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领域

2024-07-13

工作领域(精选12篇)

工作领域 篇1

一、中职教学设备、实验器材升级是国家经济发展和宏观战略调整之必然

2008年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正式颁布实施,第二年新年后出现了经济学家瞩目的劳动力短缺“09分水岭”现象,其直接后果是让国家和政府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不能继续走低工资低附加值产业的制造大国之路,产业结构必须升级换代。升级就必须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就必须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淘汰落后的实验器材,代之以全新的现代职业教育技术装备,以适应现代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国家千所中职示范学校建设工程,带动了各地方政府对中职教育的投入,中职教育装备迎来了大发展的春天。以我校为例,中央和地方政府在第一、二批次建设中共为我校配备价值约2 950万元的装备,第三批次计划购买价值约1 300万元的装备。我校教育装备在各专业的分配情况如图1所示。

二、职业教育装备升级后迫切需要专业化管理

从我校4 000多万元装备投入情况可以看出,国家对职业教育装备建设投入巨资。若以10年为使用寿命计算,则我校每年的待摊费用为400多万元;以20年为使用寿命计算,则每年的待摊费用为200多万元。之前我校每年用于专业教学的器材费用不足万元,相当于现在一天的待摊费用。面对巨大的财政投入,如何真正用好和管理好这些装备,是一个需要上至教育部下至学校各级主管领导认真对待的大问题。

三、专业化管理教育装备

多年前北师大的学者就认识到现代教育必须靠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来武装,并率先在全国开设了教育技术专业。由于教育技术融合了现代科技多方面的应用,因而这门新兴学科具有交叉性、复合性和边缘性的特点。教育技术专业学生要具备电子电气、信息通信、自动控制、计算机应用四个模块的基础知识。从我校的装备情况看,机械专业的数控设备管理包含了电子电气、自动化与计算机三个方面的知识;校园网设备、多媒体设备、广播电视设备管理则需要电子、通信、计算机三个方面的知识;空调制冷设备、电工设备、电气控制设备、音视频设备、电子乐器设备管理则需要应用电子、电子电气、自动化与计算机四个方面的知识。用专业化人才管理教育装备已是一种必需。

四、中职教育装备实践中的问题与思考—用“全系统、全寿命周期费用理论”分析

全寿命周期管理 (Life Cycle Cost,简称LCC) ,源于瑞典铁路系统兴于美国军队。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战争的需求,使得各种各样新型现代化装备,如先进战机、智能化火器、制导导弹、新型战舰、新型指挥控制系统不断列装各国部队。从海湾战争以来的现代战争都彰显现代装备在高科技时代战争中的重要性,但新装备都具有经济上高投入,技术上复杂化、智能化、信息化,专业上多学科化的特点,管好、用好新装备并形成持续高效的战斗力是各国国防力量建设的重要事项和后发力量国家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LCC理论和DTC (Design to Cost,简称按费用设计) 理论近年来在我国交通运输、航天科技、国防建设等领域得到大力推广。

由于现代教育装备也呈现高投入、复杂化、智能化、信息化、多学科化的趋势,在教育装备管理中引入LCC和DTC是大势所趋。用LCC和DTC全面指导教育装备整个生命周期的建设和管理,可以克服和避免当前装备建设中因盲目而带来的诸多不合理乱象。

全系统全寿命管理实质上是系统工程的基本理论在装备管理中的应用,它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来综合考虑。

(1) 横向上要通观装备的系统全局,把装备全部内在和外部因素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研究和处理。对于中职教育而言,参与人员包括学生、教师、后台支撑人员 (所有处室人员) ,对应的装备全系统包括基础设施类 (处室后勤管理用装备:校园网、广播电视系统、监控系统、电脑;教师用装备:多媒体设备、体育设施) 、专业设施类 (学生用实验实训装备) 。从课程设置上讲,包括文化 (含体育课) 基础课、专业基础理论课、专业理论课、技能型专业课、技能课共五层课类,技术装备也对应5类。也就是说一所学校存在着人员、人员装备;课程设置、课程技术装备四个子系统 (如图2所示) 。

从服务关系上讲,后台支撑人员为所有教师和学生服务,而教师为所有学生服务;从课程设置上讲,文化基础课为专业基础课服务,专业基础课为专业理论课服务,专业理论课为技能型专业课服务,技能型专业课为技能课服务。同样,教育装备应服务于学校的全系统内务管理与运作架构,并以此为基础规划与设计整个校园装备建设。

(2) 纵向上要从长效出发,对装备整个寿命周期的各个阶段 (统筹规划、设计、选型、制造、安装、使用、维护、改造、更新、报废) 进行管理,以发挥装备最大的使用价值并最终无害化退出,各阶段过程如图3所示。

(1) 教育装备规划设计。合理规则与设计并会同设计研制单位、生产单位、使用单位甚至安装施工单位各方科学论证,最后确定的方案,使90%的费用发生在装备使用之前。

如图4所示,从LCC和DTC理论角度考虑,现行教育装备管理系统在规划设计阶段存在很大缺陷。教育主管部门是否组织力量到基层认真听取各使用单位的需求和意见,是否将汇总的意见转至研制单位,是否对各研制单位提出的方案进行充分的论证,对各方案的优劣进行充分的评估,计算出不同费效比的装备标准供用户选择。对生产单位的技术实力、生产能力、生产资质以及是否存在违规和不法行为,最好由教育部组织专家进行认定。产品定型前应先通过学校教师试用,并提出改进意见。招投标后要严格审查中标设备是否符合教育部论证设计方案,是否由正规单位生产,生产和中标单位是否具备“国投装备”生命期内长期的售后服务能力。安装后,由地方教育装备部门组织专家进行验收。

目前教育装备情况堪忧,如花巨资购买的设备没有完整的使用说明书;安装方不了解实训设备能实现的教学任务;生产方是否具备生产“国投装备”资质等无从确认。

(2) 教育装备使用。教育装备最终要交给学校教师使用,是作为教师的助手为提升教学能力、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服务的。这就要求教育装备应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要将教师从传统的辛苦备课和板书说教中解放出来,将精力用于对学生知识技能的传授与提高上。笔者建议,所有的教育装备应配备详尽的使用说明、安装维护、升级退出、技能实训等手册及教学应用光盘,让教师和学生能轻松掌握装备使用,把学生和教师从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育方式中解放出来,让学生从实践中获得教师传授给他们的技能。

(3) 教育装备的维护和管理。教育装备在设计上要便于用户维护保养,并充分考虑中职学生好动的特点,考虑必要的防护措施,提供完整的维护保养手册,并对可能出现的故障提供指导。

(4) 装备的升级改造和报废退出。LCC管理要求装备在设计与研制时就要考虑装备随时间推移需要进行升级,供应商应具备推出装备2.0, 3.0甚至更多版本的能力,以最大限度地延长装备寿命降低成本。对于装备的退出,作为21世纪现代教育装备企业也有责任和义务考虑,装备的回收利用问题,而不应让他们成为用户不好处置的庞大电子垃圾。优秀的企业在供货时应主动签订回收合同,让装备在寿命结束后,不对社会和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五、关于教学装备发展方向的一些思考

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生存技能。普通教育追求的是“知识为主、学科导向”,而职业教育追求的是“技能为主、职业导向”。学生能否获得社会生存能力和获得生存能力的高低,是检验职业教育是否成功,办学质量优劣的根本标准。从这个意义上讲,目前职业教育装备发展是不足的,或者说发展空间是大有可为的。从我校接收的电子实训装备来看,都没有发展到第五层 (如图5所示) ,没有仿真的电子维修实训装备,没有仿真的小型电子生产线装备,没有仿真的单片机开发装备,这些装备必须同社会接轨,并能够产生社会效益,因为学生只有真正看到和用到能产生效益的装备,才能从学校获得必需的技能。若只达到第四层级的技能,则只是理论上的技能,并不是职业教育真正要达到的实用技能,只有第五层才是学生获得生存技能的关键所在。因此,中职教育装备应大力向第五层发展。若我国教育装备努力向第五层级发展,必将有世界级的教育装备企业诞生,我国的职教技术装备企业一定会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道路,从而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终将超越职教强国德国和瑞典。

参考文献

[1]徐安德.武器系统全寿命周期费用的控制和管理的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2002 (6) :56-61.

工作领域 篇2

1、工业领域重点节能减排企业

博天糖业2、2014年重点工作

非公领域预防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篇3

一、检察机关预防非公领域职务犯罪的必要性

是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非公领域职务犯罪是一种权力寻租活动,会严重危害公平公正的社会经济秩序,直接或间接地给国家经济造成破坏,削弱社会生产力水平,阻碍社会经济发展。在非公领域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可以减少或消除职务犯罪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时,随着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在市场经济体系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其在安置就业、交纳税收、维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这就必然要求检察机关为其提供平等的法律保护。

是从源头上防范职务犯罪的需要。在贿赂犯罪中,行贿和受贿是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但在司法实践中,对作为贿赂犯罪的源头方即行贿人的打击和预防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大量的事实表明,贿赂犯罪的源头在非公企业。因此,要从源头上遏制和减少贿赂犯罪,除了加强对受贿方职务犯罪的预防外,还需要从源头上找原因、想办法。而在非公企业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能够有效地防止非公企业经营者及其员工的行贿行为,从源头上减少贿赂犯罪的发生。

二、检察机关预防非公领域职务犯罪的可行性

1.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需要检察机关开展预防工作。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需要检察机关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动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一些非公企业管理人员实施的行贿、受贿、侵占、挪用资金等行为,确实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和形象。企业主进而认识到防范贿赂犯罪的必要性,需要检察院开展预防工作。二是一些行政执法机关工作人员向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吃拿卡要,或故意阻挠、发难,与检察机关开展预防工作,可以阻断一些不法之徒的非分之心,起到震慑作用。三是因为现在非公领域竞争激烈,与检察机关搞好关系,可以创造一些便利条件,有利于企业的发展。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这些期望与检察机关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目的是基本一致的。

2.预防国家工作人员和非公领域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具有同质性。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其在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中的职权实施的犯罪,是国家公共权力腐败的结果。非公领域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是非国家工作人员利用其在非公有制经济实体中的职权实施的犯罪,是非公有制经济实体的公共权力腐败的结果。两者都是基于公共权力的犯罪,都是利用职权实施的犯罪,是公共权力腐败。从犯罪预防学的角度看,两类犯罪在犯罪主观和客观方面都基本相同,可以采用相同的预防方法和预防措施。

