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安全性探讨

2024-05-16

会计电算化安全性探讨(共12篇)

会计电算化安全性探讨 篇1

随着经济发展和计算机普及化, 会计电算化已逐步改代手工会计。1994年5月财政部在《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中提出:到2010年, 力争80%以上的基层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 从根本上扭转基层单位会计信息处理手段落后的状况。因此在各个高职院校, 只要有财会专业, 必然会有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事实上台州的中小企业早就实现这一目标并向企业管理信息化方向发展了。由于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技能操作性极强的课程, 这要求学校除了必须在多媒体教室上理论课之外, 还必须在机房安排上机实训操作课。而机房电脑会计数据的安全维护是完成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实训任务的关键。本文以Win XP为操作系统、用友UFSOFT—8.52 (简称“U8.52”) 为例, 对电算化会计数据安全维护进行探讨。

1 会计电算化实训的特点

用友U—8.52是业务财务一体化的财务软件, 会计业务是一个系统的、连续的、完整的工作过程, 无论是会计核算模块还是购销存等业务模块, 尤其是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信息内容, 更是贯穿着整个学期的教学内容, 模块的划分不能割裂基础信息的高度共享, 这就要求学生要先把每次上机操作内容的会计数据储存起来, 下一次上机操作延续上一次的内容, 直至完成任课教师布置的全部实训操作任务。

2 各院校机房管理现状对电算化会计数据安全的影响

通过对几所院校的走访, 笔者发现由于受教学经费、设备投入的制约, 很多院校没有为做电算化实验实训而专门购买计算机和单独设立会计电算化实训机房, 即使机房门口标着“电算化实训室”, 其实也非专项使用, 机房往往是几个专业的学生共用。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都在计算机上运行不同的软件, 学生的操作水平差异很大, 学生的思想品质也良莠不齐, 给财务软件程序安全、会计数据的安全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当前高效机房管理主要有以下3种管理模式。

2.1 硬盘不可写管理模式

该管理模式一般是会计电算化课程开设之前针对其他计算机课程的上机操作而产生的, 为了防止学生由于使用带有病毒的软盘或下载带有病毒的文件而使计算机传染病毒, 防止学生恶意删除系统文件或应用软件 (特别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 , 机房管理人员都会在计算机中安装还原卡或还原精灵软件, 其目的是计算机重新启动以后, 能够恢复到以前状态即安装还原卡以前的所有数据或文件始终保存, 即使是有人删除了某一软件, 重新启动后被删除的软件依然完好无损。因此, 本次上机操作的会计数据, 如不做好会计数据安全维护工作, 往往一关机或停电, 一切会计数据就会化为乌有。

2.2 硬盘可完全读写管理模式

基于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的特点, 有的学校就把机房电脑设置为硬盘可完全读写。但由于学生思想素质的良莠不齐及操作水平的差异性给各程序软件甚至整个操作系统带来的破坏性很大, 机房管理老师忙于重新安装软件甚至操作系统, 会计软件和会计数据也同样难以逃脱被删除的命运。这种管理模式现在几乎没有了。

2.3 硬盘中各分区设为不可写和预留可读写分区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该管理模式是把各教学用的软件安装在C、D分区上, 然后通过“还原精灵”软件设置为写保护状态, 把其他分区设置为可读写状态。目前, 各高等院校或高等职业学校普遍使用这种管理模式。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前两种模式存在的问题, 但通过实践检验, 储存在E或F分区内的会计数据到下一次操作课的时候往往被一些好事之徒给恶意删除了, 使学生没有备份的数据可供恢复。

3 解决电算化会计数据安全问题的对策

基于会计电算化实训的特点和机房管理的实际情况, 进行会计电算化上机操作时, 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就是如何将每一次实训操作的账套数据以备份文件的形式安全地储存起来, 在下一次电算化上机操作时以恢复备份文件的方式继续前一次的操作内容, 使电算化实验实训得以持续进行。

3.1 将账套输出至未安装还原卡的硬盘 (如D盘) 并将自己的文件隐藏, 要用时再引入

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1:在桌面上建立以学生姓名命名的文件夹。在桌面上右击→新建→文件夹→选择新建文件夹→单击右键→重命名→改为学生的姓名 (如张三) 。一般为了区分学生文件夹里不同阶段所备份的数据文件, 应该在该文件夹里再建一个以操作阶段命名的文件夹, 如“系统管理”、“基础信息设置”、“总账日常业务”等。

步骤2:将电算化实验的账套输出 (即备份) 到学生的阶段性文件夹里。

步骤3:把学生本人 (如张三) 文件夹剪切到D盘。

步骤4:将学生本人的文件夹隐藏。选择学生本人 (如张三) 文件夹→单击右键→属性→在“常规”的页签里选中“隐藏”→确定退出。这时如果还能看到被隐藏的文件夹 (如张三) , 则双击我的电脑→工具→文件夹选项→打开查看页签→找到隐藏文件和文件夹→选中“隐藏所有文件和文件夹”→确定退出。这样 (如张三) 文件夹就被隐藏起来了, 就不容易被计算机水平一般的学生恶意删除了。

在下次电算化实验时, 若学生本人需要调用备份数据时, 步骤如下:

步骤1:双击我的电脑→工具→文件夹选项→打开查看页签→找到“隐藏文件和文件夹”→选中“显示所有文件和文件夹”→确定退出。

步骤2:在“系统管理”里引入学生自己文件夹里的阶段性UFERPACT.LST备份文件。

3.2 将输出至桌面上的备份文件上传到电子信箱网盘、QQ网络硬盘上

上传前先将学生自己的阶段性文件夹打包压缩成一个如“系统管理.rar”、“总账日常业务.rar”压缩文件, 再将压缩文件上传至电子信息网盘、QQ网络硬盘上。要使用时, 打开电子信箱、QQ, 再从网上下载到电脑里解压文件, 引入到用友软件。用这种方法的前提是计算机能够上网。该方法在上传过程中受上传速度影响, 比较费时间。

3.3 将输出至桌面上的备份文件复制到可移动磁介质

可移动磁介质包括U盘、MP3、手机存储卡、数码相机的SD卡等, 每次操作课将结束时把输出的备份文件复制到这些磁介质上, 要用时再引入。这是一种最简捷、安全有效的会计数据维护办法, 现在市面上一般存储量的U盘价格只有三四十元, 在学生的经济承受范围之内。

4 我院解决电算化数据安全问题的办法

我院电算化机房的使用范围:经贸管理系会计专业, 与其他专业学生分离使用。机房的设备环境:由一台教师机和50台学生机组成, 一台投影设备。教师机的C盘设置为自动还原, 其他各盘设置为可读写, 学生机的还原精灵软件对C、D盘分区设置自动还原, E、F盘分区可读写。网络环境为机房内的所有电脑全部通过交换机连成了一个局域网, 而且整个机房外接互联网。软件环境:操作系统为WinXP—SP3, 财务软件曾用过用友U8.10、U8.11、U8.50版本, 现为用友U8.52版本, 并安装了机房多媒体教学管理系统软件, 当需要统一讲解演示时, 启用机房多媒体教学管理系统软件的“屏幕广播”功能, 这时教师机、学生机、投影屏幕上同步显示操作内容。

以前U盘在学生中还不普及时, 电算化任课教师在教师机E盘建立一个某班级某课程的文件夹, 并将其设为可读写权限的共享文件, 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网络邻居”访问到教师机的共享文件夹, 要求学生将备份数据复制到教师机的共享文件夹上。任课教师在操作课前将该文件夹开启共享, 供学生复制其本人的文件夹到其自己的学生机上。操作课结束待学生们都将备份文件夹上传到教师机的共享文件夹后, 再将该班级的共享文件夹关闭共享, 以免遭其他班级学生破坏电算化数据。因教师机为任课教师专用, 即使电算化机房还有其他教师也要上课, 但毕竟接触的仅仅为几个教师, 这种乱删、误删的可能性很少, 从而确保电算化实验数据的安全完整。

自从U盘普及后, 学生现在一般都把备份数据直接复制到自己的U盘上带走了, 或者几个人共用一个U盘, 存放在共享文件夹的方法学生很少使用了。要恢复数据时, 只要把U盘插到电脑上, 使用“系统管理”的“引入”功能打开U盘里对应的UfErpAct.Lst文件就行了。

5 我院下一步的电算化数据安全防护

用友U8.50后的版本在网络应用上比以前的版本进步很多, 无论是软件服务器应用还是数据库后台服务上都站在客户的角度进行考虑, 为客户的网络版应用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我院目前也已经具备了为院内所有电脑分配单一IP地址的条件, 为了减少学生们频繁的引入、输出数据所浪费的时间, 我系即将单独配置一台服务器作为会计网上教学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的平台。

5.1 服务器系统安装

服务器操作系统可采用WinXP-SP3或WinNT, 安装用友U8.52软件前先安装数据库MSDE 2000或SQL Server 2000, 数据库系统安装完毕后, 安装用友软件, 选择标准版安装 (见图1) , 按“下一步”, 选择U8应用服务器和U8数据服务器 (见图2) , 按“下一步”一直到安装完重启电脑。系统管理员事先进入“系统管理”在服务器上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账套, 以便每个学生进入自己账套进行操作。系统管理员为每个学生建好账套后, 设置Admin口令, 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系统管理”进行操作。

5.2 机房客户端系统安装

客户端操作系统最好为WinXP-SP3, 该版本用户最多, 最为成熟, 其他更高版本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软件安装过程同服务器安装, 只不过安装组件时, 选择U8产品客户端。但考虑到学生们要练习系统管理里各项功能的操作, 复选U8应用服务器和U8数据服务器。

5.3 客户端用友软件操作

(1) 学生在练习“系统管理”操作时, 如图3所示。

图3里的服务器:MA20100912为客户端计算机名, 相当于在单机上练习系统管理操作。

(2) 学生在进入“企业门户”操作时, 如图4所示。

图中, 173.30.20.1为远程服务器的IP地址, 只有输入服务器的IP地址, 登录企业门户后才会从远程服务器中调取数据并将录入的数据储存到服务器中。

总之, 会计电算化数据是会计软件得以运行的基石, 会计电算化数据既是学生操作训练的过程和成果, 也是任课教师教学生掌握这门课程动手操作能力的成果。因此, 电算化的数据安全维护是会计专业电算化实验、实训教学成败的关键。

会计电算化安全性探讨 篇2

会计电算化自从被企事业单位使用,就一直面临着安全性的问题。试想在没有数据备份的情况下,储存在硬盘中多年的会计数据一旦丢失,将是一个灾难性的后果。因此我们必须保证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下运行,使得由此而产生的信息风险自始至终处在可控的范围之内。

