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领域

2024-06-05

重点领域(精选12篇)

重点领域 篇1

“未来5~10年, 橡胶领域可望在13个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十二五’期间橡胶领域的11个研究方向和6个交叉领域的研究将获优先支持。”在12月6日结束的第四届中国橡胶基础研究研讨会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有机高分子材料学科处长马劲透露出上述信息。

据马劲介绍, 未来有望获得突破的13个橡胶领域包括:基于大量的基础研究, 可以从计算机上直接设计出新型的橡胶材料, 较为准确地呈现出可能的链结构、聚集态机构、动力学特征和热力学特征;新来源的天然橡胶以及高性能的生物基橡胶;更加节能、耐磨和抗湿滑的轮胎用新集成橡胶材料的设计与制备;更宽温域服役的密封用橡胶新材料的设计与制备;填充和交联的橡胶复杂网络结构的科学描述;橡胶材料复杂结构与其黏弹性能间的新本构关系的建立;橡胶磨耗以及摩擦的新原理和新表征方法;更加节能环保的橡胶分散新方法、加工成型新方法;新型橡胶纳米增强剂和交联剂的设计与制备;液体浇注高性能充气轮胎;新一代热塑性弹性体材料;高效绿色节能的橡胶回收新方法和新原理;具有医疗功能的生物弹性体材料及制件。

为了实现上述突破, 我国将在橡胶领域对11个方向的研究给予优先支持, 即新来源的天然橡胶以及高性能的生物基橡胶、轮胎用新集成橡胶合材料、复杂网络结构的科学描述、复杂结构与其黏弹性能间的新本构关系的建立、磨耗以及摩擦的新原理和新表征方法、橡胶分散新方法、加工成型新方法、新型橡胶纳米增强剂和交联剂的设计与制备、新概念高性能热塑性弹性体材料、高效绿色节能的橡胶回收新方法和新原理以及生物功能弹性体材料及制件将优先得到国家创新基金的支持。

同时, 马劲表示纳米颗粒与大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定性描述与定量表征, 橡胶材料生物法合成的原理与新方法, 橡胶复杂结构和复杂内相互作用的表征与描述, 生物功能弹性体材料及制件, 橡胶加工 (含回收) 的新方法、新技术、新装备以及橡胶新合成化学这6个学科交叉重点方向也将是未来几年的研究重点。

重点领域 篇2

2012年3月5日(星期一)上午9时,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听取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审查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以更大决心和勇气继续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各项改革,破解发展难题。

他指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理顺中央与地方及地方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更好地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深化土地、户籍、公共服务改革,理顺城市与农村的关系,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推进社会事业、收入分配等改革,理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有效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推进依法行政和社会管理创新,理顺政府与公民和社会组织的关系,建设服务、责任、法治、廉洁政府。

他指出,今年改革的重点任务是:

一是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分税制,健全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稳步推进地方财政预算、决算公开。深化国库集中收付、政

府采购及国债管理制度改革。健全消费税制度。全面深化资源税改革,扩大从价计征范围。深入推进国有控股大型金融机构改革,规范发展小型金融机构,健全服务小型微型企业和“三农”的体制机制。推动实施银行业新监管标准。推进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深化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健全完善新股发行制度和退市制度,强化投资者回报和权益保护。积极发展债券市场。推进保险业改革发展。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

二是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深入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研究推进铁路、电力等行业改革。完善和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打破垄断,放宽准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营造各类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环境。

三是深化价格改革。稳妥推进电价改革,实施居民阶梯电价改革方案,完善水电、核电及可再生能源定价机制。逐步理顺煤电价格关系。完善成品油价格改革,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合理制定和调整各地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开展碳排放和排污权交易试点。加快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四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抓紧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

总体方案。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工资制度,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稳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的全民共享机制。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薪酬管理,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促进机会公平。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有效保护合法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五是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科学划分事业单位类别,分类指导、分业推进、分级组织、分步实施,深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六是加快推进政府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全面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尊重和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严格依法行政,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粗暴执法、渎职失职和执法腐败等行为。加强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各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严格依法设定、实施、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事项。严禁领导干部插手政府采购、工程招标、土地矿业权拍卖等经济活动。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加强行政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坚决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严厉惩治腐败

重点领域 篇3

一、“十二五”时期和2015年企业债券工作成效

(一)不断强化企业债券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核心定位

“十二五”时期,牢牢抓住服务实体经济的核心定位,注重发挥债券融资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引领作用,累计发行企业债券3.1万亿元,为支撑项目投资资金需求、稳定经济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企业债券7166.4亿元,主要用于基础设施领域和民生领域。其中,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2002.5亿元(其中棚户区改造929.6亿元),占27.9%;交通基础设施建设2270.94亿元,占31.7%;城市停车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供水管网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779.99亿元,占10.9%;园区基础设施建设455.02亿元,占6.2%;环保、旅游、养老等产业项目977.15亿元,占13.6%;支持小微企业发展280.7亿元,占3.9%。

包括企业债券在内的公司信用类债券融资在社会融资规模中的占比不断提高。2015年,新增社会融资规模15.41万亿,其中企业发行债券净融资2.94万亿,占新增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为19.1%,比2014年高3.8个百分点,较“十一五”时期末大幅上升了11.2个百分点,在社会融资规模中,已成为仅次于人民币贷款的第二大品种。

(二)大力推进改革,科学设置发债条件

“十二五”时期,为充分发挥企业债券在促投资稳增长中的积极作用,积极推进企业债券改革创新,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棚户区改造、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有关政策,陆续出台改革措施,不断优化发债条件。

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加强市场监管、强化偿债保障、严格防范风险的基础上,先后出台《关于充分发挥企业债券融资功能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通知》、《关于简化企业债券审报程序加强风险防范和改革监管方式的意见》等文件,大幅简化申报程序,缩短审核时间,精简申报材料,规范发债条件,增强债券资金使用灵活度,大力支持市场化运营、资产真实有效的企业以自身信用为基础发行企业债券融资,支持企业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三)积极推进企业债券品种创新

“十二五”时期,针对实体经济需求,陆续推出了可续期债券、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债贷组合”、专项债券、项目收益债券等创新品种,积极发挥创新品种对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的融资支持力度。

特别是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先后印发了城市停车场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养老产业、双创孵化、配电网建设改造、绿色债券等7个专项债券发行指引。专项债券是国家发展改革委为国家11大类重大工程包和6大消费工程等重点项目创新投融资模式,在企业债券制度框架内“量身定制”的债券品种,主要是针对相关行业和产业发展特点,统筹各项债券支持措施,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相关领域并发挥示范效应。

2015年,还积极探索以项目公司为主体开展融资,设计了项目收益债券品种,并印发了《项目收益债券管理暂行办法》。与普通债券相比,项目收益债券以项目未来的收益作为还本付息基础,以资金的封闭运行保证收益优先偿债,不受项目实施主体自身条件的限制,有利于优质项目突破实施主体资质的限制,实现大规模、低成本融资,也有利于地方城投公司抛开历史包袱轻装上阵,实现转型发展。

(四)主动探索企业债券审核制度改革

“十二五”时期,按照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不断简化审核程序,提高审核效率。为进一步实现“自由裁量权归零”,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继续承担企业债券受理、审核和监管责任的前提下,将企业债券审核中的合规性审核、财务指标审核等技术评估工作委托第三方市场专业机构负责,并建立了完善的技术评估规则,国家发展改革委则集中精力主要负责品种创新、准入和信息披露相关规则制定以及事中事后监管。

二、2016年重点工作安排

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围绕“一带一路”、“双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重点工作,充分发挥企业债券融资功能,在企业债券市场上进一步推进改革、推进创新、推进双向开放,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中发挥更大作用。

一是继续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在有效控制企业债券市场风险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企业债券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

二是进一步优化债券发行管理。不断总结第三方技术评估经验和做法,进一步简化程序,完善规则,强化信息披露,强化中介机构责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优化企业债券发行管理。

三是扩大创新品种债券支持范围和发行规模。在现有专项债券品种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品种,扩大专项债券支持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的范围,并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推出高风险、高收益债券品种。

四是完善债券市场信用体系建设。贯彻以信用管理为核心的监管理念,依托大数据平台,规范企业债券相关主体行为,并与金融业监督管理部门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信用约束,开展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有效防控企业债券信用风险。

