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课指导

2024-06-16

说话课指导(共6篇)

说话课指导 篇1

课前说话训练, 目前已进入相当多的学校课堂尤其是语文课堂。实践证明, 这种2分钟~5分钟的短暂训练对学生影响非常大, 如果训练有序、有法, 坚持常抓不懈, 学生到毕业时, 综合素质就会明显提高。下面以笔者所在的高职学院为例, 谈谈课前说话训练对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重要作用。

一、正确认识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意义

1. 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重要性

有人形象地说, 当今世界三大宝:口才、金钱加电脑。将“口才”放在三宝之首, 足以说明现代社会对口语交际能力的要求愈来愈高。而高职教育不是应试教育, 而是职业养成教育, 其本质就是就业教育, 它侧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当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对人们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要求人们把话说得准确、简明、达意时, 我们的学生如果只能含糊其辞、佶屈聱牙地进行口语表达, 又如何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呢?其实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现在教学生可不是让他们去应付考试, 咱们是在让他们掌握生活和工作必要的本领。所以听、说、读、写四样应该同样看重, 都要让他们受到最好的训练。”没有很好的说话能力, 学生的就业能力就会大打折扣。

2. 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现实性

一是高职学生的说话能力亟待提高。当前, 高职院校生源质量的总体水平偏低, 由于普通高校的普遍扩招, 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高职院校学生生源的素质普遍下降。表现在现实生活中, 相当多学生的口头表达欲望不浓、表达能力不高。二是高职专业的课程设置普遍忽视培养学生说话能力。在高职专业课程体系中, 重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轻人文素质、思想素质的培养, 轻行为习惯训练的现象相当普遍。过分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 而忽视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致使教师忽略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与使命感, 学生失去了诸多的“说话”机会。三是在课程设置上, 为了开足专业课程, 相当多的专业根本没有设置说话课程, 有的甚至连语文课程都砍掉了。这直接导致学生在课堂中回答问题、讨论问题时气氛沉闷而不活跃;在社会交往中, 即使是三言两语, 也是扭扭捏捏, 或是颠三倒四, 语无伦次。这样的学生, 难以适应当今人际交往日益密切、重要的社会。

3. 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可行性

说话是一门艺术, 也是一门科学, 只要科学有序地训练和培养, 学生完全可以掌握。我们培养的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 既要培养他们具备实际的动手能力, 又要使他们具备出色的口才, 这是时代赋予教师的使命。经过调查, 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有利条件是不少的:从思维能力看, 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正在提高, 语言组织能力也在逐步加强;从语言积累角度看, 他们已积有十多年以上说话的经验;从心理角度看, 他们处于改革开放年代, 见闻较广, 思想活跃, 没有框框, 喜欢表现自己。因此, 只要方法得当, 完全可行。

二、准确把握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原则

要想课前说话训练富有实效, 必须做到目标明确, 要求具体, 梯度合理, 坚持不懈, 才能终有所得。因此, 我们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 目标、系统性原则

语文学习不是从“零”开始, 也不是“到此”结束, 说话训练更是如此。必须依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年龄特点、文化程度进行有计划训练, 而要真正做到伶牙俐齿、口若悬河、妙语连珠, 必须做好阶段性的“目标”定位工作, 循序渐进, 方有所得。同时, 课前说话训练必须有周密严谨系统的计划。说话能力的形成, 非一日之功, 不可急于求成, 它需要师生几年如一日付出努力, 一步一个脚印地训练, 方有所成。这种训练绝不能走走过场, 做做样子, 流于形式。那些作秀式的随意训练, 非但不能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 相反还会让学生养成一些不良的习惯。

2. 合理、灵活性原则

一方面, 教师要在2分钟~5分钟内, 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 联系所处地域特点, 针对学校、家庭、社会中熟悉的问题, 合理安排训练内容和方式。另一方面, 针对课前说话训练特点, 教师要灵活安排说话内容与说话形式, 一切以培养学生说话能力为宗旨。

