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改革创新 突出工作重点 扎实推进巡视工作(精选10篇)
坚持改革创新 突出工作重点 扎实推进巡视工作 篇1
坚持改革创新 突出工作重点 扎实推进整改工作
按照省委《巡视整改方案》的要求,现将我委局整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大力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一)加强思想建设。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坚持领导干部理论大讲堂、集体学习等形式,创新干部教育培训内容,构建理论教育、知识教育、党性教育、实践锻炼“四位一体”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全面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党性修养和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党员干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坚定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信心,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良好道德风尚,争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
(二)加强作风建设。以引深开展“三比一树”,保持党的纯洁性主题教育为契机,扎实开展“六查六看”活动,加快党员干部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转变,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加大治庸治懒治散力度,认真落实 “五个表率”和素能建设“二十字”要求,切实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执行力和战斗力。强化责任意识、效率意识、创新意识、担当意 识、坚决消除“好人主义”。加强作风建设监督检查和明察暗访,加大问责力度,发扬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努力为我全县转型跨越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三)加强队伍建设。坚持把党员干部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发展、解决民生、维护稳定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坚持注重在实践中和关键时刻考察识别干部,真正把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监督管理、激励保障机制,探索干部退出机制和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调整办法,促进班子朝气蓬勃、干部人才辈出。
二、不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提高行政效能 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规范、简化程序,提高行政效能,县纪委从改变服务入手,按照“能减则减、能放则放、能优则优、能快则快”的原则,进一步完善行政效能服务体制体系建设,全面推行行政审批权向科室、向政务服务大厅集中,审批职能向窗口负责人授权的审批模式,对保留的审批事项,严格规定了审批内容,明确审批条件,减少审批人员的自由裁量权。对技术性较强的审批事项,制定了严格的技术规范和严密的审批操作规程,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对涉及多个部门的审批项目,要采取“牵头受理、报送相关、并联审批、限时办结、加强监督”的办法,进一步 完善“一站式”服务和“窗口式”办事制度。对审批的每一个具体环节,都要合理设定办事时限,完善“服务承诺制”和“首问责任制”。同时还不定期地组织各乡(镇)、县直各单位、驻静单位的相关人员进行行政审批制度、政务公开理论和实务工作的培训,通过多举措,努力打造人人讲效能、处处创效能、事事高效能的浓厚氛围。
三、进一步拓宽监督检查渠道,创优发展环境
(一)实行重大工程项目跟踪服务督察制。纪检监察机关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把纪检监察工作放在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中来把握、来谋划,把加强监督检查保证重点工程、重大项目的顺利推进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对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实施全程跟踪服务督察。全面推行向重大项目派驻纪检监察服务督查组制度。县纪委监察局班子成员每人每年至少要联系一个重点工程,各乡镇纪委书记每年至少联系两个重点工程进行跟踪服务督察。通过跟踪服务督察,既帮助解决工程项目在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项目建设能按计划、按要求顺利推进,又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工程项目依法进行。通过服务督察,实现项目建设安全、资金运行安全和干部廉政安全的目标。
(二)畅通投诉渠道,不断优化社会发展环境。为更直接倾听社会各界群众的心声,更全面了解我县发展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县纪委监察局利用《静乐惠农网》、《静乐纠风网》 等媒介,成立投诉中心以拓宽投诉渠道,受理各类投诉。一是日常专人接诉。设立效能监察投诉中心,向社会公布投诉电话和网上举报信箱,实行24小时接诉,双休日也安排人员轮流值班。二是实行“开门接访”。设立县纪委书记接待日、县领导投诉接待日制度。
(三)建立投诉快速处理机制。结合全省整治“吃拿卡要”问题,创优发展环境专项治理活动,为及时查处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损害发展环境的问题,县纪委监察局决定从效能、纠风、信访、案件检查等科室抽调人员组成三个察暗访小组,专门负责查处企业及群众对发展环境的投诉。专项办人员对涉及发展环境投诉的查处,做到简单投诉不过夜,一般投诉两个工作日内办结,对情况复杂、查处难度较大的投诉十个工作日内查结,查处情况要及时向投诉人反馈。
(四)严肃查处损坏发展环境的典型案件。把查办案作为优化社会发展环境的重要举措抓紧抓好,完善并落实行政问责制度,加大查办案件的力度,形成严明法纪的高压态势,对于损害社会发展环境的行为,一经发现,严格处理,并追究部门领导的责任。重点查处因办事效率低下、久拖不办、推诿扯皮造成客商撤资、项目流走的行为;重点查处违反规定向企业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摊派、吃拿卡要的行为;重点查处执法部门违反法定权限和程序滥用自由裁量 权,搞地方保护主义的违法违纪案件。同时建立典型案件定期公开曝光制度,用查办案件的实际事例,促使创业发展的客商安心、放心和顺心。
四、加强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 一是突出监督重点,着重加强对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监督,加强对腐败多发易发部位和领域的监督,尤其要加大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监督的力度,强化干部选拔任用、财政资金使用、土地使用权出让、行政审批权运用等方面的监督,确保权力正确、阳光行使。二是完善监督机制,科学合理地配置权力,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最大程度地减少权力“寻租”的机会。尤其要尊重和保障群众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凡是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能公开的都要依照法律和规定向群众公开,听取群众意见,让这些事项在阳光下运作。三是前移监督关口,加强事前和事中监督,发现党员、干部有错误苗头,要及时通过打招呼、诫勉谈话、召开民主生活会等形式,早作提醒、严肃批评、责令改正,做到防微杜渐。四是形成监督合力,把党内监督与人大监督、政府专门机关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结合起来,发挥各方面监督的积极作用,不断拓宽监督渠道,使各种监督形式紧密配合、各方面监督力量有 效配合,以加大监督力度、提高监督效果。
五、扎实做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
(一)率先垂范,牢固树立廉洁从政意识。严禁公务活动中接受礼金和各种有价证券、支付凭证,严禁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宴请以及旅游、健身、娱乐等活动安排。严禁参与任何形式的赌博和宗教迷信活动。严禁大办婚丧喜庆事宜,县纪委出台《关于开展生日庆典专项治理的通知》等文件,对造成不良影响或者借机敛财者进行严厉惩处。严禁违反规定批准用公款或者通过摊派方式举办各类庆典活动。
(二)严格执行厉行节约,坚决制止奢侈浪费。严禁以各种名义公款出国(境)旅游,杜绝无实质内容和照顾性质的考察。严禁公款大吃大喝、挥霍浪费,相互宴请、相互送礼和高消费娱乐。严格执行财经纪律,严禁以任何形式违规发放津补贴,坚决禁止岁末年初突击花钱、滥发钱物。严禁巧立名目向企事业单位转嫁、摊派、报销费用。强化节假日期间公务用车管理,禁止酒后驾车。精减、压缩各类检查评比表彰庆祝活动,严格控制会议数量和规模,减少相关费用支出。
(三)自觉践行执政为民,切实维护群众根本利益。认真解决拖欠职工工资特别是农民工工资问题,加强对救灾救济款物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及时足额发放。认真 落实食品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要求相关人员执行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有效防范各类事故特别是重特大事故发生。高度重视信访工作,深入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重点解决征地拆迁、教育医疗、食品药品安全、涉法涉诉等突出信访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利益。注重舆情的收集、分析和研判,组织力量加强正面宣传和引导,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舆论氛围。
