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重点领域诚信建设

2024-10-24

推进重点领域诚信建设(共8篇)

推进重点领域诚信建设 篇1

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2012年3月5日(星期一)上午9时,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听取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审查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以更大决心和勇气继续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各项改革,破解发展难题。

他指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理顺中央与地方及地方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更好地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深化土地、户籍、公共服务改革,理顺城市与农村的关系,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推进社会事业、收入分配等改革,理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有效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推进依法行政和社会管理创新,理顺政府与公民和社会组织的关系,建设服务、责任、法治、廉洁政府。

他指出,今年改革的重点任务是:

一是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分税制,健全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稳步推进地方财政预算、决算公开。深化国库集中收付、政

府采购及国债管理制度改革。健全消费税制度。全面深化资源税改革,扩大从价计征范围。深入推进国有控股大型金融机构改革,规范发展小型金融机构,健全服务小型微型企业和“三农”的体制机制。推动实施银行业新监管标准。推进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深化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健全完善新股发行制度和退市制度,强化投资者回报和权益保护。积极发展债券市场。推进保险业改革发展。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

二是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深入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研究推进铁路、电力等行业改革。完善和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打破垄断,放宽准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营造各类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环境。

三是深化价格改革。稳妥推进电价改革,实施居民阶梯电价改革方案,完善水电、核电及可再生能源定价机制。逐步理顺煤电价格关系。完善成品油价格改革,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合理制定和调整各地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开展碳排放和排污权交易试点。加快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四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抓紧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

总体方案。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工资制度,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稳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的全民共享机制。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薪酬管理,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促进机会公平。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有效保护合法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五是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科学划分事业单位类别,分类指导、分业推进、分级组织、分步实施,深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六是加快推进政府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全面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尊重和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严格依法行政,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粗暴执法、渎职失职和执法腐败等行为。加强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各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严格依法设定、实施、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事项。严禁领导干部插手政府采购、工程招标、土地矿业权拍卖等经济活动。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加强行政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坚决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严厉惩治腐败

分子。

推进重点领域诚信建设 篇2

西部地区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农村是西部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而作为新农村建设升级版的美丽乡村建设是实现西部小康目标的主要任务。目前西部美丽乡村建设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严重脱节。因此,谋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同推进,既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内涵,也是城乡一体化的必然选择。

环境经济的协同推进是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美丽乡村建设中环境经济协同推进将为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协调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由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同不可能均衡推进,必须选择好重点领域,实施重点突破,其中重点地区和关键产业应当成为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协同的战略重心。

2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同推进的基本涵义

美丽乡村建设是实现西部农村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大任务,但目前西部美丽乡村建设中面临的一大挑战便是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恶化已成为美丽乡村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1]。如何结合各地区实际,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协同, 是西部美丽乡村建设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

西部地区美丽乡村建设中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同推进( 简称“环境经济协同推进”) ,主要是指在科学认识和把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规律性关系的基础上[2],从经济、技术、政策、文化等各个方面创造系统性的条件,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建立健全稳定的正向相互作用机制,使经济发展既不损害环境,又能持续增加对环境保护的投入,促进环境质量的改善; 使环境保护既不增加经济发展的阻力,又能有效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有利于农村各类产业生产出不断增多的优质环境产品、绿色工农业产品和服务产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同推进要以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为基本目标,以解决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经济发展缓慢和环境质量下降等突出问题为切入点,注重改善民生,逐步形成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互促共赢的良性循环模式。美丽乡村建设是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3],其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有机统一。

3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同推进的重点地区

3. 1重点生态区

重点生态区是指需要通过实施重大生态工程来治理生态环境、恢复生态平衡或保护生态状况的地区。 这类地区生态系统脆弱、生态功能重要,是中央和地方集中投资建设生态工程以解决整体性生态问题的地区。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结合各地实际,总结已有的生态工程、生态县市、生态省建设的经验[4],实行继续采用适用、系统的工程技术措施与组织关键性、成套性技术和生态工程设计等方面的重大创新相结合的模式, 将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恢复、改善、重建纳入到“人工—自然系统工程”的设计、建设、运行之中,显著提高各类生态工程的技术—功能水平,以生态工程建设带动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提高的协同推进。

建设产业主导型生态工程: 根据各地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劣势条件和生态环境特点,确定以某一种或某一类产业为主导的生态系统发展目标,设计产业发展与生态系统良性运行相互协调的系统结构—功能模式和维持、提高系统良性运行水平的技术组装模式,通过调控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状况与技术组装模式, 保持系统按既定目标运行,将产业发展与一定范围的环境保护纳入到人工设计和维持的生态系统之中,使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互结合处于人工调控之中。 产业主导型生态工程的基本类型大致包括种植业主导型、林业主导型、养殖业主导型、农林牧渔业复合主导型等,每一基本类型又可细分为具体的类型。各类产业主导型生态工程的范围和规模从小到如田间种植业生态工程,大到县、市、流域等区域范围的人工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范围和规模层次。

建设环境治理主导型生态工程: 在生态环境恶化或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设计、建设在以治理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的同时兼顾产业发展的生态工程,其主要类型如污染治理主导型、水土保持主导型、草原保护主导型、沙化治理主导型、退耕还林还草主导型、自然保护区主导型、特殊自然资源保护主导型等。2013年,国务院批复了《甘肃省加快转型发展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实验区总体方案》,启动实施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规划,建立河西走廊国家级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开启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等一系列生态工程,以发挥甘肃作为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生态屏障和战略通道的功能。在西部地区,与此类似的生态工程较多,西部各省市区应当结合本地区实际,规划和实施与之类似的地方性生态工程项目,加快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改善的步伐,使各类环境治理工程与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形成紧密结合和整体配套的关系。

建设综合性区域生态工程: 根据区域生态环境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和需要,设计和建设以全面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目的的大中小型综合性区域生态工程,如庭院、村、乡镇、县市域、 省市域综合生态工程,流域、沙化区、城乡一体化地区生态工程,自然保护区、限制开发区综合生态工程等。 在西部地区美丽乡村建设中,将农村各类产业发展与省市、县市、乡镇等区域生态工程建设紧密结合,是传统农村经济向绿色化、现代化美丽乡村经济转型的主要战略途径,对落实国家和地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高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3. 2农村贫困区

农村贫困区是环境经济协同推进的难点。西部农村贫困人口分布点多面广,在贫困区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同,就是要探索与完善既减轻生态环境压力,又促进经济较快发展的新模式,把扶贫与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紧密结合起来,产生“一举三得”的良好效果。