3. 创新、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前说话训练的成功与否, 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能否常抓不懈。要想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必须大胆创新训练内容与形式;并在“活”的基础上, 力求内容与形式的趣味性, 让学生乐于参加, “乐此不疲”“流连忘返”。

三、积极探索课前说话训练的方式

基于以上认识, 根据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 我在实践中采用了“两级四段说话训练模式”。

1. 两级四段说话训练模式

所谓“两级”, 是指一年级、二年级, 因为高职学生三年级时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实践教学和就业准备上去了, 必须在此之前有效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所谓“四段”是把每一学年分为上、下两个阶段, 两年共分为四个阶段。在每一级、每一个阶段中, 均有具体的训练内容和明确的目的要求, 它们之间环环相扣, 循序渐进, 形成一个系统的、科学的说话能力培养、训练体系。

2. 多层次、多形式、有规律的说话训练

通过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多形式、有规律的说话训练, 使学生能在不同的场合表达自然、说话得体、条理清楚、中心明确。通过“两级四段”说话的系统培养训练, 促使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思维能力等的整体提高。

3. 要有明确目标、要求和具体形式

每一阶段的明确目标、要求和具体形式, 既相互联系, 又各有特点。每个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 确定相应的训练内容和形式。

(1) 第一阶段:调动兴趣, 实现“敢说”。刚进校学生的说话水平参差不齐, 尤其是方言区的学生, 能用普通话开口就已经不错了。因此, 这一阶段的训练重在调动兴趣, 鼓励学生勇敢走上讲台, 开口说话。教师不宜勉强学生, 应给学生更大的自由发挥空间, 宜采取自由说话的形式。学生上台讲一个笑话、背一首诗、讲一个小故事, 什么都可以。其实只要学生敢于走上讲台, 目的就已达到。

(2) 第二阶段:营造氛围, 激励“愿说”。由于有了一个学期的铺垫, 加之学校普通话的开设、推普工作的深入, 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这一阶段的训练重点在于营造自由活泼的说话氛围, 让学生愿意说话, 从老师“要我说”转变为“我要说”。训练形式可以采用情景说话、成语接龙、故事会等。

(3) 第三阶段:积极引导, 实现“能说”。有了一年的持续训练, 学生大多不怕开口了, 也初步能说了。那么, 这一阶段的训练重点就在于怎样有效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的问题上, 能使学生根据不同的内容、场合、对象, 做到说话得体、准确、生动、形象。训练方式可采用命题演讲、自由评论、小辩论等。

(4) 第四阶段:展示个性, 培养“会说”。这一阶段的训练重点为结合学生个性、专业、职业岗位群的要求等, 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可采用自我推荐、即兴演讲、师生问答、模拟现场等形式。

四、课前说话训练要注意的问题

1. 课前说话训练只有短短的几分钟, 不能过高估计其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作用

实际训练中, 教师必须结合其他的说话训练形式, 比如口语课等, 才能达到预期目的。教师要领会学生“敢说”是基础、“愿说”是动力、“能说”是要求、“会说”是目标的训练理念, 采取循序渐进、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长期坚持, 才能确有成效。

2. 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引导和评价作用

首先, 在训练内容和形式的安排, 教师必须积极引导, 处于主体地位。其次, 每次说话训练, 教师都要进行精要的点评, 或鼓励、或激趣、或评价, 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教师的点评要切中要害, 精炼恰当, 能抓住学生的优缺点, 给学生以帮助。

3. 课前说话训练要紧密结合学生的专业学习内容

课前说话训练要紧密结合学生的专业学习内容, 由此及彼, 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和人文素质, 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笔者认为, 教师必须注意内容安排的选择性和针对性, 注意点评的引导性和深入性, 注重教学内容的相关性和思想性。

实践证明, 课前说话训练确是提高学生说话能力的有效方式。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训练, 注重课内课外结合, 必将给学生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

说话课指导 篇2

一、情境创设,谈话导入

师:著名作家雨果说过:世界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在我们文学殿坛里面,其实像雨果那样能关注人的心灵,并用他们手中的笔精彩地描绘出各色人物和丰富多彩内心世界的例子多得数不清。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也尝试一下打开心扉,让心灵说话。(板书课题)希望通过这堂课的探讨,我们笔下的心理描写会更出色。

可是,今天我们的课堂,与往常不一样,同学们来自全校不同的班级,甚至是不同的年级,尤其还有一部分同学是新加入进来的成员。此刻我们聚在一起上课,你能够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来说出你的心情吗?