(四)强化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行为。对外公布举报电话,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大力弘扬勤政廉洁先进典型,强力曝光奢侈腐化反面事例。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不定期组织暗访和抽查,及时发现违规违纪线索,认真组织查处,严格执纪执法。对有令不行、禁不止、顶风违纪的,从重从严从快查处,对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的,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坚决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一年来共立案查处105件,处理违纪违规人员94人。
坚持改革创新 突出工作重点 扎实推进巡视工作 篇2
一、强化组织领导, 健全工作机构
为了切实搞好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县上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的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设在财政局, 财政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并详细制定了改革《实施方案》, 分别对组织领导、责任分工、调查研究、部门配合、乡镇职责和工作落实都做出了全面安排部署, 从而为改革有效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同时, 县上在机构审批、人员编制、经费保障等方面给予了全力支持, 使乡镇财政改革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
二、强化部门配合, 明确工作职责
乡镇财政改革涉及部门多、业务量大、覆盖面宽, 整个改革工作在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 各乡镇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按照职责分工, 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财政系统内部实行局长包中心、中心包乡镇、财政干部包区域工作责任制;中心内部设置主任、总会计、教育部门会计、卫生部门会计、农民补贴资金会计、票据管理员、国有资产管理员和中心出纳8个岗位, 做到了既有分工, 又有协作, 确保了每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三、强化制度建设, 提高行政效能
“乡财县管”改革开展以来, 庄浪县着力强化制度建设, 一是县政府先后制定了《庄浪县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实施方案》、《庄浪县强农惠农专项资金支付管理暂行办法》等4项方案、办法。二是县财政局制定了《庄浪县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实施细则》、《庄浪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流程》、《庄浪县财政资金管理中心会计核算实务》、《庄浪县乡镇财政资金管理中心工作职责》等9项工作、学习、考核、资产管理制度, 从而为改革顺利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做到了有制可依、有据可查和有章可循。
四、强化资金管理, 提高使用效益
为解决乡镇各部门多头开户、分散核算、收支标准不一、资金管理混乱等问题, 在保证各部门资金性质不变的前提下, 庄浪县以重新组建乡镇财政管理机构为依托, 建立了以“统一账户、统一收支、集中核算”为核心内容的乡镇财政管理运行新模式, 并结合乡镇资金管理实际情况, 实行了三种资金管理模式。一是除对乡镇苗圃、畜牧站、卫生院等单位人员工资中财政负担的部分实行统发外, 只对单位开设一个基本账户, 用于核算单位经营情况。二是取消乡镇政府会计, 由乡镇财政资金管理中心代理记账, 乡镇只设置一名出纳, 并对其公用经费实行备用金制度。对财政扶贫资金、农业专项资金以及其他属于实行财政报账制的资金, 均按照报账制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对惠农财政补贴资金全部通过“一册明、一折统”方式进行发放。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实行报账制核算、专户管理、专账记载。三是对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补助, 由县财政局将资金拨付到乡镇财政资金管理中心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专户, 乡镇财政资金管理中心按照年初农村各中小学编制的资金支出计划, 将每学年补助公用经费分4次拨付, 并对资金使用实行审核制。同时, 按照《庄浪县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实施方案》和财政资金管理要求, 撤消了乡镇所属预算单位在金融机构开设的所有账户, 由县财政局按规定和不同用途, 统一为乡镇财政开设账户。在账户设置上, 既考虑方便服务对象、又考虑便于业务管理, 县财政统一为每个服务乡镇设置了收入解缴账户、工资账户、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专户、支出账户和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专户、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专户6个账户, 并对每个乡镇财政资金管理中心开设一个经费账户。
五、强化队伍建设, 提高干部素质
由于原乡镇财政所职工普遍年龄偏大、知识老化, 而且大多数财政所只有2至3人, 从职责分工、人员搭配、工作效率、资金安全、内部监督等方面很难适应工作需要。为此, 着力从三个方面创新用人机制, 加强队伍建设, 积极打造“三个一流” (一流干部队伍、一流工作质量、一流服务水平) 行业形象。一是加强学习。一方面加强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和财政业务学习, 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技能, 努力打造学习型单位。另一方面以奖促学。在搞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同时, 对年内取得本科学历和会计专业初、中级职称的给予1000至1500元奖励。截止2009年底, 全系统本科学历58人, 占职工总人数的48%;取得会计专业初级职称的13人, 会计专业中级职称4人, 分别占职工总人数的10%和3%。二是整合人力资源。乡镇财政资金管理中心成立之后, 按岗定员, 分类使用。中心主任按照公开、公正、公平、择优的原则, 在原所长、副所长中从德、能、勤、绩、廉和组织管理水平等方面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 选派年龄轻、业务精的人员分别担任总会计和专业会计。三是通过考试录用和人才市场签约的方式引进会计专业人才, 不断充实乡镇财政干部队伍。
六、强化基础建设, 提高服务功能
乡镇财政资金管理中心成立之后, 为了尽快开展工作, 县财政局通过租赁的方式解决办公场所7处。近两年, 县财政局通过向上级财政部门争取和单位自筹的方式筹集资金250万元, 新建财政资金管理中心2个, 建成惠农财政补贴资金服务大厅8个, 购置办公设备360多台 (件) 。今年准备筹集资金150万元, 修建南坪、大庄两个财政资金管理中心。通过改善办公条件、新购办公设备, 有效调动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使基层财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三年多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实践明显呈现出“六大成效”。
一是创新了乡镇财政理念。通过改革, 有效解决了每个乡镇设置财政所, 人员少、经费少、办公条件差、设施难配套和功能不完善等问题, 通过集中两乡或三乡统一设置财政资金管理中心, 有效整合了人力、财力、物力资源, 配套建设了基础设施, 健全完善了服务功能, 明确划分了职责分工, 全面细化了工作措施, 创新了乡镇财政管理理念, 为不断提高乡镇生财、聚财和理财水平开创了一个新局面。
二是确保了收入及时足额入库。改革后, 乡镇财政机构内设统一, 财税协作机制不断健全, 乡镇的工商税收直接上缴县级国库, 确保了税收收入的及时足额入库;乡镇收取的非税收入实行以票管收、票款同行, 有效防止了乡镇截留挪用、坐收坐支收入等现象。
三是规范了财政资金管理。改革后, 实行用款先申报、支出严审核的办法, 对不规范、不符合财务制度规定的开支一律不予报销。在会计核算方面, 撤销乡镇所有账户和会计岗位, 乡镇财政资金管理中心对乡镇实行集中核算、代理记账, 有效遏制和纠正了不合法凭证和不合理开支, 保证了会计核算的及时、准确、完整和信息真实有效。在发放惠农财政补贴资金时, 能够严格按照政策要求进行发放, 惠农政策落实比较到位, 群众来信来访明显减少。
四是促进了乡镇财政职能转变。通过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促进了乡镇财政职能由组织收入为主向管理财政支出转变, 由为乡镇政府服务为主向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转变, 进一步提高了乡镇财政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加快了“乡财县管”、“村财乡管”改革步伐。
五是降低了行政运行成本。改革后, 虽然乡镇财政资金管理中心管理两至三个乡镇, 但并未改变乡镇农村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信用社的现实经济利益, 在充分保证农户领取惠农补贴资金场所不变、服务乡镇开户行不变的前提下, 有效整合了原有财政基础设施资源, 既有效减轻了乡镇财政基础设施建设压力, 又不断扩大了乡镇财政服务半径, 从而有效降低了行政运行成本。
六是密切了乡镇、部门配合。改革的有序推进, 有效克服了以往乡镇、主管部门与财政部门分工不明、职责不清、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等弊病, 在强农惠农政策落实过程中, 财政部门牵头抓总、分片包干, 乡镇政府、相关部门负责补贴对象认定和补贴资金的审核, 农村信用社负责补贴资金兑现, 从而形成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的强大工作合力, 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作者信息:庄浪县财政局局长
◇责任编辑:王宁涛
坚持改革创新 突出工作重点 扎实推进巡视工作 篇3
