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俗语(精选12篇)
英语俗语 篇1
英语俗语指的是广泛流传于英国或者美国等以英语为主要语言国家的比较简捷、生活化、言简意赅却又发人深省的一种话语表达方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贯穿英语俗语可以为学生营造一种地道的英语表达情境, 让教师的教学更加顺利地进行。本文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对高中英语教学中英语俗语的运用进行探究。
一、选择适合学生学习了解的俗语
在运用俗语丰富高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首先要要树立一个正确的态度, 要帮助学生对英语俗语进行分类处理, 让学生知道哪些是可以学习的, 哪些是不应该接触的。英语俗语是一种比较通俗化的英语语言表达模式, 它多来自于人们的生活体验, 广泛流传于民间, 这其中有的是充满生活智慧、十分诙谐有趣的, 但也有一些比较粗俗甚至带有人身攻击的。而高中学生还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 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地引导学生对俗语进行正确的筛选。
例如, 我们经常接触到的影视作品中的英语俗语有些是好的运用典范, 如“no pain, no gain (不劳而获) ”、“A man become learned by asking questions (不耻下问才能有学问)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留得青山在, 不怕没柴烧) ”等等。但同时也有一些是需要避免的, 如“fuck”、“son of a bitch”、“shit”等, 这些俗语多带有强烈侮辱他人人格的特性, 是属于英语俗语中带有攻击性的词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接触到这些比较粗俗的表达形式, 此时教师就应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 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表达习惯, 不要被这种不好的语言习惯所影响。
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一些正能量、积极向上的俗语, 将此应用于学生的日常交际或者书面表达中, 为学生传播积极向上的力量。
二、注重对英语俗语的日常积累
在学生能够对英语俗语形成一个基本正确的态度后, 教师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运用英语俗语能力的引导, 注重加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一些积极的且可以为英语学习所用的俗语。教师要让学生熟悉这些俗语的表达情境以及在不同语境下不同的含义, 因为英语与汉语不同的语言表达环境使得有一些英语俗语的表达是与汉语大相径庭, 如果只是单纯地从表面理解很难体会到其中的深意, 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平时共同的努力。
教师可以采取“每日一句”的形式, 每堂课开始前在黑板上先为学生写上一句优秀的英语俗语, 如:“Nap at the moment, you will dream, while studying at the moment, you will realize your dream (此刻打盹你将做梦, 此课努力你将圆梦) ”、“A young idler, an older beggar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Eat to live, but not live to eat (吃饭可以让人活着, 但人活着不是为了吃饭) ”等等, 这种教学方法既不会给学生带来过重的心理负担, 又可以日积月累, 积少成多,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俗语词汇量。
教师要注意对学生所掌握的俗语进行及时地复习引导, 不然学生很容易就会忘记, 同时还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运用这些俗语的环境条件, 在实际的运用中丰富学生的体验, 让学生真正地理解这些俗语的深层含义, 从而自然而然地将其运用到日常的英语口语交际以及书面表达中来。
三、在课堂讲解中贯穿英语俗语
高中英语课堂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战场, 学习运用英语俗语也应该抓住利用好英语课堂这一教学活动载体。教师不要认为英语俗语只能是生活中的语言培养习惯, 不能登英语课堂的大雅之堂, 其实很多英语俗语都是最为地道的英语表达模式, 是原汁原味的英语表达技巧, 这是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养成的一种英语思维习惯。因此, 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有意识的贯穿一些英语俗语来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 同时也能丰富学生俗语的词汇积累。
例如, 在进行高中英语关于否定句的句型特征时, 教师就可以适时地引入一些否定特征的俗语来丰富课堂教学, 如:“All that glitters is not gold (发光的不一定都是金子) ”;在给学生讲解“as...as”这一句型表达方式时教师可以举出“Enough is as good as feast (知足者常乐) ”;在进行英语的比较级这一重要的语法讲解时, 教师可以选取适当的俗语, 如:“Better later than never (晚做总比不做好) ”, 等等。
这种将具体英语语法知识与俗语相结合的方式, 一方面便于学生学习和接受那些比较难以理解的语法知识, 另一方面可以无形中增加学生的词汇量, 让学生了解这些俗语的语言构成规则, 真正做到活学活用。另外, 高中英语课本教材的设置中每个单元都有一个固定的主题, 教师也可以根据课本的主题选择适合教学情境的俗语来配合教学过程。
将英语俗语巧妙地运用于高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 可以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拉近学生与英语教材之间的距离, 为学生创设一个利于英语表达的情境, 是一个十分值得我们探索尝试的领域。
英语俗语 篇2
2.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患难见真交。
3.Deeds are fruits and word are leaves.言是叶,行是果。
4.A new broom sweeps clean.新官上任三把火。
5.Do not kick against goads.勿以卵击石。
6.Everyone’s business is nobody’s business.三个和尚没水吃。
7.A merry company is music in a journey.有个好旅伴,一路音乐声。
8.Every couple is not a pair.天下夫妻多,珠联璧合少。
9.Practice makes perfect.熟能生巧。
10.Every bullet has its billet.每颗子弹都有归宿。(生死有命)
11.Birth is much, but breeding is more.教养比出身重要。
12.Do it well, or not at all.干就好好干,不然就不干。
13.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时间不等人。
14.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
15.Do not hold a candle for the devil.不要为魔鬼秉烛。(不要助纣为虐。)
16.One can not set back the clock.光阴一去不复返。
17.A good name is worth more than gold.美名是无价宝。
18.It’s better to give than to receive.授之人比受于人好。
19.Never offer to teach fish to swim.勿班门弄斧。
20.A little leak will sink a great ship.千里长提,溃于蚁穴。
21.Eat to live, but not live to eat。吃饭时为了活着,但活着不是为了吃饭。
22.All’s well that ends well.结局好,一切好。
23.Better an empty purse than an empty head.宁可一文不名,不可胸无点墨。
24.Don’t 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天机不可泄露。
25.Marry sands will sink a ship.积沙沉舟。
26.Forgive and forget.勿念旧恶。
27.First come ,first served.先来后到。
28.Nothing ventured, nothing gained.不进取者无收获。
29.No cross, no crown.未经苦难,不得荣冠。
30.Rest breeds rust.久疏则废。
31.The pot calls the kettle black.锅笑壶黑,自己不觉得。
32.Every bean has its black.凡人各有其短处。
33.The early bird catches the worm.早鸟先得食。
34.Even a worm will turn.小虫也要翻身。(狗急跳墙)
35.A bird in the hand is worth two in the bush.手中一鸟2胜过林中两鸟。
36.Finders keepers.谁捡到就是谁的。
37.Custom is the second nature.习惯是第二天性。
38.Creditors have better memories than debtors.债主的记性比债户好。
39.Self do, self have.自作自受。
40.Grasp all, lose all.贪多必失。
41.As said ,so done.说到做到。
42.Few words to the wise suffice.聪明人一点就通。
43.Good health is above wealth.无病就是富。
44.Thoughts are free.思想是自由的。
45.Easier said than done.说时容易做时难。
46.They who know nothing fear nothing.初生牛犊不怕虎。
47.Look before you leap.三思而后行。
48.Good to begin well, better to end well.开头好重要,结尾好更重要。
49.Soon ripe ,soon rotten.早熟早烂。
50.Too-too will in two.过分亲密会吵嘴。
51.He who loses credit can lose nothing further.人无信不立。
52.What shall be shall be.要发生的就发生吧。
53.Eat at pleasure ,drink with measure.进食可随意,饮酒要适量。
54.A switch in time saves nine.及时行事,事半功倍。
55.Every Jack shall has his Jill.每个男人都会找到妻子。