通过生态移民搬迁,减轻环境压力: 在进行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测评和预测的基础上,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确定贫困人口相对集中区域的适宜人口数量和经济规模。对人口数量和经济规模超过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地区,通过生态移民、教育移民、劳务移民等多种移民工程,向环境承载能力大的农区和城镇转移一部分人口,减轻人口、产业对环境的压力。移民搬迁在西部许多地区已实行多年,如20世纪80—90年代甘肃省定西、河西地区和宁夏西海固地区的“吊庄移民”, 四川藏区“人草畜”三配套移民搬迁和游牧民定居工程等,均取得了积极的成效。进入21世纪以来,西部农村的生态移民搬迁,在减轻人口和经济规模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协同发展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其中的成功经验应当加以推广。如 “人草畜”三配套工程,可在西藏、滇川甘青四省藏区与新疆牧区进行推广。

通过特色资源、特色产业开发促进协同发展: 开发特色资源和特色产业是西部贫困地区实现脱贫致富的基本途径,也是环境经济协同推进的有效方式。在此特色资源和特色产业开发的“特色”涵义既包括资源和产业的特殊经济优势,也包括资源和产业无污染或少污染环境,对造成的污染能有效治理的生态优势。那些只有经济意义而缺乏环境效益的特色资源和产业, 不包括在此开发之列。特色资源和特色产业开发的类型大致包括: 培育以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新型合作组织,发展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推行“龙头企业+ 合作社+ 基地+ 农民”的模式,形成龙头企业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企业利益、农民利益与生态效益的关联机制; 构建金融支持体系,加大信贷资金的投入力度,重点支持能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并具有良好生态效益的农牧产品加工、旅游、矿产开发以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把有助于直接解决农民温饱问题的种养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作为投资重点,构建相应的产业体系[5],对产业体系进行绿色化设计或改造; 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清洁化生产过程、循环式产业链条、全程化环境管理、 严格达标的末端治理等环节,设计、组装成整体衔接、 配套的系统工程,有效提高产业和产业链的经济—生态效益,确保特色资源、产业开发与环境保护始终处于协同发展轨道。

3. 3农村环境问题突出的地区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既有老的环境问题,也有因美丽乡村建设出现的新问题。环境经济协同推进的前提是既解决好已有的环境问题,又要积极防治新的环境问题,因此农村环境问题突出地区的协同原则就是要做到“加快偿还老账、不欠或少欠新帐”。

分类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环境问题主要体现为农业和农村的非点源污染或面源污染,具有不同于城市和工业的点源污染的特殊性。 解决这些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和整体模式必须遵循经济、高效、节能、简便的原则,针对农村不同污染源和不同污染物的特点,做到因地制宜、分类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方案; 要适应农村环境保护技术进步的趋势和环境保护的地区特点和时限要求,研发和推广先进、适用的环保技术和与环保密切相关的产业技术,形成各地区有效治理环境污染、高效发展农村产业的技术组装模式和生态经济模式,依靠多种类型的技术—经济模式解决千差万别的环保难题。

分区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西南片区主要解决以下关键问题: 1适当集中村庄布局,科学规划农村空间功能,通过政府投资和吸引社会投资相结合的办法, 完善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2针对矿产污染较严重的现实,一方面通过生态修复、土地复耕等措施解决历史遗留的采矿污染问题; 另一方面努力建设绿色矿山,引导矿山企业走清洁生产的道路。3川渝地区应重点解决畜禽养殖污染问题,通过发展生态型养殖小区,实现产量规模化、布局科学化、工艺清洁化和排放达标化; 西北片区以加强内陆河、黄河、长江流域和各类小流域的综合治理为重点,有效防治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同时积极防治矿产资源开采和农畜产品加工造成的环境污染; 农区要通过新村建设等措施促进人口分布适当集聚,集中解决农村环境问题, 牧区要推进游牧民定居和生态移民,发展生态型畜禽养殖业,改变人畜混居习惯,改善人居环境和养殖设施。在西部美丽乡村建设中,更要积极防治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新老环境问题[6]。

4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同推进的关键产业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依托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在环境经济相互协同中,农村的各类产业发挥着承载协同关系和提升协同水平的基础作用。

4. 1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同推进

在西部美丽乡村建设中,农、林、牧、渔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协同推进的基本途径在于实现这些产业的现代化。即以传统农业向现代生态农业转变为主旋律,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行以技术进步为主要保证条件的生态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模式。

种植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互结合: 大力发展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和对农业生产技术体系进行生态优化导向为保证的现代化种植业。从研发和推广加快种植业科技进步和种植业技术的生态优化,全面提高种植业现代化水平。西部各地经过长期探索,形成了行之有效的生态型、环境友好型种植业发展模式,继续创新和完善这些模式将使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达到更高的水平。如陕西实施以治沟造地为主的小流域治理工程,发挥机械化治沟造地的优势,实现退耕还林、耕地增加、拦洪蓄水、泥不出沟等多重目标[7]。甘肃多年探索和应用旱作农业技术,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使天然降水利用率提高了一倍,单产提高了30% 以上; 内蒙古以封沙育草、植树造林、恢复植被为突破口,实行乡、 村、户三级治理开发的防治荒漠化模式,有效控制了土地沙漠化; 新疆利用光热条件实行多熟立体种植模式, 培肥了地力,改良了农田生态系统; 四川创造了秸秆综合利用的成功模式等[8]。这些模式有进一步完善、提高和推广的巨大潜力。

畜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结合: 农村畜禽养殖场要适当集中分布,形成设施齐全的专业化养殖小区,集中采用和推广先进、高效、有效治理污染的养殖技术。 养殖场和养殖区要建设标准化的污染物处理设施,将畜禽养殖的污染物转变为沼气、沼渣等能源、肥料产品,实现生产经营绿色化和清洁化。实现从粗放型放牧、游牧的生产经营方式向现代科技推动的生态型、质量效益型生产经营方式转变。根据各类牧区的资源和环境条件,按照草原承包、基本草原划定、草原功能区划的政策和制度要求,分类实行生态保护和以禁牧为主、保护和利用并重、全面推行休牧和划区轮牧,恢复和保护受损草地,建立高效人工草地,实现草畜平衡。

