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在说话(共3篇)
石头在说话 篇1
面对一件翡翠, 人们对它的断代一般不会超过明代, 更多的认为是清代的器物。产生这一偏差的原因是深入人们意识的错误观念:翡翠的开采使用始于明代晚期, 清代中期乾隆年间, 翡翠输入我国增多, 清晚期嘉、道期间翡翠身价超过和田玉后, 又由于慈禧太后的特别喜爱, 更是受到贵妇、小姐们的追捧。时至今日, 翡翠仍深受国人喜爱。翡翠到底是何时传入我国的呢?
据文献记载, 东汉班固的《西都赋》中有词曰:“翡翠大齐, 含耀流英”, 东汉著名科学家张衡也在《西京赋》中有:“翡翠大齐, 络以美玉”之句。另外, 南北朝时期的南梁徐陵编选的《玉台新赋》中记述:“琉璃砍匣, 终日随身, 翡翠比床, 无时离手。”
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在《归田录》中, 这样描写翡翠:“余家有一玉罂, 形制甚古而精巧。始得之, 梅圣俞以为碧玉。在颍州时, 尝以示僚属, 坐有兵马铃辖邓保吉者, 真宗朝老内臣也, 识之曰:此宝器也, 谓之翡翠。云:禁中宝物, 皆藏宜圣库, 库中有翡翠盏一只, 所以识也。其后, 予偶以金环于罂腹信手磨之, 金屑纷纷而落, 如砚中磨墨, 始知翡翠之能屑金也。”
除了有文献记载可以证明外, 还有实物可以证实翡翠传入我国并被人们使用的时间, 真是源远流长。大地湾文化遗址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城东北45公里处的五营乡邵店村东, 坐落在葫芦河支流清水河南岸的二、三级阶地和相接的缓坡山地上, 总面积110万平方米。1988年1月, 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58年甘肃省文管会文物普查时发现该遗址。1978年至1984年, 甘肃省文物工作队进行了连续性考古发掘, 发掘面积达1.38万平方米。大地湾考古出土陶、石、玉、骨、蚌等文物近万件, 发现大量的房址、灶址、窑穴、窑址、墓葬、壕沟。在我国新石器考古中, 无论是规模、遗迹遗物丰富程度, 还是研究价值均超过西安半坡遗址。
大地湾文化遗址目前公布的遗存包含五个文化期, 据测定距今7800-4800年, 上下跨越3000年左右。第一期即前仰韶文化, 距今7800-7300年, 它是迄今为止渭河流域最早的新石器文化, 这里的先民们创造了中国最早的彩陶艺术。第二期即仰韶文化早期, 距今6500-6000年, 这里发掘出被称为“陇原第一村”的较完整的原始村落。第三期即仰韶文化中期, 距今5900-5500年, 彩陶艺术达到鼎盛阶段。第四期即仰韶文化晚期, 距今5500-5000年, 形成中心聚落, 建有数座会堂式建筑, 以占地420平方米的F901为代表。向西扩展, 后形成马家窑文化。第五期即常山下层文化, 距今5000-4800年, 为仰韶文化向齐家文化过渡时期。
在大地湾文化遗址五期遗存中, 分别发现了以白色石英、汉白玉、蛇纹玉、大理石、翡翠、绿松石等不同材质制作的装饰品和权杖头饰等玉器。在大地湾二期即仰韶文化早期遗址中, 发现了以蛇纹岩、大理石、翡翠等材质磨制的装饰坠。这些坠饰都经过开片、研磨、钻孔、抛光等工艺制成, 已经完全具备玉器雕琢的特点, 即“玉不琢不成器”的要求。
由此可知, 翡翠传入我国甚久, 历代均有, 但在清代乾隆年间以前并没有形成使用的气候, 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客观方面的原因。翡翠产于缅甸北部深山密林之中, 交通不便, 运输十分艰难;翡翠在清代中期以前尚处于被动的拣采阶段, 开采工具落后, 产量不大;翡翠与玛瑙、水晶一样硬度较大, 以当时的制玉设备, 不便于雕琢成器。二是主观方面的原因。翡翠的市场需求不旺盛。其根本原因是, 中国传统玉文化对翡翠的排斥。
中国传统玉文化对玉的界定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远古人们区别玉与石的主要标准是美与丑、神与俗等两种人文标准, 即美的神物是玉, 丑的俗物是石。第二阶段:大致发生在新石器中晚期的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齐家文化等三个时期相近的玉文化群体间。第三阶段:始于夏, 完成于周代, 即选定西北的球琳———昆山之玉, 认定为帝王玉, 经秦汉至清代。第四阶段:始于东汉, 止于南北朝, 西北球琳最终被认定为真玉。其他玉材为珉, 即玉石。