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领域 篇4

现代服务业经过十余年的战略定位、理论研讨、概念设定、范畴界定和重点领域凝练, 已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投资热点, 对于改善工农业生产、提升社会生活品质、加速智慧城市建设和智能产业发展的引导和促进作用日益明显。国家现代服务业产业政策陆续出台。一批国家级现代服务业示范城市、示范基地、示范企业相继涌现。在未来发展中, 台湾现代服务业的成熟经验和商业模式值得借鉴。海峡两岸在现代服务业领域有若干战略合作机遇。

一、现代服务业发展问题的提出

“现代服务业”是我国近年提出的一种新的产业形态。这一提法最早出现在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中。2000年10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建议中, 再次提出“要发展现代服务业, 改组和改造传统服务业, 明显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2003年6月,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战略研究工作启动, 将“现代服务业发展科技问题研究”作为特定的专题进行战略研究。2006年2月, 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 》 (以下简称《规划纲要》) 指出:发展信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和现代服务业的迅猛发展, 对信息技术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发展思路上, 提出“以应用需求为导向, 重视和加强集成创新, 开发支撑和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技术和关键产品, 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技术升级”。随着工农业经济与知识经济的伴生发展, 各国经济的繁荣与竞争能力不仅取决于资源、资本的规模和增量, 更多体现于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科学技术的能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突出反映了这一特征。

《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 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立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以实现社会、经济和人的全面协调发展为基本目标, 建成一个基于先进信息网络的、能够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人人受益的高效安全可信并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服务体系。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8%;服务业吸纳劳动力比重达到51%;人均劳动生产率达到4000美元左右。并提出我国现代服务业应当实施“一体两翼”的行业发展战略, 即以“加速发展”为战略主体, 以“信息化带动”和“体制创新推动”为两翼;推动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人为本, 面向市场, 务实创新, 重点跨越”。

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的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总体上包括两部分:一是由传统服务业通过技术改造升级和经营模式的更新而形成的, 如通信业、金融业等;二是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 如移动通信、数字影视、网络传媒、信息服务、现代物流、远程教育、电子商务等。

《规划纲要》指出, 我国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领域是:建设以“普遍服务、人人受益”为目标的面向服务业的先进信息网络综合平台, 是发展现代服务体系的基础;为提高国民素质, 发展科学、文化和教育资源共享的网络化学习体系, 是长期战略重点, 优先服务于生产, 提升国民经济质量, 发展现代金融业、协同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 已成为当务之急;发展现代传媒、现代医疗, 服务于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是十分紧迫的重要任务。并提出重点建设现代服务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示范工程、现代金融服务与金融监管系统示范工程、协同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服务示范工程、网络化教育示范工程、现代传媒服务示范工程、现代医疗服务系统示范工程。

二、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领域

为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精神, 做好“十一五”现代服务业科技工作, 国家科技部在863计划中设立了现代服务业科技战略规划研究课题, 组织国务院各相关部委、行业协会、地方政府、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 对我国现代服务业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 编写并提出实施《“十一五”现代服务业科技行动纲要》 (简称《行动纲要》) 。指出:在“共性支撑、横向协同、模式创新、产业发展”的基本原则之下, 四项主要任务是:1.建立现代服务业共性技术支撑体系, 包括现代服务业共性服务技术与平台;电子商务与物流关键技术与平台;数字内容关键技术与平台。2.加强示范工程建设与应用推广, 包括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数字媒体、数字教育、区域协同医疗、数字社区、数字旅游、电子金融等八项服务示范工程。3.建立现代服务业标准规范体系, 包括通用数据标准、数据交换格式标准、交易流程标准、共性服务标准、服务接口标准、服务质量和服务集成标准以及相应的国际标准、测试工具和认证机制。4.构建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体系, 包括组建若干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教育培训基地、测评认证中心、中介咨询机构;建立一批示范基地等。

“十一五”期间, 我国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取得重要进展, 产业形态趋于明朗, 产业规模初步形成。2006年, 科技部组织召开了全国现代服务业科技工作会议, 正式启动实施“现代服务业科技行动”, 随后加强了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支撑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开展了重点应用示范工程和示范基地建设, 优化了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环境, 提高了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水平, 有效促进了现代服务业的创新发展。期间, 组织实施了一批现代服务业科技重大、重点项目, 共投入国拨经费10多亿元, 支持的内容涉及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数字医疗、数字内容、数字社区、数字教育、劳动保障服务、信息及空间服务、信息安全服务、残疾人信息无障碍服务、生殖健康服务、电子工商服务、药品网络市场监管服务以及现代服务业标准规范体系等现代服务业的多个领域和方向。

“十一五”这五年的主要发展成就包括:突破60余项基础性、全局性关键服务共性支撑技术;50余项带动性、战略性的领域共性关键技术;开发和集成了30多项第三方共性服务;在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数字内容、数字医疗、数字旅游、数字社区、数字教育等典型应用领域开展了近160项共性技术和共性服务的集成应用和试验示范, 创新了20余种新型服务模式。共研究制定了91项现代服务关键技术标准, 其中行业标准32项、国家标准52项、国际标准6项。科技部认定了一批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组建了若干家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技术服务平台。

三、现代服务业发展政策导向

为全面推进《行动纲要》四大任务的实施, 国家科技部提出八项政策措施:1.建立了跨部门、地方协调工作机制, 成立由科技部牵头、相关部委和地方参与的协调领导小组;2.启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现代服务业共性技术支撑体系与应用示范工程》, 同时加强与863计划、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科技计划的衔接与协调;3.建立现代服务业投融资体系;4.推进现代服务业产学研联盟的形成;5.加强现代服务业监督管理体系建设;6.加强服务科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7.加强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8.积极开展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为深入贯彻《规划纲要》和《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精神, 落实《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的总体要求, 发挥科技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在现代服务业若干重点领域, 加强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集成创新, 推动传统服务业提升和服务业新兴业态的培育, 促进现代服务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国家科技部在“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专门设立了现代服务业领域, 继续组织实施相关项目和课题。2012年3月发布的《“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现代服务业领域2013年度备选项目征集指南》重点支持的方向与内容包括:

*数字文化方向。主题:动态数字出版关键支撑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数字化金融服务方向。主题:公众保险一站式服务体系研究与示范;新一代电子支付服务体系构建及应用示范。

*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方向。主题:消费品电子商务服务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城市物流配送服务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数字化教育服务方向。主题:面向中小学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及应用示范;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公共服务体系及应用示范

*数字医疗与健康服务方向。主题:第三方专科影像服务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社会化公共服务方向。主题:面向残疾人的无障碍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及应用示范

*科技服务方向。主题:专业化知识产权一站式服务系统研发与应用。

近几年来, 文化产业受到空前未有的重视。针对现代服务业重要领域之一的数字文化、文化科技创新领域, 科技部、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于2012年6月联合印发《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纲要》。倡导全社会把握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性机遇, 加强文化和科技的深度融合, 全面提高文化科技创新能力, 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 全面促进文化发展和科技进步。并提出了文化科技创新的总体目标、阶段发展目标、五项主要任务 (包括加强文化领域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促进传统文化产业的优化和升级;推动新兴文化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提升文化事业服务能力;加强文化科技创新发展环境建设) 和政策保障措施。2012年7月, 按照《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纲要》的总体部署, 科技部等六部委开展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2013年度预备项目的申报推荐工作。2013年度支持重点包括网络文化、文化旅游、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和文化科技服务等六个领域。在国务院有关部委、地方政府推荐的基础上, 已审核立项支持近300项重点课题任务, 国拨总经费10亿元。

*网络文化领域。主题:网络影视制作与传播;网络音乐制作与传播;网络监督与互动服务。

*文化旅游领域。主题:中华文化遗产数字化与文化旅游综合服务;文化主题展示系统技术集成与应用。

*文化艺术领域。主题:舞美设计和舞台效果集成系统应用;文物知识分析与设计素材再造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广播影视领域。主题:实时交互虚拟化电影协同制作;互动电视媒体应用聚合云服务;立体视觉系统研发集成与内容服务。