„„

刚刚同学们都描绘了自己现在的心情,表达出了自己的内心情感,而如果同学们把它们用文字记录下来,就是我们所说的心理描写。(PPT展示:心理描写的定义)

二、赏析范文,初步感知好的心理描写应具备的条件

师:其实,老师今天上课的心情也不能平静。所以我也写了一段文字,想表明自己在上本堂课之前的心理活动。请同学们读读我的心声,评评我的心理描写写得好不好。

(幻灯片展示:我的心情很复杂。可是给秀岩文学社上作文课,是一次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我既高兴又担心,这堂课能否上好?左思右想,最后,我还是有了信心。)

师:同学们分享了我的心声,那能否评价一下我的心理描写写得怎样?

(生1:好!

师:很开心听到同学表扬我了,好在哪里? 生1:直接说出自己的心情。

师:确实是老师真实地展示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也毫不保留告诉大家我的心情。不过,有没有同学给我提点建议,我还有哪些写得不够好的地方?)

生1:不够具体。师:换一句话来说,老师这段文字更多是用概括叙述来代替一些具体和细腻的描写。那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评价,能否总结出好的心理描写应该具备那些方面?

生1:真实。生2:具体。师:还需要?生1:细腻。

教师小结:一段好的心理描写需要真实、具体和细腻这三方面同时兼备,缺一不可。

其实,我也觉得这段文字不好,于是再把它进行修改。修改后,我觉得自己进步了。同学们再次读读我的心声,再次感受我的心理活动。

(幻灯片展示:今天天气真好,那张薄薄的教学简案,正静静地夹在我的教案本里。走上讲台那一瞬间,我不禁思绪万千:给秀岩文学社上作文课,我可真幸运!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可是这堂课能上好吗?孩子们能适应我们上课模式吗?这堂课该不会变成我的“独角戏”吧?望着那如洗的天空,我的心渐渐淡定,要相信孩子们,他们一定会和我一起努力。是的,一定会的!)

三、赏析片段,感情心理描写的表达效果

师:心理活动描写的方式有许多,今天我们重点学习三种方式(PPT展示)。第一,内心独白法。(板书:内心独白)什么是内心独白呀?别着急我们先看一个例子。

这时我等得有些慌了,心想:妈妈究竟去哪了呢?她为何这么晚也没回来呢?也许去姥姥家了,也许碰到同事了,也许„„我摇摇头真的不敢想下去了。(选自习作《等待的滋味》)

师:读一读,看你能从这些具体的描写中,体会到什么?

生:这样描写真感染人!形象写出“我”因急迫等待妈妈回来时推测妈妈去向的复杂心理,生:这段话都生动地写出了人物的内心活动。„„

师:他俩真会品读。这个片断的心理活动描写,写得十分传神!

师:这一段主要是直接描写心理活动,并将这一方法称为内心独白。(出示)

欣赏了一个片段,我们来练习一下内心独白心理描写。(出示)。这是一个同学在语文课上,老师即将把试卷发到手时的心理活动。

“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学生展示自己写的片段)老师给出示例。(PPT出示)

写得好不好?好。我们接着学习第二种方法。(板书)

(二)梦幻描绘法

(1)、出示幻觉描写的例子。

• 梦幻描绘法:即借助梦境幻觉来反映内心世界

• 幻觉能折射出人物的心愿或思想感情。人在特定的状态下,耳边或眼前会出现虚幻的画面或声音,而这些往往是自己最想或最怕听到和看到的,如果将这些内容详细准确地描绘出来,就是当时人物内心的最好写照。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出示)(我心里无比激动,好像听到春雨过后淙淙流淌的河水,又好似看到万里晴空中灿烂夺目的光芒。)

师:这段中的“我”此时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

师:他用的是什么形式来展现“我”此时激动的心情?(学生自由发表观点:好像听到、好似看到)(2)你能仿照说一个吗?