3.检察机关在预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检察机关在长期开展的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形成了以预防调查、检察建议、预防宣传和警示教育、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等“六项工作”为主要内容的预防业务体系。同时,检察机关在非公领域人员职务犯罪的逮捕、起诉到刑罚执行的各个环节中都发挥重要作用,对非公领域人员职务犯罪的特点以及引发犯罪的体制机制问题有较为深刻的认识,这就为检察机关为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堵塞漏洞、完善制度,建立防范机制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三、检察机关预防非公领域职务犯罪的途径和方法

检察机关在非公领域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不能将目光仅仅局限于非公企业内部, 必须站在为非公企业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的全局高度, 进一步拓宽预防工作的思路,才能确保取得实效。

1.出台服务举措,转变执法观念,为非公企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要从思想深处认识到服务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结合实际制定服务非公企业发展的意见建议,细化检察机关为非公企业服务措施,为开展非公领域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如省院预防处根据省人大代表的提案,先后派员深入非公企业及企业主管部门,采取座谈研讨、实地走访等形式开展调研,认真总结近年来检察机关服务非公企业发展的经验做法,出台了《福建省检察机关预防部门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为非公企业发展服务的意见》。

2.加强与行政执法机关的联系配合,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为非公企业创造良好法律环境。主要是在行政执法系统中推行行政执法告知制度。行政执法告知制度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指行政机关应告知行政相对人行政执法部门的工作职能、办事(案)程序、收费标准、投诉途径和方式等内容,以群众的监督推动行政执法部门规范执法程序,预防和减少行政执法人员因人情关系、利益关系将刑事案件以行政处罚方式处理的现象。另一方面指检察机关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有关规定、行政执法人员履行职责时应注意的行为、行政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应履行的告知义务等内容向行政执法部门和人员告知。通过推行行政执法告知制度,为非公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廉政环境。如福州市两级院先后与各自辖区内的国税、地税、城建、林业等行政执法机关建立了以行政执法告知活动为重点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良性机制,对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送法入企,开展法制宣传,提高非公企业员工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在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条件下,非公企业要做大做强,就必须依法经营合法竞争。检察机关预防部门可以通过法制讲座、发放宣传资料、提供法律咨询等形式,深入开展经常性的法制宣传教育,增强非公有制企业人员学法、守法和運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促使非公有制企业守法经营、依法管理、照章纳税,减少和杜绝各类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如晋江市检察院开展“职务犯罪预防走进非公企业”系列活动,采取分发宣传材料、举办法制讲座、开展预防咨询等形式,提高非公企业主管和员工守法意识,受到当地党委、政府和非公企业的一致好评。南靖县检察院与县工商联成立“防案顾问小组”,通过设立法律咨询点、举办法律讲座等活动,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

4.结合办案,提出对策建议,协助非公企业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有的非公有制企业管理不善, 内部制度疏漏, 造成企业资产流失和经营困难等不良后果。检察机关在办理涉及非公企业的案件中, 要注意帮助非公企业总结经验教训,掌握非公企业发案特点、规律以及犯罪案件的新动向,积极运用检察建议, 帮助企业建立完善规章制度, 铲除滋生犯罪的土壤。如三明市三元区院在办案中发现一公司数名职工验煤采样存在以次充好的情况,深入该公司调查研究并提出检察建议,促成该公司投入60余万元采购设备进行自动采样,避免人工采样监督盲区。

5.深入调查,加强沟通交流,找准服务非公企业的方向和重点。充分的沟通和交流,是做好工作的重要前提。检察机关预防部门要深入调查,通过走访、座谈,全面了解非公有制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及企业在法律服务方面的需求,为非公企業排忧解难。同时,要听取非公企业对执法工作的意见和要求,找准服务非公企业的方向和重点。增强服务的预见性和针对性。如莆田市院组织召开全市检察机关服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座谈会,邀请在莆的17家农业企业以及市直机关十个部门负责人进行座谈,征求农业企业和市直有关部门对检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四、检察机关预防非公领域职务犯罪需要注意的事项

在非公领域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要把握12字原则:“有求要应、择机而动、量力而行、把握尺度。”

1.在思想上,要突破传统观念,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尝试。对非公企业和非公个体的诉求和期望,要及时作出回应,要把预防工作作为检察机关服务大局的重要举措来抓。不能因为预防对象是非公性而放弃检察机关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2.在工作态度上,要择机而动、量力而行。目前检察机关预防部门人员较少,基层预防人员更是缺乏,再加上预防措施有限、刚性不足,在公有领域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尚且难以周全,无法穷尽,力不能及,今后若将预防延伸到非公领域,可能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因此,要择机而动、量力而行,不能包打天下,胡子眉毛一起抓。

3.在方式方法上,要把握尺度,重在宣传引导,重在督促指导,保证有关法律在非公领域的正确实施。在公有领域开展的预防工作措施,在非公领域开展应当有所区别、有所变化、把握尺度。比如预防调查可以以联合调研的方式进行,检察建议应当慎用,警示宣传教育和预防咨询可以大胆开展等等。另外,可以利用掌握的法律知识,发挥检察机关民行、公诉、侦监等部门的力量,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帮助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签订合同制度、销售等规章制度,堵塞非公企业在产、供、销等管理中的漏洞,切实为企业当好参谋。

4.在纪律上,要坚持积极参与不越权,主动服务不代替。要注意维护非公企业的利益,坚决克服和防止借服务之机到非公企业拉赞助、搞摊派、搞创收的行为。要防止利用服务之名,对非公企业指手画脚,干预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对于非公企业借预防工作来实现个人目的的,一定要讲原则,讲纪律,把握分寸,严明纪律。

工作领域 篇4

(一) 确保新建建筑符合建筑节能标准

2008年新建建筑在设计阶段基本达到节能标准, 但在施工阶段还存在一些建筑不能达到建筑节能标准。

2009年要确保全部新建建筑符合建筑节能标准。

具体措施:

⑴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建筑节能技术培训。各地级以上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组织至少两期的建筑节能政策法规、技术标准培训班, 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建筑节能技术培训。

⑵继续加大对建筑节能设计的监管力度, 提高设计文件质量, 落实建筑节能标准, 进一步加强节能设计审查监督管理, 对违反现行建筑节能设计强制性标准的责任者, 坚决依法进行处罚。

⑶加大施工阶段的监管, 严格执行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将建筑节能作为全省工程质量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不执行节能设计的项目要追究相关单位的责任、通报批评, 并依法给予经济处罚。

⑷进一步加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化工作。对墙体、屋面、门窗等成熟的建筑节能设计构造争取编制标准设计图集, 提高设计人员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自觉性。

⑸启动新一轮计价依据的修编工作, 补充建筑节能项目的定额子目。建立节能材料、工艺造价信息发布的长效机制, 加强节能项目造价信息的发布工作。完成建筑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研究。

⑹各地市上半年组织开展建筑节能自查工作, 6月底省建设厅组织专家抽查两个地级市;下半年10月省建设厅组织全省建筑节能大检查。

⑺12月配合建设部开展年度建筑节能检查。

(二) 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

2008年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有所开展, 但与目标要求相差较远。2009年各地要大胆创新, 采取多种措施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

具体措施:

⑴改造重点选定能耗较高的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 各地在6月底前至少确定两个项目 (单个项目面积不低于5000m2) 作为改造试点项目, 进行改造跟踪。

⑵鼓励优先采用遮阳、隔热、自然通风等低成本节能技术措施应用于改造, 积极培育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市场机制, 推广节能改造的成功模式。

(三) 新型墙体材料革新

2008年全省65%的城镇建筑已应用新型墙材。

2009年全省70%的城镇建筑应用新型墙材, 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

具体措施:

⑴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征求对第三批限时施行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城市名单意见的函》 (发改办环资[2008]2572号) 要求, 抓好汕尾、河源、清远、云浮等16个城市实现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

⑵根据财政部《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和使用管理办法》, 继续同省财厅抓紧修订我省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和使用管理具体办法。

⑶积极联系省编办, 争取设立省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管理办公室, 进一步加大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的征收、管理和解缴工作力度。

⑷依法抑制实心粘土砖的生产, 严格禁止新建、扩建实心粘土砖生产企业。

⑸加强监督检查。从规划、设计、招标、施工、质量监督、监理、竣工验收等环节抓起, 采用施工图审查、行政审批、工程验收、城建执法等控制手段, 推动“禁实”工作, 提高禁实比率。10月和全省节能监督检查一起开展一次全省“禁实”抽查。

⑹跟踪落实省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工作联席会议纪要, 4月底前完成省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工作联席会议组成人员的变更。

⑺6月底前督促各地完成一年一度的墙改统计工作。

⑻继续加大宣传力度, 营造全社会墙改氛围。

(四) 太阳能在建筑中的应用

加大力度, 推广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

具体措施:

⑴建设单位、设计、图审、施工、监理、监督等单位严格执行《公共和居住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一体化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和《太阳能设计导则》。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规程》、《导则》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⑵组织申报2009年国家可再生能源应用示范项目, 跟踪广州亚运村等三项可再生能源应用示范项目的落实情况, 并每半年向建设部汇报一次。

(五) 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

根据建设部《关于加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建科[2007]245号) 的要求, 继续做好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建筑能耗统计、审计、公示和监测平台的建设。各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做好组织工作, 并协助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等四个技术支持单位, 做好统计工作。

具体措施:

⑴组织编制民用建筑能耗统计制度实施细则, 5月底前完成;组织编制能源审计工作手册, 7月底前完成。

⑵继续组织力量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 10月前完成公示。

⑶协助、督促省建科院初步建立省级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监管平台, 对广州、东莞等个别城市建筑实施监测。

(六) 节能示范项目

继续组织省建筑节能示范项目。各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管理, 督促节能示范项目的实施, 并将示范项目的落实情况、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效果、存在的问题等及时向我厅汇报。

具体措施:

⑴各地市筛选确定1~2个以上建筑节能示范项目, 于6月底前报给省建设厅。

⑵组织编制建筑节能示范项目评定标准, 10月底完成。

⑶组织建筑节能示范项目的验收, 全省分三大片进行。

⑷召开建筑节能施工现场会, 确定一批建筑节能施工示范工程, 促进建筑施工企业加强建筑节能工程施工工法的研究总结。

(七) 推行能效测评标识制度

为实现建筑节能信息的公开, 让全社会来监督这个工作。根据建设部的部署, 省建设厅将加大工作力度, 加快推进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工作的实施。