*新闻出版领域。主题:数字出版资源投送服务。

*文化科技服务领域。主题:特色文化产业集群科技服务;基于先进表现与传播技术的科普产品与服务;动漫游戏与虚拟仿真技术集成应用。

文化部组织实施的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和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是部级科研项目, 其实施目的是更好地运用高新科技提升文化创新能力, 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繁荣。2013年度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申报主要支持以下七个领域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示范: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

*传统文化产业提升改造与新兴文化产业培育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抢救、利用及传承发展;

*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

*中华文化感召力和影响力的增强与提升;

*艺术创作与表演;

*艺术人才培养。

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领域之一, 现代物流、物联网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为加快现代物流、物联网的发展, 培育和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了《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在现代物流领域, 工信部、财政部自2011年起设立“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 每年财政拨款5亿元, 重点支持技术创新、产业化、示范推广和标准编制与公共服务四大类项目:

*技术研发类项目:重点支持智能传感器、超高频和微波RFID、传感器网络和节点等感知技术, 物联网应用中间件、嵌入式系统、海量数据存储与处理等应用技术, 物联网信息安全、标识编码、频谱等共性技术的研发。

*产业化类项目:重点支持传感器、二维条码识读设备、M2M设备、传感器网络通信模块/节点/网关、应用软件、信息安全等关键产品的中试和规模化生产。

*应用示范与推广类项目:支持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改造传统工业流程、促进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的工业行业应用示范, 以及在公共安全、公共服务、社会信息化等社会管理领域中的应用示范。

*标准研制与公共服务类项目:支持物联网总体架构、接口、协同信息处理等基础和共性技术标准的研制;支持物联网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及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领域之一, 电子商务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拓展市场和创新经营模式的有效手段, 是满足和提升消费需求、提高产业和资源的组织化程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 对于优化产业结构、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作用。为全面贯彻《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 工信部制定了《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 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8万亿元。其中, 企业间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超过15万亿元。企业网上采购和网上销售占采购和销售总额的比重分别超过50%和20%。并明确提出九项可操作性强的重要任务。

作为电子商务行业主管部门, 商务部于2011年9月发布《商务部“十二五”电子商务发展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提出, “十二五”期间, 中央及各级财政将加大对发展电子商务的支持力度, 设立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资金。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资金将对电子商务科研创新、模式创新、产学研成果转化、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中小电子商务企业融资、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电子商务公共服务提供资金支持。同时明确, 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鼓励中小企业应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拓展海外市场, 开展国际合作解决跨境电子商务中存在的问题;引导鼓励中小企业应用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开拓国内外市场;鼓励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与有条件的省 (区、市) 建立区域性电子商务平台。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四川省、安徽省、广州市、宁波市、成都市、郑州市等地相继设立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资金。

数字教育在行动。2012年4月, 国家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年) 》。据教育部科技司透露, 国家拟尽快启动、组织实施重大项目——“中国数字教育2020行动计划”, 着重解决教育信息化的全局性、基础性问题, 并开展前瞻性试点示范。其中包括“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学校信息化能力建设与提升”、“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和“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等五项行动。

*学校信息化建设与提升行动是国家教育信息化的主阵地, 将在所有中小学校和职业学校推进信息化达标建设, 建设高校数字校园, 并选择一定数量的各级各类学校和区域开展教育信息化创新与改革试点, 探索信息化对教育产生革命性影响的新思路、新方法与新机制。

*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行动是支撑教育管理现代化的基础工程, 将建立国家和地方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库和信息系统, 推动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 并实现系统整合与数据共享。

*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行动将建设国家和省级培训基地, 实施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制定、推广和应用教育信息化标准, 建设技术支持体系、战略研究体系和人才培养基地, 促进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行动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公共基础, 将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建设国家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络、国家教育云基础平台和开放大学信息化支撑平台, 为全国教育机构和相关人员开展教育信息化应用提供基础支撑环境。

数字医疗在行动。医疗卫生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是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在实行基本药物制度之后, 基本药物的招标、采购、配送、使用和监管离不开信息化。新农合系统, 跨地区、跨县的即时结算也离不开信息化。“十一五”期间, 各地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两大资源信息系统建设方面, 已经展开了多方探索, 但试点项目多数仅涵盖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临床业务信息系统。2010年中央财政专款支持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专项总计投入27亿元。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建设, 由于能够与医院电子病历有效衔接, 将有助于消除各家医院独立发展造成的“信息孤岛”瓶颈。鉴于此, 中央到地方各级财政已在逐年加大对卫生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投入。卫生部正在研究医保卡的信息化问题, 将有助于实现跨地区的信息交流和共享。

数字城市建设、数字社区管理经过近些年的积极探索和实践, 更已上升到智慧城市、智能产业的战略高度, 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国家已批准两批智慧城市试点城市的建设, 涵盖近200座不同规模的城市 (区) 、县 (镇) 。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建部、交通运输部在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和地方意见的基础上, 已研究起草了《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并于7月下旬报请国务院发布。《意见》明确提出了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思路、建设原则、主要目标以及信息安全保障等要求, 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加强对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实践、智能产业健康发展的引导。

网络出版、网络文化、数字媒体日新月异。电子图书即时发行。

微博、微信、微电影 (电视) 走进每个用户身边, 深得用户青睐。

数字家庭、数字旅游创新体系正在建立和完善, 并成为现实……

政务公开重点领域报告 篇5

2018年政务公开重点领域工作报告

2018年,我街道按照国务院办公厅《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霸州市政府办公厅《霸州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霸州市2018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的文件要求,及上级部门关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部署,认真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依据《霸州市长安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长安区2018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有关要求,对我街道政务工作开展、落实情况进行自查,现将我街道政务公开重点领域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组织推进情况

根据上级市区政府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统一部署和要求,我街道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作为日常工作要点,按时整理日常信息文件,确保政府信息及时主动公开。由XXXX街道办事处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主管,确定专人负责政府信息公开网站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确保信息公开全面、及时、准确。同时对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时间、程序、范围等做出了相关规定和明确要求,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实施情况 我街道继续严格遵守“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紧紧围绕区政府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重点和具体任务,结合我街道工作实际,依托长安区政府门户网站,将可公开的信息逐一在网上发布。

在长安区2018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方面,我街镇按照《XXXX街道办事处政务公开实施意见》要求部署落实,利用党政班子会和学习日时间研究政务公开工作,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网络平台上,做好长安区门户网站“街镇信息公开”栏目及“机构介绍”、“政策法规”、“总结规划”“政务信息”等子栏目的及时、持续更新。在办事处人事信息出现变动时,第一时间对政府网站上的“人事信息”栏目进行人事调整、变更。通过区政府门户网站首页栏目、长政简报、区微信公众号、街道微信公众号和社会媒体,发布辖区信息。通过区政府门户网站财政公开栏目,每年公布《XXXX街道办事处财务支出情况》、《XXXX街道办事处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等。积极推进网上办事服务公开,已成立XXXX街道办事处综合服务中心,实现窗口化办公,严格按照“最多跑一次”的有关要求,提高工作效率。现已完成政务服务事项目录清单梳理工作,积极部署主动公开基本目录编制工作,力争在年底前向社会公开。

通过本次自查,我街镇发现在构建“4+4”产业发展格局、扩大优质投资、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生态环境治污等方面的信息 公开工作,还存在不足,下一步将全力配合区科技局、区发展局、区人力局、长安环保分局、区农办、区教育局等上级部门,推进和完善相关工作的信息公开建设。

重点领域政府信息公开方面,我街道将按照《霸州市长安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推进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实施方案的通知》、《霸州市长安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推进公共资源配置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实施方案的通知》、《霸州市长安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推进社会公益事业建设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实施方案的通知》的要求,配合区住建局、长安规划分局、区行政审批局、区民政局、区农办、区财政局等上级部门,做好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公共资源配置、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并将重点领域信息公开纳入主动公开基本目录,接受社会群众的监督。在住房保障领域,我街道定期将保障房申请人情况进行依法公开,并做好住房分配方面的信息公示。在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领域,我街镇积极宣传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相关政策措施,依法依规公开被救助人员的申请、认定、审批的程序、标准和条件,便于群众申报、查询、监督,确保做到公平、公正,又保护好相关人员个人隐私。

