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2024-10-17

扎实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共8篇)

扎实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篇1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莱芜市扎实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作者:

来源:《机构与行政》2012年第09期

莱芜市在部署开展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中,工作目标明确,工作重点突出,工作思路清晰,工作推进稳健,分类改革的效果明显。一是按照“摸清底数、找准问题、明确沿革、厘清思路”的工作思路,突出摸清底数这个重点,顺利完成事业单位核查工作。经过核查摸底,发现市直事业单位未明确职责任务的233个、两种经费形式并存的4个、未明确建制规格的50个、未明确编制数的32个、未明确领导职数的161个,为清理规范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是按照“先易后难,先急后缓,成熟一批,规范一批”的工作思路,突出解决问题这个重点,扎实开展清理规范工作。梳理各部门单位提报的清理规范方案,了解单位诉求,结合本地实际,研究提出了事业单位分阶段清理规范的初步意见,最终确定了“合并机构、归并编种、空编收编、超编控人、兑现政策”五大工作重点,并分列了具体单位名单和调整方案。以市直事业单位为例,今年上半年,整合撤并职能弱化事业机构6个、挂牌机构2个,明确了8个事业单位的领导职数;根据职责转变对9个事业单位的名称作了调整规范;着眼下步事业单位分类,对11个事业单位的职责进行了调整,其社会功能属性和界限更加清晰。三是按照“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的思路,突出指导配合这个重点,积极推进行业体制改革。综合研究全省情况和莱芜实际,反复测算核对有关数据,提出了全市中小学核编初步意见。加强和卫生、财政等部门联系,及时转发有关文件,为公立医院核编做好了前期准备。

扎实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篇2

一、依托专业特点, 整合教学内容, 培养职业素质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化建设的进行, 不仅要求广大职工拥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 更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主人翁精神。而财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 不仅关系到国家的财务制度、财政法规是否能够贯彻执行, 更是关系到国家资金财产物资能否安全完整、能否正确使用。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要充分利用专业知识的教学, 结合专业特点,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所讲的内容, 引用一些现实生活中的违纪案例, 让学生去讨论、判断、分析, 找出错误的原因及正确做法;可以从坚持原则出发, 列举一些敢于同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的案例, 从正面引导学生。例如讲现金管理时, 可列举某单位各科室自收自支, 不通过财务室入账的例子, 让学生懂得单位不得设立“小金库”;在讲税金时, 列举某单位将自用材料“进项税额”列入应抵扣“进项税额”的例子, 使学生懂得不能通过错记账户来偷逃税款;在讲销售时, 列举了单位某领导授意会计主管将“现销收入”列入“应收账款”的例子, 使学生既懂得了不能通过账户错记来挪用公款, 也让他们明白了在上级领导授意、指使其违法时要能坚持原则。

二、改变教学方法, 开发教学资源, 提高专业技能

(一) 强化思维训练, 培养创新精神

江泽民同志曾说过:“创新是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懈动力。”能否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关系到我国的兴旺发达, 决定着我国在未来的科技竞争中能否赢得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要利用形式多变的、生动的教学方法, 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 培养学生创新品质, 训练创新思维, 提高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悬疑设问,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最终得出结论;也可以通过启示和点拨, 引导学生推陈出新摆脱常规的思维方式, 进行发散思维、联想思维, 进而提出一些新见解、新设想、新方法。例如在讲会计等式时提问: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能否写成“负债+所有者权益=资产”?原因是什么?或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能否写成“资产-所有者权益=负债”?原因又是什么?通过这样的提问既使学生明白了会计等式与数学等式的含义孑然不同, 经常进行此类训练还可以改变学生的思维定势, 培养创新意识。

(二) 加强实践教学, 培养专业技能

职业学校学生毕业后通常直接进入生产第一线或基层单位担任操作性、指令性工作。这就意味着学生素质当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是否具有扎实、过硬的专业技能。因此在教学中, 加强实践教育, 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就显得至关重要。而对于会计专业来说模拟实习无疑是一项实践性的教学活动, 也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中有非常重要地位。因为通过模拟实习, 可以把学生置于现实工作中, 将所学理论转化为专业技能, 为毕业后尽快从事本职工作打下基础。所以模拟实习要在教师的指导和示范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通过实习, 让学生获得规范、准确的技能动作,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可以把学生分为出纳、会计、审核、采购等职务, 配合实际工作中典型的经济业务, 辅导他们从建账到编制报表进行整个环节的实际操作。另外实习中每隔一定时间还应变换各个学生的职务, 以便让他们熟悉各处环节的业务, 并能尽快适应新的工作岗位。此外还可以借助会计模拟学习的机会, 教学生学会如何填制支票、汇票、办理银行转账等业务;让学生掌握如何申请成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如何办理工商和税务登记变更年审等基本常识。这样, 学生就业后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 就可以马上进行实务操作, 提高就业素质, 增强竞争能力。

(三) 渗透理财观念, 培养理财能力

“现在生意越来越难做了”这句话经常听一些老板讲起, 也有很多企业确实业绩不佳, 甚至处于亏损破产状态, 咎其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就是理财不当。作为财会人员, 不仅仅是要做好账, 更要善于理财, 成为厂长经理的得力助手。为此, 教师就有义务在进行常规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理财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确立市场经济意识, 树立时间价值观念和风险收益均衡等观念, 并将这些观念体现在整个教学活动中, 培养学生的理财能力。如在讲投资时, 引进风险收益均衡观念, 告诉学生如果自身面临高风险, 就必须要要有高收益, 否则就不能投资。同时为了实现风险吸纳效应, 以提高收益, 弱化风险, 还要进行不同的投资组合。然后列举某企业对外投资可购买股票债券, 提供与购买股票和债券有关的数据, 让学生独立计算分析选择最佳方案。从而让学生意识到理财的关键所在, 成为一个真正的管家。

三、明确教学目标, 加强学法指导, 实现终生学习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启发我们, 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会学”知识。只有使学生“会学”, 才能让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和生活中不断学习, 更新知识,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以达到“学为不学”的目的。至于学法指导的形式可以渗入课堂教学, 如将债券溢、折价的摊销, 可引导学生在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 编成短语或顺口溜“溢减折加”以达到加强记忆的目的。也可采用其他形式, 比如:专门开设学法指导课、搞讲座、召开学习方法交流会、个别指导等。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也都会随之发生相应的改革, 对于如何在财会教学中扎实推进素质教育这一问题相信会有更新的办法和内容等待我们去探索。

摘要: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标的教育, 它是一种教育思想, 一种教育理念, 而不是一种教育模式。在实践中只有认真有效地扎实推进, 才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关键。

关键词:财会教学,改革,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赵中建编.教育的使命—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M].教育科学出版社.