一、网络环境下会计电算化安全性方面存在的问题

从安全角度出发,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在安全方面作出了多方面的规定和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财务ASP的应用,会计电算化安全性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会计业务数据被丢失或破坏,导致正常核算中断。

在网络化多用户的状态下发生计算机故障、黑客攻击等造成数据资源被破坏所带来的危害将更大。一旦出现存储在计算机内的UFDATA.MD、UfErpInf.md以及UfErpAct.Lst等文件丢失或破坏,恢复数据则需要一个时间过程。

(二)商业间谍盗窃经济情报,利用掌握的经济情报犯罪。

如利用数据资源的复制可在瞬间完成的特点,通过拷贝窃取全部账户信息,或借日常维修之机,趁人不备偷窃数据。在网络会计电算化的环境下,可以通过网络黑客窃取传送的数据信息,其最大特点是既不干扰破坏信息流,又能窃取数据信息。

(三)不法分子非法修改会计应用软件、篡改会计业务数据、偷窃或贪污资金。

随着网络化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不法分子篡改网络上传送的信息,通过加大结算金额,更改收款单位账号,达到贪污或窃取资金的目的。

(四)网络病毒破坏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软件系统。

近年来,计算机病毒呈不断蔓延之势。在网络会计电算化工作中,由于网络病毒的多发性和快速感染性,计算机感染病毒的现象不同程度的存在。计算机一旦感染病毒,极易破坏会计电算化应用软件系统中的数据文件和应用软件,使数据文件突然出现不明真象的丢失,以及应用软件无法正常工作。

二、会计电算化硬件系统安全性分析

对于会计电算化硬件系统来讲,保持不间断的电源是很重要的,因为突然断电,会导致用户所做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因为没有来得及存盘而前功尽弃,若是程序正在向数据库中写内容时也会因突然断电,导致数据出现错乱。

三、会计电算化应用软件系统安全性分析

(一)数据备份与数据恢复必要性分析

数据备份与数据恢复功能可以进行会计数据的保全与恢复。如果系统出现故障,可以在系统管理界面把最近一次备份的数据引入,将最后一次备份与故障发生前的这一阶段所发生的数据进行补充登记。数据备份应该按计划进行,一般完整备份的时间周期相对长一些,其他方式的备份时间周期相对短一些。可以规定完整备份一周一次,其他方式备份一天一次。在一天中应选择工作结束后,下班前执行备份,以免影响当天的工作。

系统管理员可以执行对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数据备份。会计主管可以执行对全部或部分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数据备份。一般操作员的数据备份权限由会计主管分配或指定。

(二)设置操作员权限与口令必要性分析

操作员的权限分配与口令设置是构成软件安全性的两个重要方面。众所周知,会计电算化工作中,操作人员的职务级别不同,工作范围不同,可以操作的软件功能和访问的数据内

容也不同,因此需要由最高级别的管理员对操作员进行权限分配。

在功能权限中,每个操作员都需要经过授权才能使用该会计电算化系统,并且只能使用被授权的功能。通过类别权限控制对操作员进一步的限制,使操作员只能在同一功能下不同类别范围内操作。操作员在操作时,尤其在做数据录入的操作时,可以限制其操作的数据发生额在一定的限度内。

(三)外部防护的必要性

(1)周界安全防范。

周界控制是通过对安全区域的周界实施控制来达到保护区域内部系统的安全性目的,它是预防一切实行外来攻击措施的基础,主要内容包括:设置外部访问区域,采用二层式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组建内部网,利用中间代理服务器隔离客户与数据库服务器的联系,实现数据的一致性;建立防火墙,在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的界面上构造保护屏障,防止非法入侵、非法使用系统资源,执行安全管理措施、记录所有可疑事件。

(2)数据通讯安全防范。

数据通讯控制是为了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发生错误、丢失、泄密等事故而采取的内部控制措施,单位可采取各种有效手段来保护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准确、安全、可靠。主要措施有:保证良好的物理安全,在埋设地下电缆的位置设立标牌加以防范,尽量采用结构化布线来安装网络;采用虚拟专用网(VPN)线路传输数据,开辟安全数据通道;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与数字签名,在系统的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传输的所有数据都进行两层加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使用数字签名确保传输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总之,需要会计信息系统能够实时提供有关决策信息是实时传递的,网络化经济环境中信息高速公路为会计信息系统实时提供了可能,这就需要建立适应网络化经济环境下会计时间、空间和速度的新理念。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基于网络环境的网络会计信息系统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实施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对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在产生、发展过程中虽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毋庸置疑的是,建立于“事项会计”下的网络会计信息系统是网络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将成为会计工作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探讨 篇3

一、加强《会计电算化》的上机实验教学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务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具有较强的应用操作能力。强化上机实验是真正学好本课程的关键,要适当增加实验课时,建议理论与实验课时的比例为1∶2。通过上机实验,使学生熟练掌握软件的操作技能。

我校会计电算化实验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使用按照某个具体财务软件编写好的一套会计电算化实验数据;第二阶段,练习手工会计向电算化会计的转换,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把手工会计模拟实验中使用过的实验数据改编成一套适合某个具体财务软件的会计电算化实验数据,上机实验。

(一)选择合适的会计电算化实验教材

实训教材是决定实训课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要选择适用于中职学生使用的高质量的电算化会计实验教材。讲授会计核算软件知识时,要结合具体财务软件和典型会计业务,模拟某企业一个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利用某种商品化财务软件进行处理,以账务处理系统和报表处理系统为重点,兼顾其他系统。

(二)主要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不能只包括总账系统和报表系统,还应该包括工资核算系统、固定资产核算系统、存货核算系统,应收应付系统等。

1.总账系统的初始设置。初始化设置是会计电算化的重要基础工作,是确保会计电算化系统以后正常工作的关键一环。初始化设置的很多内容一旦确定并投入使用,将不能更改,所以教师要提醒学生在初始化设置时一定要多加注意。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实验资料的具体情况,按照实验的总体设想进行初始设置。例如,准备科目的编码时,教师按照编码的原则、会计业务资料的具体情况指导学生编制出科学、实用的会计科目体系,确定科目的编码、名称、级次。要确保初始化设置没有问题后才能进入下一步。

2.总账系统的日常账务处理。教师应指导学生将模拟实验资料的日常经济业务逐笔输入账务处理系统,进行审核、记账、查询。根据资料的具体情况,设置常用摘要、常用凭证,以减少大量汉字输入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审核凭证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更换有审核权限的操作员进行审核。

3.自动转账分录的设置和生成凭证。这一部分是总账系统的难点,特别是自动转账公式的设置。根据业务性质,有的自动转账凭证要在一些业务处理完毕后才能生成。

4.总账系统的月末处理,主要是结账。

5.工资核算。在做工资系统自动转账凭证编制和传递时,应提醒学生注意:自动转账凭证编制工作要在当月工资业务处理完毕,并将工资数据汇总后才能进行,工资转账凭证传送必须在账务系统每月结账前进行。

6.固定资产核算。

7.存货核算。难点是存货的业务科目设置和凭证的生成。

8.编制会计报表。报表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要求学生掌握各种会计报表的手工编制方法,熟悉模拟实验资料,这样才能编制出正确的报表系统的计算公式。本部分的难点是报表计算公式的设置,开始时可先采用软件提供的引导输入方式生成计算公式。教师要向学生解释报表公式的含义,以便学生理解并掌握。

(三)手工会计模拟实验与会计电算化实验的转换、对比

建议《会计电算化》的上机实验教学与财务会计相应内容模拟实验同步教学,或安排在手工会计的模拟实验之后。

学生在手工会计的模拟实验过程中,已经做出了手工会计核算的汇总表、账簿、报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把手工会计模拟实验中使用过的实验数据改编成一套适合某个具体财务软件的会计电算化实验数据,按照商品化财务软件功能模块,把手工会计模拟实验资料进行手工向电算化的转换,增加账套、操作员、科目编码、辅助账、查询、自动转账、报表及工资表计算公式等财务软件实验资料,并分成若干个实验单元,应用于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

把手工会计实验中所用到的资料再改编并用财务软件进行实验,练习了手工会计向电算化会计的转换,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会计实行电算化的必要性以及电算化给会计领域带来的变革,对会计电算化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二、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实施教学

讲解操作过程方法时,教师要在计算机上进行实际操作演示,可采用高清晰度大屏幕投影或在机房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的广播方式进行演示教学。

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的广播教学功能,可以将教师机的电脑屏幕及语音等多媒体信息实时地传送给全体、群组或单个学生。在广播教学时,学生机完全接收教师机的屏幕,并且键盘被自动锁死,此时学生不能自行操作,只有等广播教学活动停止后,将学生机切换回原来状态下方可操作,这样学生就能边学习边实际操作。例如,在开始建立账套时,一般学生对过程都不是太清楚,此时教师可以在操作演示完后停止屏幕广播,让学生立即操作,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再继续进行广播教学。

在广播教学中,可以允许学生电子举手提问。只要学生机一按电子举手按钮,在教师机屏幕上该学生机就会立即显示一个举手的标志,教师看见后即可回答学生的提问,这样教师在不离开座位的情况下就可以解答学生的提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实时地将某个操作很好的学生的屏幕及声音转播到其他学生机上进行演示操作,这样增加了学生对教学的参与感,同时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实施会计电算化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室对时空的限制,既实现了传统课堂教学中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又符合电脑教学轻松、互动的自身特点。笔者深深地体会到了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实施会计电算化教学的优越性。它不仅方便了教师的教学工作,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积极性,是一次教学方式的飞跃。

三、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一)注重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在《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中,教师要随时提醒学生总结操作方法,归纳实验规律,培养学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在会计电算化实验中,对出现的各种软件、硬件及网络故障,教师不能仅着力于亲自对个别故障进行排除,而应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故障现象,看懂计算机屏幕提示信息的含义,讲明可能导致该故障的各种原因和故障解决方案。有意识地加强学生对计算机硬件、软件及网络知识的积累,使学生在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能熟练的驾驭计算机。能在将来的实际会计工作中,灵活运用身边的计算机及网络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市场上各厂商的商品化财务软件种类繁多,功能各异。在财务软件的操作实验中,不可能学习所有的财务软件。学校要有意识地安排两三种市场占有率高、影响力大的财务软件进行重点教学,如用友、金蝶。为了避免出现“老师没教过就不会”的情况,通过两三个财务软件的学习,要使学生不仅仅会操作一两种财务软件,而且要掌握电算化系统的基本原理。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会计学的基本原理来分析、解释财务软件操作的一般步骤,指导学生如何利用计算机软件的帮助文件或软件的操作手册。这样做对于提高学生的操作适应能力与学习能力是很有裨益的。