林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结合: 通过建设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将产业发展与保护天然林、扩大天然林覆盖范围、改善农村环境质量结合起来; 实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和荒山荒地造林,营造用材林、生态林等各种人工林,发展木材及其他原料林产业,使产业发展与增加森林覆盖面积和改变土地沙化、植被稀疏、水土流失达到良好的状况;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扩大果园、 竹木、花卉苗木等经济林种植面积,使发展经济林业与增加森林覆盖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优化和美化环境实现良好结合。

发展农村水利产业: 西部地区特别是西北地区农村环境脆弱的主要原因是干旱缺水,而发展农村水利产业可起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相互结合的良好效果。主要途径包括: 建设大中小型水利工程,实现跨流域、跨地区引水,优先解决干旱地区、沙漠地区缺水问题; 继续实施集雨水利工程,蓄积、保留天然降水,力求使干旱地区的绝大部分天然降水得到有效利用,使大部分天然降水补充到地下,恢复或提高地下水位; 发展节水灌溉等节水农业,节约利用水资源; 发展水资源管理和水利服务业,全面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建设农林牧渔各业协调发展的生态型农业体系: 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协同推进的根本途径在于农业的生态化转变。农林牧渔各业都要向现代化和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态化转变,使产业发展产生的废弃物在多元、多层的循环中实现无害化和充分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产业综合生产能力; 实现种植业与畜牧业协同发展、农林结合发展、 农牧林渔业循环式融合发展; 建设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示范和推广生态农业的生产技术和运行模式,逐步实现整村、整乡( 镇) 、整县( 市) 和小流域等区域性农业生产经营的生态化。

4. 2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同

农村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主要结合点在于传统工业向现代循环式工业转变。从布局调整、环境准入、 技术革新和污染治理等重点领域入手,推动传统工业向循环式工业转变。

加快传统工业行业的低碳化、清洁化改造: 村镇不能无选择地承接工业项目转移,所有工业项目必须达到节能减排标准才能进入园区。控制矿产、冶金等重点行业的污染排放总量和强度,制定相应的指标和按期实现减排、零排放和节能的进程表,按期淘汰落后的产能、工艺、设备、产品,推广高效、低耗、低排放生产技术,加快传统工业行业向环境友好型行业的转化。工业企业和村镇行政管理机构各自必须承担相应的项目环境责任,村、镇、县市管理机构要实行鼓励和奖励企业进行污染控制与治理的政策和制度,并以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方式支持和帮助企业增加环境保护投入,严格履行对工业企业的环境监管职责。

建设农村工业循环经济体系: 村镇工业企业和生产机构一般集中在工业园区,因此工业园区要进行科学规划和设计,便于集中控制,并逐步向生态型的循环工业园区过渡。用生态型的产业链组织园区的产业关联,在企业之间、行业之间形成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污染不断减少的良性循环。不能进行资源化利用的工业废弃物,应建立相应的处理设施,进行集中的无害化处理,提高专业化废物处理的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按照生态型产业链特征设计和调整园区产业构成,对生态功能较差的园区进行循环化改造和再改造,逐步形成企业之间、行业之间、园区与园区之间循环利用的网络。

4. 3服务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同

扩大服务业在农村经济中的比重: 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从事运输、商贸、餐饮、金融、保险、旅游、信息、 科技推广、培训等各种服务业的创业和就业,改变富余劳动力向过度垦殖、过度放牧方向转移的趋势。调整服务业结构,增强服务业对第一、二产业的支持和配套能力,强化农村第一、二、三产业的关联程度。发展绿色服务业,提倡和鼓励农村商业、交通运输业、餐饮业、 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实行节能、节水、节地和少污染甚至零污染的绿色经营方式。

发展农村环境保护服务业: 按照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要求,建立专业化的环境服务企业及中介组织,承担农村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环境调查和环境监督监测等职能和业务。已形成的环境管理服务机构要实行企业化经营,除政府工作人员外,各类环保社会组织和人员按照市场化机制开展农村环保服务。政府应当成为环境服务业的主要买单人,根据环境保护的需要逐年增加环境保护专项基金的投入。

总之,在区域和产业两大重点领域,在环境经济协同推进的基础上,把发展各类生态型农村城镇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推动力,逐步形成生态型城镇网络体系[9]。按照协同目标对村镇建设进行科学规划,适当集中村庄布局,推进空心化整治,重构农村的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生产空间,拓展乡村聚落的综合功能,提高人口和产业的集聚化程度[10],集中配套环境治理的基础设施。美丽乡村建设要以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为基本政策导向,在设计规划中充分考虑到生态保护与建设的要求,科学配置生产要素,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11]。以重点领域的突破带动环境经济协同战略的深入实施,较快改变农村经济落后、环境恶化的现状, 实现环境经济协同推进的总体目标。

参考文献

[1]花明,陈润羊,华启和.新农村建设:环境保护的挑战与对策[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4∶6-9.

[2]左玉辉.环境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

[3]于法稳,李萍.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江西社会科学,2014,(9)∶222-227.

[4]云正明,刘金铜.生态工程[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8∶82-88.

[5]赵曦.中国西部农村反贫困模式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327-328.

[6]陈润羊.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经济与环境协同发展研究——基于SWOT模型的视角[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3)∶83-88.

[7]佘惠敏.治沟造地:“山沟沟”将成“粮食囤”[N].经济日报,2012-11-22(9).

[8]陈建华,魏百刚,苏大学.农牧交错带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对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92-99,102-106.

[9]董锁成,王海英.西部生态经济发展模式[J].中国软科学,2003,(10)∶118.

[10]刘彦随,楼花楼,陈玉福,等.中国乡村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182-183.

推进重点领域诚信建设 篇3

2015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而推进依法治幽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一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紧紧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以及公众关切,推进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加强信息发布、解读和回应工作,强化制度机制和平台建设,不断增强政府信息公开实效,进一步提高政府公信力,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更好地服务r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

继续做好安全生产、就业、财政审计、科技管理和项H经费、价格和收费、信用等领域信息公开,进一步扩大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同时,推进以下领域信息公开工作:

(一)推进行政权力清单公开。进一步推进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项目取消、下放以及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理等信息的公开。推行地方并级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向社会公开政府部门的行政职权及其法律依据、实施主体、运行流程、监督方式等信息。对于承担的行政审批事项,均要发布服务指南,列明设定依据、中请条件、中请材料、基本流程、审批时限、收费依据及标准、审批决定证件、年检要求、注意事项等内容。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外,所有行政审批事项的受理、进展情况、结果等信息均应公开。(国务院审改办牵头落实)