评价:敢说就很好,能说一句很棒,能说两句了不起。我们再来看看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出示)

这里写的梦幻,实际上是作者的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是通过小女孩儿的幻觉来写的。这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小女孩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们再回到刚才的练习。(出示)

如果要对刚才这段文字中“紧张”的内容添上幻觉描写,该怎样进行? 请同学们用似乎看见,仿佛听到等词语将人物的内心描写写得更具体。(在进行幻觉描写前也要用一些提示语,如:似乎看见,仿佛听到等)

师:看同学们学习热情这么高,我再教你们一招:是什么呢?)板书 师:顾名思义即用对周围环境及景物的描写来反映人物的心理。

(三)环境衬托法:不同的心情看相同的景物时,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因此,人的眼睛能根据自己的心情,随主观感受选择景物。把这些在特定感受笼罩下的景物描写下来,就能充分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

来,赏析一个片段。(出示)

一位同学在写《我被评上了“三好生”》中写道:(读)“今天,校园大门两侧插着的彩旗特别鲜艳,花池里的月季花开得也格外美丽„„” 师:这个语段体现了“我”怎样的心理活动?

师:这样一种兴奋不已的心情是通过什么描写体现出来的?(通过这些景物描写,生动地衬托出“我”被评为“三好生”而兴奋不已的心情。)

师:是呀,景物描写有时能侧面地展现出人物的心理活动。(板书:一切景语皆情语)

可见它的作用还真大。所以景物描写,也能反映人物的内心。这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好,我们第三次回到刚才的练习。(出示)小结方法。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内心独白法、梦幻描绘法及景物的烘托都能很好地展现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出示)• 小结:

1.心理描写可以综合运用各种手法,也可以配合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这样可以更形象地凸显人物细微的感情波澜和复杂的心理变化,可以使人物的心理活动富有立体感和层次感,行文也更加摇曳多姿。•

2.心理描写要符合人物的性格。不同性格的人,心理活动就不一样,有的人热烈,有的人冷峻,有的人果敢,有的人优柔,这就需要同学们用心观察、体会,细心描摹、刻画,不可千篇一律、千腔一调。•

3.心理描写要符合文章表达和表现中心的需要。同学们不能为心理描写而心理描写,不能心血来潮就左一个心理活动,右一个心理活动,要“应运而生”、自然成文,一般在人物比较兴奋、悲哀,或内心矛盾冲突比较激烈的情况下运用。

五、片断练习:

师:确实心理世界如天空,变幻多彩妙无穷。人的心理时刻在发生变化,正如老师自己,老师刚上课时心理很担忧,不过现在看到同学们专注的神情,投入的表现。我这种担忧就变得烟消云散了。老师今天能毫不保留地展开心扉,那么同学们能不能也像老师一样敞开心扉?

片段练习:

情境:老师在上课铃响后五分钟了还没进教室。

有效指导使学生说话更精彩 篇3

一、利用识字内容,使说话有条有理

我们一年级下册的教材中就有很多识字课文,老师在指导学生理解识字课文中词语的意思的基础上,指导好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才能把识字课文真正学得透彻。

例如,在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识字1》中,学习了有关春天的景物,在读好词串,理解词串后,我向学生抛出了一个问题:谁能用课文中的一两个词语说一句话?话音刚落,教室里鸦雀无声,没有一位学生举手回答。于是,我就用课文中的“春天、柳树”这两个词语说了一句简单的话:“春天到了,柳树发芽了。”经我这么一举例,似乎触动了学生思维的弦。一番思考之后,教室里有了举手的学生。有学生说道:“春天到了,布谷鸟飞来了。”“春天到了,梨花开了。”“春天到了,小草长出来了。”我趁机表扬:看,你们说得多好!又有一位学生说道:“春天到了,梨花、杏花和桃花都开了。”我说:“太棒了!用上了课文中的四个词语了!”接着又有一位学生说:“春天到了,粉红的桃花开了。”说得好极了,都会用上形容词了。又如:在《识字5》一课中,学生会说:“夏天的水果有桃子、梅子和西瓜。”“夏天到了,青蛙在荷叶上跳。”“夏天到了,粉红的荷花开了。”接着,我又引导学生这样说:“夏天的水果真多呀!有甜甜的桃子,有酸酸的梅子,还有大大的西瓜。”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

