就业公平的转型期高校贫困学生就业扶助政策研究[D].南京大学, 2011.
[2]葛超.“望闻问切”与甄别高校真假贫困生[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 (3) .
[3]甘剑锋.和谐社会构建中高校贫困生问题研究[D].黄河水利出版社, 2008.
[4]李庆豪.生源地助学贷款的生成与发展[D].华中科技大学, 2006.
[5]李艳艳.高校资助体系分析及改进研究[J].当代经济, 2011, (10) .
[6]刘幼昕.学生资助制度的责任伦理研究[D].西南大学, 2008.
[7]潘杨, 武好明, 王亚非.构建高校学生资助育人长效机制[J].高校理论战线, 2012, (9) .
[8]周红星.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研究[M].复旦大学, 2011:35.
[9]钟一彪.基于学生发展的高校助学工作实证分析[J].高校辅导员, 2014, (4) .
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发展问题研究 篇8
本文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管辖区域为案例,进行重点国有林区发展问题的研究。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有42个企事业单位,其中林业局19个,林业职工20万,涉林人口150万人。本世纪以来,国有林区在城镇化、产业转型、公共服务等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一)林区产业多元化发展正在起步
从2000年天然林保护一期工程正式实施以来,内蒙古国有林区木材产量大幅削减,一期减幅39.7%,二期减幅52.7%,今年全面停伐,生态优先发展成为林区发展的主线。加快产业转型和城镇化发展成为必然趋势。为保护好生态,实现产业转型,“十二五”期间大兴安岭国有林区根据自身实际确立了“3598”战略。特别是2012年以来,为了加快产业转型,又进一步确定了“五大基地”和“三大龙头”。围绕新的发展思路,产业转型有了明显的起色。旅游业呈现上升势头,林下产业发展规模正在扩大。目前,国有林区拥有阿尔山、莫尔道嘎、阿里河等8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汗马、额尔古纳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30多个旅游景区和景点,随着宣传力度和景区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林区旅游人数和收入明显增长。2013年,旅游业接待人数67.1万人,旅游综合收入3.57亿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1.18倍和70.8%。木耳、滑子菇、杏鲍菇等食用菌培植规模不断扩大,克一河打造出“诺敏山”这一自治区著名商标。图里河依托原有的森健制药公司,对金莲花、水飞蓟、返魂草等中药进行种植,对本地赤芍进行野生驯化。蓝莓林果种植、樟子松、云杉等苗木培植面积不断扩大,大杨树成为内蒙古最大的有机蓝莓种植基地。此外,北极狐、野猪等特色养殖技术不断进步。林下经济和特色养殖正在逐步成为当地林业人口的重要收入来源。
(二)生态移民和棚户区改造促进了林区人口向城镇和城市的集聚
2009年末国家全面实施了以改善林区职工居住条件为目标的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项目。内蒙古大兴安岭国有林区通过撤并部分边远林场,实施生态移民和棚户区改造,将山上职工和家属移居到条件比较好的林业局、林管局所在地的小城镇和小城市,让他们告别了“板加泥”房,搬进了温暖的楼房,居住条件显著改善。截止2013年,大兴安岭林管局棚户区改造工程完成投资59.39亿元,项目建设中由国家、自治区、企业、职工个人等共同承担建设资金,开工107938户,完工101021户。棚户区改造不仅是在林业局所在地就地建设,还顺应林区职工方便教育、医疗、养老的客观要求,在扎兰屯、牙克石、海拉尔等地进行了异地建设,满足了林区职工的多元化需求,促进了林区人口的城镇化,也提升了城镇化水平;随着人口向城镇、城市的迁移,进一步减轻了人口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压力,进而使林区进入到生态保护优先、民生为先的新时期。
(三)林业职工收入与全区职工收入的差距正在缩小
1998年之后,随着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林区木材生产量大量削减,尤其是2011年第二期天保工程实施后,林区木材削减的幅度更大,而林区经济转型较缓慢,经济面临诸多困难,林业职工收入总体水平偏低。针对这一情况,森工集团采取多种措施提高职工收入,职工工资增长速度加快,从2000年的4258元增长到2013年的32371元,增长了6.6倍,职工年平均工资从2005年相当于自治区职工工资的48%提高到2014年的67%,差距不断缩小。
(四)林区职工的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民生改善是林区发展的出发点。从2008年之后,原来由林管局承担的教育、医疗、卫生、广电等部分社会职能已经移交属地政府,教师、医疗卫生、广电部门职工待遇和社会保障水平有了明显提升。截止到2014年底,内蒙古森工集团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全部纳入了省级统筹,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实现了属地统筹,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2011年启动了住房公积金制度。
二、国有林区发展中面临的一些问题
(一)小城镇人口规模偏低,集聚人口能力弱
进入本世纪以来,林区总人口呈现不断减少趋势。一方面是由于人口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另一方面是由于人口的大量流出。总人口的减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口向城镇的集聚。鄂伦春、牙克石、额尔古纳、根河共有建制镇23个,约50%左右的建制镇常住人口在1万人以下,这样的人口规模很难产生集聚效益,对人口的吸引力也十分有限。