56.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
57.Well begun ,well done.善始善终。
58.Never trouble troubles until troubles trouble you。不要自找麻烦。
59.He laughs longest who laughs last.笑到最后的笑得最好。
60.Time is money.时间就是金钱。
61.A miss is as good as a mile.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62.No mill no meal.不磨面,没饭吃。(不劳动,没饭吃)
63.It’s never too late to learn.活到老,学到老。
64.What’s done can’t be undone.覆水难收。
65.Let bygones be bygones.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既往不咎)
66.To read without reflecting is like eating without digesting.学而不思就如食而不化。
67.The three foundations of learning: seeing much, suffering much, and studying much.求学的三个基本条件: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
68.Waste not ,want not.不浪费,不贫困。
69.A little pot is soon hot.量小易怒。
70.More haste ,less spreed.欲速则不达。
71.You must learn to crawl before you can walk.先学爬再学走。
72.Pride goes before a fall.骄傲使人落后。
73.Fingers were made before forks.先有手,后有刀叉。
74.Live and learn.活到老,学到老。
75.Like will find like.物以类聚。
76.Self-help is the best help.自力更生最保险。
77.It’s no use crying over spilt milk.牛奶打泼,哭也没用。(覆水难收)
78.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趁热打铁。
79.Wit and will strive for the victory.智慧加毅力,一定会胜利。
80.Art is long, life is short.生命短暂,艺术永恒。
81.Imagination is more important than knowledge.想象力比知识重要。
82.Call a spade a spade.实事求是。
83.No pains, no gains.不劳无获。
84.A little late, much too late.稍迟一步,满盘皆输。
85.A good name is better than a good face.好名声胜过好容貌。
86.When the cat is away, the mice will play.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87.As you sow you shall mow.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88.Little strokes fell great oaks.滴水石穿。
89.All roads lead to Rome.条条道路通罗马。
90.A rolling stone gathers no moss.滚石不生苔。
91.Once bitten, twice shy.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92.No sweet without sweat.幸福来自汗水。
93.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
94.No news is good news.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95.Virtue never grows old.美德永不老。
96.Walls have ears.隔墙有耳。
97.Visits always give pleasure.访问总是有趣的。
98.Well fed, well bred.衣食足而礼仪兴。
99.Beauty lies in lover’s eyes.情人眼里出西施。
100.Like father, like son.有其父,必有其子。
101.Great minds think alike.英雄所见略同。
102.Time files.光阴飞逝。
103.No joy without being annoyed.没有无烦忧之快乐。
104.Spare the rod, spoil thechild.不打不成材。
105.A cheerful wife is the joy of life.快乐的妻子能给生活带来欢乐。106.Knowledge is power.知识就是力量。
107.Many drops make a shower.积少成多。
108.There is no smoke without fire.无风不起浪。
109.Out of sight, out of mind.离久情疏。
110.A good medicine tastes bitter.良药苦口。
111.Great men have great faults.大人物有大过失。
112.Deeds, not words.要行动,不要空谈。
113.Diamonds cut diamonds.强中自有强中手。
114.Never judge by appearances.人不可貌相。
115.Health and cheerfulness mutually beget each other.健康是人快乐。快乐使人健康。
116.Fairest gems lie deepest.最好的宝石藏的最深。(珍物难求)
117.Beware beginnings.凡是开头要当心。(慎始为上)
118.Prevention is better than the cure.预防胜于治疗。
119.Poor but honest.虽贫穷,但诚实。
120.Plain as print.白纸黑字,一清二楚。
121.East or west ,home is best.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
122.Knowledge advances by steps not by leaps.知识的获得只能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
123.Better late than never.迟做总比不做好。
124.Marry your match.和相匹配的人结婚。
125.He, who has an art, has everywhere a part.一招鲜,吃遍天。
英语俗语 篇3
人人都有一种怀旧的心理,这种现象不但存于中国,也存于世界各地。随着时代的推移,以前的东西慢慢会淡出人们的视野,而且越来越珍贵。比如说我国以前的连环画(俗称小人书),粮票或布票等。喜欢旅游的人一般都有收集各地旅游景点的门票的习惯,多年之后,拿出这些门票可以不断勾起他们的记忆,他们就会不断地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之中。
在现代英语中,你若听到英国人在你面前提起something is just the ticket时,千万不要会错意,以为不过是一张票而已。实际上,英国人提醒你“这正是你梦寐以求的东西(its exactly what you wanted or needed)”。在日常交往中,英美人常常用一些非常简单或浅显易懂的词语,却含义深刻,又有一些典故的来历。这就是我们常言道:一种语言文化的内涵和精髓。请看下例:
1. These sleeping bags are just the ticket for our walking holiday in the Rocky Mountains. (这些睡袋正是我们要在假期徒步旅行落基山的必备品)
2. Janet said my low-calorie food was just the ticket for someone whos on a diet. (加内特说我的那些低能量食物深受节食认识的欢迎)
3. Jimmy told me what his father has collected was just the ticket for me. (杰米对我说他爸爸的收藏品正是我的至爱追求)
除了“just the ticket”之外,在英语中我们常常还会听到英美人在言谈中喜欢许多与其类似的词语,这些词语一般而言都是常用语,但对我们中国人而言,每每为此挠耳抓腮。如英美人现在常用big ticket items来表示需要购买的大件家用电器或大型的奢侈品。如下例:
1. Lucia complained that she wanted to buy some big ticket items for her new house but her husband refused her. (露西亚抱怨说她想给新房添置一些冰箱、洗衣机和中央空调,可是她丈夫拒绝了她的建议)
2. Now the sales have started. Its a great time to buy some big ticket items at a good price for Christmas. (现在销售商们正在为圣诞节的到来开始大型家用电器的促销活动)
2013年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记载了一个事例与上面这个词语有点联系。这个记载说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的最昂贵的票价(the most expensive ticket)为2,012英镑,而当年最便宜(cheaper tickets)的奥运会票价仅为20英镑。
4. Spill the beans(说实话;道真情)
作为中国人没事在一起的时候喜欢闲聊,闲聊的时候喜欢吃瓜子、花生或其他一些见过之类的食品。在我们的日常食物中我们也经常吃一些豆类食物,如青豆、黄豆和扁豆等。而英美人聊天时吃喝的东西与我们中国人不尽相同,他们喜欢饮酒、喝咖啡或其他一些软性饮料。不过英国人还喜欢喝中国的红茶。丹妮与英美人在交谈时,常常能听到他们正在谈论起劲的时候,突然有人会冒出一句让你摸不着头脑的一句话“Hey, why didnt you ask Mayor to spill the beans about it?”实际上“spill the beans”在这儿不是“要某人去倒满豆子”而是说“真是的,你干嘛当时不让梅耶说出事情的真相呢?”英语的魅力和难度就在于英美人和你交谈时,总是不断地会爆出一些简单实用但又让我们这些学英语的外国人有点不知所云的感觉。因此,我们在学英语的时候,要经常记下那些英美人说出的俗语,以便我们日后的更好的理解。请看下例:
1. As soon as he was arrested the pocket-picker spilled the beans: he told the police about the other members of his gang. The police caught them all. ( 那个窃贼一被抓住就立马招供了:他向警察供出团伙其他成员。警察将他们一网打尽)
2. You spent a whole hour in the presidents office. Is he going to give a pay rise? Come on, spill the beans!(你在总裁办公室里呆了整整一个小时。他要给我们加工资吗?快点呀,如实说来!)
