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重点

2024-09-17

理论重点(共7篇)

理论重点 篇1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中强调: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更加注重社会建设,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扩大公共服务, 完善社会管理,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推动建设和谐社会”[1]37。所谓民生, 即有关国民的生活与生计。在我国古代, 就有民生这一概念。《左传·宣公十二年》载:“民生在勤, 勤则不匮。”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 社会的生存, 国民的生计, 群众的生命。”民生不仅是人民个人的事, 而且是国家社会的大事。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19世纪中叶, 马克思和恩格斯亲自参加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 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他们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第一次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即社会历史的发展有着自身所内在的客观规律;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不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而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的发展主要由社会内部矛盾所推动的,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实践活动的历史,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

创造者。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一文中明确提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说:“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 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 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列宁也指出:“全人类的第一个生产力应是工人, 劳动者。”[3]“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4]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 深刻论述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历史作用。他说:“人民, 只有人民, 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5]932他还指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 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 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5]12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是社会发展的推动者, 社会发展的成果应该由人民群众来享用。任何一个执政党、执政的政府, 都应该以民生为重, 注意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 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这是由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决定的。

二、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共产党是执政为民的政党,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阐述了这一执政理念。他们指出:“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一方面, 在各国无产者的斗争中, 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的不分民族的共同利益;另一方面, 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的各个发展阶段上, 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6]这就是说, 共产党是代表全世界整个无产阶级的共同利益的党, 是代表无产阶级整个发展过程中各个阶段共同利益的党, 是为无产阶级谋利益的执政党。巴黎公社时期, 马克思提出了“人民公仆”思想。马克思指出:“公社的真正秘密就在于:它实质上是工人阶级的政府。”[7]为了防止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由“社会公仆”变为“官老爷”, 公社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公社委员和其他主要工作人员都由选举产生, 二是公社公职人员的年工资相当于熟练工人的工资。这两项制度表明了政府工作人员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公仆。马克思并且提出了“勤务员”这一概念, 认为公社公职人员是人民的公仆, 人民的勤务员, 其职责是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同志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做人民“公仆”的执政思想, 提出了全心全意、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他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中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一刻也不脱离群众, 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 而不是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 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 这就是我们的出发点。”[5]995他在著名的《为人民服务》一文中强调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 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是完全为着解放人民的, 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的。”[5]905毛泽东为我们党制定了“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

邓小平同志在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 提出“领导就是服务”的执政理念[8]。他强调要“切实关心群众生活”[9], 要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他说:“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进一步摆脱贫穷, 使国家富强起来, 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9]264改革开放, 发展生产力, 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是新时期共产党执政的鲜明特点。

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提出了“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政治工作报告中强调:“要以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的根本目的, 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10]572执政为民是共产党的本质体现, 因为她是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 是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谋福祉的, 把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江泽民同志指出:“党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 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10]572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丰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的执政理念, 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中代表党中央向全党郑重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与毛泽东、邓小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样, 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是全党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胡锦涛强调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尊重人民主体地位, 发扬人民首创精神, 保障人民各项权益, 走共同富裕道路,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1]15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扩大了“人民”的内涵外延, 指一切劳动人民群众。从执政的目标上看, 是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 为人民服务;从根本上讲, 就是从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利益出发, 把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最根本的目的,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执政的目的上看, 就是把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全党全部奋斗的最高目的;从执政实践上看, 人民群众的信任、拥护和支持, 是我们党的信心、勇气和力量之源, 胜利之本。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及全部工作, 都是为了人民的幸福、安康与发展。执政为民、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发展民生, 既是共产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着眼点, 又是一切工作的立足点和着力点。

三、民生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的一个政治问题

民生问题是任何时代、任何国家的人民大众都普遍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解决民生问题, 使民众安居乐业、共享太平, 能够为政权的稳固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统治者的政治统治只有持久性地获得人民大众的衷心拥护、支持、认可, 才能取得执政合法性和正当性, 才能形成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的新局面, 否则就很难真正跳出“兴也勃焉, 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从中国历代王朝频繁更迭到20世纪末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社会主义政权顷刻覆亡, 原因在于无视甚至损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铁的事实反复证明, 愈是重视民生问题, 一个政权就愈巩固, 反之, 则面临崩溃瓦解的危险, 古今中外, 概莫能外。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 一直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时刻注意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生产生活方面的根本利益。在旧中国, 用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 夺取政权, 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 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把夺取政权作为实现民生的奋斗目标。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 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 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5]997“要得到群众的拥护么?要群众拿出他们的全力放到战线上去么?那末, 就得和群众在一起, 就得去发动群众的积极性, 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 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 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 盐的问题, 米的问题, 房子的问题, 生小孩子的问题, 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我们是这样做了么, 广大群众就必定拥护我们, 把革命当作他们的生命, 把革命当作他们无上光荣的旗帜。”[5]124新中国成立以后, 我们把民生放在首位, 使农民有地种, 工人有工做, 学生有学上, 经商有市场。但由于中国人口多, 底子薄, 始终不能摆脱贫困问题。党 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邓小平领导中国共产党坚持改革开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使中国的国力有了明显增强, 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邓小平在多次讲话中明确提出要把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工作成败得失的重要标准, 强调一切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始终要看“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在中国社会迅速发展的同时, 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越拉越大, 占中国人群20%的最高收入者, 与占人群20%的最低收入者的平均收入差距, 由1990年的4倍上升到2002年的18.2倍, 他们所拥有的财产差距已扩大到72倍。这种差距造成了社会新的不公平, 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2001年底, 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强调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将 “以人为本”作为党的执政理念, 也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权益, 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 先是取得了“民权”, 使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站起来了, 后来又改善了“民生”, 开放搞活让群众真正富起来了。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高度重视民生并把它视为一个政治问题, 主要是因为民生问题关乎政治稳定的持久与否以及社会和谐的程度高低。改善民生能够为政治合法性的增强提供 “民心”支撑, 在人心向背的关键问题上做出符合人民利益的正确选择;能够有效协调人民内部的各种利益矛盾和冲突, 化解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矛盾, 为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确保经济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从而实

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和人民的幸福安康。

摘要:民生问题是任何时代、任何国家的人民大众都普遍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民生是国家社会的大事, 解决民生问题, 能够为政权的稳固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社会建设,民生,以人为本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2]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7.104.

[3]列宁.列宁全集 (第29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6.327.

[4]列宁.列宁全集 (第26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9.269.

[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 (一卷本)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4.

[6]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264.

[7]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17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3.361.

[8]邓小平.邓小平文选 (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121.

[9]邓小平.邓小平文选 (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229.

