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领域

2024-07-29

建设领域(共12篇)

建设领域 篇1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中国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GDP总量跃升世界第二, 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然而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 新的社会矛盾日趋突出, 像贫富差距、劳资冲突等社会矛盾, “豆腐渣工程”、“楼歪歪”、“楼脆脆”等质量问题, 总是掺杂在和谐社会的旋律之中, 部分个人、群体受利益的驱使, 拜金主义思想浓郁, 社会价值观开始扭曲, 人与人之间越来越陌生, 越来越不信任, 一种社会诚信危机正迎面而来。

一、建设领域诚信体制建设的紧迫性

西方国家的信用管理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 其个人信用系统发展得十分完善。个人可以用信用方法取得支付能力而进行消费、投资和经营。在美国, 公民都有属于本人的社会保证号, 在欧洲国家, 公民则有社会信用号, 与之相应的是, 每个公民的个人信用情况都可以经过资信机构做出的信用申报而获得评价。这种报告为金融机构和国家管理部分的资金借贷和治理提供了牢靠的个人信用依据, 同时也将终生地制约一个人的行为, 有过失约记载的人在社会生活中将会遭到很大程度的限制。

建设领域是一个城市文明的窗口, 是一个劳动力相对密集行业, 是一个社会参与度广泛的群体, 生产的商品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然而适用于建设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存在着很多质量管理上未涉及到的盲点和漏洞。比如某施工企业承建一项工程, 其工程质量意识淡薄, 质量投诉问题较多, 而且整改不积极敷衍了事, 缺乏社会责任感, 但是这样的施工的企业依然可以进行投标并中标其他工程项目。再如目前我们的商品房开发企业, 如果开发完某一楼盘, 就注销了该公司或者携款外逃, 其建设业主终身质量责任问题, 就无法延续和履行。勘察、设计单位、监理企业在执业的过程都会出现游走于法律法规边沿的不良行为, 在法律法规层面又没有适用的处罚依据。在建设领域推行诚信体制建设, 不仅可以逐步化解社会对工程质量的诚信危机, 而且可以通过让公众掌握所要了解的信用情况, 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来完善和补充管理制度上的缺陷, 避免诚信危机的蔓延, 才能更好地维系建设领域健康、和谐、持续的发展。

二、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目前, 企业的信用体系发育程度低下和失信行为盛行, 信用体系建设日益成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焦点。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 靠企业、个人单方面的自律, 自我约束讲诚信、讲道德, 一条路似乎走不通, 没有制度, 没有政府的引导, 诚信体制建设还是一句空话。要充分发挥政府层面的引导作用, 通过政府引导推动, 才能加快行业诚信体制建设的步伐。尽快建立企业信用管理体系, 健全企业信用制度, 构筑以施工企业、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为主体, 以信用登记、信用评估、风险预警、风险管理为主要环节, 以制定一系列诚信建设的规章制度、企业诚信规划、标准以及信用档案为主要内容, 加强企业诚信管理文化培训等方式, 服务于企业经济活动, 大力倡导诚信建设, 才能提高整个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的诚信认知度, 才能逐步化解社会诚信危机, 调和劳资矛盾, 提高质量意识, 从而促进行业诚信体制建设的步伐。

三、要加强诚信体制建设的舆论宣传

媒体舆论是风向标, 不仅反映出我们缺失了什么, 更重要的是传播我们需要什么的信息。建设行业不仅要接受媒体與论的监督, 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媒体的宣传, 用身边的事去影响、去感染周围的人, 如“湖北信义兄弟”的事迹, 不仅仅颂扬了诚信精神, 更重要的是召唤了整个行业、整个社会需要这种精神, 通过这种宣传报道, 不仅展现了诚信的谱世价值, 而且也彰显了建设行业拥有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 与一些责任心不强、质量意识差的企业玩忽悠、搞潜伏,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让社会用一种积极的眼光关注我们这个行业, 正确看待工程质量问题, 同时也体会到这个行业的辛酸。而就我们行业自身来说, 就更应该重视宣传作用, 要加大力度在行业内部, 以演讲、报告团等方式, 组织诚实守信典型事迹的宣传学习, 把诚信守信的职业道德扎根于心, 树立起我们这个行业的精神典范, 才能去影响、去感染整个行业。

四、要建立诚信体制建设的公共信息平台

公共的信息平台是一个载体, 是诚信体制建设的有力举措, 它最重要的作用是向社会、向外界传递一个信息, 让公众来辨别这个信息的好与坏, 用这些不良信息去影响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的市场竞争能力。那么这个信息究竟探索与研究包含什么样的内容, 如何去评价这个信息?又怎么收集这些信息?这就需要一系列与之配套的标准和管理办法, 同时还要有一套较完整的信息系统做支撑, 才能围绕工程建设活动, 从不同的环节、不同的责任主体、不同的部门多渠道收集相关信息, 最终才能把诸如企业及个人的优秀成果、工作业绩、不良记录等信息汇总形成信用档案, 通过对信用档案的数据统计、分析、评估, 才能通过公共信息平台向社会提供企业和个人的信用度, 各个管理部门根据掌握的企业和个人信用情况, 才能在工程管理活动中加以利用。

五、要在工程管理中去利用诚信建设的成果

诚信建设的最终成果就是告知公众哪些企业信用度高, 哪些个人信用度低。只有充分利用发布的信用信息, 把它应用到工程管理活动中去, 才能体现诚信建设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让那些信用度低的企业和个人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有力地打击不讲信用、不讲诚信的质量行为。我认为从工程管理的角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利用:一在招投标过程中, 从资格预审到评标, 可以充分利用信用档案的信息, 对施工企业和项目经理进行干预, 体现出优胜劣汰的公平竞争。二在工程质量监督过程中, 可以进行差异化管理, 增加对信用度低的施工企业的巡查频次, 对信用度高的施工企业可以有重点的进行抽查, 既合理的分配了有效监督管理资源, 又得到了较大管理绩效, 同时提高监管的水平。三从企业资质升级、评先创优等多方面体现信用建设的价值, 不仅可以巩固诚信建设的重要成果, 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起建设行业讲质量、讲诚信的意识, 酿造一种创优争先的积极氛围。

总之, 诚信体制建设是行业发展的趋势, 是社会进步的需要, 它不仅关系到当代, 更重要的是影响着下一代, 有道是“无诚则无德, 无信事难成”, 一个国家需要讲诚信, 才能巍立世界;一个企业需要讲诚信, 事业才能进步;一个人需要讲诚信, 才能立足于社会。只有全民都讲诚信, 才能促进整个行业乃至整个社会信用的提高。

建设领域 篇2

排查和整改工作进展情况

一、工作进展情况

自2008年至2011年2月末,我县共实施工程建设项目52项,总投资47557.97万元,经过排查确定2008年以来新增500万元以下工程建设项目共有24项,总投资额5980.75.万元;500万元以上项目28项,总投资额41577.22万元。500万元以上项目按类别分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1项,总投资607万元;设施畜牧业建设项目2项,总投资2520万元;乡村公路建设2项,总投资1256万元;惠农惠牧民生工程5项,总投资14136.6万元;水利建设项目3项,总投资3834万元;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0项,总投资11159万元;卫生、教育部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项,总投资1100万元;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1项,总投资596.87万元;生态环境治理项目4项,总投资6768.75万元。全部为政府投资。按照项目建设年限分为:2008—2009年500万元以下项目共有23项,总投资额5579.75万元;2008年新增500万元以上项目3项,总投资额1825.87万元;2009年新增500万元以上项目17项,总投资额23132.35万元;2010年新增500万元以上项目7项,总投资额13694万元,全部为政府投资。上述7个项目中,已开工建设6项,分别是2010年游牧民定居工程、退化草地治理工程(2009—2018年)、2010年刚察县廉租住房建设、河道整治工程(2009—2018年)、湿地保护工程(2009—2018年)、刚察县政府业务用房;正在做开工前期工作的项目为刚察县人武部业务用房项目;2011年新增500万元以下项目1项总投资额401万元;2011年新增500万元以上项目1项总投资额2925万元。通过省州验收的有21项,分别是:泉吉乡中心计划生育服务站、哈尔盖镇中心计划生育服务站、哈尔盖(热水)中心卫生院、2008年天然林保护工程、2009年湿地保护工程、2008年第一批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2008年第二批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2009年第一批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2009年第二批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2008年刚察县设施畜牧业建设项目、2009年藏区游牧民定居工程、2009年设施畜牧业建设项目、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刚察县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工程、2009年村道路硬化工程、2009年配套桥梁建设工程、2009年通村砂路项目、2008年配套桥梁(小桥)项目、2009年刚察县哈尔盖镇热水路建设工程、2009年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刚察县乡镇基层政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竣工待省州级验收的有15项,分别是:吉尔孟乡赛尔当安全饮水工程、吉尔孟秀脑贡麻日芒村人饮工程、哈尔盖果洛藏人畜饮水工程、2009刚察县河道整治工程、刚察县主街道治理工程、刚察县污水配套管网一期工程、刚察县哈尔盖镇垃圾填埋及环卫设施工程、刚察县泉吉路道路排水工程、刚察县城供水管网改扩建工程、刚察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2008年泉吉切吉草原建设项目、2009年农业综合开发草建项目、草原监理站物资库建设项目、泉吉乡新泉村草原节水灌溉示范项目、2009年城镇廉租房工程建设项目。未竣工在建设的有11项,分别是:刚察县人民医院建设项目(该项目已完成90%主体建设量还有10%的辅助工程在建)、刚察县2009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工程(该项目已完成70%的工程建设量)、2010年河道治理工程(该项目已完成51%的工程建设量、完成投资800万元)、2009年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2010年新增的退化草治理工程(该两项工程合建,还剩10%的灭鼠任务未完成)、2010年藏区游牧民定居工程(该项目已完成83%的工程建设量,在建1000套当中有273套已完工剩余的727套主体完工)、刚察县哈尔盖镇(热水)水源及供水管网工程(该项目已完成90%的工程建设量,主题已完工现在建的是辅助配套工程)、刚察县集中供热工程(沙柳河镇)(该项目已完成85%的工程建设量,主题已完工现在建的是辅助配套工程)、2010年廉租房建设项目(该项目已完成基础及地上两层的建设量)、湿地保护工程(该项目已完成30%的工程建设量)、刚察县政府业务用房(该项目已完成+-零基础工程)。未开工项目有3项,分别是:2010年刚察县人武部业务用房、2011年刚察县档案馆项目、2011年廉租房建设项目,此三项工程均在做开工

前期工作。未下达作业批复的有两项,分别是: 2009年生态林建设工程、2009年沙漠化土地治理工程。

二、检查中存在问题及整改情况

1、省州监督检查组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 截止2011年2月份,省州监督检查组对我县扩大内需项目和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进行了四轮监督检查,共发现 4 个单位负责实施的4个项目中存在8个问题,已按照有关规定予以整改。具体为:(1)发改局负责实施的刚察县哈尔盖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中存在2个问题,即财务处理不规范;无土地划拨批复。整改结果:已按照财务管理规定对账务进行规范核算;土地划拨手续已办理。(2)卫生局负责实施的刚察县人民医院建设项目中存在4个问题,即无立项批复;无测绘图;无项目设计批复;无土地划拨手续。整改结果:已按照有关规定补全所缺资料。(3)文化局负责实施的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存在房屋实际建筑面积超出批复下达面积的问题。整改结果:对该问题项目建设单位做出如下说明:根据州发改委《关于下达海北州2008年第六批建设项目投资计划的通知》(北发改„2008‟438号)下达给县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建筑面积为700平方米,在项目建设中实际建筑面积为1376平方米,超出设计面积676平方米,原因为县政府为扶持刚成立的县文化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增加自筹款30万元在一层

该建筑中集资了商铺房,致使建筑面积增加。(4)民政局负责实施的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工程中存在项目实施中实际补助额与批复下达的补助额有出入的问题。整改结果:对于该问题项目建设单位做出如下说明:2009年全县共实施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100户,累计补助资金为192万元,按照规定,户均补助1.92万元,其中国家户均补助1.6万元,州财政户均补助960元,县财政户均补助2240元。根据我县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规划和方案,在重点解决农村五保户、低保户、优抚对象、无房户、残疾人等“五类”对象住房困难的同时,兼顾低保边缘户,在具体实施中根据家庭贫困程度和家庭类别进行分类补助,将补助标准划分为五个档次:即分散供养的五保户每户补助3万元;重点优抚对象每户补助2.5万元;低保户和无房户每户补助2.3万元;残疾人每户补助2万元;低保边缘户每户补助1.6万元。对泉吉乡新泉村部分危房改造户实际补助额与批复下达的补助额进行了规范和调整,做到了标准有别,资金一致。

2、县级监督检查组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 县级检查组在扩大内需项目实施及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检查中发现2 个单位负责实施的5 个项目中存在9个问题,至目前存在问题已全部整改。

1、卫生局负责实施的4个项目中存在 4个问题(1)泉吉乡中心计划生育服务站:无竣工验收备案资料

以及竣工图。

(2)刚察县人民医院建设项目:无土地报批手续;无勘测定界图。

(3)哈尔盖镇中心计划生育服务站:无竣工验收资料以及竣工图。

整改结果:已按照相关规定补齐所缺资料。

2、教育局负责实施的青少年活动中心项目存在5个问题。程序方面:未办理质监书和施工许可证。财务方面:(1)2009年12月29日7#中支付图审费、咨询费20000元为现金支付。其中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费8000元,咨询费12000元,发票中无责任单位盖章。(2)2009年12月30日9#支监理费60000元后无监理单位发票或收据等凭证。(3)2009年12月30日8#支手续费10.5元。(4)2009年12月23日拨款2300000元,无本单位收据。