(二)推进财政资金信息公开。及时公开经批准的预算、预算调整、决算、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及报表,并对则政转移支付安排、执行情况以及举借债务情况等重要事项作出说明。做好中央和地方部门预决算公开,积极推进预算绩效信息和国有资产占用情况公开。细化预决算公开内容,各级政府及部门预决算在公开到支出功能分类项级科日的基础上,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逐步公开到经济分类款级科H,对下专项转移支付预决算公开到具体项日,并公开分地区的税收返还、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情况。“三公”经费决算公开应细化说明因公出国(境)团组数及人数,公务用车购置数及保有量,国内公务接待的批次、人数,以及“三公”经费增减变化原因等信息。及时完整公开政府采购项目信息、采购文件,巾标或成交结果、采购合同、投诉处理结果等。按照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有关规定,及时准确披露相关信息。

(三)推进公共资源配置信息公开。一是做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特别是棚户区改造建设项日信息、保障性住虏分配信息公开工作。定期公开住房公积金管理运行情况,及时公开推进工程质量治理行动的进展情况。(住房城乡建设部牵头落实)一是做好土地供应计划、出让公告、成交公示、和供应结果公开工作,重点公开棚户区改造用地年度供应计划、供地时序、宗地规划条件和土地使用要求。推进全幽范围的征地信息公开平台建设,及时公开征地政策和征地信息。(幽土资源部牵头落实)三是全面做好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决定、补助奖励政策和标准、初步评估结果、补偿方案、补偿标准、补偿结果等公开工作。(住房城乡建设部牵头落实)

(四)推进重大建设项目信息公开。重点围 绕铁路、城市基础设施、节能环保、农林水、土地整治等涉及公共利益和民生领域的政府投资项目,推进审批、核准、备案等项目信息的公开,做好项日基本信息和招投标、重大设计变更、施工管理、合同履约、质量安全检查、资金管理、验收等项目实施信息的公开工作。(国务院相关部门分别落实)

(五)推进公共服务信息公开。一是做好社会保险信息公开。定期向社会公开各项社会保险参保隋况、待遇支付情况和水平,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结余和收益情况等信息。及时发布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以及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诊疗项目范围、辅助器具日录等信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计生委分别落实)一是推进社会救助信息公开。重点做好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信息公开工作;实行救助实施过程公开,加大救助对象人数、救助标准、补助水平和资金支出等信息公开力度。(民政部牵头落实)三是推进教育领域信息公开。全面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推动高校重点做好录取程序、咨询及中诉渠道、重大事件违规处理结果、录取新生复查结果等信息公开工作,及时公开高校自主招生办法、考核程序和录取结果,全面实行考试加分考生资格公示工作。推动高校制定财务公开制度,加大高校财务公开力度。(教育部牵头落实)四是深化医疗卫生领域信息公开。做好法定传染病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公开,推动并类医疗机构健全信息公开日录,全面公开医疗服务、价格、收费等信息。(卫生计生委牵头落实)

(六)推进国有企业信息公开。做好国有企业主要财务指标、整体运行情况、业绩考核结果等信息公开工作,加大幽有资产保值增值、改革重组、负责人职务变动及招聘等信息公开力度。参照有关监督机构及上市公司监事会信息披露的做法,公开监事会对中央企业监督检查情况。研究制定国有企业财务信息公开指导意见,明确公开范围、内容、程序、工作要求等,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公开则务信息,推动各级履行出资人职责机构公开国有企业财务汇总信息。研究制定推进中央企业信息公开工作指导意见。(国资委牵头落实)

(七)推进环境保护信息公开。进一步推进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污染源、建设项目环评等信息公开,做好环境重点监管对象名录和区域环境质量状况公开工作。加大环境执法检查依据、内容、标准、程序和结果公开力度。公开群众举报投诉重点环境问题处理情况,违法违规单位及其法定代表人名单和处理、整改情况。加强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公开,及时公布应对情况及调查结果。推进桉与辐射安全信息公开,重点公开核电J核与辐射安全审批信息和辐射环境质量信息。(环境保护部牵头落实)

(八)推进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公开。做好食品药品重大监管政策信息、产生重大影响的食品药品典型案件,以及食品安仝监督抽检、药品监督抽验信息公开工作。及时发布网上非法售药整治等专项行动信息和保健食品消费警示信息。(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牵头落实)

(九)推进社会组织、中介机构信息公开。加大社会组枳成立、变更、注销、评估、年检结果、查处结果等信息公开力度。制定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信息公开管理办法,推动服务、收费等事项公开。建立行政审批前置服务项H信息公开制度,公开提供服务的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名称、经营地址、资质状况等基本信息,以及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的收费标准,方便企业和公众选择。推动慈善组织信息公开。(民政部、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分别落实)

(一)进一步拓展主动公开内容。对于行政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方面的信息,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依法依规做好公开工作。要对本地区本部、]政府信息进行梳理,进一步细化主动公开范围和公开H录,并动态更新。对制作形成或在履行职责巾获取的政府信息,严格落实公开属性源头认定机制,依法依规明确公开属性,确定为依中请公开或不予公开的,应当说明理由。涉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权利和义务的规范性文件,都要按《条例》规定全面、准确、及时做好公开工作。积极稳妥推进政府数据公开,鼓励和推动企业、第三方机构、个人等对公共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应用。

(二)加大政策解读回应力度。对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或专业性较强的重要政策法规,要同步制定解读方案,加强议题设置,通过发布权威解读稿件、组织专家撰写解读文章等多种方式,及时做好科学解读,有效开展舆论引导。适应网络传播特点,更多运用图片、图表、图解、视频等可视化方式,增强政策解读效果。健全政务舆情收集、研判和回应机制,对涉及本地区本部门的重要政务舆情、重大突发事件等热点问题,要依法按捌序第一时间通过网上发布信息、召开新闻发布会、接受媒体采访等方式予以凹应,并根据工作进展持续发布动态信息。回应力求表达准确、亲切、自然,为群众提供客观、可感、可信的信息,发挥止而引导作用。

(三)发挥各类信息公开平台和渠道作用。统筹运用新闻发言人、政府网站、政府公报、政务微博微信发布信息,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新闻网站、商业网站和政务服务中心的作用,扩大发布信息的受众而、提高影响力。特别要适应传播对象化分众化趋势以及新兴媒体平等交流、互动传播的特点,更好地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注重用户体验和信息需求,扩大政府信息传播范围,提高信息到达率。加强不同平台和渠道发布信息的衔接协调,确保公开内容准确、一致。