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篇3

关键词:课堂教学改革;本科教育;人才培养

一个国家要有自己的梦想,一个人要有自己的梦想,一所大学更要有自己的梦想!我们川大人,不论是校长,还是每位师生员工,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就是希望把四川大学办成一所一流的研究型综合大学。

对于把四川大学办成一所什么样的大学这个命题,不论是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还是从我们每个师生员工的层面,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实际上,从2010年开始,我自己就一直在思考这个命题。我认为,川大应该成为一所提供精英教育的大学,一所能提供每个学生找到真正适合自己教育的大学,一所能培养每个学生自由全面发展潜质与能力的大学。概括来讲,就是一所真正实施精英教育、个性化教育、全面发展教育的大学。要在短时间内实现这个目标并不简单,因为世界一流大学有很多的核心指标,要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但是,我们有足够的信心,也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在未来几年把川大打造成国内本科教育最好的大学。

一、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抓手,实施国内最好的本科教育

什么是最好的本科教育?我认为,就川大而言,就是要实施精英教育、个性化教育、全面发展教育。什么是精英教育?精英教育不是贵族教育,不是培养少数尖子生的教育,而是将最好的课堂教学条件、课程体系和教学资源提供给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公平地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为了真正实施精英教育,四川大学实施了多项改革举措,比如全面推进“323+X”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专门成立吴玉章学院、基地班和基础学科拔尖试验班,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等。学校起初提出实施精英教育时,有些老师还不能完全理解,他们认为精英教育一般是在规模较小的学校才能实现,而我们川大的规模很大,所以要实施精英教育就很难。2014年10月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Michael Crow校长来学校访问时,他告诉我,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有63000名学生、2800多名专任教师,是美国学生数量最多的大学之一,他们实施的本科教育就是精英教育。我们川大有6万名左右学生、4300多名专任教师,综合对比来看,我们同样可以实施精英教育。我认为,要真正实施精英教育,核心就是要抓住两点:第一,就是要有一批好老师;第二,就是要培养一批好学生。只要做到这两点,我们就能真正实施精英教育。

什么是好老师?好老师的标准是什么?我认为,好老师就是要品德高尚、教学优秀、学术卓越,这是好老师应具有的标准,也是我们未来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的总目标。一个好老师首先要教学优秀,课堂教学要好。现在,我们有些老师的课学生很喜欢,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学生能顺利完成课后作业,考试也能考高分。这样的老师是不是一个大学的好老师呢?我认为,这种标准只适合做一个中学好老师的标准。因为一个大学的好老师在课堂上不只是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应该教会学生怎么去运用知识、创造知识,引导学生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的老师,才是一个大学的好老师。

那么,什么才是好学生?好学生的标准是什么?前不久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先生来学校演讲时,让我给他推荐几个优秀的川大学生去麻省理工学院深造。丁先生认为,优秀学生不一定是考试分数高的学生,而是要会提问题、会提好问题的学生。我想,一个好学生的标准至少应具备三条一是要通晓知识,也就是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二是要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三是要具有“三种能力”,即独立思考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协作和社会担当能力。这三条标准应该是一体的,只有具备这三条标准的学生才是真正的好学生,才是真正的“学霸”。

要真正实施精英教育,四川大学的每位老师、每位学生都应知晓和践行在川大怎么当一个好老师、怎么做一个好学生。那么,最关键的突破口在哪里?我认为,这个突破口就是抓好课堂教学改革,使我们的老师都能真正成为一流大学的好老师,使我们培养的学生都能真正成为一流大学的好学生。正是基于这种想法,我校一直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从课堂教学改革抓起,为我们的老师能够成为“好老师”创造条件,也为我们能够培养出更多的“好学生”提供保障。

二、找准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我校要建设一流大学,要真正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人才,不缺理念,也不缺口号,而是缺行动。这个行动的突破口就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打破过去习惯于应试教育的课堂教学、习惯于标准答案的考试、习惯于“60分及格”的考核。

传统的应试教育有其优缺点,不能简单全盘否定。应试教育的优势就在于能让学生背很多知识、记很多内容,因为应试教育的考试就是考查学生背了多少、记了多少。同时,应试教育的缺点也很突出,就是培养的学生缺乏想象力、独立思考能力,更缺乏批判精神、科学的思维方式。大学教育应该更多地启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独立思考能力,要启迪学生的心灵,唤醒每个学生自身的潜质。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才是教育的本质所在。

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不是单靠一个讲座或者提一个要求就能实现的,而是要通过每堂课45分钟的教学环节,去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个学生,去启发他们的想象力、批判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去真正体现教育的本质所在。所以,我校一直倡导实施高水平互动式、小班化课堂教学改革,从2010年开始就把新生编成25个人左右规模的小班(最少的12个人一个班),目前已经开设小班课7140门次,达到了全校总课程数的63%。在此基础上,学校鼓励老师实施启发式讲授、互动式交流、探究式讨论、非标准答案考试,鼓励师生在课堂上多交流互动、教学相长,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小班化课堂教学改革实施以后,老师的教学工作量翻了一番,学校的教学成本也翻了一番。我们认为,大学最核心的职能就是培养学生,我们把精力、经费用在学生身上是最值得的,也是最应该的。如果我校小班课能够达到全校总课程数的90%,那么,川大的教育就是真正高水平的精英教育。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我特别希望四川大学的两项改革能走在国内大学的前面:一个就是真正实施非标准答案考试,一个就是取消“60分及格”考核。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都是实施标准答案的考试,很难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虽然大学的一些学科考试应当有标准答案,但考试本身应着重考查学生对答案的推理过程,看学生想了多少、思考了多少,而不是只要学生答案正确就给分。另外,在传统的标准答案考试模式中,学生平时存在逃课现象,在考试时还可能冒险去抄袭、舞弊。特别是,个别学生在考试中抄袭舞弊被发现,按学校规定要被开除学籍,但家长找学校申诉,认为孩子只是犯了错误,希望学校给孩子一次改正的机会。我每次看到这种情况心里很难受,希望类似的事情不要再发生。我想,如果采用非标准答案考试,主要考查学生的思考过程、推理过程,那么,即使学生带着书本、带着资料进考场也不一定能考高分,这样就消除了考试舞弊产生的条件,类似的校园不良现象也就很难发生。