(三)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目前,财务软件或相关软件在企事业单位使用得已经相当普遍。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将其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调查内容可由教师根据所学课程内容适当安排多个题目,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选择,或由学生自主确定相关题目。在时间安排上,社会调查可放在课余及节假日进行。学生通过亲自参加社会调查,加深了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相关内容的了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学校还可以聘请一些在企事业单位工作的水平较高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员,给学生进行实际案例讲座和实践指导,或者提供一些来自于单位的、社会的专业需求信息,以利于学生将来就业。

四、参加财政部门的会计电算化知识考试

各省市财政部门组织的会计电算化考试已经开展多年,目前有初级和中级,通过者可获得相应等级的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合格证。初级合格证是取得“会计执业资格证”的条件之一。我校已经连续多年在开设本课程的学期中,组织学生参加当地财政局的会计电算化知识考试内容,全部取得了《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合格证》。

财政部门组织的会计电算化考试,主要面向社会上的普通会计人员,考试的范围、内容、难易程度与校内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有很大的差距。考试内容比较简单,属于对会计人员计算机知识和应用的较低要求。因而该成绩并不能代表学生对校内《会计电算化》课程学习掌握的情况。因此学校在教学内容上不能照搬会计电算化合格证考试内容,而应根据学校专业教学目标和社会需要设置课程教学内容。

五、调整考核方式

过去采用的主要依据理论试卷评定学期成绩的方式,在《会计电算化》课程上存在较大的弊端。应该调整该课程的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采取按理论考试、实验考核和平时表现综合评定成绩,重视实验考核。

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考核应特别注重实验内容,侧重能力的考核。在平时的实验中,加强实验过程考核,注意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有条件的学校,实验部分可利用计算机考试软件,自动评定成绩。实验部分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应不少于50%。

电算化会计下会计核算形式的探讨 篇4

1 会计电算化中小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下的会计核算形式

目前手工一般采用会计核算形式有五种, 即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凭单日记账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记账凭证核算形式、日记总账核算形式。无论是适用于业务简单, 使用科目很少的小型企业的日记总账核算形式, 还是适用于中小企业的科目汇总表和记账凭证核算形式, 乃至只能在大规模、经济业务多、分工较细的工业企业使用的凭单日记账和记账凭证核算形式, 设置账簿的种类都是日记账、明细账、总账, 采用的格式以三栏式为主。在会计电算化中是否还有必要完全照搬手工会计下的会计核算形式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手工会计下的会计核算形式并不是会计数据处理本身所要求的, 而是手工处理的局限所致。计算机处理和手工处理相比, 不仅仅在处理速度上有几何数量级的提高, 而且不存在因为工作时间过长或疲劳而引起的计算错误和抄写错误。这样完全可以从所要达到的目标出发, 设计出适合计算机处理、效率更高、数据处理流程更加合理的会计核算形式。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认为, 在小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下电算化会计的会计核算形式应采用科目汇总表和明细表两种会计核算形式。

1.1 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会计电算化下的

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是基于手工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 结合计算机数据处理的特点提出的。这种核算形式的处理程序一般描述为6个步骤: (1) 根据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编制记账凭证; (2) 根据收、付款凭证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3) 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 同时累计生成明细表; (4) 根据记账凭证定期编制科目汇总表; (5) 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三栏式总帐; (6) 根据明细表编制会计报表。

从会计电算化下的会计数据处理程序来看, 和手工科目汇总表核算程序相比, 增加了明细表, 会计报表的数据直接来源于明细表, 总账采用三栏式账页, 而账簿的设置也不必严格分类。

1.2 明细表核算形式该程序是根据明细账来登记总帐, 提供会计报表的数据。

具体的处理步骤为: (1) 、 (2) 步同科目汇总表; (3) 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 同时累计生成明细表; (4) 期末由明细账产生总账; (5) 期末根据明细表编制会计报表。明细表核算方式中明细表是整个处理程序的核心, 它包含了每一个科目的期初、本期发生、期末和年累计金额, 科目的内容为企业所有发生的会计明细科目, 其内部关系为:一级科目的数额等于下属二级科目数额之和, 二级科目数额为下属三级科目数额之和, 依此类推。明细账处理上包含两个过程:登记明细账和累计明细表。记账时根据不同的科目登入相应的明细账 (现金和银行存款不再登记明细账, 只需累计明细表) , 同时将金额累计到明细表中相应科目的发生额中, 并计算出该笔业务发生后相应科目的余额。计算明细表是根据明细表的内部结构及关系, 分别累计出各级的发生额, 直接修改原明细表中相应科目的金额。一般先从一级开始, 逐级累计到最后一级为止。例如:某条记录kmbh=“1610101”, 这是一个三级科目 (假设科目编码规则为3222) , 在处理时, 先将金额累计到一级科目的发生额中, 然后再累计二级科目, 依此类推, 直至最后一级。由于会计业务的每一笔数据都必须依据一定的会计科目, 业务上的每一笔数据都可包含在明细表中, 故报表的数据可直接来源于明细表;明细账在此只起分类的作用, 但无论是账还是表其数据源只有一个, 即记账凭证, 各种账表的数据都是在记账凭证分录库的基础上派生形成。如按业务排列形成明细账;按业务汇总形成科目汇总表;按一级科目汇总形成总账。这样总账与明细账、日记账, 科目与科目已失去了相互核对、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 在电算化条件下, 可以不考虑账簿间的核对工作, 而核对、制约工作主要靠正确输入凭证和账簿内部控制来实现。

采用明细表会计核算形式, 其优越性在于:

第一, 不管是现金科目还是银行科目, 总账科目还是明细科目, 都可以在明细表或明细账中将涉及到该科目的所有业务全部筛选出来, 按日期进行排列, 形成日记账, 即在电算化下所有科目都有日记账、所有科目都有明细账, 各种账簿也无严格的分类。

第二, 可形成动态的总账数据, 企业可以及时了解资金的运动信息。明细表中按一级科目取出, 就形成科目试算平衡表, 期末的试算平衡就可代替总帐。

第三, 可以在明细表中设置每一时刻, 每一科目的资金运动信息, 使企业的会计核算由事后的静态核算达到事前或事中的动态核算成为可能。

第四, 在会计电算化中, 各个单位可以采用同一会计核算形式, 所不同的只是科目内容上的变化, 这为实现会计电算化下会计核算形式的通用提供了前提。

2 会计电算化中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下的会计核算形式

从理论上说, 科目汇总表和明细表核算形式是一种在电算化下有效的会计核算形式, 但由于小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例如Fox BASE、Visual Fox Pro等是PC机上的数据库系统, 它在保证数据库的一致性和安全方面还存在问题, 因此, 事实上, 科目汇总表和明细表两种会计核算形式, 在实现时基本都是采用集中处理 (批处理) 的方式, 即记账凭证的一次输入, 多次调用, 多次记账, 得到的账表数据只能是相对的动态数据, 只有在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下采用记账凭证的实时处理会计核算形式, 才能获得真正的每一时刻的动态会计信息, 实现在线管理, 在线计算, 实现真正的网络财务, 极大地丰富会计信息内容并提高会计信息的价值。

记账凭证实时处理的核算形式处理过程非常简单。整个核算的起点仍然是从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开始, 所不同的是, 记账是即时进行的, 记帐凭证形成的同时各种帐簿也已产生, 即记帐凭证文件既是记账凭证又是账簿。记账凭证文件包含了本会计期间所有科目的期初、本期发生、期末、年累计金额, 其内部关系同明细表, 科目是按业务发生日期的顺序排列的, 只要有新的科目记入, 就会在记账凭证文件中逐笔登记该科目的发生额, 同时将金额累计到相应科目的发生额中, 并计算出该笔业务发生后响应科目的余额, 这样, 就可以据会计人员的要求在凭证文件中得到每一科目任一时刻的动态信息, 形成所谓的账簿, 各种反映企业经营和资金状况的动态财务报表、财务报告、年报、季报、月报和日报均能很便捷的即时产生, 如果与网上银行连接, 可以随时查询企业最新的银行资金信息, 从而实现从桌面财务迈向网络财务的目标。

总之, 会计电算化的第一阶段使会计工具和介质由算盘到键盘, 从账本到磁盘文件。网络财务将使会计核算模式继续发生更大的变化。

摘要: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冲击着各个领域。在会计领域, 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会计工作, 国际上始于本世纪50年代, 当今西方许多发达国家, 将计算机应用于会计数据处理、会计管理、财务管理以及预测和会计决策,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会计电算化传入我国是在70年代中期, 近几年, 在全国各地, 特别是大中城市, 进入稳步发展时期。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它的产生将对会计理论与实务产生重大的影响。那么, 与手工会计相比, 会计电算化在会计核算形式上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在电算化会计中, 账簿的种类、格式以及账簿间的关系, 记账程序、记账方法如何变化?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也是本文研究的问题所在。

加强电算化会计发展对策探讨论文 篇5

1、制定相关规章制度。

电算化会计是一套关于会计信息处理的有机系统,电算化软件是其中的主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还需要相配套的规章制度来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准确,充分发挥电算化信息处理的优点。有关部门应借鉴发达国家电算化管理经验和规则条例,加大对会计电算化监管制度的研究,尽早建立起一套适合我国国情并富于操作性、实用性的监管法律法规体系,切实保障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朝着健康方向发展。会计电算化必须建立的管理制度应包括: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度、电算化系统操作管理制度、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管理制度、电算化系统会计资料和档案管理制度等。进一步完善会计电算化的配套法规,针对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地补充和完善相关法规。通过准则类法规规范会计电算化操作流程,使会计电算化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重视电算化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培养一大批懂财务并精技术的会计电算化复合型人才是我国会计电算化持续发展的根本。人才的`培养,必须从学校教育和岗位培训上双管齐下。对于学校教育中电算化课程的开设,往往存在学时较少,课程安排过于基本,软件单一的问题。学生学完课程后,往往只掌握了一些日常业务的简单操作,稍显复杂的业务处理或软件的一些高级功能就知之甚少了。可见,要在实际工作中全面发挥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功能,在课堂教学中,就应锻炼学生们利用会计电算化软件管理分析数据的能力,而不仅仅局限于基本的核算操作。对于正在从事着会计工作的会计人员,应对他们进行经常性的短期培训,使他们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来适应日新月异的电子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

3、加强安全、保密性。

加强安全、保密性,从外部来看,需要会计软件生产企业在开发设计新软件的同时加强对数据保护模块的研究;从内部来看,需要企业自身加强财务安全意识,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实行用户权限分级授权管理,建立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岗位责任。建立健全对病毒、电脑黑,客的安全防范措施。采用防火墙技术、网络防毒、信息加密存储通讯、身份认证、授权等。从电算化网络软件的设计入手,增加软件本身的限制功能。建立会计信息资料的备份制度,对重要的会计信息资料要实行多级备份。为确保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实行纸质档案和新型载体档案双套保管,并逐渐向完全保管新型磁介质载体过渡。强化审计线索制。建立进入网络环境的权限制。在进入系统时加一些诸如用户口令、声音监测、指纹辨认等检测手段和用户权限设置等限制手段。建立机房管理限制。对于重要的计算机系统应加电磁屏蔽,以防止电磁辐射和干扰。制定计算机机房管理规定,制定机房防火、防水、防盗、防鼠的措施,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对策等。