(二)新产业规模偏小,支撑力不足
林区产业转型发展需要具有一定规模的新产业作支撑。但是多数地区林下产业规模不够大,布局较分散,难以吸引大的加工销售企业来投资,也缺乏定价话语权,林产品的价格和收益难以提高。产品以简单包装为主,深加工能力不强,缺乏有影响力的品牌,这势必会影响林下产业和产品的竞争力。旅游业发展虽然呈现上升势头,但尚在培育过程当中,不论规模还是层次都亟待提高,与旅游业相配套的公路、铁路、住宿餐饮等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服务意识不强,严重制约林区旅游业的发展。
导致转型过程中新产业规模小的原因之一是资金不足。随着一期和二期天保工程木材大幅削减,生产规模也明显下降,而木材的市场价格也受需求的影响呈现下降趋势,由此导致企业木材生产收益下滑。同时,企业还承担着供暖、垃圾清理等公共服务职能,每年支出巨大。特别在棚户区改造的民生建设中,企业连续多年给予很大投入,而且还有大量银行贷款,再拿出用于产业转型发展的资金十分困难。原因之二是林区现有职工文化水平整体偏低,缺乏适应产业转型发展的人才。据统计,2013年在岗职工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人数占林区在岗职工人数的50%,大学本科以上的人数只占4.29%,还大多分布在林业局和研究单位。林区新产业发展所需的技术人才、市场营销人才、管理人才都严重短缺,进一步制约了产业转型的进程。
(三)林业职工收入偏低,一线岗位吸引力不强
大兴安岭森工集团职工平均工资虽然从2005年以来不断增加,与自治区职工工资的差距在不断缩小,但2014年仍然偏低,相当于自治区职工工资的67%。每年招收新职工困难较大,且即使招进来,由于工资偏低,条件艰苦,一些年轻人,不能安心工作,尤其是在一线工作的年轻人通过报考公务员或者到企业工作等途径跳槽的不少,导致一线职工年龄结构偏大,后备人才缺乏。老龄化问题成为制约林区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老职工陆续退休,如果年轻人不能补充进来,对林区生态保护和发展是不利的。
(四)垃圾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理等市政设施建设滞后,影响林区小城镇的宜居性
林区小城镇都是因林而建,应林而兴的。小城镇从建立之初,主要是本着“先生产,后生活,边生产,边建设”的思路发展,生活条件改善方面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与生产投入相比还是较少,历史欠账较多。2008年之后随着一些社会职能的剥离,企业办社会的情况得到转变,但还有部分社会职能(如供暖、垃圾清运、物业等)仍然由林业局承担,而林业经济在天保工程之后又十分困难,收益明显下降,在小城镇建设上再增加投入力不从心。同时,一些林业局所在的建制镇,地方政府由于人员不足、财力有限等多种原因,导致小城镇建设和管理水平不高,一些小城镇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和饮用水安全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城镇的宜居性。
三、促进国有林区发展的对策
内蒙古国有林区发展要把生态保护和提供生态服务放在首位,要协调好生态保护和民生改善的关系,通过增强新产业支撑力、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提升小城镇功能、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等措施,促进林区可持续发展。
(一)要加快发展高端旅游业
旅游业是林区最具潜力的产业之一。目前,相对于全国旅游业向高端发展的势头,林区接待能力明显不足,开发的景区十分有限,道路等基础设施亟待完善,旅游策划、宣传等人才缺乏,旅游项目比较单一的状况急需改变。因此,要对林区旅游业进行合理规划,立足长远,把它定位为高端旅游和生态旅游,而不是普通观光旅游,更不能只顾收费不顾生态保护,保证林区旅游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促进林下经济和特色养殖业的发展
加强木耳、菌类植物、蓝莓、药材等基地建设,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技术含量,开发新产品,提高品牌市场竞争力;建设信息平台,利用互联网+模式,加快基地与市场的对接,拓宽销售市场,提高经济效益。并将旅游业和林下经济相结合,把林下产品开发成旅游商品,就地销售。通过旅游业和林下经济融合发展,为林区职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拓宽增收渠道。
(三)严格禁止增加新矿点,建立政府与市场、国家和地区相结合的森林生态补偿机制
国有林区首要任务是保护和坚守好这片北方生态屏障,树立保护好森林就是对国家最大的贡献。严格禁止增加新矿点,已有的矿点也要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严重危害生态环境的要关停,不能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而牺牲长远生态利益。国家要进一步提高对森林的生态补偿额度,在国家生态补偿的基础上,适时推进区域与区域间的横向生态补偿,还要争取将内蒙古大兴安岭国有林区纳入到国家碳汇交易试点之中,实现森林价值的市场化,进而逐步建立起森林生态服务价值的政府与市场、国家与地区相结合的补偿机制。
(四)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建设环境优良的生态宜居小城镇
既要重视小城镇交通、通讯、道路、供水、排水、供电等基础建设,也要同步建设城镇垃圾处理、废水集中处理等环保设施,保护好小城镇的生态环境,不断增强城镇宜居性和吸引力,使得小城镇成为居住和休闲度假养生的好地方。
(五)重视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增强内生动力