实施非标准答案考试的前提是老师有能力设计非标准答案的试卷和题目,而不是直接从题库里抽几道题目拼凑成一张试卷。现在,有的老师习惯于直接从题库里抄题目,不到半小时就能组出一份试卷。这样的试卷用来考试,怎么能有好的效果?怎么能让学生去独立思考?反之,如果老师能多花点时间、精力,去精心设计非标准答案的题目,让学生同题给出不同的答案,学生就没有机会去抄袭、去舞弊,也就不会出现因抄袭、舞弊而被开除学籍的现象,学生在课堂上也就自然而然地认真听讲,也会按照老师的要求去认真查资料、去独立思考,也就不可能靠考前临时背一下,就能很容易拿到高分。所以,我们要真正培养基础知识扎实、思维方式科学,同时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善于想象创新的好学生,实施非标准答案考试是一个重要的改革举措。

在国外一流大学,老师在课堂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可能还不到国内大学老师的1/3,但在课外花的时间和精力却是国内大学老师的十几倍,因为国外大学老师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互动式、启发式课堂教学,为非标准答案考试做准备。在每门课程开始时,他们都会对学生的每次考试、每次作业、每次讨论提出具体要求,每次下课还要给学生布置十几篇Nature、Science等高水平SCI学术杂志的参考文献,让学生自己去查阅,然后下次上课时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来回答、讨论。我想,如果我国大学的老师都能像国外一流大学的老师一样,学生就不可能简单地靠背教材、记住课堂讲授内容就能拿到考试的高分。学生想要得高分,就不得不去图书馆熬夜查资料,不得不去认真学、独立思考,不得不去主动跟老师互动交流。同时,国外一流大学的考试都是非标准答案,如果学生给出的同一道题的答案一样,老师就不会给成绩,相关学生也就不可能通过这门课的考试。这样,学生之间不仅不会去抄袭、舞弊,而且还会相互比着学,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竞相学习的氛围。

我一直在想,同样一门课,不同的老师去讲、去改试卷,就可能会给学生打不同的分数。上下几分的差异,并不能完全反映出一个学生真实的能力和水平,也不能完全反映出学生间的差距。所以,能不能改变过去这种学生学业考核评价体系?能不能打破一门课只要最后考试60分就算通过的“60分万岁”的考试制度?我们应鼓励老师从讲每门课开始,就把学生每次课堂讨论、每次课后作业、每次随堂测验,都按照一定的比例折算到总成绩当中,使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不超过30%。另外,以后学生的考试成绩也可以不打60分、70分,而是用A、B、C、D、E几个等级来评价。这样改革以后,如果过去考60分算“及格”的话,现在就不一定了,有可能是“不及格”。学生要想考试及格,就不得不去更加主动进取、不得不去主动学习、自发学习。

三、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首先,每位老师都能真正重视本科教育,加强教学投入。要做一名好老师,首先应该重视课堂教学,在做好学术研究的同时,把更多的时间、精力、爱心真正放到学生身上、放到教学工作上、放到搞好课堂教学上。作为一名大学老师,至少要做到品德好、教学好、学术好。如果教学做不好,肯定不是一个合格的大学老师。搞好教学就需要全身心投入,全身心投入就要真正花精力,真正把我们的课堂和讲台作为最神圣的地方,真正把能够给本科生上课作为一种荣誉的体现、作为一种崇高的岗位,增强上讲台的荣誉感、敬畏感和责任感。

从2015年开始,四川大学提高了新进教师的“门槛”,要求进入川大的每位老师都要具有博士学位,同时要力争具有海外交流或学习经历。在提高新进教师“门槛”基础上,我校还建立了新进教师专职博士后制度。新进教师由学校提供研究经费,经过专职博士后科研训练,达到副教授或副研究员的学术水平后,才能具有“学术身份”。新进老师在具有“学术身份”基础上,除了国家统一要求的“教师资格证”以外,还要再通过学校教师发展中心的课堂教学能力培训,拿到“课堂教学能力培训合格证”,才能进入教师队伍、才能上讲台,拥有“教学身份”。所以,我校每位新进老师都要具有“双证”和“双身份”以后,才能走上讲台给本科生上课。我校计划用5年左右的时间,在全校倡导和营造一种良好的环境氛围,即在川大,并不是任何人都能上讲台讲课;上讲台一定要品德高尚,一定要有良好的学术水平,同时更要有突出的教学能力,都要把上讲台作为一个神圣的事业,把给本科生上课作为一个崇高的荣誉。

其次,每位老师都能借鉴国际一流大学经验,努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这就要求每位老师能够真正下决心,改变过去的课堂教学方法。目前,专业知识更新速度快,学科结构调整速度快,如果还是一份教案讲5年、讲10年,怎么能适应新的变化?怎么能有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所以,每位老师都应积极参与、推动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真正实施高水平互动式、小班化的课堂教学,实施启发式讲授、互动式交流、探究式讨论,真正实施非标准答案考试,打破过去“60分及格”的学生学业考评体系。比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要求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研究题目,让学生自己去推导答案、去论证自己的结论。通过这种课堂教学方式,不仅能教会学生学习知识,更能够促使学生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去独立思考,还能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