这个词语的缘由与英国人喝咖啡有关,因为英国人喜欢自己研磨咖啡豆制作咖啡,spill the beans本义是过滤咖啡或筛选咖啡豆。在现代英语中英国人将其延伸为上文所提到的意思。在英语中,英国人的另外一些俗语也与beans有关,如我们还可以听到英国人说“full of beans”,但其意思不是直接领会为“全是豆子”,其真实的意思是“充满活力”或“浑身有使不完的劲”。请看下例:
国俗语义与英语词汇教学策略解析 篇4
1 国俗语义概述
1.1 英语词汇国俗语义形成的因素
在英语词汇中, 国俗语义的类型多种多样, 比如, 它包括专指词语、由历史文化形成的国俗语义词语、由民族风俗形成的国俗语义词语以及由时代背景联想形成的国俗语义词语等。由此可见, 英语词汇国俗语义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来讲, 英语词汇国俗语义形成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历史文化因素的影响。每个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 都会形成一定的历史文化。由于受到特定历史文化因素的影响, 同一个词语, 在不同的语言中就具有不同的国俗语义。比如, 在欧美国家中, “dragon”是一种凶恶的魔鬼, 这个词语主要用来指凶恶之人。但是, “龙”这个词语在汉语中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代表吉祥。第二, 社会风俗习惯因素的影响。社会风俗习惯也是影响英语词汇国俗语义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 西方人认为“狗”是人类忠实的朋友, 因此, “dog”这个词语在英语中常常具有褒义, 如“lucky dog”是指“幸运儿”。第三, 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语言词汇所处的地理环境, 也会影响词汇的国俗语义。比如, 由于英国的地理位置四处环海, 因此, 很多词汇都与海洋有关, 如“between the devil and the deep sea”指“进退两难”。
1.2 英语词汇国俗语义教学的内容
在对英语词汇国俗语义进行教学的时候, 我们不仅要把握词汇形成的文化背景, 还要注意词汇的一些特殊用法。具体来讲, 英语词汇国俗语义教学的内容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 词素层面。英语词汇是由词素构成的, 某些词素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国俗语义。比如, 词素“demi”起源于古希腊, 它包含有“负面、低下”等国俗语义, 因此, 它构成的词语也带有否定意义, 如“demirep”是指“名声不佳的女人, 淫妇, 情妇”。由此可见, 英语词素也具有一定的国俗语义。因此, 在英语词汇教学中, 教师也要让学生了解词素的国俗语义, 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对词语含义的全面掌握, 另一方面方便学生对词汇的记忆。第二, 语词层面。英语词汇中的很多语词都具有国俗语义。比如, “red”这个语词, 它在西方国家主要是指血的颜色, 因此, 它的含义多与“流血、危险”等有关, 如“a red battle”指“血战”, “red alert”指“空袭报警”。这与我国“红色”的含义有所不同, 教师在讲解的时候, 需要对其国俗语义给予特别说明。第三, 短语层面。在英语词汇中, 一些短语也附带有国俗语义。因此, 在短语教学中, 教师也要对它所涉及到的国俗语义进行解释, 加深学生对短语的理解。比如, “Glorious revolution”是指“光荣革命”, 如果只是从短语的字面上去理解, 很难明白它的真正内涵, 需要我们借助于英国1688—1689年的历史事件。
2 国俗语义与英语词汇教学策略
2.1 英语词汇国俗语义教学的重要性
在英语词汇教学中, 向学生阐述词汇的国俗语义具有重大意义。具体来讲, 英语词汇国俗语义教学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有利于学生掌握英语词汇的含义。国俗语义也是英语词汇中的一部分。因此, 在英语词汇教学中, 教师讲解词汇的国俗语义, 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词汇的含义。第二, 有利于学生了解外国文化。在英语词汇中, 它的国俗语义中包含了丰富的社会历史文化。因此, 通过对词汇国俗语义的阐述, 也有利于学生了解外国的各种文化。第三, 有利于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词汇中含有一定的国俗语义, 在日常交际中, 如果我们忽略了词汇的国俗语义, 在使用词汇的时候就可能会出现错误。反之, 熟练掌握英语词汇的国俗语义则有利于促进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由此可见, 英语词汇国俗语义教学具有重要性。
2.2 英语词汇国俗语义教学的原则
与一般词汇教学不同, 英语词汇国俗语义教学要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第一, 循序渐进性原则。英语词汇中的国俗语义涉及面比较广, 因此, 在具体的教学中, 我们要依据不同阶段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认知能力等, 从浅入深, 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教学。第二, 适度性原则。英语词汇国俗语义教学中有很多的文化知识, 但是, 它是语言词汇教学, 文化是为词汇教学服务的, 不是专门的文化教学。鉴于此, 在英语词汇国俗语义教学中, 我们要坚持适度性原则, 以免出现主次颠倒的现象。第三, 针对性原则。在英语词汇国俗语义教学中, 我们还要坚持针对性原则, 针对词汇教学需要的讲, 针对学生不了解的讲, 而那些与词汇教学无关或者学生已经了解的国俗语义就不需要再讲, 从而提高词汇教学工作效率。
2.3 英语词汇国俗语义教学的具体策略
在英语词汇教学中, 国俗语义内容的讲解可以与课文同
步进行, 也可以单独地进行系统的讲解。在具体的讲解过程中, 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教学策略, 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具体来讲, 英语词汇国俗语义教学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2.3.1 分层次的教学策略
在英语词汇国俗语义教学中, 所谓分层次的教学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含义。第一, 对教学对象进行分层次教学。在英语词汇教学实践中, 每个阶段学生的英语基础和认知能力有所不同, 对英语词汇国俗语义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也有所不同。因此, 我们要对教学对象进行分层次教学, 依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 合理设计词汇国俗语义的教学内容。第二, 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次教学。在英语词汇教学中, 国俗语义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内容。因此, 在英语词汇国俗语义教学内容上, 我们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由易到难, 由浅到深, 分层次进行教学。
2.3.2 对比分析教学策略
在英语词汇国俗语义教学中, 有时学生容易受到本民族语言文化的影响, 出现母语文化负迁移问题, 从而对英语词汇国俗语义产生一定的曲解。面对这种状况, 我们可以采取对比分析的教学策略。比如, “owl” (猫头鹰) 在英语词汇中带有“智慧、精明”等国俗语义, 但是, 汉语中“猫头鹰”则带有“倒霉、厄运”等含义, 如果学生依照汉语中的文化意义对英语词汇“owl”的国俗语义进行理解, 则大错特错。因此, 在对这类英语词汇的国俗语义进行讲解的时候, 教师可以通过对比分析的教学策略, 使学生准备把握英语词汇的国俗语义。
2.3.3 潜移默化的教学策略
英语词汇国俗语义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可以运用潜移默化的教学策略。具体来讲, 潜移默化教学策略的实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 贯穿于英语教学全过程。在英语教学中, 如果涉及到词汇的国俗语义, 教师可以简单对其进行讲解, 从而把词汇国俗语义教学贯穿于英语教学全过程, 日积月累, 潜移默化, 使学生逐渐掌握英语词汇的国俗语义。第二, 利用多媒体。目前, 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英语词汇教学的过程中, 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一些图片或者电影等, 让学生在观看中感受外国文化, 在潜移默化中熟悉英语文化环境和思维模式, 从而为英语词汇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国俗语义是英语词汇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对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在英语中, 词汇国俗语义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 我们要坚持循序渐进原则、适度性原则以及针对性原则, 采取分层次、对比分析以及潜移默化的教学策略, 不断提高英语词汇国俗语义教学水平, 进而促进英语教学工作的发展。
摘要:在英语词汇教学工作中, 国俗语义是词汇中的一种特殊语义, 它与特定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以及思维方式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 这就增加了英语词汇教学的难度。该文结合英语词汇教学实际情况, 介绍了国俗语义的相关概念, 并在此基础上对国俗语义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 希望对今后英语词汇教学水平的提高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英语词汇,教学策略,国俗语义
参考文献
[1]吴旭锋, 汪碧辉.论英语词汇教学的创新[J].海外英语, 2010, 2 (3) :58-59.