[10]江泽民.江泽民文选 (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理论重点 篇2

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P3)

二、国防的基本类型:扩张型、自卫型、联盟型、中立型.(P3)

三、中国的国防法规赋予公民的义务:1.履行服兵役的义务;2.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的义务 ; 3.支持预备役建设的义务;4.支前参战的义;5.保护军事设施的义务 ;6.保守国家军事机密的义务;7.接受国防教育的义务。(P19)

四、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应从哪几个方面对公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P39)

1、激发起公民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

2、激发起公民对祖国悠久历史的热爱

3、激发起人们对党和社会主义的热爱。4.激发起人们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

五、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机关设有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P23)

六、中国人民解放军由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组成。

七、中国人民解放军设置有沈阳、北京、兰州、南京、济南、成都、广州7个军区。

八、我国国防的基本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

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由中国人民解

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特别是到了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形成了一个研究和学习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热潮,许多国家还成立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研究会和学习会。

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出版了不少毛泽东军事著作。在越南、莫桑比克、津巴布韦、安哥拉等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解放斗争中,毛泽东军事思想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受到普遍欢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理论和实用价值得到举世公认。她作为人类优秀文化的灿烂结晶,在世界军事理论殿堂中享有显赫的地位。

(三)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毛泽东军事思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批判地吸取了古今中外优秀的军事思想遗产,是最科学、最先进、最完整的军事理论。它既揭示了中国革命战争的特殊规律,又反映了现代战争和国防建设的一般规律,是经过实践检验过的科学真理。尽管现在国际国内形势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但它对我军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和信息化战争,仍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毛泽东军事思想都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

八、邓小平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P66)

(一)军队和国防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

(二)军队建设要服从国家建设的大局

(三)实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

(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

(五)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九、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

一、国际战略环境,是指世界各主要国家和政治集团在一定时期内在战略上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斗争所形成的世界全局性的大环境。(P89)

二、战略的基本特征:战略具有全局性、针对性、阶级性、谋略性、预见性等特征。(P91)

三、国际战略格局是国际社会中有关国家或力量集团,在一定时期为了一定的政治、经济、军事利益,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而组合的一种关系和结构,是这些国家或力量集团在斗争中处于相对平衡的发展阶段的关系和结构。(P93)

四、国际战略格局构成要素:

1、大国和国家集团

2、国际战略力量

3、国际战略力量对比

五、我国陆地与14个国家接壤,海洋国土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P112)

六、我国周边国家人口在1亿以上的有5个,分别是:印度10亿、印尼2.2亿、俄罗斯1.5亿、日本1.2亿、巴基斯坦1.2亿(P114)

八、试述中国倡导的新安全观(P121)

安全观就是一个国家对安全问题的基本看法和解决安全问题的主张,它包括对安全的界定、对威胁的判断以及如何维护安全等内容。

中国所倡导的国家安全观是冷战后提出的,是相对传统的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安全观而言的,因此被称之为新安全观。这种安全观认为虽然从一定意义上讲,世界应该有一个力量和机构来治理,但这个机构只能是联合国及其安理会。另外这样的管理也只能是在尊重各国主权的基础上,以各国的互信、互利为基础,通过国与国之间平等协商的方式,共同筹划国际和世界安全问题。同时,就涉及安全的领域而言,不能仅强调军事安全,而应把安全扩大到政治、经济、文化、生态、信息等各个领域,综合运用种手段而不仅仅是军事手段维护国家安全。

中国倡导的新安全观与传统安全观有着本质的不同。最主要的是它彻底摒弃了冷战思维,为冷战后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解决地区和国际安全问题开辟了一条正确的途径。同时,也为我们观察世界安全形势并处理国家安全事物提供了正确的方法。

第四章

一、军事高技术是指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在军事领域发展和应用的,对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高技术总称。(P127)

二、军事高技术的主要特点1.高智力2.高投资3.高竞争4.高风险5.高效益6.高保密7.高速度(P127)

三、军事高技术对现代作战的影响:侦查立体化、指挥控制智能化、反应快速化、打击精确化、防护综合化。(P131)

四、军事高技术的发展趋势(P133)

(一)由武器平台的高技术化向信息技术的各个领域发展

(二)由单一武器或系统的高技术化向“系统集成”发展

(三)由追求单一的进攻或防御能力向建立攻防兼备的能力发展

(四)由技术领域向军事的各个领域发展

(五)军事高技术化将由少数发达国家向更多国家发展

五、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趋势 :1.通用化2.精确化3.数字化4.智能化5.隐身化(P141)

六、伪装技术措施包括: 天然伪装迷彩伪装植物伪装 人工遮障伪装 烟雾伪装假目标伪装灯火与音响伪装

七、军事卫星按用途可分为军事侦察卫星、军事通信卫星、导航卫星、军事测地卫星、军事气象卫星等。

八、军事载人航天系统包括:载人飞船航天飞机空间站

九、航天技术(或称空间技术)包括运载器技术、航天器技术和航天测控技术。

十、新军事变革的基本内容(P175)

(一)创新军事技术,实现武器装备的信息化

(二)创新体制编制,重组军队组织结构

(三)创新军事理论,推动军队建设转型

(四)创新作战方式,适应新的战争形态

十一、世界上第一个实现载人太空飞行的国家是俄罗斯(前苏联)

一、信息化战争的概念

信息化战争是指发生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并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主要战争工具和作战手段,以系统集成和信息控制为主导,在全维空间内通过精确打击、实时控制、信息攻防等方式进行的瘫痪和震慑作战。

二、信息化战争的基本内容:一个核心:指挥控制战;两大支柱:数字化战场和信息化军队、三个能力:全面掌握战场信息的能力、多种有效的攻击能力、对被攻击目标实施毁伤的能力、四种形式:精确战、计算机战、隐身战和“虚拟现实”战。(P193)

三、地面部队数字化和作战行动的非线式是信息化战争形成的标志(P189)

四、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P194)信息资源主导化、武器装备信息化、作战空间多维化、信息战场一体化、作战指挥扁平化、作战过程短暂化、作战行动精确化。

五、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是现代高技术战争的典型战例。

六、信息化战争的作战样式:信息战、网络战、电子战、情报战、太空战、精确战、心理战(P208)

放军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组成。

十、导弹可按射程分为近程导弹、中程导弹、远程导弹、洲际导弹。

一、军事思想的概念: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P43)

二、军事思想的特征:阶级性、时代性、实践性、发展性和继承性。

三、《孙子兵法》是春秋末期吴国名将孙武所著。全书共有13篇

四、被宋代编为武学教材的《武经七书》有:《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司马法》、《尉缭子》、《李卫公问对》《三略》、《六韬》。

五、《孙子兵法》主要包含的军事思想有:

1、重战、慎战、备战思想;

2、“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战争指导思想;

3、以谋略制胜为核心的用兵思想;

4、“文武兼施,恩威并用”的治军思想;5.朴素的唯物论和原始的辨证思想(P46)

六、世界近代无产阶级军事思想代表人物很多,主要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

七、试述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P63)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列主义思想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世界军事思想发展史上独树一帜,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一)毛泽东军事思想对马列主义军事理论作出了重大而独特的贡献