具体措施:

⑴加大力度实施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制度, 推进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工作。10月前对通过测评标识的项目发文公示。

⑵开展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机构认定, 5月底前完成。

⑶建筑节能示范项目必须进行建筑能效测评。

(八) 其他重要措施和任务

⑴协助省法制办、省人大修改、完善《广东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5月份组织省法制办、省人大等部门有关人员对国内建筑节能立法开展比较好的地区进行一次调研;下半年争取将《条例》提交省人大审议, 争取年内出台。

⑵组织省内相关管理人员及企业参加国家“绿博会”。

⑶按林木声副省长的要求分别向省财政等职能部门申请省建筑节能资金。3月份起草建筑节能工作专项申请报告向省财政厅提出经费申请, 上半年组织科研项目向省科技厅申报2009年省科技项目, 争取科技厅经费支持。

⑷6月前组织有关人员到省外考察建筑节能与墙改工作, 并形成调研报告。

⑸9月份举办“2009中国 (广东) 绿色建筑与节能产品博览会暨建筑节能论坛”。

⑹加强建筑节能材料和产品质量监督管理, 编制节能产品推广目录。上半年开展全省各地建筑节能材料和产品质量监督检测能力调查, 8月形成《广东省建筑节能材料和产品质量检测情况调研报告》, 9月根据调研的情况, 发文对我省建筑节能材料和产品质量监督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工作要求。

⑺组织开展每年一度的节能宣传周活动。开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建筑节能标准规范等的宣贯, 加大节能减排宣传培训力度。

⑻督促省建科院每个季度至少完成一期节能减排简讯的编印工作, 并向省政府、省信息中心等单位汇报。

二、污水处理

截至2008年11月, 全省共建成污水处理厂160座, 日处理能力1032万立方米, 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50%以上, 比2007年底新增污水处理厂33座, 新增日处理能力158万立方米, 污水集中处理率提高5个百分点。地级以上市全部建成污水处理厂, 县级市 (县城) 建成污水处理厂的比率为39%。

省“十一五”规划目标是:到2010年, 全省污水日处理能力要达到1400万立方米, 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0%。根据这一目标, 2009年底前珠三角地区的中心镇、东西两翼和山区的县城必须全部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进水调试。

具体措施:

⑴建立污水处理厂评估运行机制。从2009年起, 依托全省城镇污水处理管理信息系统, 建立全省污水处理设施运营季报和通报制度, 每季度向省委、省政府上报我省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 组织对在建和已运行污水处理厂情况进行抽查, 每半年通报全省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和填报数据情况。

⑵继续编制完成《珠江三角洲城镇污水治理规划评价与优化方案》, 优化珠江三角洲污水处理厂的整体布局, 提高污水处理的规模效应, 推进珠江三角洲中心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三、垃圾处理

截至2008年11月, 全省共建成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37座, 日处理能力共3.5万吨, 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65%, 比2007年底新增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3座, 新增日处理能力0.4万吨, 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提高5个百分点。

省“十一五”规划目标是:到2010年, 全省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根据这一目标, 2009年全省城镇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要达到3.8万吨, 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

具体措施:

⑴研究推进我省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方案, 提出推进全省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具体意见和措施, 力争以省政府名义下发各地, 加快县城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⑵组织对中央和省补助的项目进行指导监督, 确保项目落实。

⑶完善生活垃圾处理场基础信息统计制度和生活垃圾处理场评估机制。

⑷完成省治污保洁 (垃圾处理工程) 专项资金项目计划, 加快推进全省的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四、散装水泥

2009年度拟实现本省散装水泥供应量4300万吨;实现预拌混凝土量达1亿m3, 即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掺入粉煤灰1000万吨, 变废为宝;完成预拌砂浆400万m3。

具体措施:

⑴待《广东省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管理规定》出台后, 在全省范围内分片召开有关单位宣传贯彻会议, 以及完善行政许可执法监管等相关工作。

⑵认真贯彻节能减排的有关政策, 全面抓好建设工程项目禁止使用袋装水泥和现场搅拌混凝土、砂浆的各项工作, 保障建设工程质量。

⑶加快农村建立推广使用散装水泥销售网点, 提高全省使用散装水泥率。

⑷继续加强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收工作。

美术领域教学工作思路 篇5

2015年8月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一书中,艺术领域的具体目标是: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简单地说,可以概括为:发现、感受、欣赏、表现、创造。静心反思以往的美术教学,我认为存在以下问题:

1、培养目标方面:从以上四个目标可以看出,三次用了“喜欢”这个词。这就告诉我们,幼儿园的艺术教育重在艺术兴趣培养,注重孩子的情感体验。但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把美术教育等同于技能教育,认为教幼儿画出一张美丽的图画,做出一件有趣的手工就完成了任务,把重点放在了培养幼儿的正确描画和模仿上,把技能技巧的培养作为主要任务,忽视了幼儿情感、智力、审美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培养。

2、教育内容方面:强调对自然的模仿和再现,模仿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物体或图片是美术教育的主要内容,造成幼儿作品中的模式化倾向非常突出,在一个班级里,甚至在一个幼儿园里,经常会看到许多带有模式化的人物、动物的形象。

3、教学方法方面:以教师为中心,传统的用成人化的教学方法来教学,用临摹方法传授绘画技巧,脱离儿童实际,限制了幼儿的想像力,使幼儿的个性及创造才能受到压抑。

4、教学评价方面:经常以是否与教师的范例相一致为衡量标准,忽视了幼儿的个性及个体差异,忽略了与幼儿的交流沟通,片面地以成人的眼光及标准去衡量幼儿作品的好与坏,打击了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因此,在本学期,我意欲通过切实有效的相关措施,结合我园“乐学、乐做、智慧成长”的办园理念,以培养幼儿的美术兴趣为目的,让幼儿在自由轻松的活动氛围中,主动大胆地发现、感受、欣赏、表现、创造自己眼中美的事物,以美术带思维,从而得到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具体措施如下:

一、教师方面:

1、加强美术理论学习,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美术教学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隔周一次美术教研,重点学习《早期教育》美术版相关文章,并交流反思在美术教学中的经验、体会。

2、各年龄班教师在开学前,共同商讨制定五个重点美术活动主题(可结合主题教学、节日、季节等)。这五个重点美术活动主题可从活动内容角度定,也可从活动材料角度定。如:小班活动《好吃的冰淇淋》(活动内容);大班活动《叉子变奏曲》(活动材料)。确定好活动主题后,同年龄班的各个班级可根据这一主题自由开展相关活动。每次活动给幼儿充分的时间(一个下午),让幼儿尽情表现,作品完成后充分表达交流,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评价。

3、同年龄班进行教学观摩活动。

4、将主题活动作品利用“奇思妙想”橱窗进行展览。

5、充分利用班级中的美工区,作为美术活动延伸,支持幼儿的再创作。也可借鉴同年龄班其他班的美术活动内容,进一步丰富本班的美工区。

二、教学方面:

在实际教学中,要求各班教师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孩子的兴趣一方面来自于对事物本身的喜爱,对操作过程的喜欢,另一方面来自于教师语言的引导、积极的评价,每个孩子都有被教师肯定的心理需要。教师应常用赏识、赞扬的口气肯定幼儿独特的构思,奇异的想象,常以“你进步了”“要是你„„,那会更棒”的口气来培养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

2、创造自由轻松的心理环境。首先是信任幼儿,就是在相信幼儿能力的基础上,为幼儿提供能充分进行美术活动的机会。其次,是以和蔼的态度营造温馨的气氛,鼓励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观念,尊重它不同寻常的提问和想法,同时减少过多硬性的规定,避免阻碍幼儿创造力的发挥。

3、美术教育要走向幼儿生活。生活中不缺乏美,只是我们缺乏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作为教师,要学会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发现美,并大胆地用各种美术形式去表达、去表现。

4、在沟通的基础上科学地评价幼儿作品。在评价幼儿作品之前,一定要让幼儿充分地表达,讲解自己的作品,用心聆听幼儿作品中的故事,与幼儿进行心灵的沟通。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发现其作品中的闪光点,科学地进行评价,进一步激发幼儿再次创作的兴趣与欲望。

希望通过本学期的美术教育,幼儿能够真正喜欢上美术,在美术活动中大胆、自由、轻松、愉快地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他们对周围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受,体验自由表达与创造的乐趣。

工作领域 篇6

关键词:执法档案 内部监督 检察人员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建立具有检察特点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从2004年开始,我省在湘潭市检察院开展探索建立检察人员执法档案的试点工作。在深入调研和试点取得经验的基础上,省院党组决定今年在全省检察机关建立执法档案,并制定了《关于全省检察机关建立执法档案的实施意见》,推动实现了管案与管人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拓展了内部执法监督工作领域,《检察日报》作了专题报道。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以推进检察改革为契机,准确把握检察人员执法档案的价值定位

加强领导、深化认识、把握方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具有检察特点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是建立执法档案制度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一是坚持改革,严格规范执法档案的价值内涵。近几年来,我省检察机关探索开展了检务督察和执法质量考评,取得了积极的成果。由于执法质量考评主要是针对单位和部门,注重结果监督,而相对执法行为而言,一些执法质量问题难以通过案卷反映出来,执法年度内的执法效果、以及执法中违纪违法等问题的出现具有滞后性。因此,建立和推行把对个案的结果监督、创新为对执法过程和执法主体的执法行为的经常性、长久性的监督机制,拉满“执法监督”这张弓,必须坚持检察改革、树立科学发展观,充分考虑其适用价值。为此,我们坚持边探索、边试点,将建立执法档案价值定位为:以适应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检察执法监督和队伍建设,建立健全适合司法工作规律的长效管理机制的需要,与执法质量考评衔接和配套,按照客观真实、全面准确的要求,将执法主体的执法行为以档案的形式记录下来,对执法过程、执法行为的优劣进行考核评估和动态管理,落实执法主体对执法质量的终身责任,形成科学、规范、完善的执法监督体系,实现检察队伍执法质量、绩效考核和干部管理的有机结合,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二是强化领导,打牢建立执法档案的思想基础。在探索建立执法档案时,有的同志认为对检察执法的限制性规定已经太多,搞执法档案是形式主义、是对检察官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的法外施权;还有的认为已经有干部人事档案和纪检监察的“一案三卡”,再搞执法档案是多此一举。“天下之事,图之固贵于有其法,而尤其在于得其人”。为此,省院要求各级院都要成立执法档案工作领导小组,由检察长任组长,列入院党组的重要议事日程,并从三个方面打牢建立执法档案的思想基础:一是建立执法档案,对执法行为进行客观、真实、全面、及时的记录,实现执法监督经常化、科学化,强化执法主体接受监督和自省意识,有利于增强和培养检察人员严格执法的责任感与职业操守。二是执法档案重点记录执法质量、执法纪律方面的瑕疵和违规行为,以此作为干部使用和奖惩的依据,对检察队伍建设具有较强的教育警示作用,是促进公正执法的监督机制,也是对执法主体的安全保护机制,有利于干警的健康成长。三是刑事案件的对错、质量好坏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检验,对执法行为的严格记录,是对法律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当事人负责,对执法主体自己负责,有利于树立检察机关以执法质量为生命线的公正执法的职业形象。因此,执法档案是干部人事档案的必要补充,只要真抓、真用执法档案,就会达到业务和队伍建设的有机结合,实现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质量的最终目的。