4、实现网络化财务信息管理

(1)传送数据网络化。

企业可以将公布财务或审计报告等工作直接借助于网络平台实施,节约成本,便捷高效。

(2)实现企业会计电算信息系统的网络化。

随着财务软件技术的深入开发,在未来的若干年内我国的大部分会计电算化系统必将渐渐地从单项环境过渡到网络化的环境中来。可以考虑建立一个数据共享平台,使企业的数据资料在网络上可以选择与其他企业的财会数据资料实现共享。

(3)将企业的资金账户与系统挂钩实现网上收支。

企业可以将局部网定向到银行的账户上,在网上直接进行资金的划拨和收支,提高了企业的资金周转率,便于开展电子商务。

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探讨 篇6

一、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1.控制对象变化

在手工会计系统中,是以对人的控制为主;但在电算化系统中,大部分处理由计算机完成,审查、复核等控制被削弱,财务人员只负责原始数据的编码、审核与输入、输出会计报表的分析,这样,内控对象由单一人工控制转变为对人与计算机的控制。

2.控制重点转移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内部控制的重点转移到原始数据的输入方面。电算化系统下,一旦原始数据在输入中发生错误,计算机无法识别,只会将错就错地进行记账、编制报表等后续工作,自动处理数据的准确性,完全依赖于原始数据输入的准确性。

2.数据存储方式改变

在手工方式下,会计信息以账、证、表等形式存储在不同的纸张上,很难不露痕迹地加以修改或伪造。但实行了电算化后,会计信息是以数据库文件的形式保存在磁光介质上,数据、文件等很容易被伪造、复制和修改,而不会留任何痕迹,另外磁或光介质对保存环境要求高,容易损坏,一旦损坏难以恢复。

4.安全性及保密性问题

现有的软件系统在设计、开发阶段普遍存在重功能轻安全的现象,数据库呈开放状态、易于打开,电脑的系统数据和会计信息资料有面临被不留痕迹的浏览、修改的风险;计算机硬件系统存在物理性,一旦硬件系统出现故障或因停电等其他非人为原因将导致会计数据的丢失;各种各样的病毒也对安全系统造成威胁,甚至导致系统的瘫痪。

二、控制措施:

1.强化操作权限意识,明细岗位责任

在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中,会计业务处理大部分由计算机完成,人为控制减少,削弱了会计审核功能,为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必须制定相应的组织和管理控制,从会计工作的特点入手,对系统中的各类人员进行严密分工,首先将业务授权、执行、保管和记录等不相容职位进行分离,其次是财务部门电算化岗位内部的职责分离,软件开发人员不能有记帐、修改、审核等权限;会计主管掌握操作人员的权限确定权,电算主管享有电算系统最高级管理权限,负责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进行权限授予,管理操作信息的安全;电算系统维护员负责系统和设备的维护;操作员负责凭证的录入与复核工作,保证账务处理的真实与合法。各岗位通过相互稽核、相互监督和相互制约来减少错误和舞弊的可能。

2.加强计算机硬件、软件管理

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是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基础,只有做好软件和硬件的维护工作,减少计算机故障的发生,才能保证电算化工作的顺利进行。会计部门应设立系统维护岗位,负责系统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的维护工作。为了能够实现实时安全监控,必须设立“防火墙”,控制会计账套数据库的进出,在传输数据时进行加密,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泄漏、篡改或伪造,通过访问控制,身份识别等措施限制非法访问;控制一些软件的安装,尤其是数据库系统软件,以防止利用数据库系统打开账套数据库,进行非法处理,拒绝一切无关人员使用计算机。

在会计电算化系统运行与维护过程中,企业还应重视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安装正版杀毒软件,切断“病毒”入侵的可能途径。采用具有強制备份的功能和一旦文件被破坏的事件发生时的应急措施和恢复手段的软件,关键性的硬件设备采用双系统备份。机房内用于动力、照明的供电线路与计算机系统的供电线路分开,配置安全供电系统、防辐射和防电磁波干扰等设备。

3.建立上机操作登记制度

利用财务软件的权限控制功能,采用设置密码、声音监测、指纹辨认等检测手段和用户权限设置等手段来对上机操作进行控制。开机后,操作人员不能擅自离开现场,如需离开,应退出工作界面,等回来后重新登录;各种录入的数据均需经过严格的审批并具有完整真实的原始凭证;对输入的数据如有疑问的,应及时核对,不能擅自修改;发生输入内容有误的,需按系统提供的功能加以改正,并且系统只能提供留有痕迹的更改功能,对已结账的凭证与账簿以及机内账簿生成的报表数据,系统不能提供更改功能,修改必须通过编制记账凭证冲正或补充登记来更正。建立输出授权制度控制,只有具有相应权限的人才能执行输出操作;打印输出的资料要进行登记,资产的文件输出要经过有关人员授权,并经过有关人员审核签章。完成操作后,必须做好数据备份和系统安全处理,方可退出电算化系统;用操作日志记录每天的操作时间,操作内容、操作人员姓名、故障情况等,定期打印“计算机操作日志”并妥善保管,以备日后查询。

4.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企业应根据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特点,做好会计资料的收集、保存和调用等方面的工作。需要存档的必须有会计主管和系统管理员的签章,定期对所有档案进行备份,备份的磁盘介质应贴好明细标签归档,存放在安全、洁净、防潮防磁的地方,指定专人妥善保管、尽量存储于两个空间位置不同的地方分别保管。磁盘介质原则上不予外借,如有必要,可采取复制的办法借出。如果原件借出,必须严格进行登记并告之其使用办法,收回时应严格检查存储内容的完整性及安全性。文件的修改、更新等操作都应附有修改通知书、更新通知书等书面授权证明,对整个修改更新过程都应作好登记。

5.强化内部审计

审计人员应定期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各个环节进行核查监督,以防舞弊行为的发生。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检查,主要检查全计电算化账务处理正确与否,是否遵照会计法规行事,审核签字是不是符合本单位的内控制度要求,凭证附件是否完整等。审核计算机内部数据与书面资料的一致性,监督数据保存方式的安全、合法性,防止发生非法修改历史数据的现象;对系统运行各环节进行审查,防止存在漏洞。

6.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有效实施内部控制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实施主体是“人”,无论软件质量如何优良,规章制度如何完善,都只是形式,发挥不了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在制定制度的同时,应加强执行力建设,重视人在内部控制中的主导作用,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有效实施内部控制。激励会计人员不断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技能培训,努力使自己成为兼具会计专业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电算化系统实施人机控制的要求。

企业应从实际工作出发,建立和完善更为科学的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高效性及准确性,不断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和会计信息的质量,确保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完整的信息,创造更高的效益。

参考文献:

[1]沈利民.浅谈IT环境下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闸北区建筑业管理署.

[2]谈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理论与实践探讨.论文网.2009.3.

[3]王群.电算化贪污案引起原因及内部控制的风险防范.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电算化会计一般控制探讨 篇7

笔者认为我国电算化信息系统下的一般控制的关键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介绍实现一般控制的必要性, 其次是分析其在电算化信息系统下的特征及当今出现的问题, 最后是针对其存在的问题, 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

一、概述

(一) 研究电算化信息系统下一般控制的必要性

只有建立健全电算化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内部控制, 才能提高会计的分析决策能力, 防止浪费和舞弊行为, 也才能建立科学的岗位责任制, 提高会计工作质量, 增强各种信息输出和财务报告的可信度、可靠性。

1. 防范企业经营风险

面对市场竞争环境的急速变化, 以及买方市场的迅速形成, 如果忽视了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建设, 很多企业往往会在经营中遇到许多困难, 像销售不畅、三角债泛滥、资金匮乏、库存积压等。为了及时、准确地提供经营管理所需要的会计信息, 必须建立电算化信息系统, 而要想应用好电算化信息系统就必须建立一般控制, 这样才能够更好的防范企业的经营风险, 应对挑战。

2. 应对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来自国外的挑战

目前, 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大多都掌握在那些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和强大的经济实力国外大公司的手中, 在开放性的市场环境中, 国外财会软件无疑对向国际化方向发展的企业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另外, 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 在会计实践中产生了多层次、多方位的会计主体, 从而对编制合并会计报告和分部报告提出新需求。还有, 我国在修订和补充具体会计准则后, 对会计电算化及其内部控制提出新的要求, 都需要进一步完善现存会计体系。

3. 强化审计工作的需要

审计人员必然要研究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 掌握其审查方法, 针对其控制的弱点, 评估其影响并向被审单位提出改进的建议。加强审计工作, 特别是对会计数据操作的审计, 以明确要求实现财务和管理信息的可靠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既能满足这三大目标不同的需要, 又能相互交叉。

(二) 一般控制的基本内容

1. 组织运用电子数据处理

组织控制是为保证电子数据处理部门正确、安全、高效地完成数据处理工作而规定的职责分工和人事管理控制措施, 其目的主要是减少电子数据处理部门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的可能性。组织控制的基本要求是做到不相容职责的分离。

2. 系统开发与维护控制

企业开发电算化信息系统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在于开发出的系统是否能够反映用户的要求, 是否能够达到预定的质量标准, 是否能按时完成并投入使用, 开发成本是否合理, 系统是否合法等等。有三项控制:开发过程控制、编程控制、系统维护控制。

3. 系统安全控制

系统的可靠性、信息的安全性及信息处理的正确性都依赖于强有力的安全控制。影响系统安全的因素很多, 包括自然灾害、工作失误、计算机舞弊与犯罪活动等, 因而系统的安全控制就是防止这些因素危害系统的安全。

4. 操作控制

操作控制是通过制定严格的、标准的操作规程, 并认真地加以执行来实现的, 其根本目的在于保证信息处理的高质量、减少差错的发生和文件、程序及报表的未授权使用。标准的操作控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机房管理制度控制、操作权限控制、操作规程控制。

5. 档案控制

电算化会计档案, 包括存储在计算机硬盘、其他磁性介质或光盘中的会计数据和计算机打印出来的书面形式的会计数据等。会计数据是指记账凭证、会计账薄、会计报表 (包括报表格式及计算公式) 等数据。电算化会计档案控制就是为了保证会计数据的安全可靠而设置的控制措施。