毛泽东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军事理论,并将其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极大地丰富了马列主义军事学的理论宝库。毛泽东的主要贡献在于: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创立了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人民战争思想;创造了适合中国特点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科学地阐述了关于研究和指导战争的战争观和方法论。

(二)毛泽东军事思在世界上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理论重点 篇3

关键字:重点高中;有效德育;实践

素质教育观是基于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接班人,全面贯彻素质教育观应德育为先五育并举,高中阶段德育工作尤为严峻,以下德育工作实践做几点探索。

一、反思轻视德育工作的根源

德育工作是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就目前学校德育工作并没有充分发挥效用,主要原因有四点:

1、应试教育造成德育真空

应试教育造成对德育教育重视不足,社会普遍认为学生的唯一任务就是学习,其他一切事都不重要。对于学校开展的德育工作,家长会认为学校是浪费时间,老师认为这些内容影响班级成绩排名,学校也是将德育工作永远排在教学工作后面。这种妥协的后果就是出现越来越多的“高分低能”学生,只会读书甚至不会扫地的“天才儿童”,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成了一句口号。

2、德育内容无法具体实施

说起德育内容诸如“爱护祖国、团结友爱、文明礼貌、班级荣誉”等等,看似丰富,涵盖面广,但是实际上苍白无力。德育的内容杂且多,很多时候的德育教育都是班主任老师在班会上偶尔一提,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更没有针对高中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德育内容大多抽象落后于时代,目前大多高中生无法理解并落实到行动上。

3、德育对象心理日趋复杂

本世纪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期,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不再局限于老师教授的知识,高中生的心理变化更加复杂和多元。但是学校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特点,对于高中生的德育工作还是局限于传统的模糊、笼统、一带而过的教育方式。在现当今的教育环境下,学校依旧没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一直被放在被动接受的局面,学生的自主性得不到发挥,对学校的反抗情绪加重,出现很多“叛逆少年”。

4、德育工作方法不够灵活

目前德育工作的方法流于呆板、简单,急需选取适当、新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需要丰富熟练的心理学、高超的语言技巧影响、说服学生。很多班主任老师由本学科教的好的老师担任,忽视了班主任老师的德育水平。高中生个性发展的成熟时期,看待事物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传统的德育工作效果得不到保证。

二、评价学校德育效能的认识

实现重点高中有效德育,要求德育工作者结合实际工作情况,有计划的从内到外开展德育工作。

1、认识德育教育的对象

教师和学生是德育工作最主要的参与者,教师是德育工作的输出者,学生则是德育工作的输入者。在实际学校德育工作中,学生往往是被强制灌输的一方,被忽视了学生身体、心理变化的特点。高中生有着明显的个性差异,并且这些差异还是不断的变化发展中,当今的高中生深受互联网的影响,经受着各种思潮的冲击。在实际德育工作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了解高中生的矛盾,恰当的灌输高中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碰到的困惑给予理解、支持,耐心帮助每一个高中生实现德育目标。

2、改革德育教育的理念

观念决定行动。在德育工作中,就是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班主任老师在德育工作中处理问题的能力。改变传统的“先教书,后育人”的办学理念,回归“德育为首”的教育理念,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班主任老师一人负责德育工作转变为全体老师共同负责。每个老师都是学生的师表,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将德育教育融入到每一堂课中,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德育观。

丰富德育工作的形式,除了课堂授课之外采取多种实践形式,比如“情景教育”、“榜样学习”、“敬老院活动”等多种实践形式,帮助高中生在具体的环境下耳濡目染、亲身实践,多管齐下,发挥德育效能最大化。

三、提高德育效能的途径

德育工作要遵循德育工作的规律,结合学生具体的生理、心理特点,设计德育工作目标,制定切实有效的德育工作机制。

1、鼓励学生参与体验式德育

德育工作开展最好的环境就是现实生活,通过生活体验增加德育的魅力和效果。重点高中有效德育工作的开展最好的就是走出学校、走进社会,对于学生进行从外到内的德育感化,体验式德育教育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自我教育,学生在此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在体验中自我体会、自我领悟、自我提升,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在活动参与中学会与别人进行分享、合作。形成正确的道德标准,巩固课堂上老师贯穿的德育教育,形成牢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德育目标具体化分层推进

学校德育目标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的道德认知,教师应尽自己最大所能的帮助学生,但是德育工作的内容包含面太广,需要将德育内容分层次、有计划的向学生进行体验。对于不同年级的高中生,制定不同的德育方法,将德育工作从看得见、摸不着的抽象理论阶段,具体化、实体化,分布落实德育工作。

将德育工作具体化指的就是从小事抓起,围绕学生学习生活困惑,及时解决,对于可能大多数高中生都容易出现的问题,以主题班会的形式,有针对性的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解决问题正确的方法。实现德育工作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将德育工作提升到新的高度。

3、建设格德育主题校园文化

文化环境对人的心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高雅的校园文化对于学生学习生活来说都是很有帮助,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能够帮助学生产生主人翁的自豪感,在校园环境中学习能够净化高中生的心灵、完善人格,共同打造积极向上、团结合作的校园文化氛围。在这一基础上,举办学生社团、展览、趣味阅读等活动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可以获得超出想象的实际效果。

成功的教育永远是德育在先,先做人,再读书。重点高中学校德育工作挑战性很大,具有长期性、复杂性、时效性。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做好德育工作最主要的是要立足长远和发展,不能急功近利,依靠科学方法,促进高中生的德育人格全面发展,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新一代。

参考文献:

[1].罗来纲.普通高中学校有效德育的思考与实践探索[J].德育心理,2013,(4).

理论重点 篇4

关键词:医学,重点学科,管理

医学学科水平是医疗卫生单位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学科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以学科科技水平为重要标志的核心竞争力的不断增强[1]。高水平的医学学科意味着优秀的人才团队、强大的技术品牌、稳定明确的学科方向、配套先进的学科平台。而重点学科承担着搭建技术平台、探索发展道路、牵引薄弱学科发展的任务,壮大重点学科,有利于带动医学学科的整体发展和学科特色的形成[2]。

深圳市自1998年开始建设医学重点学科,在建设过程中,积极探索做好管理工作,2005年出台了《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管理办法》。2009年,为了进一步加强了对重点学科的规范管理和评估,修订了《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管理办法》并以政府规范性文件下发,新的管理模式突出了基于激励理论的学科管理。

1 相关概念界定

1.1 医学重点学科

在医学学科中,专科学术技术水平较高、医疗服务质量较优,技术人才队伍实力较强,设施设备与实验室等支撑条件较好,综合实力较强的学科即可称之为医学重点学科。若该重点学科不仅在本单位学科中名列前茅,而且在该地区亦处于领先地位和先进水平,甚至在全国同行业领域中处于领先和先进水平,则可视为该地区和全国的重点学科[3]。

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是卫生行政部门在深圳地区国有医疗机构中,对学科的人才、技术、医疗质量、设施等进行详细考核后,择优确定并计划安排重点建设的学科;深圳市于1998年开始建设医学重点学科,现在全市有临床类、实验室类、公共卫生类共53个医学重点学科。