三是以点带面,积极推进执法档案的全面建立。省院党组对湘潭市院执法档案试点工作非常关注,何素斌检察长、龚佳禾副检察长等领导同志多次带队深入试点开展调查研究,完善制度、推介经验,为在全省推广造声势、打基础。为了全面推动这项工作,院党组多次召开会议专门研究部署,在湘谭市召开了全省检察机关执法档案工作座谈交流会,组织湘谭市院和岳塘区院介绍了建立执法档案的经验。对全省检察机关建立执法档案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具体时间表,组织省院中层以上领导和业务骨干到长沙县检察院观摩执法档案建设、举办执法档案学习班,统一认识,在更高层次上反复讨论修改《关于全省检察机关建立执法档案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省院机关由政治部负责执法档案所需的场所、办公设施等基本建设,确定建档的范围和对象,发挥省院的带头示范作用,并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考核验收的重要内容、各业务部门对口指导的重要任务,有力地推动了全省检察机关执法档案的全面建立。

二、以规范执法行为为重点,客观记载检察人员执法办案的业绩表现

建立执法档案是改进检察队伍管理和执法监督的机制创新,我们在借鉴干部人事档案做法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执法档案的适用范围、主要内容,增强可操作性。

一是坚持分类建档,明确适用范围。根据《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规定,检察人员的工作职责则分为执法岗位和非执法岗位;正副检察长和检察委员会委员是执法主体的领导者和指挥者。因此,我们按领导岗位和业务工作性质确定建档的适用范围,具体包括:1、分管执法部门的院领导、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2、侦查监督、公诉、反贪、反渎、监所检察、控告申诉、民行检察、林业检察、法警、技术鉴定(含“两录”人员)等执法岗位的检察人员。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各级院领导班子成员中分管执法工作的院领导和检委会专职委员的执法档案,由本院检务督察部门负责收集和审查有关情况,向干部档案管理部门移送。院领导的执法档案资料收集后,由本院干部档案管理部门按规定移送同级党委政法委管理和使用。业务部门执法人员的执法情况,由本人如实填写、部门负责人审核后,移交给本院政工部门建档管理使用,实行“一人一档、档随人走”的执法质量终身制,形成了完整的监督管理体系。

二是客观准确记载,明确主要内容。执法档案是历史的记录,必须客观真实、准确反映执法人员的执法状况、执法质量和工作绩效等相关资料,留与后人和历史评价。我们把建档的主要内容确定为五个方面:1.基本情况:即个人的执法资格、执法岗位及职责等。2.执法情况:即执法办案数量、案件评查、执法检查、被投诉控告经调查属实的情况、执法工作总结、执法工作创新等。3.专项工作情况:即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开展的执法活动、专项整治工作、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督办交办案件的办理、查处影响本地区社会稳定的重大事项等。4.考核情况:即日常考核、专项考核、年度考核及其他执法考核、年度执法状况认定结论、执法过错认定和责任追究、违纪违法查处、国家赔偿等。5.奖惩情况:即纪检监察、组织人事、检务督察等对干警执法工作认定结论作出的评优、记功、奖励、晋职晋级、提拔使用及惩处等情况。为了便于操作,按部门分类设计了12种表格,承办一般案件每季度填写1份表,不捕、不诉、撤案、判无罪等案件单独填表。执法效果和奖惩情况当年无反映的,相关栏目留白,待有关责任部门收集认定执法质量、纪律作风、奖励等情况后,再及时录入进档。

三是严格操作程序,明确责任部门。建立执法档案是以档案的形式记录执法主体的执法行为,检察人员对个人的执法效果和过错责任进入档案非常关注。为此,我们对收集执法效果和认定责任作了严格的程序规定:检务督察部门负责通过案件督察、执法质量检查等方式,收集执法质量方面的问题,认定执法过错;纪检监察部门负责通过“一案三卡”的回访考察、执法纪律作风调查等方式,收集执法质量和执法纪律作风方面的情况;控告申诉部门负责通过涉检信访调查、案件复查、刑事赔偿等方式,收集执法质量方面的问题;公诉部门和其他业务部门负责通过业务工作的相互监督制约、法院判决认定等方式,收集本院上一诉讼环节执法质量的情况;干部管理部门负责收集大要案件奖励的情况等。凡移交归档的资料,应是与执法有关并经有关部门确认和领导签字的材料,严格履行移交手续,确保程序公正规范,职责清晰明确。

三、以拓展内部监督为核心,不断强化检察人员执法档案的管理和应用

建档的目的旨在客观真实地记载检察人员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中的业绩和现实表现,并作为对干警德、能、勤、绩的客观评价、职级晋升和评先评优的客观依据,进一步拓展和增强了内部监督的途径与实效。

一是严格考核标准,抓好结合。实践中准确把握执法档案的考核标准难度很大,不进行考核,又会良莠不分、失去意义。为此,我们坚持执法档案考核与执法质量考评衔接配套、同步进行。湘谭市院依据执法档案记载情况和执法质量考评办法,确定执法档案考核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等四个等次。1.优秀为:执法行为符合实体法、程序法的规定和高检院办案规程的要求,公正、文明、廉洁,执法质量检查无扣分。2.合格为:执法行为符合实体法、程序法的规定和高检院办案规程的要求,公正、文明、廉洁,执法质量检查个案扣分不超过2分的。3.基本合格为:执法行为符合实体法、程序法的规定,执法质量检查个案扣分不超过4分的。4.不合格为:执法行为违反实体法和程序法规定,出现《人民检察院错案责任追究条例(试行)》第6、7、8条的情形,经有关部门认定为错案的。对执法活动中有严重过错,受到行政记过或党内严重警告及其以上处分,或导致涉检上访、引发重大不稳定事件;因违反实体法和程序法规定,所办案件被法院判无罪的等,直接认定为不合格等次。业务部门执法人员的执法档案考评等次由处长确定;处长的执法档案考评等次由分管检察长确定;检委会专职委员和分管执法业务工作的院领导的执法档案考评等次由检察长确定,本院执法档案领导小组审核。

二是实行动态管理,强化监督。省院在《建立执法档案的实施意见》中规定:凡执法档案考评为基本合格的,当年不得评先评优;凡执法档案考评为不合格的,年度考核不得评为称职以上等次;两年内执法档案考评为基本合格或一次不合格等次的,不予提拔使用。为了落实好这些规定,我们坚持动态管理、定期查阅干警的执法档案。各市州院案件质量考评由原来每半年一次改为每季度一次,将执法监督责任落实到业务部门,及时组织开展案件回访考察,把个案考评和回访考察情况全部归入干警执法质量档案。湘潭市院公诉科某办案人在审查一起故意伤害案时,不按程序操作,被扣发案件质量奖2000元和诫勉谈话,并记入了执法档案。该市岳塘区检察院把干警所办案件从适用法律到诉讼、上访、赔偿、立功、受奖的情况都真实记录在个人执法档案中,所办案件如引起投诉等问题,不受办案人职务或岗位变动影响,由办案人终身负责,实现了内部执法监督管理经常化,建档的整体效能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三是发挥档案价值,合理利用。抓好检察人员执法档案工作,建档是基础、管理是条件、使用是关键。我们坚持把执法档案所反映的情况,作为对执法主体进行资格认定、调整执法岗位、晋职晋级、评先评优和追究执法过错的重要依据。省委组织部、省委政法委、省人事厅非常重视,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政法干警执法档案管理、使用工作的通知》,要求在考察选任政法干部时,要查看执法档案,了解和掌握考察对象在执法办案中表现出来的德、能、勤、绩、廉状况,作为重要参考依据。在执法档案的利用方面,我们主要把握以下原则:1.干警晋职晋级、交流、奖惩、晋升检察官等级时必须附报执法档案;2.在考察任用干部时,及时向组织部门提供执法档案;3.在提拔使用干部、解决干警职级待遇等,先调阅执法档案并公示档案中体现的工作实绩后才进行民主推荐;4.党组在讨论研究干部时,要查看执法档案和履行工作职责的全面情况;5.对呈报、考察、讨论决定任免和奖惩干警时,没有报送执法档案的,不予讨论。2004年以来,湘谭市两级院通过竞争上岗和选拔任用部门负责人、解决干部待遇160人次,符合检察官等级晋升的193人,以及政法机关骨干交流和上级院调任的19人,均逐一呈报了提拔、选任、调任、晋升对象的执法档案,为用人部门提供参考依据,充分发挥了执法档案的利用价值。

工作领域 篇7

然而, 农业作为我国的传统产业, 并没有在推广创新方法上受到足够的重视。与这些行业相比, 农业具有自身的特性, 农业领域科技创新迫切需要创新方法的指导。本文比较国外以及国内泛制造业领域创新方法现状及工作机制, 重点探讨和阐述在我国农业领域开展创新方法的工作机制问题。