[2]王晓俊.汉英习语中的国俗语义对比分析[J].中州大学学报, 2008, 5 (3) :59-60.
[3]姜禹安.浅谈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之国俗词语教学[J].神州, 2013, 10 (13) :156-157.
[4]李月平.从认知框架视角探讨外语词汇的国俗语义教学[J].外语界, 2009, 7 (2) :37-38.
[5]闫文军, 李西元, 杨晓璐.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因素[J].社科纵横, 2009, 8 (1) :119-120.
[6]宋洁.从跨文化角度看带有国俗语义的英汉动物习语的翻译[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8 (4) :126-127.
[7]苏佳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 4 (1) :28-29.
英语俗语 篇5
2、The water that bears the boat is the same that swallows it up。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3、Once a man and twice a child。一次老,两次小。
4、Old friends and old wines are best。陈酒味醇,老友情深。
5、Offense is the best defense。进攻是最好的防御。
6、Observation is the best teacher。观察是最好的教师。
7、Once a thief, always a thief。偷盗一次,做贼一世。
被误传的俗语 篇6
2.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流传中,人们将裨将说成了皮匠。
3.有眼不识金镶玉:原是有眼不识荆山玉。荆,指古代楚国;荆山玉,是玉匠在荆山发现的玉。
4.不到黄河心不死:原是不到乌江心不死。乌江,项羽自刎的地方。乌江讹变成黄河,真是让人无从解释了。
5.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原是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意思是要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费鞋。不过这个还能理解,因为四川方言管“鞋子”叫“孩子”。如果真的拿活生生的孩子去套狼,也太恐怖了。
6.狗屁不通:这个成语原是狗皮不通。狗的表皮没有汗腺,酷夏时,狗要借助舌头来散发体内的燥热,狗皮不通就是指狗的身体这个特点。屁是污浊的象征,对于文理不通的东西,以屁来喻,也将就吧!
7.王八蛋:这是民间的一句骂人话。实际上,这句话的原来面目是忘八端。古代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端指的是做人之根本,忘记了这八端也就是忘了做人的根本,可是后来却被讹传成王八蛋。
8.无毒不丈夫:原句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而无毒不丈夫,与古人崇尚的价值观念大大背离了,大丈夫,自然是那些坦坦荡荡、胸怀宽广的男人,要有度量,才可称为男人。国人以讹传讹的功力真是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了。
9.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原句是刑不尊大夫,礼不卑庶人。由于我们对上下的认识不全,常将它们误解。其实上下还有尊卑之意,原意应为不会因为大夫之尊,就可以免除刑罚;也不会因为是平民,就将他们排除在文明社会之外。
10.无奸不商:原是无尖不商,是说古时候开粮行、卖谷米是用升或斗量的,商人卖谷米每次都把升和斗堆得尖尖的,盡量让利,以博得回头客,所以叫无尖不商。如果是奸,那世上做生意的,没一个好人了。
课堂上的“俗语”风波 篇7
一个普通的下午, 八年级 (2) 班, 我正在给学生上地理课, 学习的内容是八年级下册中国地理的《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分析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自然和人文方面的异同点。在我分析完了自然地理特征之后, 就和同学们聊起了北方和南方的人文地理的差异, 当我说到语言、风俗习惯、风光的差别时, 同学们听得兴高采烈, 因为这些事物就在我们身边, 大家都能感受到, 课堂的气氛很融洽。就在这时, 这节课上的“高潮”出现了。当谈到南北方差异特别是风俗习惯的差异时, 我说:“由于南北方社会文明的发展时间有先后, 民间有一句俗语叫南蛮北侉, 大概的意思是中原话‘侉’, 同样, 荆楚地区比中原话更‘蛮’。具有轻蔑和嘲笑的意味, 是一种不礼貌的称呼。”同学们都笑了起来, 这时王同学突然指着一位同学 (李同学) 说:你们家住在北方, 你就是侉子。同学们看着李同学都笑了起来, 李同学满脸通红地回击道:那你是蛮子。两个学生你来我往低声争吵了起来, 刚开始我没有太在意, 突然李同学做出了一个意外的举动, 竟然离开座位要打王同学, 我一看情况不对, 连忙把他们俩拉开, 但无济于事, 两个人就像是好斗的小公鸡一样互不相让, 闹到最后连班主任都出面了, 那一节课也被他们俩搅得上不下去了, 教学任务也没有完成。课后, 我通过班主任对他们俩的情况做了了解, 李同学是八年级刚刚从苏北转学过来的, 性格比较内向, 他和班上其他的孩子交往很少, 而且在他的日记里有一段文字刺痛了我的心———“我真笨, 我的成绩不好, 说话他们听不懂, 他们不和我玩, 我感觉自己在这儿是多余的。”我把王同学找来, 严厉批评了他对外地学生的不尊重态度, 王同学承认了错误, 并且说他不是故意的, 根本就没有恶意, 只是开玩笑才那样说的, 想不到他会有那么大的反应。听了他的话, 回头想想也对, 初二的孩子还不可能有地域歧视的想法, 课堂的那段话只不过是随口一说, 没有恶意。但当我想找李同学谈话时, 我犹豫了, 那句话对于内向的他来说可能是一个很大的伤害, 我感觉仅仅安慰性的语言不能够改变这个孩子现在的心态。怎么才能让这个孩子融入我们这个集体中, 重新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呢?我要好好地考虑考虑。
又是一节地理课, 又在八年级 (2) 班。我在课堂上就上节课的事件做了一个小结, 然后我说:两位同学一个老家在北方, 一个在南方。那我们就让他们俩说说他们各自的家乡, 展示一下各自家乡的自然和人文特点, 看看谁的家乡更美。我们先让来自徐州的同学先说。李同学站起来从徐州景点、美食、语言特色、气候特点等方面一一道来, 刚开始有点磕磕巴巴, 当看到同学们那羡慕和憧憬的目光时, 自信使得他变得侃侃而谈 (其实, 这些是我故意安排的, 课前一天, 我让李同学回家上网好好查查家乡的风土人情, 顺便向父母了解自己家乡的特色美食和景色, 第二天课堂上使用) 。他足足说了15分钟, 还展示了他妈妈做的烙馍, 同学们完全被他吸引了, 课堂一片宁静, 只有他的声音。当他说完坐下时, 我分明看见了他眼中的自豪和欣喜。轮到王同学时, 首先看到的是他涨红的脸 (我没有让他做任何准备) , 一边说一边想, 思路很乱, 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 到最后实在没的说了, 就红着脸坐下了。这节课后, 我把他们两位请到了办公室, 让王同学说说感想。王说:真羡慕他的家乡有那么多美的景色, 好吃的东西, 很想去徐州玩玩。李同学接了一句:“到时我给你做向导。”王同学看看他, 两人都笑了。我接着说:“其实, 不管是谁的家乡, 都有自己的优点, 只是你们没有仔细观察。这样, 你们俩回去把各自家乡的自然、人文特点总结一下, 形成一个对比型的表格, 下节课让你们俩上讲台展示你们的总结成果。让你们这两个“南北双雄”来个“华山论剑”。然后拿出南方、北方自然和人文对比的表格, 让他们回去共同完成。当我再一次拿到表格时, 我惊讶地发现俩孩子的成果不亚于我的总结, 很详细很具体, 可以看得出来他们投入了很多精力。我在整个初二年级的地理课上都以他们的总结为标准做成提纲发给学生, 并署上他们俩的名字。后来我向八 (2) 班班主任提出让他们担任地理实验室的义务管理员, 让他们协助我查找材料, 准备上课的教具, 维护实验室的整洁。在初二的剩余时间里, 他们干得很努力, 很尽责。在初二地理中考中他们俩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尤其是李同学取得了20分的满分。转眼他们已经升入初三了, 也离开了地理实验室。一次, 在去食堂吃饭的路上, 突然有人拍了一下我的肩膀, 回头一看是李同学。他问我:老师, 你在初一地理教的好吗? (我循环回到初一任教) 我说:你说呢?他笑笑说:真希望上高中你还教我们地理。我看着他的背影, 突然感觉去年教地理好幸福!