要实现产业的转型发展,最重要的是要有人才,要增加林区职工子女的招聘比例,适当放宽条件,吸引林区职工子女大学毕业后能够回到林区工作,优化职工年龄结构,提高职工整体文化素质。同时,扩大招聘专业的范围,不仅局限于生态保护、生态工程、园林、植物保护等专业人才,还要根据产业转型发展需要,招聘新产业发展的管理、技术、研发、市场开拓等方面的人才,为林区转型和新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地质找矿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篇9
1 我国地质找矿工作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 社会经济高速发展, 这也就提高了对资源物质的需求量, 特别是在能源危机成为全球问题的今天, 寻找能源物质成为所有国家共同研究的问题。作为支撑能源物质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地质找矿工作受到空前的重视, 经过不断地改革与发展, 目前, 我国地质找矿工作已经基本形成了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宜的、充满活力的、围绕地区经济发展为中心的新机制。这个新机制的形成, 是工作发展的需要, 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它广泛服务于环境资源保障、社会建设领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地质找矿工作的勘探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新型的、先进的找矿技术也在不断地研究与实践之中。地质找矿方法也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地改进, 不再是单一的找矿方法, 而是在兼顾环境问题与经济问题的基础上, 向着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另外, 地质找矿工作机制、技术与方法的发展, 也促进了地质找矿工作格局与文化的发展。新型地质找矿工作转变了传统单一、封闭的找矿工作格局, 形成开放式的新格局, 促进了地质找矿单位结构、科技结构、投资结构等的重大转变, 并再地质找矿工作中, 将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放在并重的位置上, 创建新型的地质找矿新文化, 促进地质文化历史的发展。
2 我国地质找矿工作面临的重点问题与难点问题
虽然, 地质找矿工作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在体制、技术、方法、格局、文化等领域都得到创新地发展, 但是, 这些都只是我国地质找矿工作发展的前沿, 并没有得到有效地普及, 一些发展相对落后的地质找矿单位工作中依然存在一些重点问题与难点问题, 笔者在此将做简要分析。
首先, 地质找矿工作的资金投入分散。地质找矿工作是一项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的工作, 只有保证资金的充足, 才能使地质勘查施工作业的效率得到提高。但是, 我国很多拥有先进找矿技术的地质找矿单位都处于缺少资金支持的状态。资金投入的分散情况, 严重影响了地质找矿工作效率的提高, 也对地质找矿突破没有帮助。
其次, 地质找矿工作的管理制度不完善。地质找矿工作是需要多人共同协调合作才能完成的, 因此, 需要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以约束、激励找矿工作人员的行为与积极性, 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找矿工作的效率。而且也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制定完善的地质找矿工作管理制度, 从国家的角度来管理地质找矿单位, 以明确地质找矿工作的目标。但是, 部分地区以及地质找矿单位并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管理松散, 严重制约着地质找矿工作效率的提高。
第三, 市场监督机制欠缺。地质找矿工作的风险系数较高, 但是利润也较大, 多以有很多民间的地质找矿单位参与到找矿工作中来。这些找矿单位的技术水平较低, 并以获利为主要工作目的, 将工作范围延伸到一些公益找矿领域, 致使我国地质市场出现公益找矿与商业找矿界限模糊的情况, 这些情况都与地质市场监督机制欠缺、监督力量薄弱有关。另外, 在地质市场中在存在着地质矿产产权不明确以及市场宏观调控不够的情况, 致使地质找矿工作受到限制的同时, 找矿工作不能向着市场需求的方向发展, 增加了地质找矿工作的风险。
最后, 地质找矿工作缺乏创新人才。地质找矿工作由于其工作环境的不同, 需要工作人员能够结合实际情况发挥创新能力, 以提高工作效率。但是部分单位在工作过程中单靠引进先进的技术, 而不能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创新, 从而限制了地质找矿工作的发展。另外, 一些找矿单位中专业人才的安排使用不合理, 致使地质找矿单位的人员不固定, 这也是影响地质找矿工作发展的重要因素。
3 促进我国地质找矿工作发展的策略建议
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宏观调控机制, 引导地质找矿工作向着现代化、科技化、市场化方向发展。国家的建设与经济的发展要求社会各行各业都能够适应市场的发展, 满足市场的需要, 进而确定企业在市场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因此, 在地质找矿工作的发展过程中, 国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宏观调控机制, 为地质找矿工作指明方向, 促进地质找矿工作的发展。同时, 国家还需要构建公益性质的地质找矿工作服务机制, 以明确限定公益找矿与商业找矿的界限, 严禁占有使用矿产权, 提高市场的监督力度, 规范矿产市场。