三、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有关措施及数据

2018年截至目前,我街道未有涉及政策解读、召开新闻发布会、书面问答、在线访谈等内容的政务工作。涉及舆情方面,我 街道通过长安区门户网站回复群众提问8条,通过我街道微信公众号回复群众提问4条。涉及在上级平台发布信息内容方面,我街道通过长安区门户网站,公开总结规划3篇、财政公开1篇、政务信息59篇。

在信息公开流程制度落实方面,我街道贯彻落实《关于印发霸州市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及《霸州市长安区2017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任务分解方案》文件要求,认真制定了政府信息公开流程,严格落实公开信息保密审查制度,在发布信息前保证做到了先审查后公开,确保“涉密信息不上网,上网信息不涉密”。

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不足

通过这次开展政务公开工作情况自查,我街道发现在重点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和要点工作信息公开方面,还存在很多需要公开和完善的内容,下一步工作中将按照文件要求,积极做好整理、上报等配合工作,加紧统计和落实街道负责的有关工作的公开。

在具体工作中,将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完善。一是进一步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政务公开工作人员在信息的采集、整理、发布等方面的能力,增强业务素养,强化责任意识,确保信息公开的质量。二是加强公开范围和公开渠道,保证公开的深度和广度,从而推动公开形式的多样化。三是加强对群众关注度高的领域强化公开,提高公开的透明度和时效性,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四是 抓紧落实信息发布保密审查机制,在自查发布信息内容合理合法性的同时,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确立层层审查程序,并安排及建立审查记录。

2018年下半年,我街道将不断完善政务服务工作制度建设,提升主动公开信息质量,加大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力度,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建设,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为服务和推进辖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提供坚强有力保障。

重点领域 篇6

一、加强对政府投资决策的监督,完善项目管理体制

(一)规范投资项目审批,提高工作效率

为适应投资体制改革需要,我们坚持以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对企业不使用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再实行审批制,区别不同情况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并按照“该管的管住管好,该放的放开放活”的原则,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大幅削减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和行政干预。近年来,湖北省发展改革委的行政许可事项已由原来的11项减少到现在的3项。对政府投资的大中型项目,严格基建程序,按照国家规定和省政府的要求,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行审批;对政府投资的小项目简化程序,把立项、可研合并审批;对政府投资的农村卫生、教育等量大面广的小项目,通过调查摸清基本情况后,编制建设规划和建设方案,按轻重缓急逐年安排解决。在投资审批环节,派驻纪检监察机构注意督促和配合有关处室改善管理,强化服务,提高效率,增强审批的透明度,为监督顺利实施创造条件。

(二)规范项目审批程序,促进投资决策民主化科学化

一是规范工作程序。规定政府投资都要履行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等审批程序,每个阶段都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咨询机构和设计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的要求编制,做到在项目前期阶段就对建设内容、规模、投资等作出相对准确的测算,一旦审定,不得擅自突破。二是建立了部门联动的项目审查决策机制。规定政府投资项目在办理建设审批程序的同时,必须符合土地、环保、规划等法律法规要求,并依法取得相关部门的批准。三是建立了咨询评估制和项目公示制。制定了《委托咨询评估管理暂行办法》,规定重大项目的审批要经过有资质的咨询机构评估论证,咨询评估结论作为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制定了《省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公示试点办法》,对政府投资项目实行公示,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四是实行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和专家评议制度。制订了《关于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选择及资金安排的原则程序和监管办法》、《省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补助和贷款贴息办法》等制度,对省级政府投资项目决策、监管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坚持以原则定项目,以项目定资金;坚持公开、透明和集体决策。

(三)强化规划指导,提高投资项目和投资安排的科学性

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及年度计划要求,我委对拟纳入政府投资范围的建设项目尽可能编制专项规划,经充分征求意见和论证后批准实施,对专项规划内的项目根据轻重缓急有计划、分步骤地安排投资,对没有进入专项建设规划的项目及项目前期工作没有到位的项目,一律不安排省预算内投资,既有效防止了不成熟的项目的审批,避免资金挪用、资金滞留现象的发生,又实现了政府投资项目监督关口前移,从源头上遏制了“人情项目”及“关系项目”。

(四)规范投资计划管理,减少投资的随意性

在年度投资计划编制中,我们按照“保公共事业投资、财政分级负责、保续建和收尾项目”原则,明确年度投资计划编制要求,经征求行业、部门意见后形成投资计划草案,投资计划草案经上报省委、省政府审查并经省人大会议审议后,70%以上投资计划必须明确到具体建设项目下达,不能明确到具体项目的必须明确到专项。通过规范投资计划下达方式,实行分批次、分专项集中下达,避免投资安排过于分散及项目建设与资金使用的随意性。

二、加强对政府投资过程的监督,完善投资监管机制

(一)完善招投标制,加强对施工企业的确定及项目采购等进行监督

对政府投资项目施工企业的确定和与项目建设有关的主要设备的采购严格实行公开招标制。规定政府投资的工程项目,凡达到国家要求规模依法应公开招标的,其勘察设计、设备采购、建设施工、工程监理等均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承担单位。为进一步完善我省招投标行政监管体制,防范和堵塞招投标中的漏洞,我委还代省政府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招标投标工作的通知》、《湖北省综合招投标管理办法》,对招投标的信息发布、代理机构的管理及监管体制等作了明确规定,建立完善了区域内统一的评标专家库和招投标信息网络及综合招投标交易平台。委内每次招标活动,监察室都派人全程参与监督,使项目监管工作延伸到项目前期工作中,保证了招标工作的规范运作。

(二)健全和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督制约机制,加强项目的后期监管

为加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并纠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我们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监理制、合同制和廉政责任制等“五制”管理,强化项目业主约束机制、资金管理约束机制及投资额度管理约束机制等“三个约束机制”。同时,为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更好地发挥政府投资效益,我委还加大了对政府公益性投资项目实施“代建制”的探索,对不具备自行投资能力的政府投资项目,实行项目代建制,由专业的项目管理公司代建政府投资项目,项目审批和建设单位与代建单位签订项目委托代建合同,明确代建项目的范围、形式、双方的权利义务等法律关系。

(三)推进政务公开,增强政府投资领域的透明度

我们制定了政务公开工作方案、工作规则和政务公开事项目录,建立完善了“两公开、一监督”的管理办法,加强对行政审批的监督。一是通过机关局域网和委门户网站公开审批制度。二是公开审批结果。三是利用委门户网站,建立投资信息平台,向社会公示投资计划项目,及时发布项目审批、资金安排等有关政策、法规及审批动态、监管单位联系方式等,自觉接受社会的监督。

(四)建立分权制约机制,加强对重点环节、重点岗位和重点人员权力运行的监督

一是公开透明。在项目申报、受理、审批和投资计划申报、受理及资金安排下达等重点环节,将社会申报项目及受理项目的情况、每批次、专项投资计划的申请情况和委里的受理情况等按要求在委机关门户网站上进行公示。二是权利分置。对涉及项目审批的每一项权力的具体运用,进行适当的权力分置,实行逐级审批。三是轮岗交流。

(五)开展监督工作试点,加强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监督

为加强对项目审批、资金安排的重点环节及重要事项的事前、事中、事后等项目实施全过程进行监督,有效履行监督职责,今年上半年,纪检组、监察室在委内开展了监督工作试点,制定了《关于开展发展改革业务工作监督的试点方案》。

三、加强对政府投资效能的监督,完善防错纠错机制

(一)建立效能监察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我们在坚持“谁审批项目,谁负责监管”的原则,由业务处室对所审批项目的实施情况和投资计划的执行情况开展经常性监督检查的同时,派驻纪检监察机构还会同有关业务处室、稽察办,每年定期选择某几类或几批已经实施的政府投资项目开展效能监察,及时发现和纠正项目实施过程中违规违纪等苗头性问题,督促整改。此外,还建立完善了审批责任追究制度,对审批中有重大违纪违规现象或监管不力而造成严重后果和重大损失的,实施责任追究。制订了《省发展改革委实施行政许可程序规定》和《省发展改革委实施行政许可过错责任追究办法》,明确各类投资管理主体的责任,投资决策方案责任人和审批责任人均对决策方案承担责任,从规范程序和加强监督等方面进行规范,对不按规定的条件、程序实施审批,甚至越权审批、失职渎职、滥用职权、徇私舞弊,以及对审批后不履行监督责任或者监督不力等行为,依纪依法追究有关处室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二)建立重大项目稽察制度