一、建立健全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需要重点把握好三个关系。一是取消挂钩和加大力度的关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清理规范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事项,一般不采取挂钩方式”。中央强调,财政再困难也要优先保证农业支出,开支再压缩也不能减少“三农”投入。这为我们打了一针强心剂,吃了一颗定心丸。二是扩大增量和用好存量的关系。在积极争取加大支农投入增量的同时,也要下功夫抓好存量资金的使用管理。进一步优化结构,加快执行,盘活存量,充分挖掘政策潜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是财政投入和社会投入的关系。解决“三农”问题,财政资金不能“包打天下”。让社会资本投入农业,首先得让农业变成“赚钱产业”。其次,财政政策要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如通过奖补,采取贴息、奖励、风险补偿、税费减免等方式,对相关项目予以直接支持;建立合作机制,采取购买服务、公私合营等手段,把财政资金与社会资金捆绑起来,实现共同投入;打造平台,加强规划引导和具体指导,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机制,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
二、支持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新战略
支持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新战略,是财政支农政策的重大创新,也是财政支农部门下一阶段的中心工作,需要共同努力,将其打造为财政支农的品牌工程、亮点工程。一是突出重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既是一套理念,也是一项战略,内涵很丰富,涉及面很广。在具体落实中,各地要结合实际,有侧重地抓好政策性强、影响力大的工作。二是统筹兼顾。要按照“积极稳妥、安全可控、试点先行”的原则,统筹推进相关政策的落实。既要让农业“休养生息”,又要保住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供给,既要积极推进试点政策,又要保护农民的切实利益,合理把握试点的覆盖范围、支持方式、时间步骤、宣传力度等。三是抓紧落实。一些试点政策涉及农业生产方式的调整,一定要在进入生产季节之前,提前谋划、提早部署、尽快启动。
支持农业“休养生息”政策。主要是支持开展耕地修复保护和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八项试点。第一,支持启动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试点。今年,在湖南省的长株潭地区先行试点,采取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土壤改良改性等措施,促进实现耕地的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其他有关省份也要积极研究,为下一步工作做好政策储备。第二,支持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今年,计划先在部分地区安排退耕还林还草任务,今后逐步将25度以上的陡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有关省份要组织引导符合条件的农户申报退耕还林还草任务。要以县为单位相对集中,采取竞争立项方式,优先安排农民意愿强烈、县乡政府有积极性的县先期实施。要将退耕范围落实到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做到实地与图表一致。第三,支持开展华北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今年在河北省黑龙港流域先行先试,要坚持政策引导与农民自愿相结合的原则,增加试点地区农民就业和收入,保障农民群众利益。第四,支持开展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和退耕还湿试点。退耕还湿试点先行在东北省区开展。各试点省要认真组织编制实施方案,划定政策实施范围。第五,支持启动实施机械化深松整地和秸秆还田试点,广泛推行保护性耕作技术。机械深松作业整地要因地制宜,按照技术作业规范开展。秸秆还田重点要探索更有效的还田技术和模式,各省财政部门要会同农业部门遴选出适合本地作物品种和气候、土壤条件的还田技术。第六,支持开展施用配方肥试点。各地要突出发挥大户、专业合作社的规模和组织化优势,根据当地农业农村发展阶段和科学施肥水平,因地制宜开展个性化的技术服务,加快配方肥推广。同时,探索建立农企合作有效机制,调动和发挥供销社等农资经营主体的积极性,推进县、乡、村整建制施用配方肥。第七,开展畜禽粪污等农业农村废弃物综合利用试点。区分不同畜禽品种、不同技术路线和不同适合生物发酵气候条件,选择若干畜牧业大县,在规模化养殖场或集中饲养区域,配套建设粪污废弃物综合处理设施。第八,推广应用旱作农业技术,支持使用高标准农膜和残膜回收。推行以旧换新,换用的新膜要达到0.01毫米以上,不使用达标膜不给予补助。地方财政部门也要积极支持残膜机械研发和推广。
支持农林生态建设政策。第一,支持草原生态保护。各有关省区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要对草原生态保护奖励补助政策进行全面评价,总结经验,查找问题,争取在第一轮支持政策到期前,研究提出下一轮政策措施。此外,南方草山草地有很大的饲草利用潜力,要在充分保护生态环境的条件下,积极探索可利用的方式和途径,推动牲畜品种结构调整和草粮替代,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更大余地和空间。第二,支持现代林业建设。继续支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解决退耕地区长远生计问题。安排资金稳步支持实施天保工程二期方案,保护国家天然林资源,促进林区社会正常运转。进一步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健全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加大对造林、林木良种、森林抚育投入力度,扩大补贴规模,完善林业补贴政策。第三,支持水资源保护。站在保障国家水安全的高度,切实加强水资源开发保护。对水资源过度开发区、地下水超采区、生态脆弱区,必须统筹考虑水利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关系。把水资源平衡论证作为工程建设的先决条件,对于没有水源保证的地区,绝不能盲目扩大灌溉面积。进一步加大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支持力度。支持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三、支持提升粮食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坚持改革创新 突出工作重点 扎实推进巡视工作 篇4
深入扎实推进安全大检查活动
按照铁道部、路局全面深入开展安全大检查活动的要求,我站切实把安全大检查集中整治的切入点和落脚点放在规范管理、强化基础、盯控关键上,坚持五个突出,细化落实方案,全力用好安全大检查活动这一载体,有效整治隐患问题,全面强化安全生产基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突出宣传引导。我们始终把宣传教育贯穿于安全大检查活动过程之中,及时将中央领导的重要指示精神和部、局领导的重要讲话以及“7·23”事故的深刻教训传达到每位干部职工,组织车站、车间、班组层层进行安全反思,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深入领会“安全责任大如天、安全工作压倒一切、高铁安全是重中之重”的深刻内涵,切实增强确保安全的责任意识、忧患意识、紧迫意识。我们还利用局域网、宣传橱窗等进行安全集中宣传教育,开展“我为安全献一策”活动,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以“无违章、无违纪、无事故”为目标,开展党员签名承诺活动。我们紧扣“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凝聚力量”主题,深入开展面对面谈心活动。对职工反映的问题和建议,及时进行梳理,明确落实责任和信息反馈机制,进一步激发了全站上下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全员参与、共保互促安全的良好局面。
2.突出干部包保。我们严格落实“干部全员参与、班组全面覆盖”的工作制度,车站班子成员、专业干部对车站行车、客运等13个班组实行结对包保,切实发挥包保干部在关键作业上把关、管理上帮助、作风上示范的作用。一是量化指标。规定包保干部一半以上的工作时间在班组,实行“四个一”的工作法,即包保干部必须参加一次包保班组的安全反思会,每周至少一次全程跟班作业,每周至少一次对包保班组全面对标检查,对包保班组的问题整改情况进行一次复查确认。二是严格落实检查写实制度。包保干部必须每天上报干部检查写实表,车站各专业检查包保组、各车间每天10点前上报包保干部检查汇总情况,便于车站及时全面掌握干部包保工作动态。三是从严履责。对包保车间、班组发生的问题,相关包保人和专职人员一律按同等管理责任实施联挂考核。活动期间发生“边查边犯”“边改边犯”的,一律升级处理。各级干部必须按要求在岗在位,逢双休日,各车间必须有一名党政主要领导值班。车站成立干部履职考评组,每周对干部填报的写实表进行分析,编发干部作风通报,及时指出部分干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处罚,强化干部责任的落实。
3.突出隐患排查、整改。活动中,我们严格坚持“个人自查、班组同查、包保干部现场查、业务干部专业查”的工作要求。其一,组织全站干部职工围绕思想认识、安全管理、技术规章、设备质量、职工“两纪”、干部作风、业务技能等重点内容进行了全方位、全覆盖、全过程的安全隐患集中排查活动。截至9月10日,车站共排查出安全隐患问题127件,车站自行整改120件,现已整改完毕120件;上报路局解决7件,现已销号2件。其中安全管理方面20件,突出表现为结合部的管理不够、监管不力等问题;设备质量方面65件,突出表现为高铁客服设施有小故障出现、专用线线路两边的树木清理等问题;现场作业方面36件,主要反映职工作业标准执行落实不够、作业纪律、劳动纪律松弛等问题。其二,按照“四不放过”(问题原因未查明不放过、整改措施未制定不放过、责任人未明确不放过、整改质量未达标不放过)的原则,严格落实问题整改销号制度。每周对全站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归类,纳入问题库管理;对需要车站协调解决的重点问题,由分管领导每周一组织召开协调会,落实整改部门和责任人,逐一制定整改措施,限期整改销号。对需要上报路局的安全隐患及时上报路局业务处室,并制定针对性强的安全防范措施,确保安全大检查活动取得实效。其三,坚持治标与治本结合。车站对安全隐患进行梳理小结,分析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定期编发通报,扩大教育面,防止同类问题的重复发生。坚持把排查安全隐患与抓基础、建机制、强管理结合起来,制定补强措施21项,全面提升车站安全管理效能。
4.突出关键控制。一是排查安全关键。组织全站干部职工认真分析,总结不同层面、各岗位的安全生产关键点,确立了车站高铁安全、接发列车安全、调车安全、客运组织安全、站区安全管理、防洪防汛安全、施工安全控制、非正常行车组织、道路交通及特种设备安全、职工“两纪一化”等13项安全关键。二是细化安全措施。针对各项安全关键,结合各岗位实际,我们逐项制定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将关键作业、关键环节、关键时间、关键岗位明示到岗,提高安全管理的针对性,还完善了车站的安全责任制考核、安全奖惩、现场检查量化标准及安全质量考核等制度。三是强化干部盯岗把关。采取同责、联挂、检查、考核的方式,动态制订完善关键岗位卡控措施、重点作业干部包保方案,完善安全关键作业的应急预案,优化作业指导书,全面落实干部职工的安全责任,强化对安全关键点的有效卡控。