1.2 激励理论

激励理论是行为科学中用于处理需要、动机、目标和行为四者之间关系的核心理论。行为科学认为,人的动机来自需要,由需要确定人们的行为目标,激励则作用于人内心活动,激发、驱动和强化人的行为。激励理论是业绩评价理论的重要依据,它说明了为什么业绩评价能够促进组织业绩的提高,以及什么样的业绩评价机制才能够促进业绩的提高[4]。

2 学科建设进展

2.1 建设背景

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的启动是为了适应深圳卫生科技发展的需要,满足深圳社会经济发展和市民对医疗卫生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至“九五”期末,经过近二十年的建设,深圳的卫生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能初步满足市民的医疗需求,但整体医疗技术水平仍不高,有些疑难急危重症仍要到外地就医,没有形成学科优势。在这种形势下,市卫生行政部门经市委市政府同意,于1998年9月启动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工程,目的在于通过重点扶持,使部分学科能尽快提高水平,满足市民的健康需求,为深圳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2.2 建设数量

通过近十年的建设,市卫生行政部门分三批建成市医学重点学科53个,已初步形成了全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和服务体系。

2.3 覆盖范围

53个重点学科分布在全市5个行政区域,从地理分布上基本覆盖全市。

2.4 覆盖学科

从学科上基本覆盖二级学科,有的达到三级或四级学科,并进行了分类管理和分类评估。

2.5 经费投入

近十年来,重点学科建设经费近3亿元(含市财政拨付的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专项经费,以及相关区卫生行政部门、建设单位匹配的经费)。市财政每年以每学科50万的标准拨付专项经费,为学科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6 建设效果

经过近十年的投入和建设,绝大多数重点学科无论在硬件还是在内涵建设上均取得了显著成绩,技术水平提高,科技优势增强,部分学科或实验室已跻身国内领先或国内先进专科行列。

在内涵建设上,多数学科在学科管理、人才建设、科技优势、学科影响力、教育培训、条件设施及医德医风等各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对推动深圳医学的发展、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缓解市民看病难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应对非典的战役中,我市重点学科如市人民医院、市二医院、北大深圳医院、市东湖医院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众多重点学科发挥了重要作用。事实有力地说明,市卫生行政部门多年来在医疗服务体系构建上抓重点促发展,方向是正确的、措施是得力的,为维护市民健康办了一件实事。

3 建立新型管理模式

在总结10多年的建设经验与不足,2009年,市卫生行政部门对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管理模式进行调整,确定了以激励理论为基础的新型管理模式,突出了奖励和惩罚力度。

3.1 对市财政拨付的建设经费进行集中管理,大力度奖励先进

经费管理经历了平均主义的大锅饭时代和以绩效考核为基础的次序分配过程。

平均主义就是各学科的建设结果好坏得到市财政经费都一样每年为50万,导致部分学科发展停滞不前。

为了改变这种状态,市卫生行政部门又建立了绩效考核的方法,通过建设周期专家考评,确定建设绩效名次,根据名次次序按比例分配建设经费,名次好的建设经费多,名次差点建设经费少或不予拨付。绩效考核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锅饭平均主义时期学科建设的消极和被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科的发展。

为了巩固绩效考核方法在学科管理上的成绩,市卫生行政部门新确立了大力度奖励年度或周期考核突出的市医学重点学科集体和个人,具体奖励力度为市财政年度建设经费的20%,即约500万用于奖励。如果年度奖励资金使用不完,可以累计到下一个年度再进行奖励。只要学科建设效果好,有突出业绩,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人都能得到奖励,极大鼓舞了重点学科的工作人员。

3.2 加强了惩罚力度,实行淘汰制度

新的管理模式重点强调了惩罚措施,在建设期满验收时,未按合同规定履行相关职责、未完成相关建设任务的,市卫生行政部门将责令其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将取消其市医学重点学科资格、停止经费资助,并对有关责任人和学科依托单位予以通报批评。

4 结 语

经过近十年的投入和建设,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无论在硬件还是在内涵建设上均取得了显著成绩,技术水平提高,科技优势增强,已成为本专业的领军学科,得到业内赞誉和社会认可。实行以激励理论为基础的管理模式后,各重点学科的建设业绩肯定会更加突出,对推动深圳医学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将会起到更大的积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宁方芹,付亚芬,韩晓燕,等.高校附属医院应加强临床医学学科建设[J].科技管理研究.2006,3:94~95.

[2]葛长荣,周增恒.对临床重点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4,24(6):725~726

[3]吴倩文,卢建华,等.加强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的意义和方法[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杂志,2007,234(l2):811~813

军事理论重点总结 篇5

第一章 中国军事思想

1、军事思想: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2、军事思想特点:①具有深刻的实践性;②具有鲜明的阶级性;③具有强烈的时代性;④具有明显的继承性;⑤具有不断的创新性。

第一节 古代军事思想

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产生、形成和发展。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指夏朝至清朝前期(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1840年)几千年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军事理论。

(一)产生时期

1、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夏商西周三个王朝。

2、西周时,产生了两部较系统的记述作战经验和军事原则的兵书----《军志》和《军政》。

3、夏商西周时期,“天命观”是军事指导思想上的基本内容。

(二)成熟时期

公元前8世纪初至公元前3世纪,春秋战国时期。

(三)丰富发展时期

1、公元前3世纪末至公元19世纪上半叶。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朝前期。

2、秦汉时期军事思想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①大一统的战争观;②集中统一的建军观;③长治久安的国防观;④度德、量力、较智、竞技的制胜观。

3、三国两晋南北朝处在秦汉和隋唐两个大一统的历史时期之间,军事实践有以下特点:①战争频繁、南北对峙;②军事大权往往掌握在权臣手中;③水军和骑兵进入大发展时期。军事思想更具有民族性、实用性和综合性的特色。

4、隋唐五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由统一到分裂的时期。军事思想上乘先秦、秦汉、南北朝冷兵器时代军事思想的传统,下开宋元明清热兵器并用时代之先河,是我国军事发展史链条上的一个重要环节。兵学理论更具有总结性和实用性的特点。

5、宋辽金元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次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的时期。《武经总要》中论述了“指南鱼”的制作,收录了最早配制成功的火药配方,论述了现代意义上的火箭,反映了重视科学技术发展的思想。(宋神宗是,颁布《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六韬》、《尉缭子》、《三略》和《李卫公问对》7本兵书,称为《武经七书》,官定为武学教材,其目的是兴武备、建武学、选武举。)

6、明朝和清朝前期。茅元仪编纂的我国古代首部最大的兵学巨著----《武备志》。

二、《孙子兵法》简介

(一)1、《孙子兵法》的诞生标志着军事思想进入成熟时期。

2、孙子,南服越人、西破强楚、北威齐晋。

(二)《孙子兵法》十三篇简介

1、《计》 开篇阐述慎战思想:“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接着论述决定战争胜负的五个战略基本要素(五事)和七个战术基本要素:道、天、地、将、法和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