1 国外创新方法工作的现状及机制

1.1 创新方法的形成与发展

世界上第一种创新方法“基于创造性的创新方法奥斯本智力激励法”或称“头脑风暴法” (Brain Storming) 是由美国企业家奥斯本于1938年创立的。它是一种通过召开智力激励会, 从心理学上激励群体创新活动最通用的方法。美国兰德公司 (RAND) 于20世纪50年代末发明德尔菲法是对头脑风暴法的一种拓展和升华。20世纪80年代创立的新产品开发流程管理技术方法———门径管理系统SGS (Stage-Gate System) , 亦称“阶段———关卡”流程理论, 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新产品开发方法。技术路线图 (Technology Road map) 法最早出现于美国汽车行业。六-西格玛法则是基于产品和技术管理开发的技术创新方法, 最先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应用于摩托罗拉公司。1986年, 美国管理咨询公司PRTM的迈克尔·E·麦克哥拉斯 (Michael E Mc Grath) 提出了产品及周期优化法 (Product And Cycle-time Excellence, PACE) 。基于创新规律而开发的创新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由美国MIT机械工程系Nam P Suh教授提出公理化设计理论 (Axiomatic Design Theory, ADT) ;另一种是由苏联专家阿奇舒勒 (Genrich Alt shuller) 和他的同事构建了TRIZ理论。TRIZ是发明问题的解决理论, 其拼写由俄语单词首字母 (Teoriya Resheniya Izobretatelskikh Zadatch) 组成, 意为发明问题的解决理论[2]。

1.2 国外创新方法的研究应用现状

国外许多著名企业都十分重视创新方法的研究应用工作。目前, 广泛应用并且取得成功的创新方法主要有三大类。一类是面向产品设计的创新方法, 这类方法注重产品设计的流程、质量的控制和产品设计问题的解决。其中包括产品质量管理的六-西格玛法、面向产品质量工程的QFD, 面向产品设计的TRIZ、设计结构矩阵DSM和公理设计等。第二类是面向产品制造的创新方法, 这类方法以并行工程为代表, 集中了CIMS、CAX等信息技术在内的先进制造技术方法。第三类方法主要是面向管理创新的方法, 如约束理论TOC和客户关系管理CRM等创新方法。在美国、德国、日本、韩国为首的一些创新型国家, 在一些大型企业的带动下, 创新方法工作的研究与推广具有很好的基础。企业重视创新, 拥有或不断吸收先进的创新方法和工具, 同时创新方法也被应用到许多产业和领域, 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 推动着国家创新水平的发展。如美国福特2000年以600万美金引进了六-西格玛, 到2004年, 4年间的收益是20亿美元, 在全球范围内减少浪费约10亿美元。韩国的三星公司于1997年引入TRIZ到2003年的近7年时间里, 采用TRIZ指导项目研发而节约相关成本15亿美元, 同时通过67个研发项目中运用TRIZ技术成功申请了52项专利。

1.3 国外创新方法工作的机制

从国外应用各种创新方法和工具的成功事例及具体实践上看, 国外创新方法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工作具有完善的机制。首先, 创新型发达国家十分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 尤其是在接受教育阶段, 鼓励创新、重视创新、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思想根植于学生的脑海。整个社会都形成鼓励创新和包容创新的良好氛围。其次, 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 不但与学术界一道肩负起研究、总结创新方法和创新工具的重任, 并且在推广、应用创新方法以及创新成果方面不遗余力, 且不断地针对自身的特点对创新方法和工具进行完善或二次开发, 使得许多创新方法和工具更具实践应用的价值。比如摩托罗拉公司及其首创的六西格玛方法便是最典型的代表。再次, 国外企业推进创新方法与企业高层积极的支持、系统地推进创新方法应用相关, 发达国家常常具备完善且高效率的培训系统, 咨询机构或其他第三方力量十分强大, 企业员工可以通过各种渠道, 多层次、多角度地学习各种创新方法。总之, 发达国家开展创新方法工作, 具有健全的研究开发机构, 较为灵活的管理体制, 具有科学的程序和方法, 能够提供充足的财力保障, 极为密切的产学研合作, 不断强化的核心技术优势以及重视引进再创新策略。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2 我国泛制造业领域创新方法工作机制

2.1 我国创新方法工作的发展及现状

我国创新方法工作的开展紧密围绕自主创新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需求, 重点面向企业、科研机构、教育系统三个群体, 大力推进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工具的发展, 积极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逐渐形成全社会关注创新、学习创新、勇于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2007-2009年度, 科技部共安排实施了122个专项项目, 主要集中在顶层设计及基础性工作、科学思维、科学方法、技术方法和科学工具等五个方面。围绕以上五个方面, 开展了一系列的创新方法培训、方法梳理总结和交流。在科学思维领域, 主要将创新方法和素质教育进行融合。在科学方法领域, 先期选择了地理学、水文学、大气科学、农业科学、生物科学、中医药学以及环境科学等相关领域开展科学方法大系梳理、总结和研究。在技术创新方法领域, 全面开展试点与培训工作。创新方法研究会凝聚一批有志于创新方法研究和推广的专家和学者, 成为推动创新方法工作前景的重要力量。目前主要从科学思维的培育、科学方法研究以及科学工具的研发等三个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如与教育部合作, 在100多所中小学开展了探索性教学试验;在部分大学开展了教学方法创新的试验, 如开设创新方法的课程, 培养创新方法的研究生等;开展了100000个科学难题的征集工作。科学方法研究方面, 选择一些重要科学研究领域如大气科学、纳米科学、生物科学等进行科学方法研究和梳理。为工具创新提高专门的经费, 推动自主创新科学仪器的发明。

2.2 我国泛制造业领域创新方法工作机制

(1) “公益性为主导, 市场调节为辅助手段”的推广机制

中国目前开展的创新方法工作与国外最大的区别就是推广工作的公益性, 坚持公益性为主、市场手段为辅的推广策略。国外创新方法研究与应用推广工作主要集中在大的企业和商业性营利机构, 他们获取、研究、应用推广创新方法针对性强、目标明确、成效显著, 主要由企业自主, 市场调节, 自发性较强, 注重顶层设计。而创新方法工作在我国泛制造业领域的推广属于刚刚起步, 国内大型企业也忽视了这方面的研究与推广工作, 所以前期的推广只能是由政府直接推动, 民间组织协作, 在国内普及的一种公益性事业, 这个是与国外最大的差别。

(2) “部际联合、协同推进”的组织机制

创新方法工作的研究、推广是一项系统工程, 单靠一个部门、一家单位和一家企业是很难推动的。创新方法在中国泛制造业领域的推广工作从一开始就很注重多部门的协同推进, 2007年, 由科学技术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和中国科协四部门共同印发了《关于加强创新方法工作的若干意见》, 2008年正式成立科技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中国科协领导同志组成的创新方法部际联席会。并责成科技部条财司和21世纪日程管理中心的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创新方法应用推广工作。

(3) “试点先行、整体推进”的运行机制

根据“试点先行、整体推进”的原则, 科技部相继批准了黑龙江省、四川省、江苏省、广东省等24个省份为国家创新方法试点省, 先在泛制造业进行培训、推广、积累经验, 再在其他领域推广, 广泛的方法培训与实践相结合, 以企业为先导, 注重学以致用, 中兴通讯、UT斯达康、中国船舶、中国兵器、中国航天、天冠集团、青岛海尔集团、中国航空集团、中石油等电子通讯业、制造业、运输业、采掘业企业都在进行创新方法能力的培训和技巧的移植。同时在部分研究院所、企业都开展了创新方法调研、学习、交流和培训等工作, 部分试点省还依托高校开展了创新方法理论研究, 并选取了试点单位推广使用创新方法, 针对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的重大需求, 推进TRIZ等国际先进技术创新方法与本土需求融合;推广技术成熟度预测、技术进化模式与路线、冲突解决原理、效应及标准解等TRIZ中成熟方法在企业的应用;加强技术创新方法知识库建设, 研究开发出适应中国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理论体系、软件工具和平台。如亿维讯公司、河北工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研究机构进行了早期的TRIZ理论和方法研究, 并长期致力于TRIZ理论的培训及推广。

创新方法工作在泛制造业取得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在地方开展试点。只有让一部分有条件且具有相当积极性的省份先行动起来, 在创新专家的指导下, 使得创新方法与各地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进行无缝对接, 总结出成功的经验及推广过程中的教训, 才使得这项工作具有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将工作重心下沉, 让创新方法在许多细枝末节上发挥独特的作用。用成绩说话, 用新产品、新专利说话, 这是对创新方法最好的宣传, 同样也是最好的推广。让企业真正拥有创新基因, 企业学习和研究创新方法从一种免费的午餐到一种自发、自觉行为转变则是创新方法推广能够成功的关键[3,4]。

3 我国农业领域创新方法工作机制

与泛制造业领域相比, 农业科技创新具有公益性、创新主、客体多元性、创新过程周期性与风险性、创新结构不确定等特征。农业领域还没有源自本领域的创新方法, 目前主流创新方法都来自泛制造业、管理科学等领域, 在农业领域推广应用以TRIZ理论为代表的创新方法, 存在着一个是否适应的问题。上述决定了在农业领域开展创新方法工作必然在总体目标、工作重点、工作机制等方面与泛制造业领域存在很大不同。目前, 我国农业领域的创新方法工作才刚刚起步, 下面将结合之前农业领域创新方法推进过程中取得的成果、经验等, 对我国农业领域开展创新方法工作机制进行探讨, 以为该项工作的更好开展提供借鉴。

3.1 建立以“创新协作网”为骨架的协同创新组织机制

农业科技创新具有地域性和跨区域联合攻关的特点。研究单位、企业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各具优势, 形成了自身优质、核心的创新资源。在农业领域开展创新方法工作需要重点、有序地推进, 坚持以“创新方法工作协作网”为骨架的协同创新组织机制。可在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华中、华南等区域分别选择1~2个研究结构作为“创新协作网”的理事单位。依托理事单位分别成立稳定的创新方法工作团队, 工作团队依照从事的工作性质划分为创新方法理论研究团队、创新方法咨询团队、创新方法农业领域案例分析团队、创新方法推广与实践工作团队、创新方法效果评估团队。组织和鼓励成员单位按照优势互补原则, 协调开展创新方法研究与推广, 协作解决有关技术问题, 定期组织开展专家培训、专题研讨、学习观摩和经验交流等多种活动, 提升成员单位和创新人员的水平和技能。搭建包括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公共交流平台和包括专业委员会、数据库、创新知识库等在内技术支持平台。