坚持改革创新 突出工作重点 扎实推进巡视工作 篇5
党委办公室是党委的“喉舌”、“参谋”、“耳目”,要紧紧围绕把忠心献给组织、把放心献给上级、把恒心献给事业、把热心献给群众、把欢心献给同事、把虚心留给自己的党内“六心”教育,在思想、组织、队伍、作风、清正廉洁等方面永葆纯洁性,坚定理想信念,真正增强出谋划策、办文办会、协调服务、快速反应、安全保密、督促检查六种能力,夯实“三服务”之功,强势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位求进、稳定增势、加速发展。
保持党的纯洁性,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切实增强出谋划策能力。创新是保持党的纯洁性的不竭动力,也是做好服务工作的活力之源,更是为了防止思维落入固定模式的“源头活水”。党委办公室是党委的参谋部、智囊团,面对经济全球化、区域协作一体化,新机遇、新矛盾、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的新形势,只有永葆党的纯洁性,打破固定的思维模式,力求实现“三个转变”,即向超前服务、主动服务转变;向提供优质服务、精品服务转变;向敢于竞争、敢于挑战转变,使服务内容更周到,效果更好,才能为各项工作部署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提供参考性意见和建议,才能多思利民之法,多献利民之策,多兴利民之举,“参”在点子上,“谋”在要害处;亦只有保持党的纯洁性,在求新求变中突破常规,在文稿服务、文件审校、法规服务方面才能做到用语精当、定位准确、便于操作、利于长远,才能把会议、文件的精神落实在实处,转化为抓落实、促发展的有效举措和力量,让党委领导、基层和群众满意。
保持党的纯洁性,遵章办事,严肃纪律,切实增强办文办会能力。党委办公室的每一位同志都必须要有政治上的坚定性、敏锐性和鉴别力,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旗帜鲜明,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慎重辨别是与非的界限,清醒地坚持取舍可取与不可取的原则,准确地选择可行与不可行的道路”,做到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有丝毫的含糊和动摇。严明的工作纪律是党委办公室工作取得实效的有力保证,必须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严格遵守,确保政令畅通。该服从的必须服从,该遵守的必须遵守,该请示的必须请示,该报告的必须报告。一支没有规矩、纪律不严的队伍,是决不可能打好仗的。严明的纪律是战斗力的重要方面,是形象的重要标志,是贯彻落实“4+3”文件精神的有力保障,必须牢固树立。当前,党委系统部分单位出现简报不简,短会不短,文件冗长,差错百出,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党委决策的执行。务必坚定不移地遵照“4+3”文件要求,着力抓好公文处理,确保公文准确、规范、精简、高效,提高以文辅政水平;着力拓宽信息收集渠道,提高信息报送时效,提高信息写作质量,扎实做好信息的收集、分类、研判、报告等工作,切实增强党委驾驭全局能力;着力高效做好材料准备、会场布置、会议通知、纪要信息、应急处理等工作,让参会人员明白要领,让领导指示及时传达。
保持党的纯洁性,统筹兼顾,精益求精,切实增强协调服务能力。细微处见变化,点滴中显真情。1%的错误会带来100%的失败。要想比别人更优秀,只有在每一件小事上比功夫。党委办公室工作的很多问题就出在细节上,很多分失在细节上,很多好的评价也在细节上。办公室工作要做到细致细致再细致,周密周密再周密。老子云:“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各级党委是同级领导组织的核心,党委办公室是组织协调的“轴心”。特殊的位置决定了办公室必须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牵线搭桥,穿针引线,理顺各方面的关系,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全局工作的开展。具体说,就是要以党委为核心,人大党组、政府党组、政协党组、纪委四大班子和组织、宣传、统战、政法四大部门积极配合,认真贯彻党委意图,切实把党委的任务要求传达好,把各项工作安排好,把各个环节衔接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上下协调、左右和谐的局面,提高推动工作的整体合力。努力做到既为领导服务,又为领导分担;既为基层服务、又为基层着想;既为群众服务、又为群众解难;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做到不让公务在我这里延误,不让差错在我这里发生,不让工作在我这里中断,不让前来办事的同事在我这里受到冷落,不让威宁形象在我这里受到影响。
保持党的纯洁性,求真务实,未雨绸缪,切实增强快速反应能力。求真务实是共产党人的实践品质和先进本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马克思曾经讲过,“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毛主席大力倡导“实事求是,力戒空谈”;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我们共产党人正是凭着这种实干精神,不畏艰难,奋发进取,战胜了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开辟了光明灿烂的前景。实干是战胜困难的法宝;实干是领导能力的体现;实干是干部成长的途径;实干是事业发展的要求。事业是干成的,不是吹成的;局面是“打”开的,不是“喊”开的。实干兴办,空谈误事。大干、会干、遵循唯物主义运动观去干,党委办公室服务水平定会逐日
大幅提升,再造新高地,反之,不遵循规律地去干,因循守旧去干,党委办公室工作就会扶摇直下九万里,难守家业,困难重重,一事无成。一切事物都有两面性,老子说过:“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在实干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失误,要有不上推下卸,敢于担当的精神,充分整合办公室系统内所有资源和外部相关资源,建立制度完善、职责明确、值守到位、反应及时、处置有力的应急联动机制,确保在重大事件、突发性事件、社会反映强烈的热难点问题发生时有效处理,不误事、不出事。
保持党的纯洁性,戮力同心,规范程序,切实增强安全保密能力。党委办公室工作既要重视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单兵”的作用,更要重视群体的整体合力,发挥团队的作用。要坚持把协调综合贯穿于办公室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项工作的全过程,站在全局的高度,综合权衡,统一调度力量,集中优势资源,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形成推动工作的合力。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形成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氛围,促进全体员工之间的团结,互相支持,以大局为重,同心同德,潜心工作,达到 “团结、批评、团结”的目的。通过合心合力干事创业,促进党委办公室全体员工心往一处想,嘴往一处说,劲往一处使,干往一起干,即有效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又能按照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的安全保密要求,建立严格完善的公文信息档案保密管理制度和措施,规范程序,把保密工作贯穿于公文信息档案的收集、处理、加工、传递、反馈的全过程,确保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公文信息档案资料安全,促进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保持党的纯洁性,持之以恒,盯紧抓实,切实增强督促检查能力。因为变化,所以万物才生机勃勃、日新月异,亦因如此,所以对我们定下的目标要持之以恒去抓、去落实。毛泽东同志年轻时用对联激励自己:“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睡,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干工作贵在坚持。要做到条条决策算数、项项计划执行、个个承诺兑现,件件工作落实。党委办公室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树立多干事才能多贡献、多干事才能快提高的理念,始终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饱满的工作热情,真正把岗位作为锻炼自己的舞台,把工作作为展示自己才能的载体,把单位作为构筑社会关系的基石,始终如
坚持改革创新 突出工作重点 扎实推进巡视工作 篇6
近年来,和田地区邪教种类较多,反邪教任务艰巨的实际,以源头预防邪教滋生为着力点,强化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实践,深入扎实地开展了无邪教单位创建活动,有效防范和控制了法轮功和其他邪教的滋生蔓延。
一、各级高度重视,切实摆上位置
(一)将无邪教单位创建工作纳入全局总体奋斗目标。局办公会多次听取邪教问题办公室工作汇报,提出相关工作意见和要求,并连续两年将无邪教单位创建达标工作列入当年奋斗目标,与全单位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同分解、同落实、同考核、同兑现。为防止创建工作走过场,全单位坚持每个季度对街道、单位创建工作情况进行阶段性考核,并纳入考核内容,对季度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建议;季度考核结果由局领导在全单位干部大会上进行点评,限期整改。
(二)由过去单一联系处置法轮功问题,拓展为联系处置法轮功及其他邪教问题工作,由过去单纯联系面上工作,拓展为深入街道督促检查指导、协调解决创建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在各个重点、敏感时期,局党委每天都要听取所联系街道的处置工作汇报,并做好检查工作。明确书记、主任具体负责无邪教单位创建工作,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促进和推动基层无邪教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将无邪教单位创建工作纳入全单位平安创建范畴。近年来,始终将无邪教单位创建工作列入全单位平安创建目标,制定了相应考核细则,并将无邪教单位创建工作与平安创建工作同动员、同部署;签订创建目标责任书,切实将创建任务分解到各部门和各街道,实现了无邪教单位创建工作的条块结合,有效形成了创建工作合力。
二、强化基础建设,确保创建实效