二、善用课文插图,使说话有声有色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图画对他们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低年级语文课文中每篇课文都附有紧扣课文内容的插图,因此,在学习课文之前总是先让学生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刚开始要求不要太高,只要能说“谁干什么”,“什么怎么样”就可以了,逐渐过渡到加入一些形容词,用句子把图说得具体。

如《练习2》上的口语交际《找春天》,我刚出示课文插图,学生一见到春天美丽的景色,便不由自主地发出小声的惊叹。但让学生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说说图上的景物时,没有学生想说。我当即作了提示:用上“春天来了。(什么)(怎么样了)”的句式练习说话。学生纷纷发言:“春天来了,柳树长出了嫩芽。”“春天来了,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学生能够用完整的句子把图上内容表达出来。又如在学习《识字6》时,课前我先出示了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用“我看到了(什么)”的句式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学生会说:“我看到了几只萤火虫在飞。”“我看到了爷爷手里拿了一把蒲扇。”接着我又出示:我看到了      、      和      在院子里乘凉。用上我出示的句式,学生也说得较好。说话间,举一反三地进行了句式的训练,养成了学生看图说话的好习惯,使学生说的话有声有色。

三、活用关联词,使说话精彩生动

关联词语的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表示因果、先后、条件等关系的关联词语,如“因为……所以……”等等。教师应当指导学生体会关联词表达的意思和效果,及时训练学生运用这些关联词语进行说话。

在学习《陈毅探母》一课时,有这样一句话“他看见母亲换下的衣服还没洗,就打来一盆水,一边洗衣服,一边跟母亲谈家常。”这里的关联词是“一边……一边……”,我首先问学生:“在这句话中,陈毅做了几件事情?”学生能够回答是做了两件事情。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书上第64页的插图,问:“‘跟母亲聊天和‘洗衣服这两件事情可以同时做吗?”学生看图并思考之后回答说“可以同时进行”;于是我又问学生:“吃东西和唱歌可以同时进行吗?走路和跳舞可以吗?看动画片和看书呢?”学生马上明白是不可以的,从而学生就理解“一边……一边……”这组关联词所连接的两件事情是可以同时进行的,比如“我一边唱歌一边跳舞。妹妹一边看动画片一边吃零食。”在理解的基础上这些句子说起来就比较简单了,在练习时参与的面很广,学生的兴致较高。我相信,只要抓住教材中的点滴,反复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定能得到提高,并且能说得精彩生动。

四、巧用形容词扩句,使说话栩栩如生

用扩句的形式进行说话训练,有利于学生学习运用一些修饰的词语,也有利于把句子说得具体生动,学生的说话能力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如在学习《识字5》时,我说了一句:“夏天到了,知了在叫。夏天到了,知了在树上叫。”让学生学着我说的句子说一说“夏天到了,蝈蝈在叫。”学生很快会说“夏天到了,蝈蝈在草丛中叫。”“夏天到了,青蛙在跳。→夏天到了,青蛙在荷叶上跳。”又如:我爱吃桃子。引导学生说说桃子的味道是什么样的?学生不难说出“我爱吃甜甜的桃子。”举一反三,“我爱吃梅子。→我爱吃酸酸的梅子。我喜欢茉莉。→我喜欢雪白的茉莉。……”学生也能够说一些较优美的句子。当然,教师在指导学生扩充句子时应注意:学生扩充的内容应适合具体的语境,词语的搭配应恰当,这样学生的说话自然就栩栩如生。