(三) 电算化信息系统下一般控制的特征

1. 一般控制的环境复杂化

企业计算机处理使用会计和财务数据后, 会计部门的组成人员从原来由财务、会计专业人员组成, 转变为由财务、会计专业人员和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的管理人员及计算机专家组成。会计部门不仅利用计算机完成基本的会计业务, 还能利用计算机完成各种原先没有的或由其他部门完成的更为复杂的业务活动。因此, 企业管理层需要对经济环境的变化及时做出反应, 通过各种经营与财务指令实现在线管理, 一般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就显得更为重要, 其范围和控制程序较之手工会计系统更加广泛、更加复杂。

2. 一般控制的范围拓广

计算机技术的引入给会计工作增加了新的工作内容, 同时也增加了新的控制措施。由于系统建立和运行的复杂性, 内部控制的范围相应扩大, 除了传统手工系统控制外, 还增加了网络系统安全的控制、系统权限的控制、修改程序的控制等, 以及磁盘内会计信息安全保护、计算机操作管理、系统管理员和系统维护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等。

在互联网环境下电算化信息系统中, 业务部门或分公司与企业总部之间通过互联网络发送与接收信息, 在使信息的传递更为及时与便利的同时也更易受到企业外部的攻击及侵犯, 对系统的安全带来很大的危害, 这必然要求对企业内外部同时进行控制, 突破一般控制的范围限制, 扩大所控制的范围。

3. 一般控制的重点发生变化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 会计数据一般都集中由计算机数据处理部门进行处理, 而财务部门人员往往只负责原始数据的收集、审核和编码, 并对计算机输出的各种会计报表进行分析。这样, 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的重点就由对人的控制为主转变为对人、机控制为主。

4. 会计档案的保管更为困难

在互联网环境下电算化会计系统中的业务部门或分公司将原始信息以电子符号的形式通过互联网传递给企业总部, 但记载着这些原始信息的原始票据及其它单据却没有办法传递给企业总部。这就是说, 在这种环境下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及其它的档案资料发生了分离, 这对于会计检查和会计核算是不利的, 也不符合现行会计法规所要求的会计资料的可逆查性及会计档案的保管规定。

5. 交易授权的变化

授权、批准控制是一种常见的、基础的内部控制。在手工会计系统中, 一项经济业务的每个环节都要经过某些拥有相应权限的人员的签章, 自然形成了层层复核、道道把关的严格的审核复查机制。但在电算化信息系统中, 大部分处理由计算机完成, 审查、复核等控制被削弱甚至取消。

除了上述一般环境的电算化信息系统下内部控制的基本特点外, 作为特殊互联网环境下的电算化信息系统中会计信息传递的完整性更为困难, 如: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可靠;财务机密是否被泄露;会计信息是否被篡改;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网络安全保障难度大等。

二、电算化信息系统下一般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 不相容职务难以分离

传统手工会计处理系统的内部控制是建立在不相容职能分离、相应职责分工的基础上。而采用电算化后, 由于功能和知识集中, 使职责进一步集中, 这样一些在原手工操作下不宜合并的岗位, 在采用电算化后可以合并, 会计人员也大大减少, 致使这些原则的重要程度下降。

(二) 会计信息磁性化使原始凭证易于伪造

在手工条件下, 会计数据和信息记录在纸介质的单、证、账、表上, 修改困难, 一旦修改就会留有明显痕迹, 也便于查证、控制。而电算化条件下, 会计信息以数字形式存储在磁 (光) 介质上, 极易被篡改甚至伪造且不留任何痕迹。另外, 电磁介质易受损坏, 所以会计信息也存在丢失或毁坏的危险。因此, 如何使磁性介质上的数据安全可靠、防止数据被非法修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三) 控制舞弊、犯罪的难度增加

由于储存在计算机磁性媒介上的数据容易被篡改, 有时甚至能被不留痕迹地篡改, 数据库技术的提高使数据高度集中, 未经授权的人员有可能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浏览全部数据文件, 复制、伪造、销毁企业重要的数据。计算机犯罪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危害性, 发现计算机舞弊和犯罪的难度较之手工会计系统更大, 计算机舞弊和犯罪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可能比手工会计系统更大, 因此, 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不仅难度大、复杂, 而且还要有各种监控有力的计算机技术手段。

(四) 一般控制的程序化使差错反复发生的可能性加大

电算化信息系统中一般控制将人工控制与程序控制相结合。电算化系统许多应用程序中包含了内部控制功能, 这些程序化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取决于应用程序, 如程序发生差错或不起作用, 由于人们依赖性以及程序运行的重复性, 使得失效控制长期不被发现, 从而使系统在特定方面发生错误的可能性加大。

(五) 原始数据操作准确性问题

在电算化会计中, 计算机输出的数据都是在程序控制之下, 对输入的数据源自动进行加工处理, 并储存于磁性介质上。然而, 电脑中的原始数据必须是由人工事先进行审核和输入计算机的, 一旦原始数据在输入中发生错误, 计算机无法识别, 只会将错就错地进行各种计算工作, 将会引发明细账、总账乃至会计报表等一系列错误, 造成输出信息的失真。

三、电算化信息系统下一般控制的完善措施

(一) 进一步实行不相容职责分离、职责分工

1. 电子数据处理部门与用户部门的职责分离

分离不相容职责的一般原则是将四种基本职能, 即业务授权、执行、记录和资产保管予以分开, 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 这四种职责同样也必须分离。一般而言, 电子数据处理部门不能负责业务的批准与执行, 也不能保管除计算机系统以外的任何资产。因此, 电子数据处理部门的职责是负责业务的记录;而用户部门的职责则是负责批准、执行业务、保管资产。

2. 电子数据处理部门内部的职责分离

电算化数据处理的特点之一是将所有的会计资料集中起来, 统一处理, 这使得在手工方式下的某些本应分离的不相容的职责集中化了, 从而失去了相应的监督作用。因此, 在电子处理部门内部, 还应当进行正确的职责分工, 从而使有关的工作人员在数据处理中难以越权, 保证系统的可靠运行。

(二) 提高处理系统风险力度

1. 及时进行会计数据的备份

由于在互联网环境下电算化会计系统存在着大量的网络子系统, 分别存放了大量有用的会计数据, 一旦发生问题, 会有大量的会计数据将无法挽回。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出现, 应及时的对会计数据进行多种备份, 以便在系统出现问题后能够迅速地恢复这些会计数据。

2. 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

这里的档案主要是指打印输出的各种账簿、报表、凭证、存储会计资料和程序的软盘及其它存储介质。系统开发运行中的各种文件及其它会计资料的功能是负责系统内各类文件资料的存盘、安全保管和保密工作, 而档案管理一般通过制定与实施档案管理制度来实现, 一般包括:存盘的手续必须有会计主管和系统管理员的签章才能存盘保存;各种安全保证措施, 如备份软盘应贴上保护标签应存放在安全、洁净、防潮的地方;采用磁性介质保存会计档案要定期进行检查和定期复制, 防止由于磁性介质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

3. 加强系统维护的控制

通常系统维护控制包括对系统软件的维护控制、数据维护控制及文档资料的维护控制, 其中系统软件维护工作需要对系统的功能进行改进和扩充。但这种对系统的功能的改进却可能导致系统出现新的错误, 因此对系统软件的维护应进行控制, 即应按新系统开发过程的规程来要求, 并且进行相应的控制。

(三) 加强内部审计与监控

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 内部审计与监控对于电算化会计系统的正常、可靠地运行, 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及有效控制舞弊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 在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开发过程中需要审计人员的参加, 并在系统中设置一些专供内部审计人员使用的审计程序, 以强化审计手段。

在数据的加工处理方面, 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对内部控制牵涉到的业务处理、记录的保存、生产报告及环境安全等问题进行评价与验证, 保证系统的运行安全及数据处理过程的正确与可靠。一方面必须做好严格的系统监控工作, 另一方面, 又必须加强审计工作, 特别是对会计数据操作的审计。

(四) 防止磁性化会计信息的伪造

1. 对企业信息使用者进行权限管理

实行这一管理要求对使用者与会计信息进行分类。其原因在于, 企业内部、外部有不同的信息使用者, 他们的身份及他们对获取的会计信息要求也不同, 因而有必要对这些使用者与会计信息进行分类, 以保证不同身份的用户获取与他们身份与要求相符的会计信息。

2. 对会计数据与会计软件进行加密

为了防止其他用户对会计数据的非法窃取或篡改进行信息伪造, 还必须对一些重要的会计数据进行加密处理。系统操作员可以定期进行手动备份, 将完整有效的资料及时转储。软件自动在硬盘上另作备份, 有数据完整性检查机制并定时更新;对会计数据可以通过设置供销码核对、特征识别、存取权限、硬件加密或把系统作在芯片上加密等措施进行保密。

(五) 有效地控制舞弊行为

1. 严格机构和人员的管理与控制

会计核算软件投入正式使用后, 对原有会计机构必须做相应调整, 对各类人员制定岗位责任制度。会计电算化后的工作岗位可分为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基本会计岗位包括:会计主管、出纳、会计核算各岗位、稽核、会计档案管理等工作岗位。电算化会计岗位包括:直接管理、操作、维修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等工作岗位。机构调整必须同组织控制相结合, 以实现职权分离, 有效地限制和及时发现错误或违法行为, 机构调整必须同组织控制相结合, 以实现职权分离, 有效地限制和及时发现错误或违法行为。

2. 加强系统管理控制

系统管理控制是指企业为加强和完善对网络会计系统涉及的各个部门和人员的管理和控制所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要求在操作规程中明确职责、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 并形成一套电算化系统文件。由于网络会计系统是一种分布式处理结构, 计算机网络分布于企业各业务部门, 实现财务与业务协同处理, 因此原来集中处理模式下的行政控制转变为间接业务控制。主要应采取如下几方面的措施:设置适应于网络下作业的组织机构并设置相应的工作站点;合理建立上机管理制度, 包括轮流值班制度、上机记录制度、完善的操作手册等;建立完备的设备管理制度。

3. 加强人员素质的控制

电算化信息系统在广泛使用后, 要求会计人员相应加强自身的素质。会计人员不仅要掌握、精通计算机操作知识和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及维护措施, 又要有很深的会计理论知识功底和娴熟的业务技能。此外, 还要大力增强操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 让其充分认识到要做到诚实守信、认真严谨的必要性, 自觉杜绝舞弊行为。

(六) 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性

1. 病毒防治

计算机病毒具有很强的破坏能力, 其中有的病毒会破坏电算化会计系统的软件, 有的则破坏数据文件, 还有一些病毒会干扰系统的正常运行, 甚至使系统瘫痪。对付病毒的基本策略是利用现成的杀病毒软件对病毒进行检测并消灭, 在系统中安装一些检测程序的技术手段。