(一)准确掌握底数,切实增强创建工作的针对性。为准确掌握邪教人员及其活动的动态情况,近年来,全单位先后多次集中对各类邪教人员进行调查摸底,通过深入走访、上门谈话、动员群众检举提供线索、比较准确地摸清了辖区内邪教基本状况。几年来,全单位坚持对所有在册法轮功等邪教人员进行每季度“回头看”,通过听情况、看台帐、与重点人员见面等方式,从“是否练功、行为表现、活动规律、思想状况”等4个方面进行量化考评,确定“稳定、比较稳定、基本稳定、相对不稳定、不稳定”等5类人员,针对性地指导基层分类实施教育稳控工作,有效控制反复,降压案件,巩固创建成果。
(二)强化网络建设,切实增强创建工作的有效性。为确保创建工作有序、有效开展,全单位紧紧围绕目标要求,不断强化“三个网络”建设:一是构建创建工作组织网络。即由即以单位专门构建了由单位党支部为主体,单位治安主任、的防控队伍,突出对社会面和重点人员的防控和管控。三是强化创建工作信息网络。全单位在物建调整信息员基础上,专门出台了关于反邪教信息工作的意见,对反邪教信息员的物建、信息获取、信息使用、资料管理等作了明确规定,并在宗教合法场所、非法场所、疑似地区物色信息员,初步形成了反邪教信息网络。有效调动了信息员的积极性,增强了防范工作的有效性。
(三)完善工作制度,切实增强创建工作的科学性。为扎实开展创建工作,全单位健全和完善了一系列创建工作制度:一是双向定期通报制度。即街道每月向区委有关部门书面报送邪教重点人员情况,区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办公室每季度向各街道党工委通报法轮功和其他邪教处置情况。二是奖惩激励制度。即对照无邪教单位创建标准,年终组织考核,经考核确定为无邪教单位的,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未做工作而“望天收”的单位不能作为无邪教单位达标单位。三是检查督导制度。即由区委有关部门组织人员每季度深入街道、社区,通过“一听二看三检查”的方法开展创建工作检查督导,总结经验,解决问题,查找薄弱环节,不断推进创建工作进程。四是季度评估制度。每个季度集中对全单位法轮功重点人员逐个开展动态分析评估,重点做好“三个结合”,即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评估结果与深化创建工作相结合。今年初,全单位又依据其他邪教人
员被劳教、判刑情况,思想稳定和行为表现情况,以及所任职务情况,梳理出全单位重点人员,要求各街道列入季度分析评估,及时掌握动态。五是跟进调整制度。对邪教重点人员生活驻地、工作单位、户籍等发生变动的,始终动态掌控,坚持“三个跟进调整”,即:跟进调整托管责任;跟进调整帮教责任人、信息员;跟进调整帮教工作方法,确保帮教巩固工作更具针对性。
三、突出重点环节,狠抓工作落实
(一)坚持封闭办班,全力突破未转化人员。几年来,全单位投入大量资金,每年坚持自主办班,市区联合办班,对涉案反复人员及时攻坚帮教,逐人制定帮教方案,组织区、街、社区、公安等帮教力量分组承包,责任到人,吃住在班,放弃节假日休息,持续攻坚,使在班攻坚人员全部实现转化。
(二)加强巩固帮教,积极稳控重点人员。为切实降压案件,减少反复,进一步提升无邪教单位创建合格率,全单位不断深化对法轮功重点人员巩固教育工作,坚持常年与法轮功重点人员逐人进行深入交流,对思想下滑人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实行联手开放式帮教;对家庭确有困难的法轮功人员,积极协调区、街民政等部门,主动开展帮扶,切实解决法轮功人员实际困难,充分体现党和政府的真诚关怀,有效稳控了一批思想波动的法轮功人员。同时,对实际神等其他邪教人员开展积极帮教和关爱工作,促进了无邪教单位创建
工作深入开展。
(三)强化宣传教育,不断扩大警示教育影响面。几年来,全单位高度重视反邪教宣传教育常态化工作,利用多种形式在多个领域、多个层面、多种群体中展开反邪教警示教育,不断扩大社会影响面和覆盖面。区、街、社区多次组织反邪教知识有奖竞答,自编自演反邪教文艺节目,利用“七一”、支部换届等时机开展反邪教宣传教育,今年,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负责人又主动协调联合区文化局,开辟反邪教专栏,连续登载防范邪教知识和邪教危害实例。通过广泛深入的反邪教宣传教育,不仅有效增强了社会公众识别和抵制邪教的能力,同时为无邪教单位创建活动营造了浓厚的社会氛围。
四、严格检查考核,激发创建活力
(一)制定考核细则。根据省、市要求,结合本区实际,进一步明确了“无邪教单位”创建标准:即全年无社区居民参与各类邪教违法犯罪活动,不发生各类邪教立案案件;无法轮功未转化人员和反复人员,原有其他邪教人员全部脱离邪教组织;高度重视创建工作,反邪教工作长效机制和各项措施得到全面落实;反邪教警示教育覆盖率90%以上,群众防范邪教意识和识别能力明显增强。依据上述标准,全单位以单位为单位,进一步细化了创建工作考核细则,按照“发案、人员管控、社会面防控、宣传教育”等4个方面、49个小项进行细化考核。
(二)规范考核程序。区委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领导小组连续三年专门下发了《关于深化创建无邪教单位工作的通知》,规范了创建工作3步考核程序,即:第一步,自主申报。单位对照无邪教单位4条标准和考核细则内容逐一认定,进行自我评估,并填写《无邪教单位申报表》,向街道进行申报;第二步,街道评估。街道根据创建标准和考核细则,对各单位创建工作作出书面评估,并结合日常检查考核情况进行初查把关,在《申报表》上分别填写街道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办公室和党工委意见,上报区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办公室;第三步,审查把关。由区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办公室会同相关部门,对街道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办公室初审合格的单位进行审查,向区委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领导小组推荐达标单位名单。
坚持改革创新 突出工作重点 扎实推进巡视工作 篇7
以岗位演练为抓手,推动教学水平提升
为切实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学校开展以自荐课、汇报课、教研课、评优课为主的四级岗位演练活动。在教师中间开展“六个一”活动,即:读一本好书,上一堂校级以上的公开课,制作一个精品课件,写一篇有价值的教学论文,写一篇读书笔记,转化或帮助一个学习、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等活动。把“成为合格教师、成熟教师、骨干教师”作为青年教师的培养目标,结合以老带新“青蓝工程”拜师活动,促进青年教师快速健康成长。
以名师评选为抓手,发挥名师辐射作用
学校制订《高新二小教师培养实施方案》《高新二小十佳教师评选具体办法》等,每学期评选出学校的各科名师,学期初由名师为同学和全体教师上引路课,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对名师实行动态管理,形成竞争机制,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加大培育名师力度,争取用三年时间打造一批省、市、区名师。
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学校坚持科研兴校,通过课题研究引领广大教师积极探索实践。学校虽然只成立了一年多,但1个市级大课题已立项正在研究中,8个市级微型课题已顺利结题,16个校级微型课题顺利结题,2个省级重点课题准备申请立项,同时,学校成为“全国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学校”。学校在二至五年级积极开展主题实验,深受学生家长欢迎。以此为依托,学校加强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加强学生阅读策略的指导,注重阅读教学研究的内涵式发展,积累课题研究成果,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以论坛活动为抓手,打优秀教师队伍
学校单周周五下午举行常规例会,双周周五进行专题学习,举行“教育教学论坛”,要求教师立足岗位,围绕教育教学展开讨论、交流、反思;利用教师节,开展“享受教育演讲比赛”,让师爱随时在岗位闪光;定期举办班主任论坛,通过组织班主任论坛、专题交流、专题报告会、参观学习等活动,提高班主任素质,增强班级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以“四个节”为抓手,提高学生素质
学校每学年第一学期举办读书节和科技节,第二学期举行体育节和艺术节。每年一届的“快乐读书节”,将诵读经典作为读书节的重点内容,组织学生举行朗读比赛、读书征文比赛等活动。此外,学校还以读书节的举办为契机,举行英语节活动。
以竞赛活动为抓手,提高学习兴趣
每学期,学校都要举行各种实践活动和学科竞赛,让更多的孩子都能找到展示自己的平台。学校除了安排“趣味数学竞赛”、英语口语大赛等比赛外,还安排清明节扫墓活动、寻找春天——踏春活动、校外实践基地参与农耕活动等,为每位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
以校本课程为抓手,增强办学特色
学校以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办学宗旨,开设校本课程47门,主要以传统文化、本土文化、学生个性特长为主设置课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三个一”工程,让每位学生在小学六年至少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两项艺术特长,提升学校的办学特色。
以六字管理为抓手,加强养成教育
学校始终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着眼点,对学生实行三条主线六个字管理法,即围绕“习惯、兴趣、方法”六个字夯实基础。让孩子在活动中担当主角,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奉献精神。
“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引入学校管理,能不断提高管理素养,增强管理效能,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共同发展的目标。
(作者单位:陕西省榆林高新区第二小学)
坚持改革创新 突出工作重点 扎实推进巡视工作 篇8
威海市人民政府
多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了经济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先后被评为全国第一个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群、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06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368.5亿元,增长15.9%,45户省重点用能企业实现节能14.9万吨标准煤,38户重点用水企业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6.2%,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8.3%。