2、《作战》

两个重要思想:①战略上必须速战速决;②因粮于敌,减轻本国负担,达到“胜敌而益强”的目的。

3、《谋攻》 “全胜”思想。“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揭示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规律。

4、《形》

主张“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能自保而全胜

胜敌于未萌,胜敌于易胜,胜敌于必然。

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5、《势》

本篇是孙子军事理论的精华。必须善于造势。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6、《虚实》

掌握战略展示上的主动权-----“致人而不致于人” 避实击虚,因敌变化。

7、《军争》

军争基本原则:以迂为直、以利为患。

有效争利,运用“治气、治心、治力、治变”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8、《久变》

9、《行军》

治军必须以“令之以文、齐之以武”的原则。

10、《地形》

①地形六类:通、挂、支、隘、险、远。并对这六种地形条件下不同的用兵原则加以分析和阐述。

②六败原因,非天之灾,将之过。

③地形是用兵的辅助条件,将帅必须善加利用。“知己知彼,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

11、《九地》

①散地、轻地、争地、交地、衢地、重地、圮地、围地、死地九类。②深入敌国作战。

12、《火攻》

再次阐明“慎战”的思想。

13、《用间》

强调战争中的“先知”,认为“先知”是战胜敌人的重要条件,但先知“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

第二节 毛泽东军事思想 包括:毛泽东的战争观,人民战争思想。

④ 包泽东军事思想的概念及其含义。

①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②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对中国革命战争和军事斗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③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④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产生、形成和发展

1、产生时期:党成立到遵义会议。

2、形成时期:从遵义会议到抗日战争的胜利。

3、发展时期:抗日战争胜利后,经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三、毛泽东的战争观和战争观方法论

(一)毛泽东的战争观

战争观:人们对战争的看法和态度,显示了研究和指导战争的立场和观点。

毛泽东的战争观: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工人对战争本职及其有关问题的最根本看法。

1、战争的起源和根源 起源:私有制

根源:压迫者阶级和剥削者阶级的产生。

2、战争的本质和目的(1)战争与政治的关系

政治史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①战争从来就不是一种单纯的军事现象,战争一刻也离不开政治,战争从属于政治,为政治服务,是为了达到政治目的的一种手段,政治贯穿于战争的全过程;②战争不仅是实现政治的目的的手段,它还反作用于政治、推动政治。(2)战争与经济的关系 只有注意经济建设,才能使革命战争的到相当的物质基础,才能顺利地开展我们军事上的进攻。战争起源于一定的生产方式,战争依赖于社会的经济力量,战争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一定的经济利益。

战争的本质和目的,无非是为了取得或维护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

3、拥护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

(二)毛泽东的战争方法论 概念:战争方法论是人们在认识战争规律的基础上,依据战争规律确定自己指导战争的根本方法。

1、必须认识和把握战争规律。

2、着眼特点,着眼发展。

3、主观指导必须符合客观实际。

① 要熟识敌我双方各方各方面的情况。② 要善于学习,勇于实践。③ 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4、立足全局,照顾局部,把握重要环节。

四、毛泽东的人民军队思想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二)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

性质:是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的,执行无产阶级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宗旨: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

(三)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 军民一致、官兵一致、瓦解敌军

(四)人民军队的三大民主

政治、军事、经济

(五)人民军队的三大任务

战斗队、工作队、生产队

(六)人民军队自觉的革命纪律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五、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

概念:人民战争是被压迫阶级或被压迫民族为谋求自身解放,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所进行的战争。

本质:是为人民利益而进行的斗争。

(一)兵民是胜利之本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二)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

(三)以武装斗争为主与其他斗争形式相配合

坚持以军事斗争为中心,把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条战线的斗争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实行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

土地革命战争:主力红军、地方红军、赤卫队 抗日战争:主力兵团、地方兵团、人民自卫军

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建立后的一段时间:野战军、地方军、民兵

(五)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技术

六、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一)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通过防御和进攻两种形式表现

(二)坚持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

积极防御是以积极的攻势行动战胜进犯之敌的防御;消极防御是单纯为了挡住敌人进攻的防御。

(三)力求实现歼灭战

(四)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五)三种作战形式密切配合、适时转换

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是中国革命战争的三种基本作战形式。正规战:运动战、阵地战 非正规站:游击战

(六)慎重初战,执行有利决战

初战:战争或战役的第一仗。

初战三原则:必须打胜;必须照顾全战役计划;必须照顾下一战略阶段。

(七)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

七、国防建设思想

(一)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二)国防建设必须大力发展国防科技(三)国防建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四)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五)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提高全民国防观念(六)加强战略后方和战场建设

第三节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一、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科学含义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新时期战争与和平理论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

① 维护世界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② 促进发展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和紧迫任务。③ 在和平与发展中,发展是核心问题。

2、世界大战可以避免,但战争危险依然存在

① 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共同努力。

② 美国与苏联两个具有发动世界战争能力的超级大国的力量,相互遏制并呈相对均势。

③ 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成为战争的主要形式。

④ 一些国家从过去的军备竞赛、争夺军事优势为主,转向经济、科技、军事等在内的综合国力优势的竞争。

⑤ 世界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决不能放松警惕、视而不见。

3、霸权主义是现代战争的主要根源

① 提出了现代战争的发生机制已不能仅仅从社会制度或阶级属性中去寻找,更多地直接取决于各国的对外政策。任何社会制度的国家只要推行霸权主义,都可以成为战争的策源地。

② 霸权主义,既有世界霸权主义,又有地区霸权主义,两者侵略扩张的本质相同。③ 霸权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突出表现为国际事务中的“强权政治”。

4、提出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新思路

冲突双方应互相克制,求同存异,灵活的通过协商、对话等一系列政治方式,加以和平解决。

“一国两制”、“共同开发”、“经济合作”、“和平对话”

(二)新时期国防建设理论

1、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

从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状态,真正转到和平时期的建设轨道上来。

2、正确处理国防和国家经济建设的关系

① 国防建设要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 ② 国防建设要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 ③ 国防建设作为国家整体利益的一个内在需要

3、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国防

① 国防建设要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

② 建立精干的常备军与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相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 ③ 发展国防工业要实行“军民兼容,平战结合”的方针。④ 发展国防科技要坚持自力更生与引进技术相结合的原则。

(三)新时期军队建设理论

1、总目标 必须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核心内容)

2、始终不渝的坚持人民军队的性质

3、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使军队发展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

军队现代化的主要精神:

① 大力培养和早就符合现代战争需要的军事人才。

② 努力提高国防科技水平,逐步实现武器装备现代化,③ 建立适应现代化战争的科学编制体制。④ 发展现代化军事理论。

⑤ 适应现代战争需要,加强后勤现代化建设。

4、注重质量建设,走精兵之路

① 坚持“精兵”原则 ② 坚持“利器”原则 ③ 坚持“合成”原则 ④ 坚持“高效”原则

⑤ 坚持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 ⑥ 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