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接收、登记、办理、审核、答复、归档等环节的制度规范。进一步拓展依中请公开受理渠道,更好地发挥互联网和各级政务服务中心的作用,为中请人提供便捷服务。强化政府信息公开场所的管理和服务,明确工作标准,做好I见场解疑释惑工作。严格按照法定时限履行答复程序,制定统一规范的答复格式,推行中请答复文书的标准化文本,依法依规做好答复工作。探索建立依中请公开促进依法行政的机制,及时总结依中请公开工作中发现的依法行政方面的问题,加强跟踪调研,提出工作建议。及时梳理本单位本系统信息公开中请情况,按照中请内容、答复情况等进行分类管理,加强研究分析,促进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各级行政机关年内要对本行政机关的公开指南进行复查,内容缺失或者更新不及时的,及时完善相关内容。做好信息公开统计工作,加强统计数掘分析和运用。加强信息公开年度报告编制和发布工作,在《条例>规定基础上,进一步充实重点领域信息公开、政策解读回应、依申请公开工作说细情况、政府信息公开统计数据、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等内容,并采用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予以展现。加强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建设,对拟公开的政府信息,要依法依规做好保密审黄。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评议制度,强化问责制度,定期开展社会调查评议,了解社情民意,不断改进公开工作。建立政府信息公开举报办理工作制度,强化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的监督职责,对经举报查实的有关问题,要严格依据《条例》规定进行处理。地方和部门可根据工作需要在信息公开领域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发挥法律顾问专业优势,提高信息公开专业化、法制化水平。

并地区各部门要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纳入重要议事同程,与经济社会管理工作紧密结合,同步研究、同步部署、同步推进,主要负责同志要主动听取公开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突出问题,同时明确一位负责同志分管公开工作。要理顺工作关系,减少职能交叉,加强专门机构建设和人员配备,统筹做好信息公开、政策解读、舆情处置、政府网站、政务微博微信和政府公报等工作,并在经费、设备等方而提供必要保障。把信息公开列入公务员培训科目,加大各级政府尤其是市、县级政府相关工作人员培训力度,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

推进重点领域诚信建设 篇4

县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组办公室:

根据贵办关于转发《关于进一步扎实做好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排查工作的通知》的紧急通知(水治工发20102号)文件精神,2010年3月8日我局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对我局负责建设实施的项目进行了重点抽查,现将抽查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重点抽查项目

此次重点抽查的项目是总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的12个项目,分别为第一批廉租住房总投资553万元;第二批廉租住房总投资1200万元;廉租住房总投资1700万元;髙滩新区e线厦门路、昆明路、青岛路二期总投资876.7万元;髙滩新区f线长沙路842.8万元;髙滩新区h2线昆明支路555.2万元;髙滩新区行政办公区场坪及挡护工程一区总投资1613.75万元;髙滩新区行政办公区场坪及挡护工程二区总投资2032.5万元;髙滩新区大连路边坡治理总投资747万元;髙滩新区景观挡墙工程总投资938.86万元;××县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来源:公务员在线 http://)总投资7227.26万元;××县城供水工程总投资4514.09万元,因高滩新区是我县先行启动的新区建设,为结合高滩新区建设,3月××县供水工程经省发改委批复同意,9月17日我县县城供水工程初步设计方案通过了省建设厅和省发改委的评审,我局先行对高滩供水工程进行了招标,其余正在进行中。

二、抽查情况

(一)城乡规划管理:我局负责建设实施的项目均依法取得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未出现违规变更规划的情况;房地产项目未出现违规调整容积率的现象。

(二)招标投标活动:所抽查的项目都依法组织进行了招标投标;招标投标过程均依法合规;不存在违规变更中标结果和内容的情况。

(三)工程建设实施和质量安全管理:我局所负责实施的项目均按规定办理质量、安全监督手续和施工许可证;按规定进行质量安全监督;未出现质量安全事故及工程项目质量投诉情况。

推进重点领域诚信建设 篇5

工程建设领域是权钱交易、商业贿赂的“重灾区”,不但发案率居高不下,大案、要案突出,而且犯罪手段趋向隐蔽,花样不断翻新。在国家为拉动内需而启动新一轮大规模工程建设之际,有效防范商业贿赂等腐败犯罪,是应对金融危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意见》,就规范工程建设领域市场交易行为,促进反腐倡廉建设作出了具体部署。笔者认为,应对工程建设领域腐败的高发态势,需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针对工程建设领域的“危险源”,探寻工程建设领域权钱交易、商业贿赂等腐败现象的治标治本之策。

改革管理体制,压缩权力寻租空间

治理工程建设领域腐败现象长效机制的构建,首先要从改革管理体制着手,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体制,从源头上设臵商业贿赂的“防火墙”。

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压缩权力寻租空间。规范政府权力调控市场的约束机制,严格控制、限制权力对资源配臵的不当干预。完善审批方式,规范审批程序,公开部门和机关及人员的职权、办事程序、过程、结果、监督方式,对政策制定、决策和执行过程实行“阳光”作业,建立科学合理的行政管理和监控机制。推行电子政务、网上审批制度,建立信息管理平台。

加强工程建设领域互联互通的诚信体系建设,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主要包括:建立招投标信息管理系统———围绕建设市场的信誉评价、项目考核、合同履约、黑名单等市场信用记录,建立信用档案,公开信用情况,对有行贿记录的单位或者个人,采取限制市场准入、取消投标资格、降低企业资质等级、吊销企业资质证书,直至清出工程建设市场。实施履约考核———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由招标人(建设单位对中标人在工程质量、廉政建设情况等履约情况实行全过程跟踪考核,考核成绩提交主管部门备案,并作为在招标评审过程中信誉评分的依据。建立和使用信用档案———对参与工程项目招投标活动和履行合同的从业单位和个人建立信用档案,进行信用评级,作为资格审查、评标阶段对投标人进行信用评价的重要依据和

对投标人是否符合市场准入的评判依据之一。建立科学的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制度———2006年3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了《关于受理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的暂行规定》,但由于设臵了“由检察机关立案侦查,并经人民法院裁判”的前臵条件以及局限在“建设、金融、医药卫生、教育和政府采购领域”,录入范围太窄,导致这项工作在许多地区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有必要通过协作机制,利用各种信息平台,整合资源,将相关信用信息纳入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