真正搞好课堂教学并非易事。特别是要准确理解“非标准答案考试”真正内涵,不能过于简单地、僵化地把非标准答案考试等同于设计没有标准答案的题目。老师能设计出一套非标准答案的试卷,当然最好;如果暂时设计不了,出一道标准答案的考题也可以,但要注重考查学生推导结论的论证和思考过程,其实这也是一种非标准答案考试的形式。实际上,我们实施非标准答案考试,关键就是要把学生考核评价的标准从过去记住了多少东西、背下了多少东西,转变为学生理解了多少东西、掌握了多少东西、思考了多少东西,真正促使学生去独立思考,去拓展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最后,每位老师都能真情关爱学生。我一直认为,一个老师最大的责任、最大的幸福,就是培养出好的学生;对一个老师最好的评价就是“桃李满天下”。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就需要老师们不只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跟学生进行教与学的互动,多去指导、帮助学生,更应该在课后多跟学生交流、互动,这应是作为一个好老师的基本要求。国外一流大学的好老师,包括我们川大的好老师都是这样去做的。他们在课后都会通过邮件、微信、QQ,随时与学生交流、互动、讨论问题,不管是自己这门课上的问题,还是其他学习、生活方面的问题,都欢迎学生随时交流、提问。要做一位好老师,就应该在课内外多跟学生交流、互动,投入更多的精力、爱心去关心、关爱、教化学生。

过去,有些学生不敢向老师提问题,这是因为我们老师没有用自己的爱心去启发学生提问题,去鼓励学生在课内外多跟老师交流、讨论,去倡导学生异想天开。大多数高校都习惯于那种记工分的方式,简单用上了多少节课来计算每位老师的教学工作量、发课时费,进行相关考核。实际上,在课后去指导、启发学生,去跟学生交流、互动,也应是每位老师的基本职责。所以,实施小班化、互动式课堂教学改革的内涵,不应只是简单地体现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互动中,还应体现在课堂以外师生的互动、交流中。我一直说,教育是有生命的,教育的生命就在于爱心的传递,在于教与学的互动,在于情感的投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如果我们每位老师都与学生互动、交流,都能从一节课的45分钟,延长到一门课的全过程,延长到师生之间能够成为一辈子的好朋友,这样的师生互动才是教育的爱心所在、教育的生命所在。

教育就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片云去推动另一片云,用一个心灵去唤醒另一个心灵。一个好老师不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还应该教会学生怎么去运用知识、创造知识,更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德,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念。所以,川大的每位老师都应把关爱学生作为第一责任,真正把每个学生都当做自己的孩子来关爱,在课堂内外都能主动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跟学生交流、互动,把自己的知识、爱心传递给每个学生,真情关爱每个学生,用爱心去培养每个学生。

扎实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篇4

(2006年3月16日)

同志们:

按这次会议安排,我传达一下省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几次会议精神,去年省政府下发了《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1月18日,省政府又召开全省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上副省长宋恩华、省林业局长武国堂,对改革工作都进行了周密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2月26日-28日在石家庄举办了全省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政策业务培训班,并邀请了江西省林业局资源林政处的闫成处长介绍了江西省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经验。省政府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副省长宋恩华为组长的领导小组。2006年将我县确定为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县,此项改革,涉及面广,任务量大,政策性强。

一、要充分认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的继续、深化和完善,是林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二次革命和生产力的又一次大解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尽快建立“产权归属明晰,经营主体到位,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落实,流转规范顺畅”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选择。

(二)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加快现代林业发展的重大举措。理顺林业生产关系,能够极大地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吸引其他生产要素向林业聚集,有效推动集体山林集约经营水平和生产能力的提高,促进全省现代林业的快速发展。

1(三)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把山林资源真正落实到户,还权于民,还利于民,让经营者有其山,植树者受其益,务林者得其利,就能够充分释放农村劳动力的潜能,发挥山林资源的潜力,有效地促进农民增收

(四)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维护农村长期稳定的重要保障。让“耕者有其山”,或者叫“林者有其权”,可以吸纳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减少林区不安定因素;可以解决林地界址不清、林木权属不明等长期纠缠不清的历史问题,减少涉林纠纷隐患;可以从制度上规范集体林业资产收益分配,有效缓解农村干群矛盾,促进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可以增强农民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有效遏制盗伐、滥伐林木等违法犯罪行为。

二、这次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背景

在20世纪80年代,开展了林业“三定”工作,把林业产权落实到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以“四荒”拍卖为主要形式,允许和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或其他经营主体购买“四荒”使用权,用于林业开发。经过20多年的实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总的看,改革还不彻底,部分林地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管理,存在责任主体不明确、经营机制不灵活、利益分配不合理等问题,制约了林业生产力的发展,延缓了造林绿化步伐,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必须尽快加以解决。

三、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范围和重点

本次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范围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改革的重点是目前仍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的宜林地。已划定的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和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林木和林地暂不列入改革范围。权属存在争议的,暂不列入改革范围,待争议解决后再进行改革。

四、改革的步骤

按照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大体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2006年3月至2006年4 月)

县政府将成立由主要行政领导任组长,主管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全过程的组织协调,处理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4月上旬,县将制定出台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各乡镇、村都要成立林改组织,制定严密的、符合本村实际的改革实施方案,不能一刀切,一村一策或一组一策,可以承包、拍卖、均山、均利、均股等,无论采取什么办法,确权要争得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三分之二通过。明确完成时间、推进步骤、具体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把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实施阶段(2006年5月至2006年10月)

5月份,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将在全县全面展开。在保持集体林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进一步明晰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落实和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主,多种经营形式并存的集体林经营体制,将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和经营权落实到农户或其他经营主体,使农民真正成为集体山林的主人。

10月底前,完成产权改革并核发林权证书工作。

(三)总结验收阶段(2006年11月)

11月份,迎接省、市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联合检查组对我县林改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扎实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篇5

为切实做好教学这一党校中心工作,我校立足校情,多措并举,以教学质量评估、网格化教育平台建设、精神补钙工程、现场教学、兼职教师选聘等为切入点,扎实推进教学改革,积极建设全市领先、全省一流、全国有影响的基层党校。