整改结果:(1)已补齐所缺资料。(2)已对财务管理中的问题逐条进行了整改。

三、监督检查和专项治理的主要做法

(一)健全机构,制定方案精心组织实施。为切实加强对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和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按照中央和省州要求,及时分别成立了由县委常委、纪委书记任组长、县政府主管副县长任副组长、由发改、监察、建设、审计、财政等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工作领导小组和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并从以上职能部门中抽调业务素质过硬的7名同志组成办公室工作人员,专门负责两项工作。同时,结合实际制定下发了《刚察县扩大内需工作监督检查职责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央扩大内需项目建设程序的通知》、《刚察县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任务分解和责任单位的通知 》、《刚察县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排查工作的意见》、等相关文件,明确了各牵头协作单位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为两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

(二)严肃纪律,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和重点抽查 为确保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和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排查工作严肃认真不走过场,各工程项目建设监管部门和建设单位认真执行县扩大内需监督检查和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部署和具体工作要求,认真开展了项目建设自查自纠工作,同时由纪委监察局牵头负责,与各相关职能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先后2次对全县扩大内需建设项目和列入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排查范围的所有建设项目进行了全面检查、3次重点抽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进行督促整改,杜绝了违纪违法问题的发生。从

检查结果看,我县各项目建设单位能严格执行国家对工程项目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有关政策规定,在工程建设和管理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中都能认真遵循法定程序,项目实施较为规范。

(三)纠建并举,建立完善工程项目监管制度 在排查工作中,按照纠建并举的原则,我们十分注重督促相关部门建立健全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制度和廉政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了《刚察县发改局项目投资政务公开制度》、《刚察县政府投资项目审查制度》、《刚察县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刚察县2010年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刚察县政府投资决策失误者责任追究制度》、《刚察县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工作责任追究办法》、《刚察县基本建设资金财务管理办法》、《刚察县藏区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设暂行管理办法》、《刚察县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资金管理使用办法》等,形成了项目建设和监管工作的长效机制。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落实配套资金有困难。尽管我县经过努力,多方筹措资金落实了2008、2009年中央扩大内需项目县级配套资金,但由于我县经济发展滞后,受财力限制,落实配套资金有困难。

(二)受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制约,给工程施工带来影响。

我县地处高海拔寒冷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秋雨水偏多,实际施工期仅有5个多月,给项目实施带来很大困难,影响了工程进度。

五、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是进一步明确工作重点,加强组织领导。按照中央和省州委的工作部署,进一步明确各项目建设单位和项目监管部门的工作职责,细化分解各项工作任务。县监督检查和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履行监督检查职责,主动开展工作,督促各项目建设单位严格执行项目建设报批程序、工程招投标、土地征用、工程质量监督、资金使用管理等环节工作,真正形成项目谁建设谁负责、谁监管谁负责、纪检监察部门督查助推的工作机制,保证我县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的落实和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扎实有序开展。

二是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落实整改责任。对于这次中央检查组提出的问题,我们将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在行动上切实抓好落实。对存在的每个问题逐一分析原因、查找根源,提出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人,明确整改时限和要求。县监督检查和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切实加大对存在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严肃工作纪律,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各项目监管部门要强化监管措施,监督各项目建设单位认真按照项目建设要求履行施工合同,保质保量按期

完成建设项目建设任务,力争做到项目建设安全、资金运行安全、干部成长安全。

三是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通过开展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和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工程项目建设的各项监管制度,建立起一套项目建设、资金管理、干部管理的制度体系。并加强对现已制定出台的制度的执行力。同时,善于总结工作中的一些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加工提炼后固定为制度,逐步推广施行,真正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确保中央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得到全面贯彻落实,促进我县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祁连县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工作自查报告

州工程建设专项治理领导小组:

根据省州文件精神,我县对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自查,现简要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安排部署。为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州专项治理工作部署,县委、县政府及时制定印发了《祁连县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担任组长,政府主管副县长、县监察局局长担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参加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了全县动员会,紧紧围绕政府投资和使用国债资金项目特别是扩大内需项目为重点,明确要求解决“七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各部门、各单位也相应成立了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建立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领导体制,确保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责任体系的形成。

(二)认真自查自纠,严肃排查整改。根据《青海省关于组织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排查意见》的要求,县领导小组在县电视台公布了举报电话,印发了《关于在全县组织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排查工作的通知》、《关于认真做好建立项目台帐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细化分解各项工作任务,落实了工作责任。清理了涉及工程建设领域的规范性文件,自查了2008年1月以来立项、在建和竣工的所有政府投资和使用国有资金的建设项目,重点对总投资额在500

万元以上的政府投资和使用国有资金的项目及3000万元以上的非政府性投资项目进行了排查。在省州检查组检查的基础上,县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多次抽调监察、发改、审计、财政、城建等部门专业人员,采取查阅资料、核对账簿、实地查看等方式,对各部门单位负责建设的项目进行了拉网式检查。全县共排查2008年1月1日以来(截止2011年2月底)所有立项、在建和竣工的投资项目106个。其中政府投资和使用国有资金的项目有88个(500万元以下项目61个,3121.13万元;500万元至3000万元项目24个,20296.55万元;3000万元至5000万元项目2个,7346.86万元;5000万元以上项目1个8175.62万元),非政府性投资项目共18个(3000万元以上项目4个)。今年以来,县联合检查组先后2次督查了所有工程建设项目,所有新增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预计4月底开工建设。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从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自查自纠和排查情况看,有些建设单位对国家基本建设程序不熟悉,问题主要出在程序资料不全,财务不规范,项目档案资料不齐全等方面。

2、建设项目中,由于行业不同,制度不统一,要求不一,造成项目建设各行其是,出现程序不规范等问题。

(二)扩大内需项目中存在的问题

1、有些项目地方配套资金比例过高,对于经济总量小,欠发达地区来说,筹措配套资金比较困难。

2、小投资项目,由于资金有限,无法办全所有手续,无法严格按国家基本建设程序实施。

3、由于祁连气候原因,施工期短,个别项目不能如期开工和竣工。

三、意见建议

(一)建议项目管理职能部门和各行业主管部门以国家基本建设程序为依据,制定统一的项目管理、监督、实施政策制度,便于项目建设单位严格按国家基本建设程序进行;

(二)投资小的项目单独建设成本高、效益不明显,按照城市规划和当地实际,捆绑一些相关小项目集中实施既可以节约土地,又能发挥整体效益,望上级主管部门在这方面给予相关政策支持。

(三)县级没有招投标机构,项目都是委托省州招标机构进行招投标,建议省州监督部门加强对招投标各个环节的监督工作,抓好源头治理工作。

(四)有关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查工作,把监督检查作为工程建设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的长效机制,常抓不懈。

2011年3月28日

海晏县工程建设领域专项

治理自查自纠工作开展情况的总结

州扩大内需及工程建设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

根据州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及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求,现将海晏县扩大内需和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做安排,重部署,切实开展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工作

按照中央、省、州《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意见》精神,我县在工程建设领域治理工作中力求坚决查处工程建设中的违纪违法案件,杜绝突出问题的发生,确保工程建设领域的规范运行。结合自身实际研究制定了《海晏县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上报县委批转下发。并要求全县各相关单位的主要领导根据自身单位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安排部署此项工作。与此同时,我县根据每个单位的不同职能情况下发了《海晏县关于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责任单位和具体任务分解的通知》,以此要求各牵头单位对重点工作、重点任务认真制定专项治理方案,摸清情况,分析原因,解决问题。使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工作在每个阶段都能有条不紊,扎实推进。

二、强组织,保领导,认真开展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对全县开展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成立了以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为组长,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为副组长,县政府办、县审计局、县水务局、县林业环保局、县经贸局、县国土资源局、县交通局、县建设局、县监察局、县检察院、县安监局、县政府法制办、县发改局、县公安局、县工商局等16个单位和部门的“一把手”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监察局,办公室主要负责专

项治理工作中的监督检查、信息报送、协调各相关单位工作环节及了解掌握此项工作是否顺利开展等任务。按照县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求,各相关部门、单位也相应成立了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并由专人负责此项工作的开展。各单位和部门按要求及时上报各类信息、制定实施方案、建立相关台帐和报送各类汇总表,以保证领导小组全面了解掌握各相关单位的工程进展情况。

三、抓自查,重督查,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工作

1、认真开展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自查工作。各单位、各部门围绕政府投资和使用国有资金的项目重点,对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针对项目决策、城乡规划审批、项目核准、土地审批和出让等13个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我县2008年共实施项目33项,总投资达9453万元,其中:农牧业基础设施项目6项,投资1301万元;土地整理项目1项,投资80万元;扶贫开发项目3项,投资1065万元;水利基础设施项目4项,投资664万元;生态项目2项,投资394万元;交通基础设施项目8项,投资2387万元;城镇建设项目6项,投资3407万元;社会事业及基础政权建设项目3项,总投资155万元。500――3000万元的项目共8项,50――500万元的项目共22项,50万元以下的项目3项;2009年共实施项目39项,总投资达16927万元,其中:农牧业基础设施项目8项,投资4960万元;土地整理项目2项,投资793万元;扶贫开发项目1项,投资525万元;水利基础设施项目3项,投资535万元;生态项目5项,投资734万元;交通基础设施项目3项,投资1213万元;城镇建设项目8项,投资7270万元;社会事业及基础政权建设项目9项,总投资897.8万元。500――3000万元的项目共8项,50――500万元的项目共29项,50万元以下的项目2项。2010年已落实项目8项,总投资达6106万元。从自查上报的情况看,我县在项目决策和审批项目招投标、项目实施过程、土地使用权、矿业审批和出让、城乡规划和房地产开发、行政监管体制机制等六个方面中不存在

突出问题,也无违纪违规案件发生。在此基础上县领导小组转发了《海北州关于组织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排查工作的意见》和《海北州工程建设领域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方案》、《关于印发填报<青海省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基本情况登记表等表格>的通知》以及《关于转发<关于对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开展情况、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情况和全省一季度投资及项目建设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通知>的通知》。并按照要求向州政府法制办上报了《工程建设领域规范性文件清理建议表》,清理过程中未有建议修改和建议废止的文件。向州纪委上报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违纪违法案件查处情况统计表》和《青海省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基本情况登记表》以及各类汇总表格。全县从上报表格情况来看未发现一起违纪违法案件和项目违规操作行为。

2、狠抓工程建设领域项目督查工作。一是为进一步加强对工程建设领域和扩大内需项目的监督管理,真正发挥中央扩大内需项目及常规项目的作用,公布举报电话,动员群众和社会各界从项目审批、实施和资金分配、使用中索贿受贿、贪污私分、截留克扣、挪用挤占及项目质量中出现的违纪违规等问题情况进行举报。二是为加强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廉政建设,规范工程建设、施工双方的各项活动,严格签订廉政责任书,防止发生各种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违法违纪行为。为保护国家、集体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和廉政建设规定,各项目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签定了廉政合同。三是在督查中发现存在问题和漏洞时,要求在整改过程中各相关项目单位向工程领域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和扩大内需工作领导小组及时汇报整改情况,以保证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及时得以整改和落实。与此同时,根据省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对全省各地和单位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通知要求,我县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领导小组专题会议,全面部署了今年的各项工作

任务,成立全县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督查工作小组,通过查资料、查账目、看现场及反馈督查中的问题等形式对全县2008――2010年的80个项目进行了六次专项督查(其中扩大内需项目23项),进一步详细了解、掌握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各单位和部门各项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在各阶段当中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整改落实情况。同时,将我县五次督查情况和省、州联合督查组提出的问题及时向项目单位反馈,要求各单位、各部门认真加以整改,切实做到项目文字规范,数据清楚,材料齐全。通过第六次检查我县在扩大内需和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过程中对存在的问题全部整改完毕。

二○一一年三月二十九日

关于上报排查整改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

州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办公室;

为推动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扎实深入开展,按照省、州的要求,对我县工程建设领域的所有项目进行了检查,并对存在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进行了整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主要做法和体会

(一)坚持全面自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确保排查整改全面彻底

在全面排查整改的工作中,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由建设单位对负责建设的项目进行自查自纠,根据中央《实施方案》要求“对2008年以来规模以上的投资项目进行全面排查整改”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对2008年以来新开工的政府投资和使用国有资金的所有建设项目进行全面自查,确保所有使用政府投资和国有资金的建设项目自查彻底,不留死角。县专项检查领导小组,深入实地踏勘,听取项目单位、监理单位、质检单位负责人汇报,要求做到逐级负责,以章行事,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管理“零缺陷”,确保整改工作扎实有效、不走过场。

(二)坚持排查整改与强化监管相结合,确保排查整改工作实效

以认真推行工程建设领域“四制”为载体,完善监管制度为抓手,县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领导小组从2010年3月起,对全县年2008年以来各级政府投资项目进行全面排查整改造册,自查自纠,重点抽查。