完善地质找矿管理机制, 留住创新人才, 提高地质找矿单位的融资能力。地质找矿工作的发展, 与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密切联系的, 只有完善的管理制度, 才能够有效地约束找矿人员的工作行为, 才能够促使工作人员按照规定与找矿流程进行工作, 还能够促使工作人员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提高找矿工作单位的整体素质, 进而提高地质找矿工作的技术水平。同时还可以通过完善激励制度与工资制度等, 留住创新人才, 进而提高找矿工作的创新能力。另外, 完善的管理制度, 还有利于提高找矿工作的融资能力。地质找矿工作单位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为找矿工作的指导方针, 牢固树立服务理念, 与政府相关部门相互合作, 团结民间资产, 进而增加地质找矿工作的资金储备, 为促进地质找矿工作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4 结论
总而言之, 与社会各个行业均有联系的地质找矿工作, 是社会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作, 也是支撑工作, 国家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地质找矿工作的重点与难点, 加大对地质找矿工作技术力量的投入, 提高地质找矿的技术水平, 进而促进地质找矿工作的发展, 实现地质找矿工作的突破性进展, 并在“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思想理论的指导下, 把握时机、迎接挑战, 拉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为促进我国社会建设与经济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参考文献
[1]徐培根, 孔锐.地质找矿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探讨[J].资源与产业, 2010 (1) .
[2]王晓芸, 周进生.遥感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纵横, 2009 (6) .
[3]彭齐鸣.对地质找矿工作几个问题的看法[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1 (9) .
[4]张维宸.加长地质找矿的短木板, 力求地质找矿的重大突破[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0 (23) .
工程造价管理中相关重点问题分析 篇10
1 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工程造价管理中, 常见的、较严重的问题就是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的“三超”现象, 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有多个方面。
1.1 对成本管理的认识不足
成本管理是工程造价管理重要的一环, 可在实际中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首先, 成本管理没有专门的部门负责, 大多由财务部门“兼理”, 成本管理缺少系统化、专业化。其次, 片面的认为成本管理就是工程造价成本, 应当由工程预算等部门承担, 在成本管理意识上延续财务成本管理的概念, 导致成本管理难以实现“全成本监管”。第三, 成本管理的程序不够健全, 对于目标成本等管理只是停留在概念阶段, 未实施有效、可行的管理方法与手段, 每个环节的成本管理都不够清晰、明确, 成本管理目标含糊。第四, 成本管理体系不健全, 发生人员调换、流动时, 原有工程开发的经验无法有效的利用, 工程造价管理的档案管理工作滞后。
1.2 对工程决策阶段的造价管理不够
工程决策阶段造价管理意识淡薄, 最常见的是忽视了投资方案的选择对工程造价管理的影响, 对工程实施的合理性、科学性考虑不足, 导致了投资效益的低下。一方面在工程申请立项阶段, 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不管工程造价设计是否合理, 盲目的压低工程概算。另一方面, 工程决策阶段的造价设计太过粗糙、过于肤浅, 无法反应工程实施的真实成本状态。如设备、材料的价格虚报、瞒报, 导致施工时设备、材料成本严重超出预算, 影响度工程效益的评估。
1.3 对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不严
对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的太过粗放, 首先。设计人员过于重视工程的质量等方面的设计, 却忽略了技术手段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无法实现最优化设计。其次, 工程设计中工程量的错算、漏算问题严重, 致使工程造价管理难度增加, 无法有效的掌控工程成本。再次, 由于工程设计的不够深入, 当受到自然因素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时, 易发生工程变更, 导致工程量增减问题, 致使工程量设计不准确的现象频出。例如在某基建安装工程的施工中, 由于对自然因素考虑不足, 导致户外施工正赶上雨季, 因此耽搁了工期, 增加了人工等费用, 最终超出预算两千多元。
1.4 对工程造价的监管不足
工程造价管理的监管力度不够, 首先, 在发生工程变更等对工程造价产生严重后果的情况时, 缺少相应的责任制约, 对造成的损失无相应的人员或部门承担, 致使工程预算、设计阶段难以受到重视。其次, 在发生工程结算高出工程造价中的活动空间充分, 监管力度松散, 有时甚至是故意放任, 致使结算时抬高工程造价现象严重。再次, 对工程中的错算、漏算问题监管不严, 存在少人管、无人问等现象, 致使发生的问题无处理、不解决。例如, 2004年某配变小区建设确定正式估算价为16.5269万, 投标人自主报价后结合投标评审, 一公司以14.6725万得标。工程结算时发现招标方发放的正式预算中有一子目套用错误, 导致该项预算款高出1万多元, 最终该工程结算以合同为准, 导致工程方受到损失。