一是开展经常性稽察。派驻纪检监察机构与稽察办每年确定部分建设项目为经常性稽察项目,进行定期检查并集中稽察一次,原则上跟踪稽察至竣工验收。二是实施跟踪监察。派驻纪检监察机构根据投资计划安排的情况,有选择地跟踪监测某一个政府投资项目的实施情况。三是派驻纪检监察机构与稽察办建立了联系制度。

(三)积极推行电子监察

今年上半年,我委已着手建立以行政审批业务系统和省政府门户网站、省发改委门户网站为基础,以行政审批监察系统为核心的电子监察系统。通过电子监察系统自动采集每项行政许可事项办理过程的详细信息,使监察部门即时、同步、全面监控实施全过程。

四、完善监督体制,提高监督水平

(一)进一步改革完善政府投资行政监管体制

当前,政府投资监管,主要是由政府投资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对投资活动进行监管,财政部门对政府投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审计部门对投资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及决算进行审计。这种监管体制实际上就是由各职能部门对与自身工作业务相关的那部分投资活动进行监管,这容易形成对政府投资某些环节监管不到位、监管的效率不高等弊端。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改革完善现行政府投资行政监管体制,整合政府投资行政监管机构,减少重叠的监管机构,节约行政成本,提高监管效率。在此基础上,还应按照源头治腐的要求,建立健全纪检监察、发展改革、财政、建设、审计、稽察等部门联动机制,共同搞好项目监督检查,提高政府投资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

(二)进一步完善政府投资后评估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当前,政府投资责任追究、制衡机制、后评价等全过程监督管理机制尚不健全,政府投资监管还有待进一步强化。要建立和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的后评估制度并公布评估结果,建立公正、科学的评价考核和激励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进一步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法制化建设

企业案件高发领域和重点部位预防 篇7

一、企业案件高发领域和重点部位腐败表现形式

1. 利用职权, 索贿受贿。

主要是利用工程项目发包权、物资采购权、产品销售权、财务管理权等, 在工程项目发包、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竣工验收、物资采购招标、产品选型、合同签订、资金划拨、财务结算、经销商选择等方面给予客户提供便利和帮助, 进行索贿受贿。

2. 套取资金, 挪用侵占。

主要是通过虚假工程、多做预算、虚列工程量, 利用假合同、假发票、假料单等手段套取现金, 违规设立“小金库”, 侵占私分, 通过私设账户、截留收入, 以发放奖金, 改善和提高单位福利待遇为名, 滥发钱物, 侵吞企业利益。

3. 以权谋私, 亲友得利。

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各类工程建设、物资采购、产品销售等经济活动, 通过打招呼、施加压力等手段, 为亲友牵线搭桥, 获取工程建设承包权, 物资采购供应权, 产品销售代理权等, 高价购买亲友经营的商品, 低价处理本企业的物资给亲友, 从中获利。

4. 权色交易, 腐化堕落。

承包商、供应商和销售商为获取利益, 大搞权色交易, 利用美色拉拢、腐蚀企业工程建设等重点部门、关键岗位人员, 部分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人员抵不住诱惑, 权色交易与权钱交易混在一起, 腐化堕落, 追求享乐。

二、企业案件高发领域和重点部位腐败发案特点

1. 涉案环节多、窝案串案多。

企业案件高发领域尤其是工程建设、物资采购和产品销售领域, 其招投标, 合同签订、价格审定、质量验收和款项结算等诸多环节, 都易导致腐败案件发生。这些环节构成整个业务流程, 联系紧密, 腐败分子采取上下串通, 内外勾结, 利用各种关系结成腐败利益共同体, 团伙作案, 共同违法, 串案、窝案、案中案多。

2. 经济类案件多, 大案要案多。

从查处的企业案件高发领域和重点部位案件性质看, 经济类案件占绝大多数, 主要是贪污受贿, 侵占挪用, 商业贿赂、以权谋私, 权钱交易等, 且大案要案多, 牵涉人员多, 利益分赃者多, 牵涉的犯罪金额也越多。

3. 涉案主体高学历化、年轻化、落势化。

企业案件高发领域和重点部位案件主体呈现高学历和年轻化特点, 具有本科、大中专水平, 30到40岁年龄段的人员发案现象日趋明显, 案件主体向高层发展趋势的同时呈现“落势化”趋势, 即腐败主体的级别向基层渗透, 主要集中在科级干部层面上。

4. 作案手段多样化、智能化、隐藏化。

由于犯罪主体的高学历、高智商、高能力, 比较精通或熟悉所在领域业务知识和办事程序, 充分运用专业知识、相关业务程序、制度漏洞进行作案, 其犯罪手段呈现多样化、智能化和隐藏化特点。

三、企业案件高发领域和重点部位腐败原因分析

1. 权力集中, 权力运行缺乏有效监督。

企业工程建设、物资采购等部门业务、权力相对集中, 掌握一定权力的部分人员私欲化严重、权力与责任失衡, 加之监督缺位, 乏力, 使得一些领导和重要岗位的工作人员在权力范围内, 随意性大, 形成权力壁垒, 拥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 为索贿受贿、挪用侵占等提供了便利条件。

2. 管理制度不健全, 制度执行不力。

企业在制度建设、制度管理、制度监督上存在盲肠死角, 制度缺乏严密性和可操作性, 内部管理不严, 监督不够, 制度形同虚设, 制度执行不力, 为腐败行为产生留下了一定的空间。

3. 放松思想改造, 理想信念动摇。

部分党员干部放松思想改造, 人生观错位, 价值观扭曲, 理想信念动摇, 把一切向钱看的腐朽思想带入自己的工作领域中, 把手中的权力作为摄取财富的手段, 以权谋私、权钱交易。

4. 执纪不严, 查处能力弱化。

企业领导和纪检监察部门对查办案件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执纪不严, 该教育的不教育, 该批评的不批评, 该查处的不查处, 导致企业查案能力弱化, 惩处功能失衡。

四、企业案件高发领域和重点部位腐败解决对策

1. 加强教育, 增强教育实效性。

要丰富教育内容, 改进教育方式, 突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要丰富教育内容。把理想信念、思想道德、职业道德、传统美德、党纪条规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 并不断丰富。二是要改进教育方式。利用正反两方面教育资源, 开展正面典型示范教育和反面案例警示教育。通过廉洁文艺汇演等活动, 倡导廉洁理念, 塑造廉洁精神, 打造廉洁环境。开发网络教育平台, 利用其灵活性、交互性、共享性特点, 营造党员干部自主教育氛围。三是要突出教育的针对性。围绕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要领域、重点部门、关键环节, 针对不同教育对象, 不同阶段和时机, 出现的不同问题, 做到因人施教、因事施教、因时施教, 增强教育实效。

2. 加强制度建设, 提高制度执行力。

要把制度建设、制度执行作为根本性工作来抓, 坚持按制度办事, 用制度管权, 靠制度管人, 按照决策支持、业务执行、监督规范三权制衡的原则, 推进制度建设与执行。一是围绕规范制约权力创建制度。针对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加强制度建设, 从制度上保证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 减少权钱交易的机会和空间, 规范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二是围绕完善反腐倡廉体制机制创新制度。创新责任制考核和检查制度, 促进各级党委、各职能部门切实负起责任, 增强反腐倡廉工作的合力。创新组织协调、督促检查、考核奖惩等制度, 提高反腐倡廉工作效率。三是加强制度宣传, 加强制度监督检查, 提高制度执行力。

3. 加强内部监督, 防范权力运行失控。

要有效遏制企业案件高发领域和重点部位腐败行为, 就要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制约。一是要积极探索有效监督的内在规律, 把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有机结合起来, 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权力的监督, 构建和完善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监督机制, 防止重点领域和关键部位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二是要完善党内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等长效监督机制, 强化上级对下级的监督, 引导员工加强下对上的监督。三是要强化程序监督, 把监督工作贯穿到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 对企业决策、企业经营、财务运营、人事工作等进行程序监督。