2010年9月20日—23日县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

治理领导小组会同县发改、城建、审计、财政等部门又对全县所有项目进行了第五次检查,对全县2008年以来立项、在建、竣工的投资重点项目逐一列出清单,按照建设地点、投资性质、投资规模进行分类,掌握了全县项目建设情况。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县委、县政府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要求各单位对每次检查中的问题,实行部门负责制,坚决整改,各部门、各单位迅速制定了排查整改工作方案,按照“谁建设、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了排查整改工作机制和责任网络,健全了联络员、月报表、工作台帐等制度,对各自负责的项目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目前对所有问题进行了整改。

(三)坚持排查整改问题与督促整改相结合,确保切实解决问题

开展专项治理工作中,我们把督促整改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坚持边排查边整改,排查整改要实,整改标准要高。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督促有关部门认真整改并及时反馈整改情况,坚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着力解决什么问题,对能够立即整改的就督促其明确提出整改意见,对暂时不能解决的,就督促相关单位提出整改意见,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时限和责任人,保证每一个问题都整改到位,不留隐患。

二、排查出的问题及整改情况

根据我县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治理和中央扩大内需项目检查情况,发现11个项目存在33个问题,对存在的问题,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要求各单位尽快整改。并责成县建设领域专项治理领导小组严格督查落实。截止目前,对所有问

题已进行了整改。如青克公路项目工程中存在的项目无评标文件、未向国土局提供可研批复和图纸等基本资料、公路扩建土地占用未报批问题,在整改后青克公路标书已通过州交通局取得了标书文件并进行存档、办理公路土地使用批复需近60万元手续费,为此,县交通局积极与州交通局协商解决;门源县职业中学实训楼建设项目存在工程款228万元未转入中标单位账户,而转给新家园物业公司,转账不规范,整改后工程款228万元由门源县新家园物业公司全额退回县教育局项目专户后,及时专付给项目承包单位湟中县第一建筑有限责任公司;整村推进项目中存在的投资金额与批复金额不相符、畜棚建设塑料膜存在转包的问题,没有质量合格证、资金转入个人账户,但报账却由供货单位提供发票的问题、土建项目建设入账时没有验收资料,整改中查明畜棚建设塑膜会同直接与本县马良元签定合同,不存在转包问题,塑膜质量合格证已存档、发票现已整改,保证发票和合同一致,现已全部验收,交由群众使用。

三、未开工建设的项目及原因

我县对未开工的2010年1月至6月底新增的一项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和2010年7月以后新增的两项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进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其中一项现已开工实施,另外两项未开工建设主要原因如下:

(一)、门源县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目前地块已全面落实,由于项目批复下达时间为2010年9月份,根据我县气候等条件,造林季节为每年的4-5月份,因此项目建设计划于2011年4-5月份实施。

(二)、门源县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项目:项目区秋季留

茬工作在各个专业合作社的配合下已全面完成,国家资金已全部到位,农民自筹部分资金正在自筹当中,土建工程由于资金到位比较迟,施工图及招投标等前期工作计划2011年3月底全部完成,并于2011年4月份动工建设。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摸清底数。根据排查工作要求,一是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项目审批和监管部门对 2008 年以来立项、在建和竣工的工程项目进一步梳理,每一个项目都建立台帐,切实摸清项目底数

(二)抓好问题整改。对中央和省检查组发现的问题,各有关部门加强调度、督促,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好整改。

(三)继续做好未完工和今年新投资项目的监督工作,以工程建设领域“四制”为载体,力保项目建设的“四个安全”。

建设领域 篇3

一、以“专项行动”为契机,推进“平安工程”

2010年以来,北京铁检分院以铁检厅“专项行动”为契机,适应铁路重点建设项目发展需要,积极发挥检察职能,创新完善职务犯罪预防机制,努力构建铁路建设领域反腐新防线。在路局党委的支持下,在全局范围内开展了重点建设领域“平安工程”活动,两年来,通过执法检查、质量监督、法制宣传教育等多方面工作,深化和巩固了“平安工程”活动的成果,确保工程建设领域的预防工作持续、有效、深入进行。

在专项活动中,北京分院创新机制、换位思考,积极参与制定全局性的指导文件,为预防工作的顺利开展明确方向。连续两年协助路局党委拟定了《北京铁路局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要点》,制定、下发《关于加强铁路工程建设中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关于在铁路建设工程中开展“平安工程”活动的意见》,使预防工作成为建管单位年终考核项目,成为全局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作中更新预防观念,积极构建检企预防合力,努力营造全员参与预防的氛围,变“要我预防”为“我要预防”。积极取得路局纪委监察以及建设部门的通力配合,多沟通多交流,使工程建设单位及有关部门牢固树立大预防的意识。多次联合北京铁路局纪检、监察和建设处等部门进行专项调研座谈,请建设部门有关专业人员讲解北京局管内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以及工程建设中关键环节、关键岗位情况。座谈中,充分利用与专家交流的机会,广泛征求意见,对建筑专业知识进行学习,对局管内重点工程预防工作进行梳理。在掌握大量调研数据和案例的基础上,总结出工程质量安全管理领域9个职务犯罪风险环节,52个职务犯罪风险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41条对策。

二、以物资采购为核心,开展重点预防

2011年,根据调研和征求意见情况,北京分院确定以铁路工程建设领域物资采购环节为专项预防工作的重点。北京分院党组高度重视工程建设专项预防工作,要求责任到人,层层推进。制定了开展工程建设专项预防工作的推进计划,统筹安排、周密部署,两级四院齐动手,共创新,齐心协力做好工程领域职务犯罪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分院组织两级院预防负责人深入大型工程建设项目指挥部,召开座谈会,听取工程建设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的意见,获取物资采购方面信息。先后与京津城际、天津津保等项目指挥部有关人员召开座谈会,取得有关工程物资采购一手资料;与北京京铁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座谈,获取路局职工建房有关信息;与北京区县检察院横向联合,相互交流借鉴,组成大兴院、密云院、怀柔院、石景山院参加的物资采购环节工作小组,共同调研,相互促进。预防人员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分析铁路物资采购过程中可能产生职务犯罪的环节,查找风险点31个,提出4大项预防对策和建议。同时通过专项报告、检察建议等多种手段,帮助和协助相关部门完善规章制度,制定防控措施。配合协助路局建设处完成了“工程建设部门廉政网络办公软件”的推广使用。撰写完成《铁路工程物资采购专项职务犯罪预防调查报告》,为今后工程建设预防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以同步预防为方法,加强廉政跟踪

瞄准工程建设主体、资金、质量三个点,变“平面预防”为“立体预防”,建立“三段监督”预防工作机制,开展全程同步预防。一是“开工前”对施工人员、参建单位及关联单位进行监督。及时掌握有关建设单位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等中标单位情况,签订廉政责任书,发放预防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二是“施工中”对建设资金的安全进行监督。对掌控工程资金、物资采购的部门及相关工作人员采取定期预防谈话、建立预防档案、讲授法制课等形式加强监督教育。三是“施工后”对工程的质量进行监督。对监理和验收单位进行廉政走访、廉政警示,搞好特殊阶段的廉政教育,确保无违法验收情况发生。

为进一步跟踪工程建设领域廉政建设情况,分院预防人员协同路局建设处、纪检监察等部门开展了为期两个星期的铁路工程项目执法监察行动。在各单位自检自查的基础上,对局管内重点工程项目采取内业检查、现场检查、专业对口谈话、现场总体交换意见等方式,对投诉举报、主要建设程序、建筑市场准入、工程招投标、合同管理、质量安全、建设资金管理、验工计价管理、“三整治一提高”活动开展情况、党组织和党风廉政建设等管理情况进行了检查,检察机关工作人员对各项目廉政建设提出了具体整改意见,共促廉政建设。

四、以工程建设为模式,开展保障房调研

保障房建设是铁路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如何保障民生,维护民利,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廉政建设是摆在铁检机关面前的重要问题。2010年至2012年,北京铁路局规划住房项目50余个,总建筑面积506万平方米,总户数4.5万,目前已开工30个,总建筑面积352万平方米,提供3.1万套住房。已经有14个项目7276套住房进行了配售。通过调研,预防人员深刻认识到,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关系民生、关乎稳定,必须因地制宜,对在建及规划性项目采取超前或者同步的预防教育措施,防患于未然,对住房安全建设、质量保障、招投标、资金拨付等情况予以多方位监管,以最终确保保障性住房保质保量地完成。

五、以特色预防为手段,提升预防效果

创立“三定联系”重点建设工程预防模式,变“静态预防”为“动态预防”,将预防工作全面融入铁路工程建设。一是“定人联系”,实现预防工作“点”的互动。指定专人与各工程建设指挥部的纪检人员随时联系,及时掌握工程建设情况,了解工程建设部门对预防工作的需求。二是“定事联系”,实现预防工作“线”的联动。每查办查结一个工程建设领域的案件或线索,即与路局党委、纪委以及有关工程建设指挥部进行一次专门座谈,制发检察建议提出具体改进意见。三是“定期联系”,实现预防工作“面”的辐射。坚持与已签署预防协议的铁路建设工程单位之间,实现预防聯系常态化,并定期提供实地预防服务。

在日常预防工作中,加强对参加铁路工程建设领域招投标单位的行受贿档案查询工作,要求参与铁路工程建设招投标的单位到铁检机关申请行受贿记录查询,近五年无犯罪记录的方能继续参加招投标。加强对工程建设单位的日常教育,采取发放宣传图册、材料,播放宣传视频,讲法制课等,使相关人员对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加深了解。加强座谈、巡访的频率,通过交流,了解工程建设单位对铁检机关的法律需求,夯实检察机关预防工作的基础,便于深入开展检企廉政共建工作。

运用网络媒体促进公共领域建设 篇4

从19世纪开始, 公共领域建设逐渐出现了衰退和丧失。这个时期有两个特点, 第一, 传媒种类越来越多, 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的沟通优势越来越显著, 沟通渠道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拓展。大众媒体的影响范围迅速扩大, 参与者范围也相应扩展。第二, 媒体缺乏有效的互动机制和受众参与机制。传统媒体虽然统计发行量、调查收视率和满意度, 但这些远不能为公众提供一个发表独立观点、展开充分辩论的公共空间。这使得在广播、电视媒介条件下, 公众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难以形成独立的理性批判意识。公众不但没有掌握话语权, 由于长期浸泡在大众传媒的环境中, 批判精神必然受损, 这直接制约了公共领域的建设。以报刊为例, 19世纪中后期, 大众报刊大多迎合教育水平较低消闲需要, 掀起黄色新闻的狂潮, 大大减少了政治与公共事务的报道。报刊业逐渐失去公共舆论的批判性功能, 沦为大众传媒观点复制的工具。

由于公共理性批判功能的丧失, 大众媒体所拓展的公共领域重新集中到过去商品交换的私人领域, 伴随着传播效率迅速提高, 媒体受个人或集体利益的影响程度逐渐加深。媒体不仅侵犯了公共领域的公共性原则, 同时还操纵了公共领域:一方面, 为达到其经济利益, 利用特权, 公开要求把某些私人利益变成公共利益, 把自身的的特殊利益变成普遍利益;另一方面, 为追求收视率和发行量, 讨好消费者, 把文化批判的公众转变成文化消费的公众。并且这种恶性循环愈演愈烈。这个时期的公共领域建设是从成熟期变为衰落期。

1998年5月, 网络媒体诞生后, 点燃了公共领域的公共性的回归的希望。网络媒体在传媒和受众之间建立了互动机制, 为受众提供了表达自由、开放的观点和进行充分讨论的论坛, 大众重新获得了话语权。

网络媒体有了第四媒体的正式身份, 网络媒体异军突起, 以显著的传播效应形成公共舆论, 直接作用于政治生活。网络媒体使信息流通达到空前的自由程度。

首先, 网络媒体大大拓展了参与公众的范围。其一, 互联网的实时互动功能极大地将世界各地的网民链接起来, 改变了他们之间的互不认识、很少交往、分散无组织的交往形态, 从根本上打破了原有公共领域的组织界限和特征。其二, 网络技术赋予了其受众在现实社会中所不能拥有的话语权和自由度。随着网民数量的增多, 多元意见的表达成为可能, 这就为具有普遍性和公共意义的讨论的展开打下基础。其三, 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 易于掌握, 迅速普及, 这使得公众话语权由精英扩展到平民阶层, 弱势群体有了崛起的机会, 打破了非主流意见聚集的现状。

其次, 互联网的匿名性免除了参与主体的束缚, 使他们可以站在平等的平台上, 公开、自由发表个人的真实意见。特别是博客兴起以后, 私人的固定空间得以开辟, 个体开始注重构建自己的虚拟身份形象, 舆论的非理性缺点也正逐渐得到克服, 舆论主体的“非实体”开始具有“实体”特征, 实现了理性的回归。

第三, 网络的互动性为舆论主体提供了充分表达意见的机会。这样, 不但各式各样的意见有了碰撞的机会, 而且各种意见在网上讨论的过程中得到整合, 这大大推进了舆论形成。这时, 被掠夺的公众地位和公众舆论的权利, 重新回到了公众手中。

和传统媒体相比, 网络媒体是一种可以主动参与的媒体, 它要求使用者主动搜索信息, 并且给了网民公开发表个人意见和观点的空间和互动机制, 公众重新掌握了话语权。在最近几年的全国“两会”期间, 公民积极参与了“网上议政”, 许多意见和建议都是通过电子邮件发给全国人大和政协, 而政府往往也就一些重大法规和政策通过互联网广泛征求意见, 实施“网上听证会”。