一是坚持质量立校,改革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我校坚持质量立校原则,始终把提升教学质量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克服传统粗放式教学考核不足基础上,制订了符合实际的教学质量考核评估体系,实现了专门科室考核与单位绩效考核、对学校考核与对教师考核、对教学考核与对学员考核的三个“双向考核”的结合,为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二是着眼送教下乡,搭建网格化教育平台。为全面落实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目标,实现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和常态化,我校着眼送教下乡,积极搭建网格化教育平台,把全县分为6个片区网格、19个乡镇网格,60余个社区网格。由1名教师负责1—2个社区网格,1名中层干部负责1个片区网格,通过网格实现送教下乡,实现了基层党员干部教育的网格化、全覆盖。

三是围绕理想信念教育,实施精神补钙工程。为坚定理想信念这一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筑牢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我校充分发挥干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积极实施精神补钙工程,形成了由17个教学专题组成的精神补钙教学库,以“点菜单”形式面向全县党员进行全面集中宣讲。

四是依托红色教育资源,拓展现场教学培训。我校发挥沂水是沂蒙精神的发祥地,有着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的优势,以沂蒙山根据地红色资源为依托,从基础设施建设和红色精神讲解两个方面入手,全面打造了党校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基地。截至目前,全县县直单位的1.2万名党员已到教学基地开展了现场教学,对乡镇、农村社区党员的现场教学工作正在逐步开展。

扎实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篇6

全州县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提高干部队伍执政能力和农村党员“双带”能力为宗旨,以拓展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为切入点,精心筹备,周密组织,认真谋划,扎实开展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努力探索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新举措,积极构建“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初步形成了“县委领导,组织部牵头,党校负责,部门参与,基地带动”的“大党校、大培训、大效益”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新格局,使县乡党校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造就了一支党性强、作风好、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农村党员队伍,培养出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的新型农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将我县的做法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协调,形成工作合力。

一是成立了县乡党校教学与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办事机构,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二是设计了可行方案。县委在认真组织学习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县乡党校教学体制改革试点方案》,征求各党(工)委意见和充分讨论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全州县2007年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各乡镇和相关部门都结合各 自实际,拟出了实施方案,并积极抓落实。三是及时召开了全县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会议,进行全面动员部署。

二、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基础设施。

年初以来全州县从市财政和党费中投入50万元作为党员教育培训经费和县乡党校教学体制改革专项经费,为县委党校购置了多媒体设备,更新音响、影碟机、话筒等教学设施,建设中央党校远程教学网C级站,进一步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同时,还为9个村级党校配备了近400套桌椅,切实改善了村党校办学条件。每个农民党员的培训经费确保达到20元以上,使培训能顺利开展。

三、整合培训资源,构建大党校工作格局。

在推进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好各类资源的作用,激励各方积极性,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全州县纵向建立由“县委党校—乡镇党校—专业协会(示范基地)—党员示范户(党员中心户、农家课堂)”构成的四级培训体系;横向在县委统一领导下,由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整合农业、劳动、科技、畜牧、扶贫等培训资源,将他们需培训的人员纳入县乡党校培训工作的范畴,初步形成了部门分工合理、优势互补、资源整合、联动发展的“大党校”的工作格局,改变了过去各自为政的状况,避免了重复培训。目前,我县正积极完善以县委党校为中心,18个乡镇党校,1921个培训示范基地,2862户党员示范户(农家课堂)互 2 相补充的新型党校培训体系。为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我县根据本县县情和县域特点,整合培训资源,突出全州特色,认真抓好“三库一地”建设。一是采取“内部挖掘、外部请进”的办法,建立了上级、本级、乡(镇)三级联动的师资库。目前,全县共有76名专兼职教师,各乡镇也相应组建10到15名不等的乡镇党校师资队伍,初步建起了“党校老师+专家教授+技术老师+乡土人才”的培训师资队伍。二是建立教材库,组织人员编写了农村党员培训教材,并发放给农村党员学习。三是完善资料库。结合农村党员干部的实际需求,已编写、编选、编录7套实用的乡土教材、电子音像教材;从农村党员远程教育节目中精心筛选符合本县实际的理论教育和实用技术专题片,建好培训资料库,县委组织部电教室电教片库存量达300部,各乡镇党校达到100部以上,村级播放点达到50多部.同时,收集、研究和整理我县各条战线涌现出的典型事迹,编写40个教学案例。四是结合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就业技能培训的实际需要,建立了40个有一定规模,涵盖种养、立体养殖的农村党员实用技术培训基地,使之能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在培训中,我县既重视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地讲解理论,又着重加强对受训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训练——每次培训都安排学员到相关基地现场实习、现场操作,力求让培训对象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用得上所学技术。此外,我县还根据党员群众不同的文化层次、理解能力,采取“因人施教”的办法,由县乡 3 技术员、中心户、致富能手入户个别指导,手把手地教,确保每个培训对象学得懂、弄得通、用得上,真正达到培训的目的。

四、创新管理模式,解决好培训难点问题

(一)健全制度,强化管理。一是建立健全了县委统一领导,组织部牵头抓总,县委党校具体负责,相关部门通力协作,社会力量积极支持的“大培训”运行机制,整合了培训资源,延伸了县乡党校的培训功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教育培训的工作合力。建立健全了计划调训、申报审批、档案管理、培训登记等制度,确保全县各类培训按计划组织实施,避免多头重复培训。二是改革现行培训考核办法,建立评教、评学、评管“三位一体”的综合教学评估体系和评估制度,加强评估,奖优罚劣,达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以评促管的目的。三是建立新的培训目标责任考核机制。由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将定期对乡镇党委和县直各部门开展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工作的情况进行检查、评比。四是建立健全跟踪服务机制。跟踪了解每期受训学员的生产生活情况,虚心听取反馈的意见和建设,完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不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