5、新时期军队政治工作

① 根本任务:适应军队建设的新形势、新情况,必须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保证我军政治上永远合格。

② 重点:忠实维护国家建设、改革开放、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和反对“和平演变“。③ 目标: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合格军人。

④ 核心内容: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发挥军队内各级党组织的核心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保证“枪杆子“永远掌握在政治可靠的人手里。

⑤ 着眼点:树立永远是战斗队的观念,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扬“五种革命精神”。

⑥ 动力:在实践中继承和创新,建立新时期政治工作理论体系。

(四)新时期军事战略理论

1、坚持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

2、实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

三、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历史地位

(一)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最富有时代精神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

(二)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是新时期军事斗争和军队建设的科学指南

第四节 江泽民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论述

“打得赢”和“不变质”两大历史性课题

一、按照“五句话”的总要求,推动军队全面建设

① ② ③ ④ ⑤ 政治合格 军事过硬 作风优良 纪律严明 保障有力

二、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确保我军不变质

三、确立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

四、实施科技强军战略,加强军队质量建设

明确提出在军队建设上要逐步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集型转变。

① 坚定“科学技术室第一生产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战斗力”的思想观念。② 实现科技强军,必须把国防科技发展和部队装备建设放在突出地位。③ 努力培养我军的高素质人才。

五、努力完成双重历史任务,实现我军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目标:跨越机械化发展的国际阶段,完成我军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

第五节 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论述

一、坚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必须做到“六个统筹”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① ② ③ ④

经济建设——国防建设

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军事斗争准备 机械化建设——信息化建设 诸军兵种作战力量 当前建设——长远发展

主要战略方向建设——其他战略方向建设

二、军队要忠实履行新世纪新阶段“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

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力量保证

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证 为维护国家利益的拓展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 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第二章 战略环境

第三节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

周边安全是指国家周边有无危险和收到威胁的情况及条件,是一个国家对其周边国家或集团在一定时期内,对自己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是否构成威胁,有无军事入侵、渗透颠覆等情况的综合分期和评估。

一、我国周边地缘环境和海洋国土观念

国家的地缘环境是指影响国家安全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以及与地理密切相关的国家关系等因素。

(一)我国地缘环境和海洋国土观念

① 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疆土。300多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②四个海区:渤海、黄海、东海(含台湾东侧的太平洋海区)和南海。③特点:

1、边界线长,是世界上相邻国家最多的国家之一。

2、我国周边国家人口众多,是国家人口上亿最集中的地区

3、我国周边战略力量相对集中,是世界核武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4、我国周边国家政治制度及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民族、宗教矛盾交织,安全环境复杂。

(二)增强海洋国土观念

1、树立海洋国土观念

是一国内海、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和历史性的海疆水域等所有管辖海域的总称。

2、树立海洋资源观念

3、树立海洋经济观念

4、树立海洋权益观念

①海洋权益:国家在海洋上依法享有的政治、经济、安全等各方面的权益和利益的总称,既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内涵:a、海洋政治权益 b、海洋经济权益 c、海上安全利益 d、海洋科学利益

5、树立海洋防卫观念

二、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中的不安因素

(一)美国对我国安全具有综合性威胁

1、政治上,加紧实施“西化”、“分化”战略

2、军事上,对我国全面遏制和防范

3、利用台湾问题进行战略牵制

(二)海洋权益存在复杂纠纷

1、关于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的争议

2、关于南海海域及南海诸岛的争议

(三)边界争端尚未全部解决

(四)民族分裂势力和恐怖主义威胁我国安全

1、“藏独”问题

2、“东突”恐怖组织

三、积极倡导新的安全观念,营造睦邻友好环境

我国的新战略安全观包括:以国家安全为主体、突出主权安全,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政治基础,以相互安全为理论前提,以综合安全为安全维护的内容,以合作安全为实现安全的途径,以“共同安全”和“普通安全”为目标,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新安全观的核心。

四、台湾问题不属于周边问题,属于内政。

第三章 中国国防

第一节 国防概述

一、国防概念及其要素

(一)国防概念

国防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二)国防的基本要素

1、主体:国防活动的实行者,通常为国家。

2、目的:捍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领土是位于国家主权支配下的地球表面的特定部分,以及其底土和上空。领陆、领水、领空、领陆和领水的底土。)

3、手段:①是为达到国防目的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②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活动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③政治与国防关系密切:a、国防直接保卫国家主权,是政治的第一需要。b、政治对国防起着决定性的支配作用。

4、对象:指国防所要防备和抵御的行为。一是“侵略”,二是“武装颠覆”

二、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

(一)现代国防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二)现代国防既是一种国家行为,也是一种国际行为

(三)现代国防具有多层次的目标

所有的国防着眼点都在于捍卫和扩大国家利益

三、国防的地位和作用

(一)国防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二)国防是国家独立自主的前提

(三)国防是国家繁荣发展的重要条件

第二节 我国国防历史

一、国防历史的启示

(一)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二)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三)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四)科技的进步是国防强大的重要保证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国防体制

一、领导体制

(一)中共中央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国防职权

(三)国家主席

宣布战争状态

发布动员令

(四)国务院

(五)中央军事委员会

是最高国家军事机关,负责领导全国武装力量。

二、武装力量体制

(一)中国人民解放军

1、陆军:沈阳、北京、兰州、济南、南京、广州、成都

2、海军

3、空军

4、第二炮兵

5、预备役部队

(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

其任务决定了它具有军事性、公安性、地方性的特点

属于国务院编制序列,由国务院、中央军委双重领导,实行统一领导管理与分级指挥相结合的体制。

(三)民兵

三、国防动员体制

(一)国防动员

国防动员亦称战争动员。他是国家为准备战争和实施战争而在相应范围内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的紧急措施。

(二)主要内容

武装力量动员、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国防交通动员、政治动员

四、我国的国防政策

(一)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

(二)新时期的国防目标和任务

1、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2、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3、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4、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第四节 中国国防法规

一、公民、组织的国防义务和权力

义务:①兵役义务;②承担国防科研生产任务、接受国家军事订货的义务;③在交通中贯彻国防要求和优先保障军人、军车通行的义务;④接受国防教育的义务;⑤保护国防设施;⑥保守国防秘密;⑦支持国防建设,协助军事活动。