4. 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 增强威慑力。

要有效遏制企业案件高发领域和重点部位腐败行为, 就要突出办案效果, 增强执纪

的威慑力。一是要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要充分认识查办案件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敢于碰硬, 坚决查处违法违纪案件, 提高威慑力、震慑力。企业党委和党政领导, 要把查办案件工作作为反腐倡廉的重要任务, 加强组织协调, 坚持一线指挥, 及时了解和掌握案件检查工作情况,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为查办案件工作提供必要的组织和物质保障。二是要抓好案件线索管理, 突出查处重点。注重从信访举报、效能监察、巡视和专项治理中发现案件线索, 提高案源质量。重点查处工程建设、物资采购等重点领域违纪违法案件, 重点查处领导干部以权谋私, 利用特定关系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案件, 重点查办侵害职工群众利益, 影响企业和谐、稳定的案件。三是要切实抓好依纪依法、安全文明办案, 严把制度程序关、政策策略关、办案纪律关, 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和被调查对象的合法权益, 切实做到严惩腐败分子的同时, 保护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四是要切实发挥好办案治本功能, 把查办案件与加强教育警示、推进建章立制、强化制约监督结合起来, 促进惩治成果更好地向预防成果转化。

中国工程科技重点领域的定量识别 篇8

1 数据和方法

1.1 重点领域识别原则

我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对中国急需发展的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作出如下定义:重点领域是指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安全中重点发展、亟待科技提供支撑的产业和行业;优先主题是指在重点领域中急需发展、任务明确、技术基础较好、近期能够突破的技术群[5]。既往研究人员指出,选择科技重点领域需综合考虑重要性、竞争性和可行性原则,即需要满足国家战略需求,有助于摆脱对外技术依赖,具有一定研发基础和较好应用潜力,能够在有限时间内形成产品并进入市场[6]。参考上述定义和描述,本研究确定了如下维度来识别重点领域:(1)符合国家战略需求;(2)有良好的理论研究基础;(3)有良好的技术水平;(4)已开发出可支撑经济发展的新产品。

1.2 数据来源

维度1:符合国家战略需求。中国重大科技计划均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为指导原则,瞄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重点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7],因此,国家科技计划投入是反映国家战略需求的重要指标。本研究采用我国各领域近5年的主体性科技计划(包括973计划、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863计划、国家科学支撑计划)的投入来判断该领域是否符合国家战略需求。

维度2:有良好的理论研究基础。SCI、EI和ISTP是国际公认的3大检索系统,其收录的论文数量已经成为衡量理论研究水平的重要依据[8,9]。这3个检索系统各有侧重,其中,SCI主要反映自然科学基础研究成果,EI是工程科技领域权威的检索工具之一,ISTP是报道科技会议文献最全面的检索工具[8,9]。本研究采用这3大检索系统近5年收录的各领域论文量来反映理论研究水平。

维度3:有良好的技术基础。专利量是反映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专利分析已被广泛用于技术水平评价中,比如采用专利分析来衡量药物研发水平[10]。在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当中,以发明专利的科技含量最高,因此本研究采用中国知识产权局近3年的发明专利申请量来反映技术基础。

维度4:已开发出可支撑经济发展的新产品。新产品是指采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研制并生产的全新产品,或在结构、材质、工艺等某一方面比原有产品有明显改进,从而显著提高产品性能或扩大使用功能的产品[11]。新产品销售收入的实现意味着新技术形成的产品能够有力地支撑经济发展,并反过来促进研发和技术创新[12]。本研究采用近3年的新产品销售收入来反映各领域是否已开发出可支撑经济发展的新产品。

上述所有数据均来自于2010—2014年的《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1.3 分析方法

上述4个维度对应的领域分类并不统一,其中,科技计划投入的领域分类为93个社会经济目标,论文为40个学科,专利和新产品销售收入为36个行业[11]。中国工程院是中国工程科学技术界的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13],其专业划分标准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因此本研究以中国工程院的52个专业为基础筛选重点领域[14]。从上述4个维度对中国工程院52个专业进行排序,以“符合国家战略需求”这一维度为例,其分析方法如下:

(1)采集93个社会经济目标近五年的科技计划投入数据,并将5年总投入按降序排列;

(2)选出排名靠前且累计占比约80%的社会经济目标(比如,本研究中前25个社会经济目标的科技投入共占总投入的80.93%,后68个社会经济目标的科技投入共占总投入的19.07%,因此,认为前25个社会经济目标较为重要,遂将其选出供下一步分析);

(3)将这些社会经济目标对应到中国工程院的52个专业上,比如,将“节约能源的技术”和“能源转换技术”等社会经济目标的科技计划投入总和作为中国工程院“能源和电气科学技术与工程”专业的科技计划投入;

(4)对52个专业的科技计划投入进行排序,排序越靠前则意味在“符合国家战略需求”维度上的得分越高。

得出52个专业在4个维度的排序之后,计算52个专业的4个维度排序之和,然后采用极值标化法将所有值映射在[0,1]区间,标化公式为X标化=(MAXx-X)/(MAXx-MINx)。标化值越接近于1,表示该领域越重要。将标化值排名前10的专业确定为工程科技重点领域。

2 结果

中国工程科技排名前10的领域包括: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能源和电气科学技术与工程、冶金工程与技术、矿业科学技术与工程、动力及电气设备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技术和临床医学。其他领域的排名如表1所示。

注:1)基于“排名之和”列的数据进行标化,标化公式为X标化=(MAXx-X)/(MAXx-MINx),标化值越大表示该领域越重要;2)“信息与通信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中国工程院专业分类中是两个专业,而4个维度的领域分类未将这两个专业区分开,无法获得这两个专业各自的数据,因此将其合并;3)专利和新产品销售收入的领域分类中包含“医药制造业”,该领域无法对应到中国工程院的任一专业上,因此在中国工程院专业分类基础上增加了该领域

3 讨论

本研究基于综合定量分析方法识别中国工程科技重点领域。恰当的指标对于识别结果至关重要。研究人员指出,工程中心的选择需重点围绕当前国家战略发展方向和重点需求,有针对性地高效布局[15];选择科技重点领域需综合考虑重要性、竞争性和可行性原则,即需要满足国家战略需求,有助于摆脱对外技术依赖,具有一定研发基础和较好应用潜力,能够在有限时间内形成产品并进入市场[6]。本研究的4个筛选指标与上述原则基本吻合。

从筛选结果来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机械工程得分最高,可以作为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互联网与工业、商贸、金融的融合发展[16]。目前世界各国均将信息和通讯工程作为其重点发展领域,如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提出要在信息通讯技术等工业技术领域进行重点投资[17],韩国政府2013年发布专门针对信息和通信技术的《ICT研发中长期战略(2013—2017)》[18];美国2015财年研发预算也确定了信息技术领域为优先方向[19]。2015年3月25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等10大领域。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副会长苏子孟强调,中国机械工程行业目前仍处于工业2.0和3.0阶段,在《中国制造2025》的推进和实施中,中国机械工程行业面临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高端领域跨越式发展的艰巨任务,需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加快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强化制造基础,提升质量,绿色制造,优化结构,最终作为优势产业“走出去”[20]。总体来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机械工程符合全球发展重点和中国的现实国情。

第二梯队的交通运输、能源、环境、医学等领域也符合全球科技发展大方向,也应该作为中国工程科技的重点领域。比如,日本《第四期科技基本计划(2011—2015)》提出要重点资助防灾基础设施和交通基础设施的修缮修复,进而推进电力、燃气、上下水道、信息通信等生活基础设施的修复;构建长期稳定的能源供求结构和世界领先的低碳社会,强有力地向国内外推进新能源技术的普及,实现环境、能源领先世界的目标[21,22],此外还将发展全新疾病预防措施、早期诊断方法确定为科技发展重点任务[21,23];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提出了高效能源、交通运输体系(智能、绿色、综合)等优先主题[17];德国《高技术战略2020》将能源高效和供给智能化、可再生原料、低能耗网络等纳入到未来规划之中[17];美国2015财年研发预算将清洁能源、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医学研究确定为优先方向,其中生物医学研发方面的投入仅次于国防安全[19]。