3.2 推动“点—线—面”相结合的运行机制

农业科技创新具有创新主、客体多元性、创新过程周期性与风险性、创新结构不确定等特征, 因此在农业领域推广创新方法不能一下子全面铺开, 而是应该结合农业自身特点, 有重点地、分步地推进。农业领域推广创新方法可采取“以点连线、以线促面”的运行机制 (见图1) , 以科研项目承担单位作为试点推动创新方法, 以农业企业为“线”深化创新方法, 以永续的农业创新人才培养工程为“面”普及创新方法。

(1) 以科研项目承担单位作为试点推进农业领域创新方法工作

我国农业科研的创新主体是农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 由于体制原因, 我国农业科研经费投入形式采取国家主导, 以科技计划为主体, 科技部组织牵头实施的项目制管理模式。从中央研究机构到地方科研院所、从大学到企业的研发中心、从技术骨干到农技推广人员, 以“计划类项目”为纽带, 紧紧联系在一起。农业企业自主创新水平较低, 拥有独立研发中心的企业较少, 转化的成果多来自科研院所。这些特点决定在农业领域推广创新方法与泛制造业领域不一样, 不能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主体。在农业领域开展创新方法工作, 以农业科研项目作为创新方法工作引入的原点, 在项目平台周围汇集有科研管理人员、项目主持人员, 技术骨干人员等创新原生力量。只有让这些人掌握了创新方法原理, 提升其创新能力, 就能快速提升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产出效率, 多出成果, 出大成果, 这样我们的农业企业才有东西可以进行转化, 才可以发展壮大。

(2) 以农业企业为“线”深化创新方法

在农业企业中开展创新方法工作必须具备两个前提:1) 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比例占所有农业企业的四成左右, 企业内部科研氛围良好, 创新意识较强, 具备推广创新方法的条件;2) 农业企业具有较强的科研成果转化能力, 能够有效转化来自高等农业院校以及农业科研机构的成果, 企业投融资机制健全, 具有创新以及推广创新方法的物质基础。在上述以项目为载体推进创新方法工作开展约3~5年后, 预计可以开展以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目标的创新方法培训与推广应用工作。本阶段的工作可参照目前在制造业、电子通讯企业应用推广创新方法的模式。主要工作目标是:建立我国农业企业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平台体系, 集成国内创新方法优势资源, 通过资源整合、产学研合作、培育创新工程师等手段, 实现创新方法在农业重点企业的推广应用, 助推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研发水平提升, 以及提高成果的转化效率, 使农业重点产业不断壮大。

(3) 以永续的农业创新人才培养工程为“面”普及农业领域创新方法

人才作为创新培训的受体, 作为创新实践的主体, 其实一直贯穿着前面两个过程。之所以最后一步选择人才培养作为在农业领域推广创新方法工作的落脚点, 就是因为人才在传承和发扬创新方法, 践行千千万万具体创新的重要性, 培训掌握创新方法的创新人才是创新方法工作的终极目标。本阶段“创新人才工程”的主要目标就是培训出一大批掌握创新方法理论的创新培训师、可以利用创新方法来指导具体创新实践的创新工程师, 让他们成为“创新种子”在农业的各个角落生根、发芽、成长、开花、结果。

3.3 坚持以“公益性定位”为主体的推广机制

坚持公益性定位是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最大的特征之一, 也是我们国家与其他发达国家最大的区别之处。创新方法在我国泛制造业领域的推广一直坚持以公益性为主导, 结合其他形式的扶持手段。而考虑到我国农业领域企业自主科技创新力量薄弱, 研究机构和农业高等院校都是较为依赖国家或地方财政划拨的研究经费, 这就决定我们在农业领域应用与推广创新方法必须坚持“公益性”为主的推广机制。结合之前开展的工作, 总结经验, 我们认为在农业领域推广创新方法须在以下值得注意。

(1) 注重创新方法的宣传与普及

按四部委文件精神首先是要“加强宣传、加强培训、舆论支持、形成氛围”。谈起“创新”可能大家都不陌生, 但是说到“创新方法”, 知之甚少, 且目前流行的创新方法基本都是最早由国外总结归纳出来后再传入我国的, 因此十分有必要加强对创新方法的宣传力度。我们在农业领域开展创新方法工作, 首要的任务就是加强创新方法的宣传和普及。到目前为止以开展了3次创新方法培训, 分别是一次在北京举行的普及培训、在山东泰安举行深度培训以及在广州举行的试点跟踪培训。普及培训专门邀请了北京亿维讯科技有限公司、河北工业大学的TRIZ理论专家对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科研院所的科研骨干 (包括曾主持或重点参与十一五、十二五国家支撑计划农业领域项目的专家) 、科研管理骨干进行培训, 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深度培训和跟踪培训则是组织创新方法培训师和咨询师针对中国农业机械研究院、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农业科学院、山东农业大学等几家试点单位在农业机械、植物保护、食品加工等重点农业领域开展创新方法的运用和创新方案研制进行深度培训和指导。业务骨干带着问题学习TRIZ理论, 学习过程中即学以致用运用TRIZ原理进行解题, 收效甚佳。

(2) 创新方法的试点示范效应

创新方法工作在农业领域第一阶段任务是结合科技部创新方法项目开展的。参与创新研制的示范试点需要经过遴选, 参与单位需要表现出兴趣和积极性, 所有的培训均免费, 创新方案的验证可以获得少量的项目经费支持。最后确定由中国农业机械研究院、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农业科学院、山东农业大学、河南科技学院、华南农业大学等8家单位组成第一批创新方法农业领域的示范试点。到目前, 各试点单位经过TRIZ理论等创新方法原理的普及培训和深度培训, 试点单位科研人员共研究提出初步创新解决方案42个, 提出申请实用新型专利意向16项, 申请发明专利意向1项, 制造样机计划5项。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

(3) 注重创新方法的基础研究工作

我们在农业领域推广创新方法, 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加强创新方法的基础研究。创新方法目前有很多种, 但是源自农业领域的创新方法没有一种, 多数是基于发明创造、管理学等学科领域, 这些创新方法比如TRIZ等创新方法在农业领域的适应性如何?如何总结归纳农业领域自身的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和创新工具?如何建立农业领域创新方法知识库?如何将源自农业领域的宝贵创新经验与现代创新方法原理相结合, 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基础性问题。

(4) 形式多样的激励措施

农业领域创新方法工作的开展需要项目引导、平台服务, 同样需要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 最重要的是资金支持以及各种奖励措施。以上这些形成一个支撑体系, 引导管理人员、科研人员、在校学生、企业家、工程技术人员等都全心投入到这些工作当中来。以中国农业机械研究院的经验为例, 该院为了推广创新方法, 将在青年人的绩效考核、申报及主持项目、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学习和应用创新方法并取得成效的科技骨干予以优先支持, 这样就在全院形成了学习创新方法的良好氛围, 尝到学习创新方法的甜头后就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久而久之创新的基因就会根植于他们科研的过程当中, 就会产生更大的创新成果, 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5) 行之有效的保障措施

为提高农业领域创新方法工作效率, 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保障措施:1) 政策保障, 需要国家和各个部位从政策层面加深对这些工作的支持。国家如果能够以科技专项的形式扶持农业领域创新方法的推广及应用, 将会使该项工作得到飞速发展。2) 资金保障, 需要从政府引导资金、到企业创新基金再到社会产业创新扶持基金等多种投入提高坚强的财力保障。3) 人才保障, 需要凝聚一批致力于农业领域创新方法工作的人才, 这其中包括创新专家、管理专家、金融财务专家等等。4) 可持续机制保障, 要使这项工作不会随项目完成和终结, 保持可持续性发展, 必须和农业科技创新工程相结合、与创新型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创新型农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创新型重点实验室的评选工作结合起来, 必须与农业类科研项目的创新性评选结合起来, 必须与农业科研成果评定以及科技奖励的评选结合起来, 必须与创新型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评选结合起来。总之, 就是要与农业领域的日常事务相结合, 让这项工作具有真正的生命力, 才可以走持续发展之路。

(6) 协同创新

在农业领域开展创新方法工作, 必须坚持协调创新的原则。在已有示范试点的基础上, 通过在全国范围建立创新方法协作网, 加强各单位之间的协调与合作, 推广创新方法在更多农业创新机构的培训与应用, 通过举办全国范围的创新方法工作经验交流会和学术研讨会, 全面推动创新方法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与推广。

3.4 农业领域开展创新方法的模式总结

农业领域的创新方法工作开展需要顶层设计, 也需要分步骤实施。同时这涉及到科研管理部门、农业高等院校、农业科研机构、农业企业、农业推广部门等方方面面。创新方法工作在农业领域“三步走”中第一步工作的核心就是要建立一个国家级的农业创新方法培训基地。基地应当具有相当的培训能力, 具有完善的培训专家队伍、教材、场地和依托单位, 稳定的经费投入等。基地的作用就是化零为整, 成为培训来自“计划类”项目、农业企业及其他方面创新人才的摇篮。第二步工作的核心就是要建立大量的“创新工场”。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和创新方法培训能力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即是我们的“创新工场”, 企业的人才吸纳能力和人才流动性使得企业将成为创新性人才的中转站, 要充分发挥这些创新方法试点企业的辐射和带动功能, 提升整个产业、行业的创新水平。第三步工作的核心就是培养农业领域的“创新种子”, 来自全国各地的创新型人才经过创新基地的培训和创新工场的锤炼后回到祖国的四面八方、五湖四海, 以点带线、以线带面, 必将创新理念和创新方法的精髓吸收、传承、发扬。综上所述, 对创新方法在农业领域推广应用的模式进行概括总结, 即是“创新基地+创新工场+创新种子”模式。创新基地如同一个航母舰队中的航空母舰, 创新驿站就是护卫在其边上的各类舰艇, 创新种子们就是不断起飞、降落的战斗机。

4 结语

创新方法是快速提升创新能力的法宝, 是加强自主创新的有力武器[5]。泛制造业领域应用推广较为广泛, 农业领域知道它、接受它、并用它来指导农业具体创新实践的人很少。因此, 我们应该踏实做好顶层设计、加强宣传推广[6]。一要发挥协同创新机制, 保障创新方法工作的实施;二是建立一支适合于农业领域创新方法培训的队伍[7];三是以农业重点产业发展为导向推进创新方法工作, 只有抓住了重点产业中的核心问题, 并利用创新方法指导比如TRIZ理论加以解决[8], 才能够形成一批具有显示度的亮点工程, 这对于创新方法的推广, 对于获取高层领导的支持是十分有益的。四是注重对农业领域成功案例的总结和梳理, 因为成功的案例可以补充农业创新方法体系, 同时对于其他相关的创新起到启智作用。通过农业领域创新方法工作的开展, 切实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水平, 集成一套源于农业创新、又指导农业创新的方法论, 培养出大量掌握创新方法的创新型人才, 催生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学工具、方法和创新成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