第四章 军事高技术

第二节 精确制导技术

一、精确制导技术概述

(一)概念

按照一定规律控制武器的飞行方向、姿态、高度和速度,引导其战斗部准确攻击目标的军用技术。

(二)制导方式

1、寻的制导:主动、被动、半主动

2、自主式制导:完全依靠飞行棋自身设备,自主的按照预定方案完成指导任务的方式。用于攻击固定目标

3、遥控制导:导引系统的全部或部分设备安装在导弹之外的制导方式。

4、卫星定位制导:接受卫星信号控制制导武器飞向目标

5、复合制导

二、精确制导武器

概念:采用精确制导技术,直接命中概率在50%以上的武器 特点:①命中精度高

②作战效能高

(一)导弹:依靠自身动力装置推进,并能控制其飞行弹道,将战斗部导向并毁伤目标的武器。

三、发展趋势

(一)增强打击效果

1、进一步提高命中精度

2、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3、研制新型战斗部

(二)扩大打击范围

(三)提高突防能力

(四)改善通用程度

第五章 信息化战争

第一节 信息化战争概述

一、含义

(一)信息是信息化战争的主导因素

(二)信息化是信息化战争的根本标志

(三)信息化战争史信息是到战争的主体类型

1、信息化战争:以信息技术支配整个高技术武器装备体系,以信息攻防为主要作战方式,在核威慑条件下全方位进行的立体战争。

2、交战双方至少一方是信息化军队

第二节 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与发展趋势

一、基本特征

(一)作战空间多维化

(二)作战行动一体化

1、作战力量一体化

2、作战手段一体化

3、作战指挥一体化

4、综合保障一体化

(三)作战环节精确化

1、精确打击

2、精确侦查、定位与控制

3、精确保障

(四)战场机动快速化

(五)作战方式非接触

二、发展趋势

1、战争主体多元化

2、战争目的发生变化

理论重点 篇6

我省高校思政课多次受到中央领导关注与高度评价。赣南师范学院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科学的心理干预,有效解决了学生的思想问题,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云山的高度评价。华东交通大学加强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引起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俞正声的关注,并作出了重要批示。

我省高校思政课发展过程中呈现多个“第一”。2005年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申博成功,实现了我省高校思政理论课博士点零的突破。在全国最早推出了高校党委书记、校长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制度。在全国最早开展了全省范围的科学发展观“三进”工作。建立了全国第一个省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专门网站——江西高校思政课网。江西师范大学祝黄河教授入选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专家,成为我省第一个“马工程”专家。

我省高校思政课科研成果丰硕。全省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科研部门共发表学术论文6097篇,其中发表CSSCI论文851篇,核心期刊论文1379篇。获省部级以上课题立项941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9项、国家教育规划项目16项,共获课题经费近640万元。有8项成果获国家级奖项,213项获省部级奖项。

我省高校思政课学科建设成绩显著。目前,我省高校获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博士授权点共3个,硕士授权点51个。省级重点学科由2004年的8个发展到目前的15个,建设经费由15万元增长到497万余元,增长了近30多倍。省级精品课程由2004年的8门发展到目前的16门,建设经费由44.6万元增长到199.5万元,增长了4.5倍。省级研究基地(中心、所)由2004年的1个发展到目前的16个,建设经费由15万元增长到151万余元,增长了10倍。

总之,过去的五年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取得科研成果最为丰硕的时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建设实现了最重大突破的时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素质提升最快的时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最为活跃的时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成效呈现最为显著的时期。

我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的经验,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创造性地贯彻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不断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

现在,我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既面临难得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需要拓展的领域不少,需要关注的改革重点不少。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10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抓住教学方法创新这个重点,努力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实效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命力所在。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以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为突破口,鼓励教师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模式。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案例式等教学方式,多运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改进考试考核方式,逐步建立闭卷与开卷、笔试与口试、道德认知与实际行为、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日常思想状况与关键时期表现相结合的科学测评体系。要更加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联系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敢于直面和正确回答学生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要深入到学生中间,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从中吸取智慧,激发创新意识,探索创新方式,把我们想说的、需要传授的与学生想听的融合起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当前,全省各高校要配合委厅,做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经典文章”的推荐编辑工作,力争推出一批学理说得透、事迹讲得活、学生听得懂、实践用得上的经典案例。

二要抓住教师队伍建设这个关键,努力打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名师。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关键在教师。要按照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目前全省思想政治理论课生师比约为530∶1,大大高于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350—400∶1的比例,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必须在科学测算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师生比,数量严重不足的学校要尽快配齐配足,改变教师教学任务过重,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进修提高、学习考察、社会调查、开展科研的局面。要严格教师准入标准,切实加强青年教师的培训培养。针对我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影响力、有知名度的学术领军人才缺乏的现状,在这里我要强调一下高水平领军人才培养问题。今年委厅启动了江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思想政治理论课)领军人才和学术骨干培养计划,首批遴选了3名领军人才和5名学术骨干。我们要继续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领军人才和学术骨干的建设力度,从教学和科研两方面权衡遴选有发展潜质的“苗子”,调动各种资源进行重点培养,力争五年内造就10名左右的领军人才、50名左右的学术骨干,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形成梯队、骨干形成团队、学科带头人形成核心。

三要抓住学科建设这个基础,努力实施好精品课程建设工程。要充分利用国家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建设的有利条件,努力构建基于“05方案”、以精品课程为主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和学科体系,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持续发展。本科高校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全部纳入重点课程进行建设,专科和高职院校重点建设1至2门。省里要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建设作为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实行单列,适当予以倾斜,为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较高的支撑平台。要重点依托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学科点,着力抓好凝练学科方向、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加强学科团队建设、加快精品课程建设三个关键环节,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成为人才聚集地和资源枢纽,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理论、教学和人才的有力支撑。要抓好以开设《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为重点的选修课程群建设,为大学生提供一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自助餐。

四要抓住改革创新这个动力,努力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向纵深发展。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既要坚持过去行之有效的好传统、好办法,更要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的要求,努力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内容、新途径、新方法和新机制。要坚持以人为本,建立与学分制相适应的,融教育、管理、服务为一体的科学育人机制;适应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要及时拓展更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加强人文素质的培育,尤其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逐步从针对少数有心理问题学生的防范性教育,拓宽到针对全体大学生的发展性教育;适应思想政治教育知行统一规律,满足大学生强烈的社会实践需求,要积极探索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努力建立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和保障体系,引导实践教学向长期化、阵地化、项目化方向发展。重点要把加强省情教育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途径,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了解江西崛起新跨越的新成就,了解国情、体验社会、增长才干。

五要抓住科学发展观这个主题,努力推动科学发展观“三进”。要结合全省高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实现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大学生头脑为目标,进一步深入推进科学发展观“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要加强科学发展观“三进”的学术研究,进一步修订和用好《科学发展观——大学生教育读本》,为用最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头脑提供强大的学理学术支撑。全省各高校要进一步完善科学发展观“三进”领导机构,在党委统一领导和部署下,明确一名副书记和副校长主管此项工作,从总体上指导、协调本校的科学发展观“三进”工作,切实解决“三进”课堂教学、科学研究、经费投入、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和实际困难。在抓好科学发展观“三进”教学科研的同时,要强化实践环节。2009年下半年重点要在大学生中开展好“一个理论小组建设,一次党员支部讨论,一次专题研讨,一篇学习心得”活动,加强大学生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六要抓住加强领导这个保障,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合力。各高校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作为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摆上重要位置,切实加强领导。要继续把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列为“一把手工程”,进一步坚持和完善省委省政府领导倡导的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和党员领导干部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制度,从学科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经费保障、制度建设等多个环节入手,切实提高组织协调水平,努力构建目标同向、教育同步、推进同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格局。特别是高校党委书记和校长,要按照懂政治的教育家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在工作上加强领导,在政策上积极支持,在条件上提供保障。民办高校要根据董事会或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要求,明确主要领导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第一责任人。今后,我们要切实将思想政治理论课能不能开得好,能不能受到学生欢迎,能不能切实发挥作用,作为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衡量标准,作为领导班子政治上坚强合格的重要考核标准,作为对社会负责、对学生负责、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检验标准。