本研究综合考虑多个维度识别中国工程科技重点领域,研究结果可信度高,能够为中国工程科技重点领域的遴选提供依据。但考虑到本研究仅从定量角度进行分析,结果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将来可以从国家科技战略规划跟踪、专家咨询等角度做进一步论证。

4 结论

云南省交行重点支持八大领域发展 篇9

在此背景下, 交通银行云南省分行勇于承担重任, 在全面加强风险管控的同时, 聚焦云南当前发展战略方向, 重点支持云南地方经济八大领域, 优化配置信贷资源, 积极对接有效需求, 助推云南实体经济“十三五”期间再迈新台阶。

全面强化风险管控保障业务稳健发展

受经济下行、产能过剩、企业贷款需求低迷等因素影响, 云南实体经济有效需求不足, 信用违约风险不断上升, 省交行资产质量也遭遇较大挑战, 做好风险防控成为交行云南省分行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交行省分行牢牢抓住“信用风险防控”这个中心, 进一步加强经济金融形势研判, 及时把握信贷投向, 精准掌握存在重大风险的客户信息, 强化前瞻性风险管理等举措, 积极推进精细化风险管控, 着力完善风险管理体制, 着力优化集中管控机制, 落实风险管理责任制, 建立全面风险管控问责机制, 确保该行业务稳健发展。

聚焦云南发展战略重点支持八大领域

结合云南经济发展实际, 省交行今年将优化配置信贷资源, 积极对接有效需求, 将在八大领域有所作为。

持续推进助学等重点领域志愿服务 篇10

《意见》指出,志愿服务组织是以开展志愿服务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是汇聚社会资源、传递社会关爱、弘扬社会正气的重要载体,是形成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社会风尚的重要力量。要坚持以党的建设为正确引领,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服务需求为出发点,以能力建设为基础,以建立健全政策制度、完善体制机制、增强法律保障为重点,积极扶持发展志愿服务组织,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力量。

《意见》要求,要坚持服务大局、统筹发展,分类指导、突出特色,正确引导、依法自治,创新发展、多方参与,着力推进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与志愿服务活动共同发展,筑牢志愿服务组织基础。要加强志愿服务组织培育,提升志愿服务组织能力,深化志愿服务组织服务,紧紧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和群众所需所盼,持续推进扶贫、济困、扶老、救孤、恤病、助残、救灾、助医、助学和大型社会活动等重点领域的志愿服务。

重点领域 篇11

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关键就在‘常’‘长’二字,一个是要经常抓,一个是要长期抓,我们要坚定决心,有贪必反、有贪必肃,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要加强对权利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宜腐的保障机制”。

一、统一的预防工作领导机制。

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必须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党政齐抓共管,极为组织协调,各部门各负其责,依靠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统筹推进。2011年最高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厅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推进党委领导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机制建设的通知》进一步为预防工作機制建设厘清了思路。

党委统一预防工作机制具体包括:会议制度,任务分解制度,信息共享制度,检查指导制度,考核制度。

二、网络化的社会预防机制

网络化的社会预防机制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综合性工作体系,采取多种有效的组织形式和方法,有计划、分步骤、分层次地实施预防工作。

具体包括:整合网络,扩大预防工作覆盖面,加强与工程建设领域执法单位开展联合预防工作机制,积极将联合预防工作机制向文教体卫等领域延伸,力求在创新工作措施上有新的突破。完善预防信息情报系统,提高预防工作的针对性,可通过设置单位联络员,制定联络员工作制度。

三、内部基础预防机制

重点工程领域的内部基础预防机制包括行政机关的内部预防与工程建设单位的内部预防。

行政机关的内部预防机制建设主要包括:宏观上而言,是推进政治体制的改革,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与牵制,反对官僚主义作风,推进制度建设;微观上而言,要要不断推进阳光政务,权力最好的监督就是在阳光下进行。

工程建设单位的内部预防机制主要包括:一是引进第三方监管机构,如在建筑工程领域,有监理制度,在重大工程领域,非内部的第三方监管机构必不可少。二是建章立制,在建设单位取得项目之前,就要对项目的风险防控以及廉政建设有清醒认识,制定相关制度并报备。三是与相关行政单位的监督联合,如审计等部门,预防单位应转变观念,监督是为更加有效的开展工作,而非阻止工作。

四、检察机关权力预防机制

一是检察预防指导原则的构建,主要表现在:

立足检察职能。要充分发挥办案优势,运用侦防一体化工作机制,认真分析重点工程领域职务犯罪。

服务中心工作。要围绕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适时调整工作重点,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大视野下分析研究。

助推社会预防建设。检察机关的职务犯罪预防是社会大预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力量,要把视野放到社会大预防中,实现创新发展,积极推进党委统一领导,社会共同参与,检察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格局的形成。

转变发展模式。从打防分离向打防结合、侦防一体化方向转变,切实解决侦查和预防脱节、整体合力不强等问题,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增强侦查和预防职务犯罪的整体效能和综合效果。

二是基本职能的构建,主要包括:

开展现场咨询,强化基础信息工作。预防职务犯罪信息是开展工作的根基,直接影响中预防工作的综合实效、决定预防工作的深化发展,搜寻职务犯罪线索这是职务犯罪侦查职能在工程建设检察预防中的延伸,通过现场走访、受理举报或咨询、搜寻职务犯罪有关线索等活动,形成现场震慑,从而起到预防效果。

开展预防调查,研究预防对策。预防调查主要围绕相关工作环节上可能引发职务犯罪的隐患和非规范职务行为进行,按照专门程序、使用专业方法开展重点项目的调查活动,在预防调查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开展警示教育,强化廉洁理念。运用职务犯罪案件分析结果和预防调查成果,组织工程建设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警示教育,揭示职务犯罪发生的规律和存在的隐患,促进管理预防和行政监督预防的跟进与深入。

开展预防咨询,提前防控风险。接受工程建设相关单位和有关员对各环节预防措施和管理工作,以及其他相关法律实务提出咨询,在深入调查、研究、分析之后,提供回馈意见,让被预防单位提前防控风险。

三是工作机制的构建,主要内容有:

内部机制上,人民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规则(试行)已经对以上述重点工程建设中检察预防职能予以明确,规定了职能履行的程序和主办责任制,据此规定和要求,首先建立项目管理制,将某项工程建设中的检察预防作为一个整体工作项目进行策划、安排和落实;其次是程序管理制,同时,外部工作机制上,要正常构建工程建设项目中检察预防的外部工作机制,由具体的法律对检察预防的相关职能作出规定。建立以下外部机制:工作协调机制,检察机关应与建设单位或其主管机关或行政监督机关建立协调机制,应优先考虑与高级别的部门建立机制,以增强监督性;日常联络机制,在建设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设立联络员,进行日常性工作的联系与信息情况收集、沟通;责任落实与反馈机制,将落实检察预防措施的工作责任列入工程建设单位及其卞管部门的相关工作责任之中,并及时反馈检察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

参考文献:

[1]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编.检察机关执法规范[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13:281.

[2]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编.检察机关执法规范[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13:284-286.

重点领域 篇12

一、发达国家国际标准重点领域分析

为给我国确定国际标准重点突破领域的选择提供合理化建议, 我们首先根据各发达国家的重点领域选择总结他们确定重点领域的依据, 以作借鉴。

1. 各国的重点领域

2. 确定重点的依据

美国、日本、加拿大、英国等发达国家的标准化管理体制虽然各不相同, 但都体现了标准制定以市场为主导, 标准为自愿性的基本原则。

标准制定的市场化原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表现为市场需求原则。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 标准的制定是从市场需要出发的自愿行为, 行业协会、学会、制造商和个人都可以提出市场需要的标准草案, 通过规定的审查程序而成为正式标准。

(2) 表现在标准的制订过程公开、公正。在标准制定过程中, 有关方面广泛参与、协商一致、透明度高, 标准审查程序严格, 保证了标准制定的公正性。

(3) 表现在企业的广泛参与。

(4) 表现在建立利益回报机制, 主要通过版权、出版发行、文本销售及相关服务等方式来实现。这些标准化机构主要通过销售标准、实施质量认证、质量检测和试验室认可、开展培训、咨询服务和收取会员费等方式取得经济回报, 保证了标准化工作的良性循环。