记一堂说话课作文 篇4

记一堂说话课作文

啪啪啪”教室里传来了一阵阵掌声,“啪啪啪”教室里又传来了一阵掌声。咦,这是怎么回事呀?原来这是李老师在给我们上一堂说话课。刚开始,李老师在黑板上“唰唰唰”地写下了“假如我是xxx”这几个大字,然后,转过身来对大家说:“今天,我们要进行一次说话练习,题目是《假如我是xxx》,我给你们二分钟的时间准备。”李老师的话音刚落,教室里就热闹起来,有得捂住耳朵静静的思考,有的像念经一样小声地说个不停,有的迫不及待把自己想说的和周围同学分享,叽里呱啦地讲着。这时,李老师一声令下:“时间到!”教室里立即鸦雀无声,老师接着说:“如果想好了,就自己走到台前来。”这时,有许多男生一窝蜂地冲到台上来,争着要第一个讲。李老师见了,忙说:“李祉琦最快,他先讲!”这时,其他同学都垂头丧气地回到了座位上。李祉琦提了提裤子,讲了起来:“假如我是一只熊猫,那该多好啊!我每天都能吃到美味的竹笋和竹叶,爬上爬下,累了就睡,饿了就吃,过着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还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呢!” 说完,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轮到杨洋讲了,她说:“假如我是一棵小树,我愿意用自己的`树干给人类创造美好的家园;假如我是一棵小树,我会给大地贡献出芬芳的空气。”她的愿望都和为人类做贡献有关,而且演说时绘声绘色,表情丰富,因此她一说完,台下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是一堂有趣的课,我希望我们能经常上这种课。记一堂说话课作文550字

小学生作文(中国大学网)

浅谈如何指导一年级孩子说话写话 篇5

【关键词】一年级;说话;写话;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写作水平的高低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一般从中年级开始写作,而低年级的写话可以为以后的写作打下一定的基础。为落实《新课程标准》精神,我就如何培养低年级孩子的写话能力,做了如下尝试。

一、说话为基础,激发写作愿望

初入学的孩子有强烈的说话愿望,老师要爱护、珍视这种愿望。

如一年级上册学习第一篇课文《一去二三里》时,在课堂上我设计了这样的环境,我先提问“读这首歌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们踊跃地描述了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烟雾弥漫的小山村,山顶上有几座小亭子,山道的两旁开着各色小花的“山村美景图”。接着,我进一步激发学生想象:“如果你就是这幅画中的孩子,面对着这么美的景色,你会对我们说些什么呢?”孩子们更是兴趣盎然,争先恐后地说道:“你们看,那里有这么美的亭子,我们快到那里捉迷藏去吧!”有的说:“多美的小山村啊!这就是我的家乡,欢迎大家到这里游玩、观赏!”……正在兴致高涨之时,我趁势对他们说:“如果你们把自己的愿望写下来,送给爸爸妈妈,我相信他们一定会很高兴的,你们愿意这样做吗?”这个倡议得到了孩子们的热情回应,由此拉开了他们学写话的第一幕。

说话是写话的基础,教师一定要给孩子创设说话的情境,搭设说话的平台。教师要在学生充分说话的基础上,再将他们的热情转向写话,不要让孩子对写话有畏难情绪,先让他们小组说、同桌说,然后到讲台说,鼓励他们怎样说就怎样写,如果有的孩子暂时写不出,或只写一两句,也不必强求,相信在以后的时间里,他们会受其他孩子写话的感染,逐步地学会写话,激发和保持孩子们写话的热情,愿望是培养孩子写话能力的第一步。