2. 数据安全控制

会计数据的安全与否直接影响着会计处理的结果是否正确, 因而对会计数据的安全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中有明确规定:会计软件应具备防止非指定人员使用的功能;在执行数据备份工作时, 对存储介质上的存储空间、是否插入软磁盘、软磁盘是否贴有写保护标签应予以提示;对存储在磁性介质上的程序文件和相应的数据文件应有必要的保密或其他的保护措施, 以防止非法篡改。

四、结论

企业会计电算化问题探讨 篇8

企业会计电算化是指利用信息技术与现代化会计技术, 以计算机为工具, 对各种会计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存储及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企业生产经营规模逐渐扩大, 会计数据处理量也大大增加。这其中不仅包含传统的财务核算, 还包含规划未来、参与经济决策。而企业会计电算化有助于解决这一矛盾, 将会计人员从繁杂的计算工作中解脱出来, 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提供并运用信息来干预生产, 推动企业经营和参与企业决策, 从而转变其工作重点。

企业会计电算化具有以下几方面作用:

1.1 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大大提升

由于计算机计算速度快, 会计信息系统正是用计算机为工具来处理会计数据, 完成会计人员日常、手工操作任务。如此一来, 不但可以轻松完成各种报表和核算工作, 而且还可以在任意时点进行报表和会计核算。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中对一般财务处理, 可采用批处理工作方式, 把会计核算周期缩短到最理想的程度。对企业中一些特殊部门或要求速度较快的会计信息, 一般采用联机处理或实时处理工作方式。这一优点, 是手工操作的会计方法无法比拟的。

1.2 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大幅度提升

计算机的计算精度高, 会计电算化正是利用这一特点结合经济数学方法准确地保证了会计信息的正确性。会计电算化在对财务处理的整个会计操作程序中都由计算机自动完成。这种操作方法杜绝了记错或算错等各种错误现象。由于企业每项经济活动发生后都要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会计科目, 并要求资金来源和资金占用账户保持平衡。会计信息系统针对这些问题以凭证输入到入账, 采取了一系列的正确性校验方法及容错处理程序。充分发挥了计算机的技术技巧, 保证了会计理论对会计信息的正确性要求, 从而保证了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之间、账户借方发生额和贷方发生额之间、借方余额与贷方余额之间的总和始终保持绝对平衡。另外, 会计信息系统对会计数据是采用人工操作一次输入多方使用的方式, 因此, 只要把好输入凭证这一关就可以避免人为错误。

1.3 会计的职能可以得到更充分发挥

企业如果应用会计信息系统, 那么, 一切财务处理工作就可以完全由计算机承担, 会计就可从手工抄写和计算等烦琐的工作之中解脱出来, 可以把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从单一的事后核对转入日常管理、经济活动分析预测及决策等方面, 充分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

2 会计电算化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虽然有很多优点, 但是在中小企业的实施和应用中却存在诸多问题, 具体分析, 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2.1 对会计电算化重视不够

一些中小企业对会计电算化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他们对实施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意义与进一步提高会计电算化应用水平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会计电算化往往只被认为是单纯利用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 对会计电算化在企业管理决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认识不充分。

2.2 会计电算化相关制度不健全

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后, 不仅改变了会计数据的存储和处理方式, 而且, 也改变了会计的组织方式, 使得手工会计长期形成的一整套内部控制制度中的不少内容不再适用。而有些企业仍采用手工方式下的控制制度, 甚至就没有制定针对会计电算化相关制度, 将计算机系统的维护、数据的输入与修改、软件的输入与修改交给同一个人完成, 大大增加了差错和舞弊的可能性。另一方面, 有些企业为了加强控制, 不是从会计电算化入手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 而是保留了传统会计核算方式下的大部分会计资料, 甩账率始终难以提高, 没有充分发挥电算化会计的优越性。还有一些中小企业实现会计电算化以后, 没有及时制定一套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 会计账套备份和清理不规范, 会计资料归档不及时, 当计算机系统出现故障时很容易造成会计数据的丢失。

2.3 财务软件选择不合适

我国大部分的中小企业都在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 但有些单位为盲目追求会计电算化的实施程度, 从追求硬件的超前性着手导致该单位的硬件购置与布局, 严重不符合企业规模, 形成了资金的严重浪费。此外, 由于一些财务软件的软件功能单一、数据共享程度不高、财务软件之间的不兼容性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的存在。例如, 一些财会软件的材料核算、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等功能较强, 而缺乏具备管理型功能的成本核算分析、财务指标分析体系以及资金供求预测等模块, 或根本没有设计, 或内容过于简单、功能不全, 并且查询功能也不强, 限制了其管理功能, 失去了会计电算化对加强财务管理的促进功能。

2.4 会计电算化方面的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会计电算化要求会计人员既要掌握国家的财经法规政策和行业会计制度, 又要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的相关知识。而企业单位会计人员有相当一部分难以将计算机知识和会计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对会计软件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和处理。同时, 因为缺乏对企业全体成员进行必要的培训, 以致会计电算化的建设和应用过程很难得到企业全体成员的理解和支持, 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建设和应用也很难落到实处。因此, 会计电算化复合型人才的缺乏一定程度上制约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3 加强企业电算化的措施

3.1 提高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重视程度

在企业中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培训, 使相关人员正确认识到会计电算化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从长远的眼光看问题, 大力支持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和运作, 并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电算化实施的工作规划, 适当加大对单位会计电算化软硬件设施的投入。

3.2 健全会计电算化有关的制度

建立健全利于会计电算化的相关制度,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结合中小企业自身特点, 制定适合本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制定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时, 除了要遵守手工会计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外, 还要考虑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特点以及自己所处行业等因素。第二、建立健全一整套电算化模式下的规章制度, 形成良好的内控环境。实施会计电算化, 就需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加以约束, 才能充分发挥电算化的优势。建立制度时应遵循如下原则:不兼容权限必须分离原则, 相互制约原则, 安全、保密原则, 内部防范原则。第三, 完善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首先, 应根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及时制定一套适合的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 其次, 根据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特点, 分别做好会计档案的收集、保存、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及时对会计账套的备份准备双备份。最后要明确电算化档案保管人员职责, 加强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

3.3 选择合适的财务软件

选择适合企业本身的财务软件, 既要保证功能齐备, 又要考虑到与其他相关软件的兼容性等特点, 因此, 在选择财务软件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会计软件的特点与单位业务相符;会计软件信息处理流程符合本单位的会计核算要求;与其他相关软件兼容等。

3.4 重视培养复合型的会计电算化人才

中小企业要考虑长期利益, 加大对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 对电算化管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 使其业务水平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成败, 所以加强财会人员的培训, 提高会计电算化人员的素质, 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4 结语

企业会计电算化是未来企业的发展趋势, 因此, 企业应正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及时解决, 推动会计电算化的推进, 这事关企业的长远利益和竞争力。

摘要:会计职能的发挥, 不但要依靠科学的会计方法, 而且还必须采用与之相适应的会计操作技术, 而随着会计理论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会计电算化已逐渐成为一种发展趋势。结合企业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加强企业会计电算化的措施。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问题,措施

参考文献

[1]郑维.浅析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实施与应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6, (3) , 7.

[2]陈新.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3]唐亮, 许诺.浅议我国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网络财富, 2009, (7) .

关于会计电算化问题探讨 篇9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对会计工作的各个方面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发展会计电算化, 有利于促进会计工作的规范化, 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 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 更好地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 为实现会计工作现代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1 当前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缺乏对会计电算化重要性的认识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 电算化会计才开始在企事业单位中进行普及, 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讲, 我国的电算化起步较晚, 各方面的具体措施及规范也不完善, 人们的认识程度也不够, 部分单位对电算化会计存在粗浅的认识, 只是在工作中改变了传统的核算方式, 却无法认识到会计信息体系对企业的重要性, 这样就无法从整体上对会计信息的及时性进行改革, 现在的会计信息也无法及时有效的进行传递, 无法更好的为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所利用, 对信息化的认识不够, 严重影响了企业对电算化软件的投入资金, 无法实现更好的更新, 先进的技术无法利用, 更谈不上利用信息化技术为企业的运作提高高效率了。

1.2 会计软件通用性差、集成化程度低

由于我国电算化起步较晚, 所以面对各电算化软件的生产厂商来讲, 产品单一, 一套财务软件被不同需求的顾客所使用, 这样就很难保证在使用过程中都能满足大家的需求, 所以部分企业就是应用了电算化软件, 也无法在工作中全解放出来, 仍需要用部分手工工作来进行补充。所以电算化软件的部门缺点严重影响了电算化优势的发挥。

1.3 数据保密性、安全性差

很多时候, 财务上的数据, 是企业的绝对秘密, 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但几乎所有的软件系统都在为完善会计功能和适应财务制度大伤脑筋, 却没有几家软件公司认真研究过数据的保密问题。例如成都某公司计算机被盗, 内存价值百万元的资料且无任何加密防范措施, 该公司的损失已远远超出了计算机本身的价值。而有些软件所谓的加密, 也无非是对软件本身的加密, 防止盗版, 不能真正起到数据的保密作用, 安全性上, 更是难以意料, 系统一旦瘫痪, 或者受病毒侵袭, 或者突然断电, 很难恢复原来的数据。

1.4 会计人员计算机业务素质偏低

由于电算化介入的时间较晚, 所以目前部分企业的电算化工作人员普遍业务素质较低, 熟悉会计业务的对计算机不熟悉, 熟悉计算机的又对会计业务不熟悉, 能将二种知识融会贯通的电算化人员很少, 甚至可以说是严重缺乏。这样就导致在工作当中, 因对计算机的不熟悉, 工作时的误操作或是计算机故障很难避免, 这种情况下就有可能使之前的所有工作成果付之东流, 严重的会导致数据丢失。

2 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对策

2.1 提高对会计电算化的思想及理论认识

会计电算化, 顾名思义就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的简称。就是把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化数据处理工具和以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数据库以及计算机网络等新兴理论和技术应用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中, 以提高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进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我们应当而且必须认识到会计电算化不仅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数据储存形式、数据处理程序和方法, 扩大了会计数据领域, 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 而且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方法和技术。因而推动了会计理论与会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完善, 促进了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 是整个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的一次根本性变革。

2.2 建立通用统一的财务软件协议, 并与市场细分相结合

财务软件协议可以规定相同的数据接口 (譬如输入输出数据库名称、格式、类型、字段名称等) , 或者规定公共的转换接口, 使不同的数据可以相互转换, 以便被识别、被接受。这样在不同系统软件下的数据就可以直接使用, 不必再做处理, 至此可以降低对操作员的要求, 也可使不同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因此根据农业、工业、商业、外贸、金融、行政机关、科研单位的特点, 分别开发设计出适用这些行业的不同的通用会计电算化软件, 如银行的流动资产、施工企业的产成品等, 并根据其行业不同或客户需求设计出不同的模块, 以便建立通用统一的财务软件协议, 使之与市场细分相结合。