清代俗语考释四则 篇8
1.老獾叨
据调查, “老獾叨”应该是清代山东地区流行的方言俗语, 《醒世姻缘传》、《聊斋俚曲》里均可见到。《俚曲》有的作“老獾叼”, 属于“叨”、“叼”字形相近致误。《醒》一律作“老獾叨的”, 而且“老獾”也儿化为“老獾儿”;《俚曲》则一律作“老獾叨 (叼) ”, 未见儿化形式。例如, 《醒》第九回“你要不说俺那亲家倒还罢了, 你要说起那刻薄老獾儿叨的来, 天下也少有!”第六十四回“在我家里倒也便易, 只是俺公公那老獾叨的咕咕哝哝, 我受不的他琐碎。”第六十四回“你昨日对着我骂了你公公一声老獾叨的, 这一句不得一千卷经, 怎么忏悔得过来?”第七十三回“我咬了他下子, 老獾儿叨的还嗔我咬了他儿, 说我惹下羞人的事了, 要写休书休我哩!”再看《俚曲》的例子, 《墙头记》:“王银匠老獾叼, 合咱爹久相交, 头发根儿尽知道。”《慈悲曲》:“骂了声张讷忘八也么羔, 怎么去找那老獾叨?”
“老獾叨”究竟是什么意思?路大荒聊斋俚曲《土语注解》:“老獾叨——老贼, 有骂人的意思。”其他论者也把这一俗语解释为“骂人的话”。“老獾叨”当然不会是什么“老贼”, 至于它为什么是骂人话、具体的含义究竟是什么?这些从此前已有的解释中都得不出答案。“老獾叨”的“叨”也是山东地区方言词, “咬”或者“吃”的意思 (现代山东方言仍在用) , 那么“老獾叨”就是“老獾咬”、“老獾吃”的意思。老獾, 即獾, 又名狗獾, 哺乳动物, 趾端有长而锐利的爪子, 善于掘土, 穴居。獾通常居于山野, 但在平原地区, 它又往往穿墓为穴, 因此乡俗误认为獾喜食 (叨) 人尸。这样, “老獾叨”就无异于骂人“死人”、“死东西”或者咒人“该死”了!而在清代俗文献里, 字眼上明明以“死”骂人的詈词可以说俯拾皆是 (不繁举) , “老獾叨”这一俗语的确实意义即在于此。随着社会变迁、自然环境变化, 狗獾这一动物在现代山东地区已难得见到, 狗獾穿墓为穴的现象也不复存在, 因此清代俗语“老獾叨”在当今口语里早已消失, 这也就无怪乎学者面对历史上的俗语只知其为“骂人话”而不知其何以为“骂人话”了。方言俗语随时代而变, 也随自然环境而变, 这也是从事历史俗语词考察所应留意的问题。
2. 七十三八十四
《醒》第四十八回写狄婆子鞭打薛素姐, “狄婆子也像他骑着狄希陈的一般使屁股坐着头, 打了四五十鞭子, 打的那素姐七十三八十四无般不骂。”自古传说孔子七十二而逝, 孟子八十三而死, 圣人尚且不能超越七十三八十四的年寿, 所以通常也就把“七十三八十四”作为一般人的最高寿限。至少在山东地区, 民间至今仍有“七十三八十四, 阎王不叫自己去”的俗语流传。因此, 有论者认为《醒》“七十三八十四”即取其义, 是咒骂人死的俗语词。
然而, 《醒》例原文为“打的那素姐七十三八十四无般不骂”, “七十三八十四”与“无般不 (骂) ”共现, 都是表全量。因此, “七十三八十四”实际上是用并列数词短语来表示行为的周遍, 所以才又说“无般不骂”, 可以包括但并非仅是咒骂人死的词语。另外可用作证据的是, “七十三八十四”作为俗语在时代早于《醒》的《水浒传》里就可以见到, 意思与《醒》书也正相同。如《水浒传》二十一回写阎婆撮合宋江与阎婆惜重新和好, 其中有这样的话:“唐牛儿捏脚捏手上到楼上, 板壁缝里张时, 见宋江和婆惜两个都低着头, 那婆子坐在横头桌子边, 口里七十三八十四只顾嘈。”这里的“七十三八十四只顾嘈”是阎婆“杂七杂八只顾叨叨”的意思, 而不会是阎婆在骂詈或咒骂人死。更有说服力的是, 《水浒传》同回同样意思的话又有另一种表达:“那婆子吃了许多酒, 口里只管夹七带八嘈, 正在那里张家长李家短, 说白道绿。”“口里只管夹七带八嘈”也就正是“口里七十三八十四只顾嘈”, 表明俗语“七十三八十四”就是“杂七杂八”或“乱七八糟”的意思。
3.七大八
《醒》第二回:“他高大爷先不敢在你手里展爪, 就是你那七大八, 象个豆姑娘儿是的, 你降他象钟馗降小鬼的一般。”又如第七十五回说到媒人给狄希陈做媒:“过了两日, 二位媒人又有一家相应的, 去到狄希陈下处商议。狄希陈说道:‘我一来也拣人材, 我二来也要缘法。我自家倒选中了一门可意的, 只怕你两个没本事说。’两个媒人道:‘你要说那差不多的人, 俺怎么就没本事说?你要说那大主子, 他不给人家做七大八, 俺敢仔没本事说!’”“七大八”就都是“七大八小”隐去了“小”, “小”指的就是妾, 俗称小老婆。在中国封建社会里, “小”地位卑下、受人欺视, 这也就是指“小”不直接说“小”而用隐字语的原因。隐字语, 特点是往往把俗语隐去后一字, 而隐去的这个字才是真正所用的词和义。“七大八”的原式是“七大八小”, “七大八小”较早与“三妻四妾”意思差不多, “大”指的是妻、“小”指的是妾。因此, “七大八小”也用作“妻妾”的代称, 这在《醒》里是有确切证据的。如第四十四回:“狄亲家房中又没有七大八小, 膝下又没有三窝两块, 只有一男一女;两个老人家年纪也都是望七的时候, 你过门去, 第一要夫妻和睦, 这便叫是孝顺。”这里的“七大八小”义同“三妻四妾”, 也就是成群的妻妾。
可见, “七大八”就是“七大八小”的隐字语, 不过在《醒》里有时是用全式“七大八小”指“小”, 而不是形成隐语。如第八十二回:“又兼刘振白那乔腔歪性, 只知道自己, 余外也不晓得有甚么父母妻子……, 后来又搭识了个来历不明的歪妇, 做了七大八小。新来乍到, 这刘振白‘饿眼见了瓜皮, 就当一景’, 掀上掇下, 把嫡妻越发不希罕了。”“做了七大八小”, 是取“小”、表示“做了小 (小老婆) ”的意思。此外, “七大八小”又有表示“大小不一”或“忽大忽小”的例子, 与上述用法不同。如第八十八回:“怎禁的贼人胆虚, 一双眼先不肯与他做主, 眊眊稍稍, 七大八小起来。”不能一律看待。
4. 匙箸捞不起来