二、绘画为基础,提高写作热情

学生学语文,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会表达,敢于表达,乐于表达,一年级学生天真无邪,每天围着老师说个不停,有发生在学校的事、家里的事,还有社会上看到的事,特别是孩子们有爱画画的特点,我就抓住这一特点,让学生自己画,然后再编一个故事来,这就可以培养孩子养成观察身边人,思考周围事的好习惯。我们的世界,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也需要用我们的眼睛和思维去认识世界,需要用情感去感受这个世界。有目的地让学生感受自然和社会,这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发展。有了“绘画、写话”之后,家长也特别重视,中秋国庆假期,他们为孩子创设机会,让孩子去接触、去了解、去感受大自然的可爱,去体验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孩子们到了好多地方,接触了好多人,看到了好多新奇事物,他们就用五彩的笔,简短的话,在本子上留下美好的记忆,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随课文,随课堂写话

孩子们在校的每一天,都在上着不同的课,学着不同的课文知识和技能,接受着来自不同的老师、同学的不同的学习好方法、金点子,这些都能成为孩子写话的内容。我们能结合学过的每篇课文,每个练习指导孩子进行写话。下面以学过的识字和课文进行举例说明,如:学习了《识字2》能结合每行词串写写自己早上起床后的情景。学习《识字3》后,能写写书本插图上的内容和自己去公园游玩的情景。学习《练习1》后能写自己了解的小动物们遇到危险时有何逃生的办法,自己万一遇到危险时能想到哪些保护自己的好办法,还能结合“口语交际”写爸爸妈妈为什么帮我起这个名字?(即名字的含义)。学习课文《人有两个宝》后,可写自己的双手会干些什么?学习《升国旗》后可写自己对国旗的了解,周一升国旗的情景。学习《江南》一课后,可结合插图想象写画面情景,可结合家乡江南水乡写出有特色的地方或特产。学习《我叫“神舟号”》后,可写自己对宇宙飞船的了解,嫦娥姐姐回到家乡自己会怎样招待她,嫦娥姐姐回到家乡会看到些什么,说些什么。学习《练习2》后可写自己画小手的情景,用手为自己和别人做过哪些事,也可结合口语交际写自己一次借东西的情景。学习《家》后,可仿写小诗,也可介绍自己温馨的家或自己家中的一件趣事……相信今后将学的每篇课文中也都能挖掘出较合适的写话素材。

不同学科的老师在上课时都能渗透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技能,如果能写下来或结合自己的理解写下来就更好。如:活动课、体育课上,老师会教游戏的方法、技能和玩时该注意的事项;美术课上,老师会教孩子欣赏优秀作品,作画的技巧;英语课上,会进行情景对话练习,回家和家长可以模仿进行情景对话练习,写下来既是再次巩固英语知识点,又是很好的发展语言的材料;数学课上,老师会教计算的方法;语文课上,老师会教朗读的技能,边读边想的方法,在生活情境,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方法等,如果能把阅读、理解、运用的收获写下来,就更棒了!

四、随生活情境写话

我们每天的生活似乎都是相同的,细细想来,其实都是不同的,孩子们的生活亦如此,所以,每天不同的生活情境都能成为孩子写话的好素材。学校中,可写同学之间的一个小故事,一段小插曲,一个小笑话,一次小游戏,一次小小的争议……课堂中,一次精彩的发言,老师讲过的印象深刻的一句话,学会的一个知识点……上学路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可以写;家里,饭桌上,电视前,床上……发生的小故事,家人的一次对话,看的一个儿歌,猜的一个谜语,欣赏的电视画面……鱼禽鸟兽,花草树木等等,都能成为孩子写话的好素材。

孩子初写话,写不长,写得慢,是很正常的现象,家长不该责怪孩子,一开始可以让孩子少写,但应该鼓励孩子多说,把想说的情景表达清楚,说连贯,说流利,渐渐练习达到说得很精彩,家长可以帮忙把孩子每天的说话内容打在电脑上,随时上传到班级网志发表。班级网志是展示孩子成长经历和才能的舞台,每天上传孩子的写话内容,记录孩子成长的经历,今后休闲时翻出来品味,是一张张孩子儿时的照片,似一杯杯浓浓的茶,越品越香醇……

相信孩子在老师、家长的鼓励、启发下,能每天说一点,每天写一点,记下自己成长的足迹,每天学到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期待着!