(一)营造发展循环经济的良好环境。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均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不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二是加强政策指导。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市建设的意见》、《关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意见》、《威海市节约能源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对循环经济重大问题和阶段性工作进行了部署,发挥了指导作用。三是加强目标考核。市政府将循环经济有关指标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目标任务,实行严格的约束性计划管理。同时,将资源节约工作纳入了对各级的目标责任制考核,逐级签订节能和环保目标责任书,加强调度和考核,建立了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的循环经济发展考核体系。四是加强宣传培训。采取多种方式,加大了对节能、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的宣传,加强了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增强了全社会的节能环保意识。
(二)努力构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一是加快结构调整。确定了建设现代制造业、旅游度假和以海产品为主的农副产品出口加工“三大基地”,培育运输设备、机电工具、电子信息、轻纺服装、食品医药“五大产业群”的总体思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严格控制新开工高耗能、高耗水、低产出、粗放用地的项目,淘汰落后工艺、设备和产品,推动了产业优化升级。二是发展生态产业。全市有24家企业通过了清洁生产审核,45家企业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4家企业被评为全省环境友好企业,去年又确定了10户清洁生产试点示范企业和10户循环经济试点示范企业,树立了样板,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刘公岛景区和乳山银滩开发区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区域认证。市工业园、石岛工业园等重点园区按照生态工业园的要求编制了规划,科学引进和合理布局项目。三是发展清洁能源。依托我市地处沿海,岸线和风力资源丰富等有利条件,规划和推进了华能风力发电、乳山红石顶核电等一批风电、核电项目。加快推进热电厂的脱硫改造,华能电厂二期海水烟气脱硫项目建成后将使全市二氧化硫排放量降低26%。四是发展环保产业。全市从事环保产业的企业已达到49家,一般工业废水治理、中水回用、工业消烟除尘等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平,废旧资源特别是废旧纸张、粉煤灰、煤矸石和磷石膏综合利用技术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去年环保产业实现产值15.6亿元。
(三)推动重点领域循环经济发展实现突破。一是抓节水。对100多家单位实施定期水平衡测试。严格执行用水计划,加强对用水量的调控。积极推进海水利用,华能电厂筹资1980万元,建造了日产淡水能力2500吨的国内最大的二级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所产淡水全部用于锅炉软化水和生活用水,年节约处理成本约550万元。目前全市年海水淡化量300多万立方米,直接利用海水作为冷却用水每年约30亿立方米。加快建设污水处理回用和中水设施,中心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2.7%,市区日中水生产能力达到 1万吨,利用率达到60%。大规模推广农业滴灌、喷灌等节水技术,全市节水灌溉面积已达10万公顷,年可节水1.7亿立方米。二是抓节能。对重点用能企业开展了能源审计,指导企业编制节能规划。引导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节能技术对现有生产工艺和设备进行改造。三角集团投资300多万元,实施了硫化车间内温冷却水回收系统改造、水泵电机变频改造等五大工程,年可节约400余万元。加强了建筑节能工作,中心城市新建多层住宅全面推广了应用框架结构,中心城市和3 个县级市的城市规划区均实现了新建建筑实心粘土砖使用率为零的目标;大力发展以粉煤灰加工为主的新型墙材,年产量由1999年的1.5亿标块提高到去年的8.7亿标块,应用率达到了85%以上。三是抓资源综合利用。重点抓了热电、化工、冶金、食品等行业,省、市级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达到46户,年综合利用工业废弃物118万吨,去年实现产值9亿元。冶炼废渣、粉煤灰、炉渣、煤矸石等固体废物做到了当年排放当年全部利用。在农村大力发展“四位一体”生态模式、户用沼气及小型沼气工程,沼气总池容达到4.8万立方米,年可产生沼气225万立方米。此外,在节地、节材、节矿等方面也实现了突破。
(四)不断完善循环经济工作机制。一是强化资金支持。严格落实国家和省出台的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措施,市里设立了节能资金,加大了对重点企业和项目的支持,同时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近年来先后为二热电海水淡化、蓝星玻璃水煤浆替代重油、以塑代木等一批重点项目,争取资金支持2000多万元,为威海恒信水泥、荣成映波水泥等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减免税收6000多万元。二是强化技术支持。围绕节能降耗和发展循环经济,组织实施了包括工厂养殖用水循环利用、灌区节水农业综合技术体系集成与示范等包括国家863计划和省级重点攻关计划在内的一批重点项目,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三是强化激励约束。注重运用市场手段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运用,去年我们调整了用水价格,对居民生活用水超过阶梯部分加倍收取水费,并提高了船舶、建筑、洗浴、洗车等特殊行业用水价格,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了最大效益。四是强化执法检查。不定期对重点企业开展节能和资源节约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指导、督促企业搞好整改,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不断深入。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下步,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这次全省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资源开采和利用,社会生产和消费过程废弃物产生以及土地利用等环节,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主导和公众参与相结合,进一步完善机制,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力争到2010年基本建立起发展循环经济的法规标准、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体系,全市万元gdp能耗降低22%、取水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10%,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5%。具体工作中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一是抓重点领域。着眼于能源和资源减量化,加强对冶金、热电、化工、建材、纺织、轻工等重点行业的能源、原材料、水等资源消耗管理,重点抓好百户用能企业,特别是45户省级重点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确保完成省下达的节能任务。着眼于资源再利用,重点抓好再生金属、废旧轮胎、废旧家电、废旧电子产品等的回收利用。着眼于废弃物资源化,抓好蓝星玻璃以塑代木、大业金矿尾矿综合利用等一批重点项目。继续抓好清洁生产,今年争取完成10—15户企业的审核验收工作。抓好清洁生产、循环经济试点示范企业的工作,及时总结和推广经验,促进面上工作的开展。
二是抓技术支撑。依托重点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积极开发节能、节水、节材、节矿和循环生产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采取现场会、技术交流等多种方式,加快先进成熟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鼓励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继续淘汰一批落后的工艺、设备和产品。鼓励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等新机制,为企业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坚持改革创新 突出工作重点 扎实推进巡视工作 篇9
会同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姚希亮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新时期、新形势,对人大工作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就我县来说,我们新一届人大常委会将牢固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建立创新机制,不断推动人大工作创新发展。
一是突出思想观念创新。没有观念上的创新,就不会有创新的思路和举措。当前,我县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人大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任务和新问题越来越多。全县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首先要从思想上正确认识人大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抛弃人大只是“走过场”、“走程序”、“橡皮图章”以及人大是“二线”等错误思想,提高人大是权力机关的认识。其次,要增强民主法制意识,真正树立“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不得具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思想,做宪法和法律的遵循者。再次,要树立人大工作的信心,真正理解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既是法定的民意机关和代表机关,更是本行政区域内具有法定权威的监督和决定机关,在当地的国家和社会政治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只有树立了坚定的信心,才能不断发挥创新意识,从而推动工作的开展。作为人大本身,要进一步加强机关自身建设,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人大思想观念的创新,充分发挥每个委室和每一名工作人员的作用。