1.5 决算中存在的问题
决算时, 巧立名目, 高估冒算现象严重, 致使工程造价虚增。首先, 表现在工程量计量不按规定执行, 决算时定额单价只调高不走低。如在材料差价中忽略负差只找正差, 致使工程造价抬高。其次, 巧立名目抬高工程造价, 如工程提前完工, 设立赶工费。又如在设计变更上做文章, 对该减的不减, 对该加的、不该加的只会多加。再次, 在工程量、金额计算上下功夫, 混淆数字式、小数点后移、“不小心”计算错误或重复计算式等, 总之会增加工程造价抬高现象发生几率。
1.6 工程变更难以控制
工程变更一方面受客观因素的影响, 一部分却和“人为”有很大关系。首先, 工程档案管理的不规范, 导致合同的管理缺少规范化和系统化。如一些跨分期、跨科目的大合同签订时缺少对工程造价控制的考虑, 导致合同执行时成本拆分问题突出, 错误频出, 合同的签订质量难以保证。其次, 工程变更的时效性强, 预算难度大, 变更发生前难以掌控, 对资金管理带来了很大影响。
2 解决对策
2.1 健全工程造价管理体系
健全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是工程造价管理高效实施的保证。首先, 设置专管部门对工程造价管理实施系统的、科学的规划, 加强工程造价管理实施的效益。一方面制定和完善工程造价管理制度和办法, 使工程造价管理有规可依、有法可循。另一方面, 加强对工程造价档案的管理, 使工程造价管理中的不足和经验得以客观的反应、保存, 方便以后工程造价管理的查询、分析和研究, 为工程造价管理的更加成熟创造条件。其次, 协调工程造价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 使各部门的配合更加默契, 确保工程造价管理标准和指标的良好传递及衔接、配套。再次, 健全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确保了工程造价管理的科学性、专业性, 减少了徇私舞弊等不良现象的出现, 利用规范的手段维护了工程造价管理的效果。
2.2 加强工程造价管理的系统化
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对于工程造价管理的效果都有很大影响, 在进行工程造价管理时, 首先要加强设计阶段对于工程造价的管控, 严格执行工程预算, 对工程造价有较大影响的变更必须经过相关部门严格的审核、批准后方可执行。对擅自变更设计、增加投资等行为严厉追查、坚决处理, 对于相关责任人及部门加大查处力度和查处范围。其次, 加强工程招标管理。对于合作方提供的工程造价概算认真分析、慎重考核, 确保工程造价切合实际、合乎情理, 确保投标过程的公平、公正、公开。再次, 对于工程预算、决算环节加强管理, 对于预算环节混乱、含糊的现象加强整治, 对于工程决算环节严格依照合同执行, 对于决算中存在的虚报名目等不良现象一经查出, 严肃处理, 加强预算、决算过程中的监控力度。第四, 完善工程造价咨询业务的管理, 一方面重视咨询工作的科学性、技术性, 设计合理的咨询管理体制。另一方面重视咨询人员业务能力的培养, 提高咨询效果。
2.3 加强工程造价管理人才的培养
现代社会是一个人才竞争激烈的社会, 提高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对于工程造价的管理有积极的意义。首先, 可以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行业素养, 使工程造价管理的实施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使工程造价管理的监督更加严格。其次, 工程造价管理人才的培养使工程造价中相关法律、政策的执行水平提高, 使工程造价管理更科学、更专业, 加强了工程造价管理效率, 为工程的实施赢得了更大的利润空间。
3 结语
工程造价管理是一个复杂且难度很高的过程, 在管理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时难免的, 也是正常的。关键是建筑单位要加强对工程造价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同时还要强化认识的全面性与科学性, 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动员全员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其次工程造价管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业务水平, 防范和减少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的失误, 及时发现、处理工程造价过程中出现的随意压价、错估高算等现象, 保证工程实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摘要:工程造价管理是工程项目实现过程中效益的基本保证, 有效的调动、使用了工程项目实现过程中的人力、物力、财力, 减少了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偏差, 实现了工程项目的最好投资效益和最佳社会效益。本文通过对工程造价管理中若干问题的分析, 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案及措施, 论述了如何使工程造价管理更加科学化、高效化。
关键词:工程造价,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丰艳萍, 邹坦, 工程造价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2]张斌.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不足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0 (24) :71.