中国玉文化在我国历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 是建立在人们对玉内涵的理解日趋深化和提高的基础之上的, 这也是玉器文化独特的特色。玉被华夏民族赋予了太多的功能、承载着华夏民族太多的情感、代表着华夏民族博大精深的哲理思想和文化内涵, 是华夏民族精神的寄托。在第一阶段玉主要被赋予神权, 是自然崇拜, 是神灵的化身, 是先民心目中的神物。在第二阶段玉主要被赋予族权, 是祖先崇拜, 是先人与后人沟通的载体, 是可以通达祖先的灵物。在第三阶段玉主要被赋予王权, 是礼制崇拜, 是王权天授的瑞信, 是尊贵不可侵犯的礼器。在第四阶段玉主要被赋予人性, 是道德崇拜, 凝聚着君子对最高美德的追求, 是君子的化身。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释玉云:“玉, 石之美者, 有五德”, 即仁、义、智、勇、洁, 最终确立了玉的定义, 并为后世遵循。这是汉儒先贤批判地继承先秦儒家的玉德观, 并对其提炼而得出的结论。
通过对玉的简要分析, 使我们了解到:在我国古代, 玉是美石与神权、族权、王权、人性等因素的结合体, 并且精神属性是主要的。它被注入了华夏民族的情感, 反映了华夏民族的理想与追求, 它的价值源于华夏民族对自然的“人格化”。翡翠, 诚然是华美的玉材, 但它并不具备和田玉的上述精神、文化内涵。故此, 翡翠虽然传入我国已久, 但并未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只是在清代中期乾隆年间, 因西北战乱, 使距今6000多年前就已开通的“玉石之路”受阻之后 (翡翠是和田玉的替代玉材) , 才兴于清代中期, 盛于清代晚期, 昌于现代社会。翡翠能拥有现今的地位, 是华夏文明与多种文化接触、交流、融合的结果。
参考文献
[1]杨伯达.传世古玉辨伪与鉴考[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1998.
[2]程晓钟.大地湾考古研究文集[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 2002.
[3]杨伯达.中国玉文化玉学论丛[M].北京:禁城出版社, 2002.
[4]杨伯达.古玉史论[M].北京:禁城出版社, 1998.
[5]杨伯达.中国玉文化玉学论丛续编[M].北京:禁城出版社, 2004.
石头在说话 篇2
篇一:石头说话教学反思《石头说话》是湖南教育出版社小学美术课本五年级上册第8课的教学内容,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这课属于造型表现手工课,教学内容一课时完成。依据教材的特点,以及对教材地分析,充分考虑五年级学生的绘画水平与动手能力,本堂课,我要达到以下三个目标:1 掌握石头组合及绘制图案的基本方法和步骤。2 提高学生的观察、想象、表现能力,利用石头的形状,大胆拼摆,想像添画。3. 情感目标上,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美化生活的意识。
生活中处处有美,艺术家就是善于从生活中捕捉美。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潜在的能力需要教师引导、开发,以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从生活中捕捉到美,产生对美的表现欲望以达到创造美的目标。早就想上《石头说话》这一课了,五年级的美术课以手工为主,我觉得这课非常有意思,提前了好几个星期让孩子们开始收集各种有趣的石头。我在第一个班上的时候,许多学生搜集的石头就是工地上的水泥块、或马路旁边的小石子。我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石头作为创作的对象,让学生利用各种绘画工具进行添加装饰,使之成为生活中的一件艺术品。
上好这堂课的关键是先要启发学生形象思维。我先给学生摸石头,让他们感受石头的手感,观察石头的颜色、花纹、看石头的形状像什么,再引导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石头,从上面几方面谈谈为什么喜欢,再进一步观察探究石头的做法,这些都是由学生自主完成,老师只起引导作用。接下来再让学生欣赏各种千奇百怪的石头照片以及造型各异的石头艺术品,照片中的石头具有明显的特性,大多数学生能通过欣赏观察了解装饰石头制作的一般方法,有了探究作为基础,此时教师再现场做示范,师生共同总结制作方法与步骤,学生就能掌握制作的要领和注意点,使学习变得轻松自然,把抽象的讲解易化为形象地观察。