《醒》第六回:“珍哥做戏子的时节, 晁住整日斗牙磕他 (打) 嘴不了。临买他的时, 讲价钱、打夹帐, 都是他的首尾, 两个也可谓倾盖如故的极了, 这个昏大官人偏偏叫他在京守着一伙团脐过日。那晁住媳妇就合珍哥一个鼻孔出气, 也没有这等心意相投。晁住夫妇渐渐衣服鞋袜也便华丽得忒不相了, 以致那闺门中的琐碎事体叫人说不出口, 那个昏大官人就象耳聋眼瞎的一般。也不十分回避大官人了, 只是那旁人的口碑说得匙箸都捞不起来的。”又如第四十三回写晁住对着晁夫人说珍哥和刑房张瑞风明铺夜盖的皮缠、跟那禁子们鬼混:“晁夫人问:‘你听见谁说?你才进去见来么?’晁住说:‘谁没说?只是不好对着奶奶学那话, 使匙儿撩的起来么?’” (“撩”在山东方言里即“捞”的意思) 。
论者解释“匙箸捞不起来”为“被人说得十分难听, 难以言说”。这样解释从意思上看是不错的, 但是事情或言语是可用匙箸来捞的吗?为什么“事情或言语难以言说”要用“匙箸捞不起来”或者“使匙儿撩不起来”表示呢?这与俗语利用了汉语词的同音关系有关。俗语形容事情或者言语难以向人表述 (通常指为人所不齿的言行) , 往往用歇后语“马尾穿豆腐, 提不起来”表示。“提”, 本即“以手提物”的动作, 而“提”也有“说起”的意思, 这两处的“提”是同音关系。“提”表示“说”、“提说”在现代汉语里成为常用词, 《醒》里就已可见到很多。如第十七回:“幸得那梁生、胡旦只是叩头称谢, ‘一向取扰, 多蒙覆庇’, 再不提些别的事情。”第五十八回:“再不必提, 这一定是相于廷干的勾当。”第八十一回:“俺两人名虽异姓, 实胜同胞, 说起关张生气, 提起管鲍打罕。”
“箸”是捞食的器具, 而“匙”是可捞汤食的器具, 稀软汤水也可捞起, 言行不堪竟至于“匙箸捞不起来”或者“使匙儿撩不起来”, 这较之“马尾穿豆腐, 提不起来”岂非更甚?可见, “匙箸捞不起来”和“使匙儿撩不起来”是缘于“事情或言语难以提起”利用词的同音关系 (由动作的“提”到言语的“提”) 而加甚 (由“不能提”到“不能捞”) 形成的俗语。否则, 动词“捞/撩”是不可能用于支配言语的 (即言语无法“捞/撩”) 。
参考文献
黄肃秋《〈醒世姻缘传〉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
路大荒《〈聊斋俚曲集〉土语注解》, 《蒲松龄集》 (第二册) , 中华书局, 1962
徐复龄 《〈醒世姻缘传〉作者和语言考论》, 齐鲁书社, 1993
名言俗语——调控挫折心理的良方 篇9
现实生活中, 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人们的需要和目标并不都能满足和实现。工作不顺, 学业不佳, 人际不和, 情场失意, 考场失利, 身体欠安……正所谓“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经历并战胜挫折, 是每一个人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
在心理学上, 挫折是指个体遇到障碍和干扰, 致使预定目标不能实现、需要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消极的情绪体验。个体由于遭受挫折, 不能实现目标, 不能满足需要, 会引起紧张、焦虑、愤怒、沮丧、冷漠等不良心境, 从而损害身心健康, 甚至会自暴自弃, 对生活彻底失望。然而挫折是可以战胜的, 名言俗语, 正是战胜挫折的良方。
有关挫折的名言多如繁星!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弗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增益其所不能也”;拜伦说“逆境是到达真理的一条道路”;别林斯基说“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培根说“奇迹多是在厄运中出现的”……有关挫折的俗语也真不少:“燧石只有经过磨砺才能溅出火星, 人只有经历挫折才能变得坚强”, “铁不锤炼不成钢, 人不锻炼不成才”,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解读这些名言俗语, 可以让我们学会辩证地看待挫折:一方面, 挫折使我们遭受了打击甚至失败, 带给了我们种种不愉快的体验;另一方面, 挫折也可磨炼我们的意志, 使我们更有毅力, 更有智慧, 更加成熟, 对于个人成长不无裨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健康的心理是以适当的挫折经历为基础的, 挫折是磨炼意志、健全人格、适应社会的必要条件。通过这类名言俗语, 我们可以更好地感悟人生, 积极看待和勇敢面对挫折, 充分利用挫折的力量努力创造人生的辉煌。
“失败是成功之母”, “吃一堑, 长一智”, 它告诉我们经历挫折之后, 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 为以后的成功奠定基础。莎士比亚说过, “千万人的失败, 都是失败在做事不彻底, 往往做到离成功尚差一步就终止不做了”, 所以我们要学会坚持, 要坚韧不拔地去追求目标, 因为“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当达到某一目标的途径总是不畅时, 我们不妨灵活应变, 另辟蹊径, 开辟一条有更大成功可能的新途径, 因为“条条大路通罗马”。当面对某些尽了最大努力仍无法实现的目标时, 我们必须学会及时调整, 甚至毅然决然地放弃, 因为“识时务者为俊杰”。如果暂时的失败动摇了必胜的信心, 我们务必记住“不经历风雨, 怎么能见彩虹”!