(二)创新方式,增强实效。按照当前县乡党校的实际情况,我县主要突出把握好培训体系的构建、师资队伍的建设、培训对象和内容的拓展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重点, 4 找准切入点,先易后难, 克难攻坚,稳步推进。简而言之就是围绕 一个 “实”字(实际、实在、实用),力求“两个创新”(创新县委党校的班次设置,增设了村(居委)“两委”主要干部、党员致富能手、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农村专业协会骨干、农村中介组织负责人等专题培训班。创新乡镇党校培训班次设置。要求各乡镇办好乡镇机关党员及干部职工培训班、村(居委会)干部培训班、农村基层党员致富能手培训班、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农村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专业协会骨干人员培训班等。同时,要求依托本地专业协会、党员示范户、党员中心户、农家课堂,开展各种农村种养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培训班,重点加强对农村基层党员以及青年农民的培训。),做到“三个明确”(明确了县委党校培训的主要对象是县乡党政部门的乡科级党员干部、村“两委”主要负责人,企事业单位、农村经济组织、中介组织的领导骨干以及乡村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的师资力量。明确了乡镇党校培训的主要对象是乡镇机关党员干部,村(居委会)干部,农村基层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农村各类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负责人。明确了农村专业协会(示范基地)培训的主要对象是农村基层党员中的致富能手和农村各类技术人才。明确了党员示范户、党员中心户、农家课堂培训的主要对象是农村基层党员以及农村中的入党积极分子。今年1—6月份,仅县、乡党校、农家课堂、专业协会已成功举办了各类技术人才、文明守法标兵、经济能 5 人、农产品营销经纪人等26期培训班,培训人员6700多人次。),突出“六个结合”(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课堂培训与基地示范相结合,老师面授与电化教学(远程教育)相结合,统一安排培训内容与“菜单”自选相结合,长期常规培训与短期专项培训相结合。改革教学方法。要求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单一培训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对象的不同, 推行案例分析、研讨交流、专题讲座、学员论坛、现场教学、情景模拟、问答辩论等多种培训方法。目前,我县正积极推行党校固定课堂、流动课堂、专业协会的基地课堂、农户家中的农家课堂、有线电视传输的《荧屏课堂》和电视电话相结合的《科技点播课堂》等“六种课堂”的教学,为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类别的学员提供了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深受广大党员和群众的青睐。)

五、搭建学习的平台,抓好学习培训

(一)加快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络建设。今年以来,全州县投入10万元建立了县、乡、村三级远程教育培训中心,同时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相结合,在有线电视节目中设置“远程教育”栏目,每天定时播放, 使远程教育在全县农村覆盖面达80%,受益的党员群众近20万人。通过“空中课堂”播放适合农村产业发展的农业科技知识电教片,有效地推动了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实施“农家课堂”培训工程。我县利用“农家课 6 堂”党员示范户现身说法,为党员群众讲技术、传经验,提供参观学习场地,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目前全县已组建“农家课堂”231个,“农家课堂”达到“五有”,即有学习场所、有书柜、电视机、影碟机、有专人负责等。目前,“农家课堂”结合本地农时,已开展培训56期,培训农村党员群众6860人次。“农家课堂”已成为农村党员群众学技术的又一崭新平台。

(三)组建农村党员科技服务队,深入开展科技助农活动。为使学与用紧密结合,巩固培训效果,我县建立了以专业技术拔尖党员为成员的“种桑养蚕”、“养牛、养羊”、“ 蔬菜种植”、“动植物疫病防治”等55个县、乡、村三级农村党员科技服务队,他们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传授技术,为农村党员群众解决农科技术、县场信息等难题,构建农村党员“长期学、深入学”的载体,被党员群众亲切称之为农业技术“110”。近年以来,各级党员科技服务队结合农村党员轮训工作,深入开展科技助农活动,共开展培训、助农等活动145次,帮助解决问题233个,受益农村党员群众达21580多人次,使培训效果得到进一步的延伸、巩固。

通过狠抓县乡党校教学与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全州县的干部培训、农村党员培训等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今年上半年全县共举办干部培训班52期,培训干部5000余人次,干部队伍的政治理论水平、专业知识技能得到了提高,工作思路有了新的突破,有力推动了全县各项工作的开展。举办培 7 训农村党员培训班140多期,培训12244人。通过培训,有5799名党员成为致富能手,有1386名农村党员成为“乡土人才”农村党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得到了提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得到增强,有效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2007

扎实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篇7

2011年联社所属工业企业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84,670万元,比去年同期的80,438万元增长5%;完成工业销售值66,770万元,完成出口交货值19,141万元,同比增长11%;利润总额7,379万元,同比增长3.9%。物业租金收入4,748万元,同比增长了10.81%。

截止2011年底,厦门二轻集体企业联社拥有总资产约11亿元(其中工业部分约6亿元,物业部分约5亿),净资产近7亿元,行业涉及塑料、五金、光学电光源、电子电器、工艺美术、首饰、医院、制药、印刷包装、电镀、机械加工、贸易以及物业管理、安全检测评价服务等领域。近年来又成功拓展了金融、工业地产、高科技产业等投融资平台,在结合本地实际,找准目标,拓宽联社发展的空间和思路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具体做法如下:

一、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带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联社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多年积累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凸显,持续稳定发展的压力不断加大。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丝毫没有停顿。为了扭转二轻联社各下属企业几十年来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布局的现状,我们积极寻找高新技术投资项目,引导企业向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高附加值产业的方向转化。

1.佳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原是一家专业生产触摸屏高科技企业,该公司因投资扩展,资金上有困难。我们积极寻求合作,经过研究探讨和市场分析调研,最终做出投资3,000多万元的决定,同时联社对佳晶公司的内部管理及财务制度进行了细致的规范化调整。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佳晶光电已从原来的困难企业发展成为一家年利润超千万元的高科技型企业。

2.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加强自主创新,不断推出新技术、新产品。为此,我们集中精力,组建了企业研发团队,并把企业打造成新技术新产品的孵化器。目前,LED照明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挑战。现阶段LED晶片技术主要控制在美、日、德等发达国家手中。针对这一现状,联社指导星际公司将主要研发重点放在LED照明产品应用技术上。现已研发镂空放热技术,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该产品已申请了专利。截止2011年12月,我们在LED照明技术方面的研发专利已多达20多项,产品产值5亿元,利润5千多万元。联社下属耐德电器公司自主研发10多项适用于高速铁路和矿山开采电器绝缘部件的新型专利技术,打破了国外跨国大公司长期的技术垄断,目前产品已先后进入GE、ABB、高铁、西门子、库柏伊顿、施耐德等。同时,企业也成为产值过亿的高科技企业。