作品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欣赏与肯定,合理的评价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作品的优缺点,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本堂课的教学展示评价环节中,我创设了一个情境,“石头想说说自己的心里话”,这样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都迫不及待的想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我把学生的作品摆放在展示台上,()这样的展台便于学生清楚欣赏到每一件作品,也让展示整体化。在此基础上,我带领大家一起欣赏作品,由作者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发掘它的优点,提一点更好的建议。有些学生对自己的作品感到非常满意,高举着作品说得津津有味,其他学生也能做到仔细听他的介绍,并能提出更好的建议。此次活动将欣赏评价变得游戏化,生活化,让大部分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这节课总的来说是完成了新课标要求的三个目标,学生在玩中也学到了知识。
不足之处:
美术课是一个开放性的课堂,有一个问题我一直在摸索中想解决好它,就是怎样让学生放得开又能收得拢,特别是合作制作与评价环节。一直都想培养学生一个好的倾听习惯,因为倾听别人的东西,自己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人家的优点我可以吸收,缺点可以摒除,这样能取长补短,进步也会很快。
篇二:石头说话教学反思
早就想上《石头说话》这一课了,五年级的课基本上都是手工,我觉得这课非常有意思,提前了好几个星期让孩子们开始收集各种有趣的石头。我在第一个班上的时候,许多学生搜集的石头就是工地上的水泥块、或马路旁边的小石子。我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石头作为创作的对象,让学生利用各种彩纸,彩泥和其它装饰品进行添加装饰,使之成为家庭的一件艺术品。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的成果往往寓于探索之中,所以在设计这堂课时我首先布置了一个小型的展览,在教室的四周布置好展桌,摆满各种石头制作的艺术品。
课堂一开始,我就请学生带着两个问题去欣赏这些作品,从中找找制作的材料,学学制作的方法,目的是让学生在自主的探究中获得最初的知识,对要学习的内容有所了解。
精美的石头会说话 篇3
奇,异也,有别于一般者为“奇”,一般泛指经过天然形成的,大自然雕琢、洗炼的,石形独特,石色鲜艳,石质细腻,纹理图案优美,具有一定观赏性以及收藏价值、经济价值极高的石品,都可称为奇石,“奇”也指石品上的造型及图案奇特。
奇石是以自然美为特征的,石玩艺术的审美观,是通过人们观感而产生的,是审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共同感应,奇石不仅是一种形象艺术,也是一种心境艺术,心境艺术是赏石艺术的最高境界,在赏石过程中,并不是以目视形,而是以心蕴神,进而才“天人合一,物我两忘”。人们能够从一块块冰冷的石头身上,联想出人生的各种境遇,悟出宇宙自然界神奇多姿,借以充实脑海,丰富自我心灵,进而从奇石王国里探索出天然艺术的妙趣和生命自然的本质,这就是钟爱奇石的真谛。
在展品征集现场,很多爱好者带来的奇石或通过机缘巧合购买得来,或亲手从众多石品中甄选得来,应该说每一块石头都有—个特别的故事。奇石的种类
奇石的种类丰富多样。接奇石上的直观内容可分:人物、动物、器皿、静物、建筑物、山水风光、花鸟虫鱼、化石、矿物晶体、纪念石、整体造形石、形神兼备的双馨石、寓理禅石、线条石、国画石、浮雕石、人体保健石、梅花石、牡丹石等一切可供观赏的石种。
黄河石:从广义上讲,自黄河的发源地巴颜喀拉山到黄河八海口,绵延数千公里,沿黄河两岸山峰、沟壑的大量石块以及入黄河的河流、湖泊携带的石块,进入黄河后,经过浊浪的搬运冲刷而形成的石块,便统称为黄河石。由于黄河石的来源是多渠道,所以石源丰富,石种庞杂,可以说,黄河石集奇石之大成,黄河就是一座天然的奇石藏馆,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奇石世界。