就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历史来看, 网民主要通过电子邮件、各种聊天工具、贴吧、BBS (电子公告牌系统) 以及博客等形式进入网络公共空间。互联网公共空间的公共性程度和公众参与程度正是伴随这些形式的相继出现而不断加深的。其中, 从BBS到博客的发展充分体现了网络媒体构建公共领域的优势。

BBS是新闻、观点和民声的集散地, 由于网民的地域分布、行业分布乃至阶层分布都很广, BBS中能够听到各种声音。以往只有权势阶层和知识精英拥有话语权, 而BBS这类互联网功能凭借网络的多功能、参与性和匿名性, 使普通公众包括弱势群体、边缘群体也拥有了某种话语权, 它靠网民的上贴、跟贴、转贴, 创造了网络公共舆论, 在公共性、自由性和参与度上与传统媒体相比实现了显著突破。有些争论也许难以达成共识, 但辩论中各方提供的详尽资料和多元化观点无疑培养了公民的民主素养和参政意识。

然而, BBS也有不可回避的缺陷。首先, 匿名性为自由言论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但是主体的不确定性造成责任的不确定性, 这种条件下的信息和言论易于丧失公信力。其次, 公众自发形成的网上舆论中难免有分歧和对立, 甚至出现激化, 在激烈争辩中网上舆论有时混杂着非常明显的非理智成份, 偏激的语言、谩骂等手段和造谣诬蔑也屡见不鲜。最后, 由于BBS搜索功能的缺失, 使它具有线性特征, 有关同一主题的不同帖子, 常常散落在不同的位置。因此, 大量的话题转换加剧了话题的衰变速度, 对单个主题的讨论支离破碎, 整合困难。

博客的登陆为以上许多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内在的制约机制。博客强调个人在网络上的独立性, 参与者拥有自由独立的空间和管理权限, 不但实现了信息自由流通, 而且提高了信息质量。博客往往一方面可以为网民展示了事实真相的另一个侧面, 另一方面为传统媒体提供了互动平台, 为组织沟通和社会交流带来了全新的变革。

作为一种网络的新应用形式, 博客兼具BBS共享性、互动性和个人网站的公共性, 实现了从“点到面”传播走向“面到面”传播, 网络上不存在发布信息的唯一的“点”, 无数的“点”组成整个的“面”。而个体在其中之所以能成为博客, 是因为他有可能成为发布信息的“点”之一, 并且具有了理性和公共性的特征。可以说, 传播网络社会化的过程就是公共领域公共性复兴的过程。

如果说BBS的广泛使用证明了公共领域建立的可能性, 但尚存在问题的话, 博客的兴盛则证明网络媒体的动态发展正在弥补这些缺陷。通过从BBS到博客的演进可以看到在人类的探索中, 在技术和制度不断完善下, 网络媒体是呈良性发展的:它正在不断接近于公共领域的要求, 空前扩大公共领域的范围, 而参与者也以动态渐进的方式加深对公共事务的参与的程度, 借助于网络媒体, 参与者拥有的自由平等的发言权利、机制和方式都大大改进。

工程建设领域措施意见 篇5

具体来讲,在工程建设实施与质量管理环节,把整改重点放在质量安全监督、现场管理、设计变更、资金拨付及材料采购等方面上;在工程建设项目决策和履行基本建设程序环节,把整改重点放在初步设计审批、施工图批复、施工许可、建设用地批复、审批等方面上;在招标投标环节,要把整改重点放在挂靠投标、串标围标、投标人放弃中标、竞标等方面上。

二、强化日常监管

在针对排查阶段发现的突出问题,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的基础上,侧重于加强和规范工程建设行政监管,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清理、修订和完善行政监管的制度规定,强化对工程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招标投标工作、项目实施过程、征地拆迁和资金管理等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有效监管,确保交通建设项目优质、高效、安全、廉洁实施。着重加强项目前期工作监管,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规范行政审批、行政许可行为;着重加强招标投标活动监管,规范招标文件编制、资格审查、标段划分、清标评标定标等行为;着重加强项目建设实施过程监管,严格依法征地拆迁,严格合同订立和履约履行,规范设计变更,加强资金管理,控制建设成本,禁止转包和违法分包;着重加强工程建设质量和施工安全的监管,落实从业各方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对施工、监理的督查,防止重、特大质量与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加大案件查处力度

教学领域信息化建设研究分析 篇6

【关键词】教学领域信息化;教学改革;促进策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1]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工作,人才培养质量取决于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深化教学改革。通过信息、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来转变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推动教学改革,达到显著提升教学质量与学生素质的目标。加快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尤其是教学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落实“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价值。

一、教学领域信息化现状

教育信息化的基本内涵是指:“信息与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和教育、教学部门的普遍应用与推广”。[2]

教育信息化经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90年代初到21世纪初,教育信息化重点是在基础设施建设,这个时期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在数量与规模上实现了快速发展;第二阶段,从21世纪初开始到现在,在继续关注教育、教学部门的行政管理与教学管理应用的同时,信息与信息技术应用的重点逐渐转向教学领域,并强调要通过这种应用有效地促进教学的深化改革,使教学质量与学生素质有较大幅度的提升。[3]

教育信息化必须将重点放在教学领域(包括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的应用与推广。[3]

教学过程的信息化应用主要是在课前与课后的教学,其特点是各类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网络教学平台,又称为学习管理系统(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是在线学习与教学的支持环境。商业平台典型代表有Blackboard(国外)、THEOL(国内),开源平台的典型代表有Moodle、Sakai和Drupal等。通过该平台,教师可以在校内外便捷地使用、发布、维护相关课程的资源,并实现与学生在线研讨、交互、答疑、布置作业、测试等教学活动,极大拓宽了教学空间。而在课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是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低层次应用。

教学资源的信息化应用主要是建设教学资源库与网络课程。以资源为中心的典型应用有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和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建设。以教材为中心的典型应用有课程网站、电子书等建设。以活动为中心的典型应用有混合教学、翻转课堂等。

教学评价信息化的一个典型应用是生成基于学生学习行为的形成性评价。学生形成性评价一般由学习成绩和学习过程评价组成。学生的学习成绩由系统自动的客观评测打分、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评价组成。学习过程评价包含视频、文档等教学资源的学习时长和频次,参与讨论、日志、博客等程度和效果评价。

二、教学领域信息化面临问题

教学领域信息化发展整体形势良好,但是在信息化过程中也面临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相关的政策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各高校虽然制定了教学领域信息化相关发展规划与策略,但是覆盖面还不够,教学资源建设标准、环境建设标准、共建共享机制、建设激励政策、建设考核办法、资源评价标准和环境评价标准都明显偏少。

(二)教育信息化建设投入不断增长,但投入不平衡

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每年投入大量经费,但各项投入经费不太平衡。相比在多媒体硬件环境建设、数字化校园建设、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投入,在教学培训方面投入明显不足。许多高校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重建设轻应用,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重使用轻管理与维护。硬件投资比例较高,软件投资不稳定,服务投资较少。

(三)教育信息化的培训逐步开展,但师生信息素养有待提高

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影响教学信息化效果最重要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因年龄、专业背景、环境等多方面原因,很多教师缺乏依托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领域信息技术应用层次较低,许多应用只是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制作PowerPoint电子讲稿、使用有关图片和音像资料、与学生进行邮件交流等。

(四)应用动机不强、抗拒现象存在

在信息化的推进过程中,由于缺少相关的激励政策、组织保障和现代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的指导,教师应用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动机不强。在教学信息化过程中,由于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技术等的引入,需要教师变革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改革后的教学需要教师收集大量的学习资源,精心设计组织教学活动,随时指导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这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以及工作压力,使教师对改革行动产生了抗拒。

三、教学领域信息化促进策略

教学领域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促进教学领域信息化建设,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质量与学生素质的目标,可以采用如下的促进策略。

(一)创新教学领域信息化建设管理体制与工作机制

教学领域信息化建设与推进过程中涉及的部门较多,如院系教研室、教学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网络管理部门、教育技术支持部门等。各部门之间明确的工作职责,协调的运转机制,是产生信息化良好效果的关键。

(二)建立有效的激励政策与机制

有效的教学激励政策与机制是教学领域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保障。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有效的激励政策。比如,通过立项支持的方式给予资助;出台教学信息化相关建设管理规定;核算教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工作量;将教师信息化建设情况作为申报各类教学优秀奖的参考依据;设立教师信息化建设的奖项。

(三)加强信息化教学应用推广

教学领域信息化最终是通过教学过程中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应用来实现。开展各种宣传活动,让尽可能多的老师、学生关注、了解更多的信息与信息技术。鼓励教师先从上传学习资料、在线辅导答疑、在线作业管理等简单应用开始,逐步拓展到随堂检测、在线测试、探究型教学等复杂类型应用,推动教学信息化逐步由低水平向高水平均衡发展。

(四)构建信息化教学支持服务体系

良好的信息化教学支持服务体系是教学领域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高校需要增加投资建设,提供强健可靠的基础设施,为教师提供和支持互动的混合学习方式的新教室,为学生提供移动学习的条件。为教师提供有效便捷的支持服务,比如,提供各类信息环境与系统的使用手册和帮助文档,技术支持人员的联系方式等。

(五)提升师生信息化素养与信息化教与学的能力

提升师生信息化素养与信息化教与学的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是“接受培训”。将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纳入到教师发展培训计划中,通过培训帮助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克服惧怕新技术的心理,组织信息化教学相关的基础培训和各类主题的应用培训,组织交流研讨等帮助老师跨越技术壁垒,尝试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各种工具与技术来提高教学。通过培训帮助学生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在课堂学习时,学生要数树立主体意识,面对丰富的学习资源应主动地学、探究地学、发现问题地学,积极主动地参与课程学习活动中。同时还要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注重掌握学习方法、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等重要素质的提高。

(六)鼓励教师变革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

课程建设要以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力求一切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与技术的深度融合道路上实现混合式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拓展传统课堂教学,引导督促学生课后自主学习,使得学生的学习能持之以恒,循序渐进。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课程的学习效果,为学生可持续性提高夯实了物质基础。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将网络学习考核情况纳入到课程考查中。转变传统的结果性评价,采用基于学生学习行为和成果的形成性评价。

四、结束语

教学领域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教育信息化的主要任务和建设重点。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系统工程,其建设过程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不同阶段的建设重点不同,建设目标也不同。不抓住这个重点就会迷失方向,就很难取得显著成效。因此,通过教学领域信息化,将教学信息化与教学融合,来转变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以教学模式改革作为突破口,推动教学改革,达到显著提升教学质量与学生素质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2] 何克抗. 迎接教育信息化发展新阶段的挑战[J]. 中国电化教育,2006(8).

[3] 何克抗.教育信息化与高校教学深化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07,第10期,64-71.

建设领域施工挂靠防治的思考 篇7

施工挂靠指不具备相应施工业务要求资质条件的单位和个人以赢利为目的, 以具备相应施工业务要求资质条件的施工企业的名义承揽施工业务的行为。《建筑法》第26条规定:“禁止建筑施工企业以任何形式允许其他单位或个人利用企业的资质证书、营业执照, 以本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建筑市场管理规定》第16条规定:“承包方必须按照其资质等级和标准的经营范围承包任务, 不得无证承包或未经批准越级、越范围承包。”根据以上的规定, 施工挂靠是非法的。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 施工挂靠的现象相当普遍, 而且引起了一系列包括施工质量、施工工期、工程造价等各种纠纷, 造成了建筑市场的混乱。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建筑市场出现一种现象:有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和个人不一定能找到施工业务, 能找到施工业务的某些单位和个人而没有相应资质条件。按照有关规定, 这些单位和个人不能承揽相应的施工业务。但施工业务带来的经济利益对这些单位和个人有很大的吸引力。为了能承揽到施工业务, 这些单位和个人会通过借用、联营、内部承包等多种途径企图获得施工业务要求的资质, 而具备施工业务要求资质条件的某些施工企业出于经济利益或其他利益的考虑或管理方面出现的漏洞, 将施工资质借给不具备施工业务要求资质条件的单位和个人, 这样就出现了施工挂靠, 使这些单位和个人能顺利承揽到施工业务。

施工挂靠的形式很多, 但总的特征是被挂靠的施工企业只负责收取挂靠者的施工管理费, 对挂靠者承包的施工项目没有实质性的管理权力, 对施工项目的管理只停留在形式上, 不能采取实质性的管理行动。对施工项目的实质性管理权掌握在挂靠者手中。施工挂靠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借用、联营、内部承包。施工挂靠是以一种不正当的方法与手段、以表面“合法”的形式、达到承揽施工业务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的行为。它对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施工挂靠的存在使得《建筑法》、《建筑市场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实施成了一句空话, 造成了有能力的企业承揽不到施工业务, 无能力的个人和企业能揽到施工业务。施工业务的获得不是以施工企业的资质能力为标准, 而主要依据各种社会关系, 这严重冲击了建筑市场的管理法律法规, 造成了建筑市场的混乱。

例如:甲、乙双方之间产生包括施工质量、施工工期、工程造价等各种纠纷。资质是判断一个施工企业承担施工任务能力和大小的标准, 是施工企业综合能力的体现。挂靠者没有被挂靠者的资质, 其技术力量、管理能力、经济实力等均没有达到被挂靠者的标准。在承担施工任务时不能按被挂靠者的要求进行施工, 施工的质量、工期、造价均不能达到被挂靠者的标准, 甚至出现“豆腐渣”工程。这样, 在甲、乙双方之间会产生各种包括施工质量、施工工期、工程造价等纠纷。纠纷的出现, 不能保证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 给甲、乙双方都带来损失。