3.加大对技术改造资金的支持力度,充分调动企业技术改造的积极性。截止到2011年12月份联社对14家参控股企业技术改造资金的投入约1亿多元,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了企业的整体效益。

二、努力挖掘多元投资渠道、推进自身滚动式发展

1.联社在拓宽投资渠道方面,近年来已经有了许多积极有益的探索,也取得许多良好的回报和收益。

——积极参与厦门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改制为厦门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项目,不断增资扩股,目前联社持有厦门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920万股,成为其三大股东之一。每年投资收益约1,400多万元。

——联社为了着力于创造有利于企业创业投资发展的环境,增加创业资本的流动性,推动企业对外投资的健康、良性发展,于2008年注册成立厦门华登创业投资公司,注册资本为5千万元。目前,公司整体运行良好,为联社对外投融资创建了广阔的平台。

2.在抓住自身成长的关键环节的同时,充分利用良好的政府政策环境,盘活集体资产。“二轻大厦”建设项目是联社利用老企业异地搬迁改造开发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大厦项目占地面积7,57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9,630平方米,总楼层为地面27层,目前大厦已进入收尾阶段。为配合政府引进央企进厦门的政策,我们将“二轻大厦”1-4层约1.8万平方米售予中信银行。

联社适时地抓住机遇,利用政府扶持文化创意产业优惠政策,打造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对接的平台和基地,建成福建省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同时也是厦门市政府规划建设2万多平方米的一个项目——龙山文化创意产业园。既避免该地块被拆迁,又确保了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

配合二轻系统老企业的异地搬迁,在集美灌南工业区征地69,500平方米,投资4,390万元,建成“灌南二轻工业园”,工业厂房28,460平方米,顺利地为联社下属各企业搬迁改造,打造了一个经济跨跃的平台。同时投资4,278万元,建成30,000多平方米“汽车模具园”。

为盘活联社资产,促进厦门市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在厦门市经发局的牵头带动下,将联社下属第七塑料厂进行异地搬迁改造后,闲置用地约10,000多平方米厂房用地列入厦门市政府“三旧”改造计划项目,联社将在该地块投资兴建一座五星级酒店(华登国际大酒店)。

三、创新管理方式、不断完善管理体系

联社把加强管理摆在重要的位置,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效益,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创新了富有特色的、有效的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水平。

1.持续推进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工作上水平,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责任落到实处。联社每年定期对各下属企业实行经营责任指标考核,并对考核指标进行合理性调整,发挥考核的积极作用,进一步促进经营管理者向上发展的信心。

2.联社逐步健全对参、控股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继续推行财务垂直管理模式。通过对外招聘会计人员,委派到企业任财务主管,通过常规制度内审和主动聘请中介专业机构审计,使财务核算工作的质量得到了加强和提高,并积极协助完善下属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定期召开系统季度财务分析会议,分析各企业的资产状况、盈利情况、财务管理情况。

3.长期以来,联社坚持“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定期深入基层企业进行安全检查工作。2011年联社系统企业没有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既保障职工群众的安全与健康,又确保企业稳步发展。

四、科学化管理物业工作

2011年联社物业租金收入4,748.33万元,比2010年同期增长10.81%,增加463.06万元,再创历史新高,实现新的跨越。租金、管理费及水电费100%收取到位,未出现任何坏账和欠款。

1.为达到规范化管理,联社下属企业联安物业公司按照联社提出的要求进行认真对比审核和监控,保证合同金额与帐务处理相对应;租金收入与实际帐务相对应;银行到帐数与物业点实际数相对应,保证资金安全,杜绝管理疏忽,对每项工程维护及费用支出均进行多部门共同审核验收。

2.在核定二轻物业资质转正三级申报中,按照建设部规定的物业资质申请流程,开通电脑申报系统平台,建立信息数据库,做好物业管理企业的基本信息、数据的收集、录入、核对、上报等一系列工作。2011年9月份,厦门二轻物业顺利通过资格核准,正式核定为正三级资质。

五、积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几年来联社陆续进行申报国家及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其中厦门惟艺漆线雕艺术有限公司作为首批国家级、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和保护单位,筹建了“蔡氏漆线雕艺术馆”和“蔡氏漆线雕研究所”。现为“福建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示范点”、“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及“版权保护重点企业”。

六、客观处理历史遗留问题,营造和谐发展的氛围

1.联社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分级管理、归口办理”的原则,建立和完善了信访工作领导体系。多年来,耐心接待处理原二轻系统企业职工的上访,彻底解决多年来历史遗留的问题,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信访问题逐年大幅下降。

2.积极为系统老职工处理企业改制后历史遗留的问题,先后为改制后25名老企业职工因特殊工种办理退休。两节期间,为18名离休老干部及遗属发放慰问金和困难职工慰问金等计6.5万元。登门或到医院看望慰问困难病患党员和离退休老干部14名。

3.解决改制后企业的部分自管房的遗留问题,在不违反房改出售公有房政策规定的范围内,采取灵活政策。2011年联社将两家企业改制后遗留下来的自管房按照房改政策出售给该住户,有效地解决了房屋管理及租金收取到位的难题。

扎实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篇8

一、各方面重点改革任务扎实推进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新一批拟取消和下放的52项行政审批事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理工作全面启动。至此,新一届政府已分五批取消下放343项行政审批事项和39个子项,一批直接关系企业生产经营、社会关注度高、受益面广的项目被取消下放。对目前仍在实施的审批事项,建立清单制度并在网上公开。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从今年3月1日起在全国推开。

投资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出台了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管理、外商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境外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等办法,简化项目单位申报内容和核准机关审查内容,进一步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国务院已批复国家铁路发展基金设立方案。落实鼓励引导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推出了80个鼓励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投资参与的示范性项目。