[3]刘军.工程造价管理的国际经验分析及对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启示[J].科技信息.2010 (8) :337.
[4]彭静.尹豪.浅谈工程造价控制中的工程变更管理[J].科技资讯.2011 (18) :151.
[5]万和.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与造价原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0.
[6]李建峰, 李晓钏, 刘竞择.工程计价与造价管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2.
新常态下行业需重点关注五大问题 篇11
王天凯在分析行业形势时指出,2014年以来,纺织行业基本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主要经济运行指标实现增长,运行质效总体稳中趋好。统计数据显示,前8个月,全国3.8万户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7.4%、8.2%和10.9%,全社会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同比增长5.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13.9%;规模以上企业销售利润率为4.8%,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纺织行业各项运行指标增速与上年同期相比均有所放缓,6月以来结束了此前的逐月回升走势,今年下半年已呈现更为明显减速态势,纺织经济率先进入新常态。行业在经济增速放缓成常态的同时,进一步深入推进转型升级仍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国内棉花市场形势复杂、内需市场增长明显放缓、综合成本持续上升、国际竞争更趋激烈等一系列严峻挑战仍待化解,行业自身在原料、产能、布局、企业组织等方面的内在结构性矛盾也亟需加以解决。
从全年来看,国内外宏观环境基本平稳,市场基本面没有明显恶化表现,国家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相关宏观调控政策对行业总体有利。但纺织行业要继续保持平稳运行态势,仍需有效化解各种风险矛盾,加快推进自身转型升级仍是根本发展任务。
王天凯特别强调,在行业运行进入新常态过程中要重点关注五大问题。
首先是棉花和化纤原料在价格稳定方面面临严重挑战。国内棉花市场形势依然复杂,今年,国内棉花管理政策实现新突破,对于新上市新疆棉,国家确定了按照9~11月平均市场价格与目标之间差价给予种植补贴,这将有利于逐步恢复国内棉价的市场属性。但是,由于直补政策的具体实施效果仍不确定,国储棉、进口配额等政策对于国内棉价也将产生直接影响,国内棉花市场形势更趋复杂。棉花及下游产品价格持续处于下行区间,也增加了经营风险,更加考验纺织企业的市场反应和内部管理能力。棉花问题对于纺织行业平稳运行的影响仍然不容忽视。
化纤则面临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产能结构调整任务艰巨。去年到今年初,国内PTA及聚酯、涤纶等化纤原料和产品价格呈现持续下行走势,企业亏损压力加大,化纤行业出现生产能力阶段性、结构性过剩,市场过度竞争问题突出是主要原因。今年5月以来,骨干化纤企业通过加强自律,减少产量,规范竞争秩序,取得一定进展。但如何继续维持自律与市场秩序、如何向下游产业有效和正常传导原料价格波动影响等问题,仍需加强关注和研究。同时,围绕市场终端需求,进一步提升纤维的功能性、差别化水平,积极开发化纤新品种,既是化解产能结构矛盾根本途径,更是行业解决纺织原料供求矛盾,促进行业结构调整的紧迫和长期的任务。
其次,节能环保形势更趋严峻。各级政府部门对污染物排放的监管标准不断提升,监管范围扩大,行政执法力度加强,纺织印染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即将出台,进一步加大了行业环保任务压力。各种标准不设过渡期、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较重等客观情况,与广大中小微型纺织企业有限的应对能力形成矛盾,行业急需获取资金、技术投入以及管理经验、公共服务等支持,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三是产业布局调整面临新形势、新问题。目前,纺织行业产业布局调整面临了一些新形势、新问题,主要有:一是中部地区承接纺织产业转移的步伐仍在继续放缓,今年前8个月在全行业投资总额中占比较上年同期又下降0.2个百分点,承接沿海制造体系转移面临现实障碍。发挥好中部地区在国内布局体系中的应有作用,需要进一步深入调查研究,提出政策措施;二是新疆逐步成为国内纺织产业投资新热点,但需要加强规划指导,真正实现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条件有机结合,与社会长治久安要求相适应,合理配置产业结构,避免产业链局部环节过度扩张,降低发展效率;三是行业加强跨国布局的发展要求依然紧迫,除了提高对国外投资环境的深入调查研究之外,发达国家参与的区域自贸协议对全球产业布局的影响日益加深,行业对这一影响因素也应充分考虑,及早研究应对措施。
四是中小企业生存发展压力突出。近年来,国内原辅料、用工等要素价格以及融资、渠道等费用均持续增加,综合成本提升压力十分突出;国内经济新常态下,市场竞争更趋激烈,竞争水平不断提升。受制于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实力局限,广大中小微型企业提升发展的能力明显不足,面临的调整更为严峻,生存困境日益凸显。针对中小微型企业特点,研究政策扶持措施、加强公共服务支撑等一系列工作亟待加强。