二、施工挂靠的防治

施工挂靠以经济利益为纽带, 涉及建设领域的方方面面。对施工挂靠的预防和治理必须各方面齐抓共管, 形成防治施工挂靠的系统工程, 将施工挂靠从根本上治理。

1. 政府管理部门

政府管理部门代表政府进行建筑市场的管理, 在施工挂靠的防治方面起着主导作用。应加强执法检查力度, 在建筑市场秩序管理方面, 我国已制定了许多的法律法规文件,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筑市场管理规定》、《施工企业资质管理办法》等。政府管理部门应加强对这些法律法规文件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 保证这些法律法规文件得到真正的执行, 从源头控制施工挂靠现象的存在。

加强对施工资质的审查。在招投标阶段、办理施工许可证阶段等均要求施工项目承包者出具施工资质原件。目前, 政府管理部门对施工资质原件也进行审查。不过在某些时候, 这种审查流于形式。对怀疑有问题的施工资质原件, 在施工项目承包者的游说下, 或碍于情面、或碍于共同的利益、或施工项目承包者的商业行贿, 对这些施工资质的审查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态度。如果政府管理部门能严格按有关规定对有施工挂靠嫌疑的施工资质原件进行认真的审查。证据确凿的施工挂靠则应坚决制止。这样, 能预防施工挂靠的出现。加大对施工挂靠的检查和处罚力度。施工项目的完成需要一段时间。在施工项目的施工过程中, 政府管理部门应采用经常性检查和突击性检查相结合的办法到施工现场检查施工项目承包者的施工资质及人员、设备的到位情况。从施工现场的检查情况中可以发现施工项目的承包者是否存在施工挂靠的问题。同时, 政府管理部门应设立施工挂靠的举报制度。如果经过检查或举报发现存在施工挂靠的事实, 应按有关规定对相关人员和施工企业进行处罚, 而不能走过场。这样, 才能保证检查和举报的意义。对施工挂靠的现象应采取坚决的打击措施, 使挂靠者和被挂靠者都必须付出沉痛的代价, 如责令施工项目停工, 清退施工项目承包者, 重新组织招标;对被挂靠者的施工资质采取降级或吊销等。只有严厉的处罚措施, 才能对企图通过施工挂靠承揽施工业务的单位和个人有一种威慑作用。提高政府管理部门相关责任人的素质, 包括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业务素质保证能迅速发现施工挂靠现象的存在, 道德素质能保证相关责任人能做到严格执法、秉公办事, 对施工挂靠给予应有的处罚和打击。

2. 建设单位

建设单位是施工项目的业主, 是防治施工挂靠的主体力量。在招标投标阶段, 尤其在对投标者进行资格预审时加强对投标者的综合考察。对投标者的考察应到公司本部接触投标相关人员尤其是项目经理。如果存在施工挂靠的现象, 项目经理和公司相关人员对招标项目的情况不十分熟悉。在投标验证资质证件原件时, 一定要确保项目经理和施工管理人员必须是投标单位的人员。对施工挂靠的投标者要坚决拒绝。

签订施工承包合同以后要制定严格的措施确保施工承包合同的实现, 如施工管理人员尤其项目经理的到位。如果存在施工挂靠的现象, 项目经理有可能不按规定常驻施工现场, 或虽常驻现场但对施工项目没有决策权。同时, 被挂靠单位承诺派出的施工管理人员也不能到位。建设单位的管理人员与施工单位的人员在项目施工期间应接触较多, 对施工项目承包者应相当熟悉。若发现施工挂靠的现象, 应采取断然措施。首先应责令施工挂靠者停工退场, 同时通知被挂靠单位派投标书承诺的人员继续施工, 否则通知被挂靠单位中止施工合同。其次应报告政府管理部门要求对挂靠者和被挂靠者进行处罚, 同时取消挂靠者和被挂靠者在本单位后续招标工程的投标资格。目前, 挂靠者能承揽到施工业务, 他与建设单位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建设单位发现施工挂靠的现象后在很多情况下都采用一种容忍或默许的态度, 对施工挂靠不作任何处理或象征性处理。这实际上助长了施工挂靠之风, 最终吃亏的还是建设单位。建设单位与施工企业签订施工承包合同后要加强与施工单位的联系。这样一方面能判断是否存在施工挂靠的现象, 另一方面督促施工企业加强对施工项目的管理。若存在施工挂靠的现象, 施工企业会将责任推到施工项目的承包者即挂靠者身上。若发生施工挂靠现象, 建设单位应采取断然措施, 坚决拒绝施工挂靠。

3. 施工企业

施工企业是施工挂靠的参与者和责任者。施工企业的管理者应加强对施工资质的管理, 制定严格资质管理制度。同时, 作为施工企业的经营者不应贪图企业的眼前利益和个人的小利益, 允许挂靠者以本企业的名义承揽施工业务。现在, 我国施工企业数量较多, 对施工业务的竞争也非常激烈。有些施工企业出于争夺建筑市场份额的目的, 或通过收取施工管理费改善企业财务状况, 或按受挂靠者的商业贿赂, 或其他原因, 允许施工挂靠现象的存在。这实际上是一种目光短浅的行为。施工挂靠的现象若被发现, 施工企业将会受到降低或取消施工资质或取消投标资格或罚款等处罚。无论哪种处罚措施与收取的施工管理费相比都不合算。若没有被发现, 挂靠者由于不具备施工要求的资质, 没有能力按施工企业的要求完成施工项目, 同时, 挂靠者认为交了施工管理费, 尽了对施工企业的义务, 对施工企业的信誉不会太关注, 只会关注自身的经济利益。挂靠者在施工质量、施工工期、造价等方面不能达到施工企业的要求, 给施工企业的信誉造成很坏的影响, 最终影响施工企业的竞争力。

4. 监理单位

建设监理制在我国已是深入人心。建设项目执行工程项目监理制已成为建设单位的共识。目前我国工程项目监理主要集中在施工阶段。在项目施工期间, 监理工程师通过旁站、抽查、巡查等方法履行监理委托合同。监理工程师应根据对项目承包者的观察判断是否存在施工挂靠的现象。若发现施工挂靠现象, 监理工程师应立即要求施工项目承包者立即停止施工, 同时报告政府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 同时对施工挂靠处理提出自己的建议。在施工挂靠没有处理前, 不能允许施工项目承包者继续施工。

参考文献

[1]李伯辉.建筑工程挂靠经营的责任问题[J].建筑, 2004, 4:34-36.

[2]朱灿坤.关于建筑工程中的挂靠问题及对策[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4, 3:55-58.

[3]方楚忠.对建筑工程施工挂靠问题的剖析[J].建筑技术开发, 2004, 3:22-25.

建设领域 篇8

工程建设领域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领域, 也是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开展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是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的主要任务之一, 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内容, 也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有效举措, 更是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有力抓手。早在2006年扬州市就提出“诚信扬州”建设, 自2010年3月以来, 在省治工办、省信用办的正确领导下, 在扬州市治工办、市信用办的组织协调下, 市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经过先行试点、全面实施、提升发展等三个阶段, 由点到面, 由浅入深, 先易后难, 有序推进了市县二级工作的全覆盖, 实现了省市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平台的有效衔接。截止2014年8月底, 全市在专栏发布信息93177条 (其中项目信息3327条, 信用信息88417条, 其他信息1433条) ;数据库已归集信息144183条, 其中从业单位信息120971条, 从业人员信息23212条。信息发布率大幅度提高, 我市已竣工项目的信息覆盖率达91.2%。

二、平台总体架构

扬州市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 分为项目信息公开专栏与项目信息平台、诚信体系信息系统平台两部分, 数据来源依托于部门项目信息、行政许可信息、行政处罚信息、综合治税信息、省有关信用信息, 分别建立项目管理、项目监察、相关从业企业、从业个人信息库等, 实现对项目的管理与监察, 信用信息的管理与查询等功能。

1、项目信息公开专栏与项目信息平台

根据项目建设方案, 我市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模式为“市区集中”+“县 (市) 自建”, 宝应、高邮、仪征3个县 (市) 依托自身门户网站, 各自设立专栏及信用信息系统和平台;邗江区、广陵区、江都区, 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国土局、市规划局、市城建局、市房管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环保局、市安监局、市民防局、市公安局 (消防支队) 由市级专栏统一设计开发专题页面, 建成3区12部门的专栏页面。项目信息平台可以依托市电子政务内网, 与市级部门信息系统、区级信息系统连接, 采集市级项目信息, 形成市级项目数据库。依据市级工程建设领域信息公开目录, 再将相关的项目信息依法抽取、发布到市级项目信息公开专栏, 市级项目信息公开专栏基于互联网与市政府门户网站相互链接。统建12个市级部门和3个区的项目信息公开专栏, 并与市级专栏反向链接。

2、诚信体系信息系统

建设诚信体系信息系统, 包括“一平台”、“三库”和“一网”的建设:“一平台”即信用信息平台;“三库”即企业信用基础数据库、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信贷征信数据库;“一网”即“诚信扬州”专栏网站。其中信用信息平台依托市电子政务内网, 与权力阳关系统、综合治税、法人库、招投标系统, 及相关市级部门链接, 读取从业单位、从业人员信息, 形成市级信用信息数据库。并抽取相关信息发布到“诚信扬州”专栏网站。

三、平台功能设计

1、项目信息公开和信用信息共享功能

按照省治工办、省信用办对项目信息公开专栏和项目信息平台建设的要求, 根据《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共享专栏考核评分细则》, 扬州市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专栏一级页面设计了项目信息公开、信用信息公开, 信息整合发布、案件查办信息发布、信用信息下载、投诉举报等栏目功能, 及时向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公众发布各类相关信息;二级页面采用分页浏览方式, 设计了项目审批公开信息目录、项目建设管理公开信息目录、土地使用权审批和出让信息目录、从业单位信用信息目录、从业人员信用信息目录等发布功能;三级页面主要在二级页面各信息目录基础上发布项目基本信息、招标投标信息、重大设计变更信息、施工管理信息、合同履约信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结果信息、建设用地审批信息、企业基本信息、人员基本信息、良好行为记录信息、不良行为记录信息等功能。

2、项目管理功能

项目管理是对项目建设全过程的全方位的监察和管理, 主要包括在时限、费用、过程等方面进行实时监察、绩效评估、统计报表、综合分析评价等功能。

(1) 实时监察功能模块:实现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全过程的全方位的监察, 通过对项目建设的审批流程及管理流程进行梳理优化, 形成监察的监察点及监察规则, 通过监察引擎实现监察功能。并建设预警机制, 对监察过程发现的问题进行预警提示, 功能包含:一条龙审批监察, 施工管理监察、资金监察、项目进度监察、招投标监察等。

(2) 绩效评估功能模块:即对各个部门的审批监察考核通过项目审批监察绩效测评模块来进行打分、排名。本绩效测评模块依据市监察局制定的重点项目审批监察绩效测评标准设置不同打分项的分值、权重等, 系统依据测评标准自动进行打分, 并根据综合得分对各个部门进行排名。

(3) 统计报表功能模块:系统提供灵活、可设置的统计分析功能, 实现固定格式统计、自定义统计等统计方式, 并能以数据报表和图形的方式直观的表达出来。数据报表可以是标准报表, 也可以自行修改标准报表、设计用户自定义报表, 并能方便地对报表文件进行管理。

(4) 综合分析评价功能模块:按照项目审批、项目管理各个环节要求, 对项目实施过程的审批、招投标、工程监理、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竣工验收、合同与资金执行等环节进行分门别类分析, 贯穿以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 对项目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为市领导提供一个查询统计、督查监察、辅助决策的专区, 有助于领导及时掌握情况、发现问题、预测分析, 进而及时协调各方、解决问题、规划未来。

3、诚信体系功能建设

(1) 信用信息平台建设

信用信息平台根据实际应用需要, 设计信用信息管理、信用纠错、信用评级配置、信用报告查看、信用统计分析、操作日志、信用查询等功能。是实现对现有基础数据入库管理、比对, 形成信用相关的数据并进行展示, 同时实现信用信息监管、数据纠错、统计、下载等功能, 并根据相应的考核标准实现信息的考核评估。根据工程领域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目录要求, 对行政许可系统、行政处罚系统进行接口开发, 在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中开发“项目信息系统”模块, 自动获取从业单位、从业人员相关信息, 增设填报字段, 实现信息的归集, 并提供信息检索功能。

(2) 基础信用数据库建设

企业信用基础数据库建设:以扬州市工商局的企业经济户口为基础, 融合国地税、质监、卫生、安监、公安等部门子系统提供的相关数据, 建立企业信用基础数据库。市级平台实现公共信用信息的交换、共享、备份, 并面向行政部门、社会公众、社会征信机构等提供信用信息服务, 形成支撑全市信用体系发展的基础。

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建设:在公安、计生、卫生、司法、教育等部门所掌握的人员信息基础上, 将企业法人、公共服务行业职业经理人、公务员、律师、医生、教师等作为重点对象, 录入自然人在社会与经济活动中形成的履行义务纪录和相关信用数据。

信贷征信数据库的建设:积极支持人民银行信贷征信数据库的建设和发展, 引导和鼓励其使用政府归集的企业和个人信用数据, 在此基础上积极协商与人民银行实现信息共享, 力争实现人民银行相关信息资源与政府公共信用信息资源实现互惠交换, 相互融合。