二是突出工作机制创新。机制创新是人大工作创新的关键,没有一套科学的创新机制,很难取得创新的成果,人大创新工作也就无法得到协调、可持续发展。所谓创新人大工作机制,就是要总结继承成功经验,进一步探索新的工作方法、新的形式,形成制度,让人大每一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有案可查,使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职权能够行使到位,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
近段,我县新一届人大常委会,经过不懈努力,形成了一整套规范的创新工作机制。如会同县人大常委会在人事任免、指导乡镇人大工作、对任命人员开展述职评议、发挥代表作用等创新工作中,分别出台了《会同县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和人事任免办法》、《乡镇人大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县人大常委会2008年岗位目标管理责任书》、《代表辞职制度》、《会同县人大常委会机关行政事务管理制度(暂行)》、《会同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守则》等制度,创新人大工作走向了规范化、制度化。
三是突出增强创新能力。人大工作要创新,就要不断提高创新能力。要增强创新能力,首先必须刻苦学习,勤于思考,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为了更好的组织干部职工学习,提高我县人大机关的整体素质,我们建立健全了学习制度,要求每季度进行集中学习不少于两次,并必须写出学习心得。平时要求干部职工自学,内容根据个人所需来定,但必须做好学习笔记。其次注重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催生创新的需求,产生创新的动力,而创新必须经受实践的检验。为此,今年以来,我们加强了调查研究工作力度,全年常委会确定了12次调查研究活动,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广泛地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每次调查研究都要求成立专项课题组,拨付专项经费,并由常委会领导亲自带队。鼓励干部外出考察学习,不断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弥补自身不足。再次,营造创新环境。提高办公自动化程度,搞好信息交流、网络等硬件建设,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目前,我县人大机关基本实现人手一台办公电脑。要坚持德才兼备用人原则,提高队伍素质。新一届人大常委会任职以来,我们加强人才交流力度,充实了人员,且工作人员不断年轻化,给工作创新增强了活力。
坚持改革创新 突出工作重点 扎实推进巡视工作 篇10
张自英(中共广西南宁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南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
为人才创新搭建舞台,让智慧源泉充分涌流
2011年,南宁市继续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不断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的方式方法、体制机制,大力营造重才、聚才、用才、育才、爱才的良好环境,全市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
用政策引才。颁布出台了《南宁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南宁市“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以及《关于加快吸引和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意见》、《南宁市特聘专家制度暂行办法》、《南宁市杰出人才贡献奖评选暂行办法》等7个人才工作配套政策文件,为大力营造重才、聚才、用才、育才、爱才的良好环境提供了制度保障。
以载体聚才。以重点产业为引领聚人才,如由国家“863”信息技术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美国加州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主任等20多名国际顶尖软件研发人才联袂开展课题攻关,吸引了600多位软件研发人才落户南宁软件园;以科研项目为纽带聚人才,先后与中外500强企业、著名科研院所等20多家人才強势单位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加强与知名高校合作交流聚人才,先后与北京大学等3家知名高校共建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与浙江大学等8家知名高校建立了市校合作共建长效机制。
搭舞台用才。发挥高层次人才在科技攻关上的助推作用,如横县的“茉莉花专家大院”,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的带领下,推动了茶叶种植、病虫防治、花茶加工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发挥国外专家在重点产业的智力助推作用,全年重点完成引智项目实施12项,引进国(境)外专家28人;发挥引智示范基地的推广创新作用,如横县科技情报所建立了700余亩茉莉花白绢病防治示范基地,培训了技术骨干和乡土人才700多人次。
抓素质育才。重视加强各类人才的培训教育力度,积极创造条件做好人才交流服务工作。继续实施“南宁英才”培养工程,加强对党政人才培养力度,发展与东盟人才的交流活动。
以环境留才。强化城市综合建设,增强人才归属感;大力开展表彰奖励,激发人才荣誉感;完善优质高效服务,提升人才幸福感。
崔宏(柳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创新监管模式,建立长效机制,切实加强社会保险基金内部管理
柳州市创新监管模式,建立基金监管长效机制,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工作迈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的轨道,有力促进了社会保险事业健康发展。
改革服务模式,严把入口关。一是实行“五险”一票征缴。依托“金保工程”,建立全市社保统一数据库和运行管理平台,构建了延伸至市辖各县、乡镇社区、定点医疗服务机构、银行等部门的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网络,实现了对外统一征缴、统一支付、统一稽核、统一基金管理,对内分账核算的社保基金管理新模式。二是统一规范征缴流程。重新制定一票征缴的规范流程,业务申报向“柜员制”、“网上申报”方式转变,在全市统一标准执行。设立专门机构为用工千人以上的150余家大型企业开通“绿色通道”。三是延伸服务窗口到银行网点。与7家银行签订代收协议,230多个网点覆盖市区。
完善规章制度,严把运行关。严格执行各项财务制度,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严格执行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双审规定和待遇支付手续,严格执行财务总监联签制度;建立严格的内控制度,对基金的“收、管、发、补”四个关键环节分别制定了内控实施细则和业务经办流程,建立业务经办初审、复核的岗位制约机制、内部牵制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等28项内部控制制度;严格市级统筹管理机制,建立基金统一核算管理制度,基金全部纳入市级基金专户管理。
建立长效机制,严把支付关。建立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机制,发放养老保险联名卡,收集全市领取待遇人员的基本信息,建立信息数据库;实行医保费用预算制度,建立付费谈判机制,结算中心定额预算每年定点医疗机构统筹资金,下达统筹支出控制指标,采取“按月预付、年终结算”费用结算方式;在原有“约定项目”付费方式的基础上,以临床路径为基础,以前三年的消费数据为依据,建立单病种谈判机制,新增了骨病、骨伤治疗、精神疾病等近30种单病种付费项目。
采取联动方式,严把监督关。实行“五险并审”,统一稽核;稽核、监察形成合力,加大清欠力度;加大检查力度,保持监管的高压态势;强化廉政教育,增强各级各类人员“高压线”意识。
李安平(中共广西桂林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桂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坚持“四个围绕”,大力推进促进就业工作
2011年,桂林市紧紧围绕“助企业、稳岗位、促就业”的主题,大力推进促进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围绕就业主线,认真落实就业政策。以政策落实为重点,抓好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工作,2011年共开发公益性岗位4843个,扶持灵活就业人员近5000人就业;以创建创业型城市建设为目标,突出创业带动就业工作,2011年启动全民创业工程,并在全市组织首届“创业明星”评选活动;以小额担保贷款为抓手,唱响政策促就业主题歌,2011年底全市小额担保贷款已通过银行审核9702户。
围绕人才服务主阵地,拓展人才服务新思路。以高校毕业生就业为重点,强化人才服务的主阵地作用,先后组织了首届“招聘会进校园”活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厅长校园行活动”,面向大学生开展了15期创业培训;以大型活动为载体,主动促进人才的优化配置,2011年成功组织两届大型人才交流大会暨毕业生“双向选择”洽谈会、66场人才集市、10场专场招聘会、2次网络招聘会;以特色人才服务为突破,逐步探索人才服务的专业化道路,举办了“首届中高级人才预约式洽谈会”,近百名人才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
围绕公共就业服务主渠道,主动实施便民服务。以专项活动为支撑,促进各类人群充分就业;以市场建设为目标,完善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努力打造“一体化”就业服务平台;以网络建设为重点,不断拓展公共就业服务新渠道。
围绕职业能力建设,突出提高职业技能帮扶就业。以政策培训为重点,不断提升职业能力;以提升在岗职工技能培训为着力点,到企业抓贯彻落实;以劳动预备制培训为亮点,有效提高新生代劳动力就业能力;以技校管理整合为契机,加快技工院校发展;以干部培训为抓手,抓好继续教育工作;以技能鉴定为基础,促进技能就业。