财税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积极推进预算公开,中央政府预算和中央部门预算公开到支出功能分类最底层的“项”级科目。将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首次编入预算草案并向全国人大报告。中央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提高了5个百分点;将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调入公共财政预算的比例提高到13%。在10个省市开展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涉及发债规模共1092亿元,占今年全部地方债的27.3%。将专项转移支付项目由2013年的220个压缩到150个左右,一般性转移支付比重由2013年的56.7%提高到58.2%。继续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今年以来铁路运输业、邮政服务业、电信业先后纳入试点。简化增值税税率,将6%和4%两档税率统一调整为3%,政策实施后将每年减轻税负240亿元。自今年1月1日起,小微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实施范围上限由年应纳税所得额6万元提高到10万元,并将政策截止期限延长至2016年底。

金融体制改革有序展开。进一步健全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扩大了同业存单发行主体范围,放开了上海自贸试验区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1%扩大至2%,银行柜台汇率报价区间由2%扩大至3%。公布了首批5家民营银行试点名单,标志着我国民间资本发起设立银行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具体任务。优先股试点正式启动。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试点扩大至全国。全面推进创业板市场改革,放宽了创业板首发财务准入指标,简化了发行条件,拓展了市场服务覆盖面。扩大中小企业私募债试点范围,有效拓展了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价格改革扎实推进。今年以来,先后放开了种子、桑蚕茧、两碱外工业用盐等商品价格和电信业务、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房地产咨询服务等服务价格,建立了更加灵敏反映成本和市场供求变化的价格机制。改进药品价格管理方式,放开了医保目录中低价药品价格。放松铁路运价管制,铁路货运价格由政府定价改为政府指导价、上限管理,向社会发出了运价市场化、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建设铁路的积极信号。出台了建立健全居民生活用气阶梯价格制度指导意见,要求2015年底前所有通气城市均建立起居民用气阶梯气价制度,已实施地区高峰用气需求增速明显减缓。开始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发布2014年棉花、大豆目标价格,出台大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方案。

此外,在科技体制、涉外经济体制、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体制、生态文明体制等方面,相关改革措施也在扎实有序推进。

二、多项重大改革方案或试点安排有序推出

出台《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6月30日,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有三项:一是改进预算管理制度,二是完善税收制度,三是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按照总体方案,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2016年基本完成重点工作和任务,2020年基本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6月30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还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实施好这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坚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相关领域配套政策制度改革。一是完善农村产权制度,维护好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二是区别情况、分类指导,由各地根据中央的总体要求和政策安排,因地制宜地实行差别化落户政策。三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布局、功能互补,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经济集聚能力,为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创造有利条件。

出台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7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全面启动。推进这项改革,对于降低公务运行成本、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意义重大。改革的主要思路是,改革公务用车实物供给方式,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实行社会化提供并适度补贴交通费用,从严配备定向化保障的公务用车。公务用车改革设定了明确的时间表,中央和国家机关力争2014年底前完成,地方党政机关在2015年底前完成。

启动国有企业改革重大试点。7月16日,国务院国资委宣布在中央企业启动“四项改革”试点,具体是:一是在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开展改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二是在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开展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三是在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节能环保集团、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开展董事会行使高级管理人员选聘、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职权试点。四是在国资委管理主要负责人的中央企业中选择2到3家开展派驻纪检组试点。

三、改革成效逐步显现

经济体制改革各项措施的推进实施,不仅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促进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而且对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激发了市场活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投资体制改革、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等一系列简政放权措施的实施,既有力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激活了社会投资创业热情,增强了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也提高了政府履职效率,有力促进了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今年以来,民间投资增长继续快于投资整体增长,上半年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0.1%,高于同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8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继续上升,上半年达到65.1%,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3月1日起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全面推开,注册资本由“实缴制”改为“认缴制”,审批程序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有效降低了创业成本,促进社会创业潜力充分释放。3—6月全国共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440.06万户,同比增长20.48%,其中新登记注册企业大幅增长66.85%;1—6月全国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增加1303.46万人,同比增长3.88倍。价格改革一系列举措的出台实施,也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价格环境。放开一批过去由政府定价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使市场在价格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在促进市场竞争、释放相关行业和企业发展活力的同时,也为消费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建立大豆、棉花目标价格制度,理顺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稳定了市场预期,合理引导了农民种植,缩小了国内外价差,社会各方面普遍给予积极评价。

二是促进了经济稳定增长和提质增效升级。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通过优化税制、缓解重复征税,为产业分工不断深化和服务业加快发展创造了更好的税制环境,成为推动经济稳定增长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据统计,自2012年1月1日营改增试点启动至今年5月份,试点纳税人整体减税面超过90%,其中小规模纳税人平均减税幅度达到40%,全国累计减税超过2500亿元,其中今年前5个月减税675亿元;去年以来,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连续6个季度超过第二产业,今年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6.6%,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服务业占全部税收的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上半年服务业投资增速分别高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第二产业投资2.2和5.2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日益明显。再如,放开电信业务资费后,电信企业推出了更加适应用户需求、更加便宜的资费套餐,拉低了电信资费水平,促进了信息消费。此外,简并增值税征收率将每年减轻企业税负240亿元,扩大小微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实施范围,将有效减轻小微企业税负,这都将对稳增长、调结构发挥重要作用。

三是保障和改善了民生。社会事业领域各项改革的深入推进,特别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教育综合改革、住房保障制度建设各项举措的落实,对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上学难、住房难等基本民生问题发挥积极作用,相关领域社会需求得到有效释放。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提高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调入公共财政预算的比例,可以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居民用电、用水、用气等阶梯价格制度的实施,既促进了资源节约使用,也有效保障了居民基本生活需求。随着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推进,社会高度关注的食品药品安全形势和大气污染等环境形势总体稳定趋好,一些突出问题得到初步控制,对老百姓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提供了保障。

改革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也是当前稳定经济增长和提质增效升级的关键一招。新形势下,我们将坚持从具体问题抓起,着眼于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快推出各项有利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改革举措,切实提高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聚焦、聚神、聚力抓好重点改革任务的落实,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后劲。■

上一篇:幼儿园期末教研工作总结报告(DOC)下一篇:人生忌虚荣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