参考文献

[1]徐峰.国外企业应用创新方法的经验与启示[J].中国科技论坛, 2009 (8) :140-144

[2]刘国新, 闫俊周.国外主要技术创新方法述评[J].科学管理研究, 2009, 27 (4) :30-35

[3]刘朝刚, 罗莉萍, 卢卫仪, 等.广东省创新方法工作机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2011 (17) :1-4

[4]徐淑琴.张明副厅长谈:推广应用创新方法的“广东模式”[J].广东科技, 2011 (1) :6-15

[5]刘燕华.创新方法:快速提升创新能力的法宝[J].创新科技, 2010 (7) :14-21

[6]周道生.关于创新方法的研究方向[J].创新科技, 2011 (1) :28-29

[7]宋先锋.为创新提供更强、更实的方法支撑[J].创新科技, 2011 (1) :34-37

电力领域抄核收工作的思考与完善 篇8

1 当前电力领域中抄核收工作现状分析

考虑到抄核收工作在整个电力体系中的重要价值,有必要对其展开深入的分析,并且也只有切实有效的分析,才能发现存在于抄核收工作环境中的不足之处,也才能够进一步综合当前技术以及管理力量实现对于抄核收工作的必要改进。因此切实分析当前电力领域中抄核收工作的现状,是推动其发展和成熟的首要任务。

总结而言,当前存在于该项工作领域中的问题有如下三个主要方面的不足 :

1.1 抄核收工作营销职能弱化

抄核收工作是电力企业面向社会环境展开营销活动的唯一窗口,是电力企业实现自身价值,想电力消费群体提供服务的重要交接环境,但是就目前的情况看,抄核收工作仍然仅仅保持了之前的对于电费收缴工作的职能。目前在网络深入应用的环境下,对于电费收缴方面的实现方式确实有了长足进展,更多第三方合作融入到这个环节中,包括邮政和银行都成为电费收缴的新通道。但是仅仅是这样的改变,不足以体现和承载整个电力体系的营销工作职能,对应的营销职能必须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和深入。

1.2 电费收缴职能有待深入

对于电费收缴工作,其对外实现着社会层面的平等职能,对内肩负着电力企业资金回笼的重要职责,因此必须加强建设。就目前的状况看,电费收缴工作并不顺利。一方面基于电力能源本身的特征考虑,采取消费先于费用收缴的状态,是电力能源本身的特征所决定,虽然在当前环境中综合相关信息设备和技术的应用,智能终端等手段都从一定程度上推动着电费预缴的实现,但是对于某些情况,尤其是对于经济组织而言,电费后缴现象仍然十分普遍。而电力企业则必须在后缴工作形式之下承担起相应的电费风险。

1.3 数据核算仍需强化

在当前信息环境之下,智能电网得以深入建立,对应的电费抄核收工作从电能计量一直到费用的计算都实现了数据化。这种数据化的不断深入,切实实现了抄核收工作环节工作效率的提升,对于数据收集准确程度方面也有长足进展,并且更多数据的涌现,从客观上推动着电网智能化的发展,对于深入实现数据分析,有效发现存在于配电环境中的潜在问题均有积极价值。但就目前的状况看,抄核收作为三个相对独立的工作环节,其数据的采集和加工并未完全保持独立,因此彼此验证的价值有所削弱,并且考虑到更多技术仍然处于成熟过程中,因此应用的程度仍然有待提升,这也是限制电力工作环境中数据价值得到更深体现的一种阻碍。

2 切实加强电力环境下抄核收工作建设

基于当前电力环境中抄核收工作仍然存在的不足,综合当前的技术发展整体水平,可以考虑从如下两个方面切实加强抄核收工作的建设,促进其实现自身的成熟与发展,帮助其成长成为推动整个电力事业发展的重要积极力量 :

2.1 加强面向社会的营销服务

电力企业的抄核收工作环节是其营销的本质体现和基本的落脚点,一直以来都作为电力企业环境中唯一的营销工作单位出现。但是通过对电力企业抄核收工作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抄核收工作体系并未能够完全承担起电力企业的营销职责。对于电力企业的营销工作而言,应当是面向社会,实现良好沟通的过程,并且通过沟通来顺畅整个供求过程。因此对于抄核收工作而言,从抄表开始实现电力消费的透明化,帮助消费者以更为便捷的方式及时获取电力使用状况,积极调整自身的电力使用行为实现节能目标。而从核算角度看,则应当侧重于通过独立的数据处理来实现对于抄表环节的工作价值,并且在数据体系之下,这个环节的工作还有助于发现配电环境中的潜在不足。最后的电费收缴环节,应当进一步加强与电力消费单位之间的沟通,通过这种沟通结合抄表环节的数据对社会电力需求环境特征展开深入解读,帮助确定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电力体系发展方向并且获取相应的发展依据。

2.2 加强电力环境中合理数据体系构建

对于抄核收工作而言,一个合理的数据体系,一方面需要能够客观地反映配网环境中的电力供给和消费状况,另一个方面还需要能够对获取到的数据进行深入的解读,确保在信息时代之下能够体现出数据的应有价值。因此当前的抄核收工作环境,首先应当确保抄核收三个环节的工作彼此独立实现相互的核对和监督作用,其次则应当积极引入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多方面数据加工技术,切实实现横向和纵向多个方面的数据处理和内涵读取,切实发挥数据价值,推动相关工作人员获取到关于电力供求环境中的更多深入隐含情况,从而做出更为合理的决策。

3 结论

工作领域 篇9

关键词:工作领域,工作任务,职业能力

1分析背景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精神, 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业学校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为依托, 大幅度提升该校支撑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能力, 本校在完成会计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课程改革调研的基础上, 以研讨会议形式进行了会计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

2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主要工作步奏

(1) 介绍专业调研情况, 提供调研报告初稿;

(2) 介绍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的背景情况;

(3) 介绍分析会的有关技术, 如工作流程, 有关概念的界定等;

(4) 提供专人服务和技术支持, 如记录员、张贴员、电脑、分析表等。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 主持人介绍分析会的背景、目的、方法和基本指导思想。

第二步, 行业技术专家简述个人专业技术范围和职业历程, 并填写《行业技术专家工作历程登记表》。

第三步, 确定工作领域。将本专业做涉及的职业活动按工作的性质和要求分解成若干工作领域。

第四步, 确定工作任务。按工作性质的要求, 将每一个工作领域分解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单项任务。

第五步, 确定职业能力。分析完成每项工作任务应具有的职业能力。

第六步, 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按上述要求制作出《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 并分发给行业技术专家。各专家针对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验证。

第七步, 意见反馈与总结。主持人就具体内容征求各位行业技术专家的意见后, 组织行业技术专家形成会计专业完整的《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 总结会议成果。

3基于工作领域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成果

基于工作领域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成果如表1, 2, 3。

参考文献

[1]杨宗武.国家中等职业示范建设学校推进策略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3.

[2]杜庆“.岗位定制”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课程构建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4 (26) .

能源领域认证认可工作将获加强 篇10

一是加快能源领域认证认可关键技术研究和标准、规则制定进程, 适应能源产业结构调整及技术进步的趋势, 研发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的认证认可评价技术及检验检测技术, 提升新能源产业的技术成熟度和产业成熟度。推动国家重点科研课题“碳排放和碳排放认证认可关键技术研究”等一批课题成果的应用, 为认证认可在能源领域的深入应用提供技术储备。

二是推动认证认可与能源供应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完善节能低碳领域认证认可制度体系和检验检测技术平台, 继续推进节能产品认证、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在产业领域的应用, 大力发展低碳产品认证、风电认证、光伏产品认证等新领域认证。

三是建立和实施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可、低碳产品认证机构认可、温室气体审定/核查机构认可等认可制度。

四是健全能源领域采信认证认可结果的政策机制, 在政府节能减排目标考核、政府采购等环节采信第三方认证、检测结果, 鼓励政府部门和行业组织在节能管理过程中购买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服务, 建立能源供应链各方的互信关系。

五是推进能源领域合格评定的国际合作与国际互认, 积极参与相关国际标准制定和国际互认机制建设。

工作领域 篇11

向他们致敬,向工匠精神致敬!

胡石林,全国劳模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总设计师

有“拼命三郎”之称,节假日经常在实验室度过。2000年担任项目总工程师以来,在多项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掌握了某项目的核心技术,确保了我国在该项目技术的国际领先地位。

王 强,全国劳模

216大队钻探公司经理

夏斗酷暑、冬战严寒,他带领公司打造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钻探施工队伍,近5年完成钻探工作量200余万米,为单位创造产值近10亿元,形成了年50余万米的钻探能力。

王多明,全国劳模

中核四〇四公司第一分公司维修中心副主任

加班练习焊接技术,“巧学”别人的焊接绝活,啃理论,他的技能一次次有了质的飞跃。对自己严之又严,做事有预见性,能够未雨绸缪,提前发现解决问题,为公司创造价值数百万元。

陈维民,全国劳模

中核北方公司总会计师

他是“本土”总会计师,经历过公司的辉煌与低谷,但始终保持自己的闪光点。曾争取优惠政策为公司节约资金约5亿元,创新财务制度,寻找创效途径,仅2014年实现降本增效上千万元,对外创收近800万元。

沈赤枫,全国劳模

中核苏阀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

长期从事高、精、尖、复杂产品零件的加工,尤其擅长复杂、精密零件的加工。她参与开发的各种阀门,申请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件和实用新型专利23件,申请并已进入实审期的发明专利8件。

粟 建,全国劳模

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台山项目部管道队RX分队长

虚心、主动、好学、吃苦是他的品质,曾是最年轻的班组长。善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缜密的施工逻辑,使得很多核电工程既节省了周期,又节约了成本。以敢打硬仗出名,多项工程因他名声在外。

高凤林,全国劳模

一院211厂14车间组长,国家高级技师

2006年,被美国宇航局(NASA)委任为特派专家,监督项目实施;2014年,在奖项高含金量的纽伦堡国际发明展上,一位中国男士一举将3个创新发明项目金奖收入囊中,震惊四座。他就是“金手天焊”高凤林。