2.3 采用合理的录入方式, 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和安全

记账凭证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在实行计算机处理账务后, 电子账簿的准确与完整完全依赖于记账凭证, 因而使用者要确保记账凭证输入的准确完整, 在实际工作中, 您可直接在计算机上根据审核无误准予报销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 (即前台处理) , 也可以先由人工制单而后集中输入 (即后台处理) , 您采用哪种方式应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 一般来说业务量不多或基础较好或使用网络版的用户可采用前台处理方式, 而在第一年使用或人机并行阶段, 则比较适合采用后台处理方式。

2.4 建立一致的会计电算化协议

相关的上级组织部门应协调各单位情况, 提供一个适应大多数单位情况的会计电算化协议, 各单位遵照执行, 使各单位有共同的工作方式。同时, 企业管理电算化软件的良好运行, 不仅需要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财会人员有效应用系统, 还需要生产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以及企业高层领导参与和配合, 应特别注意企业管理电算化各子系统之间的有机衔接, 以保证数据的共享。

2.5 培养复合型会计人才, 适应会计电算化工作要求

会计电算化对人员的要求有着更高的需求, 不仅需要全面的了解财会的技能, 还要对计算机知识熟练, 只有这样融合了二种职业技能才能更好的胜任会计电算化的需要, 所以各企业在培训电算化人员时, 要注重会计电算化本身的特点, 培训复合型的人才, 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进程。

3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各企业逐步向着拓展新领域、经济多样化发展, 而传统的企业会计已经无法满足新的运营模式的管理, 所以, 在核算内容、会计计量、核算方法等方面都进行了细化和提高, 全面实现了电算化, 这也为企业财务的真实度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参考文献

[1]于锐, 吕威, 王晓红.对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思考[J].商业经济, 2005年.第8期.[1]于锐, 吕威, 王晓红.对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思考[J].商业经济, 2005年.第8期.

[2]陈萍.对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思考[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4年4月.第9期.[2]陈萍.对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思考[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4年4月.第9期.

[3]侯光仁.会计电算化的转向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年.第3期.[3]侯光仁.会计电算化的转向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年.第3期.

会计电算化安全性探讨 篇10

随着科技的发展, 计算机技术高效、准确的优点被大家认可并逐步运用到会计领域, 会计电算化是技术变革与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 也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与普及, 不仅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 也推进了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过程, 同时也给会计工作带来了很大影响。

一、传统会计与会计电算化

传统会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手工会计, 而会计电算化是把以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传统会计的会计核算工作中。会计电算化可以通过计算机代替人工进行记账、算账、报账和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等工作。

(一) 信息来源相同

无论是传统会计还是电算化会计, 其信息来源都与同一会计主体所发生的经济业务的原始数据有关, 即两者所依据的原始材料是相同的。

(二) 会计的目标是一致的

传统会计与电算化会计最终的会计目标均是要发挥会计的职能, 提供财务信息, 参与经营决策, 加强经营管理, 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 完成会计工作所要达到的目的。

(三) 都要遵循会计恒等式, 运用复式记账原理

会计恒等式是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的理论基础;复式记账法是会计恒等式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四) 遵守会计规范

传统会计与电算化会计都必须遵守《企业财务会计规范》的规定、准则和要求。

(五) 都需要加强对会计档案的管理

会计档案是在会计核算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一定保存价值的会计记录, 它是对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记录和反映, 通过会计档案, 可以了解每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 检查是否遵守财经记录, 在会计资料中有无弄虚作假、违法乱纪等行为, 传统会计与电算化会计都需要加强对会计档案的管理。

二、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职能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与运用, 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飞跃。同时, 虚拟企业的兴起对持续经营、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原则等传统的会计核心提出了挑战, 随着技术的发展, 无形资产将代替有形资产成为企业盈利的主导。由此, 传统会计的确认、计量受到了挑战, 会计的记录、报告更是受到了重大的影响, 会计规范严重滞后于会计实践的状态, 必须随着会计自身的改变而重新设置, 传统会计的基本职能:核算、监督, 也将随着影响的深入不断改变。

(一) 会计电算化对核算职能的影响

在讨论会计电算化对核算职能的影响之前, 我们先来看一下传统会计的会计核算流程 (见图1) :

再来看会计电算化的会计核算流程 (见图2) :

注:该流程图出处:庄明来《会计电算化研究》

由图1和图2可以看出, 在会计电算化后, 传统会计下的大部分会计核算工作, 譬如记账、算账、过账、对账、编制报表等, 交由计算机系统中的会计软件来完成。在电算化会计下, 会计部门工作基本上演变为对原始数据的收集、审核、录入等及对处理结果的分析和保管。

会计电算化对核算职能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会计电算化与账簿

在传统会计中, 账簿是会计数据的载体, 是不可或缺的, 在会计电算化中, 会计数据的存储不一定要借助账簿来完成,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纸介质不再作为会计数据的唯一载体, 人们所需的各种资料可以以数据库文件存储在磁、电、光等介质中, 对于会计电算化来说, 只要保证系统初始时输入的数据准确无误, 电算化系统中的“账”就会自动派生出来。所以, 对于会计电算化来说, “账簿”仅仅是沿袭了传统会计的概念而已, 其本质是虚拟化的。

2. 会计电算化与原始凭证汇总

在传统会计中, 需要对科目及原始凭证进行汇总, 由此来进行试算平衡, 减轻工作量, 而在会计电算化中, 电算化系统可以通过一定的模块, 对凭证进行汇总、对账, 且不会在汇总过程中出现纰漏。

3. 会计电算化与对账工作

众所周知, 传统会计的对账工作, 一般有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表核对、账实核对四种。在电算化环境下, 除了账实核对外, 其他三种核对方式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在传统会计中通常通过多重反映和相互稽核来确保数据的正确性与可靠性。由于计算机本身基本不会发生遗漏、重复和计算错误, 所以传统会计中的平行登记对会计电算化来说没有存在的必要。

4. 会计电算化与报表

在传统会计中, 报表中的资料, 都是由财务人员计算出来的, 当报表中的一个数据出错, 整张报表都需要重新计算, 而且报表的生成需要经过很长时间, 而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 报表可以利用电算化系统的报表模板自动生成, 或者由用户自己定义报表格式、报表中的公式等来生成, 而且这些数据都由计算机从账户核算系统中获得。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应用, 会计电算化的普及, 会计的核算职能在逐渐弱化。

(二) 会计电算化对监督职能的影响

会计监督的体系是由单位内部监督、政府监督、社会监督三位组成的, 在传统会计与会计电算化来看, 政府监督是一样的, 而在电算化系统的环境下, 单位的内部监督有所改变。而单位内部监督的本质是内部控制。

“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 内部控制的目标仍然是保证会计资料和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提高经营效率以保证管理目标的实现。”但内部控制的某些方面发生了变化。

1. 内部控制内容的变化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 (试行) 》指出, 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对外投资、工程项目、采购与付款、筹资、销售与收款、成本费用、担保等经济业务的会计控制。

与传统会计相比较, 会计电算化的内容扩大了, 包含了传统会计所没有的控制内容, 比如电算化系统权限的控制、对程序的控制等等。

2. 内部控制重点的变化

在传统会计下, 内部控制的重点是人。而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 由于计算机系统本身的原因, 不法分子可以通过修改磁性介质上的数据使企业的报表失真, 所以内部控制的重点除了对人的控制外, 还包括原始数据录入的控制、会计信息输出的控制、操作人员与维护人员的控制、不同功能模块之间信息传统的控制以及计算机的保护等等。

从传统会计到会计电算化的转变, 不仅引起了单位内部监督的改变, 也给社会监督带来了一定影响。

在对会计电算化的使用及教学中, 我发现会计核算软件设置有“反记账”、“反结账”的功能, 对出错的电子数据的修改可以不留下任何痕迹, 因此, 电算化系统的产生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如何更好地完成电算化系统下的审计工作是审计的新问题。

(三) 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职能的拓展

会计电算化的实现能更及时、准确地收集企业运营信息, 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反映监督, 从而能够及时调整管理策略, 使会计职能逐步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

由于电算化系统的快速、准确, 会计部门能够更快速地对大量信息进行分析, 从而可以利用其拥有的信息优势, 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凭借计算机的运行能力, 可以强化预算管理, 细化成本核算, 使有限的资金更好地用到生产经营活动中去, 从而进一步适应市场, 抓住有利时机, 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进一步提高企业经营预测能力。

会计电算化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 有助于会计人员更好地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中, 是会计发展史上的历史性飞跃。随着我国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 企业能否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取决于如何加强内部科学管理, 所以, 会计向管理会计的发展将是必然趋势。

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 会计电算化使会计人员从每天记账、算账、对账等简单重复繁杂的工作中解脱出来, 改变了会计工作严重滞后的局面, 但是,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起步较晚, 人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 没有充分利用会计电算化有效地为企业的决策及管理服务。同时, 会计电算化对财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财务人员不仅要有专业技术指标, 也要对计算机知识有一定了解, 才能灵活运用软件来满足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庄明来.会计电算化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1.

[2]千彦.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如何加强企业内部控制[J].价值工程, 2011 (2) .

[3]张鹏.会计职能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的探讨[J].经济师, 2010 (7) .

[4]肖丽.浅析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与完善[J].职业技术, 2010 (5) .

[5]贺文强, 石凡红.谈对电算会计记账方法的分析[J].中国对外贸易, 2010 (12) .