(5) 表现在制定修订标准周期较短。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国家的标准编制周期较短, 一般为1年~2年;标准修订也较快, 一般发布后3年~5年即进行修订。

二、我国的国际标准化领域现状分析

1. 参与或主导制定的领域

我国承担ISO的TC和SC秘书处共有29个, 即:TC1“螺纹”、TC 5“黑色金属管和金属管件”、T C8“船舶和海洋技术”、T C8/SC4“甲板和船装机械”、TC10/SC6“机械工程文件”、TC17/SC15“铁路钢轨及其紧固件”、TC17/SC17“钢盘条和钢丝产品”、TC20/SC1“航天电气要求”、TC2 1/SC6“泡沫和粉末媒介和使用泡沫和粉末的固定灭火系统”、TC26“铜及铜合金”、TC34/SC4“谷物和豆类”、TC34/SC8“茶叶”、TC37“术语和其他语言及内容资源”、TC37/SC1“原则和方法”、TC38“纺织品”、TC41/SC3“传送带”、TC59/SC8“焊接产品”、TC69/SC7“执行西格玛六原则的统计和相关技术应用”、TC70“内燃机”、TC79/SC5“铸造镁及镁合金或变形”、TC86/SC4“测试和评价制冷压缩机”、TC 156“腐蚀的金属和合金”、TC176/SC2“质量体系”、TC179/SC2“配筋砌体”、TC186“餐具、餐桌和装饰的金属空心制品”、TC202“微束分析”、TC202/SC2“电子探针”、TC245“项目委员会:跨境二手货物贸易”、TC249“中药” (2009年10月数据) 。

但是这些秘书处和参与制定的近3 0项国际标准没有反映出我国的产业优势, 没有起到保护和推进我国产业发展的作用, 与我国贸易总量、经济总量及国际地位极不相符。我国被誉为世界工厂, 有许多产品中国的生产量占世界总量的较大比例, 是真正的供应基地, 在质量和标准方面却要受制于标准制定方。

国际标准的重要性已逐渐为人们所认识, 尤其是参与国际贸易的企业和相关人员。如何提高我国的国际标准化水平, 在短期内选择一部分重点领域, 采取国际标准重点突破战略, 取得相关标准的制定或修改权, 反映我国的技术和市场利益, 是我们的合理选择。

2. 具有相对优势的领域

我国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超导技术等领域, 有的是与发达国家在同步发展。我国完全可以在相对优势和巨大市场需求的一些高新技术领域取得突破, 以这些实力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将会有力地促进我国产业结构高质化的进程, 推动国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中医药、茶叶、中文编码等是我国传统的特色产业, 具有参与国际标准竞争的比较优势, 以此制定的国际标准将会有力促进我国特色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1) 中医药领域。中医药能通过迂回曲折的道路冲破各种障碍传入世界140多个国家, 不仅因为它符合人类回归自然的潮流, 异于西方医学的特质, 能解决一些现代医学无法解决的问题, 在保健抗衰老中的独特作用;还因为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增大;甚至得益于信息的发达, 国际贸易的发展等等。但最根本的是中医药无可质疑的临床疗效所表征的科学性。以这种科学性为内在驱动力, 在上述各类因素的共同作用下, 中医药将继续走向国际、这是毫无疑问的。

(2) 茶叶领域。茶叶的生产、分级及检测是具有我国传统特色的领域。我国生产茶叶历史悠久, 产量居世界首位。加强对国际标准的分析研究工作, 加快制定茶叶生产和加工技术规程、物流与贮存标准;茶叶品质、理化指标、卫生条件、取样、检测方法在内的标准, 与国际标准体系接轨是当务之急。

(3) 中文编码领域。标准化是实现技术产业化的基础。中文信息处理技术是我国特有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技术。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参与ISO/IEC JTC1/SC2的活动以来, 在中文编码技术的国际标准化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

此外, 我国在航天等其他领域也有比较大的传统优势, 我国可以从上述优势领域中重点突破, 加强国际标准化的发展。

三、我国的国际标准重点突破领域的选择

1. 重点领域选择的意义

进行重点领域选择的意义主要在于确定我国参与国际标准竞争的重点。我国目前的经济实力不够强, 尤其是用于标准化工作的经费与国际上先进国家有较大的差距。科研能力在不同的领域表现的参差不齐, 虽然在局部领域我国已取得了世界领先的地位, 但在绝大多数领域处于落后的地位。所以我国参与国际标准化竞争无法实施全面突破策略, 在与世界上其他国家争夺标准的参与权、制定权的时候, 必须有一个重点策略问题。实施重点突破可以集中发挥我国的物力、财力和科技人才的力量, 反映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发挥自身的优势特色或寻找竞争空白点先声夺人, 集中优势力量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2. 重点领域选择的依据

学习和借鉴国外在标准化工作中的成功经验, 无疑对我国国际标准重点领域的选择是非常有益的。综合考虑各发达国家的重点领域选择, 可以看出其确定重点的依据如下:

(1) 重视高技术领域的标准化, 确保国家高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其中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方面的标准化研究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

(2) 重视公益领域的标准化, 确保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健康、安全和环境等领域是发达国家实施技术性贸易措施的重要领域也是ISO、IEC标准化战略的重点。

(3) 寻找竞争空白点先声夺人。比如日本把残疾人、老年人、弱势群体通用品技术标准作为国际标准竞争的重点。生产满足这部分人需求的产品 (通用品) 会随着社会发展而获得可观收益。

(4)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特色争取有利竞争条件。例如日本在制造业方面基础好具有相当大的竞争优势, 因此积极争取在产业自动化技术、几何产品规范技术和表面化学分析技术等方面将自身技术形成国际标准。

通过上述分析, 可以归纳出确定重点领域的四点重要经验:一是重点争夺战略高技术领域的标准化;二是重点发展公益事业领域的标准化;三是重点开拓空白点的标准化;四是重点发挥自身的优势特色。

3. 重点领域选择的方法

(1) 明晰领域的划分和界定。通过对比分析国际标准化组织和我国标准化组织在产业、标准和组织等方面的划分, 明确领域的界定, 同时进一步分析国内外国际标准重点领域的现状, 为下一步领域选择工作奠定基础。

(2) 确定要采用的评价方法。目前, 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多种多样, 如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和未确知聚类评价模型。

(3)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在明晰了领域的划分和界定, 即评价对象, 并确定了要采用的评价方法之后, 进行国际标准重点突破领域选择, 最重要的还要确定评价指标,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当遵循目的性、科学适用性和开放性等原则, 从领域内本身的技术竞争实力、领域内科技成果转化为国际标准的基础条件、领域内科技成果转化后对国家及企业的作用意义三个层次递进的角度, 设计国际标准重点突破领域选择的初步筛选指标体系和类内排序指标体系。

(4) 进行国际标准重点突破领域的筛选。包括对筛选指标的权重设计、对指标赋值的专家评议和数据统计及筛除三个步骤:

(1) 权重设计:选择在标准化工作方面既有实际工作经验又有较深理论修养的10位相关专家, 请他们对国际标准重点突破领域的筛选指标按各筛选指标的贡献性程度打分。

(2) 对指标赋值的专家评议:将我国TC与对口国际组织TC对应表等相关资料发给上述10位专家, 请他们对各个领域的指标进行赋值打分。

(3) 数据统计及筛除:计算得出每个领域的综合得分, 然后根据实际得分情况设定排除条件, 譬如综合得分6 0分以下的排除, 就得到国际标准重点突破领域的筛选名单。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发达国家国际标准重点领域的分析, 找出发达国家确定重点领域的依据, 整理出我国参与或主导制定国际标准的领域以及具有相对优势的领域, 在此基础上, 提出我国国际标准重点突破领域选择的依据和方法, 并进行领域的筛选, 最终得到我国国际标准重点突破领域的筛选名单, 即:中医药领域、茶叶领域、中文编码领域。

参考文献

[1]《国际国外标准化战略对比分析研究报告战略研究专题报告 (1) 》中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 2005年8月

[2]王金玉《:发达国家技术标准国际竞争策略及实施成效研究》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2008年4月

[3]《国际标准竞争策略研究报告》.国际标准竞争:策略研究子课题组, 2005年8月

上一篇:设计体育教学的观点下一篇:桩端后压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