低年级数学练习课的说话艺术 篇6

一、说猜测(估计)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非常强调猜想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数学猜想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基于此种理论,在教学中,我们就要提供适当的机会给学生去猜想、去估计,养成猜想、估计的习惯,发展猜想、估计的能力。例如,教材一年级有这样一道题:苹果和梨一共有15个,梨最少有几个?最多有几个?

这道题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思考难度。在练习时我先不让学生看书,只是板书“买的苹果和梨一共有15个”这一信息,让学生猜一猜梨最少有几个,最多有几个,并鼓励他们大胆地发表意见。结果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并在交流中形成了共识,一致认为梨最少有1个,最多有14个。紧接着,我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再次让学生猜一猜梨最少有几个,最多有几个。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这种练习以前的估测,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了问题,引导学生顺利地进行了简单的推理。

二、说思路

例如,一年级(下册)教材有这样一题

12-6=11-5

□-□

□-□

16-8=15-7

□-□

□-□

在练习前我将题目改动了一下,变为:

12-6=□-□

□-□

□-□

12-6=□+□

□+□

□+□

练习时提出:你会填算式吗?比一比谁填得最多!学生解答后,请列出算式多的学生介绍自己的思路。一个学生说:“我是按规律填的,因为左边12-6=6,所以我在右边填的算式是6-0、7-1、8-2、9-3……第一个数每次多1,第二个数每次也多1,得数都是6。”我当即表扬他既能认真做题,还能动脑筋思考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另一个学生说:“我也是按规律填的,不过跟他相反。我填的算式是11-5、10-4、9-3、8-2……第一个数每次少1,第二个数每次也少1,得数都是6。”其他学生也跃跃欲试。其中一个学生还介绍了自己的发现:“左边的减法可以填出很多的算式,右边的加法只能填出7道算式!”我激动地说:“说得没错,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孩子!”

三、说疑义

每个班级中总会有少数几个学习困难的学生存在,也许在其他学生做完、教师讲评完某道题之后,这些学生还没有弄懂,没有想明白。我们应该留一些时间,让他们把自己的疑问说出来,以便帮助他们真正弄懂这些知识,使全班学生共同进步。此外,练习题做完后,不能“万事大吉”,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再次质疑,发表不同的见解。例如,一年级教材有这样一道题:有90个苹果,一班有45人,二班有42人,给他们两个班没人发一个,够不够?

大部分学生都是先算45+42=87(人),然后得出结论。我接着询问还有不同的解法吗,大家都摇摇头。这时,我看到一个学困生好像欲言又止。于是我走到他跟前,同桌的学生见状马上说他做错了,我看到他列的算式是90-45=42(个)。其实,这种解法的想法是正确的,并且跟别人不一样,只是得数算错了,因为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还没学过。我请他介绍一下自己的想法,他却怎么也说不上来。这时,我发动其他学生帮忙,很快就有学生说出了这样列式的道理,证明他的算式列的是对的。我带头为他鼓掌,号召大家向他学习,并建议他以后要多发言,并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他高兴地笑了。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不仅可以消除学生可能存在的疑惑,而且可以发现更有价值的想法,使其他学生从中受益。

四、说检验

培养学生养成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不仅能保证解题正确无误,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学习认真负责的精神。例如,二年级教材中有这样一道题:一个小朋友走了32格,另一个小朋友比她多走6格,另一个小朋友走了多少格?

学生做完以后,我就要求学生自己检验做得是否正确,并让他们说出检验的过程。一个学生说:“我算出男孩走了38格后,又去看题目,题目中说男孩比女孩多走6格,38-6=32(格),也就是说女孩已经走了32格,正合题意,说明我做对了。”另一个学生说:“题目中说男孩比女孩多走6格,我算出来男孩走了38格,题目中告诉我们女孩已经走了32格,38-32=6(格),男孩正好比女孩多走6格。”另一个学生说:“我是这样算的,32-6=26(格),错在哪呢?”其他学生立即帮他指出了错误。

总之,由于在数学练习课中注重了学生“说”的培养和训练,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从而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上一篇:英语俗语下一篇: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