(3) “诚信扬州”网站建设

根据项目规划, “诚信扬州”网站作为“中国扬州”门户网站群一个专题子网站建设, 该网站利用信用基础数据库, 一是将可以公开的信息以不同的表达方法和形式经授权后提供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发布、查询、检索、答复、咨询、征信等相关服务;二是市有关部门可利用该网站实现对企业的有效联动监管, 及时掌握个人的信用状况;三是政府可依托“诚信扬州”载体, 及时向社会发布诚信体系建设方面的政策法规和公告公示, 有利于宣传诚信体系建设工作, 促进诚信体系建设氛围的形成, 实现诚信激励、失信惩戒的机制, 并形成一套“虚拟”的扬州市信用体系。

四、创新特色工作

1、创新目录梳理整合

扬州市对照中央、省规定的项目信息公开的22项基本内容、信用信息公开的10项基本内容, 先后多次上门调研, 对各部门实际能够提供的数据项进行摸底、论证, 并召开目录确认过堂会, 最终梳理出符合扬州实际的项目信息公开目录和信用信息公开目录。目前, 《扬州市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指导目录》中项目审批事项为27项, 比省标多17项, 项目管理事项为14项, 比省标多5项。

2、创新数据归集方式

扬州市在信息化系统平台项目建设的过程中, 坚持“数据为王”, 形成六大数据获取方式。一是获取行政审批系统项目审批信息, 通过改造审批系统, 在每个权力事项中增设项目审批阶段相关表单字段, 将项目信息公开内容与行权事项捆绑, 保证录入的及时性, 实现约80%的项目审批信息的自动交换;二是获取行政处罚系统的处罚数据, 通过企业营业执照号或组织机构代码进行关联, 获取工程项目从业单位的不良信用信息;三是获取综合治税平台的企业信息, 通过开发接口, 实现与综合治税平台中工商、质监的企业信息自动交换, 目前已获取11万多条企业基本信息;四是获取公安人口基础信息库的相关信息, 实现个人6项基本信息的信息核对功能;五是获取金融行业信贷数据, 与市金融办、市人行积极对接, 力争实现金融行业信贷数据自动交换;六是获取省公共信用信息中心的信用数据, 实现扬州信用数据下行落地。

3、创新特色监察模式

扬州市高度重视对项目环节的监察, 经科学谋划, 探索创新, 并结合我市实际, 构建扬州特色的系统监察模式, 即“以电子监察贯穿项目信息公开全流程”:在系统中嵌入电子监察模块, 系统根据制定的监察规则, 对重大项目实施过程中设定的监察监控点进行自动判断, 对异常情况进行自动报警。监察人员根据授权, 可针对报警情况发起督查督办。电子监察模块实现了四大监察功能:时限异常监察, 包括办理时限监察, 工程进度时限监察, 竣工时限提醒, 竣工验收日期一致性监察等;流程异常监察, 包括项目流程环节办理顺序监察等;内容异常监察, 包括重大设计变更监察、证号缺失监察、施工监理监察、投资规模与招标方式监察、环评报告类型与项目规模监察、安监设计审查结果监察等;资金异常监察, 包括资金管理使用监察、资金拨付情况监察等。

五、结语

扬州市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信用信息平台系统自建成运行以来, 成效显著, 通过系统平台中项目进度的即时查询、督察督办、绩效评估等功能设置, 有效遏制了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中腐败行为。2012年中央治工办在《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简报》第116期中, 专题介绍了我市的有关工作经验, 供各地区、各部门参考借鉴。

矿区生活领域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篇9

山西潞安集团是我国煤炭生产的重要基地, 山西省五大煤炭生产企业集团之一。目前, 潞安集团正在实施新的发展战略, 努力建设既大又强的国际化新潞安。随着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和深入, 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潞安矿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撑。潞安矿区生态文明建设内容主要由生活领域、生产领域和文化领域三部分组成, 特别是生活领域, 一个健康、文明、舒适的社区建设对人的心理、生理、行为方式甚至全面发展都会产生极大的正面影响。所以, 积极推进生活生态化建设势在必行。

1 矿区生活领域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

依据潞安矿区近10年来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来看, 其生活领域问题主要集中在生活居住区、闭矿区和土地沉陷区三个方面。

1.1 生活居住区规划设计不够合理

类似潞安集团的国有大型煤矿由于资源的地理环境特殊, 其地理位置一般位于远离城镇的乡村地区, 但传统的矿工生活居住区一般随煤而建, 不可避免地会形成其空间布局不合理、资源利用率低、建筑设计粗犷、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等缺点, 距离新型生态社区所要求的住宅内外物质能源系统良性循环有较大差距。

1.2 闭矿区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

每个煤矿都要经历从勘测探查、开发建设、生产运营、衰退枯竭直至关闭停产的生命过程, 这也是任何矿产不可逆转的自然规律。尽管可以做到适时关闭, 但是由于采煤活动造成的生态破坏与环境危害却不能随着采矿活动的停止而立即停止, 采矿沉陷在一定时间内会继续存在甚至扩大, 矸石堆的存在对大气、土壤、水域的污染也不会短期内消失, 开采煤炭时的建筑物以及工程标识更不会自动消亡。闭矿区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 有待再开发。

1.3 采煤沉陷区景观破碎化

当地下煤层被采出之后, 采空区的顶板岩层在自身重力及其上覆岩层的压力作用下, 产生向下的弯曲和移动进而发生断裂和离层, 最终当煤层开采扩大到足够量时, 就会在地表形成地裂缝或比采空区大得多的沉陷盆地。它不仅影响区域土壤、水系、植被, 也对农业生产、地面建筑物、水利工程、交通道路等造成影响, 甚至危及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

2 矿区生活领域生态文明建设实践

生态环境, 特别是生活区居住环境, 作为人以外的客体环境与人的精神—文化环境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并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 即前者主要影响人的情绪、心理, 后者主要控制人的行为方式[4]。潞安集团重点从生活社区生态化、闭矿区资源再开发和沉陷区景观重构等3方面加强了生活生态化的探索和实践, 为矿区乃至全区域生态文明建设都做出了标杆式的贡献。

2.1 居住社区生态化

生态住宅是基于人与自然持续共生和资源高效利用原则而设计建造的一种能使住宅内外物质能源系统良性循环, 无废、无污、能源实现一定程度自给的新型住宅模式[5,6]。这种住宅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亲自然性, 即在住宅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建造、使用运行、维护管理、拆除改建等活动中都自始至终地做到适生自然、管理自然, 尽可能地把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实现住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 也决定了生态住宅的三个根本特征, 即低消耗性、循环再生性和环境适应性[7,8], 潞安矿区王庄矿新建的生态社区基本实现了生态住宅理念, 其规划与建设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 突出“社区”概念, 更新生态理念。

优化小区基础设施与公共建筑配套工程, 提供充分的物质空间, 社区预留了充足的后备公建用地, 体现以人为本, 以满足日益提高的生活及文化设施的要求。

2.1.2 重视人文环境的营造。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 社区建设的本质就是文化建设。通过深入挖掘本地区优秀文化的内容和形式, 研究社区广大群众的服务需求和现实的生活实践, 进而实现生态社区文化建设的既继承又创新。

2.1.3 住宅大环境回归自然, 提高生活质量。

居住区的生态环境不仅具有充足日照、清洁空气和易于通风等条件, 并且远离释放有害气体的工厂及铁路等强烈噪声的地段, 也充分考虑其他因素, 如足够的绿地面积, 以及将生态绿化和景观绿化结合起来。

2.1.4 加强生态社区数字信息系统建设。

基于现代化技术构建的矿区生态社区数字信息系统通过构建相应的特性模块, 如固体废弃物处理、空气净化、水资源利用、人居环境、社会保障、应急处理等, 不仅突出了煤矿社区特征, 又满足了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

2.2 闭矿区资源再开发

随着矿区停产或关闭, 一些厂房、仓库等原有旧工业建筑的物质功能慢慢的丧失。但它们是矿区发展脉络中的重要一环, 是矿区完整形象和企业变革的历史见证。同时旧工业建筑亦承载了劳动者和建设者对特定历史年代的记忆, 从这个意义上讲, 旧工业建筑遗存是矿区历史的记忆载体, 记载着矿业的发展历程, 也可以作为一个时代的见证, 承载着时代的精神[9,10]。目前, 潞安集团以“保留—再利用—再创造”的思想来开发它, 现今成果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矿区LOFT艺术园和矿业博物馆。

2.2.1 矿区LOFT艺术园。

LOFT, 字面意义是仓库、阁楼的意思, 但这个词在二十世纪后期演化成为一种时尚的居住与生活方式时, 其内涵已经远远超出了它的最初涵义。现代LOFT指废弃的厂房被改造成具有大型空间, 因地制宜变废为宝, 使旧矿区因艺术散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并架构起与繁华都市写字楼和喧嚣都市气息不同的独特工作、生活空间, 成为艺术家和设计师们创造充满个性、富有感染力的新型文化和创意型产业的聚集地, 即利用旧工业时代留下的骨骼, 打造新经济的发源地。潞安矿区LOFT艺术园创建也已经开始, 如王庄矿井居住生活区的社区艺术园。

2.2.1 矿业博物馆。

矿区的许多工矿遗迹, 对于现代城市居民来说是从没见过的, 在典型的矿井建立矿业博物馆, 把矿区风貌延续, 此举不仅可以增加地方收入, 也可为企业倒闭而下岗的矿工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潞安集团采取的方法主要有3种: (1) 矿区原有生产设备在合理的基础上进行加工, 装饰地下采煤通道, 在做好安全措施的情况下, 以生存体验的游览项目吸引游客。 (2) 让游客参观包装后的洗煤生产线, 展示矿山开采的主要生产工艺流程, 从中活化矿业开采区的历史感和真实感, 同时也激发社区参与感和认同感。 (3) 以矿业遗产文化、历史、科技为主题, 建设矿山文化展示馆。该类型的博览场馆重在保留矿业开采的实物、实景, 突出矿业遗产的历史资料性, 赋予了展示、科教功能。

2.3 采煤沉陷区景观重构

煤炭资源的规模开采不可避免地造成矿区耕地沉陷, 进而使得水土资源流失和土壤丧失等问题, 甚至抛荒、撂荒现象。潞安矿区对沉陷区改造与再利用的主要方式有如下三种。

2.3.1 湿地生态园或水上公园。

湿地不但为人类社会提供了丰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更具有极高的生态效益。将沉陷积水区建成湿地生态园或水上公园, 在景观功能上具有突出的利用价值, 在科普教育美化环境、娱乐休憩以及污水净化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社会效益。位于长治市区西北3千米处的长治湿地公园面积4 586公顷不仅有隶属于52科的高等植物217种, 还有近万亩芦苇、菖蒲、草荡和上千亩湿地防护林, 具有较高的保护、开发、利用、游览价值。

2.3.2 农业观光园区。

农作物种植对耕地质量、地形要求较高, 面对采矿造成的地表塌陷、水土资源破坏严重、土地生产能力低下的现实, 可将矿区沉陷区通过综合整治, 用来发展农业观光园、苗木或花卉种植业。如石圪节矿开发135公顷以上的水库林场, 种植名优特植物品种和花卉, 发展养殖业, 现已经形成了一个集生产、娱乐于一体的绿色生态农业基地。

2.3.3 景观公园或游乐园。

随着人们环境意识提高, 许多园林设计工作者和艺术家也在关注生态变化, 因此也在对矿区风貌保护的基础上, 改变单一环境整治手段, 对土地功能进行置换, 将矿区沉陷区作为吸引艺术家或园林设计师进行大地艺术创作的基本元素, 运用自然元素改变或重构景观空间, 对沉陷区土地功能进行艺术加工, 将其建设成大型景观公园或游乐园在强调人与自然融合的基础上开展健身生态游, 从而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相统一。

3 结语

3.1 潞安矿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活生态化建设任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生活居住区需要改造、闭矿区资源可以再开发、沉陷区景观必须重构。

3.2 针对生活居住区存在的问题, 潞安矿区从生态理念更新、人文环境构建、大环境回归自然和社区管理信息化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社区建设。

3.3 对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老工矿区和闭矿区, 本着“保留—再利用—再创造”的思想, 提出了矿区LOFT艺术园和矿业博物馆两种矿山公园建设模式。

3.4 对于土地沉陷区景观, 创新性实践了湿地生态园或水上公园、农业观光园区、景观公园或游乐园三种矿山公园建设模式。

摘要:生活领域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是全面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山西省潞安矿区近十年的生活领域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主要体现在生活社区生态化、闭矿区资源再开发和沉陷区景观重构等3个方面。生活社区生态化设计主要体现在生态理念更新、人文环境构建、大环境回归自然和社区管理信息化等4个方面;闭矿区资源再开发以LOFT艺术园再造和矿业博物馆两种模式为主, 沉陷区景观重构则重点实践了湿地生态园、农业观光园和景观公园等3种模式。潞安矿区生活领域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为其他企业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路径。

关键词:潞安矿区,生态文明,生活生态化

参考文献

[1]俞可平.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5 (4) :4-5.

[2]王经北.生态文明视域中的科学发展观:内涵、要求和意义[J].求实, 2010 (2) :48-51.

[3]陈学明, 俞吾金.生态文明论[M].重庆:重庆出版社, 2008:30-33.