五是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加快变革与创新更加紧迫。国际市场长期处于金融危机后缓慢复苏周期,国内市场与宏观经济同步进入增长放缓,同时,也要看到国内外市场在消费市场、消费需求、消费方式的变化也越来越快,对纺织企业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服装、家纺网络营销渠道持续快速发展,今年上半年零售成交额实现了39.2%的较快增长,对传统实体渠道的替代性更趋明显。正确把握并围绕国内外市场需求,扎实做好研发设计、产品以及管理等各项基础工作,推进科技、品牌、营销、管理等创新的任务十分紧迫。
重点问题 篇12
一、现行制度下政府债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 政府债务的会计确认基础模糊不清
2013年公布执行的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明确规定, 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 行政单位不得举借债务, 不得对外提供担保。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规范的主要还是单位预算管理, 其会计确认的基础是收付实现制。政府举借债务通过其下属的融资平台公司进行, 可谓即避开了法律约束, 又满足了其对债务资金的需求。然而, 制度第六十一条第二款规定行政单位所属独立核算的企业、事业单位分别执行相应的财务制度, 不执行本规则。这就意味着, 政府各融资公司执行相应的企业会计制度。因此, 政府债务核算一方面依据政府会计制度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 另一方面依据企业会计制度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事实上也一直是这样操作的。制度本身含糊不清, 正如第九条所述, 行政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 特殊经济业务和事项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
(二) 政府债务的会计核算范围不明确
政府债务一般是通过其融资平台公司核算管理, 而财务人员一般还是以政府的会计人员为主, 核算方式也是老一套, 债务核算主要都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 核算范围没有明确界定。简单的说, 就是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都能纳入计量, 而对于一些类似于或有事项的债务则无人管理, 这些都给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财务管理的安全都来了风险、隐患。
(三) 政府债务的会计记录不真实
各融资平台的融资方式各有不同, 比如银行贷款、融资租赁、信托、BT (建设-回购) 等等。对这些复杂的经济交易或事项, 有的财务人员甚至都没听过, 其会计核算自然就会产生很多问题。一些交易事项的漏记经常发生, 比如有的BT项目金额有几个亿, 而在账面上都无从记录。再加上影子银行、或有借贷等, 这些都是会计记录不真实的诱因。
(四) 政府债务会计信息质量不高
政府债务核算存在诸多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会计信息, 其质量可想而知。作为会计信息的主要载体—会计报告, 也无法准确、完整地反映很多债务事项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的质量问题不仅直接影响到了使用者的使用, 更严重影响了决策者的决策。因此, 推动政府会计改革, 提高政府会计信息质量十分必要。
二、政府会计改革的必要性
(一) 政府会计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对政府会计信息提出的基本要求
如何掌握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的基本信息, 政府会计信息是一个重要来源。客观、真实、完整的政府会计信息是研判经济社会是否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一个合理的政府债务水平首先要考虑到地方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承受能力, 其具体经济指标数据的获得主要还是依靠对政府会计信息的分析。只有改变会计信息产生过程中的制度性障碍、体制性问题, 才能确保我们得到的政府会计信息是客观、真实的, 所以政府会计信息中所暴露的诸多问题只有通过政府会计改革才能彻底解决。
(二) 政府部门决策的需要
政府部门作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之一, 其决策的重要依据就是政府会计信息。良好的政府会计信息系统是政府部门决策的重要抓手, 而这样一个系统产生的基础就是要有一个完备的政府会计制度体系, 政府会计改革正是推动这个体系产生的内生动力。
(三) 规范管理地方政府性债务的重要手段