苏云(中共广西钦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钦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
全面推进实体化建设,着力构建调解新机制,努力促进劳动人事关系和谐和社会稳定
2011年,钦州市强力推进全市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努力构建基层调解新机制,推动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实现新跨越。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实现全覆盖。至2011年12月中旬,钦州市本级和县区均设立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
新型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机制日益健全。选择部分企业在该市开展劳动争议预防调解示范工作,推动企业开展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制定出台《关于深入推进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促进基层调解组织大调解工作;积极组织示范单位调解员参加培训,提高调解业务能力;制定《钦州市企业事业单位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组织和工作细则》及相关调解文书,进一步规范调解组织各项工作。
nlc202309010649
促进劳动人事关系和谐发展。抓人员培训、抓政务公开、抓制度规范、抓办案质量,不断提高办案质量和办案效率;规范办案程序,强化“阳光仲裁”和便民措施,落实办案规则,实现了“快立、快调、快审、快结”的目标和要求;同时,在案前、案中做好争议双方的调解工作,2011年通过调解结案占结案数的65.17%。
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机制不断完善。注重加强与法院、工会、司法、企业家联合会等部门的沟通配合,合力搭建化解争议纠纷的指导平台;不断健全完善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工作机制,统一裁判标准,形成了“仲裁途径”、“诉讼途径”相补充、相衔接、相配合的争议纠纷解决渠道和科学、系统、完整的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
黄实(贺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创新发展思路,推进人力资源市场建设
2011年,贺州市坚持以人为本,开拓创新,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以人才创业工程项目为载体推进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依托自治区统筹推进重点项目——贺州市桂粤湘人才创业工程,通过市场化运作形式,招商引资开发人力资源市场建设。项目建成后不仅大大改善贺州市人力资源服务基础条件,提升贺州市就业、社保工作服务平台,同时,可提供就业岗位2000个以上,吸纳4000人以上就业,为促进就业、维护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市场服务功能。进一步规划完善贺州市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系统建设项目。目前已争取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完善了人力资源信息服务网络建设,健全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发布系统,建立信息采集制度,已安装2台室外全彩LED大屏幕显示屏,在各县区(管理区)和重点乡镇建立网络信息采集点10个。
坚持民生为本,大力推进就业创业服务。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专场活动,组织518个用人单位参加招聘,提供3.85万个就业岗位;整合人才市场、人力资源市场网络平台服务功能,优化招聘大厅的服务设施,不间断地依托红豆网及时滚动发布各类就业信息,并坚持每月10日、25日定期在市人力资源市场举办两场招聘会,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搭建双向共赢的服务平台;利用各类媒介进行就业政策和信息宣传,发放宣传资料9.1万份、横幅广告126条、手机信息30万条。
拓宽成才渠道,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充分调动企业培养技能人才的积极性,加快技能人才发展;依托资源和产业优势,2011年共引进电子、矿产、水电、城市规划等方面的硕士研究生学历以上人才78人,本科以上紧缺专业人才45人;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创业,通过四项基层服务项目安排182人就业;公益性岗位安排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就业130人。
杨江锋(来宾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着眼大局,锐意创新,稳步实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来宾市通过创新形式、典型示范等渠道,切实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有序开展。
拓宽招聘方式,在丰富考试形式上下功夫。除了“双向选择”、“公开考试”、“直接考核”等招聘方式外,还结合实际,尝试了“定向招聘”和“遴选”等招聘方式。通过“定向招聘”,解决了“代课教师”、“村官”等特殊群体的遗留问题;通过“遴选”,有效促进了不同经费来源单位之间特定岗位人才的合理流动。另外,针对特殊行业采取特殊的考试办法。如适当降低歌舞剧团招聘演员工作中文化成绩所占的比重,重点考察应考者的专业基础和表演技能。在面试工作中,也根据岗位不同有所侧重。
加强示范引导,在加强以点带面上做文章。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和聘用工作中,首先在市群众艺术馆、市农机推广站、市技工学校、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和兴宾区乡镇国土资源管理所等5个单位推行试点。通过试点工作,进一步总结经验,拓宽思路,规范行为,有效带动全市事改工作的全面开展。
深化考評方式,在保证工作落实上有作为。一方面,把事改工作纳入各单位、各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年终目标考核体系,确保工作保质保量开展。另一方面,切实做好督查工作。市县各级事改领导小组成员多次深入基层调研、全面督查,及时解决事改工作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和困难。
加强制度创新,在健全事改工作机制上求实效。建立信息通报制度,以简报形式督促各单位、各部门全力实施事改工作。深化工作联审、会审制度,把事改工作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的其他事务挂钩,要求各事业单位在办理人事调动、职称评审、工资晋升、社会保险参保登记等手续时,均须提供经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建立完善事改政策体系,科学推进聘用制度、公开招聘、岗位设置等单项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全市事改工作。
陆帮长(崇左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实施边境劳动力培训就业工程,打造兴边富民培训就业品牌
2009年上半年,崇左市委、市政府举行了边境劳动力培训就业工程启动仪式,拉开了崇左市边境劳动力培训就业工程的序幕。2009-2011年,崇左市边境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共有39001人参加,取得职业资格证书18001人,取得其他证书6134人,实现转移就业29191人。
开展全面调查摸底,做到“六个清”。即家庭底数清、技能文化状况清、培训需求清、就业创业意向清、企业需求情况清、援助措施清。
采取多种有力措施,实施“五个一”工程。一是开辟一个以边境劳动力培训就业工程为重点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宣传栏。在崇左电视台和《左江日报》开辟“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宣传专栏”,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边境地区培训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边境劳动力权益维护工作的良好氛围。二是召开一次服务工业园区企业座谈会,为边境劳动力转移就业和企业用工提供服务。三是开展一次大篷车宣传活动,将有关优惠政策送到边境乡镇、企业、社区、村屯。四是制作一个边境就业与创业专题。在崇左电视台制作就业与创业专题,进一步树立和扩大龙州电焊工、凭祥越南语培训、大新装卸工等边境就业创业劳务品牌。五是组成一支文艺宣传队,将边境培训就业优惠政策制作成群众喜闻乐见、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山歌、小品等,进行宣传演出。
创新培训就业援助方式,做到“四结合”。一是边境劳动力培训就业工程与边境各项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程相结合。2011年,共开展农村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培养656人,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5420人;实施贫困地区“雨露计划”,开展指天椒栽培技术、剑麻种植技术以及珍珠鸭特种养殖“农家课堂”培训2580人。二是边境劳动力培训就业工程与失地农民培训相结合。如凭祥市已举办12期边境失地农民技能培训,参训2530人。三是边境劳动力培训就业工程与富民兴边战略相结合。如大新县堪圩乡依托明仕田园景区,与名仕旅游公司建立了“站点+公司+农户”模式,目前该公司已聘用名仕村受训农民420名。四是边境劳动力培训就业工程与项目建设相结合。各边境县(市)紧紧围绕“三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依托项目建设抓边境劳动力培训。
【坚持改革创新 突出工作重点 扎实推进巡视工作】推荐阅读:
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08-25
扎实推进事业单位改革10-17
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09-08
坚持“五个到位”突出“五个重点”07-04
评论:坚持党建带团建 创新工作新思路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