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篇11

关键词: 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学习兴趣

Abstract: In order to change theaccounting computerization’students learning situ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we can do professionalintroduction,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Changing the concept of teaching,changing the teaching method,using modernteaching means,establishing some manualandcomputerized training room, opening theskills competition to effectively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Finally, these students can change from passive learning to active learning.Our teachers also can improve the teachingeffect.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ccounting computerization;Reform in Education;Interest in learning

一、 高职院校在校生的学习基础分析

2013年安徽省本科录取率44.8%,也就是说四成以上的学生都可以上本科了。成绩好一点没有被本科院校录取的同学中部分选择复读,一部分直接选择了就业。2013年安徽高职(高专)最后征集志愿的分数是130分,可以想象对于总分750分来讲,只考一百多分的学生学习基础是较差的。从多个角度分析,是不能断定这部分学习基础较差的同学智商低下,其中主要原因还是他们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因此,如何通过外因的变化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的原因分析

1.传统应试教育产生的负面影响。虽然近年来国家多次要求给学生学习减负,提倡素质教育。但是,目前我国从小学到大学仍把考试当作选拔评优的手段,用分数作为衡量的标准。从小学到中学,各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上课满堂灌,课后作业一大堆。尽管有的学校对学生减负了,但家长不愿减,为自己的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再加上我国的中小学阶段课程开设太多,学生没有自主选择性,始终处于被动状态,不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消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中小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甚至形成了很浓的厌学情緒,因此进入高等教育阶段的职业学院,大多数学生在这方面很难有所改观。如果高职学院的教学仍然还是课堂讲课加考试的传统模式,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无从提高。

2.非主动性选择会计电算化专业。课题组针对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进行了问卷调查,会计电算化专业现有在校生226人,发放问卷226份,收回220份,回收率97.3%,第一志愿填会计电算化专业的189人,占85.9%,31人由其他专业转入,占14.1%。但这189人中自己主动选择会计电算化专业的35人,仅占15.9%,家长决定或建议填该专业的137人,占62.2%,受同学填报该专业影响而跟风的40人,占18.2%,随便填的8人,占3.7%。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真正自己主动填报该专业的学生所占比重较小,大部分学生选择该专业是非主动性的。因而这也是学生学习没有兴趣的原因之一。

3.教学条件落后。现在许多高职院校是以前中专学校升格而来,学校在升格过程中,许多基础建设资金靠学校自筹,因而导致学校经费非常紧张,是必会影响对教学的投入。例如我校是2012年升为高职的,因为经费紧张,到目前为止安装电教设备的教室数量太少,电算化实训室的计算机配置比较落后,T3和U8这些软件经常运行不畅。因此,现在很多专业课仍然只能采用一只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这种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但是,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已经没有吸引力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没有转变。很多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仍然还停留在中专教育阶段,没有转变过来,老师讲,学生听,理论课多,实训课少,案例教学少,管理上对学生管的过多、过严。但是,大专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已经接近或达到成熟,他们有较强的自我意识、自我管理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因此,如果还像中专阶段那样教学和管理是必会使学生心理产生抵触心理,这也是学生产生消极学习的原因之一。

三、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问题的对策

1.在学生入学时做好专业介绍。各高职院校在学生入学后都会做专业介绍,但是很多学校在专业介绍时只是由专业老师给学生介绍这一专业主要开设哪些课程、学习哪些内容。但这是远远不够的。我认为一个好的专业介绍不光要让学生了解该专业要学哪些知识,更重要的还要让学生对自己选择该专业的决定是正确的,让学生对未来充满希望。因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首先在专业介绍中不仅要告诉学生该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而且要告诉他们高职阶段学习的作用,以前的学习是为升学、为考试而学;而现在的学习是为用而学,是为以后的工作而学,是为自己以后的生活而学,是为以后的养家而学,是为以后的事业而学,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现在学习的重要性。其次要介绍该专业毕业后的工作情况,主要包括工作的环境,工资待遇,社会认可程度等,提高学生对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认可度,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nlc202309051515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我院现有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10人,其中副教授1人、高级讲师5人、中级职称4人,学历都是本科。会计电算化专业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扎实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①。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鼓励教师到一流高校进修进行专业深造,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践;鼓励教师取得会计专业相关资格证书;鼓励教师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教学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另外聘请企业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作为学校兼职教师给学生授课、讲座,即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知识,又可以促进学校专职教师实践教学环节知识的更新。更为重要的是高水平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学生的学习可以起到促进和激励的作用。

2.转变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中专教育一般是在老师直接组织和指导下进行。而高职学生大多已满18 周岁,已经接近或已经成人,他们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学能力,在课程的安排上应留有一定的自学时间,使学生能够把精力投入到感兴趣的方面。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且要组织、辅导引导学生学习。②在教学方法上应更多的采用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过程教学、设错教学等现代教学方法,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3.采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在220份问卷中喜欢多媒体教学的197人,占89.5%;喜欢粉笔、黑板、书本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18人,占8.2%;无所谓的5人,占2.5%。从数据上能够看出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已经没有吸引力了。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它可以将抽象的、枯燥的知识变的生动有趣。例如,当讲到会计账簿出现错误不能刮擦、挖补或使用涂改液、改正带时可以借用flash動画做出这些场景,可以使学生在笑声中掌握这些知识,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4.建立手工和电算化实训室。现代高职教育强调“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但是,由于会计工作的严肃性和财务会计资料的保密性,很难找到企业愿意接纳学生到企业会计部门进行顶岗实习,给校外实习带来困难。③因此,建立手工和电算化实训室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手工实训室从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到编制会计报表,完成一个完整的会计流程,可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电算化实训室是运用财务软件来完成记账、算账和报账的过程。和手工实训相比电算化实训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在220问卷调查中更喜欢到实训室上课的195人,占88.6%;喜欢在教室上课的15人,占6.82%;无所谓的10人,占4.58%。通过调查也可以发现到实训室上课和在教室相比,学生上实训课的兴趣更浓,意愿更强。从而达到了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5.通过技能竞赛才促进学生学习。安徽省职业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技能大赛已经举办过多届,设置会计电算化、翻打传票和点钞三个项目。学院在会计电算化专业技能大赛中可以设置点钞、打算盘、翻打传票、手工做账、操作会计电算化软件等比赛项目,每年举办一次。通过这些比赛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熟练掌握这些基本技能;另一方面通过参加技能竞赛的形式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既促进了教师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④。

三、结束语

当前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是不争的事实,为提高专业学习的效果,可以通过改变教学方法、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建立手工和电算化实训室和开设技能竞赛等措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授课内容上增加实验实训环节,强化实践,用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终引导学生走上专业化与职业化的道路。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只是明示了解决问题的方向,这与真正解决问题还有相当距离,其中理论与实践各个环节的授课教师责任心和授课水平也是关键。

参考文献

1 丰秀梅.高职类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改革

的探讨与实践[J]新财经,2013,6(上)

2 刘爱英.会计人才培养和会计教育改革问

题研究[J]财会教育2012,5(10):114

3 张福堂.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改革探

析[J]教学研究,2008,7(4):65

4 吴湘.以会计技能大赛.推动会计课程改革

的思考与实践[J]考索探微课程教育研究

2012,4:12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会计电算化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编号:2012ZY134)阶段性研究成果。

会计电算化安全性探讨 篇12

1 会计电算化的含义

计算机网络应用于会计理论实务,即为会计电算化。从记账算账、会计信息分析,到会计信息的后续反复利用,都是由原来的人工替换成计算机网络。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推广,将计算机网络融入到会计理论实务中来,不仅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还较大的减轻了从事会计工作人员的负担,降低了工作的难度,使会计工作更加便捷化、效率化、规范化。

2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理论的影响

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前进,使得我国会计行业也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传统的理论实务随即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会计电算化使会计的计算方法和手段发生了重大的变革。目前,会计电算化对会计理论的影响主要有 :

2.1 对会计职能的影响

在传统的人工会计工作中,会计的职能主要是监督和事后反应着两个方面。但是,由于计算机网络的引进,会计职能不断变化、增多、扩展,其工作重点由人工编辑会计报表转变为利用计算机进行对数据的处理 ;由过去的事后反应核算及分析转变为大范围全面的核算 ;由原来的会计部门只是计算财务明细情况、向领导汇报财务具体核算表、向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财务信,转变为参与企业的生产决策方案并推动企业的内部经营。

在原来传统的会计工作中,会计工作人员需要对复杂的、繁多的工作信息进行大量的处理。但是随着计算机的介入,不但减少了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量,还将会计信息渐渐地从分析核算向管理型方向的发展。管理人员只需借用先进的管理办公软件,便可以将大量的会计信息资料快速的存储、分析、决策、管理,既节省时间,又节省了人力。会计职能逐渐朝着集核算分析、监督管理、决策控制为一体的多功能、全方位的积极方向快速发展。

2.2 对会计目标的影响

会计工作目标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理应实现的、完成的会计任务、要求及标准。就财务目标而言,对会计信息,包括财务状况、资金流动、经营成果等向决策人、领导者、债权人、投资者、及其他金融机构等提供准确的、全面的、如实的相关信息。当今社会,经济状况错综复杂,不断更新,为应对不断变更的经济要求,在计算机网络的帮助下,会计电算化需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这是目前会计工作中的具体目标。

3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随着计算机的快速发展及应用,与传统的人工会计处理方法相比,数据处理的手段、工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直是人工处理占据了主导地位的传统会计将面临巨大影响。以下几点是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3.1 处理方式发生变化

在会计工作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原理之一 :明细账目与总账之间平行登记。也就是说,在登记总账的同时也要同时登记明细账目,让所有账目的登记时间、登记金额、及账目来源保持一致及正确性。

在使用电算化会计进行账务处理后,会计的大部分工作都由计算机进行内部处理,包括,账目间的复制、转移、核对、存档等。使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大大减少,而且,计算机处理账务的正确率远远高于手工操作。所以,会计电算化更加快捷、便捷、准确、高效。

3.2 中小型企业成本管理发生变化

中小型的企业往往人员较少,但是商品种类繁多并且复杂,按照传统的会计工作方法,对不同商品的明细账目,如数量,金额,类型等进行手工登记,在每次总结时,需要反复的核对商品明细。既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也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此之后,账目的正确率得不到保障,也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使用计算机时,先对商品的运算规律设定一个程序或者是计算方法,然后计算机会自动处理商品账务的明细,登记储存后并加以保管。这不仅节省了大量的工作时间,也提高了账目数据的准确率,一举两得。

3.3 信息储存发生变化

在传统的手工操作中,账目信息的储存一般以纸质为主,将数据登记在账簿、会计报表等上面。在此基础上,数据的分析计算、核对查账、查找提取等工作一一展开,这不仅较大程度上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作质量。最重要的是,纸质的材料不易保存,防潮、防火、防盗都极其重要。万一出现了上面的某一种情况,之前所做的工作功亏一篑,给企业或者个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而会计电算化更好的完善了这一问题。磁盘,光盘,U盘等存储器越来越普遍,使用的次数也越来越多。将数据储存在这些储存器中,查找、计算、对账、统计等手续的处理更加方便,既满足了会计不断变化的需求,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时代逐渐取代手工作业时代。会计电算化将会计科学、计算机科学、信息处理技能及管理学集为一体,是一项科学的、严谨的、综合的、实用的技术。因此,会计人员要不断提升自我水平,适应时代的发展 ;企业会计的发展经营也应响应时代的号召,顺应时代的需求,随之改变。转变固有的会计理念,引进新的信息技术,将会计工作中出现的弊端不断补充加以完善,满足现阶段内企业经济发展的需求。会计电算化不仅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促进了会计管理制度的变革,还进一步推动了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

摘要:目前,信息化的时代逐步向我们靠拢,随着信息化的普及范围越来越广,对会计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会计电算化。虽然传统的会计理论应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完善体系,但是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前进,传统的会计理论实务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面对新的趋势,会计电算化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上一篇:车道设计下一篇:地方政府执行力