创新监督机制,建立全方位的监督体系

反思传统的被动式监督机制的失效,笔者认为,需要围绕容易滋生权钱交易、商业贿赂的环节,实行贴近、主动和无缝隙的监督,才可能达到良好预防效果。

系统构建中突出重点。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工程建设领域最容易腐败的有多个关键环节———招标投标、转包分包、资金拨付、设计变更、工程验收、经营权转让等关键环节。这些应当成为现阶段监督机制构建的重中之重。

强化主动性,创新监督机制。针对新一轮的工程项目建设,有关部门应拓展预防工作思路,积极参与到当地有重大影响的或者投资金额巨大的公共工程的运

作中去,进行实时的预防性监督。考虑到现阶段的商业贿赂犯罪,作案手段越来越专业化,常利用专业知识技能和环节繁多、操作复杂的业务程序,将受贿行为隐藏在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可以吸收会计师、工程师和律师等专业人士组成预防商业贿赂的“智囊团”,为预防和查办商业贿赂犯罪出谋献策。

建立商业贿赂风险预警机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发现和采集商业贿赂的预警信息并根据风险的大小、影响程度、轻重缓急,有针对性地处理。普遍性问题教育防范在前,实现关口前移;倾向性问题健全制度制约在前;苗头性问题提醒在前。

重视中介组织腐败现象。招标代理机构串通投标、审计、评估、会计事务所,通过虚假审计、评估、工程咨询洗钱,不但使中介行为失去了公正性,而且为工程建设领域的腐败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必须通过监管加强这些中介机构的责任,对

违规的中介机构应给予罚款、撤销责任人员的执业资格、吊销其许可证等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应追究刑事责任。

招投标环节仍是预防工程建设领域商业贿赂的重点

工程建设的所有环节都可能存在商业贿赂,但目前最突出的还是在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环节上。其主要通过规避招标、干预招标、虚假招标、围标串标、层层转包、违法分包等手段,进行权钱交易。工程建设领域腐败的预防,对混乱的招投标市场应予以重点监督。

建立统一的招投标市场。改变工程建设领域招投标市场部门管理的格局,将所有的工程项目统一集中管理,做到信息公开化、交易公平化、行为规范化和管理制度化。

确定招投标监督的重点。目前,大型工程大都是国有投资,而规避招标、虚假招标、围标、串标等突出问题也主要集中在国有投资工程,根据这一现实情况,招投标监督的重点应当是以国有资金投资的工程项目;在对象上,要以招标人、招投标代理机构和评标委员会为重点,建立统一的专家库,由招投标中心随机抽取,从根本上杜绝标底泄密。

防止评委腐败。针对一些评委被买通、评委不负责任或者评委不具有独立性等现象,应有针对性地预防评委腐败。通过充实专家评委库,对专家进行动态管理;对招投标的操作程序进行更规范的技术设计,达到保密目的;及时公示评标结果。

加强工程变更的控制,也是预防腐败的重要内容。应明确变更设计的权限和程序,强化对变更设计工程的监管。变更设计应在不降低技术标准、不改变使用功能、不大规模增加工程造价、不延长施工工期的原则下进行。对批准变更的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工程质量和工程数量,认真核实上报数量的真实性,杜绝弄虚作假、虚报数量的行为,做到施工图纸与实地相符。此外,工程的变更应报纪检监察部门备案,接受监督。

工程转包、分包的监督。禁止领导干部插手工程分包,一经发现直接收受财物的,应以受贿行为定性,如果没有收受财物,应以滥用职权论处。必须建立对工程分包的监督制度,解决工程招投标以后的违法转包、违规分包导致的各种腐败问题。提高工程分包的透明度,严禁“转包”,不得分割工程将项目整体转给他人实施,或者将项目分割。

将查办与预防违纪违法案件有机结合起来

工程建设领域的腐败现象治理必须强调执法执纪的严肃性,强化对权钱交易、商业贿赂的惩治。必须强调惩治违法违纪的有效性、必定性。遏制腐败现象, 事先预防与事后惩罚要相互结合,不可软硬失衡。对权钱交易、商业贿赂应该严格执法,即对所谓“小腐败”也不能放过(当然不一定要承担刑事责任,少一些“下不为例”,彰显治理腐败现象中的法治权威。

应适当提高腐败行为的违法成本。目前,行贿受贿活动的“低风险,高收益”,具有“示范”和感染效应。加大商业贿赂的法律成本,是遏制权钱交易、商业贿赂的重要手段。首先,加大对权钱交易、商业贿赂的行政处罚力度。既要坚决惩处受贿行为,又要严厉惩处行贿行为。既要惩治个人违法犯罪行为,也要惩处单位腐败行为,尤其是对涉嫌犯罪的单位,行政处罚力度必须加大。同时,考虑到商业贿赂不仅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而且也是一种侵权行为,直接侵害了其他经营者正当竞争的权利。由于行为人采取商业贿赂的手段进行竞争,使得诚信的竞争者丧失了优势,难以进入市场或者丧失市场,对这部分损失,行为人应承担赔偿责任。此外,对权钱交易、商业贿赂犯罪者的刑罚制裁不能放松。不但腐败所获得的利益应彻底追缴,而且应加大对犯罪者的财产刑处罚力度。

(作者系南京大学经济刑法研究所所长、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工程建设成权钱浸染高发点中国重拳治理工程腐败

工程建设领域的腐败现象多发易发,严重损害公共利益,破坏发展环境,影响党群干群关系

文/张小刚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新近印发了《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意见》,对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作出部署。

工程建设领域资本密集、涉及面广、管理环节多、队伍成分复杂,极易产生权钱交易、贪污腐化和暗箱操作,使其成为腐败问题高发、易发的重点领域。近些年来,“工程建起来,干部倒下去”的案例在不少地方屡有发生。

当前,在应对金融危机,实施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的大建设热潮中,如何确保“工程妥上马,干部不落马”,已成为所在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面对的新挑战。

工程建设权钱浸染高发点

梳理我国工程建设及其管理活动中存在的违纪违法问题,至少有七个方面:项目决策劳民伤财。研究表明,工程建设项目规划、决策阶段的累计投入,只占项目总投入的10%左右,却决定了90%的总投入。因此,按照民主、法定的程序决策,在工程建设中至关重要。但实际工作中,却存在不少“三拍工程”(拍脑袋决策、拍胸口保证、拍屁股走人、“三边工程”(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最终出现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

审批环节吃拿卡要。一是相互勾结以权谋私。开发商在拿到土地后便勾结有关人员,或擅自修改规划方案,或改变土地使用性质,或提高容积率,牟取非法利益。二是行政不作为、乱作为。一些机关单位对企业和群众“吃、拿、卡、要”,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的建成使用,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工程建设报建审批中的违纪违规问题。但一些部门和工作人员故意设臵或人为抬高门槛,使一些审批事项在进入电子监察系统之前被人为“卡”住,其实质仍是“权力寻租”。