“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马, 花盆里栽不出万年松”。每一个人都要积极参加广阔的社会实践, 学会独立地应对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挫折, 积极地寻找应对良策。只有主动接受生活磨炼、挫折考验的人, 才能提高耐受挫折、适应社会的能力。
培根说:“当你遭遇挫折而感到愤懑抑郁的时候, 跟知心挚友的一席倾诉可以使你得到疏导。否则这种积郁会使人致病……”显然, 要提高耐受挫折的能力, 必须主动寻求社会支持。当我们遭遇挫折时, 不要自我封闭, 可以选择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或领导老师沟通、倾诉, 寻求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如果受挫后陷入极端恶劣的情绪中不能自拔, 亲朋好友或领导老师也无能为力时, 应该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辅导与咨询。
俗话说“笑口常开, 健康常在。”“笑一笑, 十年少;愁一愁, 白了头。”要提高耐受挫折的能力, 还要学会调控情绪, 优化心境, 克服挫折带来的消极影响。当面对困难, 心烦意乱时, 暗示自己:“车到山前必有路, 船到桥头自然直。”当怀才不遇, 情绪压抑时, 提醒自己:“天生我才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当遇到干扰, 情绪愤怒时, 告诫自己:“退一步海阔天空, 忍一时风平浪静。”当身处逆境, 情绪悲观时, 鼓励自己:“自古雄才多磨难, 从来纨绔少伟男。”
要提高耐受挫折的能力, 更要学会把遭受挫折后产生的消极体验转化为发愤图强的动力, 在更高的层次上去满足未能满足的需要, 使情感得以升华, 此乃“化悲痛为力量”。如同司马迁, 把受宫刑的极度屈辱倾注于《史记》的编撰中;好比歌德, 把初恋失败的极大痛苦宣泄到《少年维特之烦恼》的创作中。在遭受挫折后, 我们也不妨试着把不良情绪转移到书法、绘画、写作等活动中去。
对部分柞蚕专业俗语的粗浅解释 篇10
1 把
是指一名蚕工在相应的规程和条件下完成的放养量。这一量词俗语, 在蚕区流传应用很广, 同时在定义时争议较大。在东北蚕区, 每年对蚕业生产的统计仍以“把”、“担”、“吨”为量化指标。近些年以“担”为重量单位表述产茧量已鲜见了。大部分以“把”和“吨”表述为多。这里所谓的“蚕把头”就是指在一定范围的养蚕者群体中, 产量或效益最高者。一名蚕工由于受放养规程和条件的限制, 投种量差异很大。例如1人放养春蚕留根单母, 按《辽宁省柞蚕良种繁育规程》的要求, 只能投50头雌蛾卵量 (约150 g) , 而在瓦房店地区1名蚕工春蚕投种量可高达10 kg;在丹东、鞍山等地区, 由于大部分蚕场已产权到户, 秋蚕场单人使用面积已由大化小;有的只能投500头雌蛾卵量, 而在辽阳、西丰、庄河等地却最高可投5000头雌蛾卵量。当然, 高投种量靠一个人是完成不了生产过程的, 匀蚕、移蚕、采摘需要增加用工量, 但在统计上也只能叫“一把蚕”。
有人曾提出把春蚕投1500 g卵量, 秋季投1000头雌蛾卵量定义为“一把”, 但对受规程和条件限制的每人投种量是不能苛意改变的, 统计上更易出现混乱;也有人提出按6.67 hm2林场为“一把蚕”, 但各地蚕场的树种、疏密度、树势及担蚕量又存在极大差异, 有的可产茧1500 kg, 有的连500 kg都达不到。所以, 无论投种量多少, 只要是一个人承担的放养过程, 就该叫“一把”。
2 救命枝
春期为挽救落地蚁蚕而盘压在柞墩周围地表的弱小枝条。
春期蚁蚕落地是难免的,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绑把过松造成枝条间相互摩擦使蚁蚕落地;绑把位置不当, 造成蚁蚕落地;收蚁时间过早, 蚁蚕随芽苞鳞片落地;蚁蚕咬断主叶脉后, 蚕随叶片落地。
蚁蚕落地后重新回到树上存活的几率极低, 大部分被雨水冲刷或天敌危害及饥饿而耗去了, 同时又因为蚁蚕个体很小, 人工捡拾困难, 所以广大蚕农就利用压“救命枝”的办法, 十分有效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3 滚蚁子
由于孵化时密度较大, 饷食不及时而引起的蚁蚕间的相互抓伤现象, 或因光线不均匀而引起的蚁蚕间相互抓伤现象。这两种情形多是针对春蚕而言。滚蚁子是春蚕放养过程中的“大忌”之一, 因为蚁蚕间的相互抓伤, 往往就会出现经伤口感染的脓病等病害的发生。为了防止“滚蚁子”的发生, 应及时收蚁上山 (及时饷食) , 以及扩大蚕座面积和调节光照等。
4 囚蚁子
是指在正常的孵化密度条件下, 由于蚁蚕饷食不及时, 而发生大范围、长距离的爬动, 造成蚁蚕疲劳、饥饿导致的体质下降, 抗病力减弱。这种情形也是发生于春蚕期。主要原因是收蚁期间遇雨或暖卵过早所致, 解决的办法为插枝育、土坑育、罩把育等几种。
5 灌蚁子
是指蚕受雨水一定时间浸泡而引起的死亡。灌蚁子主要发生在秋蚕期。分二种情况:一是蚁蚕孵化后未经饷食便遭雨水浸泡, 导致蚁蚕瘦小, 环节突显 (花腰蚕) 。二是眠中蚁蚕经小雨长时间浸泡, 在粥样蚕粪包围中引起呼吸障碍死亡。以蒙古栎收蚁时表现最严重。为了防止灌蚁子, 可在收蚁时将卵纸敷在槲叶下, 可起到遮雨效果。霪雨季节时, 可将蚁蚕放在麻栎或槲栎上饲育, 可减轻危害。
6 蚁 场
指用于饲养1-4龄蚕的蚕场。蚁场在东北地区的叫法很模糊。事实上, 因为柞蚕幼虫初孵化时, 通体黑色, 类似蚂蚁, 所以称之为“蚁蚕”, 那么用于养蚁蚕的蚕场就应称之为蚁场了。可在东北地区, 放养春蚕时的蚁场却称之为“把场”, 秋蚕从1龄一直养到4龄的蚕场, 却仍称为蚁场。而春蚕的“蚁场”却单指饲育4龄蚕的场所, 这种称谓显然是不科学的。笔者认为:把饲育1-4龄的蚕场称为稚蚕场, 近乎合理, 春蚕蚁场应改称为“二把场”, 而原来的“二把场”应改为“三把场”比较合适。秋蚕称谓可不变。当然, 称谓如何与产量和质量都无内在联系, 只是规范一下而已。
7 软浆树
是指养蚕价值较低的一类柞树的通称, 在东北地区泛指除辽东栎、蒙古栎和麻栎之外的一类柞树。在宽甸地区泛指槲柞。软浆树这里的“软浆”不是指柞树而言, 而是说用“软浆树”饲育时, 可使蚕出现环节疏松、无筋力 (面条蚕) , 蛹期表现为血液不粘稠, 包被不严。蛾期则表现为卵量偏低, 子代生命力差, 因而作种时很不受欢迎。
8 下梢茧和“二晃子”茧
除成品茧以外的劣茧通称为下梢茧。包括:油烂茧、薄皮茧、同宫茧、阴阳茧、疙瘩茧、绵茧等。在春种茧中, 人们又把薄皮茧、阴阳茧、疙瘩茧、绵茧等非成品茧称作“二晃子”茧, 意指成品种茧已被选出。在茧种奇缺时, 往往被投入秋蚕生产用种, 应用效果不佳。
9 孱 头
俗语俚语对对碰 篇11
这是一条脍炙人口的美语口语习语,意指无可奈何地“背他人甩掉的包袱”或独自一人“承担本应与他人共同承担的全部责任”,即“背黑锅”。
bite off more than one can chew
贪多嚼不烂
bite off这个动词词组指“咬下”或“咬掉”。bite off more than one can chew是一个固定搭配,直译为“贪多嚼不烂”,喻指“承担太多的工作而无力完成”。此语一般用在口语会话之中。
out of breath上气不接下气
这是一条口语中经常使用的习惯用语。从其字面意思就不难理解其含义:喘不过气来,上气不接下气。
beat about the bush说话兜圈子
bush作名词,本义是“灌木丛”。习语beat about the bush或beat around the bush喻指“说话转弯抹角”或“不直截了当”。
mind one’s own business别多管闲事
这是一个人在气头上常使用的一条习惯用语,意思是“管好你自己的事”或“别多管闲事”。
till the cows come home
等到猴年马月
cow作名词,本义是“母牛”,在俚语中引申为“肥胖粗重的女人”。till the cows come home这个俚语意指“永不可能”,与“得等到猴年马月”近似。
straddle the fence
墙头草,两面倒
straddle意指“跨坐”或“叉着双腿行走”。习语straddle the fence或walk the fence很形象地表达了“对……抱骑墙的态度”或“抱观望态度”。
stir up a nest of hornets
捅马蜂窝
stir up为动词短语,意思是“激起”或“挑起”。hornet作名词,本义是“大黄蜂”或“大胡蜂”。习语stir up a nest of hornets或stir up a hornet’s nest的字面意思是“捅马蜂窝”,比喻“自找麻烦”。