地方政府为了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扩大政府投资, 其举借债务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风险更是越来越大。如何客观、真实地反映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在地方政府盲目追求“高大上”的时候, 如果我们的政府会计信息系统都不能客观、真实地披露地方经济发展的各项财务指标, 其后果可想而知。地方政府的高负债率, 财政、财务管理的高风险甚至会导致地方政府的破产, 更谈不上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政府会计改革需要从制度上对政府债务核算管理提出具体要求, 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管理。
(四) 政府会计信息质量管理的要求
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来源于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 而会计信息系统则是以会计制度和法规作为支撑的。当前, 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政府会计信息系统, 根本还在于建立一个完善的政府会计制度体系。政府会计改革的真正目的在于建立一个完备的政府会计制度体系, 以保证我们获得的政府会计信息是可靠的、有用的。
三、政府会计改革应关注的重点
(一) 政府会计核算的确认基础
我们要根据会计目标合理选择确认基础, 真实、准确地核算政府债务的状况。如何使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 应该有明确的界定。即使没有规定, 也要对其使用加以限定。这样可以避免相同类型的会计主体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产生不一样的会计信息, 甚至有时为了满足会计主体的某些需要而产生虚假的会计信息。同时还要对政府会计实务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进行业务指导, 使政府会计核算更规范。
(二) 科学设置政府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是会计核算中对要素的基本分类, 贯穿会计核算体系的所有环节。设置政府债务会计科目的过程并不是孤立的, 科目设置的详略程度需要权衡政府债务管理的多维度、多层次的信息需求和会计业务处理成本;科目设置的有效性需要根据会计信息满足预算管理与财务管理的程度来衡量。为了满足政府债务管理的不同信息需求, 政府会计科目既要能够全面而清晰地反映政府不同债务对资产、负债、收入、支出、费用等的影响, 满足信息使用者把握全局、统筹决策的需求, 又要能够合理反映债务类型和结构, 区分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以满足信息使用者跟踪分析某一类债务的特定需求。
(三) 完善政府会计报告, 实现表内信息和表外信息的有机结合
会计报告的主要目标是传递使用者决策所需要的相关、可靠信息。会计报表是会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会计报表应将报表信息 (表内信息) 和表外信息有机结合, 建立有效的、健全的信息传递机制, 全方位反映财务状况和成本绩效信息。这里需要强调的是, 由于政府债务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对于需要做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的债务, 或者对于未确认的、无法在报表中反映的政府债务, 可以在附注或附表中披露其信息, 便于信息使用者进一步透视和理解财务报表。表外信息的表现形式比较灵活, 既可以是报表附注, 对所有重要的会计政策有清晰而简明的披露和提供前瞻性的财务信息, 也可以是单独的明细报表, 比如提供单独的政府债务表或者政府或有债务分析表。
四、结语
我国应以政府债务管理的具体目标为导向, 建立健全政府债务会计的核算和报告制度, 以全面、真实地反映政府债务财务状况的“全景图”和“结构图”, 满足当前公共财政管理环境下政府债务会计信息使用者在加强预算控制、有效防范债务风险、客观评价债务资金使用成本和绩效等方面的信息需求。
摘要:负债作为六大会计要素之一, 是会计信息真实反映与完整表述的重点内容, 更是会计信息使用者和利益相关者关注的重点。作为政府负债的政府性债务, 其会计核算的问题很多, 这就给政府部门债务管理带来诸多问题, 也不断倒逼政府会计改革, 希望政府会计改革能为决策者提供更为可靠的政府债务信息。
关键词:政府债务,政府会计,预算管理
参考文献
[1]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国际公共部门会计文告手册[S].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9.
[2]王鑫, 戚艳霞.政府债务会计核算基础的反思与探索[J].财政研究, 2012, (10) .
【重点问题】推荐阅读:
重点在解决问题10-02
低保工作中重点问题08-27
西方行政制度重点问题06-16
监督工作重点难点问题09-25
可持续发展重点问题12-18
《敬畏自然》课内重点问题汇总08-10
顺义重点新城建设有关问题的思考10-13
新版GMP第八章 文件(上)重点问题解答08-15
重点部门和重点部位医院感染管理防控措施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