征地拆迁弄虚作假。工程建设的征地拆迁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是腐败问题集中出现的一个环节,其主要表现有三:一是征地干部不认真核对有关征地

数据,甚至收受贿赂,相互勾结骗取征地款。二是有的村干部利用工作之便虚报青苗补偿款或私分征地款。三是有的村民借工程建设之机抢种抢建以求获赔。

工程发包人为干预。一项工程从立项开始,就受到方方面面的关注,“条子工程”、“人情工程”、“家族工程”等现象屡见不鲜,为少数掌握工程决定权的人提供了以权谋私的空间。

招标投标暗箱操作。由于监督管理不到位,工程建设公开招投标存在较多的薄弱环节。比如,建设单位规避招标。有的肢解工程,化整为零;有的表明倾向,度身招标;有的将工程定为“献礼工程”,以工期紧而指定施工单位。还有,施工单位不正当竞争。如挂靠高资质企业,骗取中标;收买相关人员合谋中标;组成临时联盟围标串标;中标后将工程分包、转包;等等。

采购物资中饱私囊。物资采购占建筑施工企业总产值的60%~80%,因此,各方人员争抢物资采购权和供应权。建材采购存在的回扣现象,导致建筑行业大宗物资采购中出现“舍优求劣”、“舍廉求贵”等现象。而施工建设单位弄虚作假的手法也五花八门,导致出现典型的“豆腐渣”工程。

工程结算暗藏玄机。工程结算、工程监理单位与施工单位相互串通,多计工程量,多算工程款,损害国家利益。甚至出现“钓鱼”工程,即申报项目时故意降低投资总额,待开工后再不断追加投资,导致项目建成之时就是工程亏损之日。

透析这些表象,可归纳出四个特点:一是群发性。大建设、大发展时期往往也是腐败问题高发易发阶段。二是广泛性。违纪违法案件涉及面广,往往出现跨省市、跨行业的腐败大案,造成较为恶劣的社会影响。三是共生性。带有贿赂性质的“攻关”行为在行业内成为半公开的“潜规则”,因而发生的违纪违法案件,往往一查就是一窝。四是隐蔽性。近年来,腐败分子防查能力增强,认为只要做到“一对一”私下交易,谁也讲不清,想方设法逃避法律的严惩。

现行制度缺陷的隐患

众多工程建设领域的腐败现象,与社会转型过程中法纪法规不完善、执行力弱化及监管不到位有直接的关系,而其多发、易发、群发现象的产生,也有其行业的特殊原因。

法规制度不健全。涉及工程建设领域的现行法律法规存在“三多三少”的问题,即原则规定多、具体细则少,禁止规定多、配套罚则少,部门规定多、适用规范少,导致罪与非罪界限难以区分。

监督制约不到位。工程建设中的招投标活动,按行政隶属分别由各地的行业主管部门管理监督,缺少一个统一、权威的管理监督机构,对工程建设、政府采购等招投标活动,都难以做到有效监督。同时,对工程建设的监督实质上是一种“同体监督”,即监督由建设部门的上级主管部门负责,出现违规行为,也要由同一主管部门来查处,这种体制孕育着廉政风险。

惩治打击不严厉。一方面,认定标准缺失。对串通投标行为缺乏有效的认定依据,串标行为容易逃避法律制裁。另一方面,违规成本低。比如,刑法第223条规定: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报价,损害招标人或者其他投标人利益,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因此,串标行为即使被认定,只要情节不是特别严重,一般情况下处罚力度并不严厉。此外,查办案件难。执纪执法机关获取线索少,调查取证面对诸多困难。

行业管理不规范。工程建设行业的特殊性导致商业贿赂等腐败问题易发多发。工程建设市场是买方市场,招标人在招投标过程中拥有绝对的支配权,易发生无序竞争;建设施工商大都是挂靠性质,建设施工周期短,资金周转快,利润

率较高;一项工程涉及设计、监理、施工等多个层面和招标投标、资金拨付、物资采购等诸多环节,管理难度大。这些特点使其易滋生腐败。

值得关注的是,工程建设领域违纪违法案件的发生,根本的原因还是个别手握重权的领导干部思想信念不坚定,价值观念扭曲,道德底线失守。

找准惩防兼治的制高点

继长三角、珠三角、渤海湾和海西经济圈之后,我国北部湾城市经济正在“弯道超车”,有希望成为“第五经济增长极”。其中广东湛江市在未来三年将实施8大重点工程、建设8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2000多亿元。确保“工程妥上马,干部不落马”,相关地区的纪检监察机关要按照中央纪委的部署,结合实际采取有效治理措施。

对策一,规范市场秩序。包括强化准入监管。引导市场主体自觉加强并购整合,做大做强,减少无序竞争。建立“黑色档案”,对不诚信企业,限制、取消其进入工程建设市场的资格。同时强化招标监管。推进电子招标投标试点,遏制围标、串标行为。建立资深专家委员会,通过工程复评、随机抽评、标后监管等形式,加强对市场招投标活动的评审监督。还要强化资金监管。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确保工程建设资金封闭运行,杜绝“吃拿卡要”和“跑冒漏滴”的问题。推行代建制,减少行政干预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对策二,排查廉政风险。督促项目法人和相关职能部门围绕项目建设土地规划、征地拆迁、招标投标、行政审批、资金使用、施工建设等关键环节、重要岗位,查找在业务流程和制度机制等方面存在的漏洞和可能发生腐败行为的风险点,提出防控措施,形成以岗位为点、以程序为线、以制度为面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并将重大工程列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专项预防的重点,以挂钩联系、对口帮扶的办法,防范廉政风险。在手段上,可研发重点工作、重点项目督查督办电子监察系统。

对策三,强化责任追究。督促相关部门进一步清理审批事项,简化审批手续,缩减审批时间。督促各重点项目建设、施工单位与各级政府签订责任书,做到定时间、定目标、定责任、定奖惩,保证项目落地落户、按时开工竣工。加大明查暗访工作力度,对执行不力、互相扯皮而影响和延误项目推进落实的单位,第一次给予黄牌警告,第二次报上级领导批准调整主要领导职务。