[4]姬振海.生态文明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19-20.

[5]刘美霞, 武洁青, 刘洪娥.住宅产业循环经济[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09, 2 (10) :22-27.

[6]海蕴博, 张萌.基于低碳视角的生态住宅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J].生态经济, 2010 (11) :109-113.

[7]鲁良栋, 甘藏春, 李晓玲.奏议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设计[J].生态经济, 2010 (6) :196-199.

[8]吴永平.资源型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10, 3 (11) :4-6.

[9]王莹, 刘雪美.资源型城市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初探——以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为例[J].城市可持续发展, 2010, 17 (11) :90-94.

建设领域 篇10

一、用人不正之风的主要表现

1.任人唯亲

一些领导在选人用人上, 以亲疏画线, 以派别划圈, 提拔、安插亲信。任人之“亲”又可分为过从疏密之亲, “贡献” (贿赂) 大小之亲, 背景高下之亲。任人唯亲的基本特点是“点对点”考察, “短平快”提拔。

2.跑官要官

有任人唯亲, 便有人通过“跑”使自己成为“亲”人, 以图被用。如给领导“拜年”“探病”“饯行”之类行为成风, 除了工作之需外, 个人目的也是路人皆知。“跑”不仅“足”要勤, 还得给“包”, 而且“包”要“足”。有的又跑又送却未得到重用, 或是“包”不“足”之故, 才成了“跔”“跄”之辈, 固也有“投暗标”或凭“贡献”用干部一说。

3.卖官

卖官行为其表面形势日趋合法化, 如陕西省商洛市原商州区委书记张改萍30万元卖教育局长一职时, 就很得体地运用了“用人制度改革”“民主推荐”和常委会“集体决定”等合法化程序及手段。此外, 卖官活动价位不断上涨, 远远高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每增加一单位的消费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正日新月异地变化着。这完全可以用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理论来解释, 也可参考物理学的“加速度”和心理学的“刺激强度”等来说明。

“跑”与“卖”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又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两个环节。有需求必然有市场, 而市场的存在就是为了满足需求, 二者相辅相成。

二、用人不正之风的原因分析

1.从用人行为主体方面分析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但代表全体人民行使一切权力的永远只能是少数人。这种不正之风也只有这些人才可能实施。其主体是少数掌握干部任免权的领导干部, 主要是“一把手”, 严重的甚至形成寡头垄断局面。其原因主要有:

(1) 思想错位。

有的领导干部“经济人”本能膨胀, 据公权为私产, 追求利益最大化, 在这种心理支配下, 凭“贡献”用人成为一种必然。李大伦成了李大偷。还有的认为用听话、合本人口味的人, 才能更好地推进工作, 凭“感觉”用干部。

(2) 行为越位。

有些领导干部对同级人事部门或下级主要领导的人事任免工作, 或明说或暗示, 或威逼或利诱, 横加干涉。

“扳本”心理。靠“买”得来的官, 十有八九会变本加厉地“卖”, 以图收回成本获取利润。买官者必卖官, 这是铁律。

2.从用人行为受方角度分析

官本位意识深深根植于许多人的潜意识中。支配驾驭人、财、物, 当官便能政治上得益、经济上得利、精神上得意, 进而满足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之生存的需要、发展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一些人便狠花钱买官当, 当官后狠赚钱, 用共产党的钱再去买共产党的官, 如此循环经营“官”。因此, 理性的社会学者把职业和人生道路选择当作人生的投资方式来考察。每一个理性投资者都企图以最少的资本获取最大的利润。

德国经济学家戈森在其《人类交换规律与人类行为准则的发展》中提出了“享乐法则”, 他根据边沁功利主义原理认为人希求终生享乐, 并将把享乐提高到最高可能程度视为人生之目的。一些人绞尽脑汁往掌控人财物的核心层里边挤, 其原始而持久的动力源自“享乐法则”。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 买官卖官其实是这些人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动机驱使下, 经过投入产出和风险诸方面可行性论证后, 理性决策的投资行为。

3.从用人机制上分析

(1) 选人视野不广。

《8020法则》表明, 20%的人掌控着80%的资源和财富。官职本身已是稀缺资源, 能主宰分配这种资源的更是稀缺资源中的稀缺资源。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更少数的人, 这仍然是干部人事工作的基本特点。视野不广、信息不畅、渠道不宽仍然没有改观。

美国现代经济学家约翰·纳什为非合作博弈创立了一种均衡概念即纳什均衡, 指的是一种由所有参与人的最优策略组成, 很稳定的、90%概率出现的状态。让每人都背离自己的最优选择是很困难的, 除非有外来强力约束。前述条件下, 用人者首先任用自己亲近的人并借助合法程序来实现, 想被任用的人设法为自己获取这种稀缺资源同样也借助规定程序来实现。这样, 用人者乐意、被用者满意、组织上同意 (因程序合法) 三方最优策略组成的纳什均衡必然会在用人的非合作博弈中出现。

(2) “出”人渠道不畅。

执政党要充满生机和活力, 就要不断地吐故纳新, 该下的要下, 该出的要出。但“下”和“出”仍然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瓶颈”。这使很少的职位更加奇货可居, 再加上发现机会的稀有, 客观造成了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广泛性和长期性。

(3) 监督制约不力。

权力过分集中仍然存在。严重的, 民主集中制已演变成了民主被集中所制。现实生活中“一把手”轻易否决集体决议的现象屡见不鲜。“要善于使用否决权”成了一些对权力运作颇有研究的“一把手”的心得和经验。普通人不敢监督, 上级的监督间接性和滞后性严重, 不能进行有效监督。加上“取证”瓶颈制约, 一些内幕交易、暗箱操作, 往往是看得到的管不到, 管得到的看不到。由于对造成用人失误的责任主体及其责任不易界定, 对违规问题的处置办法不够明确, 责任追究常常流于形式。而干部选拔任用的程序规定, 有时倒为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披上了合法化外衣。有的提拔重用后, 尽管社会上一片质疑和反对声, 但程序上却看不出问题。

科学发展呼唤科学领导, 科学领导要求科学用人。

三、用人不正之风的防治思路

1.强化选任行为主体的责任感

要教育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增强监督和被监督意识。这种教育可能显得苍白无力, 甚至对有些人而言简直是与虎谋皮, 但又确实是从内因角度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要树立“科学用人也是生产力”思想, 高度重视干部选任工作。要建立推荐、考察、任免工作台账, 把用人成败得失作为履行选任职能的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的主要政绩来考察, 并与其荣辱褒贬、升降进退挂钩。善用人者上, 误用人者究, 乱用人者惩。

2.“硬化”对用人权以权制权的监督制约

权力需要用权力来制约, 物质的力量只有物质才能摧毁。西方政治学家克特加德概括出一个著名公式:腐败条件=垄断权+自由裁决权-责任制。因此要减少和控制用人主体在用人问题上的“垄断权”和“自由裁决权”, 强化选人用人责任制。要完善集体领导制度, 归还人民群众的监督权, 做到每一个干部提拔都是集体研究的, 群众认可的。要推广湖北罗田经验, 削弱常委会权力, 实行重大事项全委会投票表决制度。要科学设计表决办法, 切实保障民主权利, 真正彰显监督与制约的威力。要抓紧建立并完善选任工作的相关责任制度, 切实明确干部选任工作各环节的责任主体和责任内容, 对走过场、流于形式、程序不到位的用人行为予以复议、审查和责任追究。

对用人不正之风的施行者、失察者和受益者, 视其情节分别采取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予以制裁。对其中触犯法律的, 要坚持法理上的“消除危险性原则”, 慎用缓刑, 实行资格刑即进行职业资格限制和剥夺, 施行罚金刑使之经济上付出巨大代价, 延长支付腐败成本的实效, 提高威慑力量, 直至“毁灭其卷土重来的能力”, 让他在仕途上不能重复投资。

3.要优化人才评价、政绩考核机制

要全面客观地评价干部的德、能、勤、绩、廉, 当前尤其要注重对德的考查。有德无才可能误事, 有才无德肯定坏事。要建立和完善干部政绩的科学考核机制, 科学设定考核指标。既听公论, 又不唯票数, 既看发展, 又不唯GDP, 科学把握评价尺度, 充分运用现代人才测评、潜能考察等技术手段, 形成客观、公正的评价。

4.实现干部推荐考察民主化

要坚持自下而上民主推荐和票决制, 个人不能确定考察对象。要完善民主测评、民意调查方法。考察要提前预告。考察评议要评充分、议彻底。要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 提高选人用人透明度, 做到工作内容、程序、结果全部公开透明, 以公开促公正, 以公平促公认。

5.实现“赛马”活动的多样化和正常化

要变“领导点将”为“赛场选马”。广泛引入竞选、直选制, 把群众是否拥护和满意作为干部能否升迁的标准。选举中, 组织上要把住候选人标准和选举程序。只要是组织认定可以参选的人被合法程序所选定, 那就是选举成功, 而不以内定人选是否当选作为评价标准。特别不要再出现曾有过的竞选乡长不成反倒任命为乡党委书记的所谓“人民不要, 党要”的不正常现象。

当前还要特别警惕“赵括带兵”现象。并非所有公选上来的和下派任职的都是纸上谈兵的赵括, 但也不能因执行程序和规定的公开有序忽视程序规定设计方面的科学性、公正性, 从而漠视实体上的不公正、不科学。

“20%的IQ (智商) +80%的EQ (情商) =100%的成功”这个“成功方程式”表明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素质往往比知识技能等更重要。我们必须加强公选的科学性, 尤其要以实践表现论英雄。必须重视内生型领导干部的使用。从机关下派任职一定要慎重, 尤其是基层一定要首先挑选有群众基础、有农村工作经验的担大任, 从而真正实现稳定一方、造福一方。

6.实现任期规定及任期内监督考察刚性化、常态化

有的地方一年提拔或异动好几拨干部, 既不严肃, 又不利于稳定干部情绪。有些干部一年到头都把主要精力放在谋位子上。因人事大幅度变动或主要领导岗位人事异动而带来一个地方的停滞不前、错失良机甚至溃败倒退, 已经成了一些地方规律性的人为灾难。

今后, 要明确届的概念, 保证任期届满, 原则上不在届中提拔、调任领导干部, 这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跑官要官, 也有利于保持工作的持续稳定。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 流水非常态则会出问题。与此同时, 组织人事纪检监察部门必须深入各地各单位进行届中考察, 及时地把选人用人上的失误纠正过来。对选错了的干部和选拔时没错但后来犯了错误的干部, 只要及时、正确地进行处理, 就能把个别的失误、失职与党和政府的整体形象、本质主流区别开来, 就能取信于民。因此对每一位被提拔的领导干部, 尤其是党政主要领导都应该定期审查, 至少每年要结合年终督察审查一次。

建设领域 篇11

关键词:科研 创新团队 建设 云南省

Thinking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am of Initiation of science &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agriculture of Yunnan province

Li YerongWang Weibing Li Yongqian

Abstract:Nowadays,the function ofscience & reseach becomesmoreandmoreimportantwith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view of this,thepresent reseach had not completed by one person,but a team.So the organization of initial team for science & reseach had emerged,and high attention paid by society. How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reseach in a initial team becomes a focus problem.But,therearemanyproblems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itial teams for reseach in our country.

Keywords:Science & research The team of innovation Construction Yunnan province

【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4-0068-02

现代经济的增长越来越依赖于科技含量的增长,而科技又是知识经济中最核心的体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已经渗透到各种生产要素中。科技的创新既要靠个人,又要靠团队,“1+1大于1”——这就意味着团队的力量大于个人,所以,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尤其重要。由于科研创新团队还是一个新事物,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2008年4月,云南省科技厅准备在农业和医疗卫生领域各遴选10个科研创新团队加与建设,如何在农业领域遴选10个科研创新团队的科研任务落到了我们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头上,经过我们大量调查研究,我们对云南省农业科技领域的科研面貌有所了解,对农业科研创新团

队的建设问题有所思考。

1.云南省农业科研创新团队的特征

1.1 有鲜明的研究方向和明确的研究目标。我省农业领域许多科研创新团队是经过多年研究发展形成的,有些是经过几代科学家传承下来的,有鲜明的研究方向和明确的研究目标,有些团队在省内、国内具有领先优势。

1.2 具有较好的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许多科研团队的科研成果在专利申请、成果鉴定、推广应用等方面都取得重大成绩,具有较好的社会信誉、经济效益。如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生产与种质创新团队,针对云南省及西部地区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畜牧业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充分利用云南丰富的畜禽和饲料资源优势,紧密围绕资源多样性从基础研究到应用开发系统研究地方畜禽种质特性、营养需要、品质性状与安全控制、饲料资源利用、养殖模式与产业化关键技术等,取得了重要成果,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楚雄州农科所“楚粳”水稻新品种选育研究创新团队紧密结合云南水稻生产实际和市场需求,及时调整选育方向,以优质为突破口,创新选育方法,获得了许多创新性的成果。先后选育出楚粳22号、23号、24号、25号、26号、27号、28号、29号、30号和楚粳香1号、楚粳优1号11个品种,在应用、推广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

1.3 有较强的团队带头人。我省农业领域科研创新团队带头人具有较强学术地位和较高知名度,皆是教授、研究员,并且许多是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突出贡献奖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或工程项目主持人(首席科学家)、省级突出贡献奖获得者、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省技术创新人才。