pennies from heaven
天上掉馅饼
法语俗语、俚语中的文化印象 篇12
关键词:法语,俗语与俚语,文化异同
对俗语、俚语进行汉法对比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及其文化内涵的本质特征与基本异同,在跨文化交际中更为恰当、准确地解读和运用,从而可以有效地避免交际障碍,减少文化误读与交际失误,促进跨文化交际的良性发展。这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
按照官方的介绍,俗语与俚语是指民间非正式、较口语的语句,是广大民众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通俗易懂并且顺口、具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具有地域性强、较生活化等特点。俗语与俚语通常用在非正式的场合,有时用以表达新鲜事物,或对旧事物赋以新的说法。
众所周知,法语是一门古老而优雅的语言。但像所有语言一样,它也有世俗的另一面。特别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新词的出现,更向我们展现了世俗化的法语。今天在法国街人们会说co觠ter chaud(价格贵)来替代co觠ter cher,而用mon mec(小伙)比mon gar觭on更贴切。这种法语很少在教材中出现,但在生活中却极其常见。一般有分为俗语,年轻人的口语和俚语等。这里说的“俗语”是指被绝大多数人认可的,没有年龄限制的“俗话说”的概念。比如管restaurant(工作)叫un bistrot,管livre(书)叫un bouquin,等等。对于学习和使用法语的人群,尽量多地了解法语俗语、俚语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更加深入、更加全面地融入法国文化。
譬如:我们度假期间天一直下雨。
规范用语是:Il a plu sans arrêt pendant nos vacances.
而在日常用语中是:Il a flottésans arrêt pendant nos va-cances.
再如法语中的“Quand on palre du loup, on en voit la queue.”(当我们说狼时就看见狼尾巴)和中文的“说曹操,曹操到”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法语俗语、俚语的特点
俗语与俚语是在19世纪产生并且不断壮大融合,进而形成新的词汇。语言是文化的映射,是文化的载体,和文化密不可分。俗语、俚语来自民间,初期是由士兵、海员、学生和下层民众等的各个行业使用的隐语、行话或黑话构成。它来自社会底层,经常留给人们不雅、粗俗的印象。但由于它的幽默生动的语言特征而被人们广泛使用,包括上层、贵族,久而久之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词汇。俗语及俚语的形成,一如其他词汇的变形、换义,采用隐喻、明喻、民间词源、语音改变、语义扩大、缩小语义、截短法、缩略词、褒义化、贬义化、转喻、提喻、夸张、外来语及为防禁忌而使用委婉说法等。每一种俗语和俚语都有其自身的历史和流行的原因,时过境迁,某些俚语去掉其富于刺激性的色彩之后,亦能为大众所接受。
二、文化的异同与翻译的差异
法国与中国相隔万里,在俗语、俚语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民族文化特点,但在很多意象上表现出了相似之处。比如:Après la pluie, le beau temps.形容雨过天晴。中国人常说“计划流产了”,法国人则说:“C’est un projet qui aététuédans l’oeuf.”计划还是“蛋”的时候就夭折了。中国人在形容天气很糟糕的时候经常说:“真是个狗天气。”而法国人形容坏天气时也会说“Quel temps de chien.”(什么狗天气呀)。
其实,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很多道理都是相通的,人们在对生活和人生的感悟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对具有丰富感情色彩和表现力的俗语与俚语,中国人民和法国人民总结的人生经验就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如:Tout est bien qui fini bien.意思是所有一切都好就会有一个好的结果,这就是中国人所说的“好事多磨”。“Mieux vaut tard que jamais”明白地告诉我们“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的道理。还有“On ne fait pas d’omelletes sans casser des oeufs.”(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形容某人很倔非常固执“Têtu comme une mule”(像头母骡子一样固执)。
同样,有相同就有差异。这种文化差异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之总汇。这种差异,构成了我们当今五彩缤纷的世界,也构成了法国与中国文化的基础。比如在中国我们认为龙是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但是在法国乃至西方国家dragon(龙)是凶恶、严厉的象征,另外,龙还有“泼妇,悍妇”的意思。因此碰到类似的词,翻译时要特别注意。其它的差异还在于我们的饮食习惯中, 例如“Enlever le pain de la boucheàquelqu’un.”, 字面意思是从别人嘴里抢走面包, 中文翻译为“夺了人家饭碗”, 因为面包是法国人必不可少的东西。“Il y a loin de la coupe aux lèvre.” (酒杯离嘴唇远着呢) , 意思是“八字还没一撇呢”。
Dans cette société, plusieurs personnes lui ont mis des peauxde banane.(给人扔香蕉皮),是下绊的意思。形容一个人纯真容易上当就说être aux pommes(是一个好苹果)。而“Pomme d’Adam”是指“男人的喉结”;Ce roman est nul, il ne vaut pas un pet de lapin.(这本小说真没有意思,连兔子的屁都不值。)要是想说某人失约了就说他放了只兔子“Je l’ai attendu mais en vain, il m’avait poséun lapin.”。在中国“黄色”用在人身上是贬义的意思,而法国人则是“la langue verte”。形容一个男人是“vert galant”那意味此人是个猎艳老手。
正如著名的翻译家尤金·奈达所说:“要真的出色地做好翻译工作,掌握两种文化比掌握两种语言更为重要,应为词语只有运用到文化中才具有意义。”因此,正确地了解两国文化的异同才能保证正确翻译法语俗语与俚语而不至于产生歧义。
三、结语
法语俗语与俚语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它丰富了语言,使法语能够千变万化,赋予法语新意,语言从而不再呆滞死板,而是更加富有生命力,是法国文化长河中必不可少的生力军。因此想要了解法国,学习法语就必须了解和掌握最真实的语言文化,掌握俗语与俚语这种长盛不衰的语言形式,才能准确地理解和欣赏法语文学作品,才能自如地道地进行交流。而这些都和俗语、俚语有着密切的关系。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2]俞文虹.法语学习.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马晓宏, 林孝煜.法语修订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8.
[4]http://www.lwenwang.cn/news_list.asp?id=19821&p=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