七要抓住组建独立机构这个导向,努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功能。健全的组织出战斗力,出高效益。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组织建设上,中央的政策导向非常明确,就是要设置独立的直属于学校领导的二级机构。目前,我省只有南昌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南昌航空大学、景德镇陶瓷学院、江西中医学院、赣南医学院、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等部分高校建立了独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要认真落实中央要求,分类指导,有条件的高校要抓紧设置独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二级机构,条件不成熟的要创造条件争取早日设置到位。要根据“05方案”,组建课程教研组,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的功能建设,切实承担起教学、科研和管理任务。要强调的是,还没有按中央要求设立独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二级机构的高校,最迟在2009年秋季学期,务必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成为与相关院系合署、由思想政治理论课部负责人兼院长或主任的相对独立教学机构,不能在院系之下设思想政治理论课三级或四级机构。

八要抓住教学评估这个推手,努力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教学评估是指引教学工作方向、完善教学工作思路、规范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针对独立学院的情况,2009年下半年,委厅将按照新制定的《江西省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评估指标体系(试行)》,在全省独立学院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估。各独立学院要认真做好迎评工作。与此同时,各高校要按“05方案”新课程要求,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绩效评估机制,努力实现绩效评估常规化,从制度上确保课时、教师、教材、教研和管理“五落实”。要进一步完善高校教学水平评估体系,主要的就是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作为高校教学水平评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列为二级指标,加大其权重和显示度。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达不到基本要求的,不能评为优秀等级。

九要抓住加强调研这个依托,努力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调查研究,是谋事之道,成功之基。在新的形势下,需要大力加强调查研究。坚持开展好一年一次的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状况调研,今后要把重点放在加强对以前调研材料的整理和研究上来。要通过系统的研究尤其是对一些重要方面的跟踪调研,找出带普遍性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总结出带规律性的好做法和好经验,提出有根本性意义的解决意见和办法。各高校要动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特别要引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过深入学生学习实际、生活实际,了解学生在想什么、盼什么,最需要我们干什么,从而使我们的工作部署和教学工作集中众人智慧、体现学生意愿、反映学生需求,切实提高教学的针对性。2009年下半年,委厅将举办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优秀调研报告评比,对获奖的教师要隆重表彰。

理论重点 篇7

大学生理论学习的核心问题是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理想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 信念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当前, 严峻复杂的社会形势要求青年学生解决理想信念问题。严峻复杂的社会形势可概括为“二二三四”。

两个竞争。我们面对激烈的政治竞争, 就是看谁的制度更有生命力, 谁的政权更加巩固, 哪个主义更受人民拥护, 哪个政党更有凝聚力;我们面对激烈的文化竞争, 就是看谁的思想文化更有吸引力, 谁的价值观念更能广泛传播, 哪种生活方式更符合时代潮流。

两个长期。我国长期面对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科技占优势的压力, 长期面对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我国的战略图谋。

三个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凸现期、刑事犯罪高发期、敌对斗争形势复杂期。

四个趋势。境外对境内影响越来越大, 网上虚拟世界对现实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非政府组织对群众的影响越来越大, 非传统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影响越来越大。

坚定理想信念, 实现人生追求, 关键在于打牢理论根基。这就要求青年学生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深刻领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的历史真理, 始终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在价值观上, 大学生理论学习主要解决做人之道与社会责任。

人生在世第一位的问题是学会做人。做人、做事是相通的, 做人为本。有位著名企业家讲, 人都做不了, 还做什么事, 只能做坏事, 只能害人。一个人做事应当精明一些, 做人应当糊涂一些, 做事总会有得失成败, 但做人应当经得起实践检验。

社会责任感是大学生做人、做事的基础。经常听媒体评论, 现在的大学生“小资”情调太重, 缺乏“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缺乏社会精英的追求。这种评价并不一定全面, 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中大学生的爱心奉献, 都树立了大学生群体的正面形象。但我们对大学生的评价不能简单化, 简单罗列大学生的亮点和不足, 都不能全面评价大学生, 而应该既看到他们积极主流的一面, 也要看到矛盾困惑的一面, 更要看到他们是可塑造的一面, 培养大学生对国家、对社会、对职业的责任意识, 这是大学生做人、做事的基础, 是学校育人的工作基础, 也是大学生理论学习的要求。

责任高于一切, 责任胜于能力, 责任激发潜能, 责任体现忠诚, 责任成就卓越。对社会有无责任感, 是检验人生境界高低的尺度。社会责任感不是抽象的, 具体体现在对家庭、他人、集体、国家、民族的情感、态度、责任和义务上。

大学生是社会的精英, 是国家的栋梁, 必须有社会责任感。但现实生活中, 有些人不积极、不负责、不健康, 甚至颓废;自我意义感缺乏, 自我归属感迷茫, 自我方向感丧失;社会责任感淡化, 自我责任感弱化, 家庭责任感虚化, 对什么都感到无兴趣、无所谓、无意义。没有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是十分可怕的, 会在各种各样诱惑中迷失方向, 流于平庸、自甘堕落。

在世界观上, 大学生理论学习主要解决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大学生通过理论学习, 需要转变思维定式, 倡导批判性思维, 鼓励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一般讲, 影响大学生创造力发挥作用有四个因素:思维定式, 从众心理, 崇尚权威, 过于刻板。目前, 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比较薄弱, 往往只会求同思维, 不会求异思维;只会收敛性思维, 不会发散性思维;只会被动性思维, 不会自主性思维。

培养创新思维, 应当善于运用各种不同的思维方式,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有三个最本质的要素, 在理论学习中要把握好。

第一, 兴趣。这是一个人创新能力最基础的条件。一个人如果做什么事都没有兴趣, 就不可能有很大成就。兴趣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可以使人集中精力获取知识。当前, 培养理论学习兴趣是大学生理论学习最重要的任务。没有兴趣, 就没有理论学习, 就不可能形成内在的、持久的学习动力。

第二, 想象力。想象力是人为了生存进化出来的基本能力。正是由于具有想象力, 人才能不断发现新事物、新规律, 提出新概念、新理论, 创造新知识、新产品。马克思曾把想象力称为“十分强烈地促进人类发展的伟大天赋”。大学生要通过理论学习, 开阔理论视野, 丰富想象力。

上一篇:数字倍频下一篇:女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