对策四,加大办案力度,保持查办工程建设领域违纪违法案件的高压态势。重点查办领导干部利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案件,突出查办职能部门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和吃拿卡要的案件,严肃查办建设单位、施工单位钻政策空子中饱私囊的案件,坚决查办在征地补偿、拆迁安臵等方面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

同时,针对重点项目建设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注重把握政策,强化警示训诫。及时对重点岗位、重点环节、重点人员进行提醒和警示,做到多打预防针、少动大手术。

推进重点领域诚信建设 篇6

电 视 讲 话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力推进城建“2251”工程,成立了洙水河公园二期、会盟景观带、青年路西延、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英雄广场5个指挥部,指挥部成员亲临一线、现场指挥。目前,城乡20项规划编制任务已完成15项;洙水河公园二期已完成土方工程,正在进行硬质景观建设;英雄广场二期已完成广场铺设,正在进行喷泉及灯具安装,7月底竣工;会盟景观带已完成土石方工程,正在进行道路和景观建设;青年路西延升级改造已完成道路和雨污水管网铺设,正在进行人行道施工,7月中旬完工;花冠路、会盟路等10余条道路已完成绿化升级改造;建成了街头绿地6处,实现大树进城5000棵;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正在进行土方施工,年底前可建成使用,城市中水回用工程已经启动。2010年保证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全面完成各项建设任务,请社会各界给予监督。

推进重点领域诚信建设 篇7

按照国务院关于当前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要求, 今年湖南省将重点推进行政审批、财政预决算和“三公”经费、保障性住房、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价格和收费、征地拆迁和以教育为重点的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等9大重点领域政府信息公开。

陈肇雄强调, 政府信息公开是推进依法行政、打造阳光政府的重要举措, 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要以重点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带动全省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一要着力推进行政审批信息公开。重点围绕投资审批、生产经营活动审批、资质资格许可、工商登记审批等方面, 及时公开取消、下放以及实施机关变更的行政审批项目信息。

二要着力推进公共财政资金管理与使用的信息公开。在抓好预决算、“三公”经费公开的基础上, 加快研究推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公共财政收支和财政专项资金、财政审计信息公开等工作。

三要着力推进民生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进一步细化民生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的事项。

四要着力推进价格和收费信息公开。加强政府制定价格信息公开, 及时查处价格和收费违规违法行为, 并向社会公开。

推进重点领域诚信建设 篇8

以着力解决思想浮躁等问题为重点

加强思想作风建设

用理论武装提高思想认识。分析干部思想存在的问题,根源是政治理论修养不够。因此,加强作风建设,思想理论教育是基础,要进一步强化干部政治理论学习,把学习作为思想认识转变、政治修养提升、工作能力增强的有效途径,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强化党性观念和宗旨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用目标激励增强责任意识。强烈的责任感能够激发人的潜能,激起面对困难奋发前进的动力和勇气。要通过“对标学习看油田”活动,让干部“到先进单位,对照典型看一看”,“到外围边远矿区,艰苦地方看一看”,在对比对标中有效提升向更高标准看齐、向更高目标迈进的决心和信心,切实增强提升管理上水平的责任意识。

用文化引领鼓舞发展士气。面对生产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我们总结提炼了“高产更要稳产、持续更求高效”的核心理念,树立吨油必争的信念。为实现作业区发展目标,我们把理念进一步融入内心,充分发挥理念的激励和引领作用。通过开展“铁人井辐射教育工程”系列活动,集中总结和宣传作业区近年来的辉煌业绩和巨大成就,激发干部员工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提振精神,鼓舞士气。

以着力解决服务不实等问题为重点

加强工作能力建设

提升制订措施谋划发展的能力。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制约企业快速发展的瓶颈问题日益突出。打破瓶颈,推进发展,需要我们立足实际,科学谋划。围绕厂626万吨生产任务,客观分析面临的现实矛盾,进一步建立完善各项保证措施。在完善推进“五好红旗队”评比的基础上,促进精细化管理,探索“专业化”模式实现规范化管理,建立奖金考核激励机制,促进基层自我管理。通过构建多维措施体系,促进全区各项工作紧扣定位有效落实。

提高深入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求真务实、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是干部转变作风、提升自我的根本途径。在深入实际中开展调查研究,找准制约发展的主要矛盾,有效解决工作中的难点问题,提升管理能力。为提高干部深入实际,服务基层的自觉性,我们制定了“抓产承包制”,推广实施“干部一线工作法”,机关、地工队干部带着责任帮助基层出谋划策,帮助员工解决实际问题。建立“领导干部六个必汇报制度”,落实领导干部直线责任,工作抓到底见实效。

提升融入中心创先争优的能力。融入中心工作,抓好典型,创先争优,对于促进管理提升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作业区以“四队、五岗、双十佳”“最可爱的五区人”为代表的众多典型,作为员工学习赶超的榜样,起到了很强的示范导向作用,队伍士气和战斗力不断增强。通过建立作业区、基层队“典型库”,开设“五区风采”专栏,进一步扩大典型培养角度,搭建典型培养平台,提升典型培养质量,真正做到抓出好典型,树立好样板,做出好业绩。

以着力解决有章不循等问题为重点

加强制度执行建设

严格要求注重执行。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一个好的制度是赢得发展的关键,但更为关键的是制度能否有效执行。以“制度执行年”为抓手,组织学习厂下发的基层《管理手册》《操作手册》,推行机关干部“合规管理”、基层干部“四公四会”标准,促进干部办事讲程序,做事讲规章,尽心尽力、公平公正,抓好管理、带好队伍。

强化监督促进落实。建立行之有效、良性互动的监督机制,是保证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强化干部作风的有效手段。要通过落实民主管理、厂务公开制度,增强工作的透明度,组织干部认真学习《第二采油厂信访稳定工作手册》,畅通意见和建议反馈渠道,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严格落实领导评价、基层民主测评、业绩指标兑现等考核评价机制,自觉接受组织监督。

自身从严做好表率。要求群众做到的,领导干部自己首先要做到,这是干部发挥表率作用的基本要求。我们按照“合格干部四项修养”“干部八种工作态度”的要求,积极推进“党支部书记任职资格评价”,深入开展“干部承包高产井”“党员承包高产井”活动,引导干部提高身份意识,自觉在急难险重等关键时刻,冲在前、干在先,在创先争优等特殊时期,当先锋、打头阵,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争做员工拥护的好干部。

(作者单位:大庆油田第二采油厂第五作业区)

(责任编辑:罗志荣)

上一篇:口腔医学生的定位发展和努力方向下一篇:单元教学方案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