1.4 合理的科研团队结构。我省农业科研团队在围绕团队研究方向和研究目标的前提下,实现团队成员在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等方面的优势互补。以及能力、思维方式、性格特征、工作风格、人文素养、研究经验的优势互补。

1.5 较强的科研支撑平台。国家工程中心、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农业综合试验示范、改良与繁育基地、鉴定中心。

2.云南省农业科研创新团队发展的现状

2.1 低水平的团队较多,高水平的团队较少。我省农业科研创新团队与农业科技发展水平是相关的,在我们调查的30多个农业科研创新团队中,低水平的团队较多,高水平的团队较少,造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一是我省地处边疆,科技整体水平不发达;二是我省农业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工作刚刚起步,许多团队建设水平较低;三是不排除少数团队存在临时搭建,拼凑的现象,并非真正有机组合的高水平的实团队。

2.2 发展不平衡、分布不均匀。我省农业科研创新团队存在发展不平衡,分布不均的状况。在我们调查的30多个团队中,主要集中在省会昆明、高等院校和省级科研单位。地州上只有楚雄州农科所“楚粳”水稻新品种选育研究创新团队和文山州三七研究创新人才团队,但最终都没有进入遴选范围加以培养。

2.3 缺乏院士级团队带头人。我省农业科研创新团队有较强的团队带头人,但遗憾的是缺乏院士级团队带头人,与省外科研创新团队相比,特别是有院士的团队相比,我们在学术地位、科研平台、科研项目获取、科研成果获奖以及人才培养方面都弱许多。

2.4 缺乏原始创新性。目前团队常由博士生导师或硕士生导师与他们的研究生组成,师徒关系和众多,而公开和公正招募案例较少。此类团队往往规模较小,成员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多元化的理论知识和科研案例,研究方法及研究方向单一,创新活力不够,难以产生高水平原始创新的成果。

2.5 团队内部学科交叉不是很科学。团队内部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建制、传统学科分类、学科壁垒和保护主义,客观上增加了不同学科之间整合的难度,阻碍了跨学科团队的形成和建设。单学科、单部门的团队多,而学科、跨部门的少;搞基础研究的多,但搞应用研究的少;理工科内的小交叉多,而文理交叉少。由于利益主体的不同以及现有科研管理体制的制约,团队内部的个人为“保护”知识产权和自身利益,往往实行对内封闭和对外封锁的政策,造成知识资源和科研资源无法达到共享,也很难形成规模力量,阻碍了科研的进一步发展。

3.云南省农业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措施

3.1 创新科研平台,整合资源优势。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基地,是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平台,它比一般的科研组织具有更多的优势,能承担较多的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具有吸引优秀人才的条件和环境。我省农业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应该重点建设科研平台,通过创新科研平台建设,吸引、汇聚一批高水平的人才,而平台的建设和团队的建设为承担更多的大项目创造良好的条件,高级别项目研究又为团队建设提供条件和可能。总之,创新科研平台建设就是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整合和集成相关优势,在一个更广阔的学科背景、更大规模、更高层次和水平上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平台。

3.2 学科优势渗透,加强横向联系。学术组织整合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应高度重视团队的培育,强调学科交叉,注重专业融合,及早发现具有潜力的团队种子,加以政策引导和支持。当跨学科研究具有一定的规模时,应加强横向联合,建立跨学科的科研组织机构,给予跨学科研究更多的扶持和帮助。另外,要在顶尖国际科技项目合作中催生团队,因为与国际一流科研机构合作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要通过学习国外前沿的管理理念和研究方法,研究社会中热点问题,使团队的国际化科研能力得以提高,进而使团队充满创新活力。

3.3 团队结构合理化。应通过公开公正聘任等方式,积极引进著名的专家和学者,改善团队结构,打破沿袭多年的近亲繁殖现象,创造人员交互、学科互透的基本条件。同时,在组建成学术结构优良的团队以后,要持续不断地进行组织学习,因为一个高效的团队是通过以个体成员知识创新、团队资源共享、团队财富积累为环节的螺旋,使团队的整体创新能力不断地得到发展,在动态发展过程中能更好的实现帕累托优化效应。

3.4 健全运行机制,优化评估机制。能否建立协调高效的管理及运行机制是团队成功发展的关键问题。首先,要坚持产学研合作机制。团队要主动通过加强与其他团队积极而有效的沟通,使产学研三方的科技资源、创新资源及文化资源等得以更好地优化,学术底蕴浓厚,形成更具优势的综合资源,进而提高团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其次,在团队内部也要改革科研管理运行机制,打破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科技队伍组织模式,构建既符合现代科技发展规律、又能满足国家任务要求的网状柔性组织结构,探索成立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中心。第三,要建立科学合理公正的运行评价机制,积极开展团队建设评估,形成有效而又操作性极强的评估机制。应努力营造健康浓厚的学术氛围,促进科研管理步入制度化,民主化,法制化。

3.5 激励机制多元化。要使团队保持强大的吸引力和旺盛的生命力,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第一,物质性的激励要能够量化且具有可操作性,应根据机构的特点在工作量考核和工作津贴等方面对团队实施优惠政策。第二,要制定团队激励薪酬计划,并体现对团队和个人的两次激励薪酬的合理分配。第三,关注精神层面的激励。团队在绩效考核时,要坚持多方参与的原则,并充分考虑团队成员的建议,同时坚持学术同行评议制,因为来自同行的“第三方评价”能够对团队的工作做出相对客观和公正的评价。绩效评价除了量化的指标外,还需要考虑到社会效益、人才效应、团队可持续发展潜力等内容,为防止业绩出色的成员可能在一个“总体业绩佳”的团队中被人忽视,要将团队绩效测评与个人绩效测评有机地衔接起来,对成员进行考核时可参考以下两种方法:①角色考核法,即根据团队中不同成员的角色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表,定期对其工作情况进行考核。②统一考核法,即对团队所有成员制定统一的绩效考核指标,包括基本情况和创新情况等指标。通过个人填写、专家评审、团队领导和团队其他成员打分等方式,对其进行绩效考核。

参考文献

[1] 卢绍华.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与管理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5年,第28卷,第02期

[2] 陈士俊、柳洲.当前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主要问题与对策,2006年中国科协年会

建设领域 篇12

近日, 记者致电商务部市场秩序司, 就中国反商业欺诈网 (中国市场秩序网) 建立以来的运行情况和发挥的作用进行了调查和了解。

中国市场秩序网 (中国反商业欺诈网)

运输经理世界:中国市场秩序网 (中国反商业欺诈网) 自建立以来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

商务部市场秩序司:网站在不断的发展和成长过程中, 根据市场秩序司工作职能的变化, 逐渐定位为公共信息服务门户网站, 全面反映我国市场秩序、信用体系建设和商务行政执法工作状况。

网站同时也加强了市场诚信宣传教育内容, 开展形式多样的防范商业欺诈宣传教育, 并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维权咨询服务。在为大众服务的同时, 网站扩充内容建设, 积极打造成中国市场诚信宣传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运输经理世界:中国市场秩序网 (中国反商业欺诈网) 点击量和受众分布如何?

商务部市场秩序司:现有数据显示, 网站点击量逐步上升。由2006年点击量1246万次上升到2009年点击量13275万次, 点击量上升了10倍多。在2007年9月份, 点击率曾达到1047万次, 首次突破千万, 点击率曾位列商务部97个在线办事子站群第一。

网站浏览人群除中国境内外还遍及美国、日本、韩国、葡萄牙、意大利等诸多国家。商务部领导对网站建设十分重视, 多次做重要批示, 姜增伟副部长还专门召开现场会指导工作。

运输经理世界:近年来, 网站在行业诚信建设方面具体做了哪些工作?这些工作带来了哪些实际效果?

商务部市场秩序司: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宣传行业诚信信息。从2006年网站建立伊始, 就积极参与行业信用建设的组织联络、培训交流, 系统建设、信息公示等多项工作, 为行业诚信建设工作在全国范围内的快速部署落实, 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截止今年3月, 网站已为110多个行业协会3700余家企业发布最新信用评价结果, 并收集发布相关预警信息、行业诚信建设、企业信用管理等信息共计50万余条。

二是开展诚信系列活动。2006年9月至2008年11月, 网站共举办了22期以农资打假、特许加盟、旅游欺诈、高考欺诈等为主题的“诚信论坛”, 邀请政府官员、行业协会工作人员和网民共商行业诚信建设。

2009年, “诚信论坛”更名“诚信会客厅”, 添加视频, 以全新的表现形式举办了3期。各期论坛直播前夕, 都会在人民网、中国网、央视国际、中青网、等权威网站播出预告, 同时在线征集网友提问, 为论坛的开播蓄势。

论坛的开展有效提升了中国反商业欺诈网的社会影响力。例如, 在“网络维权”论坛播出后, 不少网友就论坛中提到的问题来电咨询, 共同探讨网络维权问题。人民日报也对此期论坛进行了转载刊发。以每期话题为关键词在谷歌进行搜索, 都有几万条记录。

同时, 以诚信、信用为主题, 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举办了4届动漫大赛。大赛每期都能收到1000多幅参赛作品, 其中不乏多年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士和热衷漫画业余爱好者的优秀作品。每期动漫活动都取得了较大的社会反响, 参赛作者逐渐覆盖了老、中、青三代, 诚信的理念在活动中得到了宣扬。

此外, 通过“全国诚信教育宣传系统活动”中的诚信经营示范创建活动, 树立了一批消费者满意、严格守法、诚实守信的示范企业和市场, 有效促进了全国商贸流通领域行业的健康发展。

12312商务举报投诉服务中心

在中国市场秩序网 (中国反商业欺诈网) 的左侧栏, 记者看到“12312投诉举报”窗口。这个窗口接收社会公众对扰乱市场秩序行为的举报投诉。

运输经理世界:中国反商业欺诈网 (中国市场秩序网) 的“12312投诉举报”窗口的作用是什么?

商务部市场秩序司:为加强商务行政执法、维护商贸流通秩序, 商务部指导省级、地级以上城市商务主管部门建立了12312商务举报投诉服务中心, 开通了全国统一的12312商务举报投诉服务热线, 构建了覆盖全国的12312商务举报投诉服务体系。

12312商务举报投诉服务中心的主要职责包括:面向社会公众和企业提供商务领域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 以及行政审批和办事程序等方面的咨询、指导服务;采集、上报危害商务行政管理秩序的突发事件、国内外贸易中的异常情况以及市场经济秩序方面的重要信息;以及统计、上报举报投诉信息和商务执法数据。

中国反商业欺诈网 (市场秩序网) 在线举报投诉平台, 是12312商务举报投诉服务中心接收举报投诉的一个重要窗口, 举报投诉人可通过举报投诉平台向12312商务举报投诉服务中心举报投诉, 也可以拨打12312热线进行举报投诉。

运输经理世界:12312商务举报投诉服务中心是怎样的一个发展过程?

商务部市场秩序司:2009年以来, 商务部积极推动12312商务举报投诉服务体系建设, 目前这项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初步建成了覆盖全国的网络体系。2006年, 我们在全国重要地区建设了50个12312举报投诉服务中心, 主要是接受涉及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举报投诉。2008年机构改革后, 为了适应形势变化, 我们将12312中心服务范围拓展到全部商务领域。

两年来共支持187个地级以上城市建设12312中心, 覆盖面达到56%, 初步建成中央、省、市三级中心为主体的全国12312商务举报投诉服务网络。

二是形成了一支相对稳定的工作队伍。按照要求, 目前全国省级和地级城市12312中心均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 其中有404位骨干接受了我部组织的培训, 有效地提高了12312中心工作人员能力和素质。据不完全统计, 全国已经有200多个市县成立了专门的执法队伍, 落实了机构和编制, 统一了场地和办公条件。

三是加强了与部门之间协作配合。我们要求各地与公安、工商、农业、执法、卫生、质监、药监等部门建立联动执法机制和执法信息共享机制, 努力形成各地统一、上下联动、县区协作的商务综合行政执法格局, 充分发挥12312热线处理群众诉求, 维护群众利益的功效。

运输经理世界:“十二五”期间, 市场秩序司在维护市场秩序方面将重点做好哪些工作?

商务部市场秩序司:为构建安全规范的市场秩序, “十二五”期间我司将着力做好以下四项工作:

一是推动商务领域信用建设。完善商务领域信用信息系统, 促进信用信息的征集、整理、共享和应用;完善商务信用分类监管制度, 将企业信用信息作为行政审批、资质认定、行业管理、政策支持等相关工作的重要依据;建立商务领域从业人员信用管理制度, 完善职业行为信用档案, 形成褒扬守信、承接失信的市场约束机制。

二是进一步扩大和畅通群众举报投诉渠道。要建成覆盖全国32个省 (区、市) 、所有地级市的12312举报投诉服务网络, 加强各地商务执法队伍建设, 形成以省、市两级12312商务举报投诉服务中心为主体, 以市、县两级商务执法队伍为依托的商务举报投诉咨询服务体系, 畅通流通领域举报投诉服务渠道, 促进监管部门间的信息共享, 形成监管合力, 切实提高市场监管能力。

三是加强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以食品、酒类、药品等商品为重点, 以法规、制度、标准为依据, 强化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 提高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建立和完善重要食用农产品流通追溯体系, 提高经营者、市场开办者的责任意识, 引导农业规范生产, 为食品安全监管服务。

上一篇:试卷讲评教学下一篇:外语通识选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