类画石:所谓类画石,指呈现在石体上的人物、动物、植物、山水花鸟虫鱼等物象,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的。它们有的抽象,有的具体,有的速写,有的泼墨,有的素描,有的如国画,有的像油画,手法多变,所表现的万物生灵犹如绘画一般,都在像与不像之间让人神秘奠测,揣摸不定。
图案石:图案石就是在奇石的表面,以平面画面表现看情画意。大自然以天然之笔将矿物质染浸在石上而形成的景物、人物、动物、静物、建筑物等社会之万物,或以曲直线条表现,或以色块构成,穷极变幻,手法各异,无奇不有,皆属图案石。
纹理石:就是由规则或不规则的纹理和线条组成的石块。这些带色的纹理是岩石受自身析出的铁离子染色,沿节理裂隙充填,而形成的氧化铁(锰)等矿物质的沉淀。辨别纹理石的优劣,除石质优良外,主要看线条的构成,好的纹理石线条流畅、节奏明快,能形成一定的韵律,而且错落有致,或层层叠起,分布均匀如梯田;或间隔性的排列,井然有序,形成各种图案,可视为上品;也有线条是竖向的、纵向的、或圆或方。若线条组成的图案,而图案又与石头的造形相吻合,更是优中之精品。反之,线条杂乱无章,既构不成图案,也不流畅,不能给人以美感者,则视为劣质品。
造型石:整个石体像人、像物、像器皿等立体象形。奇石中的图案像人物,在石品上构成人物图像的,均称人物石。有的以流畅的线条形成了人物速写,有的以大块色相将人物渲染得惟妙惟肖。无论是造形、线条、色彩所构成的人物无不栩栩如生,有古今中外人物,有神话传说中人,有领袖伟人,有科学家,艺术家,歌星演员等,有头像,半身像,全身像,有单一的,有群体的,有辛勤劳作的,有谈天说地的,有悠闲垂钓的,有秋收春忙的,还有迎晨早读的……构成了一个缤纷多姿的人物世界。
不同石品的造型像动物,图纹、线条、色块构成的动物,都可谓之动物石。有的是头像,有的是全身,有单一,有群体,有嬉戏追逐者,有飞奔觅食者,恰如一个天然的动物世界。
组合石:组合石也叫配套石,阴阳石是典型的套石,阴阳石叉称阴阳奇石,把几块意思有关联的奇石,组成景观、典故、吉祥用语等,这可提高赏石者的文化品位,扩大其知识面,也可使奇石自身产生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组台石是藏石达到一定数量后,才好配套,也可以石易石之法,为自己的奇石配套,常见的有:黄河石中的日月星辰,从日出日落到月升月落;植物中的岁寒三友:梅、竹、松;动物石中的:年年有余、十二生肖;人物石中的古代四大美女:西施、貂蝉、王昭君、杨贵妃;寓言中的:东郭先生和狼;还有文字石中的:“福星高照,春夏秋冬”等不胜枚举。
奇石的收藏价值
“黄金有价,奇石无价”,这句顺口溜在“石友”中流传甚广。从上世纪90年代起,奇石收藏和交易渐渐火热起来。
奇石是大自然的产物,比之人工,叫作“天然生成”。奇石所以为奇,就是因为它稀有、罕见、异乎寻常。在其质、形、色、纹方面,奇石都是石中的少数。少到什么程度呢?罕见。只要是天然形成的,什么样的奇形隆状,都不是奇石的缺损。相反的还会增加它的美感口收藏价值。奇石的收藏价值与其赏玩价值是密切相连或呈正比例关系的。奇石的赏玩价值大。则收藏价值亦大,奇石的赏玩价值决定其收藏价值。作为收藏的奇石,虽然有其或大或小的个人偏好,但是至大,也要区别于山峰,也不包括那些只能存在于大自然中的奇形怪石。因此,作为收藏的奇石首先要满足于天然地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形式,和不因环境的变化丧失“奇”的特征的属性。通常的情况,奇石的收藏要选择适度的和适合个人收藏条件的体量。作为奇石的硬度,则是奇石收藏必须考察的一个指标。奇石的硬度是奇石的质所决定的,它决定其抵抗外力刻画、压入、研磨的能力,直接关系到奇石收藏的保藏价值。奇石的硬度高,则石的密度大,质感好,赏玩价值亦大。硬度高者概括为一个“坚”字。同很多的收藏品都有这个附加值一样,奇石收藏也要看原收藏者或是使用人,奇石收藏也离不开收藏的这个基本规则。一件奇石,会因收藏者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程度和含量多少的附加值。当然,这需要有相应的记载。于奇石本身,是不能“附加”的。因此,考察以往的藏石,会有很大的难度。这在当代,有了摄影和出版,为今后鉴别奇石收藏凝结的人文价值提供了历史的帮助。
北京电视台《理财》栏目供稿
本刊记者戴武编写
【石头在说话】推荐阅读:
石头石头在歌唱06-16
在“石头剪刀布”游戏背后含有高深的理论11-06
如何学会站在对方立场上说话06-27
大自然在说话观后感600字09-15
谈电教媒体在说话课教学中的作用07-07
疯狂的石头08-26
吃石头作文07-07
杨石头经典语录06-04
搬石头叙事作文06-10
北路小学 石头书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