杨 峰,全国劳模

六院7103厂班组长,国家高级技师

扎根三尺钳台20多年,他手上诞生了数千台火箭发动机阀门,型号多达数十种,攻克了斜孔、小孔、相交孔、特殊材料等加工难题,探索一套精、巧、快、好的绝技。在他眼里,“颗颗螺钉与民族尊严息息相关,道道工序与航天事业紧紧相连”。

李 兵,全国劳模

七院7102厂“李兵工作室”负责人,国家高级技师

已到“知天命”的他,荣誉越来越多,名号越来越响,但相比于荣誉,他似乎更在乎手里焊枪那团“火”的未来。传道授业解惑,分享多年的工作笔记,他希望焊工后继有人,未来焊枪的火成燎原之势。

鄧建华,全国劳模

九院高级工程师,289厂视频首席设计师兼研发中心视频室主任

从中专文凭起点的设计人员,成长为一名高级工程师、学术带头人、技术创新能手,邓建华凭的是对持续创新的“猛劲”。他说,做研发看着光鲜,但要坐得住冷板凳,作为基层研发者,要顶得住压力,下得了功夫,撑得起门面,拿得出产品。

李华锋,全国劳模

中国乐凯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乐凯胶片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副所长

“中国背板破垄断”说的就是他。主持研发成功3个系列10个型号的太阳能背板,打破了国际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优化配方后,成品率由原来的不足40%提高到90%左右,当年创造价值千万元。

史平彦,全国先进工作者

五院西安分院院长,总装备部、航天科技有效载荷专业组专家

最让他感到高兴的事,看到航天员在太空中利用他们主导建设的天基测控网络与地面进行天地通信,人机界面愉悦工作,顺利收到地面发来的邮件……他的工作的专有名词叫做——“空间信息链路”。

徐洪青,全国先进工作者

八院科技委常务副主任、型号总指挥

长期从事导弹武器系统和雷达系统的研制和科研管理工作,自从“双肩挑”后,每天如履薄冰,带领八院“弯道超车”抢先机。他说自己是一个“拿得起,放不下的人,如果事情没有做到尽善尽美,自己就放不下心”。

马季军,全国先进工作者

八院811所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系统副总设计师

参加了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号、天宫一号及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研发、研制和飞行试验任务,电源分系统被认为是飞行器的“心脏”和“翅膀”,他带领团队,刻苦攻关,是飞天造“心”人。

戴天方,全国劳模

二三九厂首席技师、机加车间职工

人们称他为捣鼓出来的“机械控”,学出来的“万事通”,是因为他能把难事干成干好,让产品成为艺术品,他的“强迫症”就是“把活做得精致”。所以设计总师觉得“把活交给戴师傅,晚上睡得踏实”。

阎 敏,全国劳模

三江集团江北公司数控车工,高级技术

谈谈个案工作在社工领域中的应用 篇12

一、个案工作的目标及应用领域

增强社会功能是个案工作的综合性目标。个案工作目标可以包括终极目标、中期目标和具体目标三个层次:

(一) 终极目标———挖掘生命潜能, 趋向自我实现

决定一个人社会功能水平的两方面因素即个人应付能力和个人、社会需求 (人生任务) 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水涨船高”的关系。就是要培养案主通过自发和有创造性的劳动来丰富自己的人生, 趋向人性的自我实现, 其中包括成熟健康的人格和生命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

(二) 中期目标———恢复自助能力, 选择适当生活

例如, 一位痛失配偶的案主, 整天躲在悲伤情感的体验里不能自拔, 正常的生活没有了, 人生失去了目标, 失去了平衡。面对这样的案主, 工作者不仅要帮助疏导悲伤情怀, 还要帮助案主学习调节情绪的方法, 不仅要帮助案主恢复正常的生活, 还应该帮助案主调整自己, 适应配偶不在的生活状态, 以便选择和建立新的生活方式。根据案主意愿, 或安排好单身生活, 或帮助其建立新的婚姻关系。

(三) 具体目标———解决具体困难, 排除情绪困扰

个案工作通常帮助案主解决的具体问题分三类:帮助案主疏解情绪困扰;帮助申请经济援助;帮助案主做具体的事情, 如帮助介绍一份工作、申请一所学校、疏通某种关系等。这就要求个案工作者不仅要有尊重、平等的理念、科学的知识和方法技巧, 还应了解广泛的信息, 特别是要熟悉各种福利政策和相关信息。

二、个案工作的应用领域

在个案工作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 行业个案工作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标志。随着社会需要的增加, 个案工作服务在传统服务机构的基础上, 走进了学校、医院、监狱等其他专业场所, 服务于儿童、老人、家庭等待定人群, 出现了行业个案工作。

(一) 学校个案工作

学校个案工作是指, 在学校设置专业人员为解决学生在学习、人际交往、个人成长及学校生活适应等方面的困难或问题而提供的个别化服务。服务对象基本是处于青少年发展阶段的学生, 因此, 要求个案工作者对处于青少年发展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有较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对学生开展个案工作, 还须注意与学校其他的专业机制进行很好的协调和配合。学校社会工作者的职责, 既是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的服务者, 也是青少年权益的维护者。

(二) 医疗个案工作

医疗个案工作是指, 在医疗机构中开展的以病人及家属为服务对象的个案工作。可以通过个别的方式为病人及家属解决由生理问题导致心理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及经济问题, 提供包括资金、物资和人力方面的援助。医疗个案工作者职责包括:协助医务人员了解与病人的发病、诊治、康复等有关的社会、经济、情绪等信息及社会的阻力和助力;帮助病人与医生之间更好地相互了解与合作;帮助病人家属了解病人的病情及应尽的责任;帮助病人需求支持资源;帮助病人及家属解决情绪困扰等。

(三) 矫治个案工作

矫治个案工作是指, 司法机构中开展的为犯罪青少年、服刑犯人、刑满释放人员、吸毒卖淫者提供个案工作。这些人员因反社会行为、触犯法律而受到法律制裁, 在这个过程中, 需要个案工作者的配合, 帮助他们以正确的心理态度接受改造, 并且以积极心态重返社会, 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四) 家庭个案工作

家庭个案工作是指, 对处于失衡状态中的家庭提供帮助, 使其解除困难、恢复平衡的个案工作。对象是整个家庭, 包括每一个家庭成员, 其关注的问题包括家庭的经济困难、家庭成员心理问题、紧张的家庭关系、家庭生活的障碍等。通过个案工作方法, 为家庭提供经济上的援助、心理与情绪上的辅导, 促进家庭关系的和谐, 帮助寻求支持资源等。

除了上述个案工作应用领域, 个案工作在军队、农村、企业等领域也有广泛应用。另外还有针对特定人群个案工作, 例如, 儿童个案工作、老人个案工作、残疾人个案工作等。在中国内地, 个案工作还有自己独特的发展空间, 工、青、妇组织早有个别工作的传统, 只是刚刚开始将专业社会工作的手法融入其中。由此可见, 个案工作在越来越多的领域或空间发挥着作用。

三、个案工作基本技巧

为实现个案工作目标, 与案主的沟通尤为重要, 个案工作的基本技巧就是沟通, 在个案工作中需要高超的沟通技巧, 从而对案主产生正确的影响, 确保对案主提供的有益帮助。

(一) 沟通的原则

1、树立尊重理念

尊重在人际沟通中非常重要, 马斯洛的需要理论认为, 尊重是人的基本需要, 被人尊重, 会令人产生价值感和自信心, 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尊重既是人性的基本需要理念, 也是人应该培养的一种品格。

2、培养同感能力

“同感”强调主体应动用自己心理的情感区域去体会对方的感受和情绪。当一个人知道有人不仅了解自己为什么有所为有所不为, 而且还明白自己内心的感受, 心中便会生出对对方感激、信任和友好之情。对个案工作沟通而言, 作为一个专业的助人者, 工作者不仅要及时、准确地向案主表达自己对他的感受, 更重要的还要告诉案主这些感受所代表的意义, 从而帮助案主能够从更高的层面认识和了解自己及所面对的问题。

(二) 沟通的技巧

沟通是一种符号互动, 沟通双方运用传播符号的能力和艺术是取得良好沟通效果的关键。把话说得悦耳、准确、恰当、巧妙, 同时运用身体符号, 包括人们在传递信息时的眼神、表情、身体姿势、动作等。身体符号具有无伪装性特点, 人可以话不由衷, 但强装笑脸总要露出破绽。人们可以通过恰当的身体符号向沟通对象表达自己对对方的尊重、接纳和关心, 更可以通过细心地观察对方的身体符号来解读其内心世界。

(三) 会谈的技巧

1、支持性技巧

是指工作者通过身体及口头语言的表达, 令案主感到被尊重、被理解、被接纳, 从而建立信心的一系列技术。

第一, 表达专注:工作者面向案主、愿意和案主在一起的心理态度。专注品质, 反映着工作者知觉能力的敏感程度, 优秀的个案工作者都会注重培养知觉专注能力。专注技巧既表现为通过生理上的专注行为来表达心理上的专注, 也表现为心理上的专注带动生理上的专注, 二者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

第二, 主动倾听:工作者主动积极地运用视听觉器官去搜集案主信息的活动。鼓励案主多说话, 自己多倾听。工作者倾听时要注意分辨案主叙述中的经验部分、行为部分和情感部分。除此, 工作者还需要观察案主的身体语言。

第三, 同理心:工作者进入并了解案主内心世界, 并将这种了解传达给案主的一种技术与能力。同理心包括情绪同理和角色同理两个层面内容。

第四, 鼓励支持:通过恰当的话语和身体语言去鼓励案主继续表达他们的感受和看法的技术。工作者通过专注与倾听, 发现案主沉默、逃避目光接触、避免直接对话、吞吞吐吐等情形, 应该给予及时的鼓励。

2、引领性技巧

工作者引导案主具体、深入地探索自己的经验、处境、问题、观念等的技巧。运用引领性技巧的目的是促进案主在相关主题上作较为具体、深入、有组织性地表达和探讨, 增进工作者对案主的认识和了解, 协助案主作较深入的自我探索直至更深的自我觉知, 以推动会谈进程。主要包括:澄清、对焦、摘要、面质等几种技巧。

3、影响性技巧

上一篇:种植管理技术下一篇:非诉讼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